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

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15 11:12:29

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

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篇(1)

语文特级教师课堂语言的锤炼是语言风格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源自他们有优化课堂语言的意识,这是促使语言风格的形成最为关键的。其次是语言材料的积累,特级教师的课堂语言规范,表达得体皆符合语法逻辑,表达精炼、流畅。于老师追求细致周全的教学内容,把课堂上要讲的每句话记录来,修改熟记,再口语化。几十年的学习和积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余老师的语言锤炼源自他教学板块的设计之美,要求语言另辟蹊径、新颖独到,板块设计才会更加精炼,从不同角度来讲解知识,给人全新的感受。李老师的语言锤炼首先是独自揣摩和探索,逐步形成独自的课堂语言风格,最终形成自己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在语言锤炼中注意了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和针对性,同时还体现了语言的趣味性、启发性和审美性特点。特级教师在锤炼自己语言的过程中,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知识修养等因素,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二、博览群书,丰富语言表达

博览群书在语文特级教师课堂语言风格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的锤炼须靠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四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广泛阅读,博览群书,拓宽知识的广度,丰富课堂语言表达是语言风格形成的重要途径。于老师在学生时代就爱阅读,她爱杜甫的诗和辛稼轩的词,深感他们忠于国家和民族。工作中广泛阅读中外母语教育类书籍,教育学、心理学等书籍。这些阅读的作品对她的影响也是积极的,充满人性的光芒和豪迈的激情对丰富她的表达不言而喻。李老师曾经是个文学青年,把自己文学梦引入教育,与学生共同创作,记录了生动的教育故事。李老师酷爱文学,好读书,读好书,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从读书中领悟到民主的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思想对语言的影响也是积极的。魏老师曾经说过,教书的人自己要多看书,要看多家之言,才能融汇贯通,才能领会到理论的精神实质。四位特级教师通过广泛地阅读与丰富表达密切联系,而且成正相关。首先,通过阅读把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起来,形成一个“组块”,分门别类,到用时随机提取。其次,通过大量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思维。阅读可以丰富自身表达,并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课堂语言才会逐步形成独自的风格。

三、善于反思,提炼语言精髓

教育教学的反思在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语言风格的形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语言的生成,而教学反思正是这种语言生成的有效途径,反思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勤于笔耕。于老师“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这两根支柱聚焦在“反思”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这种反思不仅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有教学语言的反思,如何不断改进,使语言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余老师提出,语文教师的第一科研能力就是提炼的能力。提炼教学、提炼生活,将“提炼”用于观察、用于研究,去粗取精,常提常新。他创造了“教例品评”的写作体例,又创造了散文式“别出心裁读课文”的写作体例,用清新、富有情感的语言进行论文写作。李老师提出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反思课堂的驾驭和生成,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不仅要想,更要不停地实践。在实践中探寻,在探寻中创新。魏老师基于解决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提出具有趣味性的“画语文知识树”和教学思路明晰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等创新教学理念,这也是善于反思,践于研究所形成的。

四、结语

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篇(2)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第一初级中学 100400)

《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免的。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时,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

一、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二、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三、言之有启,循循善诱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四、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五、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六、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 语言艺术

在新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在所有的教学手段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感受和品味语言,教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是否讲究课堂教学语言美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的语言是蜜,它可以粘住一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老师自身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一种载体,一座桥梁,是引导学生走向语言百花园的道路。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语言应规范准确、畅达精练。

只有教师准确地运用畅达精练的语言传递信息,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最大满足,并产生审美。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调节语速语调,以形成跌宕起伏、张弛相间的节奏美,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教师的每句话都应像血液流贯全身那样,脉脉相通,而且有生命力。声音平板、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比如,引导学生学习《童趣》,我模仿孩子的语气、神态,或“怡然称快”、或“怡然自得”、或“哑然一惊”,我讲得抑扬顿挫,学生学得摇头晃脑,师生乐在其中,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讲课中尽可能使用妥当的词汇,力求准确、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思想、感情。避免话语唆,语无伦次,模棱两可,应力求“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而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自己的精辟与深入消除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困惑,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讲解《风筝》,学生大都能感受到笼罩全篇的浓浓的“悲哀”,但他们眼前看到的只是“我”因“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无法补过的“悲哀”,我在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切地体会“我”对中国儿童教育制度的“悲哀”,对儿童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深沉感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了文章中的情感。

