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3:47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1)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党的*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近年我市林业建设情况,研究部署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当前林业工作任务。稍后,陈国副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及全市林业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近年城市林业建设情况回顾

近年来,我市林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城市目标,实施“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战略,大力建设生态屏障,保护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明,取得了好的成效。去年我市取得全省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一)抓重点建设,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有新突破。

一是青山绿地工程顺利推进。在*年全面完成一期工程,建成16条主干道林带、13个城郊林区、119个森林景观节点,建设绿地95.2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年启动实施二期工程,建设*工业防护林区、*公路林带等55个项目,实施造林作业面积1646公顷,完成绿化1075公顷。二是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效果良好。按照4年保护修复700片乡村风水林、绿化350个行政村的目标要求,已完成增城*村、*坑头村、白云黄榜岭村等209个新农村绿化建设,绿化面积301万平方米,深受群众欢迎。三是绿色通道建设稳步开展。全市投入4500万元,着力抓好京珠、北二环高速公路及流溪河、增江河绿色通道建设,改造林分1.05万公顷,形成贯通城乡的绿色生态廊道。此外继增城、白云之后,从化成功创建省林业生态市(县),全市80%的有林地区实现创建林业生态市(县)目标,增城市还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和绿化模范城市。

(二)抓依法治林,保护绿色生态资源有新成效。

一是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切实抓好《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市生态公益林条例》、《*市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的实施,组织开展“春剑行动”、“候鸟行动”、“绿盾行动”,近两年查处各类林业案件693宗,一批国家和省重点督办案件的侦查得到上级部门的嘉奖。二是严格林政资源管理。林木采伐和林地征占用未突破省的限额指标,实地审核率达100%,全市森林蓄积量达1015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三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按照队伍专业化、装备机械化、指挥信息化、阻隔生物化的“四化”要求,建立和装备专业(半专业)消防队伍16支660人,建成生物防火林带2632公里、3948公顷,建立了基于“3S”技术的森林火灾卫星实时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去年森林山火面积同比减少78.8%。尤其在实践中探索利用高压水泵接驳罐装水车实施“以水灭火”的新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扑打山火效率低、返火率高的问题。在支援肇庆扑救两起重大森林火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三)抓分类指导,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有新进展。

一是抓好流溪河、石门、帽峰山、火炉山、黄山鲁等重点森林公园基础建设,举办“梅花节”、“竹笋节”、“红叶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打造“山桠塘幽谷”和“白水仙瀑”等旅游品牌,新建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萝岗天麓湖省级森林公园。二是结合青山绿地等重点工程,建设规模经营的苗木花卉基地65个,年产量达4500万株,适应了城市绿化发展的需求。三是适应市场需求,全市建设商品用材林近50万亩,并探索在生态公益林内积极培育红锥、楠木等珍贵用材树种,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四)抓宣传教育,弘扬绿色生态文明有新气象。

一是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全民道德教育内容,每年举办“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爱鸟周”、“鸟节”等主题宣传活动,建立一批以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为主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广大市民增长生态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二是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倡导以款代劳、“认种认养”等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在全国率先建立义务植树主题公园、义务植树中心点,义务植树尽责率提高到91.3%,“爱绿、植绿、护绿”蔚然成风。三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立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有效保护了绿色文化遗产。四是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主办《绿色*》杂志和*林业网站,加大林业宣传力度,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林业的良好氛围。

(五)抓统筹协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新举措。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青山绿地工程建设,力促我市各项绿化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一手抓同国家有关部门的汇报沟通,争取工作主动。*年12月市政府经省政府向国家林业局正式我市*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举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申请。*年制定实施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先后邀请国家“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的领导及国家“创森”专家到我市调研考察。朱小丹书记亲自会见了“创森”考察调研组成员,张广宁市长、陈国副市长亲自带队赴北京汇报了我市“创森”工作,得到国家林业局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我市*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了好的基础。

(六)抓惠民利民,解决林农民生问题有新成果。

一是大幅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将生态林补偿纳入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措施,按照区位、类别,结合“按劳取酬”,将补偿管护标准由近年的每亩18元提高到*年的每亩25元、2009年的每亩30元。二是加大山林纠纷的排查处理力度。全市排查出山林纠纷1497宗,有效调解了229宗,涉林面积5.5万亩,一些矛盾较激烈、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的山林纠纷得到化解、控制。三是加速流溪河林场水库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根据市的部署要求,市水务、财政、发改、林业、社保、民政、农业、卫生等部门和从化市政府加大了扶持林场解困发展的力度,把市委、市政府重视民生、惠民利民的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近年我市林业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市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结果。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林业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还不够解放,对现代林业在城乡和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林业又好又快发展还存在体制、机制;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压力较大;城市森林布局、建设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林业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重等等,需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二、今后林业工作的基本思路

党的*大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朱小丹书记批示:“*有过千万人口,办好林业是造福人民群众、荫及子孙后代的大事业。要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中心,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攻方向,以推进青山绿地二期工程为重点,加大科学化、法治化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用的力度,着力打造凸显*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城市林业生态体系。”张广宁市长:“多种树,求生态,绿家园,民得益。”“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使*生态环境更好。”

面对新的形势,根据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林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城市目标,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全力实施林业“12421”发展计划(即紧扣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抓好四个环节,强化两大支撑,打造一个体系),进一步开创*城市林业新局面。

(一)紧扣一个中心——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中心。

*是超10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较大。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尘减噪、吸排固碳、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能够增加城市的环境容量,维护生态安全。因此,*林业是不同于传统林业、山区林业的都市林业、现代林业、人本林业和生态林业,必须始终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中心,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来规划、布局和建设;必须不断加大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生态公益林以及各级各类森林公园、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景观效果,努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突出两个重点——实施迎亚运森林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迎亚运森林城市建设行动。在青山绿地二期工程规划基础上制定的《*市迎亚运森林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围绕城市主要出入口、城市主干道沿线、亚运场馆周边三类重点地段实施七大绿化工程:一是城市绿化廊道建设工程。在*市域范围拓展近十条主干道林带,串联重点亚运场馆、森林公园、旅游景点,形成生态高效、景观优美的绿色廊道。二是城市主要出入口景观节点工程。选取主要出入口建设生态型、标志性绿化景点,使之成为*的绿色门户。三是平原湿地河网绿化体系工程。在*、*建设水网、水岸林带,凸现岭南水乡特色。四是城市周边生态经济林区工程。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建设生态经济林区,带动苗木花卉产业集约发展。五是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对城市周边的火炉山、帽峰山、天麓湖、龙头山、九龙潭等森林公园实施林分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景区景点。六是山地休憩林和乡村风水林建设工程。对城郊山丘和农村实施绿化建设,优化森林结构,提升绿化美化水平。七是绿化标识工程。建立以指示牌、生态地图等重点推荐森林公园、大型公共绿地、湿地、古树名木等绿色景观标识系统。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再建设绿地100平方公里,进一步优化城市森林绿地布局,展现“青山绿地,花满羊城”的*形象。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建设生态城市和举办2010年“绿色亚运”的重要意义,按照创建方案的要求,加强组织协调,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务求我市*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举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顺利、圆满、成功。同时,要尽早制定可持续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方案,继续抓好创建林业生态县(区)工作,务求在成功“创森”后,再进一步巩固、提高城市森林质量水平,建设生态文明*。

(三)抓好四个环节——提高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用水平。

林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生产周期长、“三分种、七分管”的特点,必须切实抓好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用4个关键环节。

