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稚园老师论文

幼稚园老师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3:08

幼稚园老师论文

幼稚园老师论文篇(1)

【关键词】中国学前教育;反思;实验;自主创新

自1903年湖北幼稚园创建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史。综合史学界的一些研究发现,这100年中我国的学前教育历经四次大变革。① 〔1〕〔2〕 其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变革完成了学前公共教育制度科学化、本土化的探索,最具重大意义。

一、时代背景及变革的理论基础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以观念或精神为主要对象的变革,它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目的是铲除孔学赖以存在的精神土壤,宣传和张扬西方思想中的民主与科学。在教育上也出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潮,其中对学前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是实用主义教育和教育试验思潮。教育试验思潮以陶行知1918年发表的《实验主义教育方法》为标志,他认为中国历代教育惯于沿袭陈法,鲜有创新,而中国近代教育又仪行他国,东施效颦。文章强调要反对“老八股”,也要反对“洋八股”,重视教育试验,它吹响了这次学前教育变革的号角。

从1912年到1919年,《新教育》等杂志刊登了一系列介绍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理论学说的文章,同时还有介绍他们生平、学说的专著陆续出版发行。江苏省教育会、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幼稚园还开展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实验,商务印书馆也仿制发行了蒙台梭利教具。“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学前教育在实践改革中对引进的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思想加以研究和运用,吸取了其注重自然、尊重儿童的思想和做法,同时对其中不适合中国实际及不科学之处在理论上予以分析和批判。如张雪门在《幼稚教育新论》一书中就指出了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思想的弊端,他认为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都将教具当作课程,以教具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将教具当作课程的结果只能适应某一种东西,而不能转移到万事万物。只有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和困难才能训练儿童对于生活上的思考力和创造力。〔3〕

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应北京大学等教学机构和学术团体的邀请,杜威在中国进行了长达两年又两个月的访问和讲学,宣传其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说,在中国掀起了实用主义高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命题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落实到幼儿园教育上则表现出与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不同。杜威认为,通过恩物和教具的形式训练获得的某种智能是不可能转移到其他万事万物上的,他强调课程和教材的中心应是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只有从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和困难出发,才能真正训练儿童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同时,杜威还提出了教育的儿童中心观点,借此反对成人中心、书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传统。杜威在教学中的范式设计教学法,也于1917年开始传入中国,之后在江浙一带得到实验推广,其中当时的南京师大附小及附幼(即杜威院)开展的实验影响最大。

以上教育新思潮的引进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变革的基本方式

(一)反思国内20余年的学前教育实践

从清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据1924年南京第一女子师范调查统计,当时中国共有幼稚园190所,其中教会办理的幼稚园达156所,国人自办的有34所。〔4〕 这次调查引发了关于幼稚园办理的诸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现行幼稚园在教些什么?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其办理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革?如何普及学前教育?等等。这些问题引起当时教育界的关注。研究者们纷纷呈现调查数据来说明问题,或写文章发表自己的感想,合成了一股反思20余年学前教育实践的潮流。

在这股反思潮流中,代表性的人物和文章有:陈鹤琴的《现今教育之弊端》(1924年)、《我们的主张》(1927年)、《幼稚教育之新趋势》(1927年);陶行知的《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1926年)、《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和农村》(1926年)、《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张雪门的《参观三十校幼稚园后的感想》(1926年)、《我国三十年来幼稚教育之回顾》(1933年);张宗麟的《幼稚师范问题》(1926年)、《调查江浙幼稚教育后的感想》(1926年)、《中国幼稚教育略史》(1932年)等。〔5〕 这些代表著作指出了当时中国学前教育的弊端和今后的改革方向。

1.剖析当时幼稚园的教育模式

1926年,张雪门在《参观三十校幼稚园后的感想》中指出,中国幼稚教育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种为日本式,从清末蒙养院开始沿袭下来。在这种模式的幼稚园里,“保姆高高地住在上面,孩子们一排排住在下面。固然,这种教育从系统管理上给保姆不少便利,然而他们所注意的是去衔接小学,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本身。他们所顾到的是成人的主观,却忘怀了孩子的心身”。第二种为宗教式,这是一批由公理会、长老会等创办的幼稚园。这批幼稚园创办最早,经费也较为充裕,组织相对完善,大多有“美丽的教室、小巧的桌椅、精致的恩物和训练有素的保姆”。张雪门认为教会幼稚园的保姆只是为教会尽职而不是为教育服务,关心的是宗教,而不是孩子,其作用消极地说是在减弱中国民族的反抗,积极地说是在制造各国的洋奴。第三种为普通式,是一种以发展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壬戌学制》颁布后,由国人自办的公私立幼稚园都属此类。该类幼稚园是在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传入中国后出现的,国人据此发扬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学说的精神,吸收蒙台梭利的营养,参照设计教学法,对原有设备加以改造。张雪门在20世纪20年代认为这是一种最有希望的幼稚园,随着政治形式的变化和认识的加深,到20世纪30年代,他意识到儿童本位的思想并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教育如不考虑社会的需要,那就没有多大效果。

2.批判“幼稚监狱”式的教育

1924年,陈鹤琴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端》中指出了当时中国幼稚园在教育上的弊端。他认为幼稚园里的幼儿与环境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功课也太简单,无外乎图画、玩沙、玩土、折纸、团体游戏、玩积木等,幼稚园几乎成了“幼稚监狱”。张雪门在《参观三十校幼稚园后的感想》一文中也有类似感慨。他指出当时幼稚教育一是想在顶短的时间里有较好的教育成绩,于是把孩子当成机械去输灌,只管把“顶好的”标准全搬过来输灌给孩子,勉强其由不会做到会,“扭住牛头饮水”;二是保姆只知道有保育室,而不知保育室外的世界,在课内课外筑起了一道深沟和壁垒;三是保姆太注意自己的成见,太注重自己的方法,以为教育好像一张方方的格子,规定孩子只在格子里活动,只在格子中间走来走去,哪个跳出格子,也会把他强拉进去。这种“幼稚监狱”式的教育遏止了幼儿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3.批判幼稚教育的“外国病”

1926年,陶行知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指出,中国幼稚园害了三大病,即“外国病”“富贵病”“花钱病”,其病根是“外国病”。他写道:“试一参观今日之幼稚园,耳目所接,那样不是外国货?他们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曲,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吃的是外国点心。中国的幼稚园几乎成了外国货的贩卖场,先生成了外国货的贩子,儿童居然成了外国货的主顾。”这既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更不利于幼教事业的推行。因此必须建立“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这就要发现和开拓工厂和农村这块幼稚园的新大陆。“中国的”是指充分运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材料、玩具以家园自制为主。“省钱的”则有三种办法,打破外国偶像是省钱的第一办法,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是第二种办法,运用本村小学手工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是第三个办法。平民幼稚园之所以是平民的,原因有三:“一为花钱既省,取费自廉,平民的儿童当受均等的教育机会;二为教师取之乡间,与农村儿童气味相投,容易接近;三为幼稚园制度当是济平民所需。此三者,都可以叫平民幼稚园向平民方向走去。”陶行知最后还指出,建设工厂和乡村幼稚园还必须用科学方法去试验。