二、语言应形象生动、富有启发。

教师分析课文的过程即是用自己的语言在学生和作品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的过程。课堂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以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来刺激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所谓“轻拢慢捻皆成妙曲,信笔涂抹皆成妙文”。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而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需要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这样既能够拓展学习内容,又能够开拓学生思路,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在讲述朱自清的《春》时,学到“春花图”,就引导学生以“百花争妍”为题进行古诗文填充。列举含有花的诗句,要学生填出花名,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春风图”,也引导学生以“八面来风”为题,进行古诗竞背活动。学生翻书、查资料,兴趣十足。事实证明,教师飞扬的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

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助于揭示文章深刻的主题,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使思想受到感染和熏陶。所以,课堂语言要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举例,选用贴切、有趣的比喻,运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习用语和具体的数据,等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或讲解,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三、语言应真挚生动、富有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说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理,首先要让其动情。古今中外的名著充溢着美感,而文学作品较之实用文章,更富于美的形象性与感染力。凡是那些能深深打动读者心灵的作品,总是最容易与学生形成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情感的交流。只有注入了丰富、细腻富有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才能再现作品的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双方不仅在理智上产生共鸣,而且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这个充满感彩、充满美育色彩的美好世界,去领略丰富多彩的自然美,去体会深刻感人的社会生活美。因此,运用情感性教学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也是教师教学魅力在课堂中的充分展现。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不仅展示了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融进了教师的思想感情,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里,我们正是借助充满情感的课堂语言,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转移到对课文的体验上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选择和运用那些感彩鲜明的词语和句子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厚爱,多用褒扬性、礼貌性、肯定性、商讨性的语句,少用贬抑性、否定性、命令性语句,尤其是避免使用有斥责性、侮辱性、讽刺性的贬抑语句,促使学生在轻松欢愉的氛围中孜孜以求,精神专注,情绪饱满,乐于学习。

四、语言应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文教学语言的幽默,是指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的前提下,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讲授富有启发性。含蓄幽默的语文教学语言是耐人寻味的,它能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去丰富和补充语文教学内容。它有如宜人的春风,拂得学生心智激荡,乐得学生学而不倦。

培根曾说:“善谈者必善幽默。”幽默有一种引起喜悦、带来欢乐、饶有风趣而寓意深刻的特性。在教师幽默语言的熏陶下,学生不仅能以轻松欢快的情绪学习知识,而且能在笑声中得到启迪,领悟其中蕴含的睿智和哲理,从而激活自身的幽默细胞,打开思维和创造的大门,奇想迭出。幽默有时还能有助于教师恰当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转尴尬为自然。语文教师应该把幽默看成是教师职业技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心地学习和模仿。首先要坚持收集和积累各种幽默素材,包括口头笑话、轶事趣闻、格言谚语、幽默故事等,以备在教学中随时运用。其次要掌握好修辞技巧,以增加幽默感。在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适时补充引用,使学生在愉悦之中增长知识,以提高教学效率。讲读《春天》,我让学生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春天,有一学生就说到春天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子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满山遍野的野。我笑着纠正:“我们都希望能看到你培育出的春天开放的野。”一言既出,全场欢笑雀跃起来,后面的课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

综上所述,教学语言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一根线,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虽然产生于即兴,但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只要博览群书、善于借鉴、勤于练习,我相信,语文教师一定能够优化语文教学语言,使语言艺术魅力得以展现;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一定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张凤刚.教学语言艺术遮谈.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92,(1).

[2]韦志成主编.教学语言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版社,1992.

