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奥运经济论文

奥运经济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24 17:08:56

奥运经济论文

奥运经济论文篇(1)

[摘要]奥运经济必须与金融发展相互依托,奥运金融应正确选择支持奥运经济的切入点,以奥运会金融服务和金融环境的建设为重点,加强金融创新,确保奥运经济效应的整体实现。

[关键词]奥运经济奥运金融金融服务

目前,奥运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现象,人们从聚合效应、裂变效应、辐射效应等方面表述了奥运经济的积极作用,但毫无疑问的是,奥运经济必须与金融发展相互依托。如果没有相应的金融支持,奥运经济效应则难以充分发挥。其实,从2001年7月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天起,中国的金融业就已经开始积极参与奥运,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那么,奥运经济与奥运金融有着怎样的联系?金融业又应如何选择支持奥运经济的切入点?为此,本文特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奥运经济给奥运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奥运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凭借自身业务属性的优势,率先搭上了奥运经济的快车。众所周知,举办一届奥运会是要大动土木的,除了奥运赛事所需的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包括奥运村、媒体村、会议中心,以及残奥会场馆的的建设等等。如此庞大的工程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强力支持,还需要一条畅通无阻的资金链条作为保证其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但是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仅靠政府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分享奥运盛宴的机会。2003年4月,中行与北京市政府签署了《金融合作协议》,根据《金融合作协议》,中行承诺在2008年之前,将提供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北京市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所需的融资服务。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二、奥运金融发展的突破口

1.金融支付产业

如果将门票刷卡比作奥运催生的偌大金融支付市场的入口,那么与其相比与奥运相关的旅游、餐饮、酒店、消费等领域才是银行卡刷卡消费的重头戏。特别是在中国,刷卡消费所占比例还远远没达到预期水平,无论是签约商户数量、POS受理环境还是刷卡消费习惯都还未达标。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奥运倒计时的钟声将对金融支付产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金融支付将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

2.银行管理业务

我国银行业能否为参与奥运盛事的各界来宾提供全方位、立体化、高质量和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直接与网络、技术、资金和人员保障能力有关。当然信息技术是金融服务系统的基本支撑。中国银行正发挥奥运会合作伙伴的优势,在奥运村等奥运区域内设立营业网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奥运场馆周边网点布局,与VISA国际组织共同合作,在奥运现场安装ATM和POS机,携手拓展奥运会相关城市商户受理网络。从目前已经开展的奥运相关市场开发和运营看,中行总的回报和收益比较理想。从直接收益看,围绕北京奥运会筹备开展的各种资金管理业务,代售北京奥运会门票、代销奥运特许商品和开设非居民临时法人账户等业务.已成为中行业务收入新增长点。从间接收益看,北京奥运会在提高中行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拓展客户关系,以及建立品牌差异化优势等方面作用日益凸现。

3.自助服务市场

在银行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全面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将不断前移,企业也会更加关注自动化和渠道集成。奥运金融自助服务工程无疑会促进金融行业与产业链各方的联合,全面推进金融业技术的应用.将使我国金融行业系统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全球领先的金融自助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NCR公司宣布,快捷、便利安全的金融自助服务将成为中国成功承办重大赛事和国际活动的必备条件,而日益频繁的大型活动也将为金融自助服务市场营造无限的拓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单一的存取款功能的ATM机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通过一流的技术和软件实现集存取款、购票、充值、交费等全新功能的ATM将成为市场新宠,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协助银行获取更多利润。

4.风险管理业务

筹办奥运周期长、规模大、影响远。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确保安全,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重要基础。作为保险合作伙伴,人保财险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以及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充足的保险保障服务与资金支持。在最近的几十年里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受到各届奥运会组织者的高度重视。这次人保财险加入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行列为双方的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人保财险将通过赞助奥运.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加速企业的发展。

三、奥运金融发展规划的制定

1.构建健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结合北京特色,为举办奥运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与服务。第一,针对混业经营的趋势,可考虑成立北京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公司是商业银行、北京证券公司等地方性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第二,加快开放实现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要有步骤地吸引具有先进管理经验、运行机制的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北京开业或参股首都金融产业,提高服务奥运的能力;第三,构建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要着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推动奥运融资创新。

2.加强与改进金融监管,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与环境

建立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一是各分业监管机构继续加强协调合作,建立金融企业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将金融机构置于市场约束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二是应加强首都金融业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系统,完善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早期的风险预警系统;三是要整顿首都金融秩序,打击金融犯罪,提高首都金融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邱晓德:奥运经济与发展中国体育金融市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1:28~29

奥运经济论文篇(2)

【摘要题】体育与经济

【【关键词】奥运经济/直接/间接

1前言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创了奥运经济扭亏为赢的历史先河,为被经济困扰的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成为成功举办大型运动会的典范之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对外开放、促进发展的绝佳良机,因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巨大市场之一。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不仅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会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奥运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文研究目的旨在为了解、认识和把握北京奥运会的商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2奥运经济的概念、形成及其背景分析

2.1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指主办国组委会的直接效益,即电视转播权销售,指定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以及对主办国其它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的诱发效益的总称。中国著名企业形象策划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莫斯科”奥运宣传万里行活动总策划陈放先生认为,“如果把奥运经济仅仅理解为狭义的组委会的直接收入,那就太正视了,关键是它的:“间接效应”,“精神效应”。因此,奥运会的“直接收益”是奥运经济的基础,而“间接效应”、“精神效应”才是做大“奥运经济”的根本。

