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一第一学期个人总结

大一第一学期个人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3:47

大一第一学期个人总结

大一第一学期个人总结篇(1)

军训过后,就要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了。本以为大学的课程不会太多,可是我们一进来就有十一门课,吓得我们所有人都叫累,吃不消。可是叫累有什么用呢?课还是照常上,我也逐渐的适应了这样的学习生活。可是有些课开出来,我又学不懂,感觉就是白费了,对我没有多大的用处。比如说,社会学(双语),老师上课用英语讲课,普通的英语我也许听得懂,可是社会学上有很多的专用术语,我根本无法听懂。感觉这一学期的社会学,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因为它而提高,社会学知识也没有学到多少。有些课,对我来说就有很大的用处。我不仅学会了相关方面的知识,还培养了这方面的兴趣。比如说,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学的教授在教学上很注重我们是否能接受,讲起课来会很有趣;心理学本来就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所以上课一般听得津津有味。

另外,人体生理解剖学也不错,虽然这门课在开始对于文科生的我来说有点吃力,甚至我还放弃过,有一段时间上课根本不听讲;后来经过导师的提醒,我才知道这一门课对于我来说也很重要,这才从新开始认真学习;最后我发现老师考虑到我们大多是文科生,讲的本来比较浅显易懂;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生活方面应该注意的常识。

一学期的时间,每一门课就结束了,我心里还真有一点不舍,有些科目只掌握了一点皮毛就要叫停,这就是大学的学习生活。我感觉自己根本就没学到多少的知识,心里很空虚。这就是大学与于高中的区别,大学的学业没有高中的繁重,大学没有高中那样的充实感。但是大学有一个很好利用的资源——图书馆,在图书馆里,能找到各种需要的书。可惜在这一学期里,我从图书馆里借出的大多书都没有读完就还回去了,而且几乎没有借相关的专业书,在下一学期里,我一定会好好利用图书馆,帮助我的专业学习。

在期末,我才知道自习室的好处,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复习空间,但是这一学期已经过去了,平时有时间我不是逛街就是上网,从来没有到自习室去过,想想也觉得挺惭愧的。在下一学期,我不能再像这学期这样浪费时间了,我一定要充分利用自习室把精力多放一些到学业上去。自习室也是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

虽然进入大学,我没有能当上任何的干部,心里有一些遗憾,不过我加入了蒲公英志愿者服务队。在这里面,我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还可以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这里面,我最开心的是到绵阳地方的一所小学去和那里的小学生结对子。这不仅帮助了那里的小学生,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帮助;还有利于我尽早地了解教育对象,为今后我的教育事业做准备。

大学里业余生活也很重要,通过一些活动,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学期里,通过各种活动,我发现自己不像以前那样害羞了;与人交谈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上台发言虽然我还是有点害怕,但是我相信假以时日,在讲台上我也能款款而谈。这使我明白,大学并不光是学习的地方,也是培养人的胆量,使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地方。

在寒假里,我参加了回母校宣传的实践活动,能再次回到自己的母校,心中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看着母校的种种变化,自己也为母校的变化而感到骄傲。回到母校,最高兴的是能见到以前教过自己的老师,问一声老师好,再交谈几句,心中有无比的亲切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自己,为自己的大学做了宣传;还让我有机会见到自己的老师,也认识了一些自己的校友。看着自己的母校,我回想起高中的种种,有辛苦,有快乐,有痛苦,相比大学丰富的生活可能是枯燥了一些。但是这一切都过去了,回过头来品味这段日子,发现它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耐人寻味,就像品一杯茶一样,开始感觉到会有丝丝苦味,但不久就会有甘甜刺激你的味觉。有目标才会奋斗,有奋斗才会有成果。大学也是这样,我要树立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当一名好老师就是我的目标,我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综合素质,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以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下一代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通过这一学期,我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让自己在新的人生旅程里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也让我明白自己将来要走怎样的路,明确了路的方向。相信在下一学期里,我将不会再像这学期这样毫无计划,毫无目的地学习;下一学期我将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好好的努力学习。

我希望自己将来从事中学及以上的教育工作,所以下一学期我打算选修一门二专——地理。由于受高中老师的影响,我很喜欢地理,总觉得,在漂亮的彩色地图上找到一个个未知的或已知的地名是一件快乐的事。做一个地理老师,一定很不错。如果我做了地理老师,我一定尽我所能,把我所知道的一切地理知识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和里面所蕴含的乐趣。

大一第一学期个人总结篇(2)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观影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县教育局大教德艺体关于上好20xx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通知要求,我校在开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组织全体认真学习文件的基础上,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现将具体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赵主任为副组长,大队干部、班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按计划开展工作。

二、具体工作实施情况。

1、抓好校内外环境整治,校园面貌新,周边环境好,以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环境卫生建设,以文明、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迎接新学期,确保上放学秩序井然。

2、积极办好黑板报,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发动学生劝慰父母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庭、社区、学校践行文明、倡导节能,争做文明的小公民。

