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会专业论文

财会专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5 10:51:49

财会专业论文

财会专业论文篇(1)

[关键词]财会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着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它不仅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创新性的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但随着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方式的逐渐改变,现有的毕业论文选题及其指导方法存在针对性不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现有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有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当前毕业论文选题与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针对性不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本科生中继续读研的比例越来越高,原有的仅以流程训练为主的毕业论文选题,已经不能适应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一部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其后续的专业知识需求也与所学专业有较大出入。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2.选题与实际问题结合不够紧密

虽然现在部分院系对毕业论文已经进行了分类,允许一些研究型的论文题目,但这些题目中不乏有些重复性、强理论性,以及虚拟性题目。从事这些题目的研究,对于学校来讲是一种资源浪费,对于本科生来讲也很难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

3.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指导不到位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学校扩招和承担科研项目,使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的有效时间降低,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除此之外,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题目理论性太强等也会导致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下降。

4.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要求不严格

临近毕业,择业、补考以及其它事情使得学生从事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迟到、早退甚至不到场的现象屡见不鲜,个别学生甚至数周不与指导老师联系,以致部分学生不能按照论文进度要求完成论文任务,出现抄袭现象。这与指导教师的要求关系很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现有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教师指导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供以讨论。

1.合理选择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毕业论文关键的第一步。选题必须兼顾毕业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计划,同时还需要结合一定的研究性题目,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选择还必须注重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特别是与科研项目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统一、科研与教学的统一,做到学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是学生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最有利保障。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指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加强指导:

(1)强相关性论文题目。可以采用集体指导方法,制定详细、明确的授课内容进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有效提高指导效率。

(2)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通过多参与实验研究、课题组内的学术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问题讨论和解决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对研究和进行创新的兴趣。

(3)加强时间管理。建立比较严格工作时间制度,让学生熟悉在日后工作岗位上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保障了进行毕业论文的时间。

3.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和监督

需要做到毕业论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及监督,根据毕业论文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论文)考核办法是非常必要的。毕业论文过程需要落实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检查,主要是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结论

本文针对现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总之,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素质训练。

总之,毕业论文教学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之事,而应该是落实和贯彻在整个本科教育期间的全程性论文写作教学,要彻底改变毕业论文教学与平时的专业课教学脱节的局面。不能只将毕业论文写作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而要看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毕业论文的价值,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素质训练。我们应抓住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建立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真正使财会专业的学生成为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201011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财会专业论文篇(2)

财会专业的学生要更好的就业和发展,在具备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还应该获得一定的数量资格从业证书,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的职业证书。同时,根据工作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该把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证书的考核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好的将会计从业证书培训和考核纳入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开设与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相关的培训课程,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考取有机融合,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学习目标非常明确,更为重要的是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方法,学生在完成学习计划任务以后,不仅掌握了知识,获得的能力,更获得了未来从事相关职业的最为重要的证书。学生具备了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证书,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也拓展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能够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教学与学生岗位特点、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顶岗实习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凭证,更多的企业愿意提供实习岗位,也让更多企业选择这些学生进入企业进一步发展,成为公司的重要人才。

二、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培养职业技能

要想真正地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在学好理论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的基地,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应用和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熟悉行业相关流程,去感知职业岗位特点,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高职财会专业教学必须注重实习基地建设。首先,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构建学校自己的实训基地,购置适合学生从事财会专业所需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加设备的科技含金量,能够让实训设备和和企业发展保持一致让学生更好地利用校内实习设备熟悉最仪器设备,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把学生的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较为先进而又完善的实验仪器设备,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其二,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联系更多的校外企业,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建立长久的实习培训关系,让学生到相关的企顶岗实习,依靠企业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熟悉工作环境,感知工作氛围,更加全面的了解未来职业的工作特点,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同时引进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聘请这些他们成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财会专业论文篇(3)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独立的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相关学科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因此,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与合理安排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的一项课题。财务管理学科与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学科长期交融,造成财务管理学科界限模糊,所以,正确确定财务管理学科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环节。然而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与相关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不太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论是从专业发展、政府相关规定以及从其工作性质来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应偏向会计学。

