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舆情培训总结

舆情培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21 11:37:13

舆情培训总结

舆情培训总结篇(1)

一、宣传方面:

(一)突出重点工作,深化主体宣传

1.深抓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转发《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关于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测评方案(试行)》。2019年下发了《关于成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等通知。

2.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做到全员覆盖。

于2019年3月26日,举行“百人千场”形势任务报告会系列宣讲活动启动仪式,仪式由处长王炜嵬主持,党委书记姬晓做了首场集团“三会”精神报告,处班子成员、副总师级领导、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基层党政负责人90多人参加了首场报告,自3月26日起,至4月9日共召开6场形势任务报告会,处领导分为5个小组对基层进行宣讲,来自基层各单位的干部、党员、职工代表共计221人次听取了报告。

3.加强舆情管理,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于今年下发了《关于成立宣传三员队伍的通知》(平煤建安发〔2019〕17号),明确各项目部要安排一名专职宣传三员,工作职责包括网络舆情、网络评论、网信工作、宣传工作等,并设立专用的网评员工作群。设立了安装处舆情信息报告群,设置专职网络信息舆情联络员对安装处网上与网下舆论情况进行监控。并制定了相应的网络突发舆情处置预案。

4.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理论学习

宣教科结合安装处实际情况,年初制定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9年学习计划,今年以来先后组织11次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组织参加3次集团专题视频学习,安排主题发言题目11次,安排重点发言人22人次,个人自学36次。

5.配合组干科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共进行宣誓1次,参观学习2次,集中学习(含党课)19节(次),测试1次。

6.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宣传氛围。

2019年制作了宣传条幅6条,宣传牌板44块,其中集团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块,处工作会议宣传7块,党建纪律2块,四个意识2块,“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习教育17块,庆祝建国70周年5块,贯彻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2块。安全宣传6块。

各宣传平台累计发稿200多篇,其中安装处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发稿平台,目前发布内容155条,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平煤神马客户端自3月份推出以来发布安装处相关新闻53条。

宣教科制作党建知识学习卡片500张,全处党员人手一张,要求党员干部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积极组织全处职工干部进行注册认证。其中平煤神马客户端截止11月平煤神马客户端全处注册认证人数达到420人,订阅量204人。

(二)善于发展,大力选树先进典型

向集团上报“最美奋斗者”2人,平煤神马文明勋章1人,在处内评选优秀共产党员3人。

(三)安全为天,将安全宣传摆在重要位置

每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安全生产知识进行讲解,对各项安全生产条例进行宣传,共发送公众号60篇。在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月,消防月等宣传节点做好宣传工作。6月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在“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条幅上签字,在厂区内摆放了6块安全生产相关的主题展板,发放安全宣传传单。

二、培训方面:

(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全力保障安全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责清晰、处党委和职能科室各负其责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和管理规范、激励得当、运转高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保障安全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安全培训贴近生产,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根据年初制定的《2019年职工培训计划》的安排和部署按计划扎实推进职工安全培训工作,结合安装处用工需求,开展各类外送培训:

1、地面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取证2人;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证19人,“七新”知识学习37人;

3、地面生产单位安管人员取证2人,年度复审8人;

4、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取证17人;年度再培训111人;

5、煤矿一般工种取证223人;

6、中技学历教育10人;

7、集团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专项培训24人;

8、各种专项培训共计47人。

(三)落实上级培训文件精神,积极开展自主培训试点工作

根据股份公司2019年培训工作的要求,我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二项目部为自主培训试点单位,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利用早会时间段进行安全法律法规、专业技能的讲解,结合项目部工地和人员分散等情况,将每周学习计划及内容通过微信群发至每名职工手中,充分利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组织职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受到一线职工的欢迎。

(四)结合安装实际,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培训工作

根据我处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安全培训工作进行“送出去”和“请进来”,对于集团下发的煤矿安管和地面安管等专业性培训实行送出去,根据上级下发的培训计划结合安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实际施工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既保证工程进度又学习了专业技术。在一般工种的培训中,考虑到参培职工数量多,培训专业类别多等实际情况,邀请安培中心上门办班。

2020年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2020年要进一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持之以恒的抓好理论学习,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完善安装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是否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召开意识形态工作培训班,切实增强安装处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认清肩上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集团意识形态工作“三个制度”的要求,每季度通过党委会、政工例会、党建例会、中心组等形式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研判,并通过红头文件、会议通报进行通报,每年处党委召开一到两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

二、提高舆论引导与监管水平,把握住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项目部中的宣传三员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认真对待。要对项目部职工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日常工作中要加强与职工之间的联系,对各种微信群、qq群等信息进行严格监督,进一步做好舆情监测与上报工作。网评员及时对各类相关稿件及时进行跟评,扩大影响。

三、培训工作

舆情培训总结篇(2)

颜陈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网络社交新时代,信息公开和制度透明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已经成为决策者制定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一言以蔽之,网络已然全面渗透人类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党政机构,还是企事业单位,在科学决策时都不能忽视社情民意的存在。由此,网络舆情服务具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传统媒体转型的当下,舆情业因之成为新兴的产业形态。

