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品德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03 04:27:28

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品德教育篇(1)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情感教育;行为习惯;问题;途径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德育,即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幼儿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内涵于德育之中,是在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及学校的教育与熏陶下,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形成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可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养成不良心态和行为习惯等,不易改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态度、坏倾向,真是事倍功半。”可见,幼儿时期品德教育的启蒙与奠基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当前幼儿品德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方面

1 重智育轻德育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导致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学习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儿童的品德教育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 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当

由于独生子女的独特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的实践锻炼及情感体验的机会,造成孩子懒惰、自私、依赖性强,不体谅他人等问题。

(二)幼儿园方面

1 品德教育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生活实践

简单的说教、单向的语言训导,将成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灌输给幼儿,使幼儿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亲历道德的过程,道德教育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难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及行为习惯。

2 教师不能给幼儿良好的榜样示范

教师的良好思想素养和品德行为是孩子模仿的重要榜样,身教育重于言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缺乏应有的素养,无形中给幼儿树立了反面榜样。

针对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了解幼儿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完全可能的。

三、幼儿品德教育的途径

从幼儿品德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了幼儿品德教育的可行性,我们初步探索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一)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

1 情感陶冶法

利用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和各种情景中的情感因素,感化幼儿的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能关爱孩子和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使孩子在赞扬和鼓励中陶冶自己的情感。

2 定期评价法

幼儿在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家长必须定期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独立性,使幼儿真正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树立自信心。

(二)寓品德教育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之中

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行为规则

良好行为规则的养成,以促进幼儿品德发展。在小班开展游戏活动——“送玩具回家”,幼儿在每次活动之后能分门别类地将玩具送回各自的“家”,在不断地强化下,幼儿能有意识地收拾、整理玩具,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在中班、大班开展“小小值日生”活动,每天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端饭菜、抹桌子、挂杯子、扫地等。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提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1)品德教育渗透于角色游戏中

幼儿的品德教育,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其中以角色游戏为最佳选择。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例如,游戏“乘车”,司机与售票员紧密配合,扶老携幼,礼貌待客,乘客先上后下,互相让座,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2)品德教育体现在情境表演中

幼儿品德教育篇(2)

每个家庭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家长们对孩子是想精心教育,但更多的家长是对孩子宠爱有加,而教育不足。有的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对孩子一味宠爱,导致孩子特别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稍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又哭又闹,这样的孩子已经不是少数。所以,幼儿园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加强对每个幼儿的品德教育,把孩子从小就塑造成具有健全健康心态、乐观阳光的人。

幼儿园要重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幼儿园必须高度重视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时刻放在首位。幼儿园的工作计划中必须明确对幼儿品德教育的目标要求,以引起班主任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班主任的工作计划里更要细化怎样开展对本班幼儿的品德教育。对个别难以教育的幼儿要制定出详细的教育方案,以此来指导自己品德教育工作的展开。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结合。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开展对幼儿的集体教育,比如利用一些幼儿喜爱参与的集体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特别宠爱的顽皮、不好教育的孩子要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时刻关注他们,发现问题要及时教育,告诉幼儿他的行为为什么是错误的,怎样做才是对的。比如,有的幼儿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许别的小朋友碰,特别是自己的好玩具,其他小朋友绝对不许玩,而一旦发现其他小朋友的好玩具又必须他要得到,否则就不依不饶,大哭大闹,甚至因为小朋友不借给他玩具打别的小朋友。对这样的孩子,老师一定要耐心地对他讲他错在了哪里,他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

还有一点是做好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那就是要及时跟家长沟通,家园联手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其实大家都知道,幼儿园要想教育好孩子,一定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果家长不能配合,那么,幼儿园所做的工作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小朋友身上存在的毛病经过老师的多次教育终于改掉了,可是一旦幼儿园放假几天或者小朋友因某种原因耽误几天,再来上学的时候,先前的错误又出现了。出现这种反复就是家长没有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对孩子的教育。为了避免类似情形的出现,幼儿园就要经常与家长保持思想上的一致。除了幼儿园经常召开家长会,在会上与家长进行沟通外,班主任老师还要利用好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时刻保持联系,把孩子在园内的表现以及班主任要求家长怎样做等及时告诉家长。这样,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才能卓有成效。

