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班级治理论文

班级治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21 23:21:52

班级治理论文

班级治理论文篇(1)

[关键词]网络优势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张晓兵(1969-),男,河南方城人,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郑州45000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52-03

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有课堂教育、导师培养和研究生工作部门的管理等,网络优势尚未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研究生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没有被充分利用。然而,实际情况显示,受招生规模扩大、学程短、个体独立意识强、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等多方因素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有规模地展开,实效性也难以增强。从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应研究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问题。

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研究生思想和行为实际的要求,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一方面,由于网络的信息传播时效性、内容海涵性、资源共享性、交互性、平等性、开放性等优势,很好地适应了研究生学习、科研、社交、娱乐等需求,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科研电子化和社交娱乐网络化趋势已经愈加明显。另一方面,研究生班级作为研究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对研究生进行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结合点,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对落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网络优势为依托,发挥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探索适合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保证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将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方面,其中认知是先导,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证,行为是结果。丰富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了解,建设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增强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了解,通过正面灌输培养情感、形成意志、引导行为,从而保证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1.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可行性。网络信息内容的海涵性和多媒体兼容性,以及近年来网站建设技术操作的简易化,为充分发挥班级成员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来建设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供了技术支持。如今,网页编辑可以采用“所见即所得”模式,无须复杂难学的计算机代码知识,也可以建设自己的专题网页、论坛、博客、空间,实现文本信息、图片上传、音频视频插入等多种功能,还可以选择多种风格各异的网页模板风格,实现内容与形式双优化,增强了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通过建设和完善班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用又新又好、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丰富班级文化生活,提高班级成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使研究生在各自由不同导师负责培养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确保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达,保证了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2.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坚持弘扬主旋律。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言论立场上要与党和国家宣传弘扬的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内容的选取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能起到导向作用。例如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宣讲、各大主流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精华摘要、学校官方公告通知、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名家名作赏析等。此外,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还要具有针对性,体现班级特色,考虑班级成员的兴趣倾向。找到思想教育与专业研究的结合点,如对专业领域内的伦理、价值追求问题的思考,或者对高尚科学精神和学术品德的提倡,都是值得尝试的结合方式。这些既体现主流教育思想又具有研究生班级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接受度和有效性是可以预期的。

3.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增强吸引力。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形式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首先,在网站各版块的设计上,要体现班级成员的多元化需求。不仅要有“理论前沿”“经典品读”等理论性、思想性较强的版面,还要有“时事热点”“实践园地”等社会性、实践性、互动性较强的版面,与班级成员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访问量。其次,在网站编辑中要注意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图片、声音、视频、Flash等,充分发挥网络的兼容性优势,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网站形式,吸引班级成员兴趣。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开放性优势,征集班级成员建议,完善网站建设。

二、开辟班级网络情感交流渠道,体现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1.开辟研究生班级情感交流渠道的必要性。研究生群体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处于人生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面临各方面的复杂抉择。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并存,心理负担较大,可以说基本上每个研究生都会遇到一些思想问题。但是由于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化和研究生管理方式的相对宽松,使得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覆盖程度和集中深入程度都难以达到,变得“高高在上”。因此,充分发挥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功能是研究生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在网络上开辟班级情感交流渠道,充分发挥网络交流的开放性、平等性优势,畅通言路,疏导结合,使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班集体中得到表达和体现,研究生的矛盾和思想问题有了反馈渠道,这有利于研究生工作部门在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这也是充分尊重研究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方式,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增强时效性。

2.班级网络情感交流的实现方式。班级网络情感交流可以通过交互式聊天软件或者班级论坛、博客圈、公共邮箱等方式来实现,每种方式各有优势,可以结合情感交流的不同情境灵活运用,是表达研究生个人情感、体现研究生班级友爱、疏通研究生思想和心理矛盾的渠道。例如,当某些班级成员遇到思想挫折又不好意思在现实中表达,或者想表达而身边没有倾听者时,就可以通过班级QQ群或语音房间,向同学朋友倾诉,寻求心理帮助,如果班集体能在此时适当介入,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帮助该同学战胜挫折,则更能以情感人,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以情感人”的力量。

另外,班级网络情感交流渠道还是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培养融洽集体气氛的地方。班级成员对于某个学术问题或者当下某件社会热点的讨论,集中见面开会不好实现时,通过班级QQ群等进行网络会议,大家各抒己见,同样可以实现实时交流,并且一些在当面讨论中寡言少语的班级成员更有可能会在网络会议中表达许多想法,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开放性优势,会使班级会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传统的交流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三、培养健康向上班级网络文化,优化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培养健康向上的班级网络文化,促进良好班风形成,从观念意识层面指导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班级成员自觉把班风中蕴涵的高尚的情操作为自己的追求,从而形成稳定的意志,这种稳定的意志反作用于班级文化,促进了良好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形成。

