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1:17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篇(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应从词语的音、形、义、用四个方面来进行。“音”是指词语的发音,例如:“接收”与“接受”都可表示收受的意思,“接收”有被动接受的意味,“接受”有主动承受的意味。从读音上看,两词的后一音节的声调不同:“收”是阴平,“受”是去声。“形”是指词语的形式,例如:“日前”与“目前”都可以表示现在,当前。“日前”意思是前几天,“目前”意思是现在。从字形上看,两词的后一汉字书写形式很接近:都是独体字,都是全包围结构的汉字,但内部书写形式不同,“日”较“目”少一横。“义”指词语的意义,例如:“边疆”和“边境”都是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但两者所指范围不同:“边疆”指靠近边界的领土(包括国与国接壤的边界),范围较大;“边境”是指靠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用”是指词语的用法,例如:“交换”和“交流”都是指双方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但两者搭配的习惯不同:“交换”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比较具体的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如“礼物、意见、资料、产品”等;“交流”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如“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

二、近义词辨析的方法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近义词辨析是贯穿于各个阶段的方法之一。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进行近义词辨析时可采用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2.1选词填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辨析近义词时,可先简要说明辨析对象的区别,然后给出语境,让学生选择适合该语境的辨析对象。所给语境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让学生通过选择掌握辨析对象的意义、色彩或用法的差异。例如:辨析“依赖”和“依靠”。首先给学生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依靠”和“依赖”都表示“指望某种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两者的感彩不同,“依靠”是中性词,指靠别的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依赖”是贬义词,含有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的意思。然后给出例子让学生选择:(1)他总是()父母,如果父母不帮助他,他一定什么也没有了。(2)他()朋友的帮助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最后给出答案:第一句应填“依赖”,因为根据语境,表明他是不能自立的,含有贬义;第二句应填“依靠”,表明他借助了别人的帮助,并没有贬义。

2.2判断正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辨析近义词时,说明辨析对象的区别后将辨析对象放在同一语境中,让学生判断正误,从而搞清辨析对象之间意义、色彩或用法上的差异。例如:辨析“赶紧”和“赶忙”。首先给学生说明两者都表示“抓紧时机,毫不拖延”,用于非祈使句时,两者可以互换;而用于祈使句时只能用“赶紧”。然后举出例子让学生判断:(1)孩子摔倒了,我赶紧/赶忙过去把他扶起来。(2)孩子摔倒了,你赶紧/赶忙过去把他扶起来吧。最后给出答案:第一句是陈述句,所以“赶紧”和“赶忙”都可以使用;第二句是祈使句,就只能用“赶紧”。

2.3替换语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辨析近义词时,如果遇到相同语素的词语,着重说明其不同语素的含义,以此辨别辨析对象之间的意义上的差异。例如:辨析“出现”和“涌现”。首先指出两者都有共同的语素“现”,意思是“显露”,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出”和“涌”的不同。然后再分别分析“出”和“涌”的区别。“出”也是“显露”的意思,所以“出现”就是“显露出来”的意思;“涌”是指水冒出来,所以“涌现”就是“大量地出现和突然地出现”的意思。

2.4反义注释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辨析近义词时,可先简要说明辨析对象的区别,然后给出辨析对象的反义词,用不同的反义词来显示辨析对象意义上的差异;或者在简要说明辨析对象的区别后让学生指出辨析对象的反义词,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两者的区别,也同时可以强化学生对辨析对象差异的认识。例如:辨析“不和”和“不合”。首先指出这两个词读音相同,然后分别辨析两词的意义,并举出反义词来突出两者的差异:“不合”多指与事实、要求等不一致,反义词为“符合”;而“不和”指相处不友好,反义词为“和睦”。

三、近义词辨析的原则

对外汉语的教学具有自身特点,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进行近义词辨析时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3.1突出差异

词语辨析应以词义为单位,兼顾以词为单位。这样做当然会使辨析对象的意义展示得很完整,但辨析内容显得多而杂,难以把握重点和关键,且耗时太多,影响教学进程。“以词义为单位”则只在辨析对象共同涉及的某一义项范围内指出差别,不必列举多义词的各个义项,这样就容易抓住重点,突出区别。如:“尊敬”和“尊重”都有多个义项,但只在“以敬重的态度对待人”这个义项上容易混淆,辨析时应着重说明“尊敬”重在“敬”,即恭敬,适用于道德品质高尚和贡献很大的人,也多用于下对上、幼对长、学生对老师等;“尊重”重在“重”,即重视,适用对象较广,且无论上下、长幼。至于“尊敬”和“尊重”的其他义项不会在使用中产生混淆,则不必在此时列举。