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课堂语言;心理修养;锤炼语言

幼儿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学艺术的精髓,是成功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一名称职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道德修养,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一个幼儿教师的课堂语言假如能始终充满着热爱幼儿的激情,饱含着知识的营养,激发起幼儿的求知欲,能使幼儿在甜美、欢悦的感情氛围中学习,那么,这位幼儿教师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但是,有的幼儿教师课堂语言比较生硬,语粗气重,平板冷淡,缺乏感情,不仅不能引起幼儿的听课兴趣,而且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以为,作为幼儿教师应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使课堂用语“甜”起来。

首先,幼儿教师的心中应该装满“蜜”,口中的言语才能“甜”。

这“蜜”就是幼儿教师对幼儿、对教育事业的爱,只有爱幼儿,才能温和、亲切、甜美。试想,一个不爱幼儿、不讲文明话的幼儿教师在授课中,动辄生气,怎么会口出“甜”言“蜜”语?幼儿易冲动,情感外显强烈,如果幼儿教师因幼儿情绪波动而简单粗暴地训斥他们,那么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如在韵律活动中,一些欢快的节奏会使一部分小朋友很兴奋、很夸张地表现自己的动作且不听老师的口令。这时幼儿教师会教育他让他跟着老师的口令做,这会使他因此变得畏畏缩缩。假如教师用“甜”言“蜜”语来对幼儿来说:“你能大胆地做动作这是很不错的。假如你的动作再做得优美些、好看些就更加棒了。”这样一定会使幼儿认为教师是非常理解他们的,很喜欢他们的,他们也一定会感到特别快乐。

第二,要注意心理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又怎能去教育好幼儿,上出优质课?因此,幼儿教师无论在课前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绪受到如何严重的冲击,一旦开始上课,就要使自己恢复正常,把一切的烦恼暂时抛开,决不能在课堂中把自己的不良情绪感染给幼儿,更不能向幼儿流露甚至发泄。而这种高度的情绪控制力首先来自于平时的心理修养,来自于高度的职业道德。即使在课堂中发现幼儿有不遵守纪律的现象,也应该冷静,保持良好的心绪,和蔼、亲切,讲出“甜”一点的话语来。如我班上的一位小朋友在上音乐活动《我是粉刷匠》时,一听到歌就跟着唱,课堂纪律很不好。于是我就说:“XX小朋友,老师听到你会唱了,如果你能坐坐好,老师请你上来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好吗?”她听到后就比较能够遵守课堂纪律并认真听讲,心中还喜滋滋呢。

第三,注意锤炼语言,语气要轻重缓急,语调要抑扬顿挫,节奏要快慢适度

把话说得更“甜”一些,给幼儿以美的享受。甜的言语除了浸透爱幼儿的感情之外,还应表现为语言规范、语气亲切、语感幼儿气足一些,话中洋溢着与幼儿一道探寻知识奥秘的兴味,使幼儿听出“甜”味来。在教学中,幼儿教师还应掌握好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比如,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同说一个“你真美丽”但效果可以完全不一样。它既可以表示出真心的赞美,也可以表示出虚伪的恭维,还可以表示出恶意的讽刺。

第四,注意表情的运用。

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篇(5)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手段。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应该用优美语言渲染创设课文美好的意境,用真情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用启迪拨开文本的重重迷雾,用诱导引发深远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一、标准正确,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规范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所以,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语调、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新课标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朗读是综合素养之一,既可以装饰文雅的门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老师一定要以自己的示范性朗读指导好学生的朗读,要让学生读准、读顺,读出个性,读出风采,让诵读成为滋养学生素养的一道美味佳肴。

    二、抑扬顿挫的美感性

    教师在运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时,要充分驾驭课堂语言,善于发挥汉语的优势,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讲课时,语言要有音乐节奏感,优美生动,当高必高,当急必急,当缓必缓。关键之处应有重音,重点之处应有反复,难懂之处应仔细咀嚼。教师应从课堂语言的声调变化之中,显示出课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要较为熟练地运用语言的整齐美、错落美、节奏美,使学生从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这样,学生在老师美而和谐、悦耳动听的朗读声中,走进作者,走进文本,感悟作品形象,理解文章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体会品味文章中的精妙之处。

