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挂职企业总结

挂职企业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6 16:45:25

挂职企业总结

挂职企业总结篇(1)

一、生产组织安排工作

在没有生产调度的协助下,我现在已可以独立完成每日的生产工作安排及紧缺件的交付;同时晚上积极主动值班,保障生产的顺利运转。

二、质量管理工作

在挂职工作期间,由于西厂区质量问题较多,在与车间领导沟通协商后,我被指派到西厂区专项管理质量工作。我要求技术人员及班组长加强了每日的巡检,同时我也加强了每日稽查的频次。在西厂区的一个多月,质量问题数量大幅下降。

三、现场管理工作

在西厂区这一个多月,我组织车间调度及班组长完成了地面刷漆、区域划分定置、边角落杂物清理、机修房顶杂物清理等工作,现场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安全环境工作

安全环保方面,我坚持每周二、周五下午检查抛丸机除尘器的清理情况;每日检查危化库的安全、卫生情况。同时安排技术人员在车间培训学习群内更新设备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要求全体渗碳组人员学习并定期抽查学习情况,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五、个人工作中的不足

通过后半段的挂职锻炼,我改进了自身很多的不足。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心还不够细腻,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好;对员工的管理也不到位。

六、后期工作的改进方向

挂职企业总结篇(2)

关键词:高校;教师;挂职锻炼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任,需要一支学术素养较高、研究视野开阔、学术研究成果前沿、教学艺术精湛的师资队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主体,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缺少实践技能这一“软肋”问题,是摆在高校领导面前急需考虑研究的课题。我们如何解决高校教师挂职锻炼存在的问题,科学有效的提升挂职锻炼的成效,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增强推动力,需要学院的支持,需要高校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一、高校教师挂职到企业的必要性

笔者是今年年初被学校派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第一批教师之一,通过这半年多的挂职锻炼,对于挂职锻炼的必要性深感重要。

(一)开拓行业视野,提高个人专业素质。高校教师亲自去企业中进行锻炼,可以更深切的感受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工作风格、工作目标。通过对企业业务的处理,能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开拓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处理问题能力、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在企业所接触的业务中,都是具体的实务工作,这是与教学中的处理会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在企业中,要多听、多看、多想、多问,并不断在体验中来适应企业、融入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不断的增强。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驱力,现在的高校正在逐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建设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除了教师有基本的学历要求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技能,我这里强调的“双师”不应该单纯的指“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而应该是“双能”,具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要有技术的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增强教师的实际的技能,通过“挂职锻炼”的形式培养教师的技术职业能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做到教以致用。教师进入到企业中,从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实践知识和课堂教学的差距,了解到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各项要求,在实践中通过点滴的实习日记的记录整理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的不断思考,可以总结相应的案例,作为改进教学和完善教学的案例的司机材料,更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效果,并且根据自己的实习体会,可以给予学生更好的就业方面的建议,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

二、高校教师挂职锻炼的现状

(一)企业不情愿接受挂职锻炼的教师。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这样“兼职”的员工,管理不好管,在企业工作时间短,有些挂职锻炼的教师长的多达半年,少的可能就几个星期,不管要不要付工资,企业也不希望这样的员工来这里工作。所以很多情况下,挂职锻炼的教师都是通过某种关系进入企业,在这个挂职锻炼的过程中,主要靠教师自己的自觉性来管理自己,所以,企业对于高校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体并不支持,感觉是累赘。

(二)教师挂职锻炼企业中,岗位参与程度较浅。各个高校虽然规定的各种形式的锻炼形式,但是由于挂职实习时间的限制,而且在挂职期间并不是完全脱离高校,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任务,有时不得不向企业去请假,这就使企业在安排任务时,不可能将一些整体性、规划性的任务给教师来做。所以一些教师在企业的挂职锻炼中无法正在的顶岗实习,只是做些协的、助理性的工作。企业的一些行业的特殊性,教师在挂职锻炼操作层面上也存在不通、不会的现象,无法完成企业的岗位任务,有些教师只能到企业中进行观摩。

