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4 18:39:13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1)

为了履行妇幼卫生的公共职能,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海南省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结合本市工作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3‰和10‰以下;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1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1‰;2、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8%,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80%;3、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0%,低出生体重发生率<4%,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50%,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12%,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7%,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5%;>80%,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90%,孕产妇梅毒检测率>80%,孕产妇乙肝检测率>80%,感染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90%;5、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人症筛查率>90%,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率>90%,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率>90%,新生儿听力筛查率>80%;6、婚前医学检查率>80%;7、叶酸服用率达到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90%;8、农村住院分娩补助100%;9、预计完成宫颈癌10000例、乳腺癌筛查4200例。

二、主要工作要求

(一)继续加强《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母婴保健的认识,切实加强母婴保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二)加强依法管理,坚持依法执业、依法服务,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妇幼保健治疗、护理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三)加强规范化门诊建设,争取创建围产期保健规范化门诊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覆盖全市。

(四)加强和完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要求助产机构出生信息100%录入,听筛、新筛项目工作在所有助产机构展开,提高听筛率和新筛率;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逐步实施计算机管理;加强对妇幼卫生统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五)孕

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要抓紧、抓实、抓细,工作质量和水平要上新台阶,两个系管率要确保达到两纲两规目标要求。

(六)及时掌握育龄妇女动态,进一步完善台帐管理,切实掌握孕情及新生儿出生情况,提高早孕建卡率、产后访视率和系统管理率。 利用村卫生室、各妇产科门诊、婚检处等为准备怀孕的妇女和孕三个月内的孕妇提供叶酸服务,并做好登记及随访工作,提高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

(七)强化高危孕产妇跟踪管理,做好孕产妇高危筛查的专册登记、就诊、报告、追踪结案制度。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八)加强体弱儿、高危儿筛查、分级管理,要做好体弱儿、高危儿筛查、登记,填好体弱儿名单表,并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营养指导及高危儿的相应处理。

(九)加大《母婴保健法》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制作宣传资料,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母婴保健工作的氛围,促进优生优育措施的落实。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材料进行宣传,对乡镇妇幼保健专干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人员下乡入户宣传“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孕产妇免费检测艾滋病、梅毒、乙肝梅毒预防母婴传播”及“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等相关政策,使每一位农村妇女、孕产妇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关爱。

(十)努力推进婚前保健工作,加强婚姻保健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印制宣传单、宣传画、宣传雨伞等进行大力宣传,主动加强与乡镇民政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层基民政部门的支持配合,督促在乡镇结婚登记的人员进行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婚检率。

(十一)加强妇女常见病知识宣传力度,印制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宣传册、宣传画等,发放到各乡镇、居委会、村委会进行宣传;主动加强与政府沟通联系,取得政府支持,争取全市至少一半以上的35-64岁农村妇女常见病筛查政府买单,提高农村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计划生育手术;术前;生殖道感染;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3【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04-01

生殖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数生殖道感染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也有一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缺乏特异性。理论上计划生育手术对象都是健康人群,但实际工作中许多手术对象存在各种生殖道感染因素,盲目手术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为总结计划生育手术对象人群生殖道感染发病状况,对2008年-2010年兴山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放(取)宫内节育器的3817例术前阴道分泌检验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8年―2010年在兴山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放(取)宫内节育器的3817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1.86±7.08岁,年龄中位数32岁。

1.2方法:

1.1.1 取样:用棉签常规取阴道分泌物置0.5-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送实验室检验。并同时观察阴道分泌物的性状,测定pH值。

1.1.2 实验室观察指标:清洁度、阴道滴虫、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胺试验。

1.1.3 检验方法:阴道分泌物首先直接涂片镜下观察清洁度,查找滴虫和线索细胞,并初步查找假丝酵母菌孢子和假菌丝,然后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做胺试验,并加盖玻片(必要时稍加热),再次置镜下查找假丝酵母菌孢子及假菌丝。各项指标的阳性判定标准参照文献[1]记载。其中细菌性阴道病由妇科医生结合临床体征做出诊断,诊断标准参考文献[2]。

2结果:

2.1 3817例中阴道清洁度Ⅲ―Ⅳ度的2634例,占69.01%;检出假丝酵母菌1009例,阳性率26.43%;阴道滴虫236例,阳性率6.18%;细菌性阴道病127例,阳性率3.33%。

2.2 在2634例阴道清洁度Ⅲ―Ⅳ度中,假丝酵母菌占38.31%,阴道滴虫感染占8.96%,细菌性阴道病占4.83%,未明确病原体的占47.91%。

3讨论

生殖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时,术前如果不能确诊生殖道感染,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而盲目手术,有可能产生术后感染和相关的手术并发症,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大多数生殖道感染具有典型的症状,但也有部分感染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需要通过实验室检验方能确诊。通过3817例计划生育手术术前筛查资料分析,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为69.01%,其中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26.43%;阴道滴虫感染率6.18%;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为3.33%,显示兴山县计划生育手术对象具有较高的生殖道感染发病率,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常规开展术前生殖道感染筛查和干预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生殖道感染中通过常规实验室筛查能够明确病原体的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占38.31%,阴道滴虫感染占8.96%,细菌性阴道病占4.83%,尚有47.91%的生殖道感染不能通过门诊常规筛查明确感染因素,显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生殖道感染因素确诊的检验方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3)

一、2020年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责任落实,保障母婴安全

1、持续推进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2020年,我县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工作继续按照省卫健委《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和《县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通知精神,加强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从源头控制风险,要求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对怀孕至产后42天的孕产妇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析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主要做法:强化首诊医疗保健机构妊娠风险筛查责任和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妊娠风险的评估责任,各医疗保健机构对首次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按照风险严重程度(以绿、黄、橙、红、紫5种色标)进行分级标识,相应评估结局在保健手册上标注。要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对筛查阳性孕产妇根据其健康状况转诊至上级相应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动态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只能管理风险评估分级为绿色(低风险)和部分为黄色(一般风险)的孕产妇;对于风险评估分级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的孕产妇一律转诊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孕产妇保健服务;评估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母婴阻断综合干预,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严格落实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制度,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照职责和要求对高危人群进行规范管理,此项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1-9月份,全县常住孕产妇早孕建卡2075人,全部进行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其中妊娠风险筛查阳性914人,阳性风险评估分级为黄色的766人、橙色的70人、红色的4人、紫色的41人,专案管理转诊130人。

