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自强的人物事迹材料

自强的人物事迹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10 05:18:38

自强的人物事迹材料

自强的人物事迹材料篇(1)

写作先进事迹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个人,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一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如先进党支部、先进车间或科室,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一般来说,可大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整理。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鬃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鬃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鬃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自强的人物事迹材料篇(2)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o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自强的人物事迹材料篇(3)

总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对过去一阶段工作的回顾和分析评价,判明得失利弊,提高理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常用文书。

总结可以使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某一项工作的实践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可以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提供基层工作的情况和经验,以便加强科学管理和指导。它还可以用于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总结的特点

(一)内容的自我性。

总结是自身活动实践的产物。它以客观评价自身工作活动的经验教训为目的,以回顾自身工作情况为基本内容,以自身工作实践的事实为材料,其所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也应该反映自身工作实践的规律。所以内容的自我性是总结的本质特点。

(二)回顾的理论性。

总结应当忠实于自身工作实践活动,但是,总结不是工作实践活动的记录,不能完全照搬工作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对工作实践活动的本质概括,要在回顾工作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正是总结的价值所在。

三、总结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总结分为工作总结、生产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会议总结等等。

根据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性总结、地区性总结、部门性总结、本单位总结、班组总结等。

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月总结、季总结、年度总结、阶段性总结等。

从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类。

四、总结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总结的标题大体上有两类构成形式:一类是公文式标题;一类是非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如《××集团公司2000年度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县2000年普法工作总结》,有的只写《工作总结》等。非公文式标题则比较灵活,有的为双行标题,如《增强体质,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的为单行标题,如《推动人才交流,培植人才资源》等。

(二)正文。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1、前言。即正文的开头,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交代背景,点明主旨或说明成绩,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例如: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干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能否选配好支部“一把手”,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

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围绕支部班子建设这个重点,紧紧抓住配好支部书记这个关键,着力走好“选人”、“育人”、“用人”这三步棋,努力把工作引向深入。

2、主体。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括做法和体会,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等。这一部分要求在全面回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刻、透彻地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条件、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教训,揭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回顾要全面,分析要透彻。

不同类型的总结,内容有所侧重,全面性总结其主体包括两个层次,即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一般的工作总结,重点放在成绩和经验上。

总结正文的结构,主要采用逻辑结构形式。全面性总结根据过去一段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或者经验和教训的内在联系去组织材料。专题性总结以经验为轴心去组织材料。

3、结尾。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例如:

通过上述工作,促使支部书记和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不少村支部书记提出“任职一届、致富一方”,也出现了一批“舍小家,顾大家”的支部书记先进典型。

(三)尾部。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如果标题中已有署名,这里可不再写。

五、撰写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工作总结中,常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好大喜功,搞浮夸,只讲成绩,不谈问题;另一种是将总结写成了“检讨书&rdq

uo;,把工作说成一无是处。这两种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的特点之一“回顾的理论性”,正是反映在如实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上,对成绩,不要夸大;对问题,不要轻描淡写。

(二)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谈存在问题,都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

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事情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按内容可以分为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思想总结等;按时间可分为年度总结、季度总结等;按范围可分为个人总结、党支部(小组)总结、单位总结等;按总结的内容所涉及的面又可分为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等。

工作总结可不拘泥于"格式"和"框框",但以下内容是必须包括的:

(1)标题。总结的标题分为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

单标题又可分为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

公文式标题:单位名称十时限十总结内容十文称。如标题下或文末有单位署名,标题可省略单位名称等。

文章式标题一般是直接标明总结的基本观点,常用于专题总结。

双标题是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标题,一般正题用文章式标题;副题采用公文式标题,补充说明单位、时限、内容等。

(2)基本情况。应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明在本总结所包括的期限内的工作根据、指导思想以及对工作成绩的评价等内容。它是工作总结的引言,便于把下面的内容引出来,只要很短的一段文字就行了。

(3)工作回顾。要详细地叙述工作任务、完成的步骤、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步骤和措施,要写得详细、具体***,对取得的成效要表达得形象、生动。在写工作回顾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照应到下一部分的经验教训,使之顺理成章地引出来,不至于造成前后不一的感觉。 '

(4)经验教训。应从工作回顾中很自然地归纳提炼出采。一定要写得丰富、充实,并选用具体事例适当地展开议论。使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有论点,有论据,有血有肉,鲜明生动,确实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5)结语部分。主要写明今后的打算,也只需写很短的一段话。写得长了,反而冲淡了主题。

