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新技术论文

护理新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40:59

护理新技术论文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1)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价值。方法:本样回顾分析手术室2009-1~2010-12对手术室新进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室新护士均完成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技术操作、手术配合程序均达标。整套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优良100%,3年前同期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75%,2008~2010年间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3年前同期。结论:加强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使其达到现代化手术室护士的要求,可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 手术室 新护士 培训

手术室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无菌技术要求高的专业学科,如何让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培养手术室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初步达到新世纪能力型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这需要手术室管理者通过一系列规范化培训,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手术配合、抢救技能娴熟的手术室生力军。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手术室工作3年以下的护士,统称为手术室新护士10人,均为女性,其中中专1,大专7人,本科2人,年龄19~24岁,平均21.8岁。以各专科有代表性的常规手术为主,培训法律法规、职责制度、基础护士操作、手术适应证、解剖、手术器械物品准备、手术步骤、术中巡回、洗手护士术中配合的要点等。

1.2 方法

1.2.1法律法规教育 对新进手术室护士宣传并实施法律法规的教育,医院手术室作为外科病人治疗的场所,危险性高,易引发医疗纠纷,应注重手术室护理中的法制问题。宣传并实施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责任倒置、医德医风的建议等文件,加强医德规范教育,全面提高新护士的整体素质。

1.2.2 理论培训 培训以手术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为主,培训方面引入IS09000标准体系,建立动态连续的培训系统,目的是使新进护士了解手术室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手术室的应急预案,操作常规等理论体系,设备、器械名称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1.2.3 操作培训 带教老师指导新护士具体的操作。包括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器械传递及特殊器械处理等。着重培训无菌技术、急救抢救技术。并考核护士对手术消毒、铺巾、缝针、术中无菌技术、术中器械传递方法等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将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方法,示范手术配合技术操作,抢救性手术配合要点,熟悉病情的观察,培养应急和抢救的能力。

1.3培训考核 包括主观考核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客观评价以理论考核和技术操作考核的分数为量化指标。理论考核包括巡回护士、洗手护士的职责、手术步骤的配合、安置及注意事项、抢救手术的工作流程、一般器械及特殊器械的清洗消毒方法、手术室易出差错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技术考核包括无菌技术、安置,穿针比赛、敷料包器械包的包装及消毒有效期,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术,常规仪器的使用。主观评价指标:护理管理人员、同事、自我评价结合,工作能力及态度、职业道德、应急能力进行量化考核。每月考评一次。。客观评价:评分1~5分,计算总的得分,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90分以上为优秀,85分以上为良好,80分以上为合格。将近3年考核结果与3年前同期人员资料对比。

2 结果

手术室10名新护士均完成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达标,技术操作考核达标,手术配合程序达标。整套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优秀9名,良好1名,优良率100%,3年前同期相同数量新护士考核结果优秀4名,优良率75%,2007~2009年间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3年前同期,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 讨论

手术室的工作由于专业性强、难度高,技术要求规范,对新进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护士如何熟练各种操作技能,培训老师对新进护士进行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本资料通过我院理论培训、规范化的专业技术培训,巩固了手术室新进护士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新护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手术室10名新护士均完成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达标,技术操作考核达标,手术配合程序达标。整套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优秀7名,良好1名,优良率100%,3年前同期相同数量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3年前同期,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考核-培训-再考核-再培训,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新护士对操作技能的领悟更深刻、更明确。新护理人员经一系列规范培训,理论和基本技能、思想道德、整体护理水平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将有利于新护士的顺利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是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在加强规范化培训的同时,引导新进护士发挥工作自主性、创造性,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逐渐完善的新进手术护士培训考核制度,以培养技术熟练,职业道德优秀的专业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 包丽梅.如何提高手术室护士素质及护理质量.黑龙江医学,2003,27(8):619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 护理; 科技论文; 选题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12-01

随着市场的繁荣,医学高科技的发展,护理学科己成为当今一门独特科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科学知识。护理科技论文是促进护理学科、护理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但用与总结和收集临床的实践经验,而且给护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提出了息息相关的问题。护理科技论文的选题,本身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它是护理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护理科研程序中重要的环节,题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进展和最后成果的质量。因此护理科技论文的选题在护理科研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审时度势,认真权衡,反复推论,结合临床。

1 题目类型 根据科研工作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评价性的文章,它是对护理科研中的护理技术和方法进行客观的比较,得出评价的结论。临床上,护理科研工作看起来都是平凡最平凡的工作,创造性不突出,但它能解决医疗护理中大量的实际问题,对提高病人的防治水平和优质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评价药物的疗效,护理技术方法的改进效果等属于评价性的文章,就要选出评价性的题目。另一类护理学科发展中的文章,它需要更多的探索未知的创造性的护理技术及方法,它的解决推动学科领域的发展或开辟新的领域。如医院研制出新的药物,新的护理技术,探索出新的治疗护理方法等,属于护理学科发展中的文章,就要用发展中的题目。根据临床资料的不同,又将题目分为4种类型:

