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恋爱心理学论文

恋爱心理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15 04:28:54

恋爱心理学论文

恋爱心理学论文篇(1)

关键词:网络 婚恋观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53-02

人类创造了网络,网络影响并改变着人类。21世纪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以一个复杂的文化信息源的身份发,携带着丰富的信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已经亲身体验到了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接受互联网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群体――当代大学生,网络对这个群体的影响可谓深如大海,重如泰山。网络在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浩瀚的知识信息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重的负面影响,如动摇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弱化了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恶化了大学生的人格修养等等。艺术院校大学生外貌条件良好,思想开放,才艺突出等特点使他们更容易受网上虚假情缘的干扰。笔者认为网络时代带给当代大学生最沉重的影响莫过于网上虚假情缘对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婚恋观的动摇,特别是由此而涉及到的更深层次的婚姻观的倾斜以及性态度的扭曲,因此,网络时代必需加强对艺术院校青年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一、网络时代必须重视艺术院校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21世纪的今天,在我国恋爱、婚姻、性仍然是让人非常敏感刻意回避的话题,长期以来受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束缚,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对此都感到难以启齿,羞于启齿。健康的、合法的、正规的恋爱观教育在高等学校一直都没有开展起来,而歪曲的、非法的、的录像、色情书刊却充斥大学校园,非正当恋爱教育蔓延大学校园,特别是艺术院校。而浩瀚网络上乱七八糟的情爱信息更是势不可挡,让人应接不暇,手足难挫。因此,重视开展艺术院校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显得格外必要。

首先,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求开展婚恋观教育。

在我国本科大学生入学的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广义上而言的大学生年龄基本都在18岁以上。我们知道,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心理的成熟还包括生理的正常发育。18岁左右甚至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发育时期。按照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达成了性开窍的根本一步。性生理的开窍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随之而来的便是心理上的变化。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青年学生,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有了比较肃穆的选择和排他性,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恋爱择偶尝试期。男生和女生都渴望欣赏异性的优美,并盼望引发特定异性的注意与垂青。

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育成熟带给大学生恋爱的需要,然而一直以来社会、家庭、学校都忽视了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指导和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就性健康教育曾对20所高校2000名大学生(男女各半)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感到“自己缺乏”性知识,希望得到性科学的教育,80.9%的男生和83.8%的女生反映父母从未向他们谈及过性问题。只有2.6%的男生和9.1%的女生提到他们的性知识来自学校教育。[1]性知识的缺乏和无知必然导致大学生恋爱观的扭曲变形,而高校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最后环节,更是青少年接受恋观教育的紧迫阶段。因此,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熟的角度考虑,高校必须行动起来,上好大学生婚恋观教育这堂生活必备课。

其次,网上复杂的虚假情缘要求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开展婚恋观教育。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也是浪漫的摇篮,古今中外,大学校园演绎了无数甜蜜美好的爱情故事。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远离了学业的重压,家长的拘管,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思想和行为都得到了极大的解放。随着性生理的开窍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较为全面的心理形式。可恋爱是个双向选择与双方互动的过程,有些大学生很难在现实的校园环境中寻求到能解芳心的一人;恋爱同时也是个需要投入时间跟精力去经营呵护的过程,有些艺术院校大学生忙于日常学习训练,无暇顾及男女朋友的需要。而网络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网上各类主体的繁多,网上交流、恋爱的自由模糊等等正好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恋爱需求,而且在大学生的内心深处,网恋特别唯美浪漫令人心动,恰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于是,很多大学生就会在网上寻求感情依赖。网恋之所以美好,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网恋脱离现实。网上恋爱的虚假性决定了与现实中恋爱的最大不同就是你无须考虑经济问题和现实的生活琐事。这样,两人就可以尽情地沉醉网上甜蜜浪漫的二人世界,网恋也显得纯洁、致真。第二,网上恋人都是匿名,以虚假陌生个人信息的身份出现,可以使人无须顾虑太多而直抒胸臆,畅所欲言,没有任何压力自然也就没有任何隐蛮。这一特点在竞争如此激烈,压力如此沉重的现代社会,无疑可以起到宣泄内心,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第三,距x产生美。网上恋爱可以凭你无边的思维随意美化千里之外网络另一端的恋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高大威武,英姿飒爽等等。正是上述原因使充满好奇、幻想、激情、胆略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网恋情有独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沉迷于网恋的大学生忽略了其中的危害。首先,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积极的恋爱观。大部分大学生心里都清楚网上恋情基本上是没有结果的,只是寻求一份感情的寄托。沉溺于网上恋情,不断的在网上寻找甚至更换恋人,会使大学生的恋爱产生游戏感,久而久之,便不再相信真爱,会出现“爱情麻木症”,这对大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是极其危险的。其次,网恋中充满陷阱、欺骗、敲诈、勒索等各种危害,受网恋欺骗的教训数不胜数,但还是未能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另外,网上感情更具摇摆性,缺乏稳定性,容易使大学生感情受伤。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纯真、纯粹的群体,往往会在感情中一下子倾心投入,全身心付出,一旦面临网上恋人的离去会难以承受,终日痛哭流涕,不思进取,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业的发展和身心的成长。

再次,网上色情信息蔓延要求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开展恋爱观、性知识教育。

互联网的储存和传播功能另世人叹为观止,这当然也储存传播了巨大的色情、信息,作为熟悉互联网性能的高端人才――高校大学生,更是被这些色情、信息耳濡目染。这些信息也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确立恋爱观的重要支撑。据有关调查,在网络时代,影响青少年恋爱观、性意识和的因素中首数的就是大众传媒,其中主要是网络。有人曾对网上性信息的特点作过总结:其一,信息量特别巨大,令人应接不暇。其二,性信息鱼龙混杂,黄情信息占有绝对优势。其三,网上色情信息的获取收藏更具便利性。其四,网上色情信息具有互动性。其五,网上色情信息控制性差[2]。

