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20 18:04:00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一、 培训的背景

之前的语文、政治、历史等教材出现重大问题,包括崇洋、造谣杜撰、严重西化等问题,没有能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甚至背道而驰、逆向而行。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必须由国家成立高级别机构——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进一步做好教材管理工作。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国家意志。

这次培训是语文、政治、历史三科初始年级全国全员统编教材培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从源头上加强意识形态渗透,立德树人,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载体。

国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员培训工作。提升教师正确理解、准确把握课程教材的能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二、培训的内容

1.教材编写的依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2017)

2.教材编写的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准确把握学科特点

科学遵循与人规律

3.教材在本课程与教学中的定位

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教材与教师教、学生学的关系

4.教材内容既充分体现国情,又具有全球视野

三、培训感悟

2017年秋季起,我县七年级就采用了新教材。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与会的200多名教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订的精神实质与主要变化,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县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使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尽己所能,为更快地推进 《道德与法治》 学科课程建设留下自己的足印,贡献一份力量。

四、 具体做法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3. 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为了用好科学新教材,上好小学科学课。我来到了腾越镇下绮罗完小。10月22日、10月23日这两天投入到董素华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小学科学新教材、新课标”研修活动。

姜琪老师强调,作为一种科学探究,要着重培养学生和老师的科学素养,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和教师的发展的目的。张成平校长分享了他的感悟:“语文博大精深,数学精彩绝伦,科学实验一片茫然,因为缺失,所以追寻。”科学要用真理的路径去探索,要多元化,上出科学特色。接着马站乡朝云完小申丽芳老师上课内容为四年级上册《弹力》,她自己动手做教具,在实验中大胆创新,步骤严谨。她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体现出了较强的扎实功底和对教材的理解。然后滇滩镇左所完小许丽玲老师展示了三年级上册《食物的旅行》,她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科学问题;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听了现场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说课和看了三位老师的说课比赛视频,实在是受益匪浅。他们的说课别开生面,让我们对科学实验说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研修快要结束之际,董素华老师在撰写教学案例分析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实用性比较高的建议。她给我们播放了一些优秀的说课视频,特别说明了这些优秀教师在教具上的创新。她期待着工作室成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说课教师。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思考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质量是教材建设的核心,提高教材质量,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实施单位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的建设与管理,编写和选用高质量的培训教材是进一步提高农民培训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和保障。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应根据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且普遍较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尽可能提供适合的教材,重点突出先进实用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同时,教材编写人员要有一定学术造诣,特别是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农民教育经验,否则,将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1 我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体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的建设也得到了不断发展,教材质量不断提高,教材体系日趋完善。各地教育部门和承担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按照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加强了特色课程的教材建设,并开发出了配套的教学资源,促进了农民理财观念、生活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

在各级政府和农业、教育等相关部门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努力下,我国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1 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教材质量良莠不齐

一部高质量的教材是编著者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或是对于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汇集。编写一本有特色、高质量的教材,需要编著者投入极大的精力,既要对教学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总结,又必须结合本学科最新的科研和生产成果。然而,现在有些承担农民培训的机构为了应付培训,在培训实施前,匆忙组织人员编写培训教材;某些缺乏教学研究、不具备教材编著实力的人士,在功利心的驱使下,也开始编写教材。这样的教材,往往缺乏规划,观念陈旧,教材内容滞后,技术性教材没有跟上技术发展变化的形势,其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教材质量低劣,存在互相抄袭、拼凑组合的现象,有些版本的教材内容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导致培训教师和农民朋友在培训和学习中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误导,给农民的生产经营带来损失。

1.2 教材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

一些承担农民教育培训任务的机构组织本单位人员编写的培训教材,虽然遵循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所编教材一般结构系统完整,体例比较完善,但往往是理论性很强,实践部分较弱且可操作性低,致使集中培训内容与生产实践不能有效结合,不能较好地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直接影响了农民培训的效果。