3.2通俗易懂

在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中,应该少用专业词语,尽量用简单的词来解释,这样便于留学生接受。对于留学生来讲,他们关于目的语的知识有限,我们无法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法结构进行解释。所以大量感性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同义词的辨析,许多停留在理性阶段的解释可以通过举例变得感性化。如:辨析“突然”和“忽然”,可说明两者均可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出乎意外”,可以说“天突然/忽然下起雨来”,也可以说“突然/忽然天下起雨来”;不同的是还可说“走得突然、死得突然”,却不能说“走得忽然、死得忽然”。此时不必强调它们放在动词或句子前可互换;“突然”是形容词,可以放在动词前做状语,还可放在动词后做补语,“忽然”是副词,只能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3.3精讲多练

语言的学习是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得到巩固的。语言的学习者需要很多的学习时间来进行练习。词语的学习也不例外,最快最好掌握近义词的方法就是多运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近义词辨析时,对于辨析对象异同的描述应简洁明了,应着重指出辨析对象的差异,对于相同之处可一句带过,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如选词填空、判断正误、替换语素、找反义词等来让学生掌握辨析对象的异同,多给学生应用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练习使用这些易混、易错的词语,从而形成其语感能力,培养留学生驾驭汉语词语的能力”(曹成龙,2006)。只有通过多运用,才能孰能生巧,才能提高辨词能力。

四、结论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篇(2)

教学过程:

一。解题:

2004年的《考试说明》将词语这个考点解释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我们把它分解为“近义实词”、“成语”、“熟语”三个点来个个突破。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近义实词的辨析。

高考对近义实词的考查,近几年形成了比较固定的题型,即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现代汉语词汇丰富,近义词也数不胜数,要掌握每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一些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二。讲析

近义词辨析,主要是弄清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例:安静和平静

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喧哗。平静,侧重指平稳,没有动荡不好。

熟悉和熟习

熟悉,侧重于知道得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了解得很清楚。

不只和不止

不只,不仅,有递近义。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2.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轻视、藐视、蔑视、鄙视

轻视,看轻,一般程度。藐视,小看,程度重些。蔑视,轻蔑唾弃地看,较重。鄙视,把对方看得十分低劣,更重。

担心、担忧

担心,放心不下,牵挂不安。担忧,发愁,忧虑(前途、命运等大事)

批评、批判

批评语义较轻,批判较重

3.词义范围不同

例:边界、边境、边疆

边界,指两地或两国之间的界线。边境,靠近边界的狭长地带。边疆,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比较抽象。

时期、时代

时期,指一段时间(多指具有某种特征),范围较小,时间较短,如“抗战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时代,指历史上以经济、文化、政治等状况为依据划分的某个时期,范围较大,时间往往比较长。如“封建时代”、“新石器时代”。它还指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如“青少年时代”

从词义方面辨析,主要看近义词语的不同语素,通过分析不同语素,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二)从感彩方面辨析

1.感彩不同

例:谋取、牟取

谋取,通过正当渠道设法取得。褒义。牟取,往往指谋取名利,含贬义。

还有如:团结和勾结、赞美和奉承、爱护和爱戴等

2.语体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等

如商量和磋商、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像“盐”和“氯化钠”,则是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的区别。

(三)从词的用法方面辨析

1.搭配习惯不同

如:执行、履行

执行,多和任务、命令、协定等搭配。履行,多和条约、诺言、义务搭配。

爱护、爱戴

爱护,对象既可是人,也可以是物。爱戴,只限于人,用于下级对上级。

(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话语)含糊(字迹)模糊

2.词性成分不同

如:担心、担忧

担心,可以接宾语。担忧,不能带宾语。

阻碍、障碍

阻碍,动词。做谓语。障碍,名词,做主语或宾语。

蜂拥、簇拥

蜂拥,只能做状语。簇拥,做谓语

三。小结

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很多,也并不是一组近义词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分辨。在辨析中,我们往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但无论如何,我们要选准答案,首先要做的是理解所选词的具体意义,其次是对上下文的内容要有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把所选词与具体语境联系起来思考,看二者是否协调一致,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结构,看搭配关系。

2.体会词义,看句意协调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篇(3)

摘 要:近义词辨析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的教学现状,以“学习/学”和“帮助/帮忙”为例分析教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教学设计

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存在大量近义词,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近义词的教学十分重要。但目前对近义词的辨析还缺少比较系统的方法,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缺少了可操作的方法,学起来就会觉得比较吃力。为此,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参考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就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

一、近义词辨析教学现状

近义词教学既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相关的参考书不少,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诸多问题可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难以预料的,以至于当学生问到具体的辨析方法时,有的教师却难以给出准确的答案,场面很是尴尬。出现这种情况,跟一个教师本身的知识素养不无关系,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还是缺少针对母语非汉语学习者近义词辨析教学的有效指导。作为教师,必须从宏观上把握近义词辨析的方法,才能指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避免偏误。

二、近义词辨析教学策略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近义词辨析,我们正确的教学对策应该是:找准“切入点”,就语义、语用两大方面进行“对症”辨析。下面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学习/学”、“帮助/帮忙”这两组近义词进行意义、用法上的辨析,同时在辨析的基础上做出具体的教学设计。

1.“学习/学”

