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制定方案

制定方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1:03

制定方案

制定方案篇(1)

一是整改落实项目安排到位。各参学单位在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的过程中,切实抓好与分析检查报告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对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梳理,分门别类地排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落实项目及目标,制定出《整改落实责任分解明细表》,让整改有明确的方向。区委特别要求各参学单位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举措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整改落实项目。目前,区委常委会初步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民生民本、人才引进培养、党性党风党纪等10个方面的48个整改项目,并将其进一步细化为68个小项。

二是整改落实措施制定到位。将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具体化,把解决问题和完善机制体制的要求具体化,强调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针对排出的整改落实项目,一对一落实整改措施,通过把整改措施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做到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使下一步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同时,在落实解决措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今后解决类似问题的长效机制建设,尽可能兼顾各方面利益,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三是整改落实任务分配到位。在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过程中,注重建立整改落实责任制,明确主要领导为整改落实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对每一项具体整改事项,逐项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把任务分解细化,把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工作推诿、落实不力情况发生。对于区委常委班子的68个整改落实项目,保证每一个项目都落实一位联系领导,明确相关牵头部门和协办单位。对于部门各自的整改落实项目,保证每一条整改措施都明确一个分管领导、一个责任人、一个责任科室,从而确保每一个整改项目都有相应的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制定方案篇(2)

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事一议”制度实施上的不平衡比较突出。有些地方做得比较好,特别是经济实力比较强,集体能够拿出引导和配套资金、村级干部作风比较过硬的地方,“一事一议”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群众比较满意;而另外则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实施比较差,出现了村民意见难统一,集中村民难;议事范围不明确,议事程序不合规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一事一议”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好预算方案、开好群众会议、控制好议事范围。议事时年初要编制好预算方案,由村委会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经过论证制定出年内兴办的生产公益事业项目、范围和所需资金等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由于目前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较多,召开村民会议有时确有困难。针对这个实际,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重大村务进行讨论、表决的办法加以解决。议事项目须征得过半数的村民或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到会代表的签字认可决不能因为照顾个别几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多数群众的意见,使村民会议“议而不决”或者“决而难行”。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的范围,只限于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道路、改水、血防等生产公益事业。不得把农网改造、弥补管理赤字和办企业亏损等列入“一事一议”。防止和纠正“反正只要人均不超过筹资标准,有事也筹,没事也筹;议也筹,不议也筹;同意也筹,不同意也筹”的强行通过、强行筹资的错误做法。

二、落实方案,做好归户工作。经过村民认真讨论通过的“一事一议”筹资方案,应填写省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申报表,连同讨论议事记录、签字盖章、公平负担办法落实等相关资料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作为执法检查的依据。议事资料及附件尤其是村民签字盖章的真实性。经过上级审核审批的“一事一议”筹资方案,应通过广播或会议予以公布,并通过村务公开栏接受群众监督。按照上级审批方案,使用由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一事一议归户表进行归户,归户后再次送交乡镇农民负担监督职能部门审核并张榜公布,方可填入农民负担监督卡。对归户方案审核时,着重依据经过审批的方案,对照村民议事通过的条款,查看多负担部分、少负担部分和减免部分综合加总后有无突破每人平均筹资的政策标准,有无突破筹资审批总量,有无违背村民的意见,否则应予退回重新归户。村民对未经过讨论或虽已通过但又加码的款项,有权拒绝交纳或承担。

制定方案篇(3)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行动方案;制定原则

本文为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L-2013-83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制定原则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9日

一、什么是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操作计划,是计划工作的成果。行动方案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目标的实现。

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沟通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操作计划,是跨文化沟通计划工作的成果,可以简称为跨文化沟通方案。跨文化沟通方案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跨文化沟通目标的实现。