2012年初,荆楚网成立了专门的舆情服务机构,依托自身的信息平台优势,职业从事舆情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引导处置、系统研发及舆情培训等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推波助力,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舆情行业正在不断细分,为了适应舆情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荆楚网舆情团队拟通过更深入、更专业、更科学的舆情管理,创造更多更大的市场机遇与规模。本文从荆楚网的舆情服务理念出发,结合舆情研究方向和服务现状,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舆情服务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一、当前舆情主要研究方向及应用

(1)理论研究,把握社会脉搏。

舆情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这就需要舆情研究者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研究之路,灵活自如地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将视角放在系统探究网络舆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面,阐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规律和作用机制,努力帮助作为舆情客体的政府、企事业单位了解新媒体特性及网络舆情的结构性特点,动态解释舆情主客体之间的互动,适应舆情新常态。

网络舆情理论研究最终的落脚点,是为现实舆情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荆楚网舆情团队通过对网络舆情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的研究,从理论上深入理解网络舆情的内涵、特点,切实分析网络舆情的应对现状,积极探索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路径选择。荆楚网舆情团队在网络舆情和政府治理,网络媒体的“舆情功能”以及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变动等重要理论问题上均有突破和发展,尤其是从理论层面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设想和构建,通过网络舆情研究带动了舆情基础理论研究。比如:《地方政府如何走出“中国式危机公关”误区?》、《舆论生态中的“水葫芦现象”透视》等成果先后发表在《领导科学》、《网络传播》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在业界有一定影响。

(2)实务研究,创新工作方法。

移动互联时代,网络形态发展趋势复杂多变,舆论场阵地转换频繁。研究并掌握微博,微信和移动终端使用者的特点,善于总结出网络舆情变化的一般规律,才能更精准地把握舆情演绎途径,也才谈得上去应对引导舆情。荆楚网舆情团队从舆情监测取样、分析、研判和应对等角度人手,结合省内舆情案例,探讨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的监测与研判。从合作单位的角度而言,实务研究协助其创新工作方法,及时回应公众的合理诉求;从公众的角度而言,实务研究协助合作单位与线下数据对接,使得民意研判更精准。

网络舆情实务研究的目的,是推动政府治理和企业管理迈上新台阶,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研究和管理,从感性决策到理性决策。荆楚网作为“楚天第一网”,肩负党网职责,对于舆论环境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加之舆情团队学科背景多元,有着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能够灵活地设置研究课题,进行实务分析。在高强度的舆情操练中,团队特有的实战敏锐性与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发现舆情背后的本质问题,从而为合作单位提出更多的合理化建议。

(3)应用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科学的网络舆情治理工作,必须将技术、应用、管理三个层面有机融合,以技术方法保证舆情数据源的准确性,采用基于舆情网络特性的分析方法提高实际研判水平,最终为管理层面制定应对引导策略提供参考,实现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荆楚网舆情团队在系统及平台建设的应用研究与分析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3年5月下旬,荆楚网与上海新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展开协作,启动了湖北党政舆情处置考评系统的研发工作。双方组建了“党政舆情处置考评系统”项目组,由系统设计、技术运维等专业人士构成。在该考评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中,荆楚网舆情团队针对传统党政舆情评估难以定量化,评定因素片面、不够精确的特点,以“舆情三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对党政舆情处置采用综合评判的网络舆情指数计算方法。在全面评估网络、事件、网民、情感、互动传播、影响等要素的同时,兼顾时间、广度、数量、语义等因素,实现了党政舆情安全态势的客观评估,量化得出“党政舆情处置考评体系”,实现了对党政舆情的全环节覆盖和“保姆式”跟踪服务。目前,系统已经进入System Teating阶段,舆情系统工作平台即将面世。

二、目前舆情产品形态及技术特征

1.监测预警定向推送。

监测是舆情服务的基础,一般以软件实现为主,人工干预为辅。一些政府、企业往往因为无法及时有效地获知网络信息,对自身在舆论场的形象知之不详,与网民沟通时昏招迭出、进退失据,导致自身公信力和形象受到损害。基于客户的需求,荆楚网舆情分析师可以运用自主研发的舆情监测系统,实现对互联网信息以及平面媒体电子版的定点采集与离线实时分析、研判、表达,定期监测涉及政企机构的舆情,分析研判舆情发展规律,并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固定电话、移动设备、短信等多种方式,第一时间告知客户。同时,随时提交舆情发展数据统计和趋势说明,为舆论引导或管理提供信息源,尽可能避免或控制网络舆论中出现不良信息。

目前,荆楚网以舆情监测为服务龙头,初步对省内公安、司法、食药、卫计等单位提供相关服务,并涵盖了相互关联的媒介公关、宣传策划、品牌推广、危机管理等全产业链服务,初步形成规模效益优势。

