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配送管理实训总结

配送管理实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26 20:49:14

配送管理实训总结

配送管理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教学软件 实训项目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03-02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提高物流信息化的水平是我国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高职高专类学校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大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力度,才能培养出现代物流人才。为提高物流技能教学质量,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投资建设了物流软件实训室,并开发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物流教学软件。要想有效地利用教学软件,必须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本文就第三方物流实训课程设计进行阐述。

一 实训性质与目的

1.性质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本课程处于物流管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训之间,是学生通过物流软件的学习接受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2.目的

通过对第三方物流软件的操作与学习,使学生对第三方物流的实际运作流程有较深入的了解。将所学的物流知识与模拟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和企业提供宝贵的实训经验,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

二 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本课程应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订单处理、出入库作业、仓储管理、运输配送作业,让学生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经营方式和服务内容。从订单的接收开始,以实物流程为主线,兼顾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处理,使系统使用者明晰地理清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流程。

三 实训技能岗位设置

职能部门(技能岗位):客服部(客服)、储备部(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流通加工部(加工员)、送货部(调度员、驾驶员)、综合部、财务部(会计)、安全部。

四 课程实训项目设计

对第三方物流各技能点及第三方物流软件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设计相应的情景实训项目。

1.基础信息管理

项目1:资源(设备、人员、车辆)管理;项目2:路由管理;项目3:库房管理。

2.客户管理

项目4:客户信息管理;项目5:项目客户的货品管理;项目6:客户费用管理。

3.供应商管理

项目7:供应商档案管理;项目8:供应商信用管理;项目9:供应商费用设置。

4.订单管理

项目10:入库订单管理;项目11:出库订单管理;项目12:库内加工订单管理;项目13:退货入库订单管理;项目14:退货出库订单管理;项目15:退货加工订单管理;项目16:运输订单管理;项目17:配送订单管理;项目18:订单查询。

5.仓储作业

项目19:入库作业;项目20:仓储管理;项目21:移库作业;项目22:流通加工作业;项目23:出库作业。

6.运输与配送业务

项目24:运输出港的调度和场站作业;项目25:运输进港的调度与场站作业;项目26:运单补录和运费复核;项目27:签收与返单处理;项目28:运单查询;项目29:配送作业。

7.商务结算

项目30:应收应付管理;项目31:现结现付管理。

8.综合业务实训

项目32:仓储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项目33:流通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项目34: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项目35:中转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

五 课时和内容安排

总课时为112课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单个业务的模拟,72课时;第二阶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实训,40课时。

第一阶段: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个业务模块进行模拟。了解系统的功能、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实训内容为:实训项目1~实训项目31。

第二阶段:将实训学生分组,并分配不同角色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运作,将实训岗位设置为:系统管理员、客服(订单录入)、搬运工(出入库反馈)和运输配送调度员。实训内容为:实训项目32~实训项目35。

六 实训成果要求

通过对第三方物流软件的操作与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实际运作流程。将所学的物流知识与模拟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和企业提供宝贵的实训经验,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

七 实训成绩考核及评定标准

第一,实训结束后,学生将实训结果等内容写入实训报告,报告应符合实训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认可。

第二,指导教师对每份实训报告进行审阅、评分。

第三,根据软件系统的测评分数并结合实训报告的得分情况给出学生的实训成绩。

第四,该实训课程内容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与验证,实训课的成绩记入课程平时成绩。

八 第三方物流实训情景项目设计范例

项目19:入库作业。

1.实训任务

以仓储调度员或信息管理员的身份,对入库作业计划指定储位、作业资源,打印出储位分配单、入库单,能够查询作业明细。

2.实训步骤

第一,新增入库单。在【订单管理】【订单录入】【订单录入】下点击【新增】;出现新界面后,选择入库订单,点击【确定】,分别对订单信息、订单入库信息及订单货品进行维护。在订单信息界面,录入如下信息。如:

客户名称:飞远运达;紧急程度:一般;单来源:电话;下达时间:当天。

在订单入库信息界面,录入如下信息。如:

库房:第一号库;入库方式:送货;入库类型:正常入库;预计入库时间:后天。

在订单货品界面,点击【添加货品】,数量是10台。最后,点击【保存订单】即可。

第二,生成作业计划。选中刚才新增的订单,点击【生成作业计划】,在弹出的界面,点击【确认生成】。

第三,入库调度。在【仓储管理】【入库作业】【入库预处理】下,选中刚才的订单,点击【调度】。

在入库预处理界面,在待上架货品中,选中要上架的货品及添写上架的数量,在区和储位编码中选择要上架货品的储位编码。如:

货品编码:000050150;货品名称:轮胎;数量:10;区和储位编码:根据之前生成的编码进行选择。

然后点击【打印储位分配单】,打印出储位分配单,点击【打印入库单】,打印入库单,交给理货员。

另外,还可在【资源调度】界面,根据仓储实际情况对作业资源进行维护。

最后,点击【调度完成】,完成作业的调度。

第四,入库反馈。用户选择【仓储管理】【入库作业】【入库反馈】,系统显示已调度完成的单据,点击【作业计划单反馈】,分别对理货、上架等进行反馈,然后点击【反馈完成】,完成入库反馈作业。

3.实训总结

第一,明确实训任务的目的及要求。

第二,写出实训的具体过程。

第三,根据实训步骤画出实训流程图,将实训结果等内容写入实训报告。

第四,总结实训体会,师生可提出改善建议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配送管理实训总结篇(2)

二.实训地点:苏宁南京配送中心

三.实训目的:

本次苏宁实训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旨在增强学生对物流活动、物流的流程和物流的发展现状有感性认识;并通过实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找出自己学习的差距,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将来的工作打好的基础。

四.公司简介:

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企业集团,品牌价值508.31亿元。

南京苏宁物流基地位于雨花现代综合物流园,集苏宁电器服务总部、物流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服呼叫中心、培训中心及全国性数据中心于一体,是苏宁电器第三代综合性物流基地,占地面积350亩。

