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班风建设论文

班风建设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1:37

班风建设论文

班风建设论文篇(1)

高职高专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要在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同志还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也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为推进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年初,教育部党组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意见。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对于承担起提出的职业院校肩负的职责与使命更加任重道远。以上这些进一步表明了当前高职高专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要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是高职高专各项事业快速、健康、稳定、科学发展的永恒课题,新时期不断加强抓好高职高专作风建设工作永无止境。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高专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抓好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建立起高职高专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高职高专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核心重点内容

高职高专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要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切实解决制约和阻碍高职高专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广大师生员工关心和关注的突出问题,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和具体职责,从制度上找原因,从落实上找差距,实行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分头抓好落实,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当前,高职高专院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应当围绕以下三个方面作为此项工作的核心重点内容:高职高专院校做好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如果高职高专领导班子成员政治纪律意识弱化,就会造成其成员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严格,成员中出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不到位情况,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上态度暧昧、不坚决,甚至会出现搞球现象。因此,必须在“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方面找差距,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增强政治纪律。高职高专院校做好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这方面建设的重点内容具体表现为加强班子队伍的理论学习,强化人事、财务和资产管理、学生管理以及校办企业管理等各项制度落实,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杜绝开展活动铺张浪费,坚决拒绝讲“场面”、求“档次”,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抵制不良风气。高职高专院校做好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关心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服务广大师生员工。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重点关注学生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提高服务师生的能力,强化服务师生的责任意识。

三、高职高专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保障措施

班风建设论文篇(2)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说;高中班级;学风;启示

建构主义学说是18世纪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提出的教育理念。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建构主义学说在西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扩大。建构主义学说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教育应当以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为最终追求。同时,建构主义学说强调采用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合作探究方式搜集整理大量信息资源进而形成自己的全新知识架构体系。西方建构主义学说与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改革有着理论上的共性。打造现代高中班级学风,积极借鉴西方建构主义学说的先进理念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一、现代高中班级学风建设现状

学风建设一直是现代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学风,可以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文化氛围,能够让班级内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学风正、学习气氛热烈的班级更具发展潜力。但是,当前我国高中年级班级学风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高中阶段,学生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这迫使高中学生必须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以期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因此,一些高中班级管理人员就认为高中班级学风建设并不重要,或者简单把高中班级学风建设归结为打造学生安静学习环境,如张贴几张励志学习的标语等。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班级学风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打造良好学习环境,只是班级学风建设的一部分。班级学风建设既要重视显性文化建设,更需要重视隐性文化建设。从班级学风长远建设看,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如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班级正能量舆论文化、班级公约等对学生成长发展更加重要。当前,我国高中在班级学风建设普遍存在重视显性文化文化建设,忽视隐性文化建设的弊端。同时,我国当前高中班级学风建设中最大的弊端是未能真正彰显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班级学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因此,转变班级学风建设思路,打造真正内外兼修的现代班级学风,还需要我国教育界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实践。

二、西方建构主义学说给现代高中班级学风建设中的启示

现代高中班级学风建设中,积极借鉴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为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西方建构主义学说的一些观点、原则等符合当前我国高中班级学风建设的实际。国内一些高中通过把班级学风建设与西方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具体分析西方建构主义学说给现代高中班级学风建设的启示如下:

(一)构建真正“以生为本”的班级学环境

西方建构主义学说强调“一切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中心”,要求所有教学活动应当围绕学生的认知实际开展,应当能够让学生通过自我构建学习情境等方式内化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知,应当尊重所有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能够自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进行自我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这种“以生为本”的学习理念给我国高中现代班级学风建设积极启示,可以帮助现代高中班级打造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具体做法:现代高中班级在学风建设中,要尊重学生参与的主体性,要充分听取学生对班级学风建设的意见,如制定班名、班级主流价值观、班级公约、班级誓词、班级口号、班级管理章程等工作中,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班级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处理上,教师不要立即给予解决答案,应当鼓励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学习效果的评估与反馈,也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评价反馈细则等。总之,借鉴西方建构主义“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为自己打造良好的班级学风,更能够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最终帮助班级学风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建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全新学习方式