2.2奥运经济的形成

奥运经济的全面赢利源自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但就广义的“奥运经济”而言,1964年日本东京的第18届奥运会,应该是现代奥运经济形成的重要时期。

我们知道,日本作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力窘迫,民不聊生。正是由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使日本的通讯、卫星、汽车等工业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在1964年的奥运会上,日本实现了奥运会首次使用卫星向全世界实况转播的工作,对奥林匹克运动世界性的直接宣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日本的经济复苏,并得以快速增长,GNP由奥运前的年增长10.1%猛增到奥运会后的26.1%,日本国人和世界经济学家称之为“奥林匹克景气”。虽然,最终东京奥运会的直接收益亏损,但间接效益的巨大成功,使人们看到了“奥运经济”蕴藏潜在的巨大商机。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见表1)

表123-27届奥运会经济状况

届次23届24届25届26届27届

直接收益(美元)2.27亿4.7亿0.4亿0.1亿4.5亿

间接收益(美元)70亿97亿260亿51亿165亿

就业机会(人次)6.25万33.6万2万3.7万3.3万

注:从25届奥运会开始启用了大量的奥运志愿者服务,减少了一定的就业人次。

2.3奥运经济形成的背景分析

国际奥委会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社会非商业性投入,致使国际奥委会经济不能独立运作,造成国际奥委会的经济窘迫,以致影响国际奥委会的生存问题。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社会非商业性的投入为主,且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非商业性投资形式。随着国际奥委会组织的不断壮大,国际奥委会的开支也日渐增多,以政府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已不能满足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需要。

另外,由于1985年前国际奥委会章程禁止商业行为和以职业为目的职业运动行为进入奥林匹克运动,导致国际奥委会的经济不能独立,只能依靠社会的投入,最终造成国际奥委会经济窘迫的尴尬局面,到1976年国际奥委会的帐面资金仅剩有2,000万美元,几乎到了组织难以维持运作的困难境地。

奥运会耗资的巨大膨胀,导致1984年前各届奥运会主办国经济亏本,甚至负债累累,以致影响奥运会的积极申办。

由于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债务影响,使美国洛杉矶成为1984年夏季奥运会唯一一个申办城市。1980年,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明确指出:“奥运会的财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危机,已成为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会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

美国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新里程碑。

受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规律的影响,在1974-1975年间,美国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通货膨胀率首次达到战后的12%的双倍数字。美国在国际上的经济霸主地位也急剧衰落。虽然,里根政府实施减税政策,使美国经济到1984年取得了连续回升50个月的成就。但美国经济已使美国联邦政府债台高筑,走向较为困难的道路。

受美国经济的影响,政府无力投资奥运会所需的巨额资金,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政府不投一分钱的情况下,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先生决定承办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民间承办奥运会的历史先河。本届奥运会在尤伯罗斯先生天才的策划与务实的领导下,不仅没有亏损,而且净赚2.37亿美元。

洛杉矶奥运会经济运作的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2.4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奥运会已被纳入国际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奥运经济的价值也进一步得以体现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变,市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调节杠杆。《世界银行1992年发展报告》中强调指出:“经济靠市场”是发达国家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

从1984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逐渐被市场经济为主的商业性投入所取代。虽然商业精神不能凌驾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上,但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存发展却永远背离不了商机无限的市场经济。这种经济运行体制的转变,使奥林匹克运动从奥运会上获得了巨大而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各主办国(1984年以来的各届奥运会)的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奥运经济的“生产效应”已初步形成,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的巨大商机再次成为世界各国众口分争的巨大“蛋糕”(指经济)。

3奥运经济的构成

奥运经济的构成分类有许多种方式,如我国学者陈放先生以时间作标划分的“奥运经济”为:①“前前奥运经济”指1999年北京决定申奥到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②“前奥运经济”指2001年—2008年的迎奥运阶段;③“中奥运经济”指2008年9月15日—10月2日奥运会期间;④“后奥运经济”指2008年10月2日奥运会结束以后的经济。但无论哪种构成分类方式都必须符合奥运经济的特点。

为了更加直接地反映奥运经济的构成,本文研究采用“奥运直接经济”和“奥运间接经济”的分类方法(附图)。

附图

附图奥运直接经济与间接经济构成

3.1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

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是指奥运会期间的经济运作,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主要包括:①门票收入;②广告赞助;③电视转播出售;④奥运彩票发行;⑤奥运会纪念品发售。

从直接经济收入看,大头是电视转播,悉尼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收入高达7.98亿美元,占总17.56亿美元直接经济收入的45.4%;其次是广告赞助5.36亿美元,占30.5%;门票收入是3.56亿美元,占20.3%;其余的收入占直接经济的3.8%。

3.2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

筹备奥运会一般需6-7年的时间,其间要兴建大量体育、交通、通讯、服务、环保等设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筹备举办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为邮电通讯、体育产业、旅游餐饮、房地产业、招商引资、教育产业、金融环保、交通运输、娱乐行业、建筑技术、环保产业等众多领域的经济辐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中体育产业被称之为奥运经济的“阳光产业”,1999年的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达4,0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而且还在以年增长6%-10%的速度增长。美国20世纪80年代体育产业产值大约占GDP的1%,在各大行业中位第22位;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GDP则上升为2%,排名上升至第11位。而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产值为156.37亿元,仅占GDP的0.2%。