幼儿品德教育篇(3)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品德教育 幼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人民教育家老舍先生在怀念母亲时曾经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很大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是核心内容。关于幼儿家庭品德教育问题,很久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对象。

幼儿期是一个人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正如我国许多教育家提出的观点: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关注幼儿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受其影响,我们的幼儿家庭品德教育有着自己的特色。

一、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内容

幼儿家庭品德教育囊括的内容很多,既包括广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又包括日常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包括诚实守信、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教育。具体说来大体有如下主要方面。

(一)激发幼儿对祖国、对人民、对家庭成员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家庭是爱的港湾,真爱从这里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下了基础。”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等家人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关心、体贴、照顾大人病痛,如孔融让梨一样,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

在爱自己家庭成员的基础上,让爱扩展。可以有意地教育引导,通过各种大众传媒,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祖国的悠久历史及现状,让他们知道,祖国是多么的幅员辽阔、多么可爱,让他们热爱上我们的每一村土地,爱上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广大人民。还可以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资的丰富、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使他们萌发对祖国的爱。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如演节目、讲故事、绘画等,使孩子感到做中国儿童的幸福,知道自己今日幸福是来之不易的。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因此,要求幼儿从小不骂人,不讲脏话,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别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尊老爱幼,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吃饭要守规矩,与同伴共享欢乐,等等。

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是教育孩子的最好途径。家长和教师要注意身体力行,做好示范和发挥好榜样作用。

(三)培养孩子诚实、讲真话的好品质。

教育幼儿拾金不昧,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正错误。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如孩子要买彩色笔画画,遭到家长拒绝而去拿别人的彩笔等,处理要冷静。平时,家长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并提醒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同时,家长也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四)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培养幼儿勤劳品质,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做家务,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理、自立。通过劳动,幼儿还能加强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养成勤俭习惯,明白长大后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五)培养幼儿大方宽容、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合作,能分享别人的快乐、分担别人的忧愁,这样才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

性格受后天因素影响较大,我们要让孩子充满自信,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发挥潜能,而乐观、开朗会让孩子的社会交往更加顺利,所以,这些都是家庭品德教育时需要做的。

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家长们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二、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走出家庭品德教育的误区。

目前的家庭品德教育中存在着这样几个误区:①偏重智力因素培养而忽视品德教育的误区;②宠爱、溺爱误区;③体罚严重误区;④不良家庭氛围,亲子间缺乏理解和沟通误区;⑤重物质刺激而忽视精神指引误区;⑥不注意榜样作用误区。

家长们应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影响,做好示范,并深入了解孩子,与他们交流沟通,正确对待其成绩与不足,科学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

(二)掌握良好的教育时机。

时机是指进行活动或生活过程中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对幼儿教育也有个时机问题。

教育时机往往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孩子获得成功时,家长在鼓励之后,可提出新的要求;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关心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当孩子对某事产生兴趣时,家长应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发怒激动时,家长要冷静,等孩子平静后再教育;当孩子生病疲劳时,家长最好少要求,多关心,但决不迁就。良好的时机能让家长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

儿童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抽象的概念难以掌握,利用幼儿最喜欢的具体事物形象来教育他们,作用相当大。比如,当幼儿听了“没有牙齿的老虎”的故事后,吃糖的次数就减少了;不爱卫生的孩子也像“小猪变干净了”一样,爱讲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了,等等。

(四)潜移默化的暗示法。

暗示教育法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发展。因为孩子从小不喜欢“裸”的教育形式,不愿老处在受教育管制的地位,而暗示法使他们感到平等,受到尊重,使他们感到愉快、轻松,所以易让孩子接受。比如,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语言、变化的手势、具体感人的情景等,易使孩子接受。通过暗示手段,幼儿在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五)积极引导法