毫无疑问色情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沉重的并且是恐怖的。网上色情信息,使大学生接受了大量错误的、污秽的性知识,形成了不健康的性观念,必然会扭曲误导大学生健康纯洁的恋爱观。比如会使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单纯追求生理上的满足与,而不再关注双方的兴趣爱好,不再注重共同人生理想的建构,更别谈志同道合的磨合。再例如一向为人不齿的“”“三角恋”就会被不少大学生接受甚至去接触,有些艺术院校女大学生利用自己年轻貌美的资本从事非正当职业去获取身体上的享受娱乐,而不去培养阳光健康的爱情,实在令人堪忧。另外,正如英国的心理W家经过实验,得出的结论证实的那样:如果一个人经常在网上浏览色情信息,就会变得过分依赖于与有关的一切,整个人也会日益消沉,萎靡不振,他们称之为“色情综合症”。由于色情信息性极强,多数人接触都伴有行为,如、性幻想或产生网上行为。有的还会产生不道德行为或性犯罪行为[3]。

因此,无论是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是从网络背景下,网上恋情的虚假性以及网上色情信息的泛滥来看,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健康鲜亮的恋爱观教育都显得由于迫切。对于这一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教育、引导工作就显得任重而道远,开展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应成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大课题。

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婚恋观素养。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无论是从内容的覆盖面上还是从讲解的深度上都无法达到对青年大学生婚恋观的正确引导。与普通文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甚至小学阶段已经确定了专业,他们除了学习文化课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专业训练上面,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本没有兴趣也不重视。这就使艺术院校大学生从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婚恋素养显得更加困难。为此,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对恋爱观教育这一领域重新拿起,并作适当调整,对大学生健康婚恋观的培养起到实实在在的引导作用。

首先,广度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婚恋观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知识,而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恋爱观的塑造和培养。青年大学生正值恋爱观雏形建立的关键期。学校课堂绝不能忽视对这一内容的教授,教师更不能随意在其课堂上言语两句,甚至有的教师羞于开口,一点而过,认为恋爱观教育无师自通,年龄大点慢慢就明白了。爱情对青年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更成为人的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涉足恋爱的青年大学生必须有人引导使其明白爱情固然重要,但绝不是人生的惟一。青年大学生一定要找准生活的位置,找到生活、学业、恋爱的平衡点,使恋爱成为学习和奋斗的精神动力,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以及今后事业的关系。青年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更要清醒、客观、全面,不要沉迷于外表而放弃了内涵、素质的追求。一个优秀的伴侣将会给其学习、工作以重大支持,反之,一个没有理想修养的人则有可能误导人生的方向,毁掉大好前程。恋爱观、择偶观的引导都需要引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不能将这部分工作空白化、无效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以开放、客观的态度向学生讲解性知识、性卫生方面的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专门的章节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却常常因教师的羞于启齿而一点而过,或者直接省略。生理是心理的基础,掌握全面的性知识会助力大学生的恋爱成长,使大学生以更加客观、全面、成熟的态度对待爱情的发展和自身的健康成长。

其次,深度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恋爱道德观的塑造。

毫无疑问,网上纷繁复杂的画面、恶化了青年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观。恋爱道德是指人类恋爱生活中所特有的用以调节男女恋爱关系道德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恋爱道德观教育旨在使大学生在恋爱关系方面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循一定社会所崇尚的准则和规范,并帮助大学生养成相互尊重、相互体贴、相互关爱、自尊、自爱、自我克制等良好的道德风尚,使青年大学生能正确地对待异性和爱情,特别是网上的恋情和伴侣。针对网络的特点,需要帮助大学生提高鉴别网上恋爱信息的能力,认识“三角恋”、“”、等不道德甚至变态行为的危害,不要参与网上伤害他人的恋爱互动关系和行为。这一切,无不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再次,时度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虚假情缘教育,保护好青年大学生。

一方面,系统的传授网上虚假情缘的综合知识,帮助青年大学生储备丰富的以防感情上当受骗的理论知识的确重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针对身边发生或者网上最新公布的网恋欺骗、诈骗案开展恋爱方面的“时事政策教育”。因为现实的、具体的、鲜活的案例更具有说服性、教育性。 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应针对这类时事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网恋纯情背后的陷阱。正因为网络的匿名性、隐匿性,网络经常以非真我面貌出现,以异性身份、靓女帅哥形象出现的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借网恋之名行骗钱、骗色之实。使大学生明白网恋是一个美丽的相遇,相遇的背后很可能就是一个无底的陷阱,一旦陷入很可能人财两空,后果难以想象。

在艺术院校大学生婚恋观的塑造过程中,网络环境影响下的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成熟是一个自然过程,是一个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的过程。在教育引导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尊重、理解和关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感受学生的内心,在婚恋观树立方面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以人文情怀教育的方式引导艺术院校大学生在网络环境冲击下树立正确健康的婚恋观。

参考文献

[1]肖月华等:《人口与性健康教育》,第7~9页,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宋元林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第191~192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恋爱心理学论文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恋爱心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恋爱心理的变化程度和社会化发展的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近年来,人们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他们可以正常的发展,消除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因此就有许多学者对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会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征

目前,人们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时候,由于参照物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征就有着不同的认识。比如根据大学生恋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任务大学在恋爱过程中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能力强、理想色彩十分浓厚;第二,无婚姻取向,无法承担过多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相对的不成熟,也不太稳定;第四,自控能力比较差,;第五,感情比较脆弱。由此可见,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征十分的复杂,人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只能通过相应的方法,对其中可以存在的问题和特点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和矛盾性,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明显偏差

由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时代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在不同的人群中,大学生恋爱心理也存在着不同的程度差异,因此使得人们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偏差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目前,有许多学者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偏差主要是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恋爱道德以及恋爱行为这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恋爱动机失真、恋爱行为不当的结论。根据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来进行判断,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行为,而且注重于观感上的满足,而且自控能力比较差,这就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惑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些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总感觉自身缺少被爱的条件,存在着一种自卑的问题;其二,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对人际关系认识不深刻;其三,对婚前的没有充分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恐慌心理;目前,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大多数大学生的恋爱动机都是不存在的,而且对恋爱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困惑,我们只有对这些心理困惑进行研究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适当的纠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偏差,调节好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困惑,使得大学生可以在大学生活中健康的发展。