(二)多方面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学前教育变革的灵魂,它为中国学前教育由模仿抄袭走向中国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和标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前教育实验研究可以说形成了一场运动:内容上包括课程、教材、教法、师资培养、农村幼教;实验研究者不只局限在几位教育家,群众性的研究组织纷纷涌现;地域上以“南陈北张”为代表,南方北方、城市乡村同时展开;时间上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延续到40年代。

1.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

1923年,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幼稚园在1925年迁入新园舍后,立即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实验包括课程组织实验、幼稚生习惯和技能实验、设备和玩具实验等多个方面,其中课程组织实验是核心和主线,起着统领其他实验的作用。从1925年到1927年,课程组织实验经历了散漫期、论理组织期、设计组织期,最后确定课程组织按中心制办法进行,即课程组织中活动为显性,学科为隐性,以活动主题为中心,大中心下有小中心,依椐个人特长、爱好分组或单个活动,同时进行故事教学实验、图画教学实验、读法教学实验和玩具研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除此之外,南京鼓楼幼稚园还开展了幼稚生生活历实验研究,总结出以日、周、月、学期、年为时间单位的幼稚园活动内容和程序,这些序列化的成果可以为其他幼稚园工作所参照。

2.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实验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在1927年由陶行知创办的第一所乡村幼稚园。该园从1928年暑假开始,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中国的、平民的、省钱的”乡村幼稚园课程编订的实验研究工作,其具体课题是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保教内容,研究如何编制幼稚园的生活进程,以及怎样选择幼稚园的生活材料等,制定出乡村幼稚园《幼稚生生活历》,分为节气、气候、动物、植物、农事、儿童玩耍、风俗、儿童卫生等八项。幼稚园的生活材料方面,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就地取材为原则,安排好儿童的生活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继续实验“设计组织”的方法,尤其注意户外生活、卫生,看护年龄极小的儿童。

3.艺友制实验

陶行知认为,普及幼稚教育需要大量的教师,这是一个最难的问题,因为这不但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如果训练不得法,那么培养出的师范生可能不一定会去办理幼稚园,或者会去办理一个不合国情的幼稚园。因此,幼稚师范教育必须改造,必须找到一条新的途径,即不通过师范教育就能造就大量师资。艺友制就是陶行知为普及幼稚教育而采取的教师教育制度,其特点是用“教学做合一”的办法来培训师资,孩子在幼稚园里的所学所做都是教师培养中应知应会的技能。这样,“多办一所幼稚园,即是多增加一所训练师资的地方”。陶行知在晓庄师范的各个中心幼稚园和燕子矶幼稚园开展了艺友制实验。实验把艺友学习和培训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期,让艺友实地参观幼稚生的各种活动,学做一个儿童的领导者。第二期,指示给艺友一些具体的方法,如怎样讲故事,怎样带小朋友玩,让他们学习一些做教师的基本技能。第三期,一方面做各种基本技能训练,一方面在幼稚园里实地操作,让艺友们独立工作,如制订计划大纲、参观、讨论等。第四期,用三个月的时间,两个艺友一组,在指导员的指导下,独立担任整个幼稚园的工作。大约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以上四期艺友的培养工作,合格者发给证书。〔6〕 艺友制克服了幼稚师范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在当时中国不可能迅速建立起大批幼稚师范教育机构的情况下也能培养出有质量的师资。艺友制虽不能代替师范学校,但无疑是对幼师教育制度进行改造的一条新路。

三、变革取得的成就

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由于学前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地实验探索和推动,这次学前教育变革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1.一批工农幼稚园建立

1927年,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开始了乡村幼稚教育实验,发起了幼稚教育平民化运动,主张幼儿师范要以幼稚园为中心,幼稚园或小学应该是幼儿师范的母亲,而不是师范的附属品。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晓庄办起了一个中心小学和数个中心幼稚园。1927年,晓庄师范第一所中心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成立。之后,晓庄又先后成立了晓庄幼稚园、和平门幼稚园、外皋桥幼稚园等多所中心幼稚园。晓庄师范的乡村幼稚教育运动掀起了幼稚师范生下乡办幼稚园的高潮。1930年晓庄师范被封。1933年,孙铭勋在江苏淮安创办乡村幼稚园,1934年又在上海主持劳工幼儿园。戴自俺受张雪门之聘也在北平创办乡村幼稚园。

2.《幼稚园课程标准》颁布

中国学前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到1928年,全国公私立幼稚园有近千所。要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亟需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最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有自己理论指导的实验幼稚园,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样,制定一个全国性的、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尤其是国内研究成果的课程标准的条件业已成熟。

1928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第一次教育会议,任命陈鹤琴为幼稚园课程及教材编辑标准起草委员会委员。在陈鹤琴的主持下,《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拟定出台,经过一段时间试验后,1932年,教育部将其作为正式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公布实行。

《幼稚园课程标准》主要是根据南京鼓楼幼稚园课程实验的成果拟订。全文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学方法要点”三大部分。课程范围分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等七个项目。全文强调幼稚园课程组织要中国化、平民化,应“合乎我国的民族性……不必过于华美,不必多取洋式和舶来品,而须尽量中国化”,“利用废物、天然物和日用品……这不但省钱,并可启发儿童的想象力”。〔7〕《幼稚园课程标准》以自主实验为基础,以中国化方向为主线,从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提取养料,同时还汲取了欧美新教育,特别是实用主义教育和设计教学法的思想,它标志着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开始从模仿抄袭中摆脱出来,成为中国化、科学化学前教育发展道路上的丰碑。

3.中国式的学前教育理论形成

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对西方新教育理论的消化吸收,结合对20余年学前教育实践的反思,这次的学前教育变革创新出一系列本土化的学前教育理论。

(1)“教学做合一”理论。“教学做合一”理论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以及设计教学法理论、道尔顿制的融合改造。它是陶行知在总结乡村幼稚教育经验、推行普及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反对的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主张“教学做”建立在“做”的基础上,从而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学分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实践创造分离的现象。由于“教学做合一”理论非常切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学前教育实际,因而成为当时乡村教育,特别是乡村幼稚教育的主要指导思想。

(2)“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等人长期致力于中国化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结晶,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从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晓庄师范实验到江西幼师实验,都留下了“活教育”理论探索的印记。到20世纪40年代末,“活教育”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活教育”强调与时俱进,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世界人”。在课程教材上提出“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方法上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理论是批判中国传统“死教育”中书本主义的空疏无用,并对欧美新教育加以改造以适应中国国情的新教育理论。

另外,张雪门在长期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行为课程”理论以及“艺友制”理论等与“教学做合一”理论和“活教育”理论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系统的有特色的中国学前教育理论。