1.培养健康向上班级网络文化的必要性。研究生班级中通常存在主动分子与被动分子、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的情况,这种参差不齐的情况是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和积极有效的班级成员沟通,密切班级成员联系,以先进带后进,以主动带被动,以积极带消极,实现班级成员团结共进,形成整体效应,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以及独立思考、开放创新的良好学风,是优化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点。由于研究生个体独立意识强,且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集体组织活动时通常参与率不高或积极性不强。但是,在网上却通常能“聚到一起”,同学们在网上碰见时也会打个招呼,聊上两句。在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这种方式,用大家喜欢的、常用的方式来教育大家,“投其所好”,其良好效果是可以预期的。此外,健康向上的班级网络文化也是防止网络沉迷、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倡导文明的重要途径。

2.培养班级网络文化的途径。培养班级网络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班级博客圈、班级聊天群等开放式互动途径,个人博客、私人聊天室、电子信箱等单线性互动途径。开放式互动途径适合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培养班级团结融洽的气氛以及共同学习进步的班风。例如,通过建立班级博客圈,实现班级成员博客互访,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共享资源,提升班级成员学习状态,形成有竞争、有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班风和学风。单线性互动适合班级个别成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虽然交流广度不如开放式互动途径,却具有深入细致、影响持久的优势,有利于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例如,很多研究生都有在网络上写个人日志,表达思想、观点或情绪的习惯,班级成员通过个人博客互访,彼此了解,相互交流,可以使积极向上的氛围得到传播,消极低落的思想得到化解,正确的观点得到传播,错误的观点得到纠正,从而实现以先进带后进、以积极带消极、以主动带被动的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机制。

四、利用“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体现在实际行为中,是思想政治教育外化成功的标志之一。利用“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则是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增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

1.利用“网络班级”进行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可行性。“网络班级”其实就是班级形式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化,通过在某些校友交互网站创建网络虚拟班级,班级成员注册登录,用班级公告栏、班级留言板、班级日志、班级相册、班内信件群发等网络功能,来开展班级工作。需要说明的是,“网络班级”并不会也不能代替实体班级,只是由于研究生班级成员的个体独立意识强、生活、学习、科研及实践活动相对分散,造成研究生班级组织难以集中管理,所以要借助“网络班级”来实现班级日常管理,这是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需要。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只是提高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因,自我教育才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因。”“自我教育是衡量教育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志,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落实的归宿。”研究生班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建立在研究生班级成员的人格社会化基础上。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知识人才,社会化程度较高,已具有稳定成型的世界观和一定的知识基础,人格特点有明显的独立性、自我约束性和社会合作性,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基础。

利用“网络班级”这一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贯穿其中,充分利用研究生网络使用率高、使用时间长、对网络媒体形式兴趣浓等特点,更好地引导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自觉的参与以及集体的交流、互利的合作、竞争式的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以达到科学、有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2.通过“网络班级”进行自我教育的实现方式。“网络班级”适合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且便捷好用,具有趣味性和时尚性,富于吸引力。班级工作中的许多事务,如班级通知、班级提议、班级成员讨论投票、班级资源共享、班级联谊等,通过“网络班级”都很容易实现。

“网络班级”自我教育和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班级公告通知。通过“网络班级”进行班级公告通知,是一种稳定、持续的信息传达方式。班级负责人在“网络班级”上班级公告后,班级各成员登录查看,省去了短信或电话逐一通知的麻烦,并且可以传递更多信息,清楚明白地将班级事务传达到人,班级成员的意见也可以通过留言系统及时反馈。

第二,召开网上班会。“网络班级”兼具了BBS的开放式讨论功能,班级成员可以就某一主题进行留言讨论,实现实时交流,网络系统会自动按信息的时间先后顺序对留言进行排序,不会出现场面混乱失控的情况。网络发言内容一经就自动保存在网页服务器中,不必专设会议记录员。由于发言可记录、可复查、可保留,班级成员在发言前会进行更多理性思考,防止了实地会议中发言的随意性,有益于提高议事效率。

第三,共享班级资源。“网络班级”的资源共享功能可以用在研究生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论学习、学术文章讨论、课题研究资料、应用电子软件分享、集体活动照片展示等。这些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的文件存储功能实现永久保存。

第四,进行班级交流和校友交流。学生可以通过该“网络班级”载体网站实现校友搜寻和互动,设定搜索条件找到符合交流需要的对象,通过互访、留言,实现各个学校的各个班级及其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际生活中的交流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此外,还可以根据班级自我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发挥网络优势,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淑华,庄岩,于德华.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班级治理论文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以德治班;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13-02

思想道德教育是职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以全面育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为宗旨的优质教育。这就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使学生具有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1]班级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基层组织,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体现以德治班的理念,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一、以德治班管理理念概述

(一)基本概念

班级管理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管理者遵循一定的规范,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处理班级的人、事、物等活动的过程,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所谓以德治班,就是用德去管理班级,运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使班级和谐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形式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道德规范,并以此道德规范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师生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实行以德治班的必要性