1.1 调查研究性质的论文选题 以调查方法取得资料的论文,多以医学基础各种生理数据或流行病学调查而获得。根据调查时事件是否发生又可分为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是在事件发生前就做好计划和预算,预计可能地发生的某些因素,而且对事件有影响,经调查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孕妇被动吸烟对胎儿的危害”(中华护理杂志1993年第7期),属前瞻性调查的题目,从因求果,证明特定因素的致病和治疗的作用。回顾性调查是在事件发生后进行的,它由果推因,根据己有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找出规律。如病人死因分析,病因学调查都属于这一类。如“中华护理杂志”1993年第3期所写的“28例新生儿低温原因分析及护理”,属于回顾性调查的题目。

1.2 实验观察性质的论文选题 它是用实验的方法搜集资料,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必要的观察手段,选题时要考虑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资料和条件。如某些新药疗效和毒性作用观察,各种新的治疗、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文章。如“24439例次聚烯酮吡-碘术前3分钟洗手法的评价分析”(实用护理杂志第8期)属于实验观察性质的题目。

1.3 经验体会性质的论文选题 它是将过去的资料和自己的实验观察与调查加以结合进行选题而写,如对某项新技术、新方法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成效与经验总结,各种疾病的护理经验体会等。在实际论文选题目中,以上三种类型的题目往往很难截然分开的。

1.4 文献综述、论著性质的选题 它是属于整理资料性质的论文,不用第一性资料,专门从整理、分析与综合别人的资料(即第二性资料)的研究工作。它是情报研究工作的主要形式。

2 选题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 护理科技论文选题方向要正确,以事实为依据,与已有科学理论、科学规律和定律相一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象人的生命一样,既要接受已有理论指导,又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已有的理论修正、补充或发展。

2.2 新颖性 新颖性就是创新性,文章的选题目就是要有创新意识,避免重复。凡是做的操作和护理方法具有独创性、部分独创性或前人的方法有所改进的选题应加以考虑,重复前人所写的题目则不可取。选题时以护理学科知识的新见解、新发现、对护理方法的改进与突破,对现有理论的修正与完善,使护理科研工作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标准。

2.3 需要性 根据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长寿的需要,市场繁荣和护理学科的需要,迎接新科技的挑战,必需通过论文的拟写和刊登,将自己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总结出来,保证护理质量,给病人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选择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影响最大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护理研究、优生、优育、优教,社区保健与康复护理,以及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地位、素质与修养等方面的研究,从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料中选题目。

2.4 可行性 题目的选择应以文章的内容,实施的主观、客观情况或经努力达到标准的情况选定题目。如观察对象的来源、数量、技术力量等,应如实反映,操作既简单又方便易懂,便于推广和应用,否则再有价值的题目,也只能是徒劳。

3 选题范围 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内容极多而且具体,所以题材与选题范围比较广阔,可从基础护理理论、护理技术的研究、护理用具、器械的研制、实施方法,危重病人监护功能重健与康复护理、公共卫生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体制研究,各种规章制度的研究和评价,结合新技术业务开展,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随着护理学科发展与进步,临床上有很多问题会出现,需研究和解决,并且需推广和应用。

4 选题方法

4.1 从自己实际工作去选题 题目产生主要基于实践和思考,两者缺一不可,护士工作都在临床第一线,每当病人入院时,第一个接触病人的就是护士,我们最清楚病人哪些护理理论需要加强,哪些护理技术需要改进,哪些护理器械、用具需要革新……写文章也是为了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选题也是从这些资料中选出来的,主要将自己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用现有理论加以充分思考,那么选出的题目一定引人注目,所以选题就在我们身边,题目产生主要于实践和思考,两者缺一不可。

4.2 在阅读文献中选题 阅读文献不但是搜集资料必需的,而且是护理论文选题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时注意参考和寻找前人如何进行选题。新技术和新业务,因前人没有做过,必需阅读文献目录中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对自己选题有启发或借鉴,或借用他人的方法,改变其中部分因素结合自己的题材与资料进行选题。

4.3 在教学活动中选题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理论系统的驱使,往往使自己的思路扩大。作为临床第一线工作的护士,依靠临床的带教,当带教时,或受到学生质疑时,自然想起自己应选的文章题目。所以通过临床的带教与学生接触不仅是检验理论系统性的好机会,也是启发我们思路获得论文选题的特定途径,也是一种最好的选题方法。

4.4 在开辟新领域中扩大选题 选题不应拘于自己的专业,应当把眼界扩大些,思路开阔些。在医学各学科之间产生了许许多多边缘科学和综合性学科,在各学科交叉点就是经验和思路集中的地方,常常产生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而这些综合性的问题往往形成一张最有价值的课题网,凡是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都将其汇集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最佳的选题方法。

5 选题注意事项

5.1 选题应具体不可过大 一般一项研究只要求把研究的问题总结出来,便于推广和应用,不要过于笼统或涉及面太广,以免影响文章的质量。

5.2 选题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 根据个人专长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如果你动手能力强,条件设备齐全,可从实验的资料中选出题目,如果你善于理论思维,又有比较丰富的资料,可选择理论性的题目,如果你知识渊博,又有较好的协作创造,可选择跨学科研究的题目。