西方建构主义学说倡导学习中应当把更多时间给学生,要建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全新的学习方式。简言之,就是让学生自己先通过自身努力开展课前预习等学习工作,把大部分知识通过自己的学习予以先期掌握,而后围绕自己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开展合作探究。这种全新学习方式给现代高中班级打造班级学风以积极借鉴。班级学风最终需要唤醒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传统教师包办、灌输等学习方式未能看到学生的差异性,不能真正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通过建立上述新型学习方式,可以让班内同学更加乐于学习,让他们真正塑造自己的学习素养,而不是让头脑成为教师思维的“跑马场”。合作探究方式更能够让学生之间形成团队学习意识,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一旦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班级学风一定会越来越端正。班级学风的端正,良好学习氛围的出现,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让班风与学习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三)拓宽现代高中班级学风建设的信息资源

班风建设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焦点讨论

从广义上讲,“学风”泛指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狭义上讲,“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学生群体在学习中营造出来的学习氛围。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学风”。

1高职院校学风现状

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学风出现了很多新情况。笔者通过网络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高职院校学风方面的论文,并通过与部分学生座谈、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抽样调查等方式,对几所高职院校的学风现状进行了摸底了解,对高职校学风现状汇总如下:

1.1学习目标

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不确定往哪个方向努力,进而导致迷茫、产生困惑,逐渐在一片空白中迷失自我[1]。

1.2学习态度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总体上表现出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具体反映在以下两方面:1)在大学一年级时,绝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基本上能够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除了规定的文化课外,还能够积极主动参加有关社团活动。而到了大学二、三年级后,整体上学习劲头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在男生中的表现尤为严重[2]。2)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现出重专业轻基础、重实践轻理论、重考试轻考查的学习倾向[3]。3)上课“三无”(无书、无本、无笔)现象常见,或只带一个手机。

1.3学习行为

1)主动性欠缺。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主动性和积极性均不高,这种现象在近年来高职院校单招学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2)不预习、不早读,作业完成情况不好[4]。

1.4学习纪律

上课迟到、早退、聊天、睡觉、耍手机、看杂志,旷晚自习等现象非常突出;在寝室里上网聊天、打游戏、睡懒觉;课上不认真听课,得过且过,课下抄袭作业,弄虚作假;考前打小抄,把名词、公式、单词等写到课桌课椅或墙壁上;考场上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有的同学干脆弃考。

2主题班会与焦点讨论

主题班会是高职院校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对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班级建设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主题班会中围绕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主题,对学生开展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教育是促进学生提升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焦点讨论法是加拿大文化事业学会开发的一种借助有效提问推动深入思考、增进有意义学习及增强团队沟通的讨论方法。这一方法包括“O-R-I-D”四个层面,依次涉及四个思维层面:客观性层面、反应性层面、诠释性层面、决定性层面。如果在主题班会中针对学风建设从四个思维层面入手设计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进行思考,更能够增进班级的凝聚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如何使焦点讨论能够与班级主题班会有机地融合,发挥很好的教育作用,笔者认为:一是要深入调研,分析、研判班级的整体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二是要积极思索,找准焦点,做好准备,善于引导。

3学风建设主题班会的焦点准备

那么,如何准备为学风建设主题班会焦点呢?1)有一个聚焦的主题。我们现在的主题是学风建设,但是学风建设包涵的内容比较多,如果仅从宽泛的学风开始,讨论起来会比较模糊或头绪太多无法突显主题,最后会让讨论无法聚焦,班会的效果就没有达到。我们不妨每次聚焦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第一次聚焦学习目标,第二次聚焦学习态度,第三次聚焦学习行为。有了很明确的焦点,才能使得讨论有意义。2)讨论目标要明确。为了达到班会的效果,我们要事先构建讨论目标,配以相应的设计来达成目标。在计划焦点讨论时,第一步就是根据聚焦的主题,预设我们的目标,并反复推敲目标,记在工作表格里面。3)设计一个具体的讨论起点。关于学风建设,我们可以从介绍有成就的人的一段视频,或成功人士关于学习成效的一组统计数据开始。往往真实的、身边的现状可以引发深入有力的诠释,因为学生会从这些信息联想到自己的现状。4)列出可以实现的各类问题。来一次头脑风暴,写下能想到的与学风建设有关的问题。无需顺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5)圈出要使用的问题。通过上一布想到的问题很多,但要选择出能够达成我们本次学风讨论的目标的几个问题,按照预想排序,逐一进行。6)预演讨论的内容。把刚才列出的问题,让自己先回答一遍,体验自己的反应和感受。从思考者角度把握好问题的过渡和衔接。在预演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问题进一步完善,让更简洁易懂的语言使讨论流畅。7)认真准备开场白。一是邀请参与,二是指明焦点,三是介绍背景,四是聚焦具体的讨论点,五是设置规则。8)认真准备结束语。根据预设,提前想好结束语。要对学生关于学风建设的回答、建设意见、制度设想等加以肯定,表达一些期待下次讨论的意思。9)总结经验。在讨论预演完后,回过头去想想在讨论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哪些环节组织或语言表达还不够好,哪些问题是自己不曾想到的。通过总结,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讨论方案,可以帮助我们为正式的主题班会讨论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任福全,秦翠翠.浅谈当代大学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2,(2):263-263.

