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政治教案大全

高中政治教案大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5 16:52:51

高中政治教案大全

高中政治教案大全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8101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也迎来了新一轮的革新挑战和契机,广大教师也在积极探索更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也可以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拓展其创新思维。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对案例教学法做进一步探究。

一、案例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究相关知识的重要动力,且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高中政治课较强的理论性经常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法,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为了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帮助其调整学习状态,大幅度提升授课效率,教师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新课导入。

比如在讲解“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选用以下类似的案例:“李大娘在20世纪80年代买了一台彩色电视,且一直用到现在也未出现质量问题。其子女却认为这台电视过于寒酸,现代人要与时俱进,要学会享受,所以要求换一台液晶电视。但是李大娘却认为,电视明明好好的,不用就是一种浪费,所以未同意更换,从而引发了两代人之间的冲突。”通过分析上述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视到底该不该换,以此来完成新课导入。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往往是学生经历过,且比较熟悉的内容,以此来进行课程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够为后期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融入案例,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营造对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带领学生紧紧围绕案例内容做出深入、全方位的思考,并通过产生不同看法、意见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此,教师并不一定就是案例的引入者,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学习、引用与学习主题息息相关的案例,以此来增加课堂的不确定因素,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来进行案例的引用与思考,如“蝴蝶效应”“人类生产与环境变化”等,都与课程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由学生引入的案例,不仅能够全面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需求,也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创新性等特点。且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案例,必然是其感兴趣,并能够认真思考探究的,利用这些案例开展各项政治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也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引用案例,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政治教W对于拓展学生学习视野有着重要作用。在设计、组织高中政治教学活动时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政治教材中的知识与国内外时政要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从正确角度去分析、看待世界。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积极传授政治知识,还要运用社会时事来考查学生的政治能力,将学生的个性化政治见解全面激发、体现出来。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要准确把握其切入点,通过节日礼仪、职场文化等,为学生呈现多样性的文化形式。在引入案例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构建尊重、接受多样文化的正确理念,使其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进一步拓展政治学习视野。

四、巧用案例,规范学生价值观

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在设计、组织政治教学活动时,应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培养做出综合考虑,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探究相关案例,让其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此来全面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高中政治教案大全篇(2)

一、运用时政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等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比较抽象,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对广大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原理,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穿插时政案例。例如,在讲授《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人教版教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分析中东国家的地理位置及石油资源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再讲述美国干涉中东国家的内政,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这些时政案例分析本・拉登制造“911事件”的真正动因以及美国特种部队刺杀本・拉登的真正原因。这样教学,学生在对时政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国与国之间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之间的利益。

为了使时政案例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教师在备课时应立足于教材,针对教材不同知识点和知识版块进行备课,并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穿插日益更新的国内外新闻等。同时,结合教材知识点在课堂上举行时事案例专题讲座,如根据党的十召开,专门抽出几节课来开展十专题讲座,通过介绍召开十的过程与“两会”中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使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知识点。举行时事政治案例专题讲座,能使学生迅速了解与把握时政大事的实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为了提升时政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讲授时政案例的时候,应该同时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在课堂上把时事政治讲得深入透彻。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深入研究所收集的时事政治材料,在课堂讲授中做到有理有据,证据确凿,加强时政案例对知识点论证的说服力。

二、运用时政资源,连接思想政治高考各个知识模块

思想政治高考考查的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思想政治高考与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往往通过时政要闻来考查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灵活运用时政案例开展教学,教会学生全面掌握国内外的时政信息,并且学会掌握最有价值的信息。例如,讲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经济生活来看,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方向改革,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办奥运会奠定了基础。从政治角度来看,说明了我国政府体制向服务型政府方向转变。从文化生活来看,说明奥运会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的作用。这样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该时政案例,自然地把思想政治高考的经济、文化、政治这三个知识模块联系起来了。

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从一个时政案例中分析其所体现的各个知识点,提高学生全面掌握政治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多变的价格》(人教版教材)一课时,教师可以借猪肉价格上涨的新闻,让学生分析造成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原因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分析政府如何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这样,学生学会了全面分析一个时政案例中所蕴含的诸多知识点。