1.传统教育暴露出的弊端要求以德治班。传统教育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较为抽象难懂,德育教育成了空洞的理论教育,缺乏感染力和影响力,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行为。《中学德育大纲》强调国家利益、爱国主义教育等,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脱离学生实际,学生难以接受。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轻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在进行德育教学时,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主要靠教师枯燥的讲解,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2.以德治班,顺应时代的需要。以德治班是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成人,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教育家林崇德指出:“德育教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和出发点,是教育工作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2]因此,提高学生素质首先从德育教育入手。以德治国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就是以德治班,旨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遵守社会道德。目前,我国德育教育不被重视,班级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强德育管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人治”、“法治”都不是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只有“德治”才能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影响以德治班实施的因素有:传统班级管理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职高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心理逐渐发育成熟,可塑性非常大,他们易于接受新的事物。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通常根据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好坏,管理手法多采用强制性的命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限制了创新性的发挥,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班级管理效果欠佳。此外,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极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要加强管理管理,倡导以德治班。

(三)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一是师生关系不合理。大部分班主任把自己当做是学生的“家长”,只有少部分的班主任与学生建立了朋友关系,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畏惧心理,师生之间存在隔阂,如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一种信任、平等的状态,所营造的轻松和谐氛围必然产生良好的效果。二是班级管理缺乏民主。在班级管理中,不采纳学生的意见,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班级没有活力,学生被动遵守班级规定,不利于养成自我教育和管理的习惯,一旦没有班主任,班级秩序难以维持。三是学生的团队意识不强。班级作为一个团队,需要具备凝聚力,这样才能形成互相帮助、奋发向上的氛围,才能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仅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个体的发展,忽视了人际关系的交往和团队的和谐。四是班主任缺少班级管理理论知识。班主任应具备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班级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但通常情况下,班主任都是由授课教师兼职,一方面学校不重视班主任岗前培训,另一方面,受教学任务影响,班主任无暇顾及管理理论的学习,因此,班主任通常缺少系统全面的班级管理理论知识。缺少理论的支撑,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学生存在抵触情绪,班级管理效果不佳。

二、以德治班的实施策略

1.建立以德治班的规章制度。学校制度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而制定的教育法律、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习惯等的总和,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德治班也同样需要制度作保障。建立合理的制度,涉及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利益,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在制度上多一些人文关怀,这样学校制度才能得以遵守,才能做到科学管理。[3]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影响着班级的管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拉近与教师的距离,从而对教师的行为产生认同感,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学生能够自发的形成道德意识。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要有爱的行为和情感,要以和善、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产生亲和力。教师还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才有助于进行班级管理。

3.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影响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首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包括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管理专业知识。班主任具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有助于进行班级管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感,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积极发挥主人翁作用。班主任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以自身的道德品质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班级管理成功的秘诀。

4.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级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班级成员普遍认可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4]具有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级文化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向,因此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首先,班级制度作为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规定学生的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其次,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以德治班的规章制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可有效进行以德治班管理。本文观点还不够成熟,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冬桂.班级教育管理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班级治理论文篇(3)

论文摘要:班集体是高校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各级教育管理者要以班集体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通过坚持“三个贴近”,科学谋划班级教育内容;坚持“三个结合”,系统推进班级教育活动,注重班级制度建设和党团干部培养,推进班集体建设,提升“班集体育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班集体是高校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班集体育人”的重要作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良好的班集体对于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爱校情怀、养成良好道德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一、将班集体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提升“班集体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班集体是高校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以班集体建设为载体,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不断提升“班集体育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高校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内容。班委会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基础。班委会是班级日常管理、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等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班委会成员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成员是否能够全面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班级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直接关系到班级团支部和党支部建设的水平。因此,加强班集体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愿意为班级同学服务的班委会成员,并积极开展促进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各项活动,为班集体建设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团支部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团支部是高校团员青年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宣传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的有效平台,是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纽带。团支部应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形式地创办和巩固自己的活动阵地,加强活动阵地的管理,采用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形势政策与时俱进地定期开展团组织生活,使团员青年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不断得到提升,真正铸牢团支部这个核心和桥梁作用。党支部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龙头。中央16号文件中指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在高年级班集体中,要特别加强党支部建设,要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真正引入班级,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员带团员,发挥党支部的龙头示范作用,着力改变高年级班集体中经常出现的活动内容减少、活动形式单一、班级凝聚力、战斗力下降等不良现象。班集体建设要以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三位一体”的构建模式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组织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和选拔具有过硬政治素养、较强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干部队伍,起好头,带好路,不断加强和促进班集体建设。

