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健身合同

健身合同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3 11:16:06

健身合同

健身合同篇(1)

第一条 办卡事宜1.办卡种类、费用及支付方式

办卡种类 时效卡 计次卡 计时卡 储值卡 金额(人民币)

支付时间支付方式 现金 银行卡 支票 备注

2.使用权限 该卡记名,仅限甲方本人使用;甲方将卡转让他人时,不需 需 支付转让手续费 元。

该卡不记名,可由任何符合条件的持卡人使用。 其他: 。

该卡 能 不能 与乙方其他优惠促销活动同时使用。

3.有效期限(1)记名的计次卡、计时卡、储值卡不设有效期限;不记名的计次卡、计时卡、储值卡有效期限自 起为 (不少于三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有效期限届满后卡内仍有剩余的金额、次数或时间的,乙方应当提供激活、换卡等配套服务。

(2)时效卡:甲方自 起成为乙方会员,会员资格的有效期限为 ;甲方拥有在有效期限内按照乙方承诺不限次享受约定服务的权利,有效期限届满后会员资格自动终止,不产生卡内余额。

乙方在非法定节假日暂停营业超过24小时或甲方按照约定办理暂停服务手续的,有效期限相应顺延。

4.使用范围 仅限单店使用,名称、地址: 。

连锁门店通用,通用门店名称、地址: 。

第二条 乙方承诺提供的服务内容1.卡内包含项目: 器械健身 有氧团体课程 游泳 洗浴 . 2.另收费项目: (以店内公示项目和价格为准)。

第三条 甲方健康状况及既往病史: .第四条 重要事项告知方式乙方向甲方告知调整营业时间、暂停营业等重要事项,应当采用店堂告示及 书式 电子邮件传真 短信 方式。

健身合同篇(2)

一、指导思想

20XX年“全民健身日”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组织开展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群众主动参与的健身意识,激发市民群众的健身热情,在全市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原则

坚持和把握“突出主题、公益惠民、广泛动员、因地制宜、节俭高效”的原则,做到主题鲜明,精心策划,突出公益,关注民生,积极发动,社会动员,结合实际,创新特色,厉行节约,务实求效。

三、活动主题

20XX年“全民健身日”主题口号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宣传口号为“我健身,我快乐”、“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全民健身,你我同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参与全民健身,乐享低碳生活”等。

四、活动时间

8月8日为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科普咨询活动。通过举办健身知识咨询,散发传单、宣传册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传播方式,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和“实施计划”,开办全民健身专栏,制作全民健身宣传画、音像制品等,提高群众科学健身素养。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要通过开展的“全民健身月(周)”等有效形式,结合自身实际,适当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空范围。

五、活动内容

一、在文化广场举行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各单位组成方队参加,举行万人签名活动。

二、在市文化广场进行体育健身成就图片展,展示有特色的健身项目、优异成绩和群众健身的场景等图片。同时设立全民健身宣传和科学健身知识咨询站,营造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三、举行徒步行走活动,倡导市民每天坚持徒步行走至少1.5公里;上班人员在距单位1公里范围之内要坚持步行上下班。

四、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喜爱的体育健身活动,或小型比赛和技能比赛。

五、举办跳绳、轮滑、街舞等对场地面积要求,小的技能、时尚运动。

六、举办太极拳、太极剑、武术演练等适合公园、广场的传统健身运动。

七、举办全市木兰扇、健身舞、健身操、广播体操、秧歌、腰鼓、交际舞等团体健身比赛。

六、活动要求

1、精心组织实施。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各单位,要结合各地特色,根据各类人群实际,广泛开展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人群的各类特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和全社会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同时,精心组织辖区各体育团体,共同参与全民健身日活动。

健身合同篇(3)