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采用普通货架库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相结合的建设方式,仓库面积46000平方米,引入了先进的存储、搬运、输送、分拣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操作和管理,日吞吐能力可达最大入库17000台,最大出库24000台。物流配送中心使用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支持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更加合理地平衡工作负载,减少级别错误,提高库存准确性和仓储空间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物流配送中心的另一个重要核心软件系统tms(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运输管理系统能够针对订单的零售配送和长途配送,优化路线排程计划,有效减少配送里程和工作时间,彻底转变人工排程的传统作业方式。计划建立的多媒体监控系统,包括图像监控、通讯视频、信息汇聚、指挥调度等功能,可以对全国所有连锁店面、物流中心、售后网点进行监控和实时管理。建成后,苏宁物流配送中心可实现200公里范围内24小时直接送货上门,支持年销售额达120亿元。

五.实训具体内容:

在苏宁中心库里工作,主要从事货物拣配工作。在工作之前,仓库主管带领我们参观了中心库,并讲解其布置的原理.苏宁大库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规模大,家电种类和数量多,这充分显示了苏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后,主管向我们介绍了仓库工作的流程,苏宁的大库主要有收货,存货,盘货,发货四项功能,每一项工作都要很好的链接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做的具体的工作是将高层货架的货物用工具运到集货位,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但也要认真对待。第一天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使用液压叉车去搬运货物,可能是刚从学校里出来适应不了,第一天感觉很累,回去洗完澡就早早的睡了。第二天我开始学习使用电动车去搬运货物,才开始我经常会撞来撞去,可是我并不气馁,坚持认真的学着,学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可以独立的送货了,用电瓶车以后搬货就相对轻松许多了,做的效率也很高,但是货物还是要从电瓶车上搬到集货位的,经常搬手上的皮都磨掉了,有时候不小心撞到腿会很疼,可是想到自己的父母工作的时候甚至比这更苦,而且这也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好处,所以我坚持了下来,收获了不少知识。

六.实训感悟:

配送管理实训总结篇(3)

新经济呼唤新的商业模式,连锁经营是其中的主流发展模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连锁经营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国际型、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连锁经营管理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它顺应了现代经营模式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行业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课程设计进行探析。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物流配送;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方式已经从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向新教育模式转换,满足社会需求,加强技能教育。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物流配送》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际操作很强的一门课程,对《物流配送》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物流配送》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经营作为总部管理哲学的具体化管理方式,连锁总部必须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安排、员工的职责、员工的服务标准、店面的陈列、广告宣传、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所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连锁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予以规范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商品学、物流配送等学科,其中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目前物流配送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的存在着问题

1.教学内容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标准作为依据

首先《物流配送》曾经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在专科到博士生的升学体系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办学等级方案,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单一的专科办学,无法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全面发展,只有极少数的本科院校设置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育上,在该课程的内容选取上太过度依赖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课程,而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是和《物流概念》、《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等重点课程自动形成管理体系,而连锁经营管理是《物流管理》、《物流配送》、《门店营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核心与培养该专业方面的人才方案所形成的体系,但绝大多数连锁经营专业的老师仍依照《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来组织课程,甚至更有的院校老师将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与物流管理专业的《配送管理》的课程内容混为一谈,内容几乎是雷同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可以说是将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划等号。高职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倾向于宽泛的课程内容,内容的主次欠缺,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了学到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处的想法。

2.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过程

现在的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大致是:案例引入、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布置作业等这么个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层次顺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高职教育与学术性教育大不同,物流配送是一个车辆运输货物的过程,学生没有实际的观看过物流配送的整个流程,只靠想象是很难了解其中的细节,跟不上老师授课的思维,而老师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不让学生实训观察,即便学生非常努力,也无法了解物流配送的全部内容。因此这种教学层次顺序让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在上课时选择逃课、玩手机等厌学行为。

3.老师的教学方法达不到统一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方法不符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就达不到想要的预期教学效果。现在的课堂教学还保留着一支粉笔、一个课本、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的理论教学授课方式,粗疏的教学状态,还有很多学校老师盲目跟从这种授课方式,后来发现很多环节都不能协调,导致最终别的教学方式被搁浅,比如学生在实训时,受到学校实训条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的关系限制,只能接触到初步的知识层次,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针对《物流配送》这门课程,高职老师就没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化教学方式。4.教学资源比较短缺《物流配送》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校想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只是依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解和课后的简单操作训练是很难达到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的。但是现在的物流配送专业课除了相关的精品课程符合教学资源的要求外,别的课程除了老师的讲解,学生想要继续扩展学习是难的,与课程相符合的教学资源比较少,所以要达到想要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太可能的。

三、改变《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

1.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

建立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物流配送》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组织起来,让物流配送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的教学体系,符合专业的标准与培养目标,怎样防止同一节课老师们的上课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让课程符合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岗位条件,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促进其在职场上的发展。改进《物流配送》课程的教学思路,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课程技能要点,再根据院校、企业的需要,把课程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必修课是非常主要的,重点突出了企业的运行机制,所以,学生应该将与工作紧密联合的技能要点学习的扎实稳固,抓住主次。老师在教学资源准备上,应该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得以学习。

2.教学层次顺序需要合理安排

老师在教学层次顺序的安排上,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将课本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实际,方便学生理解接受。老师需要先将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尽可能的将一堂课设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让课堂保持独立连贯性,然后对教学层次顺序做一个合理安排。《物流配送》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学习目标,再将课程进行梳理,然后在播放相关的物流配送视频,让学生们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与实训课相配合,让学生找到学习方式使学习渐入佳境,同时老师可根据视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点或简单的说明,在做最后的知识总结,老师还要结合教材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告诉学生在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些学校的条件比较好的话,可以同企业合作拍摄教学视频,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做成合辑,完美的将工作过程还原,结合专业特色贴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生在上课时就像看电影一样,在看视频时就吸收了里面的知识要点,无需老师在进行讲解。上理论课,老师需将课堂上的内容做好总结,再将下次要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部署,找一些思考题给学生,学生也可根据老师的下次所授课程内容进行预习,上实训课,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做好实训课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课堂质量。

3.教学方式的更新

《物流配送》课程的特征比较明显,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复原配送管理工作的情景,进行实训追踪、总结评价等一系列完整的教学系统,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实施的具体方案是:明确教学任务、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进行教学实施的讨论、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教育成果的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4.补充教学资源学生怎么才能通过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满足行业需求,仅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达成的,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立以物流配送课程为主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提高,满足行业需求。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物流配送》课程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物流配送》课程需与物流管理管业的课程区分开,改进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层次,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充实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便于熟悉自己的岗位,满足行业需求。

作者:邓攀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丽娟.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中教学管理的探索[J].教育科学,2008.02.

