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28 18:09:32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1)

关键词:网络 婚恋观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53-02

人类创造了网络,网络影响并改变着人类。21世纪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以一个复杂的文化信息源的身份发,携带着丰富的信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已经亲身体验到了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接受互联网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群体――当代大学生,网络对这个群体的影响可谓深如大海,重如泰山。网络在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浩瀚的知识信息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重的负面影响,如动摇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弱化了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恶化了大学生的人格修养等等。艺术院校大学生外貌条件良好,思想开放,才艺突出等特点使他们更容易受网上虚假情缘的干扰。笔者认为网络时代带给当代大学生最沉重的影响莫过于网上虚假情缘对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婚恋观的动摇,特别是由此而涉及到的更深层次的婚姻观的倾斜以及性态度的扭曲,因此,网络时代必需加强对艺术院校青年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一、网络时代必须重视艺术院校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21世纪的今天,在我国恋爱、婚姻、性仍然是让人非常敏感刻意回避的话题,长期以来受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束缚,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对此都感到难以启齿,羞于启齿。健康的、合法的、正规的恋爱观教育在高等学校一直都没有开展起来,而歪曲的、非法的、的录像、色情书刊却充斥大学校园,非正当恋爱教育蔓延大学校园,特别是艺术院校。而浩瀚网络上乱七八糟的情爱信息更是势不可挡,让人应接不暇,手足难挫。因此,重视开展艺术院校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显得格外必要。

首先,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求开展婚恋观教育。

在我国本科大学生入学的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广义上而言的大学生年龄基本都在18岁以上。我们知道,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心理的成熟还包括生理的正常发育。18岁左右甚至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发育时期。按照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达成了性开窍的根本一步。性生理的开窍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随之而来的便是心理上的变化。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青年学生,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有了比较肃穆的选择和排他性,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恋爱择偶尝试期。男生和女生都渴望欣赏异性的优美,并盼望引发特定异性的注意与垂青。

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育成熟带给大学生恋爱的需要,然而一直以来社会、家庭、学校都忽视了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指导和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就性健康教育曾对20所高校2000名大学生(男女各半)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感到“自己缺乏”性知识,希望得到性科学的教育,80.9%的男生和83.8%的女生反映父母从未向他们谈及过性问题。只有2.6%的男生和9.1%的女生提到他们的性知识来自学校教育。[1]性知识的缺乏和无知必然导致大学生恋爱观的扭曲变形,而高校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最后环节,更是青少年接受恋观教育的紧迫阶段。因此,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熟的角度考虑,高校必须行动起来,上好大学生婚恋观教育这堂生活必备课。

其次,网上复杂的虚假情缘要求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开展婚恋观教育。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也是浪漫的摇篮,古今中外,大学校园演绎了无数甜蜜美好的爱情故事。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远离了学业的重压,家长的拘管,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思想和行为都得到了极大的解放。随着性生理的开窍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较为全面的心理形式。可恋爱是个双向选择与双方互动的过程,有些大学生很难在现实的校园环境中寻求到能解芳心的一人;恋爱同时也是个需要投入时间跟精力去经营呵护的过程,有些艺术院校大学生忙于日常学习训练,无暇顾及男女朋友的需要。而网络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网上各类主体的繁多,网上交流、恋爱的自由模糊等等正好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恋爱需求,而且在大学生的内心深处,网恋特别唯美浪漫令人心动,恰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于是,很多大学生就会在网上寻求感情依赖。网恋之所以美好,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网恋脱离现实。网上恋爱的虚假性决定了与现实中恋爱的最大不同就是你无须考虑经济问题和现实的生活琐事。这样,两人就可以尽情地沉醉网上甜蜜浪漫的二人世界,网恋也显得纯洁、致真。第二,网上恋人都是匿名,以虚假陌生个人信息的身份出现,可以使人无须顾虑太多而直抒胸臆,畅所欲言,没有任何压力自然也就没有任何隐蛮。这一特点在竞争如此激烈,压力如此沉重的现代社会,无疑可以起到宣泄内心,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第三,距x产生美。网上恋爱可以凭你无边的思维随意美化千里之外网络另一端的恋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高大威武,英姿飒爽等等。正是上述原因使充满好奇、幻想、激情、胆略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网恋情有独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沉迷于网恋的大学生忽略了其中的危害。首先,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积极的恋爱观。大部分大学生心里都清楚网上恋情基本上是没有结果的,只是寻求一份感情的寄托。沉溺于网上恋情,不断的在网上寻找甚至更换恋人,会使大学生的恋爱产生游戏感,久而久之,便不再相信真爱,会出现“爱情麻木症”,这对大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是极其危险的。其次,网恋中充满陷阱、欺骗、敲诈、勒索等各种危害,受网恋欺骗的教训数不胜数,但还是未能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另外,网上感情更具摇摆性,缺乏稳定性,容易使大学生感情受伤。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纯真、纯粹的群体,往往会在感情中一下子倾心投入,全身心付出,一旦面临网上恋人的离去会难以承受,终日痛哭流涕,不思进取,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业的发展和身心的成长。

再次,网上色情信息蔓延要求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开展恋爱观、性知识教育。

互联网的储存和传播功能另世人叹为观止,这当然也储存传播了巨大的色情、信息,作为熟悉互联网性能的高端人才――高校大学生,更是被这些色情、信息耳濡目染。这些信息也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确立恋爱观的重要支撑。据有关调查,在网络时代,影响青少年恋爱观、性意识和的因素中首数的就是大众传媒,其中主要是网络。有人曾对网上性信息的特点作过总结:其一,信息量特别巨大,令人应接不暇。其二,性信息鱼龙混杂,黄情信息占有绝对优势。其三,网上色情信息的获取收藏更具便利性。其四,网上色情信息具有互动性。其五,网上色情信息控制性差[2]。

