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精密测量技术论文

精密测量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09:27

精密测量技术论文

精密测量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精密单点定位;POS;精度

中图分类号:TN1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测量工作在矿山勘探、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的各个阶段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空间信息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测绘仪器迅速出现与普及,使矿山测量在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运用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矿山测量有助于提高矿山测量精度,降低测量工作劳动强度,提高矿山测量效率。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较之传统的测图方法,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成图速度快、成本低、精度高,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测图方法。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出现,为航空摄影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国际服务组织所提供的精密星历和精密钟差的精度已经很高。随着接收机性能的不断改善,载波相位精度不断提高,以及大气改正模型和改正方法不断深入,为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航空摄影中提供了可能性。[1]

本文以矿区大小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生产为例,介绍了并进行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GPS/ 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试验,分析并比较了空中三角测量方法的加密精度,得出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GPS/ POS辅助摄影进行大小比例尺航测成图时新的像控布点、像控测量以及GPS/ 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的方法。

1精密单点定位技术

精密单点定位(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指得是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以及IGS等组织提供的高精度的卫星星历及卫星钟差来进行高精度单点定位的方法。利用IGS提供的高精度的GPS精密卫星星历和卫星钟差,以及单台双频GPS接收机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值,采用非差模型进行精密单点定位。精密单点定位的优点在于在进行精密单点定位时,除能解算出测站坐标,同时解算出接收机钟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改正信息等参数,这些结果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如研究授时、电离层、接收机钟差、卫星钟差及地球自转等)。[1]

2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定义及方法

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是利用GPS定位技术获取航摄仪曝光时刻摄站的三维坐标,然后将GPS摄站坐标视为带权观测值与摄影测量数据进行联合平差,确定目标点位,并评定其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4]

3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定义及方法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是指利用装在飞机上的GPS接收机和设在地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基站上的GPS接收机同步而连续地观测GPS卫星信号,通过GPS载波相位测量差分定位技术获取航摄仪的位置参数,应用与航摄仪紧密固连的高精度惯性测量单元(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直接测定航摄仪的姿态参数,通过IMU, DGPS数据的联合后处理技术获得测图所需的每张像片高精度外方位元素的航空摄影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

将基于IMU/DGPS技术直接获取的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作为带权观测值参与摄影测量区域网平差,获得更高精度的像片外方位元素成果。这种方法即IMU/D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方法(国际上称Integrated Sensor Orientation,简称ISO)。[6]

4 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本文就以两个测区进行试验,试验1GSD为0.272m,相对航高为2000m,成图比例尺为1:25000,试验2 GSD为0.15m,相对航高为1100m,成图比例尺为1:2000,以试验在矿区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的应用。

4.1 试验资料

试验1为了满足某矿区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为矿区决策、规划、普查、资源整合、开发、资料申报及建立矿区全区域地形图信息化管理数据库系统提供基础资料,某矿区实施全区域地形图信息化管理数据库系统-1:25000地形图航测成图工程。测区地处太行山南段与中条山北缘的结合部,地形复杂,地貌特征以山地为主。要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工程任务只有依靠科技创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才能解决常规测绘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本工程航空摄影、像片控制测量、空中三角测量和调绘等环节中均采用了新技术。航空摄影时采用了先进的SWDC数码摄影系统;像片控制测量中同时采用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两项新技术;空中三角测量使用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等。

试验2为了保证某矿区更好的发展规划和数字地形图的现势性,建设成数字化、生态型、工业旅游型中国煤炭工业品牌矿井,为生产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数据,某矿区利用航测方法成1:2000地形图测绘工程,本工程采用新技术POS航摄技术。

4.2试验数据分析

为了分析利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进行GPS/PO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所能达到的加密精度,通过试验和数码相机的固有优点,得出一些结论。图1为试验1的像控布点方案,图2为试验2的像控布点方案,表1列出了GPS/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精度统计表,表2列出了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精度统计表。

图1 试验1布点方案

图2 试验2布点方案

表1 GPS/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精度统计表

表2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精度统计表

在GPS/POS辅助航空摄影时必须架设地面基准站,是需花费人力物力而且费时的工作,尤其是当测区范围较大,在带状管线项目中需要设置多个基准站时,作业难度相当大。此次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与数码相机结合应用的成功探索,减少了航飞时基站布设的工作量。通过上述试验说明,在GPS/PO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中,可以无需布设地面基准站。GPS/POS辅助航空摄影按照常规航空摄影技术规程进行摄影作业是可行的。

从表1、表2可以看出, 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与自检校光束法的结果是一致的。这表明,该测区的航摄资料是可用的,GPS摄站坐标的解算是正确的,利用该试验区来进行GPS辅助光束法平差的精度分析是值得信赖的。

采用现行几种航空摄影空中三角测量测量方法,加密点的精度均可满足所处地

形相应比例尺航测内业加密的精度要求。试验1、试验2的精度均符合GB/T 7930-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12340-2008《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的规定。对于常规光束区域网平差来说精度主要取决于地面控制点的分布与间距,区域越大,所需的地面控制点越多,本次试验1分别布设了69个地面控制点;对于小比例尺成图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测量而言只需在区域网的四角布设4个平高地面控制点,其不随区域网的大小而变化。对于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测量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地面控制点的减少,区域网平差的精度有所降低,当无地面控制点时尤为明显。所以,要达到测量规范所要求的精度,必须采用合理的地面控制方案;对于PO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测量来说,布点方案须经实验区确定,在试验2测区共计600平方公里共布设39个像控点(包括检测点),节省了80%的像控点,节约了60%的做像控费用。

