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16 07:32:39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篇(1)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宇宙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2、地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地球的质量适中(大气)、液态水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纬度)2、海拔高度3、天气状况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阳风(日冕)

3、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运动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除极点都是15每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约1度每天

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达昼达到值。越往北越长,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南半球昼达到值,越往南昼越长,北半球相反

地震波

传播介质

通过莫霍界面

通过古登堡界面

纵波P

固液气

明显加快

突然下降

横波S

固体

明显加快

突然消失

岩石圈厚度大于地壳厚度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17km、地幔2900km、地核)

大气的受热过程(自己写出):

 风

            所受的力

最后风向

近地面的风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成一个夹角

高空的风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平行

常见天气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降雨区域

举例

冷锋

晴朗,温高压低

阴雨大风天气

晴朗温低压高

锋后

北方夏季暴雨,冬天冷空气南下,沙尘暴

暖峰

晴朗,温低压高

连续性降雨

晴朗温高压低

锋前

常见天气

   气压状况

运动方向

对应天气

典型天气

气旋

中间低,四周高

北逆南顺

阴雨天气

夏季南方的暴雨台风

反气旋

中间高,四周低

北顺南逆

晴朗干燥

长江伏旱、秋高气爽天气

气压分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夏季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气候特点

           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气流上升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到40度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暖多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到60度大陆西岸

全年温暖湿润

全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季风)

南亚地区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夏季: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冬季: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大陆东岸20到35度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暖湿润

夏季:东南风    海路热力性质的差异

冬季:西北风

温带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

大陆东岸35到55度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东南分

冬季: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2温度的变化3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河流的补给形式:地下水(最稳定)、大气降水(东部地区最主要)、冰川补给(西部地区)、季节性积雪(东北地区)、湖泊水

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渔场(四大渔场,秘鲁渔场原因不同,其他原因相同)、航海、污染物的扩散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多年的平均径流量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水资源对经济影响:数量影响经济规模,质量影响经济效益。

现在水资源利用出现的问题:数量,随人口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

质量,人类生产生活排污不断增多

面对措施 开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篇(2)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三地理 复习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从立意、内容到形式均与之前有了较大调整改变。面对高考的变革,怎样提高复习备考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成为摆在广大高三教师面前的难题。我根据自身经验及地理学科的自身特征,提出以下几条复习策略,以期能对高三广大师生的复习备考有所裨益。

一、研读《考试大纲》,明确高考方向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它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三个水平层次的考查要求,规定了考试范围及考试形式。因此,高考复习要以《考试大纲》为指导依据。

《考试说明》依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更深入对考试范围、内容界定,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考试说明》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对四大能力要求进行了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因此,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有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益。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是新课程实验的标尺,是编制教材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大纲》编写的依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指导方向,就是地理高考的指导思想和命题方向。因此,认真研读《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是实现高效复习的前提。

《考试大纲》《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三者对照学习,有助于及时掌握高考方向,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把握拓展延伸的尺度,提高高考复习的效率。

二、活用教材,合理重组知识

高考突出了对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而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都是通过教材呈现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在复习时应该改变唯“教材”至上,教“教材”的陋习,要学会取舍,删除繁、难、偏、旧的内容,突出重点主干知识,以“教材”为载体实现“课标”规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目标。最后,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突破“教材”结构的限制,大胆地进行教材、知识的重新组合,使之适应高考考查要求,提高复习效率。

三、夯实基础知识,关注基本技能

高质量的高考试题就是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要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首先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其次,地理学科内容多、范围广且知识点分散,所以在复习中应该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问题,准确理解其内涵,深入挖掘。最后,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能力考核是第一位。《考试大纲》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提出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地理计算能力、空间定位能力、术语表达能力及区域探究能力等,以适应新课标高考的能力要求。

四、着眼现实问题,注重创新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考命题的情境设置更加贴近生活、生产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联系迁移能力、知识重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等。

传统的背诵课本、多做练习的复习备考方法很难适应新课标理念下的高考命题变革。所以,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需要广泛联系生产、生活中的细节,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变通性、广泛性和运用知识的独创性、新颖性。

