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体意识论文

文体意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3 18:21:51

文体意识论文

文体意识论文篇(1)

关键词:课程改革终身体育学校体育素质教育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旧的体育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和指导思想,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还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课程改革的主体和执行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的面对课程改革。

一、旧的体育观念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普遍存在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目标的近期效益,过分强调学生的现实锻炼,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及教育目标只集中于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育状况上,体育课也因此变成了素质测验课,缺乏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和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自觉锻炼的能力方面的培养。由此造成了学生离开教师走向社会后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去强身健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

二、更新观念,突破旧模式

1.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

(1)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的乐趣,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

(2)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要改革中小学体育竞赛的制度,增强小型多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级别、不同项目的趣味比赛,智能与体力结合的比赛等。

(4)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了解相关规则与常识。

(5)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学会一项技能,形成一个爱好,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需要,从中得到乐趣,培养自我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高健康状况,让其终生受益。

2.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体育就是全体学生的体育,享受身体方面教育,是每一个在校学生的权利,是不能被剥夺或侵犯的。能不能保证为全体学生服务,实则是一个关系到学校体育能否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为少数、为多数,还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问题,就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中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学校体育,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即使课余训练与比赛也不能例外。这是因为:(1)凡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的活动,学生都具有同等享受利用的权利。作为学校体育教师就应当在课内和课外活动中对其所教全体学生负责。(2)课余时间训练辅导学生的提高,也应当是学生自身的提高,而决不是“通过他人经受训练来提高自己”,也不是少数人被训练提高了,就等于提高了全体学生。所谓普及与提高关系,如果脱离二者之间的纵向作用,而只追求横向影响力,显然这种理解是很不全面很不正确的。(3)课余训练旨在培养人才,那就更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要求“成才”的权利,更因为学生个体的禀赋、爱好、性格及环境条件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才华也各不尽同。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思考并开展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3.在体育教学中要体现出的特点

(1)健身性。健身性是学校体育的本质特征,是体育区别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标志。这一特征并不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人文性。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养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现代学校体育必须从单纯的健身与单纯的传技中解放出来,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

(3)基础性。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必须教会学生健体。也就是说,学校体育必须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娱乐性。娱乐也是现代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娱乐。我们现在的学校体育之所以不太受学生的欢迎,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娱乐性。缺乏娱乐性的学校体育,是不能成为现代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的,是没有生命力的。

(5)竞技性。我们说体育的魅力在于它的娱乐性,而体育的娱乐性可以说主要隐藏在体育的竞技性之中,甚至我们还可以说,体育的人文性也大多来自体育的竞技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体育如果失去了竞技性,体育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必须指出的是,学校体育的竞技性并不等同于竞技运动。

(6)主体性。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是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现代学校体育必须符合学校体育主体的需要,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

(7)选择性。选择性是从主体性中衍生出来的。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适应于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学习目标、内容、方法、难度和要求,以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8)民族性。在现代学校体育的多样性中,还将鲜明的体现出民族和地域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和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体育传统。这些体育传统,必然要反映到学校体育中来,学校体育也必须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的优秀体育传统。

(9)开放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必将冲破学校的樊篱,与社会体育沟通。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和提高生存能力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将自主地积极参与社会体育,与同学和亲朋好友一起愉悦身心。其次是,学生家长和热心学校教育与热心学校体育的人士,将被请进学校,参与学校的运动会、体育节等。