由于精密单点定位所获取的摄站坐标还不能完全达到空中三角测量所需要的控

制点的精度要求,区域网平差中利用地面控制点进行强制的系统误差补偿是必不可少的,从表1可看出无地面控制的检查点的残差带有明显的系统误差。在区域的四角布设4个地面控制点被认为是一种可完全改正GPS系统漂移误差的实用方法。实际作业中,在区域的四角布设4个平高控制点是必要的,它们可用于GPS单点定位误差、WGS84系与国家统一坐标系不一致所引起的坐标变换误差以及测定空间偏移分量误差等系统误差的改正。从表1成1::25000地形图可以看出,未加入地面控制点时,GPS存在系统误差;加入地面控制点后,进行了GPS漂移改正,平差解算结果精度得以明显提高。[7]

本次试验中像控点测量采用GPS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与利用高精度似大

地水准面模型进行GPS高程测量的方式施测。采用PPP技术仅使用单台GPS接收机就可以精确确定点位位置,实现高精度定位导航的功能。单机作业,灵活机动,大大节约用户成本,定位精度不受作用距离的限制。

5 结语

通过上述试验可得出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GPS辅助及惯导航测技术在矿区成图中使用可节约了传统像片控制测量的作业成本,优化了传统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工序的技术流程,缩短了航测成图周期,可高效、高质量的服务于矿区成图。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航测成图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过去先航摄,接着外业象控测量,最后内业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的工序流程,而且提高了精度,减少作业的工序提高了作业效率,并实现了无地面基站,为最终实现数字摄影测量的自动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还处于研究实验阶段,在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相信随着精密星历与精密钟差的进一步发展,精密单点定位算法进一步成熟化,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航空摄影中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辅助航空摄影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王成龙等.基于SWDC的国家基础航空摄影测量可行性研究[J]. 测绘工程,2009,18(1)

[3]袁路晴等.超轻型飞机搭载SWDC系列数字航摄仪的航空摄影测量一体化作业思路[J].铁路勘察,2007,6.

[4] 袁修孝.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原理及应用[M]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1.

[5] 袁修孝.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及其质量控制[D] .武汉大学博士论文,1999.

[6] 李学友.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综述[J]. 测绘科学,2005,5(30):110-113.

精密测量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基站差分技术;空中三角测量;POS;GPS;

中图分类号:O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精密单点定位(PP-Precise Point Position)是指利用IGS提供的或自己计算的GPS卫星的精密星历和精密钟差,用户利用一台含双频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数据的GPS接收机,就可以在全球任意位置进行高精度定位的技术。它可以在全球框架范围内与ITRF保持一致地实现精密的绝对定位,其精度与传统的相对定位相当,但更简便和有效,处理速度更快,且各站解算相互独立,计算量远远小于一般相对定位。

ADS80是徕卡公司推出的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装配有CUS6 型的惯性测量装置(IMU)以及徕卡双频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可精确的实时记录摄影过程中的定位定向姿态数据及GPS获取的动态摄影空间坐标,并直接获取线阵影像的外方位元素,为了获取精度更高的外方位元素,ADS80数据通常采用2种GPS精度增强解算方式,即基站差分技术(Differential Gps;DGPS )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其中基站差分技术就是利用地面基站观测的GPS数据进行差分来增强解算精度,为了保证航摄仪和基站对于可见卫星的伪距和载波相位测量值的误差值基本相当,需要在摄区50公里覆盖半径内布设地面基站,当摄区较大时,往往需要布设多个基站,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航空摄影作业成本大,另外一种方式是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直接利用IGS及JPL等商提供的精密星历及卫星钟差文件解算进行定位,该方式地面不需要基站,精度均匀,航空摄影作业成本较低。

1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基本原理

精密单点定位的实质是采用一台GPS接收机来独立确定其接受天线相位中心在ITRF框架中的绝对位置[3],其技术思路为利用IGS提供的GPS精密星历和钟差改正数据,通过建立物理模型,以无电离层影响的载波相位和伪距组合观测值为观测资料,对测站位置、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天顶延迟以及组合后的相位模糊度等参数进行估计[1],解算时通常采用双频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其观测方程如下[4]:

Lp=ƿ+C(dt-dT)+M.zpd+Ɛƿ (1)

Lɸ=ƿ+C(dt-dT)+amb+M.zpd+Ɛɸ (2)

式中Lp为双频GPS的无电离层伪距组合观测值;Lɸ为无电离层相位组合观测值,dt为地面GPS接收机钟差;dT为GPS卫星钟差;C为真空中的光束;amb为无电离层组合相位观测值的模糊度;M为投影参数;zpd为天顶方向对流层延迟改正参数;Ɛp、Ɛɸ分别为两种组合观测值的观测噪声和多路径误差;ƿ为测站(x,y,z)和GPS卫星(XS,YS,ZS)间的几何距离,即