四、出现偏差与困惑的原因分析

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原因分析上,有的学者认为,“校园内宽松的文化环境影响”和“传统伦理道德的婚恋观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是导致大学生恋爱虚荣心理的重要原因;“恋爱挫折归因不当”和“自我评价不当”是大学生产生恋爱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较简单,缺乏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以及“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都欠缺,单一化的学校教育使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进一步认知”是恋爱关系脆弱化导致悲观心理的主要原因;“中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当”和“恋爱观念开放化”是导致性心理困境的主要原因。

五、纠正心理偏差和调适困惑的对策分析

在纠正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对策分析上,我们认为,“恋爱预备期应指导学生确立正确恋爱观;恋爱中应该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履行道德义务;恋爱过程中应有高尚的情趣、健康的交往方式;恋爱是一个相互考察的过程,要有可能失败的准备。”而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纠正策略主要的方法有:加强爱情真谛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性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性道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完整、高尚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此外,人们针对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表征,提出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教育对策如下:加强心理普查,及时了解学生恋爱心理;歼设相关课程,进行恋爱观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加强心理辅导与素质训练,积极干预心理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辅导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新政策,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信息服务网络。”

六、对现有研究的评价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的文献分析,可见现有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从研究内容上看,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自陈式问卷调查结果的简单描述和实证分析之上,而缺乏对恋爱心理这一概念及恋爱心理问题的深层探析。在恋爱心理的理论构建上,有待于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科学界定和结构剖析,探讨大学生恋爱心理在大学生心理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和活动规律,为展开对有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从研究方法上看,现有研究大多采用自编式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在变量设计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大多数研究者把社会学和教育学作为研究视角,没有严格对量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尚未形成心理测量学意义卜.较为权威的量表,调查问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实证依据,影响了调查数据的说服力和代表性。因此,适用于中国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测评领域里尚需深入研究。

从研究思路来看,目前的研究基本实现了从对恋爱心理的事实描述向针对问题而积极探索调适对策的转变,但在研究的逻辑层面上大多拘泥于微观领域的考察,而缺乏宏观审视和系统研究。因此,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中,我们可以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结合起来,跟踪考察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变化情况,进而找出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

七、结束语

由此可见,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分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研究项目。它不仅要结合大学生当前的心理和生理现象进行分析,还要将目前的社会的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大学生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恋爱心理学论文篇(3)

关键词: 大学生爱情教育弗洛姆内容途径

爱情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主题。大学生作为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年龄一般在18―24岁,正处于由异性向往向恋爱择偶期的过渡时期,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形成和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烈的追求。长期以来,高校的爱情教育仅限于思品课和事发后的处理,缺乏对学生爱情观的教育和引导,缺乏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爱情观的相应措施。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爱情教育必不可少。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和哲学家埃利希・弗洛姆(1900―1980)在其著作《爱的艺术》中阐释了有关爱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一些理论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难道只有那些能帮助人们猎取到金钱和名望的东西我们才考虑去学?”爱是需要学习的,这是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的,一般人的爱,关注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可爱的对象,而很少注意对象本身及爱的能力或可能性的理论认知。“尽管有不少人明显遭到了爱情的失败,但极少有人去努力学会爱情这门艺术”。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批判了对爱的三种误解;其一,把爱理解为如何得到别人的爱;其二,认为爱是简单的,与生俱来的;其三,认为爱只是爱的对象而不是能力。他还指出,“要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正如生活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如何去爱,就得像学习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和工程一样去开展行动”。如果一个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没有基本的文化修养、爱情道德、传统美德,人格就是不健全的。要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应把爱情教育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弗洛姆关于爱的构成要素

弗洛姆对爱是这样界定的:“爱是指热烈地肯定他人的本质,积极地建立与他人的关系,在双方各自保持独立和完整性基础上的相互结合。”由此可以看出,爱既是人处于克服孤独的需要,追求与他人结合,又是各方维护自我、保持个性,不把自身消融于他人之中。爱是一种活动,一种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平等、各自独立、相互肯定基础上的人与人的结合。弗洛姆把爱分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兄弟之爱、母爱、、自爱和上帝之爱。为了不使爱变得抽象,弗洛姆提出了爱的构成要素:给予、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

首先,爱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给予不是在物质领域,而是在人文领域,给予人的整个人格或生命,把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生命活动、兴趣、理解、知识、幽默、欢乐、悲伤等无私地奉献出来。通过给予,“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足、我的能力”。

其次,爱意味着关心。这在母爱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就没有爱。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爱自己的劳动成果,人们为所爱之物而劳动。

再次,爱是责任。“责任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需要的响应”。负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需求予以响应。

最后,爱是尊重。就是承认对方的自由和独立性,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对方独有的个性并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缺乏尊重、责任心会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的另类心理。

弗洛姆把爱看作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一种情感体验,从精神上界定爱,指出爱的本质是给予。弗洛姆的这些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大有裨益。

二、爱情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素质是描绘个体条件和能力全貌的综合性概念。对未来研究极具权威的罗马俱乐部总裁佩西在《未来一百页》的报告中指出:“无论从哪个角度揭示未来,有一点是首肯的,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健康的体魄、渊博的知识,又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按素质系统划分,即具有良好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而大学生的爱情教育则关系到培养人、塑造人的问题,教育学生怎样走好人生路,是高校教育必须担负起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跟青年男女个别地直接谈有关爱情的事情是很有益的。跟十七八岁的青年直接做没有掩饰的谈话,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需要的――需要教导青年来谈爱情。

