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分层教学论文

分层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1 11:16:09

分层教学论文

分层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分层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一级达标高中)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原则的使用:

①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②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③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苹果为宜,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④零整分合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应遵守这个原则;

⑤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节并控制止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⑥积极激励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

C层: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3、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4、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如在“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后,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①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②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③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④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求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

B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

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两题。

6、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如在考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设计:

A层次:;

B层次:;

C层次:。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在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觉到了诸多的不足,如: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C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中学数学教学2002年第1期;

3.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1997年第2期;

4.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年第10期;

分层教学论文篇(2)

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应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课前辅导是为课中教学做好铺垫;课中辅导是为了及时给学生排解障碍,避免影响后续学习;课后辅导是为了查漏补缺,再登台阶。分层辅导既要重视帮助学生完成新课学习任务,同时又要重视完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强化这方面的工作。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辅导的重点也应有所差别。对后进生的辅导频次相对要多些,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卑,重树自信,增加自觉学习的驱动;对中等生的辅导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归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辅导,帮助他们分析知识结构,归纳要点,并着重进行学法指导和思维活动的启发,使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晰的认识、系统的了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要督促和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追求上进。对优秀生主要采取鞭策激励方式,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开发性的问题或介绍一些参考资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

散、求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分层测试

日常教学中一般性考试的作用在于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种检测无论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对于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教”的角度讲,可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便于调整和强化教学过程;从“学”的角度说,可以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从而为后续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分层测试所用试卷仍是同样一份试卷,但试卷中的题目有A、B、C三个级别之分。A级题是与A级学习目标相应的基本题。B级题是与B级目标相应的提高题。C级题是与C级学习目标相应的拓展题。要求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A级的同学(即后进生)必答A级题,选答其他题;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B级的同学(即中进生)必答A级题和B级题,选答C级题;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C级的同学(即优秀生)A、B、C三个级别的题目都必须作答。通过这样的分层测试,不仅可以检验各层学生的达标情况,而且也可以鼓励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超额完成任务,不断向前努力,争取最大进步。三、分层评价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学、讨论、提问、练习、作业、测试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应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所处的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式给学生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发现并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使其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评价,即肯定成绩,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对优等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不断超越自我。总之,要让教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次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达成各自原定学习目标之后继续前进,在争取实现高一层次学习目标的努力中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分层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必要补充。通过作业,可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迁移运用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作业是促进学生巩固新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得到应有的能力发展,教师对作业也要做到分层布置,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数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

为使分层作业的要求能够真正促进各层学生取得应有的进步,在实施该环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作业分层要求,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数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但需防止某些学生将之当成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的借口。②分层作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在作业中证明能力,表现进步,增加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对学生作业的积极表现(如正确率高、书写认真规范、超额完成作业量等)及时地给予肯定评价,以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是作业态度的或是学科知识的)都要及时地帮助解决。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分层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解决。如果是作业题目方面的问题,还可发挥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协助作用,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摘要]针对高中生物学科如何通过教学来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及分层评价的分层教学,它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分层评价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论文篇(3)

分级管理,构建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目前正处于推广和探索的阶段。它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在同一班级中上课的学生来说的,根据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的不同,对他们进行分层,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应用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全班学生都有所进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分层:学生在刚入学时,进行摸底考试,以学生的考试情况为准,判定他们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划分不同的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根据所学专业不同,将专业分成两大类,即文科类专业和理科类专业。然后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测试成绩,分成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课程分层: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实验授课计划、教学评定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授课计划。

选定分层教学教材:教材的问题将成为需要重点研究改进的问题,特别是适合分层教学的教材,要适应面广,适应不同的层次,同时又必须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因此必须认真选定,甚至可组织有经验、高水平的教师编著教材。分层评价:实施分层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分层评价,采用理论考试和上机测试的方式进行,再加上学生在第二课堂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即课程评分=理论考试*60+上机测试*20%+第二课堂分*20%。分级管理: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即学校教学部门、院系教学部门和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的三级管理模式。学校教学部门制定宏观的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各院系根据上级教学部门制定的制度实施,具体的执行由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执行。合理配置各层教师:在现有的教师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各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水平,优化和合理配置各层教师。因材施教,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教育和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不同,合理进行分层,现在是教师如何采取好的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去因材施教,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学好计算机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课堂讲授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应彻底改变那种轻视实践教学的现状。首先,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精讲多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验与教学课时1:1配套。其次,分层实验。设定分级教学实验,将实验分为四类,开展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实验。在实验的设计上,对于高级班的学生应以大型综合性实验为主,可设计一些应用性、灵活性及探索性较强、思维量大的上机实验;对于初级班的学生,要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最后,为了达到分层教学目的,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第二课堂和科研活动提供平台和服务。开辟第二课堂,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途径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来说的,主要是利用学生课外的时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学校的相关部门要制定各种激励政策,提高学生科技活动或者是第二课堂的参与率;计算机学院的各个系部要有专门的导师负责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计算机学院的管理部门和社团组织还有经常联合举办一些计算机科技创新活动,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省、市部门的一些创新大赛。除此之外,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计算机创新活动,参加计算机创新大赛。