沟通方案是否属于跨文化的范畴,取决于划分文化的标准。本文划分文化的标准是国家,本文所指的跨文化特指跨国文化。

二、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有什么特征

1、语言多样化:信息的发出者与接收者语言不同。一般情况下,跨文化沟通的信息发出者与接收者的母语是不一样的,需要一方借助于外语发出信息。目前,我国跨文化沟通使用的外语主要是英语,偶有外国人能用汉语进行沟通。跨文化沟通的语言多样化既表现在书面沟通上也表现在口头沟通上,当然也表现在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上。

2、文化多样化:信息的发出者与接收者文化背景不同。跨文化沟通发生的前提是信息的发出者与接收者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文化差异是否存在,与文化可否细分有着直接的关系,与划分的标准也密切相关。文化多样化是跨文化沟通的本质属性或区别性特征。文化多样性表现在价值观、、交通工具、着装、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在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里,也会体现出对文化多样化的考虑。

三、制定跨文化沟通行动方案应注意的原则

1、态度端正。态度端正指的是对跨文化沟通方案的制定要足够重视并且要小心谨慎的制定。在跨文化沟通实践中,有的工作人员是外语专业出身,认为自己外语水平高,可以不必制订方案,直接应对。有的不是外语专业出身,但是觉得自己能力强,完成工作没问题,也不制订方案,直接开始工作。事实是,在招待现场,翻译人员也会出现无力应对的场面;接待工作结束后,对方可能还是无法顺利开展工作,跨文化沟通的目标未能实现。

2、行动方案支持目标的实现。跨文化沟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跨文化沟通方案的支持。如果跨文化沟通方案与目标背道而驰,那么跨文化沟通的目标永远实现不了。那么,怎么判断跨文化沟通方案是否支持目标的实现呢?可以从整个方案调动的人、财、物资源情况来判断。如果要给外宾宾至如归的感觉,方案就要调动外语好了解对方文化的工作人员,就要有足够的资金、足够的设施、良好的住宿工作条件。如果调用的人员不合适,资金不够或没有良好的住宿工作条件,就没办法实现给外宾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个目标。

3、跨文化沟通要素齐全,跨文化沟通形式、渠道支持沟通信息。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应该涵盖跨文化沟通的各个要素:信息的发出者、信息的接收者、信息内容、涉及文化差异。跨文化沟通的形式是书面的、口头的还是非语言的?跨文化沟通的渠道是视频、电子邮件、电话、短信还是面对面的交谈?跨文化沟通的形式、渠道要支持沟通的信息。如果信息足够重要,就需要双方面对面的交谈,而不能仅仅发条短信。如果信息不重要,也没必要大费周章的举行会谈。

4、行动方案要素齐全,工作人员、时间安排、工作地点、工作方式明确,工作任务责任明确。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应该涵盖行动方案的各个要素。各项工作任务由谁承担要明确,责任要具体到人。时间安排、工作地点、工作方式都要明确下来。譬如迎接外教,什么时候去接、由谁去接、司机是谁、从哪出发、赶到哪接、接到哪、怎么见面、见面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哪招待、招待标准是什么等都要明确下来。

5、行动方案具有文化适应性。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应该具有文化适应性。也就是说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应该尽量多考虑沟通对象的文化背景,而不能完全依自己的习惯来行事,而自身不能改变的,需要对方来改变。例如招待外教,有的外教饮食上有自己独特的习惯,这时要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不能强迫对方;有的外教初次来中国,他们在国内的时候都是靠左走,这与中国的交通规则不一致,需要特别提醒他们注意。再比如,外教在本国上班一般都是开自驾车,来到中国授课一般都要坐学校班车,这就需要接待人员细心地告知外教坐班车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外教能够按时坐上班车,不至于影响工作。

6、行动方案具有可行性,成本适当。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应该具备可行性,才能付诸实施。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的可行性表现在人员可配备、资金要求合理、物资要求合理等方面。例如,在安排接外教工作的时候,安排的工作人员要有时间,能够抽出身来做这个工作,如果他腾不出时间,那么这个方案就不可行,得另派他人。招待外教如果安排的饭店太高档,花费超出标准几倍,这也不是太合适。有的外教是短期来校授课,只来一周,有的是长期,要呆一个学期,短期授课的外教住在宾馆的成本还是可以接受的,长期授课的外教如果住在宾馆,成本就太高了。

