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精密工程论文

精密工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1 17:12:47

精密工程论文

精密工程论文篇(1)

摘 要:现如今科技在不断进步,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但是从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总体水平来看,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工程的应用过程中都没有发挥出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特性和优势。所以在控制网优化以及高程的精密传递和现代测绘技术GPS这些工作中,我们要落实好细节,才能够真正完善好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工作。下文是根据笔者的经验对此进行的总结。

关键词:工程测量;发展;应用

从测绘学的角度来说,精密工程测量是属于工程学测量范畴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在测量过程中运用经典测绘学的理论和知识并且结合现代测量的新理论,针对工程中出现的特定问题进行采集信息以及数据处理的过程。[1]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很多特种设备或者工程的建设都离不开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作用,而提高这些大型设备或者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的可靠性,就是现代测量学不断发展的动力。所以说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部分的内容能够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总体工业以及制造业的水平。

一、精密工程测量的基本概述

工程测量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施工区域进行勘测的过程,随着精密测量技术不断被应用,现在工程测量技术的准确度也是越来越高。以毫米为测量单位的作业精度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业水准。[2]不仅如此,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军事、普通民用工程建设以及设备安装等方面都可以见到这项技术的影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水平以及国防水平的进步。

当下我们通常习惯把精密测量分为两种,即普通测量和特殊测量,普通测量对于精度的要求较低,因此使用范围也更为宽广。而特殊测量在这一点上却恰恰相反,它对于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是采取的立体几何的测量方式,所以说这里的精度即可为分为绝对精度,又可以分为相对精度。我们应该能认识到的是,现阶段工程测量的作业难度在不断增加,工程的实际测量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因此精密工程测量也被注入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目前业内公认的有这样一个概念:应用在大型建筑工程之中,采用一般仪器无法满足测量需要的测量工作。从另一方面来说,要确定一个大型的工程需不需要精密测量技术,是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的。当然这也是相关人员在实际的作业中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二、现阶段精密工程测量应用的基本分析

1、GPS技术测量

近几年来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的GPS技术,其实在精密工程测量方式也是很有优势的,目前在军事以及工程制造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实细致来说的话,GPS测量技术有很多优点,首先因为其测量范围较小,测量基线较短,所以说只要在测量方式选择上能够符合实际的需求就能够满足测量精度。[3]而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测量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现有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对测量区域进行全天候、自动化的监测,这能够为相关工程设施的建设节省很大一笔开支。测量之后将收集上来的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来的结论也比较准确,因为有以上优势所以说GPS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在未来一定会更加宽广。

2、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是由信息处理中枢,GPS接收器等几个部分组成的,[4]其中每个部分的构件在整个系统之中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才能够完成实际的测量工作,因此未来我们应该注意对其中的部件以及整体这两部分的改进和完善。

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就是通过测量系统传输回来的数据按照预先的目标进行处理来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比较常见的方法是数据观测,就是通过对数据进行计算之后绘制出变化曲线图,通过对曲线图的观察来推导出结论。这些数据就是最终结论的来源,所以要保证这些数据的来源是绝对准确的、禁得住推敲的。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我们通常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讨论来得出事物的物理性质,这一理论可以应用在大型工程的建设中,也同样可以运用在普通工业生产之中。

三、精密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

1、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主要是针对中长距离、长距离以及短距离和微距离的测量,这种测量方式虽然说操作简单,但是因为距离的因素所以想要得到准确的数据还是很难的。

2、高程测量

对于高程测量,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技术,这种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依靠自身的感受器来感知容器内部液面的高度。实际的测量工作之中可以同时获得上百个观测点的高程信息,而且这种系统在实际的测量之中并不需要固定在一个定点,就算是两个容器之间相距十几公里或者上百公里也可以得出较为精确的数据,这可以说是这种测量方式的一大特色。[5]所以说这种测量方式通常被应用在跨海以及跨海峡的水准测量之中,都是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只要对测量系统中压力传感器进行设置,那么就可以随意设定测量“容器”之间的高度差,所以说这种测量方式在实际的使用之中是比较有灵活性的。而且近年来这种测量技术也被应用在了渔业之中。