(1)“学习”既可用作动词,例如“我学习汉语”,也可用作名词,例如“他的学习很好”。“学”通常用作动词。(2)表示学习技术、知识时,“学习”和“学”可互换,例如“他跟张老师学习武术”、“他跟张老师学武术”。有时,音节数量的协调亦会制约对“学习”和“学”的选择。(3)“学习”还可表示效仿,后面可接人或人的行为、精神、品质,这里的人往往是堪称楷模的人物,含褒义,有时采用“向某人学习”的倒装格式。“学”表示模仿时,是一个中性的词,可模仿好的一面也可模仿不好的一面,往往用“学+人+动作”这种结构。

2.“帮助/帮忙”

(1)“帮助”、“帮忙”在词性上有差别:“帮助”既可用作动词,也可用作名词;“帮忙”只能用作动词。(2)“帮助”、“帮忙”在表义范围上有差别:“帮助”可用于非具体的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或援助,表示笼统的概念。“帮忙”只用于别人需要你的帮助时,你具体地帮助他做某事。(3)“帮助”、“帮忙”在语体色彩上有差别。“帮助”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帮忙”口语色彩较浓,多用于口语。(4)“帮助”、“帮忙”在具体搭配上有差别:

第一,“帮助”后边都可以接助词“过”或“了”,例如:他帮助过那个孩子。而“帮助”表示的是笼统的意义,“帮忙”是一个支配关系的合成词,后边不能接“着”“、了”、“过”,但是可以把这些助词插到“帮忙”之间。例如:我正帮着忙呢。我给他帮过忙。第二,“帮助”可以用在“进行”等形式动词后面,“帮忙”不可以。如:进行帮助;给以帮助。第三,“帮助”可以带宾语,“帮忙”不能带宾语。第四,“帮助”在形式上较为凝固;而“帮忙”则相对灵活,中间可以插入很多别的成分。如:帮了一次忙;帮了我的忙;帮了很大的忙;你的忙,我一定帮。忙倒能帮,不知能否帮到点子上。第五,“帮助”的重叠式为ABAB,“帮忙”的重叠式为AAB。例如:帮助帮助他吧!帮帮忙吧!

三、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中级班留学生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水平:中级;具体情况: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自学汉语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辨析“学习/学”、“帮助/帮忙”两组近义词,并提高自己的汉语听说水平。

2.体味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内涵。

教学重、难点:学会正确辨析这两组近义词,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问一下,大家学习汉语多长时间了?

(生1:我学习汉语两年了。生2:我学汉语一年多了。)

好,刚才这两位同学说用的动词分别是什么?对,一个同学用了“学习”,另外一个同学用了“学”,那么老师想问一下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

2.授新

同学们说的很好,它们两个很多时候是可以互换的,意思基本一样,但是大家注意到了吗?“学习”既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动词,而“学”通常用做动词。“学习”还可表示效仿,后面可接人或人的行为、精神、品质,这里的人往往是堪称楷模的人物,含褒义,有时采用“向某人学习”的倒装格式。谁能举个具体的例子?

(如:向雷锋同志学习。他上课不认真,我们都不能学他。)

谁还能举几个例子。(学生踊跃发言,教师给予鼓励)

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练习这两个词,仔细体会它们的区别。

这是一对近义词,大家在以后的应用中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像这样的近义词还有很多。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互帮互助,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雷锋生前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别人或者接受过帮助呢?谁能来谈谈?(学生回答)

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大家想一下,能不能说“我们帮助过他”?(可以)那能不能说“我们帮忙过他”?(不能)换成“了”、“着”呢?是不是一样不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帮忙”是一个支配关系的合成词,后边不能接“着”“、了”、“过”,但是可以把这些助词插到“帮忙”之间。大家试试看!另外我们可以说“帮助某人”,能不能说“帮忙某人”呢?很显然不能,这就像英语里的动词也有及物动词和非及物动词之分一样,“帮忙”后面不能带宾语。

“帮忙”的重叠式是怎样的?能不能说“帮帮忙忙”?只能说“帮帮忙”,那“帮助”呢?是的,它们的重叠形式也不一样。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能总结出来这一组近义词的具体区别吗?(学生积极发言)

3.小结

4.布置作业

试着找出一对近义词,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区别。

四、结语

在课堂教学时,对外汉语教师要重视近义词的讲解。有两点值得教师思考,一是近义词讲解的内容,二是讲解的方法。讲解的内容,应涵盖意义、用法的不同。讲解的方法,不宜以空洞地解释为主,而应多采用例句释义法、对比法,同时还要更多地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特别要多练习那些在使用中易出现偏误、混淆的近义词,从而使他们真正掌握汉语近义词。(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德津,李更新.现代汉语教程读写课本[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 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 杨寄洲.汉语教程(第一册)[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篇(4)

关键词:同义词 辨析 对外汉语教学

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汉语学习者能否准确恰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而同义词又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是学习汉语的难点,能否掌握同义词与言语表达是否准确、得体密切相关。