教育孩子时,家长应开动脑筋,在每种情况下都能巧妙地引导孩子进步。比如,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在发现其长子一鸣披上又脏又破的布做游戏时,想发火,但他最终冷静下来,他想帮助孩子分清干净与脏,启发孩子爱干净、讲卫生,让孩子主动想办法换去了脏布。这种做法不但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相反,既帮助孩子克服了缺点,又调动了孩子的自觉性,使其改正了自己的不足。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种,需要家长去想,从中选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有效办法,正如我们常说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品德教育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应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形成好习惯,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

幼儿品德教育篇(4)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渗透

引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品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社会出现的品德问题来看,就是品德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幼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性。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品德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就必须重视品德工作,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德。

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全面型、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膨胀,而品德教育作为反映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品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全面型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品德教育在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现状

(一)教学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全班,甚至是全园的幼儿而进行的,然而就当前幼儿园教育来看,教育重心依然是在文化知识的教育,注重的是教导幼儿识字、数数,注重技能的教育,而对品德教育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失了品德教育的好时机,

(二)游戏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游戏活动符合了幼儿的性格特点,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投入到教学中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然而就目前来看,游戏活动中根本就没有渗透品德教育,不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生活中忽视品德教育。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接受能力也较强,这个阶段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最好阶段。然而就目前来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大多是采用那种生硬的说教方式,教师没有及时的纠正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三、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的好坏反应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好的品德也是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故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园教育特点,全面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除了要注重幼儿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从小打好基础,进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活动,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品德教育教学环境,要在幼儿园内张贴幼儿喜欢的图画,让幼儿感受到欢乐;其次,教师必须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要融洽消除,教师要主动打入幼儿内部,与幼儿交朋友。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多给予幼儿帮助,要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帮助。

(三)游戏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好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特点组织合理、科学的游戏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幼儿,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如何去进行沟通。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当自己犯了错误,导致整个游戏失败时,要教导幼儿说对不起,争取他人的原谅,对于其他幼儿,则要教导他们增氧善待他人,要介绍别人的原谅。

(四)生活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日常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第二课堂,幼儿的日常生活占据了幼儿园教育的大部分时间,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就必须注重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要教导幼儿懂得和别人分享,要团结友爱。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进而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师作为品德教育的执行人,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为此,幼儿园必须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对内,不仅要加强教师对品德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外,要聘请专业的幼儿教师,壮大幼儿园专业教师队伍,为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提供保障。作为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在执行教育工作时,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幼儿要有爱心,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引起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语

在现代社会里,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都可以渗透品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渗透品德教育,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108-109.

[3]张艳.试论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92.

幼儿品德教育篇(5)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正所谓“三岁看到老”,就是说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不能用“孩子小,什么也不懂”的心态来对待孩子。恰恰相反,这个阶段是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成人的人格以及习惯都是在此时开始形成的[1]。可是目前的家长常常会将孩子的学习放在教育的首位,对孩子的德育并不重视,常常将“只要学习好就好,别的不用管”来作为培养孩子的教育理念,这种观念一旦在孩子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就很容易让他们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这种观念衍生出的就是各种不良习惯。比如不懂得尊重他人、自私自利、铺张浪费等。家长们要想将这种情况加以杜绝,就必须从幼儿时期的品德教育抓起,孩子健康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品质,只有心理上健康,才能让他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二、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方法

1.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贯彻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不可操之过急。教师要在幼儿每天做的小事上进行强化教育引导,让幼儿能够在思维上形成一种习惯,将自身的不良习惯逐渐改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形形的孩子,有的孩子毛手毛脚,吃饭前不洗手,东西乱丢等;也有些孩子做事按部就班,有条有理。对于这种情况,幼儿园一般会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种小活动,比如打扫卫生、内务比赛等,以此来帮助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2.创立良好的情境

培养幼儿诚实勇敢、热爱家乡、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园的各个部分,比如餐厅、卧室、活动室、走廊等都可以设置与品德教育相关的内容,给幼儿无形的熏陶[2]。

