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品课堂论文

思品课堂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30 11:30:21

思品课堂论文

思品课堂论文篇(1)

    一、“开放式”——联系社会,引导实践

    统观思想品德教材,实践性强是它的一大特点。不少课文内容都是取自现实社会,距离学生身边很近的实 例,因而在教学中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或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课堂,进行现场教学;或组织学生拟定实践 主题,引导身心参与。例如《要节约水电》一课,课文中主要介绍节约水电的事例,属于榜样教学。为了挖掘 课文的深层思想内涵,增强教育效果,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附近的自来水厂和电站 参观、访问,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目睹自来水生产和发电的全过程,亲身感受工人叔叔生产劳动的艰辛,再 回头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易于增强教学效果。而在《做集体的小主人》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则参照课文的内容 ,引导学生以“庆五一,颂祖国”为主题,自行组织安排一次班级文娱活动,然后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对这一 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在实践中体会怎样做好“集体小主人”。这种教学方式,我们把它总结归纳为“开放式 ”。

    二、“表演式”——增添兴趣,直观形象

    思品课的内容,虽说都通俗易懂、具体、明了,但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喜好直观的心理特点,若能按照 教材不同内容特征,辅以表演之类的形式,使教学更生动,形式更多样,课堂气氛更活泼,学生兴趣更高,教 学自然也就更易见成效。例如:有一位二年级的思品教师在讲授《集体力量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 “集体力量大”的内涵,她精心设计了一个小品:让四个小学生搬一张桌子,先是四人朝四个方向用力,结果 搬不动。后来让四人朝一个方向齐心协力,很快将桌子移动了。小品形式虽然简单,但学生投入专注,兴趣很 高。经过小品的直观表现,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集体力量大,不等于人多力量大,发挥集体力量必须以团结 为前提。

    三、“摸拟式”——生动活泼,加深理解

    有些课文内容,靠单纯讲解说教,学生反应不很积极。教学效果就难免要打折扣。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又 尝试了另一种教法——“模拟式”。用得好,既能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生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例如:我们在进行五年级《希望工程献爱心》一课的教学时,刚好本县有一个农村小学生因为得了白 血病需要巨额医疗费用,既面临失学,更面临着生命危险。于是,我们在授课时,以时事为背景,在课堂上模 拟了一次“献爱心”活动,学生们配合默契,投入真诚,既体味了“献爱心”的欣慰,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 思想内涵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采用“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等模拟形式来活跃 课堂教学,也能收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四、“演讲式”——锻炼表达、提高觉悟

    思品课的很多内容,不但需要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而且很需要学生的感情投入。只有真正牵动学生的心 灵,激发他们的真挚感情,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效果立增。基于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 中,引入了另一种新形式——“演讲式”。例如:我们在四年级《英勇不屈的好党员》、《在烈士纪念碑前》 、《抗日英雄吉鸿昌》等课的教学时,进行了一次小型演讲会。即课前让学生(最初是挑选,后来是轮流)引 用课文(适当结合一些课外)的典型事例,写成短小精悍的演讲稿,每节课用25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演讲,然 后教师归纳、总结、勉励。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不但准备认真,而且感情投入,控诉敌人的暴行时 ,声泪俱下;颂扬革命先辈的气节和风范时,肃然起敬。这种演讲式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进一 步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上述“四式”教学形式实际上是本地区目前正在实验过程中的“活动式”教学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系列 应用。所谓“活动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课本的内容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方法”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活动”,又不同于“活动课程”,是区别于两者之外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其理论依据 ,一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自主参与理论”;二是“主体教育观”;三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

    “活动式”教学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有:1.寻找活动要素。2.设计活动形式(目前常见的形式有上面提到的 开放式、表演式、模拟式、演讲式。其他诸如沙龙式、制作式、图示音像式等,鉴于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 不大常用,这里介绍从略)。3.拟定活动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活动式”教学法是一套能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常规手段。它在整个中小学德 育教学体系中具有其它方法无法取代的作用和效果。单从它在思品课堂教学的应用来说,具有如下优越性:

    1.“活动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过程,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上 述所举“四式”尤其是“开放式”的运用看,好奇心、新鲜感和实践性刺激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使得他 们自始至终都专心投入,积极活动,热情参与,同时由于走出了课堂,接触了社会,又使他们开阔了视野,锻 炼了胆识,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知识的内涵,延伸了知识的外延,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变客体为主体, 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品课堂论文篇(2)

有时候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也会联系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公共场所的秩序教育、公共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等。由于是说教的形式,对小学生作用很小。但电脑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运用以后,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学生的记忆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反响。例如,在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课教学内容时,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各历史文化中的文化瑰宝。那些历史名人字画,那些动人的诗篇,都能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热情,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如,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回文诗“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时,那诗中的意境通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后,学生收到了比教师抽象讲授难以比拟的效果。再如,在讲授“辉煌的历史篇章”时,老师播放了有关反腐倡廉的视频资料,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不能一叶障目。如果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再配合运用直观的实物马克仪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使抽象的知识达到形象、生动、具体的教学效果。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内驱力。

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喜欢思想品德课

学生对学习的科目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去主动学习,主动的探究,学习才能有效果,小学思想品德课在小学阶段是一门不受学生重视的科目,在学生家长看来,思想品德课就是一门思想教育课,平时家长、学校的德育都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思想品德课的作用不是很大,加上教材内容又比较枯燥,老师又局限在简单的照本宣科,所以教学效果一直不好。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教育手段已经普及的条件下,小学生大多数都学会了上网。利用现有网络条件辅助学生学习,就是一个便利条件。我们曾做过调查。学生的上网地点:50%以上的学生在家有上网经历;有20%左右的学生会到家庭附近的网吧上网查资料或玩游戏,还有的学生是在学校网络中心上网。学生喜欢在网上看小说,查资料和玩游戏。小学生的上网目的:55.64%的学生主要是听歌和玩游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收集教学内容的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创设教学情境,帮助他们学习。网络进入思想品德课堂,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思品课堂论文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课堂讨论 先学后教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4-01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该时期是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阶段,是学生自我身体处于发育关键时期,心智及意识形态等均在此阶段定性。因此在中学时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观念意识的培养。在国家教育相关法规中,不仅提出了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分类目标。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所以,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满足与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的教育,为其能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思想品德课程课堂讨论的目的及必要性

作为中学教育的主体,思想品德课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在成人成长中的重要课程。其课程内容的设置更是生机勃勃,异彩纷呈,在众多体现新理念的教学法中,课堂讨论是“开放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学后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学者所认同,而在实施方面的许多环节中,课堂讨论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

课堂讨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相互研究讨论,使得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着重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自己探求真理,利于对智力的开发,同时也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真正起到了“先学后教”的效果。下面将对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堂讨论法做以下介绍:

1.小组式讨论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易懂的知识、理论性不强,并且可读性强,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运用这种讨论形式的优点是能让学生不需要过多的准备,在课堂上便可随机组织,没有固定的程序,也不讲究一定的格式。小组成员各抒已见,随意发表意见,非常活跃,每组3至5人也可使小组成员提高口头表述能力的机会方面比全班式讨论多。

2.集体式的讨论

集体讨论在思想品德课上是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在讨论中,每个参加者,都可以发表个人见解,每个人的见解统一起来,从而形成集体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许多同学没有得到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但是,在这种集体讨论的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集体的统一观点。所以这种讨论形式非常利于引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宗旨。

3.重点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前让学生把自己认为难理解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挑选出具有代表性且有争议的观点,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各小组经过讨论后推出其中一人做总结性发言,然后全班对其发表意见。

这种方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是常用的讨论法,思想品德课程中大多涉及哲学、马列主义等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重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逐步发现问题所在,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慢慢清晰,掌握知识的同时,更体现出了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下,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好的学习方法。