将(1),(2)式线性化后,可得观测误差方程,即V=AδX+W

式中,A为设计矩阵;δX为待估参数,包括测站坐标、接收机钟差、无电离层组合模糊度及对流天顶延迟改正等参数;W为残差项。

2 实验数据简要介绍

本文实验数据为2012年6月ADS80航摄系统航拍的辽宁省营口市影像数据,摄区地处营口,位于UTM51度带,地形类别为丘陵和平地,面积547平方公里,摄区平均高程为5米,共航拍52条航带,摄区内最小地面分辨率为6厘米,拟测绘产品为1:500比例尺DLG,飞行作业期间GPS数据质量符合要求,卫星数均在8颗以上,PDOP值始终在再3以内,无信号失锁。

实验首先在IPS TC软件中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和基站差分技术2种方式解算POS数据,并对其进行精度比较,然后在xpro软件下对其做约束空三,利用空三精度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3数据对比分析

3.1利用IPS TC 软件解算POS数据比较:

徕卡IPS TC软件解算时会以飞行方向为准进行顺向和逆向双向解算,按照国家规范的标准以位置偏差和速度偏差来分析POS数据的精度情况,2种方法分析图表如下:

图1基站差分技术位置偏差和速度偏差指标

图2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位置偏差和速度偏差指标

综合比较图1及图2的位置偏差和速度偏差指标中可以看出,采用基站差分技术的经纬度和高程顺向和逆向双向解算差异很小,位置偏差在0.013左右,速度偏差在0.0019以内;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顺向和逆向双向解算时,位置偏差在0.018左右,速度偏差在0.0018以内,和采用基站差分技术相比差异不大,均在国家规范要求以内。

3.2 xpro软件下经行约束空三后精度比较

本次试验采用徕卡公司的Xpro软件中Orima模块来经行约束空三测量,在摄区的周边及中心布设10个基本定向点,内部以2.5′×2.5′格网间距均匀布设了44个地面检查点,地面基站采用国家GPS B级点,基站点坐标采用近似于WGS84(G1150)的国家2000大地坐标,其框架为ITRF97框架,参考历元为2000历元,高程为大地高,下载的精密星历及钟差文件为CDDIS(cddis.gsfc.nasa.gov)提供的final产品,精度对比图表如下:

图3基站差分技术定向点及检查点RMS及MaX值

图4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定向点及检查点RMS及MaX值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采用基站差分技术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10个控制点以及均匀分布测区的44个检查点的精度上,表现出一致性,即没有明显差异,都可满足《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要求》中1:500地形图平地精度要求,可以进行测图。

3.3 xpro软件下约束空三后坐标偏移比较:

虽然两种技术方式做出的空三精度没有太大差异,但在Xpro软件空三精度评定项中的坐标偏移一项却相差很大,比较图如下:

图5基站差分技术坐标偏移

图6基站差分技术坐标偏移

从上图表可以看出,采用基站差分技术坐标偏移很小,而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坐标偏移却较大,这是由于基站差分技术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采用的坐标框架及历元不一致引起的,采用基站差分技术解算出的外方位元素是近似于WGS84(G1150)坐标的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而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解算出的外方位元素却采用了航摄时段的ITRF框架和历元(ITRF坐标),因此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差异,经过了转换后,2种方式的空三结果还是基本一致的。

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解算出的外方位元素在不布设控制点直接成图时,如果精度要求较高,需要考虑到坐标系之间的差异并进行转换,在加入少量控制点,并进行约束空三后,可消除2种坐标之间的系统差,实验证明其结果与采用基站差分技术输出的空三成果精度基本一致,可满足1:500比例尺地形图成图要求。

4结束语

通过营口摄区实验数据及本溪县测区的实际生产,有效的论证了ADS80航摄数据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进行POS解算在大比例尺成图项目上应用是可行的,在加入少量控制点进行POS数据辅助空中三角测量以后,是可以达到同基站差分技术相当的精度,满足1:500地形图航摄成图的精度要求,本文为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大比例尺数字航空摄影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生产依据,虽然该项技术在我国大比例航测成图尤其是1:500比例尺航测成图中应用的还不太广泛,但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肯定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必将逐步取代基站差分技术,从而使航空摄影成本显著降低,并最终摆脱繁琐的地面基站束缚。

参考文献:

[1]杨天克,张朝阳,王鑫,耿迅.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ADS4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应用[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1):39-45

[2] 刘萍,杨辽,朱长明,李宝明.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ADS40 POS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0,84 (2)

[3] Kusba J, Heroux p. GPS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Using ICS Orbit Products[J].GPS Solution,2001,5(2):12-28

[4] 党亚民、成英燕、薛树强. 《大地坐标系统及其应用》,测绘出版社,2010

精密测量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机械制造;测量运用;教学

一、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1.测量技术基础。不同的机械制造手段对应着不同的测量手段,基础的机械制造需要基础的测量技术,基础测量技术对精确度要求不高,只包括基础测量手段和工具,完成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误差纠正和质量监测。

2.极端条件下的测量技术。机械制造过程的极端条件主要是指:(1)器件尺寸达到微米或纳米量级;(2)尺寸极大;(3)过程难以控制的不寻常曲线等,这些涉及到精密的机械制造的极端条件需要相应的测量技术来支持。

