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德育实践工作总结

教师德育实践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4 15:13:12

教师德育实践工作总结

教师德育实践工作总结篇(1)

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的通知各基层党支部、各教学系(部):现将《关于开展“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支部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通知

抄报: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党委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办公室20__年9月27日印发

共印50份

关于开展“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__]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推动我校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师德水平,学校党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主题实践活动,现对我校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作如下安排。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关键性的基础工作。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校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教师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教书育人的政治责任,对党和国家的奋斗历史和现实方针政策缺乏全面了解,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二是部分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表现为事业心、责任感较差,作风纪律松散,对教学工作抱应付态度,上课迟到、早退,随意变更教学时间,对教学内容不认真钻研,对教学方法不认真研究,个别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第二职业上;三是少数教师教科研水平不高,缺乏严谨治学态度,在学术研究中存在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现象,甚至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而非法剽窃;四是部分教师依法执教观念不强,不能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收受学生礼物、搞分数与人情交易的情况;五是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的修养,缺乏以身作则的师表形象,上课吸烟,随意接听手机,个人仪表不整,形象不佳,举止粗俗。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健康成长,直接制约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全校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身到“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主题实践活动中来,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师德修养与素质提升相融合、师德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相衔接,坚持依法执教、依法管理,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书育人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明确目标,全面把握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工作意见》和《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精神,紧密围绕振兴抚顺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以“正师风,扬师德,树形象,铸师魂”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业务精湛、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一专多能”技术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做出新贡献。

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学校要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树立一批教书育人的典型、警示一批行为失范的人员、建立一支合格过硬的教师队伍、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以优良的师德风范,带动教学风气的根本好转,以教风带学风,办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让社会认同的教育。

三、精心部署,切实保证主题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主题实践活动共分为宣传发动、学习讨论、评议整改、总结表彰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至9月30日为宣传发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机构,制订活动计划和方案,宣传“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主题实践活动的意义、要求和任务,开展师德讲座,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二阶段:从10月初至11月为学习教育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撰写师德论文,开展师德论文理论研讨活动。这个阶段是整个活动的重点。

第三阶段:从11月中旬开始至12月初为评议整改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组织教师开展师德自我评价和民主评议,在学生中广泛征求意见,查摆不足,全体教职员工要根据评议意见进行整改,并签署师德承诺书。

第四阶段:从12月中旬至3月初为总结表彰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总结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成效和经验,树立师德修养典型,评选出师德建设标兵,建立并完善正常化、制度化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四、加强领导,促进全校师德水平的总体提升

开展“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主题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学校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师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关系学校全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基层党支部、各教学系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大事,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

学校成立“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薛晶玉、刘向军

副组长:吴忠华、张莉、王玉琢

成员:冯勇、霍丽芬、李凯声、杜成安、张秀洁、尹瑞雪

要形成学校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工会、教务、人事、督导、宣传、团委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学校还相应建立师德建设考评组,建立教师师德建设档案,在评职、晋级等活动中实行“师德修养一票否决”。

2.认真抓好学习。在学习教育阶段要集中精力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员工系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同时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模范教师的事迹。学习要有笔记、有心得体会,并结合学习内容撰写理论研讨论文,讨论抚顺师专师德标准。学校评选优秀师德建设论文,组织理论研讨会,促进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

3.积极开展活动。要把师德建设寓于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中,让广大教职员工在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中接受教育 ,经受锻炼。开设师德讲座,教育广大教职员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依法执教、严谨治学;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达到修养师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交流经验的目的;开展师德建设理论研讨会,举办师德论坛,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检查师德行为,交流师德经验,培养选拔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在全校掀起一个学标兵、创标兵、争标兵、当标兵的热潮。

4.严格师德考核。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制定师德建设具体标准,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签定师德承诺书,坚持每年度对教师进行一次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晋职、评优等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严肃处理。