配送管理实训总结篇(4)

实习方式:采用实地参观的方式,集体参观Xx物流配送中心,听专业人员的介绍及报告、查阅相关资料、上机专项练习等并整理资料讨论,使我们获得对标准化物流服务的感性认识,并总结

一.实习公司简介:

1.XxXx物流公司:该公司自20**年11月开始设计,位于**路第一大街,并于20**年10月破土动工,20**年5月投入使用。其配送能力可同时满足30家大卖场,200家便利店需求,配送距离可达半径300公里范围。

其仓库总占地面积105亩,,拥有两座现代化库房,合计24000平方米。建筑主体高13米,采用钢结构主体。

2.XxXx物流公司:**省Xx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20**年1月成立的企业。经过五年多的探索,现已拥有七个公司和一个仓库,总资产1.2亿,形成了以现代物流业务为龙头,以材料和设备销售为支柱,以培训、绿化、咨询服务为辅助,多元经营、共同发展的集团企业。Xx物流目前拥有省内外网点260多个、配送基地4个、配送车辆600余辆、铁路专用线400多米、自控仓库19万平方米(省内同行业第一)。

二.实习公司流程:

1.XxXx公司:由供货车到达月台开始,经进货作业确认进货品后,便依次将货品入库储存。为确保在库货品得到良好的管理,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检查。当接到客户订单后,先将订单依其性质做订单处理,之后即可按处理后的订单信息将客户订购货品从仓库中取出进行拣货作业。拣货完成后一旦发觉拣货区所剩余的存量过低,则必须由储区来补货,当然,若整个储区的存量也低于标准,便应向上游采购进货。而从仓库拣出的货品经整理后即可准备出货,等到一切出货作业完成后,司机便可将出货品装上配送车,将之配送到各个客户点交货。

2.XxXx公司:整合货源为先导,实现传统业务与现代物流业务的整合,通过多方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整合配送货源,顺利实现传统仓储业务与配送、、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现代物流业务的整合,Xx物流可为家电、服装、食品等几十个行业提供整个物流供应链服务。与此流程相配套的,是Xx物流以战略合作为试点,实现全程供应链业务整合。

三.实习公司技术:

1.XxXx公司:自动化立体库的主要技术性能有:1.控制系统:(1)技术先进,采用现场控制总线直接通讯的方式,真正做到计算机只监不控,所有的决策、作业调度和现场信息等均由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等现场设备通过相互间的通讯来协调完成。(2)每个货位的托盘号分别记录在堆垛机和计算机的数据库里,管理员可利用对比功能来比较计算机的记录和堆垛机里的记录,并进行修改,修改可自动完成和手动完成。(3)系统软、硬件功能齐全,用户界面清晰,便于操作维护。(4)堆垛机有自动召回原点的功能,即无论任何情况,只要货叉居中且水平运行正常时,可按照下达的命令自动返回原点。这意味着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可以尽量不进入巷道。(5)智能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真正的自动盘库功能,避免了以往繁重的人工盘库工作,减轻了仓库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保证了出库作业的出错率为零。2.监控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查询、报表、单据与盘库、报警、监控与动画等模块。3.供货方式:项目总承包(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服务)或控制及管理系统分承包

项目总承包(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服务)或控制及管理系统分承包2.XxXx公司:Xx物流创新发展模式的关键是业务整合。以整合货源为先导,实现传统业务与现代物流业务的整合;以战略合作为试点,实现全程供应链业务整合;以加强服务管理为重点,提升整体业务水平。

⑴省内和省外干线配送业务。继续以自控仓储群为基础,以省内外网点为支撑,以成熟的全程配送运作经验为依托,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发展分销、分拣包装、配套装配、条码生成、自动补货、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项目,为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策划等全程供应链服务。

⑵市内配送业务。继续以稳固的客户资源、网络资源和积累的市内配送经验为基础,加大Xx市内大客户开发力度,并待Xx市场运作成熟后,将Xx市内配送模式和运营经验“复制”到各地市,与各地市

二、三级网点结合,采取授权、控股、参股等模式全面占领**全省市内配送市场。

⑶特种物流业务。以材料销售供应经验为基础,开展原材料的加工、配送、和销售,积极开拓会展物流、特种物流等专业性物流市场。

⑷培训业务。利用自有培训基地,面向公司内部员工和社会各界尤其是交通系统开展国家物流师培训及各类满足自身和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

⑸电子商务业务。以公司县、市、省、国通达网络为支撑,以全面和专业的物流服务为保证,与当当、阿里巴巴、慧聪网等电子商务网站结合,为其提供物流支持,借助其成熟的电子商务运营经验,逐步发展开展电子商务业务。

⑹国际贸易业务。结合Xx航空港、公路、铁路枢纽及货物集散地,积极与国际物流公司开展合作,发展国际货运、集装箱运输、航空运输等业务。

四.实习感受:

配送管理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相关参考文献30余篇。

1.2 问卷调查 设计了两套问卷:发放31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访谈法 对河南省各地市体育局领导,有关体校、基地领导和教练员等进行座谈;参加了2004年河南省业余训练工作会议、河南省体育局长会议,与于会者进行座谈。