四、变革的启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变革是在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展开的,是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引进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为契机,不断实验,深入探索,大胆革新,走出了一条中国化、科学化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这对于新世纪之初中国的学前教育如何改革,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打造中国特色,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自主创新是打造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的必要努力

在“五四”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影响下,特别是在杜威“实验主义”方法的有力推动下,与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革新运动相呼应,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学前教育对过去近20年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反思,同时博采了世界学前教育思潮的精华,如蒙台梭利教育法、杜威的“做中学”、德可乐利教学法等,尤其重要的是开展了广泛的、多种多样的中国化教育实验。所有的这些努力促成了中国学前教育的变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呈现出质的变化。制度上主要表现在幼稚园制度的确立和《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使得学前教育进一步科学化,管理运作规范化,大大提升了学前教育质量;实施上则把幼稚教育由城市推广到农村和工厂,服务对象直接扩大到工人和农民的子女,指明了学前教育发展的中国化方向;与此同时还产生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比较系统的中国式学前教育理论。这都是这一时期中国学前教育开展独立实验、不断求索的结果。正是因为在教育变革中从借用抄袭外国经验到面向世界,立足国情,通过实验验证,自主设计,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的学前教育才走出了一条中国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二)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是变革成功的保障

从变革力量上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前教育变革在主体上体现出政府、教育社团、教育机构、教育者个人等更为广泛的参与面。正是政府的重视,使《幼稚园制度》(192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年)、《幼稚园设置办法》(1943年)得以出台推行。而当时的一些社会团体、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个人也是这次变革的主要力量。教育社团,如南京幼稚教育研究会、北平幼稚教育研究会、中华儿童教育社、中华教育改进社;教育机构,如南京鼓楼幼稚园、南京高师附小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北平幼师、江西幼师等,都自觉地承担了这次变革的主要使命。教育工作者,如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则是变革的筹划者、指导者和先驱者。正是多方力量形成的合力,才使变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唐淑,钟韵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喻本伐编著.中国幼儿教育史.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3〕张雪门.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462

〔4〕何晓夏主编.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16

〔5〕〔7〕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编.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36~199,242

〔6〕唐淑,何晓夏主编.学前教育史.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9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借鉴与创新――近现代中国引进外国学前教育历程的反思”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①张宗麟在其《幼稚教育演变史》(见:张宗麟.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388~401)中认为,我国的幼稚教育发展在“五四”运动前为第一期,“五四”运动后以192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标志是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后期的标志是乡村幼稚园运动。笔者认为,“五四”运动后的两个时期都属于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探索时期,可合为一期。

On Preschool Education Reform in 1920-1930 China and the Enlightenment

TIAN Jingzheng, YANG 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410081)

幼稚园老师论文篇(2)

关键词:教育实习;幼稚园;幼师生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016-02

张雪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学前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幼稚园和幼稚师范最基层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他非常重视幼儿师资的培养,开办幼稚师范教育,在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期间,不仅编撰幼稚师范丛书,还十分重视幼稚师范教育实习,进行了教育见习、实习的改革试验。他以“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的思想为出发点,从见习实习的场所、时间以及组织方面论述了他的教育实习思想。

一、张雪门幼稚师范教育实习思想

1.幼稚师范生见习实习场所。张雪门认为幼师生实习的场所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幼稚师范设立的中心幼稚园、贫民幼稚园、婴儿保教园和小学四种。中心幼稚园能为幼师生提供幼儿教育实际经验。幼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幼稚园的一日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贫民幼稚园和乡村幼稚园是幼师生第二学年的主要实践场所,幼师生在幼稚园内主要从事园长、教师、会计、采购等工作,通过实习使幼师生具有独立从事幼稚园各项工作的能力。婴儿保教园可以为幼师生提供婴幼儿卫生保健、营养、膳食烹饪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幼师生了解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保教知识。小学也是必要的实习场所,通过在小学的学习,可以使幼师生了解幼儿入小学前在知识、行为、态度等方面应该如何做准备,如何有效的进行幼小衔接,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

2.幼稚师范生见习实习时间。张雪门认为幼师生的见习时间应该是贯穿于幼师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学年分三次进行,每周时。先是参观中心幼稚园的园址、园舍、设备和教具,了解幼儿教师处理幼稚园各种问题的技巧,使幼师生了解幼稚园的工作。进而参观各种类型的幼稚园,了解不同地区幼稚园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到中心幼稚园实习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第二学年主要是让幼师生到贫民幼稚园和乡村幼稚园实习从建园到管理的全部工作。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一半的时间在婴儿园实习,一半时间在小学实习。通过三年的分散实习,幼师生不仅能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幼稚园的各项工作,还能了解幼儿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便幼师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胜任各方面的工作。

3.幼稚师范生实习的过程与形式。张雪门认为有组织有系统的实习有四个步骤:参观、见习、试教、辅导。参观阶段,时间一学期,为实习生主要是了解幼稚园的基本工作。见习阶段,实习生主要是从提供材料到整个教育活动的参与,由幼稚园教师给予指导。试教阶段时间为一学年,所在幼稚园从招生、编班、选材、组织活动、编制预算决算,一切教学上、教师业务上以及幼稚园行政中的处理,都由二年级的师范生来担任。最后一个阶段是辅导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不仅要通过实习了解儿童全面的发展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幼儿教育工作,辅助培养地方师资,努力普及幼儿教育。

二、张雪门幼师生实习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启示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师范学生入职前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实习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在具体、真实的教育情景中感受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做好教育实习对我国教师入职前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实习还存在着实践时间短且安排不合理、实习机构建设滞后、实习内容单一、实践组织和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张雪门幼师生实习思想对现今我国高校幼师生实习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建立多样化的教育实践基地。张靖在《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实习研究》中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师范院校为学前教育学生选择实习基地时99.95%选择城市幼儿园,只有少部分选择在乡镇幼儿园,没有选择到农村幼儿园实习的。城市幼儿园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还有大批优秀的幼儿教师,能够为幼师生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但是城市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与农村有很大区别,许多同学在城市幼儿园实习期间,能够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一旦去到乡镇甚至是农村幼儿园,面对贫乏的教育资源、缺少生活经验的孩子,许多新教师就不知道该如何组织教育活动。张雪门先生提出的四种幼师生实习基地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如果幼师生事先接触过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实习,了解不同地区幼儿园的教育实际,在现实工作中就能够得心应手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应该建立多样化的教育实践基地,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实习机构,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就可以选择合适的幼儿园进行学习。自从“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已有部分幼师生进入到农村地区进行顶岗实习。师范学校今后应加大多样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地方各教育机构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

2.适当分散并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我国师范教育实习时间偏少,以云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学前教育本科生在第三学年两个学期分别有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然后就是第四学年上学期有为期9周的教育实习,期间有少数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天或半天的见习。这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锻炼是不够的。师范院校应当合理分散并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从学生入学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就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学习,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情况和保教工作,并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结合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教法,使幼师生了解幼儿教师是如何组织各领域的教育活动的。在最后一学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到城市进行学习或是到农村实习。这种全程式的实习能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3.丰富教育实习内容。从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部分高师院校仅重视课堂教学实习,或以见习、模拟实习代替教育实习,忽视班主任工作、学校行政管理和课外、校外的教育实习等。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主要是在城市幼儿园,而城市幼儿园教师通常是“两教一保”,负责教学和负责幼儿生活的教师是分开的。学生到幼儿园实习通常就只是实习如何做好教学老师,如何组织各领域的教育活动。而对幼儿保育及幼儿园管理工作等方面则不涉及,这不利于锻炼学生全面应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不仅要学习如何组织各领域教育活动,还应该重视幼儿园带班教师组织管理工作、保育工作以及教科研工作等各方面的幼儿园工作,通过教育实践提高学生处理各项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邢莉娅,麦少美.中外学前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9.