教学实践中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少数学习者能够较好地掌握同义词,多数人还不能辨析同义词。同义词内部的掌握情况也很不均衡,学生对于同素逆序的同义词掌握的情况令人堪忧。留学生学习心得的反馈中也显示,他们知道两个同义词有所不同,但是辨析时往往不得要领,只能点滴零碎地掌握,学习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同义词辨析方法。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急需一套比较系统、便于操作、适合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同义词辨析的方法。本文对同义词的研究和辨析方法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比较粗浅的看法。

一、同义词的界定和分类

同义词的界定和分类原则应该根据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来确定。同义词有如下特点:

(一)宏观上,总体来说,汉语里的同义词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同义词在汉语里的数量很大,可达2500组左右,而且经常是一个词对应多个同义词。一组同义词中也经常是具体、抽象词相混杂,具体的词很容易界定,但是抽象的词由于词义确定本身就存在难度,所以同义词的判断是相对较难的。同义词的界定应该从词的概念义和附加义两方面入手,这样下的定义较全面。

同义词应该是:概念义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附加意义有差别的一类词。

(二)微观上,从同义词的内部构成上看,同义词又具有这样的特点:“(一)同一同义组中的词大多含有共同的语素,在复合词中,相同的语素最能体现意义共同的成分,余下语素的不同,往往是意义细微差别的依据或表现所在。(二)单音词与由之发展来的复合词同义对应。单音词与复合词的对应,有的是一个单音词与一个或若干个复合词的同义对照,有的则是两个不同的单音词与由它们构成的一个复合词的同义对照。”①同时,充分考虑留学生自身的特点,将同义词作如下的分类:

首先,先从词的概念义的相同度上分类,但是不采用“等义词”和“近义词”的表述方式,而是认为“完全同义词”和“不完全同义词”的名称更好。主要原因是: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者经常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指称范围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混淆。

1.完全同义词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义相同度为100%,但是附加义有细微差别的词,如话筒―麦克风、动画―卡通等。完全同义词在使用上作用是相同的,对于交际和表达思想感情没有多少积极的作用,因此,随着人们的交流融合它们始终面临着被选择、被规范的命运,一方被保留,一方被淘汰,一般不能长期并存;或者在彼此间产生分化,承担不同的词义,担当不同的作用。

2.不完全同义词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次要差别表现在次要概念义不同上,主要差别表现附加意义的不同。这类同义词是汉语学习的难点,也是词汇辨析的主体部分。由于考虑到汉语学习者的词汇量不够,许多词的内在的概念义不清楚,为了加强辨析的操作性,我们选择从最直观的外在形式入手,将不完全同义词分为:语素相同的不完全同义词、有相同语素的不完全同义词和语素完全不同的不完全同义词三类。

(1)语素相同的不完全同义词,主要是同素逆序的同义词,如:合适―适合,到达―达到。

(2)有相同语素的不完全同义词,在不完全同义词中占多数,如:失望―绝望,气势―气概。

(3)语素完全不同的不完全同义词,如:安排―布置,原因―缘故,美丽―漂亮。

二、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辨析

吕叔湘先生在为《简明同义词词典》作的序言中提到:“‘同义词’顾名思义应该是意义完全相同,但是真正的同义词是很少的。一般所说的同义词却只是意义大致相同,所以有些学者不用‘同义词’而用‘近义词’。从语文的角度看,严格的同义词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值得研究,需要研究的正是那些非严格意义上的同义词,因为他们是同中有异,使用的时候也就不得不有所区别。”②

对于同义词的学习和掌握,关键在于辨析不完全同义词。词的意义、色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彼此之间表现不出“个性”来的完全同义词,在同义词中所占的比例甚小,占的比例极大的是不完全同义词。这种“大同小异”、“同中存异”的同义词,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难点,是真正值得和需要辨析的同义词。

武占坤、王勤提到:“词形异同的分类,虽然反映不了近义词的本质,但它在一定范围内,却能为我们辨析同义词的义差,提供入门的‘向导’。”③由于在不完全同义词的分类上充分地考虑到了辨析的因素,所以在辨析时,我们选择从分类入手,可以让留学生比较直观地抓住辨析点。

1.语素相同(同素逆序)的不完全同义词的辨析

这类同义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留学生学习同义词的难点,我们认为应该独辟蹊径,采取一套概括性更强的方法。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分析词性。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组同义词的词性相同或者不同。词性不同的直接辨析差别,简化辨析步骤。如果词性相同,进行第二步,主要辨析所指称的对象是抽象还是具体。如:

到达―达到首先确定二者词性相同,都是动词。到达一般指具体的人或物抵达某个地方,是具体的行动。达到多用于水平、标准等抽象事物。类似的还有:产生―生产,出发―发出,彩色―色彩,粮食―食粮,计算―算计等。

