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网新员工培训总结

电网新员工培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29 09:26:03

电网新员工培训总结

电网新员工培训总结篇(1)

供电营业所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

供电营业所人力资源现状

本文以浙江省基层供电营业所中随机抽取的两个比较有典型性的单位作为分析样本,这两个营业所地处浙江省南北两端的一个大所一个小所。样本统计截止到2013年9月份,人力资源现状如下:总人数为85人,按照年龄、学历、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和技术职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表4和对应的柱状分析图如图1-图4。

表1 按年龄段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年龄段 50后 60后 70后 80后 90后

人数 6人 43人 25人 9人 2人

占比 7.40% 50.60% 29.40% 10.60% 2.40%

表2 按学历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学历 初中 高中、中专 大专 本科 硕士

人数 22 49 10 4 0

占比 25.90% 57.60% 11.80% 4.70% 0%

表3 按技术职称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技术职称 没职称 助工 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人数 79人 5人 1人 0

占比 92.94% 5.88% 1.18% 0%

表4 按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人数分布统计表

职业资格 没有资格 初级工 中级工 高级工 技师

人数 11 8 43 21 2

占比 12.9% 9.40% 50.60% 24.70% 2.40%

供电营业所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

样本的人员学历、年龄、知识水平分布情况来看,相差较大,结构不够合理,对供电营业所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不利,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

(1)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1970年前出生人员比例占全体员工总数的58.%,年龄超过45岁以上共52人占全体员工总数比例高达61.17%,8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员比例严重不足,仅为11人占比13%。总体态势是“从年龄高到低成陡降型的曲线,而非呈正态分布的曲线”,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人力资源年龄结构模型。按照电力行业特殊工种的要求,45周岁以上人员是禁止从事登高等高风险的作业,这些同志现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但知识老化不满足现在智能化配电网建设和运行的要求。而新生代员工从工作能力以及人数上不能及时进行工作交接,难以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2)智能化电网需要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控制、互动化方面的知识,需要高层次知识、高素质的人才。从表2和图2可以分析出,两个供电营业所员工整体学历水平不高,缺乏高学历人才。高中、中技、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83.5%,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只占全体员工总数的16.5%,与国家电网实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不相匹配。

(3)表3和图3可以反映出,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技术人才短缺。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占比偏低,仅1人占1.17%;助理工程师5人占5.88%;无职称人员却占比偏高为92.95%。不能满足技术密集的供电营业所对技术人才的高度依赖。

(4)表4和图4折射出,专业技能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短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占比偏低,分别为24.7%、2.4%和0%;初、中级工的人数比例偏高,为60%;无技能等级证书的为12.9%。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储备与电网事业的蓬勃发展所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人均素质当量是衡量供电营业所员工应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或专业技能水平指标。通过样本分析可看出,目前供电营业所员工素质当量普遍偏低。素质当量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技能单一的现象,极大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空间。

开展供电营业所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企业发展需求对技能培训的客观要求

供电营业所员工的素质当量要满足电网的蓬勃发展,配电网的智能化运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大规模的高级量测体系(AMI)和智能用电服务的需求,因此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供电营销配电职业技能人才已显得刻不容缓?企业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在为员工提供个人升值的机会和发挥潜能的舞台的同时,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企业做出更多的有价值的贡献。

供电营业所员工对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要求

对于供电营业所员工自身来说,职业技能培训是非常现实的需要。因为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趋势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员工个人不能很好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应变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很快就会被淘汰。员工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具有了对抗社会竞争威胁的有力盾牌。

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人力资源当量的操作要求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战略成为供电营业所发展的第一战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获胜。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主要方法。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的内在要求

激励是调动供电营业所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主要动力。供电营业所不仅要运用物质利益来激励员工,更要运用精神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进取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将获取培训机会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并更多让员工参与供电营业所的目标管理,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提供员工自身进步和发展的机会。

职业技能培训创新模式的实践

供电营业所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早,现有的资格培训、岗位培训和脱产培训等模式,已无法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快速发展。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必须采用更为灵活的模式,提高员工的培训参与度,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需求。因此通过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以下一些新的技能培训模式:

“岗前培训”的培训模式

“岗前培训”是院校毕业生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入职或上岗前进行的岗位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岗位职责、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安全风险,防护知识等。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规定新进大学生的6个月集中培训,除岗位技能外还包括岗位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使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院校毕业生,不仅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技能需求,并且从心理和能力上完成了学生到员工的华丽转变,受到供电营业所的欢迎。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培训模式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以劳模先进人物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方向,有效搭建劳模领衔、员工广泛参与、创新功能突出、管理规范有序的劳模示范引领平台。通过创建劳模敬业示范岗、技能教学点、创新课题组以及各类先进和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工作室,使之成为强化人才培养功能、强化创新创效功能、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和、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的一种培训模式,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的职工队伍。

国网浙江电力公司某地市单位供电营业所成立了以劳模姓名命名的工作室,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培训模式,带动一个团队进行创新工作,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同时每年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相应的专项培训不少于2期,培训人数不少于30人,通过辐射的作用,将劳模的技能进行传递。劳模工作室采用“N+1”的松散型团队组织模式,进行教科研工作,2012年全年发表专业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出版教材2本、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个,极大地激励了职工创新的热情,提升了职业技能教学能力。

“职业导师制”的培训模式

供电营业所“职业导师制”来源于传统的“师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除了强调具体技术和业务的传授和讲解,还在人际关系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开发机制。“职业导师制”能够迅速培养出符合供电营业所发展要求的人才,最大可能地发挥人才的潜能,使新员工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和空间充满信心,从思想上、感情上尽快地认可供电营业所的制度和文化,有效地防止人才的无序流动;从而完善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发挥团队竞争优势。