2.引导处置专业稳妥。

必须指出,社会对舆情服务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将舆情服务等同于控负删帖,一些党政部门还把舆情服务看作是与主流媒体建立联系,帮助他们监控和处理负面信息的重要渠道,没有真正认识到舆情服务的核心价值。从荆楚网舆情团队数年来的引导处置实践来看,舆情服务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有效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筛选、量化统计和分析研判,并就如何应对提出科学的咨询和建议。

在舆情实际工作中,荆楚网舆情团队根据合作单位宣传工作或敏感事件的需要,先后参与省内多起舆情事件引导处置。比如:襄阳老河口校园踩踏事件、黄石中心医院医闹事件、蕲春麻武高速群体事件等,协助地方党政单位对互联网环境中存在的虚假、恶意的不良资讯,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进行处置以及必要的引导。此外,还可运用新闻代码分析与嵌入技术实时稀释负面信息,减少负面信息传播机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真实的、正面的、权威的信息传播到上百万个网络传播载体上,扭转舆论被动态势。

3.舆情报告翔实严谨。

大数据时代,信息题量大、速度快、模态多、价值密度低,数据过滤、清洗和可视化呈现难度加大。从信息的呈现角度来说,采集获取数据只是体现数据价值的初级阶段,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研判趋势,给出具有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才是服务的核心。—份优秀的舆情报告,不仅要看到庞大数据背后的简单特征,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复杂数据找到背后的意义关联。惟其如此,报告提炼的观点才会站得住脚,给客户提供稳妥可靠的智力支持。

经过市场的洗礼,荆楚网舆情团队基本摸准政府运作和企业管理的规律,可以按照合作单位需求和要求,对数据进行采集、挖掘、遴选和整理,制作专业分析报告,针对问题和现象提供可行的处理建议或引导策略,协助做好舆论引导和危机公关工作。比如,2014年7月,荆楚网舆情团队应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邀请,针对“宜昌麻雀吃大米撑死事件”提交了专业的分析报告,这份报告说理翔实、论证严谨,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参全文转发,湖北省局亦将此文印成白皮书下发至所有县局。

4.舆情系统智能高效。

在海量的网络信息环境下,人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过载和信息噪音。目前,普通搜索引擎基于

关键词 得到的信息冗余度过高,很多不相关的信息仅仅因为含有指定的

关键词 被作为结果返回,并且没有建立规则进行相似度清洗和有效合理的筛选,从而导致用户对事件难以做到全面的把握。荆楚网舆情团队认识到,客户关注的重心已从搜索采集的信息序化变为分析为主的信息转化。这就给整合了网络信息搜集、语义情感分析和风险预警等智能功能的网络舆情系统带来的机遇。

网络舆情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热点话题的自动发现技术以及观点的抽取,观点倾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2015年初,荆楚网与烽火科技联合研发的“掌舆”舆情可视化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可以通过特定的数据采集、智能过滤、语义分析等技术为客户高效聚焦监测内容,提供实时的互联网舆情监测。该产品和服务主要面向负责公共事务、公共安全领域的公检法、军队和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公众高度关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5.舆情培训提质升级。

网络舆情市场的火爆催生了网络舆情人才培训的火热。目前,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与地方组织合办舆情培训,工信部电子情报所也开设网络舆情分析师培训。荆楚网舆情团队也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就网络危机公关及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监测与引导,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处置与评估及监测技术应用,品牌的推广与维护等进行培训。在社会转型阵痛期和风险全球化共振的语境下,通过强化培训可以提高受训单位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掌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性、规律。

舆情信息获取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舆情系统技术和舆情队伍素质。2012年至今,荆楚网舆情团队针对全省舆情从业人员,采取“走出去”方式,联合当地党委政府、主管单位,联合办班,进行专业化的舆情强化培训,传授舆情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网络舆情理论及工作体系,确立和推进网络舆情的工作体系和处理机制,撰写舆情分析报告等,已先后组织100余场舆情专场培训,受训人员涵盖湖北省各级党政机构,显著提升了受训人员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能力、应对能力及引导掌控能力。

三、舆情服务趋势展望

(1)专业化服务,细分市场群。

舆情服务是小众市场,但市场潜力巨大。尽管当前存在无序竞争、良莠不齐等行业乱象,但规范化、专业化、品质化是舆情业务“升级换代”的主流方向。舆情产品的市场细分有赖于服务的专业程度,但在具体路径上会有所差异。比如:IT、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深度研究报告,依托于新闻网站的舆情刊物,意见领袖藉公信力引领的粉丝经济,党政机构的舆情系列培训,诸如拓尔思、军犬、鹰击等舆情监测系统的商业模式,危机公关类型的引导处置服务,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修复的正面策划等。