合适―适合首先确定二者词性不同,合适是形容词,适合是动词,适合可以带宾语。这就抓住了两者的最重要的差别。

2.含有相同语素的不完全同义词的辨析

这类同义词所占比例相当大。词形上的同异,为我们掌握它们语义上的大同小异提供了方便。一般来说,相同的语素体现的是“大同”,而彼此不同的语素,反映的是相互间的细微差别,呈现的是“小异”。所以在辨析时,我们要从相异的语素入手,再接近词的意义。总体采用形式意义相结合的办法。如:优良―优秀―优异 这组同义词的共同语素“优”体现的是这组同义词共同的意思――“好”。而“良”、“秀”、“异”不同语素有各自的特定的意思。从这三个相异语素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三个同义词存在程度上的差别,程度由浅到深依次是优良―优秀―优异。学生不借助任何工具书也可以辨析出优良是十分好,优秀是非常好,优异是特别好。在具体辨析中,往往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1)相异语素所体现的词的次要概念义有差别。如:

才能―才华―才智―才干这一组同义词中有共同的语素“才”,体现出的相同的词汇义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掌握的知识。彼此相异的语素是“能、华、智、干”,分别体现了词的侧重点不同,“才能”侧重于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的能力;“才华”侧重于文艺方面的特长;“才智”侧重于智慧和思考的能力;“才干”侧重于办事的能力。坚定―坚决,爱惜―爱护,保全―保持,粗重―粗壮,精明―精悍都属于这一种情况。

再如:战役―战争相同语素是“战”,共同的意义是两方或多方的战斗。相异语素“役”和“争”所指的范围不同,“战役”是较小规模、较短时间的战斗,“战争”是大规模长时间的战斗的总和。边疆―边境,食品―食物属于这一类。

(2)相异语素体现词的色彩义不同(通常是指感彩和语体色彩的不同)。如:果断―武断相同语素是“断”,代表共同的意思是“决定”。“果”与“武”体现了不同的感彩。“果断”是果敢、不犹豫,是褒义词。“武断”是言行主观片面,是贬义词。

又如:商量―商讨“商”有交换意见的意思。“量”和“讨”体现的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3)另外一种特殊的不完全同义词是词义指称个体和集体的不同。如:纸―纸张,人―人口,车―车辆,书―书籍等。虽然指称的是同类事物,但分别是个体名词和集体名词。这类同义词特点明显,容易把握。

在以上辨析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搭配的不同进一步理解差异。如:在辨析“才华”和“才干”时,可以讲清“才华”可以和“横溢”搭配,“才干”可以和“增长”搭配。

3.语素完全不同的不完全同义词的辨析

这类同义词的辨析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辨析:

(1)感彩不同的角度辨析,赞美(褒义)―奉承(贬义)。

(2)语体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谈(通用)―聊(口语)。

(3)应用范围或指称对象的不同辨析, 老(应用于人)―旧(应用于物)。

(4)综合辨析:可从感彩、语体色彩和应用范围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辨析流程图: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现代汉语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在同义词问题上的研究,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分类和辨析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努力完善。

注释:

① 刘叔新,周荐.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商务印书馆,1992.

② 张志毅.简明同义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③ 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参考文献:

[1]张志毅.简明同义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篇(5)

一、对实词使用情况的判断

1,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

不少同义词或近义词在语意上有轻重之别:有的适用于重要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辨析时可结合语境内容选用。

例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

(反省,反思),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辨析]“反省”的语意轻重程度要比“反思”重,根据句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等内容,该句应选程度更重的“反省”。

2,从词性角度辨析

对实词、虚词的辨析,还可从两个词语的词性人手。先分清两个词语的词性,弄懂所选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或所起的作用,然后结合词语的语法功能进行判断。

例《图雅的婚事》正是抛弃堆砌复杂――(隐晦,隐讳)电影语汇的中国艺术片的惯用手法,大开大合,以简御繁,才得到挑剔的柏林电影节评委肯定的。

[辨析]“隐晦”指含意不明显,形容词,在句中一般作定语;“隐讳”指因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动词,一般作谓语。此处应选可作定语的形容词“隐晦”。

3,从感彩角度辨析

实词和虚词都有一些词语带有一定的或褒或贬或中性的感彩,辨析时,先要把握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感彩,然后选用那些能和句子感彩协调一致的词语。

例迪斯尼拍摄的《花木兰》巴不再是传统的中国故事。木兰的性格被――(窜改,篡改),为的是体现美国的文化价值理念。

[辨析]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属于中性词;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属于贬义词。该句不含贬义,应选“窜改”。

4,从语体色彩角度辨析

语体色彩一般分书面语和口语两大类。书面语具有严密、规范、文雅、庄重的特点,口语则具有自然、活泼、通俗、生动的特点。辨析时,应根据句子的语言特点选用。

例这个星期天去什么地方活动,大家____(商榷/商量)一下好吗?