7、行动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的可操作性的表现为方案具体详细、可以实施。例如,高校的跨文化沟通工作有很多,外教接待、谈判、外籍教师课堂教学、外籍教师日常生活的辅助与沟通等等,都是跨文化的沟通,而每一项任务的重要性虽然不一样,但是外事无小事,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每一项任务的行动方案要具体可以操作,而不能简单地分派给某一个人,不制定书面方案,或者书面方案太笼统,无法操作。

8、行动方案具有可控制性。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应该具有可控制性。一旦跨文化沟通方案实施过程失去控制,就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例如,在迎接外教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员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航班到了,但是在机场到达大厅等了很久,仍然不见要接的人的踪影。笔者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笔者在机场等了半天没见外教,后来不得不自己回来。回来后外教已经到了学校。他抱怨说在机场等了半天不见接机的人,自己打的来到市区,碰到一个会说英语的女孩儿带他来到学校。原来这位外教的航班是从香港起飞的,从国际到达大厅出来的,而国际到达大厅离国内到达大厅还有很远的距离。这个例子说明外教无法联系,他的行踪无法控制。所以,外事接待工作方案里,外教的联系方式、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等都要出现在方案里,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要保证有效,如果发生了意外应该能够马上联系上。

9、行动方案具有灵活性(可调整性)。在跨文化沟通实践中,经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有些事情是始料未及的。所以,在制定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时,应该注意行动方案的灵活性,也就是说,方案制定后,应该可以调整,而不能一成不变。当然,方案的调整应该由谁做出,责任人有多大的权限是应该明确的。例如,2009年底,笔者去机场接外教,本来计划的航班到达时间是下午6点,但是因为下大雪航班晚点了,先是说晚上9点到,这时司机就说他要回家,不等了。后来推到11点,再到12点。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需要确定一个责任人来改变方案。当然行动方案的灵活性还表现在一些可以制定标准灵活掌握的事情上。例如对外教的招待,每人的标准可以是明确的,但是具体在哪家饭店招待,可以是灵活的。而且,招待标准也不应该绝对不能超出,超出一小部分,也应该是可以的。

10、行动方案具有可替代性(有备选方案,可以放弃)。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应该有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首选方案因紧急情况或某种原因不能实施的情况下的替代方案。当然,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备选方案;但是要想实现跨文化沟通的目标,什么都不做似乎太消极。所以,跨文化沟通的行动方案的备选方案应该是能够实现目标,只是成本稍高的积极的方案。例如:财专外教需要坐班车来学校上课,那么怎么才能让外教顺利的坐上班车,顺利的找到教室呢?方案1是外教第一次上课时专门派一名教师去外教住宿的宾馆接他,领到班车停车点,坐上班车,再领到教室,回时再送到班车上,另外还要交给他班车时刻表;方案2是外教第一次上课时专门派一名教师去外教住宿的宾馆接他,领到班车停车点,送他坐上班车,等外教下车时再派学生接他,将他领到教室,回时派学生将他送到班车上;方案3是在外教来时交给他所住宾馆附近的英文地图、学校的英文地图、学校班车时刻表、课程表等资料,路过班车停车点的时候让他下来看看,并把学校班车指给他看看,让他熟悉从班车停车点到宾馆的路线,在地图上指给他看回时班车候车点。经过实践证明,方案3是成本最低效果较好的方案,也是首选方案。当然方案1和方案2虽然成本较高,但也都是可行的。相比较而言,方案2可以作为方案3的备选方案,方案1可以作为方案2的备选方案。

制定方案篇(4)

