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存货成本管理

存货成本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25 17:54:05

存货成本管理

存货成本管理篇(1)

一、存货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日趋重视,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无穷无尽,它是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成本控制――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两种基本思想,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业务过程,综合工程方法、组织实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而实施的成本控制。

控制存货成本出于以下原因: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在流动资产甚至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存货影响到当期的损益;减少存货可以有效减少资金占用和降低经营风险,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目前存货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存货成本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并不符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1、存货不是资产。一般企业认为存货是资产,乐观地认为其一定能变现。DELL公司总裁迈克・戴尔认为,“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因为拥有过多的存货,必须为之支付大量的储存成本。且当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存货占用且不能及时变现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2、财务管理的疏漏。只注重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即注重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忽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

3、存货信息缺乏共享。库存管理谈不上什么技术手段,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载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货品基本资料的其他方面很不健全。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各部门之间无法共享真实可靠的信息。

4、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整合。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而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全过程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

综上所述,各企业应该寻求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存货成本之路,提高企业利润。

三、加强存货成本管理的方法

1、采购环节成本管理,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浪费

(1)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公开透明;选择好供应商,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所需物料协议,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2)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①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②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求获得最大批量折扣。③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系统连接在一起实时订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管理。④实现库存、订购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损失。⑤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增加库存产品。⑥求购信息和“实时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让全球的供应商报价与竞价,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2、存储环节成本管理

存储环节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储存空间成本。储存空间成本包括把产品运进和运出仓库所发生的搬运成本以及租金、取暖和照明等仓库成本。这些费用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变化很大,储存空间成本随库存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公司在估算空间成本和资本的时候,不仅要计算固定成本,还包括变动成本。第二,库存服务成本,包括保险和税收带来的成本。第三,库存风险成本,它反映了存货的现金价值下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远远超出公司的控制范围。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存储保管环节可采用ABC管理法,实施有重点的存货管理,降低保管成本;存货优化,指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数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合理需要;控制存货水平,要平衡存货采购与生产投入的数量与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与存储成本,以形成最低存货成本。

3、物流环节成本管理

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包括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动力资源等。物流资源的利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仓储成本。

(1)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实现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到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目的。

(2)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减少推销和采购差旅费用;形成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加快企业产品的流转速度,提升产品服务形象。

(3)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物流设施投资费和物流人员管理费、减少流通环节、减少在产品质量和货款上的被欺诈行为;使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

4、把握内控制度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从广义来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有效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保证对资产的记录和处理均经过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

(1)存货采购内部控制。①存货采购审批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业务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②签订存货采购合同内部控制。保证存货采购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要求主管领导对采购人员进行授权委托,授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内容;采购人员按计划签订合同,无权在授权之外签订合同和变更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副本应送会计和计划部门审核价格与留存。③存货验收和入库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④存货采购资金支付结算内部控制。要保证货款支付正确、合法。财会部门接库房通知承付货款,应审核合同的签订是否符合规定;验收单、入库单是否真实可靠,是否与合同一致;进货发票是否合法,是否与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单的品名、数量和价格相符。审核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进行货款支付结算。⑤存货核算内部控制。应通过采购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保证存货采购业务资料准确、真实。采购部门和库房保管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库房应登记材料卡片,采购部门登记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明细账,定期将收料单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验收单、付款通知单、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存货账簿及有关账簿,月末与采购部门和库房管理部门进行核对。⑥存货内部稽核内部控制。应保证采购业务的记录正确,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月末将收料单与材料明细账核对,同时材料明细账还应同财务部门的材料分类账、总账核对,由内部稽核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⑦存货内部审计。应保证存货业务合同有效、保管安全、付款正确,会计核算准确,各部门资料反映真实可靠。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采购合同,审查合同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效,同时审查在途存货,审核各部门核算是否正确,各部门反映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的内控措施进行评价。

存货成本管理篇(2)

【关键词】棉纺织企业;存货成本管理;优化建议

存货管理就是企业对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存货管理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采购管理和仓储管理。通过对以上两方面的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的供、产、销的协调,使存货保持最少的平衡状态,实现最少的存货资金占用,使企业更好的生存发展。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存货管理应当建立以完善合理的存货进销存系统为核心的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并且全面发挥财务人员在存货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岗位职能,全面改善企业存货管理系统,提高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产业利润下降,所以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棉纺织企业存货成本管理的现状

棉纺织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中国的棉花生产总量居全球第一,棉花纤维生产量、棉花纤维加工量、棉型纤维加工量、棉纺织染整产品国际贸易量等均居全球第一。同时,中国拥有广阔的棉纺织加工领域。中国棉纺织产业已经不仅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有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产业, 而且真正成为了世界不可或缺的产业。