(三)挂职锻炼教师的工作状态难于监管。很多高职院校在“考核管理”方面采取企业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而企业考核旨在考核教师挂职锻炼期间是否遵守企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则是不定期检查。学校检查的形式也多见于电话查询的方式,并没有对工作中的实际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具体的考核,而且学校与企业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学校既是要求企业对其教师进行某些考核也不一定可以执行,这就使得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完全是靠个人的自觉性来完成“自我监督”。

(四)教师挂职锻炼的主动性不高。尽管各高校规定了教师挂职锻炼可由学校安排或个人自主联系,而且挂职锻炼期间有不同的津贴补助,甚至挂职锻炼考核优秀的教师还有奖励等等,但高校教师挂职锻炼的主动性仍然不高。这里面原因很多,一是认为身为高校教师,教学任务重,职称评审难度大,参加挂职锻炼对于我职称评定毫无帮助,二是教师一直习惯于教师的作息习惯,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加班有很多的不习惯;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无疑会增加很多新的压力;另外,在教师挂职锻炼期间,不是完全脱离学校所有的任务,除了没有安排任课任务外,其他的任务都要来完成,这相当于身兼数任,有时可能会感觉手足无措。

(五)学校的理念与管理不到位,缺少相应制度建设。目前,高校对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随意性强,缺乏有效组织、监控和保障措施。很多高校由教师自己寻找挂职锻炼单位,自己与挂职单位决定挂职期间工作、学习的内容,锻炼效果反馈渠道单一,教师与学校半脱离状态;很多高校没有科学的教师挂职培训规划,缺乏与挂职接收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不能有效沟通和磋商,使得挂职锻炼实效性不强;高校还未建立挂职管理与考核办法,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影响挂职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挂职锻炼效果,随意性较大。

三、如何加强教师的挂职锻炼的效果

笔者根据进行挂职锻炼的体会,总结几点建议

(一)高校企业共建合作运行双赢机制。高校在与企业建立挂职合作协议时,应考虑到双方的资源优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校要从本校实际出来,根据市场需求、教师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调研,并通过实地考察,安排相关的教师与合作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另外,深入调研后,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工作性质,懂得企业现在需要怎样的人才,挂职教师能够帮助企业提供哪些服务,创造哪些价值,让企业想要接受教师们的加入。通过挂职锻炼最终达到高效、企业双赢的效果。

(二)明确教师挂职锻炼的管理体制。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是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涉及面比较广,必须明确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首先,在进行挂职锻炼前,先进行岗位的在学校、企业中进行报批,将教师的相应的工资、津贴、奖金的管理与企业的考核进行挂钩,并进行考核。其次,教师在进行某个岗位前,要求企业给予适当的培训,毕竟进入了一个新的行业,新的领域,要求在短时间进行适应,必须有个过渡期,来进行调整。再次,对于在企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挂职教师,应适当给予奖励激励。通过几点措施的实施,促进挂职教师的参与性及有效性。

(三)校企联合,共同管理教师的管理锻炼过程。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多以个人在企业中完成相应的工作,如何确保挂职锻炼的有效性呢,对于教师的管理应如何进行呢,笔者认为,确定了挂职单位后,由企业、学校和挂职单位三方共同制定挂职锻炼方案。方案协议中可包括挂职锻炼的目标、岗位、任务、时间安排,考核标准,教师的责任,校企双方的职责等。恰当的安排挂职时间也会对挂职锻炼的的效果产生影响,以多长为时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挂职多上时间,是要集中或者分散,需要根据挂职单位的需求、专业要求、岗位需求来决定的,不能由学校单方来决定时间。在校企双方共同监管教师的过程中,挂职教师以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管理,遵守单位的考勤制度、履行所挂岗位的职责,参与单位的业务、学习等。如果学校某些任务必学有该挂职教师来完成的,应由学校出面与企业沟通,避免管理上的漏洞。

