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21 18:44:01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规划(ERP)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也成为各个企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企业究竟该如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发展企业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一次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电子商务可以使贸易环节中各个商家和厂家更紧密地联系,更快地满足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贸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商务活动,再具体一点,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无论社会、国家还是企业对其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并有着直接的利益体现,在企业开展并推广电子商务必须了解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企业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使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正常工作和高效率运行,真正实现网上交易。就必须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搞好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工作,提高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同时加大信息基础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促进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企业要真正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才能有能力介入到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中。因此,我们说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电子商务一定要与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相结合,统一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本身就是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与企业外部关系方面的一种应用。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是基础,供应链是纽带,企业信息化的更高阶段,必定是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与内部ERP等管理系统相集成,同时支撑企业对外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商务运作、商务需求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系统的特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是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传输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和商业增殖网(VAN)等。将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与企业外联网(Extranet)相连,并与Internet互连互通,共同构成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环境,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商务活动信息与企业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沟通的需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从事商务活动的各方利用计算机系统在企业内连网、外连网和Internet环境下,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它需要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企业信息系统与各个商用服务资源的应用,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一体融合,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电子商务。

综上所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实现企业内的应用集成;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逐步整合,再建立起企业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进而实现区域内和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集成。电子商务其实就是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它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企业内联网、外联网、网际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利用网络环境开发各类应用软件系统,是实现技术(设计、制造)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办公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信息化(电子商务)统等各项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可以把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建设紧密结合,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也正是电子商务能够大力推广的原因所在。也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及其应用》王世杰广东省经济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环境;会计理论

[DOI]10.13939/ki.zgsc.2016.02.118

1引言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正在全球蓬勃发展,成为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交易不可或缺的工具。电子商务浪潮席卷世界,加强了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约束,节约了交易成本等。另外,会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特定的商业环境有密切联系。会计理论必须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保持生命力。

1.1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也称Electronic Commerce或Electronic Business。世界贸易组织在《电子商务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一书中认为,电子商务通过电子通信网络进行商务活动。国际商会于1997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电子商务会议(The World Business Agenda for Electronic Commerce)上将电子商务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E-mail))、获得数据(共享数据库(Database)、电子广告牌(BBS))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码(Bar-code))等。

1.2电子商务的特征

(1)实时性。电子商务所依赖的信息技术不受时间与空间约束,网上的交易信息以及会计信息都可以实时地更新。商品和服务可以实现不间断的流动和供给,交易双方不受时间限制。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源源不断。

(2)无纸化。从购销合同到销售发票和运输单据再到货款结算,电子商务全过程都必须实现无纸化操作。电子商务的无纸化也使得会计记录的无纸化,这对传统的会计记录方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3)电子化。由于计算机所处理以及传输的都是代表特定信息的电磁信号,于是以因特网为载体,计算机处理为特征的电子商务各方的交易记录,使用的货币甚至商品本身都是电子化的。

(4)低成本性。电子商务不需要店面以及专门的销售人员,也没有库存压力,这是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务的优势之一。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性对交易各方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不论在电子商务实践中有多少模式,无一不体现了低成本的特性。

2电子商务与会计环境

会计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会计环境,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技术等。所谓会计环境是指影响会计理论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之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会计理论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而对传统会计理论构成了挑战。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组织结构发生的变化导致了管理环境的变化,进而改变着会计环境。电子商务与会计环境互动关系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子商务与商务环境

第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生业务,例如网站建设、域名购置、数字化产品的产生等。这与传统商务环境截然不同。第二,企业内部的购销活动,支付手段,管理手段逐渐信息化和电子化。这些电子化的金融活动使得传统的会计确认出现一些问题,如电子货币的确认和计量问题。第三,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信息和人力资本重要性不断加强,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2.2电子商务与法律环境

第一,电子商务交易各方身份认证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交易身份认证程序和方法;第二,确定电子商务合同的规则与电子书写文件和原始文件条件的合法性程序;确认支持数字凭证与数字签名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规定,以及其他认证合法性的规定;第三,要明确电子支付命令签发与接收程序规范和交易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的规定,又称电子支付管理。

2.3电子商务与市场环境

传统企业面对的是简单、狭小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企业的市场大幅扩张。互联网上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顾客。顾客需求也从传统的单一性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对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来达到增值效应。

2.4电子商务与竞争环境

电子商务的出现加剧了本已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间的竞争从线下拓展到了线下和线上的双层次的竞争状态。与此同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些企业通过B2B等方式实现网络合作共赢。在互联网上的合作中,合作企业可以借此实现资源整合、业务互补最终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一合作模式直接导致了虚拟企业的诞生。

2.5电子商务与技术环境

第一,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企业传统的生产管理活动过程全都可以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实现了无纸化运作。无纸化的管理是技术环境的重要升级。第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凭证也实行无纸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企业价值。第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各方都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作为交易载体,具有电子化、无纸化与数字化的优势。

3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3.1电子商务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有关会计目标的研究早已有之。佩顿、利特尔顿等在其专著中对此都有精辟的论述。一般认为,会计目标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利益相关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其本身也作为一种信息获取的渠道影响着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例如,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并做出决策。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和便捷。电子商务的出现支持并促进了决策有用观的发展。事实上,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不互相排斥,委托人通过财务报告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目的也是在于做出是否继续和终止受托责任关系的决策。

3.2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虚拟企业对传统的会计主体理论构成了挑战。虚拟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在完成既定的目标后即宣告解体,因此与传统的会计主体理论有冲突,甚至有人们认为不应该将其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对待。笔者认为事实上虚拟企业尽管有其特殊性,但是也是一个具有自身现金流和运营管理机构的组织,本质上和传统的会计主体并无根本区别。因此建议仍将虚拟企业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虚拟企业对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的挑战。虚拟企业的明显特征就是存续时间短。这与传统的会计假设相矛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无限经营下去,这也产生了会计分期报告的需要。而虚拟企业的特征是存续时间短,这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进而也没有会计分期的必要。

3.3电子商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第一,电子商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相关信息。与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更加具有相关性。第二,电子商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采用的计量模式更加丰富。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的采用可能减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第三,电子商务影响重要性。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一些其他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但未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资源(如品牌、文化、人力资源、电子数据产品等等)将被纳入会计管理。第四,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及时性。第五,电子商务带来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问题。第六,电子商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透明度是新兴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透明度有助于增强信息使用者对于真实的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了解和判断。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以用下图表示: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3.4电子商务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产品也异军突起。围绕电子数据产品的会计确认问题,会计界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电子数据产品是数字化的音乐、软件、书籍、杂志等。电子数据产品的边际成本较低、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对传统的会计确认理论构成了挑战。由于销售模式较常规的商品销售模式有较大差异(如确认时间、确认条件),电子数据产品的收入与成本难以进行配比。即使对电子数据产品的收入进行确认,也存在着具体分类的问题。电子数据产品的收入应当确认为一般收入还是使用费收入也存在较大争议。