[2]邢莉娅,麦少美.中外学前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0.

[3]张靖.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实习研究[D].吉林:辽宁师范大学,2011.

幼稚园老师论文篇(3)

【关键词】学制;家园关系;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1-0049-05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和家庭各具其独特价值,二者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在我国,虽然目前家园共育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在家园共育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家长在家园共育中责任意识欠缺以及自身定位不准确、幼儿园教师缺乏家园沟通知识与技巧、家园共育容易变成幼儿园主导下的单边活动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与我国家园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息息相关,与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分别扮演的历史角色紧密相连。我国学前教育家园关系产生于学前公共教育机构设立之际,伴随着学前教育由家庭教育向有组织的学前公共教育转化演变的历史而演变。近代以来,四部学制的相继颁布和实施,促使家园关系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不断推动着家园关系走向今天的家园共育。以史为鉴,笔者旨在梳理四部学制下家园关系的演变历程和阶段性特点,以期继承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家园关系研究提供新角度、新思路,也尝试提出促进我国当下家园关系发展的建议。

一、癸卯学制:幼儿园“辅助”家庭

清末,出于战败国的危机意识,清政府主动学习“西学”,实施“新政”。1904年,重新修订后的《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史称“癸卯学制”。清政府还派员赴日考察,并仿效日本学制中的《幼稚园保育设备规程》,正式颁布并实施了我国第一份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章程》将我国的幼儿教育专门机构命名为“蒙养院”,明确规定学前教育家园关系为“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无论是《章程》中确立的蒙养院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设立蒙养院的宗旨,蒙养院的师资配备,还是《章程》制定者对家庭教育的明确规定,都充分体现了癸卯学制中的家园关系是幼儿园辅助家庭教育。

第一,蒙养院教育尚未被纳入学制系统。《章程》规定蒙养院接收3-7岁幼儿,在初等小学堂之前加入四年学前教育,与西方的幼稚园教育对接,但并未作为必修学制加以要求。父母愿意送幼儿进入蒙养院,蒙养院要接收;父母不愿送幼儿入蒙养院,可在家中由母亲自学家庭教育教材,自行教育子女。

蒙养院的出现虽然使学前公共教育在中国得以初创,但是癸卯学制基本仿效日本,是照搬日本学制的结果,并非“自下而上”产生于中国教育的客观需要。“专设的蒙养院设置不多,且教学时间短,师资水平低。”在这一时期,蒙养院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微不足道,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还是家庭。

第二,《章程》明确规定蒙养院设立的宗旨在于“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可见蒙养院只不过是家庭教育的辅助机构,是学前家庭教育向学前公共教育过渡的一种组织形式。

癸卯学制虽然照搬日本学制,拥有资产阶级教育的外衣,却是传播封建社会的思想内容的。蒙养院设立的目的在于以幼儿园辅助家庭,强调以封建道德涵养德性。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家庭式生产是人们早已习惯的方式。在中西文化相遇、碰撞的初期,家庭战胜社会、战胜市场是必然的事情,教育领域的家庭式生产也是符合这时的历史条件的。

第三,以育婴堂的乳媪和敬节堂的节妇充任蒙养院师资,其低下的保育质量使得蒙养院教育无法代替家庭教育。《章程》指出,“因各国都有幼稚园,以女师范生为保姆教养儿童,而中国尚未开女子入学之风,若设女学,其间流弊甚多”,所以结合国情,于育婴堂和散节堂内划出一处作为蒙养院,由育婴堂的乳媪和敬节堂的节妇为保姆,代行女师范生保育儿童的责任,充当蒙养院的师资。因为乳媪大多是文盲,工作内容是喂养、照料弃婴和孤儿,而节妇中虽然有一些识字者,但为数并不多,所以虽然刊发有官编女教科书和家庭教育书籍,虽然设有保姆学堂可供她们学习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她们文化素质过低且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训练,她们“很难胜任幼儿的教养工作,所以这种师资是完全不合格的”。

中国传统父权文化对发展女子教育的担忧使得学前教育不仅缺乏合格的师资,而且育婴堂和敬节堂附设的蒙养院数量有限、服务时间短,客观上既无法容纳广大的适龄幼儿,也无力提供合格的学前教育,因此,幼儿的保育工作更多仍是依赖家庭妇女,由她们自行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家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第四,《章程》制定者采用编发女教科书的方法指导学前家庭教育,期待“家家皆自有一蒙养院矣”。为此,母亲要学习《孝经》《列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规》以及了解“四书”等传统思想著作的核心观点,也可以学习不违背中国妇道、妇职的外国家庭教育书籍,目标是掌握为人母、为人妻的必备思想和技能,既能够妥善打理家中诸事,又能够教育子女,帮助儿子奠定入小学的基础,帮助女儿学习为人母、为人妻之道。

由此可见,《章程》制定者是把家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的。作为与西方幼稚园教育对接的蒙养院教育并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未对学前家庭教育造成很大冲击。作为新生事物,蒙养院教育力量微弱,发展不充分,是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机构,作为学前家庭教育向学前公共教育的过渡形式而存在的。

二、壬子癸丑学制:幼儿园“辅助”家庭,并向“协助”家庭过渡

壬子癸丑学制作为辛亥革命的产物,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急于改革的临时政府在学前教育问题上并未作过多的改革,对学前教育持一种既不反对也不单独提及的态度。1916年颁布的《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明确规定,蒙养园的任务在于“保育幼儿……以辅助家庭教育”。这一时期的家园关系在本质上与癸卯学制时期并无二致。壬子癸丑学制所确立的蒙养园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以及设立蒙养园的宗旨表明这一时期仍是以幼儿园“辅助”家庭为主,不过蒙养园师资培养所取得的进步也预示着家园关系开始向幼儿园“协助”家庭过渡。