文体意识论文篇(2)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体育教学对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在学校接受教学期间,其身体生长发育也处于旺盛阶段,科学的体育指导教学可以促进其身体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学生在学校读书期间,是其一生中系统地接受体育教育时间最长、也最有时间保证的时期,并且学校具各种硬件、软件,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在学校的体育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到学校体育并非体育实践的终结,而是进行终身体育实践的基础与开始,只是终身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教师要从这两个方面加强培养。一方面,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培养可以使其了解更多体育运动的意义,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多看体育教材,并设置问题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打下坚实的终身体育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实践能力的提升。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掌握再多的技能、技巧也是无济于事,因此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体育动机、训练方法、经验活动等方面的教育。体育教学课程要一改以往普通、单一的教学内容,可以设置专项提高课、体育休闲课、项目选择课、体育保健课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有更多选择,激发其学习兴趣。此外,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胆开发校本教材,或者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创造更为丰富的学习空间,进一步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练习、自主评价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在中职体育课堂上,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十分普遍,尤其是一些女生,此问题更加突出,这一现象非常值得体育工作者进行反思。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合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无法主动、快乐地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来。因此,教师要在正视这一问题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合理性、人性化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不仅可以获得运动技能,而且可以形成快乐、积极的情绪体验,提高其在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引入游戏、比赛、对抗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或者在体育课上引入趣味体育教学法。所谓趣味体育是指体育与劳动、生活、游艺、表演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健身娱乐的大众体育项目。它融合了体育、文化、娱乐三大元素,成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趣味体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以“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学生有了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丰富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锻炼活动项目均有一个共同点,即竞赛,其显著的趣味性、竞争性的特点与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十分相符。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体育课堂竞赛活动设计要遵循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的原则,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其运动技能、培养其良好的锻炼习惯、体验运动的乐趣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比如课堂上安排拔河、抱球接力塞、穿梭接力赛、三人两足等集趣味与健康作用为一体的运动会比赛,可以让学生在合作、竞争的快乐氛围中受到集体观念的教育。

(四)改革教学评价

传统体育课堂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过多的侧重于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未充分考虑教学评价中督促、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方法的功能,并且没有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学习结果,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也要向着多元化、发展性的方向发展,使其体会到进步的成就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其正确的体育态度,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结语

文体意识论文篇(3)

终身体育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都要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与指导。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人体活动规律要求身体锻炼必须持之以恒才能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终身体育的含义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学习和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真正成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体育的系统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考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1]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

2.1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到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到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高,情绪就会高涨。反之,肌肉愈放松,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少,大脑的兴奋性就降低,情绪就不会高涨,所以采用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2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健康是体育的目标,体育是促进健康的最佳途径,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取决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协调,人体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运动对身体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这种适应能力。终身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强身、健心、益智、逸情与延年益寿。国民的健康是民族素质最基本、最具体的表现。终身健康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中,我们每一个人对健康都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2]

2.3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体质,而每周有限的体育课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以及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日积月累,才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完善人体的形态结构,达到强身键体的目的。在高校教学中只有培养好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才能达到体育教学最终的目的。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阶段进行锻炼,而且是步入社会后,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都能自觉独立地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3]

3.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3.2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教学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体育意识,就是从自身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认识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运动技术和与他人的联系。总之,自我体育意识就是对于自己身心状态的认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就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存在种种困难和障碍,需要意志参与的行动,因此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认识,以指导其意识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支持他们的积极认识,这样可使意识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意识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学生要自觉地去克服困难。意识培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强烈的自我命令、自我动员的过程。所以,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培养自我能力的前提。

3.2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体育课程与专业课无关,所以不重视体育,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甚至出现厌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用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改变学生对体育的错误认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行动和未来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3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的德、智、体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环节。[6]要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

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突破传统思维创造新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才会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学会发现式的试探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境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考虑,从而产生不同的方法,利用方法的多样性,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4.结论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说不仅要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机,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学生毕业就业后,离开了教师,能否继续经常进行有益的体育活动,虽然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但其中自身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5.建议

体育课堂教学应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为主;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两者既有侧重,又有机结合。在终身体育及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体育教师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应成为终身体育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和顺畅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终身体育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保证终身体育在学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兆祥.现代学校体育科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56-60.

[2]成明祥.保健体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44-46.

[3]刘采豫,刘光荣.关于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16-18.

文体意识论文篇(4)

[关键词]数字新媒体数字新媒体产业链数字内容产业跨媒体出版

一、数字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如今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网等传播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都是数字新媒体的表现形态,从信息传播角度看,它具有多媒体化、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接性的特点。

二、数字新媒体产业链

数字新媒体产业链的组成包括内容提供商、软件及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平台提供商和终端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指内容的制作者和提供者,数字新媒体的内容提供商主要源于四个方面:拥有传统内容资源优势的专业内容提供商;提供通道的电信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实力强大的门户网站;新媒体受众。

软件技术提供商是在整个产业链运作中服务、资费、管理等环节的软件提供者和技术提供者。网络运营商拥有骨干和核心网络资源,通过建立虚拟网络来进行运营服务,为平台提供商提供网络支持,包括无线网络运营商、固网运营商、数字广播网络运营商等。平台提供商提供内容呈现平台,为网络交易、分享等服务提供空间、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网络运营者。终端提供商指提供数字终端工具的厂商。