2、持续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2020年,县人民医院持续加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两个救治中心”建设力度,结合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的推动,加大软硬件建设投入,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为全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驾护航。县、乡、村三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急救、会诊制度与网络建设更加完善,落实妊娠风险预警初筛、分类管理体系和高风险重点孕妇管理,确保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得到及时转运及救治有效。今年以来,开展母婴安全管理和相关技能培训二期六批300余人次,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县、乡两级具有助产服务的单位均相继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演练,提高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3、进一步强化剖宫产手术控制管理。2020年,我县进一步规范助产技术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剖宫产手术控制管理,持续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手术比例。继续按照以下七个方面抓落实。一是抓县直,以上率下。今年县直三家医疗保健机构分娩数占全县的80%以上,对全县的剖宫产率控制起举足轻重作用。具有分娩的助产机构均出台具体措施,努力降低剖宫产率;同时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抵制社会因素剖宫产。二是抓宣传,贯穿全程。年初,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继续制作《平产好处、剖宫产控制》等宣传册10000份,发放到全县所有医疗保健单位妇保科,要求在为孕妇建保健手册时即时进行孕期全程宣传。开展助产的各单位除利用宣传栏、宣传图版、入院宣教等措施宣传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优缺点外,同时加大孕产妇学校建设。规范执行住院健康教育措施,让孕产妇及家属能充分了解产程进展,减少因信息不足造成的焦虑及紧张,使更多孕妇选择顺产,科学提高自然分娩率。三是抓培训,进一步提高检查诊断护理水平。加强产科医生和产科护士的培训学习和管理,做到诊断依据充分,剖宫产指征把关严谨,认真做好产检,减少“过期妊娠”等因素导致剖宫产。做好产程中的全程护理,减少过度疲劳导致的难产情况发生,要求首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在没有阴道试产禁忌症的情况下,上转到具备有输血、备血等急救条件较好的三家县直医疗保健单位选择阴道试产。四是抓引进,推广新技术。县直三家医疗保健机构均引进推广镇痛分娩、导乐陪伴分娩等助产技术,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保障作用。五是抓制度,强化手术管理。要求各分娩单位落实剖宫产手术报告与评审制度,对于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的要向产妇及家属讲清剖宫产手术的利弊,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严格履行手术签字手续。择期手术报科室值班主任会诊签批,急诊手术及时报告值班主任同意备案后方可实施。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剖宫产手术需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妇产科医师主刀并组织术前讨论。六是抓奖惩,及时兑现。要求各助产机构将降低剖宫产率控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和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严禁医务人员违反原则,满足家属要求开展择日、择时、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各助产机构相继制定了控制剖宫产率的奖惩措施并带入绩效考核(平产奖励、过高的剖宫产率处罚),实行按月兑现,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七是抓避孕指导,减少意外妊娠。要求乡村妇保人员努力做好产后访视,尤其在产后访视过程中做好剖宫产术后避孕方法的指导,减少因间隔时间不足2年妊娠导致剖宫产手术结束分娩的情况发生。八是抓督查,定期调度。我县将总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一孩剖宫产率三项指标纳入卫生健康工作重点考评内容,除每季度督导外,对重点单位经常性检查督导,定期由县卫健委主要负责人调度。剖宫产率控制不力的单位在调度会上作表态发言、汇报情况,查找原因,落实整改。

1-10月份,全县各医疗机构累计分娩总活产数3214人,剖宫产活产数1175人,总剖宫产率36.56%;一孩活产数1108人,一孩剖宫产数246人,一孩剖宫产率22.20%;社会因素剖宫产数0人,社会因素剖宫产率0%。全县总剖宫产率较2018年同期36.85%下降0.51%;一孩剖宫产率较2018年同期21.30%上升4.22%;社会因素剖宫产率较2018同期0.12%下降100%。其中乡镇卫生院平均总剖宫产率16.50%,一孩剖宫产率5.13%,社会因素剖宫产率0;乡镇卫生院平均总剖宫产率较2018年同期均值14.89%上升10.81%,一孩剖宫产率较2018年同期均值3.23%上升58.82%,社会因素剖宫产率较2018年同期均为0%。三家县直医疗保健机构总剖宫产率均值39.51%;一孩剖宫产率23.50%,社会因素剖宫产率0%;三家县直医疗保健机构总剖宫产率较2018年同期均值40.77%上升3.09%。一孩剖宫产率较2018年同期均值22.90%上升2.62%,社会因素剖宫产率较2018年同期均值0.12%下降100%。

4、强化母婴安全责任落实。2020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母婴安全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省健康儿童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精神,将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健康保障工作摆在妇幼健康工作首要位置,强力推进落实。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及健康儿童死亡评审管理办法,成立相应组织,规范孕产妇和新生儿及健康儿童死亡评审工作。落实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个案报告制度,施行死亡一例报告一例评审一例,落实季度或半年分析评审工作制度。加强日常监测和管理,对重点乡镇和单位进行约谈,强化针对性督查指导,确保母婴安全。实现了省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实施方案至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的工作目标。为确保我县2020年全面脱贫择帽奠定坚实基础,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控制在全省均值以内,达到预期效果。

1-9月份,全县累计孕产妇数4990人,孕产妇死亡人数0人,孕产妇死亡率0%;累计总活产数5069人,婴儿死亡人数14人,婴儿死亡率2.76‰;累计5岁以下儿童数39102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21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14‰。