四、选择思想品德课适用课堂讨论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有些知识是不需要进行课堂讨论的,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分清应该讨论的课题。

首先,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教材内容要具有可讨论性,结论应该是多样的,尤其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多样性的结论更为明显。所以,教师应注意课题内容的讨论价值,让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不局限于一种问题的解释。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日常学习,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对教学提倡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原则。在学生知识水平、认识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是否讨论、运用何种方法。保证学生对参与讨论问题的兴趣,做到对问题的理解认识畅所欲言。

最后,讨论问题的重点性。围绕一定中心问题进行不同方法的讨论,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接受新观点,学生容易进入其中。问题讨论的重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思想品德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组织

组织课堂讨论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正确的认识,并自主探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于组织好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讨论。

1.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对一节课讨论的问题、讨论的步骤、讨论问题的类型,可能出现的情节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的。

2.无论在何种形式的讨论过程中,都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例如常有一些相似的定义,这时就需要教师做系统的讲解,从而把握讨论的方向,以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走入误区。

六、结语

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先学后教,能力提升”。作为教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尽可能让一切教学环节都进行在学生的学习之前,并且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扎扎实实,讲求效果。对于思想品德的课堂讨论是目前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着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思想,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年23期.

[2]钱荣勇.课堂讨论让思想品德活起来[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8期.

[3]印秋平.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4]赵桂琴.课堂讨论的一点体会[J].成功(教育),2012年10期.

思品课堂论文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 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活动课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教学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和道德实践。课堂活动从形式分类,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其中集体活动包括群众性活动和小组活动。按课堂活动范围分类,可以分为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具体来说,课堂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

一、有效性课堂活动设计

1.小组讨论

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讨论都具有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只有部分的讨论是有意义的,组织学生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讨论主题要有意义

课堂讨论的主题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致,讨论的结果要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讨论的过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特定的问题,明确立场和观点,增强情感体验。教师要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主题都适合讨论,譬如学生早已明白,在教材中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就缺少讨论的价值,还有一些带有主观意味的主题也不适宜作讨论的话题,例如亲身经历和情感、体验类的问题,教师应该选择具有争论意义的话题。一节课中的讨论题以1~2个为宜,讨论的时间教师也要做到收放自如,以5~10分钟为宜。讨论前教师要介绍相关的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1.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思想品德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应该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只有学生认为学习的内容是真实的,学生才能更好吸收内化课程内容。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认知的起点,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以往部分认识和经验是消极的、错误的,应该改变这些想法,帮助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让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建构发展思想品德的过程。为此,教学活动要结合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脱离实际。要充分利用社会素材,特别注重利用社会热点问题,让真实的事件更具有教育的意义。

1.3注意小组讨论的组织规范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小组内每名同学都参与其中,但是也有小组讨论热情不高,达不到讨论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好分组工作,注意每组的人数以3~5个人为宜,人数过多不能保证每名同学有机会发表观点,人数太少又不能推动讨论的激情。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知识基础、思维活跃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等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这样,学生可以互相吸取对方的优点,打破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促使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丰富学生的思维。总之,每个小组的组织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

2.课堂辩论

辩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们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增强辩证思维的能力,培养逻辑性思维。辩论的目的在于通过辩论,形成对问题客观全面的看法。教师要注意辩题必须和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联系,辩论前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对于有明确指向的辩题,辩论后教师要给与指导,辩论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辩论的秩序。

二、教师课堂活动设计原则

1.坚持科学的态度,转变教学思维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较少,课堂活动也很少涉及,这就导致了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记住了知识点,思想政治课就算学好了。这种学习方式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学生前进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注重联系实际,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思想精髓,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2.开阔思维空间,解放学生

新课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导向,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注重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政治素养,重视生活实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新课标的发展思路,开阔思维空间,教学中不要面面俱到。教师要转变身份和角色,充当好教学的总导演、协调者和促进者。问题由学生提出,让学生去讨论去解决。通过这个过程,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三、小结

在新课标要求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有方向性,教师要转换思想观念,合理设计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教师要细致挖掘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精髓,利用社会热点问题,让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和现实性。教师要改变以往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中的印象和地位,让思想品德课变得生动鲜活,具有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奇.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初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57-58.