3.高端条件下的测量技术。高端条件下的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光测量技术:以激光偏振器为基础发明出许多改良的高精度测量仪器;(2)纳米位移技术:解决了微运动技术的技术瓶颈,提高了大范围测量时的测量精度;(3)在线视频测量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二、机械制造领域中测量技术的重要性

现有的测量理论分为两大类:静态测量精度理论和动态测量精度理论,分别对应着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这是由测量环境和测量对象共同决定的,比如模具尺寸的测量即为静态测量,发动机的转速则为动态测量。机械制造是一个不断优化与纠错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测量技术。先进的测量技术不仅能够在制造机械的全过程中给出指导意见和制造方向,而且能够减少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所以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强大驱动力。

三、我国机械制造领域测量技术应用现状

几何量测量是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应用的主要方面,而几何量测量又可以分为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两种:(1)静态测量:静态测量指的就是对静态量的测量,静态测量的应用相对简单,且相关技术发展比较成熟,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动态测量:动态测量以被测程序运行为基础,对预期结果与运行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检查,相较于静态测量来说,动态测量的难度相对较大,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还有待改善。测量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领域中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两种应用特点比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静态误差与动态误差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属性,对于经典精读理论来说,主要以应用静态测量为主,对于现代精度理论来说,主要以应用动态测量为主。当前动态测量在相关测量技术方面发展还不够完善,但对于现代机械制造领域来说,对动态测量的应用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预见的是,动态测量将成为机械制造领域中测量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机械制造领域测量技术的发展

1.现场校准方法与装置的突破。对于我国测量技术领域来说,许多先驱者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的设计优化和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空间尺寸测量现场校准方法,这是对传统校准方法在技术上的重要突破,并实现了装置设计上的突破。以自身急转尺寸和不同位置之间的传递关系及多种标靶特殊集合结构作为约束条件,创新性的建立了一整套创新性的现场校准方法,研究出来全新的现场校准装置,对于解决当前机械制造领域中因校准方法及装置不先进导致的误差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2.大型精密仪器核心技术的进展。相较于世界上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机械制造领域中大型尤其是超大型精密测量仪器的制造还处于落后地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为了跟上国际上精密仪器核心技术发展的步伐,我国在大型精密仪器核心技术方面也积极研究,且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谭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就积极研究大型精密仪器核心技术,以超精密核心单元技术为基础,有效解决了精密仪器制造过程中核心技术难以掌握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刻苦的研究,实现了大型及超大型精密仪器中的集成能力,在我国第一次自主研发设计并制造出来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弥补了我国在大型精密仪器制造上多年的空白。

3.坐标式测量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领域中,应用测量技术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凸轮、齿轮、旋转体零件等相关工具,坐标式测量技术的进步能够将这些工具推广到未微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中,可以说,坐标式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是机械制造领域测量技术应用中的重要变革和突破。

4.测量过程的发展。在机械制造领域应用测量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传统的信息获取过程相对简单,而当前我国测量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信息获取过程则过渡到了信息整理分类阶段,能够实现无用信息的过滤,消除被测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对于提升测量信息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测量过程中多种测量信息的融合也能够更加有效的获取测量数据,有利于数据获取效率的提升,能够充分挖掘测量数据的重要价值。

五、结语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里非常重要,对加工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技术人员的测量技g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机械制造人才培养方面,也应把测量技术放在首位。学会测量技术,才能确保机械制造加工的正常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测量技术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用人需求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一个重要问题。测量技术必须贯穿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灵活运用测量技术、测量工具综合性人才,确保生产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精密测量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网络RTK技术RTK技术电力勘测

中图分类号:TM-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018-01

目前,GPS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已广泛应用于测绘生产,成为当代测量的常用作业模式。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代表着GPS第三代定位技术的PPP技术和网络RTK技术成为了GPS研究的新热点。实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网络化、集中式的数据服务(Data Service)典型特征,使得PPP技术和网络RTK技术对促进测绘生产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这些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其在电力测绘行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为加快实现电力勘测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强测绘新技术的理论交流与实践,提高电力测绘生产的效率,对电力测绘工作者是非常必要的。

一、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一)概念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简称为PPP)是利用这种预报的GPS卫星的精密星历或事后的精密星历作为已知坐标起算数据;同时利用某种方式得到的精密卫星钟差来替代用户GPS定位观测值方程中的卫星钟差参数;用户利用单台GPS双频双码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在数千万平方公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都可以2-4dm级的精度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或以2-4cm级的精度进行较快速的静态定位,这一导航定位方法称为精密单点定位。

GPS的定位模式可分为单点定位、精密单点定位、单基准站相对定位及多基准站相对定位。目前,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实现全球精密实时动态定位与导航的关键技术,也是GPS定位方面的前沿研究方向。

(二)技术特点

1.处理非差伪距和相位观测值;

2.估计位置、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延迟历元;

3.支持静态和动态定位;

4.支持全球定位;

5.与坐标框架直接联系;

6.无需基准站支持即可实现厘米级到分米级定位;

7.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网络RTK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一)概念