[辨析]“商榷”是书面语,一般用于较为正式、严肃的场合;“商量”则一般用于口语:此处宜用“商量”。

5,从适用对象角度辨析

不少词语具有一定的适用对象,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有的适用于具体事物,有的适用于抽象事物;有的适用于自然,有的适用于社会。

例诸如“艾滋病”“非典”这样的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___(震荡/振荡),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

[辨析]“震荡”指震动、动荡,它既可用于自然,也可用于社会;“振荡”指振动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它只能用于自然。该句的语境为社会生活,因此只能选“震荡”。

6,从搭配角度辨析

一些词语如果随意改变它们的搭配对象,就会违背语言习惯,影响语意的表达。和病句辨析一样,实词也可从主谓、动宾、主宾、修饰语和中心语、介词短语、关联词语等搭配角度考虑。

例 近期我市雨水____(充沛/充分),容易引起传染病流行,因此消毒预防工作不容忽视。

[辨析]“充沛”是“充足而旺盛”之意,根据搭配习惯,一般说“雨水充沛”“精力充沛”“感情充沛”;“充分”是“足够”的意思,一般跟“条件”“理由”搭配。此处选“充沛”才能与主语“雨水”搭配。

7,从谦敬角度辨析

敬辞多用于尊重他人,谦语多用于自我谦虚。有时,近义词的选用也可从谦敬角度人手。

例这不过是朋友们的(过誉,赞美)之辞,他们希望我不要辜负师傅的栽培。

[辨析]“过誉”是“过分称赞”之意,可用于表示谦虚的说法。该句说话者所表达的是一种自谦之辞,因此宜选“过誉”。

二、对虚词使用情况的判断

1,从语义关系角度辨析

对关联词和一般连词而言,要快捷而准确地判断它们的使用情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弄清楚所连接句子(或词组)之间的语义关系。

例事实证明,不管在何种年代,人民____(不但/不单)是一支战斗的队伍,还是一支生产的队伍。

[辨析]从上下句的语义关系看,“战斗的队伍”和“生产的队伍”应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不但……还”是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单……还”才是表并列的关联词,此处应选“不单”。

2,从强调内容角度辨析

有时,句子强调的内容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反过来也一样,选用不同的词语,也可以强调不同的内容。因此,正确把握语境的内容,揣摩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选用此类词语的前提。

例4月2日,东亚、汇丰、渣打、花旗首批4家完成本地法人银行注册的外资银行____(一起/一齐)开门迎客,正式为中国内地居民提供人民币零售金融服务。

[辨析]在“同一时间”的一致行动(强调“时间”),应用“一齐”(此时“一齐”可用“同时”代替);表示“在同一场合”的一致行动(强调“地点”),则用“一起”(此时“一起”可用“一块儿”代替,如“等一下,我跟你一起走”)。从“4月2日”等信息可看出,该句强调的是4家外资银行“同时”“开门迎客”,因此应选强调时间的“一齐”。

3,从已然与未然角度辨析

分清事情是“已然”(已经发生)还是未然(将要发生),也是辨析选用词语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虽然,即使)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____(但/也)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辨析]从句中“提出了”可看出,“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的“理论或模型”已经是一种事实性情况,“提出了”是一种“已然”行为。“虽然”是一个表示承认事实的关联词语,而“即使”是一个表假设让步的关联词语,所表示的条件是尚未实现的事情(未然)。因此该句应选“虽然……但”。

4,从使用习惯角度辨析

有些意思非常接近的词语,如果孤立地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很难区别它们有什么不同。对于这类词语,我们可以结合语言环境,根据它们的习惯用法来辨析和选用。

例包公作为封建社会的优秀

人物,其忠义、公正、廉洁形象

(历来,从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传诵。

[辨析]“历来”和“从来”意思差不多,但“历来”习惯上用于肯定句式,否定句式则多用“从来”。该句是肯定句,应用“历来”。

三、对熟语使用情况的判断

限于篇幅,且其他类型的熟语辨析方法都有相通之处,因此下面只着重谈谈成语的辨析。

1,从成语义和语境又是否一致角度辨析

成语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语境,换句话说,一个成语必须用于适合它“生存”的语言环境,才能发挥出它独特的表意功能,否则很有可能弄巧成拙。因此,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语境义)?―该成语是什么意思(成语义)?―成语义和语境义是否协调一致(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

辨析时,我们尤其要注意以下类型的成语,因为这些类型的成语最易造成和语境义的不协调,甚至相冲突。

①似是而非的成语。汉语中有不少成语字面上差别不大,含义却大相径庭,稍不注意,很容易混用。如: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能睡觉或睡不着觉);目光如炬(眼光像火炬那样亮,形容见识远大)――目光如豆(形容眼光短浅);不胜其烦(使人无法忍受的那种繁琐)――不厌其烦(形容人有耐心,不嫌麻烦);不可理喻(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可思议(不可想像,不可理解)。

②近义成语。有些成语,在含义和用法上存在着既“大同”又“小异”的特点,而这“小异”,往往就是此类成语的根本区别,也是命题者考查此类成语的着眼点。如:前赴后继(赴:上去)――前仆后继(仆:倒下);鱼目混珠(用于物)――鱼龙混杂(用于人);安分守己(偏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循规蹈矩(偏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半途而废(偏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浅尝辄止(偏重在“浅”,不深入)。

