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段考数学总结

教师段考数学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28 23:22:41

教师段考数学总结

教师段考数学总结篇(1)

关键词:数学;知识;结构构建

一、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的课程,从最初的加减法到复杂的微积分,都需要有大量的数学知识储备。在数学学习^程中,由于数学知识不断增多,怎样牢记所有数学知识点是每一名学生都感到苦恼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依靠自身积累的数学知识进行结构构建。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不仅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将各个知识点紧密联系到一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长期记忆;并且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及时补充,为学生之后学习定积分、微积分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升了自信心,同时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二、数学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

1.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这一学科最重要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做到夯实基础,才能处理数学问题。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重点抓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在讲解每一节课程时,首先应对书中的定义进行讲解,再对书中涉及的相关例题进行认真讲解,让学生充分掌握书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师要保证学生充分掌握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因为教材中的问题是最权威、最典型的题目。例如最值问题,教师应将书中的例题进行深度剖析,以书中的基本知识作为基础,为接下来相似问题的解决提供知识储备。

2.正确的数学思考方式

正确的数学思考方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有多种解题方式,但是最简单的解题方式只有一种。教师应根据学生现阶段数学知识的储备,选择正确的数学解题方式。正确的解题方式可以大大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为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时间保障。正确的数学思考方式有赖于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应将书中例题的思考方法传授给学生。

三、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几点思考

1.重视数学知识构建教学环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构建数学知识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每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结构构建。教师应协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将目前的知识点与之前学习的知识相结合。另外在每一阶段数学知识的总结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将总结好的知识点交由教师进行评价。

2.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要注重对各个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这是建立完整知识结构的重要保障。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从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开始,对课堂上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做好笔记,然后对较为重要的数学知识点进行重点标注。课堂上应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充分理解书中每一个知识点,不断温习所学知识,将现阶段所学的知识点与先前的知识联系到一起,为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提供内在动力。

3.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应注重正确的方法

要想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就需要应用正确的构建方法。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数学知识也是分模块的,不同模块涉及的知识不尽相同。在数学知识结构的构建中,可以采取分类式的方法,对每一板块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在每一章节中,同样要重视对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小范围的结构构建。例如,在参数方程阶段的学结中,对每个公式的引用条件进行归纳,注重公式的运用条件,之后要将每一阶段总结的小范围数学知识结构填充到大结构中去,以此类推,就会不断扩大数学知识结构的规模。

教师段考数学总结篇(2)

2.看一看,比一比。

[多媒体动态演示: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8个圆。]

引导学生思考:第二行圆的个数是第一行圆个数的几倍?为什么?

让学生规范表述出:从“第二行圆的个数是第一行圆的个数的2 倍”可以知道,是第二行圆的个数和第一 行圆的个数比,把第一行4 个圆看作一份,第二行摆了8个圆,8里面有2个4,所以第二行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 2倍。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3倍

教师边贴圆片,板书出例3,边让学生读题。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思考:第二行应摆几个圆?

在学生回答出“应摆6个圆”后,教师再让学生想:为什么应摆6个?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复习题的解答 思路,再回到例3 想:现在第一行摆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那么第二行要摆几个几?

在学生回答出“第二行应摆3个2”后,教师再请一学生完整叙述出思考过程,然后让学生把第二行应摆圆 的个数填在书上。

2.学生独立完成例3后面的“做一做”。

[多媒体动态演示: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未摆小棒,仅说明是“第一行的4倍”。]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用小棒摆一摆,并把摆的结果填在书上题中的横线上。

教师抽学生回答:第二行摆了几个几?第二行摆了多少根?