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效应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商业手段,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价值成为人类世界共同拥有的巨大财富。也使奥运会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唯一一个申办城市,突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10个城市。其商业行为,奥运经济利益驱使不言而喻。

4结束语

奥运经济的话题深远悠长,内容众多,但面对中国经济的日益腾飞,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借历届奥运会经济运作成功的范例与数据,对奥运经济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经济运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新民.奥运知识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2]《世界之窗》编辑部.奥林匹克之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3]刘雪冰.巴赛罗那奥运会纵横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

[4]陈放主编.奥运商机大策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5]刘语明.100名家策划[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

[6]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奥运经济论文篇(3)

关键词:北京奥运后奥运经济发展与展望

纵观现代奥运史,从“蒙特利尔陷阱”到悉尼“后奥运经济风险”,几乎没有哪个主办国家和城市完全摆脱奥运后的低谷效应。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奥运后主办城市或国家经济下滑不是规律性现象,影响因素较多,只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能平稳、顺利渡过后奥运时期。

奥运经济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

后奥运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奥运会后的经济效应,一般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奥运会的积极效应开始递减,奥运经济中的消极效应将更明显。这是由于投资突然失速,且国内、国际的消费需求在奥运举办期和后奥运初期释放得差不多了,没有了有效消费需求的支持造成的。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后奥运时期经济发展分析

一般从奥运会举办前一年至结束后的第二年,奥运会主办国的GDP增长平均下降4%。而投资水平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0%。工业生产增长也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幅度居于上述两者中间为6%。1984-2004年20年间共举办了6届奥运会,除1996年的美国以外,其它举办国的经济在奥运会后都放缓了。不过,这些国家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情况:

(一)奥运会前经济加速增长而奥运会后经济增长放缓

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开幕前两年的经济加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而在奥运会当年,投资增速就已经开始下滑,从而使经济增长放缓;奥运会之后投资下滑的幅度加大(汉城奥运会除外),经济增长也随之更加疲软(韩国在汉城奥运会后投资和消费依然强劲,其经济放缓更多地是因为经常项目的缘故;悉尼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二)奥运会前后的经济增长都趋放缓

例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西班牙从奥运会前几年至奥运会后一年的投资和消费增速均逐年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本无法观察到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美国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这是符合人们预期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奥运会之后美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而是继续加速增长,背后的动力则来自于消费和投资的持续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要归功于当时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即“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肖炼,2002)。可见,各国“后奥运低谷”现象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后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我国举办奥运的国情和发达国家或者亚洲新兴国家的情况不相同: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其次,奥运之后市场需求会进一步释放;第三,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处于2000多美元的较低阶段,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不会因为奥运结束而受到太大影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要增加很多,在产业上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还可以再不断地往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投资,这些都会带来经济增长。

我国的经济规模比其他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我国整体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澳大利亚的8倍。蒙特利尔和悉尼为举办奥运会动用了全国GDP的五分之一,因此,“后奥运低谷效应”比较明显。但北京奥运会投资占全我国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1%,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经济影响有限,即使北京在奥运会后经济产生波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举办奥运会对于我国这样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而言,“后奥运低谷效应”几乎不存在。

我国办完奥运会以后的未来几年还有很多重大的国际活动,可以弥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减少的基础设施投资。另外,除了和国际会议、国际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也较大。

奥运会后我国经济走势还受着国际环境的影响。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欧美经济走势趋缓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007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外贸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员,其经济增长愈来愈受到国际经济、特别是主要国家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国际石油、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元贬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考验,不过我国有能力像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保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北京奥运会后首都北京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北京正处在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甚至更高水平迈进的发展阶段。历史实践表明,处在这个阶段的城市,经济始终会保持向上的活力,不会因为举办奥运会而引发“后奥运低谷效应”。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我国长期增长潜力为9.3%-9.5%,北京的长期增长潜力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在10%左右,因而不存在后奥运时期北京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将加强新城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将会部分弥补奥运场馆投资的减少;北京的地铁建设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停止;从2007年初开始,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将会减小2008年以后投资减少所带来的落差。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奥运会举办之前的最近几年,北京的房价虽然一直在快速上涨,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奥运会的因素。后奥运会时期,只要影响房价上涨的这些因素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就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现象。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北京2006年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581万人,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来人口总量最多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其内在的消费需求潜力较大。奥运会后外国运动员离开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相对来说不会很大。奥运会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应该也不会大幅减少,而国内游客数量更不会因此而减少。

从场馆建设的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31个场馆中有2/3为改扩建和临建场馆,较好利用了原有体育设施。并吸取其他主办城市的成熟做法,对国家体育场等6个大型场馆及相关设施项目实施了项目法人招标。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控制政府债务压力,保障场馆赛后利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场馆在空间布局安排上,与城市规划、大学建设、社区发展相结合,也为赛后更好地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和首都北京的经济不会出现“后奥运低谷效应”,且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这不等于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没有障碍,主办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才是决定经济波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明义,方芳.“后奥运低谷效应”之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奥运经济论文篇(4)