3、混合测量系统

混合测量系统是具有多种测量功能的精密工程测量系统,是精密工程测量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测量手段。如果我们需要测量铁路轨道的基本信息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测量方式,而且操作也非常简单只需要让机器人跟踪测量车,然后让测量车保持正常的行进就可以了。因为测量车上装有传感器等装置,所以说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描绘出轨道的三维坐标、轨道倾斜角度等信息。这种系统的测量结果非常准确,而且这种测量方式是在有车辆行进状态下得出的数据,因此也比较客观。

【总结】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是现代建筑业以及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具体来说实际工程的需求在测量过程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要用好这项技术,还是要从技术本身的内涵出发,落实好我们工作中的细节。上文是根据笔者的经验对精密工程的测量技术以及其应用进行的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的现状,提高生产标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斌. 精密工程中免形状测量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2]韩笑天. 精密工程测量分析及应用探讨[J]. 山西科技,2013,06:140-141+146.

[3]严春芳. 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思考[J]. 城市地理,2015,12:142.

精密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精密与特种加工;机械制造;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激光切割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03-02

制造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精密与特种加工,是保障制造业高水平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本门课程属普通工科类高等院校开设的基本课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基本以课堂讲述为主,学生基本只能从黑板上了解精密与特种加工,即使开设了部分精密与特种加工方面的实验课程,也因实验成本高昂,变成演示性和参观性的。这大大妨碍了学生对精密与特种加工含义的理解和认识。在这方面国内很多高校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如长沙理工大学对特种加工的教学课改、江苏大学在特种加工实习方面的改革等。显然,这种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素质为基础的理念。因此,开展对《精密与特种加工》课程教学体系的革新,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精密与特种加工》程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在总体上了解精密与特种加工实现的基本原理、技术关键等,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去建立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精密化的思维与理念,从而突破传统制造业的设计思想和制造方式,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因此,本文主要是探讨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探讨一种可以允许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实验成本又不是很高的实验辅助教学体系,在高等学校专业方向教学方面,应该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一、课程的基本内容框架

《精密与特种加工》课程立足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特点,在概括介绍先进制造理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精密与特种加工工艺技术,包括:超精密切削加工、电火花成形、电化学加工、高能束加工、超声波加工、快速成形及其它现代成形加工方法。《精密与特种加工》课程共40课时,建设思路将采用课堂教学(26时)和实践环节教学(14时)的时间安排模式。即增加实践环节教学的比重,所有加工方法都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教师是课程组织者,而学生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学生为主组织教学。因此,提出新的课程基本理论框架包括如下内容:

1.超精切削加工,讲述6课时。主要讲述三大系统、六大模块。三大系统主要包括超精密切削加工机理、精密切削机床和金刚石刀具;六大模块包括精密主轴部件、精密导轨部件、进给驱动系统、精密测量技术、误差补偿技术和环境控制。

2.电火花成形,讲述4课时。重点讲述电火花加工的机理、电火花加工中的基本工艺规律和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组成。其中,电火花加工机理是其核心内容,通过形象的动画予以描述,增加学生更进一步的认识。

3.电化学加工,讲述4课时。主要包括电解加工、电镀、电刷镀、复合镀等内容。重点讲述电解加工中的电解加工机理和基本规律、电解加工设备、电解加工工艺。最后通过现实中电解加工的应用开展实例教学。

4.高能束加工,讲述4课时。该章主要包括三种高能束加工方法:激光束加工、电子束加工和离子束加工。讲述中重点介绍激光束加工中的切割、焊接、打孔、热处理技术及其它新应用。结合目前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和视频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5.超声波加工,讲述2课时。主要介绍超声波加工的机理、超声波加工的设备及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视频形象地表达各领域中对超声波加工的应用。

6.快速成形,讲述4课时。快速成型技术带来了制造方式的变革,采取分层—叠加(离散—堆积)的制造方式。本章重点讲解快速成型的四中类型:光固化成形、叠层实体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造型。