1.3 教材的针对性、地域性、实用性不强

农民教育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要求其培训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地域性必须更加突出,但在目前的教育培训中,一些教材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教材只是简单地对全日制本专科教材加以删减,没有考虑农民文化水平的差异和接受能力较低的实际;有些培训机构选用教材时,忽视了农业生产强烈的地域性,所用教材适宜的环境条件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严重不符。

1.4 教材品种,形式较为单一

现在农民教育培训通用的教材在教材种类上没有做到相互配套,基本上还是以纸质教科书为主,缺乏配套的录音带、光盘,尤其是缺乏有操作、有配音讲解、带有示范性质的音像教材。单一的纸上培训使培训学员感到枯燥无味,对农民缺乏吸引力,限制了农民开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随着高科技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不应仅局限于文字、书籍等单一的形式,迫切需要加快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1.5 教材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农业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缺少行业性引导,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导致教材的编写、出版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教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创业引导是农民创业培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目前我国有关针对农民创业引导方面的教材较少,加之有些承担农民创业培训的机构对这部分内容的培训不够重视,或缺失创业引导方面的内容,将农民创业培训变成了实用技术培训;或不能正确认识培训对象的实际,选用其它群体创业方面的引导教材,直接影响了农民创业培训的质量。

2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原则和重点

2.1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原则

一是适用性原则。要求编写和选用的教材要适合当地的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适合农民教育培训的对象。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材建设要突出实践操作环节,注重农民生产实际操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尤其是要注重操作程序的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切忌晦涩难懂。

三是通俗性原则。要真正将农村经济、生产技术、社会生活、科学常识等领域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以较小的篇幅表达出来。在语言表述上,充分考虑大多数农民的实际文化水平,尽可能地深入浅出,用农民熟悉的通俗语言进行表述,做到不识字的农民能够听得懂,识字的农民能够看得懂。

四是突出能力培养原则。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必须围绕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突出理论应用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是教材配套原则。要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培训对象,形成配套的教材体系,既要有文化基础知识的教材,又要有科学技术培训教材和经营管理知识教材;既要有讲授理论知识的教材,又要有实践操作方面的教材;既应有文字教材,又要有声像教材。

六是发展性原则。要求教材内容要与客观实际密切结合,能反映农业产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2.2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重点

2.2.1 创业培训教材建设

农民创业培训教材建设以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村创业人才和农业种养大户,全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提升农民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创业能力为核心,围绕满足农民创业、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宗旨,以“精练、实用、贴近农民”为指导原则,不但要加强有关当地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的新技术、新品种教材的建设,还应下大力气做好创业理念、创业商机、创业管理、创业设计等方面的系列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工作。

2.2.2 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建设

以农民掌握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和提高村、社干部素质为目标,配合以基层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的中短期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短、平、快的“培训包”技术系列教材建设。

2.2.3 岗位技能培训教材建设

认真学习和研究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全面转型后国家对培训项目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按照农业部的培训规范,针对各省(市)优势产业的发展,围绕农业发展方向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加快培育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劳动者队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培训目标,完善、开发一批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开展短期岗位技能培训的系列教材。

3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保证农民培训质量,为全面推动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内容要与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精神、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和当前热点相结合,编写出符合当地产业实际、操作性强,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单明了、农民喜爱的乡土教材和农民读本,最好配上图片说明,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3.1 加强引导,统筹规划,搞好培训教材建设

农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应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分级负责。中央应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方针政策,根据农民培训项目的差异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明确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提出教材建设的规范要求,并组织编写以通用性的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内容和农业部重点推广技术、引进技术及跨越计划、丰收计划、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等培训内容为选题重点的全国统编培训教材,同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声像教材的建设;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以本省重点推广、引进技术为选题重点,密切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特色,编写具备本省特色的农民培训教材;各县(区)若与本省其他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应根据本县(区)的农业生产现状和自然条件,编写适宜的乡土教材。形成融全国统编教材、省统编教材和县乡地方教材为一体的培训教材体系。