三、运用时政资源,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时政案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使其在学习中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教版教材)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出了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而且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都要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笔者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国家领导都是从人民代表大会中选举出来的?为什么国务院总理都要作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分析,学生理解了我国政府的职能和性质。同时,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各级政府是否做到了依法行使职权,监督政府权力的必要性和如何监督。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其养成遇事多问、多思考的好习惯。

高中政治教案大全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有效策略

以往的政治课堂的教学是相对乏味的,而且也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个与学生实际相脱离的政治课堂,使政治课堂存在的价值大大降低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政治,利用这一阶段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从而获取对知识的关注和对理论向生活转化的常识性政治认知。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如何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初中政治课堂成为我们探究的重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教师想要让案例教学法更好地应用于初中政治课堂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了解我国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才能够对症下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案例资源有限,具体实施方法仍在探索中。初中政治课堂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有人在尝试,但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如何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学生思维情感结合仍需要进一步讨论。作为新课改大环境下全新的教学尝试,仍需丰富其实践和理论认识。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策略

1.利用生活实际和多媒体进行案例资料收集

新课标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如果在选取案例时,教师能与学生生活的现实相联系,在实践中收集具体案例,那么学生能更切身地了解到案例的细节,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坚持学生主体性,进行分组讨论教学

新课改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以

实现自身的发展。案例教学法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也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进行政治教学时,教师想要将案例教学法和学生主体性兼顾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每位学生对同一个案例的认识是有不同见解的,通过讨论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相互借鉴。这样,不仅能让案例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将政治理论知识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与案例相结合,更好地加强学生知识体系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3.案例的选取要注重时效性和真实性

既然案例的选取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那么所选取的案例就必须真实、可靠。只有真实的案例才可以让学生围绕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并与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完美对接。与此同时,案例的选择特别是对政治课堂教学而言,还要注重时效性,要紧随当前的时事,不断给学生注入新鲜感,才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案例选取的作用就是为政治课堂教学服务的,并不是什么例子都可以出现在课堂中的。所以,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呼应。

4.教师要科学全面地评价课堂

教学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摈弃以往固定且狭隘的评价方式。而且对于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而言,评价也不应该只是通过试题或是课后练习就能全面体现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政治课堂中的效果是需要教师找出更加合理、公平、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完成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案例,课堂上的讨论,以及课程结束后的练习等工作等来观察学生。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提供参考。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的教学应用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也是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的。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利于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以说,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在优化政治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萧金萍.浅析新课改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使用[J].新课程(中旬),2016(8).

高中政治教案大全篇(4)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培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

1.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年3月,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20*年1月,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讨论通过了新课程设置方案。经中央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5号)和实施方案。20*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提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2.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实质。

中央明确要求,从20*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方案规定,四年制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专科开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门必修课。同时,本、专科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势与政策”着重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相对于“98方案”,新方案的变动幅度较大,由原来的7门必修课减少为4门必修课。课程数目减少了,但思想政治理论课覆盖的内容并没有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并没有改变。新课程方案充分吸收了“98方案”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实了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设置,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基础。它集中了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的智慧,适应了时展的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反映了中央决策的高瞻远瞩。

3.坚决贯彻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部署和要求。

要按照中央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各高校要按照新生新课程、老生老课程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新的课程方案。从20*级新生开始,要按照新的课程方案的要求,开齐开足规定课程。20*年以前入校的学生,原则上仍然按照“98方案”开设课程。原来我们考虑,今年秋季开学后,我省本科院校率先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科学校可以暂缓开设。但是,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秋季开学后全国所有本、专科新生都要开设这门课程。因此,各高校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证为所有新生开设、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合理安排学时学分。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学分。本科规定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学时,3学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08学时,6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学时,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16学时,2学分)。专科规定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72学时,4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16学时,1学分)。各高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压减学时和学分。要严格新教材的使用管理。根据、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关精神,各高校不得再自行编写各种名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使用中央审定的全国材,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要严格遵守。教育部将对高校教材用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这是对我们工作成效的一次检验。各高校一定要切实作好教材的征订工作,保证课前到书。