(6)总结正文写完以后,应该在正文的右下方(指横行文字),写上总结单位的名称和总结的年月日。

写工作总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总结正文,有两种不同写法,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好。一种是以工作回顾连带谈及经验教训。基本上是按工作展开的程序和步骤,分段说明每个步骤和阶段的工作倚况,夹叙夹议地引出相应的经验教训。这样写,主要着眼于工作过程的回顾。

另一种写法是总结经验教训为主,用工作回顾阐明经验教训。一般是先归纳和提炼出几条经验或教训,分别展开论述,把工作过程、工作办法、取得的成效等等穿插在里面写,使经验和教训看起来更加充实。但是这样写,整个工作回顾会被拆开来分别为阐明观点服务,显得零散。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以在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中适当加以详述,使人对工作概貌有一个总的了解。

(2)总结必须实事求是。事实要准确,不能报喜不报优,不要夸大其词。

(3)总结的观点要正确。一定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观点正确,是总结能否站得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光有正确的观点还不够,还需要有能够说明观点的丰富的素材和具体的内容,这样的总结人家就喜欢看,看后也能有所收获。

(4)写总结文字要力求准确、生动、活泼。总结是概括实践,反映客观事物的,因此用词要确切。'总结要尽可能地多用群众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语言。写总结切忌年年老一套。

(5)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大量材料,各种类型的矛盾,要反复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本质特点、来龙去脉来论证其发展的趋势。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就是单位或个人把对某个问题调查的情况,向有关领导部门或群众报告。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目的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掌握大量的情况和材料,然后作认真的分析研究,努力找出事物的本质,弄清它的发展规律,有根有据地写成的报告。

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事、某一人、某一单位、某一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是揭示经验或揭露问题。

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某一事物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以及基本情况的调查等等。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写法不尽相同,大体情况是:

(1)标题,主要有三种形式:

公文式标题。一般由介词"关于"加调查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情况的调查报告》。也有的省略介词"关于"和文种,如《农民负担情况调查》。正副式标题。正题揭示调查报告中心思想,副题说明调查的事由或调查范围,并写明"调查报告"或"调查"字样。

文章式标题。这类调查报告的标题比较灵活,标题中不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的字样。有的是概括出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如《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有的是采取提问的形式,如《这里的干群关系为什么这样好?》。

(2)开头,各类调查报告的开头,主要有以下写法:

第一,交代调查本身情况。包括调查的起因、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等。

第二,交代调查对象情况。包括被调查者各方面的概况或有关自然情况等。

第三,对全文内容作出概括。包括点出调查报告的结论性意见或主要经验等。

当然,有些调查报告可能是某两种写法的结合。也有的调查报告没有开头语,在标题下面分几部分直接写下去。

(3)主体,各类调查报告的主体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观点材料的组织;二是布局结构的安排。

第一,观点材料的组织。写任何调查报告都要确立明确的观点,全篇要确立总观点,各个组成部分也要确立服从总观点的分观点。总观点应当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针对***性,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主流,应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教育意义。总观点要包容分观点,分观点要说明总观点。总观点和分观点都是从调查的材料中经过分析研究而得出的,但要根据总观点和分观点去组织材料,使材料为观点服务,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二,布局结构的安排。调查报告是文字篇幅较长的应用文体,应当精心地安排好布局结构。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结构主要有:第一,横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观点鲜明,中心突出。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分总关系、主从关系等,都应妥善安排。第二,纵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按调查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从头至尾加以阐明。第三,综合式结构。这种结构安排是兼有横式、纵式的特点,相互结合地安排材料。

(4)结尾,不同内容的调查报告,结尾的写法也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主要写法:

第一,针对调查的内容,提出意见或深入研究的问题。对某些问题的调查,多以表明意见、建议作为结尾;对某些新生事物的调查,多是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为结尾。

第二,概括全文的基本思想,深化调查报告的主题。对某些方面基本情况调查,推广某些成熟的典型经验,多采取这种写法结尾。

第三,补充式结尾。有些情况和问题,与调查报告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关系不大,在正文部分没有提及,但又需要讲清的,可以在结尾处附带加以补充说明。

(5)落款。写明作者名称,如果是联合调查,亦应标明。在作者名称下面写清年月日。有些调查报告有附件,应在结尾处标明附件名称、份数。

写调查报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深入群众,了解调查对象各方面的材料,包括正面的、反面的,直接的、间接的,历史的、现实的,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为分析研究提供大量、可*的事实依据。

(2)要善于作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对掌***握的大量材料作"去精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真面目,抓住它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3)要选用切实、可*的材料说明观点。调查

报告所揭示的结论,必须通过对具体情况、具体事实作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很自然地得出。要善于用精确、充足的材料来说明观点。不能脱离材料空发议论;也不能只摆一大堆材料,而不提出明确的观点和结论。