首先,爱情教育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人从出生到成熟直至死亡,各个阶段都有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也就是说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其明显的年龄特征。人在一生的发展中既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又表现出了连续性,心理学家们都把人的一生分为阶段来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0―1.5岁是婴儿期,人格发展是信任对不信任;1.5―3岁是学步期,人格发展是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3―6岁是儿童早期,人格发展是主动性对内疚;6―12岁是小学期,人格发展是勤奋对自卑;12―18岁是青少年期,人格发展是认同感对角色混乱;18―24岁是成年早期,人格发展是亲密对孤独;25―65岁是成年期,人格发展是繁殖对停滞;65岁以后是老年期,人格发展是自我完善对失望。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至24岁之间,正好属于埃里克森所划分的成年早期,这一阶段人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体验爱情的实现。发展亲密感对顺利地进入社会健康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由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可以看出,情感是人的生存的必然需求,这个时期心理发展特点表现为需要获得别人对自己的亲密感,恋爱是这个时期人的成长过程较为显著的特征。如果人为地阻止大学生这种心理成长,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健康成长。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对真正爱情的含义、爱情的本质及所包含的全部内容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很容易出现不健康的爱情观。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学习的。爱情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了解什么是爱、爱的价值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使学生明白爱情产生的生理、心理因素,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如何被爱。

其次,爱情教育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能正确驾驭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家庭,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应该使学生对人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婚姻、爱情、家庭。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的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才产生了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才开始了人类的发展史。人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历史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的需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正确引导大学生对爱的需要。

最后,大学生中出现的爱情问题需要教育引导。不同学者对我国大学生恋爱的情况都作了调查,尽管调查年限、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调查所得数据不同,但是从这些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恋爱已是大学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显示,有56.4%的大学生谈过恋爱。笔者2000年对西北边远落后地区大学生恋爱情况进行调查,有恋人的大学生占28.3%;2006年对宁夏师范学院大学生恋爱情况进行调查,正在谈恋爱的学生中05级占29%,04级占32%,03级占38%。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恋爱表现出下面几个特征:

①年龄低龄化。它是当今大学生恋爱现象的重要特征之一,以往大学生恋爱以高年级或毕业班居多,而现在许多学生入校不久便加入恋爱大军。

②方式公开化。我们知道,大学生的爱情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改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谨慎严肃期(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学生被禁止谈恋爱,谈恋爱处于地下;开放突破期(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文化的交融引发了社会观念和大学生自身观念的变化。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恋爱行为有了相对宽容的态度,大学生的恋爱方式日渐开放,由地下转入地上;网络条件下的速成期(2000年至今)。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不在乎别人的注目和议论,在校园里形影不离,大庭广众之下卿卿我我已较为普遍。

③爱情表达方式缺乏修养。表现为恋爱行为不检点、不约束、甚至放纵。

④恋爱动机简单化。只恋爱而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恋爱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不少恋爱者的动机只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或虚荣心的需要,消除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充实课余生活,满足好奇心,随大流等。

当然大学生爱情观的主流是健康的,认为爱情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在相互学习中建立。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一部分学生中,爱情观不成熟,表现为爱情至上,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第一目标,终日沉溺于爱情之中;游戏人生,一些大学生谈恋爱奉行的是“只求现在拥有,不求天长地久”,消除寂寞,打发时间;恋爱中缺乏责任,他们对于生活、对于未来没有一个清晰构架,对于未来家庭生活中需要担负的责任,还没有心理准备,爱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在脑海里闪现的一种拥抱的冲动而已。从大学生恋爱中表现出的特征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谈恋爱的时候,不理解爱情的真谛,不理解什么是爱,不能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道德、恋爱与性等的关系。

如前所述,爱是一种能力。爱情不仅仅是一种瞬间强烈的激情,还是一项挑战和意志抉择,一项生命本质追求的价值判断,一个人生历程的切实承诺与实践。爱情是意志行为,是个体人格成熟发展的需要,爱情的指向是自我独立意志的主动抉择,是人类成熟个体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拥抱爱人的生命,是以自己生命的本质去体验爱人的生命真谛。爱不是无师自通的情感,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教育工作者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要引导大学生善待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了解自我,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爱情观,为拥有完整和谐的人生做准备。

三、大学生爱情教育的内容、途径

大学生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形成健康和谐的爱情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不是鼓励学生谈情说爱。鉴于此,爱情教育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爱的本质,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生理教育,爱情、婚姻和家庭的关系的教育,法纪教育等。爱情教育的核心是爱情的道德教育。卢梭说:“道德的美必然增添爱情的美。”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爱情能使理智有助于感情,能向感情注入道德力量,使内心活动在道德上趋于高尚,而不使人去盘算他所爱的人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只有当感情和思想融合成人对人的道德责任感,爱情才会是高尚的。”

大学生爱情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下:

首先,加强爱情的理论学习。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艺术。爱情实践的基础是爱情理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首先要解决爱的理论问题,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爱情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处理恋爱中的各种关系,等等。可以通过专题讲座、选修课、推荐有关爱情的名著如《情爱论》、《爱的哲学》(瓦西列夫)、《爱的艺术》(弗洛姆)等,提高大学生的爱情理论水平。

其次,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开展同伴教育,发挥群体效应。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指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互相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既表现为具有独立性、有主见、不盲目服从,具有变通性和灵活性,又因其自身道德理性的不成熟,喜欢参照和效仿,同时渴望认同和学习,希望得到支持和肯定。团体辅导的功能可以满足和适应大学生的这一需要。通过同辈群体的互动,助人自助,面临同样问题的学生能一起分享爱情问题中的烦恼与挫折、喜悦与欢乐,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的作用,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爱情问题的认识,培养健康人格。

再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一个具有良好的校风的学校环境和一个温暖融洽、团结和谐、好学上进的班级环境,给学生以健康向上的精神感染和思想熏陶,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恋爱心理活动和行为。

最后,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大学生恋爱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弗洛姆著.赵正国译.爱的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3.

[2]张成山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8.

[3]黎文森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8.

[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

[5]张向红.我院学生恋爱观探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2).

[6]刘涛.近十年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研究综述.江西教育科学,2007,(11).

[7]王守纪等.爱的艺术与爱的教育――弗洛姆爱的理论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5).