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将“财务管理”设置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并明确提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国内各高校应该在参照教育部规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当前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制定适合于本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能完全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迈向了普及的大众教育,大学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延续,对本科大学生的培养教育,目前已经由精英人才的培养转化为一般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由于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任务内,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都是比较有限的,并且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经验也相对匮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各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培养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笔者认为,不应该将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定位为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定位对于大众化的本科教育显然过高,不切实际,而应定位为培养一般专业人员,相对比较合理;并且就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多数同学的就业去向面对的是中小型的企业。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备经济、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财等方面综合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部门、金融机构、财务服务机构或者政府或非营利机构从事金融与财务工作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

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高等教育法》对本科教育培养的相关规定,以及上述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广博相关知识面的通用复合型人才。鉴于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当考虑并有利于该类人才较为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较为宽广的知识面使之能够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考虑上述因素进行设置。构建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在此基础上,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将公共基础课作为铺垫、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专业主干课为重点、专业选修课为补充,于此同时强化专业实验实践技能课开设,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性,科学的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要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全面基础的社会人文素质培养为出发点的。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主要包括: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经济数学、计算机基础、体育等。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该专业同学的社会人文的基本素质和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公共基础课程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设置相对稳定,但也要随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有所更新变动。

(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各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的目的是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课进行奠基的。要想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扎实全面的能力,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必须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以及金融学等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主要包括:经济学(宏观和微观部分)、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经济法、税法、财务软件、证券投资、等。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三)专业主干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并具备从事本专业所需的实践工作能力。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学、财务管理学原理、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审计学等。专业主干课的开设学时在时间上要有充分的保证,它构成课程体系的主干部分。通过专业主干课程的开设,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体系完善的财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四)专业选修课程设置

选修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与教学特色来确定的。开设选修课程时尽量做到门类广泛,来以满足专业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财务制度设计、税收筹划、国际金融学、项目融资、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等。

(五)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应用型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实践课程的开设,如果不能够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就谈不上应用型高校。专业实践课程成主要包括:会计手工核算实训、财务会计案例分析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纳税申报实务实训、财务管理案例实训、年报审计业务操作实训、财务软件(用友、金蝶)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投资模拟实训等。通过实践性课程的开始,培养学生专业实务操作能力,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颖慧.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再探[J].财会月刊,2011,(9).

[2]邱婷.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1,(12).

[3]邵军.论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J].学科教育,2010,(24).

[4]董恒英.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5]李红安.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4).

财会专业论文篇(4)

关键词:社会需求,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困境

教育部1998年新增设财务管理专业,至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开设财务管理专业已增至189所,人才培养规模越来越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资本市场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等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迫切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层次和水平的提升,从而对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财务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普遍面临一个困境: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存在巨大差距。一方面高校感觉市场对人才要求越来越挑剔;另一方面企业抱怨很难挑选到符合要求的大学毕业生。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存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严重影响财务管理专业的持续发展和建设。因此,如何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尤为重要。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力求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有机结合。目前,国外关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其中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美国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构成的培养模式。美国管理会计师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及财务管理师CFM(Certifiedin Financial Management)认证考试是由美国管理会计学会IMA(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建立的专业证照制度。具体特点如下:第一,强调知识的广博与贯通;第二,核心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细化;第三,注重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第四,学历教育与后续教育的紧密结合。但是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仍存在巨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与需求脱节,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财务管理作为应用学科,人才的培养应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诸多高校在目标的制定上只是笼统的遵循教育部规定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没有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未对本校人才进行市场定位,在“通才”与“专才”之间把握不好。

2、课程与产业脱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产业是地方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由于各地方本科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使得课程体系设置与产业脱节,大同小异,教学内容与现时经济生活脱节,造成学生工作适应性差。

3、教学与实践脱节,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校内财务管理实践缺乏,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部分专业课老师教学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4、育人与就业创业脱节,人才实践和后续教育不健全。具体表现在:第一,我国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资格教育仅在一些咨询公司的财务培训中引入了财务分析师和财务规划师的概念;第二,专业技术资格教育方面,财务管理学只是工商管理与商业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而没有作为一项独立的专业。