在某一区域内建立多个(一般为3个或3个以上)的GPS基准站,对该地区构成网状覆盖,并以这些基准站中的一个或多个为基准,计算和发播GPS改正信息,对该地区内的GPS用户进行实时改正的定位方式,称为GPS网络RTK,又称为多基准站RTK。

按GPS的定位模式网络RTK属多基准站相对定位。目前,网络RTK技术按照差分信息生成方式主要有:虚拟参考站技术(VRS)、FKP技术、徕卡主辅站概念(MAC)和综合误差内插技术(CBI)。

(二)技术特点

1.覆盖范围更广;

2.成本更低;

3.精度和可靠性更高;

4.应用范围更广;

5.改进了OTF初始化时间。

三、常规RTK、PPP技术、网络RTK在技术要求、定位精度等方面的优缺点

(一)常规RTK

常规RTK技术目前已应用于电力勘测中,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规RTK采用双差观测模型,其重要优点是消除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的影响。对于短基线情况,可以进一步消除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的影响,整周未知数具有整数特性。缺点是观测值减少且相关必须至少在一个已知站上进行同步观测才能求解测站坐标;工作距离短、定位精度随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单参考站模式可靠性差、大的区域内作业需要多次设站或设立多个参考站且受电台信号限制同时存在粗差。

(二)PPP技术

PPP技术主要是结合广域差分和单点定位技术,采用非差观测值模型,可用观测值多,保留了所有观测信息;能直接得到测站坐标;不同测站的观测值不相关,显然误差也不相关,测站与测站之间无距离限制。其技术要求为精密卫星轨道、卫星钟参数;其不利之处是未知参数多;无法采用站间或星间差分的方法消除误差影响,必须利用完善的改正模型加以改正。整周未知数不具有整数特性。

(三)网络RTK

网络RTK技术是利用连续运行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参考站网络、计算机网络通讯、无线通讯、GNSS高精度定位技术等,为覆盖范围内的流动站用户实时提供高精度的GNSS定位结果的一系列技术总称。其主要是结合RTK和基准站技术,要求在区域内架设多个基准站,定位精度高、精度均匀、稳定性好,目前正向着网络RTK系统CORS系统方向发展。完善的CORS系统的建立将实现全国范围的无缝测绘梦想。

四、PPP技术和网络RTK技术在电力勘测应用中的技术特点

(一)有利于实现坐标系统的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国家设立和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确定国家大地测量等级和精度以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系列和基本精度”。目前,鉴于我国1954年北京坐标系存在着缺点和问题,而1980西安坐标系虽为我国严密的国家坐标系统,但限于各级网点分布及区域加密点数量不足和标志破坏严重等问题;我国测绘现状限于技术发展和区域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实际,由于各地区城市建设多年来多坐标系统下的已有测绘成果资料积累,还不能够实现所有测绘资料和测绘生产在国家坐标系统下的完全统一。而电力勘测由于测设的站、厂(场)及输电线路通常为城区与城区间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网络连接,电力测绘生产和电力基础设施信息化恰需要在统一的坐标基准上,这就给电力勘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既要考虑当地城市规划建设,又要顾及电力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常规的单基准站RTK测量尚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及网络RTK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ITRF框架下的测量成果,既可方便坐标系统间的联测与互换,实现坐标系统在某一区域内的统一也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坐标系统统一。

(二)保证勘测精度的同时提高勘测效率

目前,由于国家坐标系统区域加密点的分布不均,且大部分国家控制点位(平面、高程)遭到破坏,使得电力勘测在输电线路等线路勘测在控制测量上遇到了严重的问题。省级GPS网点的加密工作尚不能完全满足线路勘测等测绘生产的需要。为了确保勘测成果质量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控制测量上,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利用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的高精度解决电力线路勘测的控制测量问题不单省时高效,且能够保证精度要求。我国武汉大学研制的高精度PPP数据处理软件TriP,以无电离层影响的载波相位和伪距组合观测值为观测数据,对测站的位置、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天顶延迟以及组合后的相位模糊度等参数进行估计,同时具有后处理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的功能〔1〕。因此,利用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解决平面控制测量问题已完全可能。而随着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未来省级GPS网络虚拟参考站网的建设,实现电力勘测在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省时高校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有利于推进电力勘测的信息化进程

数字城市、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地球的数字化时代正在悄然的走进我们,数字化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测绘工作作为测定、采集及表述等数字化数据、信息获取源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实现电力勘测的信息化、现代化是我们电力勘测工作者的梦想和追求。怎样解决电力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相信随着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以及网络RKT技术的成熟发展一定精度要求下的统一坐标系统的电力勘测的信息化很快就能实现。在电力勘测信息化、数字化数据信息的获取上同航测及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将会实现电力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和信息网络查询,并使得作为“数字中国”一部分的电力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成为可能。因此,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和网络RTK技术的发展必将推进电力勘测的信息化进程。

五、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的卫星定位技术在历经了常规RTK技术和广域差分定位技术后,正向着以PPP技术、网络RTK技术及网络RTK系统为代表的第三代GPS定位技术阶段,即以实时、高精度、高可靠性为方向发展,网络化、集中式为数据服务(Data Service)典型特征的技术发展阶段。PPP技术和网络RTK技术的成熟发展,必将促进电力基础设施的信息化进程,实现电力勘测的信息化、现代化。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并不断将其应用于电力勘测生产实际,才能更好的实现专业技术的信息化发展,才能够通过技术的进步与变革,提高专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亦、邹璇,《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测绘信息与工程,Journal of Geomatics Apr. 2008,33:(2).