[2]谢丽卿.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3:59-61.

[3]薛家平.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基点[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0:57-58.

[4]张宝荣,张旭.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56-57.

思品课堂论文篇(5)

关键词: 自主学习模式 研究过程 研究创新点 成果应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应该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可以说这是对世界教学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提炼,同时揭示了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及其走向。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任何个体,内心深处都潜藏着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上进愿望,植物都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当下的学校课改就是要注重唤醒沉睡在学生心底的那些自主的向上的意R,为学生刻苦求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为此,笔者进行了“思品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在课改实践中教师要做到“三动”:一是触动。触动学生乐学向上的积极情绪,激发学习动机。二是搅动。搅动学生怠慢学习的消极情绪,保持学习兴趣。三是撼动。撼动学生敢于超越的学习情感,实现学习自觉。学生要做到“三动”:一是主动。主动预习、主动展示、主动思考。二是互动。互动探究,互动交流、互动生成。三是灵动。通过灵动的节奏、灵动的空间培养思维灵动的学生。思品课教育,应该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让学生的生命充分展开。思品自主学习课堂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平等开放的空间,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全言堂”,学生的生命、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认识自我,体验学习成就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思品课堂才能使学生喜欢,才能让学生走得更远、更好。

一、研究的背景

(一)实施新课改与培育核心素养的要求。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们深层次思考一下,让学生学习知识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回到教育的原点来看,笔者认为应该是也必须是为了培养人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培养人的核心素养。

(二)彰显学校特色学科发展的需要。一所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应该是有特色的学校,学校特色的关键要素是独特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模式和独特的教育风格,学科特色是学校特色的应有之意。“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践行我校“尚德、多元、博学、笃志”教育思想、体现我校教育特色定位的有效载体。

(三)加快思品学科发展的现实抉择。思品课堂,本该是充满灵动的课堂,但是从教学现状看,在思品课堂上,多数学生以听教师讲为主,某些学生认为学习思品课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党的十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因此,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改进教学方式,才能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服务,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正是基于对教学现状的思考和加快学科发展的迫切愿望,基于对教育本真的追寻与探索,我们提出“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与实践。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自主学习的价值追求引领教师探索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新课改摒弃“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思品课堂教学简单化、形式化、表演化现象仍比较严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某些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我们研究的“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明确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第一位的,自主学习是由学习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学习,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能力的一种学习。此模式中有“三案”:学案、教案、巩固案;“六个基本环节”:一是预习交流,引入新课;二是展示难点,任务分配;三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四是师生互动,教师点拨;五是深层探究,总结反思;六是达标测试,反馈提升。这六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主学习是基础,是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保证,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自我构建、自我理解、自主补缺。

(二)合理构建“思品课堂三案”,优化有效教学策略。在研究期间,本着充分释放学生学习潜能的宗旨,我们将“以学定教、生成发展、生命成长”作为研究的理念。精心编制“学案、教案、巩固案”,为大家提供可汲取、可操作的“三案”样本。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检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三案”选》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顺利出版发行。“学案、教案、巩固案”这“三案”是优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比如“学案”导学,就是把课堂前置,把学生自学分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引导型自学”和无教师指导的“独立型自学”两种类型,学生“对学、群学”,化解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抓好预习环节,优化上课环节,让教师成为支架,当支架越来越短,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提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我的课堂我做主”自主学习状态。

