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法制课教案

小学法制课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2 17:03:32

小学法制课教案

小学法制课教案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债权法;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53-02

自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被引入中国以来,其注重培养学生司法实践能力的优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已成为国内法学教育所不容忽视的一种区别于传统讲授方法的新颖模式。2011年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更是凸显了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就对法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探索真正实现案例教学法本土化的有效路径,而非简单采取拿来主义。正所谓江南为橘江北为枳,发端于美国的案例教学法有其特定的产生背景和条件,判例法的法律传统是其产生、发展、完善所不可或缺的天然土壤。我国因袭的则是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在借鉴案例教学法时应当结合课程特点、课程结构等特性而因课制宜。债权法课程作为民法的重要分支,旨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动态法律关系,与民事主体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天然优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授课方式有机结合

采取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传统的授课模式,二者各有优势和不足。“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讲授。”[1]究竟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辅的教学手段还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应当结合课程特点和内容有效协调。笔者所在学校的债权法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之一开设时间是大二上学期,每周2课时,共计32学时,课堂容量为80人左右。其主要特点是内容庞杂、课时有限、学生人数多,这决定了如果完全照搬英美的案例教学法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首先,如果要完全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需要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互动,随着教学方式改革的深入,债权法课程的课时应适当予以延长,才能保障真正将谈论深入进去。在目前的课程设置情况下,课堂授课只能是以讲授式方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否则学生发言时间过多,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但讲授式方法并不意味着单向灌输,教师应当将重点和难点予以提炼,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问题,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可以穿插案例教学法。事先将相关案例提供给学生,并提出思考的主要问题。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的多少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也有重要影响。大班授课很难使讨论深入进行,或者是讨论主体仅限于少数热衷思考和发言的同学,或者因时间、人数所限很难让每位同学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应尽可能地实现小班授课制,在因教育资源限制不能实现小班授课制的现状下,为充分发挥每一位同学的参与程度,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推选代表陈述本小组观点。当然,在观点讨论阶段则不受此限制。教师在此过程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避免偏离主题的讨论或是冗长的赘述。正如有些学者所形容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挥者和导演,学生是演员和参与者。”[2]

二、积极探索促进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其他辅助措施

1.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此为基础依托学校对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扶持进行网站建设。此类网络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专业类网站,例如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所公布的典型案件。第二类是数据库资源,如北大法意的案例数据库,容纳了全国各地法院的各种典型案例,根据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出大量同类型的案件。第三类是模拟案例,此时重点关注司法考试的历年考题和考点动态,此类案例往往浓缩性强,包含的要点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并有助于学生提升司法考试成绩。通过上述三种途径筛选出合适的案例后,依托学校扶持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立项工作,建立完善债权法课程的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分享典型案例,实现主题讨论。这样可以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2.积极利用小学期的模拟法庭。笔者所在的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作为山东省首个实施第三学期制度的高校,通过压缩春秋学期的课时,拿出5周的时间开办夏季第三学期,亦称小学期制,以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模拟法庭是法学院在第三学期所开设的一门重要实践类课程。选取典型案例,由学生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进行循环对抗。所选取的案例往往是有争议的、情节丰富的真实案例,民法和刑法案例更具典型性,其中民法案例中债权法方面的案例往往更具讨论空间。这是学生锻炼思辨能力的一次大好机会,即使是面对相同的案例素材,不同团队在进行模拟对抗时也经常能迸发出思想碰撞的火花,这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运用,是对知识理解的升华,更是一次获得真实角色体验的经历。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趣味性和成就感,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热情很高。

3.完善对学生的考评机制。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平时表现与学业成绩相挂钩,在成绩评定机制上应避免单纯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一次决定的传统做法。学生的成绩应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而定。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建立与司法实践对接的有效平台

1.发挥各种大学生团体的作用,参加法律援助。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局限性。可以探索课堂外将案例教学法继续延伸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要提升实践能力还得回归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实现理论的升华。例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所自发组织的大学生法律服务中心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工作中,在教师指导下对一些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

2.建立与当地司法机构的有效沟通。案例教学法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除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从筛选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到总结评判等一系列过程均要求教师有相应的把控能力。而目前的教师队伍现状是大部分教师都是由象牙塔至象牙塔,很少参与司法实践,这样根本不能满足案例教学法的需求。因此,应当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了解司法实践的运作,与实务部门实现有效的沟通。

上述司法实践活动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展开需要各方面条件的配合,它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中但又不应完全局限于课堂。应当积极探寻课堂内外的各种有效路径,在完善案例教学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念富强.论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J].社科纵横,2011,(6).