    三、客观机智的评价语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评价用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为它不但能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而且能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可谓一举三得。目的性的激励语言,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各种外部刺激诱因,激发内部动机和需要。将课堂整个教学目标分解为许许多多的小目标,有利于学生参与其中,发现解决途径,得出经验,从而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整体教学目标。鼓励性的激励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从中得到快乐,找到自信。课堂中老师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去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表扬性的激励语言,在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关注和赞赏,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引起我们的注意。教师要面向全体,无条件地接纳学生,让他们在我们的赞许声中发奋图强。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适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从而使这些优点和进步得到巩固和发扬。但赞许的语言不能过于频繁,要设置一定的高度,使行为目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前进欲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以情激情,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幽默性

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

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学习不仅能“动情”,而且能“动心”,在师生感情产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外化表现形式,是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载体。有效的教学语言能准确地诠释文本内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处于令人担忧的现状,教师语言应用不理想,教授的内容乏味,而学生则处于学习无趣的情况中。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其教学语言对于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动性的语言可以帮助教师去进行课堂气氛的渲染、通过语言这种教学策略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策略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非常必要。

一、当前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教师教学语言展开的有效评价

在课堂教学当中,语言的不规范及随意性让教师感受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沉默和无趣,有时候教师在进行教学语言表达的时候不管是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没有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教学语言不仅未经过精心涉及,还没有起到任何的示范作用,这会导致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被大大的打击。但是当前却缺失对学生学习行为、问题等进行准确的判断,在教学当中教师通过所进行的判断可以对教学做出调整,使得教学预期目标和实际达到匹配。但是当前对于教学语言的评价过于单一,评价的手段是造成其单一性的根本原因,未做到对课堂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效评价,而作为教师来说也没有很好的把握评价尺度,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过于模糊和单调。

(二)教师语言存在严重的话语霸权的问题

这里面指的是教师因为自身在教学当中所具有的绝对性地位,对教学当中的话语牢牢的操纵了,其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学语言对学生思想的操纵。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要将学生作为中心,但实际当中我们最为常见的是教师的语言暴政,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经常性的会出现“同学们都给我听清楚了”等,在教学当中教师似乎成为了整个课堂的独白者,而学生则似乎成为了旁听者,师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

(三)缺乏实质性的教学语言提问

自从新课改正式实施之后,教师们就不断的对教学模式做出改变,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但是仍旧存在很大一部分教师陷入到了极端性的教学当中,整个课堂被问题站酷了,这就使得师生之间无法做到对信息交流的很好控制,同时一问一答之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这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和自己关系并不大,时间一长就无法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性应用的措施

(一)导入语巧妙性的运用

教学的有效性实施与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有着直接的关系,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核心部分,在具体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导入语。

有效性的入语应该和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实际最为贴近,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和主体,所运用大导入语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做到契合和贴近;其次,教师多运用的导入语应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和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教师所采用的导入语应该有更好的启发性,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对提问语进行精心化的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之所以被称为弹簧课,题海战术的使用是一种对课堂提问艺术性的忽略,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利用教学语言提问的水平越高,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仅要保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也要保证其具有发散思维性、曲折性及创新性,同时还要注重问题先后顺序的科学性,要保证在教学当中发挥出教学语言的作用,使得问题更具有牵引力。

(三)注重评价语的灵活性

在教育理念当中既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有关的学习环节进行引导和调控,这时候教师的语言评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后续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来说更多的是需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去进行有效的教学语言评价。一方面教学语言评价要注重自然和真诚,要积极的发现每个小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优点,利用鼓励性和赏识性的评价有效的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另外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评价要注重方向性,作为教师来说不应该只注重表扬,而应该敢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去有效的改进。

和谐的语言能够放飞浪漫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能给予学生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的提升,让学生在和谐、激奋的乐园中使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具的悟性得以唤醒,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三、结语

有效的教学语言是促进有效教学的手段,有效教学是有效的教学语言实施的目的和归宿。语言的有效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时往往一个字就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反复斟酌自己的语言,为学生做一个好的表率。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有效性,而作为语文教师则应该以身作则,从多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但是教师教学语言提升的过程却是一个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应该积极的去进行学习和教学语言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教学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热闹”课堂;言语能力的成长;教学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22-01