第一,蒙养园教育依旧没有被纳入正式的学制系统。关于蒙养园教育的设立、管理、主办单位、财政、废止等内容,壬子癸丑学制规定与小学保持一致。

第二,蒙养园的办园宗旨一方面为保育幼儿,另一方面仍是辅助家庭教育。这一时期,由于女子师范学校得以建立和发展,癸卯学制时期蒙养院教育同时承担女子教育的功能到了壬子癸丑学制时期逐渐被减弱,而蒙养院保育幼儿、辅助家庭教育的功能被保留下来了。

第三,蒙养园师资培训取得进步,提高了蒙养园的保育质量。《教育部公布师范教育令》规定,女子师范学校不仅附设小学教员讲习科以培养小学教员,同时必须附设保姆讲习科以培养蒙养园保姆。这一规定明确了蒙养园师资培养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促进了蒙养园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和蒙养园保育质量的提升,使蒙养园教育逐渐有能力以专业的姿态向“协助”家庭教育的方向发展。

三、壬戌学制:幼儿园“协助”家庭

壬戌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无论是壬戌学制规定的幼稚园教育在学制系统中的地位、幼稚园的宗旨还是幼稚园的师资,都表明学前公共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之间是幼儿园在先、家庭在后的关系,幼儿园协助家庭教育。

第一,壬戌学制将幼稚园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系统,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奠定了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幼稚园可以附设于师范学校以及小学内,也可以单独设立。壬戌学制颁布后,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类型的幼稚园,“其中有公立的,也有私立民办的;有附属于其他学校机关的,也有单独设立的;有普通性质的,也有实验性质的;有设在城市的,也有设在农村的”。至此,学前教育终于摆脱了附属女子师范学校的命运,开始以独立的办园姿态出现。

第二,协助家庭教育并促进家庭教育发展是幼稚园教育的目标。1932年《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规定,幼稚园教育总目标之一为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求家庭教育的改进。这份《课程标准》在教育方法要点中提出教师应该“常常到儿童家庭去,或请家长到园中来;尽力联络感情,宣传幼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与此同时,在老解放区,1927年《江西省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明确规定,“建立一般未达入学年龄的机关(如儿童养育院、幼稚园等),以利增进社会教育,解放妇女”。1934年《托儿所组织条例》规定,组织托儿所的目的是为改善家庭生活,使托儿所代替妇女承担一部分婴儿的教养责任。1945年《边区保育工作方针》规定,凡抗战将士及一切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一概由政府抚育,以便使家长能专心致力于抗战建国事业。由此可见,老解放区的幼稚园教育目标在于解放家庭妇女,减轻家庭负担,使家长能够专心从事革命事业。此时,幼儿园协助家庭、促进家庭教育改善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政治意味。

第三,壬戌学制期间幼稚园师资得到进一步发展。壬戌学制规定,师范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可附设幼稚师范科,但在此后一段时间,幼稚师范教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陶行知和陈鹤琴于192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开设幼稚师范和在普通师范中设幼师科。随后,1932年的《师范教育法》和1933年的《师范学校规程》都对附设幼稚师范科作了具体规定,并且在1935年颁发了两年和三年制幼稚师范科的教学计划。

这一时期,不但公立幼稚师范科得到发展,私人出资设立的幼稚师范学校也不断出现。国家对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支持和各项政策法规的颁布,充分说明无论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是社会需要,幼儿园教师对于实现家庭教育的改造所具有的独立存在的意义已经被承认,幼稚园教育具有不同于家庭教育的专业服务意义这一事实已被发现并受到重视。

四、1951年学制:趋向幼儿园与家庭互相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一系列面向工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学前教育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幼儿园要主动了解幼儿家庭,积极宣传科学的保育思想和方法,邀请家长参与园所工作,与家长密切联系,促进幼儿发展。无论是1951年学制规定下的幼儿园设立宗旨、幼儿园师资还是园所管理,都体现出在这一时期幼儿园和家庭互相配合的发展趋势,逐步呈现出幼儿园和家庭并列发展的局面。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幼儿园面向全体幼儿,代替父母承担一部分保育幼儿的责任。《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减轻母亲在育儿方面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冶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可见,1951年学制时期,我国幼儿园教育除了履行专门的保育儿童职责外,还要配合家庭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任务,这不完全是提升儿童保育质量层面的配合,更是为政治、经济建设服务的配合关系。

第二,教养员要遵循使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密切配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帮助家长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应从幼儿家庭了解幼儿的环境、性格和家长对幼儿的要求,以便改进业务”。这体现了家园关系中教养员具有的主体性特,征。家园关系中教养员工作的关键词在于“积极主动”,要具有主动联络幼儿家庭、积极帮助家长的意识,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利用专业知识和素养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推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趋向一致。

第三,在园所管理层面,园长要组织家长代表会。“幼儿园在可能的条件下,得组织家长代表会。其代表由家长会选出,每班一人至二人,任期一年。其任务为协助园长进行园舍修建、充实设备以及其他改进园务的工作。其决议由园长采择施行。”家长被邀请参与园所事务的管理,协助园长做好部分园务工作,这有助于家长对幼儿所处的环境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也有利于家长和教师、园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一时期,家长在家园关系中的主体性慢慢得到发展,教师与家长的“双主体性”在逐渐形成,幼儿园和家庭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局面逐渐形成。

1951年学制颁布时期,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经济建设对于百废待兴的中国是最重要的任务。幼儿园教育为减轻家长负担而承担一部分家长的责任是由客观的政治、经济需要决定的。因此,1951年学制时期的学前教育更多沿袭了老解放区重视幼儿园教育福利性的功能——幼儿园为减轻家长负担而承担一部分责任。此时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配合并非完全是教育意义上的,更多具有福利性质,以便家长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五、关于促进家园关系发展的建议

1.家园关系应坚持家园共育的方向

不同的学制时期,对家庭或者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的偏重,这反映了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确有其独特的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家庭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对世界、社会的初步认识,是幼儿性格雏形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幼儿入园前在家庭中的生活经历、行为习惯、获得的能力等对幼儿园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家园共育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园共育以幼儿园为主导。家长被动参与。在这种单边活动中,幼儿园和家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家长在更多情况下只是以旁观者或被动参与者的身份存在。这显然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的精神不符合。基于此种现实,平等地位中的家园共育有必要被倡议、被强调、被重视。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核心家庭数量迅速增多,多数家庭是4+2+1的家庭结构,家长格外关注幼儿的在园情况,加上近年来不断爆出的幼儿园虐童、校车安全事故等问题,幼儿园的社会形象受到了影响,家园关系变得微妙、紧张,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度有所降低,不安全感在增强。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在舆论环境如此不利的情形下,健全家长工作的各项制度、提高对家长工作的认识、积极与家长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家园双方同时存在着和对方沟通、合作的内在动力,促使家园共育成为必需,成为家园关系发展的方向。