[2]王家启.法学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述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9).

小学法制课教案篇(2)

Seminar-案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教学模型

一、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的构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情景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临床现场引课堂学习之中。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案例教学需要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来加强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习者初步具备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能够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突破传统教学误区、寻找创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是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的转变,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这两种方式与多媒体的结合形成的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区别于传统讲授式教学单向式、垂直式和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是学生为探究某一新问题而和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关注的中心,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居于次要的地位。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但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权威性的。学生被期望着对自己的学识负责。知识和思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已然由消极被动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状态,学习热情被激发,求知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第三,激励性和兴趣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到宽广知识视域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第四,教学学术性。Seminar-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生动活泼、富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潜能,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学理探究,使教师的“教”和教师的“研”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二、课堂教学模型: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综合实训中综合应用的实践个案

综合实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实践课程,是对所学的各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检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笔者采用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把整个实训课程分成若干个题目,学生以5~8人为一个小组,题目随机分配,然后每组的学生对题目进行讨论,对试验进行详细分工,对试验内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准备。整个实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

1.具体的策略与措施

(1)选择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修课的学生

为了对比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对课程提供两种授课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授课方法,另一种采用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授课,并且平行进行。学生自愿选择授课方式,结果全年6个班级158人有86选择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授课。

(2)题目分配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分为4个题目,每个小组一个题目,随机抽取。

(3)准备题目与内容

每个小组对所抽到的题目后,小组成员结合所学知识、教材、有关文献和网络资源分工合作准备试验内容,讨论试验步骤,确定试验方案。每组指派一人讲解,小组其他成员可补充。

(4)试验方案的实施

教师负责提供临床病例,再现生产情景,及提供病例基本信息,学生按照小组制定的试验步骤进行解剖、检验、实验室诊断,小组成员对试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确诊得出结论及对病例的处理意见。并把整个试验内容形成多媒体课件,做总结汇报。

(5)组间讨论

不同小组间可互相交换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对试验内容的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进行组间讨论,各自陈述理由。

(6)教师引导讨论

对试验程序的制定和试验结果的确定是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步骤,听报告的学生和老师应对报告人进行提问,以解除报告中的疑点,并通过老师的提问和总结突出重点。对小组间的交换讨论及组间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7)课程考核

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的学生考核可分为四部分:课前准备占15%,试验的操作、诊断及防治措施制定占60%,课件的制作和小组讨论占15%,组间讨论占10%。

2.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参与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的学生普遍感到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1)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能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提高自学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试验题目的准备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已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是一种主动式的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的知识通过查找教材、文献的方法加以认识和理解,通过分工协作,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整理各自的思路,使之系统化,逻辑化。通过实践病例来再现临床情景,通过实践操作来检验小组的试验设计,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及防治措施的制定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对结果的讨论,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组间讨论扩大知识面。

(2)使学生近一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课件需要用Power point来展示,而课件质量既包括课件的内容,课件的布局结构和应用效果。在授课之前,参加修课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只会上网和聊天。通过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已经能熟练制作与使用Power point软件,而且学会了如何利用浩瀚的网络资源,寻找和选择有用的资料。

(3)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促进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

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需要任课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仅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而且还要了解、熟悉相关学科的的知识。因此,通过本教学方法的在实践教学的实施,可以促进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李丹.Seminar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误区与对策,教法研究,2009.