蔡军牛军王强

山东华新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新泰271219

摘要:经过对煤矿立井井筒装备安装工程的论证分析,针对井筒装备安装工程的特殊性、综合性,提出了井筒装备安装工程制定、论证施工方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今后类似井筒装备的大型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煤矿立井;井筒施工;机电;施工方案;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煤矿立井井筒装备安装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装备质量好坏不仅影响着今后井筒装备使用的可靠性及服务年限,而且直接威胁着矿井提升安全。井筒装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是井筒装备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是在井筒装备施工开工前应完成的重要技术准备工作,是指导工程全过程施工的基本技术保证,对于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正常控制工作、提高施工工效、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施工方案应按照工序清晰、安全可靠、优质快速、经济合理的原则,因此在论证制定施工方案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施工方案论证的原则

井筒装备是煤矿立井提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提升系统,还包括地面大型钢结构井架、大型固定提升机设备,以及井口、井底等配套设备。井筒装备在工程组织实施中,实际上不是作为单独的一个单位工程进行安装施工的,而是综合了各个单位工程,如根据矿井建设需要可能投入的还有井筒梯子间;井筒排水、压风、消防洒水、注浆、制冷降温、瓦斯抽放等工业管道;井筒高压动力电缆、井筒低压、通讯、信号、控制、监测电缆等安装单位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施工技术工艺复杂,多工序平行作业密度大,施工作业环境恶劣,井筒安全防护、质量控制工作难度大的特点。多个单位工程随着井筒装备同步流水作业施工,这是建设单位对矿井建设总工期的要求,可集中反映一个施工队伍的施工组织能力和综合技术水平能否满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施工单位通过优化总体施工方案,有效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制定一个好的施工方案,应综合分析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就井筒装备安装工程而言,制定施工方案首先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综合考虑该工程项目与类似项目的共性与特性,形成初步可行性技术方案,即项目技术策划(详细、全面审阅设计施工图)。

(2)要考虑现场自然环境条件(勘察现场施工条件、作业环境)。

(3)要考虑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在关键工作路线上采取技术措施,合理缩短施工工期)。

(4)要考虑同时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和连续性(保证质量可控、工序节点有效搭接施工)。

(5)要考虑施工组织能力和施工技术装备水平。

(6)要分析、辨识作业环境重大或关键安全风险源,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要综合考虑施工每个环节安全风险要素控制要求。

(7)确定施工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2.施工方案论证所需的原始资料完成一个施工方案前,还要认真收集、整理、核实如下相关原始资料:

(1)设计施工图纸。

(2)施工所需井口、井底、井筒工程定位、测量资料。

(3)施工图纸会审纪要及工程项目相关会议纪要。

(4)相关技术文件和工程质量规范、标准。

(5)安全法规、规程、条例、有关安全管理的文件通知。

(6)井筒装备前状况。如井筒内留置设施、井壁混凝土厚度和强度;井筒过流沙层、过煤层标高位置等。

(7)井筒通风状况和安全管理要求。

(8)井筒涌水、淋水情况及测量数据。

(9)井筒装备前检查记录。主要有井筒垂直度、同心度、孔洞等影响井筒装备安装位置的缺陷检查记录。

(10)井口地面原有建筑、设施布置情况。

(11)自有、可调剂租赁到的设备,试验、检测仪器明细表。12)设计图纸涉及的材料供货情况。

3.施工方案论证的要点

根据方案论证的原则和所需收集的原始资料来制定一个井筒装备施工方案,应同时综合考虑解决如下几个问题,这些技术问题是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3.1采用何种提升容器和提升方法,解决施工人员升井和入井问题,明确提升设备安全保护投入项目要求,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3.2施工人员在井筒内施工所需的作业平台(即通常所指的“多层吊盘”,以下简称吊盘)、吊盘设计结构形式和结构强度及施工人员安全防护问题,吊盘能否满足施工进度控制及每班应完成的工程量要求,是否满足各工序工艺同步施工,是否保证下一道工序和下一个作业班组可连续施工要求。