3、举行了奉献幸福的开始的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校长作了热情洋溢的国旗下讲话,在开学典礼上,有校长的发言、教师代表的发言、学生代表的发言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的奉献,体验了奉献。

4、31日开学第一天,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奉献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在课上,各班的活动形式多样,有以班队活动的形式开展,有以学生讨论的形式开展,有以观看教育片的形式开展使学生更进一步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视野。

5、9月3日9点,以班为单位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全校师生认真观看,认真做好笔记,高段学生并写出了观看感。学校并组织专人负责,将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及开学第一课的收看的信息及时发送到了网上,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照教育局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并力争使各项工作都取得好的成绩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观影活动工作总结

为迎接抗战胜利x周年纪念,学习党的艰苦廉洁的精神,爱祖国爱人民,更好的为祖国做出贡献,XX小学于20xx年x月x日观看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合制作的《开学第一课》,并由团总支对到场班级负责人签到。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英雄不朽

分为四个课时:爱国,勇敢,团结,自强

第一课:爱国战争年代里,爱国就是为祖国和同胞贡献自己的一切,今天,就是把祖国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它,建设它,就是爱国。

第二课:勇敢在战火中,勇敢就是不怕牺牲的出国奉献精神,今天,不怕困难,勇于担当,就可以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三课:团结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时候,只有同心协力,并肩战斗的团队才能克敌制胜;今天,团结表现在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合作共赢。

第四课:自强今天,同学们是未来的主人,只有自信、自主、自强,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综上,此次活动宣扬了我们老一辈抗战英雄的精神风貌,使同学们学习到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达到了预期效果。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观影活动工作总结

20xx-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如期拉开序幕,新的学期在小朋友们翘首盼望中来到了。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合制作的《开学第一课》是送给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礼物,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契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了x月x日晚上20:00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首播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此节目正当开学和纪念抗战胜利x周年之际,并以此作为开学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合举办的大型公益节目,已经初步形成了教育品牌,受到学校和师生的欢迎,接到通知后,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实际,研究有效的活动开展办法,并依据文件精神印刷了《至学生家长一封信》将通知下发到各班,以确保将本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 英雄不朽 为主题,将分为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四个篇章,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嘉宾,上至九十多岁的抗战老兵和老艺术家,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儿童,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共同来缅怀这段历史。

同时邀请了00后大家喜欢的偶像,比如马天宇、凤凰传奇、谭维维、TFboys组合与70年以前的抗战老兵带领广大中小学生去缅怀这段历史,去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

大一第一学期个人总结篇(3)

本学期班级事务总结:

9月份:军训、班委的组建。召开第一次班会。对本学期的相关要求和安排做初步的规划,对班风、学风的积极创建做出相关要求和一定示意。

10月份:从不同方面通过不同形式熟悉班上同学、加深相互之间的认识了解,进一步强化班风、学风,积极动员同学们参加系级、院级的各类活动。

11月份:参加‘电信节’各类活动。组织同学们进行期中小结,从不同层面反思、考虑现状,认真走好每一步。参加校运动会。组织同学们外出秋游、野炊。

12月份:‘电信节闭幕晚会’。班级聚餐。各科进入期末复习。学期班级管理事务总结。

1月份:本学年期末考试。

通过半年的任职,从班级、同学们方面来讲,对每位同学的性格、习性有了大致的了解,能够恰当的处理好与绝大多数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得到大多数同学的信任和认可。而对于这个班级,虽然仅仅是半年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情,班上同学都还比较团结,大多数比较支持工作。班风、学风自认为还不是那么遭,只是,有些时候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我相信,只有肯付出,有一定的发法,创建出一个‘优秀班级’还是有可行度的。

这半年,不管从学习、工作、生活、个人为人处事方面有一定的得与失,相关反思及总结:

学习方面:

失:第一,学习督处不及时,课堂学风抓的不严。

第二,很少关心班上同学的学习状态和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

第三,大学学习观点、态度不够端正、明确,总认为及格就是万岁,导致平常不怎么学,而导致考前抱佛脚,影响个人成绩和班级总体平均成绩。

得:在学习方面,个人这半年并不是很认真,感觉对班级也没有特别大的帮助,尽管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现在,已认清学习态度、观点及有关学习方法。明年,首先从个人做起,树立好榜样,再将班级的学风建稳,狠抓、狠管学习。

工作方面:

失: 第一,班级管理有点欠缺,班级的凝聚力、团结力不够。

第二,做事有点慢。

第三,各项工作事务及班级动态的交流甚少。

得: 第一,做事比较认真,负责。

第二,做事尽自己的最大能力,让别人获得更多的方便和好处。

生活方面:

失: 第一,个人生活习惯,生活作息无太大规律,有变懒的趋势。

第二,班级生活管理不是太到位。

得: 第一,对同学的生活、动态去向比较关注。

第二,有良好的生活追求和目标。

大一第一学期个人总结篇(4)