[多媒体动态演示:投影屏幕上第二行摆后面的“第一行的4倍”消失,显现出应摆的12根小棒,并每3根为 一组依次闪烁。]

3.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教师指出: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学生接着总结出:第二行摆4个3。教师再说出 :第一行摆2个圆,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学生接着总结出:第二行摆3个2。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思 考:如果是求第一行圆的个数的5倍、6倍呢?让学生总结出:第二行分别要摆5个2、6个2。最后教师指出:这 就是同学们学习的例3。今天我们就用例3的思维方法,来分析、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4.教学例4: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 做了多少朵红花?

先让学生把例4读一遍,然后让学生指出例4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是谁和谁比?你从 题中哪句话知道的?

当学生回答出“是红花的朵数和黄花比,是从‘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知道的”后,教师指出:这句话 找得很好! 红花和黄花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用什么来表示,让同学们一看就很清楚呢?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 介绍一个“新朋友”——线段图。

[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线段图”三字, 并逐步缩小移到屏幕的左上方。]

教师设问:想一想,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出是“黄花有7朵”后, 教师指出:我们就 把黄花的朵数用一条线段表示出来。

[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显现“黄花”二字并在字的右面用一条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

教师继续设问:题中第二个已知条件是什么?

当学生回答出是“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表示红花多少的线段又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认识:要画5 段表示黄花朵数那样长的线段。

[多媒体演示:屏幕在“黄花”二字的下面显现“红花”二字, 并在字的右面显现出一条线段,该线段闪 烁,并向上移动与表示“7 朵黄花”的线段完全重合,然后向下移动到原位。]

引导学生思考:已经画出的这一线段表示7朵什么花? 要表示出所有红花的朵数,要画出一条几个这样长 的线段?

[多媒体演示:逐段补画完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

学生随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数:1个7、2个7、3个7……5个7。

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并思考:要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当学生回答出是求“5个7是多少”后,教师再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是求5个7呢?再次强化学生的认识: 因为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教师板书出:要求红花的朵数,就是求5个7是多少。

教师指出:线段图这个新朋友真好,它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设问:例4应怎样列式解答?

在学生回答出“用算式‘7×5’计算”后,再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让学生认识:由于是 求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继续设问: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算式中的“7”表示7朵红花( 是与黄花同样多的7朵红花),“5”表示有5个7。

学生独立完成算式的计算和口答。

5.师生共同进行教学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例4进行教学小结:想一想, 这道应用题的分析过程:首先是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是 什么(由学生指出,以下同),再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的关键句是— —红花朵数是黄花的5倍, 从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得出——要求红花的朵数,就是求5个7是多少。

教师段考数学总结篇(3)

关键词: 中考数学; 复习; 心得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97-01

连续几年来,作者一直担任初三数学教学工作。现就作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谈讨。

一、熟悉教材,理清知识结构,抓住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

总复习是把全部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纲目化和综合化,并且进一步归纳总结的一种复习方法。于是,在第一轮复习中理清全部知识结构,才能够保证做到“多而不散,快而不漏,繁而不难。”

近年来的中考知识特别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考查。诸如方程、数形结合、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转化、运动变化、分类讨论、函数等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渗透在上述几个方面,也渗透到了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抓住考纲,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进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分析

复习要根据汉中市《考纲》的要求和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考试的具体要求与教学的具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复习效益。考试要求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形成能力。

自市统考以来,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全卷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 30%,填空题 15%,解答题 75%。试题按其难度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全卷难度为0.60左右。所以,复习时应该是狠抓基础,不偏重繁难题目,不钻牛角尖,也不搞题海战术。

三、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安排好阶段性复习

根据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中考数学试题内容体现了对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代数与几何知识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力的要求。根据考生实际,还设计一些联系实际问题和开放性、探究性问题的试题,不出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以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中考数学复习,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模拟训练复习阶段和改错阶级。中考复习资料套数很多,教师应结合实情,选择一套含金量较高的资料作为参考组织复习,即符合肇庆市考纲的复习丛书。合理安排四个阶段的复习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复习和模拟训练及改错练习,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中档题的解答能力。