7.新型前沿制造技术,讲述2课时。主要介绍目前国际前沿的加工方法,如光刻技术、扫描探针纳米加工技术等。

二、实验平台的体系结构

针对《精密与特征加工》课程的内容框架,在注重加工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结合实验室现有加工设备,整合一套精密与特种加工实验平台,主要与上述课堂教学相对应。实验平台的体系结构和相应课时分配情况如图1所示,每一种加工方法通过2课时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对加工方法的进一步认识。

图1?摇实验平台及课时分配

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首先实验老师简要回顾课堂内容,对实验内容进行演示。然后通过分组,使同学们自己安排实验方案、设备操作和样品加工。最后由实验老师对学生的操作和制备的样品进行考评,并指出实验过程中关键问题。

图2?摇实验过程示意图

三、强化实践的教改实例

教学活动中,注重强调学生自由发散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地想,细心地做。提出问题,交由学生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图纸、程序,然后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实施,直到拿出最终的有形产品。下面以激光加工为例对实施方案进行了概括。激光切割机系统采用Windows XP作为操作平台,造型软件为AutoCAD,成形材料为各种厚度的金属板材,刀具是无形的聚焦激光束。激光切割的原理是激光辐射加热工件表面,表面热量通过热传导向内部扩散,通过控制激光脉冲、重复频率等参数,使工件熔化,形成特定的熔池。实验成本不高,保证了教学改革实施的持续性。精密与特征加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本文研究基于实验平台的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方法,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毛聪,郭克希,李旭宇,李河清.特种加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10,(1):134-136.

[2]任旭东,张永康,姜银方,冯爱新.特种加工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4):109-110.

精密工程论文篇(3)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需要

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编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1921年9月,人民出版社在上海成立,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单行本,对我国革命力量的成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38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的专门机构在延安成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相继推出《马克思恩格斯丛书》10种、《列宁选集》18卷等经典著作,出版了许多单行本和专题文集。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陆续推出了《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等一大批经典著作,有力促进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1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重新修订和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

中央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审核编辑方案,就编辑方针、审订原则和出版质量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提出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确保译本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使两部文集成为精品。同时,在编译出版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了及时有力的指导,帮助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从根本上保证了两部文集编译出版工作的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抽调最强的编译力量,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译文审核和修订课题组。这是一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要部署,是一个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重大举措。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支柱和强大思想武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是我们不可动摇的原则。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可以说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课题组负责人谈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也要与时俱进。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过去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或多或少存在编译不够准确、阐释注解不到位甚至不正确的地方,有必要重新进行校译和审核,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更好的版本。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已经出版的选集、全集或失之过简,或篇幅过大,不能满足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研究的需求,迫切需要有一个能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精髓、篇幅适中的基础性读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的问世,为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供了权威的基础文本。

还要看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比如,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思想观点没有足够重视、深入阐发;对一些本来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附会、强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论述作了机械的、僵化的理解。

重新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们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就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2004年4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编辑和译文审核修订工作启动;8月,《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辑工作拉开序幕。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精心组织下,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这项重要工作圆满完成。

两部文集的出版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个重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砥砺奋进,精益求精

――更加准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两部文集从立项之日起,工程主管部门就十分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从具体内容到装帧设计都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帮助。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先后组织召开7次集中审议会和两次书面审议,对两部文集的总体框架、收文原则、各卷编目以及译文修订和题注等内容进行认真审议,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极大地提升了两部文集的编译质量。

工程咨询委员以极端负责的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出色地完成了政治和学术把关任务。有的咨询委员抱病审读提纲和书稿。有的咨询委员不顾年迈体弱,坚持参加每一次审议。有的咨询委员不辞辛劳,查阅大量资料,认真修改、精心批注。他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感染、激励着每一位课题组成员。