教师德育实践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中职教育 年轻教师 修养 途径

年轻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培养优秀职校生的历史使命,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应对新形势下中职教育所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笔者从事中等职业教育二十多年,在实践中总结出中职年轻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的四条途径,即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严于律己。

一、勤于学习

学习关系到年轻教师自身的进步,从而关系到中职教育的成败。对年轻教师来说,学习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修养来源于知识,有修养的人一定是重视学习的人。总理在视察北京四中时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知识可以改变人生,也可以改变世界。”知识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是知识最重要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学深为师,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则要有一桶水,而且应是“常流水”,能在一桶水里把好的、需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提炼出来教给学生,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勤于学习和研究,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的基础和前提。一要学习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目的是保持理论上的清醒、立场上的坚定、政治上的成熟、法纪上的自律,努力做到德育为首,以德育人、依法育人。二要学习现代中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增强驾驭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三要学习历史人文知识,提升自身文化底蕴,坚守人文教育原则,从而避免学校教育大批量地“生产”出“有知识没文化”的学历人。四要钻研所从事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和社会需求。当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中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职业教育的方针、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指导,突出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实践性、灵活性等,否则就有可能因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而被淘汰。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二、勇于实践

实践是教育教学工作最生动的课堂。年轻教师走出校门来到学校,他们接受了正规的高等教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书本理论和实际教学还有一个衔接和融合的过程,因此年轻教师要学会用已有的理论指导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研读教材,尤其是课程标准;把握中职教育方向,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通过科研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年轻教师要深入班级、宿舍,深入学生,亲近学生,爱生如子,大胆实践,经风雨、见世面、多磨练,就能吸收营养、提高素质、强化修养。

年轻教师应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既能掌好舵育好人,又能划好桨教好书,既是高明的教育教学组织者,又是出色的教育教学践行者。不管你是学富五车,还是才高八斗,不干、不实践一切就等于零。任何事业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干好事业是这个道理,提升修养更是同样的道理。教师的修养如何,不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而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这样不用说别人也会由衷信服。教师的修养都要在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养成,还要在实践中验证。实践是成就事业的磨刀石,也是提升修养的练兵场。

三、善于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反思+经验”。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总结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把日常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中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从中找出教育教学规律性的东西。

对年轻教师来说,无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还是推进教育教学工作,都离不开经验,经验是在反思中温习、总结中提升的,每走一步,都要注意反思、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正,新的问题出来了就抓紧解决。

生活中的现象往往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劈过木柴的人都知道“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如果斧头落在结疤、疙瘩处,就像劈到石头上一样,震得两手发麻,隐隐作痛。做人也好,从教也好,就像劈木柴一样,遇到困难挫折,关键是要勇敢面对,反思、总结。一个善于反思、总结的教师,能从每次工作失误、错误中认真分析得失,及时调整自我,将失误、错误转化成自己的一笔财富,在不断反思、总结中成长,赢得教育教学工作新的成功。年轻教师一定要正视自身的缺点、不足,认真剖析,使之成为今后成长可借鉴的资源,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四、严于律己

律己是年轻教师强化自身修养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师者,人之模范”, 总理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育学生不只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着学生。所以,年轻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以自身良好的行为感染学生,以富有魅力的人格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学生、同行及社会的尊重。

“身教重于言教,身先足以帅人,律己足以服人,轻财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而做起来大家都也发现: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免不了受到各种纷扰的诱惑,名利总是让人心动神摇,难以自持。而恰恰在形形的诱惑面前,往往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本色修养。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虽然与社会不良诱惑接触的机会较少,但是一旦利欲熏心,出现“一念之差”,不注重小节,存在侥幸心理,将“一发而不可收”,不仅个人会受到严肃处理,还玷污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净土,更为严重的是自己的家庭和学校也受到伤害。因此,年轻教师必须强化自身修养,果断拒绝第一次不良诱惑,因为第一道“防线”一旦被冲破,往往会“兵败如山倒”。面对名利、权力、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认认真真对待工作生活中的每个“第一次”,才能在正义与邪恶、廉洁与腐败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年轻教师在严于律己、升华修养方面的努力必须坚持不懈,明晰个人与家庭的情感线、道德与法纪的高压线,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与升官发财是“犯冲”的,从来就是“两股道上的车”,无法并行,无法兼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要始终保持安于寂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胸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谁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与升官发财上面搞“结合”,注定要身败名裂、人毁财空。俗话说得好,“做事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年轻教师一要学会做人,二要学会做事,以人立事,以事立德。