3.5电子商务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葛家澍教授指出,“随着会计电算化以及商务活动网络化的普及,计算机系统可以及时和有效地搜集和处理大量的市场价格资料一并处理以及计算不同的预期交易模式和计量结果,信息处理成本相对低廉,计算相对准确,从而为应用非传统计量模式提供了操作可行性”。庄明来教授也认为计量技术作为会计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是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打破货币计量之框框,变仅有的货币计量为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3.6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语言从最早的电子文本发展到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延伸性标记语言XML,再到现今流行的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体现出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深远影响。早在2005年4月,上证所就以单位会员的身份加入XBRL国际组织,成为国内第一家加入该组织的会员。特别地,XBRL现今已成为全球通用的商业报告语言。XBRL降低了用户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难度,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及时性。

4结论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导致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环境的改变使得会计理论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正如查特菲尔德在 《会计思想史》 中指出的:“会计主要是适应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电子商务仍然处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之中,笔者对于相关问题的论述不免陈旧,这也要求研究者持续地关注电子商务和会计理论的动态发展,深入思考两者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 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杨坚争.杨立钒,张建新.电子商务统计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IT;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樊凡,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经济学电子商务硕士,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F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069―04

在电子商务理论及实践的讨论中,学术界目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电子+商务=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片面理解电子商务是简单的“电子+商务”,而忽略了电子商务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即盈利模式的有效性、管理方式的实用性和电子技术支持的一致性、兼容性。

1.理论辨析。电子商务给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使企业在业务活动效率、与客户沟通、服务与信息反馈、协作与创新上具有巨大的时间、空间竞争优势。优势的取得并不是“电子+商务”的结果。它必须建立在企业良好的内外部电子商务环境下。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观念更新。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仅是电子技术的应用,其关键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局部或全局的改变,从企业再造扩展到与客户、供应商的合作。根据企业商务需求,分析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和所处的产业地位,加快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通过电子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二是实践活动的适应。企业必须从商务需求和技术手段两个方面人手,做好电子商务总体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商务模式,设计和开发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三是操作创新。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是各种商业模式不断尝试、失败、转型和成功的过程;商务行为的创新和转型是电子商务的灵魂。企业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求,发挥电子商务特点和优势,创新企业电子商务体系。

2.实践检验。一台电脑,一套电子商务软系统,一个网站,或建立了企业网上盈利模式,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和服务系统联上Internet,加上企业的诚信就是电子商务。目前,至少有部分企业这样认为或是这样做了。但事实证明这是错的。我国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并无多大差距,但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比他们落后15年,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环境制约和对电子商务理解的局限性。我国商业社会发展处于起步和转型阶段,各种商业环境条件比较落后。电子商务中的管理体制、政策法律和商业观念等相对滞后。企业现有IT水平问题、通信设施及费用问题、成本问题及消费者习惯问题等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电子商务发展面临许多现实的困难。如:广西某一大型物流公司投资了500万元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再造。由于对电子商务理念认识不足,自身业务定位不准,建成后信息系统与整个公司业务部门缺乏有机联系,整个系统一直难以发挥效益,最终导致失败,教训深刻。

3.结论。电子商务不是电子与商务机械相加,不是电子技术与传统商务的“拉郎配”,而是电子与商务的有机结合,是商业经济贸易模式的创新和发展。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根本影响在于它的发展将会引起社会经济和企业组织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电子+商务=商务+电子”

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电子+商务=商务+电子”这一等式是正确的。但从电子商务逻辑上看,这个等式是不正确的。这个公式反映了人们对电子商务本质的理解和对电子商务理念的认识。

1.理论辨析。“电子商务”词组的中心词是商务而非电子。商务是本质,技术是手段。从商务理论来看,电子商务理论是传统商务理论的延伸或扩展。从电子商务广义或狭义的定义分析,电子商务都是借助于IT进行的商业贸易行为。“电子+商务”看似等于“商务+电子”,其实不然。“电子+商务”属于先有技术、后有需求的技术拉动型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意属电子商务是电子技术发展而引发的,商务概念落后于电子技术发展。在电子商务思想还未成熟或电子商务还没有需求的时候,以技术拉动商务,其结果是先进的IT技术的运用与相对落后的商务管理形成鲜明对比。商务管理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法则等环境因素。电子商务更是超越传统商务经营模式和理念,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目标,在盈利模式和技术标准上实现有效和统一。“电子+商务”难以实现电子商务真正的“商务”的目标。

“商务+电子”不等于“电子+商务”,其昭示电子商务是先有商务需求、后有技术支持的商务推动型电子商务模式。这不是简单的文字序列变化,其代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这是现代电子商务性质和发展进程所证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Internet技术在美国逐渐成熟,但直到八十年代初美国才率先开始电子商务实践。美国和西方的商业社会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商业社会的运行法则和相关的管理体制、市场营销、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等知识管理已相当成熟。商业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巨大需求,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和IT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在企业还没有真正需要电子商务的时候,电子技术只能离商务而远去。目前,我国的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和理论工作者,在对公司发展战略决策和对电子商务的理论指导方面仍把电子商务的重点定位在电子技术上而忽略了电子商务的本质。

2.实践检验。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商业社会的运行法则和知识管理逐步得以理解和接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经济领域开始涉及电子商务,经历了近15年的发展。从起初的技术为本、追求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结合到以商务为中心的电子商务三个发展阶段,其实践也由重技术转化为以商务为中心。商务实践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首先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处理好企业内部、上下游和买卖双方的关系,合理布局企业战略;在此基础上辅以电子商务规则和技术,以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

3.结论。真正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商务+电子”。电子技术和商务手段的有效结合必然产生更高效益的电子商务;反之,电子商务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流程中损失惨重。电子商务业包括电子商务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理论工作者要确立“商务为本”的思想。充分理解电子商务的本质,对电子技术为商务服务并且推动商务发展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认真研究企业的商务需求,避免电子商务操作过程中过度的技术化而忽略了商务活动本身的需求。

三、“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都依赖于共同的电子技术、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内容和形式部分交叉且相互推进和协调发展。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这一命题混淆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性质、目的和活动内容,并普遍存在于企业当中。

1.理论辨析。首先,概念不同。电子商务定义为组织或个人用户在以Internet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所进行的商务活动。从理论上讲,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IT技术对整个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通常将利用Internet、Extranet和Internet等一切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信息技术进行的所有企业活动都归属于广义的电子商务。狭义的电子商务指运用互联网开展的交易或与交易直接相关的活动。它仅将基于Internet进行的交易活动归属于电子商务。前者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内部的一种联系网络,贯穿于企业行为的全过程。后者仅指简单的商务交易应用,即单指在网络上做买卖。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它将政务处理与政府服务的各项职能通过网络实现有机结合,通过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不断地优化与创新,以实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从理论上讲,电子政务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狭义的电子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其次,涵盖范围不同。电子商务由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易、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与政府之间交易和消费者之间交易四部分组成。电子政务也由四部分组成: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和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二者互有交叉。第三,目标不同。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商务及运作管理目的。企业和消费者可直接进行交流,缩短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企业还可以迅速地对消费者的要求作出反应,提供个性化的、可定制的服务,使交易双方面临的商业机会迅速扩大。电子政务则通过电子技术手段实现政府对政府部门内部、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与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以全面提高政务的透明度、效率以及效能,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