但是随着近几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增加,经济波动频繁,通货膨胀因素增多,出现了一系列不利于纺织行业发展的因素。由于棉纺行业产品本身附加值较低,以及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带动棉花等农产品价格的联动上涨,导致纺织企业的存货管理成本上升。同时,纺织行业也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纺织产业规模化越来越明显,通过规模化优势,降低存货采购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例如广东省纺织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区域为依托,形成了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群体。这些纺织产业群通过专业化生产形成“块状”产业,在与相应的专业市场互动和劳动力资料有效供给的条件下,通过规模化,增强其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价能力和降低自身运输费用,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二、棉纺织企业存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棉纺织行业整体向好,在如今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许多棉纺织企业的存货成本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并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求相差甚远。

1、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岗位责权不明晰

由于企业人员较少,管理部门相互兼职较多,销关键环节缺乏市场的预测和有效的监控,往往都是一人说了算,负责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和办理出入库手续等全过程和清查盘点工作。以中小棉纺织企业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60%的中小企业只注重存货的购买环节,忽视存货的仓储与保管、领用与报废环节,造成大量的浪费。由于人力资源有限,采购价格往往通过采购员与供应商进行协商,而不是企业组织人员进行前期调查,企业在进行入库验收时,只根据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签订的有关发票进行入账,而不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监督,可能导致采购人员与供应商进行个人交易,可能引起企业采购成本增加,不能保证采购到高质量材料。另外由于仓库主管的知识有限性,在进行原材料验收时,只是根据数量上进行验收入库,对于材料质量问题很难进行辨别,只是在投产时发现质量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影响准时交货的时间。期末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时,缺乏监督,使存货盘盈、盘亏无法正确体现。

2、采购计划制定缺乏合理性

主要表现为原材料的采购缺乏周密、科学的采购计划,存货采购与否、采购多少、何时采购往往是公司的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主观感觉来操作的,影响存货采购的科学性。从棉纺织企业特点可以看出,棉纺织企业的生产流程较其它行业要长,制造周期长,以棉纱生产企业为例,一个棉纱品种少则经过七道工序加工,多则经过九道工序加工,一个棉布品种生产则要经过更多的工序制造才能完成,上道工序的生产计划、半制品质量与下道工序紧密相连。如果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但是往往因为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本部门的利益,彼此各自为政,缺少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公司经常出现存货过大或不足的情况。在采购时间方面,采购时间过早则增加了企业的存货数量,增加了企业存货的储存成本,采购时间过晚则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以棉纺织较为发达的浙江绍兴为例,调查中显示,其中绍兴大唐袜业中有 80%的中小企业存在因材料跟不上而导致停产的现象,而且这部分企业中有 65%是半个月采购一次的,因此可以看出,存货管理在这种原料导向型的企业中至关重要。

3、高库存成为普遍现象

过多的存货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部分企业的存货储备就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这种情况很严重的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不仅使公司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等各种开支增加,产品成本大幅上升,企业的利润急剧下降;而且,一般而言,流动资金的收益率小于固定资产的收益,如果流动资金占用过多,会降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最终会减少企业利润。如不做出调整则会导致企业因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解散。以美斯特邦威为例,2010年一季度,美邦的存货仅7亿元;2011年一季度,美邦的季末存货达到了31.6亿元,上升幅度超过300%。2012年一季度虽然稍有改善,但库存仍有23亿元,应收额为26亿元,库存量仍占应收额的88%以上(数据来自中国证券报官方网站)。

三、提高棉纺织企业存货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在全球金融波动剧烈、经济不稳、产业重组的大形势下, 中国棉纺织产业面临深刻的挑战。中国棉纺织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克服自身缺点,才能在与世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制定并完善存货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加强存货管理

首先增强对材料采购过程的控制,提高采购透明度,组织人员收集信息,对供货单位的产品的品质和价格进行对比。其次,建立健全部门规章制度,对各部门进行整合,做到职权分离,保证物资采购、验收、仓储以及领用过程中各部门进行制约和监督。最后,关于制度的执行,现在很多事都强调“一把手”工程,只有领导先重视了,其他人才会引起重视。存货管理也是如此,只有领导先把它当回事并推动下去,存货管理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2、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

