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眼科学教学论文

眼科学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5 09:17:43

眼科学教学论文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1)

目前眼科护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主要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都较差,也就是学生综合能力较弱。(2)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眼科护理学为考查课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也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从心理上不重视。(3)学生毕业后大都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眼科护理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如何顺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是眼科护理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从事眼科护理教学工作多年,探索出一些教学方法: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法,利用现有条件,从听觉(讲授法、讨论法)、视觉(演示法)、触觉(实习、作业法)等多方面多措并举,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现介绍如下。

1应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法、利用模型教具教学、利用标

本教学、利用自身资源教学[1]

1.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中常见的方法和手段,也是非常普及的一种教学形式,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也是如此。比如眼球的解剖结构,典型的疾病图片能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给学生看从网络上下载的图片、视频,使学生不但对眼球的解剖结构及眼病有一个“平面”上的初步认识,而且使一些护理操作更形象直观,使学生更易理解、记忆。

1.2利用模型教具教学

模型教具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工具,利用模型教具可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眼球模型可使学生对眼球解剖结构有一个立体认识,有利于学生立体思维的形成,提高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模型教具的应用是对理论知识教学的一种补充。例如利用眼球模型教具教授眼病知识,学生会很容易理解病变位置、病变形态,分析眼病对患者可能造成的损害,思维会随着教师的引导进一步延伸。

1.3利用标本教学

这种方法多在眼球的解剖知识教学中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型教具教学学生已对眼球有了大体了解,然后再在眼球标本上确认眼球各个解剖结构的位置及形态,再次观察病变时角膜、晶状体混浊的状态。接着让学生认识睫状体及脉络膜的位置、形态和颜色,进而理解它们的生理功能,尤其认识视网膜是白色透明的薄膜,而非模型、图片上的橘黄色。

1.4利用自身资源教学

上课前让学生互相对视或自己照镜子5分钟,仔细观察自己或同学的眼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同学或自己眼睛上确认眼附属器及眼前段的解剖形态、位置,包括眼睑、结膜、泪小点、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涉及眼表疾病时,如结膜炎,首先教会学生单手翻睑术(这是眼科护理不可缺少的一项操作),翻开同学的上下睑,确认睑结膜,在屈光不正同学的睑结膜上认识充血的状态,之后找到球结膜、穹隆结膜以及三者共同形成的结膜囊,同时可以直接教授学生滴眼药水和上眼药膏的方法。这样教学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角膜直接暴露于眼球最前端,容易发生炎症、外伤,要求学生必须确认角膜的位置,同时要求学生分析患者发生角膜炎时的视力情况、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不良后果,教育学生珍爱自己的角膜。

1.5电视教学

电教资源是我校重要的教学资源,它所展示的护理操作和手术过程都是非常正规、标准的无菌操作,而且都是在临床上验证过的,是学生学习的模板。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手术过程视频,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术后护理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讲到“白内障患者的护理”一节时,在学生观看完白内障囊内、囊外摘除手术的视频之后,让学生讨论这样的患者该如何护理,护理错误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避免教科书中枯燥的理论描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的检验和补充

2.1以实践为主的方法,如绘图、手工制作

2.1.1绘图

绘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笔者对学过的眼球解剖、房水循环及一些眼病如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屈光不正等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复习,让学生画出它们的解剖图、知识导图。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检查学生的学习理解情况,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二是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手工制作

因为我校学生大多数是女生,手工是她们的特长。采用手工制作模式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学习方式。可以选用任何废弃的塑料瓶、塑料袋等塑料制品来制作眼球模型,可以不严格限制解剖形态,让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制作的角膜上涂上牙膏、护手霜当作角膜炎模型,用凸起的塑料瓶底做成眼球的晶状体,在此基础上夹不同形状的纸作为白内障模型……这样的学习环境非常轻松,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会有成就感,再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许,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在学中玩、玩中学,效果非常好,学生非常喜欢,并且印象深。

2.2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方法,如病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2.2.1病例分析