2.班集体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中央十六号文件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第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第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班集体建设为基础和依托。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一定由优秀的个体组成,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会造就和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个体。班集体建设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温床;另一方面,班集体建设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和原则。在正确理论和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班集体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探索高校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良好做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班集体作为大学生学习等的基本组织形式,必然作为了高校各级组织规划设计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最有效载体。因此,班集体建设一定要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创新活动形式、提炼活动内容、巩固活动成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坚持“三个贴近”,科学谋划班级教育内容。在科学谋划和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贴近”的原则,即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在弘扬和学习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紧随时代脉搏,努力坚持将新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时代精神真正引入班级、引入课堂。贴近实际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客观现实相结合,要与教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决不可脱离实际搞教育。贴近学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相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规律性,选准切入点,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育手段,运用观看影片、纪录片、趣味活动、竞赛、辩论、参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坚持“三个结合”,系统推进班级教育活动。在系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属年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学生所在支部相结合。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知识、不同专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比如不断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化的外语类专业学生,其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势必受到西方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结合外语类专业实际系统推进并行之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与所属年级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规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内容前后衔接逐级递进,效果不断强化,使每一位班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接受一轮内容完整、目标明确、学生接受、具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所在支部相结合,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定期在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中开展,以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等形式固化,不断创新,系统推进,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班集体建设。

3.以班级制度建设为保障,为班集体建设保驾护航。班级制度是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准则,有利于班级建立良好学习、工作、生活的秩序,有利于班级和谐氛围和环境的构建。班级制度要以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为基础,建立相应制度。比如:建立学生学习、住宿、文明行为等的约束和规范;建立班干部选拔、述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早操、晚自习制度;建立团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规范等。制度建立后,要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并努力贯彻执行,不断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保障班级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

4.以党团干部培养和选拔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团干部的先锋模范性。党团干部是班级学生中的骨干,对于班集体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和选拔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管理者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班级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主要包括班级岗位设置、竞聘程序、选拔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其次,应建立和完善班级干部培训机制。培训内容涉及如何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如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等等。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党团干部培训班、党团干部例会、党团干部培训营等进行。最后,应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干部述职、民主打分、综合测评、干部评优等方式进行考核。总之,党团干部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有对班级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是否建立了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将直接决定着班级建设的成败。

班集体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着力点,是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各级部门和教育管理者要在遵循班级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巩固班级建设的成果,同时,不断拓展新的有效教育平台,诸如社团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班级治理论文篇(4)

关键词 经验沉迷 思想政治理论课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Experience Addicted: Confus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ZHOU Juncai, ZHAO Wei, WANG Hongli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Sichuan 646000)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encounter disesteem, but the underlying reason is the experience indulging in Chinese societ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flicts of empirical science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theory, unitary ideology and plural thoughts, industrial education model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Rethinking profoundly and making reflections to these conflicts, is the only way to find out the charm, vitality and uti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Key words the indulging to experi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reflection

1 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受教育者应该被培养成为怎样的人,才算成功呢?尽管回答各异,但是“正如卡尔·马克思所指出的,在古希腊,一种作为强烈和持久向往之目标的理想在生理和精神上成功地塑造了人类。无论如何教育活动和教育机构只要遵循着一个最高目的才有存在的理由。”①坚持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始终是人类社会教育思想以及实践活动努力想要达致的“伊甸园”。不管是古希腊的和谐教育,欧洲“七艺”教育,我国仁人教育理念等无不是把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教育的理想目标。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人的发展规律出发,关于人的解放的论述,追寻的也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统一下的“自由人”。这为我国教育确立了坚实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即教育活动的结果是全面的人,而不是单向度的人。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之与专业教育所形成的科学精神完美统一,正是思政课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从本源和终极意义上讲,是一致的。但在现实层面上,则可能表现为尖锐的对立。“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的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就的‘繁荣’。”“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②社会已经普遍形成了一种轻人文,重理工的风气,人文科学成了实证科学的“婢女”,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用论” 盛行还有什么奇怪吗?

可见,问题症结之一在于当今社会对于经验的沉迷,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经验科学的盲目崇拜,从而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与人文学科的失宠。因此,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实困境的方法之一,就是要高举人文精神的大旗,重塑时代的人文精神,改变社会、学校、学生等对人文精神的偏见,实现现代教育理想的理性回归,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供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③

2 一元思想与多元思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定背景下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丑恶现象,加之西方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以及青年阶段思想不够成熟的三方面原因的作用,多元化社会思潮开始滋长和蔓延,在一些大学生中造成了思想分化、价值多元、信仰缺失、理想偏执等思想扭曲化的情况。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等重大的课题,缺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盲目地质疑现实、怀疑理性、追求自我、沉迷物欲。多元社会思潮泛滥的结果是其中的不良成分,如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元的主流思想宣讲形成了极大的挑战。④

这种多元的社会思潮泛滥,源于社会对于“当下”、对于经验的沉迷,源于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理性的排斥。这种理性信仰日益削弱的过程,意味着人们思想的分化和片面,和理性的价值和自身生命意义的怀疑。这必然导致人们对于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无私奉献的道德品性的不以为然,对于信仰、价值等普遍理性原则的怀疑和否定,进一步延伸到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怀疑和否定。

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一方面需要社会层面的努力,如完善制度设计、关注解决民生、倡导宣扬核心价值文化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彰显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性,以真理来确保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宣讲的合法性和感召力。其三,积极进行主流思想与社会思潮的争鸣,在批判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讲。这样既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也可以吸取社会思潮的有益成分,巩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3 班级教育模式与个性发展要求