2.教师应重视家长的作用,主动与家长沟通

壬戌学制以来,各种师范学校获得发展。幼儿园师资力量不断得到增强,专业性不断得到提高,幼儿园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现,对家园共育的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多样,常见的有家访、个别交谈、家庭联系本、电话或书信往来、家长会、科学育儿报告会、家长开放日、宣传栏等,这些家长工作促进了家长和幼儿园的交流。然而,日前的家园共育中的一些现象反映了教师对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不够重视。比如,有些幼儿园开展“家长教师”活动,邀请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以期既可以为幼儿提供更丰富多样的经验,又能够加强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出发点很好。然而,这些“家长教师”活动往往有一个特点,活动由幼儿园教师设计和组织,家长只能按照已有的流程“表演”。这样的合作方式并未充分发挥家长应有的作用。这与教师不够信任家长、不够重视家长的作用有关。建议教师转变观念,尝试放权,让家长依据其行业素养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教师可以提供建议,协助家长完成活动。又如,在家访中,有些教师对家长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不能以平等、尊重、合作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而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家长,将家访变成了告状、谴责和说教,导致很多家长听闻家访而色变,这种情况明显不利于家园关系的良好发展。教师应该转变态度,提高对家园共育中家长作用的认识,将家访看成是了解幼儿、增进双方沟通、促进家园共育的好机会。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如实告知家长幼儿的具体情况,聆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幼儿发展的对策。再如,在家长开放日中,家长参与活动的表现多为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比赛等,有些家长甚至漫无目的地度过了“幼儿园的半日游”。要提高家长开放日的有效性,教师应主动与家长交流,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向家长发放幼儿行为观察表,告诉家长应该看什么、怎么看,引导家长按照观察表逐项观察幼儿的行为,做好记录。待活动结束后,家长可以明确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然后由教师和家长一起商量对策,确定家园配合教育的方案。

3.引导家长多学习科学育儿知识,积极与教师联系

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历史悠久,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期间虽已存在学前公共教育机构。但是家庭教育始终占主导地位,传统文化深刻影响到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转变家长不合理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一般重视幼儿智力因素的开发,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的发展容易被忽视。建议教师多方引导家长接受国家提倡的先进教育理念,了解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积极配合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教师还要为家长创造多种机会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如果缺乏专业的育儿知识,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引导家长掌握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提高家长家园共育主动性的有效途径。目前,家长获取育儿信息的渠道十分丰富,可以登陆网络教育论坛、在线观看育儿专家的讲座视频、参加幼儿园的家长讲座、阅读育儿书籍和报刊等,可以方便地了解到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学前教育学以及学前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形成科学的育儿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选择指南,帮助家长筛选。

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家园共育合力,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3〕〔4〕〔6〕〔7〕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5〕〔8〕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1951.

幼稚园老师论文篇(4)

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又将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我们一起学习,共同努力,使我们xx班的孩子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进步:会自己吃饭、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还会帮助集体做事擦桌子、发碗、收拾饭粒等等,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天我们就本学期学习的八大教学体系课程的内容,运用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作一个汇报。请各位家长在孩子每个表演结束后都能给与热烈的掌声,好吗?下面演出正式开始。

1. 首先请欣赏由xxa班的6个小美女带来的舞蹈《天使》 掌声鼓励

2. 全脑通是我们幼儿园的八大教学体系课程之一,这套教材在于培养幼儿使用右脑进行形象思维的习惯,利用右脑快速记图,先认识图形,再认与图形对应的文字,孩子们只要看懂了图画就自然记住了字形,同时也掌握了字义。接下来请欣赏由xxc班带来的全脑通展示《小猫钓鱼》

3. 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音乐是不能被其它东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粮。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学习音乐也是一样的道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xx幼稚园引进了国内一套非常好的音乐教材《阳光音乐乐园》,它以孩子的兴趣,喜好出发,通过色彩鲜艳的构图,故事戏剧,有趣的说白等,引导孩子进入奇妙的音乐世界。请欣赏由xxb班小朋友带来的打击乐《粉刷匠》

4. 英语在21世纪的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不会英语感觉就不能与国际接轨一样,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们报了很多的英语补习班,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英语的起跑线上。我们幼儿园八大教学体系课程中同样也设立了《爱迪英语》这样的一个英语课程。,《爱迪英语》不以教授孤立的单词为主,也不讲语音理论,而是通过读音规则掌握拼读技巧,直接让小朋友学习短小精悍,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又容易记忆的儿歌,歌曲,对话,童诗,让小朋友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英语。请欣赏由xxa班小朋友带来的英语连诵

5. 主题教学是所有幼儿园必设的课程,而我们幼儿园所设的《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是从幼儿活动方式的角度出发,通过我与自己,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个内容维度组织幼儿的生活经验。请欣赏由xxc班小朋友带来的情景剧表演《拔萝卜》

6. 孩子是最有强烈求知欲的,他们对什么都非常感兴趣。而七田真闪卡,把知识体系分门别类,一一介绍给孩子,快速的“照相机式记忆”方法既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又抓住了孩子们的视线,从而还可以训练孩子的高速记忆能力。请欣赏由xxb班小朋友带来的闪卡展示

7. 数学是所有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课程中最让老师头痛的,因为一般的小学化,成人化,抽象化,灌入式教学方法是老师难教,孩子难学。而我们幼儿园使用的《三维操作数学》教材,通过数学插板,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结果,真正实现游戏化学习。请欣赏由xxa班小朋友带来的三维数学展示《5以内的序数》

8. 儿童时期的教育模式,当以读诵熏习为主,讲解并非迫切之事。而《弟子规》《学庸论语》的经典读诵课程学习,可以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下一代成为“人文与科技融汇”的文明一代。请欣赏由xxabc班带来的《弟子规》《大学》片段诵读

9. 孩子们在xx幼稚园不仅学习了动手动脑,念儿歌、讲故事,还学会了唱歌、跳舞,接下来请欣赏由xxc班带来的舞蹈《黄鹂鸟》

10. 本学期小班开设了美术与口才两个兴趣班,在学期结束之即,借助这个小舞台我们小班口才兴趣班要来展示一下自己。请欣赏由夏浩瀚,吕思哲,陈立恒,程易珈,胡真,徐铭哲带来的儿歌《雪地给我拍照啦》请欣赏由大胡老师,柳翰翔,吴宜诺,陈俣睿,周子墨,慧心,慧芝带来的对答歌《弯弯的》请欣赏由藤若妃,应锦诺,陈家宝,朱弘凯,方喆带来的诗歌《我最爱妈妈的脸》请欣赏由王仔仔,钱小天,陈陈,徐紫云,徐乾豪带来的儿歌《小雪花》最后全体小朋友将给我们带来他们的新年祝福《新年到》

11. 真正健康成长的孩子们肯定少不了体能上的训练。xx幼稚园引进的香港亚太体制能课程,是我园的一大特色,每周四,都将由亚太体制能的专业老师可乐哥哥,怪兽哥哥等等为我们的孩子上课,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身体。所以,现在请所有的家长退到操场的两边,观看由可乐老师组织的体制能展示。体制能结束后,请各班老师带领自己本班的孩子回到舞台中间,颁发奖状。

