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实践活动

小学实践活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3 16:22:51

小学实践活动

小学实践活动篇(1)

一、让课堂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教室内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境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

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些教学片段应用较为普遍。如: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学具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都属于这种形式。

模拟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境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运用统计图表分析NBA篮球技术统计;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美感。

二、让校园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地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如在《方向和位置》的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郊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导致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跨楼梯、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地正确解答。

校园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自觉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经验等。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能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让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等形式。比如,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做以下几项实践活动:查看银行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花钱存入银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请教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这就是调查型实践活动;教学“计量单位”,可以进行测量型实践活动,如学习面积单位之后可让学生测量自家客厅、卧室的面积和估测社区、院子的占地面积等等。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实践活动篇(2)

关键词:自主探究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地方开发课程,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它的实质是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是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的方式重视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摒弃被动、单一、封闭的陈旧方式,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学生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向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制定活动方案,只有当活动主题由学生自主确立时,学生的活动才能获得意义之源。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学期我在进行《奇思妙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同样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奇思妙想的事物,很好的激发了血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在这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可见,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新颖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指导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关心社会,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二、注重学社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明显的体现的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越强,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在每一个活动的主题确定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课题的活动实施,课题有了,我们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研究呢?经过一周时间的思考、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内容组成研究小组,然后引导各小组进一步讨论该如何活动,形成初步的活动方案。如课题《奇思妙想》活动分三个阶段来进:第一阶段源自生活的奇思妙想及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第二阶段我们奇思妙想―设想未来。第三阶段准备“21世纪奇思妙想成果论坛交流会”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展示自我,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实践、体验收获的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图片、表演、作品等。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辩证思考。例如:在《奇思妙想》这个活动前,会先引导每组学生根据本组特点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收集和整理活动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等各种资料。在准备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分工,每个人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在时间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如果让学生上网查找一些奇思妙想的图片,对照图片看它奇在哪里?妙在何处?然后自己设想未来什么样的?

在这以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教学中的一个参与者。学生的是认识的主体、实践主体和发现主体的。我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大胆的探索,我坚持做到一人为本,以学生为“先”,让学生先想,先看,先讲,先做,真正做到: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

三、注重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活动本身以及探索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反思是更值得关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 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与创新意识。如在“奇思妙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课上,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奇思妙想的绘画,宣读自己设想未来的文章,展示自己的小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当你看到一幅幅漂亮的奇思妙想的图画,当我们听到绘声绘色奇思妙想的文章,当我们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小制作,你会深切感受到,将探究、体验与想象融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遐想,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会了反思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更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互助、也就学会了交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是使自己走向自信、体验成功。

四、注重优化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而是关注小学生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和指责,而是一门艺术,她的力量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她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自信心、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在活动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积极性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多元评价,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调动他们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他们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与思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己反思、自我该进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下一次的探究实践活动。

综和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一门富有挑战新的课程,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生动丰富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选择活动主题,注重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去体验,而教师在这里只起了一个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小学实践活动篇(3)

又是一年春*好,忙趁东风放纸鸢。为了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春的气息、春的魅力,在我校少队部的安排下,4月6日下午我们四年级组近300名师生齐聚渭河生态公园,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 “拥抱春天,放飞梦想”放风筝比赛。

春风拂面,柳绿花红,参与活动的每一个人都是无比的兴奋。班主任和护导教师出发前在教室将家长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中,让家长和孩子们提前认识、交流,同时就下午活动的纪律与环保等做以具体的要求,并给孩子们简单介绍了一些放风筝的技巧。孩子们带着自己心爱的风筝在校园整齐地列队,五彩斑斓的风筝让校园内瞬时繁花似锦。年级包抓领导王校长进行了动员讲话,就活动中学生的安全与文明出行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并建议家长义工在参与中加强对所在小组学生的组织和管理,祝此次活动圆满而有意义。