在教育活动中,个体个性充分发展的实现,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机制、教材、方法等)都必须是适合于所有的接受教育的个体。可是,受教育者的数量,以及社会的教育成本等原因,注定了建立一种能够促使所有受教育者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是徒劳的(至少在现在是如此)。最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基于多数原则和最优化原则”的班级授课制教育模式。

班级授课制教育模式意味着在某一具体班级的某一堂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只能是一个,而不会是多个。也许这种教学模式被设定为能照顾到班级学生的大多数,但绝对不可能是“每一个”。但是,多数人的发展并不等于每个人的发展。如此,个性发展与班级教育模式必然产生冲突。肯定性地会出现由于没有被照顾到个性而产生对教育或教学的不认同,甚至是反感。这种情形,更会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科属性、公共课性质、大班制以及政治色彩,而被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大。

在现代教育的体制下,要解决这个问题,取消班级授课制肯定是不现实。但无论如何不能因此认为班级授课制的方式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与学生充满个性的全面发展要求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要能帮助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并付诸行动,就应该不吝形式。扩大教育形式的自由度与灵活性,采取一种不拘泥于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方式可能是最现实的选择。这种教学形式自由度的给予,并不会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反而因为考虑到了该课程的特殊性与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更加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主要源于社会的经验沉迷所引发的科学与人文、一元与多元、班级模式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把责任主要归咎于课程本身和教师,不仅削弱了社会的责任,不利于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而且也会给课程本身和教师带来了不堪承受的压力。

注释

① 拉塞克·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的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20.

②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5-6.

班级治理论文篇(5)

【关 键 词】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55-03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先秦主流管理思想更是精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四家管理思想在当时为统治者管理国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也为之后管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魏书生博众取材,充分吸取儒、法、墨、道四家管理思想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一、符合儒家人性化的社会管理思维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提倡以“仁”治国。“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范畴主要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五常即为儒家的核心价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实行仁爱思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三纲八目》)八目强调修身为本,为政以德。五常与八目思想相一致,都是在修身的基础上施行仁政,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的社会管理模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魏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体现民本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体现了儒家人性化的社会管理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书必须育人。有许多教师问魏书生,靠什么办法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魏书生回答:靠“育人”两字。[1]育人指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包括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教书必须育人,就是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把学生当作实实在在的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

2. 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文明与进步时代的选择,大团体如此,小的团体——班级也是如此。”[2]魏书生对班级管理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决策过程上,管理班级全跟学生商量着办。民主管理就是尊重被管理者的思想、情感、人格,让被管理者参与管理自己的事。民主管理的本质就是人性化管理。

二、体现了法家的依法管理原则

韩非为代表的法家认为,人性好利,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法治”。“法治”思想体系包括法治、术治、势治三个部分,三者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割裂。“势治”是实现“法治”和“术治”的前提,“法治”和“术治”是稳固“势治”的保障。

1. “法治”。法家主张以“法”来维持国家的秩序、治理国家一切以“法”为准绳。法家的“法治”要求“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4]魏书生对班级管理实行科学管理,其中其科学管理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以“法”治班,以“法”作为治理班级的主要方法。魏书生认为,“研究规律而后制定制度,制定班规、班法,从而使班级摆脱人治的不规则轨道,而走上法治的轨道。法治既可以避免班主任的失误,也可以避免学生因认识、情感的不稳定、不持久、不正确而导致的行为偏差”。[3]可见,魏书生充分肯定“法治”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势治”。法家所谓的“势”,就是指君的权势,让臣下百姓对君王产生敬畏的权势。法家在“法治”的基础之上提出“势治”。法家认为,“法治”和“势治”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重“势治”就是重“法治”,要对国家实施“法治”,必须使统治者掌握能够使“法治”得以贯彻执行的权力。魏书生在管理实践中贯彻实行依“法”治班选好班干的思想。常务班长统领整个班级,负责班级的一切事物。魏书生每次接新班,选常务班长作为头等大事。一般选取具有组织能力、心胸开阔、思维敏捷的“孩子王”担任常务班长,这样的领袖人物具有使依“法”治班得以贯彻执行的威信。

3. “术治”。“术治”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如何实行“法治”的问题,“术”指权术、御臣之术,就是讲国君要处理好与臣下的关系,要会驾驭群臣,要让臣下的力量彼此牵制,从而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班级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以法治班,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规班法,然后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5]魏书生管理班级主要靠民主加科学,监督检查系统属于科学的部分,主要包括自检关、互检关、责任人检查、集体舆论关、老师五个部分。科学的监督检查系统是整个班正常运转的保障,老师靠此系统来管理同学、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体现了法家“术治”的管理思想。

魏书生以“法”治班为本,选好班干和采取科学的监督检查系统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思想分别体现了法家思想体系中“法治”、“势治”、“术治”的管理思想。