(4)调查报告的文字要朴素、明确、实在。要注意把说理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善于用简要的议论总结经验,阐明规律,说明政策。还要注意运用可*的统计数字和群众语言来印证观点。

关于调查报告的写法,由于调查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写法也不完全一样。

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是把先进集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或把犯错误党员干部、发生问题单位胡的情况加以综合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材料。整理典型材料的目的在于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因此,典型材料应确实具有典型意义。

典型材料包括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内容包括标题、正文两部分。包括单位或个人名称,典型事例的发展过程,典型事例的价值或意义,典型材料中的经验,以及有关编写者的批评、表扬、建议等。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先进典型材料的写法。先进典型材料又可分为先进事迹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

写作先进事迹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个人,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一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如先进党支部、先进车间或科室,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一般来说,可大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整理。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o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

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9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选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自强的人物事迹材料篇(4)

关键词:分子印迹;表面修饰;硅材料;综述

中图分类号:06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6358(2007)12-754-04

作者简介:邴乃慈(1979-)。女,满族。抚顺人。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聚合物材辩的研究工作。

分子印迹学是基于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可以用于获得与模板分子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完美匹配的聚合物(即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由于MIPs与天然的分子识别系统相比。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亲和性和选择性高等特点,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MIPs已经广泛应用于分离领域、临床药物分析、仿生催化和生物传感器等诸多领域。目前应用MIPs分离和识别的对象包括药物、氨基酸、肽和多肽、蛋白质、糖等,虽然构象简单的小分子的印迹研究工作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多肽、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由于存在空间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性质脆弱、结构柔软、构象多变以及可结合位点比较多等特点,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模板印迹的难度很大,因此以生物大分子为模板分子的印迹制备技术无疑仍是一种挑战。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在致力于开发分子印迹材料新的合成方法和工艺,聚合物的尺寸也在逐渐变小变薄,由于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将MIPs的识别位点最大限度地固定在基质材料的表面,可以提高对印迹分子的结合速度,从而进一步加强印迹材料的吸附分离效率,因此成为大分子印迹最有潜力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印迹,表面印迹法已日益成为分子印迹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

1 硅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1949年Dickey用染料甲基橙作为印迹分子,酸化硅酸盐溶液形成染料印迹胶体,干燥并洗去印迹分子后得到的对甲基橙比乙基橙吸附能力高2倍的吸附材料,Dickey的这项研究掀开了基于硅表面修饰的分子印迹技术的崭新一页,从此,硅基分子印迹材料迅速发展起来,表1中列出几种硅表面印迹的制备方法。

2 不同形态硅材料在表面印迹技术中的应用

硅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热稳定性,并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形貌,因此以其为基质的具有分子水平上识别功能的分子印迹材料必将具有优异的性能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表2中列出几种不同形态硅材料在表面印迹技术中的应用。

3 硅表面印迹技术的应用

3.1固相萃取

固相萃取具有回收率和富集倍数高、环境友好、无相分离操作、操作简单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最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之一。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由于可以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并且能够弥补传统固相萃取剂选择性差的缺点,所以在痕量分析方面前景广阔。

Koster等以双氯醇胺(Clenbuteml)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硅纤维表面聚合得到了75 pm的印迹聚合物层用于微量固相萃取对双氯醇胺及其结构类似物进行选择性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纤维的制备和萃取性能均具有重复性,分子印迹纤维及非印迹纤维在乙腈中对双氯醇胺的结构类似物双溴醇胺(Brombuter01)的萃取效率分别为75%和

Jiang等将表面印迹技术与溶胶,凝胶过程相结合,在活化的氨基多孔硅胶表面印迹上双酚A(BPA),并将该MIPs用于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耦联技术检测水样中的BPA。实验结果显示所得到的BPA-MIPs-Silica吸附剂具有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印迹聚合物及非印迹聚合物的最大的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68.9和34.0 mg/g,选择因子为4.5。

3.2色谱填料

分子印迹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中有着最为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制备色谱固定相尤其是手性固定相的强有力技术。但是由传统包埋法所得到的MIPs由于具有颗粒不均匀、印迹效率低导致柱效低,限制了它的应用,使用分散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等虽然可以得到粒径的印迹聚合物微球,但所得印迹聚合物的识别位点大都在聚合物微球内部,而印迹聚合物内部存在扩散阻力,导致待印迹分子与识别位点结合困难,结合速率低,溶液的分离处理效率不高,因此把识别位点建立在基质表面的表面印迹技术在色谱分离方面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以硅胶、二氧化硅等为基质的无机硅表面印迹材料不但具有分子印迹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在色谱分离方面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3.3催化反应