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项严肃的事业。5年来,课题组和编审委员会时刻铭记党中央的嘱托,全力以赴、齐心协力,相互砥砺、埋头苦干,度过了20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课题组成员年龄最大的80岁,最年轻的不到30岁。多位退下来的老专家不计名利,不讲报酬,心甘情愿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在大量艰巨复杂的工作中,老专家发挥了中坚作用。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完成了一个个攻坚任务。

一位参加过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的老同志动情地说:“我们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晚年还能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一重点项目的工作,继续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感到十分荣幸和无比欣慰。”

编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审核修订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除《资本论》及其手稿因不久前刚刚修订过译文,这次只是作个别修订外,其余各卷译文都对照原文逐字逐句作了审核和修订,主要修改了没有确切反映原著理论内涵和逻辑思路的译文,还修改了译文表达不顺畅、逻辑关系不清楚、容易引起歧义的段落句子。

译文修订不是简单的文字改动,必须确切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对一些不易理解的语句,课题组都要反复推敲,参考不同文字的多个版本的译文,通过集体讨论,在弄清原意后再作修订。有些重大修改经过编审委员会的认真研究才确定修改方案。在修订过程中,还收集了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译文的意见,对这些意见作了认真研究,汲取其中合理的建议。正是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保证了译文修订的准确性。

不忽略一处细节,不放过一个错误,这是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待这项工作的共同态度。

为了精益求精,编译中要进行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十分枯燥,比如各处引文的统一、各专门术语和名词的统一,都要在每篇著作中逐一对照。据介绍,仅名目索引的核校这一项工作,就花去了一名工作人员一年半的时间。

为了精益求精,常常要咬文嚼字。在编译过程中,有些学者提出批评和建议,十分中肯,对提高译文的准确性有很多帮助,课题组接受了一些意见,修订了原来的译文。对一些有争议的译文,课题组本着科学的精神,反复研究,不管是否修改,都提出了充分理由。

为了确保译著文字、标点准确无误,中央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进行了20多遍校核,努力保证不错一字一点。

特色鲜明,重点突出

――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正文约480万字,各种资料约160万字,总字数约640万字。《列宁专题文集》正文约120万字,各种资料约30万字,总字数约150万字。打开两部文集,读者会发现它们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品格和创新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选文精当,内容完整,既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文集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著作,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还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政治、法学、史学、教育、新闻、科技、文艺、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数以千计的书信中选收了280封书信编成专卷。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体例新颖,结构严谨,既反映经典作家理论创造的历程,又突出重点著作的地位。与以前出版的全集和选集均按照编年原则编排不同,文集首次采用按年代编排与重要专著单独设卷相结合的编辑方法,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又突出了《资本论》、《反杜林论》等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辑,则采取了另一种思路。文集从60卷《列宁全集》中精选115篇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同时从本卷未收的著作中摘选与本专题有关的重要论述,编成《重要论述摘编》,作为对所收文献的补充。这种新的编辑体例,把系统反映列宁主义科学内涵同密切结合新时期理论武装工作需要这两个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既注重反映列宁毕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又着眼于适应干部群众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际需要。

两部文集用新的思路改写了各篇著作的题注,力求用简练的文字概述每篇著作的主要观点,帮助读者掌握原著的理论要义和思想精髓,增强了题注的导读性,不仅可以让读者理解原著,而且有助于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一些误解。

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运用。两部文集的出版,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鲜活教材。在两部文集出版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提出,学习运用两部文集,要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紧密联系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从事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把学习研究两部文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密结合起来,与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精密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空中三角测量精度航摄质量辨认误差区域网形状

中图分类号:P221+.1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发展,空中三角测量成为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道工序,也称自动空三加密。目前自动空三可以构建高强度的空中三角网,具有先进完善的粗差检测功能。可以检测出大于3倍中误差的粗差,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密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但在实际作业中仍有许多因素影响加密精度。本文将阐述影响空中三角测量精度的几种因素。

1、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

1.1理论精度

(1)平面精度

对于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来说,区域内部精度较高而且均匀,精度薄弱环节在区域的四周。当密集周边布点时,光束法区域网的理论精度不随区域大小而改变,它是个常数。当控制点稀疏分布时,区域网的理论精度会随着区域的增大而降低。