1.4 逻辑分析 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现状

2.1.1 基地建设的动因与实施 1996年3月15日原国家体委曾经专门了关于开展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工作的通知。从2004年开始,按照新一轮《奥运争光计划纲要》要求,今后将按新的奥运周期、新的办法和标准,在运动学校中开展“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评估工作;在少儿体校中开展“合格评估工作”;在单项学校中开展“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河南省体育局“改革、调整、提高”的战略方针,加快业余训练工作的发展步伐,为我省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省体育局在各地市申报的基础上,经过对申报单位的检查评估、征求多方面意见、结合我省优势项目的分布,在2002年预评的基础上,于2003年命名了19个河南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和58个河南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点。从河南省体彩公益金中拨出专款两年共500万元,扶持各基地和训练点的发展。

从地市分布来看,19个训练基地中,郑州地区最多,其中郑州市5个、省体校3个、省体工队乒训中心和省射击运动管理中心各1个,共有10个,占全省总数的52.63%;洛阳、焦作、南阳市各2个;平顶山、安阳、濮阳市各1个。从项目布局来看,自行车最多,有4个;重竞技和乒乓球各3个;女足2个;射击、武术、划船、篮球、赛艇、田径、飞碟各1个。反映出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向有竞技体育优势地域集中的趋势。

在58个训练点中,设项最多的是中长跑共有9个点,然后是射击和摔跤,分别有6个点,布局3个点的项目有短跨跳、拳击、竞走、举重、乒乓球、游泳,其余多为两个点。可以看出各训练点中非重点项目占了相当的比重,出现了训练点与基地争经费的情况。

2.1.2 政策思路的轨迹 基地建设初期.作为省里主要考虑的是对基础项目的投入,所以,除19个训练基地外,还设立了58个训练点。对此,全省体校校长中有6.7%认为,基地和训练点的布局合理,另有6.7%的体校校长认为,基地和训练点的布局不合理,其余86.6%的校长认为较为合理。大部分同志认为每个重点项目基地的设置数量设为3个较为合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随着大家对基地建设问题理解的深入,并结合河南省的具体情况,大家的意见逐渐统一,将投入的重点转移到了优势项目、重点项目上来。省体育局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各方面的意见,做出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不再对训练点进行投资,改为“以奖代拨”的形式进行扶持。

2.1.3 基地资金的使用 2004年河南省业余训练会议上,各地市体育局训练科长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比例有着如下的认识(只列出选择频数较高的统计结果):认为训练的投入比例在30%~40%的占50%;认为运动员补贴的比例在20%~30%的占66.7%;认为教练员补贴的比例在10%~20%的占91.7%;认为训练设施的投入比例在20%的占50%;认为科研设备投入比例在50%的占16.7%;其他方面投入比例在10%的占25%。说明各地市体育局训练科长比较看中训练的投入以及各种补贴。

2.1.4 对基地规模的认识水平 全省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对基地、训练点的规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1)基地的覆盖面太小,就会影响其它项目教练员的积极性。2)基地没有与省队形成层次、梯队建设。3)训练点不能完全取消,可实行优胜劣汰,要提高训练点的质量。

2.1.5 基地的类型 基地建设也要走产业化、社会化与政府投资相结合的道路,对于那些拥有广泛群众基础、靠自身力量基本能够解决资金、在后备人才培养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项目,以及社会力量在某些单个项目上输送了高质量苗子的,都要采用“以奖代拨”的方法,逐渐使其发展成“奖励型”基地;而一些没有群众基础、推向社会存在实际困难的重点、优势项目,要按规定进行操作,办成政府进行资金扶持的“扶持型”基地,以确保我省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顺利发展。

2.1.6 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对潜优项目特别是对奥运潜优项目的开发、挖掘与投入,对改善我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宽度不够、与奥运项目不太接轨的现状,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应科学决策、大胆建设、重点扶持。对于如何看待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1.7 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1)由于管理层次多、个别地市配套资金跟进太慢、采购渠道导致的时间太长等原因,用于训练一线的专用资金迟迟没有到位等,致使已投入的资金产出很慢。2)“以奖代拨”的经费拨付形式有待进一步改进。3)基地和训练点的规模太大,这样资金的使用过于分散,不符合建设基地的初衷的,“举省体制”的优势将难以发挥,4)现行的注册制度不利于运动员的正常交流,后备人才的交流目前处于封闭状态,即使有也是别的单位通过地下途径挖走的,自己交流的主动性不高。5)向高一级运动队输送人才是基层训练单位的主要任务,但有些地方输送后,本地市的成绩大幅下降,打击了地方输送的积极性;再有就是输送以后,队员不能代表本市比赛,只能拿分,经济上得不到保障。而如果不输送,为本市比赛如果拿金牌,获得的经济利益远比拿分多得多。

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潜在隐患:1)此种组织形式仍具有强烈的行政模式的痕迹,走的还是依靠国家拨款的路子,容易养成各基层单位“等、靠、要”的不思进取的思想;2)资金来源于河南省体育彩票公益金,体彩公益金有不可预计因素。3)资金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

2.2基地建设的对策研究

2.2.1 资金的配置 1)省体育局用于基地的资金总量,应先稳定于当前的水平,以后最好逐年提高。

2)制定分配资金的配套政策。基地的拨款形式建议进行以下两种方式的改革:1)将经费分成两部分各50%,省里经费占50%不再下拨,地市配套经费50%中的10%上缴后由省里统一管理。这样总经费的60%主要用于购买配套服装器材,各地市配套的40%不再上交省里,而是直接用于教练

员的补助、运动员的生活费用、比赛费用等。2)省里下拨经费直接打入个训练基地、训练点的账户,减少中间环节和人为因素对专用资金的挤占。“以奖代拨”方式将对成绩突出的训练单位进行奖励。

2.2:2 制定后备人才输送、参赛、交流的政策 1)提高输送计牌计分的档次。各市(从2002年6月1日起到2006年5月31日)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运动员(正式)和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连续集训1年以上(编制内集训人员)的运动员、中专生计分方法:每输送1名运动员计9分;若参加全国十运会预赛计0.5枚金牌9分;输送运动员进入全国十运会决赛,一类重点项目(女子跆拳道、女子飞碟、女子赛艇、女子自由跤、女子举重、女子足球)计2枚金牌18分,其它项目计1枚金牌9分。排分不累积,只计最高一档;凡参加省十运会的输送队员不计输送牌分。