“以竞代培”的培训模式

供电营业所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基层生产岗位的活动,突出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发挥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作为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蓬勃开展,有效地推动了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同时在供电营业所营造了崇尚技能、学习技能、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了应急救援竞赛,我们湖州分中心承担了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代表队的选拔、集训工作,并最终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团体第二名,个人第三、第十名的优异成绩。这次竞赛不仅是参赛队员得到了提高,同时促进了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职工的全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体现了“以竞代培”在供电营业所职工能力培训中的作用和地位。

“测试”的培训模式

如果说竞赛是“竞技体育”,那么测试就是“全民健身”。国家电网人力资源正在开展“三考一竞”活动,所谓“三考一竞”就是指考试、考核、考勤和竞赛。供电营业所调考就是指通过调考的模式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的一种培训模式。以测试这个形式来促进员工的学习热潮。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连续四年在核心工种上开展全员调考,就是把某一工种相应技能等级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先进行自学形式展开培训,根据测试情况进行学分累积,综合提高员工技能素质。

以上几种培训新模式,虽然在人员结构上不能得到快速的彻底改善,但在近几年供电营业所职业技能培训实践中,培训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老员工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有所加强,新员工能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能。这些新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经实践和分析总结如下:

(1)快速提升供电营业所员工素质当量必须采用职业培训中心集中培训和新模式松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职业培训中心集中培训能快速改善专业技能人才结构,新模式松散培训能切实提升团队的实战工作技能。

(2)大体量培训应采用集中培训,如“岗前培训”“竞赛集训”。人数不多则应实施“职业导师制”和“劳模工作室”的培训模式。

电网新员工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培训创新;员工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胡静(1962-),女,浙江杭州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综合管理部综合主管,政工师。(浙江 杭州 310015)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03-02

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浙江公司培训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及浙江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2012年3月初配合浙江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开展全员培训,实现了培训全覆盖、考试人人过关的目标,为浙江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公司”)首批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综合验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供新理念宣贯、新体系学习、新知识培训的有效培训之路,彰显了培训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深化认识,强化培训保障

2012年初,经国家电网公司批复同意,浙江公司全面展开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公司核心培训单位,服务省公司、服务电网企业、服务员工队伍建设是浙江公司培训中心的一贯宗旨。该中心深刻认识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其在培训教育积累、培训设施、培训师资等方面的优势,在浙江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集中全力,积极做好“三集五大”培训各项准备,做到层层有保障、稳步推进“三集五大”培训工作的开展。

1.政治保障,凝心聚力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启动伊始,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即同步开展了以“三集五大”建设重要意义、目标内容、实施策略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宣传。通过内部网站、宣传橱窗、信息简报等渠道开展“三集五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定期召开月度例会、专题例会,部署“三集五大”建设任务;组织干部员工开展专题学习和讨论,了解和分析员工思想动态,使员工充分认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培训工作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确保上下同心、思想一致,全面提升培训中心员工对体系建设的认同感,将政治保障优势转化成推动“三集五大”培训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的强大力量。

2.队伍保障,抓住重点

为完成“三集五大”各项培训任务,浙江公司培训中心迅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培训教学、培训研究、培训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稳定等工作保障小组,重点保证“三集五大”培训工作,组成了一支由各专业骨干力量组成的培训教学、培训项目研发及培训管理队伍,强化“三集五大”培训队伍保障。

3.管理保障,提升效率

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全面加强“三集五大”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过程管理及培训团队管理。在浙江公司人力资源部及专业部室的指导下,该中心深入调研,精心编制培训方案,确保通过培训方案的实施使各类人员的素质满足新体系下的要求,使员工在思想准备、新工作流程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等方面达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在“三集五大”培训实施过程中,该中心适时了解培训学员对培训情况的反馈,每周统计各地市局培训情况及培训考核情况并反馈给省公司人力资源部;不断优化培训团队及后勤服务等工作,使各项培训管理工作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为“三集五大”培训工作提供规范的管理保障。

二、注重实效,开展针对性培训

为配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2月28日浙江公司对“三集五大”培训工作作出部署,明确了各阶段培训任务和安排,提出“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人人过关”的要求。浙江公司培训中心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程,分别开展了总体宣贯、标准化体系宣贯、专业化培训及岗位适应性培训,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1.录制培训课件

“三集五大”建设总体宣贯、标准化体系宣贯、专业化培训前,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安排好培训课件录制工作。为确保课件录制质量和效果,该中心精心布置培训课件录制环境,配备精干技术力量,创新运用科技手段,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三集五大”总体宣贯培训20个视频培训课件的录制、编辑等系列工作,还完成了“三集五大”专业化、标准化宣贯42个培训课件的录制,并将录制好的培训课件上传到浙江公司网络培训平台,提供网络培训平台的技术支持,同时向各单位配发视频光盘,为集中宣贯培训及各单位组织培训准备好视频播放等课件。

2.启动总体宣贯培训

3月5日,浙江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分别在培训中心本部及富春江分中心启动。该阶段培训共开设培训课程20门,涵盖了“三集五大”总体方案、专业建设方案和保障方案等内容,覆盖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包括“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概况、“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五大”体系建设方案、深化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方案、信息通信支撑系统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政治保障方案等。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分级分层开展,受培人员根据岗位分级在培训中心及各单位统一观看由浙江公司相关部室负责人主讲的视频录像。

至3月底,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共举办了9期“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集中培训,省公司本部各部门负责人、地市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县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公司本部人员参加培训。省公司系统其他人员则通过网络学习或班组播放课件的方式参加学习。共有37000多人参加了培训和网上考试,参考率达99.3%,考试合格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全员学习、人人过关的目标。“三集五大”体系宣贯培训期间,浙江公司网络培训平台总访问量达到41万余人次。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和班组学习的结合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总体宣贯培训的全覆盖。