在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中处于内容提供商位置的传统出版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做好做强自己的本分。虽然同时作为网络运营商的电信和移动运营商也介入内容提供商的行列并且在与传统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显示出极大的强势,但与在这个领域努力多年的出版社而言么无论是作者资源还是编辑经验,都会相形见绌。

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迅猛发展,催生和推动了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的崛起与发展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为内容传送提供更多渠道的同时,也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质和量上的要求。传统形式的内容形态不能简移到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形态上,需要针对不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形态特征设计相应的内容创意和制作流程。

因此,数字新媒体环境下的内容产业应该是“依托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各类信息产品行销渠道,向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图像、字符、影像、语音等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新兴产业类型,它包括软件、信息化教育、动画、媒体出版、数字音像、数字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等产品与服务等,是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三、数字复合工程的开启将拉动传统出版产业的升级

复合出版,又称跨媒体复合出版,是指对内容文本经过一次编辑、加工、标记之后,既可以以图书、杂志、报纸等形态出版,又可以以游戏、卡通、动漫等方式呈现,一次加工,多次使用。复合出版是未来出版的重要形式。

2008年7月16日,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挂牌成立。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建设的第一个数字出版基地,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必将促进传统出版发行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壮大,进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进步与变革。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在实现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将大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将推动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数字复合出版将为内容产业注入丰富的高质量出版内容资源,实现内容的深度开发和多维应用,同时,数字复合还将为创意产业提供多样化的表现平台。传统出版产业经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改造后,将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将出版生产力和产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四、传统出版社应加强数字出版意识

首先,要对数字出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数字出版在数字新媒体浪潮中更应称为数字内容管理或数字内容产业”。对于出版单位这种具有内容生产特点的企业来说,并不是单纯生产某一介质的产品,而是生产“内容”。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业并不是毁灭性的冲击。相反,由于数字新媒体产业链的逐渐清晰,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的基础上,传统出版商将更加趋于其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商就是要做好选题的原创性开发、内容的数字化管理,为数字新媒体产业链提供可供多种媒体传播的内容。“在数字出版的时代,谁拥有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容,谁就有了话语权”。各出版社在结合特色定位的同时,要进行立体开发,掌握内容资源的主导权,加强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控制地位。

其次,要做好数字内容管理。数字内容管理对出版单位而言,意味着对产品内容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加工和生产。今后的出版,出版单位将演变为内容提供商(ContentProviders),进行复合出版,对内容一次加工完成,以不同媒体形式出版。内容管理的目的是把非结构化的信息,制作成图书、报刊、光盘、网页等产品,供用户以各种媒体形式进行阅读、检索、查询、分析和共享。当出版单位采用了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以后,传统的编、印、发环节将被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流程再造”。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流程再造,打通产业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体出版。

最后,要加强出版产业的纵向和横向合作。出版产业的纵向合作是指各个出版单位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内容资源的集合。数字新媒体时代,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也难以避免。为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同行的恶意竞争,各个出版单位应时刻关注业内风向,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开发,切忌不切实际的跟风。数字内容产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内容的集成性,越是拥有海量内容资源的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越有优势。在纵向合作上就表现为出版社之间的重组、并购。出版产业的横向合作是指在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中拥有独自核心竞争力的各个产业环节之间的合作,包括出版企业与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终端运营商之间的项目合作,也包括与这些企业之间的重组、并购,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曹胜玫.当前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相关问题及思考.编辑之友,2009.

[3]数字内容管理与出版流程再造.

