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4 08:19:00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培养,求异,激发,创新

 

一位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学生进校门时是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三角形的、菱形的、正方形的、不规则形的,而走出校门时,全变成了圆形的,棱角被抹平了。教育的最高准则是个性的解放,而现实中的这种教育不仅成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甚至束缚和扭曲了人的个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地理学是一门趣味性、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取知识、反复练习、机械记忆、强化贮存的过程,而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小学教育论文,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贮备,解决新问题,主动同化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学生通过积极地思维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教师是无法代替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老师的主导作用所能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如何帮助、促进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方面。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努力培养发展学生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求异思维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不但允许学生对教师、对书提出质疑,而且要允许学生突发奇想、“节外生枝”,打破教师原先的教学设计,突破原有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虚心担当“听众”,多发现学生求异思维中的合理因素或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心理,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到如何去欣赏旅游景观时,有的学生从角度去欣赏,有的从时机把握方面去考虑小学教育论文,有的从情感方面去欣赏,有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欣赏……论文网站。我在点评小结时,首先请各位学生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些观点都是合理的,只是缺少一点系统性,并适时予以鼓励表扬。这样既能使学生开动了脑筋,活化了思维,又调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二、培养求异思维的方法

1、侧向思维的培养。要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善于从多侧面、多渠道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善于利用身边事物或信息进行联想、类比;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两个角度来寻找思维的切入点。

如:高中地理“传统工业”一节授完后,我展示了一幅我们当地的“工业分布图”,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当地有哪些主要的传统工业?分别分布在哪里?这些地方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是什么?有什么不利方面?怎么样去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前四问相互联系,层层推进,最后一问打破常规,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联系前一问,还必须联系政治、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

2、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创新常用的思维方式,有些难点问题,从正面往往很难突破,而“反过来想一想”,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行教材的设计和练习的设计小学教育论文,大多是先结论后分析,我在上课时一般都是先分析后结论,着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所以然”,而且让学生理解了“之所以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逆向思维在求异思维中的作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如在讲完高中地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后,我有意识地提出如下问题:假设地球自转与现实相反,我国气候会有什么变化?会出现什么地理现象?目前,回归线附边大陆西岸的气候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干燥少雨是西亚气候的一般特征,西亚是否存在相对湿润地区?这些地方分布在哪里?相对湿润的原因是什么等,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气候形成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许多创新正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重新审视,提出多种可能的情形和解决方案,最后获得成功。教师要善于改变学习材料的呈现形式,创设一定的疑惑情境,引导学生破除常规,对问题进行富有创新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概念与举例,局部与整体关系,静态与动态变化小学教育论文,个性与共性比较,特殊与一般,现象与本质,一题多解等都是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要求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举一反三。高中地理教材和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地实际,进行创造性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我在讲授“城市地图结构”这节内容后,我安排了一个“畅整2030年”的活动。

畅想2030年

请闭上你的双眼,用一种舒服的姿势做好,可以听一听窗外的声音,也可以听一段舒缓的音乐,让你的思绪沿着时间隧道,进入2030年。想一想-------

那时,你的年龄多大?

你可能从事什么职业?

你会居住在哪座城市?

那座城市的地域结构将会是怎样的?

你居住在一所什么样的房子里?

你房间外的环境如何?

在你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最令你担忧的事情可能是什么?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又起到了对已学知识进行了联想、巩固目的。

三、培养求异思维的途径

1、主阵地主渠道是课堂论文网站。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人才观,在课堂教学中要能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营造创新的氛围。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还有什么”小学教育论文,不能把学生地思维限制在“一”上,而应努力促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多”,为学生创新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

2、拓展和发展地理学科活动。如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在唇枪舌战中推陈出新;在教室的“地理园地”中开辟“教你思考”“趣题征解”“请你攻擂”等栏目,让学生品尝成功的乐趣,激发其继续求异创新的动力。

3、组织开展激活求异思维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展现创新人才的大舞台。社会实践中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为激活求异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每一节后面都有许多活动题,其中相当一部分活动题是社会实践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探索。这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选择信息、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才能。

求异思维人人都有,关键是教师要发现、保护、激励、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篇(2)

一、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 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各种各样的房屋》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的照片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三、 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篇(3)

关键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特别是处于学生智力开发时期的小学阶段,尤为重要。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小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好的一个阶段。小学教学,一方面传授知识,使学生具备基础知识的素养;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小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方面,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在语文方面,不管是汉字的学习,还是文章的朗读,都充满了情感,而情感与思维关系密切,人的思维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思维发展了情感,情感也充实思维的内容,并激发思维的活动,成为动情因素。论文参考。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想象空间。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教学目的,既符合小学教学的教育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2.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思维的过程,并导致积极作用,创造一个新期望的未来。”这句话强调了思维是学习的关键。论文参考。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可塑性比较强,正是形成良好的思维的好阶段。这个时候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来形成并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不是把他们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

