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15 04:35:52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1)

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一文为例来谈谈寓言的教学。

一、剖题激疑,整体感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或者思想的高度概括。阅读教学从题目入手有助于对文章的总体把握,破题、整体感知文章,然后品读、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归纳、总结,符合在阅读中走一个来回的阅读规律。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对阅读经验的积累和能力培养大有裨益。寓言故事大多以事情为题,题目多为四个字,高度概括。因为这些故事多为编造的,这些题目除了提示故事情节外,还极具喜感,所以,从题目入手就可以整体把握故事梗概,从题目入手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揠苗助长》一文的题目就具备这样的特点。故事的情节在题目中集中反映出来——一个人通过揠苗的办法来帮助禾苗成长。现实中有这样傻的人做这样傻的事吗?这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所以,在寓言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从题目入手,理解诸如“揠”、“助”这样的关键词,首先把握寓言题目的字面意思;再次,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针对“揠苗助长”提出问题: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他是如何“揠苗”的,结果怎样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带着疑问,带着解决问题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会高涨。

二、品词析句,连点成线

学生在剖析题目的基础上提出的疑问有的是关于故事情节的,有的是关于故事的意义的。这两类问题都是达成寓言学习目标的线索。线索指向目标,文章的语言训练点依靠线索来串联。在《揠苗助长》一文中,有关故事情节的问题是为何、如何、怎样,相应的语言训练点是描写人物“巴望”“焦急”的句子:“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回答“为何”的问题)“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回答“如何”的问题)“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回答“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巴望”体会那个人对禾苗的生长不满意,急切盼望禾苗快点长高的心情。品读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比较:去掉“好像”,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一天,两天,三天”说明什么?);品读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理解: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接着品读句子理解“筋疲力尽”等词语。通过品读来深入理解内容,更重要的是增强语感、学习运用语言,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文章的语言训练点由指向内容理解的为何、如何、怎样等三个问题串联起来,语言训练与内容理解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方法目标在教学中相得益彰。

对寓言的解读自然不能停留于文字本身,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是最终的目标。为什么会“揠苗”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这个问题是寓言与生活相连接的线索。

三、还原生活,明了事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2)

一、构建“课内外一体化”自主学习模式的背景

1.面对知识发展和科技活动的全球化,学校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速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

2.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严重禁锢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受到压制。

3.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家庭、个性、知识、经验、能力以及思维的特点等各不相同,统一的授课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厌学倾向。

学生只有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对“课内外一体化”自主学习模式的认识

语文课堂“课内外一体化”自主学习的模式注重教师创设情境,并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学习;而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自主的探索和交流,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这种学习模式都突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特点。

三、“课内外一体化”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程序

基于对 “课内外一体化”自主学习模式的概念及其特征的认识,下面我以《揠苗助长》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这一模式的教学程序。

(一)课前——抓住课文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根据这一课的重难点,我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如,田里的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理解重点词句:“揠苗助长”“精疲力竭”“焦急地转来转去”等。学生根据提示预习课文。

(二)课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1.鼓励质疑,自主研读。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诱发学生疑。在阅读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学习。如教学《揠苗助长》的最后一段时,在学生读后,我便提示:“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话音刚落,有个学生便站起来提问:“为什么农夫这么勤劳,最后它种的禾苗都枯死了?”我及时表扬他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可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默读课文。随后,便有学生说:“我们学了科学课上的《植物的成长》一课,我知道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农夫把禾苗拔起来了,禾苗喝不到水了,当然就会枯死了。”显然,这位同学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这种教学以学生的问题为教学的开始,以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归宿,充分体现学生探究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多读感悟,自主品读。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就要让学生对词语揣摩比较,联系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感。如,教学《揠苗助长》的第一自然段时,为了指导学生读出农夫的着急,我在重点指导“他在田里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它们长。’”时,让学生读——评——读后,他们能较快地悟出“焦急地”应读得重、快些,才能体现出农夫的“急”。但他们还没有体会到“自言自语地说”的神态。于是我启发说:“你们已经读出了农夫的急,可‘自言自语地说’又该怎样读呢?”在我稍作提示后,有个学生在读到“我得想办法帮它们长”时,稍微放慢了语速,又像在凝神思索。我想他已经完全领悟到了“自言自语”之意,于是让他上讲台表演读。