(四)增强高校教师的主动意识。高校教师进行挂职锻炼,还是要有教师来“唱主角”,高校教师在挂职锻炼中如何主动来完成挂职锻炼,而非被动的接受呢,可以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教师挂职锻炼的的长效机制,保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顺利接受、对方单位能够热情接受,对不同层次的挂职锻炼,给予不同的考核标准;对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在津贴分配、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倾斜;对到企业挂职锻炼缺乏主动性的教师可采取轮训方式等。通过多样化的措施,激发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挂职锻炼工作见到实效。

(五)加强高校制度管理,增加推动力。高校要做好挂职锻炼的人员选拔,完善高校教师的人员的选派机制,如,高校成立统一管理挂职锻炼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出一年到三年的教师挂职锻炼的规划,对于教师的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批实施,对于选派的老师的师德、专业技术、科研能力等方面来进行考核品评价,安排教师进行挂职;高校挂职领导机构,应与接收挂职的单位进行沟通,对于挂职教师的监管、考核等,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战略眼光制定青年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制度,使其作到发展型、常态化,切实达到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笔者根据自己进行挂职锻炼的体会,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推动挂职锻炼有效实施,通过挂职锻炼形式,推进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挂职企业总结篇(3)

【关键词】挂职锻炼;高职院校;教师成长;专业建设

国家十二规划对高职教育有了明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也是其竞争优势所在,为凸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应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来培养教师,打造一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企业挂职锻炼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成长分析

1.1 企业挂职锻炼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影响

许多年轻高职院校教师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走向了教师岗位,新上岗教师理论功底扎实,科研能力较强,但他们缺乏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对其教学能力是一种制约,也影响其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对于在职教师而言,现代社会发展非常迅速,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创新不断涌现,管理模式与方法不断调整,如果只是闭门造车,墨守成规,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将不能适应企业,也无法实现既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能够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公司组织架构及运作流程,了解企业各岗位对人才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1.2 企业挂职锻炼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年轻一代学生具有许多独特特点,视野比较开阔,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知识,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要求教师授课能够结合实践,结合企业,结合真实业务。如果教师没有企业挂职锻炼,就只能照本宣科,根据书本理论知识教学。因为本身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无法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是不感兴趣的,甚至是排斥的。经过调查发现,具有企业工作经验或在企业挂职锻炼的老师,能够结合企业实际业务,将相关理论深入浅出的讲透彻,授课能够生动形象,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显著提高。

1.3 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发现合适的研究方向与合作项目

高校教师还有一项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从事科研活动,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的重点一般在理论创新,而作为应用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的重点应当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你深入企业,与企业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交流,才能够真正了解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只有通过企业挂职锻炼才知道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这样的科研才是具有现实意义,也才符合企业实际。

2.企业挂职锻炼对专业建设的影响

2.1 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制订科学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与产业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体系设置要符合行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能够深入了解这些细节,才能为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资料与数据支持,才能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

2.2 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许多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这些角度考虑,很少有从企业实践经验角度角度进行重点建设,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从某些角度来说比职称与学历更重要,因为培养的学生要求有较强动手能力,前提是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有些年轻轻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他们的知识结构是有所缺失的,需要通过企业挂职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许多专业内部开设了不同专业方向,每个方向都需要教师负责,专业可以根据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满足专业方向建设需求。

2.3 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合作关系

许多学校都非常强调校企合作建设,但也有的只是停留在宣传与口头上,没有制度与经费来保证,许多校企合作关系可能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个人情谊来进行开发与维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使自身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企业相关专业人士建立良好个人关系,有利于维护校企合作关系。在挂职锻炼期间可以加强与企业沟通,找到新合作方式与合作切入点,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能够帮助学生联系实习机会,发现新的就业机会,向企业推荐合适人才,这些都能够深化与企业合作关系。