五、关注教材“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项目标都有对应的“活动建议”,包括:野外考察、收集资料、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等。“活动建议”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深化,体现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地理学习能力要求。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予以充分重视,积极适应高考高考命题思路的变革,着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六、精选针对习题,告别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复习重点不明晰,教与练脱节;求量不求质,不重视能力和技巧的培养;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且容易误导学生一味追求难题偏题,不注重基础的巩固。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地理复习必须摒弃题海战术,精选习题,优化训练,注重对主干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核,提升习题的针对性、同步性和时效性。通过练习发现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精选具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习题,及时矫正纠错。通过“复习―精练―发现问题―纠错练习”的过程,实现高效复习。

七、了解前沿知识,关注社会热点

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以上四项能力的考查很多是以地理科学的前沿知识、领域和社会热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现有知识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使学生适当地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领域、关注社会的热点。但是,地理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社会热点并不是高考的全部,所以不能因为过度关注热点而影响正常的复习备考。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更多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和应变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践行先进高效的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实现有效复习,高效备考,争取在高考中取得有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周祖卫.激发创新思维 提高实践能力[J].地理教育,2009,(5):34.

[2]吴照.地理高考命题改革对高中地理教与学的导向作用[J].地理教学,2009,(5):33.

[3]曹文.由高考试题特点谈中学地理备考[J].地理教育,2009,(6):34-35.

[4]王勇.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J].地理教育,2010,(7-8):60-61.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篇(3)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高考命题的趋向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能力型和应用型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强;自然地理难点知识理解困难;文字表述不准确、规范等问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关注

①紧扣考试说明,运用图导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地理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扎实知识体系,考试才有源和本。

②有针对性地做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搞题海战术。

二、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1. 史地班1个26人,物地班2个52人。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好,但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属于中后学生多,前头学生少的情况。

2. 普遍存在对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读图综合题却无丛下手。

三、本学期复体思路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本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抓基础落实图

1、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2、重视主干知识,训练掌握出现率高的知识点。

3、充分重视利用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

4、教学研究上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必然会对高考模式和高考内容产生影响。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会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备课讨论交流。在教学与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生产、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学生时间很宝贵,只有科学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才能减少浪费。因此要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做到讲练结合,单元过关:解决好以讲代练问题,学生懂的不要讲,从而提高效率。

另外,近年来江苏省地理高考命题强调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难度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备课组教师及教研组的老师都要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作为教学与复习的参考。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XX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轮复习强调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X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XX--20XX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篇(4)

关键词:文综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策略探讨

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两大分支,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离不开区域地理中具体的地理事象,它们的特征、分布、成因、联系和变化都是系统地理最好的诠释。区域地理是高中系统地理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一点也体现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中。

新课程高考以来,地理高考试题中关于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整合的考试内容如影随形,特别是近两年的广东文综高考综合题基本都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整合初高中地理内容,将学科主干知识通过区域地理的形式体现出来。见下表:

一、近年的新课程文综高考有关区域地理的命题都具有以下特点

1.与高中系统地理相结合

近年的文综高考试题中,直接考查国家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试题较少,更多的是以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状况为载体,考查相关的地理原理、规律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等。

2.结合某区域的具体问题,考查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有关区域地理的高考试题往往以具体问题为素材,综合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迁移知识的综合能力,体现出“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想。

3.命题时代性鲜明

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为素材,考查学生关注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念和相关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广东文综高考2010年关于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西部(内蒙古)大开发、2011年的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等。

4.条件表述图像化

为了凸显地理学科特性,命题条件多以图表为主,近两年的广东文综高考题均有八幅图表,图表类型丰富,有示意图、统计图、结构图、模式图等,考查地理图表阅读及其提取有效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程文综高考背景下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由于对区域地理教学定位的偏差或由于时间紧促,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和经济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象。这种割裂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内在联系的“八股式”教学,是偏离地理高考要求的。为了适应文综高考命题的变化,本人实施了以下区域地理复习策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

1.明确文综地理高考的命题取向,合理定位区域地理复习要求,渗透高中系统地理知识

现行的文综地理高考考查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相关内容为主,初中区域地理的内容只是作为命题情景创设的背景。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联系高中有关系统地理知识,这样有利于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如,各国的农业区域分布和农产品类型可以运用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去分析;各国的人口、城市的分布可联系影响人口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各区域的气候可运用气压带、风带等有关知识解释。