诚然,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都各有不同,其语言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出现表达不准或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另一方面,在考试或作业中经常出现同类错误,如考虑不周、概念不清、不能挖掘隐藏条件、思维定势的影响等。如果教师能以此为切入点,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找到“病根”,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团结合作,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在数学教学、复习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集思广益,形成共同研讨、沟通信息、优势互补的合作氛围。我们各自认真总结各方面经验,明确复习方法,把一个人的个体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促进了整体水平同步提高。数学探究题一直是中考数学中拉开学生分数比例的大题、难题,没有经验的老师有时对这些题也无从下手,但是,如果我们有经验的数学老师能把她做探究题的好方法、妙方法经常毫无保留的耐心地讲给我们其他数学老师,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会集思广益,把我们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在中考中拿到较好的成绩。

同时,我们还要做到资源共享。除了共享学校统一的数学资源,所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还要共享数学组老师们整理的的中考练习题。这些题,题量、题型模式与中考数学紧密挂钩,初三数学老师充分利用这些题,步调一致,统一进度,统一测验,统一目标,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五、提前把握中考命题方向,科学提高中考备考效率

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们几位数学老师就开始研究近五年的数学中考题,细心琢磨中考形式及动态、中考试题类型、难度、方向等热点问题,感知中考命题方向。当然,从前几年中考命题的趋势来看,教材仍是考试命题之本,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教材的定义,概念,性质,运算法则,例题,习题等。初三第二学期一开学,我们就认真钻研《陕西省数学中考说明》,了解往届中考考题中各个章节知识点在一份中考试卷里所占的比例与轻重,了解中考试卷的出题结构,专家的出题方向和热点,及时关注中考变化,找准复习的方向,不断培养应变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这些举措,在教学、复习中就我们就始终做到了心中有数,明确本学科中考会考什么,不考什么,哪些地方经常考,哪些地方很少考;针对考试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考点作全盘考虑,进行强化点拨。一节复习课下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没有一点含糊。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的复习过程做到了有计划,有针对性和系统性,避免了随意性,杜绝了盲目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了三轮复习,把握住了每一轮复习的重心,每一轮的复习的侧重面和突破点。

六、务实、真干,扎实抓好培养优秀生和帮助学困生的工作

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于班上数学有潜力的同学,我们坚持引导他们不断进取,在复习中给这些学生开小会、吃偏碗饭,鼓励他们研究不同类型的题,并及时纠错,指导;我们还及时地掌握他们在测试、模拟考试中的失分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训练,让他们成为班上的领头羊。对中等学生,我们力争从中抽出优等生,还要保证他们不要变成学困生。对学困生,我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增强他们的信心,其实对于这些学困生,我们数学老师付出的关爱更多。为了能扎实抓好培养优等生,帮助学困生的工作,我们数学老师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想所有能够想到的办法给学生补课。我们给他们讲题、让他们背数学概念和定义 、跟他们谈心、和他们探讨做题的技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措施,让优秀生学深、学透,让学困生学会、学准,没有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务实、真干,在数学中考中,我们的学生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教师段考数学总结篇(4)

【关键词】 阶段性复习;初中数学;实践探析

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归类总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中需要各种教学思想的加入,数学思想是一个重要并且应该具备的思想. 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引导法重要性的认识,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要求将引导方法融入备课环节,写出有效的数学知识学习的引导实例教案. 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更应该结合生活展开教学,做好知识点的阶段性复习,归类总结,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掌握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整体学习. 同时复习课堂的开始与结束的延续同等重要,应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是数学和数学学习的无限性. 但是,往往理想和现实总有一些差别.