教师德育实践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理论;实践

师德是教师素质构成中的首要因素。良好的师德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品德产生“身教”的作用,更能成为坚守社会道德的排头兵。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进行座谈时,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师师德建设的指引,鼓励教师们从自我做起,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1]。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实现全程德育和全面德育[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的重要讲话,为在新时代进行师德建设提出了新方向。2018年3月,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了今后五年教师教育振兴的目标、任务和计划[3]。其中,师德养成全面推进计划是教育振兴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教师培养的地方高校师范专业所应担负的光荣而又有挑战性的使命和责任。

一、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新意义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养成,即为培养。师德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从点滴做起,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经过道德认知、体验、情感等心理过程而内化,形成师德观念和品质。

(一)教师素质完善和提升的必然要求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生力军,应勇于担当起新时代拥有良好风貌和完善的教师素质的重任,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教师的职业道德,亦即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对教师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师范生形成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情感。爱教、乐教、爱岗敬业等,本身作为一种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教师完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促使教师勇于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与时俱进,实现不断地自我发展和超越。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内在的推动,教师很容易自我满足,陶醉于过去,从而被时代所淘汰;最后,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形成职业理想和信念。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关注“教学是什么”等实然状态,更强调一种应然状态,如“应怎样教育会更好”“在教育中我应该追求什么”等,帮助教师对未来自我形象、理想、追求等进行设定,从而形成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信念[4]。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要师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背景下社会普遍的道德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共进,共筑梦想,将中国的社会和发展带进了新时期。从道德层面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凝聚着全社会共同的道德和价值追求,是社会道德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反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属于公民个人道德规范部分[5]。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追求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期待。因此,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社会其他行业来说更具有重要的表率作用。师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时代赋予的新内涵,充分发挥其对于教师和教育事业的道德与价值引领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的师德建设和师德养成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本质反映[6]。

(三)当前教师师德问题的现实要求拥有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自身不断的道德要求,更是家长与社会的殷切期盼。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并存,少数教师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有所迷失。近年来师德建设引起了教育领域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深刻思考。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7]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及师德师风的考核,强化师德考评,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等,以促进解决师德失范与学术不端等问题。因此,加强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也是解决当前师德问题凸显、促进师德师风根本改善的现实要求。

二、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范生德育管理体制缺失对于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及其管理,需要地方高校建立与之配套的师德教育管理部门。然而,当前不管是在师范院校还是在非师范类综合高校中,都缺乏专门性的、统一的师德管理部门。各二级学院对本专业的师范生师德教育与管理,往往由本专业的党总支书记或辅导员等负责。如美术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师德教育与管理,由美术学院的党总支书记或辅导员负责,其他二级学院情况类似。各二级学院往往在工作上相互独立,因此在师德养成教育的措施、成效及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也很难进行相互借鉴与学习。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的认识误区,使师德养成教育在现实中,往往被安全教育、纪律教育、问题总结等所取代。可以说,地方高校在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和管理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实施机构,更广泛地存在着师德管理教育不落地的不良现象[8]。

(二)专业定位受市场冲击而淡化为了迎合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很多高校在办学定位上都开始朝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型。一方面,大量增加就业前景较好的热门专业;另一方面,相应减少与市场关系较远的传统专业。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朝着应用型一路高歌猛进。就师范专业来说,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人才培养目标,往往都重应用、重培训、重能力,而轻思想、轻道德、轻理论,在师德养成教育和管理上毫无特色。以中文学院所属的中文教育专业为例,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上,与非师范类的中文专业差别极小。总之,在市场与就业这两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师范生的专业定位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点。