(2)高程精度

区域网平差的高程理论精度取决于控制点的跨度而与区域大小无关。即只要高程控制点间的跨度相同,即使区域大小不一样,它们的高程理论精度还是相等的。

1.2、实际精度估算

空三加密实际精度与理论精度是有一定差异的。测量中偶然误差的影响与点位的分布有关。而实际情况是复杂的,往往要受到偶然误差和残余系统误差的综合影响。下面是用来衡量域网空中三角测量实际精度的估算公式。

其中 X控、Y控、Z控为控制点的外业测量坐标;

X加、Y加、Z加为控制点的内业加密坐标;

n为控制点的个数。

2、影响空中三角测量精度的常见因素

2.1、航摄和扫描质量(胶片)

(1)航摄质量差影响空中三角测量精度。航摄质量差包括雾霾天气航飞、航飞旋偏角过大、上下航线航高不一致、测区内上下航线不是同期摄影(如补飞航线)等等因素,上述几种情况如果在同一区域进行空中三角测量时会影响空中三角测量精度。

(2)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数码影像已逐渐取代胶片扫描影像。但目前应有许多项目采用胶片扫描影像的技术路线作业。如果经过运输、储存等过程底片片基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的系统变形,而且在航摄、摄影处理、量测或扫描过程中都可能会受到某种应变力的作用而造成动态的几何变形等等因素都会影响空中三角测量精度。

如果航摄和扫描质量差会使加密时内定向和相对定向超限,使模型连接点少,甚至模型连接失败,即使经过人工处理模型连接成功,在自由网平差时,程序自动删除误差较大的模型连接点,造成个别像片上模型连结点少,导致模型连结强度差,加密区域网变形,像控点误差超限,影响空中三角测量精度。

2.2、像控制点辨认误差

区域网空三加密时,即使外业布设的平高控制点密集,系统误差补偿理想,但内业作业员判读像控点时辨认误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不同的测区地物地貌不同,影像灰度和清晰度等因素影响内业作业员对像控点的判读。现在一般测区范围较大,有的像片的标准位置上选不出明显目标作像控点,控制点点位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像片的标准位置没有明显地物目标,控制点选在小树中心、土坎拐角等位置。②、像控点点位实地较好,而像片影像被树木、植被、楼房等阴影遮盖(如楼下的围墙)。③、像控点点位相对摄影时已发生变化(如围墙增高)。④、由于航飞或扫描影响,控制点点位局部影像发虚。⑤、其他原因,如个别控制点高程测至地面,外业没标建筑物高(由于上下航线投影不一致,有一条航线影像看不见地面),或外业个别点点位略图画错等等。这些像控点位置空三加密作业员观测判读时很难找到准确位置,造成内业观测位置与外业布点位置误差较大。或者即使外业像控点目标明显,内业作业员观测不认真,也可造成观测错误,导致控制点误差偏大,影响空三加密精度

2.3、区域网大小形状

由于各个测区情况不同,每个加密区的大小形状也不同,区域网四周控制点较弱,形状不规则,致使部分像控点误差按一定规律超限。平差探测时要正确分析区域网是否变形,如果是变形引起的控制点误差偏大,不能当成控制点残差处理,不能改变观测点位或舍去,否则影响空三加密实际精度。

3、结束语

空中三角测量的意义是可以快速地在大范围内同时进行点位测定,不需到实地直接触及被量测的目标或物体,凡是在影像上可以看到的目标,不受地面通视条件限制,均可以测定其位置和几何形状。从而节省大量的野外测量工作量,缩短了成图工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数字化摄影测量产品的日益增多,空中三角测量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展露出其独到的重要地位。

精密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电视覆盖,电视同步,同频干扰

 