就这样,学生们读课到了“眼到”、“口到”和“心到”。只有用心感受课文的感情,才能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3.放飞个性,自主评价。个性化的评价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学生全力投入学习,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朗读“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时,有的学生说,这句应该读得快些,因为这部分写农夫很着急;也有的学生说这句应该读慢些,因为农夫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禾苗长得慢,读也跟着慢些才好。我认为他们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便表扬他们说:“你们都经过了认真地思考,说得都有道理。老师很欣赏你们。”

4.创设情境,自主悟读。学习这则寓言,在揭示寓意、升华主题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创设了农夫(教师)与儿子(学生)的对话情境,让学生明白:农夫想让禾苗长大的想法是对的,但把禾苗拔高的做法却不对。最后,教师总结:“浇水”“施肥”“除草”,还有“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就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不仅是种禾苗,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违反规律,就会把事情弄糟。这就是《揠苗助长》告诉我们的道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3)

《渡者之言》是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课文,作者为清代文学家周容。全文129字,叙事极其洗练,行文曲折有致,集中体现了其寓言散文“文笔流畅,语重心长,生动的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言近旨远,发人深思”的特点。本文以自己生活中的一次赶路经历引发出“躁急自败”的哲理。

文中人物,寥寥数词,便神态毕现。笔者认为,教学中若抓住人物神态刻画的三个词,便可提纲挈领,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三个人,三个词,便可从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人物性格、故事寓意等方面支撑起整个教学环节,还可以衍生出诸如探究悦读、表演悟读、拓展写读等课堂活动板块,势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字、读懂文意。

2.引导学生通过刻画人物所使用的三个准确的词体会本文寓理于事的写作特点。

3.要求学生积累“阖”、“趋”、“牡”、“穷”、“爽然”、“犹是”等词语,注意“以、束、奚、其”等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开讲激趣

请学生复述《揠苗助长》故事。“揠苗者”为何要拔苗?何以失败?其实呀,清代文学家周容也在他的129字的散文《渡者之言》中,以他的一次生活经历向我们再次揭示了“欲速则不达”这一再寻常不过的道理,发人深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经历吧。

二、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初读课文,小组合作利用课文注释及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在笔记本上积累“阖”、“趋”、“牡”、“穷”、“爽然”、“犹是”等词语,强调落实“以、束、奚、其”等一词多义现象。

三、小组探究,解读文本

再读课文,请找出你认为刻画出人物神态的最为准确的一个词,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抽签定序,对应“我”、“渡者”、“小僮”。

四、小组展示,交流互动

1.渡者之“熟”

“熟”,仔细地,详细地。面对“我”的焦急的询问,渡者不忙于作答,而是仔细地打量“我”身后的小僮。“熟视”之际,他看到了什么呢?或许是小僮稚嫩的双肩,或许是纤细的双腿,或许是压弯小僮瘦腰的书籍,亦或是捆扎书籍的不牢靠的绳子。这就表明,在城门关上之前的有限时间里,小书僮若能完全避免摔跤,排除不必要的折腾,便可及时到达;而要避免摔跤,就须徐徐走去,放慢脚步。

“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世间物极则反,月盈则将亏,盛极则必衰。凡事不可太过强求,矫枉则易过正。“快”中寓“慢”,“慢”中有“快”,“慢”与“快”不仅在行动,更在心态。这短短两句话富含哲理,充满了辩证法,阐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中国人千年的处事哲学,世间的变数无常,蕴含在这两句话里。

后面的“小奚仆,束断书崩”,预言灵验,行文前后照应。

东方朔语: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小港渡者的话语,透着深深的哲理。焉知小港渡者非乡野隐士?