3.2 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要培养建立一支热爱农村、关心农民、熟悉农业、稳定的、高水平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出版专业队伍。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应坚持老中青结合的原则,注重对教材建设队伍的基础培育,保障编写出高质量教材。同时,各级农民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承担单位应重视教材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有机会参加教材建设、研究及管理方面的培训班及国内的一些教材工作学术研讨会,以使他们能为教材建设及教师编写教材等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引导教师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

3.3 建立教材管理机构,健全教材管理制度

农业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逐步建立教材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对正式出版的农民培训教材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分析,收集广大培训教师和参训农民对教材的意见,并请相关专家及时对教材进行评审,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严格教材选用程序,杜绝教材选用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现象,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农民培训课堂。建立科学、适用的教材编写、评价、选用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教材质量跟踪与信息反馈机制,规范教材管理,切实保证教材建设工作有章可循。

3.4 加大立体化教材建设力度

立体化教材较之原有的单一纸质教材,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吸引力上都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交互性和个性化培训的需求。因此,农民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在进一步加强纸质教材建设的同时,更应在立体化教材建设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应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不同,区分不同培训层次、培训对象和应用环境,有针对性开展立体化教材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观念指导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艰苦而又复杂的基础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广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积极钻研、不断进取、共同努力,加强教材的研究与建设,随着培训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培训内容的逐步丰富,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必将会出现一个更加喜人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农业教育教材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S].2011.5.13

[2]黄体允,李英艳,云秀珍.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39.

[3]黄轶.对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建设的思考[J].华夏医学,2006,10.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篇(4)

乡属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15种第二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确保我乡学习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使全乡大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跃上新的台阶。结合我乡实际,拟定如下学习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良好学风,努力营造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理论联系实际,以用促学,学用结合,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学习对象

全乡干部职工。

二、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为第二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宪法学习读本》、《当代世界问题概论》、《世界历史十五讲》、《外国艺术精粹赏析》、《外国文学》9种全国干部学习读本和《领导科学概论》、《人权知识干部读本》、《公共危机管理》、《中外企业管理经典案例》、《中国公共财政》、《社会保障制度建设》6种全国干部学习专业知识读本。

三、学习方式

整个学习活动特区的要求,循序渐进地开展,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双促进。具体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集中学习。集中学习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结合每月一次的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学习,利用各种专业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集中学习培训。结合《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搞好对全乡公务员的集中学习。保证党员领导干部职工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20天,参学率确保98%以上。集中学习要以集中授课为主,辅以研讨交流、召开座谈会、撰写心得体会文章等形式,以确保学习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2、个人自学。乡党委将把抓好培训教材的日常学习作为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周一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保证干部每月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5天。结合工作实际,拟定学习计划和列出学习书目,提出明确要求,定期督导检查。学习中要普遍做到“五有”,即学习有计划,读书有笔记,集中讨论有记录,经验体会有交流,阶段学习有心得。

四、学习时间

学习工作自20__年8月中旬开始至20__年12月下旬结束(以后还要加强学习),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8月10日——8月20日)。到特区组织部领取培训教材,制定学习方案、学习计划。明确学习方式、确定参学范围,健全学习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正式学习阶段(8月21日——年12月20日)。乡党委精心组织实施学习计划,严格管理,确保培训教材全部学完。每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9月份举办研讨班、召开座谈会,进行学习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12月21日—12月30日)。对培训教材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查找问题,对全乡学习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并将总结上报。

五、切实加强对学习工作的组织领导

中央近期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提出:“干部培训教材建设应当适应不同类别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建立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干部培训教材建设。同志亲自为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撰写了序言。他指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少而精、管用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精心组织、精心编写、精心施教,使各类教材切实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发挥积极作用。”