一、脱离课文的语文课可以合理存在吗

对于课堂气氛,教师是处于两难境地的:着眼于完成预设的任务,要求学生接受该有的经典解读或相关知识,课堂气氛容易陷入沉闷;课堂“热闹”了,学生发言踊跃,但容易旁逸斜出,时时有游离的倾向,经常受到了质疑。

教师组织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课堂上气氛“热闹”,一般是因为学生参与积极气氛热烈,言语有个性,这在言语活动方面审视,应该是充分也是值得肯定的。

如就阅读课看,是不是就会脱离教材文本或是脱离了语文学习呢?学生的课堂发言,存在着这样几种情况:有课文人文内涵的讨论;有课文言语表现技巧的讨论;有课文内容引发的与生活关联的问题的讨论;有脱离了课文,与课文不存在联系的某一问题的讨论。受质疑的是最后一种情况:或多或少地游离课文,走向极端的,就脱离了课文。

最后一种情况是遭质疑的。课堂讨论如果与学生生活,与他们的经验积累有关,引起他们的兴趣,课堂有气氛,可能会出现“热闹”(但不一定都达到“热闹”的程度),学生参与性强,言语活动充分。可如果阅读课中脱离教材文本的课堂还是语文课吗?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合理存在吗?

探讨到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语文课的教学文本应是什么形态的,只有教材文本一种吗?其它教学文本可不可以存在?如果教材文本之外的教学文本也可以存在的话,那么,当课堂上学习活动进入高潮时,教学或学习文本不是教材文本而在其它教学文本,可以吗?

二、什么样的课堂言语才是“立言”“立人”的

对语文能力有好几种理解,有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等几种,各种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表现各有侧重。其理解无论呈何种倾向,语文科的课程价值指向是清楚的,语文教育是母语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是放在第一位的,课堂上的所有活动,均是语言教育活动。“热闹”讨论只是表象,我们要看重的是课堂中的言语活动表达了什么内容、怎样表达、最终效果如何。

课堂讨论中的言语的意义,我们可作多层面的观察:一是作为一般的交流工具作用,重在准确地表达个体的感受与思想,达到有效的交流。二是展示言语主体思想的深度,展示思辨的能力、个体体验的深度,努力显示心灵及精神与语言的联系程度。第二方面具有审美作用,语言已不在于陈述和展现已有凝固的内容,而在于展示个性思想,创造出陌生化的美的语言。

第二方面应该是课堂言语的追求。只有美的课堂言语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激活言语热情,言出个体的感受和思想。这一点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

三、课堂学习积累只能来自教材文本吗

语文学习,是一种不断积累的过程,无论是词汇或是语感,或是人文思想。课堂也是积累过程的一个环节。从具体课堂上学生接触的言语材料看,积累显然不只是来自课文。

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课文、教师、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教学,在对话中推进;言语,在对话中创生。多重对话决定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对学习者的多重作用,也决定了学习文本的多样性。学生不只是以课本为学习文本,在与其它学习媒介的对话中,其它学习资源也应该是学习文本,也是教学文本。故教学文本除了教材文本外,起码还有教师言语文本,学生言语文本等几种形式。

教师文本,即教师课堂教学的言语内容,从中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看,其文本意义在有的场合曾超过纸质、平面的课本文本。在现代课堂中,教师文本有时起搭建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作用,教师文本有时也超越课本,甚至抛开课本,把自己的言语当成课堂上的唯一教学文本,这时就引来批评,有“表演秀”之嫌。

如果把有着优秀言语天赋的教师的课堂言语应视为教学文本,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认识,那么,其他的教师的课堂言语,都应该有教学文本的意义,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的,只是这样的文本处于怎样的位置,应该如何合理发挥作用的问题。

学生文本,即学生课堂言语内容。因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个性特质,不同的表现水平及表现特点,其言语内容因个性化,因具备独立思考而成为互相学习的内容。因是处于同一的言语水平层次上,这样的学生言语文本更是学习的资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