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赛课心得体会

赛课心得体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5 15:05:53

赛课心得体会

赛课心得体会篇(1)

那天尹海静老师告诉我,她和艳华陪同李帅到实小讲课,因为前期的准备不充分所以试讲效果不理想,李帅当时就急哭了,感觉自己很对不起陪她一起战斗的姐妹们。擦干眼泪后,她们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一点点修改完善设计方案,返校后又再次试讲,艳华陪李帅一句话一句好话地顺教案,包括讲话时的神态、语气、肢体动作都琢磨了又琢磨,第二天在乐安的试讲就成功了。为了让实验更有效,他们自己驱车两次到滨州逸夫小学南校区拍上课要用的照片,比赛前两天担心教学设备不熟悉又一次到逸夫小学比赛现场熟悉场地与设备,返校后再一次调整实验器材。每天三楼德育处的灯都亮到很晚,那是科学组的几个老师在研究参赛课的设计。前前后后试讲了12遍。

刘文倩老师本身工作就忙,又要参赛,每天只能忙完事务工作再开始备课,常常加班到深夜。

王丽老师这次抽到的课题是参赛的四个课题中最难讲的课题,其它三个课题都已经设计好并试讲过三遍了,就是《折线统计图》没感觉,网上可参考的内容也不多。接到课题后虽然有些懵,但还是和李贺蕾老师调整情绪继续备课,中午时,一点食欲也没有,直到一点半要离校时才稍稍吃了几口。我知道,参赛前她们肯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今天李帅老师回了来,看着消瘦了很多的李帅,我说:“帅,吃点好的,今晚好好睡一觉。”李帅笑着说:“是该睡一觉了,好久没睡好了,感觉都补不过来了。”

没有谁是随随便便成功。

赛课心得体会篇(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面向酒店相关行业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全面掌握酒店服务的基本技能,能在星级酒店从事餐饮、前台、客房、营销等岗位的服务与管理,并有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它要求毕业生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还需要高超的职业技能。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的工作,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酒店管理专业通过推行“课赛融合”的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赛促学,边赛边学,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酒店专业为什么要重视职业技能竞赛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观念指引下,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通常包括“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和“西餐宴会服务”项目,其中“中餐主题宴会设计”竞赛的内容包括接待方案创意设计、仪容仪表展示、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与制作、中餐宴会摆台、席间服务、现场互评、英语水平测试等环节。“西餐宴会服务”项目竞赛内容是以西餐宴会服务为主,调酒服务为辅,涵盖西餐宴会摆台、台面创意设计、菜单设计制作、餐巾折花、斟酒、调酒、西餐服务英语运用等。

这两个赛项内容,紧扣酒店行业职业岗位要求,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通过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同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当前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

当前,多数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是“为赛而赛”,或者说是为了取得好名次而赛,基本上是“精英式”选拔,绝大多数学生与技能大赛无缘,重蹈“精英教育”的覆辙,违背了教育主管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衷,丧失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这样就难免会出现许多新问题。

(一)学校层面

从学校层面出发,是希望通过竞赛促进职业教学的健康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教学与竞赛冲突。一是时间方面的冲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训练,这往往会与日常教学安排不一致;二是教学内容方面的_突。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与竞赛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会有较大差距,没有实现技能竞赛与课程内容的衔接,也就没有把用于竞赛训练的实训设备用于平常的教学实训,职业技能竞赛最终成为“应赛教育”。

2.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指导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非常辛苦的长期的工作,选拔学生、培训指导学生、备赛等等,无不挥洒着指导老师辛勤的汗水;而竞赛指导老师在学校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再加上指导竞赛,如果学校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就无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使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工作中去,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竞赛的成绩。

(二)教师层面

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指导老师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专业技能能力,特别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 型老师,但目前职业院校“双师” 型教师普遍不足。再一方面已经参与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经验丰富的老师,往往又是专业的教学骨干,教学和科研任务或者社会工作方面任务繁重,无法平衡指导竞赛工作;而刚进校的年轻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少,学校对于比赛成绩过于看重,往往会对竞赛成绩提出较高要求,面对比赛成绩的压力,年轻老师出现畏难退缩情绪,这种情况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非常不利的。

(三)学生层面

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一是备赛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坚强的毅力,无法坚持,会出现学生不能继续参加培训、退出集训等现象。二是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竞赛是能提高自己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的过程,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差,往往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动员做思想工作才肯答应参加比赛。

三、“课赛融合”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课赛融合”的教学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将竞赛“日常化、平民化”,把竞赛项目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学生人人参与、天天参与,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一)设计“课赛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竞赛所需技能类课程的分类研究,对技能竞赛的课程模块进行优化重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施“课赛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的设置到教材的选取,再到具体教学内容的实施都要围绕大赛技能要求为中心来进行。