每次讲完一种眼病的护理,教师列举一个典型病例,要求学生分析。病例是医院完整的诊断、治疗、护理病例。首先学生自己分析病情,做出护理诊断,提出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再对比医院规范的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这样做一是检验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既建立了临床思维,又了解了标准病历的书写程序。因此,病例分析教学搭建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的平台,让学生尽可能熟悉实际工作环境,为下一步的临床实习、工作打下了基础。

2.2.2自由提问

每堂课下课前,笔者总结本堂课所讲内容,然后留出5~10分钟时间供学生自由讨论或提问。他们会就自己或家人或朋友的一些眼病进行提问,师生共同讨论,做出诊断并提出护理措施。这个过程全体学生都在参与,能够根据真实的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比单纯进行理论讲授更易于学生接受。

3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用一种方法,也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全方位、多角度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借用现代教育工作者常说的一句话: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学内容,更要备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让他们学得更好,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白衣天使。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因此,教师也要以这样的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作者:李 英 刘薪灼 单位:锦州市卫生学校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26-01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选择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1]。笔者作为中医眼科研究生导师,主要针对眼科研究生在读期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期达到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掘出研究生的潜能,规范性地对研究生进行专业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持续地、有效地开展。具体如下:

1理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优化教学过程

研究生在校期间首先进行半年的基础理论学习。我们打算打破以往的只要文字和图片简单罗列的电子教案,取而代之的是收集了临床中大量真实典型的病例实录、仪器检查、各种手术的影像资料等。另外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眼科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十分必要,通过探讨多媒体、网络化等现代教学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2],应用设计合理的Flash课件,可以将眼部的微妙、抽象的结构变得更为具体、真实。使得授课内容更为形象、具体,增强同学的兴趣,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便于记忆。做到中医眼科学教学内容的特色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使枯燥、抽象的眼科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学生容易接受。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作为研究生导师应该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立项,争取参加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以更好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医学课题研究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题研究环境。为研究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

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实际上是突破了教育统一的课程设置的共性约束,博览眼科相关书籍,扩大知识面,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学习各种先进的实验技术与方法,注意科研意识的培养[3],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就能具备一个较高的起点,为研究生形成个性化的学术知识结构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为临床实践及课题科研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实践循证医学,并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4]

研究生进入科室后由导师负责,科室内老师分别带教。也就是每一名研究生除导师外还要有一名专职带教老师,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因为眼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实习带教中,重在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很多疾病的诊断须借助专科设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带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因材施教,量身定做实习带教计划,并亲自教学生怎样使用各种检查仪器,并带领学生做各种技术操作(包括各种眼科常规处置及手术),起示范作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过程。并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开扩视野。

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眼科临床思维能力[5]。只有具备了临床思维能力,才能保证正确诊疗方案。使学生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掌握临床思维技能。带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循证医学训练分5个步骤进行:①在指导教师协助下,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②针对具体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循证医学资源,检索所需文献;③根据循证医学评价标准,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其真实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得出最佳结论;④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将该结论应用于患者的诊治决策中;⑤评价实践后效,以进一步提高。

综上,我们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打破以往的只要文字和图片简单罗列的电子教案,取而代之的是收集了临床中大量真实典型的病例实录、仪器检查、各种手术的影像资料等。另外应用设计合理的Flash课件,使教学内容特色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容易接受。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 PDCA循环;眼科;门诊;护理技术;教学管理

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的基本管理方式。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实施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1]。专科技术操作是眼科门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项目较多,技术要求也较高,我科自2006年开始,结合眼科专科技术操作的教学特点,将PDCA循环法这一科学的管理办法应用于新护士及轮科护士的带教管理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接收新护士17名及轮科护士15名,新护士的培训时间为6个月。轮科护士培训时间为3个月。年龄22~38岁,平均(28±2.5)岁,均为女性;其中本科学历10名,专科学历22名;护理师8名,护士24名。

2 方法 

2.1 计划阶段(P)

2.1.1 设置带教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带教要求、新护士及轮科护士的带教计划、考核总表(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开始培训的日期、考核项目、考核成绩、监考老师)、独立当班评估表。

2.1.2 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由护理部、科区护士长,科总带教,临床带教老师组成管理网络,每月召开1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会议,明确各级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体系,保证教学管理有效、到位[2]。