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

新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对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该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很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奥运会对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国家经济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办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无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将处在以结构调整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更要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与发展问题,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增长与就业困难的矛盾以及“入世”、经济全球化对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的要求等。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办奥运会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从申办开始到奥运会结束,至少能在10年的时间内让全民普遍关注。以北京为例,从1999年北京奥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奥运会圆满结束,这10年将会出现前期的“人人盼奥运”和后期的“人人都是东道主,全民支持办奥运”的祥和局面,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主办奥运会无疑将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基本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这一体制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不断完善。扩大市场开放度除了市场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推动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来有意识地推动这一进程尤为重要。主办奥运会即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首先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事件,主办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这样的操作要求该国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而这样的调整过程无疑就是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其次,现代奥运会投资巨大,一般来说,主办夏季奥运会用于赛事的直接投资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投资加起来会超过几百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办奥运会投资会更大。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度,按国际惯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益。最后,承办奥运会会使主办国在整体上获得一个开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对吸引外资以及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有实际意义。所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

3.促进北京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一个城市能够承办规模巨大的奥运会,说明它已具有相当的国际化水平和组织能力,而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会对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申奥取得成功,给北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促进首都现代化事业决速发展。一是办奥运将迅速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水平,大大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二是办奥运将全面拉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长,激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三是办奥运将强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坚实后劲。四是办奥运将进一步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五是办奥运将不断提高全体市民整体素质,推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奥运“低谷效应”

海水有涨潮必然就有退潮。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一点通过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应当可以肯定。但是,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主要指举办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奥运会后,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将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在国外被称作“低谷效应”。“低谷效应”曾经出现在许多主办奥运会的城市,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地产了。88年汉城奥运会带动了韩国经济的腾飞,进而使韩国的房地产业已令人惊奇的速度发展,但1995年以后,韩国的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泡沫也开始显现,众多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而被迫中断施工,或者以低于成本价格委托给第三方处理。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房地产业雪上加霜,而且很多房地产企业根本从银行贷不到钱,最要命的是汉城房价太低,房子没有人要。悉尼地产从奥运会之后开始大幅度下跌,地产市场一片萧条,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从2001年下半年又开始回升了,悉尼用2年扭转了跌势。

通过上述分析,奥运通过投资拉动加速经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占主导地位,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往届奥运会后地产经济的低谷效应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如果有效引导消费,消费水平支持的话,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平稳度过。

参考文献:

[1]吴新民.奥运知识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世界之窗》编辑部.奥林匹克之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刘雪冰.巴赛罗那奥运会纵横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4]年炜.警惕奥运会经济负面影响.体育博览,2004,(10):23-25.

奥运经济论文篇(5)

[关键词]奥运经济体育产业影响

一、奥运经济与中国体育产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将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全面腾飞提供了百年难遇的发展挈机。从以往经验表明,举办一次奥运对于促进主办城市和所在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其效果会比平常好几倍,而对于整个体育产业的振兴和繁荣,更是如虎添翼。为了架借奥运之风,逐步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国际化步伐,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随着奥运会逐步走向商业化,它的无限商机必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奥运经济加快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

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但是发展快。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6亿元,到了本世纪初已经超过200亿元。中国在体育产业上的差距表现在方方面面,竞技体育是体育产业中重要的一翼,我国最早走向市场也最火暴的足球,近五年的转播权总共6000万美元,而英国三年的转播权价值就达11亿英镑。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两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其发展速度是可观的。中国体育推广市场目前占GDP的比例为0.25%,而美国是1.3%。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08年奥运会的运营支出将达到17亿美元,奥运会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投资为2975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达到25065亿元,奥运会诱发的旅游消费支出将达到138701亿元。奥运会带动的巨大投资和旅游消费支出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2008年奥运会将使用37个比赛场馆(其中32个在北京,5个在其他城市),训练用比赛场馆59个。这些场馆需要购进大量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根据近几届奥运会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需采购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总价值为2亿~25亿美元,这为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开拓了发展空间。其次,2003年~2010年,奥运会将额外吸引249万国外游客到北京旅游,其中奥运年将达到77万人,这无疑是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巨大商机。再次,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体育保险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广告业、体育博彩业等行业的发展机遇。

三、奥运经济促进中国体育产业向市场化发展

发展体育市场,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奥运经济的带动下,人们对体育意识,即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弘扬体育品格和传统体育精神,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体育素质,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与时俱进地建设和发展体育产业,以现代的市场观制定和实施体育市场的规划?将体育资源与相关行业整合,打造特色的体育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建设体育产业市场,繁荣体育经济?完善体育经济体制,推进体育市场对外开放,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体育商品和各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竞争?我国体育市场的优势和劣势将随着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日益凸现?因此,要努力开发体育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体育市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借助奥运经济发展,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国际比较价值规律,进行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促成优势体育产业创新,带动相关产业,促进高效率的体育产业与地区经济综合体的良性互动,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朝着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四、奥运经济促进体育产业政策完善和法制化建设