(2)多元化传播,延伸产业链。

做好舆情服务业相关产业链的引导,是舆情服务走向行业化和服务化的必由之路。如楚天尚漫推出的动画版舆情就是丰富产品形态、延伸产业链的有益尝试。目前来看,新闻网站与舆情服务已水乳交融,依托网站平台提供信息增值服务,通过自身渠道对决策施以影响,参与舆情引导处置打造专业形象,将是新闻网站类舆情机构拓展市场、实现多元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同时,新闻网站可通过搭建舆情学者、意见领袖、普通网民和政府官员沟通的平台,进一步延伸舆情服务的产业链条,深化产品层次,实现多元化传播。

(3)移动化转型,抢占客户端。

随着互联网及其应用向着移动、多终端整合、微众即时互动、个性化方向发展,作为互联网信息集成、智能整合分析的舆情系统理应与之匹配。比如,荆楚网与烽火科技联合研发的“掌舆”舆情系统针对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舆情,已经呈现云处理、APP平台化、个性化、移动化、情感化、语义智能化等特征。从对社会言论的简单关注,到能够反映社情民意,进而提供整体的决策信息支持,荆楚网舆情的移动化转型,就是想以事件为分析维度,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人、事、职务信息、组织舆情等多维度交叉分析、关联分析,积极抢占客户端。

(4)智库化发展,主导新趋势。

随着舆情市场的发展,附加更高智力因素的产品形态和服务形态将会出现。比如,运用大数据手段对政经动向新闻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为投资者提供经济决策参考,或者帮地方政府准备实施的重大项目进行舆情风险评估等,都将成为舆情服务的重要内容。2014年7月,荆楚网舆情团队应黄冈某镇邀请,对该镇创建全国文明小镇进行总体策划。该服务已经超越传统舆情服务范畴,上升到了智库服务层面。另有部分合作单位希望创新宣传或者定向策划,这就需要舆情团队发挥“智囊团”和“行业智库”优势,提供相应服务。从简单应对向深度研判转变,从被动的引导处置向主动的策划宣传跨越,舆情服务在升级换代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智库趋势”。

舆情培训总结篇(3)

一、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的现状及问题——以上海部分高校为例

笔者曾就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对上海16所高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上海部分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及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1、从体制设置看,上海部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构的设置还不健全。有50%的高校没有设立专门从事或参与处理网络舆情工作的机构。即使一些高校设立了网络舆情管理相关的机构,挂靠的单位也不尽相同。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都成为挂靠单位。党委办公室等实际上承担了舆情处理的中枢协调机构。

2、从人员构成来看,专门从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人员相对缺乏。80%的高校舆情处理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人员。专门的舆情工作队伍、网络评论员占比较少。在遇到突发舆情事件时,缺乏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有针对性的舆情引导。

3、从队伍培训来看,网络舆情骨干的培训次数较少、方式单一。演练机会少和工作要求高,是高校舆情工作者面临的困难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较低,容易导致高校忽视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同时一旦发生网络突发事件,又要求快速及时处理,这样就对处理突发事件的骨干提出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13%的高校没有任何培训,44%的高校培训频率仅为半年一次,单次培训时长仅为几小时到一天。

4、从专业技能看,舆情引导能力欠缺。调查显示,在遇到网络突发事件时,87.7%的高校仅仅是通过定期值班监控来“应对”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而主动相关信息的只占到总数的50%,进行主动引导的高校不到20%。舆情热点研判、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是各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者最缺乏的能力。舆情热点研判能力和舆情事件处理能力的缺乏将直接导致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处于被动的位置。实际上,舆情引导能力是将“被动”转为“主动”、把“危机”转为“良机”的更高层次的能力,而高校却往往比较缺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想见,即便是网络条件相对较好、思想观念相对开放的上海高校尚且如此,内地高校的情况可能更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建设现实的迫切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高校舆情引导员队伍的建构设想

一般而言,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较一般性事件更为显著,而且由于受众缺乏亲身体验的机会和缺乏信息渠道,在“沉默的螺旋”效应和“第三人效应”下,对引导性信息的依赖度大为增加。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员作为突发事件的主要应对者,如果能利用网络工具有效地发挥自身的议题建构作用,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突发事件的真相,对于引导舆论、安定情绪,妥善解决事件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着手。根据上海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的现状,我们总结探索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的建构三级模式,即“核心舆情引导员队伍”、“校园舆情引导员队伍”和“社会舆情引导员队伍”三个层次结构。