总之,在护理工作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科学素质,博览群书扩大知识储备,了解国内外情报信息与科技动态,丰富想象力,树立高尚的科学品格,科学思维方法,掌握选题的战略与艺术,很容易从医学信息浩瀚海洋里选出引人注目的文题,写出具有价值的护理科技论文。

参考文献

[1] 过慧谨.护理科技论文的选题[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增刊):5.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技术创新;持续创新;惯域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近年来,企业持续创新成为国内外学者重要研究领域,但是,有关企业持续创新的研究大多属于相对静态的研究,而从动态角度对持续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缺乏对持续创新的过程研究,也就使企业难以准确掌握持续创新实施的过程。既有的传统的技术创新过程理论关注于技术、市场的推动与需求作用,或者在技术和市场共同作用下技术创新的发生,关注的是从研发到制造以及商业化的过程;而持续技术创新过程却不是单次技术创新的简单叠加,是企业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相结合的非连续的复杂的创新过程。不仅如此,从分析单元看传统技术创新过程理论研究的是单次的创新过程的规律,而持续创新分析单元是在一个时期内的企业多次创新的过程;另外,传统的技术创新过程理论无法同答同一企业不同创新过程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为什么有的企业可以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创新、是什么在支撑企业持续创新进行等问题。正如Soosay(2003)指出持续创新是企业不断在组织中运用新的观点和方法的过程,持续创新需要一套系统的、程序性的、渐进性的或突破性的能贯穿企业的所有员工和企业的所有层面的组织的方法。显然,如果仅仅在传统的创新过程理论下对持续创新的规律进行研究是不适合的,需要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技术惯域视角将企业的技术持续创新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瑞继保”)1995-2006年间继电保护技术不断创新为案例,探索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的一般规律,给出企业如何提升持续创新能力的建议。

1、相关研究基础

1.1关于持续创新过程的研究

既有的持续创新过程研究,可以从一些学者对持续创新的定义和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反映出来。例如,Rodriguez(2003)认为持续创新是一个能够创造新产品和服务并改进企业流程的新创新系。Boer(2006)指出持续创新从过程上看,成功的将开发(Exploitation)和开创(Exploration)结合,在运营中,是将渐进性改进和学习与突破性创新的有效、持续的相互作用与结合;周珊珊等(2007)也指出,持续创新并不是一个自动在企业产生的过程,而是需要员工的持续参与和不断的、主动的管理,并且能够一直积极保持创新动力的创新过程。持续创新能力是一种企业发展的潜在的持续动力。学者的研究说明了持续创新过程和单次创新过程的不同,但是并没有对持续创新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深入研究下去。不仅如此,一些学者也聚焦于影响企业持续创新的障碍因素:如Hanna&Freeman(1984)在研究组织结构性惯性(StructuralInertia)时就指出了结构性惯性对创新的影响,孟庆伟等(2005)也指出,企业不能根据市场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但最通常的原因却是来自于企业的行为惯性;又有一些学者从“成功陷阱”分析了企业不能持续创新的原因,认为创新之后是惰性的企业发展模式即被在自增强理论的作用下,企业由于“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导致了一种“锁定”(Lock-in)效应,由于局部正反馈作用,最终使成功企业走向低谷甚至是破产的一个发展怪圈;林昭文等(2004)对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障碍、持续技术创新的因素、持续技术创新的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后,提出渐进式的系统创新,是企业持续技术进步持续技术创新的途径。这些研究主要从静态角度对持续创新进行探讨,虽然,在研究中也涉及到持续创新过程中的“企业惯性”和“路径依赖”等问题,但是,这些研究是建立在传统的单个技术创新过程理论上,难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全景图,难免带有局限性。

1.2基于技术惯域视角对创新的研究

1.2.1

企业技术惯域演进的动态过程

自原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Po―Lung Yu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惯域理论(Habitual Domains Theory,译为习惯域理论,或习惯领域理论,或惯域理论)以来,学者已从对个人惯域的研究扩展到企业惯域理论研究。技术惯域(Teehnology Habitual Do―mains,THD)是企业惯域的一类,其主要特征、作用和构成概述如下:①技术惯域有稳定性和变动性,其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果没有重大事件刺激和全新信息进入,其技术惯域是不变的;其变动性指企业随着环境的变化在吸收了新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也会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使惯域扩展或转变;②技术惯域的作用有双重性,积极作用是表现为有效率、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强,其消极的一面是当变动性不强时会阻碍创新;③技术惯域由潜在领域、实际领域、可发概率、可达领域组成,根据改变技术惯域的解决方案来自不同的领域,技术惯域的变化方式有改良性变化、启发性变化、突破性变化。