毫无疑问色情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沉重的并且是恐怖的。网上色情信息,使大学生接受了大量错误的、污秽的性知识,形成了不健康的性观念,必然会扭曲误导大学生健康纯洁的恋爱观。比如会使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单纯追求生理上的满足与,而不再关注双方的兴趣爱好,不再注重共同人生理想的建构,更别谈志同道合的磨合。再例如一向为人不齿的“”“三角恋”就会被不少大学生接受甚至去接触,有些艺术院校女大学生利用自己年轻貌美的资本从事非正当职业去获取身体上的享受娱乐,而不去培养阳光健康的爱情,实在令人堪忧。另外,正如英国的心理W家经过实验,得出的结论证实的那样:如果一个人经常在网上浏览色情信息,就会变得过分依赖于与有关的一切,整个人也会日益消沉,萎靡不振,他们称之为“色情综合症”。由于色情信息性极强,多数人接触都伴有行为,如、性幻想或产生网上行为。有的还会产生不道德行为或性犯罪行为[3]。

因此,无论是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是从网络背景下,网上恋情的虚假性以及网上色情信息的泛滥来看,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健康鲜亮的恋爱观教育都显得由于迫切。对于这一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教育、引导工作就显得任重而道远,开展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应成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大课题。

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

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婚恋观素养。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无论是从内容的覆盖面上还是从讲解的深度上都无法达到对青年大学生婚恋观的正确引导。与普通文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甚至小学阶段已经确定了专业,他们除了学习文化课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专业训练上面,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本没有兴趣也不重视。这就使艺术院校大学生从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婚恋素养显得更加困难。为此,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对恋爱观教育这一领域重新拿起,并作适当调整,对大学生健康婚恋观的培养起到实实在在的引导作用。

首先,广度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婚恋观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知识,而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恋爱观的塑造和培养。青年大学生正值恋爱观雏形建立的关键期。学校课堂绝不能忽视对这一内容的教授,教师更不能随意在其课堂上言语两句,甚至有的教师羞于开口,一点而过,认为恋爱观教育无师自通,年龄大点慢慢就明白了。爱情对青年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更成为人的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涉足恋爱的青年大学生必须有人引导使其明白爱情固然重要,但绝不是人生的惟一。青年大学生一定要找准生活的位置,找到生活、学业、恋爱的平衡点,使恋爱成为学习和奋斗的精神动力,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以及今后事业的关系。青年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更要清醒、客观、全面,不要沉迷于外表而放弃了内涵、素质的追求。一个优秀的伴侣将会给其学习、工作以重大支持,反之,一个没有理想修养的人则有可能误导人生的方向,毁掉大好前程。恋爱观、择偶观的引导都需要引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不能将这部分工作空白化、无效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以开放、客观的态度向学生讲解性知识、性卫生方面的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专门的章节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却常常因教师的羞于启齿而一点而过,或者直接省略。生理是心理的基础,掌握全面的性知识会助力大学生的恋爱成长,使大学生以更加客观、全面、成熟的态度对待爱情的发展和自身的健康成长。

其次,深度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恋爱道德观的塑造。

毫无疑问,网上纷繁复杂的画面、恶化了青年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观。恋爱道德是指人类恋爱生活中所特有的用以调节男女恋爱关系道德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恋爱道德观教育旨在使大学生在恋爱关系方面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循一定社会所崇尚的准则和规范,并帮助大学生养成相互尊重、相互体贴、相互关爱、自尊、自爱、自我克制等良好的道德风尚,使青年大学生能正确地对待异性和爱情,特别是网上的恋情和伴侣。针对网络的特点,需要帮助大学生提高鉴别网上恋爱信息的能力,认识“三角恋”、“”、等不道德甚至变态行为的危害,不要参与网上伤害他人的恋爱互动关系和行为。这一切,无不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再次,时度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虚假情缘教育,保护好青年大学生。

一方面,系统的传授网上虚假情缘的综合知识,帮助青年大学生储备丰富的以防感情上当受骗的理论知识的确重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针对身边发生或者网上最新公布的网恋欺骗、诈骗案开展恋爱方面的“时事政策教育”。因为现实的、具体的、鲜活的案例更具有说服性、教育性。 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应针对这类时事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网恋纯情背后的陷阱。正因为网络的匿名性、隐匿性,网络经常以非真我面貌出现,以异性身份、靓女帅哥形象出现的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借网恋之名行骗钱、骗色之实。使大学生明白网恋是一个美丽的相遇,相遇的背后很可能就是一个无底的陷阱,一旦陷入很可能人财两空,后果难以想象。

在艺术院校大学生婚恋观的塑造过程中,网络环境影响下的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成熟是一个自然过程,是一个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的过程。在教育引导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尊重、理解和关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感受学生的内心,在婚恋观树立方面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以人文情怀教育的方式引导艺术院校大学生在网络环境冲击下树立正确健康的婚恋观。

参考文献

[1]肖月华等:《人口与性健康教育》,第7~9页,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宋元林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第191~192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版。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2)

【关键词】中职生 爱情观 语文教学 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168-02

正确的爱情观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当人们面对爱情问题时,它会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不同的年代,受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爱情观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对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爱情观朦胧的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容易犯错误。另外,中职生即将踏上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拥有正确的爱情观,对成长中的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爱情和生活。