一、插入知识点归类总结,引导建立互动交流平台

授课教师可根据教材知识的内容,将知识在教案中转化成其他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融入一种与知识相关问题的情境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概念的思考. 同时,试着寻找适合的理解方式,将前后知识点的学习进行不断的总结,或者在教学的时候插入之前的内容,进行小规模的复习,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更加全面和合理,让学生在复习式的教学情境中逐步提高知识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并不是问题琐碎,而是与所学知识点相关问题的不断总结,突出重点,启发思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交流互动,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促进课堂的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函数”复习课时,可设置如下提问“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对函数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对《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与对比,针对性提出不同的解题步骤问题,通过类比,讨论提出大胆猜想. 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方面达到了课前问题的引入能引导学生预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学习能力.

二、混合式复习教学模式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将所要讲的某章内容做一个条理性的总结提纲,或者说期中总结或者是总结等,同时,做好几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的教案,注重课堂复习教学中的多元化引入环节. 有的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教学方式等感兴趣,可通过某名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知识点总结的导线,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获得局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知识点更加容易接受. 另外,教师需按照复纲需求进行有序的讲解,不能随意教学,以避免误导学生,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和掌握并应用这些初中数学知识体系. 同时,要发挥课后对课堂的延续作用,教学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针对课堂或者下一节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设问,对于学生来讲,当做是探索性的问题,既可以总结当节课的内容又可以启发学生产生积极备战下一阶段的知识点总结的兴趣,为学生能够自主复习创造条件,也实现阶段性复习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讲“几何”的复习时,对《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两节进行综合解析,混合教学,要事先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工具,希望同学们通过观察的形式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学生为主导,逐步引入解题思想

教材的研读需要达到把握课本基础知识,而知识点的阶段性总结则需要良好的教学思想的引入,教师培养学生研读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把教学思想的培养当做是兴趣培养的前驱,将这些思想引入课堂,学生把握了这些思想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初中阶段就重视引入数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尤其是在教学的复习阶段中,教学思想的引入能大大提高学生归类总结的能力,也为阶段性复习提升效率. 这些思想主要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等. 教学思想的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给予学生适当的兴趣延续,使学生认识到教学思想对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以方程思想为例,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将问题转化为不同的设问,适当设定未知数,结合定义和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建立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方程式或方程组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想方法.

四、加强课堂讨论的开展

对与数学的理解,我们都能想到它的计算过程和准确性. 而阶段性的复习则需要学生不断地讨论与思考,将学生总结能力的培养结合提纲式知识点挖掘教材,将教材与知识点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将提纲式复习作为阶段性复习教学中的主线,教师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能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应以倾听学生的想法为主,如:在讲“圆”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想起生活中的不同物体,那么学生可能会对其具有的性质做初步的猜测,授课教师对其评价总结. 与此同时,规律的传授并不是单一的,应引导他们举一反三,将此性质应用到其他的物体或者物质.

五、总 结

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充分重视课堂,将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才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教师段考数学总结篇(5)

“问题探究”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通过教师提出问题(逐渐过渡到学生提出问题)创设一种“问题情境”,通过师生(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分析探究问题(暴露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类比、分析、讨论掌握知识,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一个问题能实现“数学式的思考”,利用其“数学智力”将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用上去,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它是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一个体现。从心理学上讲,通过提出问题,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的解决又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问题探究”复习课的阶段

复习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品质上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其在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如何改变传统复习课,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教师挖空心思编题、学生盲然无序练习的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觉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竞赛等生动活泼的新模式,把数学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数学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想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要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复习,自己归纳总结,自己设计复习题,自己讨论解答。为此,可以把复习课教学过程分为以下5个阶段进行。

前期准备阶段复习课之前,教师布置习题作为预习作业,教师把批改后的作业交给学生,由某个小组学生总结学生出现的错误和体现问题。

错误分析阶段上课时,学生代表将前一阶段总结的错误、问题展示给全班,由全班学生分析致错因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习题训练阶段学生代表出示课前准备的复习题,由其他小组学生竞赛解答。

知识归纳阶段经过前3个环节的操作之后,由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即以习题带概念。