1.1国家战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等政策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要求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与普及[1];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2]报告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推进医养结合”。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粹,西方人曾将气功称为神秘的东方哲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粹,2017年列入了第十三届全运会比赛项目;且很早就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健身气功的推广发展,承载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健身气功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是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儒、释、道教文化、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医学院校开展健身气功运动,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载体作用,丰富学校教育体系,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识,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1.2体医融合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健身气功离不开医学理论,特别是很多动作离不了中医学理论学说。医学院校学生在习练健身气功的同时可通过探究健身气功的作用及功效加深巩固拓展专业课中相关医学知识。医学院校学生必须学习医学的基本理论(如生理学、解剖学等),这些专业知识是掌握健身气功核心技术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如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拖天理三焦”,通过两手的上托下落来拉长了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肩部疾患和颈椎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另外还牵动了手少阳三焦经,从而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基于医学生对身体器官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的基础,医学生对健身气功的学习和理解更加便利,也更容易唤起浓厚的健康文化兴趣。在健康中国背景下,“运动是良医”理念迅速传播[3],促使了体医融合的快速发展。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未有药物治疗之前的一种原始、本能的全民族自我健身和为他人治病的首要方法。作为体医融合优势项目,医学院开展健身气功项目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推手。首先,健身气功不仅在医学理论上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补充,也是“治未病”“替代疗法”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降低医疗成本,创新社会治理,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一种内在要求。学生通过习练健身气功后,将医学基础知识和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有效的“体医融合”,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开具合适的运动处方,从而很好地满足医生工作的需要,为人类健康服务。

1.3促进身心健康提升医学生职业胜任力

近年来,大学生身心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社会的浮躁、快节奏的生活致使一些老年慢性病逐渐年轻化。“三无”体育课、“展演”体育课、独生子女等社会现象造就了90后青少年心肺功能差、心理素质差、抗压抗挫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民族自豪感差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将来从事特殊职业的医学生来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无疑又给他们增添了一份担当和责任。“少年强则中国强”急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西方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理念在强健体魄上对人体有很好的积极作用,但在提高整体生命质量、促进幸福感不如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健身气功具备良好的健身效果和理论基础,它舍去体育运动中身体锻炼“三调”分离的身心状态,趋向于“三调”合一,是一种主动地对形体和精神的自我调节,在健身的同时健心。[4]医学生通过习练健身气功不但可以增进自身健康,提升生活品质,最终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还能将健身气功相关理论和技术动作应用到学习工作中。古人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应该做到胜不骄、败不累、生活充满阳光的形、气、神协调统一优质的生活工作状态。因此,健身气功能促进医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胜任力。

2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开展策略研究

2.1构建一套与医学院校相适应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

国家从2003年大力推广健身气功以来,健身气功以其动作简单方便、不受场地设备天气等限制、健身效果好而广受群众欢迎。然而年轻人习练者较少,了解的也较少,要发扬传统文化,就应吸引年轻一代的力量,特别是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背景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据调查,目前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项目课程普及率总体不高、课程开课率低;部分学校课时不足、活动少、学生参与人数少。[5]统一课程设置建立完整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是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发展的基础。“课”是任何项目在学校开展的主要形式,课的形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或练习的人数,因此,课的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体育普修课程。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加以详细说明,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对健身气功方面的了解程度[6];促进健身气功项目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以便更好地在学校开展起来。其次,根据专业特点在相关专业(如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等)开设专业必修课。从健身气功能增强人的脏腑功能、改善慢病病人症状等功能出发,结合经络学、生理学、解剖学、康复学等理论知识,重点讲授技术动作在运动处方及康复手段等方面的应用,促进医学生职业规划,提高医学生职业胜任力和竞争力。再次,定期在全校范围开设健身气功的专题讲座。把健身气功天人合一理论、阴阳理论等融入到课程中,理论实践相结合、联系生活,从养生学角度讲授健身气功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养生健身意识及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当然,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具体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和反馈等,医学院校应根据自身学校发展的需要和特色进行课程设置,让健身气功更好的融入医学院校的发展。