当前,由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影视剧等互联网资源的推陈出新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使中职生的爱情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1)中职生恋爱公开化、自由化、主动性较强。目前,在对我校中职生恋爱情况调查时,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处在恋爱阶段,而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具有恋爱史。(2)中职生恋爱逐渐趋向多样化,但缺乏一定的责任感。根据调查发现,我校中职生在恋爱的过程中,普遍目的为向同学或朋友证明自己的魅力,以便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多数是感受爱情的美感、证实自身魅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教育既要育人子弟,还要回归生活,让学生得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发展。目前,我国中职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却很少重视中职生的爱情观,这无疑是教育教学上的短板。因此,我们要遵从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爱情观教育,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全的爱情观。笔者以中职语文课为例,谈谈有关爱情观的教学心得。

一 情感导入,正确认识

在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中职生恋爱成为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必然。现阶段,许多中职院校在面对爱情观的教育问题时,常常会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只有在学生犯下错误时,校方才会进行管理。这种办法不仅难以起到作用,还会激发中职生的叛逆心理。由此可见,爱情观教育对于中职生而言迫在眉睫。

结合上述,笔者认为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对爱情观做出了详细的诠释,我们不妨利用这些课文进行导入,从而激发中职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爱情观,继而使他们的人格更健全、更完善。以《致橡树》为例,该首诗歌中的句子十分经典: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借此表达爱情是富有内涵的,并且诗人还利用衬托的方法表明了爱情不能做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也不能附庸高枝而沾沾自喜。正确的爱情观可以让中职生健康成长,让他们的人格更具魅力。而错误的爱情观不仅会让中职生的精神世界处处碰壁,同时对他们的人生观也会带来影响。如果将文中经典的句子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那么学生就能在一开始就被这些句子所吸引,通过后面的学习逐步感受到,在诗人的爱情观里,在爱情的世界中,应该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不能在爱情中迷失,也不可在爱情中施舍,只有这样才可实现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从而在诗人的影响下激发自己的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让爱情观教育更自然,同时还可以间接实现语文教学,让中职生的精神与能力获得双重发展。

二 主题讨论,心得共享

中职生正处在爱情观构建的黄金阶段,但对照我国实际情况,许多中职生都未能正确认识爱情,认为爱情就是两个人相爱,至于如何相爱,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恋爱,他们很少去考虑。或者说,他们缺乏一个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爱情。此外,现阶段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类以爱情为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层出不穷,许多男生受到作品的影响,充满大男子主义,认为自己想的就一定是对的,很少关注对方的想法和心情。而女生,受到作品的影响,总是梦想得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充满了浪漫情节,继而忽略了现实。

为了纠正中职生对爱情观的认知,我们可以根据学情,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一些与爱情主题相关的讨论活动,激发中职生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构建正确健康的爱情观。比如学习完第五单元课文中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后,为了普及爱情观教育,我开展了主题为“如何定义爱情”的讨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他们所阐述的理论更是层出不穷。但若仔细分析却能发现,学生们所表达的想法与《我愿意是急流》的中心思想很相似。为了帮助学生摆脱思维上的定式,我对学生说:“请同学们抛开课文,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读一下爱情,你们心中的爱情观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及时摆脱胆怯心理,踊跃参与、畅所欲言。比如有的女学生认为“爱情的本质在于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相敬如宾”;有的男学生则认为“爱情的真谛在于守护自己的爱人和亲人,愿意为之付出一切”。

由此可见,合理地开展讨论活动是构建中职生正确爱情观的重要途径。我们广大教职人员必须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在遵从课文的同时抛开课文,引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并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 调查总结,点亮情感

中职生受到某些爱情题材的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他们对爱情这一话题充满着浓厚兴趣。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加深认知,继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此外,新课标明确提出:正确的中职教育要以知识传达、实践操作为目的,以便提高中职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不妨指导中职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调查,总结中职生对待爱情的态度和想法,然后再根据调查结果撰写相应的文章,从而让中职生得到实践锻炼的平台,点亮他们的情感。

比如在学完第五单元课文中的《情人节的玫瑰绽放在教室里》后,我以该篇文章宣扬的主题――没有爱情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指导学生创建一份调查报告,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走访式调查。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继而让正确的爱情观深入他们的内心。

记得某位名人曾说过:“真正的爱情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而是在于一种真理,一种对爱情真谛的挖掘。抛离了真理的爱情,只能是一种动物式的爱情。”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才会完美,发展得才会全面。开展中职语文教学之初,我们首先要从心灵教育着手,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康、正确的爱情观,让他们的心灵与能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春.高职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3)

关键词 大学生活 学习 恋爱 就业 考研

1 学习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经过艰苦奋斗和激烈竞争进入大学校园的学子门,觉得自己该松口气了,好好享受没有升学压力的大学时光。岂不知,进入大学只是他们人生成功的一小步,接下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正在等着他们,如学习压力和将来的就业压力。如果大学时不好好规划,不好好学习,那么在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学生们该如何学习,该学习什么,下面就这一问题做以下探讨。

1.1 学好专业知识

专业没有好坏,大学里任何一个专业的设置都有它实际的意义。不要以为不喜欢的专业就可以不去学它,要知道在毕业后的最初几年里,你很有可能经常与你的专业打交道,它是你踏入社会,寻求生存的基础。