发展体育产业必须尽快建立起以产业政策作为主要调控手段的体育产业管理的体制,从以前直接的管理变为间接的管理,从微观变成宏观调控。要实现这种转变,就是不光是体育部门的事情,需要把它纳入到国民经济计划当中去,包括在统计上,考核上,都有相应的指标体系。第二个,体育产业的发展不是单纯地制定一个产业的发展,而是制定一个产业群、产业链的发展的推进计划,能够尽快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说体育旅游,体育娱乐业、体育广告业等等。第三方面,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形成大的突破,形成全社会共同投资办旅游,多种所有制的办体育的模式。第四方面,努力地实现国际化,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国外的资本,引进好的国外的商业管理的模式,引进先进的体育品种等等。第五方面,就是法制环境的建设。法制环境建设的时候,怎么样来关注体育的社会化问题,要推进社会化,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考虑到地区的不平衡,怎么样能够实现地区之间的对口援助,发达地区怎么样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扶持和推动。尤其是西部开发以后,少数民族的体育,作为中国特有的体育品种,怎么样开发出来,推向世界。第二是弱势群体的普及,第三是国民的全民健身计划,在更广和更深的程度上,能够有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后一个方面的宏观管理,关于腐败,关于黑幕等等的管理。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作为一个转型当中的事业,它的不规范性和高利润,这两种环境下就会产生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如何加强这种管理、监督和调控,实现这种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就要有健全相关的配套法规,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用法律保障体育产业经济的健康稳定,使我国体育产业能适应奥运经济的发展要求。

五、奥运经济为体育产业巨大的经济利益,为企业营销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用品企业约25000家,除生产满足我国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所需的器材外,还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体育品牌进行加工业务,“中国制造”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5%以上。国人所熟知的那些世界顶尖运动品牌,尽管“东家”来自于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但其标识上那醒目的(中国制造)让人再熟悉不过了。在2008奥运会就是一个诞生属于中国自己的世界顶尖体育品牌的机会,在奥运会28个正式比赛项目中,14个大项的体育器材和装备都由中国自主品牌提供。特别是在在乒乓球、体操、举重、田径、赛艇、射击等项目的比赛中亮相,其中的绝大部分产品都荣获了“中国名牌”称号。这其中,既有早打入国际市场、为我们所熟悉的“红双喜”、“双鱼”等传统名牌产品,也有近年来被国际赛事所认可的体育品牌,如山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田径器材、体操器材、拳击器材、柔道器材、跆拳道器材、摔跤器材,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田径器材、游泳器材、水球器材、曲棍球器材,北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飞碟碟靶等。名牌产品进入奥运赛场,既给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带来了实际利益,也使国产优秀体育器材的国际知名度得到了提高。

六、奥运经济促进体育产业规范化管理和企业制度完善

奥运会将对政府做什么、支持什么的效果进行检验。这对我们调放结合发展体育产业有很大好处。比如是否要重点支持竞技体育,放开其他体育办的产业;是否应从产业政策上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特别是一些便于市场化运营的项目。如体育健身娱乐场所;是否应对从事为主体产业服务和为提高大众身体素质服务的项目和单位,国家应给予适当支持,如减免税、优惠贷款等。而国内企业要在奥运经济中找到商机,就要与外商企业进行竞争,制度健全与科学,是进行竞争的基础。因此,奥运会将促进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这可能会使一些有条件的福利型、事业型单位加快向经营型、企业型转变。加快体育产业中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构筑符合现代体育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之相应,体育经济政策要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体育组织的权益,鼓励体育产业中形成多种所有制的竞争格局,要利用股份制等形式来吸引和组织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

七、奥运经济扩大体育消费需求,提升国民体育意识,引导和激发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

因为,奥运会的庆典、表演、娱乐将成为一种样式,强势优胜项目高程再起,异军突起项目亮点耀眼,武术新设项目推广启动,参赛运动员进入运动巅峰期,广大消费者消费进入兴奋期。而奥运资源,例如比赛场馆、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也进入了再利用的时期,收费、租用、承包会带来很好的收益。体育产业化实现转型,盈利模式变公益为商业;转售、零售、推销、媒体、广告、商品、旅游、餐饮、娱乐,带来商业化增值,同时,借鉴奥运的运作,奥运后的比赛的质量将提高,比赛规则将调整体育自身的商业性也得到了强化和扩大,比赛的趣味性、刺激性、悬念、愉悦将增强,体育消费市场规模扩张并有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借奥运东风,我国的体育消费有扩展效应,体育消费热潮兴起,需求迅猛增强;体育消费规模急剧扩大,人口众多,金额巨大;体育消费花样增多,现场、传媒、购物、旅游、健身、娱乐、休闲。奥运体育消费扩张效应也将带来巨大效益,具体表现为,体育消费增长加剧,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体育消费在总消费中比重及位置上升;奥运景气高峰效应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效应叠加;消费增长速度加快,体育消费增长速度更快。

八、奥运经济加快体育产业专门人才培养

人力资源专家分析,奥运还将为许多岗位带来提升的机会。奥运经济是一个新的领域,很多工作是直接与国际接轨的,奥组委要对包括志愿者在内的人员进行培训。这些巨大的项目工程将会培养出一批非常抢手体育管理人才、产业经营人才、外事人才、科技人才、教练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竞赛组织人才及裁判人才等各类体育人才。作为一项运动,体育需要呼唤迈克尔·乔丹、刘易斯、贝利这样的天才运动员向人类运动的极限发出挑战,而作为一个产业,体育更需要像现代奥运商业运作模式的创始人尤伯罗斯、NBA的大卫·斯特恩一样杰出的经营管理者,和一大批熟悉体育的管理人员。

总之,2008年的奥运经济与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是同步的,随着各地经济、社会以及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产业呈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熊强等:2008奥运对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12

[2]田玉军: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集团经济研究,2006.10

[3]郑双喜:从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看北京奥运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奥运经济论文篇(6)