追逐风筝、拥抱春风、放飞梦想、享受时光。四月的天空一片湛蓝,五彩缤纷的风筝将天空装点得格外美丽。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放飞着自己的风筝,放飞了火热的激情与青春的理想,尽情享受春日里暖暖的阳光和梦想放飞时的喜悦。“春风三月弄纸鸢”,许多风筝飞得很高,已经看不见绳子的踪迹,也有个别风筝出现细节问题,忽起忽落,可是这并不影响大家的兴致,执着的放飞风筝。现场热闹的气氛引来了众多的驻足观赏者,他们不时指点,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放风筝的喜悦。

在此次活动中,家长义工们踊跃参与,既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又是老师们的好帮手。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身边,时而帮他们解线,时而身授放飞技巧,时而用相机记忆着美丽的瞬间……欢声笑语荡漾在阳春三月的渭水河畔,使往日沉静的生态公园生机盎然。

“拥抱春天,放飞梦想”,此次实践活动使孩子们放飞了各自心中的梦想,畅享了春天的温暖与情怀,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合作交往能力。在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中,又多添一份特别的记忆。

小学实践活动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探索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重视不足。许多教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一带而过,有的教师把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学内容,放弃了对学生的指导,有的教师甚至把相关的实践活动课内容直接删去。这说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直接原因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不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很多教师认为没必要花时间去研究它。再就是许多教师只看分数,视野狭窄,没有真正理解小学数学中开设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意义,不能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认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价值。

(二)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不清。多次参加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观摩,我发现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功夫,力图完整地呈现实践活动课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不管其量有多少,难度有多大,生怕有所遗漏。把小学数学实践课上成了数学知识课,原因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不清。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还是深受应试教育的观念束缚,重知识轻实践,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发现。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实践活动缺位。在大多数综合实践课中都存在一种现象,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角。教师操纵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演示各种图片,然后根据图片不断提问,学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唯独缺少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缺少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缺少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践活动的缺位,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变成了热热闹闹的演示课或表演课。

二、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数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讲解与记忆为特征的方法,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直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历史,会发现早在几百年以前他们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正是我国教育的一块“短板”。在小学数学课中加强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重视引导,规范操作。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这个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使数学实践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一般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大致包括五个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环节进行相应的引导并规范学生相关的操作。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的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如《自行车里的数学》),但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践活动,不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入相应的活动主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规则和分配活动任务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二个环节,其任务是确立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具体任务,是对活动目的的具体化。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互动,通过协商确定活动规则和活动任务,以增进学生对规则与任务的理解,提高遵守活动规则和完成活动任务的自觉性。进行分组及各小组成员角色的分工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三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定的任务,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竞争,共同提高。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是实践活动课的第四个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必要时应注意帮助协调小组内的人际关系。教师还要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认真记录,为活动的评价和总结做准备。活动评价与总结是实践活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由各小组报告活动的情况(活动的过程、结果和活动后感受等),再由教师做总结。教师应重点评价各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等。

(三)优化管理,拓展资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改进,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努力,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管理,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开设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条件的创建和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拓展实践活动课的资源。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要考虑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型的特点,立足于过程管理。一方面要检查教师的备课与实际教学是否一致;另一方面检查活动课后学生的作业、感言等过程性资料。评价时,既要评价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同时学校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的评比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展示活动,提高教师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积极性。

学校管理层要注意改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条件,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进行小班化教学,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展示;为每一个班级配备足够的教辅人员,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指导,使活动更有效。学校还要在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上给予保障,使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不致于在小组活动中产生“弱势群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研究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问题,找出对策,会使数学教学更给力。

参考文献:

[1] 徐晓华.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5).