特别活动:写出“渡者熟视小奚”时的所见所想。

2.小僮之“啼”

古人工于炼字。“泣”、“哭”、“号”、“啼”,极有分寸。无声有泪叫“泣”,有声有泪叫“哭”,带言语的哭叫“号”,痛哭为“啼”。可见,哭的程度不一样啊。为何作者用“啼”字?(老师提请注意,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童区寄传》中“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也用了“啼”,试对比分析。)

一个“啼”,于小孩的性格极切!说到这儿,我们不得不惊叹作者行文之绵密(“视”、“曰”、“仆”,观察、判断、验证,伏笔照应,滴水不漏;“愠”、“爽”、“思”,叙议结合,层次井然)。渡者的话真是一语中的啊。

特别活动:如果你是小僮,说说为啥“啼”(痛哭)。

3.“我”之“爽”

“爽”,恍然大悟。那么,之前“我”的表情又是如何?“愠”,恼恨也。“西日沉山,晚烟萦树”(环境渲染,为作者的询问和赶路做铺垫),“望城”(“望”,远看,说明距离不近)尚有“二里许”。天色晚,距离远。加之冬日(“庚寅冬”),本来就昼长夜短。赶不上蛟川城南门关闭之前抵达,势必“无所归宿”而露宿郊野。渡者的话,与常理相悖,不可理喻,岂非戏言?急于进城的“我”能不恼恨吗?这既是设悬,也是为后文的感悟做了铺垫。

特别活动:如果你是作者,A.向同桌(假设为渡者)使出你的“愠”色;B.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予爽然”至文末,尤其要读出两个“其犹是也夫”所蕴含的情感。

五、领悟寓意,快乐总结

1.“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我从渡者之言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以对联的形式总结全文。师出上联,生对下联。

横批:躁急自败。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4)

实际上,这种恐惧心理一方面迫于家长制造的沉重的压力,一方面也出自中学生不够成熟的心理。

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纷纷将子女送到诸如“奥数强化班”“英语提高班”“写作兴趣班”里皓首苦读。

这无疑是给孩子套上了手铐铁镣,让其身心疲惫。这种揠苗助长、一厢情愿的做法,焉能不让孩子深陷恐惧的泥淖之中?如是,孩子们的人生路又怎能走得远呢?

再者,中学生处于人生最叛逆的时期,叛逆之心膨胀到极致,父母叫我往东,我偏要往西;别人嘱咐我去撵鸡,我偏要去打狗;若是你叫我学好一口ABC,我非但不学,还深深抵触,理由是“我爱中文”。逐渐地,抵触反叛心理让我们离奥、数英文越来越远,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却为之头疼、为之抓狂,但就是学不好,然后一颗惶恐的心始终在半空中悬着,又焉能不怕了?

这种来自不良起源的“怕”只会对我们的青春造成一种浪费,只会让我们在碌碌无为中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亲爱的父母啊,放下为孩子制定的充电计划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家长都有,但莫在追求世俗的成功中让孩子晕头转向,迷失他们本该去往的方向。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在母亲那里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捆绑他在教室里硬着头皮读周树人,强做奥数,不是全天二十四小时围绕他转,而是让他独立思考,自主选择。龙应台对此也克制自己的冲动:“他十八岁了,我要对待他就像平常的成年人一样。”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吧,让我们自己去探索生活的奥秘,因为,生活毕竟不是只有奥数、英文、周树人。

与此同时,作为反叛的中学生,我们更要时刻反省自己,克制自己。李阳曾口出狂言:“我学英语,为的是让汉语成为世界的母语!”这种轻狂怎能不误了自己?换一种心态去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物――奥数、英文、周树人,或许会让我们思路更开阔,道路越走越轻松!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5)

一、熟读文本,达到背诵的程度

在表演课本剧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材料,圈画出重点的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示范、讨论中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

师:看来同学们回家预习的情况很好,那今天我们不学这则寓言了,我们来当一回演员吧。

学生反应很强烈,士气大振。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师:如果要做一个演员,我们就必须认真研读我们手中的剧本(课本)!现在给大家十五分钟自己研究寓言中的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神态……想得越细致越好,还可以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果真,学生个个都认真地读课文,读完了课文就是一阵热烈的讨论,真是一片大好的景象啊!