二、财务管理人才特征和培养规律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及调查可知,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不满意,主要问题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低,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欠缺。这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客观、及时了解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探索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规律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趋于更广泛、多层次且需求量巨大。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只有找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与职场需求最佳结合点,才能培养出服务于经济发展和职场需要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水平和财务管理实际操作技能,能运用财务管理学、经济学理论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专多能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见表1)。

表1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社会需

求的财

务管理

人才应

具备的

知识能

力素质学科

知识

K专业

能力

A综合

素质

Q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水平通用技术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英语知识专业知识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财务、会计、税务、资产评估等基本能力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运用、逻辑思维

等基本能力,应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经济行为的需要。实践能力分析、解决经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是衡量水平的重要标准。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能有

效运用知识应对市场的动态变化。其他能力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政治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观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他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是学科知识与专业能力的体现。(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规律

1、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越重要。财务管理是管理学、经济学的一个主要领域,它在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越重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求人才的类型更多的是知识面较宽,专业理论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2、社会需求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是一专多能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只有摸清市场,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与职场需求找到最佳结合点,才能培养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职场需要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3、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有自身专业性。财务管理专业及其人才培养有自身的专业特殊性,要研究社会需求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紧跟社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思考

(一)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思路与定位

1、培养思路。根据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及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素质,改革和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据本科教学“拓展平台,柔性培养,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

(2)以能力素质为主线,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尤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创建更具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计划,构建一套实用优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技能框架。

2、培养定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的“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精神,结合地方性院校的特点,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一定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学院自身发展的特色相结合。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地方,培养社会不同层次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市场多行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等)需求的,能从事财务、会计等方面工作,具备就业竞争实力: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或专业技能证)的“双证式”或“多证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目标。

(二)教育理念与培养方案的创新

1、教育理念创新。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回报社会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在科学分析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学团队,在巩固和完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同时,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专业特色建设的较大突破。

2、培养方案创新。对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教学环节摈弃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实验模式,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科学设计为基本技能实验模块、专业技能实验模块、综合实训模块和创业与创新实训模块等四大模块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创新

1、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管理制度。在严格执行学校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并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管理制度,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和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内容相结合。考虑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互相促进作用,将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合二为一,要求一定要符合专业特点,允许学生自主选题,鼓励学生以毕业实习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以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来指导毕业实习。

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经济调查活动。提倡并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各政府机构、企业、公司等单位,由教师根据目前财务管理发展所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拟订调查题目,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心得体会等。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到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市场调查,综合所学理论就某一专门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4、加强外部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展开惠州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发展规划献计献策;另一方面,为本地企业员工进行财务管理的业务培训,以此增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甄国红,胡学钊.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启示——来自吉林省数据[J]. 财会通讯, 2009,(33) .

[2]刘淑莲. 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 会计研究, 2005,(12).

[3]甄国红,王娟,张天蔚.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四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01) .

[4]柴静.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合优化综述[J]. 大陆桥视野, 2010,(12).

财会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从199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至今,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建设和完善过程。近几年,各大高校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经验较少,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定位还不太明确,还处在摸索阶段,也存在亟待完善的部分。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直到现在,如何优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是我国高校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与用的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快投入工作,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对企业来讲,他们也需要大量管理型和应用型人才来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过程中,各大院校针对学校特色和基本一致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学校特色教学,一方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和同类地方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制定比较科学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五部分构成。

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和体育;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财经英语、基础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基础、财政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审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专业任意选修课包含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公共关系学、跨国公司财务、证券投资、企业经营战略;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资产评估、项目融资与管理、投资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税法等。

除了专业教学课程,高校还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实验室教学课程和课外教学课程如军训、社会实践调查与实训、毕业实习等。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

(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均有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可以设置的课程很多,但要突出特色,学院就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并根据学院优势来设置课程。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一定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要求课程设置内容全面,学分和课时设置较为合理。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

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拓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学生不仅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而且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务管理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知识,其范围涵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四类模块。

一般来讲,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经济学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审计学、运筹学;管理学包括管理学、财务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金融市场;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此外还有财经英语、商务英语等英语专业课程。