3.教师企业挂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3.1 教师挂职锻炼主要存在的问题

3.1.1 教师个人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对企业挂职有点心不甘,情不愿,有时在学校相关政策要求被迫而为之,这种情况使得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效果大打折扣,导致教师出现这种心态有许多原因,归结总结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是大学教师,还要去企业有失身份,有面子上过不去的意思;二是一般教师企业挂职锻炼都是集中寒暑假,许多教师认为牺牲自己难得的长假休息时间,内心不太情愿;三是许多学校对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只是政策上的要求,但经费上没有配套支持,使得一些教师认为花自己的钱,为单位去挂职,不划算,当然也有的老师认为企业挂职锻炼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这需要从思想上解决教师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发挥挂职锻炼的效果,否则内心不愿意的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可能只是走过场,应付而已。

3.1.2 在企业选取与企业配合上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企业挂职中如果选择企业不合适,有可能出现许多问题,最后导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有些核心与关键岗位,不能向挂职教师开放,而这些岗位又是教师锻炼重点或专业所需关键,没有达到最初目的;二是许多企业认为教师来企业挂职锻炼只是来走走过场,所以给教师安排的都是清闲之事,清闲之岗,使得教师挂职锻炼难以学到所要的东西。

3.1.3 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教师企业挂职的形式有许多,如轮岗式、顾问式、员工式、助手式等,每位教师需要根据专业的特点、企业的特点、挂职的目的,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挂职锻炼。有的教师在企业挂职,呆在一个固定的岗位,而没有全面了解企业整体岗位设置、各岗位的工作以及工作流程;有的教师只跟踪了其中某项业务,而对大部分业务并没有去了解,最后形成对企业的一知半解;有的对企业的各项业务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全方位的跟踪一项业务,没有深入了解这项业务的核心,缺乏对业务全面真实了解;还有的没有计划与目标,东一下西一下的,最终一无所获。

3.2 教师挂职锻炼问题的对策处理

为了真正发挥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效果,可以从几个角度采取措施:一是对挂职锻炼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与动员,从思想让教师明白企业挂职锻炼不仅有益于学校与专业,更不益于个人,所学将会终身受益,使教师挂职锻炼化被动为主动,由要我挂职锻炼变为我要挂职锻炼;二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最好量化考核,比如通过挂职日志、挂职总结以及电话抽查等方式,同时在财务上尽可能提供支持,形成激励机制;三是各专业内部要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专业内部才是最清楚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双师型”教师,也才最清楚哪些教师需要进行挂职锻炼,需要什么样的挂职锻炼,这样教师的挂职锻炼更针对性;四是做好企业的对接工作,做好挂职锻炼计划,根据企业反馈情况看是否能够满足自身挂职锻炼的需求,找到合适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参考文献:

[1]郝英娥.高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2,07.

挂职企业总结篇(4)

[关键词]高职教师; 高职院校; 企业; 挂职锻炼

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为此,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挂职锻炼的效果。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师挂职锻炼开展以及达到预期理想效果的瓶颈。现结合本人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分析现状及原因

(一)缺乏较有效的管理机制

目前,高职教师挂职锻炼正处在探索期,部分高职院校对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政策笼统含糊,缺乏较为有效的组织、监控和其他有利的保障措施,有些院校由教师自己去寻找挂职单位,自己决定挂职的岗位及挂职期间工作、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锻炼效果的反馈渠道也较为单一,教师与学校处于相脱离状态。教师在选择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时存在着诸多问题,随意性的选择最终导致在挂职锻炼起点上的先天性不足,影响了挂职锻炼的效果。

(二)挂职锻炼教师的状况欠佳

许多高职教师响应号召利用各种关系到企业挂职锻炼,但多数挂职教师对于挂职锻炼的意义和具体操作还存在着认识不清、含糊操作的问题,更难做到科学安排工作,及时适应新环境,很多敷衍了事,并不在状态。究其原因除去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主观原因。高职教师作为挂职锻炼主体,存在双重身份、双重任务:既是为人师,要承担学院交给的教学任务,又是投身企业一线做“企业人”,承担企业交给的生产任务。这两种身份如果不能顺利转换,或者时间安排不适当,会直接影响挂职锻炼效果。这种转换既受挂职的方式、时间牵扯,又受挂职教师心态的影响。如何科学安排挂职的方式、时间,和调整心态,既是高职院校必要研究的课题,也是作为挂职锻炼主体的高职教师自身应积极面对的问题。