——高起点规划是前提。要在已完成林业“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编制和城市功能区划分,进一步抓好林业总体规划和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沿海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利用等专项规划的修订完善,落实好“绿线”管理制度。

——高标准建设是关键。在高标准实施青山绿地工程《迎亚运森林城市建设行动计划》的同时,切实抓好林业基础建设。要在保护环境、保障林农权益的前提下,加大森林公园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力度;要按照森林防火“四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体系现代化建设;要继续推进森林生态监测中心(站)、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中心、林业生态科普馆的建设,完善森林生态科普、监测网络体系;要加强各级林业部门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林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高要求管理是保障。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林地使用指标和森林采伐限额,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加强林业工程管理,对青山绿地等全市性林业重点工程实行“三统一”制度(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确保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加强生产安全日常管理,尤其要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旅游安全设施的完善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应急管理,尤其要重视抓好野生动物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等应急措施的完善与实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高效益利用是目的。在生态优先原则下,要统筹发挥好我市400多万亩森林的生态经济效益,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积极发展珍贵用材、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要结合青山绿地工程和农村种植结构与布局调整,引导扶持发展绿化苗木、花卉产业和生态农庄、林业山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要结合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在村前屋后种植经济林果,达到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又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四)强化两大支撑——加大“科学化”和“法治化”力度。

依法治林、科技兴林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战略支撑,加大“科学化”和“法治化”力度是*中心城市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化支撑。就是要科技兴林。要加强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尤其是要加强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有害生物防控、植物群落模式、森林认证、森林保险、绿色GDP核算和林业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林业碳汇研究,探索建立林业碳汇交易市场,逐步实现林业生产方式由重物质生产向重非物质生产转变;要加强林业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包括利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智力资源,建立林业专家库、项目库,积极培养引进创新型专业人才;要加强林业科普教育,重点是抓好林业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组织好林业科普周、科技月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林业科普和生态环保意识。

——法制化支撑。就是要依法治林。要加强普法,重点是落实好林业“五五”普法计划,加强林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林业法制意识;要抓好立法,近期重点是抓紧制定山林权属争议调处、大树名木保护等地方性法规,构建比较完善的林业法规体系;要严格执法,重点是加强执法能力和执法监督建设,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造林绿化成果,维护林区治安持续稳定。

(五)打造一个体系——着力打造凸显*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城市林业生态体系。

要从深化分类经营改革、协调林业产业发展入手,打造“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凸显*区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城市林业生态体系。

——深化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积极探索将流溪河、增江河及生态核心区的森林划为重点生态公益林,实施严格的“红线”保护,由政府补偿、管理;对一般生态公益林,允许适度生态经营,实现以林养林;因地制宜适当划出部分商品林,按市场要求促进林农增产增收。

——协调林业三次产业发展。继续发展第一产业,保护、改造好生态公益林,培育、发展好商品林,积极发展珍贵树种、高山花卉、中药材培育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打造多样性的多功能的绿色生态屏障,服务城市生态安全;适度发展第二产业,扶持发展林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林副产品、土特产品和森林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打造有市场的高附加值的林产加工业,服务农村致富奔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是发展森林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积极发展壮大林业中介组织,打造信息化社会化程度高的现代林业服务业,服务市民生态消费需求。

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及当前林业工作重点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要紧紧围绕举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创森”目标,加大实施“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战略的力度,促进城市林业跨越式发展。切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全面完成森林城市建设计划年度任务。

*年是实施《迎亚运森林城市建设行动计划》的第一年。今年的任务包括公路林带、出入口景观节点、新农村绿色家园、工业防护林区、海堤基干林带、沿海滩涂红树林、防火通道、防火蓄水池、生物防火林带、苗木种质资源基地、花卉苗木产业等66项,计划新增和改造绿地1465公顷。项目内容涉及4个市直部门和11个区、县级市。各地、各单位要在总结青山绿地一期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实施方案,适时召开现场会,加强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等多种方式,抓住有利时节,加快工程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为全面完成森林城市行动计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局。

(二)积极扶持促进从化和东北部山区发展。

从化和东北部山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地面积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70%以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化和东北部山区的发展,先后多次以文件、会议形式出台扶持措施,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是加大林业重点工程对从化和东北部山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经济建设竞争力。二是加大流溪河、石门等部级森林公园和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的力度,整合森林旅游资源,打造森林旅游品牌,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引导扶持发展林下经济、珍稀动物养殖等林业非木质产业,拓宽林农增产增收渠道。四是加大新农村绿化建设力度,改善人居和生产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

一是加强林政资源管理。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坚持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管理,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使用林地行为。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要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强化野外火源管理,落实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切实加强森林防火队伍、装备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三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通过林分改造等措施,加快松材线虫病及外来有害生物等的综合治理,减轻和防止灾害的扩散蔓延。四是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要规范野生动物市场管理,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执法检查,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四)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一是按照《*市生态公益林条例》,切实落实封育管护措施,加强林分改造,提高森林质量。二是继续落实好惠民措施,按照“按地取酬”与“按劳取酬”相结合的原则,争取尽快出台《*市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办法》,建立规范、科学的补偿机制,更好地调动林农的积极性。三是结合中心镇(村)建设,积极探索将散居于生态公益林内的林农迁移出来的具体思路和做法,从根本上解决重点区位的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问题。

(五)下大力气加强林业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数字林业”建设。重点抓好森林防火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在实现森林火灾卫星实时监控、预测报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山火现场图像实时传输、远程(移动)指挥和灾后损失评估等功能。同时,积极整合森林防火、资源管理、义务植树管理、电子政务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林业信息化水平。二是抓好森林生态监测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帽峰山、大夫山、*湿地、流溪河等5个森林生态野外长期定位监测站和市生态监测中心建设,全面开展监测研究,森林环境质量信息,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三是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和森林病虫害监测体系建设。在现有16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和4个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齐必要的监测设备,加强日常巡护,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减灾防灾水平。四是加快*市生物多样性中心建设。逐步将其建成集濒危动植物救护培育、良种基因储备推广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基地。

(六)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发展。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一是要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对生产经营性项目,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经营,尤其要根据森林旅游成为消费时尚的新形势,重点抓好森林公园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等生态产业;二是要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生态公益型林场定性定位,积极解决增城、梳脑等林场的事业编制问题,真正做到事企分开,良性发展;三是要继续完善林场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四是要积极争取理顺林场“林、水、电”的关系,实现“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还林”的良性循环,促进流溪河林场等历史遗留问题的根本解决。

(七)积极筹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2)

关键词 国家森林城市;森林建设;保障措施;四川西昌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程度的体现和重要标志,成为繁荣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城市居民的健康源泉。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于2004年开始“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授予工作,这是对一个城市在城市森林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是促进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1-4]。因此,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相关技术要求,加快西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西昌市概况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享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美誉,是全国最负盛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小春城,拥有

一是城市森林覆盖率54.9%。全市幅员面积2 655km2, 2004年底,林业用地面积16.87hm2,2005~2009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4 350hm2。截止2009年12月,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305万hm2。二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8%,绿地率32.5%,林木覆盖率30.9%,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9.8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4.8m2,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三是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9.5%。根据《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昌市城郊范围包括小庙、西郊、马道、四合、高枧、川兴、海南、大箐、大兴等乡镇,总面积36 991.56 hm2。截止2009年6月,西昌市城市郊区有林地及灌木林地总面积14 598.5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5%。四是为进一步增大绿量,提高绿视率,丰富城市立体绿化景观,河堤、建筑墙面、立交桥两侧、单位居住围墙、花架、花廊等实施垂直绿化,种植紫藤、爬墙虎、迎春花、连翘等各种藤本植物10余种,面积达3万m2,扩展了市区绿化空间。 