2.实践检验。政府与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实体:一个是公共管理,一个是商业管理。在管理目标、方式上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由“技术为大”回归到“商务为本”阶段。电子政务发展也经历了以采用现代办公手段、提高行政效率为主要特征的办公自动化阶段、以改变政府工作方式、促进服务转型为主要特征的政务信息化阶段和以重塑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再造为主要特征的政府电子化阶段。从应用层面看,二者在运用电子技术上相似,管理和服务内容有所不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为赢得市场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为优化配置内部和外部所有可用资源进行资源规划;为客户关系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服务,建立企业联盟。政府为提高办事效率对行政管理和服务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为提升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对政府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提高办事效率与企业实行互动交流。美国在电子政府的管理观念和操作模式上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开展提供了启迪。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建立国家信息架构(NII)计划,建立州际数据通信骨干网络;利用信息技术协助政府与客户间的互动,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加速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渠道来获得政府的服务,让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以全面提高政务的透明度、效率以及效能,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我国先后启动了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一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学习别国的经验,遵照我国政府的实情创出适合国情、政情的电子政务模式和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越来越多民众相信政府、支持政府,这才是电子政务的目的。

3.结论。电子信息技术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有效开展的前提,也是它们共同的技术基础。电子政务利用电子手段实现对政府行为有效管理和为公众更好地服务;电子商务凭借电子手段实现最高的商务目的;这是它们各自的追求。现实中,电子政务实施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持;电子商务开展也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这是它们生存和发展有空间,也是它们取得成绩的必备条件。

四、“网上营销=电子商务”

“网上营销=电子商务”这一等式明显不成立,误区的产生主要源于初期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对两者性质和活动范围的不甚了解。虽然都是概念性的东西且是大集合与小集合的关系,但如何去实践,二者则有明显的不同。

1.理论辨析。网络属于电子信息技术范畴,而营销属于商务范畴。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上文已对电子商务活动范围作了界定,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是企业基于电子化从事商务活动的一种新的业务开展方式与新的市场模式;网络营销是企业电子商务的一部分,是企业基于互联网实施营销手段,不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交易过程。企业所采用的电子信息技术也许是相同的,但所选择的网上营销的具体形式和手段可能大不相同。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从实践上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几乎是从网上营销开始的。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主要分界线就在于是否有交易行为的发生,网络营销的重点在交易前阶段的宣传和推广、注重市场调研、信息搜索、信息、销售渠道开拓功能、个性化服务功能、客户关系管理和经济效益增值功能等方面、网络营销方式有商业活动的运作方式(完全网络营销和非完全网络营销)、网络交易范围方式(本地网络营销、远程国内网络营销、全球网络营销)、商务活动内容方式(间接网络营销和直接网络营销)、网络类型方式(基于EDI、Internet、Internet网络的网络营销)和交易对象方式(B2B、B2C、C2C)。

2.实践检验。网络营销的内部环境为营造网上经营环境奠定了基础;外部环境为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潜在用户;网络营销的开展需要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网上营销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扩大企业的无形版图,提高企业商务活动的竞争力。从信息的收集和环节上分析,网上营销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高速、低成本和信息充分的效益。在顾客关系管理上,网页内容与形式设计尽量提供与企业行业、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运用各种电子技术,使顾客可以通过数据库搜索、发送邮件、网上交谈、订购、实时付款等方式,满足潜在客户的兴趣和需求。我国许多企业对网上营销认识不足,网上营销效果并不明显,投入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有的网站层次过低,营销方式和技术手段落后;有的对网络特性理解不足,没有完整的营销方案和计划。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实践证明,优秀电子商务企业的网上营销以其各具特色的站点结构和功能特点、鲜明的主体立意和网页创意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富。

3.结论。网络营销是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凸显了其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核心地位。网上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可以发挥出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优势。企业网上营销模式必须从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和运营方式等方面处理好企业、顾客、社会的三者关系并贯彻始终,建立系统网上营销的市场运作平台,通过系统优化配置,网上营销才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五、结语

电子商务发展进程充分证明:只有理解电子商务才能发展电子商务。现在的电子商务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要真正理解、接受和运用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人士在思想观念、行为意识和实践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篇(4)

[关键词]注意力管理;电子商务;交易成本

《第十八次中国互连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19.4%。在中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人数增长速度更快。报告显示,中国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为7700万人,在任何网民中的比例接近2/3。根据报告,中国网站总数达到了78.8万个,其中2007年上半年增长了9万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则达到21万多兆,同比增长159.2%,电子商务在经济业务活动中显得日益重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未来市场交易的重要方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然而,当前电子商务规则不是很完善、诚信问题严重;信息发布良莠不齐、商务信息泛滥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没有达到电子商务提升商务活动效率的目的,反而增加了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把注意力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电子商务相结合,以避免电子商务中的负面影响,使电子商务的经济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一、注意力管理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的可能性

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今天,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肯定会产生诸多的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等于无能为力。wWw.133229.cOm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使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减少,在这一点上,电子商务与注意力管理具有密切的联系,也使注意力经济在电子商务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1.注意力管理观点。注意力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程度。注意力经济论者认为,现在世界上的信息量是无限的,而注意力是有限的,有限的注意力在无限的信息量中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相对于无限信息供给而言的有限需求—— 注意力。随着信息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在信息社会里,硬通货不再是美元,专注就是硬通货。为了在新世纪过好日子,除了金钱你应该用各种形式尽可能多地为自己建立和积累注意力的库存。从本质上来说,注意力管理是后工业化时期特别是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一种管理活动。注意力之所以能成为“经济”,主要是基于相对于急剧膨胀的信息,人类的注意力越来越不够用了;“注意力经济”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注意力是一种无法弥补的一次性资源,注意力在信息越是丰富、选择越是多样化的时代,它的重要性就越是突出。

2.电子商务基本内涵。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流通效率、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和改善与外界的联系,利用电子方式在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大众之间实现在线交易、相互协作、价值交换和形象宣传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ibm公司的定义,电子商务就是web加企业业务,它所强调的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是把买方、卖方、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结合起来的应用。1997年10月,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了全球信息化标准大会,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电子商务的比较严密完整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这里的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资料交换(edi)、电子支付手段、电子订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形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一次完整的商业贸易过程是复杂的,包括交易前的了解商情、询价、报价、发送订单、应答订单、发送接收送货通知、取货凭证、支付汇兑过程等,涉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

3.注意力管理在电子商务中的嵌入。由于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经济交易活动,而注意力管理就是在信息化时代产生的针对信息的无限性提出的一种提升信息价值的管理活动。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辨别和信息的分析过程,如何有效地发现电子商务中的商机、如何灵敏地辨别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假、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电子商务信息,都必须用到注意力管理。利用注意力管理可以减少处理电子商务的盲目性,提升电子商务的效率和价值。注意力经济时代与电子商务相约进入我们的生活,注意力正日益成为这个时代最为稀缺的资源,企业与企业之间将围绕争夺注意力展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电子商务的成功取决于对注意力经济本质的把握。锁定属于自己的注意力资源,把注意力资源注入现在电子商务之中,有针对性地为自己的客户提供切切实实的服务,从客户的满意中实现企业的价值,这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企业必须明确,开展注意力经济,吸引注意力不是根本目的,而锁住有效注意力才是企业的最终使命,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将有效注意力转化为经济利益。