2.2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理论知识丰富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都是影响健身气功推广的核心要素。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都缺乏能承担健身气功教学的专业教师。体育教师缺乏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背景,医学专业老师而又缺乏相关体育知识及未接受专业健身气功技术培训。“半吊子”老师在课程中不能抓住重难点、教学方法未灵活变通,课堂枯燥无味。这也是导致高校发展健身气功项目缓慢的主要原因。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是理论的基础。打造一支理论、技术都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健身气功在高校生根发芽的基石。首先,体育教师是健身气功教师的主力军。体育教师有体育动作技术的基础,但缺乏系统的医学理论做支撑。应利用专家的权威性,将健身气功方面的专家、健身养生方面的学者请到学校为体育教师进行养生理论、中医理论等知识的讲学,正确认知健身气功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进行技术动作教学时应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对健身气功动作对人体的关节、肌肉等有哪些锻炼作用,并自我感觉;还可以讲解相关传统体育养生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其次,还应积极发展医学专业教师,积极配合“走出去”的方法,让医学专业教师参加部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级别的健身气功技术培训班学习,加强医学专业教师技术动作的规范和统一。在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配合技术动作的讲解,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健身气功。同时也加强医学专业教师对健身气功的认识,更好的为其医学专业服务。让健身气功回归“治未病”的原始功能,推动其在医学院校的良性发展。

2.3培养一个认知水平高、能比赛会活动的群体

根据调查,学生对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了解和认识仅限于太极和武术,普遍认为“健身气功缓慢柔和没有对抗性,是老年人的运动”。认知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年轻人特别是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医学生,他们对于健身气功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健身气功在高校乃至社会的发展。通过宣传、活动和课内教学等途径,加大宣传,使大部分能重新认识健身气功。第一,进社团。利用社团、俱乐部等促进学生习练兴趣,扩大习练人口。组织真正喜欢的学生在一起,进一步巩固提升技术动作。另外在社团、俱乐部可开设一些健身气功基础理论、养生文化等理论讲座,让医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健身气功运动对个人对社会的帮助,提高参与积极性。第二,进工会,针对教职工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或组织教职工进行锻炼。医学院校教师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致使多数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等慢性疾病。健身气功无特殊场地要求、及缓解疲劳、养生健身的功效适合他们的身体条件,而且医学院校教师理论水平较高,掌握技术动作相对也较快。第三,上舞台。医学院校还可以组织健身气功表演或比赛,师生互动,加强交流,促进健身气功的开展。也可以在田径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开闭幕式进行全校师生健身气功表演,将健身气功特点、美、文化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还能彰显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气势。第四,进校队。组建高水平健身气功训练队,代表学校或地区参加各级各类健身气功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时,扩大了健身气功在学校的影响力。第五,进社区。加大宣传,对外扩大影响力,组织部分技术水平较好的同学对学校周边进行义务志愿教学活动,或与专业结合在进行义诊的同时教授周边居民进行相关健身气功锻炼,服务社会,提升学校形象。

2.4成立一个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的专门性机构

据调查,在全国医学院健身气功比赛中,参与赛事的院校数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首先是领导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从而导致主管部门不支持,经费欠投入。因此,应在医学院校应成立专门的健身气功组织机构(如培训基地、推广中心等)进行宣传、推广和管理。第一,加大宣传、走上媒体,引起领导重视,支持发展。通过举办全校性比赛和交流活动,引起同学注意,激发兴趣,积极参与。发挥健身气功服务人类健康的本质,从学生需求出发,变换各种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第二,开展健身气功推广培训活动,利用组织机构的教学培训功能,为社会及学校培训健身气功基层指导员及教练员,拓宽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面。第三,进行规范化管理。从学生社团、比赛队伍、训练场地、活动资金等方面进行规范的管理,使其丰富校园活动的同时不走偏,正面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第四、开展健身气功相关科学研究活动。鼓励医学院校的师生结合专业和健身气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新世纪以来,健身气功丰富的价值内涵越来越被外界接受和认可,很多专家学者将健身气功应用于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肥胖、慢性肾病、抑郁、失眠等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诸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7]只有加大实证化研究,才能充分挖掘健身气功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促进体医结合,体医融合。

健身合同篇(4)