(一)加强核心舆情引导员队伍建设。核心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是指学校专门机构管理、接受专门机构安排专业从事网络舆情管理的师生队伍。网络舆情专门管理领导机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是舆情工作的指挥部;核心舆情引导员队伍是高校专门从事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搜集、上报、处置的师生,一般学生较多。这部分成员可以有三部分构成。首先,专门从事舆情事件处理的教师队伍。一般专职较少,以兼职为主。以挂靠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网络中心等部门为主,部门名称各异,“网宣办”、“网络办”、“网管中心”、“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中心”等。这些教师一般具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等背景,具有专业的网络舆情处理能力;第二,网络舆情助理员队伍。他们是舆情工作的核心力量,是网络舆情的观测者,是高校舆情工作的“眼睛”。该队伍一般以30-50人为宜,以有直升资格的高年级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党员骨干为主。这些同学时间比较充裕,思想相对成熟、可靠,服务时间较长。他们平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搜集、汇报。在遇到突发舆情事件时,可以主动在网络上官方回应,也可以联系专业公司进行处理或者与负面信息的网络媒体进行交涉,还可以联系上级主管部门协助进行处理,或者组织人员发帖进行引导等;第三,一些公共网络社区的主要管理者。如论坛的“坛主”、区长、版主等,也包括贴吧的吧务管理组、人人网公共主页管理组、官方微博及附属单位微博的管理人员、相关QQ群的管理人员,相关MSN群、飞信群的管理人员等。这些管理成员是舆情引导的关键队伍,他们能够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在关键时刻释放关键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情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校园舆情引导员队伍建设。校园舆情引导员是指不定期在网络、媒体上相关信息、经常能引起网友和媒体注意的校内师生,包括舆情研究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网络意见领袖等。他们经常以专家、社团骨干、辅导员等身份活跃在媒体和网络上,涉及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活动等相关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们阐述本职工作,也同时在宣传高校的学术研究能力,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学校相关部门平时可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向他们沟通 校情,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的看法。一旦网络上发生涉及高校的负面舆情信息,他们可以第一时间知悉并向学校反馈,同时获得学校关于舆情事件的口径,有意识地引导舆情的健康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党员骨干、专家学者众多,他们熟悉新媒体语言和网络环境,是校园舆情的“当事人”、“知情人”、“把关人”、“引导人”,在舆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加强社会舆情引导员队伍建设。这支队伍与高校虽无直接的隶属关系,但是却可以和高校保持密切、友好的关系。他们或人数众多、或专业性强、或反应敏捷等,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他们可以包括多个群体。第一,专业的网络公关公司。目前网络水军和网络推手在网络上比较活跃,他们多属于网络公关公司类型。网络公关公司的社会属性姑且不论,他们毕竟在许多方面有引导舆论发展的能力,他们具有隐匿性强、通晓网络操作规则、熟谙大众接受心理、具有深远影响力等的特点。 “网络水军”对议程设置产生巨大影响,具有强大的舆论制造能量,能转移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高校在处理突发舆情时不能忽视网络水军的作用,网络水军由于人数众多,深谙“网道”,因此能够对舆情事件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可以尝试和一些京、沪、粤等大中小型专业的网络公关公司保持适度的互动关系,策划主题,“营销”和推广学校形象,向社会传播高校正面形象,引导舆情事件的正确走向。第二,社会网络意见领袖。根据两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举足重要的作用。目前微博是新媒体的代表性媒介,影响较大的微博意见领袖,动辄数万,更多者数十万、数百万。著名演员姚晨截至2013年1月初粉丝已达3200多万。根据“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理论,当网评的声音倾向于赞同某一观点时,与其相悖的观点将渐渐失去支持,个体网民对舆情事件观点将最终与大众的态度趋于同步。微博意见领袖发一条微博就能被粉丝评论数万条,转发更是不计其数,影响力非报纸、广播等能比。高校如果与这些意见领袖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够在舆情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他们解释,借助他们的转发、评论将真实、正确的信息传达给更多的社会公众,则对澄清谣言、引导舆论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校友群体和社会其他友好人士。很多高校建校几十年、上百年,培养了数万、数十万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栋梁之才。很多校友关注学校发展,心向学校,向学校捐款捐物回馈学校。也有很多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美洲、亚洲、大洋洲等)成立校友会,联络和团结散布在各行业各区域的校友。发生在高校的舆情事件通过校友会等组织向校友转达正面和真实的信息,取得校友的支持和理解,再通过他们向社会传达正面信息,将会取得意想不到引导效果。在这个环节,校友会将发挥协调作用。

三、舆情引导员队伍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舆情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信息监测、紧急预警、及时上报、妥善处理、科学引导,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每个环节对从事舆情工作的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舆情引导员的组织纪律性、信息敏感性、技能专业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注意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

一是要慎重选人。舆情信息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甚至某些信息具有性质。这就要求舆情引导员能够迅速把握舆情热点、准确分析舆情现状、预测舆情发展走势,要求他们最好具有计算机、新闻、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情报学等专业背景,而且要熟悉网络文化,关注新闻时事和热点话题,对公共事件有客观及深刻的见解,能够吸引网友的注意。同时,要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能够有大局意识、品德端正、心向学校,团结协作,执行口径,不出偏差。因此,选人用人要特别严把“入口关”。

二是要加强培训。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员专业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高校应加强专业舆情工作人员的培训。一是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邀请专门的网络舆情研究学者、传媒领域的权威、网络公关公司、社会网络意见领袖等从社会学、心理学、舆论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角度进行综合培训,同时增加模拟情景操作演练,注重应用新技术,培养他们在舆情引导各个环节的技能。经过系统培训,使骨干逐渐具备意见领袖的素质。事实上,“网络意见领袖”不但要具备独特的见解、高超的语言把握艺术、敏锐的感知、敏捷的反应速度、活跃的在线状态,而且要有设置议题、引导走向的能力。特别是微博时代,成为意见领袖难度更高,但如果掌握技巧,可能会更容易。