当然,课改实践中还必须避免几个误区:一是把思品学案变成浓缩的讲义,二是把学案编成变相的习题集,三是给条条抄条条不给学生的思维留空间。

(三)“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催生教学过程的灵动,聚焦人格的生长,提升教学质量。以“三案”的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路线图”,对学生来说,学生按照“顺己求学”的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积极思维、自主构建,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立足自身,主动学习。教学过程的灵动,核心是学生思维的灵动、生成的灵动,其灵动产生的动力既来自教师外部的助推力,更依赖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在课堂上的源于自尊的自我意识、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合作共赢的交往互助、自主发展的能力倾向,时时处处都凸显学生的人格和生命成长。学校近年来中考连年取得辉煌的成绩,连年荣获市教育局颁发的中考学科教学质量奖和教改创新项目奖,2016年中考状元又花落我校,考入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就读人数名列市区榜首,实现教学成绩“年年有新超越”的奋斗目标。成绩的取得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有密切的关系。

三、研究的过程及成果

(一)注重研究过程:以研究带动学科进步,以研究凝聚教师智慧。在教学实践中,思品学科组13人全员参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和实验,还不定期邀请特级教师、名师为我们举办“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论坛,我们思品骨干教师又为全校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研究期间,笔者主持的市级中长期规划课题《初中思品课学生自学的分类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体验学习研究》、《基于校本教研的学科教研组建设的行动研究》、《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省级课题《网络文化对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等教育规划课题均顺利结题。2015年5月,我们思品学科组成功举办了“连徐锡宿四市思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来自兄弟学校的200余名思品教师观摩了5节优秀课,笔者进行了课堂点评和专题讲座,省内的思品QQ群同步上传活动消息。笔者曾在连云港市教育局师资处组织下,赴云南省南华县民族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受到了南华县思品教师的一致好评。我校思品教师还多次应邀到各县区学校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思品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推动了“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

在研究^程中,笔者在全国核心期刊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素质教育再认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初中思品有效课堂的五个基点》(教育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全文转载)、《基于初中思品课的学生自学分类研究》(当代教育论坛)、《校本教研:学科教研组建设的重要基点》(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体验中增效:思品课堂创新例谈》(创新时代)、《关于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地位的思考》《有效利用学生资源,提升思品课堂实效》(教育实践与研究)。《初中思品课体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获2015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杂志编辑部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并在论文集发表。课题组成员也发表了《倾心让课堂活起来,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基础教育研究》)、《让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与探究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江苏教育研究》)等多篇论文。在连云港市教学成果评比中,笔者的论文成果被收入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经验文集《从课堂走向远方》,予以推广。

(二)注重研究创新:以研究催生有效学习,以研究引领专业成长。查有梁的《教育建模》将模式分为实物模式和形式模式,高文的《教学模式论》将模式分为物质型模式和思维型模式。我们进行的“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是基于本校学情,依据包容原理,融合上述两者精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强。

1.催生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课堂上,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发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强化有效学习的自我意识,抓住有效学习的主阵地,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好习惯,营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构建有效学习的新途径。

2.实现了课堂内外的“双高效”。衡量课堂是否高效,关键是建模。模式的建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适合师生、内容和校情的课堂模式就是好的。本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前置,避免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是“零起点”;课堂强调学习小组的作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课后复习温故知新,“三案”中“巩固案”的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此项研究,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学,所以教师应该是能力和素养的导师,不能再满足自己是一个讲师,教室不是百家讲坛,不能一言堂。此项研究也锻炼教师研究学情的本领,促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进步。

(三)注重成果应用:以研究提升学科品位,以研究提高教学效率。“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在省内外产生广泛的辐射示范作用,该研究及成果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热情肯定。

1.本项研究给学生的影响。目前,在我校的思品课堂中,自主学习、互动质疑、智慧生成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样态和普遍表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提升。近年来,学校连年荣获初中“学科教学质量奖”,中考学科各项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大批具有自信、自主、自立,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潜质的优秀毕业生跨进“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的大门。