文体意识论文篇(5)

了技术手段对当下媒体传播所起到的作用。

因此说,互动的起因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媒体借助于这样的对话平台实现了播出即时性的互动;而作为平面媒体,当下鉴于这种纸质介质的出版,它同样也是生活在“互动”的话语感觉氛围之中的。不过平面媒体的互动现在更多的是借助于网络本身。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的出现后,使得互动形式的再现意识形式得到了加强,人们对媒体存在的形态和播出方式的审美感在不断淡化,而这种淡化其实就是媒体互动意识加强而形成的。理解互动对于媒体产生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也是不能不介入其中的。因为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传播形态与过去所理解的仅仅是一种纯粹语言层面的形式,或是仅仅是通过纸质媒介的形式,现在因为第四媒体的出现,使得广播电视的互动播收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信息在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流,在通过数字或是模拟方式广播的时候,实现互动就不仅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的进步,而会直接影响媒体的传播方式,并且最终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通过互联网的互动方式,人们可以更为直接和通过音画形式的再现驻存,从而实现媒体的互动成为一种可能。并且将会影响媒体的传播现状,改变媒体的传播形态,所带来的是媒体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互动”是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互联网则是把这种互动成为可能,而且因为在广播、电视利用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拓展,就使得互动这种形式直接影响到电子媒体的传播。

现在没有专门来为广播媒体互动的定义,但是现在对于电视媒体的互动,人们在表述上是这样认为的:互动,从抽象意义层面上来讲,“互动”就是发生在两者之间的行为或行为的可能;具体说来,互动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而发展成的一种数字播出的形式。

广播的互动,在没有现在如此之多的手机短信之前,我们好象是把广播的热线直播节目,作为最重要的互动形式,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不光是在中央台,还是在一些省市地方台,“短信形式”对于正在进行的广播互动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短信的方式,虽然是减少了听众参与的现场感和不同语感的效应,同时也使得媒体在对这些参与者的表述和真伪确立,有了筛选的空间,

话语互动意识是广播媒体最基本的特性,主持人和听众形成互动或是形不成互动,这是广播节目自身的特点所要求的最基本要求,没有了广播节目的互动,广播本身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会减色,就不会使得广播的魅力显现。可是广播节目本身的这种话语互动关系,不是一种任意而为的互动,也不是纯粹自我意识的互动,它是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的,媒体的互动意识最初的的建立,是依赖于主持人的感觉,自觉或是不自觉而出现的,然后是听众在对媒体有了解之后,感到了这种形式本身所具有的作用(魅力),因而使这种依赖感觉逐步建立起来。

广播媒体的互动和其它媒体的互动是不一样的,因为广播节目的互动是同时进行和发生的,它不像报纸和其它的媒体那样,可以通过事先的剪裁和润色,而达到媒体要想达到的宣传目的。它是“正在进行”的播出形式,因此,它就要要求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必须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这一点也是广播区别于其它的媒体所不同的地方。

前不久,济南电台有一档叫做<<消费热线>>的节目,在这个节目中一位正要准备参加英语考试的学生,对“联想”集团在济南的销售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置疑,那就是他所购买的一台英语辞典出现了故障,对方要求再花99元换一台新的辞典,可是这位学生说一台英语辞典售价不过二百多元,再花近百元的钱换一台新的太不划算,就对联想方面的服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节目进行的时候,导播同时接通了联想在济南的服务热线,让销售方接受了消费者的咨询,最后联想方面用先提供一台备机,让这位学生先用上复习考试,然后事后再进行处理,或是用现在就马上维修的办法,也无法解决这位学生复习应考的之急。这样就在直播节目进行过程中让主持人、消费者和商家同时在热线节目中见面--三方相互通话,当场就把这个消费者的问题解决了。主持人在处理这起问题时的方法,是比较温婉和合情合理的,这样就既维护了商家的市场形象,也让这位消费者达到了满意,主持人也自己也比较满意,节目播出的主持技巧和处理方式,让己也体会到了一种成功感。能在主持节目的同时,解决具体的问题,比起事后通过反馈再行解决,的确是要好得多。

这是通过消费热线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例子,看似不起眼,但是要是让这位消费者,自己去解决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而且也很难达到满意。所以说广播节目的互动,不仅是一些谈话节目的优势,也是广播直播节目所具备的特点所决定的。正在发生、正在播出、正在解决,就是广播媒体互动方式的一大长处。

再来看看济南文艺广播的一档午间节目,这档节目是一个定位于年轻听众群,是一档娱乐知识性和个人才艺展示的一档节目,每天都会有一些问答题出现,并且会有一些歌手用现场演唱的方式参与节目,这档直播节目在年轻的听众群中拥有不少的听众。而且是的确是火爆的、青春气息比较浓的直播节目。它之所以能够让听众喜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实现了主持人节目主持和嘉宾参与听众三方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和电视的那种,对谁谁喜欢什么歌曲、电视节目的点播不一样,这种互动关系是在播出之时,就实现了互动播出的效果。而且在播出之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收听的方式。这样就使得广播过去的那种不能继续反复收听的缺点得到了克服。