三、体现了墨家和谐的社会管理思想和自苦为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1. 墨家和谐的社会管理思想。互助互爱,魏书生认为不仅体现在同学与同学之间,也体现在老师与同学之间。“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6]教书这些年来,魏书生向一届又一届学生反复强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7]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互助互爱。师生之间这样想、这样做,学生与老师、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就融洽和谐了。魏书生的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助互爱班级管理思想体现了墨家的社会管理思想。

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和谐的社会管理思想体现在提倡兼爱。墨家的兼爱是一种泛众的、无等级差别的爱。兼相爱,交相利,墨家认为人类只有在互助互爱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墨子兼爱的法则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篇)如果能做到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一样,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一样,看待别人的生命也能像看待自己的生命一样,那么整个社会就没有了祸患的根源,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可见,魏书生互助互爱的班级管理思想正是墨家所提倡的“兼相爱,交相利”的和谐社会管理思想的体现。

2. 自苦而为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篇),即在世间万物中,义为最宝贵。义的定义是为公众谋取利益,也就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宗旨。有一次,墨子的朋友对墨子说:“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墨子·贵义》篇)而墨子却回答:“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贵义》篇)墨子以身作则,以义作为一种人生目标、人生享受,而自己独自受苦。

魏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视精神乐园的建设,认为建设精神乐园最要紧的是强化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痛快,痛快,痛而后快,世界许多幸福,快乐都要先付出痛苦的代价才能换来。”[8]不同层次的享受观使人成为不同层次的人。让学生拥有苦乐观,将来把工作当享受、助人为乐当享受,一辈子能天天活在享受中。魏书生的苦乐观与墨子的自苦为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处。

四、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管理思维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道家的“无为而治”不是传统意义上消极的无为,而是尊重事物的本质属性,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具体到政治层面,指顺应人的自然属性和个性发展,不对其生存和生活进行人为的阻挠和压制。“无为而治”的社会管理思维实质是“无为”背后的有为管理,这种有为的管理是一种尊重人性,发挥被管理者主动性的无形管理。“无为”胜有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魏书生作为中国知名教育家,深受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其管理班级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民主加科学。民主,其本质体现也是发挥被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无为而治”管理思维的一种体现。魏书生对班级进行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学生自然的人性。魏书生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自然教育法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我觉得育人,首先要尊重学生自然的人性。魏书生坚信所有的活人,人性中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有积极、好学的一面,这是铁的法则。而且经常研究学生的起点、能力、可接受性,就用人家学生心灵深处真的、善的、美的、好的一面来改变学生。

2. 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魏书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养成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班级。谁是学生命运的主人,显然应该是学生自己;谁是班级的主人,显然应该是全班学生。20多年来,魏书生带班的最要紧的一个思维就是凡是老百姓能干的事,班委不干;凡是普通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魏书生自己就不干。魏书生就是用这种思路让学生在集体中养成对集体的责任感,对老师的感情。不做事、喊口号,永远没有这个责任感;经常做事,学生主人翁作用在班级发挥的越充分,越爱这个班集体,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管理。

在发展学生自然的人性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性班级管理思想与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管理思维一脉相承。

总之,儒家人性化的的社会管理思维、法家的依法管理原则、墨家和谐的社会管理思维和以苦为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管理思维都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管理,体现了主体性管理思想。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实践体现了四家的管理思想。对班级进行主体性教育管理,既继承了和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又与时俱进,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

注释:

[1]魏书生.魏书生文选(第一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

[2][5][6][7][8]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

班级治理论文篇(6)

关键词:易班;网上班级;班级建设;年纪主题;策略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和广泛运用,网络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95后”一代,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全新的机遇[28]。网络班级已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环境延伸的必然选择。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技术与班级建设进行全面深度的融合,探索网上班级建设新方式,构建班级建设新平台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和客观的现实问题。

(一)易班网上班级概念界定

针对日益迫切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易班网络社区平台应运而生。易班作为教育部门主导的、由上海市教卫党委网络管理中心独立研发的真实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是广大学生的实名互动平台,提供了SNS、博客、微博等Web2.0应用。根据师生的需求,以网络班级为基本单位,研发了话题、日程表等基于班级的特色应用,集成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上海所有的公办、民办高校实现了全覆盖,学生和老师采用实名制登录。以易班网络班级为基础的思政平台,打破了传统班级管理的时空限制,其独有的功能与优势为思政工作者探索班级建设新模式提供了可能。易班网上班级和传统班级一样,都是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和引导,借以网络班级为载体,共同集中在一起完成相同的目标,整个过程中要接受一定的规章制度,以约束自己行为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二)依托“年级主题”模式分阶段开展易班网络班级建设

根据不同年级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易班网上班级建设需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每学年易班网上班级工作的主题,班级建设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使易班网上班级建设符合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和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13]。

易班网上班级建设“年级主题”模式的主体框架图如下:

1.一年级主题“帮助新生融入大学生活”