一方面,信息化系统使车间自行上报计划转变为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计划。由于采购管理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集成,系统根据主生产计划,进行精确计算,可以很容易地生成一份采购计划,降低了采购成本。另一方面,由管理采购结果转变到控制采购过程。信息化系统对采购管理设置了严密的采购业务逻辑流程,每一项采购业务都必须按照规则进行,使采购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从采购计划、采购合同至采购到货、验收、分供方评价都可以实行有效控制,提高了采购工作质量,减少了因管理失误造成的跑、冒、滴、漏现象。

3、选择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存货管理模式

(1)针对近几年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可以采用零库存管理模式,即JIT法。通过及时生产系统,将存货维持在最低水平。从而大幅度减少因存货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这种存货模式要求企业具有严格的管理控制体系以及高度的信息共享,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2)存货经济批量(EOQ)模式。通过发展企业需求预测技术,组织预测小组,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根据市场变化,通过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预测最佳订货点。

(3)优化存货管理模式。实行存货ABC分类管理模式。存货ABC分类管理是库存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企业的存货可按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并对关键的少数A类存货进行重点管理,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用量较少,但价值高的新纤维,可以将其化为A类,实行减少库存,慎重购入的策略;对于棉花和涤纶,这种需求量大的原材料可以将其归为B类或C类,对B类实行定期采购,实现常规管理,对于C类,要实行集中采购,通过规模化优势,节约成本。

总之,存货成本管理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当前社会,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是企业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而有效管理存货成本又是降低企业成本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因此一个企业应该规范财务人员在提供关于存货成本方面的财务数据时,规范存货的进销存系统流程,来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

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追寻更好的管理方式,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志和.企业存货成本管理之道[J].当代经济,2008(11) 18-19.

[2]朱伟.企业存货成本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76) 47-48.

[3]汤雪静.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税法技术,2004(7) 16-17.

[4]中国证券网往官方网站.

存货成本管理篇(3)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观 存货管理 适时制系统

随着新经济环境的出现,波特最初的价值链概念,在吸收各类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基础上形成了现代的价值链管理理论。在现代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成本的概念及成本管理理念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并形成了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观。由此,企业的存货成本管理也应建立在现代价值链成本观之上,以期形成适应新经济环境的现代存货管理模式。

一、现代价值链成本观的内涵

价值链概念最先是由波特在1985年提出的,被认为是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寻找竞争方法以增加企业竞争实力的基本工具。随着时代的变化,波特偏重于单个企业的价值链观点在吸收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后,形成了以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现代价值链理论。同时,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重要范畴之一的成本的概念及成本管理理念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传统会计认为,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而在现代价值链理论下企业的价值链有着两重性: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因此,基于现代价值链的成本观认为“成本是一种价值创造的需要和提供价值的资源耗费。对于企业,一方面为创造价值而发生的价值活动需要投入资源,才能创造顾客价值。另一方面,创造顾客价值也必须消耗资源才能提供顾客价值。”(韩沚清,《中国农业会计》)

现代价值链成本观在不同的视角下表述着不同内涵:从构建价值链角度看,成本是由最初产品的市场调研和设计而决定其所要创造的顾客价值(产品或服务)后,企业为达到生产状态前所投入的一系列资源。如企业为一条新的生产线而引进的专用固定资产。这个过程是企业为创造生产顾客价值的条件而预先投入的资源,可称之为投入观。从已经构建价值链的角度看,成本是企业为向社会提供一定的价值(产品或服务)而耗用的一定资源,如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为了提供价值―产品而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这个过程是企业为向社会提供价值而耗费的资源,可称之为耗费观。从整条价值链看,成本是企业为使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尽早的销售而尽量减少企业浪费在原材料采购、产品返修、包装运输上的时间资源。即从产品生产到交付顾客的整个过程而节约的时间资源。这个过程是企业为使所提供的价值尽早且最大实现而减少的时间资源,可称之为时间资源观。

综合上述现代价值链成本观三个角度的成本含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不仅可以从固定资产、人工材料入手,而且也可以并应该从节约整个价值链的时间资源方面入手。因此,借鉴价值链成本观的时间资源观,将企业存货管理的范围由存储阶段拓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可达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目标。

二、传统存货管理模式的缺陷

传统存货管理是以存货存在合理为前提的,其认为企业为了保证生产持续进行,必须准备足够的原材料以防止供应短缺影响生产;留有一定量的在制品以防止生产过程意外事故而引起的停工;储备相当适量的产成品以防止顾客的急需而影响企业的信誉,或为了调节市场对产品需求的不稳定性,为了获得折扣优惠以及避免存货未来价格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存货管理越来越显出局限性:

1.企业持有存货,占压流动资金。企业的流动资金是有限的,当企业持有大量存货时,相当数额的资金就暂时沉淀下来,直到产成品销售出去才能重新参加周转。如果企业能够大量减少存货,甚至是零存货,则企业可以减少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2.企业持有存货,会发生仓储成本。大量存货必然要占用仓储空间,要耗费企业人工进行管理,存货本身在仓储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一定的损耗。这种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将提高企业的成本水平。

3.企业持有存货,会掩盖一定的生产质量和生产的低效率问题,增加企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例如当企业后一道工序进行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在制品中有次品,则可以再从库中取出合格品,这时次品的出现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会立即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从而寻找次品出现的原因,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再如,假设企业生产效率低,当市场需要大量成品时,有库存成品起缓冲的作用,不利于督促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4.企业持有存货,会产生持有收益或持有亏损。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一般只注重存货的实物管理和存货的总量控制,重视采购环节,将保证供应、确保生产经营的连续性视为存货管理的关键,不重视或很少重视存货的成本管理问题。

如图,若在a时点购入大批原材料,价格为a1,可以确保生产及时供应。但却会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持有收益或持有亏损,如在b时点产生的持有收益为b1-a1。但是在日常的生产成本计算中却不考虑持有收益问题,从而导致产成品成本高估或低估。由此可见重视采购环节的传统存货管理模式不能使产品的成本得以精确反映。

三、基于现代价值链成本观的存货管理分析

(一)建立科学系统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的赢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成本的竞争。因此,是否拥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认为,成本管理只是专设的成本管理机构及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只是生产领域产品成本的控制,而忽视其他环节的成本分析研究,从而表现为成本管理的不完全性。因此,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有效的实施成本管理,必须加快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所谓系统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是指在新经济环境下,根据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设计最佳产品,在适时生产系统下,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以理想科学的作业链进行生产,以作业成本法核算生产成本,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方法提供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其不仅能对外部环境变化积极应对,而且它也是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成本管理,对生产的各项经营策划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二)引进适时制存货管理方式

适时制存货管理方式要求企业按需求引进存货,而不是按照制定的计划引进存货。存货管理中的每一步都应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因此,适时制存货管理方式的最终目的是消灭存货,以达到成本最低。通过大幅度的缩减从接到订单到交货之间的时间,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经验表明,大多数使用适时制的公司至少可以使从接到订货到交货的时间缩短90%。

1.材料采购方面。传统存货管理要求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外购原材料,一般是确定最佳采购批量―联系供货商―分析比较交货条件―签订合同―材料检验―入库。这种模式会造成企业的存货积压,延长企业的生产周期,同时也增加了不增值作业的次数,如搬运、检验等。在适时制下,既要求企业持有尽可能低的存货,又不允许原材料供应中断,只在需要的时间购进需要的材料,这就需要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即优化本企业价值链与上游(供应商)价值链的关系,促进成本的降低,从而把握成本优势。这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供应商要少而精,并尽量保持稳定。例如克莱斯勒公司,从1989年开始削减供应商的数量,从原来的25 000家减至11 140家,节省了大量的开支,而且采购人员的数量也减少了30%(《价值链管理》第63页)。这样做一方面可缩短从订货到投入生产的时间,节约时间资源,增强企业在交货日交货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减少不增值作业次数,节约人工成本和存储成本。

2.生产流程方面。适时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甚至消除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全过程中的存货,建立起平滑而更有效的生产流程。这就需要对车间进行重新布置与整理,建立起按产品对象布置的生产单元。在这其中,工人随着零件走,逐次操作多台不同的机器。其出口处放置本单元加工完毕的产品或在产品,出口处放置待加工的原料或在产品。因此,这种无库存的生产单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仓库的作用,从而减少产品的仓储成本,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单元内的工人数量使单元生产率与整个生产系统保持一致,避免生产出过多的剩余产品或在产品,从而实现零存货、零浪费、零废品、零误期为目标的最佳生产过程。

3.质量管理方面。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是依靠事后检验来保证质量,但是当库存很低甚至是零时,如果某道工序出现大量废品而没有检验出来,则会生产出大量的不合格产品,从而影响企业在交货日及时交货的能力。因此,必须从开始就把必要的工作做好,才能从根源上保证质量。这就需要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措施,把质量管理工作从事后检验变成事前的预防。所以,适时制需要全面质量管理的支持,同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也可避免事后返工现象出现,达到节约时间资源、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