教师点拨阶段教师对本节课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简单点评,指出各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本节课中的几个关键点再次给予点拨,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由于这种复习课模式一改过去“接受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完全由学生自行设计、分工合作、全员参与,课内、课外教师点拨,学生动脑、动手大大加强,充分调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复习课的优势

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传统复习课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准备复习题,讲解复习题,提问,总结,完全主宰了整个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准备的一切。而“问题探究”复习课把复习课的课前准备工作交给学生,由学生看书复习,进行练习,归纳知识,通过分组讨论确定总结提纲和复习题,并推选代表作课堂发言。同时引进竞争机制,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一种巧妙的解法,一次全面准确的总结等都能使小组和个人在班级竞赛中加分,使学生获得了成功。对个别的学生,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变“教师讲解”为“学生主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它体现在学生学习应有的主动性,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交流活动的主体等方面。传统课堂教学也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是重视了教师的提问、引导和讲解的质量,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体现。“问题探究”复习变“教师讲解”为“学生主讲”,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几个学习阶段,每一阶段都由学生自行设计、自我调控、自主完成,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

学生在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学习材料的基础上(或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一系列问题展开学习。在探究问题时,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信息多向反馈。在复习中,创设民主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小组讨论,师生、生生对话交流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另一方面注意收集学生在讨论中不易理解的知识、思维活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信息,以便恰当地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其核心思想是不断变换问题,简化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就是问题不断化归的过程。

变“划框定调”为“自由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惟恐学生的问答超出自己的设想,学生的思维稍一发散,教师就急于“启发”,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方向引导。而“问题探究”复习课上,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多角度的,在质疑答辩阶段和求解复习题阶段,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可以讨论、争辩、补充,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地训练和培养。

变“模仿―重复”为“探索―发现”,注重学法的培养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反复练习,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是模仿,缺乏独立思考和有效探索。“问题探究”复习课要求学生总结单元内容,设计复习题,寻找最佳解题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小组交流,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发现自身学法上的不足,取长补短,学会学习。

“问题探究”复习课的几点建议

1)为了能直观生动地展示学生出现的错误,错题展示最好以多媒体为载体。

2)由于学生的讲解表述存在局限性,教师的点评要着力体现出获得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

3)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复习选题进行指导,这种指导本身就是对学生另一种形式的辅导。

教师段考数学总结篇(6)

一、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研读教师用书发现本节课放在这个单元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对小学六年的数学思考方法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与复习,所以教师的开课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重温以前所学过的数学问题和方法,接着以微课的形式将六年以来所学的数学思考方法进行梳理,罗列出许多数学方法,让学生知道这些方法能帮我们快速、简捷地解决问题。然后以击掌游戏引入,通过师生击掌,让学生理解两两击掌的意思。两个人、三个人……在此基础上,引出话题“如果四名同学都要和老师击掌呢?”让学生猜测、验证并得出答案。再引申“全班67名学生都要和老师两两击掌呢?一共要击多少次?”以这个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接下来是带领学生分析“难”在什么地方,学生认为难在人数太多。提示学生:“能不能先找到规律呢?”抛出问题:“用几个人探究出其中的规律?”这样,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68个人转化为2个人进行探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二、渗透数学思想,开放思维的“碰撞”

追问学生为何不从1个人开始探究。如果把两个人看作2个点,击掌看作连线,那么,2个点能连几条线段?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三个点的时候我让学生上台随意点出这个点,并画出线段,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点数增加,线段的总条数也随着增加。初步理解“为什么增加了一个点却增加了两条线段?”以及“现在线段的总条数是用原来点的总条数加增加的条数”得来的。然后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主探究四个点时线段的条数,通过“刚才两个点的时候,增加了一个点,增加了两条线段,现在变为4个点了,还是增加了一个点,为什么增加了三条线段?”这个问题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增加的条数是新增的点和原来所有的点连成的新的线段,再让学生深入了解总条数的算法。接着让他们用这种方法连五个点,六个点,七个点,逐步经历连线过程并完成表格。初步感知点数、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无序到有序进行思考,从杂乱中找到规律。让学生对“数学思考”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这样体现了教师的灵活机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又为渗透“有序思考”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埋下了伏笔。