3.在儿童节假日进行道德教育

行为一般是由感情所支配的,只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在行为上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幼儿园教师也可以在节假日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时,动画片的播放选择就可以是以母爱为主题的,让幼儿对母亲的伟大有一个浅层次的了解,激发其感恩心理,让孩子回家亲亲母亲、抱抱母亲等;如果是中秋节和春节,教师就可以跟孩子们讲一些古代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对我国的节日由来能够产生一定的认识;同时,古代英雄的故事一定能给孩子们无限的力量和胆量。

4.游戏环节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孩子还没有成熟的心智,最喜欢玩游戏,他们的兴趣点通常隐藏在游戏中。所以,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游戏是一个渗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强有力空间。孩子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进行交流,掌握更好的沟通方法,学着处理问题。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小朋友们必须对游戏目标、要求完全掌握,认真分析,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教师在旁要起到组织和协调的作用,不能让游戏大范围地偏离主题。

5.教师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言谈举止

幼儿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家长以及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的行为造成影响。而教师是和孩子接触较多的人,必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从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开始,就积极和孩子们打招呼、问好,让孩子们也形成用礼貌用语、热情打招呼的习惯。另外,教师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日常用语,一定要文明,不能说脏话。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脏话的习惯,就应该及时给予纠正,对于行为举止文明的孩子要给予鼓励,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健康、文明的大环境下成长。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小问题中往往蕴含着大道理,这些问题儿童也不一定会完全消化,但是一定会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去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使问题的有效性逐渐提高,争取让教育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史海芸.培养儿童美德 传承中华文明――幼儿园品德教育研究[J].学周刊(a版),2014,(3):221.

幼儿品德教育篇(6)

关键词:新形势 幼儿 品德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品德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品德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好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注重性格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幼儿园品德应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德东西,应在于培养初步的到的情感、守德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

一、幼儿品德教育现状的理性反思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品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与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品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社会的消极影响等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许多不良品德意识和行为,这些实际问题不免令人深思。幼儿园品德不是孤立地存在,它是与外部因素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因此只有与外部因素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应。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品德意识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新形势下幼儿品德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1.展现教师“为人师表”的魅力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影响最大,幼儿对周围人物的言行举止有意识无意识的模仿,是其在品德情感与行为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老师是幼儿在幼儿园力最主要的交往者和教育者,加之在幼儿心目中神圣、权威的地位,理所当然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情感与行为教育时,“为人师表”的魅力是最大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首先,老师必须爱孩子,用亲切、关爱的态度去爱每一个孩子。实际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老师对他们充满抵触于厌烦,总是以严厉与责骂的态度对待孩子,往往教育效果与老师的意愿是相违背的;而每当老师平静下来,以一种关切、理解与支持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

其次,“教师无小节,处处皆师表”,教师从观念、价值选择到其言行举止,从心理行为特征到外表着装特征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教师自身的社会认知、对事对物的看法、对工作的态度及教师的为人处世态度,都可能成为影响孩子品德情感与行为发展的因素。因此在工作中我注重从自身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提供一个可模仿的表率。

2.创设适宜的品德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收到暗示的感染,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每学期开学,我们都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如春天来了,我们在墙上描绘小朋友植树浇花的画面,对自然角里的植物进行观察、护理。节日的环境布置也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机会。在迎新年的布置活动中,根据幼儿的能力,分组让幼儿用彩纸做花环、剪贴灯笼、做鞭炮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集体制作、集体劳动的快乐,潜移默化的受到了集体主义的教育。

3.精心设计一日活动环节,融入品德教育

幼儿园品德教育除了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起到教育作用外,还能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游戏、体育活动、生活活动等各种方式得到落实,有针对性的设计品德活动。如针对幼儿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意识淡薄的现象,三月份我们安排了学雷锋做好事,通过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形式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针对幼儿卫生习惯差,不尊重大人的劳动成果,随手乱丢东西现象,在秋游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小小清洁员”,组织幼儿清理地上的食品袋。在活动中幼儿懂得了环境卫生必须人人爱护的道理。一日活动中品德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老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身边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能变成是我们教育的素材。