一、概述

随着全国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的建设实施,以及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的全面展开,无线电视频道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严重制约无线电视广播发展的瓶颈,采用先进的电视覆盖技术手段实现高效配置频道资源,抑制电视同频干扰,降低电视同频道保护率和最低可用场强,优化无线电视覆盖的组网格局.提高无线电视广播的有效覆盖率。我国电视精密同步广播技术的研究,已完成从理论研究,技术开发,系统参数确定,现场开路试验,直至关键设备的生产制造等全部工作,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为实现高效无线覆盖规划,突破频道资源瓶颈,其定了全新的技术基础。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技术独创性地采用图像载频精密锁定+节目信号精确时统同步的方法,在相同节目同频道组网覆盖的条件下,突破性地实现了RFPR=10dB的同频保护率(普通电视广播RFPR=52dB,非精密载频偏置RFPR=45dB日,精密载频偏置RFPR=27dB),支持构建单频网。

二、电视精密同步广播技术原理

电视同频干扰的研究实践证明:电视同频干扰对接收图像的损伤来自两个方面:

①同频台之间图像载波频差形成的拍频干扰,即接收图像上的“百叶窗”滚动条纹干扰;

②同频台之间的图像内容相互叠加,因图像信号行/场频率与相位的不同步,形成运动的“鬼影.。论文大全。

人的视觉,对“百叶窗’滚动条纹干扰最为敏感。通过控制同频台间的图像载频,并使其精密同步,可以完全消除“百叶窗”滚动条纹的干扰,但仍然存在傀影,且是运动的。此时,可以使同频道射频保护率降低至22dB。进一步控制同频台之间图像信号的行频与场频《行/场相位随机),“鬼影”静止下来,干扰可见度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频道射频保护率进一步降低至15dB。如果再让图像信号的行/场相位完全一致,即收看的图像与“鬼影’完全重回,同频道射频保护率最终降至10dB。论文大全。电视精密同步广播技术的核心就是:

①精密锁定各同步发射机的图像载频,消除图像载频差拍干扰的“百叶窗”。

②精确时统控制各发射台图像节目的行/场频率与相位,消除运动的“鬼影”。

电视精密同步广播技术的实现,就是基于上述理论分析结果。电视精密同步广播发射台之间同频干涉区的合成电波近似为稳定的驻波形态,微小的载频偏差将导致驻波相位的缓慢漂移。当驻波的场强衰落深度小于电视接受机的AGC控制范围,且驻波相位漂移衍生的场强波动速率远小于电视接受机AGC的响应速率,则因载频偏差而导致的接受场强波动,将不再对接受机重现的图像产生影响。图像载波精密锁定同步后,与非同步电视广播相比,射频保护率改善30dB,即保护率降低至RFPR=22dB.

在电视精密同步广播中,电视同频干扰的图像损伤主要来自于图像载频的差拍干扰,即“百叶窗”滚动条纹干扰。论文大全。精密同步广播的发射机播送相同的节目内容(包括行频/场频完全同步),因传输路径差异形成的稳定“鬼影”不是造成图像损伤的主要因素。但是,节目传输分配的路径主要是数字卫星链路或数字光缆传输链路,数字卫星接收机或数字电视解码器“再生”的行频/场频,有可能使节目的时基产生很大的偏差(5X10-5量级),这将使“鬼影”飘动起来,从而增加了人眼对“鬼影”干扰的敏感度。尤其是行、场逆程的“消隐十字”,在移动中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图像质量。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对节目信号进行精确的时统同步控制,锁定同步发射机间图像信号的时序相关性。

经过电视节目信号时统均衡的电视精密同步广播系统,在D/U=0dB的完全等场强区接收电视图像,其干扰“鬼影’与欲收图像是重合的,这种“鬼影”的干扰几乎不可见。随着接收点偏离等场强区,“鬼影”与图像逐渐错位,但由于这种“鬼影”是静止的,其敏感性极低。随着偏离等场强区距离愈远,D/U亦随之提高,“鬼影’亦在随之变淡。干扰“鬼影”与欲收图像锁定了时序相关性后,在单纯图像载波锁定的基础上,可以再改善射频保护率12dB,即RFPR=10dB。