2.本项研究给教师的影响。为进一步发挥“思品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成果的辐射作用,我们思品教师应邀赴县区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2015年本项课改经验受到市教研室高度评价,并在全市予以推介。近五年来,我校思品学科13位教师中,1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人被评为市“521”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被评为市中小学“333工程”高层次人才,1人被评为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10人次获得市基本功或优秀课一等奖。

3.本项研究给学校及社会的影响。2013年,我校被评为“连云港市政治课程基地”、“连云港市思品研训基地”。2014年,以本项研究为核心内容的《自主学习模式建构研究》)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成果在全省推介。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杂志社主办的“江苏省第三届学校发展高层论坛”上,“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受到肯定。笔者参加省义务教育培训专家团队培训和教育部“国培计划”思品研修班培训时所作的《初中思品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路径探索》的主题发言,获得好评。2013年4月,笔者在北师大文化与价值研究中心举办全国学术研讨会作《凸显思品实践功能,感受无痕德育魅力》讲座;2015年4月,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作《思品课堂浸润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的讲座;2015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研讨会上作《思品学科素养与深度教学的几点思考》的讲座,均受赞誉。2016年1月,我校举办“连云港市初中课改联盟校同课异构暨外国语学校课改全景展示活动”;2016年6月,我校应邀参加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主办的“教育示范性综合改革”网络研修活动,教改情况在省“教学新时空”在线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江苏省教科院及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对我校具有深内涵的课改方向给予了很高赞誉。这些活动的举办发挥了我校课改的辐射作用,扩大了我校课改的影响力,省市媒体也多次报道了我校的课改推进工作和办学成果,多所兄弟学校也慕名前来观摩交流。

回顾近年来的研究过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收获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改变,收获了较为丰硕的课改经验。今后思品课堂将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的深入研究,并加大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大伟.建设理想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的实验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思品课堂论文篇(6)

关键词:多种活动;精彩高效;思品课堂

所谓的教学活动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决定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填鸭式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的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教,学生学”,这样的过程缺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既不利于课程价值的展现,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思品课堂中获得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就以下面的几种活动为例进行论述,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表演活动的组织

表演活动是构建精彩思品课堂的有效活动之一,也是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思品教材,要通过组织有效的表演活动来引导学生在情境展示中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社区的文明》这节课时,为了加强学生的认识,也为了让学生了解整洁卫生的生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更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公共意识,在教学时我选择了“表演活动”,引导几个学生表演“扔垃圾”的情境,即:一名学生扮演扔香蕉皮的,一名学生扮演扔瓜子皮的,两名学生扮演受害者,两名学生扮演“环保小卫士”等等,组织学生自由表演、自主发挥,这样的情境表演活动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说教式课堂带来的沉闷,而且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我们要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互动,要鼓励学生在形象的表演中掌握知识,同时也要确保高效思品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讨论活动的组织

讨论活动的组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健全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为学生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为了让学生了解藏族、蒙古族、壮族的风土人情,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问题进行思考:

(1)说一说,自己了解的蒙古族都有哪些特点?

(2)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

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本节课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学生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高效自主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辩论活动的组织

辩论活动是思品课堂最常用组织的一种教学活动,该活动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与学生健全的发展都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选择恰当的主题来引导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轻松掌握基本的思品知识。

在教学《科技是把双刃剑》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也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组织了以“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构建高效的思品课堂,而且也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科技”带来的影响,进而为高效思品课堂的实现,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对课程价值的实现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除了上述几点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是有助于高效思品课堂顺利实现的。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思品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有意识地组织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思品课堂论文篇(7)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竞赛

新课程改革后,思想品德教材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异常活跃,考试也改为开卷考试。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用游戏、写作、操作、竞赛等活动方式,赋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大量的活动引入课堂,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此,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开展课堂竞赛活动做简单的探讨。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展课堂竞赛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和作用