一、常规管理,重在落实;常抓不懈,效果突出。

本学期在原来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反馈。

一方面: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做到每节课都检查课堂纪律,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对课堂检查进行及时反馈。反馈方式1,每半个月对一轮的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将减分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为校长在班主任会上进行的总结和点评准备了第一手数据。反馈方式2,将检查问题及时反馈给年级主任、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所以,从年级主任到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很重视,各班学生也很重视,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尤其是第三节晚自习初二、初三年级的课堂秩序有质的变化,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反馈及时,引起值班老师的高度重视,他们巡视认真,教育到位。从四月份三位年级主任上岗,他们很快投入状态,对年级的全方位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尤其徐洪祺老师在初二二班的课堂管理方面卓有成效。

另一方面: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大屏幕教室、微机室的公务保护和卫生维护。每个班的安全委员上课前到教务处领取《教学设施使用报告单》,课前、课后由安全委员协助任课教师检查教学设施情况,监督上个班,提醒本班,凡出现问题的在本班或上个班进行量化减分。初一一班开始连续减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有了变化,没有再减分。公务的维护很好。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方面:从本学期开始,初一、初二年级建立文化墙,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由教务处组织,坚持检查量化,每一期都有主题,较好的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有事做,有兴趣做,为了本班的荣誉愿意做。初一年级比较重视,初一三班的质量高,版面和谐统一。初二年级班主任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五月份运动会举行之后,由于有期中考试和运动会等大量素材,初二年级的文化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六月份的文化墙,初二四班以期末考试动员和感恩学校为主题,思想鲜明,教育意义深刻。

二、有效组织教学教研工作。

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活动是:学洋思,学永威,听课、评课,学生学习效果有了明显变化。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学至三月中旬是推门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所听课程共同学习河南沁阳永威学校材料,共同探讨。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学生学会什么”的问题,“怎样学”的问题,“老师明确掌握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

第二阶段:从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是赛课阶段。

人人参与,经过近一个月的赛课,评课,老师们有了很大提高。依据评分标准得分如下:

80分以上的有7人,60--70分以上的有5人,70—80分以上的有10人。通过赛课更坚信:教学基本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教师的基本功过硬,就能够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就能准确把握知识点,有效突破难点、有效学习重点。老师们对“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有了观念上的变化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

第三阶段:从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为研讨展示课。

老师们精心准备,学生学习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且老师们的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学生活动进行了大胆尝试,且能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调整,重视课堂的实效性。

各教研组的特点:英语、语文组优势:采取小组活动,量化计分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理化生组:老师大量的时间在学生中“帮助、辅导”学生,解决一层问题,再解决一层问题,不仅是堂堂清,而且是层层清。史地政组:在赛课阶段面临如何把知识点转化为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在展示阶段米慧娟老师课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教学效果突出。

每个阶段都认真组织学习和评课,每次评课都是一次深入的探讨。贾校长每次亲自参加,她作为教育专家,为老师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建议,老师们受益匪浅。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三、本学期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本学期组织中考、高考、会考;期中、毕业班模拟、期末考试;三、五月考等各级各类考试合计十次。每次考试教务处都认真、科学的组织安排,严格考试中出卷、阅卷、评卷等过程管理。在考场设置、考生编座、监考等每一个环节中正规化,和中考、高考接轨。统一出卷,统一登分,考后都有成绩统计分析,及时召开各级各类教师会议,寻找问题,商量应对措施,要求教师及时讲评,对学生实行个别面谈,帮助学生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这样一来,既严肃了考纪,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训练了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每次考试都有总结表彰大会,对成绩优异和取得进步的同学颁发奖状进行鼓励。初一、初二年级的表彰会共进行了四次,让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形成“学习最重要”的舆论氛围。

在四月份期中考试,我校初中部取得了突出成绩。

初一年级刘博、丁萌萌同学在区名列第一、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1)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初一年级的重点班,七科三率21项有17项名列区第一,达标率是81%,英语特色班,21项有16项达标,达标率是76.2%。初一的政治、语文、生物达标率较高,分别为:政治,达标率是100%,语文,12项11项达标,达标率是91.7%;初一生物,达标率是91.7%。

初二年级英语特色班八科24项有20项在区名列第一,达标率是83.3%,初二、三班进步很大,达标率是79.2%。

初三全市模拟考试文综、理综成绩突出,北市区排名第一。英语特色班三班的数学、文综、理综成绩突出。二模中,全年级的整体成绩提高,总分平均分名列区第二。

期末考试成绩与期中相比,大部分学科又有了提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达标率为100%的有7位老师。达标率最高的是初二四班,除了地理优秀率为第三,其他各科均为区第一名。初一三班、四班达标率分别是90.5%。,各班达标率都有提高。

期末考试中,初一年级总分平均分为573.48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18.46分;初二年级总分平均分为651.87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35.41分。初一年级丁萌萌、聂玉洋、刘博三位同学成绩优异,总分分别在区名列前茅。

《保定晚报》2010年7月9日记者唐靖茹报道:在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全市统测中,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均以绝对优势夺得市区第一,十多年来扎实而严谨的办学历程,已将保定东方双语学校打磨成一颗具有国际化气魄的教育“明珠”——一所国际化学校在古城崛起。