师(请了两位同学选择自己的角色上台):老师读课文,两位同学根据听到的内容表演,其他同学睁大你的火眼金睛。表演完了谈谈你的意见和感想,看看你是不是一个很出色的导演。

我边读文本边指导,农夫的田在教室的前面,家在教室后面。嘿!效果还不错,学生演得挺像那么回事的,把农夫等待中的焦急、拔苗时的辛苦以及回家后的兴致勃勃和儿子的纳闷、第二天的傻眼,每个细节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平时根本看不出来这些学生还有这么丰富的生活视角和经历。下面的学生用自己的掌声表示了对这次表演的认可。

师:我希望同学们对他们的表演有更多的补充,说说假如你是导演的话,你还要求你的演员能做到什么?

生:农夫焦急的时候,手挠头的动作还可以再快一点。

生:焦急还可以跺脚或者可以来回多走几次。

生:农夫的儿子第二天去看禾苗的表情越夸张越好,可以瘫坐在地上。

生:农夫拔禾苗的时候腰还要再弯下来一些,而且农夫是一下午都在拔,刚刚那位同学只拔了一会儿,一点儿都不累。

看看,这些学生都是将来做导演的料啊。当我要求再来一组同学表演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选谁了,因为所有的人都举起了小手!

二、加工文本,超越文本

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课文剧本的再创造上。在表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剧本进行大胆地创造,使剧本显示出表演者飞扬的灵性来,使学生再次超越自我。

这次我请了三位同学,一位农夫、一位农夫的儿子,课文也请了一位同学来读。正当这位农夫表演得兴致勃勃的时候,读课文的同学却意外增加了难度,读到“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之后增加了一句:农夫看看天上的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好热啊!没有想到那位“农夫”“挥汗如雨”,还脱了一件外套。我又顺势加了一句:“大半天过去了,农夫一直弯着腰,他觉得好累啊!”更绝的是这位“农夫”这时候吃力地直起身子,撑着腰,蹒跚走到田埂边休息了一会儿,眼睛盯着我看,好像在示威:还有更难的吗?我示意读文本的学生继续读完。农夫儿子也表演得很棒,真的瘫坐在地上了。等过了一会儿,同学们才反应过来,表演结束了,当演员们向大家鞠躬的时候,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师:下面我们要选最佳演员奖,说说你的理由。

……

师:读了这则寓言,看了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你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

师:如果你是农夫,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按照四季时间顺序说一说)

三、表演需要适时的调控和评价

当然课堂表演还需要教师适时的调控和师生适当的评价。否则,表演就可能失控或中断,即使没有失控或中断,也容易流于形式,或流于感性和肤浅。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学生叛逆期;教育策略;改进方法

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身心发展等内部因素,也有教育和环境影响等外部因素。从学生自身来看,逆反心理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这种生理的成熟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一旦得不到有效引导,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厌学。作为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放低姿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准确把握其“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症结”,从而“对症下药”。

一、掌握心理学知识,为科学有效转变增加“砝码”

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了解学生个性成长特点,尊重学生心理生理发育规律,对待他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重视心理辅导,“心病还得心药治”,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尽量与学生形成心理认同。学习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能为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一定的砝码。

二、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为科学有效转变提供“保障”

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作为教师或家长经常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审视,尽力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

1.加强感情投入,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老师在感情上与学生多些相融、多些亲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处理问题,这样就会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

2.要严而有度,讲究艺术,并善于运用“暗示效应”

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的错误言行要宽容,但绝不能迁就。教育中一定要讲究艺术,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要注意场合和方式,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限度,做到严而有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尤其应注意巧妙运用“暗示效应”,尽量少用命令方式提出要求。