技术惯域是在企业的互动能力、重构能力、感知压力结构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等的共同作用下演进形成的。基于既有研究,可以把技术惯域的演化进程表述为变动期(见图1中的AB、A,B,或AzBz,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压力打破既有的动态平衡,原有模式被打破)、形成期(见图l中的BC、B1c1或B2C2,形成新的信元)、稳变期(新的信元被使用,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见图1中的CA1、c1D1或c2D2);或刚性期(如果THD0过于稳定而不再发生变化而产生刚性,技术惯域无法进行新的扩展,见图l中的A1D)。在稳变期,企业形成了技术惯域,当稳定性和变动性适度时,企业既有效率,又不影响技术惯域变化(此阶段也称之为稳变性适度,见图l中THD0、THD1或THD2)。也就是说,技术惯域的演进过程是从原有的稳变期到变动期、形成期以及形成新的技术惯域,进而使技术惯域处于一个新的稳变期的过程(见图1)。

从变化的方式看,技术惯域有可能沿着原来的THD0继续启发式变化或者改良式变化,形成

THD1;也可能在互动能力、重构能力、感知压力结构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完全运用外部的解决方案,而进行突破式的转化形成THD2。

1.2.2技术惯域理论对创新的研究

随着惯域理论研究发展,学者不仅应用惯域理论分析行为决策而且还将其扩展到创新研究领域。主要有基于惯域理论对创意与创新关系的研究(Po-Lung Yu等)、赖宗智(2002)认为企业不仅要分析、了解自身现有能力集,更需要将现有能力集转化而创造企业发展新的机会;吴松龄基于能力转化观点,提出了创新能力来自惯域扩充的创新过程循环模式。基于惯域对于组织创新的研究表明,组织创新过程是组织采用内部或外部的创意,使惯域发生变化,并取得公共效果或绩效,经历一段时间后形成新的惯域,再开始新一次创新的过程;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不依赖他人的技术惯域、可持续的创新。自主创新的非依赖性并不排斥对外部知识的吸收与利用,它强调的是创新的后续过程也主要是主动的依靠自身的力量推进的,这样,企业拥有丰富的、动态的技术惯域将有利于后续创新。

综上所述,技术惯域理论研究已经涉及到创新领域,并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也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基础,不足之处,为本文提供了研究机会,本文将在技术惯域视角下展开对持续创新过程研究。2研究方法和设计

Eisenhardt(1989)指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当我们对所研究问题知之甚少或试图从一个全新角度切人时,案例研究将非常有用。因此,作为探索性研究,本文选择了单案例进行深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并以南瑞继保1995-2006年间的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

南瑞继保成立于1995年,专业从事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该公司以自主创立的“工频变化量原理继电保护”等原创性理论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为核心,从1995到2008年间,不断技术创新,形成了由一系列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构成的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体系。南瑞继保核心产品占有率高居行业首位,超高压继电保护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特别是2008年南瑞继保研制成基于UAPC平台的新一代PCS-9550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在技术和性能上全面超越了国外厂商的系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同年,销售额超过31亿元,人均有效产值250万元,处于全球同行业最高水平。

选择该公司1995-2006年间的持续技术创新为案例进行研究,因为该公司在此期间不仅有在原始性创新基础上的再创新案例,还有技术引进基础上的二次创新而带来的技术突破填补国家空白的案例,在一个公司的技术创新的案例中,集中多种创新形式适合观察分析技术惯域的不同变化方式,可以增加本文的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3、案例分析与主要发现

本文对南瑞继保在1995-2006年的继电保护技术创新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的分析内容是:该公司从集成电路线路保护技术到微机线路保护技术的创新;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创新;直流保护技术创新;并通过对案例具体深入的分析,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技术惯域在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技术惯域视角下持续创新的动态过程如何描述?

3.1案例回顾

1995年,该公司发明了以“工频变化量”为核心的继电保护技术,在这个技术基础上,研制了CKJ/CKF系列集成电路型继电保护设备。与此同时,该公司决策层敏锐的看到如果将计算机技术与自己拥有的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技术相结合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于是研制开发了基于工频变化量原理的微机继电保护器,并研制了“LFP-900系列成套线路保护装置”。这个系列产品的“动作”时间,比采用其他原理的同类保护技术缩短了1/3以上,具有更快的“动作”速度、更高的安全可靠性,使我国继电保护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6年将产品推向市场后,当年销售额就达到了5000万元;随着LFP-901型高压线路成套快速保护装置研制成功,该公司形成了LFP系列成套线路、输电线路等保护装置,1997年该系列产品合同额为1.5亿元,1998年达3亿元。

2000年,该公司又以“52频变化量”继电保护原理为核心,开发了拥有2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一系列专有技术构成的、完整的快速继电保护技术体系,形成RCS-900到RCS-9000系列产品,这些系列产品包括高压、超高压线路、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发变机组保护等。从创新经济效益方面看,2000-2006年,RCS-900主设备保护累计供货7600多套,累计创造产值12.2亿元以上;同时RCS-900主设备保护的研发,打破了国外保护产品在国内高压大容量主设备保护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国内主设备保护的最主要产品,其市场占有率达40%。

2005年,南瑞继保将产品技术创新从交流继电扩展到直流继电领域,在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引进国产化项目中,进行二次创新,成功研制了PCS-9500高压直流控制和保护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国产化的超高直流输电控制和保护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直流高压继电保护技术的研制成功,使该公司在2006年营业收入达到24亿元。