2结束语

分层教学论文篇(4)

一、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契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注意这些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这种分层教学势必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课尝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第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那么,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第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要彻底废除设置“线路”,给学生“划圈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的“填鸭式”的备课方式。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师的教案,他可谓颇费一番苦心,教案写得“十分详细”尤其是教学过程写得更入微——“一行师问,一行生答”老师如何问,学生如何答都一字不漏地写在教案里。看完这位老师的教案,我不禁为这位老师的“苦心”深感叹息!心想这样满堂问,到底能把学生问出什么来呢?再想,这位老师面对着那么多的学生,他又如何知道学生对他提出的问题会作出这样的回答呢?这个班级的学生会有一个按照他的答案回答吗?我想这样的教案再也不能再存在下去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不管他们如何想象,我们都要认真的去面对让他们充分地表现,即使他们说错了,也要耐心地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的了展,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三、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我想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如果教学有什么模式,那么教育教学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所谓“教学模式”其实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事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又如教学《三个儿子》同学们阅读后,对课文中老爷爷:“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在讨论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说:“老爷爷可能眼花了。”有的说:“老爷爷可能是视线被某个妈妈挡住了。”还有的说:“老爷爷是不是说瞎话呢?”在讨论老爷爷究竟看到了哪个孩子,他那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时,同学们也提出了许多看法。充分流露出不同层面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但经过热烈的讨论,不同层面学生的交融与撞击,最终达成了共识。即三个母亲都称赞自己的孩子,可在她们提水有困难的时候,只有一个孩子跑过去帮妈妈提水,值得称赞的只有这一个孩子。所以怪不得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孩子。这样在课堂上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享学生自己的成果的目的。另外,课堂作业的安排也要分层次设置。总的原则是:少而精,难易适度,要富有选择性,适合不同层面同学的需要。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多层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目标都能逐一得到落实。

分层教学论文篇(5)

高职院校由于受生源质量因素影响,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性较大,从教学实践状况来看,高职英语教育的对象可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低等生三类。虽然在教学中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了不同对待的方式。但是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临时指定教学策略和方案。或者,只是根据课程紧张情况对个别学生开展了个别指导。这种教学现状虽然满足了高等生或者中等生的教学需求,但是对于低等生的培养和提升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学习成绩和英语能力不强的低等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1]。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工作对整个高职英语教育来说是一项重大疏忽。因此有些高职英语教师重视对这类学生的培养教学,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照顾了低等生的工作倾向。但是顾此失彼,高等生和中等生的需求又出现了缺位现象。因此当前的高职英语教育总是存在多层次学生无法全部满足他们需求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当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创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他们的需求。

二、什么是分层教学模式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具有差异性的群体,学生之间是存在客观差异的,英语教学不应忽视这些差异。在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在这样思路的影响下,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设定的不同教学模式就是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更能提升全体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模式。同时这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的体现[2]。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由于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以及教学理念的落后长期实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教师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中心,所有学生的所有行为都要根据教师的设定进行。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因此这种一刀切的模式使得一些水平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而优等生又学不够。随着教学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为此在当前教学背景下,实施分层制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

1.教学内容的前期调查。在分层教学模式中应当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的英语能力不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就不同。为此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必须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这对于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来说是一项重大突破。实施教学内容的分层首先要做好前期调查,尤其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调查。在调查中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兴趣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能否对这种分层教学产生兴趣,能不能接受这种分层授课模式。二是授课对象的问题,也就是哪些学生在哪些层面的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授课对象,授课对象的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的设计也会受到相应影响,甚至整个分层教学模式也会受到拖累。三是教学内容如何筛选。对于教学内容中哪些适合学生哪些不适合学生的问题也要在这一阶段解决。

2.分班教学的实施。分层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就是分班制,这是为了方便教学更加有效的开展,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专业化的必然措施。英语专业学生整体可以划分为三个级别,即优、中、低、其中这个层次的学生也应当划分为不同的班级,每个层次人数比例课参照2:3:5的比例设置,优等生数量不宜过多,对于各个层次班级的划分要以具体的考核数据为准,但是又不能仅仅以学生的一次考核成绩为最终标准。教师应当综合学生至少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估。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定位。坚决避免学生因一次考试失误而被划分到与自己不相称的层次班级当中。同时班级之间的人员也要加强流动,优等生班级的学生如果表现不好,也需要调整到低等类班级当中,同样,低等类班级学生如果表现良好也可以流动到优等类班级中。增强流动性才能保证学生享有更加公平的机会,和更加积极的学习主动性。

分层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分层教学;探索

中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课堂,因为不以升学为目标,又不像专业课那样重要,所以在部分学生和家长心中的重要性不大,教师授课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要想改变语文教师课堂上低效的授课情况,只有从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才能真正达到目标。下面就这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受学生学习动机、习惯和心态的影响,中职学生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参差不齐,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中职语文教师常有以下三种教学态度:

(1)对于学习态度差、学习自主性弱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批评教育,管理课堂秩序,利用课堂扣分、期末不及格等方式给予教训,以期望改正学生不合理的学习习惯。但此类学生,更易叛逆,且习惯成顽疾,很难改正,严重者还会与教师发生冲突。

(2)对于学习态度一般、自主性较弱的学生,在学生人数允许、在课堂纪律允许的条件下,通过点名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完成教学目标;在学生人数过多、教师精力无法顾及全班学生的情况下,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关注随之减少,勉强完成教学任务。

(3)对于学习能力强、自主性强、自学性强的学生,在课堂纪律允许的条件下,教师以满足这类学生求知欲望为主,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学生需要拓展知识内容。在课堂纪律不允许的条件下,为完成课堂进度,在个别学生满足教师预设答案之后,勉强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类学生人数,以我校11级为例,仅占每班人数约10%-15%。

可见,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

①课堂纪律、班级人数等班级客观条件;②学生个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主观学习风气;③任课教师授课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等教学设计。

在这些因素中,课堂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拥有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教师并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在于课程设计的不完善和没有得到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合他们特点的个别帮助”。无论学生具备哪些特质,教师都应视为教学对象。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显著问题之一,即教师主要以学习能力强或较强学生为教学对象,对其他学生采取顺其自然态度,不捣乱课堂即可。

一、分层设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有很多种,诸如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生对未来的不同规划进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水平分班教学,但是实施过程需要多次的实验与学生流动,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使用照顾到各类学生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事倍功半。教学目标的分层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分层。在分层教学中,最常用的就是将教学任务根据难易程度、学生特点进行分类教学,活用任务教学法驱动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做课堂的引导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要完成,构建一种学生愿意学、善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教与学相协调的和谐的有序状态”。

二、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教师对不同类别学生不同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设定教学任务时,必须预先考虑到各类学生的特点及在课堂上的表现,做到因材施教,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第一类学生,主要以点拨、提示、知识表达、知识拓展为主,合理布置教学任务难度,满足其求知欲望,重点锻炼其分析、综合、运用能力,不能因为照顾第二、三类学生,失去本有积极心的第一类学生。针对第二类学生,主要以讲解示例,启发为主,引导其独立完成任务,要考虑到第三类学生对其的不良影响,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时刻引导其向第一类学生靠拢。针对第三类学生,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协作为主,要不断根据学生接受程度调整教学任务,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引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课堂,调动第三类学生参与表演、参与活动,避免第三类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影响整体学习气氛。

三、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前两类学生以点带面的互动指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无论班级人数多少,老师均不可能实现全程一对一教学,这就要发挥第一类学生的带动和指导作用。群体心理学表明群体除具有负面作用,也具有正面积极效应。第一类学生通常提前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并不都善于表达,对问题也未必都领悟深刻,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检验其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安排第一类学生对第二类学生或者第三类学生分别重点指导,也可以多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发挥第一类学生的指导作用,更为教师能利用一部分有效时间有针对性指导第二、第三类学生,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有效管理提供途径。

四、教学活动中,教师因势利导,灵活实现三类学生的转化

上文对学生的三类划分,只是相对划分,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班级风气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主观客观因素,学生的表现都会呈现动态变化,教师必须摒弃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想法,适时合理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保证教学的良性循环。因为学生各自生活阅历及兴趣点不同,学生对不同内容的课文,关注程度也不同,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做到灵活变通,随时根据学生表现,判断学生完成哪一层次目标及教学任务,避免学生“标签化”,适时鼓励与加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三类学生之间互相转化。

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营造班级良好学习风气,而且对每类学生长处予以肯定,因材施教,极大程度的改善了师生关系,使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对学生大德育教育的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结果还要通过分数予以肯定学生的表现,第一类学生并不是都愿意无私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须适时加分,记入学生平时成绩,鼓励第一类学生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对于第二、三类学生的课堂表演、课堂任务的完成,教师也要及时记录,记入学生平时成绩,让学生分数有依据可查,将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形成性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级方式,从过程考核激励学生。

此外,鉴于中职语文教育的特殊性,若想达到较理想的分层效果,势必造成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付出更大的工作量,为更好的有效利用时间,可以通过教研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设计,集思广益,避免闭门造车。中职语文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教学理论,尝试各种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在各个教学环节,加强教师威信,在课堂中树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结语

由上文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在中职院校普遍存在,这种尴尬的局面急需得到解决。我们要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成效,就要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结合分层教学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有利于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初二英语分层教学实验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学英语时热情高,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一些学生就落后掉队,不及格者、放弃不学者越来越多。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在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出现,以后越来越严重。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

(总人数:56人)

 

 

 

优秀

及格

低分

初一上学期期末

48

53

2

初一下学期期末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