(二)加强规范化建设管理,提升优质服务能力水平

5、持续推进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2020年我县继续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各乡镇卫生院在新建或改扩建过程中,注重突出对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保健科室、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室及儿童营养包、叶酸、避孕药具等仓储保管科室的规范化建设管理工作,使科室合理布局、环境美化亮化,全面推进妇幼健康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在争取2020年中央补助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资金200万元的基础上,自筹资金250万余元,着力加强妇儿保科、妇产科、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能力建设,同步提升医技等科室服务能力建设。添置LEEP刀、电动综合产床、新生儿体重秤、婴儿辐射保暖台、12导心电图机、单道微量注射泵、呼吸震荡排痰系统、新生儿心电监护仪、插件式病人监护仪、多功能电动产床、客观听力测试仪、麻醉机、视力筛选仪、双道微量注射泵、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可视人流机、全自动身高体重检测仪、视动眼震仪、脉搏血氧检测仪、纯水机、容积探头、多功能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胶体金试纸分析仪、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常温)、自动粪便处理分析系统、产前筛查仪、2-8℃药品冷藏箱、-86℃超低温冰箱、-25℃低温冰箱、普通离心机等先进设备,积极拓展新项目、新技术;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厕所革命”等工作,投入10万余元资金用于婚前保健门诊规范建设及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四大部等科室改造建设,进一步规范科室布局、改善服务环境。随着服务环境的不断改善,医疗业务大幅增长。

1-10月份,门急诊就诊46881人次,出院2907人次,其中妇产科1205人次、儿科1702人次,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3%、7.6%、4.5%、10%;全院实际占用床13375日,平均住院日4.6天;产科活产数为1040例,其中平产663例,剖宫产377例,总剖宫产率为36.25%;开展妇科手术63例,各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手术1390例;医疗业务收入1793048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22万元,增加18.76%;药品收入4915180元,药占比为27.4%。预计2020年全年医疗业务总收入突破2200.00万元。

6、深入推进妇幼健康“三级网底”建设。2020年,我县继续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三级网底”建设工作。注重示范引领,及时发现和处理县乡两级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激发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荣誉感;完善村妇干、计生专干、保健员“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夯实村级网底,将妇幼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相关经费侧重倾斜补贴给落实相关妇幼健康服务的村“三位一体”专干,妥善解决相关劳动报酬。

7、加大妇幼健康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2020年,我县创新妇幼健康宣教形式,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妇幼健康服务过程中,县乡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世界母乳喂养周、世界早产儿日、预防出生缺陷日、世界避孕日、六一儿童节、爱眼日、三八妇女节等开展节日宣传教育;利用电台、板报、宣传栏等栏目和汇演等形式宣传妇幼健康工作,营造全县重视和关注妇幼健康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依托省、市级妇幼保健学会、协会等学术平台,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推广适宜技术、新技术、新技能的使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牵头采取以区域为中心,分片培训的方式开展妇幼基本公共卫生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助产技术服务等业务培训一期五批次,培训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600余人次;同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合作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婴幼儿喂养建议、婴幼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等业务培训一期,培训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200余人次;举办进社区、进乡村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四次,县本级大型义诊活动1次,接受义诊服务人员达1000余人次;同时围绕妇幼健康服务重点难点问题,同省、市妇幼保健机构适时开展专题调研和学术科研,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高基层妇幼健康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妇幼健康服务理论水平、操作能力和学术水平。

8、继续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2020年,我县按照省、市卫健委加快妇幼健康信息一体化建设要求,认真落实各级各类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互联、互通,全力提升全县妇幼信息数据报送及时率和准确率。按照县政府“智慧医疗”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妇幼“两卡制”推行使用工作,按照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布局,为七个区域中心孕前优生检查点配备孕优信息系统(徐州雷奥公司)和相关设备端口联网建设工作全面完成;4月14日至5月15日期间,再次对全县300余名乡村妇幼信息员进行国卫信息系统信息模块使用和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进一步规范村级基础台账和月报表的填写,提升乡村妇幼信息报表和各种业务记录帐簿质量,为提升全县妇幼信息管理质量,各种信息定期及时报送进一步夯实基础,实现了县、乡、村妇幼信息网络畅通和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使用效率。及时落实新版全国妇幼卫生调查制度,做好妇幼卫生月、季、年报和监测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强化分析利用,促进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健康发展。11月份,代表市接受省妇幼健康信息质控检查,我县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成效,获得质控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整体素质

9、落实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民生工程。2020年,我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继续保持与民政部门协调配合,推进婚姻登记与婚前保健“一站式”服务。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规范服务流程,按照婚前医学检查技术服务规范,应检的项目全部检查到位(如艾滋病、梅毒、乙肝筛查项目等),力求做到方便群众、环境温馨,切实提高婚前保健服务水平。利用婚检大厅、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场所强化宣传,在婚检大厅摆放宣传展牌、发放婚检好处、流程等明白纸,使婚检对象了解婚前保健意义。设立专门接待窗口提供全程服务,在现有条件下,尽量规范服务流程,必要时开设专门窗口,配齐所需检查设施设备,重大节假日婚检高峰时段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每一位婚检对象检查全过程时间压缩在半小时之内。全年婚检目标任务数3000对(6000人),婚检率达85%以上,疾病检出率达到8%。

1-10月份,全县共结婚登记对3134(6268人),3012对(6024人)男女适婚青年接受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达96.1%,完成年度任务3000对(6000人)的100.4%;婚前卫生咨询1659人,咨询率26.47%;疾病检出总人数888人,疾病检出率14.74%;疾病分类构成:指定传染病检出29人(占检出人数的3.27%),严重遗传病检出2人(占检出人数的0.23%),有关精神病检出2人(占检出人数的0.23%),生殖系统疾病检出295人(占检出人数的33.22%),内科系统疾病检出567人(占检出人数的63.85%)。提出具有影响婚育医学意见疾病人数256人,占实检人数的4.25%。这些疾病在早期发现的同时均得到了相应咨询指导或治疗,达到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防止传染病传播及促进家庭和谐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愈后效果和社会效益。10月顺利通过市级婚前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初审验收,11月21日代表市迎接省级婚前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复审验收,根据反馈有望通过复审验收;12月底将超额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10、进一步规范产前筛查管理工作。2020年,我县继续将产前筛查管理工作纳入妇幼健康服务年度工作计划。对照省市要求,按照《县产前筛查管理办法(试行)》(金卫办〔2018〕6号)及县卫健委印发的《关于明确2020年度产前筛查管理工作任务的通知》(卫妇幼秘〔2020〕4号)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县产前筛查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服务方式和各级服务单位的工作职责。从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加大宣传,提高工作质量和强化服务,压实责任主体三个方面进一步强调落实,强化清理整顿产前筛查服务不良服务市场,全面规范产前筛查工作,有效落实出生缺陷二级预防干预措施;产前筛查工作领导小组和产前筛查技术质控专家组发挥主动作用,加强质控督导力度,规范信息报送,提升产前筛查服务质量;加强产前筛查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产前筛查率,此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各乡镇卫生院完成县卫健委下达的2018年孕妇建卡数的80%任务较困难。力争年底完成市卫健委下达的60%产前筛查率目标。