[2]晏红波、黄腾,GPS网络RTK的现状及应用前景探讨,现代空间定位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Vol.5,No.3,Nov.2007.

[3]李征航、何良华、吴北平,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最新进展,第二讲,网络RTK测绘信息与工程,Journal of Geomat ics,2002,4-27(2).

精密测量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GPS技术;地形测绘; 运用

中图分类号:P217文献标识码:A

1 GPS技术概述

GPS系统即全球定位系统,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研制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利用导航卫星来进行测时以及测距,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其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也相对较高,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精确的速度、时间以及三维坐标。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尤其是工程测量领域。GPS系统由空间部分的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的地面监控系统以及用户设备部分的GPS信号接收机组成。GPS技术有着低成本、高精度以及高效率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现目前各种测绘中。GPS技术的原理是将高速运行的卫星瞬时位置最作为起算数据,使用空间距离交会方法来确定测绘点的准确位置,由于卫星位置已经相当准确,因此,GPS观测中获得的接收机至卫星间的距离也相对准确,便能够准确推算出用户GPS接收设备所在区域的相关参数,如时间、经纬度、海拔高度以及运动速度等相关参数。

2 GPS技术优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GPS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之中,GPS技术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定位精度高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应用和试验证明,GPS技术所采用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进行静态相对定位,其定位精度非常高。运用GPS技术进行测量时,在基准线小于50km时,精准度能够达到1×10-6~2×10-6;在基准线小于100~500km时,精准度能够达到10-6~10-7。随着近年来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基准线在1000km以上时,GPS测量的精准度能够达到或超过10-8。此外,GPS RTK能够达到厘米级和分米级的定位精度,能够有效满足现目前大多数工程测量需求,其精度如表1所示。

2.2观测时间短

采用GPS技术进行测量时,其观测时间相对较短。对200km以内基线的观测时间,采用GPS的静态定位观测单频接收机需要1h左右,双频接收机仅需要15~20min。若测量时采用GPS RTK实时动态定位,流动站点的观测时间仅需1~5min,便能完成准确观测,每站观测只需要几秒钟便能完成,大幅度提高观测作业效率。

2.3观测站间无需通视

现目前,一些测绘方法对通视要求条件相对较高,需要良好的通视,否则无法开展测绘工作,且测控网还需要有良好的图形结构。然而采用GPS技术进行测绘时,由于测绘站与观测站间的信号收发均为垂直收发,因此,观测站间无需通视,也不需要建造观测觇标,只需保证测绘点上方15°角的空间区域开阔便能开展测绘工作。采用GPS技术进行测绘时,不会受到图形结构的限制,使得测绘点的选择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实际测量需求来进行观测点的选择,减少测绘工作量,如无需进行传统测量的过渡点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的测绘过程中,GPS往往会和其他的测量方法联合使用,这时需要保证至少一个方向具有良好通视条件。

3 地形测绘中GPS技术应用

地形测绘是土地测绘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地形测绘时,采用GPS动态测绘技术,不受通视条件和图形结构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的测绘需要灵活选择测绘点,没有常规三角网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锁要求,只需保证测绘使用的GPS动态仪器的精度与地形控制测量的精度相匹配,测量点便符合GPS测绘动态选点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GPS技术的测绘精度和测绘速度不断提高,广泛应用于现目前的地形测绘中。GPS测绘技术主要有快速动态测量技术、快速静态测量技术以及常规静态测量技术,并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主要的地形测绘方式。对于边长在5km以内的一、二级地形控网基线进行地形测绘时可以采用动态测量模式,对于边长在10~15km的基线进行地形测绘时可以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模式。GPS技术在地形测绘中应用如下:

3.1GPS地形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

全测区的控制测量是地形测绘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参数采集以及地形图件采集的基础。GPS地形控制网点的密度和精度,其主要目的是为测量土地的界址点服务。GPS地形控制网点的密度可以按照测绘区域的范围以及先后顺序分成加密网点和基本网点。城镇地区的界址点密度相对较大,为了确保GPS地形控制网点的点位精确,地形控制点密度应当增大,达到测定界址点的目的。相对其他常规网边长,GPS各边边长变化幅度更大,长短边的结合方式也更加灵活,因此应当分期布设各级网可视或一次性混合布设到密度需求量。

3.2位置基准点偏差对GPS测绘的影响

在采用GPS技术建立地形控制网时,GPS定位得到的三维坐标差是WGS-84坐标系的,GPS测绘数据与GPS在参考椭圆面上的位置基准有关。经度方向上的位置基准偏差能够导致GPS网产生整体旋转,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GPS网来说,位置偏差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于高差要求较高的GPS网要求有精确的起算数据,因此,在测定高程时,为了避免误差,可以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