按照《关于开展大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于年月组织人员对我区全民健身场所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等居住小区了解情况,征求了部分区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室外健身广场、室内活动室、大型活动场所面积约***万平方米,人均健身场地使用面积在全省和全市比较领先。近年来,****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积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市区二级政府对我区的健身场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一)休闲健身广场和主题公园建设不断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求。我区室外健身广场共有**个,其中***平方米以上休闲广场、公园**个。*****等主题公园,都相应规划铺设了健身步道,安装了健身器材,并利用沿湖独特的资源优势,相继开展了大型冰雪汽车挑战赛、龙舟赛、帆船赛等赛事活动,不断丰富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健身需求。

(二)公共健身场地建设进一步满足居民多元化健身需求。我区室内公共健身场地共有***个,其中****等大型公共健身场地***个,同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建成了具有现代规模和要求的健身俱乐部、网球馆、足球馆等,进一步拓展了居民健身领域。

(三)经营性健身场馆建设逐渐满足居民个性化健身需求。我区现有经营性健身场馆***家,其中包括集健身游泳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健身场馆、单项休闲健身类场馆、专业性训练场馆,以及游泳馆、台球会馆、瑜伽馆等。这些健身场馆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根据客户需求,经营领域不断扩大,经营项目也逐渐丰富。

(四)社区健身场所建设逐步满足居民就近健身需求。辖区***个街道办事处***个社区共设置****平方米以上居民休闲健身广场***个。近年来,我区重新规划设置了文体活动场地,各类健身器材逐年增设更新,各类活动室,功能室也逐步规范完善。

二、存在问题

(一)健身场所分布不够均衡。我区人均健身场所面积虽然高于省、市,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健身场所建设均衡发展。目前我区综合性体育场所有三分之二建设在****等小区附近,如市政府、区政府周边,而西部地区如****周边健身场所相对较少,这些场所往往收费较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二)部分老旧小区健身场所不足。一些老旧小区由于建成年代较早,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小。如****等街道的部分小区人口相对密集,场地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老旧小区的健身场所缺少以运动为主的室内健身场地,有些小区健身场所被停车场和自行车棚占用,人均场地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场所设施维护和管理不到位。由于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利用器材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器材的损坏也相对增多。目前,我区的***个街道**个社区共***个场地场馆需要维修改造,老小区健身场所设施大多陈旧老化,部分设施已经损坏无法使用,形同虚设,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安全性问题的出现。

(四)中小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不足。我区现有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大部分集中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但出于校园安全、场馆管理、经费控制等多重因素考虑,面向公众开放积极性不高,除用于本单位职工、本校学生使用以外,其它时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三、几点建议

(一)统筹规划布局,推进健身场所均衡化发展。要严格执行《全民健身条例》中的规定,将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管理。对新建、扩建的住宅区,要按规定配套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对已建居民小区没有健身设施或未达标准的,要精细做好场地的选点布局,及时进行补建。

(二)科学整合资源,加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资源整合增加老旧小区的健身场所,由文体部门会同街道、社区对老旧小区的健身场所进行摸底,对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小或室内健身场所有限的,要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充分利用文体广场,小区闲置空地等公共场地设施资源,建设健身步道,增设简便健身设施,方便群众就近活动。

健身合同篇(5)

关键词:体育运动;运动健身;辩证关系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国际体育竞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体育运动成为了全民健身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成为学校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通过对国际间体育竞技比赛的观察可以发现,竞技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发生伤病的几率非常大,而且受伤程度也往往较重。作为以健身保养塑形为目的以及促进身体发育和保持身心健康为目的而开展体育运动的普通群众和在校学生来讲,应当如何正确认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基于此,对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内涵进行概述并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重点分析,对广大体育运动爱好群众与在校学生有重要意义。

1 体育与健康概述

大部分人定义的健康是指身体层面与心理层面都处于良好、健康状态。而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是指在身体没有疾病且心理健康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和道德。通常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和合理的休闲娱乐、合理运动以及医疗保健等途径来获取健康。体育是一种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体育运动包括竞技体育运动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以及公益表演体育运动几大类,体育运动在国际间、地区间具有重要综合国力表现作用,在国家间政治领域具有重要政治纽带作用,在民众中又有娱乐健身作用,在学生学习中还具有促进与调节作用,因此体育运动成为了受到各界各年龄段都普遍爱好的一种必备的健康生活方式。