3.3如何实现标准层段和非标准层段井筒装备的工序快速转换和工序转换的有效搭接。

3.4井筒装备施工所需物料、构件,采用什么方法入井提升输送到井筒内施工吊盘位置,以保证作业班组施工进度要求。

3.5安装钢壁座前如何实现在井壁快速测量定位号眼孔以确定锚杆位置,如何快速安装找正钢壁座、梁座、管道梁、管道等构件,并将所需工时测算精确到位。

3.6如何解决井筒工业管道入井提升和井筒内管道接口焊接作业方法,以及解决井筒内焊接作业所需动力安全供电问题。

3.7为保证井筒装备安装施工质量检验和控制,施工安全控制及防护工作,应重点解决几项关键技术问题:

a.布置安装测量钢线和安装工序质量检验方法,应满足质量规范和标准要求,同时便于施工人员操作。

b.井筒内吊盘结构设计和强度校验。

c.井筒内吊盘提升安全技术要求。

d.提升容器在井筒内临时提升的滑道,采取何种形式来满足相关安全规程强制要求。

e.如何布置临时提升信号和可视监控系统。

f.井口临时安全封闭盘布置,必须考虑满足提升容器、物料在井筒内提升,同时要保证井筒内施工人员安全,符合通风安全管理要求;制作采用钢结构形式和阻燃材料,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g.临时提升设备及悬挂装置选型计算与安全强度校验。

h.针对井筒通风安全管理要求、井筒涌水和淋水、井筒过流沙层段或过煤层段,必须制定相关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i.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方案中涉及环境保护、职业健康的专项措施。

3.8编制施工进度控制计划时标网络图。

3.9编制每班每工序作业施工人员分配图表。

完整的一个井筒装备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概况。(2)施工方案。(3)施工劳动组织及岗位技术工种安排。(4)大临提升设备选型计算。(5)施工设备、机具明细表。(6)施工进度计划时标网络图。(7)附图:大临提升设备及材料井口平面布置图。井筒测量钢丝布置图。吊盘加工安装结构图。井架天轮平台布置图。井筒断面提升设施布置图。井口安全封闭盘布置图。井筒装备剖面图。井筒断面布置设计图(原设计施工图)。底非标准层断面布置设计图(原设计施工图)。编制施工进度控制计划时标网络图。编制每班每工序作业施工人员分配图表。编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供电系统图。

4.结语

制定方案篇(5)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F24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201-02

1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

1.1 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刚入学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都是憧憬和懵懂的,在他们眼中读大学就意味着向一份好的工作迈进了一步,而这些都是需要高校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指导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充实自己,毕业的时候成为社会要的人才。我国已经进入了自主择业的阶段,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竞争的激烈,必须在大学中打造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在大学中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如何提高质量、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都要通过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

1.2 制定合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自身强大发展的需要

自1999 年全国大规模扩招以来,学生的质量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入学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文化素质等有了相当大的差别。这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再是社会的稀有资源,那种只要在大学混几年就能找到理想工作、不讲教育质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可以预料,哪所高校坚持了人才培养的精英意识,为社会输送了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时代精英,那所高校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哪所高校忽视了人才培养工作,没有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培养的人才知识贫乏、能力欠缺、素质不高,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哪所高校长此以往必将关门歇业。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实质上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这就迫使各高校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狠抓人才培养工作,竭尽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要,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抓好内涵建设就是构筑人才高地,就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

2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不完善,需要深化改革

我国已经进人大众化教育的行列,高校本科教育不是培养现成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是未来高级专门人才的毛坯,高校如何在课程结构上进行调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教学计划,而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课程。所以,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其是否科学、合理对大学能否高质量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来说,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课程,尤其是一些边缘学科的交叉学科,其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在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重复,学时设置不合理,各学科之间教学衔接不上,课程重点和难点不明确等等。

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灯以下几种关系:(1)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要用现代观点来审视、选择和组织传统内容,使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能很好地结合起来。(2)传授知识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突出素质的培养,着重传授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取知识。(3)教与学的关系。既要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4)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要充分认识每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好某门课与其先行课、后续课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遵循“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全而推进,投入倾斜,注重实效”的思路。