2.抓住主导要素构建区域要素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人们将学习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其特点是整体性、多维性和开放性。其中整体性体现在知识是相互逻辑关系清晰的整体,多维性体现在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的方式,开放性则体现在各知识点联系的广泛性与优化程度。而且,现行的文综高考考查内容覆盖面虽广,但涉及的知识均是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干内容,注重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整体把握以及主要观点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这也使构建知识网络成为科学备考的前提。

区域知识网络主要包括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三大方面。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在构成自然要素的各地理要素中,有一个是最主要、最核心的要素,其他自然要素的形成都与该核心要素有关。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出这个核心要素,以它为核心构建知识网络。如,青藏地区,其自然特征中最主要就是地势高,由于这一要素的存在会导致该区域其他要素和问题的形成。其知识网络如下:

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区域知识网络,然后再用相同的思维方式迁移到其他区域知识网络的构建,这样学生在学习或复习每一个区域时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思维方向,知道什么是知识掌握的要点,学生就不会感到知识又多又杂,难以识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让学生学会比较、归类、综合分析等区域学习方法,把握各区域或某国家的特征、差异及规律,形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区域地理的内容很多,但高考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对区域地理的有关备考内容应有所取舍,不需要面面俱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区域分析方法,把握区域特征,从而触类旁通。

各区域间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也有很多相似或相同之处。所以,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较法,把两个不同分区或国家的特点进行全面比较,这样不仅使规律性的知识凸显,而且加深对各自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从而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采用归类法,即把具有相同特点的地理区域进行归类,有助于学生对区域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理解。如,复习世界荒漠化问题,可将存在荒漠化问题的区域按荒漠化分布进行归类:温带荒漠和热带荒漠,再对同类型的荒漠区域之间和不同类型的荒漠区域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对荒漠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解决措施的理解。

4.充分运用地理图表,培养学生地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1)运用地图熟悉基本地理事实,建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以某区域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为背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是高考能力立意的方向,而高考试题提供的地图形式多样且新颖,所以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具体来讲,需要熟悉地理事实,学会空间定位。在区域复习中,可通过读图、填图、绘图等方式来落实点、线、面不同类型地理事物的分布。如,绘制长江流域内地理事物分布略图时,可采取这样的步骤:在图上先描出长江及其干支流、铁路线,它们是整个流域的骨架。再把“点”落实到具体的“线”上,从而确定“点”“线”“面”的相互位置。这样流域内众多的“点”“线”被分别落实到长江流域这一特定的“面”上,学生在落实和分析这些“点”“线”在“面”上的位置与相互关系过程中,形成空间概念,形成“数字化”“立体化”“综合化”的空间脑图。

区域位置决定着区域自然的特征,影响着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从解答各类地理试题的过程来看,区域位置就是解题的门槛。教师应让学生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在熟悉地理事物分布的基础上,利用经纬网定位、海陆位置定位、大陆轮廓定位、地理景观定位、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定位等。逐步训练和加强地图的熟悉程度,逐步做到可分、可合、可局部、可整体、可单一、可综合,提高对各种地图的识别能力。

(2)图文结合,注重读图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地理图表解读能力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要图文结合,注重读图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图表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技能。加强图表训练,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如,读“新疆河流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分析新疆的城市分布有何特点?许多学生都只看到了图中的显性信息,回答为“新疆的城市北多南少,沿河流分布。”其实只要让学生把这些城市用线连一连,就可发现这些城市还沿着北疆线和南疆线这两条铁路分布;再让学生把新疆的地形图叠加上去,还可以发现这些城市还分布在盆地边缘和山麓下,这些区域都是有灌溉水源的绿洲地区。因此,该题较为完整的答案应为“新疆的城市北多南少,主要沿河流、绿洲、交通线分布”。教师还可深入地问学生新疆的城市分布规律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在高考有限的做题时间内,学生能迅速提取相关信息,调用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5.关注热点,回归地理基础知识

文综地理高考强调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教师要关注热点区域,从地理角度入手,以热点区域或热点问题为背景,挖掘有关的地理主干知识。如,渤海湾蓬莱19-3油田2011年6月11日发生重大溢油事故。以该事故为背景材料,结合区域地图、地质构造图从地理知识和应用能力多方面设问,包括: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和生态产生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海洋污染监测手段,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等。通过新情境的切入,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6.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地理观念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思维