学好专业知识的第一步就是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不管是PPT的放映和讲解,抑或是课堂提问,都包含了老师的辛勤和汗水,所以你应当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思路,理解讲课的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当堂的内容当堂解决,不要拖拖拉拉,要不然下节课你很有可能就听不懂了。有的同学会提出疑问,学那么多理论知识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系统学习的专业知识,在以后很可能用到,在你用到时,可以查找文献或书籍,你会惊讶地发现:“啊,原来就在这,我学过”。但如果知识就没有在你大脑中留下痕迹,你去哪找呢?所以我们学东西时不要太功利,知识丰富总比知识贫乏好。

学好专业知识的第二步是实验。实验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第一步。上课前要预习实验,做好上课准备;上课时,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密切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下课后,认真做好实验报告。

1.2 学好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它可以应用于办公、学习、娱乐、交友等,从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所以当代的大学生要学好和利用好计算机。学好计算机知识并不是只会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聊天,而是要学好办公软件、专业软件的使用、电脑的基本维护等。

1.3 学好英语

英语里的“听、说、读、写”仍是大学里练习的重点,“听、说”练的是与人交流的能力,“读、写”练的是翻译、查阅英文文献、书籍、报刊的能力,练好了这几点你的英语就学好了。大学里还有英语四六级考试,如果你能拿到这个证书,它就能为你将来找工作加把力,因为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英语都有要求。

1.4 学些其它技能

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学点其他技能。比如,学习汽车驾驶,考个驾照;学些穿着打扮、社会礼仪、待人接物的知识;学习急救、养生保健知识;女孩子还可以学习化妆、美容、保养等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为你将来独立生活和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2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为了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学校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运动会、节日晚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社团等,大学生如果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会大有好处。但有些学生不管是不是上课,也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只要是学校的活动,都一股脑地参与,结果非但没有起到参与的目的,而且把自己的功课都耽误了,期末考试当然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参与活动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参与活动耽误了上课。另外,我们鼓励学生参与运动会、节日晚会、演讲比赛、辩论会,但是社团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参与的,如校广播站,它需要有较好的普通话和播音主持能力的人来参与的;还有文学社、计算机学社、电子学社等都是为有一定专业基础和有特殊爱好的学生开设的。

3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刚入校的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爱慕之情,非常渴望与异往,所以大学生谈恋爱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有些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面子,觉得别人都恋爱了,自己不恋爱很没面子;有些大学生谈恋爱为了消除孤独寂寞,寻求慰籍;有些大学生谈恋爱是图物质享受;有的则是出于欲望。以上这些恋爱观都是不正确的,大学生谈恋爱需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首先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两个人必须能谈得来,有共同语言,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和理想价值观;其次,要摆正爱情和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荒废了学业,真正的爱情是可以促进两人共同进步的;再次,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一旦坠入爱河,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当然,恋爱也难免会受到挫折,那就是失恋。大学生在失恋后,应该认识到爱情虽然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爱情受挫后,要用理智来驾驭感情,摆脱或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思绪,在爱情受挫后,应该冷静地客观地分析一下原因,进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思想水平。

4 学会与人交往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大学也是个微型社会,同学之间、室友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友谊的形成,能够促成团结和谐的集体,并且对于学生步入社会后交际能力培养也有促进作用。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⑴相互信任;⑵真诚相待;⑶学会宽容和忍让;⑷谦虚谨慎;⑸学会吃亏。

5 大四学生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4)

关键词: 高师学生 爱情观教育 有效途径

爱情“是一对男女在性驱动力的作用下,通过双向知觉,双向互动而形成的互相吸引、互相爱慕并彼此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崇高情感”。黑格尔曾这样描述爱情对人生的重要性:“爱情构成生命的一个环节,没有这个环节的生命是残缺的。”①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追求的美好情感之一。

高师学生处于“青春期”,“青春期”被国内外教育界公认为“危机期”,此时大学生生理发展基本成熟,而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滞后,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极不平衡期,其间潜藏着发展的危险性,也深埋着发展的巨大动力,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教育关键期。南京大学心理协会的一份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当中有近99%的人在校期间有过谈恋爱的经历,超过81%的人谈了又分手。②校园里恋情愈演愈烈,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大学生在恋爱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普遍性、低龄化、公开化及恋爱观存在爱情至上、男主女从、容貌第一、功利至上等消极因素。大学生的爱情观在转变的同时,其行为也发生了改变。如果大学生没有正确对待异往和爱情,在爱情观上出现了偏差,行为上也会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幸福,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道德风尚也有很大影响。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它是人性化的教育,重在培养高尚的情操。高等教育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那么通过有效途径加强爱情观教育就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加强思想宣传,普遍进行爱情教育

针对大学生对爱情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宣传力度,从大学生进校起就要从观念上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形成科学合理的爱情观。要让大学生懂得爱情的实质和内涵,了解爱情的特点,更需要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在爱情表达方式上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结合我国传统和当前国情进行普遍的爱情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爱情的真谛,尊重爱情的道德价值,使其心理成熟始终伴随着生理成熟。

二、丰富大学生生活,释放青春能量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满了青春活力,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自我意识、自我教育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针对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学校和班级应多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比如运动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歌唱晚会、才艺大比拼等,利用班会和主题活动让大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展示自己。通过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可以使其转移注意力,将心思更多地放在学习和活动上,在活动中更多地参与到群体生活中,这就避免了与个别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还可以在群体活动中增加交流沟通的机会,更好地认识周围的朋友,正确地结交异性朋友,体会到群体生活和学习的乐趣与意义。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咨询成为爱情教育的助手