二、电子商务操作中存在的弊端

1.电子商务中规则缺乏、诚信问题严重。我国目前还处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体制的变化,更是一种文化的转型。由于法规的不健全,造成了不少企业不讲信誉的问题。电子商务由于其虚拟的特点,这一问题就更为严重。虽然足不出户,轻点鼠标,便可通过计算机屏幕浏览网上商店的各种商品,然后再输入自己的家庭地址和数量等资料,便会有人将选定的商品送上门。但由于交易过程的虚拟化,消费者事前无法看到商品的实样和不能够当面交易,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在日益严重。在网络调查时,当问及“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 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仍然排在了最前面,其被选率占70%左右。电子商务的核心是网上交易,关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网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等信用问题越来越突出,比例不但没有减少,反有增加趋势。由此可见,诚信问题成为电子商务的首要问题。电子商务要快速持续的发展,必须加快诚信问题的建设。在进行信用社会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得承认诚信缺乏的这一客观事实,在交易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加以解决。

2.信息发布良莠不齐、商务信息泛滥严重。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中,发布信息不像在传统媒体上会受到那么多的制约。而且,由于网络的虚拟特点,一般消费者即使在觉察到信息的错误以后,也很难向发布信息的企业进行追究,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网络企业的地址。因此,一些网络企业便表现得肆无忌惮,在网上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或者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新闻来吸引消费者或者创造所谓的点击率,以扩大自己的商业影响,谋求经济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可能是决定商务交易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这样势必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增加许多的交易成本。因此,在进行商务信息选择时应该注意方法,利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

3.交易成本问题。电子商务中产品品种过于丰富,电子商务的客户成本,指的是顾客用于网上交易所花费的上网、咨询、支付直到最后商品到位所花费的费用总和。这是一种完全依赖于网络的服务,只要消费者一开始享受这样的服务,就要承担每小时数元钱的最低成本,还不包括添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使用的费用,这种费用虽然不列入商家的运营成本,但是,作为用户成本,却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用户用于网上浏览、查询、挑选、支付所花费的费用超过实体交易的费用,用户便会放弃网上购物的方式。因此,电子商务虽然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但是利润的真正实现,需要经过详细的论证。

4. 电子商务“粘着力”不够。注意力和电子商务之间存在很强的关系,但是,许多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时忽视了对注意力管理开发的巨大潜力。虽然网络具有某些天然的吸引,比如个性化和多媒体功能,然而,公司对注意力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的运用能力一直非常有限。尽管网站设计者试图糅合这些有利于获得的因素,但进展一直不大,效果也不佳。电子商务平台允许个人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拥有个性化信息,这是吸引的重要之处。然而,普通的网站功能远远没能达到这一要求,只有那些成熟的网站才能真正做到内容上的个性化。尽管网站强大的搜索功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和所需要的信息联系起来,搜索的结果却一直很不精确。为了找到适当的信息,人们不得不投入过多的时间。网络技术的确能监控注意力状况,但整个衡量系统还有太多缺陷亟待发展与完善。就目前而言,电子商务在注意力管理方面的不足是难以令人乐观的。我们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三、注意力管理在电子商务运行中的应用对策

为了更好地实现电子商务模式的高效运作,企业可以按照注意力管理理论来构建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服务,增强企业在网络经济中的竞争力,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1.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融入注意力管理。企业实行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势必要建立一个以信息传递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包含许多的环节,由许多的子系统构成,如何有效地运作这一系统,就要加入注意力管理的因素。在建立这一系统时,应该使信息发布系统能够有针对性地发布与自己企业产品相关的信息,避免信息炸弹的轰炸,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发布相关产品信息,让本企业信息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被企业消费者所接受;同时,在接受企业自身所需要的商务信息时,也要按照注意力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快速有效地收集相关信息。当然,在进行企业信息分析和处理时,也要遵循注意力管理原则,以更好地剔除不相关的信息。因此,可以说在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都要融入注意力管理的因素。

2.用注意力管理调控电子商务资源。当前,信息化潮流已经席卷全球,电子商务必然成为未来商务发展的主流。电子商务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如何管理成千上万的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可以说已经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注意力管理,在电子商务信息资源中融入这一因素,使企业电子商务资源能够分门别类、有效集中,使电子商务资源向注意力管理资源转变。要实现电子商务资源与注意力管理资源的转变,就必须有基于注意力管理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有基于注意力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基于注意力管理的人员队伍。在进行信息处理时,无论这种知识是易于编码并沟通的显性知识,还是在过程中学习的隐性知识,对其加工都是以占用注意力资源为前提的,这种稀缺性不仅表现在量的相对无限增多和信息的有限,还表现在分配上不能同时加工处理多个信息。因而,在信息的控制管理上应做到重点明确,尽量避免让员工同时面对过多不相关或不重要的信息。

3.形成注意力管理的电子商务文化。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够实行电子商务的注意力管理,发布的电子商务都是精确、客观和有针对性的,那么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肯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一个电子商务的文化环境,促使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得以优化。为此,除了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应该遵循注意力管理的原则之外,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应有所作为,不断完善相关的网络信息发布法律法规,使电子商务信息的发布适应社会的需求,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要。针对目前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势头,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目前,上海市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初步措施,推出了工商企业营业执照网络版的格式和发布规定,使企业和消费者需要时可在网上查看企业的营业执照,以增加对从事电子商务企业的了解和信任。

4.增强电子商务平台的注意力设计。为了解决电子商务“粘着力”的问题,企业应该设计一个内容充实且具有高度注意力和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网站,只有积累大量的点击率,企业网站才会显示其吸引力,并产生效益。同时,要选择知名度较高的网站作为传播本企业信息的辅助载体,因为知名度与注意力是密切相关的。虽然社会上能够制作网站或网页的人很多,但是富有企业个性能吸引网上冲浪者或消费者注意力的网站或网页并不多,这就制约了上网企业获得更多的注意力。因而,企业必须为自己设计一个结构简洁、色彩明快、内容丰富、目录齐全和导航图清晰的网站,并在一家或多家有名的网站上建立链接,促进企业站点的推广,增强企业网站的注意力。

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各个环节设计上嵌入注意力管理,这样就能够使企业的信息很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同时节约消费者的交易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全球信息化潮流的冲击,网络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电子商务与注意力管理融合的可能性、电子商务在交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运用注意力管理完善电子商务的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当然,还存在着其他影响,如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地分析和研究。另外,由于注意力经济发展至今时间较短,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其强调的注意力只是一种远期的资产,要想使他变为现实的购买力,仍需要顾客对企业长期和足够的信任,需要企业对顾客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需要社会各行业的配合和支持,因而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注意力经济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吕肖东,张涛.注意力管理与企业行为[j].科学与管理,2004,(4).

[2]吴世富.注意力管理:企业管理新理念[j].企业世界,2004,(4).