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浙江公司全体员工进一步明确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构架、运作模式、总体实施进程和工作要求,进一步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有利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推进。

3.推进标准体系宣贯

为深入开展标准体系宣贯,在浙江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下,该中心培训师到公司有关职能部室和杭州市电力局等部门、单位开展调研,了解培训需求,为“三集五大”标准化宣贯培训等做好准备。

7月下旬,浙江公司培训中心举办了标准化骨干人员培训。浙江公司本部各部门(中心)、各直属单位、各地市局标准化专兼职人员参加了集中培训。35000余人参加了培训考试,全部过关。

“三集五大”标准化培训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推动浙江公司“三集五大”标准体系贯彻落实、提高公司员工执行标准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掌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活动、新内容和新要求及保障“三集五大”标准体系高效运行夯实了基础。

4.开展专业化培训及岗位适应性培训

“三集五大”建设专业化培训是在总体宣贯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公司“三集五大”建设进程而开展。

从4月中旬至7月底,面向“五大”体系所覆盖岗位群的相关人员和“三集”专业管理人员,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共开展了“大建设”、“大规划”、“大运行”、“大检修”及“大营销”专业化培训54期。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管理模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基本要求等。2300多位各专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参加了集中培训。

随着“三集五大”建设工作的推进,调整到新岗位人员的专项岗位适应性培训也随即开展。浙江公司培训中心重点调研新成立单位的培训需求,深入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业化岗位适应性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大运行”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地调监控员岗位取证培训、220千伏变电运行值长岗位复证培训(调度业务)、省调500千伏集中监控运行人员培训;针对“大检修”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省检修分公司运维站人员检修技能培训和取证培训等;针对“大营销”岗位适应性培训,开展了集抄、集收模式应用专项培训、大客户经理培训、台区经理培训、计量中心新进人员培训等,还开展了信息化调整培训。参加“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的人员全部通过培训考试。该中心还根据“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及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要求,及时组织培训项目开发,举办相应的培训班,满足新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

通过“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浙江公司系统各单位“三集五大”体系相关人员基本掌握了专业体系建设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使“三集五大”建设形成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得到切实贯彻,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和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持。

通过半年多来大规模、多专业、高要求的“三集五大”培训工作,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发挥了其在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人才支撑、传播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浙江公司员工在思想准备、新体系模式导入、工作标准的实施、新工作流程的运行、专业技术力量的保障上达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

三、创新方式,彰显培训特色

在浙江公司的部署和指导下,该公司培训中心结合“三集五大”培训实际,打造了集网络化、可视化、集中培训、班组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结合、多种途径学习的培训新模式,丰富了培训载体,为员工在岗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效果。

1.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

在“三集五大”各阶段、各项培训中,一方面组织各单位骨干人员参加培训中心的集中培训,加强对管理及专业骨干人员的重点培训,使他们回单位后做好其他员工的培训辅导和重点、难点知识传授;同时,各单位组织其他人员通过公司远程网络平台进行自学或班组播放课件的形式开展学习,并参加统一的网络考试。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高培训的普及率和覆盖面,使网络培训成为员工学习的大课堂。这种将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省公司层面培训与各地市局培训的有效结合。

2.宣贯培训与专业化培训相结合

浙江公司培训中心在组织“三集五大”新理念、新体系、新标准宣贯、做好“三集五大”宣贯的全员学习和普及推广的同时,按照“三集五大”建设进程,及时启动专项化培训,组织“三集五大”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了解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及“大建设”、“大规划”、“大运行”、“大检修”及“大营销”新体系要求、新流程规范,快速适应新要求,实现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理论宣贯全员培训与专业人员按岗位培训的有机结合,做到“三集五大”建设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的全覆盖,有力地促进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3.专家指导与培训师讲解相结合

在“三集五大”总体宣贯、标准体系宣贯中,浙江公司20多位部室领导和专家担任了培训主讲,他们以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对“三集五大”体系的学习和理解深刻地诠释和宣贯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理念、标准、规范等,为浙江公司员工开启了精彩的培训课程。同时,浙江公司相关专家还与该公司培训中心培训师共同承担了“三集五大”专业化培训任务。集优质培训资源和力量,分层、分类开展“三集五大”培训工作,实现了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保障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4.培训学习与考核过关相结合

电网新员工培训总结篇(3)

中心致力于建设一个集职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技应用和中外合作办学等相互兼容、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围绕公司主营业务,中心全面实施“七三五”发展规划,即建设“七大”基地(输电培训基地、配电培训基地、变电运行培训基地、变电检修培训基地、营销培训基地、调控一体化培训基地、电力通信培训基地),开展“三岗”培训(适应性岗位培训、拓展性岗位培训、提升性岗位培训),打造“五大”中心(安全应急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学术论坛中心、科技应用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以培养电力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主营业务,面向生产现场”,充分发挥“教学、培训、鉴定、比武”四大功能,“学历教育、职工培训”双轮驱动,有序组织各类技能大赛,不断拓展培训市场,品牌声誉显著提升,培训网络覆盖到全国27个网省公司。2012年,中心先后荣获山西省教育厅“全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总工会、人社厅、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山西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山西省电力公司“供电‘服务之星’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66项荣誉称号。

成立一年来,中心共承办电力营销、农电工、电力通信等专业职工培训460期,培训总量215723人*天,培训完成率100%;累计完成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4个等级30个工种5679人的技能鉴定工作;成功承办国网公司10千伏配网架空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山西省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继电保护工竞赛等16项大型竞赛活动。