爱情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把爱情教育作为青年时期教育的最后一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的必修课程。对大学生开展恋爱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的优点,包括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综合水平;提高大学生恋爱中的耐挫折能力;加深大学生对自身和他人的认识程度,减少恋爱问题对成才的影响。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才能使大学生加强沟通与交往,通过开展专题心理辅导活动,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当大学生面临矛盾和困惑时,高校应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为以后解决更多的类似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当大学生面对失恋和暗恋的苦恼时,心理咨询的力量如果能得到发挥,那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实际效果。

四、增加课堂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对爱情的理性思考水平

首先要增加生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教育。我国课程计划里虽然在小学和初中都安排相应的课程,但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尚不能全面展开,大学生即使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也会表现得非常害羞,关于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教育仍显得非常匮乏,所以学校特别是女生居多的师范学校更需要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生理卫生课,用正确的科学的知识来教育学生,使其了解人类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

其次要增加学业与爱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教育。虽说爱情是属于情感范畴的,但成熟的爱情离不开理智的参与。课堂上系统的理论学习,尤其是正确恋爱观的培养有利于成长中的大学生理性地认识爱情,促使大学生以更慎重、更理性的态度面对爱情。

五、加强恋爱管理,明确要求

1.把大学生的爱情道德纳入综合测评中。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测评中应有明确规定,特别是学生会成员和班级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其他同学要监督和检查,所以首先要加强对学干的要求,毕竟大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以学习为主,优化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加强大学生行为规范的严格管理,才能防止校园出现不雅行为,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2.把爱情观教育贯穿在日常行为文明教育的过程中。爱情观教育虽然属于思想领域的范畴,但学生恋爱中的行为能反映日常行为文明的程度,如有的学生在公共场合无所顾忌,勾肩搭背,接吻拥抱等。所以,把爱情观教育贯穿在日常行为文明教育中显然是必要的。

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

有些大学生在校情况家长是不清楚的,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吃穿问题,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交友情况,对孩子也没有太高要求,有的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情况时却遭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反感。虽然这只是部分现象,但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家长加入教育其孩子的队伍中来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组成合力,经常联系,可以将教育工作者的正确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家长,发挥家长的力量,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大多数家长是反对孩子过早涉足恋爱的,特别是女孩子的家长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得更加谨慎,所以学校、社会和家庭如果相互配合,那所发挥出来的教育实力将是不可低估的。

注释:

①张世英主编.黑格尔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1.

②南方网.南京“大学生恋爱”调查:仅0.3%愿意结婚.2003-12-17.

参考文献:

[1]魏彦红.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观及性教育的启示[J].衡水师专学报,2001.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5)

一、主题解析

高中生异往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之一。辅导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课辅导理念的把握直接影响着辅导的设计和实施。

对于心理辅导活动课辅导理念的把握,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钟志农老师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五个基本理念,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二是对心理辅导的正确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从本质上看是团体辅导,辅导教师需要对团体运作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将个别辅导的态度带入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是这样描述“辅导”的:“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其间辅导员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经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入已经改变了的自己,作出统合。”

钟志农老师认为一个正确的辅导理念的表述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教师对辅导主题在理论上的辨析;确定这一主题的针对性是什么;实施这一辅导主题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对于高中生异往辅导,该如何把握辅导理念,并基于对理念的透彻理解形成流畅的辅导设计,从而实现辅导目标?以下以浙江省首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现场赛课中的四节高中生异往辅导活动课为课例进行阐述。

二、课例呈现与分析

(一)辅导主题在理论上的辨析

四节课对于高中生异往的理论描述分别如下。

“当‘爱’在靠近”(以下简称“当爱”):47.8%的学生认为,高中的异往可以更亲密,可以涉足“爱情”。

“青春红绿灯”(以下简称“红绿灯”):处在异性眷恋期的青少年渴望和异往,在各种活动中都努力想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喜欢,并想方设法寻找或制造各种机会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

“爱的三部曲”(以下简称“三部曲”):正值高二的学生,大部分已经体验过对异性的好奇、好感、迷恋、喜欢,对爱情有着复杂的思绪,如渴望、害怕、迷茫、挫败……一方面,为了获得更多来自倾心异性的关注,他们会卖力地展现自己;另一方面,他们时时会陷入困惑,自己的感觉到底是喜欢还是爱?要不要向对方表明心意?要不要接受对方的心意?面对爱的感觉,接下来该怎么办?

“爱情学分”(以下简称“学分”):性心理从之前的异性排斥、好奇到如今的狂热,校园里冒出一对对小恋人,而更多的学生在一旁观望,羡慕、排斥、盲目、冷静、犹豫挣扎。

“爱有‘阴晴圆缺’――青春期恋爱分手辅导”(以下简称“分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爱情都有自己的憧憬和渴望,但往往只是一味地在激情元素的作用下,草率地开始一段感情,在爱情的经营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相互理解、换位思考,缺少爱的能力,最后导致分手。

通过对四堂课的分析发现,辅导教师在进行异往辅导时经常用到的理论有以下两个。

赫洛克的青春期恋情发展理论。美国学者赫洛克把青春期的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牛犊恋期、狂热期、恋爱期。青春期的高中生处于狂热期和浪漫恋爱期,这段时期属于爱情的萌芽与发展阶段。高中生对异性的追求不像初中生那样单纯和莽撞。与成年人的恋爱相比,高中生是感情多于理智,他们的感情纯洁、真挚,极少有杂念。