[3]姚国章.电子商务与“注意力经济” [j].江苏商论,2000,(7).

[4]胡罡.有效注意力:电子商务的成功之道[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7).

[5]苏勇.中国电子商务运作中的伦理障碍及其对策[j].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篇(5)

摘要:电子商务会计作为新的会计核算模式,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新生事物,国内外有关电子商务会计的理论研究滞后实践应用,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本文立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以及现有电子商务会计研究成果,阐释电子商务会计概念及其特征,电子商务会计与传统会计假设的差异,以及会计确认问题,从中分析电子商务会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会计 传统会计 会计确认

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受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发展、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飞速发展。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业务挑战传统银行业,淘宝网一年一度“双11节”于2013年末又一次“创造了一个新的消费时点”,团购风靡时尚消费人群,美团、拉手、窝窝团各式各样团购网站层出不穷,电子商务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有潜力的行业。美国Intel公司董事长格鲁夫曾说:“未来的企业都是电子商务企业”,比尔・盖茨曾预言:“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2)》指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增速超过当年GDP增长率的4倍,交易额突破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7%。《会计理论》中E.S.亨德里克森曾提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社会和经济变革对会计实践和会计思想有很大影响。”而电子商务会计作为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显得愈发重要。

一、电子商务会计的概述

(一)电子商务会计的定义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不少国内外会计理论研究学者就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对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财务报告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在国外,Martin V.Deise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战略、战术等各个层面的电子商务管理实践操作,初步将电子商务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运行环境。美国学者Paul Ashcroft认为,传统的定期财务报告将会因变得过时而被实时的电子商务财务报告取代。在国内,对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假设、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等几个方面。在会计计量方面,不少学者认为,未来的财务会计计量属性是多种计量属性的并用,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模式将会逐渐削弱,相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会凸显;在财务报告方面,国内学者的讨论大都集中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报告的信息质量及其局限性等方面,并且有一些学者认为网络财务报告已经处于标准报告定制模型的初级阶段。综上所述,电子商务还处于不断发展变化当中,国内外学者对其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电子商务会计理论框架的形成仍需从电子商务实践应用中归纳总结。

笔者认为,网络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会计环境、会计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改变,从而使决策有用性成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电子商务会计是现代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只对传统商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传统财务会计。鉴于此,电子商务会计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网络会计,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借助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仓库等高科技技术和手段,以磁介质和光电子介质为载体,对各类电子交易和事项进行远程数据处理、电子货币核算、在线报账分析、实时审计和监督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活动是一种新的会计对象,电子商务会计将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电子商务会计的特点

1.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会计记录电子商务活动的发生、确认和计量,自始至终全部在互联网上交流沟通,改变了传统会计手工记账的方式,财会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所特有的先进的电子服务技术,查找、跟踪各电子商务网站的会计信息资源,与其他客户进行应用间的相互沟通,充分利用网络共享信息资源。

2.会计账务实时处理。电子商务会计核算对象是电子商务,用虚拟的数字世界模拟现实的商务运作,会计凭证可以实时取得,并迅速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缩短了有关账务处理、报表生成的周期,会计人员可以达到随时根据所输入的会计资料生成财务报告,既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又便于财务报告的需求者及时掌握有关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为其理性决策提供方便。

3.灵活公开性。互联网是一张紧密的大网,通过成千上百个结点将若干会计信息揉合在一起,实时观察信息变动,会计信息也更大程度的开放和公开,大量数据资料从企业内、外部门直接采集,而企业内外部门也可以获得授权,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信息。

4.信息共享性与最低成本化。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供需双方交流无时间、地域、方式的限制,直接简单,一目了然,使会计信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和传播,大大提高了信息使用效率。同时,电子商务也是网络经济催生的结果,因此能充分发挥网络经济迅捷、方便的优点,缩短会计信息搜集时间,最大程度降低信息采集成本、交易成本、纳税申报成本,获得了极大的时间价值。

二、电子商务会计假设理论分析

传统会计的主体假设包括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是从事会计工作、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但传统会计主体的存在是以实体企业存在为前提条件的,当今社会由于“虚拟企业”的产生,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主体假设是否会受到动摇有如下三种观点:以庄明教授为代表的一种声音是:“实体企业和虚体企业尽管企业运作经营迥然不同,但其共性都是以企业的形式存在着,既然承认它是一个企业,因而也就不可能没有会计主体。二者因运作平台不同,因而其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也就有差异”。以任永平教授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虚拟企业不仅具有明确的企业边界,而且由于其核心功能的保留,也更有竞争力的稳定性,因此,毫无疑问虚拟企业仍然满足会计主体的假设条件,不会造成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冲击”。而以孙克新为主要代表的观点认为:“虚拟企业不是也不可能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假设不因虚拟公司的存在而受到否定或变更”。综上所述,业界对虚拟企业是否是一个会计主体这一论题是存在争论的,笔者认为,虚拟企业尽管与实体企业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企业边界界定模糊,但总归是客观存在,因而虚拟企业应该视作一个会计主体。下面谈一谈传统会计假设在电子商务时代的适用程度。

(一)电子商务会计持续经营假设

传统会计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如今电子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聚散容易,使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公司资源,随机做出策略,因此持续经营假设不能适应要求。

(二)电子商务会计分期假设

传统会计分期假设要求企业以会计年度为单位确认收入和费用,计量损益,出具财务报告。电子商务大环境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普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会计信息瞬息万变且顺畅无阻,同时虚拟企业分合迅速,很难做到严格按照既定会计年度制定企业战略计划,因而会计分期假设是否需要值得思考。

(三)电子商务会计货币计量假设

传统会计货币计量假设要求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具体包括货币计量、币值稳定、币值唯一。电子商务信息时代,商品流通速度快,各种货币形式交易掺杂,同时网上银行、支付宝等虚拟交易平台的兴起,电子货币逐步推出,货币不再是实际量化的货币,而只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字。因此,电子商务会计环境下的电子货币的出现向货币计量假设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此可见,传统的会计假设总体上已不能适用电子商务会计核算的前提要求,在借鉴传统会计假设时需要延伸假设条件甚至更改假设,这也为电子商务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电子商务会计的确认问题

(一)会计电子原始凭证的确认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审计依据、税务稽查的书面证明,所有企业在产生经济业务时都必须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电子商务运作过程中也如此。但是电子商务过程的无纸化决定了其必须有相当严谨的确认程序,由此,数字认证的签名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会计法》中尚且没有相关法律条文明确数字签名的地位与作用,因此须尽快研究、完善电子签名、电子发票等一系列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会计凭证要素,并佐以法律、法规确认其合理、合法、有效性。

(二)数字化产品的会计确认

和实体中存货一样,虚体中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资产我们称为数字化产品,包括实体商品的电子形式,如计算机软件、多媒体产品、数据库及电子出版物等。