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制备具有专一性的催化剂,并且已经在合成、水解等反应中有着成功应用的例子。

Visnjevski等以Dials-Alder反应的过渡态类似物(TSA)氯茵酸酐(Chlomndic anhydride)为模板分子,比较了采用包埋法与牺牲骨架法制备的硅表面印迹MIPs在六氯代环戊二烯与顺丁烯二酸的Dials,Alder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MIPs-sheU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包埋法得到的MIPs的催化活性,并且所得产物是其非印迹对照物的三倍。

3.4其他应用

基于硅表面修饰的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传感、蛋白质分子分离等方面也有成功应用的实例。

Ling等以邻苯二酚胺为模板分子在硅胶上制备MIPs,并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用在石英晶体微天平电极上检测丙醇溶液中的待分析物。

Shi等于1999年在《Nature》上发表了有关以蛋白质为模板分子的云母表面印迹技术。他们将蛋白质首先吸附在云母上,然后在蛋白质周围包裹上一层二糖分子,再在二糖分子表面上聚合一层荧光聚合层,最后除去云母,洗脱掉蛋白质分子,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选择性识别蛋白质分子。

4 问题与展望

从微球到纤维,从大孔到微孔,从小分子识别到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硅材料为基质的分子印迹技术在许多方面已经显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虽然硅材料表面印迹技术的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目前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硅表面印迹聚合物的设计与制备上,而对印迹过程及识别过程的机理没有展开相关研究。从分子水平上研究MIPs与印迹分子间的识别机制,不仅可以为MIPs的分子设计、单体选择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且在实现MIPs与印迹分子间的识别过程的同时提高选择性。

自强的人物事迹材料篇(5)

关键词:大漆艺术;迹象;材料;美

一、当代大漆艺术的发展

有木之汁,谓之漆也。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具有防腐蚀、耐强酸、耐强碱、防潮绝缘、耐高温、耐土抗性等特点,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我国使用漆的历史非常久远,在《韩非子•十过》中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子,削锯修其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硃画书其内,缦帛为茵,将席颇缘,触酌有采,而樽俎有饰”,又如在《庄子•人世间》中记载“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这些都说明在我国漆的使用历史十分久远。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艺术源于生活”。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的,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生活中漆的使用,以漆为主体材料的艺术形式———漆艺也随之出现。漆艺包含了漆器、漆画、漆塑等一切涉及漆的,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实用品或欣赏品。当代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大众化、新奇化、生活化等趋势。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大漆艺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漆画领域颇有建树。各大艺术院校先后开设漆艺专业,逐渐形成了学院派及各代表性地区(如北京、湖北、福建、四川等)工艺师为主的庞大漆艺队伍。我国当代漆艺在继承传统技法和材料的基础上,大胆运用独特的造型、丰富的色彩、新颖的材料及各种其他的艺术表现手法。我国当代大漆艺术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与过去的传统有着较大的区别,特别是观念上的更新,使作品更具有纯艺术的趋势。

二、大漆中的“迹象”