2.2 教学组织形式不合理,实践实训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

对于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讲,实践也许被考试、课堂的理论教学所掩盖,实践仅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重复。对于上实践课来说,现在的学生仅仅满足于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考虑如何才能更加进一步地完善。而教师也仅仅满足于如何使学生按照课堂上教师讲解过的方式进行实验,如果出现别的方法,即使没有错误,也认为是错误的。实践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这种问题的解决没有固定的答案。由于个人的理解、生活经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方式肯定不同。现在学校一般都要求有教案,包括实验课。这样,教师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得不按照自己的解决方式来评判,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实训就是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从而达到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一种培训手段。”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距离的问题,如何缩小课堂知识及教学模式与企业实践应用之间的差距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目前能采取的解决方式之一就是借助建立实训基地,帮助大学生们完成通向就业的最后一公里路程。据了解教育部已在全国认定了6个实训实习基地,而能接受到实训的大学生依然很有限。

2.3 学科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过分专业化和学时分配不恰当的弊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历史经验加人际情感的实用理性。近几年,一些高校片面理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急功近利地增设短专业和实用学科,致使基础学科与社会、人文学科教育进一步削弱,造成一部分学生文化功底薄弱,基本文化素养与伦理修养低下,在就业市场与工作岗位上缺乏竞争力与发展后劲。此外,我国高校的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与现代科技发展的高水平相差甚远。

每所高校肩负的人才培养任务、定位与思路都会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层次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不同类型的高校,它的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层次、为社会服务的方式以及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形成办学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在教育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学校吸引生源、提高社会地位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表现。实际上,在高校的学科设置上存在很大的重复,像会计、计算机、英语、物流等专业,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不大顾及学校自身的特色,使得所有学校课程设置相近,浪费了资源,也失去了本校应有的特色。

3 解决的对策分析

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就是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有强大竞争力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谈起竞争力,很多的同学都会把竞争力和职业能力混淆,实际上,你的就业竞争力要比你的职业能力的范围广很多:掌握信息的多少、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的广泛程度等等都能够提高或者制约你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的培养问题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在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就业引导、提供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为我们大家提供有利条件之外,高校一定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制定和优化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能够成为综合素质很高的优秀毕业生。

3.1 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金融危机下,大学毕业生遭遇了比以往更严峻的就业寒流,国家领导人总理几天前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大学生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

高等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为社会服务,这三个功能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来实现的,就高校来说,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形势下,如果不适时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整优化培养计划、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就难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适应社会需求,优化调整专业设置,也是高校着眼大局发展和谐大学的基本思路。任何高校的发展只有在全局中定位,才能发挥优势,拓展思路。和谐大学建设的目标是“和而不同”,也就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和”指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顺应教育发展规律,“不同”指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高等学校的管理者,要认真研究一些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2 要注重优化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重培养大学生实用职业才能

2008年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2007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就业率。

这说明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的培养方案适合了当代企业对毕业生的实用职业才能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和生存,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也有越来越强的要求。现代企业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是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并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的知识科学地组合以形成合理的结构。

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能体现出大学生的实用职业才能的培养。更多的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给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学生在校期间,既应从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也应重视读无字之书,加强实践锻炼。在不断接触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还会发现自己的所学有所不足,从而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社会大课堂的锻炼,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杜立文,杨中强,宋士清.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路海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理论界,2007,(5).

[3]蒋菲.创新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2006,(5).