2.1.3 由带教老师及制定个性化的带教计划。带教老师要求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护师或主管护师,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业务精湛,临床专科理论,责任心强,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工作中能处处以身作则。并要求每位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带教计划,每月按计划完成相关的培训内容,并进行考核。

2.1.4 岗前培训。进入临床学习前详细介绍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如眼科专科技术操作准入制度等,专科发展及新护士或轮科护士带教计划。要求新护士衣着整洁,尊重师长,团结同事,工作主动热情。根据培训计划认真学习,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法律意识。

2.2 实施阶段(D)

2.2.1 实行分阶段带教。按操作的难易程度分阶段带教。第一阶段:要求掌握视力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第二阶段:要求掌握眼部上药、包眼、绷带包扎方法、眼部冲洗、颞侧穴位注射的方法。第三阶段:要求掌握拔倒睫、成人泪道冲洗、结膜结石剔除术、压陷式眼压测量。第四阶段:为高难专科技术的学习阶段,要求掌握麦粒肿切开排脓术、结膜下注射法、浅层角膜异物剔除、角膜丝状物抹除术。轮科护士与新护士相比较,理论和技术基础较好,掌握操作的速度较快,带教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

2.2.2 规范操作流程。按照《临床眼科护理指引》中眼科技术操作指引进行带教。每项操作均从护理目的、护理目标、操作重点步骤、评价要点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在执行每一项操作时严格按照核对、评估、告知、准备、实施、观察并记录、整理(患者、用物、护士),共七个步骤完成操作。

2.2.3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每一项操作前,先预习操作的流程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如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法,要求学生掌握:①非接触眼压计的工作原理和保养方法、各个按键的作用。②眼压的定义、正常值。③房水的分泌与排泄,引起眼压升高的原因。④影响眼压测量的因素。⑤可能引起高眼压或低眼压的相关疾病。针对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或查阅文献寻找答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与学更加和谐。

2.2.4 丰富带教模式,强化知识与技能。临床带教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同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可采取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操作为主的教学内容可采取示范、指导、操作、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2.5 培养护士应急能力:培养新护士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尤其注重新护士应急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各种应急预案和抢救流程要熟记于心,且要能运用到工作中。带教老师和护士长有计划地安排新护士参与解决和处理临床出现的疑难问题,通过理论的考核及各种场景的演练培训,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2.3 检查、考核阶段(C)

根据《临床眼科护理指引》中的眼科技术操作评分细则进行考评。通过现场查看操作和提问等方式,定期检查新护士和轮科护士学习完成的情况,学生考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并将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列人下一轮的循环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以确保学生完全掌握该项操作。

2.4 总结处理阶段(A)

及时向护理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组织带教师生座谈会,带教满意度调查表等,及时进行总结及分析,对教学效果不显著、不符合要求的措施,以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出现的环节,在科室教学小组会上开展沟通、讨论,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反馈评价,使教学过程不断得到调整,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将其融人到下一循环的护理带教管理中去[3]。

3 讨论

眼科专科技术操作作为眼科门诊护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操作项目较多,其中部分高难操作,技术要求比较高,为了保证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带教任务,我们在带教管理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法对新护士及轮科护士进行规范的临床带教,并以《临床眼科护理指引》为工具书,按操作的难易程度分阶段带教,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全面掌握相关的操作。不仅明显地提高了新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也激发了每一位带教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新护士和轮科护士技术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从92%(2005年)上升至97%(2011年)。实践证明,PDCA循环法应用到培训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广大护理工作者进一步探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12.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4)

[论文摘 要] 临床医学专业五官科教学应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在短时间内掌握好本学科知识点。