   2.3森林生态网络建设

一是城区绿色空间拓展工程。为符合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的要求,打造璀璨别致的安宁河谷明珠、“五彩休闲西昌”,建立布局合理、绿量适宜、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相对稳定而多样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有效控制和改善城市的大气污染、热岛效应、粉尘污染,全面提高城市质量,服务于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到2010年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5m2,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能够有效覆盖建成区。二是城区五彩河岸景观打造工程。通过创森建设,使三河六岸形成融碧水、蓝天、绿树、鲜花于城市风情,纳交通、生态、景观、休闲于一系,集滨水景观带与沿河历史人文景点于一体的景观旅游生态走廊。营造富有文化内涵、自然舒展的滨河形态,实现一个整体、有机、舒适、高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河五彩景观带。三是邛海湿地建设工程。顺应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发展趋势,以提高邛海水质为主,重点建设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区,完善湿地游览区,使其成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到2010年完成湿地游憩区的改善,环湖绿带建设和湿地保护区和湿地恢复区的建设。四是山地森林生态建设工程。西昌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人工造林21 300hm2,天然林管护129 100 hm2,退耕还林8 753.3hm2,荒山造林6 666.7hm2,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3.4%上升至2004年的54.9%,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少。五是安宁河生态治理与开发工程。安宁河属金沙江水系,北南走向,是西昌市的母亲河。为打造安宁河沿岸大型生态防护屏障,绿色安宁河生态廊道,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保持河流生态自然属性,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滨水区域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带动周遍区域的经济发展。六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西昌市区的通道包括国道、省道和县道,总里程117.5km,可绿化里程84.4km,可绿化面积158hm2。近年来,通过“一办三创”、“创建四川省森林城市”,城市内部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较好。西昌出入城道路已使用三角梅作为主要观花植物,体现了地域特色。七是五彩农庄建设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多数乡村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保护、优化好村落的生态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综合整治,提高空间环境质量、建立充满活力的和谐新农村,达到水清、岸绿、河畅、五彩的效果。突显乡村特色,体现出乡土气息和乡土风情,注入新的绿色家园文化特征,形成绿色环保、健康富足、特色鲜明的五彩农庄,加速农村产业升级换代。八是生态休闲旅游建设工程。西昌具有春早、夏凉、秋爽、冬暖,四季如春的自然条件,自然风光秀丽。同时西昌有悠久厚重的文明历史,现代高科技的航天发射基地和古朴浓郁的彝族风情,构成特色鲜明、极富鉴赏性的旅游目的地,宜于休闲度假。已打造了土城湿地公园、邛泸景区、“乡村八景”等生态旅游基地。以“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为主题,以生态、阳光、健康、民俗为特色,重点打造三大基地、四条旅游线路,拉长产业链条,改善西昌市的产业格局,形成“城乡互动、农林水结合”的城市森林旅游体系。乡村旅游不断优化,升级打造乡村八景,新增农家乐120家。在乡村旅游带动下,2009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800万人次。九是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西昌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开发不仅是林业部门自身的发展问题,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这些地区农业环境、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问题,涉及范围最广,面对的人群最多,对西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西昌市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着力建设速丰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油橄榄基地等,通过走以农户联基地、基地联龙头、龙头联市场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促进了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林业已经成为西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目前,全市已逐步培育形成了水果、花卉、蚕桑、速生林等林业主导产业。建成绿色无公害石榴基地6 666.67hm2,绿色鲜食小水果(桃、葡萄、樱桃)基地1 333.33 hm2,酿酒葡萄基地333.33hm2;建立生态观光型花木园区333.33hm2,鲜切花和香精油玫瑰生产基地1 333.33 hm2;建成2 000hm2投产桑生产基地,年产茧2 250t;建立666.67hm2速生林示范基地,并将逐步发展到6 666.67hm2规模;建立油橄榄基地1 333.33hm2,并将逐步扩大到6 666.67 hm2。2008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6.23亿元,占西昌市农业总产值的18.64%和国民生产总值的2.14%,农民从林业产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352元。

2.4森林健康

一是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西昌市植被类型多样,共有233科532属2 000余种植物,从亚热带到温带森林均有分布,别具特色,从山谷到山顶,有热带的香蕉、剑麻;也有亚热带的攀枝花、仙人掌;温带的松、栎;寒温带的冷云杉。其中有攀枝花苏铁、棕北杜鹃、西康玉兰、黄杉等34种国家第1批保护珍稀植物。西昌市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近400种,其中已知兽类60余种,鸟类252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20余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疫情监测工作,健全了工作体制,经常开展 湿地、植物、动物等专项执法检查,惩治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重视湖泊、江河水源地保护,将邛海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城市森林建设突出乡土树种。西昌市城市森林建设常用森林植物约259种,其中,乔木种类132种,灌木种类98种。城市建成区共栽植各类乔木127.7万株,灌木75.9万株;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主要以云南松、华山松、柳树、杨树等乡土树种为主,引进直干桉、史密斯桉、兰花楹、小叶榕、三角梅等外来适生树种,因适宜性强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造林、农村道路村庄、城区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量的90%以上。三是培育与地带性自然植被类型相接近的森林景观。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强化乡土树种及地带性植被景观的建设,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护区域的生态安全。东河、西河、海河生态景观带、城市入市口森林景观建设、市政广场周边森林景观等更多地倾向于建设(或保护)一个接近自然状态的景观和环境,减少城市化对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伤害,拉近城市人群与自然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使城市和自然天然地融为一体。尤其在生态公益林和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与经营中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选择乡土树种,通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生长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出乔、灌、藤、草相结合,接近于自然植被类型的森林生物群落。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3)

一、工作目标

全面做好创森迎检准备工作,完成森林工程建设22万亩,其中:城市森林0.3万亩、农村森林19万亩、通道森林1.5万亩、水系森林1万亩、林业育苗0.2万亩。重点区域绿化树木挂牌。

二、主要工作

(一)迎检准备工作。

1.档案整理工作。认真对照考核验收标准收集整理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资料整理年限为20__年1月至20__年12月,重点收集整理20__年10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以来的工作资料。资料整理内容包括与城乡造林绿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相关的所有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

2.现场准备工作。按照“特色显著、景观美丽、环境优美、水平一流”的目标,精心准备迎检现场。现场点涉及城市森林、农村森林、水系森林、通道森林、种苗基地“五大工程”和森林安全、生态文化“两项建设”内容。城市森林包括公园、小区、街道、校园、医院、工业园区和企业>!