二、积极面对,勇于探索

一方面,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师素质、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另一方面,这项工作又流于形式,效果难现,我们该如何应对目前的尴尬呢?本文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

面对诸多困境,我们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真诚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只有搭建好这一平台,才能做好其他工作,否则只能“顾影自怜”。

1.认真做好专业剖析、市场调研。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双方资源优势得以共享的基础之上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故而,当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做的是,从本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专业特点及教师队伍特点做剖析研讨,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结合自身特点分析出与专业及教师队伍对口或相关的企业单位作为挂职锻炼合作对象。再把对方的工作环境、发展状况、开发项目等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清楚企业需求什么、教师能够为企业提供什么服务、在合作中企业能得到怎样的创造价值、怎样做能减少企业管理成本的压力等等问题。必做的自我专业剖析和企业调研,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变“被动”为“主动”的必要条件。

2.校企共建挂职锻炼合作运行机制。

结合校企实际情况共同建立起有效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多赢”的共享多赢运行机制,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校方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并结合青年教师的科研方向,有计划、分批次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探究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解生产过程的同时,协助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而企业则根据校方教师自身条件和专业研究方向,结合企业工作需要,提供相应的工作场所和条件,承担起对教师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岗位专业技能培养任务;二是,在企业急需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组织教师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支持、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制定具体的研发合作方案供企业参考。而企业则为校方教师提供相应的课题研究任务及条件。

在合作运行过程中,要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双方共同妥善处理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法律纠纷因素,诸如:挂职锻炼其间教师人员工资待遇、人身安全、管理等问题,为企业排除“后顾之忧”。

(二)加强管理,不断优化配套方案

对于挂职锻炼高职院校首先不要操之过急,要科学论证,周密部署,加强管理,弥补自身先天不足之症。本文认为这是所有问题之关键。

1.统一领导,分步进行,以点带面。

成立统一管理的领导机构,分成市场调研小组、校企合作开发小组、教师挂职锻炼监督考核小组等,各小组分工联动,使教师挂职锻炼工作处于统一的领导下,有步骤有计划的分批分期进行。挂职锻炼现阶段毕竟是一种探索性的改革,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建议有必要进行试点,寻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各种条件成熟之后,再以点带面进行全方位的推广施行,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2.形成配套方案,校企共同管理。

要以校企合作搭建的平台出发,与企业共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其中需要做好合理选派挂职锻炼人员,科学安排时间、方式和制定一套管理保障体制。

3.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

挂职锻炼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制定各种制度,使其成为发展型、常态化切实落实到位。

(三)挂职锻炼教师要明确目的,摆正位置

高职院校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一名教师个人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成长经历。作为挂职锻炼的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重视企业挂职锻炼的机遇。应该明确挂职的目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始终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的原则,认真思考勤于探索,把挂职真正变成锻炼自己的机会。

总而言之,挂职锻炼不是某一人的任务,而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前途,高职院校要协调与企业的关系,营造好一个合适的锻炼环境,让教师发挥其良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顺利进行挂职锻炼,使挂职锻炼取得“名至实归”的实质性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浅探[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年04月第24卷第2期。

[2]. 范彬彬,蔡建平,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与探索[J],网络财富,2010年9月。

挂职企业总结篇(5)

今年暑期,为进一步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接受锻炼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团广西区委的工作部署,团***市委选派了268名优秀的大、中学生到十个县区的基层团组织开展挂职锻炼,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岗前培训明确活动意义

各县区团委及时组织挂职锻炼的大、中学生参加了岗前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人际沟通、目标任务、安全事项、挂职安排等,培训以互动的形式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授课老师们则通过课件展示,从政策、业务、人际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通过理论学习培训,提升挂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理论认同。部分县区在培训会后,组织挂点乡镇(街道)团(工)委书记与挂职大、中学生进行了交流座谈,做好岗前对接工作。