2 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

2.1 体育运动促进身体健康

体育运动种类非常繁多,如何从作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选择适宜自己且有助于自身健康的项目需要体育运动参与者对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解,同时体育运动参与者还需要对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促进的原理进行了解。就身体的健康而言,普遍是指身体形态健康和身体机能健康两大方面。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各外观部位的比列情况,身体形态的改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进行速度与力量等方面的反复刺激练习来实现,人体在反复进行某一方面体育运动时,相关部位的肌肉会不断进行收缩运动而得到锻炼,该部位肌肉的肌纤维在不断的扩张与回缩过程中增加了弹性,而未得到锻炼的部位产生的变化则较小,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的体育运动锻炼可以进行特定部位的形态塑造。体育运动对身体机能健康的影响是指通过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进行锻炼从而使其支配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

2.2 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对竞技类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积极影响远远不如普通体育运动参与者,因为原本具有发泄、随意、快乐意义的体育运动对于专业竞技运动员来说必须经由运动战术和运动心理、技术等多个方面严格而重复的训练,训练过程枯燥而痛苦,难以产生快乐、愉悦、放松等积极心理体验。同样对于体育专业或非专业的在校学生而言,如果体育运动锻炼的强度过大或者比赛机制不合理等将会对学生造成难以抹灭的阴影。要扭转体育运动对运动员的不利心理影响必须运动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机制。通过正面引导后,,运动参与者在训练中能具有目标性,在比赛中通过对一个高难度体育运动技能的展现获得成就感,在与运动团队的默契配合中获得集体荣誉感,在赢得比赛后产生自豪感与满足感,即使比赛失败,在正确的心理调整机制下,也可获得越战越勇的进取心和受挫自我调整能力。

3 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面性是辩证法的主要规律,体育运动也同样具有两面性。体育运动本身对健康既有积极促进作用,也有消极阻碍作用。作为体育运动参与者应该正确认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合理看待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价值和功效,不可盲目进行体育运动。在进行合理科学的体育运动时,其对人身体机能和身体器官的作用是正面积极的,可以促进器官功能的良好运行,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各项水平。如果进行体育运动时运动强度过大或者运动方法失当等则反而会对运动者身体产生不利影响,轻则身体外部部位组织受伤,严重的甚至导致心脏等重要器官负荷过重产生重大危害。因此,要以正确的体育运动方法为手段以合理的运动计划为过程去实现健康锻炼的目标。体育运动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功能与价值,体育运动对职业竞技体育运动员来说是实现其名誉、地位与经济效益的途径,体育运动对该类运动员的健康影响较少,甚至大部分的职业体育运动员身体都不是完全健康的。而体育运动对于表演类体育运动领域来说是实现政治交往目的和国际友谊目标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对该类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影响也远不如普通运动者。但对于运动要求较低较小的体育运动者特别是以锻炼身心为目标的学生来说,体育运动是实现其运动期望、健康锻炼和休闲娱乐的最佳过程,体育运动对这部分运动者的健康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对不同领域不同目标的运动者的功能价值不同,但体育运动对于所有非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运动者来说依然是其获取健康的重要手段,单靠医疗保健渠道无法实现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在于,健康是人们期望的目标和结果,而体育运动是实现该目标的可能途径和手段,其中,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运动才能实现健康这一目标,反之,则无法达成目标甚至适得其反。

4 结语

体育运动是实现人们身体健康目标的重要手段,但并非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有利于身心健康,也并非任意体育运动方式都利于身心健康,必须了解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辩证关系,采取合理科学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制定合理的运动目标和运动强度并选择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实现获取健康,体现出体育运动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健身合同篇(6)

[关键词] 西安市 健身俱乐部 调查 发展

随着全国第四次工资大幅度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各种行业的发展。健身产业也不例外,健身俱乐部这一新型体育产业,在各大城市发展很快,其发展现况如何?调研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情况并发现问题。