数字化产品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因此数字化产品是电子商务领域独有的特殊资产。首先,用于出售的数字化产品不应当视同存货确认。数字化产品在虚拟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与实体企业中有形商品类似,都是企业的资产,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具有排斥性,研究开发和生产支出可以合理、可靠计量。然而,二者在存在形式方面有较大差异,存货需要仓储储藏,是日常经营活动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尚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原材料等有形资产,而数字化产品是无形的,不需要贮藏手段,一次开发成功后便可投入运作。综上所述,数字化产品的开发、生产过程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不能简单视为传统会计中的存货。其次,用于出售的数字化产品不能直接作为无形资产确认。刘良惠认为“数字化产品既不同于有形产品,又有别于传统会计中的无形资产,但它又确实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一项资源,应该确认为一项资产。根据其特殊性,应该单独设立‘数字资产’科目,将数字化产品确认为‘数字资产’。至此,资产这一会计要素就应分为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数字资产三大类,有形资产又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大类。”因此,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会计处理系统可以增设“数字资产”科目,“数字资产”科目下设“研究开发支出”等二级科目。数字化产品研究完毕并推出时,应确认“数字资产”“研究开发支出――数字商品开发成本”,用于出售时,则应确认相关收入,为数字化产品服务的硬件产品,应确认为“固定资产”,结转相应费用。

四、电子商务会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电子会计数据的难题

一是会计习惯性的数据原件问题。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传统会计中的原始凭证因笔迹各异具有可辨认性,因多联复写具有相互牵制性,难以非法修改。而在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会计中,原始凭证的数据转变成磁性介质,对电子数据的修改可以不留任何痕迹,为“原件”带来很多隐患。二是电子会计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记录业务发生的原件,法律能否接受计算机记录的电子会计数据(无纸化数据)作为有效的证据已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二)法律法规问题

电子商务会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由于其发展时间短,法律法规尚未跟进,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制约电子商务运作,导致电子商务操作漏洞大、可钻空子多,会造成电子商务行业混乱、难治理,再加上会计法中,也未对电子商务会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这就为会计人员正确记录、反映电子商务交易以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电子商务会计的不确定性、风险性。

(三)信息系统安全

一是电子商务会计以现代Internet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由于Internet自身特点,电子商务会计信息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比如,会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遭到恶意篡改、盗取或竞争者黑客攻击,存储过程中也可能因病毒入侵而丢失文件和数据等。二是市场环境不健全,网络经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市场环境还很不健全,这是电子商务会计发展中遇到的根本性问题。

(四)人员专业素质

电子商务迅速普及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会计作为电子商务和会计学的交叉学科,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和处理方法,还要精通财会软件的开发、设计、维护、保养以及数据库的设计和维护工作。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专业知识比较薄弱,尚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的发展要求。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问题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五、电子商务会计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企业运行的参照准则,为了给我国电子商务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应针对电子发票、电子货币、电子会计凭证、电子签章等易篡改、舞弊的特点,制定一系列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专门法律法规,以约束电子商务会计活动,规范电子商务会计秩序。

(二)及时观测互联网动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仍在不断自我完善、查缺补漏的进程当中,既然系统风险无法消除,我们就应该从自身着手,降低风险系数。具体方法有: (1)建立会计信息备份数据库,按时备份数据,避免数据的丢失;(2)为企业所有子电脑统一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子电脑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恶意插件;(3)使用数据加密等手段进一步保证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

(三)加强财会软件的自我开发

目前市场流通的财会软件鱼龙混杂,通用版用友软件也只能满足传统会计的部分需求,且应变能力弱、兼容性差、抗病毒能力低下,因此对于电子商务会计来讲,企业应该加大投入、自主开发可以最大程度匹配自身需求的财会软件。

(四)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财会从业人员

企业应给予从业人员更多学习机会弥补业务知识短板,掌握电子商务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深入,电子商务会计已成为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电子商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可谓任重道远,我们应顺着改革的浪潮尽快转变应对思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解决电子商务会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电子商务会计信息质量,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蓓.电子商务会计对传统会计确认的冲击及其确认方式探析[J].金融经济,2008,(18).

2.苏亚民,宿静.电子商务会计发展思路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10,22(018):246-247.

3.李书娟.电子商务会计发展之我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9):38-39.

4.何卓静,叶涛.电子商务会计基本假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1):182-183.

5.黄俊玉.电子商务会计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2,(2):191-191.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IT;理论与实践

在电子商务理论及实践的讨论中,学术界目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电子 商务=电子商务”

“电子 商务=电子商务”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片面理解电子商务是简单的“电子 商务”,而忽略了电子商务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即盈利模式的有效性、管理方式的实用性和电子技术支持的一致性、兼容性。

1.理论辨析。电子商务给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使企业在业务活动效率、与客户沟通、服务与信息反馈、协作与创新上具有巨大的时间、空间竞争优势。优势的取得并不是“电子 商务”的结果。它必须建立在企业良好的内外部电子商务环境下。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观念更新。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仅是电子技术的应用,其关键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局部或全局的改变,从企业再造扩展到与客户、供应商的合作。根据企业商务需求,分析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和所处的产业地位,加快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通过电子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二是实践活动的适应。企业必须从商务需求和技术手段两个方面人手,做好电子商务总体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商务模式,设计和开发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三是操作创新。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是各种商业模式不断尝试、失败、转型和成功的过程;商务行为的创新和转型是电子商务的灵魂。企业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求,发挥电子商务特点和优势,创新企业电子商务体系。

2.实践检验。一台电脑,一套电子商务软系统,一个网站,或建立了企业网上盈利模式,将企业的产品信息和服务系统联上Internet,加上企业的诚信就是电子商务。目前,至少有部分企业这样认为或是这样做了。但事实证明这是错的。我国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并无多大差距,但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比他们落后15年,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环境制约和对电子商务理解的局限性。我国商业社会发展处于起步和转型阶段,各种商业环境条件比较落后。电子商务中的管理体制、政策法律和商业观念等相对滞后。企业现有IT水平问题、通信设施及费用问题、成本问题及消费者习惯问题等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电子商务发展面临许多现实的困难。如:广西某一大型物流公司投资了500万元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再造。由于对电子商务理念认识不足,自身业务定位不准,建成后信息系统与整个公司业务部门缺乏有机联系,整个系统一直难以发挥效益,最终导致失败,教训深刻。

3.结论。电子商务不是电子与商务机械相加,不是电子技术与传统商务的“拉郎配”,而是电子与商务的有机结合,是商业经济贸易模式的创新和发展。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根本影响在于它的发展将会引起社会经济和企业组织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电子 商务=商务 电子”

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电子 商务=商务 电子”这一等式是正确的。但从电子商务逻辑上看,这个等式是不正确的。这个公式反映了人们对电子商务本质的理解和对电子商务理念的认识。

1.理论辨析。“电子商务”词组的中心词是商务而非电子。商务是本质,技术是手段。从商务理论来看,电子商务理论是传统商务理论的延伸或扩展。从电子商务广义或狭义的定义分析,电子商务都是借助于IT进行的商业贸易行为。“电子 商务”看似等于“商务 电子”,其实不然。“电子 商务”属于先有技术、后有需求的技术拉动型电子商务模式。“电子 商务”意属电子商务是电子技术发展而引发的,商务概念落后于电子技术发展。在电子商务思想还未成熟或电子商务还没有需求的时候,以技术拉动商务,其结果是先进的IT技术的运用与相对落后的商务管理形成鲜明对比。商务管理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法则等环境因素。电子商务更是超越传统商务经营模式和理念,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目标,在盈利模式和技术标准上实现有效和统一。“电子 商务”难以实现电子商务真正的“商务”的目标。