二、深入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一)进村屯(社区),听民情、察民意

挂职期间,挂职学生结合所挂职单位的工作,积极配合挂职单位开展进村访户访民情活动,发放禁毒防艾、安全自护教育手册、青少年法制教育等宣传资料。在三江县,各村、社区挂职的学生针对社区困难居民、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低保家庭的生活状况,民生问题,廉租房到基层后存在的问题等主题开展了走访调研。挂职的大、中学生通过与基层群众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所顾所盼。

(二)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

挂职期间,各县区团委组织挂职学生进村屯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在鹿寨县,挂职学生带头清扫村里的道路和小街小巷的卫生死角等清洁活动16次,进社区、进村屯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制作宣传展板2块,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中,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在柳南区,团区委组织挂职学生跟随村干部下到村里清洁街道,面对面和村民交流,发宣传册宣传清洁知识,提倡村民们热爱环境,保护卫生。他们在实践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为建设社会主义进农村贡献应有之力。

(三)关爱留守儿童助其健康成长

挂职期间,挂职同学纷纷在各村屯、社区走访慰问当地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的基本状况。在柳城县和鱼峰区,为更好的和留守儿童建立关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挂职同学在走访过程中同学们跟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辅导孩子们做暑期作业。面对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主动舒缓他们的情绪,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和不良行为,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四)走进企业,走访创业青年,了解经济发展

挂职期间,各县区团委积极组织挂职学生走访创业青年和走进企业,与创业青年交流座谈,倾听创业事迹,了解青年创业历程。在鹿寨县,挂职学生深入到书店,桑蚕养殖基地、服装店、木材加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现状、发展趋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在融安县,团县委组织挂职同学们到驻融企业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据了解,该制药公司是广西唯一一家生产经营灵芝产品的企业。同学们在企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厂区和产品展示厅。据了解,该企业的经营模式为自产自销模式,销售方式为体验型销售。同学们就当前流行的电子营销,向公司负责人进言献策,建议企业走电子销售模式。通过开展此次进企业,听创业青年说事迹、促发展活动,使挂职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验。

通过本次“1+1”活动,使挂职学生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参加培养计划的286名学生一致表示,回到校园后将认真学习,以期毕业后为广西实现 “两个建成”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开创广西更加美好的未来。

 

挂职企业总结篇(6)

今年4月,经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从我市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机构选派的10名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到县区挂职方案正式通过,其中,8人挂任副县(区)长,2人挂任县长助理,这标志着我市在探索企业管理人员与党政干部双向交流新机制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这是继**年我市从企业选拔9名优秀管理人员到地方党政机关任职后的又一次积极尝试。

一、基本做法

(一)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我市的经济是工业经济,工业是柳州经济的龙头,财政收入65%以上来源于工业,没有工业的带动,其它产业就没有依托,工业不发展,我市的经济就发展不起来。要保持我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战略决策,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以汽车、机械、冶金为主的区域性制造业基地,不仅需要一大批敢闯、敢搏、敢为人先、善于开拓的优秀企业家,也需要一大批懂工业,善于抓重点工业项目、基本建设项目或大的农业项目,能指导好企业,服务好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廉洁高效地为发展工业办实事、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而要真正选拔出懂经济、会管理,能宏观指导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党政领导人才,必须拓宽党政领导人才来源,将企业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源头,营造从企业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社会氛围,建立从企业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有效机制。

(二)在方案制定上,科学策划。这次选拔,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面向全市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机构,选派10名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到县(区)挂任副县长(副区长)。选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富民兴柳”的总体思路,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明确挂职锻炼的对象、名额、条件和资格,选派工作细化为8个步骤进行:

一是沟通协调。到县(区)了解情况,掌握县(区)对挂职干部的需求意向;与国资委充分协商,拟定派员参与挂职工作的大中型企业名单;到企业调查摸底,征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商定民主推荐的时间。