这样的互动形式,它还有一个另外存在的收听场,也是通过这些前来做直播节目的参与歌手得到的,因为处于对他们来电台做节目本身这件事的关心,无形之中就扩大了收听群。显然这样的策划和创意,没有现场感或是不能实现互动和在场的交流,节目本身是否能够吸引人就会打折扣。可以想见,在播出之时和之后广播节目互动观念的建立,对于广播节目的包装名牌战略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page_break]自然广播的互动意识,也的确是反映在对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上,而且这种相互的互动,往往是主持人以一种主持者的姿态和听众在进行交流,在有的时候主持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掩饰起来,然后以局外的感觉来进行交流,在有的时候,会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有的时候会让那些在收音机前的听众感到有些失望;而在有的时候,主持人对一些充满了赞誉之语的听众,会表现出十分乐意接受的语态和热情,而对于另外的一些听众就会相对冷淡。在这种时候主持人的情绪化会因为个人性情和喜好,影响节目播出的效果,已经忘记了节目正在进行的时态,成为仅限于主持人和某位热线听众的交流,忘记了自己谈话内容正在被更多的听众同时收听。

广播互动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这种互动在一定意义上来,还是具有广播人所特有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那就是这种互动本身一经在节目中播出、或是让听众参与到广播节目中来的时候,那就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了。尤其是作为主持人对这种互动应该是保持一种良好听觉素养,那就是既要倾听对方,同时又不能没有原则的迎合对方,更不能以庸俗的东西来参与其中。或是仅仅成为自己个人性情的真实流露的在线播出。

文体意识论文篇(6)

【关键词】主体意识;培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101-01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初中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既想有选择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更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但应试教育的束缚,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往往禁锢了他们个性的发展;语文的课堂教学大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也习惯于戴着沉重的镣铐跳舞,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

1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们在教师学习新知,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我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使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让学生讲,坐到学生位子上,进行角色互换,给学生一种宽松的环境。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自信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如,在学习鲁迅小说《祝福》一课中,对于“祥林嫂之死”,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祥林嫂是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害死的”、“是柳妈害死的”、“是恶狼的过错”、“是在庙里捐门槛不成的巨大打击下而死”……大家各抒己见,为彼此的观点找论据、提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在教学中,我还发现语文活动课是给学生提供成功机遇之一。“活动”二字是语文活动课的灵魂。语文活动课授课的形式、地点、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上课的形式,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学习方案,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新闻会;可以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文学、语言知识。这样,鲜活的内容和有创意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出语文活动课“活”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文活动课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因为活动课中没有失败的概念,加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主动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体现。

3 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大胆创新

只是一味表扬也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还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最通俗而又宝贵的教育经验,却被一些老师忽视,从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因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从而发挥主体作用。当然,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参与的积极性,老师还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去品味、感悟。

4 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体意识论文篇(7)

在文华电影公司的众多艺术家中,张爱玲的位置最为显著,其编写的小说被业界称为新鸳蝴体、娱情小说和新洋场小说。而由她参与编剧的国产电影论文,更是成功地将小说中的特色融入了电影艺术创作中,使得电影在市场中获得了观众的大力支持,且艺术水准达到了最高水平。 

一、国产电影中女性叙事过于束缚 

1947年,张爱玲与文华电影公司合作创作的《太太万岁》和《不了情》在播出之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将张爱玲的剧本创作推向了高峰。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文华电影公司以庸人俗事的故事情节为主体,将电影推向了新的高峰。[1]尤其是以女性叙事视角为亮点的作品,更是受到观众的热烈喜爱。如张爱玲的《太太万岁》和《不了情》,在这种类型的电影中,虽然叙事的视角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电影的叙事缺乏战斗性,但是依然成为张爱玲电影创作的特色。 

看过张爱玲小说作品的人们都知道,张爱玲将人世间的爱情都完美化,可是在完美化的背景下,却透露出淡淡的悲伤,不管结局是喜还是悲,淡淡的悲伤和凄凉总是围绕着你。张爱玲的电影作品亦是如此,她的作品里没有战争,没有激情,有的只是男女之间悲伤的故事。她将电影的重心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男女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纠葛为电影的叙事视角,体现当前时代女性的地位以及主体意识。 