转型发展文化引领、创新融合

在教育资源整合的工作中,中心始终围绕转型发展,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协调各分部、各分项工作,以凝聚力工程建设为总抓手,着力营造和谐氛围。中心陆续开展了“我转型我发展 一个中心一个家”、“传递最美力量”、“中国梦 国网情”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三集五大”、中心转型发展先后开展了专项征文活动、主题演讲比赛;举办乒乓球比赛、足球、篮球比赛等多项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积极营造职工认同转型、理解转型、支持转型、参与转型的和谐文化氛围;同时,将技能技术的提高与培训教学紧密融合,开展了多项技术技能比武活动,推动职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实现职工自身素质的加强、质量提升、内涵发展同步推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中心发展助力。

基地建设凸显特色、着眼长效

按照“基地做大、设备做新、环境做真、流程做细”的建设理念与“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原则,中心在拥有“七大”生产性培训基地的基础上,规划了智能配电网、安全应急、特种工、微电网、智能用电与新能源、电网建设培训基地、火电厂运行、特高压变电运行仿真等8个培训基地,并成为国网技术学院的外委培训基地。现有基地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涵盖了公司多数主营业务,同时浓郁的职场和企业文化氛围,为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培训比武、科技开发的平台,真正成为广大学员(学生)提高技能、成长进步的幸福家园。

目前,中心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在校外建立有“厂中校”实训基地95个,校内实训室89个,按照兼顾教学与培训、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陆续完成了农电仿真、仪表、过程控制、电子测量、综合布线、风能、企业模拟经营、财会等实训室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中心的培训教学实力。

师资队伍专兼结合、素质优良

按照“提升素质、优化结构、以老带新、项目引领”的建设理念,中心全面实施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鼓励教师“三上三下”,重点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提升兼职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建设了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多措并举提水平。在构建高绩效教师、培训师能力的建设中,中心采取“两分三径四养五评”人才培养、晋升、评价模式。“两分”即分专业制订培养计划、分阶段落实培养目标;“三径”即学历提升途径、技术职务晋级途径、职业技能等级晋升途径;“四养”即“专家人才培养”、“师带徒培养”、“项目挂靠培养”、“交流挂职培养”;“五评”即教学培训效果质量测评、课程开发能力测评、课程持续优化测评、日常工作绩效测评、综合能力素质测评。根据“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外出培训学习和主持参与专业建设相结合、课程改革和教研课题相结合、为企业服务和到企业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

优化结构保质量。培训师队伍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关键。在培训教学中,采取技能专家与理论培训师组合,有经验的培训师与年轻培训师结对组合方式,形成理论与实践互补,经验与知识互补的良性结合。并要求每个培训师都要轮流担任班主任,加强与培训学员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培训学员的学习、操作、生活以及对培训的要求等信息,通过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完善培训内容,真正做到了培训教学相长;同时也使培训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培训过程中得到了稳步提升。

师资建设结硕果。中心全面实施“金牌培训师培养规划”、“青蓝工程”,教师转型成效显著,52对教师结成师徒,12名骨干教师到国网技术学院任教,培训效果得到一致好评。目前中心拥有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名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9名山西省“双师型”优秀教师,省公司技能专家和电力行业专家88名,逐步建立起一支职教能力强、社会服务能力高、双师素质、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队伍。

培训体系标准严格、科学完善

以“设备跟进现场、方案贴近学员、培训接近实战”为原则,优化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手段,积极探索“学中干、干中学”培训模式。

打造“质量管理精品工程”。引进和推行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体系。优化“需求分析——计划制定——过程实施——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诊断式’培训、‘个性化’服务”的培训手段,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制定《中心教学(培训)质量检查管理办法》,建立专家督导、行政检查、教学监控、学员评教、教师评学“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教学作出科学评价;积极探索“末位淘汰制”等激励措施,全面提升队伍水平;加快教材建设。根据国网公司34个《岗位技能规范》,重点建设输配电带电作业、农电等12个标准化培训模块,编制了覆盖全工作的作业指导书,完成了《继电保护》、《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等课件的开发工作,为推动培训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地奠定了基础。

精心组织培训教学。针对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职工培训的新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借鉴和吸纳了现代CBE、MES等教学模式,制定了模块式的培训教学计划和方案,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监控回放总结等多种手段,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培训教学内容上,重点强化安全技术、安全操作技能和工艺的培养。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让学员真正学到“实招”;在操作技能上,根据学员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采取差异化培训,尤其对入职不久的新入职员工更是手把手,一对一地教授,让学员在“跳起摘桃子”的心态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培训教学实施上,采取了“低起点、小步子、多形式、快反馈”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学员的畏难情绪和学习障碍。

构筑培训安全网络。坚持“认识、措施、责任落实、人员、整治、应急预案”六到位的原则,构建全过程管理的培训安全网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内容,统一考核标准”的要求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借鉴生产班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班前会、班后会制度,定期组织学员学习《安全生产法》、《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相关法规,强化培训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各培训组培训师为第一安全责任人,与全体培训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设立专职安全员,由学员轮流担任,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和团队意识,实现了安全培训的“可控、能控、在控”。完善培训安全应急预案,实训前,全体实训师重温“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事件等进行讨论、修改,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库,每期培训结束后,由专人负责整理、归档,确保培训资料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技能培训采取“送培单位现场验收,对培训质量一票否决”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制定培训方案、优化培训项目、班组式培训模式、半军事化管理、严格考核程序、配备一流师资”等六项措施,培训质量得到省公司、用人单位和培训学员的充分肯定。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电网新员工培训总结篇(4)

实施背景

适应电网技术发展和企业管理进步的要求

特高压骨干网架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对提高大电网驾驭能力,加强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徽省电力公司在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实践活动中,亟需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发挥先导作用和保障作用,适时开展技术理论、思想转变、队伍稳定方面的宣贯培训;开展变革中新业务流程对接方面的能力提升培训;开展变革后跨专业、岗位以及转岗员工的岗位适应性培训,将公司系统广大员工的思想、行动迅速统一到企业发展战略部署上,为电网技术发展和企业管理进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适应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三个转变”的要求