学习培训教材是当前乃至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整个学习工作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乡属各单位要齐心协力抓好学习工作。乡党委把教材的学习工作摆上重要议程,专题研究,认真谋划,精心组织,严密实施。要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严格管理

,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学习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乡党委“一把手”是学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组织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亲自谋划,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因重视不够,使学习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的干部,要责令其补课,并进行通报。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材;培训;评价

一、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新教材,绝大多数老师还是持赞同态度的,因为与老教材相比,它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更加人性化。但同时,新教材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新教材的适用性较差

主要体现在:新教材更适合城市的学生,较少兼顾到农村学生。

由于农村学校的经费有限,在许多资源配置上都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许多学校的一些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备,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而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和活动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差异。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农村教育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他说:新教材相对城市学生比较适合。有的内容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似乎是“天外来客”……课程教材中的城市文化的意识太浓,对于我们乡村文化缺乏关照。特别是初中以后的课程教材,对农村极不适应。由此看来,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它能够兼顾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等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应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予以关注的重大课题。WwW.lw881.com①

2.与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匮乏

教师教学参考资料有限,学生学具、学习辅助资料匮乏。与过去相比,新教材涉及了相当广泛的知识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经常需要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然而与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师用书又十分有限,教具几乎没有,这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其他途径搜集资料。

教师缺乏教具,学生的学具也十分短缺,一些老师会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组织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学具,但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另一方面,不少老师发现,在学生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费购买的相当一部分资料中,仍然是与老教材相配套的。这对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和贯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教师没有选择教材版本的权利

教师作为教材的直接使用者,对于教材的优劣是最有发言权的人,然而现行的教材选择体制中,教师对于教材版本的选择却没有话语权。而且部分地区存在着教材更换过于频繁的现象,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便,也给学生发展的连续性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新课程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课程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对于培训的内容和效果也会抱有不同的期望。有的教师可能需要教学机智方面的指导,有的也许更渴望在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方面水平的提高。但是现行的新课程培训主要以理念灌输为主,忽视了教师的不同需求,在培训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从而间接地导致了培训效果的低效甚至无效。

2.新课程培训形式单一

首先是培训形式的单一化。目前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主要还是以讲解为主要方式,多是照本宣科,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参与的机会,加上内容枯燥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相去甚远,对于培训毫无积极性可言。其次,在培训者的选择上,多是由该地区进修学校的老师,或是大学教授和教研部门的人员。受其职业的限制,他们在进行培训时,多以理论讲解为主,而对于一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却较少涉及,不能及时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培训中对这一问题的忽视也是导致培训低效的原因之一。

3.新课程培训在组织上凸显强制性与功利性

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将教师的新课程培训与教师的晋级以及福利相挂钩,对于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培训,教师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被动接受。另外,在一些学校,教师新课程培训的费用是由教师自理的,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4.培训效果评价的缺失

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价指的不仅是师训部门对于教师的评价,还应该包括教师及其任职学校对于师训部门的评价,师训部门和受训教师同时承担着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双重角色。然而事实上,师训部门对于教师的评价大多是例行公事,而教师们虽然对于培训有着各种各样的意见与建议,却缺乏与其沟通的机会和途径。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将会直接导致培训的盲目性和效果的低效性。

(三)现行评价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显示,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有43.7%的教师认为不太合理,34.5%的教师认为一般,12.6%的教师认为有时难以接受。究其原因,在目前的教师评价制度中,即“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标准与过去相比较并没有太大的改观。

2.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什么样的教师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评价,加上新课程改革以来,考试制度并没有进行同步变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难免会“上行下效”,甚至变本加厉。

(1)学生评价与新课程理念相冲突

新课程倡导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探索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相应的,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然而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仍然以考试为主,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仅限于对学生平时成绩和表现的简单评语,而这些评语又因为很难被量化往往只能作为形式而存在,对学生的评价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这就使得教师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另一方面又要应付以知识考核为中心的考试,二者很难兼顾。