(三)师德养成教育课程流于形式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是对师范类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传授与教育的课程,对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具有基础而重要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一般应包括课内教学与课外主题活动,如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师德规范训练等。更重要的一点是,师德养成教育课程,绝不是师德养成教育的全部内容。因为真正的师德养成教育是对师范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往所进行的全面师德考量、监督、培养和教育。而现实的情况是,首先,在很多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中,都没有教师职业道德的课程设置,仿佛教师的职业道德可有可无或者可以自学完成;其次,即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以必修课的方式被开设了,该课程的教师在授课时,基本上都是满足于课内教学,课上完了也就完成任务了。至于课外活动,最多是走走过场;最后,对师范生的全面师德考量、监督、培养和教育,更是鲜见。

三、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实践创新

(一)健全领导机制,实施多元化管理地方高校的师范类专业,往往分散在学校所属的各二级学院中进行,造成工作上互不来往,缺乏统一认识和统一行动。因此,应以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为依托,设置专门的教师(师范类学生)教育科以及更细化的师德管理岗位,对各二级学院的师范生进行统一管理。师德管理岗的管理人员与各二级学院的相关领导、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共同构成师德管理的五元管理模式,对所有师范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师德养成教育与管理。在工作中应做到: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尊重道德教育与师德养成的特点与规律,开展师德养成教育的相关活动,切不可以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或问题总结等取代师德养成教育;二是管理者要结合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开拓师德养成教育的新内涵;三是要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内容、方式、方法等,使师德养成教育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四是师德养成教育应做到教育与监督相结合、监督与反馈相结合、教育与考核相结合,使师德养成教育贯穿于师范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始终。

教师德育实践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创新模式

一、德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要创新中职德育教学模式,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德育教学,使学生可以真正、深刻地领悟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加上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文明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提高学生理性的道德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精神需求展开德育教学,提高其理智判断能力,进一步培养其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向往;第三,以学生个性身心发展为前提,尊重其实际需要,摒弃以往以统一的、理想化的标准来约束学生的教学模式,不仅要重视正确引导其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更要为其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第四,人文关怀的思想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可以从个人道德生活中体会到切身的幸福,从而促使自身向更完善、更高的道德情操追求。总之,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德育目标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地位。

二、中职德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具体而言,现在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育目标缺少特色。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取向即为就业教育,但是如今德育教学目标与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因此德育的功能性与实效性均有所下降。其次,教学内容与实际有不符之处。德育课教学内容照搬教材,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与到社会上看到的存在一定差距,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持怀疑态度,而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未与专业相结合,体现不出特色,因此学生会产生德育课无用的想法,影响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学方法落后。在德育教学方面,很多老师未真正转变观念,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也多为说教,教学模式多为老师一言堂,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与现实脱节,与社会脱节。第四,教学过程系统性不强。中职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因此有很多顶岗实习或者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时常影响到德育教学计划,德育教学得不到相应的重视,甚至一盘散沙。第五,教学评价主体相对单一。德育教学的评价通常是单一闭卷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活动性评价有所忽略,因此,对学生个体的德育评价呈现出一定的片面性与主观性。

三、中职德育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一)打造生活化、实用化的教学内容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大胆处理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造、充实与重组。

1 内容要与形势变化相结合

教师要对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加以关注,比如,有些课程涉及职业法律,那么,老师就要在教学中融入国家近年颁布的最新法律,使得教材体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其次,教学内容要结合专业与岗位能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比如《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老师可以将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反馈给学生,再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对其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将学生关注、熟悉的就业、创业经历融入课堂中来,对学生产生启发与引导。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2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比如,进行职业道德相关课程的教学,就可以引导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对企业的生产运营、企业文化、相关的行为规范以及操作规程等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与讲解,这种将学生采集的案例融入德育课堂的做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3 进一步挖掘资源