[2]高红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J].才智,2012,(3):251-251.

[3]陈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及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5):179-180.

班风建设论文篇(4)

关键词:班级文化 教育作用 建设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下面笔者将从班级文化的作用、建设建设措施的落实与完善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起抛砖引玉这用。

1班级文化的作用

1.1教育作用。教育作用是班级文化的首要作用,也是区别于其它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如黄景泽同学原在(2)班时,学习懒散,常不交作业。调到我班后就很少出现不交作业的问题。我就问他原因,他说看到别人都在认真地学习,每次不交作用的名单上都有我的名字,实在不好意思。他的转变不是说教引起的,而是班风、学风所起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2凝聚作用。班级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经过一年的班级文化建设,我想检验一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在2008年的校运会前的动员会上,我说我们班老被别人瞧不起,希望同学们制订一个既可以提高我们班的声誉,经过努力又可以实现的校运会目标。最后同学们一致确定目标为全级第二名。为了实现这一有较大难度的目标,同学们踊跃报名,分工协作,责任到人。成立了比赛组、宣传组、后勤组、纪律组、卫生组、联络组。哪一个项目谁上可以胜哪些班的同学;哪些同学写稿子较好,可以在宣传上加分;纪律与卫生方面怎样做才不被扣分;……;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驶,工作有序展开:纪律好了,迟到少了,教室整洁了,……最后全班实现了目标,并获得道德风尚奖。

1.3约束作用。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如陈冠霖同学在一(2)时,课堂上常搞小动作、开小差。调到3班后,开始也这样,后来在班规和舆论的作用下改正了缺点,并在2007年的中考中考上了市重点中学——市十六中。

1.4激励作用。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如建立配对竞争激励制度。把成绩相近或把不同科目能优劣互补的两个同学配成对,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又互相竞争,最后达到共同提高。李伟林同学和梁培杰同学在配对前数学成绩分别为75和83分,配对后两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中考时他们分别考了105分和104分(满分120分)。

2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做法,这些做法大同小异。笔者把它们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如可在教室内设置公告栏、生日栏、雏鹰争章、荣誉榜、心语心愿、读书驿站、书画天地等宣传栏。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既要重视教室各区域、各工作板块的外观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置,更要注意其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学习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倍感温馨、催人奋进。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着重在“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着眼于班级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物质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第二方面是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

首先是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制度本身应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情况的具体变化,规章制度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状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规章制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进行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规章制度永远充满活力。班级制度中最重要的是《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我在班级工作中经常实施的一种制度,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从“班歌”到“班训”,从“班级法庭”到“班级惩罚与奖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都相当地完整、全面。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晨会、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如下面的班级公约就是比较好的公约。“三字经版班级公约”:

上学了,早早起,问父母,再出去;

不迟到,要牢记,头发齐,进校门;

校服净,书包整,交作业,须安静;

念日志,坐端正,读故事,专心听;

升国旗,要敬礼,唱国歌,要肃立;

做两操,快静齐,动到位,练身体;

预备铃,活动停,坐端正,备用品;

课堂上,记笔记,专心听,不违纪;

上下楼,不拥挤,靠右行,路队齐;

课间时,莫追跑,不串班,别喊叫;

遇师长,要问好,爱幼小,懂礼貌;

爱公物,爱花草,不乱丢,讲环保;

回到家,问家长,吃晚饭,刷刷碗;

做作业,要认真,不拖欠,不抄袭;

早早睡,早早起,每一天,有意义。

其次是抓好制度的实施。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

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如何,要看班级制度能否被班级成员所接受。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三要成立督查小组,以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要使学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一般需要一年左右。