成绩的取得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息息相关的。初一年级坚持每天中午加半小时的午自习,四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张丽丽老师中间接的二班和四班的英语课,为了让学生们提高成绩,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学生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还有冯艳茹、杨占全等很多老师利用中午或回宿舍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辅导课程。初二一班自觉上好午自习。

初二四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在班主任的科学管理下,每天中午,第三节晚自习都能自主学习,学习效率高。

老师们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激励、鞭策学生学习。初一年级的语文、英语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走在了前面,这些老师做了很多有效地探索和尝试,产生一定的效果。

本届初一有刘博、丁萌萌、聂玉洋等一大批很有实力的学生。为了提高优秀生的综合素质,初一年级本学期组建了“向保定市前一百名冲刺”提高班。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提高课,目前有43名同学入选。这项活动受到家长的广泛欢迎。

语文教研组每次大考有一本作文专辑,学生自己设计封面,而且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初一一班李倩文、初一三班聂玉洋、杨颖、初二一班张苗、初二四班董文伟、李松六名同学荣获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成长历程。

为了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我校于暑假放假日举行2010-2010学年度奖学金颁发仪式。初中共有30人荣获奖学金,初一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奖学金的同学分别是丁萌萌、聂玉洋、刘博;初二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学金奖的同学分别是孔还庆、董文伟、杨碧兰;另外韩笑、杨柳等24人分别获得班级一、二、三等奖学金。高中有6人获得班级奖学金,他们是高二综合班李同乐、刘亚楠、高源,高二美术班马威、赵丽娜、安静。奖学金的颁发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烘托“谁学习最棒,谁进步最大,谁最光荣”的学校氛围。阿克毛、巴哈顿两位俄罗斯留学生分别获得成绩优秀奖和热爱集体奖。两位留学生也异常激动。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习。

推门课阶段,对于青年教师,听课之后立即评课,逐字逐段学习相关的材料,交流体会,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之后再听,再评,通过反复的听评课,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管理组织能力在不断提高。如:冯艳茹老师、张立老师、杨占全老师等。

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和统一评卷等活动,我校老师积极参加。六月初,教务处把市教科所语文组两位语文教研员请到学校,为全体语文老师分析今年的中考形势,指导教学方式,为语文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

六月份,各教研组推出五节展示研讨课,当时没有上课的全体老师参加听课。目的就是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五、本学期,初中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性提高。

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是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直观体现。考核内容的丰富性避免了内容单一带来的偏颇;根据统一标准进行的量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通过增加检查次数,克服偶然性带来的不平等因素,从而使各项数据公平、公正、合理。这些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真正爱岗敬业,成绩优秀的老师凸显出来。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仍需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还需探讨,有的班级学生有睡觉、趴桌等现象,个别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2)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2、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还要落到实处。

3、,部分学科的考试成绩与期望值相比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加强。

4、微机老师经过与联通的多次沟通,下学期对全校各部门的网络使用情况还需加强监控和管理。马庚明、张珊老师对联通建议“重新铺设一条光线线路到综合楼,以解决旧线路网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认为此建议可行,可在搬迁机房时一并实施。

大一第一学期个人总结篇(5)

转眼间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能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一学期来的情况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关心时事,看新闻、听报告、写体会,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语言文明,举止端庄,品德言行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同事之间关系和睦,团结互助。一直以来敬业奉献,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平时工作敢挑重担,集体观念强。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向党组织上交入党申请书,接受党对我的考验。

二、教学工作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做到出全勤,从不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结合社会、家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认真备课。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通过运用这个规律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三、两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对初一的学生进行广播操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二,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清楚、洪亮、准确。第五,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在此后,在全校广播操练习中,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所以我重点抓了学生在动作规格上的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生活。

三、训练工作。

这个学期我接手了学校田径队训练工作。初次接手工作,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及进度计划,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第二、组织学生学习田径队的管理制度及训练制度。要求学生包括我个人思想上统一,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团结协作,勤于动脑,严格训练,善于总结。

第三、克服困难,训练严谨:田径项目多,技术特别复杂,每一个动作,按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用力方向所产生的效果不同。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快、手快、腿快、移动快。观摩学习,分组总结,共同提高。

第四、发扬团队精神,努力拼搏共创佳绩。今年下半年在市运会中取得了:第七名一个,第八名一个。在东区中、小学运动会中取得了:第一名十二个,第二名六个等,团体总分第一名。

田径队训练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练已呈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训练队每周早练、晚练次数不少于9次、每次40分钟。运动员积极训练,教师在训练时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做到每次训练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做到备课、备人、备场地,充分利用训练时间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采用各种不同的训练手段进行训练。田径队训练在半年时间中取得这样的佳绩、全赖于上级领导及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全体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大一第一学期个人总结篇(6)

初中期末总结范文一:

x月x日,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的初一年级,迎来了竞争激烈的期末考试。同时也预示我初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的学习与生活,感慨颇多。