2)省集训队哪些队和队员可以参加省运会。已经输送到省队的队员原则上不能代表各地市进行省、市运会的比赛,但不能够一刀切,允许符合参加省十运会年龄规定的球类项目(蓝、排、足)和体操项目优秀运动队正式队员(含连续集训一年以上者),可以参加省十运会和年度锦标赛。

3)输送与交流问题。从长远看,后备人才的有偿输送和交流是大势所趋。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注册与交流的法规建设,规范人才交流市场,依据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特点,处理好交流单位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输出单位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对于各地市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人才,我省采用了“首次注册”为准的方法。省级运动队在训的一线二流队员,对外省交流时应和基层输送单位协商,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输送奖”、“跟踪奖”等奖项发放要及时,要继续强化这些奖项对基层教练员的激励作用。建议输送奖调整为5000元,原则上一年一兑现。

4)训练基地与队员原注册地的奖励分配问题。我省有的青年队是放在市级体校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的,队内有很多外地队员,参加省运会比赛怎样算分、记牌,一直是一线教练员关心的问题,经过调研,我们建议:原输送单位和训练单位各计一块牌。

2.2.3 基地的检查、评估与调整 改变现行的一年一检查的做法,今后应和国家的做法接轨,一个周期内,两年一检查,四年重评议、重命名。

1)制定新的评估标准的依据。从2004年“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条件”和“河南省后备人才基地周期评估表”的差异可以发现,“认定条件”的基本条件部分更加简洁、既便于操作、又符合实际情况,如经费问题,“评估表”赋予了20%的权重,经费很重要,它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但它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赋予其它工作更大的权重表现出来,这一点“认定条件”就做得比较好。作为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是否有较高的输送率、能否在世界大赛上为国争光理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判定标准,所以它突出了人才质量和人才效益部分,两者的赋值合计达到了60%。“评估表”则突出了基本条件和育才工作,对输送率也赋予了30%的权重,但却将大赛当作加分因素,没有将其算人100分之内。分析两者的差异后我们认为,我省新的基地检查标准的制定应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条件》作为参照进行,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进行我们的基地建设(表1)。(注:河南省后备人才基地新的评估标准的制定,另文研究)

2)基地的评估。对国家级运动学校的基地评估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直接组织;对省体育局命名的运动学校的基地评估工作由省体育局业训处直接组织;对少儿体校的评估由总局统一部署,各省(区、市)体育局制定具体标准和办法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命名的各单项基地由总局有关项目管理中心负责组织评估。

3)基地布局、调整的原则。基地的布局和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①优势、重点原则:对经济不甚发达,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河南省而言,充分发挥“举省体制”,集中财力、人力、物力,把河南省竞技体育的重点和优势项目优先予以发展,加强重点和沉势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符合河南的省情。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只能浪费我们有限的资源。

②达标性原则:对于两年一次检查不达标的,要出具书面意见,责令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贯彻执行;在四年一次的重新评议中不达标的,使具体情况,该调整的坚决予以调整,因产出周期长等原因的,要视其发展潜力,决定是否予以保留。

③连续性原则:基地建设,其投入不可能在各个项目上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运动员的成长也需要时间的磨练,因此,产出周期较长的基地进行调整时要考虑其连续性,但要在一定时间内达标。

④重视潜优项目原则:要彻底改变我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与奥运项目相比项目宽度不够的缺陷,应重视潜优项目的基地建设,调整时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2.2.4 基地管理 1)妥善处理基地与中专体校(训练中心)的关系;省命名基地与国家命名基地的接轨与双头管理问题。在管理体制方面,独立的基地应直接归地市体育局领导;体校的基地归体校领导;管理中心的基地归各单项运动管理中心领导。资金的使用,应直接由各基地支配,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对资金使用的负面影响。各地市体育局训练科长认为:要明确基地的管理模式,忌讳多头管理。

2)基地的宏观管理。依据河南省体育局“关于调整全省业余训练管理职责的通知”精神,省体育局业训处负责对各基地的宏观管理工作,职责如下: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拟定全省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年度计划,对省命名的基地进行宏观管理。②拟定基地的发展规划、创建条件,负责其检查评估工作。③结合全省重点项目布局,进行基地的创建工作。④管理全省基地在训运动员的注册、交流工作,负责各项目以及运动员的审批。⑤拟定基地经费的分配政策,审核、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

3)基地的业务指导。根据管办分离的精神,省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对基地进行具体业务指导,职责如下:①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②制定比赛计划;③教练员、裁判员培训计划;④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下拨;⑤充分发挥专项技术领导小组的作用,制定专项技术评定标准和操作方法;拟定苗子运动员的评定标准;队员入队的评定标准等。

3 结论与建议

1)重点建设优势、重点项目,积极挖掘潜优项目,以现有19个基地为基础,适当扩大基地的布局范围,将一些拥有好教练和好苗子的撤掉的训练点发展成为训练基地,每个重点项目基地的布局数量设为3个较为合适。

2)建议将基地资金的拨付方式更改为:将经费分成两部分各50%,省里经费占50%不再下拨,地市配套经费50%中的10%上缴后由省里统一管理。这样总经费的60%由省局直接用于购买配套服装器材,各地市配套的40%不再上交省里,而是用于教练员的补助、运动员的生活费用、比赛费用等。

3)进一步明确基地的管理模式,切忌多头管理。

4)各训练基地应认真贯彻落实后备人才输送、参赛、交流的有关政策。

5)今后将按照新的《河南省后备人才基地检查标准》对各基地进行检查和评估,按照基地的布局和调整原则对基地进行科学布局和调整。

6)进一步明确省局业训处的宏观管理和各训练管理中心的业务指导职责,按照管办分离的精神,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配送管理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油田 物资供应 网络配送