一、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五官科教学应严格依据教学大纲、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临床将书本内容进行精简。以五官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为主要教学内容,做到精选、精讲,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把重要知识点学到手。眼科教学中,应以“三炎”——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二障”——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眼外伤与急救为重点。耳鼻咽喉科应重点突出“三炎”——鼻窦炎、扁桃体炎、中耳炎,“二癌”——喉癌、鼻咽癌,“一聋”——各类耳聋及喉梗阻。口腔科应将牙体和牙周组织疾病——龋齿、牙髓炎、牙周炎作重点讲解。确定好教学内容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诊疗原则。在此前提下组织教学是每位老师应该把握的尺度,也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内、外科等“大学科”感兴趣程度要远超过眼科、耳鼻咽喉科等“小学科”。五官科学属于小学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帮手辅助教学。在讲授绪论时,教师要力争在第一时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甚至产生愿意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想法。课堂中可询问一些五官科常识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一把鼻涕一把泪”、“七窍流血”原因何在?人眼为什么能看物体?耳朵是怎样听声音的?吃饭时为什么不要说话?要强调五官是每个人生命质量的保证,让学生知道五官的重要性。另外可以介绍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等技术,以能给患者恢复光明、听力、嗓音的成就感来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五官,从自身的生命质量出发,将学习五官科学看成自己的需要,形成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三、点线面相结合,教学手段多样化

1. 点:利用模型、标本、挂图等传统的教学工具细化知识点

五官科学讲授的对象是人体特殊器官,体积小、解剖结构复杂,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均有别于其它临床学科,学生觉得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厌倦、抵触情绪。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和标本,将知识点形象具体化。眼、耳、鼻、咽、喉、口腔的解剖结构讲授时,要将学生带到解剖实验室,借助实体标本和模型详细讲解,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再结合复习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线:多媒体课件引入五官科教学将知识点间建立线状联系

教学中加入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教”的同时,更注重于“导”。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时,将各种病变图片做成幻灯展示给学生,如一张典型的视网膜脱离的眼底照片足以让学生理解“视网膜脱离区呈灰白色,波浪状隆起,其上有暗红色、迂曲起伏状血管”;可以将房水的流经途径做成Flash,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房水流经的途径,还可通过该动画讲解由解剖异常所致的生理性瞳孔阻滞,导致眼压增高,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全过程。这样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理解亦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 面:引入临床病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中运用病例讨论法可以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的矛盾,还可以解决学习态度与教学效果的矛盾。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病例的关注程度远高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病例具体详实,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病症、发病机理的掌握。病例讨论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过敏性鼻炎这一章节后,围绕“打喷嚏、流鼻涕、鼻痒1天”的主诉展开讨论,让学生考虑应该如何询问病史,完善哪些检查,初步诊断和给出治疗方案。相应的询问有无花粉、粉尘等过敏史;提醒学生要询问既往史及接触史;提出分泌物涂片、病原学检查等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也就水到渠成了。病例讨论的成功,学生有了成就感,反复强化后,学习亦有了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

四、重视实验课和临床见习,身临其境感受学科魅力

五官科学实验和临床见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二者组成了五官科教学的全部内容。五官疾病表现特殊,其检查、治疗、手术过程具有专业性强、精细操作多的特点,而这些内容在理论教学中无法表达透彻。因此,实验课要多利用教学模型、头颅标本、组织切片、专科检查和手术过程的VCD播放等教学手段将学生置于情景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五官科的眼压测量、眼底镜和裂隙灯的使用、间接喉镜和鼻咽镜检查、音叉试验等常规检查等。实验考核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下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见习是丰富理论知识,初步接触临床的过程。让学生观摩上颌窦穿刺术、鼓膜穿刺术、翼状胬肉切除术、开髓术、拔牙术等一些门诊小手术都能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验和见习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

五、树立整体观念,注重五官科疾病和全身疾病的联系

五官疾病可以与全身疾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许多疾病可以引起五官病变,甚至会出现某些特征性的体征,正确检查可尽早发现疾病。在讲解眼底病时,要重点介绍高血压眼底病、糖尿病眼底病,注重眼底改变与原发病的联系及治疗原则;在介绍喉梗阻和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与昏迷、颅脑外伤、呼吸道烧伤等内、外科疾病联系。临床学生应在打好内、外科基础的前提下,学好五官科学的专业知识,注重局部与整体的联系,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良的服务。

五官科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操作能力。作为教学工作者,仍需不断探索、拓展知识,多与学生沟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星明,黎介寿.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医学杂志,2005 (14):944.

[2]孔维佳,乐建新,陈建军等.高等医学院校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通才型”医学人才培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 (9):571-573.