2.1主动学习,独立学习

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慢慢”一词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个玻璃跳珠,让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高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慢慢”一词,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解决“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同时教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方法。

2.2开展讨论

讨论应该贯穿教学的始末,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互相交流同学之间不同的思维,提高学生多方面,全面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养成了积极发言的习惯,更重要的形成了多方面的思维方式,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2.3拓展和创新练习

说话的训练的设计只有靠学生的思维,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加快。如学习《早操》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仿照文中结构相似的几个自然段,让学生想想:“谁起得早,怎么来怎么去(动作),在哪里做操”?因为有了读文的基础,学生甚至能熟读成诵,再加以合理的思考和想象,老师的鼓励,所以学生说得生动有趣,达到了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做到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学生的“作品”相当精彩。如有的学生说道:小马儿,起得早,奔来奔去,在草原上做操;老爷爷,起得早,走来走去,在公园里做操。诸如此类的仿写片段还有很多。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语言,学会了表达方法,并学会了关注周围的事物,正在培养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思维培养的练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了。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其目的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为以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在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中,把质疑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论文参考。能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给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小学教学应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要通过恰当的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自主、充分、和谐的发展。总之,小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篇(4)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呢?我认为要在明确思维方向的前提下来“求异”,也就是不脱离教学目的,不脱离课文中心思想,紧紧围绕课文语言,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讲读课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1. 教师设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问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发展智力的目的。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四周围”指的是什么?“黑洞洞”形容什么?“碰壁”的含义是什么?鲁迅先生碰壁的原因是什么?鲁迅先生的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到深,不仅弄清了“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而且对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的思想感情有了正确的理解。

教师要巧妙设问,学生要大胆质疑。质疑是求异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础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认真思考,提出疑难问题,在讲解课文时大胆质疑问难,并逐渐引导学生从敢于质疑到善于质疑。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从释疑中得到满足和乐趣。这样大胆质疑的行动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得到鼓励,使学生养成好问多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2. 提倡争论,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不同见解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求异思维能力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学生自己质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讨论中有时会发生争论,这将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要加以提倡,二要加以引导,使学生通过争论,得出一致的结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懂得了学生只有在争辩中才会思路拓宽、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如我在讲授《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后,组织了一次讨论,要求学生对齐宣王、齐鹾湍瞎先生做出评价。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认为齐宣王是个典型的者,不了解情况,有的则认为齐宣王是个受骗者;对齐酰有的说他善于调查研究,有的则认为他事无巨细,管得太多;对南郭先生,有的认为他是个骗子,有的则认为他是为了糊口不得已而为之。通过争论,大家统一了认识,也活跃了思维。

3. 通过词句训练,让学生在对比中求异存同

通过词句教学训练求异思维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重视同词异意和组词训练。如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出现了“攀登”一词,我就让学生同已学过的《挑山工》一文中的“攀谈”进行比较,使学生们了解到“攀登”的“攀”是抓住东西向上的意思;“攀谈”的“攀”是拉扯的意思。通过讲读课文、抓文章中的同词异意词的训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对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对理解课文大有裨益。二是加强各种句型相互变换的训练。如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党的地下组织不被破坏,坚持留在北京时说:“我哪能离开呢?”让学生说出它是一个什么句式,让学生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我不能离开。”然后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感情更强烈。

二、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除在教学中培养,还需通过课外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思维。如学习了《种子的力》一文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谁的本事最大?”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思维竞赛中队活动。在竞赛中,学生们思维活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用各种实事和理由说明了世界上本事最大的是人类,因为人能创造世界。学习《凡卡》一文后,举行了“我和凡卡比童年”的主题中队活动,学生们从生活住宿、学习等各个方面和凡卡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认识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儿童是幸福的,而且对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篇(5)

一、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如我教《小壁虎借尾巴》时出示课题,指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学生提出:“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的尾巴为什么会断呢?它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这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寻找答案,在看书时发现疑难问题可以讨论,学生读课文后,又问“小壁虎为什么爬在墙上不会掉下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痛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掌握了一些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二、发散教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采用发散教学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不人云亦云,敢于想它人之未想,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升华挖掘出新的答案,有价值的答案出现的概率就愈来愈大,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方面发展,例如:回答一些灵活题目或给课文分段,讲段意,只要学生思路正确,答案必然百花齐放,如教《乌鸦喝水》这一课,我这样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齐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可以使乌鸦喝到水?”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我有更好的办法,乌鸦可以找来一根空心的管子就可以象我们喝可乐一样喝到水”。有的学生说:“乌鸦可以把瓶子斜着放,就可以喝到水了”……学生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引导结合当时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狼和小羊》后,引导想象,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同学们跃跃欲试,大多数学生都想象小羊急中生智,想出了种种逃脱的办法,没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学生设想小羊不停啼哭,喊妈妈,唤起了母狼的爱子之情,狼不但未吃小羊,还给小羊奶吃。总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的脑子里诞生了,教师相机点评,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营造气氛,激发思维兴趣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97-01