2006年6月~9月对西安市17家商业健身俱乐部进行调研,调查的健身俱乐部分别有大,中,小型不同层次,能够反映整个西安市健身市场的现状,在每家随即抽取参加健身锻炼的会员9~13人,健美操指导员3~7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会员问卷180份,回收179份,合格问卷161份,回收率为99%,有效率为88.9%;健身教练员问卷70份,回收问卷70份,合格问卷5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81.4%。

一、健身教练个人基本调查情况

1.性别。对70名健身健美操教练性别的调查可知,女性教练有47人,占人数的67.1%;男性教练23人,占总人数的32.9%;男女人数相差较大,可见西安市健身健美操教练队伍中,女性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2.文化程度。西安市健身健美操教练文化程度适中,其中本科38人,研究生2人,专科或高中文化30人。

现代健身市场不断规范,教练员需要具备较高学历、相关的体育健身知识,以及专业的健身指导员证书。在调查的70名教练中,曾经参加过正规的健身健美操专业培训的教练有21人,有健身健美操教练资格证书的有34人,通过调查认为当前流行的各类培训证书能反映健身健美操教练实际水平的有5人,认为能部分反映的有55人,认为完全不能反映的人有10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健身健美操教练培训管理的有62人,认为没有必要的有8人;认为教练员有必要持证上岗的有51人,认为没有必要持证上岗的有19。

3.专业。在70名调查的教练中,大部分是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业的教师或学生,少部分是舞蹈专业,有9名教练的专业既不是体育,也不是舞蹈,占调查总人数的12.8%。

4.年龄。在调查的70名教练中,年龄在21岁至30岁之间的,共有48人,占总人数的68.6%;20岁以下有5人;30至40岁的教练有17人。从调查中发现,26~36岁年龄段的教练大多数是学校里面的健美操老师,在业余时间做兼职。而21岁~25岁年龄段的教练大多是体育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业的学生,他们视带操看成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锻炼方式。

5.专职与兼职。70位被调查的健身健美操教练中,兼职教练的比例远大于专职教练,仅有39.1%是专职的,61.9%的都是兼职的。

6.对教练曾经参加培训项目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参加过有氧健身操、瑜伽、踏板、拉丁、街舞、普拉提培训的教练较多,占到35%~62%,另外8.7%的教练参加过轻器械、单车、私教的培训。

7.健身教练项目及指导时间。从各俱乐部开展项目看以有氧健美操,踏板健美操、搏击健美操、拉丁和瑜伽为主,特别是有氧健身健美操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学起来较容易,其他项目也不同程度在健身房开展,给会员不同项目的不同训练,增强会员的吸引力,丰富健身的内容。健身项目如表1。

通过调查每位健身教练能掌握3~4项健美操运动技能,每周上课的次数也不尽相同,但普遍偏高如表2。

二、西安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

1.西安市健身俱乐部经营者的基本情况调查健身俱乐部经营状况的好坏与经营者的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而经营者的能力水平与经营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专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调查,西安市经营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例为4﹕1。大多数年龄处于30至50岁,占经营者人数的78.6%;另外经营者的学历也不相同,中等学历的占34.5%,本科学历的占61.4%,硕士学历的占2.3%,高中以下学历的占1.8%。体育专业的占18.6%,管理水平的占35.6%。其他专业的人占55.8%。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高学历的人比较少,管理专业的人也不多,既懂体育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更少。

2.经营项目。健身健美操俱乐部经营项目的合理化直接影响俱乐部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开设项目的多少要视俱乐部的实力和经营规模。西安市商业俱乐部经营的项目主要有,一般性有氧健身操、器械训练、瑜伽和街舞。一般性有氧健身操有:拉丁有氧健身操、搏击操、高低冲击健美操、形体健美操等;器械健美操有:踏板操、球操、哑铃操、杠铃操等。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各俱乐部经营的项目特点有:一般性有氧健身操经营成本低,操作简单,只需教练和场地即可,在各家俱乐部都有开展;器械有氧操、瑜伽、街舞等项目对教练和器械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场馆没有采用。