由于专业基础课也有先后之分,所以在课程安排过程中要先后得当,其中,经济法是在宏微观经济学学习的条件下才开设的,而宏微观的学习则要在学习了高等数学以后再开设;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和基础会计的科目后再学习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是在学习了基本的金融学后再开设;审计学虽然可以作为基础学科,但它的开设是要在学习了财务会计甚至是高级会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掌握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市场营销、税法等,学校可以结合总学分和总课程的限制考虑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课程。

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原则、实务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运作规律。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专业必修课课时必须安排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掌握和理解。

4.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差异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密切程度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内的才能,要求对两类选修课方向界定清晰,更加注重方向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如税务筹划、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公司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专题、金融机构和衍生市场、金融工程、财务风险管理、财务软件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5.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方面高校首先会安排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这些综合应用实验,这对增强学生对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学科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其中更重要的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课程,其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现在很多高校实验室还不完善,有的学校也只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教学,所以不管是在实践课程安排数量还是在教学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上都有待提高。博士论文,财务管理专业。

(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各大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侧重点及特色的不同来进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参照表1进一步完善。

表1: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设置表

财会专业论文篇(6)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陆续开始招生,2010年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就多达308所,目前各院校财务管理招生总量仍呈总体上升的态势。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前提是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紧密结合,企业缺少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财务环境中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去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人员。另外,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决定了学校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依靠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操作水平、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能力。内蒙古工业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自开办以来,已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尽管学院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大多数高等院校学校一样,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模式不清晰、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方式单一、专业双语教学缺乏等问题。可见,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完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管理方法与手段落后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由于财务管理的发展建立在会计学基础上,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培养目标上也有着相似性,与会计学专业相比,无法突显自身的特点。例如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在理论课程安排上有些差异,但实践课程基本相同,都包括会计手工模拟课程、会计综合电算化课程、ERP课程。财务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金融风险能力和理财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缺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专门实训,造成学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人才模式定位的不准确。

教学管理方法与手段的落后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管理方法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很少采用,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现已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学习热情。在教学手段上,主要是板书或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也仅仅是将课本的内容整理成PPT的形式进行教学,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现代化教学的标准。此外,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校外财务管理实验基地建设薄弱等。

(二)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急需改革 具体表现在:

(1)课程内容衔接不合理,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研究课四大模块组成。目前部分高校在这些课程的安排上存在一些问题:课程体系陈旧,专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或相关课程之间互不兼顾和承应。例如我校在现行的课程设置中将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两门课程合二为一,只开设《财务管理》一门课,其内容包括原理和中级两门课的内容,开设一个学期,总学时40学时。这种办法虽然彻底解决了两者内容划分难的问题,但是不利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利于提升办学层次,不利于品牌专业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一是《财务管理》课程将原理和应用融为一体,学生只有在融会贯通地掌握了原理部分内容后,在应用部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原理部分和应用部分才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为学习高级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原理部分没有做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的程度,在学习应用部分时,所学知识无法得到很好的应用,学生会将原理部分已经学过、应用部分又出现的知识点误认为是新知识的学习。这样除了达不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学生还会出现畏惧心理,信心不足,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大削弱,继续学习的能力和自信心将大大降低。此外,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也未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没有按照学生的不同志向发展而设置不同的课程。

(2)“双语、双师型”人才师资匮乏,教材选用存在困难。实施双语、双师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会计、金融、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听说读写的外语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系的老师虽然会计理论知识都很扎实,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好,但是双语教学经验、实践教学经验都不是很足。因此若想实现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理论教学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的转化,教师必须进入企业或事务所培训才可以,但这样的老师毕竟是少数。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是经典原版外文教材,原版外文教材表述规范、语言简洁、实践性强,能很好的反映国外在财务管理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学习国外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外文教材的选用上,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此外,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程度与国外也不尽相同,这些问题都会给使用教材的老师和学生带来困难。