3.3GPS地形控制网的优化

在传统的地形测绘中,兼顾成本、进度以及可靠性的地形测绘优化已取得一定成就。GPS测绘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地形测绘技术,有着随机的模型以及复杂的函数,使得GPS地形测绘技术有着高精度、快速以及灵活的布网方式的特点,然而GPS测绘技术在地形控制网的设计方面仍然处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进行优化,才能不断提高GPS测绘技术的精度和效益,保证地形测绘的效率和科学性。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推动了GPS技术的发展,使得GPS技术的精度和效率不断提高,并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中。GPS测绘技术主要有快速动态测量技术、快速静态测量技术以及常规静态测量技术,有着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以及观测站间无需通视的优点,在地形测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主要的地形测绘方式,然而为了保证地形测绘的准确性和精度,仍然需要对GPS技术进行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万志华.浅谈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A].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论文集[C]. 2010

精密测量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CORS 水平位移监测 前方交会 精度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043-02

重庆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Shen zhen Continuous Operational System,简称重庆CORS)系统是在计算机城域网上建立的现代化城市大地测量网络服务系统,由卫星跟踪基准站、系统控制中心、用户数据中心、用户应用、数据通信5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数据通信采用可实时传输数据的重庆市政府信息网。利用5个连续运行GPS基站覆盖重庆市,基准站间距离平均为25km左右,可全天候地向重庆地区用户提供厘米级实时和快速定位、毫米级事后精密定位等服务。重庆CORS采用网络RTK的虚拟基站技术(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简称VRS),由美国的Trimble公司于1999年推出,现已形成实用化、商品化的技术和软件系统。

本文对应用重庆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重庆CORS)实施GPS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探讨。

1 测量方法对比研究

重庆市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建立“数字重庆”、“数字社区”、“电子商务”等都亟须及时提供三维、实时、动态的空间地理信息。重庆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重庆CORS)的建成和投入运营,提供了高精度的、覆盖全市域,并部分辐射周边地区的全天候三维测绘基准。

GPS高程测量是利用GPS测量技术,测定地面控制点在地心坐标参考系中的三维坐标,按照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将基于大地椭球面的大地高转换为基于似大地水准面的正常高的测量方法。应用GPS测量技术和重庆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进行GPS高程测量,通过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1.1 实时动态观测方法

利用三脚架在观测点上进行实时动态(RTK)观测,在获得固定解以后进行记录,至少要记录4个历元,每历元时长不小于10s,并利用似大地水准面成果进行精化时,其高程精度可达到图根点水准的要求。并且接收机的初始化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为2min左右。测前、测后都进行了已知点检核,检核点的高程等级要高于待求点的等级或与其等级相同,检核点实测数据和原已知数据较差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中图根点高程检核的精度要求。如果是利用测杆人工手扶对中观测,由于人为误差的影响,其高程精度只能满足碎部点的要求。

GPS实时动态观测方法的精化高程与已知精密水准测量成果的比较结果统计见表1。

1.2 基于重庆CORS系统的静态测量方法

为了进一步推进GPS高程测量工作的实用性,提高采用GPS技术布设等级高程控制点的工作效率,利用已有的重庆CORS系统基准站和至少一个在测区附近(10km以内)已知的等级三维控制点,与新布设的GPS高程控制点进行GPS同步观测,观测时间不少于60min。通过基线解算,将测量GPS基线网长、短基线的联合数据进行处理,解算出待求点的三维坐标,通过精化计算所得到的GPS精化高程与已知的精密水准测量成果的比较互差统计如表2。

从统计结果来看,采用GPS静态作业观测时间在1h以上,精化高程与已知直接水准高程外符合精度接近±2cm。

1.3 参数转换法

应用全市域范围内均匀选取的一定数量的已知点,通过布尔沙模型求取WGS-84坐标系与城市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七参数),利用求取的七参数对重庆市所有的C级网点三维成果进行转换,转换所得到的GPS高程测量结果与实测的精密水准测量成果的较差统计如表3。

由表3可知,利用七参数转换使所求取的高程,其精度大大降低。这也反映了GPS RTK测量所得到的三维成果利用七参数转换模型转换得到的高程结果,只能适用于碎部点的高程数据采集(如表3)。

2 几种GPS高程测量方法的适宜性分析

重庆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以GPS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了三维一体的城市现代测绘工作的基准框架。在高程基准方面,通过GPS静态观测方法和RTK观测方法检测后证明,经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后GPS高程测量成果与精密水准测量成果比较的高程中误差分别达到±0.013m和±0.029m,因此可以认为:应用相应等级的GPS高程测量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通过前面的几种GPS高程测量方法所取得高程结果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几种GPS高程测量方法适宜性的基本结论。

(1)应用实时动态观测方法进行GPS高程测量,利用三脚架设置接收天线,所取得的RTK测量结果经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后,其精化高程成果完全可以满足城市图根水准测量成果的精度要求,可以作为地形测量的高程起算依据;当利用测杆人工手扶对中观测,其精化高程的成果精度只能满足地形碎部点的精度要求。

(2)应用基于重庆CORS系统的静态测量方法进行GPS高程测量,当同步观测时间lh以上,通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所取得的GPS高程测量成果,完全可以满足城市四等水准测量成果的精度要求,可以作为下级高程测量的起算依据。考虑到方便超长基线的解算,同步观测时间最好不少于90min~120min。