二是要加强管理。舆情引导员构成成分复杂,人员流动较大,要注意在组织发动、信息传递、方向引导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注意加强流程、纪律、方法等方面的规范要求。特别是成员管理,高校可以采取情感沟通、参观母校、提供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强化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坚决杜绝“泄密”、“反水”等负能量的出现。

“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每个问题只要已成为现实的问题,就能得到答案。” 近年来与高校相关的舆情事件呈现“高发”趋势,而许多高校却在舆情引导方面凸显“引导力”的薄弱与缺位,尤其是当前不少高校的舆情引导员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或许已成为马克思所讲“现实的问题”在目前高校舆情引导方面的现实反映,希望能引起诸位同仁的重视。当然,本文也只是一点初步探究,重在抛砖引玉。

舆情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舆情领导;中学校长;领导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教育舆情事件,呈现出传播渠道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校长”为关键词在百度新闻中搜索,会发现类似“贫困生‘请客’续:涉事校长被撤”、“兰州一民办校学生打架,校长抡起PVC管暴打学生”等之类的大量负面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不论事情的原委如何,事实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以及“校园突发事件”应对已成为校长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校长舆情领导力的探究也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何为校长的舆情领导力

一个好的校长,除了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外,还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领导力。什么是校长领导力?校长领导力,是指在学校特定的组织体制和管理规范环境下,校长个人素养与学校团队领导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综合领导力。校长的领导力由校长个人领导力与校长团队领导力构成,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工作效率和领导效能。

而校长的舆情领导力作为校长整个领导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以校长为中心的学校管理团队,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应对学校舆情发展,引导学校教育舆情方向,创造良好舆论氛围的能力及其过程。有效的舆情领导是校长实现有效的管理,成功构建幸福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二、海南省中学校长舆情领导力现状分析

伴随着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政治、经济、文化都日益被媒体密切关注,海南基础教育亦是如此。类似“海南澄迈校车事故”等事件在全国引起的轩然大波,至今尚未完全平息。这些“媒体事件”不仅反映了海南基础教育管理中的疏漏,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海南省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在面对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应对能力”与“舆情管理理念”的不足。

(一)缺乏对舆情应对的前瞻性决策力

很多校长保留着原来陈旧的思维模式,由于自身知识、经验、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比较满足于现有的教育管理理念和领导方式,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学校管理的变化。固步自封,对舆论形势没有一个主动而又敏锐的洞悉力,甚至漠不关心。往往事件被媒体炒热以后,才后知后觉,错过了舆情处理的最佳时机。

(二)对舆情应对的方法掌握不到位

通过对海南基础教育的一些舆情事件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有很多校长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缺少应对突发舆情的技巧和方法。很多校长面对舆情事件时,“躲”的思想严重。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媒体采取能躲则躲、能拖则拖的办法,话语上模棱两可,行动上拖拖拉拉,偶有回应也是避重就轻,抓不住关键,导致媒体不满,不利舆论引导,也给后期工作带来被动。

(三)现行体制机制束缚了校长舆情领导力的发挥

在舆情应对方面,除了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以及应对方式不当外,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尤其是乡村中学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应对舆情的网络平台以及工作机制。工作手段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速度。很多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除了学校自身外,更缺乏多部门的联动配合,导致校长在应对舆情时往往是“说啥错啥”“不说也错”。体制机制的不顺畅,执行力的不足,严重束缚了校长舆情领导力的发挥。

三、海南省中学校长舆情领导力培养

舆情领导作为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校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离不开有效的舆情领导。因此,针对海南省基础教育的现状,结合政治学、传播学在舆情应对方面的有益经验,海南省中学校长舆情领导力的提升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舆情领导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舆情处理”是一把双刃剑,处理拖沓、方法不当的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处理及时、方法得当的可能不仅有助于事件的平息,同时也可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因此,正确对待“舆情事件”,重视“舆情应对”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大校长舆情领导力的培训力度

校长舆情领导力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多方的配合,更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演练、培养,提高校长应对舆情事件的应变能力。这包括对媒体的认识、对新闻的认识、对记者的认识、对舆情性质及特点的认识,同时还包括对学校管理机制、校园突发事件涉及到的法律条例的认识、媒体应对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能力的形成还有赖于系统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校长认识舆情事件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及早判断,理性处理。

(三)建立机制体制保障校长舆情领导力的发挥

良好的体制是校长舆情领导力得以发挥的保障。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舆情事件”应对机制,有利于“舆情事件”的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有效管理。因此,引导校长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建立一个民主的、动态的、责权分明的领导体制舆情事件处理体制机制,保障校长舆情领导力的发挥。

总而言之,舆情领导力是新时期校长管理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对舆情时不躲不怕,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化被动为主动才是处理舆情事件的合理路径。