[3]孟祥珍.五官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7.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眼科学教学方法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27-01

眼科教学主要以授课的方式为主,这种讲课的方式,时间有限,所包含的医学定义非常的多,理论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临场见习时间不足,无法实现理想化的教�W效果。以往的教学方式,于当下而言,存在着脱节现象,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眼科医生的要求,将众多教学方法应用于眼科教学中,联系实际临床,有利于提升眼科教学质量,全方位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1.教学课程体系创新与内容教学优化设计

以往的课堂体系的讲解,都遵循着一定的部位、一定的步骤、一定的结构,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优势,但是整体而言,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缺少变化,难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激发作用,基于此,需在内容以及结构方面,予以相应调整,首先,优化授课步骤。眼睛的主要功能在于视觉,从视觉为切入点,以视力为授课主线,从视力形成、影响视力诸多部位的疾病学,缓慢展开所讲授的内容,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授课的内容,而这种新的形势必须容易理解,重点突出。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结合病例、病史,而后与诊断检查相结合,说明其发病原理、病因,而后给出合理的治疗计划,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此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理解并掌握每个环节,促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眼科教学内容的优化,即是指在原本教学大纲的前提上,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更新,对最新学科发展结果进行充实,增加高技术部分的教学内容,比如眼底病、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诊治的实际发展状况,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屈光手术的临床运用,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理解、熟悉最新的学科发展趋势。

2.互动式教学

2.1巧妙设问,提升动脑能力

老师通过启发等方式,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探讨的能力,及时纠正学生所学不足,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在疾病探索方面,引入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询问病史以及检查体格的方法,尽量使学生自己总结、思考、解释病因发生的原理。比如虹膜损伤的患者,老师向学生提问:是什么因素导致组织结构遭受损伤而致使部分患者瞳孔散大、部分为近视力障碍,通过巧妙设问,鼓励学生解疑答惑,相互之间共同探讨,引导学生逐步讨论,老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思维方式分享给学生,以此来寻找疾病发生的正确结果,这不仅会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对临床的兴趣,同时还能全方位的了解到疾病相关知识。

2.2探讨实际与理论问题

教学期间,老师结合实际与理论,与学生共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在课程学习中,应用案例学习作为辅助学习手段,让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信息做到心里有数,便于理解比较抽象化的概念,比如屈光不正,因为大部分学生本身存在屈光不正,通过理论知识讲学,让学生领悟到屈光不正的体征以及临床表现,并对相关临床治疗产生兴趣,临床学习中主要以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为主,旨在培养医学观念而非技能。

2.3情境模拟

不同的眼科疾病,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讲课前,要求学生熟悉疾病症状,临床见习中,安排教师指定疾病,由学生来扮演患者,余下学生则对“患者”进行模拟检查、问诊和治疗,教师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应当对这一期间所包含的基本原理、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引导学生在诊疗期间的爱伤理念,这样方可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疾病特征,与此同时,进行人文医学素质、医学伦理的培养。

3.多媒体教学

以往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学进行的创新,但是这种平面、静态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熟悉掌握教学内容,与当下科技发展的需求无法相适应。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可有效打破以往教学的呆板现象,将图像、声音、视频以及动画、文字相融,让学生利用自身感官去获得信息,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更加生动化抽象内容,教师将所讲解的内容加以表格化、系统化,便于学生重点掌握。

4.循证创新能力的培养

循证医学的主要关键点在于按照最佳的研究理论予以实践决策,是一种医学范式,作为现代化新的医学思维方式,为临床医学创新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所接受。在眼科教学中,采用循证医学,融入循证医学的思维、定义以及方法,良好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临床创新能力,全方位培养其综合素质,在当下临床实践决策中引入最佳临床研究,促进临床诊疗水平提升。

在教学期间,坚持并重循证创新与思维,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问,予以解惑,其结果必须可靠、真实。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必须在深度、层次方面进行解惑哦,针对更高深度、层次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查找文献资料,进行探讨。这样方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由于老师个人经验褒贬不一,所回答的学生问题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教材存在一定的周期,在回答问题时所参考的资料也许是过时的。应用循证医学,则可良好地避免这些问题。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眼视光学,学习兴趣,教学手段,学习理念