4.生产系统方面。传统企业一般采用的都是推动式的生产系统,而现代企业是以销定产企业。若仍依靠规模经济将产品大量的生产出来再去推销,极有可能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产生存货。因此以销定产的现代企业的生产必须采用拉动式生产系统,每一工序的员工注重的只是补充后续员工耗用掉的存货。同时,拉动式生产系统可以进一步扩展到企业价值链中的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的合作,即订货和销售领域。根据订单确定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生产的数量一直倒推至第一道工序需要的原料需要量,从而发出订货指令。因此,采用拉动式生产系统的企业可以使企业保持非常低的存货水平,避免存货的积压。

(三) 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出现明显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后来其所提供的信息广泛的运用于生产管理、存货估价、产品决策、顾客盈利性分析等方面。因此作业成本法不仅是核算产品生产成本的方法,又是同适时制及全面质量管理紧密结合的成本管理方法。它提供了成本管理的新思维―作业成本管理,使企业成本核算不仅提高成本分配的准确性,而且有助于管理当局找出企业不增加价值但耗费资源的作业活动,也有助于企业成本控制起始于产品的设计阶段,历经中间若干环节,终止于产品的存货和销售阶段等产品全部生命周期。

为了进一步论述作业成本法对企业存货估价的影响,以下将对某一制笔公司进行成本分析:

1.案例前提:xyz公司是一家制笔公司,现有定编人员50人,共生产三种颜色的笔(代号分别为001、002、003)。本月产量分别为:001,100000支;002,80 000支;003,20000支。制造费用(表1),直接费用(表2)如下:

(1)传统法计算成本。在传统成本法下,对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进行分配:

分配率: 220 000/(8250+2100+1 1650)=10元/时

计算产品总成本及单位成本,如表3所示:

(2)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在采用abc法下,计算产品成本的关键是确定各项作业,根据作业的性质划分成本库,然后再找出成本动因,以此对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在本例中,因先通过分析建立作业成本库,并将资源耗费按成本库进行归集,再将其费用按成本动因分配率计算成本,如表4,表5所示:

存货成本管理篇(4)

    存货是一个财务上的概念,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库存中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必需有计划地购入、耗用、和销售存货。

    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外,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存货作为企业物流的重要成份,据营销学家估算,其成本降低的潜力比任何其它市场营销环节要大得多,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的50%,这其中的存货费用大约能占35%,而物流成本又能占产品全部成本的30~85%;在美国,直接劳动成本不足工厂成本的10%,并且在不断下降,全部生产过程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余下的95%时间都是储存和运输时间。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在企业管理的其他环节成本降低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在降低存货成本上下功夫已经是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最终所向。

    企业存货管理信息决策的提出

    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西蒙曾经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着名论断,存货管理同样也不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存货决策。但任何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都是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与决策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信息的完备程度,与决策的正确与否息息相关。因此,存货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

    1存货信息管理:企业的存货信息包罗万象,信息量十分大,而且种类庞杂。包括存货本身信息,如存货的种类、名称、数量、质量等,还有与存货有关的业务信息,如存货的收发、盘点、运输等信息。

    2存货决策:决定与存货有关的业务如何进行。这包括进货的购进和发出的时间、地点,进货的种类、数量、质量等。

    在手工处理方式下,企业对于存货的管理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局面,尤其是那些综合性的制造企业,其管理的存货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管理人员往往被每天大量的单据、台帐淹没,信息处理速度低而且容易出错,在这种情况下,对市场的存货供应和产成品需求的变化反映迟钝,更谈不上决策的科学性。 由此,我们引入决策型企业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以解决企业在存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把计算机用于企业存货管理,不但可以发挥计算机信息处理速度快的优势,从而达到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而且由于存货管理决策属于半结构化的决策类型,建立科学的存货决策模型,达到预期的辅助决策效果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前我国的软件市场上所流行的与存货管理有关的信息管理系统较多,如各种各样的进销存管理系统、MRP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从它们侧重的计量对象考虑,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业务型管理系统,这类信息系统注重从业务流程的角度出发,模拟存货管理的各个环节乃至整个过程,从而计量与存货本身及业务相关的信息;另一类是财务管理系统,如各种财务软件,他们都包含对存货的财务处理功能,从核算的角度出发,计量与存货有关的财务信息,并对之归纳整理。

    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存货管理系统仅仅是在一种功能上的发挥,即对于企业存货的信息处理和业务模拟,包括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打印、统计、更新等,并没有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即提供给系统使用者有利的决策支持功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计划经济体制在多数企业中长期造成的管理方法、管理观念要得到很本的转变,从而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游戏规则,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完全实现。这就使得企业管理还不具备使用决策型存货管理信息系统的条件。