二、认真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1.深刻理解课程定位。

中央决定今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对20*级新生首先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具备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这些对于正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必将对奠定大学生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是原来两门课的简单相加,而是将“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有机地融为一体,既继承、借鉴和吸收了这两门课程以往取得的丰富成果,同时又根据教学体系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性定位和阐释,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作为新课程方案确定后实施的第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是关系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成败的关键课程。从9月1日起,全国将有530万、我省将有30多万大学新生同时开始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后面三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影响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这是影响全局的一门课程。希望广大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开设好这门课程的重大意义,认真备课,全力以赴,做好开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要有“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豪情,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这项政治任务。

2.搞好教师全员培训。

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教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开展的,组建了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了由学术带头人任首席专家,理论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相结合的编写队伍,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的方式,组织教材编写工作。新教材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充分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优势力量整合的结果,是博采众家之长、集思广益的结晶,是集全国力量编写而成的精品之作。在好的教材确定以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因素就在教师。教师能否吃透吃准新教材的基本精神,是高质量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关键。各高校要切实把教师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计划、分层次地搞好教师培训工作。要使广大任课教师尽快熟悉新教材,学习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主题主线和应把握的主要内容,认真研讨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保证新课程开课质量。各高校要在全国培训和省级培训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本校教师的全员培训,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教材基本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上,把行动统一到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上。各高校要对本校培训或备课活动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新课程顺利开设。教师培训要通过学习文件、集中讲授、专题报告、分组讨论、征求意见、问题答疑、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多种方式进行,确保在每次学生开学前都要对所有承担新课程教学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轮训一遍,为高质量、高起点地开设新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梳理新课程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力量,重点攻关,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确保教育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落脚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坚持正确方向,努力把道理讲清楚,同时还要用爱、用情、用心感染、感动学生,既要有逻辑说服力,更要有情感震撼力。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课内课外活动、个别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特点,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活动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系统教学与专题讲授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育效果。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实践教学,围绕教学目标,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效果。要改进和完善考试、考核方法,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三、扎实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整体规划,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

1.切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

各高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明确一名副书记和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校宣传、教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要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要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和指导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要制定新课程方案实施的具体措施,组织好本校教师的日常培训。学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参加、指导本校教师的培训工作,经常听取本校新课程开设的情况汇报,解决在新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把问题和困难想得多一点,把措施和办法定得实一点,把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一点。要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组建教学单位,整合人力资源,积极调配任课教师,妥善安排换岗教师,严把新进教师准入关。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所需经费。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评估和德育工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评价和衡量学校及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指标。

2.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俗话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善于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善于做育人树人的人师。广大教师一定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高校要抓好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真正让懂马列、信马列的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建设好、稳定好这支教师队伍,关心教师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做到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在职务聘任、科研立项、学习进修和物质待遇方面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特点,予以政策扶持。近年来,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选送了200多名优秀教师到中国人民大学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明年,还计划安排20名左右的教师在职攻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奖励基金,迄今已经奖励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373人次。为妥善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称评审问题,省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德育学科组。按照省委8号文件要求,各高校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要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申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职称,也可以申报其他相关学科职称。各高校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与其他专业教师同等对待,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收入不低于其他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

3.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为了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国家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就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我们要不断总结学科发展经验,探索学科发展规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要把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认真研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我省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大培育力度,努力再新增一批硕士点和博士点,提升现有学科层次,增强学科综合实力。要加强科学研究,重点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各相关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回答学生关注的重大问题,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追求新发展,力求取得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超越性的理论成果,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

高中政治教案大全篇(5)

警示教育深刻,催人警醒,如醍醐灌顶。颜赣辉、邓寄鹏、胡全顺,都存在轻视政治建设,无视制度规矩,片面追求政绩,淡忘初心使命,个人私欲膨胀,亲清关系错乱的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警示教育动员党风廉政心得体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警示教育动员党风廉政心得体会一