恋爱心理学论文篇(4)

摘 要:本文是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西北民族大学90后大学生恋爱观进行的研究并就性别上的差异所引起其恋爱观上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于现有的文献资料把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为研究对象而并没有具体的细致的划分,所以,笔者要做的研究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学实证研究,以大学生的性别差异来分析对其恋爱观的影响,将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真实性状态呈现出来。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性别

90后大学生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社会群体。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们国家的经济迅速的发展起来,以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90后恰恰处于中国这么一个特殊的时期里,并且在如今的家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几乎是家庭的核心,他们得到的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一方面了解当代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发现一些不利于大学生恋爱观在两性方面的心理因素,为大学生以后的恋爱心态和恋爱行为上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设性的建议。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依据进行本次的研究调查。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1]。由此假设男女双方在选择交往时,其实质是自身的需求,而首先表现的为生理上的需求,但当恋爱的进程不断的深化,双方在需求上也产生了一定变化比如说当男女双方的交往趋于稳定时,这时候可能表现的更多的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二、数据来源、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所要获取的资料,在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男生1―16号宿舍楼中和女生17―20号宿舍楼中采用多阶段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120个样本,进行调查,来收集资料。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100%,并采用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回收回来的问卷进行统一编码,定义数据,录入数据,最后运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三、衡量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性别差异变量的选取

要衡量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性别差异,需要一个客观的可供量化的变量体系来测量它,用具体的数字形式将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性别差异呈现出来通常比主观判断更有说服力。笔者根据调查地点和具体的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最终选定大学生恋爱观的认知方面(具体指标为男女恋爱的动机)、大学生恋爱观的情感方面(具体指标为恋爱过程中选择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恋爱观的行为意向方面(具体指标为选择恋人优先考虑的因素)。

四、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性别差异现状描述与总体评价

(一)大学生恋爱观的认知方面

恋爱动机是恋爱认知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由此在120名被调查对象中,恋爱动机是为丰富生活排除寂寞的共有22人占总数的18.3%,其中男生有10人,占总数的8.3%,女生有12人,占总数的10%;恋爱动机是积累经验体验生活的共有32人,占总数的26.7%,其中男生有21人,占总数的17.5%,女生有11人,约占总数的9.2%;恋爱动机是他人影响的共有11人,占总数的9.2%,其中,男生有7人,占总数的5.8%,女生有4人,占总数的3.3%;恋爱动机是寻找生活伴侣的共有32人,其中占总数的26.7%,其中男生有10人,占总数的8.3%,女生有22人,占总数的18.3%;恋爱动机是证明自身价值与魅力的共有8人,占总数的6.7%,其中男生有3人,占总数的2.5%,女生有5人,约占总数的4.17%;恋爱动机是出于经济目的的共有4人,占总数的3.3%,其中男生有3人,占总数的2.5%,女生有1人占总数的0.8%。从总体上我们由此可知:绝大多数90后男大学生认为恋爱动机是积累经验体验生活;而绝大多数女生认为恋爱动机是寻找生活伴侣。

(二)大学生恋爱观的情感方面

大学生恋爱观的情感方面,笔者所参照的指标是大学生认为在恋爱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在调查的120名调查对象中,大学生认为在恋爱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为信赖的共有35人占总数的29.1%,其中男生10人,占总数的8.3%,女生有25人,占总数的20.8%;而在恋爱过程中认为最重要的因素为忠诚的共有34人,其中男生有24人,占总数的20%,女生有10人,占总数的8.3%,其他因素如坦诚、尊重、慷慨等所占比重不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多数女生在恋爱过程中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为信赖,而大多数男生在恋爱过程中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为忠诚。

(三)大学生恋爱观的行为意向方面

选择恋人会优先考虑的因素是大学生恋爱观的行为意向方面的测量指标,在120名被调查者中,认为选择恋人会优先考虑的因素是相貌的共有9人,占总数的7.5%,其中男生4人,占总数的3.3%,女生有5人,占总数的4.2%;优先考虑的因素是性格的共有39人,占总数的32.5%,其中男生有23人,占总数的19.2%;优先考虑的因素是气质的共有19人,占总数的15.8%,其中男生有10人,占总数的8.3%,女生有9人,占总数的7.5%;优先考虑的因素是成绩的共有12人,占总数的10%,其中男生有5人,占总数的4.2%,女生有7人,占总数的5.8%,优先考虑的因素是为人的共有35人,占总数的29.2,其中男生有14人,占总数的11.7%,女生有21人,占总数的17.5%,优先考虑家庭因素的共有5人,占总数的4.2%,其中男生有4人,占总数的3.3%,女生有1人,占总数的0.8%;考虑其他的共有一个占总数0.8%。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90后多数男大学生选择恋人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性格,而女大学生优先考虑的则是为人。

五、结论

通过对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90后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该校性别差异与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关系强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恋爱观的情感方面的问题:90后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信赖;而90后男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忠诚,两者呈现强相关。

2、在恋爱观的认知方面的问题:90后男大学生谈恋爱动机为积累经验体验生活;90后女大学生谈恋爱动机为寻找生活伴侣,两者呈现强相关。

3、在恋爱观的行为意向方面:90后男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性格;90后女大学生选择恋人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为人,两者呈现强相关。

六、建议

第一、加强90后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对其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各高校应开展这方面的讲座正确导向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

第二、90后大学生应增强的道德责任感,在恋爱交往中学会保护自己,文明恋爱,特别是女生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避免在这方面的伤害。

第三、正确处理好学业和恋爱之间的关系,当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时,有判断利弊的能力。

第四、社会应对90后大学生的恋爱态度有一个正确舆论导向,在选择恋人的标准上,应更注重精神情感方面,而不应以物质需求为唯一标准。(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恋爱心理学论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 正确婚恋观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230-02

随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日趋成熟,产生了恋爱和婚姻的需要,对美好的爱情和婚姻强烈渴望。大学校园环境的相对自由,学生婚恋问题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由于大学生自身道德理性不够成熟,对恋爱与婚姻的本质、内涵认识不足,在处理恋爱与婚姻问题上出现了盲从与困惑。2005年教育部出台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禁止大学生结婚的内容,婚姻禁令的解除给大学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开展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正确婚恋观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婚恋观是人们在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待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所持有的态度和观念,是对婚恋本质和婚姻幸福的认识和反映,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恋爱、婚姻方面的具体反映,是人们调整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的价值导引和评价标准。