小学法制课教案篇(3)

论文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刑法 案例教学法

刑法学是一门很重要的法学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不易掌握等特点,抽象的法律解释容易枯燥。独立学院学生,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刑法案例教学不但能使抽象、复杂的法律条文变得简单、易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效地检测教学效果,通过开展案例辩论、案例分析,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目前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独立学院刑法教学中已经普遍穿插了案例教学,但由于独立学院发展历史不长,师资队伍还不很稳定,教研投入力度有限,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还存在不少阻碍和问题。

1.案例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理论讲授法仍然是当前独立学院刑法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大多会穿插案例教学,但案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举例的方法是通常使用的方法,主要用于解释某一刑法基础理论知识。“案”“理”结合不紧,很多时候是教师设问,教师自己回答,学生参与程度低,学习积极性没能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没能精心设计案例教学课程,在教学活动中仍然扮演着中心角色,案例讨论的课堂组织不到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2.案例教学课时不足。很多独立学院刑法教学按总则与分则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教学,每学期周课时3节,其中实践教学课时没有硬性规定,因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整个刑法教学基本以理论讲授形式进行。案例教学需要全面了解案情、分析探讨争议问题,常常要花不少教学课时,很难从现有的每周3节课时里抽出时间组织案例教学。

3.教学案例没有系统化。案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任课教师往往随机从网上收集案例,很多案例都近乎虚拟,案情设计有些理想化,案例争议性较小或代表性不强,当地法院时新的审判实例使用不多,没有形成统一的刑法教学案例集。

4.案例教学考核方式不尽科学。案例教学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针对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的案例分析题,这种考核方法带有较大的偶然性,且不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5.案例教学配套机制不健全。案例教学不仅涉及教学方法和理念的革新,还需要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但从当前独立学院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案例教学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上尚未形成正确、统一的理解和认识,任课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研组织力度不够,而且,案例教学师生素质也难以满足严格意义上案例教学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改革设想

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刑法案例教学的改革和运用是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改革刑法案例教学模式

刑法案例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不仅涉及教师的讲授方法,还涉及学生的参与方式和课堂氛围。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1.列举案例教学模式。这是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刑法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模式。列举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一法律理论、法律条款或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示例性解说的教学方法。列举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细节没有过多要求。可以是几句话就讲完的一个案例,也可以是在一节课内讲完的一个案例。既可以是实际案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有关材料加工而成的案例。

2.课堂案例讨论模式。课堂案例讨论模式可选择使用,课堂讨论可以小组讨论或对抗辩论形式进行。重要的讨论案例应课前提供给学生预习。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可相对固定,一般为4-6人,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要求充分表达个人观点,教师可选择部分小组当堂进行观点阐述,最后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对抗辩论通常将全体学生按照观点不同分为2-4个小组,经充分讨论后以小组形式当堂进行课堂辩论。辩论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同学、师生间的交流和了解,也能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达与合作能力。

3.模拟法庭模式。刑事案件的模拟法庭教学可与“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由学生担任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角色,利用律所或法院提供的真实案例,按照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模拟审判。学校需建设模拟审判法庭,并购置必要的服装和器具,力争达到仿真效果。模拟法庭教学需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使用次数不宜过多,一学期以3-5次为宜,每一个角色可由3-5人担任,学生可更换角色进行操练。

4.法律诊所教学模式。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由教学单位开设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凭借自己已经学到的法律知识去办理真实案件的教学方式。诊所通过指导教师(clinic professor)指导学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或参与代理案件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具体办案过程中主动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笔者所在单位早在2006年就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家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一直以来,利用这一平台,在法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咨询、代书、调解、调查和代理诉讼等法律服务。学生参加法律服务的热情很高,所有参加法律援助的同学都认为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课堂教学中不能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需要任课教师课外进行单独指导。办案过程中,教师可拿些典型问题到课堂讨论,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证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

《刑法学》计划课时一般为108-126课时,而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如果面面俱到,则完不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案例教学所要求的分析和讨论时间。任课教师应合理分配讲授课时,挑选各章节的部分内容着重讲解后,类似内容可通过案例教学形式完成。这样既避免了连续理论讲解的枯燥,又挪出了案例教学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刑法分则的讲解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挑选重点罪名进行案例讨论式教学。