    2从存货管理系统的开发和销售来看,必需有一批具有综合计算机技术和经济管理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承担这项任务,并努力把售后服务深化,这样,他们向企业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管理系统本身,更大程度上说是一种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存货管理信息决策模式探讨

    正如第一部分所讲的,存货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更多地是它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中的巨大潜力。存货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功能也就在于它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向管理者提出辅助决策意见,如确定进货的时间、数量、种类、使得在特定的时期内企业存货成本最低。主要的存货管理模型有:

    1经济订货量模型

    该模型认为,与存货有关的成本有三种:

    (1)订货成本。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用等,其计算式为:

    其中D--年存货总需求量

    Q--每次进货量

    K--每次进货成本

    F1--订货固定成本

    (2)购置成本。指存货本身的价值,以存货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其计算式为:

    其中U为单价,D为年存货需求量

    (3)储存成本。指为保存存货的完好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其计算式为:

    F2--固定存储成本

    KC--单位存储成本

    综合以上三项,存货总成本为:

    由此求出每次的经济订货量为:,每年的订货次数为

    考虑有订货延迟的情况,则经济订货量为:

    其中,P为每日订货量,d为每日消耗量

    经济订货量模型为企业以最低成本进行存货管理、满足市场需要提供了严格意义上的计量方法和管理思路,对于企业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其固定的结构化特性,使得实现结果要求必须存在严格的假设前提,它们是:

    (1)年需求量确定,即D为已知常量;

    (2)不允许缺货,无缺货成本;

    (3)存货以匀速消耗,生产的进行呈均衡状态。

    但在实际当中,以上条件的满足都是相对的:

    (1)存货需求量的多少取决于年产成品的销售量,虽然企业能够根据每年的销售计划确定存货的需要量,但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对存货的需求量也是不确定的;

    (2)存货的消耗速度因某段时间内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得不平均;

    (3)进货不及时往往会导致失去市场机会,导致缺货成本的发生。

    所以,理想化的经济订货量模型在实际的系统应用中不能完全解释现实,而只能产生部分指导意义。

    2即时订货的存货管理模式

    最佳的存货管理状态就是以最低的成本保证生产的需求,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存货管理系统必需保证:

    (1)产成品不能缺货;

    (2)存货及时供应但不能积压。

    为了保证存货管理目标的实现,克服传统经济订货量模型的不足,我们探讨一种新型的存货管理模式--即时订货管理模式,它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货物在到达企业时马上就投入生产,即在存货购置到达企业的时间点与存货投入生产的时间点之间没有时间间隔。

    存货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停留的物流中的时间。与之相关的成本有:

    1)资本利息损失成本:存货的存在占用一定的资金,使得这部分资金丧失了在其他场合所能获得的收益。

    2)保管损失成本:存货的保管费用以及损耗。

    存货在物流线中停留的时间越短,它的储存成本就越小,以此为出发点,减少存货停留时间的最有潜力的环节是仓库储存存货阶段,所以,原材料购进企业即投入生产,产成品走下生产线后即发给客户,这就保证了存货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从原材料到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

    所以,即是订货的管理模式要求管理者必须在某一时刻作出决策,决定任何一个时间点上的进货情况,这包括在这个时点上是否购进原材料,如果购进,原材料的种类、数量如何。所有这些,达到的最终目标是按照正常情况产出的产品即时(而不是及时)发给用户。决策过程与企业物流过程正好相反。

    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对未来需求量的预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现有客户定单和销售合同等现实的销售信息,确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产品需求,另外,根据过去的统计分析结果,估算同等时期内将要发生的突发性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所谓突发性需求,从时间上来讲就是企业的生产周期小于客户所要求的供货周期的那部分产品需求,企业只有保持充足的保险存货储备量,才能避免这部分缺货损失。

    即时订货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为了达到即时交货的时间效果,在企业销售交易比较频繁的情况下,必将由于进货的过于频繁导致存货成本的迅速增加,在某一个界限上,会使存货总成本增加。为了克服这一矛盾,可设定订货区间,把在同一区间的原材料购进行为放在一次完成,这样即可以获得进货的规模性,降低进货成本,又能保证生产及交货的及时性。该区间的确定以及两种成本随之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T1就是保证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之和最小的最佳订货区间。 企业存货管理信息决策系统的基本框架

存货成本管理篇(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存货的管理。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包装物、在产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残酷。企业的竞争从增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逐渐转变为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存货的存在通常会占据企业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因此,加强存货管理的日常管理,降低存货的管理成本和占用的资金量,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使企业的存货既能适应市场变化、又能保持均衡生产,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存货管理的目标要求