在学习方面,我感觉比小学时的学习步奏紧张,学习的知识深奥,经过各位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改正不足之处。使我的学习成绩不断攀升,从最初的月考全年级排名第74名,到本次期末考试的全年级排名第25名。本次考试我牢记老师的叮嘱,在考试过程中,没有丝毫紧张,认真审题,做题,不马虎,答完卷子后,认真检查,不浮躁。在考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考试前教室里充满学习的氛围,我也不例外。考试前虽然挺累的,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我要做到最棒,发挥我的最佳水平,为我及我们初一二班争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的成果都在这次考试中体现,初一二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我及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在生活方面,我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己料理日常的生活琐事,并在宿舍表现评价中未扣分数,而且我的宿舍还被评为了优秀宿舍。

综合这次考试,我的下学期的目标是:第一,本次期末考试语文成绩不太理想,我要继续扎实基础知识,增加阅读量,提升作文水平,下学期要更进一层楼;第二,在考试过程中,应多发扬不畏困难的精神,在数学考试中,我因一个小小的错误而失掉分数,这也一直是我的遗憾。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试卷上有一道题,我用很多方法去做,可是还是没有做出来,离考试结束还剩5分钟,由于时间有限,我只好把第一种方法抄上去了,考试结束后,我与同学对答案,才发现那道“难题”我忘加了个零,真是马虎害人呀;第三,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完成20xx年未完成的心愿,比如在运动会上获得奖项,每天参加“51020”训练,增强体质,800米考试获得满分等等。

总之这学期我的收获颇丰,下学期我将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自评:本人道德品质优良,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见到师长有礼貌。在能力方面,学习能力上我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在管理能力上,有点欠缺。本人热爱学习,十分勤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本学期取得的成绩很好,但还可以提高,下学期一定再接再励。

初中期末总结范文二:

时间好似流星雨.在这个学期里,我交道了新朋友,我们好似快乐的小小鸟,一起度过了一学期的快乐时光.我还学了很多新知识,把他们装进我心理的知识宝库.我还在一学期中改了不少缺点,让我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舍不得一学期,我好舍不得,因为他是一个充满光明的一学期,充满知识的一学期,充满快乐的一学期!

初一学期的生活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头脑中还清晰的记着刚来时的情景,没想到这么快就面临期末考试。回想这四个月来我的学习生活,既清闲又忙碌,在清闲中我学会了与他人交流,在忙碌中我学到了该学的知识。

到了中学,感受一种新的教学,我倍感荣幸。在这里,虽然没有哪一个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我、教我学,可我正式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懂得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且,因为这样,我有无限的选择权利。

每次和别人交流时,我都以为自己在学校里每天都一无所获,可是在总结学习、收获成果时,我才清楚地看到我没有白白地度过四个月。

大一第一学期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中国台湾地区;比较政治;政治制度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5.0012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本国以外的其它国家、地区的政治和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以比较方法的运用为基本特征。近年来,国内政治学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比较政治研究的重要性。他们先后成立了若干个研究机构①,出版了专门的研究性集刊②,也陆续召开了多次以比较政治为主题的研讨会③。对此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前景,曾有学者乐观地用“蓄势待发的中国比较政治研究”做过总结[1]。不过,相比于大陆,海峡对岸的同仁们要更早地投身于比较政治研究,也已经有了很多的学术贡献。这里,笔者将从概况介绍、基本领域、重要问题和特点评述几个方面对他们的研究作简略的阐述。

一、概况介绍

1949年政府兵败大陆退守台湾,随行的有数十万大军和党政要员,还有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这些人抵台后仍继续着原先未竞的研究工作,他们辛勤地培养下一代学术接班人,并运用自己的学术智慧撰写和修订各种填补空白的著作。例如与比较政治相关的就有萨孟武、刘庆瑞合著的《各国宪法及其政府》(台大法学院事务组1958年)、邹文海和杨幼炯的同名著作《各国政治与政府》(正中书局1961年和1963年)、张金鉴的《欧洲各国政府》(正中书局1968年),以及罗志渊(字孟浩)编著的《法国政府及政治》、《各国地方政府》、《英国政府及政治》、《美国政府及政治》、《日本国会制度》(正中书局1956年、1959年、1964年、1965年和1967年)等。这些著作都曾多次再版或印刷,它们对台湾新一代政治学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学术启蒙作用。