本课题组还设计在《刑法学》课程结束后,作为必选课程开设一门“刑法案例分析”课程,约18-20课时(9-10周),时间安排在大三年级。主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紧密结合司法考试题型,训练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刑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法律诊所式教学也可在这一阶段进行。

(三)收集典型刑法案例,编辑刑法教学案例集

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过于简单的案例,没什么争议,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案例太难,让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则会产生畏难情绪或依赖思想,容易造成冷场,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有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难度要适宜。

采取案例教学法,应该精心选择并编写系统案例。选编案例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案例要新颖。即尽可能选择司法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案例讨论了解司法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其二,案例要典型。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之目的。其三,案例要系统。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配备相应的典型案例,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同时,根据理论学习的需要选定案例,并设置问题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其四,案例要多样。既要选择仅涉及一个问题的单一题眼的案例,也要选择适量的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既要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微小案例,也要选择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既要选择已有确切答案的案例,也要选择争议颇大,尚无定论的案例。

(四)改革刑法学课程考核方式

刑法学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可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面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应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是记录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课堂案例分析讨论时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评分,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保证学生适应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2.面试成绩。面试以现场抽题并口头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主要题型为案例分析。面试可以很好的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逻辑思维、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等。学生抽题后需有必要的思考时间,教师当堂根据学生表现,记录学生得分。评分时既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判断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维过程,教师需及时点评,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

3.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其运用情况。重点可模拟司法考试试题形式,考试题型主要采取选择题与案例分析题型。笔试成绩还是学生总评成绩的主要部分。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的适当性与典型性

案例教学的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教师平时需要注重积累和搜集典型案例,适时编制教学案例集,针对主要知识点配备典型案例,并及时更新,供教学使用。教师应与司法实践部门密切合作,一方面可以获取最新、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理论。

(二)实行小班授课制

实施案例教学应当实行小班授课。目前,我国高校流行多班合并上课的做法,学生少则六七十人,多则100余人。在这种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是相当困难的,即便勉强采用,也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实施案例教学必须实行小班化授课方式。班级人数最好控制在30人左右,案例教学时间弹性较大,很可能拖堂,课程应尽可能安排在某时间段的最后一节课。

小学法制课教案篇(4)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案例式教学;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70-02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中应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加强基础和提高适应能力。按照大专业、多方向、宽口径的培养思想,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控制工程基础”设为全院所有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全面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应用,理论严谨,系统性强,且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该课程不仅可以为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授课中,存在以下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是控制工程基础理论性强,公式多,抽象难懂,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学生看到的是抽象的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高深的理论失去信心。二是教师往往严格按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讲授式教学,虽然逻辑严密,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见全貌,并且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沉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三是笔者所在工程院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不同于控制专业的学生,通信、电气等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与本专业没什么关系,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各环节进行改革。其中,案例式教学就是一种运用日益广泛且相当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授课中合理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加深学员对重要概念、理论的理解,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等,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其定义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在课堂上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一套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1]学员在案例处理中,运用课程所学的“源知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智慧解决问题,在参与中理解、探索出“衍生知识”,“参与”就是“掌握”的保障。

案例式教学法一般可分为学员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和总结四个阶段。首先,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让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其次,各小组应以有效的方式自行组织讨论。再次,在正式上课时间内组织集中讨论。由各小组派出代表介绍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以将学员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最后,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同时这也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方式。案例引入有案例―讲解―总结回顾、讲解―案例―反馈、案例―讲解―案例―总结回顾三种方式。[2]应根据具体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改进,合理选择案例引入方式和科学应用。

案例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准备、编写是否妥当,能否激发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授课效果,这都决定了案例式教学的成功与否。案例是许多知识的综合体,优秀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趣味性。二是结果多元化。三是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或者都有必要寻求典型案例的分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课程以及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都普遍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笔者认为,针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可以选择以下两类案例用于课程教学:一是能够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综合案例。该案例应尽可能涵盖经典控制理论中的所有知识点,涵盖各种工程应用技术,同时还应是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的案例,如水位控制系统、直流电机速度控制系统等。二是数个小案例。在通过上述完整案例讲授某一知识点时,适当补充几个小案例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但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人们所习惯的“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举例子,往往是就事论事,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思考,所举例子也只是虚构的或真实案例片断或者干脆是教师即兴所得,其功能仅限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是对所宣讲理论的简单重复。