3.收费标准。西安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大多以会员制收费,给会员办不同的卡,一般有次卡、月卡、季卡、年卡,还有普通卡、贵宾卡、金卡、银卡等。收费标准也各有千秋,低档营业健身俱乐部的年卡价格一般在280元/年~500元/年,中高档的俱乐部年卡价格一般在800元/年~1350元/年。收费标准与俱乐部内部器械设施、教练的选择以及经营者的管理等因素息息相关。

三、会员的基本情况

1.会员的性别、年龄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健身俱乐部的男女会员比例相差很大,女性会员占84.3%,男性会员占15.7%。这与西安市市民的健身观念有关,大多数男性会员认为跳健身操是女子运动项目,他们喜欢器械或球类运动。所以健身俱乐部女会员的人数大于男会员人数。

2.会员参加健身健美操的目的。会员健身锻炼的目的见表3,排在首位的是增进健康,第二是降脂减肥,排在第三位的是娱乐,说明大多数人认识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在健康的基础上减体重,塑形体,另外人们参加健身锻炼的目的也多样化:丰富生活、娱乐、减轻压力,同时学习一种健身方法、追求时尚、增进交往。

注:1、2、3表示第1、2、3选择

3.会员的职业构成。从会员的职业上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健身者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和学生等,商人和体力劳动者较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首先从工作因素分析,企业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和学生等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因此有机会到健身场所进行锻炼;商人和体力劳动者工作繁忙、闲暇较少,几乎没有多少人参加健身健美操锻炼。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因素等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1]。其次从消费因素分析,前者大多数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而后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经济上的限制导致参加健身锻炼者人数少的原因之一。

四、对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建议

1.提高健身教练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建立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平时对会员进行义务监督和健身指导,科学合理指导会员进行锻炼。健身教练的指导水平是俱乐部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好教练可以吸引一个固定的消费群。所以要对健身教练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平时还要注意和学员的户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

2.适当增加运动营养师。经调查有些俱乐部对会员的基本情况不了解,也没有配备营养师,会员除了锻炼外并不清楚锻炼同时应怎样合理调理自己营养。所以俱乐部应给会员建立档案,帮助会员制定健身计划和运动处方。运动营养师要结合会员的不同身体情况和锻炼效果,对运动处方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和调整,同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计划,使会员合理化健康饮食。

3.整合俱乐部收费与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俱乐部健身体育和服务体系,加强媒体宣传力度,正确指导人们的健身体育的需要,完善体育设施,消费价格合理大众化,场地设施高档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大众的健身需要。

4.提高经营者的水平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俱乐部的经营者及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健全俱乐部的经营和管理机制,在规范的市场约束下同其他健身俱乐部进行良性竞争。同时经营出自己特色的俱乐部,这就要求经营者和管理者要在课的内容方面体现出“新、易、轻、美、趣”等方面要求。如刚来的会员应给上一些低冲击的课,老会员就上一些高冲击的课,这样既照顾新会员,又对老会员不会冷漠,整个俱乐部才能正常的发展,同时推动西安健身事业和健身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长菊: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第08期

[2]谭惠芳:我国实行健美操俱乐部制的可行性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年,第03期

[3]陈瑞琴: 苏州市中小型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01期

[4]张 萍:健身俱乐部对我校课余健身健美操课的启发.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02期

[5]杭 静:济南市健身俱乐部会员参加健美操锻炼的目的研究.山东体育科技,2006年,第02期

[6]韩春英:对乌鲁木齐市健身俱乐部和健美操指导员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04期

[7]胡 汨:体育市场中大众健美操的发展趋势.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03期

健身合同篇(7)

摘 要 健身气功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功历经数千年发展到今天,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成为全民健身的一种重要锻炼方法。通过传播健身气功文化内涵,不仅加强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还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节了大学生的心里,增进了身心健康,提高其结合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 健身气功 高校教育 文化