1.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展竞赛活动的必要性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绝对主导与支配地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纯粹的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会把学科知识的科学价值观教条式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对真理盲目信奉或绝对服从,影响思想观念进一步发展创新,使学生思想走向僵化。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是思想本质的教学。培养品德、发展能力、掌握知识是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目标的三个维度。欲融这三个目标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彰显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学习的主体和客体地位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路、开窍、促进,学生则始终在体验、探究、创新。因此,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竞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教学方式更加多样。

2.中学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堂竞赛活动的作用

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每一种活动各俱特色,各有所长。而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课堂竞赛还是一种强大的外部压力,当它和学生的自尊心,荣誉感相结合时,可以很快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开展课堂竞赛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竞赛活动的类型

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活动内容和过程的表现形式不同大致可分:知识型竞赛、表演型竞赛、辩论型竞赛等。多种竞赛活动的恰当运用,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1.知识型竞赛

以知识为内容的竞赛,就是知识型竞赛。这些知识可以是成语知识、词语知识、文学知识、生活知识、法律知识、动植物知识等。知识竞赛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如学习“走近法律”时,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的竞赛活动:分小组让学生归纳你所知道的法规有哪些?并说出相关知识(适用范围、对象、作用等)。从而使学生在竞赛区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广度、深度,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2.表演型竞赛

在教学过程中以表演方式为主来体现的竞赛,就是表演型竞赛。这种竞赛,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的感受。如学习“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时,为使学生理解自信、自卑、自负的区别与联系,设置一个表演型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自编一个反映自卑者、自负者与自信者在一次考试中得了满分后不同表现的节目,并现场表演出来。通过表演,使学生明白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在同一事物上的不同表现,分析他们在学习,交往和处理问题等方面有何不同,深刻理解自信者、自负者和自卑者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使自己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3.辩论型竞赛

以辩论的形式开展的竞赛,就是辩论型竞赛。这种竞赛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应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学习“身边的诱惑”这一教学内容,设置一个辩论型竞赛活动:“男女生擂台赛――游戏的利与弊”,以男同学为正方,认为电子游戏利大于弊。以女同学为反方,认为电子游戏弊大于利。通过辩论,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论证,举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电子游戏利与弊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使学生今后在面对游戏的诱惑时应该怎样做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电子游戏之利,去尽量克服电子游戏的弊端。

4.游戏型竞赛

在教学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竞赛,就是游戏型竞赛。这种竞赛活动让人趣味盎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能够获得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感悟理解所学知识。如学习“新集体,新面貌”时,设置一个“拉彩球”的游戏竞赛:在一个大肚窄口的玻璃瓶中装入六只彩球,每个彩球用细线连接到瓶口外。学生六人一个小组,一人手持一根连着彩球的线,口令下达后,以最短时间六只彩球全部拉出的小组为优胜组。游戏结束后同学们会发现只有大家相互合作,以一定顺序依次拉出的小组用时最短,如果大家都争着拉,那么谁也无法拉出来。这个游戏竞赛,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学会合作。在集体生活中,只有相互帮助,相互协作才能在竞争中共同进步。一个群体的各个成员只有不斤斤计较个人的荣誉得失,把集体的成功与失败当作个人的成功与失败,这样才能避免内耗,嫉妒和猜疑,把新集体建成一个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新集体。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堂竞赛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课堂竞赛活动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和过程,调节教学课堂气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开展课堂竞赛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堂竞赛活动,涉及范围广,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做好课前搜集整理材料、搞好比赛筹划、设计实施程序等准备工作。准备充分,活动开展才能有始有终,否则,会出现比赛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制定切实有效的比赛规则

课堂竞赛活动不仅仅是游戏、表演、辩论,而且是竞赛。游戏的秩序是不可草率行事的。必须有规则、标准、要求等。否则,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无章可循,乱做一气,就会事与愿违,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3.及时评比、讨论、感悟,才能升华主题

课堂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评比,对同学们的表演、辩论等情况进行评选,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绩,说明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升华主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学文科.2008,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