(二)“课赛融合”的教学措施

将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内容与竞赛内容有效衔接。高职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参照,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专业技能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大都被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应努力把技能课程打造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例,教师根据竞赛要求制定实训课程标准,设计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搭建一个学生参与的平台,将课程学习与技能大赛相结合,把反映特定职业的操作标准和规范引入课堂,课程总目标结合“课赛融合”的特色,在上课时紧密结合赛点来讲解和实践,提出学生应达到的课程目标。课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鼓励课堂实训中优秀的学生参加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

(三)将技能大赛标准转化为实训项目标准

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根据竞赛标准,将中、西餐技能竞赛的大赛标准转化为实训项目,设计了:托盘、折花、摆台、斟酒、席间服务、菜单设计等六大项目,《酒店英语》课程设计了餐厅服务用语,情景对话、模拟台面主题英语介绍;《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课程设计自创鸡尾酒调制;《宴会设计》课程安排学生设计宴会主题等实训项目,专业教师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以技能大赛引导和推进教学改革,将技能大赛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实训教学计划中,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竞赛,成立技能竞赛兴趣小组

在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与竞赛相关的课程,广泛开展课程竞赛。竞赛注重普及性,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竞赛的知识和技能学习。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近几年来每年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如:托盘、摆台操作、餐巾折花等项目技能竞赛,酒店英语口语,宴会主题设计竞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形式多样的课程竞赛,提升了学生技能锻炼兴趣,创造了技能训练氛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成立竞赛技能兴趣小组。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技能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现有教学资源,学生以老带新,交流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气氛,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同时技能竞赛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为省市技能竞赛选拔优秀选手奠定基础。

(五)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1.校内考试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的内容尽量从竞赛内容中选取。对参加各级竞赛实训的学生和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通过申请,可以取代相应课程的学习和课程成绩,实施学分奖励。

2.注重应用考核。如实施项目考核、岗位技能考核。采取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将传统的理论考核改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分阶段、分项目组织竞赛方式的考试。这些考核方式突出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课赛融合”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促进了“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要经过层层的选拔,最终在大赛现场展示个人技能。一方面离不开学生的刻苦练习,另一方也离不开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指导,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取得佳绩的关键所在。

我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新进的青年教师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分别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教研及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给予多方面的具体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外也抽空下酒店和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每次的职业技能大赛,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积极投入到各个赛项活动中。熟悉大赛标准及要求,就大赛的考核标准进行研讨,讨论每个环节的评分点;指导学生的操作达到准确、标准、符合规范要求。通过大赛即提高了老师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专业技能也在不断提升。

(二)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是技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比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比赛成功的重要条件;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辛苦的训练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性格,比赛中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摆正心态,集中精力沉着应战,避免在紧张中出错。所以说技能大赛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通过“课赛融合”的教学实施,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创新能力,也为参加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的奋力拼搏下,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近三年的国、省、市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餐宴会主题设计项目在2015年的省、国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2017年省赛又以扎实的功力,在强手如云的参赛队中,荣获团体一等奖。西餐宴会服务项目在2016年省赛和国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2017年省赛中又获得一等奖,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赛课心得体会篇(3)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传统语文教学方式上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够重视,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使许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逐渐减弱,学习方法机械呆板,主要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他们进入大学或工作后仍明显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因而表现出竞争力差,知识面窄,缺乏创新的激情和创新的能力。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已基本形成,各种各样的新教法也走进了课堂,这些新教法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效果明显。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余载,经历了学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但在学习应用各位专家的新教法时,或由于理解不透彻,或由于知识能力的差异,或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总觉得不能得心应手。受传统龙舟竞赛的启发,我逐渐在教学中渗透竞赛这一形式,多次尝试用“赛龙舟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在实施“赛龙舟式”语文教学中的两种方法及体会。

一、个人竞赛你追我赶,点燃攀登山巅之激情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竞争似乎成了人类的天性。在你追我赶的竞争状态中,人的挑战欲、征服欲变得非常激昂,学生也不例外。

在一次期中复习中,由于连续几天的练习及测试,学生显得有些疲惫甚至厌倦,课堂也变得沉闷起来。于是,我试着改变了一种方式,把原本要复习掌握的知识点设为竞赛题,结合课后的练习,再融入一些语文课外知识,仍然是采用竞赛题的形式,在赛前宣布规则及得分较高者的奖励。竞赛的方式以口答为主,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热情高涨,一个个积极举手发言。最后进行课堂总结,一方面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要点、基本知识点等,一方面对竞赛结果进行统计,对获胜者给出恰如其分的表扬。在后半阶段的教学中,学生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我的教学工作,课堂发言的人也越来越多。

“赛龙舟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争强好胜和在异性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胜者心情愉快、斗志昂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高,会尽力维持争先的局面;分数暂时落后者则会暗自下决心、认真学习,争取在下一节课中挽回劣势、争回面子。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一节课中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团体竞赛相互扶持,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个人竞赛点燃了学生的激情,而团体竞赛,让学生不仅仅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与展现,更能够在竞赛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凝聚力和集体的智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团体竞赛中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取长补短,更为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语文课堂实施团体竞赛,需要事先认真预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主要考虑这些问题:

首先,分组要均衡。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便于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评比,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当然一般考虑学生的座位,就近组合。

其次,内容要精选。必须做到精选小组竞赛的内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竞赛的学习形式,如果选了一个没有竞赛价值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通过内容的选择和不同层次题型的设置,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欲,体现自我价值,又能大大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第三,形式要多样。可以是一个题目的竞赛、一堂课的几个问题的总体竞赛,还可以是周竞赛、月竞赛、男女生对抗的竞赛,也可以是表现个人能力的个人对抗赛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增强学习动力,激发全体学生的竞争热情,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最后,评价要恰当。一定要注意竞赛中的个体评价和整体评价。语文课上要竞赛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引导。对于学生个体或正确或模棱两可的回答,教师要客观评价,要注意评价的鼓励性。而对于整个小组的整体评价更是不能忽视,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个人与集体、他人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他们对合作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赛课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交互教学设计;课件大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3-0028-04

北京大学师资力量雄厚,不仅拥有许多资深教授、教学名师,而且在教学中涌现大量获奖的青年教师,他们学识渊博,讲解透彻、在课堂教学中彰显教师个性风采,极受学生欢迎;但总体相对而言,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资源却很困乏。如何激励、引导、帮助教师,设计与制作出独特的课程教学资源,以辅助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近几年来所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一、北京大学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概况

去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简称《规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的子规划,针对教育信息化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落实。在教育信息化体系六个要素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教育信息资源可分为教育软件资源和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其中教育软件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多媒体素材、各类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图书情报信息资源、各种工具类资源、Internet资源等。

北京大学早在1989年就开始筹建校园网,酝酿规划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92年北京大学校园网(一期)正式开通,93年就在全校范围内开始实施使用网络和计算机进行数字化教学和管理。图书馆、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原电教中心)被称为我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三架马车”,也是我校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主要承担单位。

图书馆建立起宏大的学科齐全的馆藏体系、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计算中心主要承担全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管理、全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及集成、全校公共课程的上机实习机房的管理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传统业务是全校多媒体教室及语音实验室的技术支持、有线电视及天线的管理;课堂实录、视频制作等数字教学资源制作;全校教职员工的教育技术培训;CAI工具软件及课件的研制等。

最近五年,本中心根据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及院系教师对教学信息化支持的需求,增加并调整部分中心业务职责和范围,把与教师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资源的建设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北京大学近10年教学信息化中课程资源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2003年之前主要是院系教师自行课程资源建设的起步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校各部门及院系从80年代开始陆续为教学和管理配置了计算机和服务器。一部分教师首先应用PPT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将教学资源放到院系提供的FTP服务器上,供学生课外下载;个别院系提供WEB服务器,极少数教师自行创建简单的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外浏览;

当时教学资源较少、制作技术落后;资源种类不多,无视频在线点播;院系无技术支持队伍,学校无资源管理平台,无面向教师的技术支持单位,是初级探索阶段。

2.2003-2010年是各级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发展阶段

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北京大学由校领导带队、教务部组织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支持的精品课程申报及建设工作模式。即教务部制定管理条例、激励政策、监督协调各部门工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则承担精品课程资源制作方面的任务,包括教学录像的录制剪辑、申报材料DVD光盘制作;自2005年开始又增加北京大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及运行管理、视频点播流媒体服务器的更新和管理、教师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

截止至2010年,北京大学已获准国家级90门(校本部71门,医学部19门)课程;北京市级87门(校本部68门,医学部19门)课程,居全国精品课程前列,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为我校教学资源的快速发展带来契机和动力。

虽然绝大多数教学视频由本中心录制,但还有三分之一的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分散存储在各院系服务器上,性能不稳定、访问不流畅;课程资源技术标准、制作质量不一样;最主要问题就是当时精品课程网站定位于申报材料的呈现和展示,不能很好地支持日后发展的实际互动教学的需要。

3.2009年至今网络交互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的逐步成熟阶段

早在2004年,教务部和本中心合作研发“北京大学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只针对北大师生开放,分为教务系统(开课排课、人员管理)、教师系统(通知、上传课件、布置作业、讨论答疑)、学生系统(提交作业、课后辅导、课程讨论等)。该平台正式运行5年,基本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

《纲要》中强调“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北京大学早在2008年开始选用基于“Blackboard”来建立“北大教学网”(http:///)。该系统的最大改进就是与学校教务选课系统、统一认证系统的数据进行对接;教学资源分级(个人、课程、院系、教参)统一管理、交互式教学活动设计丰富(测试、调查、题库、成绩、协作等)、在线编辑排版功能强大(文字、图片、视频、公式等)、课程管理功能完善(人员、复制、备份、课程定制等),是更加成熟与稳定的商业化的教学管理平台。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自2009年开始,免费帮助教师在“北大教学网”移植或制作了校本部全部国家级(本科)64门以及部分市级精品课程资源,教师只需在课程中添加交互教学活动,就可以快速建立起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网络课程。特别是2009年通过策划承办“北京大学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大赛”,树立交互教学的网络课程应用典范,以引导、帮助教师灵活高效地使用教学网。