在当代,大漆艺术的理论研究多侧重于技法和工艺,假如将大漆艺术纳入视觉艺术的大视域来探究,最为适切的理论莫过于迹象论。迹象论将“迹”与“象”作为视觉艺术中的两个基本元素,《绘画迹象论》的作者钟孺乾提出:“落笔成迹,因迹生象,通过迹象而有所表达,这不是绘画活动的一个简单事实吗?”,由此便总结出一个公式“迹+象+X=画”。简单来看,“迹”指痕迹、踪迹,“象”即是形象。“迹”与“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象为迹生,迹因象现。在任何一幅作品里,一个完整的“象”必定有相应的“迹”来充实,任何创作中的“迹”也必定产生相应的“象”,二者是统一的,谁也离不开谁。做漆的过程就是作迹造象的过程,而漆艺创作过程中的“迹象”因素是特别明显的,因其材料和制作方法的独特性,漆艺所呈现出来的“迹”与“象”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做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运用大漆材料来作“迹”造“象”,通过人的主观意识运用各种技法来作迹,再与漆本身客观的漆性结合,这样“人为+天成”乃是漆艺的一大特色了。站在一张漆画面前,观赏者们很容易不自觉地向前靠近观赏其中的某个细节,甚至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摸一下或是发出感叹“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啊”,因为漆艺的肌理效果实在是令人惊讶。漆艺中的肌理和质感是构成漆艺作品可视形象的重要审美基础和必要因素。肌理、质感与手绘之痕,都属于“迹”的概念,上文所引《韩非子》中所说的“削锯修其迹”就是例子,说明在上古时代就有了“迹”(器物的质地与纹理)和“修迹”(对“迹”的制作与修饰)的说法。提到漆之“迹”,先要从材料说起。绘画是用颜料进行创作的,而工艺美术是用工艺材料去创造的,每种材料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效能,因此才各具特色。例如陶瓷、马赛克、玻璃、珐琅等艺术品,都是通过它们的材料、成型来体现各自的特色。我国大漆艺术发展到今天,虽然它究竟是属于绘画类还是工艺类至今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不管制器还是作画,都得以大漆为主要材料,加上各种其他的辅料来进行制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还是以工艺性为主。工艺性也是漆艺最为高贵的艺术品质,漆器从胎体制作到一遍遍髹涂、描绘、镶嵌等技法的运用再到最后的打磨等,都是通过人工经验积累创造的。既然漆艺的工艺性这么强,那么在制作过程中人的因素和材料的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两个因素又都是产生漆之“迹”的直接因素。1.人的因素这里主要指漆艺制作者的个人工艺水平和制作方法,鉴于漆艺的工艺特点,漆艺工作者就要善于用手。手是人最为灵活的肢体部分,而且与精神相通,是大自然创造出的最为完美的工具,它既能创造物体又能感知物体。双手在用漆作“迹”的同时,人的心灵也是和漆器互通、交流的,因此不同的人、不同的工艺水平会直接影响漆中“迹”的变化。例如:图1中的剔犀作品,这种工艺对于漆工的个人水平要求颇高,一般情况下都是两种漆(以红黑为主)在胎骨上刷若干遍,积成一定的厚度后再换另一色重复之,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再用刻刀以45度角雕刻出丰硕圆润的云纹(剔犀图案主要以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图案为主,不雕山水、人物、花鸟等具象物体)。可以看到这件云纹剔犀盒中的雕刻之“迹”简练流畅而又大方,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图2中大漆手镯(创作者:陈政)采用变涂的技法,在运用这种技法时,不用考虑太多的技术性问题,只要按部就班,随意作“迹”即可,即一遍一遍地将各种色漆反复涂刷在木胎珠子上最后打磨推光。同时,还可以运用其他的辅料(如麻绳、烟丝、塑料等)来人为制造肌理以增加漆“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三、感悟大漆之“美”

《绘画迹象论》提到一个重要的因素“X”,解释为“观念、境界、情感、美,以及一切你想(或别人以为你想)表达的内涵”。笔者认为决定“X”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社会时代的约束;二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首先,随着社会时展的巨大变化,漆在人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意境也发生了变化。随着大量廉价替代品的出现,人们已经不再大量使用漆器,这就是社会时代对于漆的发展的约束,从而就要求漆艺工作者们重新定位大漆在当今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其次,现代艺术发展如雨后春笋,各种新的观念、想法、主张不断被提出,而且被越来越多的漆艺家运用到大漆的创作里。大漆的发展越来越艺术化,它不再是古时候人们吃饭用的漆碗,不再是装饰用的花瓶,而是逐渐成为小众文化,也是奢侈品的代名词。这样的变化都与“X”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要重新正确认识大漆带给我们的“美”和价值。意境是指艺术创造中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中国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明代朱承爵在论诗时曾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强调意与境的统一,王国维也认为“境界”应该包括情感与景物两方面,也就是说意与境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做漆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身养性、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或是个人的修炼。在调漆作画的“迹象”活动中,其实是一个享受“漆迹漆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创造意境的过程。整个活动中,人都是处于一个自由的状态,只有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大漆的世界里,用心去感悟它,与之“对话”,才能明白漆艺真正带给我们的价值。

四、结语

如今,大漆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媒介,其独特的材料特性、色彩构成、图示语言及表现手法,在体现出大漆艺术语言的丰富性与多元性的同时,也蕴含着特有的哲学思想、文化精神和艺术理论。在享受大漆艺术带给我们愉悦的同时,运用绘画迹象论中的观点探究大漆艺术、感受大漆艺术的种种实践,亦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角度,有了对大漆的另一种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钟孺乾.绘画迹象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钟孺乾.迹象论和高校美术教育[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1):16-21.

[3]黄成.髹饰录图说[M].扬明,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4]潘天波.现代漆艺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祝重华.漆的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6]王国维.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

[7]韩非.韩非子[M].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译.北京:中华书局,2010.

[8]李明谦,胡秀妹.论中国大漆材料的美学特征[J].包装工程,2015(16):37-40.

[9]郝家林.大漆涂饰工艺[J].古建园林技术,1991(1):15-17.