3.氛围营造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系列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森氛围。进一步丰富宣传载体及形式,充分利用各类户外广告牌、公共电子显示屏幕、汽车车身、灯杆、休闲广场、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业宣传栏、社区宣传板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创森工作,努力提高市民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使市民知晓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巩固提高工作。

1.继续实施森林工程,深入推进创建工作。继续按照“城市森林工程重景观、农村森林工程重效益、通道森林工程重特色、水系森林工程重防护、种苗基地工程重科技”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森林城市建设质量。

2.努力保护建设成果,切实巩固创建成效。建立健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疫源疫病防控,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加大对盗伐林木、乱占林地和湿地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古树名木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全力做好采伐限额管理、木材流通管理、林地林权管理等工作,切实保护好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迅速行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创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春季和秋冬季造林绿化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补植补造活动,加快创森工作进度,确保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市创森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区市县政府要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构,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创森办、市级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创森工作和各项迎检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4)

按照赤峰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龙乡山水林城,塞外宜居赤峰”的基本理念和“一城二区三网多点”的林业发展总体布局框架,元宝山区加快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步伐,自年初以来已累积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完成植树造林15863亩。其投入之多、力度之大、行动之快、面积之广,为建区以来历年植树绿化之最。

行进在绿树红花间,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全区澎湃涌动起了一浪高比一浪的植树绿化热潮。

大手笔――勾勒“创森绿化蓝图”

作为以煤电能源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元宝山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对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沉重的压力。

近年来,在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中,元宝山区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积极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灭荒、林权改革、矿山废弃地治理等措施,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使全区生态植被呈现出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新景象。

2009年,赤峰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将元宝山区整体纳入“创森”建设区,并将平庄和元宝山城区确定为“创森”建设核心区,这更加坚定了元宝人民造林绿化、改善环境的决心和信心。因为“创森”工程的实施,不仅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而且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绿化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更是一项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

大行动――掀起“创森”绿化热潮

建设生态美好家园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从绿化山川大地做起。

2010年,是赤峰市“创森”的开局之年,也是元宝山区“创森”的启动之年。为了将这项为民造福的惠民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区政府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要求,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区委、区政府对“创森”工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以区长张子明为组长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从林业、交通、规划、城建等部门抽调骨干人员成立了“创森”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综合协调、技术指导、任务分解、督导检查和宣传申报等日常工作。

大创建――打造绿色美好家园

在筹集资金、调集苗木难度大,春旱严重、水源缺乏的情况下,区各镇、相关部门及单位积极落实各项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创森”工作,形成了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大创建”工作格局,掀起了“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

――区林业局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为“创森”提供指导与服务。为圆满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区林业局全力做好苗木供应工作。

――区水利局实施引水上山工程,为“创森”精品工程提供水源保障。平庄古山森林公园是该市确定的“创森”精品工程之一,然而这一地区地下水源已经枯竭,难以保证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早在市区两级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决策部署前,区水利局就在向阳山周围进行了水源寻找和调查论证工作,决定将公格营子煤矿的疏干水加以利用,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实施引水上山工程。

――区建设局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全力为广大市民营造适宜人居环境。区建设局把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配套部分,借“创森”之机提升绿化水平。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估标准,对平庄城区的主干道路、西城区市民广场、区实验中学、9年一贯制学校等地进行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化。

――区交通局实施道路绿化工程,扎实做好以赤元路为重点的公路两侧绿化工作。该局制定了区、镇公路绿化计划,购置优质树苗,及时补栽绿化树木,将个别路段因车辆肇事碰撞等原因造成重度伤残的树木,重新挖出补栽,并安排专人浇水保证成活率;组织力量整修公路绿化带,将公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带重新添土整平,清理杂物;积极与路政大队联系,收回被侵占的路产范围内公路用地,及时补种花草,并采取措施加强保护;要求养路工全天上路,修剪公路两侧树枝,确保行车视线清晰。

――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实施工业园区绿化工程,全力为企业打造绿色家园。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试验区管委会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了园区公共区域绿化和入园企业厂区绿化工作。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5)

狭义的计划是应用写作广义工作计划中最适中的一种。这个特点表现在,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年左右,范围一般都是一个单位的工作或某一大项重要工作,内容和写法要比规划具体、深入,要比设想正规、细致,要比方案简明、集中,要比安排阔展、概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学校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自治区、市教育、__区教体局工作会议精神,以__区教体局提出的“高质量,培优校,善创新,创品牌”为目标,以学校发展为主题,继续巩固党的“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教育和教学为两翼,以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三支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创建科学、规范、精细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全面推进学校规范化工程,努力做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谐同步,继续加强“三风”、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精气神,强化执行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实现学校教育的新腾飞。

二、工作目标

坚持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质量强校、以科研兴校、以特色靓校之路,牢固“确立服务理念,塑造蓝天形象,办群众满意的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打造特色品牌,创社会美誉的学校;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创内涵发展的学校;提升师生素养,丰富校园生活,办师生快乐的学校”的思想,继续坚持以“质量、管理、特色、和谐”为发展主题,继续保持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三、重点工作

1.继续扎实有效的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各项工作。

2.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强整改落实,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深入推进和巩固“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成果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和新“五个好”党组织,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工作新模式,不断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党建工作新体系。

4.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素养

利用教师例会、党员生活会、年级组会和教研组会等,加强对教师进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教育。确保教师无违反师德的事件发生。

5.强化教育管理,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认真落实《__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__区中小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狠抓教学常规,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和教学工作意见,探索建立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体系。总结推广课改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推出“构建高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日记评选活动及信息化整合研讨等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研究和指导服务功能。

6.继续推进“有效德育工程”。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育人工作全过程,弘扬爱国、孝敬、讲文明、重礼仪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三爱”“三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家校结合作用,积极开展道德讲堂、日行一善、讲文明树新风,心理健康等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巩固中小学德育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成果,通过评选“美德少年”“美丽教师”等活动,树立一批学习的榜样,并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和影响的师生;开展班团队活动观摩、德育工作案例评选等活动,全力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7.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发展,关心他们的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8、健全并落实骨干教师成长和培养、考核机制,按照《骨干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动态考核管理。

9、优化师资队伍,着力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工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等各项工作,确保工作的实效性。

10.深入推进“构建高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依据教研室制定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广泛开展“名师”和“四优”(优质教案、优质课、优质课件、优质论文)评比活动,大力开展相关学科的优质课竞赛及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开展专题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五制管理”。即:学校领导负责制,年级管理负责制,班务工作负责制,课堂教学负责制,学科质量负责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质量的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

11.积极创建“智慧校园”,着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专题培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能力水平;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和技能培训。使“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完善学校校园网络信息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电子白板。为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互动,通过校园网络平台上开通网上教学研讨,实现资源共享。各学科的任课教师根据确定的备课内容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想法到网上交流,收集与该备课内容相关的资料素材并上传到网上,大家共享,构建“网上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新模式。各部门认真管理自己栏目,重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教师积极上传各类教学资源,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目标的有机整合,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达到化,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12.进一步加强班子队伍和教师队伍作风建设,从班子队伍入手创先争优。

13.全面落实减负增效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内容,督促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减负增效,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且学有所得,保证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14.继续开展“美丽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科学规划校园布局,绿化美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长廊,使学校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大提升。围绕“师生幸福人文美、书香校园特色美、校园洁净环境美、生态文明和谐美、文化浓郁精神美”的建设要求,着力打造“幸福校园、书香校园、洁净校园、特色校园、美丽校园”,突出“五化”工作,即人文化、文化、净化、绿化和美化,具体要求为:人文化要抓好校园人文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文化要抓好校园文化,创建文化校园。

15.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完善大课间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一对一传播活动、健康知识、征文比赛、手抄报、健康沙龙等活动。全面做好石嘴山市第23届图腾杯田径邀请赛、第七届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第九届教职工排球赛、自治区“姚慧杯”篮球邀请赛、“全民健身日”体育健身系列活动等工作。

16.积极创建平安校园,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发挥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平台作用,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强化法制、安全教育,做好学校各项安全工作,做好群众工作,确保学校稳定。