目前,“北大教学网”更新使用“Blackboard”9.0版本,是北大教学管理部门(教务部、研究生院)推荐、院系和教师首选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正式运行5年,据统计,目前已有用户近5万名、课程近1万门;实际用户和课程的使用率近50%。

二、北京大学课件大赛组织管理及成效

为了推动北京大学教学信息化建设,鼓励优秀课件制作与教学创意,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北京大学分别在2007、2009、2010、2011和2013年举办了五届校级“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大赛”。

1.校级大赛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本中心与学校相关部门多次联系协商,经主管校长同意,主办单位确定为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人事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工会、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办单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具体负责大赛各项组织管理及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校工会给予大赛部分资金支持。

2.学校对课件大赛的鼓励奖励政策

参加校级大赛获奖的教师和单位,由北京大学统一签发荣誉证书、奖牌(杯)等;

参加校级和全国大赛的获奖成绩作为我校每三年举办的教学信息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的重要评比指标之一;

所有对外参加课件大赛教师的评审费和会务费由大赛组委会统一报销;

所有参加校级大赛的教师将得到相应的奖金;

在学校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由校领导宣布大赛获奖教师名单;

“北大新闻网”、“北大信息”、“北大教学网”、“大赛网站”大赛获奖信息;

全国大赛获奖教师可从教务部申请教改研究专项经费。

3.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大赛组织原则

大赛日程安排密切结合教师教学需求,又不影响教师教学工作。我们在每年2月一开学就做出宣传页和大赛网站,宣传推广并启动大赛;在3~4月开展一系列大赛免费培训课程;3~6月了解教师教学需求、指导教师改进作品;6月底(考试结束)进行作品征集、作品初审;7月初(放假前),进行校级大赛现场决赛;7~8月放假期间,技术支持教师改进作品;9月协助教师准备参赛资料;10月指导并技术支持教师参加全国比赛;11月组织大赛工作研讨会;12月整理汇总大赛资料。

大赛组织管理处处体现以教师为本,让教师时时感受到我们的贴心服务。我们一贯坚持对参赛教师的技术支持服务是免费的。只要教师有创意灵感,或有全面改进课程资源的意愿,就可以报名参赛,我们技术支持团队会指导并帮助这些教师快速实现,从素材设计加工、视频编辑管理、教学设计改进以及参赛作品包装等。

针对每个教师的顾虑和压力,给予参赛教师各方面的的支持。我们常与教师进行沟通,在做好赛前指导、技术支持工作的同时,还主动与院系领导进行沟通。有的院系不仅在工作上支持教师,还拨专款奖励参赛教师,使得教师倍加鼓舞,更加专注参赛准备。

4.大赛组织规范评选结果公正

大赛作品分为多媒体课件组、网络课程组、微课程组,安排在同一场地不同时间段内进行。大赛聘请了主办单位领导、各院系知名教授(包括医学部)等十人担任评审工作。

大赛评选分为作品初评(技术人员)、赛前预评(专家评委)和现场决赛(专家评委)。专家评委在赛前需要登录大赛网站,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在线预评;在决赛时聆听每一个教师15分钟的现场讲解,针对每个教师提出1~3个问题,最后现场打分;工作人员现场核算(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八个评委的平均分为教师大赛成绩。

我们比赛现场完全开放,全校师生可临场观摩;我们录制参赛选手全程视频的同时,还进行网络直播工作。

5.校级大赛及全国比赛的成效

(1)培训情况

五年来,本中心面向所有北大教师免费开设课件制作类培训课程13门,包括音视频处理与转换技巧、图像处理与美化技巧、快速制作FLASH课件技巧、交互式网络课件制作技巧、高级PPT课件制作技巧、网络课程设计与制作技巧、校级大赛参赛指导、全国多媒体大赛参赛指导等。共138 学时,培训150 人(不重复计算),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

(2)参赛情况

校级大赛自2007年开办以来,越来越得到院系教师踊跃参与,五届大赛共提交72个参赛作品,参与人数为105人,覆盖校本部18个院系,医学部8个单位(第三医院、护理学院、人民医院等)。

北京大学从2009年开始,已四次组织参加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主办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共提交26个作品,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14个,教学设计奖2个,艺术效果奖1个,荣获两届的组织奖和个人奖。

(3)效果评价

自举办大赛以来,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我校副教务长在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中多次对大赛给予高度肯定和鼓励,校工会也特别资助大赛的部分经费。参赛教师在赛后研讨会上发言,认为大赛是个“契机”,可以免费得到全面的技术指导和支持,能够系统地改进和更新课程网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加快课程资源的建设。同时也可以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获得荣誉及教学成果。这些反馈表明大赛的做法基本达成既定目标。