健身气功,本质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却包含了中国的传统哲学和中医学基础理论,心理学、儒家、佛家、道家等各家的思想及时期的文化内涵,健身气功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一种育人于己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将健身与育人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体育项目,更应该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各高校不同程度开展了选项和选修课程,但这种课程的开展主要还是健身为主,却忽视健身气功更深的内涵。高校是文化教育培养主要领地,大学生本身又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更是中华民族文明继承和发展的主力军,所以我们要在高校中把健身气功本质与健身气功的内涵结合起来进行教育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健身气功的传承与发展。

一、健身气功文化的相关概念、特点、内涵

(一)健身气功的概念

健身气功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身气功以动作形态为主体,但其中包含了传统哲学和中医学基础理论,心理学、艺术、美学、儒家、佛家、道家等各家的思想及时期的文化内涵。

(二)健身气功文化的特点

1.健身气功内容丰富、锻炼全面,动作简单易学,动静结合,身心兼修,而且机动性强,不受时间和场地局限。其运动量适中,因此适合在老、中、青等各类人群中开展,是缓解身心疲劳、预防慢性病的有效的锻炼方法之一,是以健康养生为目标的保健身心的传统体育运动之一。

2.天人和一的观点。“天人和一”,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健身气功是人体运动,要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练功实践中要心静体松,顺其自然,动静结合,遵循自然规律。

3.健身气功与传统中医关系密切。健身气功与传统中医学同属人体文化的性质范畴,并在同一文化范畴内互相渗透与融合,又共同丰富、升华与发展。健身气功理论来源于祖国中医思想。内养性情,外练筋骨,通经活络,内外兼修是中医学说的__养生思想和延寿之道。所以从健身气功的文化概念和内涵可知,我们对健身气功的判断不能仅从表面去看,而必须深入健身气功文化的内涵。

二、健身气功文化内涵对于健身气功的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一谈到健身、养生、保健,很多人就希望能够既轻松又省时,既舒服又高效地解决健康的问题,人们大多会想起健身气功这个项目,现在虽然国家正在进行重视,但却单单只重视了健身气功的强身健体功能,却没注重到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气功历经数千年发展到今天,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成为全民健身的一种重要锻炼方法。健身气功锻炼的强身健体功能,不仅包含着形体的健康、还包含着心理健康;健身气功锻炼的养生康复功能,不仅能够“治未病”,还能够去病健身、延年益寿。健身气功是一项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体育运动,无论是从增强人民体质而言,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言,推广普及健身气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业,同样是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在健身气功中我们可以修身修心,可以了解中国更多的传统,道德,哲学,中医思想以及千百年来发展中的健身气功家智慧的结晶。

三、结论与建议

(一)健身气功文化内涵在高校的开展有利于健身气功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构成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文化的传承则是民族共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灵魂。对学生进行健身气功文化的教育,就是对健身气功文化的传承,并且使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民族精神意识、使其能更好的继承民族文化,传承并弘扬民族精神。

(二)健身气功文化内涵在高校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健身气功千百年来的风雨历程中,涵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融合了古代哲学、阴阳学、儒家、道家思想等等,在健身气功的身上可以找到几乎所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健身气功作为高校重要的体育内容,那么就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三)高校对健身气功文化内涵的教育培养有助于健身气功世界性的传播和发展

高校是一个高等教育的学府,是聚集了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高素质人才,是文化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是一个与全国流的甚至国际流的一个窗口,健身气功作为我国的一个独有的特色项目,便成了高校中打交流开窗口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中对健身气功文化的教育培养更有助于健身气功在世界性的传播和发展。

(四)将健身气功文化内涵融入大学健身气功教育培养课程的措施

1.高等学校的健身气功课程是健身气功文化传播的最好途径,因为很多高校已开设健身气功选项和选修体育课程,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来传播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不仅弘扬和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更加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2.在高校中建立健身气功代表队,在运动队中不乏技术很好的学生,这样在实际的表演中,可以让校园其他同学们更客观近距离的对该项目产生兴趣。健身气功代表队可以和健身气功社团、协会相铺相成,在校外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如,技术交流和文化内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得健身气功文化能在高校中更好的开展开来。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知识荟萃(二)[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