(3)实践教学环境有待改善。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薄弱是众多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必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提升。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课程一般是和会计专业一起,共用会计实验室进行手工模拟课程、ERP课程等,有些院校也会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另开设一门利用EXCEL解决基本财务问题的课程,但很少有学校为财务管理专业建立专门的实验室,使得高校培育出的学生和实践要求相差甚远。此外,校外实践也是开展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和企业建立长久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人员相互往来,达到知识共享。目前建立校企合作的学校不在少数,但真正做到知识共享的却不多,大多数的校企合作仅仅是到企业参观,真正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和锻炼实习的机会并不多,另外,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企业财务部门的税收及重大财务决策属于商业秘密,即便是企业提供了实习机会,若想熟知企业财务部门各个层面知识也很难落到实处。

三、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应尽快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加大教改力度着手,狠抓教学薄弱环节,使社会职称、执业考试课程教学(选修课)、双语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设计成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如图1所示,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就业率和职业选择的层面,扩大社会影响,着力打造财务管理品牌专业。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成为财务管理高级人才应具备的个人素养,而不在于培养学生毕业即成为一名财务管理高级人才。与此同时,本科院校应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财务人员,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人员。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式授课、案例授课、教学实践同步进行的方法,按照不同的讲授内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例如:涉及到公式推导的问题,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方法,将推导步骤一步步的演变过程用板书教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加强记忆。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联系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针对性的选用一些案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剖析,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或者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案例素材,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敏感性,体会学以致用的快乐,摆脱“学无用武之地”的思想。使学生在注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设计 具体表现在:

(1)课程设置的针对化。完善现行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一个体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科学丰富,外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包容性、适应性,内涵和外延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围绕学生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必须熟知掌握的知识为中心,调整课程结构,改革现有的课时安排,加强专业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课程内容不衔接、交叉重复的现象。在上文中提到的财务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设想在开设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的下一学期开设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增加财务管理原理课时,酌情减少中级财务管理课时;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这样便避免了学生囫囵吞枣式的学习。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也应引起各大院校的重视,专业选修课是专业必修课的必要补充,是财务管理学的外延。是为了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开拓专业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以及适应人才的市场需求而设置的。具体可分为研究型选修模块和应用型选修模块。前者主要满足部分考研学生和将来有志于从事财务管理研究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可设置财务管理思想史、财务管理专题、专业文献阅读(英文版)、计量经济学、财务模型分析与设计等偏向于理论学习的课程;后者主要满足大部分毕业后走出校门从事实务工作的需要,具体课程设置可根据目前市场的执业方向来设计,例如学生如果希望从事与会计、审计相关的职业, 可开设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资产评估、咨询与鉴证服务、内部控制等课程;如果希望从事与金融相关的职业,可开设投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证券市场与证券投资分析学等课程;如果有志于从事与税务相关的职业,可开设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税务检查、税务会计、税务实务等课程。考虑到上述各社会职称、执业类考试课程内容广、程度深的特殊性,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典型试题、重点试题和难点试题,所以可适当增加该类课程的课时数。

(2)双语、双师型教学的规范化。为了达到双语、双师型教学的标准,具体的做法是以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为核心,学校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可以选用外语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代替,再挑选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核心老师作为双语课程负责人,团队人员共同参与备课与教学,发挥团队优势,扬长避短。另外采取分批对校内老师进行校外实践的办法,立志把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培训成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全方位教师。目前,我校目前已培训了两位教师。由于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教师有8人,且这部分教师在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参考了《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 A. Brealey等著)、《财务管理与政策》、(范霍恩〔美〕)、《公司管理与分析》(希金斯〔美〕)、许多内容和案例,2名教师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研读了《公司理财》( Stephen A. Ross等著)、《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 A. Brealey等著)、《财务管理与政策》、(范霍恩〔美〕)、《公司管理与分析》(Robert C.Higgins〔美〕)等国际经典原版教材的中文版和英文版。所以,双语教师采取教师自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具有可行性。

在教材的选用上,国内翻译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 A. 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 A. Brealey等著)。前者作为专业必修课,后者作为专业选修课。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个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实践教学的多样化。为了缩短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各校必须加强仿真型、综合性、多功能专业化实验室的建设,学习和借鉴外校实验室建设经验的同时,不断完善本校实验室师资力量以及软硬件的配套设施。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下进行专业岗位模拟操作,为校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关于校企合作,学校在深化的同时,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学校和企业互派人员,高校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进修的场所,教师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企业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双方在实现共赢的基础上,建立长久合作。