幼稚园老师论文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教师;游戏;幼稚园;家庭教育

在近代南通历史上值得南通人骄傲自豪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是张謇。美国教育家杜威在考察南通后发表演讲说:“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本文拟对张謇的幼儿教育理念、教育实践进行些微探索,以窥其教育思想之一斑。

张謇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尴尬境地,他认为“政需人举,人需学造,一国之强,基于教育”,把国民教育当作近代立国的根本大计。幼儿教育则是一个奠基工程,是孩子人生的起始阶段。

一、幼儿道德教育培养

张謇指出办学注意三点:“首要的便是要注意学生道德思想教育和培养,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例如:张謇儿子字孝若,自己解释为:“孝者蓄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为蓄。若之义训顺。顺必有序,顺于学之序则学进,顺于事之序则事治,顺于人之序则人洽,顺于礼之序则身安。”这就反映了张謇对幼儿道德教育的观念:第一,必须从孝敬父母开始,这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对幼儿教育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第二,道德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超越。

对道德教育来说,这是个很重要的时期。幼儿时期各种思想观点还没有形成,不论好的还是不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都会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二、女性从事幼教的优势

幼儿园是幼儿走进社会的第一站。人生最初的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幼儿教师是这时期对其产生影响的关键人物。

张謇认为:“苟无慈爱心与忍耐心者,皆不可任。”在谈到通州女子师范创办的初衷时,他认为它便是以培养小学、幼儿师资为主要目的的,并将西方先进教育思想融入到女子师范教学思想中去。例如开设了幼儿心理学课程和提出了教师结合教学理论进行实践教学的先例。譬如强调“庚戌之冬,女子师范第一届本科毕业,先是属顾生为之讲授幼儿心理之大要,养护教授训练之原理。”并且主张“凡毕业我师范学校者,最终一学期,必须就附属小学实习教育”。“足尽教育之责也”。从中可体现出张謇对于女性从事幼教的优势有着深刻的认识。

三、幼儿教育方法的转变

张謇认为:“自其成童至于弱冠必责经尽读全经,而经乃徒供弋取科举之资,全无当于生人用。”所以他反对“责以读经”这种错误做法。

张謇主张通过游戏、儿歌等多种方式来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体力,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游戏作为幼儿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游戏更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并享受着生活的愉悦,在游戏中不断完善自我意识,并在游戏中完善自己健康独立的人格。所以用游戏这种形式是教育幼儿的最好方法。

除游戏外,张謇还亲自制作儿歌来教育幼儿,例如:《池中金鱼》风吹池面开,一群金鱼排。小鱼摆摆尾,大鱼喁喁腮。白鱼白玉琢,红鱼红锦裁。《风车》风车兮风车,圆转兮不差;车之捷捷兮,风之不息兮。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幼儿教育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创办幼稚园,发展幼儿教育

在幼儿教育实践方面,他于1904年在南通城西建立新育婴堂,1913年1月将其规划为南通第一幼稚园,而且招收保姆,并教以其养育幼儿的科学知识,为新式幼稚园准备师资;1914年成立了女师附属幼稚园;1917年在城中创办了张杨私立第二幼稚园;1920年在马家巷创建张吴私立第三幼稚园。此外在家乡常乐镇创办了五所初等小学以教蒙童,说明了张謇对家乡幼儿教育的重视。而在张謇的影响下,南通还有孙敬澄等人创办的金沙幼稚园,一个南通县城竟有如此多的新式幼儿园,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五、重视幼儿家庭教育

张謇的家庭教育思想理念是基于“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的教育主张。他对儿子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论何时何地,总要儿子经常给父亲写信、寄诗,胜似家教老师。宣统元年(1909),张謇积劳成疾在家休息,带病致函12岁的儿子:“前后所改各信,须各收好,时时看看。……” 并写下《怡儿二十生日示训》“昔父年二十,正殷忧患时。汝今当诞日,娶早已生儿。励志宜防俗,诚身在不欺。十年能自立,未到学宣尼。吾衰犹未甚,汝学尚须求。先业农为分,虚名士所羞。毋忘经训熟,要共国人忧。”以此来勉励儿子。

由于张孝若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年少时便学业有成,事业有为。为此张謇感叹:“儿能勤学励行,足慰父志。”

幼稚园老师论文篇(6)

刘慧琴曾是全球最大网络行销公司DoubleClick台湾地区总经理,五年前,她到美国考察幼儿早教项目,美国的天才宝贝(FasTracKids)课程深深吸引住了当时已是一个2岁孩子妈妈的刘慧琴。“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课程真的能帮助孩子成长,我的孩子就应该去上。”刘慧琴认定这个注重3--6岁幼儿综合素质培养的项目在中国一定有市场,所以以品牌授权的方式引进了“天才宝贝”,落户上海并先后获得了智基创投、德同资本、华威国际两轮共1500万美元投资。

经过五年的发展,睿稚集团旗下的天才宝贝品牌已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现在睿稚集团CEO刘慧琴的“野心”是要把这么多年累积的教育经验,结合中国幼儿教育的特点,将中国的幼儿园开到海外市场,把最好的教育模式带给全球的华人孩子。2009年9月,睿稚集团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启动宋庆龄国际幼儿园项目。只要有心,梦想并不遥远。

主攻高端市场

3岁孩子,每周末上课2小时,两年内修完12门学科,共花费2.4万元。对于国内大多数家长而言,这样的花费似乎有点奢侈。但对于一二级城市收入较高的白领来讲,如果教育模式适合孩子,他们愿意花这笔钱。“天才宝贝在上海的市场反响很好,这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所以我们目前计划把天才宝贝带到国内其他一些大城市。”刘慧琴告诉本刊记者。

天才宝贝作为一个美国课程,定位于3--6岁的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非具体的特长培育和技能培训。为更快地实现本地化,刘慧琴对天才宝贝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比如删减了动手操作、知识学习等内容;增加了培养演讲、沟通能力的内容;把孩子的表现录像上传到网站,定期给家长做成效报告;按照一个班级16人制,每个老师搭配带5--8个班的安排,要求每个老师每周都要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及时了解家长的想法。

天才宝贝在授课形式上,采用了先进的高科技教学工具Learning Station(计算机投影和互动式电子白板等构成的多媒体学习站)。在推出不到5年里,它被翻译成13种语言,培训中心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掀起一股早教的“革命”。

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给天才宝贝带来了很好的口碑。很快就在上海打开了市场。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和智基创投合伙人梁晓刚的孩子都是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选择天才宝贝的。智基创投管理合伙人卓德钦对本刊记者表示:“对于睿稚集团的这个项目,投资前我们找了很多学生家长,通过他们去了解睿稚集团的教育,同时也到睿稚集团上海以外的办学点去考察,结果发现客户群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很多。”卓德钦认为,这个项目虽然是一个高端项目学费很高,但是了解市场以后发现,其实中国家长很舍得对小孩进行教育投资,市场很大。