(2)学生评价与新教材不配套

首先表现在考试题难度大,学生压力很大。新教材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内容浅显、方法灵活,但是由于考试制度并没有与新课程改革同步变革,因此存在着诸多与新课程理念不一致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考题仍然以考核知识为主,较少地涉及能力方面,而且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不得不在学习新教材之外,再用老教材中的内容作补充,来应付考试。

其次,表现在对一些新增学科评价的缺失。新课程改革以来,设置了多门新的学科,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但是对于这些活动开展情况的评价却没有纳入到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来。既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又缺乏有力的指导,评价的功能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到了活动的开展。

二、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建立以学校选用为基础的教材管理机制,实现课程资源优化配置

1.倾听教师的声音,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教材选用机制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为了确保教材的高质量和多样化。然而,毕竟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在学校,他们最有条件了解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所以教材能否实现高质量和多样化,还必须通过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指导下的自主选用来检验。②

在以学校为基础的教材选用机制中,应该倾听教师的声音和建议。因为教材只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辨明优劣,而教师是教材的直接使用者,对于学生使用教材的情况也最为了解,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2.提高教师发现、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教材配套资料的缺乏虽然给教学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但这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是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极佳机遇。首先,教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改变对教参的依赖心理,以主人翁的积极的态度和责任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其次,教师要自觉地提高自己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结合地区和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理论总结和反思,不能只停留在经验层面。

(二)加强培训体制建设,完善培训评价制度

1.先调查再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单纯的理念讲解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不同的教师个体,对于培训可能抱有不同的期望,因此最好能在培训之前先做调查,了解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2.培训形式多样化,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在培训中可以采用集中培训、校本培训、派出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对话式培训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邀请教材编制人员参加,与一线教师进行直接对话,这对于教师更好地领会教材精神,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无疑有着最直接的帮助。还可以请一些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或是就某个章节与教师们进行具体讨论,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这种评价制度既包括对教师培训结果的评价,也包括对师训部门工作的评价,也就是“超规范性评价”。首先,要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这种考核不必局限于笔试,可采用论文、口试等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还要兼顾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教师互评、自评与考核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可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听取被培训的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对培训机构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三)健全发展性评价机制

1.建立生本化取向的学生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与之相适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新课程评价的基本取向。所以,在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学生评价中,都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取向,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③首先,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并改进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采用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方法等质性评价方法。其次,重视评价的多元参与和评价的开放性。“只有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正确评价的人,并善于分析自己活动的人才能称得上独立、自主的人。”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将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广泛听取家长和其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当前学生的表现,还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努力方向。

2.建立卓有成效的教师评价体系

首先,要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既包括教师所教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又包括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情况。其次,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采用教师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另外,建议教师定期写反思笔记,随时总结工作中的成绩和失误,这对于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任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注释:

①彭寿清.多元文化课程设计的理念与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②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培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193-02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现场涌现大量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作业方法,铁路科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由于铁路现有的干部职工队伍,是在普速铁路和传统技术装备条件下成长起来,干部职工总体技术素质不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亟需通过培训增加知识,更新理念,提升技能水平。而我们作为铁路系统的职工培训基地,不论是从硬件方面还是从软件方面都不能更好地满足培训需求,致使我们的培训形同鸡肋。

为了更好地发挥培训作用,基地重新审视自己,找准定位,明确目标,研究出一套能够促进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并制定一系列措施推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一、明确基地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基地严格按照路局制定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对各培训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始终坚持“快半拍、高一格、好一档”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工作要求,立足于现场,强化师资建设,研发专题能力培训班,改善培训设施,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加强制度管理,努力打造一个与铁路发展同步、与路局要求同步、与现场培训需求同步、具有一流培训质量的现代化培训基地。