不过总体上看,台湾的政治学者是从大约20年前才开始系统从事比较政治研究的――在此之前只有一些零散的、以国别政治描述为主的研究。这种学术兴趣的转向固然是该地区政治学学科发展的结果,且得益于这样一个因素:众多接受国外政治学专业训练的人陆续回台从事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但更是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亦即它与特定的政治背景密不可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为适应解严后政治生活的新变化和克服“宪法”实际存在的矛盾和破绽,台湾进行了多次“改革”④。面对着日渐陌生的“架构”,政治家们迫切希望加强对国外相关政治制度的了解,以明确“总统”直选、双首长制、小选区两票制等应当如何操作,这就为比较政治研究的开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台湾各高校的政治学教师是从事比较政治研究的主要力量,他们大多具有国外访学的经历,受过很好的学术训练。这当中的佼佼者包括台湾大学的朱云汉、王业立、吴玉山、张佑宗;政治大学的吴东野、蔡增家、张台麟、洪茂雄、黄纪、游清鑫;东吴大学的黄秀端、吴文程;世新大学的彭怀恩;中山大学的顾长永、徐正戎;成功大学的宋镇照;淡江大学的陈鸿瑜;中兴大学的蔡东杰;东海大学的胡祖庆、沈有忠、张峻豪;文化大学的苏子乔等等。除此外,在中正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淡江大学、台北大学等校的政治学系或公共行政系,以及“中央研究院”的政治学研究所和欧美研究所,中山大学的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淡江大学的欧洲、美洲和亚洲研究所,暨南大学的东南亚学系,成功大学的东亚发展暨治理研究中心,也都有比较政治的研究者。

得益于众多研究者的集体努力和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同时又伴随着政治家的期许和支持,台湾地区的比较政治研究在最近20至30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大多以专著、译著和论文的形式发表,它们从整体上体现出了台湾比较政治研究的雄厚实力。说到专著,要数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的“各国政府与政治系列”(后改名“比较政府与政治系列”)最具代表性。该系列经营多年,影响非常大,里面收录的很多著作都由权威学者撰写,且被台湾讲授比较政治、比较政府的教师广泛采用为教材和参考书。译著方面,韦伯文化出版公司推出的“比较政府与政治丛书”、“民主化丛书”、“制度理论丛书”、“政党与选举丛书”都包含有比较政治学的经典著作,像利普哈特的《新兴民主国家的选择》(1999年)、威亚尔达的《比较政治的新趋势》(2000年)、盖伊・彼得斯的《比较政治的理论与方法》(2003年)、彭宁斯的《比较政党制度变迁》(2006年)、兰德曼的《最新比较政治的议题与途径》(2007年),等等。其它一些学术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桂冠图书公司、幼狮出版社、三民书局,也曾出版过这方面的专著和译著。至于论文,就比较政治研究而言,大多发表在下列期刊上:《问题与研究》、《东吴政治学报》、《政治科学论丛》、《台湾政治学刊》、《政治学报》、《台湾民主季刊》、《选举研究》……这些期刊都属于台湾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特别是由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编辑的《问题与研究》,它所刊载的比较政治研究论文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由于台湾有很多学术研讨会把参会论文集结成册出版,因此不少比较政治的研究也以这种所谓“专书论文”形式发表。此类文集如姚志刚等著的《法国第五共和的运作》(业强出版社1994年)、苏永钦主编的《政党重组:台湾民主的再出发?》(新台湾人文教育基金会2001年版)、宋镇照和周志杰主编的《变迁中的东南亚政治:制度、菁英与政策的磨合》(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台湾的学术规范确立较早,为满足各种形式要求,学术论文的篇幅常长达两三万字,加之长期又形成了重期刊论文轻著作的浓厚倾向,故此对从事比较政治研究的整个学术共同体来说,这些论文往往比著作的分量更重,也可能更多地被引用。