一、油田企业物资网络化配送的重要意义

实施物流配送是油田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提高自身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物流配送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石油石化改革的形势下,股份公司作为油田勘探开发的主体,在逐步减负,作业公司的成立、钻井、物探、测录井公司也将逐渐实施专业化重组,机加工行业等单位的整体改制,势必对我们物资供应处的物资供应体制形成很大的冲击,将直接影响到物资供应体制的巩固和发展,油田企业物资供应处对此必须要有清醒地认识,如何将原有的企业物流体制尽快向物流企业的方向发展,做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是我们物资供应人员应当面对的严峻课题。

现代物流企业是物资供应处的发展方向,物资供应处乃至整个物资供应体系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势在必行。物资供应处必须要及时转变观念,提高危机意识,加强市场意识,通过提高我们作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第三方物流的身份,继续为这些单位提供物资供应和生产保证。

(二)油田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

实施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技术的整体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和机械化,加快企业内部的物流速度,逐步实现物流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为用户提供全面优质的物流服务,以获得最广泛的客户,为实现企业转型打下基础。石油企业都是特大型国有企业,涉及油气勘探、油田开发、科学技术、生产设施建设、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供水、供电、通讯、运输以及文教卫生和社区服务等行业,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型企业。其特点就是点多、线长、面广,物资管理难度大;料性复杂、专业性强,物资采购渠道多;物料具有随意性和突发性,物资管理手段多样化。针对上述特点,油田物资系统必须发挥两大作用:一是切实保证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的物资供应;二是油田作为中石化集团的“成本”必须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使之成为油田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

(三)网络化物流配送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1、可以避免浪费

通过开展配送组建配送网络,可以调整现有供应布局和各种设施及人员设置,促进物资系统的资源整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形成物流产业的链式运营。

2、实现专业化收益

通过配送的专业化运行,可以降低库存,减少运输车辆的空载率,加大各种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减轻各二级单位在仓储管理和器材倒运等方面的费用负担。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物流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运输可以创造物资的“场所效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当于提高了物资的使用价值。

3、有助于规范管理

借助系统的全面运行,实现了物资计划提报、汇总、采购、检验、配送、结算于一体的供应链全过程动态管理,通过实施配送,可以杜绝三级单位先用料后报计划的倒挂帐的违规采购现象,提高计划申报率,发挥集中采购优势,维护油田正常的物资供应秩序。同时,也避免了个别二级单位直接参与指定供应厂商的不正常现象,从而保证所购产品达到最高性价比。可以确保供应物资在配送前已全部入库检验,提高油田的物资质量,保证油田总的生产成本的稳定。

二、实现网络化物资配送的可行性条件分析(具体以胜利油田为例)

(一)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胜利油田现有的仓储设施、车辆及供应网络,在经过全面整合后,完全能够满足建立现代配送物流的要求。一级库物资总库拥有216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包括活动仓库、料棚、料场,还有铁路线3条,11.6千米,并建有专门的装卸倒运站台,配备了充足的所需的装卸设备和倒运设备。另外,各二级供应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己具备了实施二级配送的能力,其人员、仓储设备、配送设施、与生产前线良好的协调关系也能保证实现二级配送的高效运行。

(二)网络建设初具规模

胜利油田已经建成了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第一家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物资采购电子商务中心,局域网辐射到了三级单位甚至基层采油小队,建立了统一物资标准编码,2005年随中石化全系统采用ERP,这些都为在全油田开展物流配送、建立配送网络奠定了基础。随着ERP项目的投入使用,把己经具备的电子商务功能、网上结算功能,和需要开发或完善的库存管理功能、计划管理功能、物流配送功能,串结成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系统,从而建立起信息畅通、高效运作的物资配送网络,真正实现物资配送的现代化、信息化极大提升胜利油田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实现数字化油田及信息化物流奠定基础。

(三)市场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

当前,油田物资系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国内市场资源紧张,供求矛盾突出,同时油田开发和生产单位开展上产会战,工作量不断加大,物资需求量急剧增加。200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煤炭、钢铁、设备等重要物资的供应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紧缺,运力紧张,石油专用设备制造厂超负荷运转的局面难以实现根本转变。煤炭供不应求的局势已经形成,据专家预测,煤炭资源紧张的状况将持续三年以上;钢材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专用管材生产能力有限,价格继续攀升;一些长周期设备例如抽油机、钻机、平台等也呈现出订货集中、交货压力大、价格升高的趋势,这些都使我们保证供应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油田物资系统开展物流配送,压缩成本,节省开支,势在必然。

(四)广阔的供应商市场空间

目前胜利油田建成了拥有近2000家供应商的物资资源市场网络,产品涉及56个大类的10万种产品,满足了油田生产建设的各种需要。并充分利用胜利油田的“金字招牌”,积极发挥品牌效应,与具备生产规模较大、资信等级高、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好等的多家A类供应商如上海宝钢、天津大无缝等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形成了胜利油田物资资源市场的骨干力量。

人才队伍的大量培养

为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物资系统举办了8期“三流合一”项目培训班,培训470人;举办了29期E即培训班,各二级单位供应站长、计划员、供应处业务科室长和业务管理人员共计1290人参加了培训;举办了3期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培训班,培训210人;举办了1期仓库保管技师培训班,培训43人;推荐3名同志参加了中石化物装部举办的物流硕士班;组织了2批物流考察团赴欧洲、澳洲进行现代物流和物资配送业务的考察学习。

三、如何推进石油企业物资配送的的网络化高效运作

(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和完善现行物资管理体制

坚定不移的推行“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的物资管理体制,按照ERP的要求,对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两级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配送网络化”的管理新模式。

组建层级配送中心与第三方物流协调发展

物资配送中心必须符合现代物流“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重视物资供应链的管理。油田物资总库现有的设备、仓储设施、场地等条件,将改建为一级配送中心不需要进行大的固定资产再投入,利用电子商务网络,运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对物资的采购、装卸、搬运、保管、配送、信息收集等进行标准化操作。根据区域化或专业化的要求,合理设置和布局物流网点:对各二级物资供应部门进行重组:撤站、撤库、设立供应科,组建二级物资配送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良好的软硬件资源,尽快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现代化物流中心,推行全方位的物资配送,并逐步向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