张爱玲参与编剧的电影作品《不了情》主要以女主人以虞家茵为叙事的主要视角,讲述的是虞家茵在抛妻弃子的父亲以及父亲情人的阻挠下放弃了不道德的爱情,离开了原本的生活,远赴他乡自力更生的故事。当人们问张爱玲以此为背景的创作动机是什么,她回答说:她对于通俗的小说一直有着一种特别的偏好,不需要太多漂亮的词汇以及语言对小说中以及电影中的人物进行详细的描述,只需要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就可以将他们的悲欢离合完全展开。[2]在《太太万岁》这部电影中,张爱玲将电影中的女主角陈思珍塑造成了一位古代女子都具有的特色:贤惠、善良、顾全大局,但同时又具有古代女子无法实现的新思想。当陈思珍发现丈夫出轨之后,向丈夫提出了离婚。在抗战时期,女性的地位还是相对较低的,女主人公却有了离婚的想法,就可以看出,陈思珍是一位新时期女性的代表,她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女性的主体意识也在慢慢地觉醒。虽然陈思珍最后因为顾全大局原谅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她已经迈开了女性解放的第一步。张爱玲说:女性的地位在那个时期相对男人来说是非常低的,但这些女性都是具有泼辣的生命力的。她们对男人有着致命的诱惑和吸引力,但前提必须是健康的。 

在《太太万岁》和《不了情》两部电影中,张爱玲成功地对都市的知识女性以及传统女性进行了塑造,虽然在塑造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思想无法得到解放,墨守成规,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对电影的叙事视角谨小慎微,但是其在电影中展现的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尤其是女性。 

二、国产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主体地位的构建 

张爱玲于1920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不平凡的家庭里。其祖父张佩纶是清末的一代名臣,祖母李菊耦更是清朝年间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3]家中作为新时代女性的母亲黄素琼以及姑姑张茂渊对张爱玲的成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张爱玲参与编剧的电影作品中,多是对女性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构建,将传统的父权以及男人的地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并对父亲形象的缺失进行了体现。在《不了情》这部电影中,张爱玲就将女主角虞家茵的父亲形象进行了大力的削弱,在电影中虞家茵的父亲是一位毫无建树的纨绔子弟,在没有给女儿带来幸福的同时,还为生存在矛盾中的女儿带来了亲情的枷锁。电影中父亲形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来源于张爱玲对自己父亲的印象,电影中虞家茵父亲的形象就是张爱玲父亲的缩影。但是在《不了情》这部电影中,张爱玲已经对女性的主体地位进行了简单的构建,其主要原因是女性的主体意识在逐渐地觉醒。而在《太太万岁》这部电影中,父亲形象的完全缺失,使得女性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构建。女主角陈思珍的父亲完全消失,使得陈思珍的母亲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与大家长,电影中陈思珍的母亲将守旧、刻薄、威严等不亚于父亲的形象进行了完美的演绎,电影中该种叙事视觉的模式使得女性的主体地位开始慢慢出现,女性的主体意识在逐渐地苏醒。 

张爱玲在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为国产电影带来了新的拍摄手法和出路,而且还对女性的主体地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构建,并意味着在国产电影中女性的主体意识在逐渐地苏醒。卡尔威特曾经说过:正是因为新型女性的出现,以及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和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得新时期阶段中的女性与历史上的女性阶段是无法分开的。张爱玲曾经也说过:她不喜欢男性化的女人,也就意味着女人要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如温柔、知书达理、善良、顾全大局等知性的特点。[4]女性主义必须要脱离于男性化,建立独特的女性主体地位,不仅要同男人一样参与到革命、战争中,而且还有对传统家庭的女性进行一定程度的彰显。 