自强的人物事迹材料篇(6)

一、房地产登记纸质档案归档管理的基本规定

蚌埠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档案馆现存房地产档案70余万卷,归档工作从接收、立卷、编号、装订、入库、上架等,执行严格的立卷及整理程序。

档案人员将移交的每件登记所形成的材料立1个卷,并采用按归档流水号制定编号规则。同时,纸质归档应符合两条基本规定:一是登记工作完成后,应将列入归档范围的材料收集齐全,并应按《规程》的有关要求及时归档、检查验收、保管利用;二是归档的材料应为原件或经工作人员审核比对确认的复印件;不能提供原件的,应当提交经有关机关确认与原件一致的复制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接收。

整理档案时,卷内材料的排列顺序为:目录、结论性审核材料、过程性审核材料、当事人提供的登记申请材料、图纸、其他、备考表。卷皮与档案盒项目的填写采用计算机打印或手工填写。手工填写时应使用黑色墨水或墨汁填写,字体工整,不得涂改。卷内材料统一向左下角对齐,装订孔中心线距材料左边际为12.5mm,并在材料左侧采用线绳装订。卷内材料与卷皮装订在一起,做到整齐美观,不得压字、掉页,不得妨碍翻阅。纸质档案整理装订完毕,消毒除尘后入库,上架。

二、房地产登记纸质档案的保护工作

房地产档案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维护房地产交易要件、资料的完整及其历史联系,做到质中有量,量中求质。为了更好地维护房屋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在档案不丢失、不泄密的安全基础上,还要按照其形成规律,整理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不能随意丢弃或分散打乱。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蚌埠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档案馆总结出不少既符合自身长久保存又利于有效利用的“护档心得”,特别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交易过程中所提供给客户填写的申请表、合同均统一采用造纸原料和造纸工艺比较上等的白纸;各类身份证明、婚姻证明及传真要件全部要求使用防静电复印纸进行复印;房地产权证、他项权证等统一使用北京制钞厂特制的防水防折材料制成,新版的房地产权证书上可打印二维条形码信息,通过扫描即可查询、识别真伪和房屋相关信息。

2、由于铅笔、圆珠笔、纯蓝墨水笔、复写纸的字迹容易发生扩散或退色,在交易办理审核过程中,严格要求客户申请或签字时,使用黑色钢笔或水笔填写;而给客户按手印或盖私章的快干印泥,也要充分考虑色素成分与纸张结合方式的耐久性,采用含高性能表面活性剂的不溶性颜料,不仅耐储存、不挥发,而且使用后能快速渗入纸张里层。

3、档案库房应安装温湿度记录仪、配备空调及去湿、增湿设备,并应定期进行检修、保养;库房温度应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0%;档案密集架应与地面保持80mm以上距离,其排列应便于通风降湿;应检查虫霉、鼠害。当发现虫霉、鼠害时,应及时投放药剂,灭菌杀虫;档案库房应配备消防器材,并应按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库房内严禁明火装置和使用电炉及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应安装防火及防盗自动报警装置并定期检查,杜绝一切影响档案安全的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

三、房地产登记纸质档案的修复工作

1、实质与原则

房地产纸质档案的修复是对档案载体——纸张的保护,其实质就是保护档案实体的物理结构及理化性状,使其在存放和使用中不受或少受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损害,并尽量处长其物质形体的“自然寿命”。目前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交易部门所保存的档案为纸质档案。在后期整理和保管过程中,由于受到理化因素、有害生物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这些纸质档案或有破损毛边、或字迹不清,纸质很差或幅面过大而无法装订,或在装订处写有字迹。在档案整理装订过程中,如果直接对这些档案进行修剪,往往会造成档案中资料要件等有用信息的缺损、脱页、甚至遗失,对档案安全完整与有效利用造成不小的威胁。因此,在档案立卷装订前,必须要对不符合要求的归档文件进行必要的修复,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1)修复中采用的各种材料、方法对档案制成材料不能有损害,应有利于延长档案的寿命。

(2)保护档案的原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在修复过程中,不能丢掉片纸只字,不能涂改字迹,不能损坏档案上的任何历史痕迹。

(3)使用的修复方法要事先经过试验,确有把握,才能着手修复。修复前如不先行试验就贸然行事,则有可能发生损坏档案的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内容与技巧

(1)剔除易锈蚀的金属物

房地产销售合同、协议、契约以及房屋交易办理过程中为防止发票等重要材料遗漏而使用的装订用品,如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容易锈蚀,使档案受到损害。因此,材料上的金属物应全部剔除干净,操作时不得损坏材料,不得对材料进行剪裁。