3.2案例分析和讨论

本节将该案例分为3个阶段进行讨论,分析其每个阶段的技术惯域变化的特点和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技术惯域在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描述技术惯域视角下持续创新的动态过程。

3.2.1技术惯域启发式扩展的渐进性创新

工频变化量继电保护技术原创于南瑞继保,该公司通过对该技术商业化形成了CKJ/CKF系列集成电路产品,此时,由其原始性创新形成技术惯域THD0;1996年,南瑞继保在工频变化量继电保护技术基础上,同时融合计算机技术(外来信息),通过信元重构形成新的信元(新的信元是带有微机处理的继保技术),并不断将其改善形成LFP系列;与之相应的技术惯域发生了启发式扩展(见图2的A1B1c1),形成了新的技术惯域即THD1。在1996-1999年,THD1处于稳变期(见图2的C1A2);与此同时,这个期间也是技术创新成果收益期,表现为公司的合同额从1996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15亿元,1998年又提高到3亿元。

3.2.2技术惯域改良式扩展的渐进性创新

1999-2000年开始(见图2的A282C2),公司注意到单一的产品难以适应复杂的市场竞争,因此,根据市场情况研发出快速继电保护技术体系即RCS-

900系列产品。这个系列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20余项,其技术惯域也由稳变态转到变动态,在互动能力、重构能力、感知压力结构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等的共同作用下,THD1发生了改良方式扩展,形成新的技术惯域THD2(见图2的c2A2),公司也从不仅能够解决线路保护问题扩展到解决主设备系统保护问题。与之相应的这期间的创新绩效(2000-2005年),仅RCS-900主设备保护产品就累计供货7600多套,累计创造产值12.2亿元以上。

3.2.3技术惯域突破式扩展的技术引进基础上的二次创新

2005-2006年,该公司在吸收国外直流继电保护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研制出直流产品PCS系列(见图2的A31B3C3),公司拥有的技术由交流继保技术扩展到直流输电高压及超高压保护技术,与之相应的技术惯域也从THD1扩展到THD3。由于解决直流输电高压及超高压保护技术的方案不是在原有的THD2之内,因此,该公司的技术惯域发生了突破式扩展。

综上所述,1995-2006年,该公司的技术创新主要有:从CKJ/CKF到LFP的渐进性创新,从LFP到RCS的渐进性创新,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研发成功的PCS二次创新。对应的技术惯域变化是:从THD0(用集成电路技术解决线路保护问题)演进到THD1(融合微机技术形成LFP系列产品解决线路保护问题)、扩展到THD2(用RCS9000解决成套设备的保护)、转化到THD3(解决直流大型设备的继电保护问题)。这期间,公司不仅能够在技术惯域正面效应作用下,高效率的不断改进产品,也由于其良好的变动性能够吸取外部信息不断进行创新,使其技术惯域从THD0到THD3不断丰富,公司解决各种不同的继电保护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可见技术惯域的稳变性在创新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南瑞持续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与其技术惯域演进的过程相符合的,技术惯域不断扩展与转化过程反映了其持续技术创新的全景图(见图2)。

4、结论与未来研究

与传统的技术创新相比,持续创新有着不同的过程,了解复杂的持续创新过程是企业克服“成功陷阱”、“路径依赖”实现持续创新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南瑞继保1996-2006年间技术创新案例的跟踪研究,基于技术惯域理论对持续创新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企业持续创新的过程可以通过技术惯域演进反映出来,技术惯域的变动期、渐稳期是技术创新阶段,技术惯域稳变期对应着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的过程(即企业获得创新绩效阶段),这也是技术惯域正面作用的结果;技术惯域的变动性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在企业持续创新的非连续的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惯域起着“桥”的作用。由此扩展的结论是,由于企业对外部的知识信息不能吸收或者重构,技术惯域将不能变动甚至刚性,阻碍企业持续创新进程。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发展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之信息技术

在继电保护项目中,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一方面,借助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对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整合,建构更加有效的数据管理框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中小波变换技术的应用价值也较为深远,能实现对信号不用位置以及尺寸的测定,在技术运行过程中,能将小波转化为震荡波形,整体周期较短。特别要注意的是,运行小波技术能对局部化时限和频率进行精准测量,并对一些较为细节的信息进行综合测试。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之自适应控制技术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项目运行过程中,自适应技术主要是根据电力系统自身的运行方式建构的有效性管理措施,能对故障状态进行全面分析,并利用定值对系统的电力性能以及基本特性进行综合管控。自适应控制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有效的对系统性能以及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维护,提高有效性的同时升级管控效率。并且,在继电保护项目中运行自适应控制技术,能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运用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减少电力系统中的振荡现象、系统频率变化问题等,并对单相接地短路中的过渡电阻产生影响,能真正维护电力系统的应用流程。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之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目前,各行业对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将其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融合在一起,也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1]。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主要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参数,利用模仿人类脑细胞结构以及功能的方式,提高自动化技术的智能程度,实现较为复杂的动力学特征,并建构有效的学习机制和学习框架。在运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能在系统运行结构中实现适应力、自组织能力、故障识别能力、记忆水平以及联想功能等多方面的提升目标,真正实现了非线性优化的发展目标,并且从一定程度上优化信息处理的效果和水平,提升整w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的项目优化效果。