(二)选举与公民投票

台湾举行选举的历史很长,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其各县市的政府、议会已逐步实现直接选举。进入90年代后,李登辉推行“”改革,又陆续实现了“总统”与“立法委员”的直选。随着选举对政治生活变得日益重要,学者们也适时地从不同角度加强了对它的研究。首先是对各国总统选举方式的介绍和评论,如王业立的专论《相对多数vs.绝对多数:各国总统直选方式的比较研究》。该文既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比较了“相对多数决”与“绝对多数决”的不同,又以国外总统选举的经验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对不同选举制度的采纳是否可能改变选举结果,以及不同选举制度对于政党政治的发展会造成何种不同的影响B15。其次是对议员选举方式特别是单一选区两票制的研究,具代表性的包括吴东野的《单一选区两票制选举方法之探讨:德国、日本、俄罗斯选举之实例比较》以及苏子乔和王业立的《为何废弃混合式选举制度?――意大利、俄罗斯与泰国选制改革之研究》。前者从比较的角度剖析了在国会选举中同样采纳单一选区两票制的德国、日本、俄罗斯三国如何因为计票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了相异的选举结果[8]。后者则发现“意大利、俄罗斯、泰国三个国家取消混合制的主要行为者和动力各有不同:俄罗斯是基于普亭垄断权力的制度布局;泰国是基于军方力量的复辟;意大利则是基于小党的要胁” [9]。再次是就选举制度对政党政治的影响而进行的分析,如苏子乔和王业立的论文《总统与国会选制对政党体系的综合影响:跨国分析》和林继文的论文《选举制度、选民偏好与政党体系的分化:东亚三国(和地区)的比较》。前者发现,国会选举采比例代表制的国家,其国会有效政党数在整体上明显多于国会选举采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的国家;而不论是国会选举采比例代表制或是采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的国家,有总统直选制度之国家的国会有效政党数,明显少于无总统直选制度的国家[10]。后者则指出,单记非让渡投票制下的有效政党数取决于选区应选名额M与选民的偏好结构,当选民重视政策理念时,此一选举制度将使有效政党数趋近M+1,然后文章通过假设理念型选民的比重和都市化程度成正比,并以农业人口比例和选区应选名额为自变量,解释了台湾、日本与韩国在过去数十年间有效政党数目的变化[11]。最后是对公民投票和复决B16的研究,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谢复生等的《公民投票制度比较研究》、曹金增的《解析公民投票》、李昌麟的《比较公民投票制度》。谢复生教授等的研究报告对民主先进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所举行过的公民投票的时间、议题类型、投票结果、特征进行了全面考察,得出了不少有意义的发现,如“以目前民主国家(尤其是欧洲各国)的实施经验来看,公民复决的议题仍以与国际条约和组织有关者为最多”,而在第三世界国家,“‘体制类’公民投票所占比例非常高”且“独裁政权往往喜欢用公民投票方式以显示人民强烈的支持” [11]。曹金增博士的著作既阐述了公民投票的含义和功能,更通过考察各国实施的公民投票经验而提出了公民投票的三阶段发展论,即为寻求独立之公民投票时期、为寻求代议民主之公民复决时期及为追求人民直接立法之公民创制时期B17。李昌麟教授的专著则通过对全球公民投票制度的探讨,概括总结了全世界的三种主要投票模式,即集权式、权力下放式和政党式的投票模式;以及六大投票系统,即丹麦系统、法国系统、意大利系统、瑞士系统、混合系统、拉丁美洲系统B18。除此外,林水波、林佳龙、曲兆祥、张台麟、汤绍成、黄伟峰、李俊达等学者也对公民投票和复决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

(三)分立政府与联合内阁

“分立政府”本为美国政治中的一个术语,指当总统属于一个党而国会两院中至少有一个议院为另一个党控制时所出现的局面,后来也被用以泛指行政部门所属政党无法有效掌控议会时所出现的局面。台湾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行“总统”与“立法委员”的直选,由此就在理论上出现了“总统”职位与“立法院”多数分属不同政党的可能性,于是学者们也相应加强了对分立政府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吴重礼先生发表的多篇关于美国分立政府的论文。在《美国“分立性政府”与“一致性政府”体制运作之比较与评析》中,吴先生指出,美国的“分立性政府并不必然导致行政与立法部门的较劲冲突。首先,美国设计重视行政与立法的互相分立,可以保障双方独立的地位,而行政与立法的互相制衡,又可以防止任何一方垄断权力……其次……在组织松懈的美国政党架构之下,分立性政府与一致性政府的差异甚少,因为总统为推行其政务,减少议会的阻挠,必须运用娴熟的政治技巧与同党及反对党议员保持接触,减缓对抗的可能。”[12]而在《设计、政党政治与权力分立:美国分立政府的运作经验及其启示》中,吴先生不仅概要探讨了美国分立政府的肇因、运作及其影响,还介绍了美国体制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改革分立政府的建议,即强化政党功能与政治责任及改善府会的互动机会,并以此为参考而提出了完善台湾“体制”的七项建议[13]。

另一方面,由于台湾在1987年就已开放“”,允许自由组党,而多党竞争之下的“立委”直选有可能造成“立法院”中任一政党都无法控制绝对多数的复杂局面,并为不同政党之间的合作结盟留下政治空间,因此学术界也从很早起就未雨绸缪地开始了对联合政府(内阁)的研究B19。这方面最具影响的论著有原政治大学法学院院长苏永钦主编的《联合政府:台湾民主体制的新选择?》和韦伯文化出版社总编辑陈坤森著的《联合内阁理论:内阁制下的多党竞争》。前者是新野论坛举办的多次讨论会、座谈会的成果汇编,内中包含了王业立和陈坤森对各种联合政府类型和成因的梳理,叶阳明等多位学者对德、法、日三国联合政府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以及杨日青、隋杜卿、陈淑芳对支撑联合政府运作的各种制度条件如政府体制、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和国会制度等的论述B20。后者是陈坤森的博士论文,它收集了18个内阁制国家563次内阁的组成数据,然后运用动态的统计数据和回归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如“总体层次的宪项对联合内阁的影响,既深远且根本……它的影响力高过于个体层次联合内阁的竞争行为”,“联合内阁发生频率大致与议题面向呈现正相关”,“有效政党数目与不成比例性两者呈反向关系,比例代表制对小党较为有利,但易于产生联合内阁的局面”,等等B21。

B11具体内容参见沈有忠的《威玛宪奏曲――半总统制宪法的生命史》,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出版。

B12具体内容参见吕炳宽和徐正戎的《半总统制的理论与实际》,鼎茂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出版。