(3)应用参数转换进行GPS高程测量,通过转换得到的GPS高程测量成果,仅能作为地形测量碎部点的高程数据采集。该方法作业前和测量结束后,均要求利用已知高程控制点进行高程检核,确保高程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

3 结语

随着城市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程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特别是应用GPS测量技术进行精密高程测量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何利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利用重庆CORS系统所提供的大范围的、实时的、高精度的空间定位资源,充分发挥重庆地区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成果效能,真正在重庆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框架内,实现高精度的三维、实时、动态的空间地理信息采集,建立起满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管理等各方面需要的城市信息化测绘保障服务体系,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努力、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精密测量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精密工程测量

引言

就我国测绘发展史而言,至今为止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模拟化测绘阶段;第二阶段是数字测绘阶段。这两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都推动了工程测量的发展。但是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出现,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此时这两种技术已经很难适应其发展需要,故此信息化测绘技术应运而生。

工程测量作为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其测绘质量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对各个工程及城市建设进行规划、勘察、设计、运行管理等提供服务,使其更好的促进其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在信息时代中,工程测量技术不断与遥感、卫星监测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和测绘仪器相结合,来不断完善其工程测量的标准。与此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其服务提供优质的保障。

1 信息化测绘的任务与特征

信息化测绘技术主要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处理及服务等形式呈现出来。大力推进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信息化测绘技术是当前测绘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测绘事业的主要内容信息化测绘必须依据实际发展需要,从提升测绘保障服务角度出发,加强管理与维护。下面对其主要任务及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

(1)这种测绘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其“服务”质量,在保障“强化”测绘准确度的同时,为其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2)测绘方式从原来的被动式服务改为主动式服务,并且可以依据相关需要进行制定合理的服务模式。(3)采用信息化测绘技术不仅仅对其测绘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且对测绘产品也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且一定程度上测绘结果也更加准确、可靠。

2 工程测量的发展机遇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工程测量而言为其提供了良好地发展空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工程生命周期对其质量监控的标准及要求。众所周知,工程测量所涉及的管理内容相对比较繁杂,很难利于其规划管理。但是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将工程测量阶段所涉及的策划、施工、运行等工序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和监管,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信息化技术将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来完善其工程测量的质量,以此满足其要求。

2.1 卫星定位测量成为工程测量最重要技术手段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测量方法,成果质量稳定可靠,而且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成本降低。主要有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网络PTK技术,多卫星系统(包括GPS、GLONASS、Galileo及北斗系统)集成定位技术,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等,应用范围扩大到精密工程控制网测量,高空定位测量,动态监测。

2.2 摄影测量在工程测量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主要有轻小型低空遥感平台的发展,实现低空数码影像获取,满足大比例尺测图、高精度城市三维建模和各种应用需要。还有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和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等应用。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城市与工程建设中得广泛应用

GIS 技术主要包括多源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异构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三维建模与表达技术、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技术、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技术等。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例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部门、市政工程设计与管理部门,城市交通部门与道路建设部门服务,还能建立快速响应的防震减灾系统。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环境保护、土地信息和土壤保护,专题信息系统和区域信息系统方面。目前有些GIS系统已揉进图像处理功能,并把它作为一个子模块。

2.4 精密工程测量先进技术在大型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

精密工程测量采用高新技术设备,将激光扫描、跟踪、摄影测量以及电子测量等技术应用于其中,从而有效发挥其精密测量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各种大型工程项目的陆续完成,如国家体育场、国家大剧院、游泳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址等。它们都相应地采用了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设计的质量及非常规设计的有效实现。其在桥梁应用方面也是比较广泛地,如上海东海大桥和苏通大桥、山西引黄工程超长隧洞的实施都利用了大型高清晰望远镜、回旋加速器以及校准等精密仪器对 其进行了测量,不仅仅保证质量完全符合建筑要求,更加提高了整体的设计要求。

3 工程测量的发展建议

3.1 研究和建立现代工程测量体系

工程测量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所以工程测量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其多学科的技术交流,与此同时,依照实际需要,设定完善的服务测量体系,培养专业的测量人员,针对各种服务来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可以提升整个测绘的监测水平,更能有效的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3.2 做好工程测量标准化协调工作

协调工作对于整个工程测量作业而言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整个工程测量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好协调作业的影响力。测量过程中针对其存在的不足制定完善地测量标准和协调机制,但同时必须保证测量的精准度必须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要求,当协调问题与规范标准出现不统一时,一定要依照标准进行协调作业,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

3.3 注重工程测量成果的质量安全

如何有效地提高工程测量结果的质量安全,成为了目前工程测量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等三方面措施对其进行质量安全检验:一是颁布并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二是从事工程测量服务的机构应建立并实施适宜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三是国家有关部门建立较为完善的工程测量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市场准入机制和市场信用机制。

4 结束语

当前,工程测量的发展非常迅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程测量涉及到国民经济建设的每个行业,在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量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和与日俱增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工程测量将会在数字化技术体系下向“功能取向服务化、数据获取实时化、信息交互网络化、基础设施公用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共享法制化”方向得到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齐永良.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1)

[2]宋红英.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及注意问题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