三、电视精密同步广播实验室保护率测试

通过射频混合器对三路发射机的射频输出信号叠加,实现空间电波混叠的模拟。其中,模拟两路干扰信号的发射机,输出端接有精密可调射频衰减器和精密可设定空间传输延迟网络,模拟空间电波的传输衰耗和传输延迟,精确地再现等场强交叠覆盖区的合成驻波场强分布及偏离等场强区一定距离内的电视精密同步广播合成信号。三路发射机的输出电平,在混合器输出端经过标定后,衰减器的读值,实际就是射频保护率数值。电视精密同步广播试验发射机的载频(图像中频与上变频本振).锁定于北斗/GPS双路径溯源同步的枷原子基准源,实现了三路模拟发射机射频载频的精密同步。图像节目信号,则经过图像信号时统同步机重构时基同步序列,将行/场相位精确同步于北斗,GPS溯源的UTC标准时间的1PPS。实现了三路模拟发射机节目信号的精确时统同步。不同发射机的节目图像信号取自于完全独立的卫星接收链路。各路卫星接收机输出的节目信号之间,存在严重的行/场相位摄动《卫星接收机解码器初始状态的随机性造成)以及行频/场频偏差(卫星接受机PAL编码器的时机误差造成)。其节目信号特征,已非常接近工程实际。

参考文献:

[1] 李娜. 数字化时代的欧洲广播电视规制[J]. 传媒,2008, (01) .

[2] 谭绯云. 浅析DRM数字调幅广播技术与应用[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4) .

[3] 陈峰. 浅谈数字广播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J]. 电声技术, 2008, (07) .

[4] 文一平,陈小珊. 调频广播天馈线系统的改造[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6, (07) .

[5] 张海涛. 在2008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J]. 广播电视信息(下半月刊), 2008, (03) .

精密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44-02

一、前言

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在各课程建设方面一直不断的进行着建设与改革工作,几年来从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实验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教学水平得以不断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我们有必要重新考虑教学改革研究内容,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要在理论教学上突出重点、更要兼顾的是在实践教学上,否则就不能适应创新教育发展的形势。这样教师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内容,需要更新教学思路,编制适合时展的特色教材,因材施教。要实施创新教育,必先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予以提高,加强实践、实验等教学环节,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等方面来提高教学水平。

二、借鉴经验教材内容,编写具有专业特色教材

(一)沿承经验教材思想,结合专业特点更新教学内容

《精密机械设计》这门课程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及光电类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仪器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密机械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等诸多领域,如各种科学仪器,自动化仪器仪表,精密加工机床,医疗仪器,宇航技术中动力传递和精密传动等。这门课程特点是专业基础知识的图示较多、实践性较强,多年来一直在教改中受到很多高校教师的关注。教师们多年来也一直不断的在教改中挖掘新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精密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根据社会人才的特点和需求,并结合仪器仪表类学生的培养方案与课程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考虑到相关专业前续课程,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衔接,针对光电专业的特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增加了教学要求与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使得学生和主讲教师非常清楚每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与侧重点,有针对性进行教与学。主线分明、重点突出,围绕仪器设备中的精密机械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原理、特点、结构、精度、设计计算方法展开叙述,重点是研究精密机械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侧重于精密仪器各种典型结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在教材内容上增加新的知识点,以适应现代光电仪器发展的需要。

(二)增加特色模块,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精密机械围绕运动系统的组成、原理、结构,书中基本理论和知识点较多,原理机械图、应用机械图较多,学生相对理解较难,不易吸收消化,介绍应用拓展很不不方便,为了更好的体现图书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编写组老师对内容做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增补一些案例模块,引入了应用本书知识点或设计原理的机构或部件的图片,相关的先进设备的图片,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引例】带传动是机械传动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它是机械传动中重要的传动形式,种类异常繁多,用途极为广泛。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带传动在一定范围内代替了齿轮传动和链传动。从大到几千千瓦的巨型电机,小到不足一个千瓦的微型电机,甚至包括家电、电脑、机器人等精密机械在内都离不开传动带。从原始机械到现代自动设备都有传动带的身影,产品历经多次演变,技术日臻成熟。目前,除已大量用于汽车及传统产业之外,并进一步扩大到OA机器(办公设备)、机器人等各种精密机械的传动中。