B13参见吴玉山的《半总统制下内阁组成与政治稳定:比较俄罗斯、波兰与中华民国》(载《俄罗斯学报》2002年第2期);沈有忠的《半总统制下的权力集散与政府稳定:台湾与威玛共和的比较》(载《台湾民主季刊》2004年第1卷第3期)、《半总统制的崩溃、延续与转型:威玛共和与芬兰的比较》(载《问题与研究》2010年第49卷第2期)和《半总统制不同政府类型下的二元行政关系――台湾与罗马尼亚的比较研究》(载《台湾民主季刊》2014年第11卷第9期);陈宏铭和梁元栋的《半总统制的形成与演化――台湾、法国、波兰与芬兰的比较研究》(载《台湾民主季刊》2007年第4卷第4期);许恒祯的《台湾与蒙古半总统制下政府形态的比较》(载《东吴政治学报》2012年第30卷第2期);王维芳的《半总统制新兴民主国家的制度设计与政治稳定:蒙古及波兰的比较分析》(国立政治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林继文的《共治可能成为半总统制的惯例吗?法国与台湾的比较》(载《东吴政治学报》2009年第27卷第1期);廖达琪等的《半总统制下的国会监督――从法制面比较台湾与法国国会的监督能量》(载《问题与研究》2013年第52卷第2期)。

B14参见沈有忠的《半总统制“权力总统化”之比较研究》(载《台湾民主季刊》2012年第9卷第4期)和《半总统制下行政体系二元化之内涵》(载《政治科学论丛》2011年第47期);李宜芳和石鹏祥的《半总统制的总统任命权与免除权对于总理任期的影响》(载《东吴政治学报》2014年第32卷第4期);陈宏铭和蔡荣祥的《选举时程对政府组成型态的牵引力:半总统制经验之探讨》(载《东吴政治学报》2008年第26卷第2期);郝培芝的《半总统制的演化:总统制与内阁不稳定》(载《问题与研究》2013年第52卷第1期);张峻豪的《左右共治的类型研究》(载《东吴政治学报》2011年第29卷第4期);黄宗昊的《左右共治vs.蓝绿共治――法国与台湾共治与否的赛局分析》(载《问题与研究》2012年第51卷第3期);吴玉山的《半总统制:全球发展与研究议程》(载《政治科学论丛》2011年第47期);等等。

B15王业立的《相对多数vs.绝对多数:各国总统直选方式的比较研究》,载《选举研究》1996年第3卷第1期,第4967页;在选举制度的比较研究方面,王业立有非常突出的贡献,他所撰写的《比较选举制度》至今已出到第六版(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

B16严格来说在选举与公民投票之间应作区分,前者着眼于挑选专司制定国家政策之责的政治家,而后者以让选民直接对特定议题发表意见为目的,但两者都采用选民投票方式来作决定,故此在这里也一并论述。

B17具体内容参见曹金增的《解析公民投票》,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

B18具体内容参见李昌麟的《比较公民投票制度》,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出版。

B19例如,早在1995年政治大学就曾举办过“联合政府学术研讨会”,当时参会并提交论文的有谢复生、韦洪武、黄德北、杨日青、陈坤森、邹笃麟等人。

B20 参见苏永钦主编的《联合政府:台湾民主体制的新选择》,新台湾人文教育基金会2001年初版。

B21参见陈坤森的《联合内阁理论:内阁制下的多党竞争》,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博士论文,2000年(后在2010年由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正式出版)。

B22 2004年,由财团法人台湾民主基金会主办的《台湾民主季刊》创刊,而其所刊载论文的主题之一就包括“民主政治经验比较”。

B23参见刘德海的《南韩民主化与国家安全》,载《台湾民主季刊》2004年第1卷第3期;金荣勇的《印尼的民主化运动》,载《问题与研究》1996年第33卷第12期,谢尚伯的《民主转型国家的选举课责实践――印度尼西亚的个案研究》,载《台湾民主季刊》2015年第12卷第3期;廖淑馨 的《“民主联盟”主政的蒙古政府――民主化的考验》载《中国大陆研究》1999年第42卷第3期;洪茂雄的《论波兰民主化的发展》,载《问题与研究》1989年第29卷第3期;向骏的《墨西哥民主化运动之发展近况》,载《问题与研究》1999年第38卷第12期;邓中坚的《墨西哥民主化的发展》,载《问题与研究》1996年第35卷第7期;蔡东杰的《巴西在第三波民主化过程中的转机与危机》,载《问题与研究》1999年第38卷第11期。

B24具体内容参见倪炎元的《东亚威权政权之转型:比较台湾与南韩的民主化历程》,月旦出版社1995年。

B25具体内容参见蔡东杰的《台湾与墨西哥民主化之比较》,风云论坛出版社2002年,特别请参见第六章结论部分和第279280页的表6.1。

B26转引自李酉潭的《文武关系与民主巩固初探》,载《中山人文社会科学期刊》1998年第1卷第6期,第134页。

B27具体内容参见陈佩修的《军人与政治:泰国的军事与政治变迁》,中央研究院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2009年。

B28具体内容参见汤世铸的《拉丁美洲军人政权之研究》,知书房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