17.加强学校对外宣传工作,每周上报学校校园动态、特色活动等情况,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塑造学校在各方面的良好形象。

18.加强后勤工作,服务教育教学。

四、具体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立德树人”,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加强未成年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继续认真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针,积极地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教育活动。

1.以“品行端、有爱心、懂规矩、善创新”为标准,开展“师德作风建设年”系列教育活动,发掘身边的优秀人物和感动事迹,进行最美教师事迹巡讲和班主任论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整合学校一切德育力量,大力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充分发挥班集体、少先队的作用,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2.抓好行为规范教育,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落实《守则》、《小学生一日常规》各项规定;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检查评比制;对常规检查评比进行改革,各项检查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检查评比的公平、公正、公开。继续加强礼仪常规教育。努力做到“五无”、“五有”:地上无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放学有队伍、语言有礼貌、举止有礼节。继续开展“家庭养成”教育活动,并围绕该项活动开展讨论,征得家长意见,追求化的养成教育效果。

3.努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以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影响学生。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多种德育活动,以活动促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第一、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进行学生德育活动。结合“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清明节”、“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养成他们爱国、爱家乡、爱集体、尊老敬老、尊师重教的优秀品质。第二、开展好第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第三、开展班级文化和“爱校卫生月”活动,优化育人环境。要认真抓好学生个人、班级、年级的卫生管理,要做到“净化、美化”。学校对年级、年级对班级,班级对学生要层层落实卫生责任制。德育处和年级组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个人、班级、宿舍、年级卫生,并把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检查情况记入班级年级卫生积分中。要定期组织评选卫生先进个、班级、年级活动。第四、开展评优评先表彰活动。通过评选“文明标兵”、“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活动,以点带面,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4.办好家长学校,抓好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指导和评价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力求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家访(鼓励上门家访,尝试集体家访),学年家访率达100%。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孩子、贫困、残障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动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各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

5.做好德育科研工作,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教研,优化课堂氛围,注重教育实效。创新机制,推出一些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达到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的教育目的。进一步加强并提升少先队组织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大力宣传校园典型的人和事,把校园广播办成少先队员爱听、想听的广播站。德育处积极组织开展德育研究活动,努力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加以疏导,不回避、不漠视。

7.继续深入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民族团结教育。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演讲、班会、手抄报征文等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团队、少队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做到人脑、入心;进一步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挖掘民族教育资源,立足校本课程,科技馆、乡村少年宫,深化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增强办学特色。

(二)全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努力构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本学期继续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养师德,练师能,铸师魂,育新人”活动,建设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1.继续认真扎实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各项决定,组织党员教师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党章》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继续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建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持续深化“三整治两规范”工作和清风校园建设活动。形成人人创佳绩,个个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2.切实加强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增强教师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倡导四种精神——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所有学生的关爱精神,对教育科学的求真精神,对教育艺术的创新精神;树立正面典型,弘扬先进事迹,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主动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家访工作和学困生、留守儿童等教育工作,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重申师德“十不准”要求,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推销教辅资料等有悖于师德现象的发生。

3.以养师德、铸师魂、练师能为目标,积极开展比劳动纪律、看职业责任心;比教学技能,看课堂教学水平;比教书育人,看工作贡献;比爱护学生,看师德风范;比执行规范准则,看职业意识的“五比、五看”服务竞赛活动。加强师德师风的考评工作,把教师的师德师风考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与教师的绩效挂钩,进一步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师德形象。

4.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形式,加强现代教育思想、先进教改经验的学习。扎实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工作,通过课堂研讨、专题讲座、教师座谈、教学竞赛课、学习汇报课、教师网校空间等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强化“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争创意识,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地走专家引领、行动反思、群体互助的道路,打造一支“学生欢迎,家长满意,同行信望,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队伍。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八条禁令”,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努力做到“三个关注”和“八个能”:关注从教时间短、教育教学经验少的教师,关注薄弱、劣势学科教师,关注有不良反映的教师;能带头、能主动、能积极、能负责、能协作、能服务、能守纪、能学习。行政成员还应能上课,常听课,会评课。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

6.继续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实施“国培计划”与“远程示范性培训”项目,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并完成远程培训考核任务,。

在新的学期中,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要根据本计划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为__学校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学校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省、市、县教育工作要点为依据,紧紧围绕“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品质,建设榆林名校”这一奋斗目标,旗帜鲜明推进有效德育,建设高效课堂,发展艺术体育,把力量凝聚到学校内涵发展上,做到再攻坚,把思想统一到荣辱与共上,做到再提升;把精力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做到再超越。让办学特色落地生根,努力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思路

1、确保一个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抓住两个关键:一是管理人员的凝聚力,二是管理过程的执行力。

3、加强三个建设: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学校制度建设,三是校本课程建设。

4、协调四个关系:一是个体与团队的关系,二是减负与高效的关系,三是人文与制度的关系,四是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5、提高五个水平:一是学校管理水平,二是高效课堂水平,三是是有效德育水平,四是艺术体育水平,五是办学品味水平。

三、目标任务

1、六年级在全县教学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

2、田径、足球队在全县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满意度高于95%。

4、三项工作成为全体师生的骄傲:一是亮丽的校园环境,二是有序的工作秩序,三是完善的过程性资料。

5、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让有效德育名副其实。

6、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质量与进度,让高效课堂再上新台阶。

7、彻底消除薄弱年级、薄弱学科,与对比学校成绩相差最低不超过10分。

8、师生无违规、违纪现象,校园无安全伤害事故发生。

9、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建成微机室。

10、提高学校功能部室的育人水平。

四、工作措施

(一)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1、建设让全体师生值得信赖的领导班子。全体领导一要有责任,要树立对学校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思想,在责任中求卓越,在奉献中创实绩。二要讲团结,要做到以大局为重,相互补台,念人之功,扬人之长,团结奋进。三要重服务,要本着“管理零遗憾,服务近距离”的理念,服务师生的健康发展。四要树正气,胸怀坦荡,务实工作,诚信做人,不违背原则,不逃避问题,不渲染成绩,不争夺名利。

2、塑造让群众和社会值得尊重的教师团队。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面对学校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全体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实力赢得尊严,以尊严赢得尊重,做到“四个争做”,一是争做师德师风的典范,自觉遵守学校各项制度;二是争做勤奋善思的标兵,在反思中保成就幸福人生;三是争做敬业创绩的楷模,在实践创新中取得优异的工作业绩;四是争做教书育人的榜样,成为值得他人羡慕、社会尊重的名师。

3、培养适应教育新常态的智慧型教师。真正的教育智慧来源于教师坚实的修炼,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得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建设学习型校园,通过进行月主题学习、推荐学习书目、与名师对话,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精气神。二是采取校本研训、教学研讨、骨干教师示范、外出培训学习等形式,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三是创新教师培养机制,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行新教师的跟踪式“合格”培养,开展大面积青年老师的“升格”培养,针对性地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养。

4、构建和谐友善的教师群体。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一是形成共同愿景,全体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着想、为自己工作、为团队创绩的工作理念,把个体目标与学校目标紧密联系,不做无用棋子,不拖团队后腿。二是进行以“构建和谐,幸福你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每一个教师在追求和谐中完善自我。三是实行亲情化管理,在管理中坚持“欣赏优秀、接纳平凡、宽容失误”的思想,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健身活动,为每一位教师配置一件健身器材;就近医院家属住院的教师和有高三年级孩子的教师只考勤课堂、会议,不进行岗位考勤;实行教师住院、父母病逝慰问制度。