三、以赛促建的课程资源建设经验

我校举办课件大赛的核心宗旨是“以赛促建,树立典范,加快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举办大赛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形式、手段,更是促进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推力。我们通过五年的工作实践,形成较为合理的建设模式。

1.推荐教师参加课件培训课程,培养教师课程资源建设基本技能

我们在春季一开学,就策划启动新一届大赛。由组委会向全校大赛通知(内含免费培训课程通知),教师(包括医学部)可以通过大赛网站在线报名选修课程;我们每周也定期培训通知,提醒教师补修课程。

我们也根据每一个教师的前期需求及技能水平,推荐一些选修课程,以便普及教师课件制作知识,开阔教师课件制作视野;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帮助教师确定实现方案、指导教师解决技术难题。

每学期都有几十个院系或个人报名参加培训,也为宣传推广课件大赛创造有利条件。

2.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新思路项目, 引导教师初步建立网络课程资源

“教学新思路”从2009年开始,由学校出资、本中心组织实施、一线教师参与的一项教改项目,每人可获得学校4000~6000元课程建设经费。

由于项目要求起点低,我们鼓励院系教师参加此项目。我们指导教师设计与制作他们在“北大教学网”上的网络课程,同时针对有思想有创意的教师给予个别提高指导。通过一学期的探索建设,教师基本上搭建起与实际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络课程。

每期都有20人左右参加,也为培养挖掘参赛选手营造良好环境。

3.动员教师参加校级大赛,协助教师完成个性化课程资源建设

在大赛举办初期,院系推荐或教师主动参赛的不多,主要原因是教师认为自己技能水平不够强,而且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动员参加过培训课程或教学新思路项目,有思想、有创意的教师参赛;同时我们从“北大教学网”中精选一些学科特色课程及青年教师参赛。在一对一帮助教师课程建设的同时,深度挖掘教师创意潜力,协助教师完成个性化课程资源建设。

我们在学期末承办现场决赛,参赛教师在15分钟内完成讲解、演示及答辩。

大赛不仅起到“以赛促建、树立典范,加快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目的,而且为选拔推荐教师参加国内外大赛奠定后备基础。

4.支持教师对外参赛,帮助教师树立学科课程资源应用典范

我们在校级大赛结束,就根据获奖作品特点和参赛要求,推荐教师对外参加不同大赛。

由于国内外大赛起点高、要求多、难度大,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加大支持力度,全方位地指导教师进行参赛准备,包括参赛作品的教学设计改进与实现、教学资源完善与美化;参赛资料的准备指导、修改审核与加工制作;现场决赛的赛前培训与演练、现场指导与技术支持等,尽最大可能减轻教师负担和压力,做好参赛教师的指导员和助手工作。

我们选派的对外参赛作品,不仅结构清晰、资源丰富,而且紧密配合课堂教学,设计出许多互动教学环节,具有很强的课程独特性,是我校满足实际教学的应用典范。

5.组织教师赛后研讨,提高教师教学应用水平及改进大赛管理

我们在课件大赛结束后,组织召开全校范围内的课件大赛研讨会,聘请校内领导、评审专家、参赛教师和部分教师参加。会上,我们提交总结报告,获奖教师畅谈经验、评审专家点评大赛。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给出大赛发展建议。同时我们将全部参赛作品及现场视频整理后,放在大赛网站上,供其他教师参考学习,同时作为培训课程的重点样例。

6.推送教师对外交流,开阔教师视野及参与全国大赛工作

我校推送教师参加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积极参与全国大赛工作,我校教师编写了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TITT项)项目的教材《混合式教学与交互式视频课件设计教程》、 并作为主讲教师参与全国巡回培训;我校还有三名教育技术学者被聘请为全国大赛专家评委。这不仅使我校教师开阔视野,实时了解国内课件发展趋势,而且通过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学习。

四、结语及未来发展规划

教学信息化是一个宏观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的工作刚刚初见成效。

为了鼓励和引导更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保证大赛平稳持续发展下去,我们结合教师建议,改进大赛组织和管理方式,初步形成未来改进及发展规划。

一是调整课程体系内容,坚持赛前免费培训,即以实例讲解、问题解答、解析优秀课件为主、增加教师上机实习时间等;

二是继续支持教师参赛,组建专业队伍配合教师参赛,即购买国内外优秀课件制作工具、组织人力研究课件开发技术,中心技术人员根据教师需求参与到课件制作中去,形成共同开发,共同参赛的团体;

三是形成学校常规赛事,申请学校专项资金支持,争取每届25个以上作品参赛,推荐和支持10名教师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以及国际赛事Greenhouse 优秀课程设计大赛等;