这次警示教育,看到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鲜活的案例,给人以深刻的警醒和启示,可以说上了一堂触及灵魂深处的警示教育课,也教育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把纪律挺在前面,做到警钟长鸣!作为宣传部门的干部,一定要把强化理论武装摆在首位,尤其是要通过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要运用好各类宣传平台打造廉政文化,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声音,传递廉洁从政的正能量,着力建设宜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深感触动,深受警醒。少数领导干部打着项目的幌子,不为群众谋利,不为长远发展,存私心谋私利,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耽误了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我们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真正从思想上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时刻牢记党的政治立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决破除老好人思想,敢于较真碰硬,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止,经常咬耳扯袖、防范未然,防止好同志变阶下囚,推动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讲真话蔚然成风。尤其是身为纪检干部,要从自己做起,从自身严起,从点滴事做起,真正做到坦荡做人、清白为官。

警示教育动员党风廉政心得体会二

作为监督检查室的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立足职能职责,把堵塞监督漏洞作为夯实以案促改的基础工程,一刻不停地抓紧抓牢。森述同志指出,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的政治原则,坚决防止对“国之大者”不关心等问题,要强化政治监督,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做细做实日常监督,着力将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聚焦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推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不断提升监督质效。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在建设清廉宜春中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为宜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二)

政治站位高,分析透彻理性,警示教育深刻,催人警醒,如醍醐灌顶。颜赣辉、邓寄鹏、胡全顺,都存在轻视政治建设,无视制度规矩,片面追求政绩,淡忘初心使命,个人私欲膨胀,亲清关系错乱的问题,最终误入歧途、身陷囹圄。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刻汲取教训,认真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不让查办案件的成本和代价白付。

警示教育动员党风廉政心得体会三

“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住了”。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大腐败往往是从小贪心开始,颜赣辉、邓寄鹏、胡全顺等三人从小钱贪起,心理欲望不断膨胀,进而一发不可收拾。这些“活”教材无不警醒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之基。要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好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不做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保持廉洁自律,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照省委、省纪委和市委要求坚决肃清颜赣辉案流毒,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既管好自己,又带好队伍,坚定不移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二)

参加全市警示教育大会后,我深受教育、深受触动。尤其是森述同志的讲话,站位高远、语重心长,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下一步,我将认真落实森述同志的讲话精神,深刻汲取案件教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自觉对标对表,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时刻校准偏差,心系“国之大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扛牢主责主业,答好党建“三问”。带头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政治谈话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抓作风建设,努力把队伍建强,让干部过硬。一体推进“三不”,建设清廉上高。深化标本兼治,做实以案促改,把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文化融入上高改革发展实践,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警示教育动员党风廉政心得体会四

这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也是一次全面的心灵洗礼,充分体现了省委、省纪委省监委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对宜春党员干部队伍的关心爱护。事实证明,惩治腐败不但不会影响发展,而且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警示教育大会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加强党工委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以及企业家队伍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高中政治教案大全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应用;作用

在教育事业快速进步的今天,高中政治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优化。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政治视角去认知社会。当代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接受更多创新型的政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可以在丰富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同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政治课堂,有利于推动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作用

(一)有利于教学生动性提高

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政治知识,并能快速掌握政治知识。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以讲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认知层次。认知层次的认知是单一且孤立的,是一种抽象认知。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更能让课本政治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政治教学生动性的提高。

(二)有利于学生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养成

案例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引入,必然是为了激发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法,给学生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地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得到自己的结果。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政治学习积极性提高

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较为深刻,理论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政治学习没有意思,过于枯燥。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真实、生动的案例,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提高,在积极状态下接受新的政治学习内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示,从而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方法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点在于,教师将案例引入中,运用案例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用案例来加大师生之间的互动力度,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应用案例教学法,拓宽学生眼界