随着公司发展和规模扩大,集约化管理是提升效率和赢利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务必加强人力资源管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转变”。即:实现员工管理由总量控制向结构调控与总量管控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实现由事后控制向事前计划控制、事中流程控制和事后结果控制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实现由单项工作的推进向综合体系建设和系统集成的方向转变。

建立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体系,务必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夯实培训基础管理工作。以培训项目构建与质量管控为抓手,推进人力资源集约化管控,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三个转变”,使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素质提升、配置精益高效,以适应其他业务发展的需要。

适应组织机构优化对岗位能力素质提升的要求

特高压骨干网架和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员工的岗位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要创新发展,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持是前提,提高员工岗位能力素质,顺应企业发展,公司开展了“人力资源集约化下精品培训项目构建与质量管控”的管理课题研究,系统梳理和深度分析生产经营、营销服务和组织管控带来的巨大变革,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发现和探索全新的培训需求,打造一批面向管理、专业技术及生产一线员工的精品培训项目。通过精品培训项目的规划、实施与运用,着力提升各层级各专业员工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内涵、特征和做法

内涵

根据人力资源集约化总体要求,以“新标准、新流程、新能力”为培训重点,以“全员、全岗位、全过程”为培训范围,以《质量标准·培训指南》GB/T19025—2001(IS010015:1999)为依据,抓住培训机制建设、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项目策划、培训项目实施以及培训评估等重点环节,对培训项目实施多维度全方位质量管控,构建一批与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相适应的精品培训项目。

特征

(1)依托标准化管理,突出“三全”“三新”,抓实“三定”“三考”。以《ISO10015:质量管理 培训指南》为指导标准,以“三定三考”(定员、定编、定岗,考核、考绩、考勤)为抓手,以“全口径、全过程、全业务”为前提,以“新标准、新流程、新能力”为主线,依据新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的具体要求,按照专业体系分层分类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各类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加强岗位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和能力。

(2)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素质要求的培训需求调研和策划。按照新体系下岗位目录,编制管理、技术和生产技能三个序列所对应的培训需求策划书,建立人力资源集约化下培训项目名录。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规范》,对岗位机构变化较大的如运行、检修、营销等专业的培训规范进行重新梳理,更新补充,提取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编制培训模块,按照不同的能力等级优化整合,形成适应新岗位的培训单元需求表和培训科目组成表。人力资源部与业务部门组织本专业的各级专家、一线班组长、管理专责及有关的培训师,结合各岗位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会诊分析,形成正式培训项目计划予以执行。这样一下一上的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项目的设计保证培训项目既面向生产一线实际,又大幅度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全方位、多维度、广角度的培训项目效果评估。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估是评价培训项目质量的核心环节,传统的培训项目效果评估是根据培训项目的重要程度分为反应评估(一级)、学习评估(二级)、行为评估(三级)和效益评估(四级)四个层次。在“人力资源集约化下精品培训项目构建与质量管控”的管理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在做好培训项目常规评估的同时,重新设计了一套全方位、多维度、广角度的培训效果评估反馈体系。安徽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会同培训项目业务主办部门,对精品培训项目组织参培学员、参培学员的直线经理人、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开展多维度全方位评估。针对专业管理人员,重在评价其对新知识的领会应用和执行力的提升程度;针对专业技术人员,重在评价其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的理解程度;针对一线生产技能人员,重在评价其技能水平的提高和解决生产现场难题的实操能力。多维度全方位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实现了多角度反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及时改进培训组织实施工作的不足,完善培训项目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提升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做法

为了确保人力资源集约化下的精品培训项目能够落地实施并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公司着重在培训的机制建设、资源整合、流程管理、质量提升、评估反馈等方面加强管控。

(1)完善培训机制建设,保障精品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

①健全完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为适应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要求,安徽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依托标准化管理,先后出台了《安徽省电力公司全员培训考核指导意见》《安徽省电力公司培训项目开发管理办法》《安徽省电力公司精品培训项目申报与遴选管理办法》等指导文件,修订完善了《安徽省电力公司培训项目名录》,在制度建设上为精品培训项目构建与质量管控工作的落实提供政策依据,在培训经费、培训资源等方面为精品培训项目构建与质量管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②进一步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安徽省电力公司大力开展了培训资源的优化整合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培训中心建设发展的措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按照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对支撑机构设置的具体要求,公司下设一个综合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下辖两个技术技能培训分部(电科院分部和安庆培训基地分部)。综合培训中心、培训分部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综合培训中心主要侧重管理类、技术类培训,同时建有与现场同步的电网运行、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电力通信、电力营销等技能实训室;电科院技能培训分部依托电科院的检修人才、设备资源,建有变电检修、油气等检修类实训室;安庆培训分部依托安庆供电公司,建有高、低压带电线路、电缆、配电等实训室。

同时,公司采取激励和考核措施,调动各级技术、技能专家和国网领军人才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师队伍。经过多年的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培训中心、培训分部基本建成了覆盖电网主工种,实训设施先进的公司技能实训基地,服务于教育培训工作的软、硬件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精品培训项目构建和质量管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培训中心发挥其管理培训优势,结合公司管理创新、典型经验、群众型创新等课题,大力开展了管理类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电科院分部发挥自身科研实力,实行科研、培训、修试一体化运作,打造技术类和检修类等精品培训项目;安庆培训分部紧密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构建了现场培训与生产相结合的农电类、输变电类精品培训项目。