四是坚持学习交流活动,共同提高进步,即赛后召开大赛总结座谈会,听取院系领导、专家评委和参加教师对课程资源建设、大赛组织管理、教师教学技术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建议,并整理成册。“以赛促建”,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学习进步;

赛课心得体会篇(5)

(1)在课程概述中,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内容间的关系,强调课程先修课程为C语言。后续课程依次为Java高级编程、Web系统开发、JavaEE编程。3门后续课程与该课程共同构成Java课程体系。(2)课程教学安排包括收作业、辅导、答疑等,总学时为32学时(20学时理论+12学时实验)。作业包括5次实验报告+1个软件系统(2~3人协助开发);考试形式为期末上机考试。考核指标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3)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需告知学生课程实验作业要落到实处,具体做法是结合教学安排,每次实验课均有课程实验报告的上交、批改与成绩评定,同时鼓励优秀学生参加软件大赛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中[3]。(4)在学习的方法与大学生活的指导方面,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着手,让学生在开始学习课程时获得认可。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在第一堂课上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优势,让学生获得学习信心,通过课堂拓展知识的介绍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活指导从确定学习目标(要有理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搭建知识结构(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结交优秀朋友(通过和优秀的人做朋友促进自我提升)、打理求学时期生活几方面进行,可借助俞敏洪北大演讲辞、IT学生解惑真经、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感言、马云的故事等材料,注重课程学习的与时俱进及开放性探索。

2核心课程网站建设

核心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搞好核心课程建设对于加强专业教学,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依据河南农业大学“2012核心课程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核心课程确定、核心课程团队建设、核心课程网站建设、核心课程建设成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按照学院核心课程网络平台建设要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程建设中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课程实验指导书的修订和网上共享,对学生参考用书、例程源码、实训内容、考试模拟题库等教学资料进行统一和网上共享。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课程网站下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以及辅导材料等,了解课程学习的各项信息,下载课程拓展知识、各章节的自测题、软件大赛试题库和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课程网络平台还提供电子邮箱和网络论坛等联系方式,方便老师和学生进行课下的交流互动。借助新的信息流通渠道进行课程教学,也是课程开放性探索特点的一个体现。核心课程网站建设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该课程多位主讲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力量。统一的教材与授课内容进度和宽广的网络平台也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事实确实如此,从课程学习过程选的优秀学生在软件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3优秀学生上台展示演讲

优秀学生上台展示演讲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①大学生活态度、人生感悟、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的分享;②课程实验作业的优秀代码讲解与分享。曾经有一位非常成功的教育界人士这样说过:教育从来就不是万能的,但是通过教育过程的实施让受教者自我提升却切实可行。作为专业课教师,笔者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怎样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其为课程学习付出的努力,认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提高和点滴进步,让其获得信心以进行后续更加艰难的学习。上台展示演讲是肯定学生、增加学生自信心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拓展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参与演讲,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态度、人生感悟、课程学习心得,激发主人翁意识,锻炼自我展示能力。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展示演讲,学生可以获得认同感、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增加学习自信心。在每次Java程序设计理论课程讲授完成以后,授课教师会随堂布置相应内容的上机实践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准备好相应的练习内容,以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率。教师会在实验课的最后20分钟,针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小结,挑选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展示和讲解代码的机会,通过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和进步。另外,课程实验作业的优秀代码讲解与分享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及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激励,便于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同时还有利于为教师科研课题项目和软件大赛等活动选拔人才。

4软件大赛引导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在进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时,强调让优秀学生通过参与全国性的软件大赛进行锻炼和提高水平,充分发挥软件大赛对课程学习的引导作用。例如,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竞赛试题范围和难度均高于本科教学标准,对参赛者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学院在组织实施软件大赛时,具体实施步骤分为全面动员、重点培养、初级筛选、初赛前辅导、决赛前集训几个环节。由于学院的重视、相关部门有条不紊地组织以及学生的辛勤努力,我们最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为课程教学实施树立了榜样,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Java程序设计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动员学生提前做准备。在课堂讲解知识点时穿插介绍参赛样题,让有意参赛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既学习好相应课程,又拓宽知识面。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对于连续3次上台展示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通过单独谈话、赠送学习资料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初赛前3个月,学院开展全院范围的软件大赛选手初级筛选,表现优秀的学生获得学院资助参赛报名费资格。初赛报名工作结束后,软件大赛指导小组为每名参赛学生指定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初赛督促辅导。初赛获得省级一等奖的选手会获得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在参加决赛前,指导小组会集中所有选手进行集训,邀请前几届参加决赛并获得优秀成绩的选手介绍决赛经验,总结考点要点,模拟决赛场景,切实提高水平,确保选手从容冷静地参加决赛。如今信息社会资讯发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从社会、行业发展中汲取新内容。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以软件大赛为引导,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与行业同步,促进开放式教学探索的有效实施。