在经验教材内容基础上同时增加了实际中仪器结构的图片和实际应用案例,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清楚,降低了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主观学习的兴趣,更好的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点,如图2所示。

在普通教材基础上,增加相关知识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设计手册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参考文献资料,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如下图3所示。

【阅读材料】20世纪40年代,渐开线理论开始出现,到50年代为了提高承载能力,提出了齿轮齿廓和齿向修形的设计方法。60年代研究直齿、斜齿和锥齿轮等表面疲劳强度和可靠性。70年代出现了曲线锥齿轮、环面蜗杆等新型传动装置。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少齿差行星传动、新型蜗杆传动等新类型。20世纪90年代国外的产品新的更新换代,使承载能力大幅提高,模块化设计程度更高,更容易实现零件的批量化生产。

21世纪重点在于高速、重载、长寿命、低成本传动系统的研究,分别从齿轮的齿形、齿轮啮合原理着手。在计算机日益发展的时代,运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研究齿轮的啮合原理,运用优化、有限元等现代设计理论方法设计齿轮逐步发展,其目的在于获得新型的,高效、低噪声、高性能齿轮。

三、结合多媒体授课,进一步提高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加制作,既丰富了从教教师的知识面和开阔了视野,同时使学生理论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与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主要是为学生以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打破了常规的板书教学,以动态的、直观的、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既丰富了课堂,有加入了许多创新点。使同学们从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新颖、先进的教学。将教材中原有的图形,理论的叙述,抽象的公式化推导,转化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动画版画,出现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简明易懂,既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学生通过多媒体制作参与,结合教学的实践利用,广大师生反映很好,教学效果明显。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堂的有效时间和空间,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真正做到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目前,教学改革的主题大都集中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上,这就需要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教学思路,编写与创新教育发展形势相适应的具有本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需求。

参考文献:

[1]田明,白素平.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一部提高教学水平[J].教学改革论丛,2005,(6):297-298.

[2]白素平,闫钰锋.编好优质教材?摇促进精品课建设和专业课教学改革[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核心),2010,(2).

精密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 技术特点 发展方向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机械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业不能单纯的沿着20世纪凸轮及其机构为基础采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专用刀具组成的流水式生产线——刚性自动化发展。而是要全面拓展,面向五化发展,即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化。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做好基础自动化的工作仍是我国制造企业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但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并不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很有限。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看到国际上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1.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它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4.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应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应是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

三、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入纳米尺度,纳米技术是指实现纳米级精度,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物质特性及相互作用与运动,并运用这种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

装配技术和纳米测量技术等。

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在2000年已达到纳米级,在21世纪初开发的分子束生长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材料合成、扫描隧道工程(ste)可使加工精度达到0.0003~0.0001μm,现在精密工程 正向其终极目标——原子级精度的加工逼近,也就是说,可以做到移动原子级别的加工。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将进入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

1.精密成形技术成形制造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塑性加工等。精密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湿膜精密成形铸造、刚型精密成形铸造、高精度造芯)、精密锻压(冷湿精密成形、精密冲裁)、精密热塑性成形、精密焊接与切割等。

2.无切削液加工无切削液加工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机械加工行业,无切削液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成本并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等。

3.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rpm),其设计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去除的原则,而采用添加、累积的原理。其代表性技术有分层实体制造(lom),熔化沉积制造(fdm)等等。

由于以上工艺和技术不仅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耗用量或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成本,而且有些工艺的改进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被称为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制造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制造业中的体现。这一切除了工艺革新外,还必须依靠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才能实现。

四、结论

现代制造技术是现代技术和工业创新的集成,是国家制造业的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国家工业的基础和支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了解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把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使我国现代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