(2)修裱破损文件

对于破损的或幅面过小的材料,在不能用修复加固的方法恢复和提高强度时,就要采用修裱技术,即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或“托裱”,使其强度增加,以延长档案的保管和使用寿命。1页白衬纸应托裱1张材料,不得托裱2张及以上材料;字迹扩散的应复制并与原件一起存档,并注意排列顺序应是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

托裱前要检查文件字迹的耐水性,根据字迹的耐水性情况确定托裱方法。我们目前在工作中遇到的房地产档案大部分采用的是湿托,即先把粘水轻刷于文件上,再裱上托纸。具体做法是:将需要贴边的文件左侧或破损处的后背边缘刷上一层薄薄的粘水,粘水的多少以保证能将纸条粘牢所用最少量为佳,并要求用力均匀,将纸条贴在文件需修裱处。若档案文件同时需要加边和托裱,应先贴边后再托裱。贴边纸条应不超过3.2CM,其搭接宽度为0.2—0.5CM之间为宜,然后盖上备用白纸用手来回按压以保证二者牢固地粘在一起,待完全干了以后再装订。

(3)复制字迹模糊或易退变文件

归档文件字迹材料的耐久性是关系到档案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如果档案字迹发生退色、扩散而变得模糊不清时,就会影响档案的有效利用。在工作中,对于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纸质文件,一般采用复印的方法进行复制。另外,墨粉浓度不宜太大、颜色不宜太深、采用单面复印、并选择符合标准宜长期保存的纸张等几个方面都是复印时需要注意的。

自强的人物事迹材料篇(7)

关键词:绘画;图像;图像生成;内在构建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83-02

绘画是人类视觉文化中对客观世界的自然模仿与想象创造的一种表现形式,从绘画本身的角度来看,它首先具有一种实践性。画家主观思维转化为画作之前,图像生成的过程承载着实践与材料的参与,即绘画图像背后的构建因素,这是形成作品内含的一种构建力量。

一、绘画图像的生成与其行为现象

图像的生成首先以笔迹开始,画家在平面上留下的笔迹使平面变成了虚拟的空间,从而在平面中展现出潜在的维度。“笔迹和平面共同参与对话,相互交换正与反,切换对象和基础的关系,也释放出了平面上隐含的或生成性的能量”①。这其中,平面的基底和画家的笔迹、画家本人三者的相互作用,使图像行为得以发生。

(一)画家的笔迹与姿态

画家的笔迹反应了他的行为姿态,那些所画出来的笔迹记录了画家眼睛的观察活动,手与身体的动作和姿势,画家的行为活动在画面上构成的笔迹产生了图像。

1.笔迹与身体姿态的辩证

画家的眼睛和手一起参与“观察”,手的姿态开始和笔迹融为一体,一起去表现某个对象。

从笔迹的形态变化,轻重缓急,方向组织,随意涂鸦或精心刻画等现象上,能体会到画家的动作——手的动作、胳膊的动作、手指的动作、肩的动作,甚至整个身体的重心的移动。当画作面积越大的时候,画家的身体姿态越多,参与的动作量也越多。

画家用笔迹去记录或接近对象,为了表现它的形象,手的动作和笔迹在画面上反复地投射和试探,在这样看来绘画成为了画家姿态的持续。画家的活动姿态直接参与绘画,其行为的进行与画面紧紧相随。

2.身体姿态对笔迹的控制

绘画图像的笔迹呈现在观众眼前,各种形与色的笔触,概括来讲是线条、点、块面,如果根据具体效果探寻其产生方式,即画家是如何创造他的笔触,这和身体姿态的参与活动密切相关。身体与手的动作在画面上控制着笔迹的方向、力度、长度、速度、形状等多种状态,而具体的绘画效果如晕染、泼洒、擦拭、勾勒、喷溅、刷、刮等更是画家直接的动作参与的写照。

从快速创造的画面中我们更容易体验到画家本人姿态的动感,其自身的行为冲动。在我们所熟悉的绘画的训练方式中,如短时间内捕捉对象的动态和神情、不同时间内光色的变化,灵感来临时的一个快速即兴的画稿创作;又如看到记录舞蹈情景的速写、印象派画家画下瞬间光色的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笔迹都是手的快速动作所记录下的,手的快速挥动,手腕灵活转动以便改变笔迹运行方向,手的停顿使笔迹中止及手用力为笔迹带来力度,这些动作引导了笔触的产生。

在长期性的绘画创作中画家的动作持续得更久,图像生成的进展显示出画家身体姿态参与的多少,由于身体的疲倦和对画面不断进行的思量,绘画活动经常不可避免要中断,当重新回到画面的创作时,身体姿态也重新参与绘画,在这样反复的参与中断---参与的行为积累下,画面所容纳的笔迹逐渐丰富,直至完成他所有的表达。