(三)积极推行“分区设库、配送供应”的新模式

通过“撤站设科、实施配送”这种方式,消除按隶属关系家家设立供应站、家家有库存的弊端,按照一定的生产区域设立配送点,优化配送路线,组建胜利油田内部完善的配送网络,在完善物资供应处一级物资配送中心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区域,设立二级物资配送中心。通过一、二级配送相结合,加强现场用料管理,合理调整二级配送中心的库存,实行“门对门”的配送服务,使困扰油田多年的人员、仓储、费用等问题,得到解决。

(四)实现多层次立体式的配送体系建设

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应由‘物流配送作业系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主体系统”三部分组成。作业系统是配送体系的运行基础,信息系统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信息,是配送中心提升运营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获得连续正常运做的关键一环。主体体系是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施动者和承担者,为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提供了行为基础。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权. 油田信息化的新阶段——数字油田时代[J]. 数字化工. 2004(09)

配送管理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职业岗位能力;混合式教学;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

一、问题的提出

学科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岗位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知识维度、技能维度、态度维度、情境维度等,从行为表现性的维度拓展到默会的、潜能的维度,从聚焦职业岗位本身扩展为职业群、甚至生活领域的相关能力[1]。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的职业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课程设置注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强调职业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2]。《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应着企业的仓储配送岗位,也是物流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仓储管理知识,还要熟练掌握仓储配送作业流程、会使用各种仓储设施设备,对仓储配送作业进行操作,是一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仓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程。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线上的数字化在线教育与线下的课题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微众,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借助在线教育职业与信息技术推动学科教学,以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3]。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17年笔者承担的《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获得校级在线精品共享课程建设的立项支持,对本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以本课程参加2019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经过近年来课程改革与建设,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在线课程。文章基于仓储配送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课程特点,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最后通过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完成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和总结。

二、高职《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

《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包含仓储商务活动、仓储规划与设计、入库作业、在库保管、出库作业、配送作业六个模块,知识点和技能点多,对于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非常重要。目前本校该门课为56课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受课时限制,组织学生对部分技能点进行实践演练,更多的技能点需要学生课后进行实践和总结。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沟通实时性差,教师难于掌握学生课外实践演练情况,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混合式教学中,基于“超星学习通”建设课程平台,在平台上展示所有的课程资源,教师课前通过平台发布任务和引导问题,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进行课前在线测试,教师通过平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确定教学难重点,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上只需要针对学生在课前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讲解即可,更具针对性;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更具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和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完成课程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课后技能训练情况可以录制视频上传平台,教师更易掌握学生技能培训情况,实时点评,学生能更好地改进和提高。师生通过平台可以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实施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课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二)网络环境和教学平台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开展

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建设完成数字化校园,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比例达到100%,学校已经购买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为实施混合式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卷、在线测试、随机提问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三、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的特点,确定以学生为中心,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一)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主要包括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职业岗位能力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情分析。《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授课对象为物流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课前对学生发送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的能力、对于课程的认知、仓储配送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认知。调查发现,通过前续学习,他们已经具备商品学和仓储管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仓储配送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并不清楚;基于对高职物流管理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发现他们喜欢探究式学习、爱动手,愿意团队协作,不喜欢灌输式教学,愁死记,缺乏严谨细致的科学职业素养。

2.教学环境分析。要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必须需要有功能强大线上教学平台、教室学习环境和实训环境。课程所使用的平台是超星学习通,通过平台可以展示课程资源、讨论交流、发布教学任务、学习通知、主题讨论、在线提交作业等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在线测试情况,并实时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平台也能满足学生线上学习需求,并方便沟通交流。学习环境和实训环境在本专业的物流综合实训室,配备有电脑、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并建成仓储配送实训所需要的各类仓储设施設备、实训软件等,能满足课堂知识讲授和技能实践演练的需要。

3.职业岗位能力与教学目标分析。根据2019年7月30日教育部出版的《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仓储配送主管是物流管理专业主要的岗位群之一,培养目标为具有信念坚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从事仓储、运输配送等基层管理和物流服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对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仓储配送岗位进行调研,与企业行业专家进行座谈,共同确定仓储配送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职业知识:熟悉仓储配送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仓储安全等知识;掌握商品的出入库作业流程;熟悉仓储在库管理、库存控制知识;熟悉仓储商品流通加工的项目、操作方法及流通加工业务的组織知识;熟悉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了解典型的配送模式和类型并掌握配送路线设计和优化的方法。

(3)职业技能:能开展仓储商务活动;能独立开展仓库的出入库作业;能开展货物在库管理以及仓库安全管理;能进行有效的库存控制;能根据配送订单要求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商品分拣和流通加工作业并为出库商品选择合理的配送模式,完成配送作业。

确定仓储配送岗位职业要求,即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仓储配送管理、操作知识,具有独立开展仓储商务、仓储日常管理及配送工作、仓储信息处理等专业技能;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具备知识、技能、素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4.教学内容分析。《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作为物流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选用国规教材《仓储管理实务》,依据国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仓储从业人员资质国家标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教材进行重构,设置了六个教学项目:仓储商务管理、仓储规划与设计、入库作业组织、在库管理组织、出库作业组织、配送作业组织。并对各个项目进行细化,设置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确定各个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技能训练关键点。

(二)教学设计

依据混合式教学理论,主要从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五个方面开展。

1.教学策略设计。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均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加强行业指导、评价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引入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演练、强调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指导学生的课后企业实践,并全程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情况进行评价。在课堂设计实现工学结合,达到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目的。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Flash游戏、讲授、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究,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理念。采用超星学习通APP、国家教学资源库、动画、游戏、思维导图(Mindmaster)、微信视频连线、3D仓储虚拟仿真软件等教学手段,并引入企业导师参与到课堂答疑、技能实践评价、课后拓展教学中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最终实现课程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气氛,实现“知行合一”教学目标。