二、案例式教学的课堂实践

下面引用一个连续案例和一个独立案例来分析案例式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

1.综合案例

液位控制系统[3]在控制工程方面有一定的典型性,比较贴近学生的经验,易于学生理解,其中液位、流量等变量都比较直观,而且它们之间定性和定量的关系也易于理解,为后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且引导出相应的概念、原理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液位控制系统是一个贯穿整门课程的综合案例。

课中,可以举出诸如抽水箱水位控制、锅炉液位控制系统等实例,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对自动控制产生感性认识,发现单调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例、工程实例之间的联系,并准确掌握控制系统组成、基本控制方式等基本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结合具体系统可以总结建立系统各种数学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各种模型的特点和联系。在学习控制系统时域分析法时,可以获得系统实际液位的变化曲线,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各种性能指标的含义。介绍到PID控制器时,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探讨水箱水位控制系统的控制器是什么,通过课堂讨论,分析出该系统是利用杠杆原理实现的比例控制。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4]

2.稳定性补充案例

针对稳定性部分的教学内容,使用“垮塌的塔科马大桥”作为补充案例,用于引出控制系统稳定性的问题、总结稳定性的定义,同时案例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描述:1940年11月8日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新闻论坛》刊登了一则轰动一时的爆炸新闻,大字标题“海峡大桥坍塌”。塔科马大桥是一座跨海悬索桥,姿态苗条,造型优美,号称当时世界第三。大桥于1940年7月1日建成通车,只要有风,这座大桥就会晃动。1940年11月7日,一阵不算很大的风激发起大桥的振动,且随着持续的风吹,跨边上下翘起的最大幅度越来越大,以指数状增大,仅十几分钟,振幅就达到28英尺(8.5米),最终大桥在震耳欲聋怒吼声中坍塌。

问题: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大桥垮塌的原因。

分析:从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控制理论的角度分析问题,将大桥当做一个控制系统,定性分析当风作为外作用时大桥的形变问题。结合大桥垮塌的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大桥本身是一个临界稳定系统的结论。进一步通过计算机仿真或理论推导等手段,启发学生理解对于临界稳定的控制系统,当正弦外作用的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响应发散,这也是导致大桥最终断裂的原因之一。说明临界稳定系统不具有工程实用性。

三、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使用该教学方法,选择某些合适的工程实际,通过多媒体的有效传媒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对提高理工科院校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帮助很大,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同时,优秀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交流性,对于提高整体授课质量有着不小的益处。但是在案例式教学应用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案例式教学耗时较多;二是授课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本专业的一些案例,所以要针对授课对象具体为之;三是案例式教学弥补了传统讲授法的一些不足,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它并不能取代讲授法而独立存在。

参考文献:

[1]王学仁,艾春安,宁超.高等院校“传热学”案例式教学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74-76.

[2]王平.案例式教学中关于案例引入方式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2):29-30.

小学法制课教案篇(5)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集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把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带入课堂, 在教师引导和学生研讨的基础上, 对问题展开全面认识和多维分析。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一)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是要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把枯燥单调的理论讲授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开讨论,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

(二)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现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主、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 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三)重视双向交流

将各种典型案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更好地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从教学的过程来看,一个课堂教学大致由三个环节构成,即课堂导入、课堂推进和课堂总结。这三个环节中,课堂推进是主体部分,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但课堂导入与课堂总结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案例教学在教学的这三个环节中都可以实施。

(一)课堂导入(介绍案例并导入知识点)

学生的学习以书本为主,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一般比较抽象和概括,因此,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这种方法各科教学都可以采用。

(二)课堂推进(举案例讲解知识点)

在这个环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举案例进行。但要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讨论解答案例,总结知识点)

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

四、案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下面以制造费用的核算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一)介绍案例

大阳羽绒制品厂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数为52 000元,全年计划生产羽绒服、羽绒被两种产品的定额总工时为40 000小时。5月份该车间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为:羽绒服3 000小时,羽绒被4 000小时;该月实际制造费用为9 300元。

(1)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分配制造费用?