[关键词]重大节事;奥运;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5-0084-06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AIEST)在1987年第37届大会上,提出了界定重大节事事件的3个标准为规模、投资与影响:至少具有吸引100万到访者的规模;资本投入至少相当于5亿加拿大元、7.5亿德国马克或25亿法郎;并且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必看(must-see)”的节事。无疑,按照这一标准,奥运会、世界杯、世博会等是典型的重大节事。

重大节事事件的研究由此成为20年来学者们关注的前沿课题之一。虽然相关研究在媒体传播、大众文化、公关关系、休闲与旅游以及事件营销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如盖茨(Getz)等,但从关注重大节事的影响后效方面来看,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重大节事活动对旅游业的影响,如格林(Green)和查理普(Chalip)、吉布森(Gibson)、李等(Lee,et al.)、麦卡特尼(Mccartney)等所做的研究,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游客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等方面。二是重大节事活动带来的经济影响,如毕特等(Bitta,etal.)、朗(Long)和珀杜(Perdue)等所做的研究。布朗(Brown)和梅西(Massey)分析发现,对重大节事经济影响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特别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商业模式的成功运作之后,奥运经济分析的序幕正式拉开。康(Kang)和珀杜(Perdne)基于“奥运会影响曲线”研究了汉城奥运会的长期效应,发现,1988-1990年3年间奥运会的经济效应约为13亿美元,并且发现重大事件的经济影响在事件之后更高,然后在10年内逐渐递减消散。金等(Kim,et al.)研究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投资与收益,以及奥运对就业、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布鲁特(Brunet)沿用这一思路分析了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汉弗来斯(Humphreys)和普拉姆(Plummet)分析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对乔治亚洲的长期、短期影响。安徒生(Andersen)和帕帕尼科斯(Papanikos)对随后的悉尼、雅典奥运会所带来的GDP、就业效应进行了预测。王春雷将国外重大节事经济影响的研究方法归为5类:成本一收益分析、投入一产出分析、改进的投入一产出分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问卷调查分析。

作为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件大事,2008北京奥运会吸引了诸多国内学者开始关注重大节事事件的研究。有关北京奥运的经济研究方兴未艾,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类比历史上其他国家奥运经济影响对北京奥运的经济效应进行的定性分析,如杨秀萍和杨春雷、董锋和谭清美等;另一类则是沿袭了国外的研究思路,着眼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化分析,如方福前、杨越、吴华清等关注了北京奥运会可能带来的长期、短期经济影响,奥运对GDP、就业等影响。

无论从国际、国内来看,有关重大节事的经济影响分析是重大节事研究的主流问题,定量的研究方法应用较多,但研究视角仍主要以宏观经济为主。虽然这样的分析作为申办重大节事的经济性论证被广为接受,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如伯根(Burgan)和姆利斯(Mules)认为,对于支出的核算只应包括那些与事件直接相关的支出,换言之,只有那些在事件不发生时就不会产生的支出才应该包括在其中。蒂勒尔(Tyrrell)和约翰斯顿(Johnston)指出,事件本身的经济影响可能会受到总体经济效果的干扰。重大节事本身具有一般性事件难以比拟的复杂性,其庞大的节事流程、社会影响面与公众参与度必然会在诸多方面带来深远影响。所以,对重大节事事件经济效应的评价也应有多个不同的视角。本文正是希望从微观层面对重大节事的经济效应进行探析。

本文选择受奥运会这一重大节事影响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和财务业绩的趋势分析,从与奥运相关的公司层面研究2008北京奥运会的经济影响。通过实证检验,为重大节事事件的经济效果分析与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文将通过两种方法研究3个效应。事件研究法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反应研究申奥成功的短期效应和奥运举办期的短期效应;趋势分析法则主要通过财务指标分析申奥成功的长期效应。

奥运会是典型的重大节事事件,以我国资本市场为基础,通过事件研究法度量和评价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成为可能。本文对申奥成功和奥运举办期分别进行了事件研究,选取2001年7月13日作为事件日期,分析申奥成功这一重大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因为该项事件非常明确,没有或几乎没有泄露,所以,按照事件窗口应该覆盖事件造成影响的整个时期,同时应尽可能小的原则,该项事件窗口取7月13日前后各10个交易日。估计期为[-60,-10]50个正常交易日。2008年8月8-29日则作为奥运举办期的事件窗口,奥运开幕前60个交易日为估计期。

对于非正常收益率的计算均采用了市场模型法,如式(1)所示。

ARi,t=Ri,t-ai-βiRi,m (1)式中,ARi,t――公司i在t时期内的由于事件发生而产生的非正常收益率;Ri,t――公司i在t时期内的实际收益率,以当天收盘价除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然后取自然对数计算而得;ai――公司i在估计期内实际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回归的截距;βi――公司i在估计期内实际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回归的斜率;Ri,m――公司i在预测期内每天的市场收益率,采用了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综合日市场回报率(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法)。

申奥成功的长期效应即奥运筹备期的效应则是通过样本公司年度获利能力指标进行趋势分析,研究时段为2001-2008年。

研究数据均来自国泰君安CSMAR系列研究数 据库。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样本选择

上市公司是绩优公司的代表,可以提供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且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有效的参照体系。所以选择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可以从数据的可信度、可比性方面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奥运对产业的影响比较广泛,一般来说,在奥运筹备期会拉动投资需求,从而带动建筑、建材、地产等行业受益;而在奥运举办期,消费需求的增加则会影响到运输、旅游、商业等类型企业。本文参照了新浪网财经频道对于上市公司的板系划分,选择奥运板块为总体研究样本。剔除了部分上市时间不符合事件研究要求以及有缺失值的样本,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为64家,样本涉及地产、建筑、零售、金融、交通运输等行业。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短期效应