(2)加强培训需求调研,提高精品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①立足全业务岗位工作标准,形成培训需求调研内容。遵循“结合岗位,能力必备”的原则,立足于公司全业务岗位工作标准,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和分解,确定培训模块和培训单元的组成。选择培训单元内容的基本点是公司系统所属培训机构实训设施具备,而生产现场不便开展,现场又是急需的内容,原则上每个岗位职种层级由4-8个左右单元组成,单元培训时间为7天左右。

②采用单元制需求调研方式,实施培训项目需求调研。以市、县公司相关单位或部门为基本需求组织,采用单元制需求调研方式,组织实施培训项目需求调研。各市、县供电企业在组织实施培训需求调研时按照员工与公司的共同发展需要,采用员工问卷调查、集中和个别访谈,组织管理层对员工现有能力与岗位标准要求的偏差分析等多种形式确定员工的具体培训需求。

③实行流程化管理,提高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效率。编制年度培训需求调研任务书,按照培训管理、实施的不同层级组织开展精品培训项目的需求调研工作,需要依据规范的管理流程。

(3)开展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策划,保障精品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在做好培训项目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精品培训项目进行策划,策划的内容包括确保培训顺利实施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培训效果的评价准则等,以保证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开展,为实施评价和监督提供依据。

①成立培训工作专业组。按照专业划分成立“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等十大专业培训工作组,培训工作组由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省市公司级技术专家和首席技师队伍、技能实训基地的专职培训师、各级职能部门的专家以及培训管理的专业人员组成。各个专业培训工作组在人资部门的组织下召开研讨工作会,研究各专业精品培训项目的构建策略,制定并落实培训实施方案。

②确定培训科目组成表。依据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结合各岗位新的工作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确定培训科目组成表,落实师资和教学方式,形成一整套可实施的培训教学方案。

(4)组织实施培训项目,确保精品培训项目质量。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是培训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精品培训项目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培训方案和培训科目指导书,重点做好“三个突出”,确保预期的培训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得到落实和保证。

一是突出一流的培训师团队。培训师团队主要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的各级专家、一线的技术技能骨干、培训机构的专职培训师组成,形成了一个专、兼结合,既熟悉现场工作规程、工作标准,又掌握培训教学方法的一流培训师队伍。

二是突出一流的技能实训设备。安徽省电力公司自2007年以来,在实训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已建成了覆盖生产、营销、信息通信等主要专业、主要工种的实训基地,实训设施先进,与现场同步,并适度超前,能够完全满足技术技能培训,并保证良好的培训效果。

三是突出适应岗位需求的培训内容。安徽省电力公司对岗位机构变化较大的如运行、检修、营销等专业的培训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更新补充,按照岗位需求变化引起的新业务、新要求、新标准、新流程,编制培训模块,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开展多维度培训项目评估,进一步完善精品培训项目。在开展常态培训项目质量评估工作基础上,由培训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了由参培学员、参培学员所在单位直线经理人、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共同参与的多维度培训项目评估工作,切实提高精品培训项目质量。

①多维度确定评估内容。一是由参培学员对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教材、培训组织和培训手段等方面(兼顾对培训管理、餐饮、住宿、交通服务等)进行满意度评估;二是由参培学员所在单位直线经理人对其参加培训后的学员相应工作能力提升的满意度评估;三是由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对学员在受训期间表现以及培训考核情况进行评估。

②多维度组织实施评估。将《培训项目反应评估表》和《培训项目行为评估表》下发至送培单位,由其分别组织参培学员及其直线经理人逐项填写,集中后,以电子表格和纸质形式反馈省公司培训项目管理部门;将《学员培训情况反馈表》同时发给培训项目承办单位,由其按培训项目对参加培训学员逐一评价,以电子表格和纸质形式反馈省公司培训项目管理部门。

③多维度形成评估结果。省公司培训项目管理部门将反馈情况组织人员按项目进行多维度汇总分析,形成分析图表直观反映培训项目效果,综合参培学员、参培学员所在单位直线经理人、培训项目承办单位的具体意见形成多维度评估报告。分项目形成的多维度评估分析报告作为各培训机构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的主要依据。

实施效果

人力资源集约化下精品培训项目构建与质量管控工作实施后,在安徽省电力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培训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建立与了公司发展新形式相适应的员工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提高了各阶层员工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全面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有力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人力资源集约化下精品培训项目构建与质量管控工作的开展,员工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各项考核指标有了明显的提升。

(1)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有了全新发展。推动了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公司系统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显著提升,公司重点监测的培训项目质量、培训学员满意度等大幅度提高。

(2)人才成长速度加快,人才当量密度提升明显。建立健全了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公司人才成长速度加快,人才当量密度提升明显。公司现有部级人才5人,国家电网公司级专家55人,省公司级专家335人,在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开展的十大专业领军人才选拔中,安徽省电力公司入选30人,位居国家电网公司前列,公司系统各项人才素质指标明显提升。

(3)参加各类竞赛成绩突出,成果显著。安徽省电力公司近几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及国资委组织的各类岗位业务竞赛、调考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屡屡实现新的突破。一批通过岗位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一线员工脱颖而出,成为工作骨干和专业带头人。

(4)安全生产保持良好局面。安徽省电力公司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年”活动部署,生产、基建、农电、交通等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科学调度电网运行,强化电网风险防控,成功应对持续高温大负荷、“海葵”台风等恶劣天气挑战,圆满完成迎峰度夏保供电任务。公司实现“三无三防、一降一升”安全目标,未发生影响安全生产业绩考核的人身、电网、设备以及信息系统事件。

(5)电网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电网前期工作成绩斐然。完成2013-2017年电网规划滚动调整并通过国家电网公司评审。“十二五”规划所有500千伏项目完成可研,合肥众兴变等6项500千伏工程获核准。加大电网项目储备,2012年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获核准。工程质量工艺水平普遍提高,110千伏及以上项目优质工程率达到100%,安庆双岭500千伏变电站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推进配网标准化抢修及平台建设,解决24.2万户配网低电压问题,配网供电能力不断提升。加强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和运营工作,全省电动汽车充电量和行驶里程位居全国前列。