第三方面是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是在一定群体中,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在新形势下就是营造和谐班级的关系。构建和谐班级,就是要形成平等、友爱、默契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互助、共进的同学关系,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的良好班风,使每一名同学在融洽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2.2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一、对舆论的引导。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同样,不好的舆论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它会使班级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同学之间没有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信任,没有足够的尊重。因此,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营造班级的正确舆论;二、对小群体的引导。在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同时会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群体的产生,这些小群体往往以一个人或两个人为领袖,有着他们自己幼稚的行事原则,对于外界的交往有一定的限制,组成的时间往往不能维持很长。小群体对于班级的影响十分巨大,当它的原则与班级一致时,它能极大的促进班级的发展,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维护集体的利益;当它与班级的发展方向相背或是不一致时,它就会严重阻碍班级的建设,甚至会损害班级的利益。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班级中存在的小群体的影响。今年刚送走的一届毕业生就是如此,通过“班委改组”、“家校合力”、“逐个击破”、“树立信心”等方法,把小群体的“头头”——王××引向“正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今年班中一同学的财物丢失就是通过舆论使某同学偷偷给回的。

2.3培育优良的班风。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优良班风像熔炉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而且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此,我们在培育优良班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以形成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的良好班风。合作和竞争是影响班级风气的两个重要的变量。合作,就是为完成同一目标而协同活动,从而产生对双方都有益的结果。在班级中,它能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它能够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从而积极的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竞争,就是为同一目标而与他人竞争,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它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使集体生活富有生气,避免学生对学习的单调感,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标准和报负,增强学习的效率。当然,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过分紧张和焦虑,因而抑制学习,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抵制,对解决问题的挫败感,同时,过分地强调竞争,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最后的胜利成为他们主要的目标,而对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活动视而不见,对学生的内部团结也造成了伤害。所以说,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对班风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3班级文化节建设措施的落实与完善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学生

心理不断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学生有抵触情绪,制度不完善,执行有偏差等)因此要成立督查小组。班主任为组长,值日班长为副组长,值日班委为组员。督查小组要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建成符合自己班实际,经得实践检验的特色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的成效。

杜威说过,“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假如说学校是教育的“社会”,那么班级就是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缪建东、徐亚莲编:《中学教育力量的整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2]鲁洁、班华编:《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8月版

班风建设论文篇(5)

【关键词】班级文化 功能 建设

一、班级文化的涵义

根据马克思的文化哲学理论,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据此我们认为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

二、班级文化的作用

1.教育作用。班级文化的首要作用是教育作用。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2.凝聚作用。班级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约束作用。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

4.激励作用。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班级文化的建设途径

1.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2.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1)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要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为依据,必须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制度本身应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抓好制度的实施。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如何,要看班级制度能否被班级成员所接受。

3.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2)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班风建设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教育;学生党支部;“三风”建设

加强“三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和长期要求,优良的“三风”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意识高度的体现,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保障。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的基础和重要部分,是“三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学生党支部的主体与“三风”建设的主体主要都是学生,这就决定了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互相影响,共同促进高校发展。

一、学生党支部建设在高校中的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基础阵地和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对学生群体产生积极正面影响的中坚力量。学生党支部还具有与其他党支部不一样的特点,它需要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协助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发展。

二、“三风”建设在高校中的作用

校风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班风体现班集体的精神风貌,学风体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优良的“三风”表现在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风气,浓厚的学习气氛,积极、向上、有序的集体氛围,和谐的校园环境,规范、合理的管理模式等。学风促班风,班风促校风,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高校的办学目标是育人成才,因此,能否创建优良的“三风”是高校管理和建设是否完善的体现,对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生党支部建设与“三风”建设的联系

学生党支部成员主要为学生党员,既代表着党组织,也代表着学生,这种双重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它要发挥双重的作用。作为党支部的一员,学生党员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直接的执行者,是向广大青年传递党的先进思想的窗口,是党在普通群众中的形象代表;作为班级的一员,学生党员是从班级推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是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是班级管理和建设的重要帮手,他们的一言一行,既代表着党支部,也代表着班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命和党的先进性,更体现出党建工作推进的现实状态。而“三风”建设正是高校党建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因此,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否良好,决定着“三风”建设工作是否能够落实。学生党员是推动“三风”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建设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学生党支部建设是促“三风”的主要动力。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一方面能够自下而上地巩固高校党建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能够正学风、促教风、扬校风。党建的核心是育人思想,高校应当培养思想积极向上,政治信仰明确,理想信念坚定,价值取向端正,诚信意识浓厚,社会责任感强烈,心理素质强,有艰苦奋斗意识的学生,由此可见,党支部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建设阵地。而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学生党员,更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更加能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主动适应自身在“三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发挥积极的作用。学生党支部的党员以自身言行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改进班风学风,进而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学生党支部建设和“三风”建设同时进行,是培养思想素质高,文化能力强的人才的保障。