【参考文献】

[1]马云.教育舆情场域中的校长舆情领导力建构探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5)

[2]郑祥专.教育舆情分析须坚持“四性”[N].中国教育报,2009(004)

[3]张会杰.教育舆情评析及大学公信力场域之构建――以清华“真维斯楼”舆论话题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2(02)

【作者简介】

舆情培训总结篇(5)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现就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根据文件的精神,成立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XX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党组书记、局长多次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分管领导亲自指导、亲自调研,共同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制定并印发了《XX局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明确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及工作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列入党建年度工作要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出要加强对敏感问题、重大活动中的思想教育引导。分析研判本系统干部职工意识形态动态,掌握了解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并作出工作安排,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形势安全。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及时整改,抓好落实,做好令行禁止。

(二)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认识

一是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组(党委)班子学习重要内容之一,认真组织党组班子成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分别在9月3日、10月9日的党组会议上传达了意识形态相关制度文件,10月18日召开会议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8月31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党员干部作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及全体职工891人参与警示教育活动。9月6日,组织党员干部共37人到红色文化讲习所开展党日主题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强化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教育,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并积极参加区委、区政府、区委宣传部等组织的关于意识形态培训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三是组织党员学深学透党章党规,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习首要内容并列入党组会、党委会、支部会的“第一议题”。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守住为人处事的基准和底线,切实提升党员党性修养。

(三)加强阵地管理,积极传播正能量

一是加强互联网阵地管理,维护网络安全。定期开展排查,及时堵住网络安全漏洞,营造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微信公众号“健康鼎湖”、微信群和在区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管理,新闻信息的发布严格把关,确保信息发布、公开工作既顺利进行、健康发展,又无失密、泄密事故发生。二是不断拓展宣传载体。除了传统的宣传栏、婚育学校、开展宣传活动等载体外,我局还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宣传载体;与今日头条、南方+等新媒体建立联系,积极、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政策、动态等;并积极与区电视台沟通,加强对外宣传,进一步提高卫生计生形象。三是加强对下属人员的教育管理以及对各类活动的监管,组织学习意识形态相关内容,提高本系统所有干部职工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强化政治意识、思想意识。四是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管理。8月16日,我局举办全区卫生计生系统宣传干部培训班,强化宣传队伍建设,提高宣传和舆情应对工作水平。

(四)抓好监管,管理用好新媒体。

一是抓好舆情应对工作。8月3日调整了局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指定局分管医改工作的领导兼任新闻发言人,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舆情和处理舆情工作,并积极参加区委宣传部组织的专题培训,掌握新闻发言工作和舆情监督管理的方法,加强对宣传部干部舆情应对的教育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二是加强常态化监控处理。我局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和引导,进一步完善舆情应对工作制度和舆情监测员队伍,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信息互通、上下联动”的卫生计生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机制。加强对本系统各单位微信公众号的监管和建设,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引导力,对异常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和有害信息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报告、迅速处置,确保我区卫生计生工作健康发展,力求将重大社会不良影响杜绝在苗头中,2018年无发生卫生计生网络舆情事件。三是开展舆情防控自查自纠工作。我局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本系统舆情防控自查自纠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网信管理,落实工作到人,责任到人,暂未发现党员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暂未发现党员领导干部非议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四是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严格落实责任,对出现意识形态责任制明确需要追责问责的“十种情形”执纪问责,对未履行好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导致本部门出现严重意识形态事件和重大舆情事情,造成极恶劣社会影响的,实行追责。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党组(党委)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和组织领导还需加强。一是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个别班子和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意识形态的认识不够深、重视程度还不够高,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处理事务之中,不重视、不主动对意识形态理论学习,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件务虚的事,没有上升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高度加以认识。二是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带头作用还不够深刻。个别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学习中针对性不强,缺乏自己的思考,与工作联系不强,在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中不体现或较少体现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三是对意识形态专题调研不够重视。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考核、督查还没有真正到位,警示督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二)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还需加强。针对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引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部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有偏差,局党组班子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改进。党组(党委)只是在党组会或党委会上组织学习了意识形态相关文件,没有组织党组(党委)成员深入基层单位开展专题党课教育活动,导致基层单位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的认识不高,没有及时掌握系统内干部职工对意识形态的动态认识。没有开展专一的针对性培训。局组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次数虽然形式多样,次数多,但针对舆情应对的专项教育培训较少,党员干部应对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较弱。

(三)意识形态工作督导还需加强。没有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卫生计生舆情监督与应对工作机制还不够成熟,对异常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和有害信息应急机制尚不成熟,舆情引导和舆情应对知识培训力度不强,适应新形势的潜力偏弱,信息报送还不够及时、全面,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请教、请示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加强看齐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将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贯穿卫生计生各项工作,提升意识形态的认识。

(二)加强意识形态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健全党组(党委)中心理论学习制度,党组(党委)成员要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抓好党员干部舆情应对专题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舆情培训总结篇(6)