经营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人力资源集约化下精品培训项目构建与质量管控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培训质量,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明显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安徽省电力公司始终跟踪电网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2011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专利149项;2012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专利177项,国际专利4项。

(2)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丰硕。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活动,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成果丰硕,成绩斐然。2011年获得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2年获得省级、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3)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公司首次在安徽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连续三年在安徽省万人评行风活动中,均居各行业之首,在省公共服务行业行风评议中获“免评”单位,有力提升了诚信央企、责任央企的社会形象。

电网新员工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 电力企业 培训师 培训课程 需求预测

随着电网公司不断的发展,随着我国国家电网“三集五大”的深化、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电力企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队伍,这使电网企业的培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如此情况,国家电网提出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人才密度、提升人才密度的要求,我院做为电网公司系统内的学校, 2012年7月挂牌成为了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院教育的工作重心真正从学历教育向职工培训转移。作为一名学历教育的院校,突然地变成企业培训,不可避免的会掌握不好自己的发展方向,虽然其他中心有很多成功的培训经验,但是每个电力企业是不尽相同的,很多工作还是需要自己去摸索的。下面是我中心一份送电线路职工培训课表(如表1):

本次参加培训的职工要求是高级工及以上人员,总体素质较高,而且年龄在38-50岁之间,属于现场工作经验丰富,且大部分人员是班组长或熟练工,很少参与具体工作,部分人员只做些指导性工作。

1 培训项目分析

先看培训的目的,这个班叫送电线路工能力提升班,培训目的很确,就是要提升现场技术工人的综合能力。

再看培训对象,很多人是一直在线路上工作,但是工作内容可能非常单一,对于能力提升的培训,相信很多参加培训的员工还是非常欢迎的;培训对象是很准确,新员工和业务不熟练的员工对于能力提升还不到时候。

本次培训最大的问题是课程的设置,本课表虽然包括了送电线路工在现场所有可能遇到的工作,但和能力提升似乎又不相干,能力提升应该是在掌握现有工作技能要求的前提下,学习一些新技能、新工艺甚至新产品;浏览这份课表,所设置的课程现场工人天天在干,在课程中没有设置什么新技术、新设备,根本谈不上能力提升,从培训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也可以看出员工对这样的课程设置并不认可,大部分员工觉得没有达到培训目的。

2 谈发展

2.1 了解培训对象,进行需求预测

企业培训通常要了解培训对象的个体需求,也要了解培训对象的组织需求。培训对象的个体需求,就是培训学员从自身发展或适应工作岗位角度来确定自己需要培训哪些内容,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训练等。培训对象的个体需求调查可通过直接了解和间接了解来进行。培训对象的组织需求,就是要了解培训对象所在企业就某一方面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存在的差距,比如电力系统的供电企业就变电运行岗位而言,目前运行的监控系统、设备型式以及操作方式等与更新、改造、发展后的监控系统、设备型式以及操作方式等都很大的不同和进步,这种差距,就是一种企业对培训的组织需求,作为企业的培训师,要能够迅速地掌握这种差距和变化,才能预测出企业对培训的具体需求内容。这也为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供了前提依据。

总之,深入一线,多做分析,多做调查,积极和现场联系,就不会出现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

2.2 专兼结合,共同做好企业员工培训

专职培训师负责根据调查现场需求开发培训项目,要能够结合电力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就业要求,研究开发针对电力系统各岗位的培训项目,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并从事培训咨询和教学活动。这就明确了电力系统企业培训师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同时也能使每一位企业培训师找到自己的定位;兼职培训师大都来自现场,现场经验丰富、专业过硬、技术精湛,这是兼职培训师的主要来源,是我们培训师队伍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电力企业要想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中心的培训发展就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员工转变观念,共同努力,要有一个积极进取的态度,热爱本职岗位的心境,遵守培训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实践,不断学习,在进行企业培训这样一个双赢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也为电力系统企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文红.如何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效果[J].当代经济,2005,(5).

[2]王勇.员工培训如何更有效[J].经营与管理,2005,(7).

电网新员工培训总结篇(6)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岗位;培训

萧山供电局运行工区共有运行人员160名,担负着萧山区境内76座变电站的运行值班任务,其中220kV变电站10座。2003年以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新增变电所38座,新进员工90余名,年轻职工占工区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萧山运行工区步入了变电站数量和运行人员数量快速增长的阶段,经历了变电站的快速增长与人员技能水平提高不同步的阵痛。

面对这个现实,2003年以来,该工区就紧紧抓住员工培训这个“牛鼻子”,向培训要人才、要安全、要和谐,多措并举鼓励员工走岗位成才之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电网迅猛发展的专业变电值班员队伍。笔者对该工区培训经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

一、制度先行,规范管理提高水平

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一直是运行工区管理上坚持的原则。为了改变多年来培训工作杂乱的局面,实现生产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和文明,萧山局运行工区及时修订并完善工区《变电运行工区技术培训管理标准》,设立1名副主任主抓培训工作。建立了工区、班组、师徒三级培训网络,不断规范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工作。

二、把握源头,狠抓新工人岗前培训

大量大学生的进入为运行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给工区的培训管理出了一个难题。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学历水平高,接受新事物的时间短,岗前培训还有没有必要?面对这一问题,工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虽然学历高,但是针对变电运行工作仍感陌生,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不强,岗前培训必不可少,而且入厂的前三年是员工成才的关键。为使分配到运行工区的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掌握电力生产基本规章制度和变电运行值班员必须掌握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运行工区每年都会针对新员工进行为期半年的岗前培训。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基本制度学习。新值班人员必须学习安全规程、值班员岗位职责、变电所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调度运行规程和变电所日常业务应用,在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下一阶段的跟班学习。