正确的婚恋观,首先把握爱情的本质。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这种感情最终成为稳定婚姻和家庭的基础;其次在恋爱过程中要讲究恋爱道德,懂得恋爱与婚姻是统一的,增强婚恋责任意识。恋爱需要用爱呵护,婚姻也需要用心经营,扛起一份应尽的责任,方能建造一个温馨的家庭;要学会宽容,宽容让爱情永恒,珍惜令生活弥香;最后双方要自觉地履行责任和义务,多一份付出,少一分索取。彼此能够为了对方的幸福而适当的自我牺牲,两个人可以在爱情的道路上互相鼓励扶持,相伴一生。

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婚姻是人生幸福的港湾。婚姻家庭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幸福和人生质量,能给人带来一生的幸福与欢乐,也能给人带来终生的痛苦与不幸。大学生群体正值恋爱阶段,他们的婚恋观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大学生将来的幸福,能否在这一过程中享受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重要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一)择偶观

择偶标准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择偶更加实际,以功利为择偶条件的趋势日益增强。视对方家庭条件为感情的基础,过分看重物质条件,把爱情的基础建立在金钱、财富、学历和社会地位之上。

(二)恋爱观

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把婚姻家庭看作谈恋爱的终极目标,他们恋爱的主要目的是寻求精神寄托和感官享受。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宁当‘二奶’,不嫁穷人”,不惜一切代价傍富的心理也在社会上开始蔓延。性观念开放度增高,校外同居现象日渐增多。有些同学谈恋爱很盲目,将其视为儿戏,看到别人谈,自己也蠢蠢欲动;还有一些人因为空虚,为了排遣寂寞,找一个陪自己说话的对象,导致多数大学恋情无疾而终。

(三)婚姻观

当今社会正在转型,作为社会价值观主要内容的婚姻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以自由恋爱为主,“我的婚姻我做主”,已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网婚、裸婚、闪婚、毕婚、试婚、独身、丁克等主流婚姻观之外的时尚婚姻观。

三、影响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价值观是一个人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恐怕就会出问题。“做得好,不如嫁得好”“傍大款是靠本身赚钱”“宁嫁黄世仁,不嫁80后”“只要有房子,甘做小三”,这些过去被人不耻甚至唾骂的观点在校园兴盛,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不懂得人生的价值所在,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

(二)社会因素

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西方社会的性解放以及自由开放的婚恋观,给心智发展尚未健全的大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婚恋节目低俗之风、相亲节目物质至上、感情游戏的观点和争论也带到了大学校园里。部分影视作品中“拜金主义”“权钱交易”“穷人做事难”的现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不良现象使年轻的心随之跳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埋下隐患。

(三)学校因素

在学校有限的婚恋教育中,婚恋观教育内容较少且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没有明确的态度,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教育者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使教学内容流于形式,不能对学生正确婚恋观教育给予实质性的指导,是大学生不正确婚恋观的催化剂。

(四)家庭因素

父母的情感态度、教育理念、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态度,这是大学生不正确婚恋观的直接导火索。

四、当代大学生正确婚恋观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婚恋观实际上是人生观的反映,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就不会有正确的婚恋观;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人生就会偏离正确的轨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逐步形成的,西方文化产品的立体炒作,很容易使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价值理念,在恋爱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主要是要引导大学生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考虑婚姻的严肃性及家庭角色的认同度,真正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二)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大学生婚恋观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引导,要让大学生懂得爱情的归宿是婚姻家庭,选择了爱情也就是选择了责任。让学生们明白爱情在缔结婚姻关系后,不仅要承担道德义务,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要培养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忠诚品质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建立婚恋观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婚恋观教育的渠道

婚恋观教育课程要内容丰富,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解决大学生婚恋困惑。从大一思修课开始讲婚恋专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都要围绕加强恋爱方法、技巧、艺术的教育。开设必要的专题讲座、辅修课程,循序渐进地加强大学生的正确婚恋观教育,不同年级讲课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老师要与社会热点问题对接,使大学生理性对待婚恋行为。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网络论坛、电子信箱、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开展婚恋观教育与引导,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婚恋观。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发挥校园文化的过滤功能,坚持弘扬主旋律,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报告、文体活动、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筑大学生婚恋教育立体网络

大学生婚恋问题不能简单靠学校来解决,应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家长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婚恋观教育引导,使他们认识到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但不是大学的必修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学校应发挥主渠道的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开展婚恋观教育;社会要为大学生正确婚恋观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与舆论氛围,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合力,共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参考文献】

[1]文美荣.2010当代大学生婚姻意向及婚恋观教育.中国校外教育.

[2]承浩.试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文教资料,2009,5.

[3]向欣.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0,3.

[4]薛存科.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探析.新西部,2010,6.

[5]彭建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李志.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4.

恋爱心理学论文篇(6)

[关键词] 男硕士;恋爱;SWOT分析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市属高校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的策略研究”(项目号SM201210028014)的部分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16-2

SWOT分析是管理学中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决策者在对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动态综合分析中,确定相应的生存和发展战略。SWOT分析中,S、W、O、T四个字母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从整体上看,SWOT可看成由两部分构成,SW为第一部分,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OT为第二部分,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和挑战。研究生阶段,除了学习和科研外,恋爱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选取A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男硕士为研究对象,借鉴SWOT分析的四个维度,对该学校教育学院男硕士在本院系寻找恋爱对象这一问题进行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挑战的分析,有助于他们对“同一院系恋爱”这一问题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对其恋爱问题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

一、A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现状

目前,A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性别结构上,呈现出女多男少的情况。据大概数据统计,男女比例为1:8。从年龄结构来看,同一年级的同学年龄相当,相差不超过两岁。从文理科构成来看,大部分学生为文科生。目前的恋爱情况是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单身。据调查得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单身同学希望在研究阶段收获到自己满意的爱情。

二、该校教育学院男硕士本院系恋爱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为人师表,有师者魅力。由于A学校教育学院男硕士的主要就业渠道之一是去中小学做教师。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潜移默化的造就了该学院男硕士为人师表的形象,使他们变得平易近人,容易相处,并处处流露出“师者”的魅力。他们为人处事像对待教育事业一样,充满着细心和耐心,不骄不躁,不屈不挠,成熟稳重。师者的风范和细心、耐心的品质吸引着异性女同学。