(二)优化教学教学模式改革,提高高效课堂水平。

1、落实课堂教学“六严格”。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坚决杜绝挤占课现象;严格落实课堂安全责任,坚决杜绝旷课或随机脱离课堂行为;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坚决杜绝无目标课堂;严格电子白板管理,坚决杜绝播放与教学任务无关低俗的电子视频;严格教学案头资料管理,杜绝无教学案或学案上课。

2、全面提高高效课堂质量。一是实现新模式常态化,保证四个教学模式和低年级“合作性”学习实现常态化。二是加强高效课堂三大要素:模式、学案、小组的研究,以用好模式,优化学案、建设小组提升高效课堂水平;三是研究解决高效课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1)依据教材而走出教材的学案;(2)真实有效的“三学状态”;(3)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4)高效合作小组建设;(5)实现高效课堂优质均衡发展。(6)低年级课后零书面作业目标的实现。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实现“课上高效益,课后低负担”的幸福课堂。

3、让校本研修更接地气。一是实行最低限校本研修任务,每人一堂公开课,10篇教学反思,20节听课任务,5000字的学习笔记,实行赛课奖励制度,校本研修考核制度。二是让教研活动真实有效,落实每月一次的主题研讨及首席发言人制度;落实最低教研活动制度(8次以上);实行教研会、公开课考勤管理制度;落实公开课首席评课人制度;推行薄弱年级调研制度。三是校长、教导主任最低听课标准制度,每学期听课不低于50节,积极参与教研组各项活动,举办个人专题讲座。

4、建设高质量的校本课程。美德课堂开课时数不低于16节,安排三次家长讲堂,提高围棋课、书法课的教学质量,重视课程资源的再开发,编印《高年级优秀数学学案》、《高年级语文优秀教学案》做好《家庭教育读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的资料收集。重视校本课程成果性资料的收集,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做好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5、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做到有安排必有落实,有落实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整改,以精细的管理保证工作计划的全面落实,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保证有序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审核制度,提高三次教学常规检查的质量,做好四次教学情况调研及反馈。学校不定期进行随机走课、随机进行教学案头资料检查。

(三)突出学校德育特色,让有效德育名副其实。

1、建设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一是细化德育校长、值月领导、少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提高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德育校长对德育工作进行全盘负责、全程管理;值月校长为当月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每月的日常管理;少队辅导员负责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少先队活动。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落实好班主任工作职责,安排好第六届班主任节,做好班主任的外出培训工作,评价好班主任的工作业绩。

2、强化基础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有序、靓丽文明”的校园是学校最基础德育,也是的环境育人,更能提升师生幸福感、自豪感。一是保证两操两放学的井然秩序、振奋人心。二是保证校园卫生和课间活动的靓丽文明,实现“四无”、“一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卫生无死角,课间有秩序)。

3、提高课程德育实效。开设好《美德课堂》和《家长讲堂》,用好美德课堂9个系列教材,深入开展“知美德规范”、“唱美德童谣”、“讲美德故事”、“学美德人物”、“诵美德格言”系列教育活动。精心安排家长讲堂,各班主任协助家长组织好课堂,让优秀家长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智慧,让孩子们不出校园就能聆听各行各业“老师”的教导,使这一课程让学生终身受益。

4、保证主题德育效益。本学期安排的月德育教育主题分别是“讲善有责任”——我是校园卫士;“知善懂礼仪”——我是礼仪标兵;“行善献爱心”——我是爱心少年;“扬善颂美德”——我是美德少年;“乐善知感恩”——感恩就要奉献。值月领导安排好本月教育活动,教导处做好宣传活动,少队部安排好文化活动,德育校长整理好文档资料,班主任精心设计好教育活动。

5、加强小组德育建设。我们要充分挖掘学习小组的潜能,把学习小组作为班级的基本单位,让学习小组既是学习共同体,又是管理评价的共同体。德育处要安排好小组建设研讨会,制定小组捆绑式评价实施办法,开展红旗小组评选、举办优秀小组风采展等活动,对“小组德育”的推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力争让学习小组建设助推我校的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6、促进家庭德育提升。学校将高度重视家庭教育,重视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为此,本学期我们将安排以下活动:一是召开一次家长代表会,二是向家长发放一次公开信;三是安排一次家长培训会;四是向每一位家长发放一次调查问卷;五是向家长进行一次电话访谈;六是评选一批优秀家长。

7、做好教育扶贫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一是建立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学生档案,制定《教育扶贫实施方案》,把教育扶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政治任务去落实,做到人人参与,精准扶持;二是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坚决杜绝教育歧视,排斥学习困难、家庭困难学生行为,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尊重和教育公平。三是坚持以评价为引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推动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基本素质。

(四)加强体卫艺工作,彰显办学特色。

1、推进素质教育“三个一”工程。建立和完善“22111”项目工作制度,形成明细的设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分管校长、德育处、少队部、教导处明确分工,形成合力。

2、加强体艺课程管理。教导处、体艺组根据师生实际,指导科任教师制定体艺课程目标,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实行课堂验收管理制度,提高艺体类课程质量。完成全体学生艺术教育平台的注册工作。

3、提供充足的体艺器材。坚持为师生的健康体质服务,学校为每一师生配备一件运动器材,保证运动时间,提高使用率,建设健康校园。

4、保证各项体艺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提前策划,精选参赛选手,刻苦训练,保证足球、田径竞赛取得优异成绩,保证各项艺术、科技展示成绩优秀。策划和安排好“六一”校园文化活动

5、加强健康教育。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在流行疾病期间,做好晨检、消毒等工作。及时进行学生体质监测的上报工作。

(五)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落实“任何事情都没有生命更珍贵,任何工作都没有安全工作更重要,任何业绩都没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突出”的工作理念,时刻加强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的教育与管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严格执行学校安全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安全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以妥善处理校内突发事件。

3、加大校园安全设施投入,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的配置水平;强化安全管理重点,加强交通、消防、防踩踏、等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定期对学校各项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组织开展开学前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和学期中的安全抽查检查。

4、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宣传防溺水、防火、防震、交通安全等安全知识,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六)做好后勤及其他工作,为学校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1、学校的后勤、财会、图书、档案等工作,明确角色,为教育教学主动服务,为师生主动服务,敢当勤务员,提高功能部室育人水平。

2、后勤工作人员要深入教师了解情况,及时搞好日常教学的后勤服务,确保教学需要。各部室实行定期清理,确保干净整洁。

3、严格校产登记、保管、使用、赔偿制度,使物尽其用。严格财务制度,做到账目清楚,开支合理,手续齐备,财物相符。学校课桌、电子设备不得外借。

新的目标孕育新的希望,新的任务具有新的挑战,新的征程更须新的作为,希望我们全体教师进一步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扎实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全校上下一心,同心合力,积极作为,追赶超越,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在全市范围有崇高威望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教育工委、县教育局各项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四个年”活动要求,统筹安排,循序渐进,明确目标,细化责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小片区管理为契机,营造“幸福教师,快乐学生,和谐校园”的育人氛围。狠抓德育关键点,培养学生优良习惯;聚焦学科薄弱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寻找发展突破点,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放大学校新亮点,促进师生内涵发展;推行责任意识,努力塑造学校教育良好形象,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坚持立德树人。严格遵守“廉政准则”与“八项规定”,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文化体艺活动,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不断推进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2.夯实养成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不断优化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结合学校实际及各年龄段学生特点,扎实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让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规范学生行为,确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实施精细管理。落实小片区管理机制,注重精细化管理,优化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五规范”,实行“日巡查”、“走动式”管理,放大学校新亮点,不断提高自主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4.深化教育改革。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优化课堂教学为抓手,努力探索“小班化”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树立“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特色建设。继续依托担当者行动,以“班班有个图书角”为载体,扎实开展师生读书活动,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同时立足艺体特色,继续组织并抓好各类特色项目活动,让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进一步凸显和壮大。