制定方案篇(6)

一、工程设备采购概述

(一)工程设备采购特点

不同的工程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其对于工程设备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工程设备的采购不同于工程原材料的采购那样标准化,其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选是采购的非标准性,简单的来说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除了一些大型的通用的设备,还有许多根据工程建设需要针对性进行采购的中小型设备,这些设备都属于非标准设备,甚至部分设备需要专门定制;其次是设备采购的多样性,工程设备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涵盖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仪表设备、控制设备等诸多内容,采购的品种相当繁多;然后是设备采购无库存性,一方面工程设备的体积决定了难以进行事先采购保管,进行使用,另一方面工程设备采购的非标准性决定了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够根据工程建设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采购;最后是工程设备采购的服务性,工程设备的采购不仅仅是简单的购买设备,还包括现场安装指导、设备调试、培训服务等诸多服务性内容。

(二)工程设备采购目标

工程设备采购的根本目标是为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服务,而其具体目标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障供应,工程设备是服务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因此其最为基本的一个目标就是保障供应,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工程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设备供应到施工现场;二是保证质量,设备质量对于工程项目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采购的过程中就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保证设备质量,例如对于一些十分重要的工程设备,技术人员应当前往制造厂进行监督,将设备牛产的实际状况反馈给用户,在采购时技术人员和用户要对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检杳等;三是降低成本,之前工程项目建设的巨大盈利空间使得很多企业没有给予设备采购成本控制以足够的重视,但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设备采购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盈利提高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用有限的资金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是工程设备采购的基本目标之一。

二、工程设备全过程采购成本控制的实现

(一)制定采购预算

一直以来企业在工程设备的采购上都普遍存在着即买即用的现象,缺少科学的前期预算过程,从而导致了工程设备采购经费远远的超出预料。对此制定采购预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采购预算的制定不仅仅为项目建设采购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的配置,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科学的、标准的采购预算来对采购经费的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杳和控制,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资金的浪费,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采购预算时由于工程项目建设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当给予预算一个较大的弹性空间,然后在设备采购过程中灵活的对预算进行调整。

(二)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商作为工程设备采购的关键一环,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对于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毫无疑问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对此笔者认为在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供应商的数量,一方面供应商的数量不能够过多,以免造成单个供应商采购数量较少,无法获取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供应商数量也不能过少,避免工程设备的采购受制于人,出现涨价现象,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数量在4家左右最佳;其次是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对此根据设备类型灵活的采用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有限竞争性招标采购、议价采购等方式,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拉低设备价格;最后是做好工程设备采购的保密工作,避免供应商之间串标导致成本大幅度上涨现象的出现。

(三)反馈式成本控制

所谓的反馈式采购成本控制指的就是通过最终结果产牛的偏差来指导未来的采购行动,其基本实现过程为:以采购预算为标准——衡量实际米购成本将米购成与标准相比较确定偏差价格分析偏差的形成原因——确定纠正方案。由此可见,反馈式成本控制是成本预算和实际采购的结合产物,其对于采购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这一方式实现的关键在于反馈信息的有效性,对此笔者建议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避免时间和空间对信息的干扰,提高反馈信息的灵敏性、准确性和迅速性。

(四)合理成本控制激励与奖罚措施

制定方案篇(7)

应用型日语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实践教学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高度开放,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日经济交往日益密切,这对日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多元化趋势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性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急需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在传统的观念中,高等本科教育侧重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高等学校扩大招生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很多本科高校开始面向服务地区经济,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成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2008年,将“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列为“十一五”国家课题,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2年,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科教育要更加重视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静态的培养措施和培养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分学制等。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化形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成为能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一、应用型日语人才的界定及基本特征

1.何谓应用型日语人才

《汉语词典》对“应用”一词的基本释义为:适用需要,以供使用。将“应用型”与“人才”这两个概念相结合,就变成了“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实际上就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所培养的,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应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人才,是与“专门人才”“理论型人才”或“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不同的人才类型。

根据这一观点,要对应用型日语人才进行界定。首先必须了解市场需求。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大连实地走访了30家企业,主要针对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或总经理,调研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对各大招聘网站中需要日语相关职位的104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对于企业所需求的岗位,具体的职位描述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如上调查我们总结出:现阶段用人企业和单位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更看重的是了解日本文化,理解商务环境下的日语语言习惯及企业文化,在商务场景具备熟练运用日语及办公软件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同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基本特征

(1)具备一定的商务日语应用能力

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日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了解商务礼仪,能够在商务场景下熟练运用日语工作的人才更受欢迎。