在复习中,除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还要注意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眼界,重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达到深化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认识,培养用辩证方法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也从应试上适应文综高考答题的探究性和答案开放性的要求。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一是辩证思考,如,修建水库有利有弊。二是逆向思考,如,区域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从而导致区域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三是动态思考,如,人口迁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进出区域的得失。教师可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加以必要的引导。

实践证明,将高中地理内容渗透到初中地理中,系统地进行区域地理复习,不仅使高中地理相关的内容得到了具体化,而且使初中地理知识得到了抽象概括,升华为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复习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能力。这体现了高考的能力要求,也体现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更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应试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慧.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篇(5)

1.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大胆创新。而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结构的建立、素材与案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还是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都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教学中应充分体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材中的活动题、思考题、阅读题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的导与学。新课程理念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即由主角变为配角,在教学活动中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让学生走到前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例如: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世界著名的渔场的分布及成因等重要原理和规律的落实,在课堂中让学生去主动地分析归纳,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

二、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高考试题,把握复习方向,使教学有的放矢

高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必须把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渗透在备课里,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在训练中。

1.紧扣教材,注重“双基”。高考试题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打好基础是搞好高三复习的关键,我们在复习中必须以说明为纲,站在高考层次上把握教材,利用教材,即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要以课本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是在对课本内容的加工、组合和对课本的挖掘、引申的基础上并吸收鲜活的实际而命制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复习中要用好教材,要沿纵向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概括与提炼,加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和组合。

2.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在形成知识体系上下功夫。建立以单元或专题的知识体系,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这样在做题时就能由题目提供信息,从记忆系统里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取与题目的要求构成最佳组合的信息,优化做题过程。

3.立足能力培养,将其落到实处。在复习中应抓住两大环节——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对知识的应用。在知识的理解掌握方面,重点要抓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因为读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水平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4.注重地理思维方法培养。近几年的高考,重视考查地理思维方法,注重方法的应用,注重考查考生应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方法考查、知识与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以重要地理观念为主体,突出在知识网络高起点处,新颖不落俗套,但又遵循《考试说明》,贴近课本内容的试题。因此我们复习中要结合具体问题不失时机地突出地理思维方法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地理思维方法,每类题型及应注意的问题。

5.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考查探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深化高考地理科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地理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目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地理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去探索新的地理知识,用身边的知识推理相似的知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课堂复习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1.进一步完善“复习”的教学模式。高三复习的最终效果要体现在学生学会上,以学法改革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复习的全过程。复习目标又可分解为知识目标、方法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这是我们教师每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就更需要我们根据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很好设计教学。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是:①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其应用;②基本方法的体现及适度的联系、组合;③知识的连接、联系及灵活运用,知识体系的建立。

2.练习课的教学,建议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选好题,题目不能盲目地选用。更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要精选,要恰到好处,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真正达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第二,讲解时,可采用“题意变迁”法,精讲一题,再由此题“变迁”。通过变换条件等,就变成了另外几道题。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篇(6)

一、要思想重视,目标明确

要让学生彻底摒弃“高考事大,水平测试事小”的片面认识,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水平测试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水平测试是高中阶段仅次于高考的部级正规考试,高中学业测试成绩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高中阶段知识水平的唯一标准。每一届学生的第一节地理课,我都要告诉他们学业测试的目的、意义以及应注意的方法、问题等。这样,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学生便会高度重视、有的放矢,最终取得学业水平测试的胜利。

二、要立足课堂,功在平时

有人认为地理好学,会考前突击背诵、记忆几天就行了。其实不然。地理学科知识面广,是介于人文和自然两大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抽象性、逻辑性、规律性、原理性、发展性等特点突出。如果不能仔细消化吸收每一节地理课的内容,注定难以学好地理。高中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高中所有的学科中,地理无疑是最难理解掌握的学科之一。实践证明,缺乏理解的记忆是难以有效和持久的。只有平时踏实上好每一节课,透彻理解所学内容,考前就不必临时抱佛脚了。

三、要吃透教材,注重基础

学业水平测试不是选拔考试,所考内容往往紧扣课本,突出基础。即使难度较大的题,也通常是对教材内容的引申和扩展,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对基础知识理解把握的基础上,再适度引申和扩展。