第二阶段是跟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分配至变电所进行跟班学习,由班组长选派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和制订分期、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学习有关设备的构造、原理、性能,本岗位有关系统、运行方式、现场规程制度、职责等。在师傅指导下做些简单辅助工作,但不准操作设备、顶岗或进行运行业务联系。跟班学习期间,按阶段进行考问。学习期满,必须进行全面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试行值班学习。如考试不合格,再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经补考仍不合格,则进行待岗处理。

第三阶段是试行值班学习。新值班人员在试行值班学习期间,允许在有经验的值班人员指导和监护下,逐步参加实际操作,并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安全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的学习。试行值班期间,班组加强对其实际能力考查。学习期满,须通过独立值班考试,履行审批手续取得上岗资格后方可独立值班。

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培训,使新员工初步掌握了生产知识和技能,增添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信心,体会到了归属感,以更快适应变电运行值班员岗位。除此之外,工区领导还站在发展的高度,为新员工制定“三年成才计划”。在培训中发现人才,并重点关注和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不少新进的大学生在各种竞赛、竞岗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值长、技术员等重要岗位。

三、持之以恒,基础培训不放松

从工区和班组两个层面狠抓培训工作,工区组织大型培训活动,班组组织技术讲课。工区技术组根据计划,每月深入班组,对其技术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班组坚持每月进行一次运行分析、每月进行一次脱离典票的手工开操作票测试、每月每人进行一次技术问答;220kV操作站和变电所每月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月每值进行一次事故预想;110kV操作班每季进行一次反事故演习,每季每人进行一次事故预想。制订了各级岗位人员的现场考问内容,加大考问力度,认真指导班组的技术培训,努力夯实班组基础培训工作。

四、重点突出,专题培训结硕果

为使培训工作重点突出,多年来工区围绕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足及管理薄弱环节,专题研究部署、精心准备。制定了年度培训主题,推出培训主题年活动,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年的工作确定目标。工区确立2008年为“技术培训管理年”,2009年为“人才培养年”,2010年为“管理创新年”。专题培训年活动意义丰富、指导思想鲜明、部署详细周密,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工作重点及开展活动的具体安排。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使工区的技术规范化水平,班组长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拉得出、顶得上的运行储备人才队伍。

五、百花齐放,丰富内容创新载体

随着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对变电运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运行人员的培训主要以电校短期脱产培训、工区专题培训和班组日常培训为主。这些培训应试性突出,缺乏持续性、应对性和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对短期培训抱有过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培训能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于是,培训中普遍存在内容庞杂、目标过大、人员过杂的现象,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针对这一状况,工区与运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从多方面了解职工的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形式,使员工培训方式丰富多彩。

1.开展青工“技术沙龙活动”

针对新工人理论知识丰富而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相对缺乏的特点,由工区组织,团支部负责实施,在2006年7月起开展每月2次的“技术沙龙”活动,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采取由局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区技术专家讲解,新工人提出问题再答疑的互动方式。工区每年专门召开会议,对当年的“技术沙龙”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确定下一年的活动思路和方案。工区组织开展的技术沙龙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式,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市局团委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开展了技术沙龙提高班,由数名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新大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并设主讲人,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听课人提出问题、答疑,最后专家点评的新方式,起到了有效的互动作用。

2.制作多媒体培训教材

变电所数量的增多和设备种类、操作方法的日益复杂为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增加培训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减少现场培训的安全风险,提高变电运行的标准化作业程度。2008年开始工区申报了变电运行多媒体培训教材的科技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制作了标准化倒闸操作录像,丰富了培训载体,让新进人员和转岗人员能够迅速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针对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老工人理论基础普遍缺乏,知识结构日益老化,积极向上的动力日趋减少,且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也较弱,但仍担任正值等重要岗位;新工人虽然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不缺少向上的动力,但实际技能较差,工作经验缺乏。因此,在加强新工人培训的同时,积极考虑对老工人的业务水平的提高,针对两种人员的情况和特点,制订不同的培训要求和计划,以提高运行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比武、技术沙龙、名师带高徒、技术培训等各项技能活动,掀起学知识、比技能的学习高潮。完善工区培训制度,建立学业务、比技术的常态机制。

4.开展“师傅带徒弟活动”

工区选拔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的骨干员工对业务素质相对薄弱的年轻人结对帮扶、签订师徒合同。同时工区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具体措施,对师徒同步考核,师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徒弟心里有了压力,师傅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所带的徒弟,并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引导徒弟做人做事。培训期满进行测试合格的,将给予师傅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的,则不予奖励。“师傅带徒弟”活动开展以来,多名大学生在各自师傅的精心教导和自觉努力下,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

5.“走出去,请进来”,创新培训方法

工区领导把培训作为员工最大的福利,尽力争取每一个培训机会,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培训;利用新建变电站和设备更换的良好契机,请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现场培训;聘请浙西技校老师在工区内部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出人才,目前该工区已拥有高级技师2名,技师12名。

六、从严考核,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电网新员工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

作者简介:江梁艳(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工程师。(福建福州350025)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21-02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

(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

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定期举办涵盖县公司的兼职教师年度轮训,每年至少举办1期县公司兼职教师技能项目考评工作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县公司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县公司技能考评工作的规范化。

6.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结合福州电业局专家人才众多的优势和一线员工对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全面开展专家人才传艺授课活动。认真搭建培训讲座平台,为福州电业局各专业专家提供授课机会,为全局员工(含县公司)提供专业学习、跨专业拓展,专业深入学习机会,开办专家传艺授课24期,授课专家24人次,参训学员638人次,其中3期应县公司要求送教上门。

三、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