3.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

中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模仿和崇拜心理,他们心目中一旦把谁看作自己的“偶像”,就会刻意去模仿,因而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普遍心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容、诚实可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升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祟高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一旦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崇拜者”,在你的影响下其逆反心理就会自然化解。

4.遵循教育规律,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

教师在对“逆反心理”学生的改变上,一定不可揠苗助长。要精心呵护,“润物细无声”般滋润学生心理,春风化雨般地改变学生行为。切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三尺也非一日之暖。

三、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为科学有效转变提供“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正确归纳和简易的自我疏导方法。并教会学生对别人正确认识,公正评价,使学生既会自我调控,又善于自我解脱,自我振奋,从而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避免产生消极逆反心理。二是教师要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当学生看到希望时,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三是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逆反学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使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看法。

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种子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们沐浴阳光雨露,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总之,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既不揠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要顺其自然,静待花开,教育要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7)

幼儿还处在心智、性格、兴趣发展不成熟阶段,家长们让孩子在幼儿教育时期接受小学化教育,这无疑是在揠苗助长,违背了孩子成长规律,制约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

(一)制约孩子个性发展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学习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是在幼儿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的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孩子之间交流学习,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但是,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越过了孩子们这一发展阶段,抑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最终会造成了孩子们厌学的现象。

(二)制约孩子发展兴趣

现在很多孩子都处在被动教育中,在家长的安排下,各种兴趣班接踵而至。紧凑的兴趣班剥夺了孩子们玩乐的时间,更别提孩子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将孩子们的天性都扼杀在襁褓之中,摧残了孩子们智力发展,孩子本在被迫的学习过程中,甚至有可能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三)制约孩子的学习进程

孩子在幼儿时期接受小学化教育,在短时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孩子在学习方面这些领先于其他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在幼儿时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中,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枯燥学习过程中,会很快丧失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四)制约幼师专业性发展

由于现阶段的幼儿教育逐渐倾向小学化教育,幼儿教师的各种专业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得不到施展,仅仅局限在向学生传授各种理论知识,在一段时间后,幼师就会形成特定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中小学化教育的解决措施

(一)遵循幼儿教育原则

幼儿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让他们在游戏激起自己的求知欲,发展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和兴趣,加强孩子的思想教育,让孩子身心都能够健康发展。

(二)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社会总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家长的观念也不会停滞不前。现在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在孩子幼儿阶段就开始接受小学化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极大损害了孩子学习积极性,制约孩子的成长个性,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很多人都是在这种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要想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就需要学校多开设一些亲子教育,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幼儿教育中来。

(三)应试教育观念的转变

应试教育是中国特有国情下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影响了我们几代人,虽然现在我国正在极力提倡改革教育,但是他们将改革重点过多放在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等等,正是在这种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才使得很多的幼儿教育中出现小学教育的不良现象。因此改革教育,还要从幼儿教育抓起,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逐渐改善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

(四)专业化队伍的培养

学校实行幼儿教育,是让孩子在幼儿教师引导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的心智发育,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这就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极大影响。因此,要改善幼儿教育中具有小学化倾向的状况,还要从幼儿教师抓起,因此,学校在招聘幼儿教师时,要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进行考核,同时还需要幼儿教师在平时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给孩子们一个全新的幼儿教育。

(五)回归教育本色

现在国家一直提倡为小学生减负,但是很有学校都没有将这一号召落实,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让本该在游戏中学习、成长的孩子被各种兴趣班围绕。这种揠苗助长式教育,违反了幼儿教育原则。要想教育回归本色,不但需要加强幼儿教师的教学专业性,还需要学校加大投资力度,购置各种教学用具,让孩子的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因此,要想回归教育的本色,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六)加大监督力度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我们共同呵护,但是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教育正在不断摧残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要解决这一教育问题,需要教育部门规范幼儿园建设机制,加大对幼儿园的监测力度,明确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在还给孩子们一个无忧的童年。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