二是职位分析。组织人员到县(区)对安排的挂职岗位进行调研;通过采集基础数据、个别谈话、综合分析,掌握挂职岗位的职责要求、任务要求和素质要求,提出人岗适配的意见。

三是人选推荐。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从符合挂职条件和要求的企业人选中推荐。

1、企业党组织推荐:由大、中型企业党委和工控、投控、商控党工委提出推荐人选,各企业推荐的人选须经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按1-2名确定。

2、组织部推荐:组织部门从后备干部库、历次参加深圳经理职业化培训班学员中以及根据平时掌握的企业干部情况中,提出推荐人选。

四是潜质测评。由市高级管理人才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对考察对象进行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潜质测评,并形成评价报告。

五是组织考察。考察组根据县(区)挂职岗位的要求,以差额考察的方式,对考察对象进行定向考察。

六是综合分析。干部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结合职位分析和潜质测评结果,对考察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形成考察使用意见。

七是讨论决定。市委组织部根据考察使用意见,研究并提出拟挂任人选方案,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八是正式任职。以市委名义向各县(区)委提名干部挂任职,经县(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后,办理挂职手续。

二、主要成效

(一)优化推荐方式,在“公”字上下功夫。为了从企业中选拔出优秀的党政领导干部,近年来,我市大胆探索,形成了民主推荐、领导举荐、个人自荐、考核人员引荐、组织部门选拔等多种方式,广辟渠道,荐选良才。这次选拔企业优秀管理人才主要采用党组织推荐和组织部推荐等方式,在16名推荐对象中,企业党组织共推荐14名,组织部推荐2名,把推荐权下放到企业。从市委常委会讨论结果来看,这次确定的10名挂职干部中,9人是由企业推荐的,只有1人由组织部推荐。通过这种民主的形式,把选人的标准、程序、方法交给企业,把企业的意见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让选人用人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二)改进考察程序,在“准”字上下功夫。在对推荐人选进行常规考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位分析和潜质测评。这次选拔过程中,组织人员到县(区)对安排的挂职岗位进行调研,通过采集基础数据、个别谈话、综合分析,掌握挂职岗位的职责要求、任务要求和素质要求,提出人岗适配的意见;并由我市高级管理人才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对考察对象进行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潜质测评,并从领导能力、解决问题、改革创新、承担风险、合作能力和才学智慧等六个维度,对考察对象作出等级评价,从而便于准确充分地展现个人的内在特点;最后,在推荐挂职拟定人选时,结合县区的职位要求和个人特点、工作经历,为市委选准、用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三)完善交流制度,在“动”字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市努力探索打破行政级别等影响企业人才和党政人才双向交流的弊端,把党管干部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符合我市工业经济特点的选人用人新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与我市工业经济相适应的党政人才评荐机制,通过市场的运作,客观、全面地评价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内在潜力,确定符合条件且愿意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否适合党政机关工作,从而克服过去对一些为企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领导,不管其是否适合党政机关工作都将其调进党政机关以示褒奖的做法。在这次选拔干部过程中,我们采取挂职的办法,经选派挂职锻炼的人员,挂职时间为一年,一年后,由组织部门统一进行考核,能够适应县区工作环境、业绩突出、群众公认者,予以正式任职,不能胜任人员将列入后备人才库,择机任用。

三、主要问题

(一)个别领导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从政能力有些怀疑。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大多在机关工作多年,熟悉机关工作的方式方法,善于沟通协调,处理问题经验丰富。而企业管理人员接触面比较狭窄,做事果断,但缺乏民主。因此,个别领导对企业管理人员能否适应县区挂职岗位的要求产生疑问。

(二)个别企业从本单位利益出发,不愿推荐优秀人才。企业培养一个优秀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往往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对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将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总有一种“舍不得”的感觉。

(三)推荐对象有些顾虑,制度上缺乏保障。这次挂职人员挂职期间的人事关系、职务、工作岗位等保持不变,享受原职级工资福利待遇和政治待遇,工资、福利由选派企业负责发放。推荐对象有些后顾之忧,担心挂职期满后,自己将何去何从。