(2)具体怎样分配?

(3)假定车间年终累计全年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51 000元,羽绒服已分配20 800元,羽绒被已分配31 200元,这时又怎么处理?

(4)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二)导入知识点

(1)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2)每种方法如何分配制造费用?

(3)怎样选择分配方法?

五、举案例讲解知识点

下面以“生产工时比例法”为例加以介绍。

(一)介绍案例

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2008年3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发生制造费用120 000元。生产工人的实际生产工时共计50 000小时,其中甲产品实际耗用20 000小时,乙产品实际耗用12 000小时,丙产品实际耗用18 000小时。

分析:如何按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二)讲解知识点

1、生产工时比例法的概念

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是以各种产品所消耗的生产工人实际(或定额)工时数作为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际(或定额)生产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该种产品实际(或定额)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解答案例

制造费用分配率=120000÷(20000+12000+18000)=2.4(元/工时)

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000×2.4=480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2000×2.4=28800(元)

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8000×2.4=43200(元)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8 000

——乙产品28 800

——丙产品43 200

贷:制造费用—— 一车间 120 000

优缺点:采用这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的费用水平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但日常应做好生产工时的记录工时,增加了日常的工作量,如果企业定额基础比较好,定额工时制订比较准确的话,也可以定额工时代替实际生产工时作为分配标准。

 

六、课堂总结(讨论解答案例,总结知识点)

(1)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

(2)分配计算过程如下

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1.3(元/小时)

5月份:羽绒服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 000×1.3=3 900(元)

羽绒被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 000×1.3=52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羽绒服3 900

——羽绒被5 200 本文由收集整理,

贷:制造费用6100

上例中,五月份该车间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9 300元,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为9 100元,两者之间形成的差异200元,在年度内不做调整,这就使“制造费用”账户可能有月末余额,而且既可能有借方余额,又可能有贷方余额。在年终时将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按已分配数的比例调整,计入十二月份各种产品的成本。

(3)年末时调整差异如下

分配比例的计算如下:

羽绒服的分配比例=20800÷52000=40%

羽绒被的分配比例=31200÷52000=60%

羽绒服应补加:(51000-52 000)×40%=-400(元)

羽绒被应补加:(51000-52 000)×60%=-600(元)

全年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小于计划累计分配额,故应将其差额1 000元(52 000-51 000)减少各种产品成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羽绒服400

——羽绒被600

贷:制造费用 1 000

经过年末调整,制造费用账户年末无余额。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简化了制造费用的日常分配核算工作,比较适合季节性生产的企业。不过,采用该方法的企业,必须有较高的计划定额管理水平,否则年度制造费用的计划数与实际发生数脱离太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七、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教学案例库。实施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在实施案例教学法之前, 要做充分的准备, 挑选以会计实践为基础的会计案例, 以及近年来财会问题的热点建立教学案例库。教师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

小学法制课教案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企业税收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法;设计;评价

自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一直是各本科院校关注的主要工作。浙江树人大学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一直将 “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如何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好人才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为应用型、实用性、适用性兼具的《企业税收实务》课程更是改革的重点。该课程是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起着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桥梁纽带作用,是解决经济与管理问题的一项重要技能和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重提高学生解决税收理论和实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为管理决策服务。

目前,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单纯税收理论的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而对税收理论的运用和实务操作却又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税收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税收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税收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教学是连接税收理论和税收实践的桥梁,该方法已在国外高校的税收课程教学中广为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传统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工商管理院校的实践经验来看,由于我国高校的本科生缺乏对企业实际的感性认识,因此传统案例教学法很难使学生达到整体能力素质的提高,也不可能使学生通过“鲜活性”与“现实性”的案例分析,领悟到自己所学知识能够指导实践的切身感受。有鉴于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的“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就是为弥补传统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缺陷所进行的创新性研究。