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关键就是看老师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比如。地方生活资源就更具有地方特色,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较高的可信度,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老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适当地用身边的例子取代教材中的实例,从而提高可信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课程模式要以实践为导向

1 实践活动内容要增加

老师要结合教学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活动,撰写专题论文,总结调查报告等。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将德育工作与工学活动相结合

开展工学结合活动,老师可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先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再按照德育课的课程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向自己提问,向企业提问,然后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德育课教学内容就可以延伸至社会实践中,与社会实践紧紧挂钩。

3 适当转变教学时空

要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教学时空的转换是必不可少的。从课堂到实训基地再到企业现场,无论是工厂、车间还是班组,均融入有效的德育教育,充分利用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此外,还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进行道德、法纪、人文、科学等方面的演讲,使得学生在生产一线所受的品德教育更加深刻,也更加生动。

(三)完善评价体系

在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讲、书本画、脑子记、试卷考、成绩评,整个体系体现出单一性、主观性的弊端,未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德育的评价体系,从知识、能力以及觉悟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实现知识能力的结合、开卷与闭卷的结合、考试成绩与日常绩效的结合、自评与互评的结合,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总之,德育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老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以提高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庆,翟翠娟,面向社会需求,探索中职德育教育模式[J],保定学院学报,201l(01).

[2]朱家良,构建中职德育新模式[J],机械职业教育,2011(10).

[3]车燕,中职德育工作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教师德育实践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实施“四德工程”,不断加强师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渗透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转化为自觉行动,引导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为我镇的健康、和谐、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持。

二、目标要求

在全镇深入实施以增强爱德意识、诚德意识、孝德意识、仁德意识为重点内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四德”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道德素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倡树一批先进典型,引导师生员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身边榜样学起,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形成家庭更和睦、事业更兴旺、品格更高尚、社会更和谐的良好局面,促进我镇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三、活动主题

明德修身、爱心践行

四、实施步骤

为稳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动员阶段(20**年10月底前)

1、20**年10月22日下午,联校召开“四德”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学习上级相关精神,大力宣传“四德”工程建设的意义、工作内容和任务目标。

2、20**年10月24日上午,召开全镇教育干部参加的专题会议,成立“四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四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3、联校通过印发相关学习材料、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己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开展讨论交流、各校开办“四德”工程建设专栏等形式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四德”建设活动中来,形成“讲文明、讲道德、我行动”的浓厚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年11月至20**年2月)。

1、学生层面:

以校为单位开展系列“四德”建设实践活动:

(1)举办一次“四德歌”比赛,做好活动的音像、材料的存放。

(2)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保存好原始材料并及时入档。

(3)举办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设计比赛。

(4)举行一次“雷锋精神伴我行”系列实践活动:利用双休日给父母端杯茶,洗次脚,做顿饭菜,制作感恩小礼物;或开展“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我为老教师献爱心”走访慰问活动,要求学生写出实践活动体会并进行评比。

(5)开展一次校级“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班会评比活动。

联校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1)现场作文比赛。要求:以“读好书、唱好歌、做好人”为主题,中心鲜明,400字左右,各小学推荐2—6名学生参加。

(2)联校对各校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督查。

2、教师层面:

校级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1)组织一次“如何做一名幸福教师”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寻找身边的幸福,树立身边的师德榜样。

(2)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积极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

(3)各校选拔特长生,成立中华经典诵读兴趣小组:表演组、诗文绘画组、诗文书法组。每小组不少于5人,分别安排一名校委会成员、相关老师具体负责,每天组织活动不少于1小时。

联校组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1)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这一主线,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磨课、课堂教学能手评比等),积极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与发展的平台,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根据情况,联校颁发镇级荣誉证书。