2.同属于教育学领域,有共同话题。由于是教育学院,大家在大方向上学的都是教育学,虽然在下面细分了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等小方向,但是,大家都普遍关心教育问题,这就使得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共同话题,再加上教学实践的锻炼,该学院的男硕士大多风趣幽默,十分健谈,有利于通过交流而拉近彼此心灵上的距离。

(二)劣势(Weaknesses)

由于同属于教育领域,受学科和专业的限制,大部分男硕士无法与对方进行其他领域专业知识的深入交流。为了拓宽就业渠道,不局限于教师行业,该学院不少硕士在校期间会选择考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从业证、注册会计师、司法考试证书等等,这就需要平时除了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外,同时涉足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虽然学习知识很大程度上靠个人努力,但是,当女同学们需要身边有一个能在这方面为她们提供帮助和指导的朋友时,该学院的男硕士们面对专业之外的学科领域时,却很少有人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同一院系接触多,交流机会多。因为属于同一院系,男女硕士平时见面较多,除了一起上公共课程之外,也会共同参加院系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这就为男硕士们接触异性同学提供了机会。通过接触,大家彼此交流,容易增进双方彼此的了解,树立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近水楼台先得月”或许不无道理。

2.同学圈的舆论。由于属于一个院系,自然而然会形成各自的一些朋友圈。由于该院系男生人数较少,因此在女生眼中便成了“稀罕之物”。女同学们在闲暇之余不禁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谈论身边的异性同学。优秀的男硕士更是女生们常常谈论的话题。如果男硕士们找准心仪对象,自己又足够优秀,加上雷厉风行的行动,再有同学圈的舆论,恋爱成功的几率很大。

3.女同学数量多,质量高。前面已经提及,A学校教育学院男女比例大约为1:8,并且百分之九十的女硕士有在校期间结束单身的欲望,加上A学校处于全国一线城市,生源广泛,南方、北方不同地市的优秀女生齐聚,风韵各异。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保障都为男硕士同院恋爱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4.恋爱成本相对较低。同一院系恋爱,在地域上相隔较近,为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制造了机会。它避免了异地恋爱或者同一城市较远距离恋爱过程中产生的额外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有助于男硕士将节省的成本花费在恋爱或者其他方面,节约时间,节省开支,相对减轻了恋爱过程中的一部分压力。

(四)挑战(Threats)

1.外校或同校不同学院男生的竞争。师范大学的女生以其独有的气质和人格魅力,吸引着众多在校男生。A学校所在城市的一些工科、理学院校或者同一学校的理科、工科院系,相对来说男生人数众多,而女生人数较少,因此,这一部分男生便把目光转移到了校外或者同一学校中女生较多的院系。A学校教育学院女硕士由于人数多,质量高,便成为了这一部分男生恋爱的选择对象。他们通过联谊、朋友介绍等途径与A学校教育学院的女生接触,这部分男生中不乏各方面素质都堪称优秀者。因此,他们的介入便使得A学校教育学院的男硕士有了恋爱竞争压力。

2.“接触过多”的挑战。同一院系中恋爱,由于地域近、见面多,天长日久,彼此了解的会比较透彻,会失去在对方心目中的“新鲜感”,无法达到“距离产生美”的效果,感情趋于平淡。如果把握不好,甚至会出现“日久生厌”,问题和矛盾不断的情况。

3.女生恋爱观的挑战。不同的女生恋爱观念也不相同。根据初步调查,该学院女硕士中有一部分人并不想在本院系寻找恋爱对象。她们希望自己的恋爱对象处在同一城市的不同院校或者同一学校的不同院系。另外,有一部分女硕士不愿与有着相同学科或专业背景的人恋爱,她们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与自己的学科和专业不同,以此达到双方的优势互补。此外还有一部分女生倾向于寻找工作已经稳定的年龄相当的校外人士作为恋爱对象,这减少了他们对自己另一半未来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担忧。

4.现实因素的挑战。女研究生已经到了适婚年龄,根据调查,该学院女硕士中一半以上的人恋爱是为了婚姻目的。因此,她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更容易把恋爱的结果和未来的婚姻结合起来。在选择恋人时,她们很少会出现本科阶段的那种感情用事,更多的则是趋于理性。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她们会考虑两人最后走到一起的可能性,会对双方走入婚姻后的生活有一个大致的设想,她们会对恋爱伴侣的各个方面做一个全面的分析。除了身高、相貌,真心相爱、志同道合外,她们还会考虑对方的人品,对方现在的学识和才干,会对对方将来从事的工作和工资收入做一个大致分析,甚至还会考虑对方的家庭条件和背景。这一系列的现实因素对该学院的男硕士们来讲,也是恋爱成败与否的重大挑战。

三、男硕士本院系恋爱成功的策略

(一)选对恋爱对象很重要

男硕士在准备追求同一院系的某个女同学前,一定要确定这个女同学是否合适。这就表明了选对恋爱对象的重要性。要确定某个女同学是否是最佳恋爱对象实际是很难的。在未深入接触前,一般很难做到。但是,男硕士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通过别的同学,通过一些老师,大致上了解某个女生的基本情况,比如,是否有男朋友,硕士阶段的恋爱观、对自己的印象感觉等等,至少当女生目前单身、对自己并不讨厌,不排斥同院系恋爱等这些条件具备时,自己才有成功的可能。

(二)把握好接触交流的机会,充分展现个人魅力,扬长补短

为人师表,具有师者风范、师者气质,是该学院男硕士的优点和魅力所在。男硕士们在与女同学接触的过程中要抓住机会充分将个人魅力展示给女同学。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广泛阅读各个领域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不但会使自己增长知识,而且也会使自己在与女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显示出见多识广,广泛涉猎,知识渊博的人格魅力。并且,在女同学对学习相关知识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提供经验和指导。同时,在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掘与自己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共同价值观念的女同学,与这样的异性恋爱,成功几率相对较大。总之,充分展示个人魅力,扬长补短,并在异性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及时的帮助,能树立在异性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使其印象深刻。