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之综合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中,综合自动化技术具有非常突出的技术优势,能在提升整体系统运行完整度的同时,建构更加有效的系统管控措施。该技术不仅能有效的实现资源的集成,也能有效提升信息共享以及信息数据的远程监控,确保在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的远方终端结构和微机之间能建立保护层级,确保控制中心的安全和稳定,顺利升级整个计算机系统项目的提优水平。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运行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同时,技术人员能对保护系统中的设备和二次运行稳定性等参数进行集中管控。

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之模糊理论

近几年来,模糊理论的研究机制在不断升级,将其应用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中,能在提升系统运行水平的同时,优化整体技术的参数结构。第一,能借助模糊理论对系统中出现的多模振荡、同步振荡以及失步振荡进行划分,并有效处理不同问题[2]。第二,模糊理论在提高系统管控水平的同时,能运行解列系统。第三,迷糊理论提取特征和小波理论有联系,并运行模糊集法对励磁涌流的特征进行区分,从而提高系统对故障的识别效果,也有效优化变压器保护结构。第四,模糊理论能有效对无功功率以及阻抗分量等参数进行划分和推算,并利用距离保护系统对不对称故障进行集中扫除。

总而言之,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运行过程中,网络化推进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借助网络获取的运行和故障信息,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自动化管控。在运行自动化测量、自动化数据获得以及自动化数据搜集功能等,确保网络化传输效果的最优化。另外,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逐步推广的过程中,能将人工智能和项目发展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确保系统综合能力的升级,并有效应用模糊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传递效果。不仅能完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发展框架,也能一定程度上推进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 整体素质 护士 护理质量 护理模式 技术操作

专业思想素质及医德修养

树立牢固的护士专业思想是提高护士素质的前提:护士经过护校学习,特别是有的护士是经过高校学习后,来到临床对自己专业特长及发展认识不清,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护士护理工作不过是打针发药,端屎倒尿,伺候病人,没什么可学的,又低人一等,对护理工作不专心,思想动荡;特别是高校本科毕业的学生,思想更是不通,认为自己大学本科毕业也干护士工作,太不公平。针对种种思想现状,必须指导护士重新认识护理工作;特别是我国现代的高级护理专业要靠我们这一代填补和创新,努力开创我国高级护理新局面,必须通过了解护理工作的发展,认真学习南丁格尔的献身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的放矢,改变传统偏见思想。展望本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光辉前景,从思想上真正热爱护理工作,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从而提高护士素质。

护士专业道德和语言修养的标志,是提高护士素质的内涵。护士专业道德和行为语言举止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当病人看到周围护士举止端庄,衣着整齐,语言亲切,服务热情,会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愿意接受治疗护理;反之,鄙视、责怪、呵斥的语言可使病人情绪及心理受到屈辱、反感和难堪。如在护理工作中,病人需肌肉注射,这是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当操作时,护士面部毫无表情,也没有任何解释语言,接近病人就说“XXX打针!”即使你注射技术再高明,病人在心理上也不满意,并在病人记忆中留下一个“这位护士技术不好,打针痛”的坏印象;如果护士将亲切的微笑,合适的语言展示在给病人注射前,病人在痛苦中感觉到你是和蔼可亲,即使你的技术不高,打针很痛,但护士的行为语言表现在病人面前了,也会给病人留下好的印象。良好的行为语言修养可直接显示出一名护士素质的内涵,也是每位护士应该具备的专业道德思想的体现。

心理素质

护士心理健康因素可直接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由于护士的工作繁忙而复杂,有时不得不简化一些护理程序,使护士无法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经常面对病人的生死场面,还要维持与医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以及应付病人多变的情绪,从而使护士情感受到压抑,使精神和体内的能量不断被过度消耗引起精神压力。据我国有关专家研究影响护士心理健康是:①工作负荷过重,人员不足。②缺乏社会知识和社会地位。③护理管理有许多缺欠和不足。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一时难以适应而产生心理冲突。⑤工作满意程度低。⑥护士经常处在人际的复杂矛盾之中,倒班制度严重扰乱生理节律。⑦心理调节能力差。

重视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体制的改革,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护士应重视自我心理调节,掌握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再高的工作压力也要保持自身的精神健康和自身的心理需求,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式,如多加强体育文艺活动,学习乐观消除紧张的工作方法,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及时交谈,掌握一定的心理技巧而保持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护理专业理论知识

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只有高素质的护士,才能加速全面地了解护理理论的新动态,树立竞争意识,强化自身实力;护理专业也从研究如何护理疾病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士不再单纯机械地执行医嘱,也应对病人实施各方面的护理。