③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些成语,若按字面上的常见义去理解,很容易使人“误入歧途”,得出跟它的实际意义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的判断。如“危言危行”,它的正确含义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端正,正直),其中的“危”,易使人误解为“危险”。汉语中类似的成语还有不少,如:差强人意、目无全牛、休养生息、涣然冰释、万人空巷、首当其冲、火中取栗、不可理喻、不刊之论、不足为训、文不加点、一文不名、不绝如缕、江河日下。

④有使用前提的成语。部分成语的释义包含有该成语的使用前提,如果运用时忽视了这一前提,则会导致成语义和语境义的不一致。如:谈笑自若(前提: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含义:跟平常一样说说笑笑)、大快人心(前提: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时。含义:大家非常痛快)、有口皆碑(前提:只能用于既成事实的好人好事,即“已然”之事。含义:人人称赞)、安之若素(前提: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时。含义: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拍手称快(仇恨得到消除时拍着手喊痛快)。

⑤有褒贬色彩的成语。不少成语是有感彩的,如果忽视其感彩,也会造成成语义和语境义的不一致。褒义成语用于贬义语境,或贬义成语用于褒义语境,是高考中较为常见的设误类型。如容易褒义贬用的成语: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比喻名声在一时广为传扬。噪:传扬)、惨淡经营(比喻作画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或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开拓并从事某项事业。惨淡:费尽心力)、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有头有脸(比喻有名誉,有威信)、有口无心(嘴里爱说,心里没什么)等等。容易贬义褒用的成语: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明哲保身(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采取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好好先生(一团和气、与人无争,不问是非曲直、只求相安无事的人)、处心积虑、趋之若骛、无所不为、巧言令色、巧立名目、好为人师。

⑥有谦敬语气的成语。成语中也有不少谦语敬辞,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毛病。如常用于自我谦让的成语有:敬谢不敏(比喻因为不聪明无才能,恭敬地表示谢绝)、一得之见(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见解)、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作对别人提出某种要求时说的客套话)、狗尾续貂、笨鸟先飞、洗耳恭听、雕虫小技、才疏学浅等等。常用于尊重他人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高抬贵手(恳请别人原谅或饶恕)、卓尔不群(用于称赞别人非常优秀,超出常人,与众不同)、金玉良言、金枝玉叶等。

⑦有特定对象或范围的成语。不少成语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用法上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使用不当便会出现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之间的“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致使成语义和语境义的不协调。如:汗牛充栋(用于形容书籍多),鳞次栉比(用于建筑物),相敬如宾、破镜重圆、琴瑟之好(用于夫妻之间),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人老珠黄、沉鱼落雁、秀外慧中、风韵犹存、嫣然一笑(专用于女性),巧夺天工、鬼斧神工(只用于形容“人工”的精巧)。

2,从是否属于多解成语角度辨析

大多数成语的含义、色彩和适用对象都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不少成语含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意义或语体色彩,可以根据不同的含义满足不同的表达需要。如“轻描淡写”:既指“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如:安祺在小说中虽不是主角,但作者刻画这一形象时并未轻描淡写),也指“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如:这事后果如此严重,你竟然就想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此类成语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倘若我们不了解其语义的多重性特点,答题就容易产生判断上的以偏概全。如: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如果我们只了解“短小精悍”用来“形容文艺作品或发言简短有力、内容充实”这一含义,不知道它还可用于“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这一用法,就很容易把该选项当做错误选项看待。

类似的多解成语还有:灯红酒绿、淋漓尽致、指手画脚、沁人心脾、如虎添翼、歌舞升平、秀色可餐、高山流水、左右逢源、瞻前顾后、亭亭玉寺等等。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篇(6)

一、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

1.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义转”的原则。在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2.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二、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

1.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2.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字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或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3.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4.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

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这里要特别注意具体的语境,析同辨异,把握细微区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1.实词辨析题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

2.虚词辨析题答题技巧: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中考中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四、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彩;第三,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五、病句辨析题答题技巧

病句类型一般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答题技巧: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适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篇(7)

(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本文探讨采取对比的方法用于对外汉语词汇释义。文中所谈的词汇对比,不仅包括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对比,还包括近义词对比、反义词对比。对外汉语词汇释义应善于在这三种词汇对比方法中解释词义。

关键词 :词汇释义:近义词对比:反义词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6(2015) 08- 0233- 02

把对比分析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来,始于40年代美国的弗赖斯,他认为:“最有效的教材应该是以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描述和仔细对比为基础。”Whorf、Lado等语言学家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理论,极大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汉外对比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预测汉语学习的难点与重点。本文打算把对比的方法用于对外汉语词汇释义。

本文所谈的词汇对比,不仅包括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对比,还包括近义词对比、反义词对比。对外汉语词汇释义应善于在这三种词汇对比方法中解释词义。