罗伯特・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斯滕伯格认为构成爱的要素有三种,并把这些要素形象地比作三角形的三个边:激情、亲密和承诺(责任)。亲密就是亲近的感觉,与某人沟通,相互融合;激情就是把我们引向浪漫爱情的驱力,是生理吸引;承诺(责任)是一个人处于一段恋爱关系中,愿意为这段爱情贴上恋爱的标签。

从辅导教师对异往的描述及所用到的理论可以归纳出,在高中生异往的辅导中,青春恋是现实导向的,而爱情是未来导向的。如果以赫洛克的狂热期和恋爱期作一条线段的话,高中生由于生理心理成熟度的个体和群体差异,可能会分布在这条线段的不同点上,有的更接近于狂热,有的更接近于成人的恋爱。正因为爱情是未来导向的,所以爱情三角理论中的三种要素是高中生需要发展的。但由于青春恋的程度不同,有时又与爱情没有绝对的界限。

(二)确定主题的针对性

四节课对于高中生异往这一主题的针对性的描述分别如下。

“当爱”辅导对象是高二学生,针对的主题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爱情观,正确对待青春期恋情,让亲密的异往升华为成长的动力。

“红绿灯”辅导对象是高一学生,针对的主题是:对异往的尺度和技巧有一定的掌握,能与异性同学自然、正常地交往。

“三部曲”辅导对象是高二学生,针对的主题是:为美好的爱情而努力成为值得别人爱和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引导学生为了心中美丽的爱情去升华自我,为爱成长为可爱的人,给双方成长的机会,而非匆忙开始恋爱。

“学分”辅导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针对的主题是:澄清学生的爱情观,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爱情还需要等待,鼓励学生发现优化自我的方向,提升自我,助力成长。

“爱有‘阴晴圆缺’――青春期恋爱分手辅导”辅导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针对的问题是: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分手困扰,感悟恋爱分手期间收获的成长,学会更好地去爱别人和自己。

以上四节课都是针对学生的自我提升,但提升的方向有深有浅。归纳起来由浅到深的顺序为:(1)异往尺度和技巧的把握;(2)让亲密的交往升华为成长的动力;(3)为了未来的爱情,提升自我;(4)在分手中成长。

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及社会化水平来看,“红绿灯”最浅显,适宜初中生或高一学生。“三部曲”比较适合高二、高三学生,而“分手中成长”更适合经历过青春恋并有分手经历的学生,适应群体偏小。同一主题,教师在辅导时有不同的针对性。

(三)辅导目的和意义

高中生异往面临的现实困境有:首先,高中生面临高考,学业任务十分繁重,一旦陷入恋爱,时间、精力往往难以合理分配。其次,整个社会对于高中生恋爱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所以恋爱中的高中生势必要承受来自家长、教师及自身的巨大压力,不堪重负;再次,部分高中生缺乏理想志向或意志力薄弱,玩“爱”丧志。爱情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有波折,对于情绪、情感很不稳定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恋爱中的一些小事都可能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心情。最后,性意识的萌动与性知识的匮乏。

同时,高中生又能够体验爱情。邢锋用斯滕伯格的爱情量表对杭州市280 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高中生在爱情的每个构成因素上得分均低于31岁以上成人的平均水平,但与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十分接近,而且也高于成人低水平。这表明,有一些高中生已经能出现与成人相似的爱情。

从对课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红绿灯”侧重于性意识的萌动,想要和异往却不知道怎么交往,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度;而“分手”则更多体现了异往过程中及分手后的心理困惑,“三部曲”对于异往困惑的两方面都有所涉及;“学分”和“当爱”则是未来导向的,侧重于发展学生爱的能力。

因此,高中生异往辅导的目的和意义有两个落脚点:一是应对现实困境,二是发展未来爱的能力。

(四)教师的价值倾向

心理辅导中的价值中立原则要求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持开放态度,给学生一种绝对的安全感。受这样一种理念的引导,教师在实施异往辅导时常常因受价值中立的制约,而成了学生价值观的代言人。

“当爱”中教师的结束语是:爱情是美好的,爱情能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功,但爱情之路却可能遭遇荆棘和坎坷,碰到激流和险滩,没关系,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红绿灯”中教师的结语是:祝愿大家都能像这只鳄鱼一样,在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分手”的设计中男主人公杰和女主人公秋分手后,教师引导学生写女主人公秋的失恋日记,有学生写到:“在失恋一周之内,秋会很难过,觉得生活中不能没有杰,两个星期后,秋开始反思自己,不能太依赖、太任性,觉得这段恋情还是有收获的,一个月后,秋也许会开始一段新的恋情。”还有学生提到“杰和秋需要及时沟通,如果杰对秋有一些要求,其实一开始就要向秋提出来,如果沟通了,也许就不会把矛盾闹大了”。还有学生提到“秋想到了自己在这段感情中应负起的责任,觉得是自己错了,选择和杰复合”。对于这样一些分享,教师没有作任何价值干预,而在结尾时教师的寄语是:每一个出现在你生命里、给予你爱的人,哪怕最后分手,都是陪伴者,我们要学会更好地去爱。请做个智慧的爱的使者、爱的传播者。

而在“学分”的设计中,辅导教师把爱情定位在未来,为了未来完美的爱情,现在我可以做什么。这里也包含了教师的一个价值倾向:真爱需要等待。

在“三部曲”中,教师则作了适当的价值引导: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它是一项贯穿人生的大工程,绝不是靠一时的感觉就能实现的,而一时被误会的“爱情”在风浪来临时就会轻易夭折。朦胧的爱意、伤感的思恋、缠绵的热恋、莽撞的表白,虽然让人心动感慨,但理智的坚守、平和的心态、成熟的人格、远大的目光更让人欣赏赞叹。