“商务 电子”不等于“电子 商务”,其昭示电子商务是先有商务需求、后有技术支持的商务推动型电子商务模式。这不是简单的文字序列变化,其代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这是现代电子商务性质和发展进程所证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Internet技术在美国逐渐成熟,但直到八十年代初美国才率先开始电子商务实践。美国和西方的商业社会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商业社会的运行法则和相关的管理体制、市场营销、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等知识管理已相当成熟。商业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巨大需求,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和IT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在企业还没有真正需要电子商务的时候,电子技术只能离商务而远去。目前,我国的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和理论工作者,在对公司发展战略决策和对电子商务的理论指导方面仍把电子商务的重点定位在电子技术上而忽略了电子商务的本质。

2.实践检验。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商业社会的运行法则和知识管理逐步得以理解和接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经济领域开始涉及电子商务,经历了近15年的发展。从起初的技术为本、追求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结合到以商务为中心的电子商务三个发展阶段,其实践也由重技术转化为以商务为中心。商务实践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首先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处理好企业内部、上下游和买卖双方的关系,合理布局企业战略;在此基础上辅以电子商务规则和技术,以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

3.结论。真正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商务 电子”。电子技术和商务手段的有效结合必然产生更高效益的电子商务;反之,电子商务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流程中损失惨重。电子商务业包括电子商务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理论工作者要确立“商务为本”的思想。充分理解电子商务的本质,对电子技术为商务服务并且推动商务发展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认真研究企业的商务需求,避免电子商务操作过程中过度的技术化而忽略了商务活动本身的需求。

三、“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都依赖于共同的电子技术、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内容和形式部分交叉且相互推进和协调发展。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这一命题混淆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性质、目的和活动内容,并普遍存在于企业当中。

1.理论辨析。首先,概念不同。电子商务定义为组织或个人用户在以Internet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所进行的商务活动。从理论上讲,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IT技术对整个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通常将利用Internet、Extranet和Internet等一切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信息技术进行的所有企业活动都归属于广义的电子商务。狭义的电子商务指运用互联网开展的交易或与交易直接相关的活动。它仅将基于Internet进行的交易活动归属于电子商务。前者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内部的一种联系网络,贯穿于企业行为的全过程。后者仅指简单的商务交易应用,即单指在网络上做买卖。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它将政务处理与政府服务的各项职能通过网络实现有机结合,通过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不断地优化与创新,以实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从理论上讲,电子政务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活动;狭义的电子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其次,涵盖范围不同。电子商务由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易、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与政府之间交易和消费者之间交易四部分组成。电子政务也由四部分组成: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和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二者互有交叉。第三,目标不同。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商务及运作管理目的。企业和消费者可直接进行交流,缩短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企业还可以迅速地对消费者的要求作出反应,提供个性化的、可定制的服务,使交易双方面临的商业机会迅速扩大。电子政务则通过电子技术手段实现政府对政府部门内部、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与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电子化,以全面提高政务的透明度、效率以及效能,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

2.实践检验。政府与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实体:一个是公共管理,一个是商业管理。在管理目标、方式上两者有本质的不同。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由“技术为大”回归到“商务为本”阶段。电子政务发展也经历了以采用现代办公手段、提高行政效率为主要特征的办公自动化阶段、以改变政府工作方式、促进服务转型为主要特征的政务信息化阶段和以重塑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再造为主要特征的政府电子化阶段。从应用层面看,二者在运用电子技术上相似,管理和服务内容有所不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为赢得市场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为优化配置内部和外部所有可用资源进行资源规划;为客户关系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服务,建立企业联盟。政府为提高办事效率对行政管理和服务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为提升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对政府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提高办事效率与企业实行互动交流。美国在电子政府的管理观念和操作模式上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开展提供了启迪。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建立国家信息架构(NII)计划,建立州际数据通信骨干网络;利用信息技术协助政府与客户间的互动,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加速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渠道来获得政府的服务,让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以全面提高政务的透明度、效率以及效能,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我国先后启动了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一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学习别国的经验,遵照我国政府的实情创出适合国情、政情的电子政务模式和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越来越多民众相信政府、支持政府,这才是电子政务的目的。

3.结论。电子信息技术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有效开展的前提,也是它们共同的技术基础。电子政务利用电子手段实现对政府行为有效管理和为公众更好地服务;电子商务凭借电子手段实现最高的商务目的;这是它们各自的追求。现实中,电子政务实施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持;电子商务开展也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这是它们生存和发展有空间,也是它们取得成绩的必备条件。

四、“网上营销=电子商务”

“网上营销=电子商务”这一等式明显不成立,误区的产生主要源于初期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对两者性质和活动范围的不甚了解。虽然都是概念性的东西且是大集合与小集合的关系,但如何去实践,二者则有明显的不同。

1.理论辨析。网络属于电子信息技术范畴,而营销属于商务范畴。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上文已对电子商务活动范围作了界定,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是企业基于电子化从事商务活动的一种新的业务开展方式与新的市场模式;网络营销是企业电子商务的一部分,是企业基于互联网实施营销手段,不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交易过程。企业所采用的电子信息技术也许是相同的,但所选择的网上营销的具体形式和手段可能大不相同。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从实践上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几乎是从网上营销开始的。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主要分界线就在于是否有交易行为的发生,网络营销的重点在交易前阶段的宣传和推广、注重市场调研、信息搜索、信息发布、销售渠道开拓功能、个性化服务功能、客户关系管理和经济效益增值功能等方面、网络营销方式有商业活动的运作方式(完全网络营销和非完全网络营销)、网络交易范围方式(本地网络营销、远程国内网络营销、全球网络营销)、商务活动内容方式(间接网络营销和直接网络营销)、网络类型方式(基于EDI、Internet、Internet网络的网络营销)和交易对象方式(B2B、B2C、C2C)。

2.实践检验。网络营销的内部环境为营造网上经营环境奠定了基础;外部环境为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潜在用户;网络营销的开展需要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网上营销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扩大企业的无形版图,提高企业商务活动的竞争力。从信息的收集和发布环节上分析,网上营销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高速、低成本和信息充分的效益。在顾客关系管理上,网页内容与形式设计尽量提供与企业行业、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运用各种电子技术,使顾客可以通过数据库搜索、发送邮件、网上交谈、订购、实时付款等方式,满足潜在客户的兴趣和需求。我国许多企业对网上营销认识不足,网上营销效果并不明显,投入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有的网站层次过低,营销方式和技术手段落后;有的对网络特性理解不足,没有完整的营销方案和计划。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实践证明,优秀电子商务企业的网上营销以其各具特色的站点结构和功能特点、鲜明的主体立意和网页创意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富。

3.结论。网络营销是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凸显了其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核心地位。网上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可以发挥出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优势。企业网上营销模式必须从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和运营方式等方面处理好企业、顾客、社会的三者关系并贯彻始终,建立系统网上营销的市场运作平台,通过系统优化配置,网上营销才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五、结语