摘 要 本篇文章针对网络舆情档案的价值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网络舆情档案的形成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管理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提高对网络舆情档案管理的重视度、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档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网络舆情档案建设管理的业务培训力度以及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档案管理的考核体系等等,以期能够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档案管理 档案价值

一、网络舆情档案的形成

纵观我国各个区域的网络舆情监管现状来看,网络舆情档案大致是通过政府督查室、网络办公室、民生服务热线办公室以及各个归口部门的工作中所获得的。其中,网络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对网络环境展开全天候的监管,按照事件的重要程度来划分档案内容,针对内含重要信息的资料需要将其送至政府督查室,再经由主要领导批示后,根据批示内容来形成督查通报,责令相关单位按照通报内容来进行落实。针对普通问题而言,在处理完成后要形成舆情专报,待领导单位查阅完毕后,将专报收归为档案。对于民生建议类的舆情,则要转交给有关部门来由专人进行网上答复。

除此之外,民生服务热线要针对公开电话、网络信箱、政府信箱、网络在线问政等多条诉求区渠道中所反映上来的意见与建议来进行处理,连同地方上的协调部门来共同督办,同时根据事件的重要登记来形成舆情专报档案。

二、网络舆情档案的重要价值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需要将管理重点锁定在网络舆情的公关处理上,从根本上加大对解决网络舆情问题的重视程度,杜绝在网络舆情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随意性与不规范性,进而将网络舆情档案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

(一)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舆情档案是机关档案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领导决策制定的主要参考依据。档案管理人员要将得到领导批示的舆情档案进行归档处理,并根据档案内容来做好分类装订,以便在日后有重要经营决策制定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拿出一手资料,大幅提高决策结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二)为矛盾化解提供支持力量

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成为了反映社会热点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于一些生活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而言,网络媒体经常会曝光一些诸如拆迁补偿不合理、区域干部私收贿赂、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不畅通等民生问题。这些现象虽然很多都经过了多次的报道与解决,但仍然无法达到群众满意,如果没有之前的处理意见作为参考,很容易在制定新决策时出现重复处理现象,这不仅无法帮助社会民众解决实际问题,反而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形成更大的社会安全隐患。为此,通过加大对网络舆情档案的价值管理,则能够妥善的化解这一矛盾。

三、加强网络舆情档案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对网络舆情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各个地方上的管理部门要尽快建立起统一化的协调机制来专门处理网络舆情,同时还要指定牵头单位来对相关的网络舆情档案来进行归档处理。各个单位管理者也要结合自身的经营与发展现状来构建出完善的档案工作网络,从岗位中选拔1-2名优秀员工来作为小组组长,将网络舆情档案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交给管理小组来全权处理,确保网络舆情档案的规定时间与移交时间。

(二)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档案的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将网络舆情档案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让档案管理人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各个地方上的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档案法》中的相关制度来着手改进,一方面要加大对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单位内的库房达到“九防”标准,同时还要配备好档案保管室、档案橱柜、防火设备以及除湿设备等,另一方面则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制度,将档案移交手续落实到位,结合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来设计网络舆情档案的借阅手续,避免档案乱借乱发现象的出现,杜绝档案信息的分散与流失。

(三)进一步加大对网络舆情档案建设管理的业务培训力度

单位管理者要加大对网络舆情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传授给他们最新的档案归档整理规则与系统录入方法,同时还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关于网络舆情的知识培训,着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具备独自处理档案收集、档案归档等工作,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威胁到档案信息的安全隐患排除在外。

(四)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档案管理的考核体系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各个地方上的相关单位要将网络舆情档案纳入到自身年度文书档案系统的录入范畴之中,同时还要将网络舆情档案的收集与归档情况作为内部员工的年度考核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加大考核与监管力度。针对那些表现优秀且工作完成到位的部门予以奖励,针对那些工作出现纰漏且积极性不高的单位或个人则要下发整改责任书,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

参考文献:

[1] 董喜林,付立秋.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情报,2014(5)

舆情培训总结篇(7)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实行常态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新闻发布主动、及时、准确、权威,新闻发布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备案审批,提升新闻发布工作质量

2018年,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市直各单位新闻发言人及新闻联络员,在全市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党委-政府-企业”的三级三类立体化新闻发布体系。市政府新闻办严格执行新闻发布会审批备案制度,指导各地各单位规范召开新闻发布会,统一按照安排记者、主持会议、组织发稿、后续报道等程序,不断规范和完善新闻发布工作流程。同时在认真总结近年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及新闻发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认真把关涉事单位的新闻发布内容,及时播发新闻通稿,确保妥善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

二、主动设置议题,增强新闻发布工作实效

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心工作、重点工程、重大活动,年初就制定了在线访谈和新闻发布计划,主动设置议题,适时安排新闻发布会,在政府网站设置淮北市新闻发布会专题网页,向社会广泛宣传。市直各单位也能够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着力点、群众关注点、社会聚焦点,借助新闻通气会、媒体专访、答记者问等多种形式,主动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切实增强新闻发布的主动性和权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