小学实践活动篇(5)

关键词:活动原则;优化活动;自主参与;增强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111-02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课程理论,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新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可见,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重大,可行性强。开设数学实践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的改变。对老师来说,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

一、钻研教材,制定活动目标

作为数学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中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拓展的范围。除了让学生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外,还要注重分析活动的落脚点,考虑到数学活动以什么数学知识为依据,保持其应有的“数学味”,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再确定教学目标。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则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遵循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就是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要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例如:“我能跳多远”,可以由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跳一跳,再量一量、记录等活动,巩固、强化对统计知识的建构,体会、加深对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正确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就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设计要符合儿童好奇的心理特征。活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愉悦的氛围,具有独特趣味的活动,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并主动创造。

3、全员性原则

全员性就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活动。活动的效益评价标准与参与面密切相关,只有人人都投身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体现活动的价值。

4、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就是活动的方式要力求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活动内容的呈现不局限于一种方式。为适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注意以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配合运用。结合教材内容选择观察、思考、制作、实验、参观、访问和竞赛、表演、游戏,以及设计、交流、研讨活动方式。

5、广泛性原则

广泛性就是活动安排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扩大应用范围。数学实践活动目的是使之源于学生把所学知识反璞归真,可将“用数学”的方式推广到各类课型的应用环节,让学生找到数学的原形。

三、创设数学情景,优化活动效果

“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在设计上更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更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对于一堂实践活动课来说更是如此。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来,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教学,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让学生的好胜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现。

四、激发学生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素质教育观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实践活动篇(6)

一、活动原则

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1.立足实际,确保参与

《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状态和从中受益的情况也不同,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的素材选择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应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体现适应性,又要以学生为本,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实践活动,体现主体性和参与性,还要循序渐进,以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体现公平性和递进性。

从实践活动的设计来看,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从实践活动的参与来看,必须促使每个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实践活动过程。

2.注重个性,促进发展

个性教育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前沿课题。只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增强他们的创造能力,提升他们的个人价值。《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主要目的,既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过程使他们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又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对数学问题的认知;既使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分享知识成果,又让他们在批判接受他人经验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注重直观,突出形象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方法。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尚有欠缺,而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定理都带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就为学生学习数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基于此,数学实践活动须注重直观,突出形象思维,以巧妙地将数学知识分解为可操作、可观看的实验过程,这样,抽象的数学问题便在探究、操作中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点。

二、素材选择

在不少情况下,由于没有适合的素材,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未能有效地开展,导致学生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基于此,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要着眼于教材和教具,又要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实现跨学科交流。例如,网络资源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突出,不可否认,它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的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天南地北信息的汇集地,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为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更能让教师从中借鉴其他优秀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教师既可将当下的时事热点融入到数学问题中,赋予数学问题时代感、新鲜感,又可借鉴实践活动课程的成功案例,并融入自身的教学特色,以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入关于“水资源”的热门话题,并设计关于“节约用水”的数学实践活动。具体有五步。其一,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体调查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其二,组织学生分小组做实验,观察水龙头的滴水量,并完成《水龙头滴水量统计表》;其三,以调查到的数据为依托,要求学生进行数学运算(算出每个水龙头在不同滴水量下的漏水量);其四,结合调查数据,估测自家每个月的漏水量,并绘制《每月用水统计图》;其五,以测算的数据为依托,并结合网友的妙招,谈谈节水的途径和方法。

2.整合不同学科

由于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各个学科中挖掘有效的素材,以丰富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例如,数学和科学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科学问题。

仍以“统计”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关于单摆周期的实验,并记录不同摆长、摆球质量和体积情况下的周期数,然后制作折线图、柱形图等,以研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这样,科学与数学合二为一,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三、坚持多样形式

形式多样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更能给学生带来独一无二的数学体验,从而培养他们多方面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以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

1.数学游戏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而数学游戏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它将数学知识与有趣的游戏巧妙结合,既迎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对数学的排斥,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中既要找到数学问题与游戏的良好结合点,实现知识――游戏――知识的有效过渡,又要掌握数学游戏的度,切勿顾此失彼、喧宾夺主。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设计“暗箱摸袜子”的游戏:在暗箱里放相应数量的黑袜、红袜(具体的袜子数量可根据学生的人数确定,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游戏),然后将学生分组,并让每组的每个学生依次从中摸出一只袜子,直到袜子凑成一双,再将摸出的全部袜子重新放回箱子,并记下每组摸袜子学生的人次,然后,观察、总结其特点。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师便能顺利地引入“可能性”的概念。