在电影《太太万岁》这部电影中,女主角陈思珍不仅具有传统女性所有的特点,如温柔、贤惠、讨好丈夫、以丈夫为中心、与婆婆和娘家处好关系等显著的传统特性,而且还具备新时代女性所应有的思想和追求,如陈思珍在得知丈夫金屋藏娇之后,并没有哭哭啼啼,感觉失去了丈夫就无法生存一样,而是主动向丈夫提出离婚,但最后为了家人,顾全大局,她原谅了出轨的丈夫。虽然,陈思珍最后没有与丈夫离婚,但是仅从陈思珍本人主动提出离婚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的新型女性,她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并没有受女性的传统地位所影响,而是迈出了解放自己的第一步,提高了对传统女性的地位。在《太太万岁》这部电影的题记中,张爱玲是这样写的: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对陈思珍这个女性进行孤独的肯定和袒护,我只是提出有陈思珍这样一个新型时代的女性。[5]根据张爱玲的题记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中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以及意识的觉醒并不是张爱玲刻意为之的,而是由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缩影所构成的,可以看出,在抗争时期,女性的主体地位已经在不断地提升中,女性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快速的觉醒。

同样的在电影《不了情》故事情节中,女主角虞家茵爱上了有妇之夫的家庭教师夏宗豫,最后由于受到父亲以及父亲的情人所阻挠,虞家茵放弃了这段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不道德爱情,远赴他乡,在陌生的环境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在电影的结尾对女主角虞家茵的幡然悔悟进行了详细的心理描写,并使用独特的叙事视觉对女性主义的特色进行了有效的彰显。而影片中最能够体现新型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以及主体意识觉醒的部分就是女主角虞家茵在放弃了不道德的爱情之后,并没有自怨自艾,对别的男人进行依靠,而是到了陌生的城市,独立自主地谋生。电影利用视听语言的表现形式对接受过新时期思想教育的女性进行了描述,但是在新思想下,女性仍旧处于彷徨的状态,从而体现出女性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地觉醒。 

因此,张爱玲早期的电影都是通过故事情节中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对传统的女性地位以及家庭婚姻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在道德的压抑下,做出最大的反叛,使得女性在新时期的思想教育之下,改变自己的观念,解放传统的思想,提高女性的主体地位。 

三、国产电影中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意义 

著名的电影制作人艾布拉姆斯曾经说过,每一件艺术品的完美形成都离不开四个要素,艺术品中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都会对四个要素进行区别和分辨,从而使得人们一目了然。而这所谓的四个要素就是作品、生产者、世界以及观众,而在电影中,这四个要素就分别是影片、导演、世界和观众。 

从电影的制作来看,艺术家在电影的制作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而实际情况中艺术家的概念已经无法对生产者,也就是导演和编剧进行限制。现如今,在国产电影中,电影的灵魂是编剧,而电影的主体拍摄是导演。张爱玲作为新时期的女性编剧,她采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创作出来的电影作品不仅能够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和热烈追捧,而且还能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进行呐喊;同时,张爱玲本人父爱的缺失以及母亲独立的性格对她的影响,也深深地从她制作的电影中展现了出来。 

对当时的社会而言,新型女性的出现虽然看似对传统的思想进行了解放,打破了男人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女性可以对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进行掌控,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这些新型的女性虽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接受新式的教育,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但是传统观念的阴魂不散使得这些新型的女性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无法自主选择的循环中,并对她们追求美好的生活进行了阻碍,从而导致了电影中悲剧的出现,女性在向往自由的同时,却甩不开传统思想的包袱。 

电影作为运动的画面,其主要善于对直观、生动的人物动作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展现,而不善于对人类的内心活动以及心里所想进行描述和揭示。而在张爱玲与文华电影公司合作创作的《太太万岁》和《不了情》这两部电影中,导演使用了叙事的拍摄手法,用不同的镜头对故事中女主角主体意识的觉醒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融入电影的情节以及角色中。同样,电影视听语言的表现形式与小说的文字描写相比,电影的视听表现形式更胜一筹,对当前社会背景下女性主体地位的提高以及主体意识的觉醒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总之,张爱玲编剧的《太太万岁》和《不了情》不仅表明了文华电影公司在战争时代背景下电影的市民倾向,而且通过都市市民生活的题材,对战争背景下小市民生存的状态和智慧进行了有效的反映,并表现出了电影的新型叙事方法。在战争时期背景下文华电影公司与张爱玲共同合作的《太太万岁》和《不了情》两部电影,不仅对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进行了关注,而且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进行了详细的体现,使得导演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将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作为了重要的工作,并提高了女性的主体地位,让电影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