5校企联合实训

实训环节是每个学生学习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它将一个学期内所学到的Java知识合理地结合起来[5]。实训时间设置在课程学习所在学期的最后2周内进行。在实训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课程实习任务将与企业项目实训联合,实训教师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和企业项目培训师共同担任。实训教师精心制订严密、合理、可行的实战训练课程,选择需要较强动手能力且开发规模适合学生的项目。实训按照软件企业中软件开发团队的运作模式,对各开发小组的学生进行培训。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整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从需求分析、模块设计到代码编写和系统测试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实训也是体现课程开放式教学探索,与企业、就业、社会环境等融合的一种措施。

6系统大作业训练

为全面检验学生的各项能力,如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个人知识面的拓展、编程实践操作熟练程度、系统开发总体性把握、应用互联网络媒介获得知识等,在课程授课和联合实训结束后,每位学生必须要提交一个Java实现的完整的小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系统大作业。大作业的得分折合计入平时成绩。系统大作业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的上机实验任务,平时的上机实验任务短小明确,着重突出某个具体知识点,而系统大作业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连接基本技能和技巧,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课下自学和课程关联相互联系且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了课程联合实训的基础,学生有能力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信息管理系统类项目进行设计和编码并撰写大作业报告。独立完成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掌握完整系统开发的所有环节。自行选择项目的基本原则包括:①要求所选项目覆盖Java程序设计课程关键知识点,如GUI设计、多线程、数据库连接等,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②要求有一定的工作量,代码在500行以上。

7灵活考核形式设定

课程期末成绩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一种评定,良好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有正面导向作用[6]。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上机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上课出勤情况、上台展示演讲情况、上机实验作业完成情况、系统大作业完成情况。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是学生上机考试的成绩。期末上机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考试系统,在考试系统中抽取题库中试题,完成作答并正常提交试卷。其中,对于客观题系统自动判卷得出成绩,主观程序设计题则由改卷教师统一判卷给定成绩。校企联合实训环节的课程实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提交作品的等级单独给出,同一个实训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等级相同,强调的是小组内成员的团队协作。整个考核体系不遵循传统的“一张试卷定分数”方式,考核指标多样化,强调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如果想顺利地通过考核,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得自己平时多动手、多实践,提升自主学习与上机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8结语

赛课心得体会篇(6)

一、高中体育课堂竞赛机制的意义

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觉得学生承担着高考的压力,因此,在体育课堂上不会布置太多的内容,只是带着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活动,这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所以,高中体育课堂要引入适度的竞赛机制。

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引入竞赛机制教学训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还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课堂,并让他们的身体得到更好的锻炼,只有当学生的身体健康时,才可以更好地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高中课堂体育竞赛的模式

1.小组竞赛

这种竞赛方式是教师将班级的学生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比例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体育训练。当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之后,小组与小组之间就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且小组的组员也会增强凝聚力,每个小组成员都会为了自己的小组而努力训练。

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小组中有同样数目的男同学和女同学,然后让四个小组的学生进行400米接力赛跑,小组的学生为了赢得胜利,就会按照自己的实力来安排组员的顺序,大家都会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进行比赛,争取取得最终的胜利。

一直以来,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有的教师会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比如做操、团体跑步之类,这让学生觉得很简单、没有意思,而有的教师也会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这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害怕的心理,使得学生总不愿意上体育课。但是,如果教师可以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加入一定的竞赛机制的教学训练的话,就可以使高中生愿意参与到高中体育课的竞赛中。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因为希望自己的团队取得最终的胜利而不断努力,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2.个人竞赛

个人竞赛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为自己设立一个努力的竞赛目标,这种方法在语数外等科目中应用比较多,因此,同样可以应用到高中体育中。每次体育课,教师在布置了体育任务活动之后,学生都可以拿自己的成绩与其他的学生作比较,然后通过比较找出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并在之后的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得到更好的体育成绩。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适当的情况为自己设定一个可以对比的伙伴,当教师让学生进行跳绳训练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看看自己跳了多少个,自己的伙伴跳了多少个,如果跳得比伙伴的少,就分析自己是什么原因没有伙伴跳得多,是绳子的方法不正确,还是自己跳得太高影响了速度,通过这样的总结和分析,看看下一次可不可以超过竞争伙伴。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有不断努力的欲望和信念。

3.自我竞赛

自我竞赛指的是高中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可以将自己上一次的成绩作为自己下一次努力的目标,看自己是否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而战胜自己。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仰卧起坐,并限制一定的时间,学生可以看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多少个,并记录第一次的成绩,之后,学生可以每天回家都做几组练习来提升自己的速度,通过这样的训练看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可以做多少个仰卧起坐。学生所做的仰卧起坐的数目肯定是在不断提升的,这说明他们在不断超越自己,当学生不断刷新自己的成绩的时候,一定会增强自己的信心,这种信心不仅可以在体育课堂上体现,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应用出来。

在高中体育课堂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适度地加入一定的竞赛机制,通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精神,明白竞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斗志,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将在体育课堂上学到的永不言败的精神应用到其他事情中,这样能够让高中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士兵.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4).