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理论源起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界的影响。徐立老师在《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处理原则》一文中将价值中立的内涵概括为:(1)一个观点,学生应有权利自由地选择价值观,不受别人的控制和干预;(2)一个假设,学生在本性上是向善的,如果我们能提供一种促进成长的氛围,学生的选择是有利于社会的、建设性的,而且是完全自发的、自由的;(3)一种态度,价值中立是一种辅导态度,即不对学生作直接的价值评判;(4)价值中立不等于没有价值取向,心理辅导者对学生的各种价值观保持中立,不等于心理辅导者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取向、没有价值观。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6)

【关键词】普通高校 女生恋爱 原因 对策

近些年来,普通高校女生的恋爱问题日益突出和普遍。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恋爱行为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恋爱问题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生活的重要问题,而且是对她们进行人生观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展开的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本研究通过自编的“高校女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探求高校女生的恋爱观认知偏差类型,并分析其原因,为她们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与对策。

1.问卷编制

个体所拥有的恋爱观与其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有关。为了体现高校女生恋爱观的认知偏差的类型,尽可能多地从调查对象中收集信息,又不至于收集到的数据过于凌乱无法处理,我们访谈确立五种认知偏差类型:“现实型;从众型;生活空虚型;好奇型与游戏型”;采用开放式问卷的形式来随机收集高校女生的恋爱观认识偏差。

2.被试选取

以四川省九所普通高校各个年级的女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从每一所高校各个年级抽取一部分女学生(共计1000名)接受调查。

3.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5份,有效回收率92.5%。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归类整理。分别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内容分析,通过比较归纳,抽象出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的类型。统计结果见表。

普通高校女生恋爱观类型

4.调查结果分析

高校女生恋爱现象日益普遍,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虽有合理成分,但仍暴露出许多问题:爱情本是人生中一种很美好的情感,但部分女生在恋爱问题上认识不请,走进了一些不良的恋爱误区。如上表统计,主要偏差类型及其原因如下:

4.1. 类型一: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现实型 这是传统的封建观念在作祟。传统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的这种心理是是由于她们长期受我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思想所影响,其封建礼教对女性心灵的扭曲不可能完全消失,审视我们当前的教育,会发现无论是在教育资源的占有,还是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不同的教育形态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别问题,这就使得高校女生特别容易受这种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

4.2. 类型二:盲目交友,随波逐流——从众型 主要是同伴效应,从众心理。有些女生刚开始不想谈恋爱,看见寝室同学交了朋友,有的是听学长学姐们说,读大学不谈恋爱是一种遗憾,也会被别人嘲笑,正是受这些言论的影响,很多大学女生完全是为了恋爱而恋爱,只为享受一个恋爱的过程,所以只要有人追求,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就不管自己喜不喜欢,合不合适也谈上了。而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气氛中学习、交往、生活,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的相似,促使她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从众的趋向。

4.3. 类型三:缺乏进取精神——生活空虚型 找个男友打发时间。读大学是这部分同学的人生目标,进了大学,其学习目标已经实现,因此,学习觉得没有了前进的动力,生活失去了方向。同时,大学没有中学那种升学压力,又有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的话,就觉得有些无聊。特别是周末更是难熬,于是乎就想找个朋友打发时间也不错。她们认为大学混个毕业,拿张文凭就行,没有长远的目标规划。

4.4. 类型四:认为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大学没谈过恋爱是种人生遗憾——好奇型 有个别女生提出“边走边爱”的荒唐观点。这种女生把高校校园当成爱情的实习基地,积累经验,以便到社会上不再是这方面的“新手”,以免今后有什么遗憾。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谈恋爱,如同种试验田,取些第一手经验,为以后成熟的爱情打基础。”不问结果,只问过程,已成了她们对待爱情的真实写照。

4.5 . 类型五:有人念着你也挺好玩的——游戏型 持这种观点的人,也是一种没有恋爱责任感的人,以为恋爱就是享受,没有付出;只有权利,没有义务。视爱情为儿戏。这种观点表面上对自己没什么坏处,但是对对方确实一种极大的伤害,弄不好就会酿成恋爱悲剧,不可小觑。爱情与出路这是大学校门里的两大话题,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为了体验爱情生活,不少的同学贸然投入到校园情场中了,从此出双入对,形影不离,近体过度,屡屡越位,在好奇与激动中演了一幕幕不成熟而短暂的“恋爱游戏”。

5.对策

上述普通高校女生恋爱观认知的偏差,容易导致心理的、情感上的及社会性的一系列问题的,因此我们应认真思考,同时应积极的教育和引导,并提出如下策略:

5.1.加强积极的正面引导,使学生了解大学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缺一不可。学校在入学教育、社团活动以及日常管理上都可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引导,系(部)上可以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加强专业教育而不是走过场;辅导员或班主任可以通过具体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如每学期开始让学生了解本期的基本学习任务与目标,引导她们制定一个本期学习计划;三年或四年下来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要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