一、“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体系设计

所谓“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改变“先讲授理论,再配合案例或先简单的案例导学,再讲授理论;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做法,让学生在“案例导学――知识探究――实践运用”三个阶段中自主发现知识,深入探究知识,实践运用知识,学生是发现、探究、运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与提升实践运用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钻研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课程专项能力为导向,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构建。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始终围绕“三个结合”。为配合三个阶段和三个结合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现实情况,结合考虑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企业税收实务》课程“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体系。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为了配合“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的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每一块教学内容中,先由学生阅读知识导入型案例,说明要解决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再由授课教师予以补充完善,并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学生学习上述知识点后,引入知识强化型案例对知识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强化学生记忆,深化知识掌握程度;最后,配合知识运用型案例实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运用的能力。

在整个案例学习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书面分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导辩论的深入,使知识点更明晰,学生记忆更深刻。

2.编制案例库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每一块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实用性,设计教学案例。实行团队备课,共同编制一套与“三位一体化案例教学法”相适应的三层次的教学案例库。具体包括知识导入型案例、知识强化型案例和知识运用型案例三个层次。

3.设计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具体模式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进来,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而且还存在着老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交往。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力性。因此,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课程学习拟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1)划分学生学习小组

原则上以寝室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4-6人。小组长由小组成员轮流担当,轮换周期由各小组自行商定。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包括:案例研究、资料收集、主题研讨、策划等。

(2)小组学习成果的评价

教师先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下达具体的评价标准。小组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小组互评及学生评价这四个维度。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保证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

(3)对小组人员的监督控制

为避免小组学习中容易产生的“搭便车”现象,要求在小组学习时,组长实行轮流制,小组任务必须分解到每个成员,在展示小组任务成果时,由教师任意选择汇报人,研讨时,随机抽查。

4.设计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课程成绩评价体系设计的主要思想是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激发学生认真仔细地研读税收案例,学习税收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具体如下:

小学法制课教案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案例项目任务驱动;创新能力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并将其课时设置大幅提升,在有些高校中甚至已经超过了理论教学课时量,同时学校在科研和设备投入方面也给予了大量倾斜。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实践课程的设置过分依赖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仍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主,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难以有效发挥。

计算机硬件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分支,是软件课程学习的基础,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计算机硬件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学生在硬件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着畏难情绪,同时硬件实践教学改革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实践课程与快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严重脱节,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学习效果不佳,为此笔者探讨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重视硬件课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1、基于案例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基于启发式教学理念,寓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于具体案例,结合典型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主动解决案例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项目教学法则是依托实际项目,融教学知识点于具体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教学大纲中设置的知识点,由于项目完成需要小组人员的通力合作,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结合自己分担任务模块的完成,建构知识体系,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上述3种教学方法已在当前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多以单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教学方案设计过分依赖所选案例、项目和任务,且教学内容与设计案例、项目和任务严重脱节,影响了教学方法的效果。同时3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各有侧重,为此,笔者以计算机硬件课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融3种教学方法于一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为“引导”,以“实际项目”为“主线”,寓课程知识点于项目实施的每个任务模块,“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建构理论体系。

2、基于案例项目任务驱动的计算机硬件实践课程的实施

2.1 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设置

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主要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以及“嵌入式系统”等。由于课程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交叉部分,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任务,按照硬件课程体系培养能力结构的要求,优化整合硬件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将其分为电子技能训练教学内容、计算机系统训练教学内容、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3个部分,而每个部分又可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3个层次。

电子技能训练教学内容是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主要以验证性和综合性试验为主,通过验证性试验巩固深化教学内容。综合性试验则是以学生熟知的案例(如设计系统电源、放大电路以及信号采集调理电路等)驱动学生综合解决系统级任务课题,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基于Proteus仿真试验平台和自主性创新试验平台2种类型,其中基于Proteus仿真试验平台用于模拟电子电路运行机理,验证和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而自主性创新试验平台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搭建电子线路,从而加深其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其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探究兴趣。