1-10月份,全县送往市产筛中心标本数2119人,送检筛查率42.46%。

11、积极推广应用新项目新技术。

4月份,市卫健委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启动会议后,我县根据省、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实施方案,于4月26日印发《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卫妇幼秘〔2020〕7号),确定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及青山镇、燕子河镇、天堂寨镇、古碑镇、吴家店、斑竹园镇、汤家汇镇、南溪镇、双河镇、白塔畈镇、油坊店等11家乡镇卫生院共14家助产机构为项目单位;筛查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承担全县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全县项目督导和培训。各项目管理单位相关管理负责人和联络人报县项目办备案;5月份制定筛查操作流程图、规范转诊要求及制定信息报送制度,印制宣传品等;6月份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召开项目启动会,率先试点开展项目筛查工作。6月18日,全国婴幼儿血管瘤脉管畸形公益筛查技术启动会在市卫健委召开,根据会议安排,我县及时启动该项目;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及时推动孕产妇系列康复技术服务,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洽谈援助的“母亲健康快车——导乐分娩关爱服务”公益项目和超早期宫颈癌筛查、妇科无创治疗中心、乳腺癌筛查与预防、孕妇营养检测、产后母乳营养分析、红细胞叶酸检测、孕产妇心理测评及干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等项目将相继建成开展服务。

6-10月份,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419人,转诊12人,确诊先天性心脏病12人;全县各医疗保健单位共筛查上报拟似血管瘤或脉管畸形84人,确诊血管瘤或脉管畸形70人;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筛查99人,治疗18人;骨密度检测1226人;妊高症检测816人。

(四)加强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质量

12、加强妇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①全面落实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工作。2020年,县卫健委、财政局分别于2018年年底和2020年5月及时印发《县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金卫计〔2018〕38号)和《县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4个实施方案》(金卫发〔2020〕9号)的通知,明确孕产妇健康管理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在孕13周前为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同时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在孕16-20周、21-24周、28-36周、37-40周分别进行1次产前随访服务;完成产后2次访视,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早孕建册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产后访视率均达85%。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完成辖区内常住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出院后两次访视(1周内和28—30天),了解出生时预防接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情况,询问和观察一般情况并进行喂养等相关指导;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在3、6、9、12、18、24、30、36月龄分别进行1次随访,在6、18、30月龄进行1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在6、12、24、36月龄进行1次听力筛查;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达85%、85%、90%。

目标任务下达后,各乡镇按照《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规定的项目数量和质量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卫健委严格按照《考核方案》,围绕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两个系统管理率,利用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和计生“一卡通”平台,狠抓早孕建卡、产后访视和体弱儿管理等重点环节,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导,采取随机抽查、现场检查、电话访问等方式掌握各项目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服务对象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对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并对督导情况及时通报,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及时预拨项目资金,使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以扎实开展、稳步推进。

1-9月份,在全县范围内继续使用全省统一的新版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手册及IC卡,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共新建孕产妇保健手册4830人份,提供服务24360人次;全县产妇数4990人,总活产数5069人,孕产妇早孕建册4830人,早孕建册率96.79%;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4823人,系统管理率95.14%;孕产妇产后访视4956人,产后访视率均达97.77%。共新建0-6岁儿童保健服务手册49333人份,提供服务32077人次;新生儿访视4983人,新生儿访视率均达98.30%;3岁以下儿童23553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21534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1.42%;0-6岁儿童53784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人数49333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1.72%。其中1-10月份,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早孕建册864人;儿童新建儿管卡423人,总服务1983人次,中医药保健服务430人次,儿童视力筛查210人,其中散光11人,屈光不正1人,双眼凝视5人。

②推动免费避孕药具管理工作。2020年,免费避孕药具管理工作,按照县卫健委《关于印发县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4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金卫发〔2020〕9号)及《关于下达2020年度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分配计划的通知》(金卫明电〔2020〕90号)等文件通知要求抓落实。以优质服务为重点,开展乡村两级药管员培训和换发证工作,以“免费发放、减少浪费”为立足点,依据药具管理的各种制度,疏通避孕药具发放渠道,突出优质服务,通过加强对基层药管员培训、完善制度管理,提高避孕药具使用的社会效益,提供药具知情选择与优质服务,增强药具发放覆盖面,全面提高免费避孕药具的使用率和及时率。

1-10月份,开展乡村两级药管员培训培训5批次,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免费避孕药具调入、调出、结存同需求数进一步趋于合理,避免了浪费,无过期失效药具。全县避孕药具应用率达98%;避孕药具有效率99%;随访率100%;知情满意率达96.55%。

13、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2020年年初,县政府办公室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妇幼健康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2),将《县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方案》、《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县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县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县农村家庭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各项目管理单位组织实施。同时成立县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组及专家技术指导组,督促各项目执行单位落实领导组议定事项,积极开展项目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定期组织对项目实施进度、完成质量等情况进行督导管理,全面完成年度项目目标任务。

①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注重加大对项目关键环节的指导力度,确保项目质量,推动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4月龄儿童。总体看,全县6-24月龄儿童服用情况良好,儿童营养包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和关注。

1-10月份,全县购进儿童营养包4批次89910盒(2018年库存2420盒),发放74644盒,库存17686盒。应领80256人次,实领74644人次,营养包发放率93%;有效食用74065人次,未有效食用918人(其中外出773人,口感不102人、吐泻25人、皮疹12人、其他6人),有效食用率99.22%。