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采取科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重视知识的转换过程,给学生留好思维的空间。就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必须要针对这一问题寻找出科学有效的对策。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学科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材具有概况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尚处于认识水平的形成阶段,固有的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不完整,因此,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教材中传达的意思,如果教师没有进行科学的点拨,学生心中的困惑就难以消除,从这一层面而言,教材学科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之间存在的断层给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

1.2 教材语言形式影响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思维能力的提高与语言水平息息相关,语言包括文本语言与口头语言两种形式,数学教材的知识都是通过文本语言来表达,文本语言虽然具有简洁,但是却有较大的局限性,小学生年纪较小,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也很难对简洁的教材产生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出发点,并将口头语言与之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教材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1.3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知识有着复杂、抽象、晦涩的特征,实际上,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总忽视了内容之间的联系,就难以为学生构建出一种系统的知识结构,此外,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未把握好讲解策略,没有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2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

2.1 创新教学方法。

方法决定成败,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要根据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随时的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出学生对数学思维的联想。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当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留好练习的时间,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阅读和练习习题,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加深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深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适当的为学生增加实践的机会。但是,要注意到,数学课堂的时间有线,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设计出时间适宜的趣味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技能的双重目的。此外,为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可以采取一种开放性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思维方式,实现挖掘学生潜力的目的,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

2.3 联系教材结构与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有着具体性和直观性的特征,其思维处在一种初级阶段,难以认识到抽象性较高的事物。因此,教师在传输课堂知识前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到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分数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如果直接从抽象符号入手,很难提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可以改变教学策略,以分数的源头为出发点,让学生亲自将物体平均分为几部分,当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后,再引入抽象化的概念,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概念,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水平达到新的台阶。

2.4 化繁为简,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经验问题的影响,往往会忽略学生思维与教学知识的特点采取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难以构建一种完善的知识结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在讲解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策略,充分的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将繁琐的知识编织成系统的网络,再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力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突破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精心的设计教学,寓教于乐,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将该种兴趣转化为动力,从而实现数学创新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5(20).

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84-01

当今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思维、自我动手能力[1]。小学数学有自身的特殊性,小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分析能力上较为薄弱,但是其对世界的探知欲望极为强烈,并且思维发散能力强。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合理的设计教学方式,开发小学生的自我思维、自我探究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新课改要求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并且贯穿在每个级别的教学中。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也给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时间上的有利条件。小学生可以通过掌握和学习数学知识,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加工和理解,最后进行规范。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为小学生进行自我思维提供了具体的载体。如小学人教版中"比一比"课程就创设了小动物搬家的情景,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提供了具体的载体。

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需要判断的体系,这些判断需要逻辑术语和数学术语和相关的符号进行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内容较为简单,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可以一定程度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加强小学数学教育成为了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

2.小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措施分析

2.1 引导猜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猜想是可以有效开发学生自我思维创造能力,可以引发出独特而新颖的思维结果。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让学生感想,感说,通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例如笔者曾经要求学生计算8+198+1998+19998+199998时,就要求学生抛弃传统的累加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鼓励学生将8拆分成4个2,然后每个2与后面的数字相加,如2+198=200,2+1998=2000,最后得出200+2000+20000+200000=222200。这种引导方式一方面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分散,联想能力较强,这对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的提升其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极其有利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从个性问题中寻求共性,从问题的角度去延伸、去思维,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如在题目:小明家离学校距离为1020m,小明每3分钟走255m,问小明从家到学校还需多少几分钟。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解法一:先计算小明的步行速度255/3,然后计算剩余的路程(1020-255)m,最后剩余路程除以速度(1020-255)/(255/3)=9分钟。解法二:先求小明步行速度255/3,在计算总路程花费时间,1020/(255/3)=12,在减去已经走过的路程花费的时间即得到还需的时间12-3=9分钟。

2.2 设置情景,诱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数学教学以问题为主要表现形式,这要求教师积极合理的设计问题,催化学生的思维亮点[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求积极设疑,通过合理的情景设计,让学生进行带入思维,引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形成发散性的思维习惯。

例如:笔者在进行《商不变性质》教学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猴子分桃的故事:桃子成熟的季节到了,猴王召集小猴子们一起分桃吃。猴王给小猴子8个桃子让他分给4个小猴子,小猴子说太少了。猴王说:"那我给你80个桃子,你分给40只小猴子吧。"小猴子想了想说:"不够,不够,太少了。"猴王又说:"那给你800个桃子,你分给400只小猴子,行么?"小猴子还是说太少。这时候,笔者就对学生提问:为什么800个桃子,小猴子还是嫌少。然后让学生积极发言、讨论,最后笔者将8/4=2,80/40=2,800/400=2的计算公式列给学生看,进而得出"商不变性质"的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积极的投入到讨论和分析中,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思维积极性。

3.结语

小学生因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过度中,加强数学的思维能力教育是极其必要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积极根据课程知识,合理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丽,王晓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