(二)画家的想象力与表达

画家需要准备和关注他自己的选择,想象力的刺激,对画面的表达的心理冲动,使图像即将被创造产生了驱动性的可能。

1.想象力的衍生

“……每一种颜色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而我,天知道没有怎么练习,就在画上胡乱挥笔撇捺。”②画家德·斯塔埃尔在信件中提到自己面对丰富的视觉景象时的感受。我们可以从中感觉到一个画家正在思考他要画什么,怎么画的时候,面对视觉上的景象有时对自己的下笔会产生不中肯的思辨。

画家在脑海中呈现各种视觉上的印象,如搜索引擎般的在脑海中给画面上将要出现的图像进行导航,延伸,或扩展,直至在脑中为图像定位,即选择了他将要画的对象,内容,和对画面的其他设定。

通常当画家需要创造某种特定的题材和场景画面时,会根据画面情节的需要,设定模特、动作、表情,配上道具和光线等展现画家想象中的情景;除了情景,画家还尝试在绘画方法上的想象,以探索出自己的绘画技法和语言。

可见,想象力的衍生激发着表达的冲动,它具有对实践行为的暗示和展望欲。

2.现实的图像

最终展现在平面上的是现实存在的图像。

对于画家而言,实现表达的方式也许一直都在更新当中,在画家定义画作未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行为和表达对图像都具有探索和风险性。然而对画面来讲,经过反复修改过的画面,原来的图像被涂改,甚至完全消失,在原来图像消失之后画家又重新回到画面,创造新的图像,直至最后留下的图像,成了观众所见到的那个画面。

二、绘画图像生成的物质材料的参与

英国学者吉尼尔·温特沃斯在论绘画与观众的关系问题中提到:“常识告诉我们,一副绘画是一件物理物品,通常是钉到木头上的一块布,上面有些颜料。……一副绘画的存在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物理层次,即一副绘画像其他东西一样,是一件物理事物;第二层次是非自然层次,即绘画在这种层次上具有某种意义(第二种层次建立在第一种层次之上)。”③换言之,他所说的第一层次是指物质材料的使用,其物质独立性;第二层次是指作为画面本身在视觉上的诸多阐述。在绘画图像构建的过程中,第一层次的物质材料是图像形成的物质基础,画家使用它进而完成第二层次的表现。

(一)物质材料的使用

物质材料本身具备一定的物质特性,这是产生不同画种的一个本质原因,每一个画种的材料的特点各不相同,其物质特性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它构成了绘画图像中的“美术语言的生理与心理的基础”④。

不同的画种有不同的材料体系,颜料、画笔和平面基底的纸张、画布是最典型的材料,颜料赋予平面基底上色彩的体现,画笔则赋予平面基底上不同笔触的造型。而根据不同的画种和画家自己对材料的选择,还会有更多的材料加入进来。综合材料的使用广泛扩展了更多的绘画技法,画家没有限定的选择,有的材料原本不专属绘画的用途,但技巧的创新不可避免使他所用的材料会一直改变。在此,物质材料和画家一起共同参与绘画的实践。

(二)物质材料转换成图像的意义

在具体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上的颜料经由画家的支配已形成了它所代表的形象,具有绘画语言的元素。不同的颜料在画面上形成了有相互关系的“色彩”,如“冷暖”、“深浅”、“浓淡”等,形成了具有形象的不同形态,如几何图形、文字图形、具体的人物、动物、建筑、自然景色等,其物质材料的物质特性与美术语言已融为一体了。当我们面对画作中的颜料、墨水、碳铅,这些已具有图像意义的材料已构成了图像本身的一个部分,获得体现画面情境的意义;而调色盘和颜料管中的颜料则仅仅作为一个物质材料而存在,还没有产生参与绘画的实践性。

所以,物质材料转换成图像的意义,是超越了它作为材料的定义,成为图像的一部分,成为图像构建的参与要素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小结

在绘画图像的生成过程中,画家的绘画行为和借助物质材料的参与,共同构成一种激发绘画艺术创作的状态要素,它们作为绘画图像的生成因素而存在,包含平面基底、画家笔迹、画家身体姿态、想象力表达、物质材料的使用等,是构成绘画事件的整体性的条件,是绘画图像作品所隐藏的构建因素。

注释:

①[美]大卫·罗桑德(David Rosand).徐彬,吴林等译.素描精义——图形的表现与表达[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7,第一章1页.

②陈英德,张弥弥.德·斯塔埃尔[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9,23页.

③[英]温特沃斯.董宏宇,王春辰译.绘画现象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6,191页.

④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7(2009重印),222页.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