用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护士专业理论素质。护士专业书本上的知识已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书知识是护士学习基本理论的前提,随着21世纪WTO进入,对我国医疗护理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护理专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入世后护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了解最新护理理论。此外,护士应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准确合理使用进口先进仪器,了解进口药品的药理、适应证以及不良反应;另外,参阅外文资料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均离不开外语。

用相关学科知识理论提高护士专业理论素质:①法制学: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分清合法和非法的界限,首先可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其次也可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②社会学:患者个人的文化、历史、宗教和风俗习惯不同,以便更好地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要学习社会学。③理论学:科学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理论学在护理工作中也日显重要,现代医学领域中争论的理论热点有克隆技术、试管婴儿、性病护理等,这些要求护士掌握现论学知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才能妥善处理。

用专业技术技能提高护士素质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6)

【摘要】目的 探讨妇幼保健院建立护理专项技术小组的重要意义。方法 组建临床专项技术小组,明确各小组工作职能、工作流程、服务范围,严密组织实施。结果 护理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医患双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护理专项技术小组的建立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促进妇幼保健院护理工作全面进步,推动治疗技术进步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护理;专项技术小组;妇幼保健

【Key words】nursing; special technical team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妇幼保健院护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护理部应结合护理工作的发展,组建护理专项技术小组,让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练操作技能、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对年轻护士“传、帮、带”,以技术小组带动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推进临床护理工作的全面进步,树立并提升护理品牌效应。

1 护理专项技术小组的建立

组建5个护理专项技术小组:静脉输液技术组、孕(产)妇护理组、婴(幼)儿护理组、护理安全及功能康复组、护理科研兴趣组。各小组分别设组长一名,由护士长或中级职称人员担任,小组成员数名。护理专项技术小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以院内外医疗专家组为依托,院外护理专家为指导,开展临床护理专项技术支持,解决临床护理技术难题,主动为临床科室服务,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确保护理安全,提高被护理人的满意度。

1.1 静脉输液技术组。 负责医院疑难病例及危重病人静脉通道的建立;负责督促护士养成静脉治疗的良好习惯;负责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系统培训;提高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

1.2 孕(产)护理组。孕(产)妇是需作重点护理的特殊群体,此护理组应负责解决孕产妇遇到的各种特殊问题并提供预见性指导;负责对孕(产)妇围产期、经产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与指导。

1.3 婴(幼)儿护理组。负责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的护理;为家长提供专业婴幼儿护理咨询。

1.4 护理安全及功能康复组。负责对医嘱的执行,手术室操作规程,药物的配置、使用,用药速度的控制,用药反应的观察,对输液卡的填写和急救措施的知晓及落实情况等方面加强管理监察力度,避免或减少护理差错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负责指导协助孕(产)妇及其他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负责科室护士的康复技术培训。

1.5 护理科研兴趣组。收集整理临床各科室护理资料;注意了解国内外护理科学前沿和动向并搜集相关资料;注重本院护理难题的研究;推动护理工作创新。

2 工作流程和制度保障

按照临床科室的需求及工作性质等实际,各技术小组负责细化工作规范和操作细则,经反复论证后,确定标准护理流程;加强工作时间以外的技术支持,保证24h不间断,确保临床工作的运转顺畅。护理部及时制订和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将紧急风险预案及护理质量标准执行指南制作成口袋书,发给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编印《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护理工作流程》,逐步加强护理的专业内涵建设。

3 结果 3.1 护理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护理专项技术小组的施行重新整合了医院护理技术资源,形成了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带教效率明显提高,低年资护士成长时间明显缩短,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护理队伍工作积极性显著增强,工作作风严谨认真。

3.2 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护理骨干脱颖而出;护理能手迅速涌现;各年龄阶段和职称层次的护理人员数量、质量呈“纺锤”形;后备护理骨干充足。

3.3 护理满意度显著改善。 通过推出最好的护理人员,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服务,护理服务品牌效应得到明显扩张;医生对护理人员的信心和满意度明显提升,被护理人员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直线上升。

3.4 医院整体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医生能积极配合规范医疗行为,开具医嘱的时间明显缩短,护士压力减轻,医护默契度显著改善;护理人员之间协调意识和科室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凝聚力提高;调动了和谐的工作氛围,改善了医院人文环境。

3.5 护理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护理专项技术小组的建立和标准化操作流程的设置,使我院护理管理从传统模式上升到更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护理管理理念得到更新,护理工作方法得到改进,人才梯次培养效率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的护理学科建设。

4 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促使妇幼保健院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兴院”思想,突出创新。科技创新,人才是根本。梯队建设不合理,科技发展后劲必然不足。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幼保健工作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妇女、儿童,涉及千家万户。如何提高妇幼保健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完善和增强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带动医院整体工作效率,提升医院整体品牌效应是护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护理专项技术小组的建立能极大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发展,是对制约医院发展瓶颈的一个重大突破。