本文将申奥成功与奥运会举办期视为“事件”,通过一定的时间窗口,研究事件发生前后一段时间内股东是否获得超常收益,从而衡量申奥带来的短期经济影响。

图1和表1是申奥成功的短期市场效应及均值检验结果。通过10天窗口期的非正常收益率(AR)和累计非正常收益率(CAR)的计算及均值检验,可以看出,申奥成功后的第1个交易日,即7月16日,市场对此消息做出了显著的积极反映。平均超额收益率达到峰值0.015,并在1%的水平上双尾显著;累计非正常收益率也达到极值0.027,但在统计上却并不显著。

对于申奥成功事件来说,从整个窗口期来看,非正常收益率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在申奥成功前3天,平均非正常收益率有一个短线上调的过程,说明市场有一定预期,到7月12日,这一预期已经比较显著(在5%的水平上双尾显著)。但在7月13日当日有所回跌,直至7月13日深夜,申奥成功消息确定,7月16日,得知消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平均超额收益率大幅上扬。但此后却出现了波动。累计超额收益率只是在事件前第7、第8、第9天呈现出统计上的显著特性,事件消息明确后虽有增加趋势,但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从以上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申奥成功这一重大事件给市场带来了短暂的积极效应,市场的反应也验证了申奥成功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具有突然性,直到前3天,市场才有了较为显著的预期,这可能是导致累计非正常收益率在7月13日以后并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剔除节假日后,本文选取2008年5月15日至8月7日共60个交易日作为奥运举办期事件研究的估计期,来考量奥运举办期内市场的反应。表2列示了事件窗口期16个交易日的非正常收益率和累计非正常收益率的计算及均值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非正常收益率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却以显著为负的收益率为主,16个交易日中,有13天的平均非正常收益率为负,且有10天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由此导致显著的累计负收益。

总体上来看,奥运板块在奥运会期间呈现出显著为负的市场反应,说明奥运会举办期相关上市公司不仅没有获得正常的收益率,而且表现出持续的收益下滑,或许反映出奥运投资在奥运举办期已经完成,奥运的经济刺激效应恰是在奥运举办期到达谷底。

2.长期效应

伴随着基础投资的增加和市场扩容,申奥成功给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从而为公司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产生申奥成功的长期效应。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获利能力是衡量长期财富效应的直观指标。

本文选取了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投入资本回收率和长期资本收益率7个指标,分别从营业获利能力、资产收益能力和资本回报率3个层面来度量奥运板块公司在申奥成功后分享到的长期财富效应。表3列示了样本公司在奥运会筹办期间的获利能力均值。图2是长期财富效应的趋势图。

从图2的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奥运筹备期间相关行业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并没有表现出单一的变化方向,而是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2001年至2005年,获利能力指标呈现出一种波动态势,特别是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状况的营业获利能力并不稳定;后一阶段从2006-2008年,则基本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但在2008年,所有的获利能力指标都出现了下挫,这不能排除受到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可能与2008年9月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有关。

可以推断,因为主要的受益行业建筑、地产、建材、环保等具有相对较长的投资回报期,加之奥运带动的投资增加,导致奥运筹备前期公司的获利能力并没有显著增加,但在后期投资回报的效应不断增强。

因此,申奥成功的确使关联产业的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财富有所增加,但长期效应的体现却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1.主要结论

本文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例,以资本市场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重大节事的经济效应。对重大节事的经济影响研究进行了积极探索。

研究发现,对于分享奥运经济盛宴的微观企业来说,奥运的经济效应并没有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而是在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董锋和谭清美的推论:“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将非常有限。”此外,本文研究也有一些新的发现,如奥运举办期间,奥运板块非但没有预期的超额收益,而且资本市场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反应。

(1)从申奥成功事件来看,申奥成功具有积极正向的经济刺激效应,为资本市场投资者带来了显著的超额收益,反映出投资者对奥运经济效应的良好预期。这一研究结论与一般的定性分析相吻合。

(2)奥运筹备期,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借助奥运商机获得了显著的长期财富效应,但长期财富效应需要经过3-4年的积累期才能有所显现。

(3)奥运举办期,奥运板块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说明这一时期的短期财富效应为负,公司的收益率持续下滑,反映出市场信心的减弱。

2.研究启示

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我国经济实力强大的标志,也是国内研究国际性重大节事影响的里程碑,其经济总结对于2010年的世博会等重大事件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虽然从投资方向来看,重大节事对于基础设施、服务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经济总量的角度来说,其影响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经济总量较大的国家,如奥运投资占全国投资的比例不超过1%。所以,应客观看待与评价重大节事的经济影响,对微观企业而言,经济基本面仍是影响企业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从宏观层面来看,重大节事对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渗透,部分“软影响”将会逐渐转换为经济元素,从而在经济领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所贡献。

对于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而言,应积极利用好重大节事这一契机,适时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基础设施的改善与提升,通过资源有效配置,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1970年的日本大阪世博会让日本经济获益良多,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工业化基本完成、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世博会后大阪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的第二大经济圈。当年的日本和目前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就肩负着上海经济转型的重任。通过世博会的举办,政府可通过政策的引导提升服务业对上海经济总量的贡献能力,并由此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应积极参与重大节事,分享重大节事的直接收益与边际效应,并从中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持久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分享到由于重大节事带来的长期经济增长。否则,企业只能获得短期的经济效应。