今年10月份开展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第四次监测评估,该项目实施干预前贫血发生率29.0%,低体重发生率3.8%,生长迟缓发生率6.7%,消瘦发生率1.9%。实施干预4年后贫血发生率15.5%,较干预前下降46.55%;低体重发生率1.0%,较干预前下降73.68%,生长迟缓发生率2%,较干预前下降70.15%;消瘦发生率0.7%,较干预前下降63.16%。

②母婴阻断(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2020年,继续落实首诊负责制,认真贯彻国家卫健委《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做好项目检测试剂、防护用品的采购。切实落实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费检测、咨询、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服务,着力提升梅毒感染孕产妇和所生儿童的干预比例和规范程度。完成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查率分别达到80%以上、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规范化诊疗达80%以上、乙肝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比例达90%以上的控制目标。

1-10月份,全县共3213位孕产妇接受了初次产前保健服务和HIV、梅毒、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五项免费检测与咨询,检测率为100%,查出梅毒感染孕妇4例,HIV感染孕妇1例,乙肝表抗阳性孕产妇114例,乙肝表抗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24小时内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100%。

③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2020年,我县新生儿疾病筛查目标任务为3500例新生儿,开展三种遗传代谢病(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筛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对确诊为苯丙酮尿症和永久性听力障碍儿童实施康复救助;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知晓率达60%以上。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广泛社会动员和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项目管理和技术培训,采集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血片及时递送至市筛查中心,认真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归档工作,负责对筛查可疑阳性或阳性病例的随访和不合格血片的召回、采集工作。做好新生儿听力的初筛、复筛、转诊和追访、咨询等工作,为确诊儿童提供咨询和听力语言康复建议,对确诊为苯丙酮尿症的儿童纳入医保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给予康复救助,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儿童纳入国家贫困聋儿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康复救助,开展质量控制与评估。

1-10月份,全县应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3213人,实际筛查3316人,筛查率为100%。其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可疑阳性数23人;苯丙酮尿症(PKU)可疑阳性数5人;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可疑阳性13人;总可疑阳性数41人,总可疑率0.12%;总召回41人,总召回率100%;不合格血样1人;确诊病例2人(其中苯丙酮尿症1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1人),新筛覆盖率100%。应接受免费听力筛查新生儿3213人,实际筛查3291人,筛查率达100%,筛查出可疑阳性547人。其中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1135人;听力筛查1033人,AABR(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排查55人,转市进一步检查27人,初筛可疑阳性率16.6%,听障确诊1人。

④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2020年,我县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在组织好采购的同时,采取县级管理、乡镇领取、村级发放的方式开展,主要依托村妇幼保健员(“三位一体”保健员)发放、随访,强化督导与绩效考评,提高育龄妇女叶酸服用依从性,确保叶酸服用率达到90%以上。1-9月份,全县共免费发放叶酸15669瓶,新增叶酸应服用人数4271人,新增服用人数4215人,服用率98.69%;新增服用依从人数4045人,依从率95.97%%;增补叶酸知识调查人数4103人,知晓人数4051人,知晓率98.73%。

⑤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2020年,我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继续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整体部署,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全覆盖。采取县乡结合模式开展孕前优生检查,在加强业务培训和服务质量核查评估的同时,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5%。采取一抓参检对象的早孕发现,将怀孕率作为年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考评的主要指标,使乡村在确定参检对象时首先确保有生育意愿对象参检,以提高项目检查效益;二抓参检序时进度,避免参检对象在节假期突击检查,超过检查单位接待能力造成检查质量不高现象出现;三抓评估质量控制,提高评估质量,及时发放评估报告,为参检对象准备生育提供科学数据;四抓孕优项目检查和婚检有机整合,优化工作模式,实施数据共享,减少服务对象重复检查(1-10月孕优项目和婚检检查共享对象861对,占完成检查人数的27.2%,节约检查经费154980元),提升服务水平。

2020年我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省下达目标数3589对,1-10月,完成3157对,完成率87.96%;早孕随访完成率19.23%;8月份,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参加全省2020年第一次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5大类14小项评价正确结果均为100%。

⑥“两癌”筛查项目。2020年,我县“两癌”筛查项目严格按照《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结合全县实际组织实施35-64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以加强项目质控和监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两癌”筛查补检工作为重点,结合健康扶贫规划的实施,继续实现贫困地区妇女“两癌”检查全覆盖。省下达我县2020年“两癌”筛查任务为宫颈癌12000人、乳腺癌4000人。

为做好各乡镇“两癌”检查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县妇计中心(保健院)通过县政府采购中心采购合肥千麦医学检验所做好第三方检验工作,按乳腺癌12000人和宫颈癌4000人的检查数配齐所需检查工具和耗材,印制宣传手册2万份,全部下发到各乡镇,同时做好“两癌”玻片标本的收集、集中运送,以及阳性病例的乳腺钼靶、电子阴道镜和病理检查保障工作。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反馈及时性。真正达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阳性确诊病例的有效生存率。

1-10月份,全县共完成宫颈癌检查12055人,完成任务数的100.45%。接受宫颈癌检查人员全部对其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BS)分类,其中484人进行了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阳性的33人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共检出低级别病变(CIN1)9例,高级别病变(CIN2-CIN3)15例,宫颈癌确诊病例1例。乳腺癌手诊检查4122人,完成任务数的103.05%。乳腺彩超检查4122人,乳腺钼钯检查326人,乳腺癌疑似病例73例。同步完成了两癌检查的数据录入、上报、阳性个案跟踪随访,对确诊的宫颈癌和乳腺癌患者及时落实手术等治疗,并通过妇联系统发放两癌救助,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身体健康水平,得到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供全程免费服务管理。