(1)将易班网上班级建设前置入新生录取、入学前咨询、入学前交流和新生入学教育中。

初级阶段对易班网上班级建设是十分关键的,对新生而言,首先面临的是学会主动适应大学生活,这一阶段易班网络班级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本班学生全员注册、培养易班认同感和提升关注度,使学生常上易班。在新生入学前,可以在新生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就把易班网上班级的信息放入其中,让新生在暑假期间就通过易班网上平台熟络起来了。可以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辅导员和同学,有了自己的“班级”,随时向老师和学长请教问题,营造易班网上班级大家庭的温暖氛围。实现新生教育课程吸引。通过易班设置多种新生“必学”课程,实现入学教育前置。让大一新生在入学报道前即通过易班网上班级平台学习《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校园安全知识》等入学教育课程和测试。

(2)发挥易班在新生班级组建、新生干部选拔中的作用。班级是新生开始大学生活首先接触到的组织,充分发挥易班网上班级在新生融入大学的各项事务中,让新生从一开始就习惯和适应将班级各项事务通过易班网上班级进行开展。比如,班级组织制度的建立、班级同学的社交联系、班级骨干选拔、班级考勤、班级投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各项事务,都充分发挥易班的各项功能。

(3)搭建易班网上班级项目组,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成长机会。新生入校后,往往要遇到校园班级生活期待角色与现实角色的冲突,很多在中学时代相对优秀的学生失去了作为学生骨干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形成心理落差,从而对班级没有归属感,失去了参与校园生活的兴趣。为了调动大一新生对班级建设的参与热情,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班级的组织与管理,增强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扩大易班网上班级建设群体数量,将班级管理从垂直向扁平化转变,最大限度在班级建设中反映民意[22]。

(4)实现易班网上班级建设和校园网的对接。研发的“教务管理”客户端和“移动图书馆”客户端,以及“校园物业网上报修”等轻应用上线易班,实现学生成绩查询、课表查询、教室申请、考试报名,构建了学生学习生活服务“一站式”快捷通道。让学生在易班就可以完成大学期间的所有工作,满足学生的需求[23]。

2.二年级班级建设主题“帮助学生综合素质拓展”

大二学生在适应了大学环境后,开始加强自己在科研、实践、组织能力培养、外语、计算机水平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大二学生易班网上班级建设需要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出发。

(1)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吸引学生在易班网上班级平台进行素质拓展。

创新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将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有效结合,实现活动吸引。将一些精品活动,比如十佳班级大赛将新生实体班级网络化,丰富活动形式,比如主题讲演、辩论赛、文体活动等,打通线上和线下通道,保证了学生的广泛需求。

(2)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丰富易班网上班级建设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期间,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易班网上班级平台可以大量整合学校和学院各部门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上的信息,及时通过易班网上平台给学生传递这些信息,通过易班网上平台整合资源,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易班网上班级在各类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设计竞赛等竞赛性的科研创新活动中的优势,请相关指导老师加入班级,在易班网上班级形成科技创新团队,负责在网上搜集和相关资料,组织经验交流,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3)班级以公众号制作为载体,打造易班网上班级内容精品

打造易班网上班级优质公众号,通过定期推送消息的形式通报班级近况,向班级成员介绍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关注的信息,交流学习心得、共享成长经历、建设促进其成员素质拓展的新的平台。班级公众号由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为全体成员创造了写作训练,计算机应用性软件使用等方面的锻炼机会,是一种有益的素质拓展训练[24]。班级公众号建设采取固定栏目和主题栏目两个基本类型,基本栏目主要以反映班级动态和班级建设为主,主题栏目以反映不同阶段同学需要关注的学生主题为主。基本栏目主要有:班级趣事、同学风采、宿舍动态、通知消息。主题栏目为社会实践、科研创新、职业资格认证、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3.三年级班级建设主题“满足学生自我成长需求”

(1)发挥党组织在易班网上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到大三阶段,班级党员数量发展到一定数量,这一阶段可以充分利用易班网上班级在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党组织在易班网上班级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班级党员和党支部在易班网上班级开展党的思想、理论和精神的传播,在班级中形成正向的舆论场[25]。同时,在易班开展党组织的讨论、学习和交流,丰富党支部建设途径。

(2)易班网上班级建设满足分流阶段各学生群体需求

大三学生思想上已经较为成熟,经过一二年级的大学学习生活以后,对自己以后的毕业有了基本意向。学生毕业意向宏观上可以分为升学、直接就业、延期毕业三类情况,升学可以细分为保研、考研、留学。易班网上班级建设中,按照方向不同,将有相似成长目标的学生可以适当集中,集群体之力,收集资料并共享信息资源。比如:组织网上简历制作培训和评比,组织正装团购、求职照制作、求职礼仪学习,易班网上班级成为就业同学的服务站。

4.四年级班级建设主题“服务于大学生毕业就业”