护理专项技术小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鼓励价值体现,极大调动了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充分凸显出护理人员的主体地位。护理专项技术小组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下,建立起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扩大单项奖励范围,提高总体奖励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有利于诊疗的一切探索活动。护理专项技术小组的建立有效整合了全院的护理资源并重新合理配置,组间优势互补,服务范围扩大,技术优势凸显,切实解决了一些临床护理难题。护理专项技术小组使全院护理人员掌握主要护理技术项目熟练程度、高难度技术项目开展的广度、实用新技术项目应用的深度迈上一个新台阶。它充分体现了骨干技术的价值,提高了人才的利用率;迅速推广新技术、新业务,使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增强了信息平台占有率;充分发挥了激励机制,杠杆作用,促进了人才成长,提高了投入的回报率,使现有的护理队伍发挥最大效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患者真正受益,实现提升医院品牌效应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秋伟. 以科技创新促进三甲妇幼保健院持续发展. 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8, 6(6): 74-75.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7)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从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 在护士长指导下,由专科组长负责,对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进行系统化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培训。结果 经过培训后的护士具有熟练的专科手术配合技能,能熟练操作本专科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并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保养方法,医患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出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护士,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手术室 专科护士 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并在专科护理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面临的课题[1] 。为全面提高围手术期和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6月起进行了专科化分组管理,并培养了一批专家型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得到了手术医生及患者的肯定,现将在专科护士培训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1 培训对象

选择我科除护士长、专科组长外,在手术室工作满5年以上的注册护士11人,年龄20~34岁,平均26岁;学历本科6人,本科在读4人,大专1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7人,护士3人,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培训。

2 培训方法

以在职培训的方式,在护士长指导下,专业组在明确本专业方向的前提下,由专科组长制定本组专科护士的培训计划,并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同时进行效果的评价。

2.1 培训目标 加强培养和提高专科护士在工作中“求难”(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难点、矛盾点 )、“求异”(敢于对不科学不合理的内容提出不同意见)、“求新”(需要有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充实 )、“前瞻”(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处理各种情况的意识)[2]。要求专科护士在接受培训后能够做到(即考核标准):(1)熟练、全面地掌握本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手术的配合技能,熟知专科仪器的使用与保养;(2)熟悉手术室各种管理制度,掌握专科业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较好的教学指导能力;(4)具备基础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2.2 培训内容与方法 针对过去通科配合手术护士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手术室专业特性重点聘请相关专业老师讲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及相关医学知识,另外还有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护患交流等知识,采取理论讲课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讲课老师包括护士长、专科组长、外科医生、高年资手术室护士和厂家技术人员。

2.2.1 专科理论讲课内容 (1)专科手术的应用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病理生理改变。(2)专科疾病手术治疗新进展,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重点。(3)手术器材新进展及应用,专科器械、仪器的使用与保养,包括仪器的构造、性能、原理、操作步骤、使用注意事项及一般故障排除等。(4)急救护理知识,包括过敏性、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常用急救药物的药理作用与配制方法。(5)专科手术配合、手术体位的摆放技巧、本专科最新发展动态和新理论等。

2.2.2 操作技能培训 操作技能培训内容主要有新器械、仪器和设备的实物操作演示、手术体位摆放演示和正规的手术配合示范带教等。手术配合带教采取组长负责制,将流程概念引人教学和培训,按手术配合流程图完成各项操作[3]。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洗手配合流程,见图1。规律、标准的流程提高了护士的动手能力和记忆力。而短时间内重复、多次配合同类专科手术,提高了护士配合手术的熟练程度。

常规消毒、铺巾连接导线、管道、摄像头 尖刀,气腹针10mm鞘卡尖刀,10mm鞘卡5mm鞘卡2个抓钳分离钳牵引钳可吸收夹钛夹剪刀可吸收夹电凝钩状钳纱条胆囊取出后撤用物创口贴

图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洗手配合流程(略)

2.3 考核 培训结束,由护士长和专科组长负责考核,理论采用笔试、口试的方式进行;操作实践能力考核采取:(1)随机抽查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手术体位的摆放等。(2)实物操作演示,仪器的故障排除,仪器保养等。(3)情景模拟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时的配合,以考核应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以教学查房、小讲课形式考核协调沟通能力、管理理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5)通过问卷调查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工作能力。根据考核成绩,决定是否授予专科护士资格。

3 效果与体会

3.1 培训结果 通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培训,日前,我院手术室已为五个专科组分别培养了2~3名专科护士。她们具有熟练的手术配合技能,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预防措施。能熟练操作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并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保养方法。患者满意度与分组前相比提高了11.96%,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比分组前提高了13.5%。

3.2 体会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护理学的发展,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势在必行,因为专科护士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因为他们把精力集中在临床护理的特殊方面,能将新理论和设想试用于临床,他们所作的一切对他们所在部门的护理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4]。通过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提高了护士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外科医生的满意度,同进也提高了护士参加专业学习、参与科研、参与论文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出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护士[5],以适应现代大型综全性医院的发展,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探讨和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52.

[2] 王 宇,付菊芳,张惠杰,等.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思路及实践[J].护理研究,2006,20(1):83.

[3] 魏 革,毛晓萍,陈少桃,等.实施“二阶段”培养法,加快手术室新护士成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4):56~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