虽然对睿稚集团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当被问及未来市场占有率的目标时,刘慧琴显得很谨慎,她认为儿童教育是一个需要积累和沉淀的行业,盲目地扩张会使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受到冲击。“我并不想在市场上占多大的份额,市场占有率有2%--5%我就已经非常开心了,上海3--6岁的孩子大概有50万,我只要5000个孩子,把这群孩子服务好,让这群家长开心就足够了。”刘慧琴算了一笔账,以保守的2%的市场占有率为例,1万个孩子,两年的费用是2.4万元,也就是两年的总营业额是2.4亿元,折合下来每年就有超过1亿元的营业额。

在刘慧琴看来,高端市场是需要细心培育的,与其一味地追求市场占有率不如把现有的学员服务好,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会使品牌受损。

“走出去”多元发展

目前天才宝贝在中国已经拥有34家直营中心,可刘慧琴在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更大胆的规划。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睿稚集团对外宣布了三个重要的决定:启动了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的“宋庆龄国际幼儿园”项目;签署了与美国“疯狂家族儿童俱乐部”的合作战略协议;此外,睿稚集团拟于2011年海外上市,誓以中国儿童教育服务第一品牌的形象耀然海外。

依托宋庆龄基金会在国内和国际已有的知名度,使宋庆龄国际幼儿园在幼教领域迅速占位。宋庆龄国际幼儿园已经有了初步的战略规划,首先在国内各重点城市办园,然后走出国门,进军国外各重点城市;在此基础上,携全球华人幼儿园第一品牌的影响力,快速整合国内幼儿园市场,引领市场标准。国内市场的开拓,主要是通过直营方式;在国际市场方面,寻找规模企业以或合资方式合作办园。

刘慧琴解释说,睿稚集团涉入幼儿园教育,对其本身来说,是事业的扩张和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的体现,丰富了集团的产业链条,优化了集团的事业平台。而宋庆龄基金会与睿稚集团的强强联手,对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而言,则可谓是一个新的开始和尝试,标志着国内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底蕴的大型幼教品牌的横空出世。而与美国“疯狂家族儿童俱乐部”的战略合作也是集团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

“疯狂家族儿童俱乐部”是针对3--10岁儿童所设计的潜能激发教育体系,结合多个全世界知名教育体系的儿童多元智能培训中心,提供多元化课程,致力于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能力。俱乐部的设施包括:“疯狂科学”教室、I-tell(纹道未来)皮纹测试区、多媒体教室(电脑区)、开放式图书区、疯狂科学秀场表演,以及多功能教室。

幼稚园老师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是陈鹤琴先生在1923年一手创办起来的,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单元教学法,鼓楼幼儿园的老师在陈鹤琴先生的启发下,继承和发展了单元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的单元教育课程,那么单元教育课程和陈鹤琴的理论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探索的,到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理论体系,陈鹤琴为了探索中国的幼稚园课程,开办了鼓楼幼稚园,在鼓楼幼稚园和张宗麟先生合作,带领教师一起实践,总结经验,终于形成了活教育理论体系。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中不得不提的是活教育的课程,“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陈鹤琴先生认为,从书本上能吸收的知识是死的,是间接的,而从大自然和大社会获得的知识是活的和直接的,我们应该根据每学期对幼儿教育的要求内容,按季节性自然方面以及社会活动方面要求,组织周围的自然或社会事物,对幼儿进行教育。关于自然方面,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根据各地的气候自然条件,以及园内外的大自然有利条件,让孩子经常注意季节现象的变化,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活变化,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眼界,使孩子对大自然产生兴趣和爱好。在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可以由远到近地利用社会资源,介绍幼儿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例如幼儿?@的教室、操场、活动室、玩具,幼儿园的老师,厨房的叔叔阿姨的劳动,都可以让幼儿了解,成为教育的资源;一些节日也可以作为教育的资源,比如春节,教师节,儿童节,国庆节,元旦节,可以组织儿童一起布置节日的美丽环境,组织儿童表演节目,使孩子了解节日的传统,也在过节的活动中表现自己,得到情感的陶冶。远一点的资源就是在社区中寻找了,可以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带孩子去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参观,让孩子了解社会上除了家庭和幼儿园以外的生活,经过参观讨论,丰富孩子对社会的认识。陈鹤琴先生提出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是对当时以书本为唯一知识来源的教育的挑战,也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带来了有益的借鉴,作为社会人,将来必然要走上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在儿童年幼的时候就让他们了解社会事物,可以增加适应社会的信心。社会中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无论是来自幼儿园、家长、还是社区,如果我们很好的筛选、组织,然后呈现给孩子,对孩子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鼓楼幼儿园的单元教育课程是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的。它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从培养目标上来说,单元教育课程注意培养儿童完善的人格,注意儿童的全面发展,特别注意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看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而陈鹤琴先生也是说要培养“人”,单元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陈鹤琴先生是相合的,而单元教育课程又增加了世界知识和信息知识,着眼于培养“世界人”,这和时代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教学方法上来说,陈鹤琴先生特别强调儿童动手“做”,而单元教育课程也是特别重视让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的巩固和发展。从课程资源来说,陈鹤琴先生强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单元教育课程的课程资源也是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社会课程资源,在单元教育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幼儿园密切联系家长和社区,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和社区中丰富的、对儿童有价值、儿童感兴趣的资源,把这些资源运用于儿童的教育,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合力,共同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努力。

从理念上来说,单元教育课程的编排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儿童的兴趣,事先编排好课程,为儿童的学习做准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发生了变化,老师会适当调整教育内容,借助儿童更感兴趣的话题来实现教学目标;单元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儿童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老师给儿童创设的环境和提供的材料都会考虑到让儿童有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探索的机会和动力,老师会根据不同儿童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学习的主体是儿童,这和陈鹤琴先生十五条主张,十七条教学原则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从活动的选择来看,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大领域,但是儿童的生活是包括很多方面的,教师在五大领域中较难进行选择,所以单元教育课程在五大领域的基础上把课程的教育内容细化到13个方面,分别是社会、语言、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习惯、游戏、环境、劳动、家园,在每一个方面,老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来选择几个代表性的活动,根据提供参照活动的时间安排来进行教育。从学习步骤来说,陈鹤琴先生提出学习的四个步骤,特别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单元教育课程在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儿童的间接经验,因为儿童的组织概括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有时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如果不加以系统化,不利于经验的随时提取,所以教师帮助儿童提炼知识经验,引导儿童梳理经验,这也是很重要的。如四步教学法的过程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幼儿自由操作幼儿交流操作的经验,并互相学习、借鉴幼儿再次交流经验,教师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形成概念幼儿用新经验再次探索操作。总之,单元教育课程继承了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创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