2.联系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即教育要给学生提供保证成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基于此,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应扎根于生活,并充分运用生活素材,以实现生活与数学的巧妙结合,也就是,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这样,既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还培养他们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商场出售一辆自行车,标价为380元。商家为了促销,给出以下三种付款方式。

A.一次性付款可打九五折。

B.先付标价的三成,然后每隔3个月(一年内)付一次款,每次付92元。

C.每月付33元,一年内付清。

如果妈妈将购买权交给你,你会怎样选择?

这道应用题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生活情境的设置不仅使数学知识的呈现更加“接地气”,而且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在探究这道应用题的过程中,有个学生提出:如果为了支付便宜的价格,一年去商场4次或12次,这不是很麻烦吗?再说,还要算上来回的交通费。实践证明,贴近生活的数学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更能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3.课外活动

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活动不应拘泥于课堂,而要深入社会,加强社会与数学的联系。《标准》强调:学校可开展数学课外小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深入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成立课外活动小组,以使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课外活动小组的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特别是小组成员可从数学的角度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课外活动A小组的学生为了了解某一区域的交通状况,选取了周六的三个时间段观察并记录经过主交通道的车辆,然后制作柱状统计图;而课外活动B小组的学生为了了解蔬菜价格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便深入菜市场,并选取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观察和记录蔬菜价格,然后制作折线统计图。

四、结束语

小学实践活动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股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自然激发了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实践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次实践活动大体分四步进行:(1)收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超市、商场收集一些喜欢的商品。(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货员你会怎样摆放商品,为什么这样摆呢?(3)尝试。大部分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商品进行较科学的分类。学生的体会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还有的则认为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4)交流。在实际进行的分类中,有的学生为某种物品设计的分类方法非常出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实践活动环节,以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确定实践课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数学实践课,首先要确定实践课的内容。在确定实践课教学内容时,我认为教师要按照4条原则进行选择:1.依据新教学大纲。“新大纲”对各个年级实践课的内容都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这些意见是教师确定实践课内容的主要依据。2.依据各册教学内容。“新大纲”对实践课内容只是原则性地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教师在确定实践课内容时,要依据各册教学内容,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适宜学生联系实际,教师就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确定实践课的内容。3.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城乡不同情况,从学生所在周围环境出发,恰当地确定实践内容。4.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小学里,每个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独立活动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各个年级在确定实践内容时,应考虑该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确定实践课的内容。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数学实践活动的环节包括:“确定活动探索实践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等。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例如,一年级“数学乐园”实践活动课中,用“虎口脱险”的游戏,将学生带进愉悦的童话世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枯燥无味。课前老师在操场上画上地画。一只老虎蹲在小白兔下山的出口处,准备吃了它,小白兔必须按1到9的顺序下山,才能脱离危险,教师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小白兔,亲自走一走。再如,学习认识图形知识后,进行实践活动,首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然后,同学间相互设计活动游戏,可以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找出“变形金刚”、“忍者神龟”、小步枪等玩具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布置活动场地,自备活动道具,最后,由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评选最佳活动选手。各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决定,这就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延伸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知识运用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一是财产资源,如藏书量、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如通过设计“科技作品的分数展出”这一问题,学生就需要综合运用空间几何知识和分类思想等。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探究主动性、持久性有了增强,逐步形成合作意识,有了简单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的策划、研究、实践、评价直至完成整个数学实践活动。如在《超市购物》实践活动中,先让学生调查,比较超市中同一种商品大件和小件的价格差异以及不同超市间的同种商品、同样规格而不同的优惠程度,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然后,进行讨论交流设计出要购买某项商品的最合算策略,体会运用数学知识带给我们的实效,品尝实践活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