(三)注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竞争力

男硕士在校期间,除了学好本专业的知识,锻炼与专业相关的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各方面能力涉及外语能力、电脑操作能力、业务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定的组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有研究者指出,女性很看重男性身上具备的能力,当男硕士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过硬时,就不用再担心其他学校或者其他院系男性同学的竞争压力,因为你本身就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而且,你在学校期间培养的种种能力正是你将来找工作时能够脱颖而出通往事业成功之路的阶梯。这样独具潜力的你,必然会得到身边女同学的青睐。

(四)给人以安全感、责任感、新鲜感

文中提到,该学院许多女硕士的恋爱都是以婚姻为目的的。因此,要提高恋爱成功的几率,就必须让你身边的女同学感觉到你是一个负责人有担当的人,这样她才会产生安全感,从而坚定和你在一起的决心。同时,男硕士们还应时刻保持风趣、幽默、浪漫的情调,把握好与异性接触的时间,这样才不会出现“日久生厌”,失去新鲜感的情况。虽然做到时刻保持新鲜感做起来很难,但未必不能做到。

(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男硕士在恋爱过程中要做到不卑不亢,不能因为本院系女同学数量多、质量高而沾沾自喜,不能因为自己各方面比较优秀而骄傲,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家庭条件或背景不尽人意而自卑。更不能因为恋爱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挫折而自暴自弃,甚至产生一些极端行为。研究生阶段是生理和心理都相对成熟的阶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恋爱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恋爱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既不能把爱情想得过于现实,也不能不考虑现实,总之,恋爱态度要认真,恋爱观念要正确。

参考文献:

[1]赵伊川.管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恋爱心理学论文篇(7)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恋爱观 恋爱动机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恋爱观是指人们对待择偶和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大学生处在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择偶和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大学生教育中重要的内容。而当前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理论思辨的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国外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Knox和 Zusman 研究表明恋爱在高校中是很普遍的,83%的从未结过婚的大学生报告说自己正在和他人恋爱;而且有2/3的人认为爱情很重要,爱情是一个幸福婚姻的基础。在国内,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恋爱观有比较多的研究。廖迎春等人的研究认为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主要特征是:与好奇心理;从众心理; 依赖心理; 恋爱自主性心理;游戏人生心理。这些研究大多在恋爱观、恋爱价值观和婚恋观的研究范畴中,对当前国内大学生恋爱现象所呈现的恋爱心理、恋爱动机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单独对恋爱动机进行的研究甚少,且多为描述性和一般的调查性研究。杨良群等人(2011)在充分研究前人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恋爱动机的结构并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将在杨良群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的基础上,从恋爱主体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在恋爱过程的主观幸福体验。

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是依据自己的标准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综观国内外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大量研究已经揭示了幸福感的许多预测因素。如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社会支持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但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异性朋友的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老师支持和母亲支持。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重点在于整体上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而本研究将从大学生恋爱的状况和动机的角度分析,在恋爱问题这个特殊的生活事件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

1研究方法

1.1被试

以湖南高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612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12份,剔除有缺失的问卷11份,收回有效问卷为601份,回收率为94.2%。其中男生282人,占46.8%,女生319人,占53.2%。平均年龄为20.3。

1.2研究工具

1.2.1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

杨良群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将大学生恋爱动机划分为六个维度,分别是功利性、面子性、性、情感性、消遣性和婚姻性,每个维度因子的负荷值都大于 0.40,累计贡献率57.5%;问卷共包含 27项,其信度和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1.2.2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段建华( 1996)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 Being Schedule ,GWB)包括25个题目,修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 91,女性为0. 95。

1.3研究过程

使用《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调查大学生的恋爱状态和恋爱动机。采用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测量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所有问卷都采取不记名填写,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心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不同恋爱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处于热恋期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最高,平均数为84.5;其次是恋爱处于平稳期的大学生,平均数为82.3;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最低的是处于失恋期的大学生,平均分只有67.7。方差分析表明,处于不同恋爱状态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极显著F(4,600)= 33.6,P

2.2恋爱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剔除197名未恋爱大学生,对剩下的404名恋爱大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杨良群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将恋爱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分为六种类型。统计结果显示:婚姻型占22.2% 、情感型占31.7%、型占5.2%、消遣型占5.0%、面子型占19.6%、功利型占16.2%。统计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恋爱动机类型中婚姻型和情感型的人数较多,约占54%;而面子型和功利型的人数也占有35.8%的比重。对不同恋爱动机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的恋爱动机下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F(4,403)=14.81,P

3讨论

3.1恋爱中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处在热恋期的情侣主观幸福感是最高的,平稳期的其次。这说明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能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中的被试主要为大学生,恋爱的时间普遍不长,所以热恋期与平稳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都比较高且差异不显著。这是因为大多数同学的恋爱激情和新鲜感可能还没有过去,可能存在幸福感偏高的可能。研究表明不同恋爱时期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体验上有差异,说明恋爱这种行为对大学生的生活是存在影响的,俗话说“爱情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应该以学业为重,认真对待感情问题,切不可因为爱情而荒废学业。

3.2 恋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

研究表明不同恋爱动机下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其中情感型恋爱动机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高。这说明情感型的恋爱大学生以体验情感和爱情为目的,在恋爱中能顾忌他人的感受,搏得他人的欢心。研究还发现功利型恋爱动机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低。这可能是因为功利型的大学生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或者是事业的发展而去取悦他人,目的性比较强,在恋爱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体验爱情的甜蜜和快乐,从而导致在幸福感的体验上比较低。这些结果都表明了大学生应该以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真对待爱情,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参考文献

[1] 李, 杨阳.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综述[J]. 传承 (中旬刊), 2011(3).

[2] 向光富.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述评[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6).

[3] Knox, D., et al. Interracial dating attitud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2000, 34(1).

[4] 廖迎春,陈志衡,周爱云.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引导[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3(2).

[5] 杨良群, 张大均, 刘衍玲. 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J]. 社会心理科学, 2011, 26(3).

[6]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

[7] Weiss, R. The provision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J]. Doing unto others, 1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