(2)开展一次以“爱心与责任”为主题的读书心得体会评比活动,以此检验学习成果,使其读有所学,学有所悟,悟有所行。

(3)组织并举行以“爱老敬老,共促和谐”为主题的庆元旦师生文艺汇演。各小学推荐3—6个节目,形式不限,歌曲、小品、相声、舞蹈等,展示我镇广大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4)组织各校“四德”工程建设交流,进行评议。

(三)总结提高阶段(20**年3月至4月)

1、对各学校“四德”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选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学校予以通报批评。

2、各小学认真总结“四德”建设活动的经验和问题,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将活动总结于四月底前报联校,联校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补。

(四)长效机制阶段(**年5月--)。结合活动的开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使“四德”工作常态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为扎实有效实施“四德”工程,切实把活动落到实处,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刘相军

副组长:唐文法孙新泽

成员:高文申 崔进超冯守亮郝洪振张广民刘玉坡刘仓柱郝继军范传波段传强

各小学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

(二)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联校校长是“四德”工程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联校“四德”工程建设工作负总责。各小学要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三)倡树先进典型,弘扬文明新风。

深入挖掘“四德”典型事迹,在全镇倡树一批先进典型。各校每年都要推选出2—3个“四德”典型。在学校公开栏设立“爱星榜”、“诚星榜”、“孝星榜”、“仁星榜”。联校将依此推出全镇“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好婆媳“等,并利用每年的教师节表彰会给予表彰。

(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扎实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宣传活动,通过广泛组织传唱《四德歌》、制作“四德”建设宣传栏、印发学习资料、悬挂标语、《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努力提高广大教育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的“四德”意识,教育引导广大教育干部、师生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践行“四德”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教师德育实践工作总结篇(6)

    一、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1.加强教育,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明确育人职责。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2.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用制度落实“全员育人”。建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长效工作机制,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所有教师都履行育人的职责,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对以教学或科研为主和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分类制定考评体系,对于那些热爱教学,教书育人,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应加大奖励力度,实行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

    3.要以“教书育人”为切入点,树立师德先进典型。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推动师德建设,促进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积淀学校精神品牌。大力弘扬恪守师德、教书育人的忠诚情操,默默耕耘、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严谨治教、刻苦钻研的敬业作风,积极顽强、无怨无悔的执着追求,构建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引导广大教师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师德传统,结合时代要求,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崇高目标,严于律己,以德施教,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

    4.学校要以教师为本,关心、爱护教师,为教师排忧解难,形成一个更加注重质量、注重教学、注重教师的良好氛围。认真研究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的工作。把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注意关心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发展问题,不仅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素质、生活待遇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创造好条件。

    二、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1.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课堂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语文、政治到历史,专业课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作内容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在实践中推进德育教育学校教育是多形式的。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好实践课,首先要求指导教师要以德育内容为中心,围绕中心设计活动;其次,要求设计的活动具有可操作性,感染性;最后,活动的组织要有序。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发。

教师德育实践工作总结篇(7)

坚持德育为首,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着力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身心健康;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德育意识

全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育人意识,各项工作都要以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搞好德育工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1、注重师德。

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注重师德修养,言传身教,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全校教师要时时实践“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老师是学生的道德书籍”。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朋友,全心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

2、加强渗透。

除了重视思想品德课、晨会课这一德育主渠道外,要十分重视各学科的渗透教育。学科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丰富的德育因素,做好“两备”(备渗透目标,备渗透过程)、“三结合”(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年龄特点、结合年级特点)工作,方法上要讲究科学性,要精心设计。

3、不断总结。

加强德育教育研究,学习和创新德育新思路、新方法。特别是针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学科教师要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多研究、多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收集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代表性材料,丰富养成教育经验。

(二)规范德育管理

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德育领导,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常规管理工作,坚持家校联系,拓展社会教育。

1、加强队伍建设

⑴、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要有责任感,班级管理工作要规范化,教师的“一志”(《班务工作日志》)、“二卡”(《家校联系卡》《家访记录卡》)、“一袋”(《学生成长档案袋》)等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实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