以课程中项目三入库作业中的任务二“货物入库验收”为例,首先确定线上学习和课题学习的关键点。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进行课前学习和在线测试,掌握基础知识。在课程设计时以货物入库验收流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任务;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设置任务情境,设计两类货物验收项目,分别是模拟货物验收,掌握货物验收关键知识和技能,并采用实训室货物,随机抽取货物进行实物验收,虚实结合,锤炼学生实操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三个引导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提升知识理解深度;依据货物验收步骤,将任务分解,确定验收四步骤,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完成子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连连看、货物找茬”等Flash小游戏及绘制四维导图、企业导师参与指导评价等方式,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强化职业核心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采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步推进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重难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资源设计。网络教学平台中发布所有课程资源,包括课程的基本文件、课程学习资源、课程拓展资源。通过实现各种资源形式的多样化,来提升学习的兴趣。资源形式如表1所示。

3.教学环境设计。线上的教学环境主要采用超星学习通APP,发布所有的课程资源,线上任务和在线测试,学生通过电脑或者下载APP利用手机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和在线测试,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平台实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解答;教师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实时点评反馈;课堂教学环境主要利用物流实训室,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组织学生进行重难点讨论、展示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并利用实训室的仓储配送设备、仓储配送管理软件对技能点进行实践演练,提升专业技能。

4.教学组织与活动设计。《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教学组织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践演练、在线学习。通过课堂讲授完成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实践演练完成专业技能点的训练,在线学习主要在课前课后完成,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学习,预习新知,巩固知识和技能点。因此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安排如图2所示。

(三)教学实施

依据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研究以课程中项目三“入库作业”中的任务二“货物入库验收”为例,实施混合式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货物入库验收流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细化,课程任务分解,通过课前感知、课中演练、课后提升来实施混合式教学。

1.课前感知。教师将提前一周通过教学平台发布任务,上传教学资源,设置课前在线测试;学生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登录学习平台,学习微课、教学资源,完成在线测试;以小组为单位到企业体验验收,拍摄视频上传学习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建立讨论主题,学生分享课前体验入库验收个人感悟,形成对货物验收的感性认识;教师查阅学生课前测试情况、完成的任务视频和讨论情况,分析学生对货物入库验收的感知程度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策略,确定教学难点。

2.课中演练。学校每节课为45分钟,一般是两节课连排。课中演练的环节如下。

(1)创设情境(8分钟):教师创设任务情境并引导学生分析任务,要顺利完成此批货物的验收,必须要做哪些工作,一起对项目任务进行细化,确定子任务。

(2)任务解决(35分钟)。这部分主要是解决学习重难点。教师将入库验收任务分解成核对单据、确定验收比例、验收实物、异常处理四个子任务;设置“是不是所有货物入库前都要验收呢?货物验收需要验些什么呢?出现验收异常应该如何处理呢?”三个引导问题,并通过《验收流程拼图游戏》《货物验收比例连连看》《货物质量来找茬》等小游戏、知识点口诀归纳、企业专家连线、绘制货物验收思维导图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知识点的巩固,训练专业技能,实施过程通过由易到难,强化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学生通过游戏,自我反思,完善思维导图并展示。教师连线企业专家,讲解企业实际工作中异常处理的方式,并强调在验收过程中一定要严谨细致,做到诚实守信,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在整个讲授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在解决教学重难点,并指导各小组完成各个子任务。最后由学生汇总分解任务,完善情境任务方案,上传平台,教师点评打分。

(3)仿真实训(15分钟)。这部分主要是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检验其最终验收方案的正确性。学生登录3D仓储虚拟仿真软件,体验货物入库验收操作,如果某一环节操作错误,系统将自动给出提示,直到修改正确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最终完成货物入库验收,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实践演练(20分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物流实训室设置多组具有不同异常情况的货物,并制定货物验收评分表。小组同学随机抽取一组货物完成验收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考察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异常处理是否妥当、现场是否做到7S,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同时,互拍视频上传教学平台,师生、校企专家同步评价。

(5)点评总结(12分钟)。学生针对方案设计、虚拟仿真、实践演练情况进行小结,教师对各小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点评总结。

(6)课后教学拓展与反馈。课后教师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编制课后测试题,学生完成课后测试,并参与合作企业、学校仓库、食堂入库验收工作,巩固提升专业技能。

(四)教学评价

课程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时,采用过程性评价,对整个线上线下学习的内容进行分解,设置评价指标和评价权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据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情況实时调整。考核环节采取学习平台打分、仿真软件自动评分以及小组、教师、企业专家共同评价的多维度评价方式,保证评价的全面、公平与客观,以“货物入库验收”为例,教学评价设计如表2所示。

四、基于岗位职业能力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一)教学效果

《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在实施混合式教学之后,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课后座谈等方法,完成对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问卷显示:(1)98%以上的学生认可当前进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他们认为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能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90%的同学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实时分享学习情况,提高了自主能力,线上的预习新知让课堂学习更具有针对性,课后拓展学习可以更好拓展知识面,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提升明显。(3)85%学生认可当前的评价体系,不再唯期末考试作为最关键的成绩参考,可以督促同学们平时加大对于课程的投入时间,主动去思考、解决课程项目任务,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加强知识的积累,在实践环节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职业岗位要求,学生更明白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素养和职业素养。从教学效果来看,通过课前、课中的学习和演练,学生在课后测试成绩提升明显,参与企业的实践演练操作规范,学生参与企业工作好评率更高。

(二)教学特色与创新

《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课程在实施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多种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合使用,化解教学重难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好学、乐学、勤思、明辨的学习习惯。

通过课前在线学习、体验工作过程、课上学习重难点、完成项目任务、开展实践演练,课后参与企业实际的仓储配送工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课岗融合,工学交替,培养学生思学结合、学行并重的行为模式,实现知识、技能、素养的可持续提升。

五、基于岗位职业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总结与启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