【分类号】:R-4;G642.4

视光学发源于西方,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视光学和眼保健在过去几乎是空白。在过去的十余年,在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参与和协助下,中国眼视光学成功地将传统的医学教育和现代的视光学专业进行有机整合,由此以医学为基础的眼视光学教育诞生了,该专业将学科方向确定在屈光不正矫治、视觉保健和初级医学保健,体现了对西方视力保健模式的改进性借鉴。我国的眼视光学是以培养四年制理学学士眼视光专业人才为主,培养目标是具有医学背景、医理工结合、整合眼科学和视光学等学科知识,能够承担视觉保健、眼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对学生的培养定位是具有眼科学背景的视光师,有别与其他院校的三年制验光配镜专业。那么,如何在培养学生视光学理论体系与操作能力的同时,兼顾提高临床眼科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成为眼视光学专业学生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化、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是现代医学教学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要素。眼视光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运用到传统的教科书、黑板、实物、模型等资源外,国际化、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的运用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1]。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能将文本、音像视频、动画视频等资源组合到一起,利用文本、音像视频、动画等资源组合形势上的丰富性与内容上的直观性使眼科学中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具体[2]。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对眼视光基本的检查方法和常规操作进行视频讲解和形象的演示,使学生了解视力检查、检影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等操作。将视频上传到校园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在线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眼视光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凭讲授,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每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在目前眼视光学教学体系中,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传授一接受”单向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消极被动地学习,囫囵吞枣,勉强应付考试,素质与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同时,一定程度上这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目前正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通过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已显现它是一种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鉴于眼视光学是临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课程,我们打破以往讲完理论课程才可以进临床实习的教学常规,让学生先进入见习,使学生对各种屈光不正、视功能有障碍及常见眼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产生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进入理论教学环节,学生们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在掌握系统知识后再次进入临床实习,这时学生会运用理论知识逐步解决遇到的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因学生见习时间有限,经常是难以遇到“典型”病例。而临床教育必须通过典型病例进行实践性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现在许多专业通过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是指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后能扮演病人来实现。但眼视光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无法模拟典型病例。因此我们拟通过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手段,搜集记录临床中的典型病例资料,追踪治疗进展,建立各种眼病的典型病例多媒体资料库,弥补临床典型病例不足的难题,使教学培训更加标准化,通过学校网络,实现学生在线学习,为PBL教学模式的实践奠定基础。

(三)积极修订眼视光学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内容,制定考核方案。并积极与各企业合作,增加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会的活动。问卷调查表明,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和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积极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为培养知识结构完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眼视光师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终身教育意识,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7)

一、医学创新教育的定义

医学的创新教育其目的是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应用到医学科学和临床工作中,从而满足治疗疾病的需要,推动各个医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其实现途径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前人留下的宝贵医学财富进行批判继承,从中发现问题,运用创新性的技术和发现,解决问题,将所掌握的医学理论知识,结合医学实[1]践,运用到临床工作和医疗服务中。而传统的医学教育渐渐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传统的医学教育更多是偏重于“应试教育”,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书本中的[2]知识点,以考到高分数为教学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是知识点的解读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较差,遇到疑难杂症束手无策,不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更不利速发展的医疗服务。