(1)研发了易班轻应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生涯指导服务,将易班网上班级打造成学生毕业与发展信息平台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阶段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的意识不足、对毕业就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高校大四班级建设不能忽视就业服务,需要通过班级的集体努力,收集招聘和企事业单位招考信息,为班级成员就业提供信息服务[50]。可以组建毕业生班级易班就业促进小组,主要负责:收集最新的招聘信息、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的收集、组织同学参加“校园招聘会”、组织班级就业经验交流、毕业困难同学的信息收集与帮扶、考研经验交流。同时,开发易班轻应用,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生涯指导服务。

(2)易班网上班级平台有效服务班级学生毕业就业相关工作

大四许多事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毕业就业,很多毕业信息采集、核对、毕业证书领取等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现在远郊办学,大四学生很少在学校,因此给很多涉及毕业就业的事务性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易班组建团队,在易班网上平台对学生在校、就业信息进行核对,相关毕业事项的登记、沟通,关注延期毕业、就业困难的同学,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工作上的便利。

(3)大四易班网上班级文化建设服务于毕业生校园生活

毕业生校园文化凝聚了大学生四年校园生活的情感,是学校培养学生爱校荣校精神,丰富今后校友资源的重要渠道。易班网上班级平台从大一开始就记录了大家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可以充分挖掘和整理易班网上班级在毕业生校园文化中的作用[33]。可以组织同学们整理大四四年的影像资料、科研文化成果、活动记录、让学生在易班网上班级平台可以轻松的找到曾经的回忆。通过可以在易班网上班级平台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的教育,毕业生爱校荣校的教育,制作毕业留念视频,开展毕业交流活动,让毕业生不用经常回到学校,就可以在易班网上班级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增进同学的友谊,激发他们对母校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陈海岩.新时期高等学校班级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光锋.“易班”网络班级的重塑研究与实践――网络化生存背景下[J] 学理论,2014(29).

[3] 陈华栋,“易班”:Web2.0 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2011,(7):84.

[4] 翁铁慧,切实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0(9):34-38.

[5] 邹兴平,艾楚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年级主题+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57一160.

[6] 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教育,2011(11):114-116.

[7] 高德毅,计算机学科发展与高校德育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11(12):31-33.

[8] 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与研究前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1-5.

[9] 李志强.黄建.网络群体特征与易班实证[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第20卷第二期:308-313.

班级治理论文篇(7)

 

关键词:助理班主任 思想政治教育 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的班主任配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也对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都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了一定的组织保障。①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助理班主任发挥了关键环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先进性和必要性 

1.助理班主任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深化自身对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助理班主任的学生党员,其思想行为在班级成员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切实加强学生党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提升学生党员的服务质量,真正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模范带头作用。② 

2.助理班主任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要尽量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和班级成员的平等对话交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在与班级成员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以真诚、坦诚、热情的态度,以建立起一种信任的关系,从中了解班级成员的思想动态。③ 

3.在了解班级成员的时候,助理班主任难免会以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去了解和认识班级成员,这就会出现情感效应偏差、定势效应偏差、权威效应偏差④等情况,所以助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助理班主任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学会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及时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及时发现问题,给有心理困惑和障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⑤ 

二、助理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的配合性 

1.常规性班级管理工作 

助理班主任要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要参与班级各项制度的制定,在工作实践中注重提高班级成员的综合素质,狠抓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同时在贯彻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以此完成班级建设监督者和指导者的工作任务,同时提高和锻炼自我管理能力。⑥ 

2.针对性思想教育工作 

助理班主任在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成员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行为示范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认真贯彻和落实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务部门的工作安排。

三、“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性 

1.完善助理班主任选拔任用的机制和途径 

助理班主任选拔的机制可以采取“以党支部为纽带,全面综合测评”的方法,以此保证助理班主任的质量。 

2.完善助理班主任考核评价的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助理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助理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等有比较详尽的要求,明确考核评价由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共同参与。可通过设立《助理班主任工作手册》等方法,对助理班主任的各项工作制定较详尽的量化考核标准,为助理班主任指明了具体的工作方向。 

3. 助理班主任“助手意识”的培养与角色定位 

学校、学院应当正确处理好指导与放手的关系,做到“放手但不放任”、“指导但不包办”,充分发挥助理班主任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创造性、能动性;同时,保证助理班主任的使用、考核、评价工作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还应加强其“助手意识”的教育,要协调好班主任与助理班主任的关系。要使助理班主任既敢于工作、便于工作,高校要在加强助理班主任工作的监督、考核方面把握和控制好“度”。⑦ 

四、结语 

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可以发挥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能,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尝试和实践。要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根本转变,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实行助理班主任制度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新的方法。 

浅析新办本科院校助理班主任管理[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② 翟圣国. 选拔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的探索[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③ 谢子娟,林吉,谭云. 高校学生兼职班主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④ 吴雪琴. 论学生助理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和新管理方法的探讨[J]. 科技信息, , () 

⑤ 胡淑蓉. 浅谈高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培养与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 ,() 

⑥ 李立斌,赵文龙. 高校新生班级设立助理班主任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