6.提升服务水平。落实“一岗双责”,创建“安全发展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提高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狠抓学校各项事业,积极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迎检工作,推动学校教育长远发展。

三、具体工作

(一)德育工作

1.师德建设。一要认真贯彻执行福建省教育厅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及德化县教育局《关于重塑教师文化建设,肩负立德树人使命的活动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全力杜绝20种教师严禁行为,落实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度,积极组织以“养师德、练师能、铸师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使每一个教师牢记自己的教师身份,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实际行动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师德”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教师心中。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真心关爱、尊重师生,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了解教师的困难和需求,切实为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爱护和尊重学生,矢志不渝地把学生的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学会理解、懂得感恩,为建设和谐校园创造人文氛围。三要利用悦读检测平台,全面深入开展“悦读点亮人生”读书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提升教师的阅读水平、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帮助更新和重构知识结构、完善职业情感与道德,提升教师的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要结合《师德考核方案》和学校实际,开展“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及“优秀班集体”评比活动,充分发挥县首届名班主任引领、辐射的作用,组织班主任参加业务培训、心理健康知识辅导,定期开展学习情况汇报交流和班主任案例专题研讨,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2.养成教育。一要继续落实《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规范》各项规定,努力营造“愉快的早上、紧张的上午、多彩的下午、轻松的夜晚、自主的周末、快乐的童年”的和谐育人环境。二要继续深入开展“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文明习惯活动。一声问候:见到老师和同学问好;两个轻声:进入楼道和教室要轻声说话,轻声走路;三处整洁:个人卫生、教室卫生、环境卫生整洁;八个自觉文明习惯: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追逐打闹、不高声喧哗、不吃零食,不损坏公物、不进网吧。努力做到“五无”、“五有”:地上无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放学有队伍、语言有礼貌、举止有礼节。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近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茁壮成长。三要持续开展“三节三爱”(节水、节电、节粮;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把“三爱三节”教育内容融入到校规教育、课堂教学等各项活动中,让“三爱三节”教育不断深入人心,为实现师生的个人梦和伟大“中国梦”注入新的活力。四要继续开展“家庭养成”教育活动,并围绕该项活动开展讨论,征得家长意见,追求化的养成教育效果。

3.德育活动。一要利用节日、德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好“养成教育活动月”、“文明礼貌伴我行”、“学习并弘扬先辈英烈精神”、“鲜花烂漫红五月”和“金色童年庆六一”等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学校的变化,弘扬民族精神,从小树立继承使命、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二要结合主题班队会活动,开展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较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校园业余生活。三要抓住有效契机,利用学校开学(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和课间操等学生大型集会时间,设计形式各样的教育情景,强化活动育人效果。使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6)

近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这意味着我市具备了国家森林城市条件,明年将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目标。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森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前段创森工作,通报考察评估意见,全面部署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等一会,涂书记、张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提具体要求。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前段全市创森工作情况、落实考察评估意见及全力做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做个简要汇报。

一、回顾前段创森工作,充分肯定创建成效

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制定方案,强化工作责任,注重宣传发动,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剔除水面后,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56%,城市森林建设38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自2008年初全市创森动员会议后,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全面动员发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区、各部门及时召开常委会、办公会和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二是责任目标落实。市目标办将全市创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制定了目标责任状,确保了创森工作责任落实。三是保障措施到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加大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力度,确保了创森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加大生态建设资金预算,多次协调解决创森规划、建设资金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全力支持创建活动。

(二)三镇绿岛景观提升。中心城区按照见逢插针、增加绿量、完善层次、丰富景观的要求,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1平方米。一是城镇绿量质量提高。市园林局大力实施“三小”绿地建设,改造提升道路和社区绿化,开展了送万盆鲜花进社区活动。汉阳区充分利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契机,加大拆迁建绿力度。青山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档次和规模。二是立体绿化加快推进。江岸、江汉、硚口、武昌等区大力开展立交桥、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目前完成垂直绿化1万米长,屋顶绿化近3万平方米。三是湿地水网建设加强。市水务局大力实施江河堤防绿化,提升江滩绿化档次,着力构建生态水网,水岸绿化率达85%。市政府已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年内有望颁布实施。

(三)城乡绿化整体推进。远城区以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绿色通道和绿色家园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建设。一是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结合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碳汇造林、低产林改造等国家、省重点生态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12.8万亩。蔡甸、洪山等区完成山体复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二是绿色家园稳步推进。全面完成2008年度500个建制村村湾绿化任务,植树460多万株。江夏区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实施以107国道沿线村湾庭院绿化建设。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新建林果茶产业基地5.62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工程任务3万亩。四是绿色通道进展顺利。已完成绿色通道绿化里程121.1公里,完成主要国省干线行道树的绿化补植长度195公里。

(四)生态文化丰富繁荣。近年来,围绕“创森为了人民、创森依靠人民、创森成果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化活动。一是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全市共开辟了17个义务植树点,近400万人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江岸区组织开展市民“三自”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认建认养树木和绿地。硚口区组织全省500名“1+8”城市圈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种植“城市圈青年友谊林”。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武昌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花园家庭、森林单位、生态社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蔡甸区结合义务植树,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念公园建设。东西湖区联合武汉晚报在四季吉祥景区,举办“读者林”义务植树活动,在湖北经济电视台制作播放题为《打造生态人文社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专题片。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全市建立森林或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5处,开展了“茶文化节”、“梅花节”、“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62场,参与活动人数14.3万人次,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森的热情。团市委积极组建“绿色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创森知识竞赛等活动。市气象局启动实施负氧离子监测工作。市科协在市科普馆组织开展生态文化图片展览。市创森办组织开展摄影大赛、征集创森主题歌曲等活动,生态文化不断得到繁荣发展。

(五)宣传造势氛围浓厚。各区、各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创森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组织有力。市委宣传部成立了创森宣传领导小组,专项制定细化宣传方案,组织市属媒体开辟创森专栏,在武汉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制作播放创森专题片等。二是社会宣传到位。市城管局积极协调户外广告宣传,落实市容环境保洁措施。市教育局以生态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宣传活动。市创森办在市交委支持下启动了1.5万台出租车电子显示屏播发创森公益广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江汉、武昌、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等区在重要路段安装了一批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媒体宣传深入。省、市新闻媒体在总体规划评审、专家考察评估等活动期间,对我市创森工作作了大量深度报道,有效扩大了创森社会影响,提高了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

二、全面落实评估意见,纵深推进创森工作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动员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考评组的评估工作,考评工作进展顺利。