在现代企业中,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存货管理既要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又要保证尽可能地少占用资金。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生产和销售预算已确定的情况下,存货量的大小取决于采购。采购量太少会使存货不足,影响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进行,无法完成预算。而存货过多则要占用较多的资金,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致使企业的资金成本会上升,效益会下降。企业进行存货管理,就是要尽力在各种存货成本与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从而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的。总之,企业必须从整体出发,统筹全局,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和存货种类的特点,从而采取不同的存货管理方法。

三、存货管理的一般方法

从理论角度出发,企业的存货种类很多。并且不同的行业存货的种类和比重也不同,管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企业的意义也不一样。存货的管理方法通常包括一下几种:

1.ABC法

存货管理的ABC分类控制法是将“例外管理”原则运用于对存货控制的一种形式。

这种管理控制方法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于19世纪首先创立的,以后经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广泛用于存货管理、成本管理和生产管理等环节。ABC分类控制法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将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照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办法。具体地说,A类存货品种少,价值大,占用资金多,应作为库存的重点管理,科学地确定该类存货的经济批量和定额,并经常检查这类存货的库存情况。B类存货则应在定货数量和定货时间上加以控制,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经常地进行分析对比。C类存货量大但金额一般都不大,一般可集中采购,并适当加大安全存货量,简化手续,节约定货费用。ABC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效地控制主要品种的存货,提高控制的效率。

2.零存货与即时性管理

零存货是指平常时企业的库存降低到最低程度甚至是没存货,只有当有了客户订单时才进行生产和经营,才进行购置材料和零部件。零存货是适时生产系统对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零存货管理可以达到降低存货储存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如仓储费、占用资金的利息开支以及管理人员工资。可以消除产品制造周期中可能存在的停工待料或者是有料待工等浪费现象。要达到零存货,就要求企业必须选择好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将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等适时送达生产现场交企业使用;各生产程序之间也不保存半成品;在销售环节上也要做到没有产成品存货,要广开销售渠道,建立完备的销售体系,做到在最后一个生产程序保质保量地加工出产成品后,就能够及时将产品销售出去。企业实现零存货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零存货消除了原材料的库存现象,大大节省了原材料的保管、储存、领发手续和对原材料存货的确认和计价等方面的开支;其次,企业由于实现了零存货,产品成本不受期初存货成本结转的影响,这不仅可以大大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而且由于当期产品成本中没有掺杂上期成本高低的因素,从而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当期生产经营工作的质量和经营业绩。由此可见,零存货是一种较高级的存货管理办法。

3.经济批量规划

经济订货批量规划是根据企业日常的存货用量和相关资金成本,运用数学模型求而得出企业日常的最佳存货持有量的方法。经济订货批量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上的,并且它假设只考虑存货的变动性订购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经济订货批量的控制目的就是找到使存货总成本为最小化的订购量。一般而言,这个订货量可以使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中的变动成本总和最低。总成本的计算公式TC=D/Q×K+Q/2×KC,TC—表示存货总成本,D/Q×K—表示订货成本中的变动成本总额,Q/2×K—表示一年中储存成本中的变动成本总额。其中:D/Q×K和Q/2×K是互为消长的,当两者趋于合理的均衡时,其总成本最低。从而得出经济订货量的公式为:Q=2DK/KC,经济订货量的存货成本=2DK/KC。经济批量规划法因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企业存货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加强我国非上市国有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在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都去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保持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存货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

1.很多国有企业领导人受利益驱动,不严格执行存货采购计划,造成存货超储积压,使多余的存货无法得到合理的使用,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并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并且很多存货因为得不到及时的会计处理,使得企业的很多存货因为技术或者是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贬值,无法合理的反映企业的资产的真实状况。

2.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使得企业的存货管理存在着巨大的漏洞,造成存货的帐实不符。许多国有企业在历次固定资产清查中,都会发现部分资产有物无帐,而有一部分资产是有帐无物。造成帐实不符的原因很多,包括工程转资不到位、帐务处理不及时、资产的购置手续不规范等等。

3.对存货管理的控制权缺失。很多企业财产物资已经入库,但财务部门并没有及时的入帐。这样就造成了采购业务与财务信息的处理脱节,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物流信息,造成财务核算信息失真。同时,由于财务部门不能对基层单位的自有存货进行有效控制,很少通过实地盘点来核对账实,所以入库只是账面行为,存货只是以数据形式存在极有可能造成账实不符等问题,不能对存货实施有效掌控。