14、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手术免费服务。2020年,全县各级医疗保健单位按照年度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总要求,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各施术单位根据乡镇计生办开具的“免费”计划生育手术通知单施行相应手术,严格按照县卫计委、发改委和财政局印发的《关于全县计划生育服务手术经费有关事项的通知》(金卫计〔2018〕25号)的按例手术收费标准记费,年终由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收集审核后,报县财政局足额兑现拨付。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严禁弄虚作假,虚报财政资金;项目单位作为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单位主要领导对项目管理负主要责任;建立健全专项资金项目责任追究机制,虚报冒领专项资金的,一经发现,将扣回专项资金,并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据统计,2020年县财政拨付全县各施术单位计划生育手术经费310万余元。

1-9月份,全县各级妇幼保健服务单位积极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工作,开展生育咨询6327人,随访4491人;发放避孕药具4600人次;病残儿医学鉴定3人次,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1人次。开展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手术4491例,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1011例,取出宫内节育器1753例,输卵管绝育64例,人工流产1115例,药物流产529例,放置皮埋12例,取出皮埋2例,输卵管吻合术4例。

(六)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监管,严禁违规发放事件发生。

15、规范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2020年,出生医学证明在实际签发中严格执行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全县各医疗助产机构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出生医学证明》相关文件要求抓落实;11月份中旬,县卫健委根据省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关于开展2020年<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监督管理的通知》(皖妇儿办〔2020〕76号)要求,组织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相关人员对2010年以来《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督查,同时对全县助产单位的签发管理进行现场督导,对存在问题发出限时整改意见通知书。11月21日,市卫健委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县县直和乡镇4个单位《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进行抽查督导,督导反馈整体情况较好;2020年全县未发现明显违规违纪发放《出生医学证明》现象。

1-9月份,全县机构内分娩2890人,当年出生首次签发2795人,当年出生领证96%,换发29份,补发39份,医疗机构外分娩签发19份,废证5份。

1-10月份,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从市妇幼保健院申领《出生医学证明》5000份(2018年底库存0份),全县各签发机构从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申领3625份,库存1375份。

(七)加强日常工作督导,促进妇幼健康工作发展

16、强化妇幼健康服务监管,加大相关工作督导力度。2020年,我县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管理。围绕卫生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相关指标开展督查指导,扎实开展季度和年度专项督导,落实季度和年度督导通报。健全督导制度,完善评估机制,细化考核要件,注重日常监管,优化结果使用,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八)推进医联体建设成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17、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建立人才队伍培养通道。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在2017年11月份与省妇幼保健院成功签约“医疗联合体”和2018年11月与省儿童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2020年1月25日与省儿童医院成功签约“医疗联合体”。医疗联合体建立以来,两家医院定期派专家、学者前往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开展教学、观摩指导、坐诊、查房、手术、病案讨论等活动,通过选派人员进修培训、双向转诊、坐诊等不同方式,提升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的管理水平。今年6月15日始,省妇幼保健院每周六定期派影像专家前往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开展四维彩超产筛示范带教,对超声诊断疑难复杂症进行会诊;10月14-15日,省儿童医院牵头北京福康儿童医疗集团专家来我县开展授课、大型义诊及现场教学业务帮带活动,通过专家带教帮扶,明显提高了业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医联体”的共建为县妇计中心(妇幼保健院)乃至全县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引领作用,为全县妇女儿童保健和就医提供绿色通道,给我县育龄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全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据统计,医联体建设以来,两家医院共派专家团队10批次,授课培训330余人次,现场手术及技术指导(四维彩超中孕产前筛查)205人次,进修和短期培训66人次,妇产科、儿科双向转诊445人次,生殖科双向转诊356人次,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双向转诊494人次,产后康复双向转诊328人次;合作解决和处理疑难医疗纠纷4例。获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我县按照省市卫生主管部门要求,以卫生民生工程和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为抓手,以推动妇幼健康临床医疗业务和系列保健服务为支撑,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紧紧抓住各项工作进度,扎实推动妇幼健康各项业务开展。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领导组织,设立办事机构,确立“政府协调、卫健牵头、部门配合、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分解任务,层层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迅速启动、快速推进。

(二)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充分利用电台、网络、短信平台、简报、宣传栏、公众号、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母乳喂养周、出生缺陷宣传周等节日走上街头,开展义诊宣传;制作发放手提袋、围裙、宣传册、抽纸盒等宣传物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造浓了工作氛围,使妇幼健康工作质量明显提升。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一是明确责任。年初,分别以县政府、卫健委、妇联、财政局等部门文件下发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各项目实施单位的责任,并且把任务分解到相关项目单位。由于谋划早、行动快,工作衔接好,卫生民生工程和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顺利。二是健全网络。在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逐年增大的情况下,全县23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中心配齐配强妇、儿保医生,村级“三位一体”保健员由县卫健委培训考核合格统一聘任。三是强化培训督导。县卫健委适时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推进会、技术培训会,采取分片培训乡村妇幼保健员方式提升服务能力,要求全县所有院长、分管院长和相关技术人员按时参加相关培训,通过强化培训,提升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综合业务素质。项目牵头单位按时督导,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确保项目目标顺利完成。

(四)资金保障,及时到位。县项目资金实行“预拨与报账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按任务分季度预拨80%项目经费到基层项目实施单位,服务券每月审核,年终按实际提供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绩效考核情况一次性拨付到位,卫生民生工程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施行季度结算或年终一次性报账结算。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质量和信息上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工作需持续推进。

3、剖宫产率控制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4)

一、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等目标,统计、分析、总结“十一五”各项妇幼保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省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监督和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严禁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协同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幼儿园、托儿所所享有的平等权利。

三、加快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妇幼保健的网络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卫生投入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健全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联系员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推进市级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定,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加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年〕166号),着力抓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总结试点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两癌”检查的管理和督导,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积极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年〕254号)。在年基础上,对全省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

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年实现全省住院分娩率达到99%,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五、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落实三级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工作,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和知识,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和督导,确保检查质量,保证专款专用。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提高保健工作内涵。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重视对产前诊断人才培养,加快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提高27种遗传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开展调研和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探索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患儿诊疗救助机制。