四、结语

一个优秀的学生党支部,对支部内的党员所在的班级起着思想引领的作用,对高校党组织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支部优秀的党员对其周围的同学起着先锋模范的作用,是班级学风班风建设的带头者,是“三风”建设最坚实、最积极向上的群体力量。学生党支部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对其他青年学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和引领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高等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陆新,王剑,张永红.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班级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163-165.

[2]程元平,厉星星,郝朝坤.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优良学风班建设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4):91-92.

[3]余艳丽.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72-173.

[4]杨艳波,刘伟光,王晶晶.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7-8.

[5]王春英.学生党支部在班团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53-54,57.

[6]陈超,张振飞.基于“三风”建设的高校党建创新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23-24.

班风建设论文篇(7)

寝室长制度初步研究

寝室是班级的细胞,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在课堂之外进行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对班风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寝室长是班级管理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的收集反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班级事务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班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目前,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以寝室为突破口的优良班风建设探索。冯万里和乔林从寝室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寝室人际关系建设和寝室网络建设等几方面研究,探寻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董美娟等通过调查分析寝室文化与优良学风的相关联系,探讨通过寝室文化建设创建优良学风的有效途径。顾晶晶探讨如何利用宿舍这块阵地,通过发挥寝室长的作用来教育和管理学生。王春英、刀筱芳针对学分制下寝室管理的重要地位,以及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寝室长在学校制度的快速传达理解、学风建设、安全稳定工作、正确价值观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寝室长培养的一些有意义的思考。这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寝室长与班风建设有着重要关系,但在寝室长制度建设及何种寝室长制度对班风建设效果更为明显等方面,上述学者并未展开深入研究。

研究充分结合本校情况,为学校在寝室长制度建设和推广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并多元化班风建设途径。

培养对象和方法

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选取研究者所在院系的全部大二学生寝室(共210间,其中东四170间,东八40间)为研究对象,随机抽选三分之一寝室实行寝室长固定制度,三分之一寝室实行寝室长轮岗制度,还有三分之一不设寝室长。制定班风量化考核制度,对每个寝室成员进行评分,取平均值,考察实行寝室长制度一个周期(3个月)后各寝室的班风量化考核均值的变化。

学风量化考核表 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学风量化考核表,本研究根据校本情况和研究需求制定此表,在研究者所在班级已施行一年。该量表共有5个项目,包括学习情况、日常考勤情况、校级校规、公寓管理和集体活动。基础分值总分为100分,不同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加分或减分项目,每周统计一次。

统计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Yij =μ+ Si+Zj+Lk+BijkXijk+Eijk。其中,Yijk是班风量化考核均值,μ是班风量化考核均值的最小方差,Si是性别对班风量化考核均值的影响,Zj是寝室长制度对班风量化考核均值的影响,Lk是寝室成员学历对班风量化考核均值的影响,Bijk是班风量化考核初始值的回归影响,Xijk是班风量化考核初始值,Eijk是随机误差。采用分析软件SAS9.2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不同寝室长制度的寝室在班风量化考核表得分均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施行寝室长流动制的寝室成员在班风量化考核的得分显著高于施行寝室长固定值的寝室成员,如表。

研究发现,相对于无寝室长制度,实行寝室长固定制和寝室长轮流制均极显著提高了班风量化考核的得分,而相对于寝室长固定制,寝室长轮流制也对班风量化考核得分有显著提高。

上述结果显示,寝室长作为班级管理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推行的寝室长制度中,寝室长流动制比寝室长固定制在改善班风上拥有更大的优势。究其原因,当代大学生相当一部分都具有从众行为,极易受身边的同学影响。而在大学时期,接触最多的就是寝室成员,也最容易受到同寝室成员特别是寝室长的影响,所以在寝室中选拔一名合格寝室长对班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寝室长轮流制度能更好的调动全寝室成员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意识,从以前的“飞龙在天”升华为现在的“群龙无首”,达到共同进步,值得在学校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冯万里,乔林.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促进优良学风形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2]董美娟.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

[3]顾晶晶.浅谈高校学生宿舍舍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3)

[4]王春英,刀筱芳.寝室长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