针对我国非上市国有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非上市国有企业的存货管理:

1.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充分运用存货管理理论对存货进行管理。不同的存货种类要求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要求。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拥有的不同种类的存货,运用存货管理的相关理论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以达到提高存货使用效率、减少存货浪费和占用过多资金等问题。同时,因为存货管理涉及到很多存货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所以要不断提高供销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并定期不定期的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制定岗位人员业绩考评制度,加大考察力度,奖惩分明。

2.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离开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切管理制度都是空谈。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执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因此,在加强我国国有企业的存货管理方面,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存货的购进计价方法、发出方法、盘存方法,并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应设置明确的请购、购进、付款、销售、收款、保管等岗位职责,实行明确的分工,以确保存货管理落到实处。

存货成本管理篇(6)

[关键词]企业;存货;管理制度

一、存贷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一般情况下。存货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的运作效率。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存货作为企业物流的重要成份,其成本降低的潜力比任何其它市场的营销环节要大得多,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的50%,其中的存货费用大约占35%。而物流成本又占产品全部成本的3o%——85%;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二、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缺乏一整套有关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有了制度也不能很好执行。

(二)核算不实,成本费用增加:有些企业的会计核算起不到监督作用,账实严重不符;有的企业对新税制下存货的核算缺乏认识和了解,在购进环节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加自身税负。

(三)产品滞销,效益低下:产品滞销是大多数亏损企业的通病。www.lw881.com

三、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利用企业物流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和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趋势和重点。我们的大多数企业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充规模上,相比之下,对存货管理则有所忽视,

为了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加强存货管理提到日程上来。

(一)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三)存货的规划

存货的规划是控制存货水平,降低资金占用,使存货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存货事前控制方法。做好存货规划,首先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要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额。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各种存货平均每天的周转额和其资金的周转日数来确定存货资金数额的周转期法;二是以上年存货资金占用额为基础,分析计划年度各项变动因素加以调整后确定资金数额的因素分析法;三是根据存货资金与有关因素的比例关系来确定资金数额的比例法。

(四)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帐,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如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运输资源等。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已为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如仅利用内部物流资源,难以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而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降低仓储费用,运输费用,;二是减少存货储存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企业物流的外包,可减少物流设施的投资费用,物流人员的管理费用,减少流通环节。利用第三方物流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内外资源的利用上,应先整合内部资源,如企业有闲置厂房,运输设备,应先盘活利用现有资产,同时还应考虑安排就业和分流富余人员等非经济因素;二是应注意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企业存货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人才;三是加强存货管理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考虑存货的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还应改

善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企业分支机构及经营网点的设置。

总之,通过加强企业存货管理,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存货成本管理篇(7)

[关键词]企业;存货;管理制度

一、存贷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一般情况下。存货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的运作效率。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存货作为企业物流的重要成份,其成本降低的潜力比任何其它市场的营销环节要大得多,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的50%,其中的存货费用大约占35%。而物流成本又占产品全部成本的3O%——85%;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二、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缺乏一整套有关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有了制度也不能很好执行。

(二)核算不实,成本费用增加:有些企业的会计核算起不到监督作用,账实严重不符;有的企业对新税制下存货的核算缺乏认识和了解,在购进环节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加自身税负。

(三)产品滞销,效益低下:产品滞销是大多数亏损企业的通病。

三、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利用企业物流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和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趋势和重点。我们的大多数企业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充规模上,相比之下,对存货管理则有所忽视,

为了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加强存货管理提到日程上来。

(一)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三)存货的规划

存货的规划是控制存货水平,降低资金占用,使存货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存货事前控制方法。做好存货规划,首先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要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额。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各种存货平均每天的周转额和其资金的周转日数来确定存货资金数额的周转期法;二是以上年存货资金占用额为基础,分析计划年度各项变动因素加以调整后确定资金数额的因素分析法;三是根据存货资金与有关因素的比例关系来确定资金数额的比例法。

(四)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帐,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在线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如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运输资源等。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已为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如仅利用内部物流资源,难以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而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降低仓储费用,运输费用,;二是减少存货储存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企业物流的外包,可减少物流设施的投资费用,物流人员的管理费用,减少流通环节。利用第三方物流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内外资源的利用上,应先整合内部资源,如企业有闲置厂房,运输设备,应先盘活利用现有资产,同时还应考虑安排就业和分流富余人员等非经济因素;二是应注意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企业存货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人才;三是加强存货管理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考虑存货的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还应改善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企业分支机构及经营网点的设置。

总之,通过加强企业存货管理,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