然后让学生找出规律,并通过8个点验证这个规律的正确性,接着用找出的规律和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12个点,20个点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n个点时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让学生感悟线段总条数=1+2+3+……+(n-1)中的n可以是哪些数?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这里的n可以是除去1以外的所有正整数,此时,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又上升了一个高度,接着照应到开课时的“68人两两击掌,一共要击多少次”,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并且让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有效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运用数学思考,自由空间的“表露”

此环节以闯关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的习题是逐层深入,先出示一个和教学内容相近的习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巩固,接下来的习题看似和教学内容无关,但其实它是利用了我们本堂课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发现的规律。纵观全课,我认为学生的探究是有目标的,学生的思考是有深度的,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认识也更深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有提高。

这堂课让我收获颇多,它引发了我进行许多深层次的思考。我相信,有思考,就有价值;有思考,就有提高。

参考文献:

教师段考数学总结篇(7)

初三数学复习方法课堂经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结合从教20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几点看法。

一、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精心制定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多而复杂,其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知识又忘了旧知识,因此一定要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的制定应注意:

1.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

复习计划的编写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时间的安排也要合理,往年编写的教学计划常常前松后紧,重点知识复习仓促,不扎实,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中考当中由于计算能力较差造成失分严重。具体的操作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进行。我校20多个初三班,数学教师分工合作,根据平时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按教材章节每人编写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再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遗忘率较高的且易混易错的题目,确定教学计划的重点。集体备课时,全体教师达成共识,从而制定好整个初三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制定后,教师就要精心的准备复习题,包括例题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数量,课后作业的配套练习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往年的中考题,我们全体老师分类分块准备,可以采取剪贴、复制、摘抄等形式,重新组合,展现给学生的数学题都是精华部分,重点知识得到深化和巩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去年中考中,我校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这一经验也在全县推广。

另外,及时地检测和抽查,也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定一定数量的题目让学生限时完成,接着抽查部分同学的作业,从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作业老师分层检查,对于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要放在课堂上作为重点内容来一一解决。

二、巧用课本,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和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复习的开始阶段,必须要求学生系统复习,全面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结合具体的数学题目进行复习上述内容,可以降低难度,学生容易掌握。

2.对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老师还可以举一反三,变化题目中的题设和结论,已知和求证,创造性的发挥例题的示范作用。

3.每一章后的复习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难度大且大多数学生不理解的题目,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点拨与讲解,让学生彻底掌握,不留死角。有些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4.复习时,要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复习时应着重分析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是如何运用的。要求学生不要搞题海战术,做题少而精,养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要贯穿始终,及时总结解题中所用到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5.做课本中的习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的步骤都应熟练掌握。采取不同的训练形式,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证明题交换使用,让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和方法没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种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印象深,掌握牢固。

三、系统整理,加强能力培养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结构找性质,由性质找方法,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复习时还要注意知识的横纵联系,将各部分知识结合在一起系统学习。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如变换图形的大小、方向、位置、形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也可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阶段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能综合应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初中代数可分为以下几块进行:(1)数与式;(2)方程与不等式;(3)函数及其图像等内容。几何部分有:(1)三角形与四边形;(2)相似形;(3)解直角三角形;(4)圆。这些都是初中几何的主要内容,按大纲要求进行复习,在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定义定理的前提下,教师结合精选例题讲深讲透,讲练到位,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四、集中复习,争创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练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教师应及时批阅模拟试卷,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补救。对教师来说,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解点拨,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内容,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往年的中考试卷,认真分析中考试卷,把握好中考试题的格局和难易程度,摸索中考命题的新动向,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一些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题型。

综上所述,初三数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因此,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素霞.如何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J].新课程学习・上,2012,(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