5.2.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高校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恋爱观的普及教育;也可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还可以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辅导;班级心理委员也可以及时了解情况向辅导员或班主任及时反映,以便于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5.3.加强正确的性别教育 在高校开设女性学或有关性别研究的课程,对大学生尤其是大学女生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帮助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摆脱传统社会的男女性别角色分工模式,正确对待性别差异,认清由社会结构、传统文化制度所带来的性别歧视霸权,让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对于高校女生恋爱观认识的偏差,要积极主动予以纠正,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已不仅限于学业上,还包括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恋爱观。“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性别观。教师作为年轻一代的引导者,对大学生恋爱不应回避,而应积极主动地介入与引导,使学生明确恋爱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王凤华:女性心理与健康[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6月第1版。

[2]骆晓戈主编:女性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8 月第1版。

恋爱心理学结课论文篇(7)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心理;恋爱误区;教育途径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让高校大学生的恋爱走到了阳光底下。由于缺乏对大学生恋爱知识的普及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加之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爱情缺乏理智的分析和思考,责任心、担当意识较差,大学生的恋爱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一、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误区

1、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纯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发展变化迅速,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单纯。有的是为了排解孤独寂寞,在枯燥的大学生活中寻找一些乐趣,相互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有的是为了寻找一张长期饭票,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有的受从众心理的驱使,把恋爱当成自己能力和魅力的体现;还有的大学生把恋爱当取经,认为在大学里谈恋爱,能够取得一些恋爱经验,为今后真正的恋爱打一些基础。

2、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不成熟

当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加之社会阅历浅,思想还不够成熟,一些大学生的行为较为幼稚和任性。恋爱中很多大学生不懂认知他人的方法和技巧,不懂得尊重和珍惜感情,也不知道爱情的真谛,缺乏责任心和担当勇气。一些同学把恋爱当作游戏,对恋爱随随便便,高兴则在一起,不高兴就分开;一些同学把对方视为自己的私有物,相处中缺乏包容和理解,因为小事就大吵大闹,甚至还会大动干戈;一些同学谈恋爱只是为了面子,为了寻求刺激;还有的恋爱双方只是出于某种现实的目的在一起,缺少共同的兴趣和话题,对未来也没有长远的规划。

3、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不慎重

受到西方文化、自由思潮的影响,加之很多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监管和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行为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大学校园里成双入对的出入已属平常,有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就接吻、拥抱或进行一些亲昵的行为,造成公众场合下的视觉污染;当前大学生的婚前问题也越来越多,而且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大学周边的居民住宅区成为滋生这种行为的温床,很多大学生打着考研、学习的旗号,不住学生宿舍,而租住学校附近的房屋,恋爱中的大学生住在一起,生活堕落、混乱,造成怀孕、生殖器官疾病甚至感染上性病。

二、造成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不断扩大,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鱼贯而入,对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恋爱观;加之报纸、媒体、影视、网络对社会上一些坏风气、坏现象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肆报道和宣传,混淆了大学生的是非观,冲击着大学生传统的婚恋观,使大学生在这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里是非难辨,真假不分,甚至误入歧途。另外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让大学生的恋爱也增加了许多功利的因素,大学生的恋爱变得现实而冷酷,比起浪漫的爱情,他们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

2、高校因素

我国高校虽然都开设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但这些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比较落后,大多是照本宣科,没有打入到学生内心深处,课程的实效性差强人意。加之在学校生活当中,知行有时并不能合一,高校缺乏对学生诚信和道德行为的约束、监管和评价体系,这让同学们感到课本的知识和现实是完全脱节的,丧失了对德育教育课程的兴趣。随着对大学生恋爱婚姻制度的放宽,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的监管完全放松,管理制度软弱无力,学生犯错几乎不用付出什么成本,而且针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知识、恋爱心理等课程较少,这更加剧了大学生的不文明恋爱行为,助长了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

3、自身的因素

当今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敏感脆弱、自私自利,思想不够成熟,自我认知程度较底,缺乏和别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自我控制、抗压抗挫能力较弱,面对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压力,很多同学自己难以承受,于是找个恋人来分担、缓解自身的压力和内心的孤独。高校缺乏对大学恋爱行为的监管和引导,高校周边的网吧、酒吧、游戏厅、甚至出租房屋、宾馆等不良环境较多较繁杂,这些给大学生的恋爱、同居甚至不正当的提供了条件。

三、帮助大学生走出恋爱心理误区的途径

1、优化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应努力营建一个和谐、美好、宁静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能够身心愉悦的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减少浮躁、孤独等不良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大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

高校要不断加强两课的建设,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修养,开设有关大学生恋爱知识,恋爱心理等选修课程,让大学生了解恋爱、婚姻的基本知识,掌握与异往的一定策略,在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不文明的恋爱行为是低俗的、可耻的,婚前是不可取的,会对大学生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学校还要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老师的作用,建设集筛查、教育、帮助、干预、和追踪于一体的恋爱心理帮助的工作体制,切实做到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

3、严明校规校纪

高校要建设良好的校风和严明的校纪。在学校、班级、学生中强化团结、友爱、健康、文明等风气的形成。要科学的量化学生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特别要加强大学宿舍规章制度的管理,严格规定宿舍的作息时间,对违反宿舍纪律、夜不归宿的同学要做到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对于在恋爱中道德败坏,行为不检的学生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适当的教育,必要的话要对其进行记过或开除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张运生.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与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8)713-714.

[2] 吴昭仪,吴丽娟.大学生的共依附与爱情态度之间相关研究[J].教育心理学报(台湾),2005.36(3)241-263.

[3] 耿步健.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6(10)65-69.

[4] 孙晨宁,刘从云,朱华庆.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其心理因素[J].中国校医,2009(3)349-35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