四、要讲练结合,融会贯通

不少同学反映,老师上课讲的知识都懂,但一做题就不知所措了。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讲授知识和巩固练习相脱节,而教师讲授的知识多,传授的解题技巧少。最终导致学生不会学以致用。如果教师能在讲课过程中有机地和练习结合起来,边讲边练、以练促教,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五、要温故知新,加强联系

尽管高中地理突出了人文内容,但无论是教材、习题还是学业测试,都大量地运用了初中学过的自然地理内容。有些同学初中地理知识本来掌握得不扎实,再加上一些知识的遗忘,对高中地理学业测试势必造成影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及时联系以前所学知识,适时唤醒学生头脑中沉睡的知识信息,做到温故知新。

六、要关注图表,详细解读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灵魂,这里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信息。同学们说,学地理最怕读图表,考地理最怕图表题。然而,地理考试无图不成题,当然,学生考试失误最多的也是图表题。为了正确理解图表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把考试中图表题的失误减少到最低程度,教学中就要特别关注图表,善于解读图表,充分挖掘图表中蕴含的地理信息,达到熟练运用图表的程度。

七、要突破难点,强化训练

教材中的某些难点、疑点问题,考试学生都会遇到。如果不能根除这些顽症,必将影响学生成绩。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教材中的难点和学生解题中容易出现的疑点,理请思路,找出规律,并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强化训练,直到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与区时计算相关的知识,历次考试命题率极高,而学生答题失误率也最高。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的做法是,先把这部分知识归纳总结为三句话让学生理解:1、东早西晚(即地球上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地点早);2、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求相差时区数用“异加同减”(即两地同在东或西时区用减法,分别在东西时区用加法);3、东加西减(即知西求东用加法,知东求西用减法)。然后,再通过例题强化训练,这一疑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八、要关注热点,活学活用

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篇(7)

解析老师:宜宾市一中高三英语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王彝秀

考纲特点:从《考试说明》来看,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基调仍然是稳定中有调整,取消了听力测试。听力测试取消后呈现两大特色:一是在阅读部分增加了新题型———补全对话,二是提高了单项选择、改错和书面表达的分值,明显加大了主观题的比重。

复习策略:

1、考试内容和目标仍侧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考查,考生可以脚踏实地地在以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内容和应用技能。在复习语言点的时候,要依据语言的横向组合和纵向聚合,依照点—线—面的顺序,构建知识网络环境,对知识内容进行巩固、深化和提升。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切忌带入个人经验,必须以阅读材料为背景,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补全对话题主要考查考生在连贯对话中对常用交际用语的正确使用以及交际情景的正确理解。此题要求考生在通读全篇对话的基础上,把握各部分的逻辑联系,充分理解对话内容以及谈话双方的意图。考生不仅应该熟悉初中教材所涉及的话题及情景交际用语,还应对高中教材里Speaking部分里所有的语言功能项目(FunctionalItems)巩固复习,深入理解并掌握在不同功能环境中交际用语的使用,且对教材上每个单元提供的有用表达法(usefulexpres-sions)进行替换练习和读背,其次要配合老师做一些开放性和仿真性的补全对话练习。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通读全篇对话,弄清谈话的语境及内容;前后照应,注意对话的“链条”;先易后难;充分利用对话本身所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词;注意英美国家风俗习惯;重读对话,验证答案。

语文

解析老师:宜宾市三中语文高级教师郑勇

考纲特点:相对2008年考纲,2009年没有新变化,仍然维持了写作“每错1个字扣1分,重复不计”的要求,着重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内容明确要求具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能力,并注重对概念含义的考查;默写要求不变,但取消了对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要求,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选考部分,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

复习策略:全面复习,随时查漏,及时补缺,逐项突破。

作文需及早着手整理和积累素材,解决考试中“巧妇”“无米”的问题;及早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以应对“错1字扣1分”的要求,适当体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

在语言知识与表达方面,应强化这些考点: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常见修辞方法,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等。

在文言文复习中,必须以翻译为重点,尤其是关键词语要落实。

数学

解析老师:宜宾市一中高三数学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王家泽

考纲特点:《考纲》与2008年完全相同,没有变化,仍然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对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复习策略:

1、对照《考试大纲》理清考点。《考试大纲》中有哪些考点,每个考点的要求属于哪个层次,如何运用这些考点解题,要认真思考。可以画出知识网络图表,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2、从试卷结构的角度整理思路。数学高考题型有三种: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其最大特点是综合性)。要对选择题、填空题进行专门训练,对解答题中的每一个大题也应该进行集中训练,以达到一定的熟练度与高度。

3、在抓好“三基”的同时重视“综合”与“联系”。“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仍是高考的基调之一。随着高考命题的改革,基础题表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因为高考常常在知识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

4、树立新的“能力观”。包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政治

解析老师:宜宾县一中高三政治备课组马代莉

考纲特点:2009年思想政治考纲总体保持稳定,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

复习策略:

1、注重基础知识,能够通过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2、要关注社会热点,将热点和学科知识相结合。3、重视基本能力培养,加强针对性训练。重视设问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形成答案提纲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4、整理错题集,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化学

解析老师:宜宾市三中化学一级教师吴祖金

考纲特点:2009年四川高考化学《考纲》总体上和往年没有什么区别,但试题的难度会有所增加。大家要打消畏惧心理,不管高考试题怎么变,毕竟变的只是少数,而且变化也必然在考生学过的知识范围内。

复习策略:可以采用“广读、深思、熟记、精练”的复习方法。“广读”———读教材、读复习资料、读试题、读考试大纲。在读的过程中,既可以加强记忆,又可以查漏补缺,还可以训练思维。“深思”———对于重要的理论知识以及解题方法,一定要深入思考,做到真正理解,这样才可能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对于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组成、结构、性质等,如果没有熟练记忆,很可能连题都读不懂,自然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都会大打折扣。“精练”———要学会利用有限的时间练最有价值的题,要练好三类题:专题针对训练题、化学单科综合题、理科综合化学题。每类题都要精选,价值不大或者已经掌握的题要少练甚至不练,常考常错的题型要多练。

历史

解析老师:南溪一中历史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聂学海

考纲特点:2009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与2008年相比,无任何变化。这反映了考试中心要实现保持稳定不变的考试内容、考试容量和难度,以及导向。

复习策略:要研究前三年的高考题,找规律,寻导向,最好把它们拿来做一遍。因为高考不回避重点,很多重点知识可能再考,只是命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要回归教材,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抓住基本概念,清理基本线索,记住基本结论。

要重视与现实联系密切的历史知识的掌握,最好把这些知识以专题的形式整理出来,并加以理性思考。但不要一味去追求热点,因为高考不回避热点,但不是专考热点。要重视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方面的历史。从内容上看它既是民生新话题与民本老话题的统一,又是基点与热点的统一。

要用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来指导我们的复习,用现代化的眼光去审视历史,既要站在中国看世界,也要站在世界看中国,既要注意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又要探索上下前后的必然联系和进步。

生物

解析老师:宜宾县二中杨小莉

考纲特点:2009年起全国大多数省份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今年的生物高考考试大纲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一是部分试题难度有所提高;二是语言更科学准确。必考部分出现了六处内容方面的变化,考纲已经按新课标的精神有很大的体现,对一部分考试内容要求的描述更为具体、准确和规范,对考生认知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复习策略:针对这一调整,建议考生在复习中,搞清楚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或表示;理清各单元知识点,并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尽量形成小知识链,以便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和应用;注意相同知识点试题的变式练习。

物理

解析老师:南溪一中物理教研组组长粟小红

考纲特点:2009年《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中的物理部分,继续保持稳定,没有修订。

复习策略:

1、逐条钻研《考试大纲》,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明确要考查的知识和技能;认真研读分析课本,把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梳理出知识结构,总结其规律,使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查漏补缺,争取在知识准备上不留死角,不留疑点和盲点。

2、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一些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较高层次的试题,都是与以上主干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

3、解题训练要有针对性,抓住中学物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思维方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解题时注意弄清楚物理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和恰当的物理模型。关注联系生产实际、社会生活最新科技成果的问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尝试解决新情景问题,提高自己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地理

解析老师:宜宾县二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长、高级教师黄虎贤

考纲特点:2009年地理考纲基本无变化,只是将“世界地理分区”修正为“欧洲的东部和北亚”(2008年的表述为“欧洲的东部和北欧”),这样就与教材相对应了,避免考生产生误解。其他考点与去年完全相同。

复习策略:

1、加强主干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网络。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时间计算);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产生的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