二、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应对措施

1.强化师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1)师资建设要求

打铁先得自身硬,学高方为人之师。随着现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教师编写的讲义、教材等不但要源于现场,还要高于现场。因此,基地提出了师资队伍“三个同步”的建设要求,即教师的知识水平与铁路发展同步,教师的技能水平与铁路现场同步,各类培训教材与现场的培训需求同步。

(2)师资建设目标

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即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该是讲师,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则应是工程师;提高教师“精一、会二、懂三”的能力,即精通一门学科,会两门学科,懂三门学科,让教师在精修本专业的同时,力争再掌握一门管理专业,以弥补基地管理专业教师不足的现象,实现教师的一专多能。

(3)师资建设途径

1)安排教师现场调研

基地定期与路局相关处室联系沟通,随时掌握现场的信息动态。根据现场设备、技术、材料、工艺的变化情况,教务科制定现场调研计划(包括调研时间、内容、目的、成果及收获等),安排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学习先进的岗位作业标准和操作技能,并抓好督导落实工作,确保教师的技能水平与现场同步。

2)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

第一,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理论培训学习,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理论培训学习。一方面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大专院校、设备厂家及路局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学习;另一方面请高校教授、铁道部或路局专家到基地进行知识讲座,确保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铁路发展保持同步。

第二,组织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俗话说,一位懂行的专家会把问题讲得很深奥,一位杰出的培训师会非常简单明了地告诉你怎么做。因此,教师在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还应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在路局的支持下,基地每年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师资培训班,让教师学习先进的培训技术和培训方法等。同时,教务科开设教师论坛,每位教师轮流担当主讲人。内容涵盖“四新”知识、调研成果、教学体会等,并鼓励教师尝试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手段。这种岗位练兵活动让教师通过自检、互检、他检等形式查找自身不足,学习先进经验,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吸收和应用新信息能力、应变能力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

3)组织教师编写适应性培训教材或讲义

由于现有培训教材与现场的培训需求不匹配,基地鼓励教师积极编写适应性培训教材或讲义,并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实用性。培训教材在内容的取舍上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突出岗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应变技能。对于职工的岗位培训,理论学习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上。虽然教材给予学员的只能是与具体专业技能相关的知识,难免带有零碎性、狭窄性,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会做”、“做好”为主要目的的岗位培训。

第二,培训教材应有层次性。由于参培学员的学历层次和技术级别不同,其接受能力不同,与之相配套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等方面应有所区别。培训教材既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要广而告之,而要有的放矢”,避免素质高的吃不饱,素质低的跟不上,挫伤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培训教材应有发展性。“赠人以鱼,只解决一日之餐;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材的内容要顺应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给知识的同时教方法,给技能的同时教维修、教判断,让学员通过学习教材,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切实提高职工标准化作业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及时做好培训教材的动态升级与完善, 确保各类培训教材与现场的培训需求同步。

2.研发专题能力培训班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在自己专业领域某一方面的优势,基地根据现场对人才的培训需求,尝试开发专题能力培训班。即针对每个专业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知识点开办专题培训班,重点培训学员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客专梁施工技术培训班、客专无砟轨道技术培训班、“四员一长”工程施工安全培训班等。专题培训班的课程,不但要与现场同步,还应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培训,要让学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确保学员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对现场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树立基地在培训市场的良好声誉。

同时,基地正积极开发拓展训练培训项目,一方面丰富培训的形式,另一方面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3.树立基地的品牌教师和精品课程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通过对培训的评估,基地尝试树立自己的品牌教师并打造自己的精品课程。即各主要专业培养出2~3名在路局内同类学科专业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在某个专题或某一学科的教学中成绩突出,其教学水平能够得到路局及现场学员的认可。并且通过名师带动,促进基地各学科教师尽快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打造基地的王牌专业。