赛课心得体会篇(7)

0前言

许多人说,财会技能交流会枯燥乏味,异常单调。并且由于知识点少,交流会进行时长短,效率低,导致后续巩固提高阶段,对于课堂教学方面不好组织。使得财会的技能持久而不见起色。因此,本文将竞赛式教学带入中职财会课堂,在教学中采用竞赛的模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心、智、能的作用。

1中职财会课堂现状分析

首先,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处于“夹缝”中的孩子,他们一般是上高中无望,无奈而选择的中职学校。因此,对于大多是这样的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成绩本就有着“先天不足”,对于课堂的反感以及对于学习质量的研究可想而知。

其次,财会专业本身偏向于数学方面的知识研究,对于大多数本就?W习不好的孩子来说,想要学好财会或是带动好课堂的学习范围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这就加大了学校对于财会专业的教学难度。并且,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本身相对于一些高校相比就是相对较低的,对于学生而言更是难以提起学习兴趣,造成对于职业的培养有些难度。

最后,教师对于课堂气氛的调节相对较差,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方式多数始终处于一成不变的死学硬讲的状态,使学生难以接受,进而达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和成效,导致教学工作的开展困难等问题。

2“竞赛式”教学

首先,竞赛式教学是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教学的一种方法,老师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都参与进来。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鼓励其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发展。竞赛式教学可以是个人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竞争,竞赛中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而学生则实力充当了主体作用。在实践应用中,竞赛式教学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最终以竞赛的方式表现出来。

其次,竞赛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技能竞赛等项目,激发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使学生尽可能的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操中,使他们对专业学习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些都符合中职生的心理,让她们觉得学习是有乐趣的。

最后,通过竞赛式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就业基础。竞赛式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本专业知识进行设计的一些竞赛式的活动,因此,竞赛教学中对于分值的设定要求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非常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实习的效果得到了增强,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具体带入中职财会专业的效果

以宁波市中职财会研究会在2009年下半年编写的《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例集,并在2010年对于课例集实效性展开的检验活动为例子。

3.1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竞赛式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口头表述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及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大部分学生对于竞赛式教学持以有帮助的态度,而少数学生则认为还需要教师改变一些策略。职业学生基础较差,对自己没有信心,在学习上基本处于自暴自弃的状态,在初中阶段,因为要应付各种考试,教师为了赶进度,对于学习方式上不会进行深入研究,导致适应了应试教育的学生不能接受“竞赛式”教学的方法。

3.2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通过调查结果得知教师中有90%的人是支持竞赛式教育的教学方式的,他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尤为突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和合作能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于自我学习意识的增加,为他们的工作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采用竞赛式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4.1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

首先,竞赛式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小,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在一节课的某个环节中使用,也可以在整节课上全程使用。其次,竞赛式教学方式是否使用,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决定,不可盲目使用。例如:在一节课的巩固练习环节中或者归纳总结的时间段,教师可以采用竞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竞赛中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乐在其中,享受学习的过程。最后,教师在应用“竞赛式”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对于课堂知识的引用,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并容易吸收所学知识。

4.2做好教学设计充分准备

首先,教师在竞赛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当,要少出抢答题,多出必答题。同时,关心难易程度的同时,更要关心对于每个学生的平衡发展,要尽量给到每一个学生思考的机会。要带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针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于问题的设置也要有所衡量,不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使问题太过简单,导致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在课堂上没有深入的收获,要尽可能的做到平衡。其次,教师要进行课前准备: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前设计好教学环节,避免课堂上混乱无序。因此,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掌握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等。课堂中应该在什么时间进行点拨,在什么时候进行控制,教师可以在总的框架内灵活变通,使整节课上起来严谨有序,流畅灵活。最后,学生的准备:要想竞赛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节课有序的进行,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对于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因此,学生要在课前主动熟悉,钻研教学内容。

4.3选择正确的竞赛形式

首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竞赛时可以以自然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成四个小集体。其次,也可以将课桌摆成几个方阵,让同学们面对面坐着,这样方便学生之间的沟通,组与组之间可减少干扰。最后,学生的分组应该进行注意,或是将成绩较好与不太好的放在一起,有助于好学生带动差生,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根据成绩进行整体分组,互帮互助,每个层次都有针对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果。

4.4注意课后的总结

首先,要给予获胜的学生一定的奖励,只有以物质的刺激或精神的鼓励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其次,在评价比赛结果时,不能单纯的以回答问题的多少或是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来评测,这样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而言,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或是会因为害怕给小组抹黑而选择自暴自弃。最后,教师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对于他们的回答要多给予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成就感,真正受到“学中赛,赛中学”的教学效果。当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与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对每个小组和每个同学进行反馈评价,激励并维护他们的上进心,以促进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自我检测与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总结,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