二、目前眼科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1.支撑创新教育实施的组织结构尚未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各个部门的协作,但是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具有平行的分工清楚,层次分明的组织结构,工作章程和职位权限。在这种结构框架下,如果需要各部门的协作,为创新能力教育提供平台,操作上有一定的实际难度。比如如果在教授眼科基础理论知识时,可能需要带领同学回顾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方面的知识,这是需要基础学科的支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实现;同样,当讲授到眼科临床时,可能医学生感觉更陌生,单纯理论授课枯燥乏味,缺乏现实感,这时可能需要临床器材和实际诊疗的观摩,同样实际操作困难,这样会妨碍医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回顾和学习,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创新性的去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另外,很多医学生接触科学研究较晚,甚至整个大学期间都没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科研能力的培养几乎为零,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同学尽管有想参加科学研究的意愿,但是平时没有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所以给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的困难。目前很多学生都是靠读研究生期间参与一些科学研究,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教授眼科相关的科研知识,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2.眼科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尚未普及,实现途径尚不完善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如果想在眼科教学中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较为高水平的创新[3]能力和理念。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应付或完成教学任务,可能会进行灌输式教学,仅限于对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述,以免出现考[1]试时出现学生答不出来的情况。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没有思考,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激发不出学生的兴趣,对于书本上的问题不会主动的去解决。同时,其实很多教师都是临床一线医生,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都在应用创新的态度去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因为每一个疾病不会都是书本上那么典型的。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创新性教学的理念,致使不能有意识的在实际教学中传授对于每一种眼科疾病的创新性理解的精神,对于临床中有争论的知识点更是无法启发学生去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每一个老师都需要应用各种方法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激励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任何一种教学都需要激励机制的建立,包括考试,既是检验教学成果,也是一种激励机制的[4]体现。目前现有的激励机制中,缺乏对创新能力的检验和激励。医学院校目前的环境下过多的重视专业知识点的传授,评奖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机制只能检测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检测,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这样培养的学生只会让他拥有一个好的记忆力,但是没有好的创新能力。

三、眼科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解决途径

1.架构完善的组织结构,使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可能医学院校和医院要高度重视,协调各个学科和部门,提出真正的行之有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和组织框架,并结合眼科等各个学科的特点,设置相对应的的创新能力课程,把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列为眼科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传统的眼科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按照眼科纵向知识体系,从眼科基础到眼科临床,忽视了眼科本身的知识关联和眼科及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和解放,对学习的知识缺乏联想,更激发不出创新的能力,而且如果教学活动中枯燥的理论授课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必然会减少实验教学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利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所以应该适度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比如在教授眼科解剖时,利用小部分上课时间或提前进行课前准备,协调相关部门,到解剖教研室复习眼科解剖相关知识,提出眼科相关解剖可能会相关的疾病,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创新性意见,然后在教学时间集中讨论,这样不仅学习了解剖知识,同时更直观的观察到了疾病的形态,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开始思考,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学生的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纳入总成绩当中。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指导性作用,为了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意识,认识到现在培养的医学生,很多将来都会从事临床工作,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疾病,不会存在单一的解决方法,所以要加强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改变老师的单一体,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相长,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对一个疾病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最后统一点评。也可以在自己的临床活动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和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独立思考。所以,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实际工作工作中创新能力的应用,让学生参与进来,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生提供前提。其次,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眼科是一门实践性和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教师而言,则要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学生的提问和发现,哪怕当时觉得很幼稚,仍要在要在这些有问题的解决方案中中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和启发,引导学生走上创新之路。在每一个眼科临床问题的解决中,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不断的“扬弃”。在教学中多应用启发式教学,多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枯燥的宣讲,对于每一个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思考。要多运用结合临床的教学模式,比如讲解常见的屈光不正时,传统教学这一章节时非常枯燥乏味,这时可以结合大多数同学都是近视眼的情况,探讨学生在实际验光配镜是遇到的困难,如对验光单的解读,镜片的选择,镜架的选择,什么是近视,什么是远视,针对这些问题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融合进去,并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另外,由于眼科学实际操作性很强,所以要重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于其他学科,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场地和检查器械搬运上的局限,实验教学操作困难。而这方面眼科由于其检查器械体积小,所以实际操作性很强。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随时携带眼底镜和放大镜,让同学自己进行眼科检查,甚至现在手机很多应用软件都支持眼科检查,可以让学生下载软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和开发眼科相关的检查软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方法,将眼科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为医学生架起一座从书本知识到临床应用的桥梁。

3.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考核方案,使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工作的重点,教育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针对师生的创新能力的考核方案和激励机制。针对眼科可以系统性的开展临床诊疗的模拟大赛,技能操作和技能考核。有针对性的组织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并加以评比,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撰写综述和课题,建设相关讲堂和网站,将学生的创新成果加以宣传和推广,在学生中间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开放医学院校现有的科研资源,成立专项的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鼓励学生积极实践,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探索未知领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身的创新意识。同时对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在成绩考核、推荐就业和攻读研究生方面给予相应的加分和优惠政策。最终使这些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能脱颖而出,更好的服务于今后的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