4.改善培训设施,适应先进的培训手段和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先进的培训手段,基地升级改造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改善教室环境,为学员营造严肃、和谐的学习氛围;并聘请现场站段专家,指导基地实验室、演练场设备的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学员的操作技能与现场同步。随着案例式教学、项目教学法、研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使用比例的加大,基地重新布置装修培训教室,使教室的桌椅布置符合先进教学方法的要求,让学员的能力在没有任何心理暗示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5.构建和谐基地,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全员参与,需要职工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这些又与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构建和谐基地,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始终是基地不遗余力追求的目标。

所谓人文环境,就是职工的文化水平、专业素质、工作氛围以及文明程度等因素的连接和组合。良好的人文环境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基地领导倡导大家牢固树立“基地靠我求发展,我靠基地求生存”的大局思想,让大家在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精心经营我们赖以生存的小环境;倡导大家以包容的心态和宽宏的气度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以开放开明的心态和气度,以博大的胸襟和风范,容忍和接纳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达到“殊途而同归”的境地;倡导大家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形成工作上、道德上、心理上的一种自律;倡导大家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岗位贡献的模范,做和谐基地的模范,做增收、节支、降耗的模范。

基地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营造一切从工作出发、和睦团结、坦诚相待的良好氛围,如“我爱我家”活动、创建文明科室活动、树“正风正气、促发展”活动等。通过各种活动,促进职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职工的道德素质,提高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基地荣,我荣;基地耻,我耻”的荣辱观,不断强化职工的主人翁精神,重在练好内功,从而使工作更加顺畅,情绪更加稳定,效率大大提高。当内部素质强化之后,外部形象塑造就会更加自然与和谐,形成基地“以人为本”、“政通人和”的人文环境。

6.加强制度管理,确保各项措施顺利完成。

为了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开展,基地制定了《教师调研制度》、《教师学习制度》、《教务科精品课程评选办法》、《文明科室评选办法》等多项制度,并且建立基地领导主管下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形成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促进科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监督并落实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各项措施,促进各项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胜兵先求胜而后求战”。我们要想赢得市场,就先要战胜自己。基地在不断探索和扎实推进各项措施的同时,还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学员食宿条件,加强对后勤服务人员的培训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为学员的衣食住行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舒适、温馨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部长2008年12月31日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铁路企业教育,2009(1)(总期74)

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篇(7)

建设教材网的目的,是适应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的需要,为职业培训教材建设搭建一个集教研、学习、宣传和交流为一体的便捷平台。教材网自去年下半年筹建以来,得到了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相关行业部门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并于今年1月开通试运行。

目前,教材网设有8个一级页面,34个二级栏目,29个三级栏目。

“首页”,主要是介绍与职业培训教材建设有关的新闻动态和培训就业信息,以及三年三千种职业培训教材规划方面的进展情况。

“教材天地”,致力于展示最新的职业培训教材和精品教材。

“教学在线”,把视点聚焦在基层,重点反映教学一线的有关情况,如校长、教师说教学,教案共享,题库建设等。

“教研视窗”,重在前瞻性研究,开辟了教材论坛,刊登课题研究成果,是教学研究与探索的重要阵地。

“资源中心”,收集了培训鉴定机构、优秀教师和技能人才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和有关情况,具有数据库功能。

“政策法规”,收录了有关劳动保障、培训就业、技能鉴定、教材建设及出版等方面的政策文件,有很强的指导性。

“海外参考”,重在介绍国外最新职业培训动态、各国职业培训状况简介、外版教材出版信息,便于借鉴国外有益经验。

“关于我们”介绍了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及各专业委员会、教材办的有关情况及工作动态,是了解教材办的一个窗口。

为方便读者浏览,主要的服务性栏目还制作了专题页,以提高浏览的效率。包括教材查询、高技能人才培训、农民工培训等17个栏目。

教材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权威性。教材网由劳动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主办,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职业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和方针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二是专业性。教材网紧紧围绕职业培训教材来设计栏目,注重突出教材建设的专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