4.以游戏促进幼儿道德发展

社会化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我们知道,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传授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和培养道德情感可在幼儿游戏中进行。幼儿通过游戏来了解社会,来掌握和内化社会的道德规范,从而促进幼儿道德社会化。我们千万不能对幼儿开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堂,那样会事倍功半,应该把道德教育目的、内容渗透在游戏之中。在游戏中,教师通过设置道德情景,对幼儿进行道德判断训练,促进幼儿自主性道德的发展,还可以起到以德育促进智育之功效。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具体做到: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总之,幼儿的道德教育要在游戏中进行。[2]

结束语

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我们全社会都要为下一代的成长来净化我们的生存环境,建立和谐社会,充分调动社会人员参与幼儿园品德教育,真正做到家庭、幼儿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孔子说:“少小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和品德特别的牢固持久,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给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人终身受益。幼儿期是品德情感的奠基期,是品德教育的黄金期。幼教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契机,对优良的品德行为不断加以强化,使其稳固下来,成为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闫春梅. 当前幼儿园品德误区及对策[J]. 保定学院学报. 2013(01)

[2] 鲁放. 谈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幼儿品德教育篇(7)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幸福的关键因素。那么,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呢?“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作为人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道”,即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应该遵循的规律、规范和原则;“德”就是符合“道”的思想和言行,是“道”在思想行动方面的体现。思想道德素质就是指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原则在个人思想言行中的体现,是个人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所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和引导人的思想、情感、言行和动机符合社会公认的规范,遵守社会认可的原则,也就是说,使一个人的思想和言行合情合理。

教育要从小开始,品德教育更不能怠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就是使幼儿在潜意识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在集体生活中,将爱集体、爱劳动、爱惜公物、互利互助的思想发展为一种情感;在待人处事方面,培养他们热情、诚实、团结友爱的意识和尊重长辈的情感;在学习方面,使幼儿养成遵守纪律、不怕困难、好学好问的习惯;在个人性格方面,养成开朗活泼、积极热情的性格……总而言之,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就是培养幼儿“爱”“诚信”“讲礼貌”“严谨”“好学”“承担责任”“乐观向上”“勇敢坚定”等良好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言行。

二、幼儿品德教育策略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长送去幼儿园,或者参加各种幼儿教育培训班。因此,幼儿园和托管班文化建设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做好榜样和表率,为幼儿创作一个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幼儿善观察、爱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幼儿好奇心强、爱模仿的特点,幼师可以结合传统的品德故事、图片以及日常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模仿。对于在言行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奖励,并将其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在传统节日中,将节日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在妇女节时,鼓励学生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在劳动节时,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和学校大扫除,也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内植树种草,培养学生劳动的品质;在端午节时,以故事形式向学生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并传递给学生屈原的道德品质……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品德教育的熏陶,从而使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达到深远持久的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品德教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同伴与幼师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掘并利用幼儿身边的教育资源,以此来丰富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幼师应该充分掌握道德品质形成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阶段,在日常幼教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不失时机地让幼儿在体验、认知、实践以及内化为自觉行为的过程中变到道德教育。例如,在洗漱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节约用水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用餐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不挑食、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在与同伴玩耍时,可以培养幼儿合作、谦让、玩具共享的优秀品质;在幼儿犯错时,可以启发幼儿明辨是非,让幼儿学会知错就改;还可以适当地举行一些班级活动让所有幼儿参与其中,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分享互助、团结友爱的快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蕴含着道德的因素,幼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因素,发挥出幼儿道德教育的最大功效。

(三)家园一致,教育同步

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幼儿正处于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只有通过不断地纠正幼儿不当的言行,引导幼儿言行得体,才能更好地将品德教育做好。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很低,对他们的教育引导要一以贯之,不可观念不一致或者互相“打铁”,使幼儿意识迷乱,无所适从。如果家庭和学校对幼儿的教育不一致,双方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就会影响对幼儿品德教育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幼师与家长应该经常性地、及时地进行互相沟通,幼师向家长传达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向幼师传达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双方互相了解幼儿在不同环境中的思想言行动向,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发扬优点,改正和克服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