(一)考察评估情况。6月9日至12日,国家林业局派出综合考察组对我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论坛的综合条件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考察组一行先后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实地抽查了我市湖泊湿地及其沿岸绿化、河流水岸整治与绿化、透绿建绿、森林公园建设、通道绿化,以及城市街道、居民小区、郊区农村的绿化情况,查阅了相关文件、图片、数据资料,对市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考察组各位专家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大手笔建设森林生态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武汉市成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考察期间,考察沿线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汉、武昌、汉阳、东西湖区以及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接待办等单位为顺利完成考察评估工作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落实评估意见。考察组在充分肯定我市创森工作成效的同时,对下步创森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整改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森林的健康经营。要按照近自然理念来经营道路林带,对已建成的188公里环城林带,在树种选择、配置上,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还要考虑鸟类等动物的需求,鸟类及各种生物的丰富,更能体现森林的健康程度。同时还要提前考虑间伐更新的问题,提高森林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注重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建设更多的森林廊道,满足市民休闲、出行的需要,让森林更好的为市民服务;在六湖连通等湿地水网和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吸虫问题,避免血吸虫进入湖区;对道路林带的树种组成、空间配置要兼顾考虑行车安全和景观效果。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绿化的指导和提高投资比重。要加强对乡村、镇的绿化规划,进一步加大乡村绿化投入,大力推进村湾绿化。同时要多发展林业与果、菜、瓜、药等混作的,具有多种价值的树种。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体、山体治理。要加大水岸绿化力度,多应用去污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水岸林带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同时要加强市域范围内山体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特别是采石场和公路沿线的第一重山体保护和复绿。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城乡绿化管理。森林城市创建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业、环保、城建、园林、水务、交通、旅游、农业等多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作推动。同时,要从管理机构、绿化规划上进行统筹,改变城乡绿化建设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三)考察评估结果。考察评估结束后,考察组在向国家林业局的专题汇报中,明确表示:武汉市具备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条件,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建议在今年底前正式复函,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的申请,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授予武汉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7月15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在“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察报告”上作出明确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同时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近日,阮成发市长、涂勇副书记、张学忙常委副市长均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创森工作,要求继续做好跟踪落实。

三、全力筹备森林论坛,体现特色办出水平

今天市委、市政府创森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创森工作重点已经从前期创建阶段转移到论坛筹备阶段,标志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举办好论坛既是对我市创森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充分展示武汉形象的机会。按照市领导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要求,现就论坛前期筹备有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确立论坛主题。目前结合我市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初步拟定了5个备选论坛主题,即:

1、城市森林•两型社会;

2、森林•城市•湿地;

3、城市森林•城市综合竞争力;

4、城市森林•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5、水乡林城•统筹城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意见,商国家林业局正式确定论坛主题。

(二)论坛时间地点。拟定于2010年4月下旬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论坛。

(三)拟邀参会人员。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参照历届论坛惯例,论坛参会人员总规模约500人。拟邀参会人员有:国家领导人和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各省(区、市)林业厅(局)长与代表;国内外城市市长及专家、学者代表;企业家、绿色志愿者和市民代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

(四)论坛组织机构。成立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组织委员会和组委会执行委员会。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办公,内设综合协调组、接待组、会务组、材料组、宣传组、线路组、外事组和安全保卫组。各组办公地点设在组长所在单位,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五)论坛日程安排。初步拟定日程安排如下:第一天,参会代表报到,下午召开论坛新闻会。第二天,上午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下午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天,上午召开市长论坛,下午召开专家论坛和闭幕式。第四天,外地代表离汉。

(六)工作进度安排。按照“抓早、抓细、抓实”的要求,我们初步列出了筹备工作时间表,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9年7月份:下旬召开全市论坛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部署启动论坛筹备工作,讨论、修改论坛工作方案。

2、2009年8月份:制定《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商国家林业局确定第七届城市森林论坛主题。

3、2009年9月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及国家、省相关部门审批。

4、2009年10月份: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二次会议,成立综合协调、接待、会务、材料、宣传、线路、外事、安全保卫等8个工作专班,开始运行。

5、2009年11月份:市主要领导在《人民日报》或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发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文章或主题节目。编制2010年论坛专项资金预算。

6、2009年12月份:协调国家林业局对省人民政府正式复函,在武汉承办第七届中国森林论坛活动。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三次会议,全面部署启动论坛会务筹备工作。

7、2010年1至2月: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四次会议,全面启动论坛对口接待及培训工作。按照一个成员单位对口接待一个省代表团的原则,落实对口接待工作。

8、2010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市政府在京召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启动论坛宣传工作。

9、2010年4月:论坛期间在中央主要媒体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大篇幅深度报道。

(七)责任分工建议。为了切实做好论坛筹备工作,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结合各区、各部门职能,现就有关责任分工提出如下初步建议:

一是关于会务工作安排。由会务组负责。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审定市领导论坛讲话稿、演讲稿、致辞等,组织召开协调会,督促协调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论坛专项经费落实。

二是关于参会人员的邀请。由综合协调组和外事组负责邀请落实。其中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领导,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省、副省级城市林业部门主要领导由国家、省林业局负责邀请。市领导、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相关地级市、武汉城市圈城市市长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邀请。市民代表由市林业局负责邀请。有关国外城市市长、领事馆官员、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代表由市外事办负责邀请。

三是关于参观活动安排。由线路组负责。市交委负责论坛参观考察用车。市建委负责相关地段市政基础设施维修、临街建筑立面整治等工作。市城管局负责论坛期间夜景灯光照明和户外广告协调等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参会代表游览江滩公园的接待等工作。市环保局负责论坛期间环境质量监测和噪音、尾气等污染源的管理。市旅游局负责落实参观讲解员及培训工作,联系接洽与会代表会后参观考察。市园林局负责城区绿化改造、补植等工作。

四是关于会务接待工作。由接待组负责。市卫生局负责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市外事办负责落实同声传译和翻译人员等相关外事工作。市文化局负责论坛期间文化活动的组织落实。团市委负责落实绿色志愿者,参与论坛志愿服务工作。

五是关于宣传报道工作。由宣传组和材料组负责。市委宣传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做好市主要领导在中央媒体有关文章的发表。负责做好论坛新闻会,邀请落实省市新闻媒体,落实中央媒体记者在汉活动。市广电局负责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滚动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录制、播放创森专题片。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建设步伐,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意见及分解给我县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现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

1999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历史机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地初步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但以往造林绿化注重偏远山区,城镇、工矿区等人口聚集地绿化相对薄弱,与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不相适应。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可在全县范围内建成以乡土树种为主、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稳固的生态安全屏障,从而有效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建成“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愉悦群众身心,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同时,随着乡村旅游、林产基地、种苗花卉等林业经济的发展,可显著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对我县“绿色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各乡镇、各部门和驻塞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开创全县生态、经济建设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从今年起3年内我县要完成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11.1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重点区域绿化人工造林14.3万亩,中幼林抚育13.4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7.9万亩;完成低产干果经济林园改造2万亩,义务植树233万株;城镇新增公共绿地162万平方米,绿化道路438公里、河流94公里。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平方米,道路、河流绿化率达80%以上。

三、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为统领,以发展现代林业为目标,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统揽生态建设工作,大胆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快“绿色、生态”建设步伐。

(二)工作原则。坚持县委、政府统一领导,乡镇、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坚持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人工造林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增加森林资源与提高森林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顺利推进,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主管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主任,经济发展、财政、林业、住建局等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林业局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责任,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明确职责任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明确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好这项工作。住建局要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标特别是公共绿地等绿化用地的规划,林业部门配合搞好绿化设计,各乡镇在城镇、道路、村庄绿化中要因地制宜,确保各项指标达标。经济发展、财政、林业部门认真搞好重点项目的争取、引资工作。广电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及先进典型,确保市民知晓率达85%以上,营造良好的创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