奥运经济论文篇(7)

关键词:奥运会;产业关联;测算模型

作者简介:张辑(1963-),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贸易经济、管理经济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1-0022-04收稿日期:2007-11-15

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对举办国的交通、环境、生态、科技、基础设施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奥运会不仅需求大,投入关联也大。它通过各种产业关联,产生一系列的波及和扩散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强力发展。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系统有效的奥运会产业关联效应研究理论和方法。究其原因,一是奥运会产业不仅关联广泛而复杂,且奥运会相关统计数据也不全面;二是奥运会在几乎所有国家从未被视为一个专门的产业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本文尝试运用产业关联相关理论,对奥运会的关联效应从奥运产业关联测量方法的角度进行初步论证,并对奥运会支出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建立测算模型。

一、奥运会的产业关联分析

举办奥运会需要进行必要的直接和间接支出,根据支出的具体项目和支出额可以确定奥运会产业投入的部门及规模。为了把发生奥运会投入的这些产业(部门)投入从原有的国民经济体系的投入产出表中分离出来,我们按一定规则在原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增加一行一列,新增的包括分离出来的若干个分产业(部门),新的产业(部门)即为奥运会产业。

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例,根据联合国《国际产业划分标准》,结合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投入产出表中42个部门分类和北京奥组委《奥运行动计划》中奥运投资分布情况,我们粗略地将北京奥运会产业的基本产业(部门)定义为包括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及热力生产及供应,专用、通用设备制造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学研究事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的生产及供应等行业。若按以上方法定义奥运会产业,将得到有43个部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投入产出表。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添加奥运会产业部门意味着按照部门用途划分原则,将举办奥运会而发生在原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部门的额外投入从这些部门剥离且并入奥运会产业(部门)中,从而使得整个投入产出流量矩阵、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以及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发生相应的变动。

据统计,与奥运会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行业有近60个之多,按照各产业与奥运会投入产出联系方式,我们将奥运会关联产业分为直接关联产业和间接关联产业,直接关联产业按照其在奥运会产业链中的位置,又可分为前向关联产业和后向关联产业。

从需求的角度看,举办奥运会国家和城市往往需要在奥运场馆、奥林匹克公园、训练场、奥运村、记者村、媒体中心、广播电视中心、新闻中心、公交、机场、铁路、海运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这些投资将极大地带动建筑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体育用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奥运会中的运动员、教练员、记者、官员等都直接对餐饮业、保险业产生服务的需求,这种效应按照产业关联理论可称为奥运会的直接后向关联效应。从产出的角度看,奥运会的举办将在奥运会前后较长时期内对举办国家和城市的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产生较强的直接前向关联效应。此外,奥运会还将通过产业链间接地带动更多的产业发展,例如“绿色奥运”对餐饮业高标准的要求又会拉动绿色食品业的发展,奥运会大规模的建设会给建筑业带来较大的发展,而建筑业又会拉动钢铁制造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可认为这是奥运会的间接关联效应,如下图所示:

二、奥运产业直接关联效应测算模型

按照投入产出原理,我们可以设计虚拟产业直接关联效应测算模型来测度奥运会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假设奥运会产业(部门)由原投入产出表中m个产业(部门)构成,我们拟通过采用静态投入产出法求解产业(部门)之间投入系数来测度奥运会产业(部门)的产业关联效应。为方便起见,以下称奥运会产业的基本产业为分产业。

令αkX*k为因举办奥运会对奥运会产业k分产业(部门)追加投入时为该分产业(部门)带来的总产值,

与初始模型相比,简化模型求奥运会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有可实现修改前后投入产出表的对比和奥运会产业内外符号统一的优势。

三、奥运关联效应测算模型的适用性

虚拟产业直接关联效应测算模型适用于分析奥运会投资发生后(从结论来看也适用于奥运会投资发生前)的投入产出表,涉及变量少,运算简单。由于奥运会产业(部门)是虚拟的,可以借助部门分解和合并来计算,不需要重新修改投入产出表。即便不以第I象限为核心,也可将举办奥运会对m个基本产业(部门)追加的投入按一定比例简化处理,即按照类似我国处理信息产业、知识产业、城市轨道交通的方式,分别从中间投入、中间产出、奥运会组委会等部门财务得到奥运会产业(部门)在新的投入产出表中第Ⅰ、Ⅱ、Ⅲ象限的数据,采用职业和部门相结合的方法,将属于奥运会产业(部门)的内容分别从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分离出来并合并为一个新的产业,再按照产业合并后直接关联效应测算方法来测算奥运会产业(部门)直接关联效应的思路仍然是可行的,只需要将初始模型中所设的αk视为向量,而在利用αka*ikX*k计算奥运会产业(部门)中k分产业(部门)对i产品消耗的价值量时,将αk改为ak′,而αk X*k也改为ak′X*k即可;此外,将奥运会产业(部门)作为一个虚拟产业来对待可以还原产业(部门)的本意,使所求出的奥运会产业(部门)对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等同于奥运会对现有SNA中该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但该模型只能测算奥运会直接消耗系数,无法求解奥运会完全消耗。事实上,在国民经济部门的经济关联关系中,更广泛更复杂的是间接关联关系,以2000年中国六部门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为例,各部门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消耗系数比值如表所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