电子商务信息化论文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 信任 研究

0 引言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与运用的产物;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人类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结晶。由于商务网络环境大量地充斥着风险、不确定性而又需要相互依赖且愈加复杂,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已成为决定网上交易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信任问题之所以显得重要,是因为电子商务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与传统商务相比,表现为程度更高、范围更广、情况更复杂。这是因为:第一,与传统商务一样,由于经济行为者的决策失误和容易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分布,使得电子商务易受到交易本身特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影响。第二,电子商务受交易者所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交易所依赖的技术系统平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这种风险是买卖双方即使签定协议或合同都难以避免的。

基于上述原因,电子商务信任研究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内容被提了出来,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对此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加以梳理。

1 概念

1.1 电子商务的内涵 由于网络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同时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目前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的定义并未形成共识。由于学界、商界有各自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实践经验,因而在理解和定义电子商务时有所差别,大致可以概括为狭义的理解和广义的理解两种。狭义的电子商务,指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进行的在线销售式电子商务。它是通过在技术上、功能上更加拓展了的网络—国际互联网进行的,从更严格意义上规范的在线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泛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整个市场为范围的商务活动。在技术手段上不限定于国际互联网,而是泛指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交换、获得数据的技术。在商务范围方面,也不仅限于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在线式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它还包含整个市场一活动相关的若干方面,如产品设计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广告促销、交易双方的磋商契约、产品的运送、货款结算以及售后服务等。

1.2 信任的内涵 近几年来,信任的含义一直在各种情境之下被思考。由于涉及和研究信任现象的领域较多,因而存在许多有关信任的观点。一类是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定义。比如,将信任定义为“从道德上对合理行为的预期,即以道德原则为基础的道德上的正确决策和行动”。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任是指“经济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

总的来说,可以将信任概括为:经济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且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信任是经济交易活动中的核心因素,因为只有双方相互信任,交易才能顺利进行。国际上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买卖双方的信任关系对发展并维护顾客的回头率与忠诚度起决定性的作用。信任被看作是决定交易过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交易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交易双方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它们之间的信任与相互依赖关系也随之发展[4]-[5]。

1.3 电子商务信任的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信任重要性最突出的一面是降低交易费用,电子商务信任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企业的存在是用内部管理组织代替市场节约交易费用,而电子商务信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实现垂直一体化以节约更多交易费用;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信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一个企业可以通过与外部其它企业签订合同而不是依赖内部资源,在同等产出与收入前提下,来缩小企业规模[4]。

2 当前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从研究论文的数量来看,近几年才出现有关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论文,笔者在网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关键词”为检索项对“电子商务”、“信任”进行检索,从1999到2006年8年期间,仅有58篇相关文章,截止到2007年就增加到450篇,2008年至2009年间便有213篇,可见最近两三年在我国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的研究 对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研究,我国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当前的大部分相关文献中,对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代表观点:①电子商务信任机制主要通过虚拟组织的建立来实现,当其无法在虚拟组织中创造共同价值时,我们可以通过人性化的联系来加强大家对虚拟组织环境的信任;②b2b电子商务市场信任机制的建立必须以制度信任为基础,具体包括认知的控制信任机制、认知的鉴定信任机制、认知的法律约束信任机制、认知的反馈信任机制、合作规范信任机制;③将不同的风险来源与不同的信任机制相匹配,主要从技术、制度法律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以及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建立比较完善的b2c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等等。

2.2 电子商务的信任评价模型的研究 在我国,目前有关电子商务信任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电子商务中的信任评价模型研究方面,其中利用博弈方法对信任问题进行分析的文章比较多,分别介绍b2b、b2c、c2c的信任评价模型,或者对具体某种类型的某行业或者是某企业进行信任评价也比较多,而系统地介绍对于整个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应该怎样评价的却不多。

2.3 如何构建信任体系方面的研究 目前,如何构建信任体系方面,并且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研究,其中大多是对建立电子商务信任体系方面的研究。常用的方式是把目前的电子商务中信任缺失问题提出来,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设信任体系的想法。

2.4 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的研究 目前,主要有3种较为典型的信任管理模式,即:中介信任管理模式、交托信任管理模式、担保信任管理模式。在这些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信任管理主要通过认证制度、在线信誉系统、信用评级、第三方契约服务、设立安全交易基金、信用炒作惩罚等来实现。我国学者对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信任管理框架的构建方面,这些信任管理模型一般都包括如下组成元素:身份信任管理和在线信誉评估系统。

2.5 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信任因素分析的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对影响电子商务信任的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商家、电子商务网站、消费者和商务环境。

商家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声誉、品牌、规模,为消费者提供定制服务的意愿等;而电子商务网站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可获得性、公布品牌促销信息、愤怒改变的导航和友好的界面等等;消费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任倾向、交易经历、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和对网上商店的预期、文化背景等;商务环境因素方面主要研究: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高低、社会上是否建立有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有无关于电子商务的明确权威的法律规范。

3 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的不足

总的来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中信用问题的研究,也多处于在操作层面上对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进行实践研究。从相关的文献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对信任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多、很深入的,只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研究结果还比较匮乏。具体来说,当前的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和定性描述为主,这些观点还没有得到系统实证研究的确认,也没有系统的提出理论供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借鉴,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①目前国内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证方面,都与我国企业和政府开拓电子商务的实践不相符,有滞后的迹象,且急需解决。②总体来说,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分散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多,而系统的、应用性的研究较少。目前,有关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各行其是,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因此也很难对我国电子商务信任的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③从研究结果来看,成果中直接借鉴国外信任研究的方法较多,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本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与方法的较少。④大多数学者都提到了基于制度的信任,但是给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在线企业提供参考的建议方面的研究却不多[3]。⑤虽然目前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的研究较多。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机制”,并且对其理解也不够深入、全面和系统。⑥信任问题是电子商务的瓶颈己经形成共识,但对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的认识,还不全面,很多人认为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仅仅是道德和法制问题,限制了信任问题的解决思路。

4 今后的研究方向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出现是新生事物,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管理缺位,我们无可厚非,今天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模式正日益完善,而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休系研究正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我们是放任自流,让微观的市场经济规律来决定,还是未雨绸缪,高屋建瓴,发挥我国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总的来说,将来的研究方向如下:

4.1 在不断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发展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创新;加大宏观层面的研究力度,重点研究有关政府的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缓和深化研究成果,相互协作,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体系。

4.2 构建起一个统一的、科学的、严谨的、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

4.3 从安全的角度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技术方面研究主要是对交易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等安全技术的研究。电子商务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上实现的,因此电子商务的信任也需要采用技术手段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鲁滨,张巍.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1):73-76.

[2]张睿,陈卫华.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3,(06):117-119

[3]辛明,孙洁.国内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现状分析[j].光盘技术,2006,(01):4-6

[4]李召敏,宋光兴.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信任的制度途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63-66.

[5]李召敏,李涛,宋光兴.网络营销中顾客信任的建立途径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c].见: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桂林,2006:329-33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