(2)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应用型日语人才不以做科研或从事教学为目的,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会设置很多语言实践类项目或学生活动的素质项目。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3)就业定位准确,工作上手快

应用型日语人才在入学时即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就业岗位群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并在课程设置中有重点的向某个领域进行倾斜。因此,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能在本学科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内多方位地开展工作,有较强的适应、理解、探索和创新精神。

二、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的问题点

目前,全国有7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日语专业,日语已经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语种。但2008年,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37个外语类课题中,主要为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无一例日语相关课题研究。可见,很多高校对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尚未引起重视。

现阶段,虽然一部分高等院校的日语专业已经明确提出要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但仍然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更偏重传统的日语语言、文学、文化,缺少语言实践项目,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

三、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凝练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规格、预期培养效果、对应就业领域以及专业发展定位等。

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依托学校的办学定位,面向行业和区域产业,发挥产业办学优势,通过与行业企业及其业务应用领域的产学对接,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面向定位和专业发展定位。并在相同相近专业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例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文、法为主干学科,具有鲜明特色的涉外商科大学。面向服务上海和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侧重培养“应用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大连大学日语专业,针对大连日资企业较多,中日经济活跃的特点,依托本专业翻译师资较强的优势,侧重培养能在“外事、经贸、旅游、日企等部门从事翻译及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级日语专业人才。”

2.转变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因此,首先要转变观念,坚定人才培养定位。同时,不拘泥与传统的只重视课内教学的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可以采用“3+1”实训、实施企业定制培养(IBT)等模式。同时通过卓越计划、创新实验班、国际合作班等形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突显人才培养特色。

“3+1”实训原本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但同样适用于语言专业。具体表现为学生3年基础课程的学习+1年的综合实践或实习。即大学最后一年,通过语言的综合项目实践和企业实习,全面强化学生日语听、说、读、写、译的专业实践技能,了解日本文化和商务惯例,使学生在校便具备了一年的“工作经验”。

企业定制培养(IBT),是指学校根据日语专业的特点,面向就业市场需求,开设企业定制班,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企业参与课程计划的制订、提供优质师资、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能了解日企业务流程、认可日本企业文化,提高个人专日语业技能、职业能力以及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等,顺利完成由“学生”向“公司员工”的转变。

3.梳理课程体系,打造特色课程

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面向就业市场,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将产学研项目和前沿技术知识,纳入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在梳理课程体系时,要注意课程之间横纵向的关系,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或知识能力的割裂。对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培养的能力,要注意培养程度的递进。同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面向前沿技术和产学研融合的特色课程。并对特色课程、专业拓展类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环节等进行一体化的设计。

特色课程,主要指能够充分反映国家和社会需求发展方向,既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能体现专业办学特色,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课程。特色课程既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便于随市场需求变化和专业培养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贸易类课程(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大连大学的翻译类课程(日语口译基础Ⅰ、日语口译基础Ⅱ、日语同声传译基础、日语同声传译实践、日语高级口译),大连理工大学的科技日语课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导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技术日语)等。

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是指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本校的办学特色,在本专业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为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扩大就业领域而设置的课程。

4.深化产学融合,注重实践教学

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产学融合,更离不开语言实践项目。但通过笔者对大连开设的几所院校进行的调研,目前很多院校并没有语言实践类项目,主要是将理论学期的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尽管有些院校已经初步设置了一些语言实训项目,但还是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日语语言实践项目。并且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项目的设计、训练和实现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通过逐级递进的项目实践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日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真实或仿真实践环境,将企业实习、实训、顶岗等实践环节列入培养方案的教育教学环节,并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定制培养。例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利用日语系SOVO创业实践基地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承接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使学生未进企业先掌握企业的工作流程,感受企业文化,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5.创新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注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素质教育项目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素质教育的学分要求、内容安排、组织方式及考核评价标准,构建与专业教育相呼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素质教育项目体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成功的第一步。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后,还需要经过专家的评估和审定,确定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科学、合理、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日语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19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