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各有利弊,不能仅迷恋于校内实践或是校外实践,而是采用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互为补充。校内模拟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模拟环境和现实环境毕竟有差异,无法培养学生的社交、应变能力。校外实践可以开阔眼界,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并从中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校外实践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大型企业不可能完全接受一个没有毕业的学生来实习,另外财务信息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导致校外实践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的关系,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

参考文献:

[1]马杰、邹晓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9期。

财会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建议

一、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基本前提是市场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有需求,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方向必须立足于企业新理财环境下对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理财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备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环境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和挑战。为了增强企业自身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在资本市场中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合理投资、分配资金的能力外,还应具备风险管理能力。所以实践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计量、预测、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能力的培养。金融市场环境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世界金融自由将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加便捷,企业在面临获得更多融资、投资选择机会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管理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一方面网络财务通过加快资金周转和提高结算效率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则是网络财务引起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财务安全管理能力培养。面对理财环境的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财务管理教育不仅要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团体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终身学习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出在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哈尔滨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要反映专业特色,又要使人才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各类中小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类课程实验(包括基础会计单项实验、财务会计单项实验、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财务管理类课程实验(初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中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专业主干课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理论教学展开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对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及运用、分配管理问题上,而被企业所实际关注的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问题、如何控制好成本费用等问题没有在实践教学内容中体现,导致学生在企业从事具体的理财工作时,不会设计企业内部财务运作和控制体系,不能适应企业实际理财工作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会计类课程实验教学基本上学生先做,然后老师核对答案并讲解,培养了学生的会计核算和软件操作能力,但欠缺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初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和中级财务管理单项实验主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对某一具体财务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而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理财能力的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安排较少。目前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单一,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没有规范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控制,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会计学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基本上没有从事会计管理、金融管理或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对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具体的财务运作和控制环境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实践主要是利用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手工模拟操作和课程设计,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实验仅仅局限于在普通机房利用EXCEL解决基本的财务问题,没有财务管理专业专用的综合实验室,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哈尔滨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世一堂集团、哈药集团、南方航空公司等二十余家,仅仅能满足部分毕业生的专业实习,校外实习基地仍然需要扩大规模。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财务部门涉及企业税收情况、财务重大决策等商业秘密,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专业实习环节也仅仅能够使学生了解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生产业务流程等层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难落到实处。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对既有理财理论,又具有熟练理财实务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如何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体现学院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学校应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逐步探索与自身定位相适应的有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综合组织协调能力,系统掌握现代财务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能有效地组织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和分配,科学地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和控制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将培养综合理财能力作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突出对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管理软件操作能力、组织管理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切实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当通过校企双方合作,高校教师与企业选派人员一起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大纲应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大纲中应明确本专业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实习指导书内容,以利于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二)实施多样性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在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提高案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比例。财务管理实验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方式剖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际的理财活动中,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分析和解决实际财务问题能力。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尝试在毕业论文创作环节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专业实习阶段发现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具体财务问题,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通过了解该企业具体财务流程和搜集同行业企业的相关资料,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考核评价方法不能仅仅将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单为了考试。无论是课程实验还是专业实习,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应组织教师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严格指导和督促,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完成各种实践环节,避免流于形式。

(三)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应该突出实践性。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具体途径:首先,校方应通过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等办法,鼓励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投资管理公司等与本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或从事兼职,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务咨询工作,实现校企共赢。其次,校方应加大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它高校教师交流经验或者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在企业边教学边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三是聘请企业的财务主管或财务总监到学校担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学院应特别重视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科学设置实验项目(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四大模块),使学生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专业岗位的模拟训练,为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必须深入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可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同时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如校企互派人员,高校教师以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的角度到企业从事社会实践,企业财务人员为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到高校进修或者从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高校教师在利用最新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为企业具体财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而企业也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双方在实现共赢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校外实践基地才能巩固扩大。同时应整合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实习基地资源,实现各专业基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田祥宇.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 王琴.财务管理教学质量探讨[J].财会通讯,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