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5)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1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助您好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为全面落实省、市、县要求,扎实推进我镇“助您好孕”工作,现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家庭、面向育龄人群,充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优势,以计划怀孕夫妇为重点,以宣传倡导为切入点,以计生科技服务为支撑,提高怀孕夫妇的风险意识,减少非意愿妊娠,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切实关注民情,改善民生,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孕前准备和孕前指导服务,普及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长效工作机制;

2、通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使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夫妇优生科学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全镇计划怀孕夫妇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自愿检查率达到80%以上,其中高风险人群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90%以上;

4、建立县、镇、村(居)为一体的三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网络和筛查转诊体系。

三、工作内容

(一)目标人群: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包括流动人口计划怀孕夫妇。各村(居)应检人数:唐圩村25对,滨河村25对,岔河村20对,20对,施汤村20对,前进村20对,张马居委会20对,西城居委会20对,界沟村20对,幸福村20对,东陈村25对,其虎村20对,白马湖村5对,淮宝居委会16对。

(二)服务机构及责任

全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定点在县计划生育指导站,镇计生服务站、各村(居)计生服务室认真做好配合工作。

镇计生服务站工作责任。镇计生服务站负责做好当年新婚、符合政策再生育对象和有病残儿生育史三类人员的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工作,免费提供叶酸增补剂,负责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象的宣传倡导、健康教育,与计划怀孕夫妇签订《知情同意书》,借助“孕前危险因素筛查系统(男、女)”,进行孕前风险筛查,出具《孕前危险因素筛查报告》,区分一般人群和高风险人群,为一般人群提供普遍性优生咨询指导服务,帮助“暂不宜怀孕者”转诊至县计生指导站进行孕前医学检查,严重疾病者向相关医院转诊。

村(居)计生服务室工作责任。村计生专干负责收集本村(居)计划怀孕夫妇信息,入户免费发放县人口计生委编印的《孕前保健指南》折页和《孕前保健筛查服务流程卡》,告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意义,协助县、镇计生技术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动员、组织计划怀孕夫妇到村世代服务室,对照《孕前危险因素自查表》进行自测,得到危险因素的范围和等级;对“暂不宜怀孕者”向镇计生服务站转诊筛查。协助县、镇开展早孕随访和妊娠结局随访,收集不良妊娠结局信息,报告镇计生服务站,并做好参查对象的登记、统计、上报工作。

(三)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

1、宣传倡导

利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网络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开展优生、孕前保健知识宣传,免费发放知识折页,提高群众对预防出生缺陷重要性的认识和知晓程度,促进目标人群自觉增强优生保健意识,并主动参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通过健康教育、婚育培训,引导待孕夫妇树立科学的婚育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远离有害物质,远离宠物,戒烟戒酒,预防感染,谨慎用药,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培养健康行为,提高预防出生缺陷意识。

2、优生筛查

村(居)计生服务室普及使用“孕前危险因素自查表”,开展咨询和自查,对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干预的对象帮助转诊到县计生指导站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领导小组,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纳入每季度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完成目标任务。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

2、加强工作协调。在镇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项目深入开展。建立信息资源平台,加强民政婚姻登记、卫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人口计生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信息的交流反馈,实现信息互惠共享。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出生缺陷现状;调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31-02

1本溪市出生缺陷的现状

出生缺陷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民族素质,是重大的民计、民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持续稳定地控制出生缺陷必须列为妇幼工作的重心之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人口再生长类型已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也转向稳定低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上来。

但目前,出生缺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婴儿死亡,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实际发生的出生缺陷有80至100万,这就意味着每隔40秒就有一个出生缺陷儿出生。其中,仅神经管畸形,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出生缺陷儿的经济负担就分别达2亿、20亿和130亿。其他各类出生缺陷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就更难以估计。

本次调研选取2002年至2012年本溪市出生的89770人,其中,各种缺陷儿65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2.75万。监测还表明,653例缺陷儿中存活的为442例,存活率为67.68%,按这个存活率和每个缺陷儿每年平均用于生活及康复治疗费用1.5万元计算,442个缺陷儿一年就要消耗663万元,十年就是6630万元。当我走访了市民政部门,全市实际支出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每年市本级财政用于残疾人的费用达1400万,二项合计2063万,这不仅给财政支出带来压力,更主要的是为残疾儿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使许多家庭失去了快乐和幸福。

我们作为政府的妇幼保健机构,必须进行出生缺陷干预应用研究,以便建立起全方位,无缝隙的干预体系和管理模式,使每例孕妇都能在孕前、孕期得到优生保健监护,使出生缺陷干预真正落实,监管到位,服务到人。

2目前全市防控出生缺陷的现状

为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市从2002年开始进行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

2.1一级预防措施在婚前医学检查基础上,开展了孕前医学检查,以筛出不利于优生的危险因素,减少遗传,感染等危害胎儿生长发育的疾病发生,对孕妇及0-2岁婴幼儿进行碘营养监测及指导科学补碘,加强了对孕妇的保健管理,将孕产妇营养指导纳入孕期保健工作,指导孕妇合理添加营养,加强女职工及农村妇女孕期劳动保护宣传,避免其接触有害物质,加强孕期优生保健宣教,指导孕妇合理用药,远离烟、酒及。

2.2二级预防措施我市先后开展了孕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以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胎儿的出生,这是一项十分有效的预防手段。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出生缺陷二级预防体系,即依托市中心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技术优势,依靠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网络优势,通过开展产前血清学筛查,孕中期超声体检大畸形筛查,产前胎儿诊断等技术,提高了孕期胎儿发育异常的诊断率。全市从2002年至2012年,通过产前诊断,确诊胎儿先天畸形164例,终止妊娠90例,有效地预防了缺陷儿发生。

2.3三级预防即在孩子出生后,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全市先后开展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儿的筛查。这三种疾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使患儿正常发育,正常生活。自2002年以来,市妇幼保健所筛查新生儿5万余例,新生儿筛查率达96.3%,其中确诊先天性甲低14人,苯丙酮尿症2人,使这16个患儿避免了痴、呆、傻的恶果。

2008年在本溪市行政区域内,共出生围产儿(包括活产、死产、死胎、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8823例,活产8759人,其中,各种出生缺陷儿72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1.60万,较2007年的88.97万有所下降。2008年本溪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省101.04万的平均水平。