四、几点想法

一是进一步扩大企业交流干部的力度。作为工业城市,我市必须坚持从企业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好传统、好做法。各级领导要根据形势和社会的发展,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行政观念,大胆选拔使用企业优秀管理人才,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挂职企业总结篇(7)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计署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做好我市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范围

1999年工资内外收入检查的范围为地方国有企业(包括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控股企业)。

二、检查的内容

(一)企业1998年度工资总额来源、发放、结余情况

1、实行各种工效挂钩办法的企业是否严格按照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局、市地税局京劳资发[1998]61号《关于1998年企业工效挂钩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市财政局的有关规定对1998年工效挂钩执行情况进行清算,其中,需重点检查的内容有:

(1)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范围的企业是否完成核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未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企业是否按规定未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2)企业是否按照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市地税局京劳资发[1997]65号《关于1997年企业工效挂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的挂钩浮动比例提取新增效益工资。

(3)经批准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是否按规定的标准及列支渠道进行列支。

(4)企业工资基金结余情况,主要检查企业财务相关科目与劳动报表的金额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原因。

2、实行成本列支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和成本列支平均工资核定办法的企业,是否严格按照核定的包干工资总额或平均工资水平列支工资,有无超标准列支、超发工资情况。

(二)企业发给职工的工资内外收入是否按照统计部门规定的构成口径全部统计在相关报表内,有无漏报、错报。

(三)企业执行工资指导线情况。1998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是否突破北京市的1998年企业工资增长上线(预警线),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我市有关最低工资的规定。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职工工资总额与职工人数统计口径的变化,职工平均工资按下列公式计算:

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总额+不在岗职工生活费

职工平均工资=

在岗职工平均人数+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四)企业是否按照规定使用《工资总额使用手册》,从银行领取的工资是否超过企业主管部门核定的数额。

(五)企业经营者收入有无具体管理办法,是否按管理权限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

(六)企业执行我市关于《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情况。

(七)企业发给职工的工资内外收入的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通过截留收入,坐支现金等做法向职工发放现金和实物的情况。

(八)企业代扣代缴职工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三、检查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企业按照本通知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自查,并于3月31日前将自查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阶段: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各区、县、局、总公司、企业集团公司、计划单列企业对其所属企业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的企业户数均不少于5户,所属独立核算企业少于10户的,可检查1至2户。检查后,将企业自查情况和重点检查情况分别汇总并写出书面报告(附重点检查企业名单及处理意见)。于4月30日前上报市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市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成联合检查组或借助中介机构,选择部分职工工资水平过高、平均工资增长过快、特别是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突破北京市的1998年企业工资增长上线(预警线)及人工成本水平、比重不尽合理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具体办法及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对于区、县、局、总公司重点检查的企业及中介机构重点抽查的企业,领导小组将抽取部分企业进行复查。

四、关于“挂钩、包干工资总额”的口径“挂钩、包干工资总额”的口径应为统计部门规定的:

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剔除“不在岗职工生活费”中经批准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和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人民币)。

五、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一)处理原则

1、对于超提超发工资的企业,有工资储备金的,原则上应将其超提超发的工资从工资储备金中扣减,同时调整相应会计科目;没有工资储备金的企业,应核减多列成本的工资,并按有关规定做纳税调整。

2、对超预警线发放工资的企业,应按市里有关完善工资指导线办法的规定执行。在以后年度要严格合理控制工资增长幅度。

3、对历年工资储备金不实的企业,要求其财务部门、劳资部门进行核实,核实后的数字,劳动部门与财务部门应一致。

4、对未按规定使用《手册》领取工资的企业,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企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工资联审制度,做好与银行的配合工作。

5、对在检查中发现统计报表错、漏报问题的企业,应找出原因,并加强对有关人员统计制度方面的管理与培训,保证报表统计数字准确,全面提高报表质量。我们将把统计报表错、漏报问题严重的企业的报表情况提供市统计局。

6、对存在漏缴职工个人所得税问题的企业,应按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补交漏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

(二)处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