一、在近义词对比中解释词义

汉语有大量的近义词,这是汉语丰富成熟的表现,但同时也给汉语教学带来难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越往后学越会碰到更多的近义词,外国学生经常问的问题是:“老师,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为此,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掌握近义词辨析一般思路,大致从三个方面去思考——

(一)词语的基本义,即理性意义的细微差别

1词义的侧重点。例如创造”和制造”,虽然都是造”,但创造”出来的是以前没有过的,“制造”出来的是都是已有的。

2语义的轻重。例如失望”与绝望”。

3词义范围的大小。例如生命”可指人、动植物及其他事物(艺术生命):性命”只指人的生命。

4词义的具体和抽象。例如:书”是具体名词,“书籍”是抽象名词

(二)词语的色彩意义的细微差别

1感情色彩。主观态度有褒贬,例如后果”和“成果”。

2语体色彩。例如虽然”和别看”:医生/大夫”。

(三)词语的句法功能的细微差别

1词性。例如偶尔”是副词,只作状语:“偶然”是形容词,可以作状、定、补语。“大概”兼副词、形容词和名词:大约”只是副词。

2搭配对象。例如旅行”是不及物动词:“游览”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作用、优势”搭配。

3造句能力。例如虽都是副词,但万万”多用于否定句,而千万”就没有此限。

4构词能力和构形能力。例如重要”可与性”组成重要性”,而主要”不能。“高兴”可以重叠为“高高兴兴”:高兴高兴”:愉快”不能。

还需要强调一点,郭志良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同义辨析对象的范围不仅大于同义词典词义辨析对象的范围,也大于汉语教学(指对中国学生的语文教学)词义辨析对象的范围。”孟祥英、赵新、李英、张博也都认为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对象范围应该扩大。中国人认为并不是近义词的,诸如赶忙/赶着/赶去”、“继续/一直”、“这年/今年”、“合适/适合”、“报/报纸”可不可以/能不能”、“一点/-下”、“和/而且”等等,在外国人看来都是近义词。如果两个词有某种相同的构词成分,或者词义诱发某种联想,都有可能诱发外国人形成所谓汉语近义词”。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善于在近义词的对比辨析中解释词义。首先,教师在备课前依据教学经验预测本课生词与以前学过的哪个词语会构成外国人思维中的汉语近义词”。然后再考虑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怎样才能浅显易懂、简单实用地解释两个近义词的差异:词义辨析不必面面俱到,需抓住主要矛盾,简明扼要、触及关键地解释词义。教师的近义词对比解释能使外国学生在当堂课就会造句辨别使用,一般说,就基本达到教学目的了。

二、在反义词对比中解释词义

“在反义词对比中解释词义”指的是用已学的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来解释生词的词义。例如?活”就是没死”;“斜”就是不正”;“完整”就是没有残缺”;“缺席”就是没出席”等等,这样解释简单清楚,外国学生容易接受。

但必须强调一点,用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的办法仅限于两个意义上完全排斥的绝对反义词,有中间状态的相对反义词不可以这样来解释。例如大”不能解释为就是不小”,因为有不大不小的中间状态;“冷”不能解释为就是不“热”,因为有不冷不热的温和状态:苦”不能解释为就是不“甜”,因为有不苦不甜的其他状态。

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利用一些对举的熟语以强化词语的相反相对。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做使人落后。“勤劳使人致富,懒惰让人贫穷。”生当做人杰,死宜为鬼雄。”等等。由于这些熟语琅琅上口、印象鲜明,外国学生很容易在反义词的对举对比中明白词语的意义。

有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中与和它构成反义的词语不同。例如骄傲”在某些语境中,它的反义词是“谦虚”,而在另外一些语境中,它的反义词是“自卑”。可以利用它的各种反义关系来分别义项,注释出它的意义。“骄傲”就是不“谦虚”而是自高自大:另一个语境义。“骄傲”就是不“自卑”而是自豪。因此,利用反义词可确定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有利于外国学生掌握汉语的一词多义。

三、在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对比中解释词义

戴浩一认为:“每一个语言有不同的概念化。”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概念结构因不同民族语言而不同,例如颜色词汉语分七段而英语分六段,就是概念结构、思维方式民族特殊性的表现。概念结构、思维方式的民族差异导致词汇系统的差异,除了科技术语、事物名称等少数单义词外,两种语言里很少有意义、色彩等都完全等同的词。例如雪”与snow’就不完全对应,因为英语的“snow’还有动词下雪的意思,而汉语雪”只有名词的意思。正因为绝大多数词汇语义、语用都不完全对应,生词学习用直接翻译法是不可取的,必须在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差异对比中解释生词的意义。

例如,美国学生造出我家的小狗很胖”的病句,原因就在于英语中没有与汉语肥”对应的词,只有一个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动物的通用词fat”:而汉语通常不会用肥”来形容人,也不会用胖”来形容动物。

又如,英国学生造出我和玛丽,和约翰,和露西都是英国人”的病句,原因就在于很显然是把和”跟它的英语对应词and”等同起来了,汉语的和”在连接多个并列成分时一般只放在最后两个词语中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