目前看,三级预防措施的实施使本溪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全市出生人口素质起到了作用。

3建议及措施

3.1普及孕前保健服务,使出生缺陷预防模式从产前―围产保健预防模式转变为孕前-围孕保健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级预防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主要目的是降低人群遗传病和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和负担。仅仅依靠产前-围产保健的二级预防措施减少出生是不够的,因为产前检查的时间往往过了孕早期胚胎对致畸因子敏感性最高的时期。

开展孕前保健和咨询,围孕期保健能降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苯丙酮尿症妇女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利用孕前检查和产前筛查,有助于阻断性传播疾病的直接传播;提高孕前传染病检查率,普及孕前补充叶酸预防先天性疾病的知识,提高妊娠妇女乙肝、梅毒、艾滋病的检测率,对梅毒检查阳性的妊娠妇女及时治疗和随访,以期减少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

同时,实施一级预防的干预措施,还需要妇幼保健机构联合民政、人口计生委、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组织共同参与,广泛开展育龄人群,青少年的孕期和生殖健康教育等项工作。

3.2严格执行辽宁省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工作规范,提高全市产前诊断服务水平二级预防是减少出生缺陷率的有效途径,其主要内容是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调研中发现,全市的产前诊断和筛查工作还存在着不规范,诊断水平不平衡问题,当前应下大气力加强和完善县区级产前诊断中心建设,各尽其责,确保孕产妇能够在妊娠20周左右接受出生缺陷筛查,对于阳性病例能够在孕28周前明确诊断并得以妥善处理。

产前筛查门诊工作计划篇(7)

作者:谢雪玲 彭蔓蕾 石宏英

【摘要】目的 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门诊的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在本门诊筛查并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孕妇104例进行系统的护理和管理,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健康教育。结果 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率达98%,高危妊娠管理率为100%。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6%,孕妇对GDM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掌握达到92 %,遵医行为到达98%,分娩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满意者达到91%。结论 对门诊产前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进行专人负责,统一系统的新模式管理。使更多的孕妇认识了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因而愿意接受糖耐量筛查和服务指导的孕妇明显增多。新的管理模式不但促进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发现潜在的GDM~NGIGT患者。加强孕期糖尿病管理,可改善GDM筛查、诊断状况,为进一步的合理处治提高基础,也有利于防治围生期疾病,提高母儿健康水平。

【关键词】妊娠 糖尿病 护理 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巨大儿、低体重儿、妊高征 、早产、酮症胎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威胁着母婴的安全。母亲远期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高达30%~50%,子代在儿童发生肥胖及成年后发展为糖尿病的机会也增多。因此,妊娠期及早对GDM做出诊断,加以正确管理,不仅能减少孕期母儿合并症,能降低远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了早期干预和管理妊娠期糖尿病,2008年我们课题组成员承担了《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管理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本文就妊娠期糖尿病孕期门诊监测与管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建册并在产前检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孕妇104例。其中糖耐量异常的86例,诊断为GDM的18例。年龄26~38岁,平均27. 2 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68例 ;45例为高龄产妇。研究组由专人负责,进行新模式管理。

1.2方法

1.2.1在优生优育门诊对孕前高危人群筛查:对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龄的孕前检查妇女进行血糖筛查;糖耐量异常或确诊糖尿病者列入管理对象,糖尿病患者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怀孕。

1.2.2产前检查:高危人群未做糖筛查者在第一次孕检时进行,一般孕妇于孕24-28周进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阳性者再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我院GDM诊断标准采用第六版妇产科教科书判断标准。

1.2.3糖筛查异常或妊娠期糖尿病列入管理对象。有专职护士记录所有患者的详细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既往史,用药史。患者的特征性评估包括与GDM有关的高危因素评估和妊娠合并症评估,由专门的护士通知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的测定.来获得可靠的血糖值。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状态下.每3天到1周需要对这些患者产前检查1次.测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血糖控制稳定后1周检查1次。

1.2.4营养指导和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专职营养师根据每个患者孕前的BMI、目前的体重、孕周、胎儿大小及血糖水平综合计算热卡及三大营养素的比例,然后不断修正。

1.2.5经饮食控制后血糖仍然异常者由内科内分泌专家会诊,指导用药。

1.2.6健康教育。对象为糖筛查异常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家属,从孕前检查开始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服务指导。在方式上,采取集体授课、个体指导相结合。由糖尿病教育小组成员和产科门诊护士组织讲课、讨论、操作示范。针对每个患者制订防治计划,落实干预措施。

1.2.7围产期监护。患者由普通产科门诊转入高危妊娠门诊进行围产期监护,孕妇应按时做产前常规检查,孕28周后,每周1次,积极监测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使用胰岛素或入院治疗。如无其他妊娠合并征,则根据胎儿大小、胎盘功能和血糖控制,指导孕妇适时住院分娩。

2 结果

两年内,参加孕期检查的1030妇女中,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率达98%,高危妊娠管理率为100%。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6%,孕妇对GDM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掌握达到92%,遵医行为到达98%[1],分娩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满意者达到91%。

3 讨论

通过对门诊产前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进行专人负责,统一系统的新模式管理。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和服务指导,使更多的孕妇认识了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因而愿意接受糖耐量筛查和服务指导的孕妇明显增多,因而发现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也因而增多。新的管理模式不但促进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发现潜在的GDM和NGIGT患者。加强孕期糖尿病管理,可改善GDM筛查、诊断状况,为进一步的合理处治提高基础[2],也有利于防治围生期疾病,提高母儿健康水平。有待研究的问题:虽然加强患者的教育和随访可以改善结局和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但GDM孕妇在其后的生命过程中发生显性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加.糖耐量异常程度越高,发生糖尿病的机会越多,对分娩后的产妇定期电话随访,提醒42d做OGTr检查,能发现一些产前漏诊的糖尿病孕妇。因此,门诊产后随访肩负着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如何与社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高危人群的管理,不断地给予这些人群进行专业的帮助,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从而节约医疗资源。

参 考 文 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