计算机系统训练教学内容多以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主要设计内容包含处理器设计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采用基于EDA试验平台和自主性创新试验平台2种类型。其中基于EDA试验平台的实验主要用于训练学生自主设计CPU的能力,强化其计算机底层理论体系,以便使学生建立整机的概念,优化软件编程效率。创新性试验平台则是基于实际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学生自主地完成某一控制系统的设计,深化学生理解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专业课程学习兴趣。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主要以自主性创新试验为主,主要是对计算机硬件课程知识体系的综合检测。其试验平台多以教师实际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电子设计大赛题目为主,项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复杂性特点,易于提高学生参与课题的主观能动性,可作为计算机硬件实践课程的项目资源。学生在教师的任务分配下,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2 项目资源的优化选择

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资源的选择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首要目的。所选项目应尽量涵盖教学大纲要求内容,同时项目还需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时效性。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内容,获取相关知识点,并将其融于项目实施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时,掌握和深化课程知识点。

项目资源优化选择的原则有3个:①鉴于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由电子技能训练内容、计算机系统训练教学内容和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3部分组成,项目资源需融合上述3种教学内容所涉及知识点,并充分涵盖相关教学内容;②项目资源内容需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应有较强的时效性,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难度应适中,最后实验结果要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感。

我们以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为例说明项目资源优化选择原则。项目资源选择“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软、硬件2部分,其中硬件部分包括了电源部分、硬件滤波部分、信号采集调理放大部分、数模转换部分、控制电路部分等电子电路部分,基本涵盖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教学知识点;软件部分涵盖了定时器控制、中断应用、键盘使用、AD转换等,基本涵盖了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的相关知识内容,且相关知识点均为硬件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难度适中。通过项目的实施,智能车可实现快速避障运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能车快速避障功能是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此项目的开发经历,对于学生就业以及进一步深造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3 实践案例的合理剖析

项目分解要注意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分解后的案例模块在功能上要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且各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渐进性、扩展性,这样可逐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我们需要针对每一个案例模块,进行有效地评价和优化,分析每个案例模块所运用的知识点、用到或可能替代的相关算法以及相关联的案例模块等,并实现和演示。

我们以“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为例,说明实践案例剖析过程。“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可分解成:智能车系统的电源模块、智能车系统信号调理模块、智能车系统显示模块、智能车系统速度控制模块、智能车系统循迹模块和智能车红外避障控制模块等典型案例。上述案例直接由实际智能车系统分解而成,功能上具有完整性,难度逐步加大,具有一定渐进性,且各案例均涉及计算机硬件课程相关知识点,譬如智能车红外避障控制模块包括硬件电子电路和软件设计部分,硬件电子电路设计部分还有模拟电子的信号推挽放大电路、12C总线扩展、中断硬件电路设计等,软件设计部分包括数字滤波设计信号、定时器设定控制周期、中断避障判定等。这样,一个案例就涉及了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便于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2.4 具体任务分配

案例剖析完毕后,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将所选项目分解成相应的任务,使其与案例密切相关,并通过“模仿”、利用教学资源等学习方式完成任务,同时引导学生按照课堂上的案例步步深入,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将该任务“组装”进来,最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应用程序。结合“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剖析完成的案例,以任务的形式下达给各试验小组,分别用相关案例给各实验小组分配相关任务,因此会有智能车电源模块实验小组、智能车系统信号调理实验小组、智能车系统显示实验小组、智能车系统速度控制实验小组、智能车系统循迹控制实验小组以及智能车红外避障控制实验小组。各小组人员的具体任务进一步被分解,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具体任务。每位学生的责任明确,自己任务的完成都是项目完成必不可少的部分,使每位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2.5 客观评价体系的优化设置

具体任务下达以后,学生便进入动手操作环节,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为有效防止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困惑和畏难情绪,教师需要做好正确的引导,但必须时刻坚持“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仅需在解决途径和思路上给予指导。学生在具体任务完成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项目完成时,每位同学需对自己所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接受教师和学生的提问,教师做出点评。各实验小组都要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进行评价,这不仅对目标达成的结果作出判断,还对小组成员目标达成的情况作出分析评价。学生通过参与自己学习成果的评价,认识到自己的智力潜能,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教师依据各小组评价、任务完成过程、设计方案、调试过程、实验报告等部分,按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学生最终的考评成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