政治学科,是一个没有边境的学科,政治学习,对于学生眼界的扩宽有着直接作用。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教师需要将政治课本中的内容与国内外的时政要闻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通过政治学习去看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课本内容传递给学生,更要将社会时事作为检测手段,以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的政治能力,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政治见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国人骄傲的事件作为案例引入课堂,会让学生找到民族自豪感,逐渐认可政治学习。比如,在讲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个切入点,像见面交际礼仪、节日礼仪、职场文化等,给学生展示范围内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在案例的呈现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尊重文化、接受多样化文化的理念,促进政治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扩展学生的眼界。在案例中,教师要特色突出中国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在习得政治知识的同时,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应用案例教学法,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通过思维的活跃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教师不一定是案例的引入者,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案例,可以加大课堂的不确定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万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观点,并让学生围绕这一观点去思考案例。一些学生提出“蝴蝶效应”,一些学生提出“人类生产与环境变化”,学生提出的案例往往更加新颖且具有时代性。学生自己提出的案例,必然是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利用这些案例进行政治知识的开发与分析,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更能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三)应用案例教学法,规范学生价值观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规范个人价值观。例如,在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时候,针对“选举权”这一问题,教师要通过人大代表选举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选举权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珍惜自己的选举权,明确社会责任感。综上所述,教学改革越深入,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越明显。真实案例在教学活动中的融入,可以提高政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政治知识。案例教学,让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得以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在政治课堂中运动起来。正确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会让学生的政治思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云.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2]王卫英.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3(18).

[3]王迎春,相伟.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资源的多元化采集[J].教学与管理,2009(1).

[4]林念.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5(14).

高中政治教案大全篇(7)

关键词: 政治生活 知识点 区别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教材中出现的相似、相近、相关的知识点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要深入把握教材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理解知识之间尤其是相似、相近、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免在考试中出现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错误。我基于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把政治生活中的一些易混知识点作了简单的分析,以与大家共勉。

一、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都强调“依法”,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前提。两者的主体都为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都努力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但两者也有不同点。

1.两者的含义、主体不同。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依法执政是指中国共产党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生活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而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2.两者内容不同。依法行政的“政”,应为政务之“政”,即国家权力部门赋予的行政工作,依法行政要求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责;依法执政的“政”,则为政权之“政”,即组织和领导国家政权,它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

3.遵循的原则不同。依法行政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执政要求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二、代表议案和建议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有依法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但是,在代表工作实践中,有些代表对议案和建议区分不清,往往将议案与建议混为一谈。为了提高代表议案提出和处理的质量,现将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区别总结如下。

1.内涵不同。代表议案是指有提议案权的机关和个人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而代表建议既可以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又可以向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及个人提出,在实践中,代表建议更多的是向政府及其部门提出。

2.提出的主体不同。根据代表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代表议案必须由代表按法定的联名人数提出。而代表建议可以由代表个人提出,也可以由代表联名提出。

3.指向机关不同。代表议案的指向机关只能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而代表建议既可以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又可以向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及个人提出,在实践中,代表建议更多的是向政府及其部门提出。

4.书写形式不同。代表议案必须有案由、案据和方案,即写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的依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提出法律案就必须附有法律草案。而对代表建议的书写要求则宽泛得多,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往往以“把事情说清楚”为标准。

5.提出的时间不同。代表议案一般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符合议案基本条件、准备成熟的,也可以在大会闭会期间提出。而代表提出建议没有时间限制。

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常常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混淆起来,其实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一大”)在上海召开,刚开始是每年举行一次,“六大”至“七大”因为战争原因间隔近10年,“七大”至“”间隔了11年。自此根据《中国共产程》的有关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截至200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我们平时简称的“中央”、“党中央”或“中共中央”。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著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每五年举行一次,到现在,共举行过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年选一届代表,1年开一次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资格具有广泛性,无论是共产党员或派人士、无党派人士、宗教界人士等,只要当选为代表,就可以参加。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只有党员才可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会议在报告中制定了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会议闭幕后,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同时召开,参政、议政、监督)才能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和通过国策及法律等。因此,一般是先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

四、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根据《宪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都是地方立法行为,条例的法律地位相当于地方性法规,属于地区性和局部性法规,其法律效力仅限于自治权管辖的范围。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但两者也有一定的区别。

自治条例通常规定有关本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职权、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问题。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综合性的基本依据和活动准则;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区域自治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单项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立法权限作了特别规定,即“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五、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

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都属于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中的外部监督,目的都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有助于发扬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但两者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

1.监督性质不同。人大监督是权力监督,其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其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

2.监督对象不同。人大监督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及《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政协监督的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情况、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

3.监督方式、结果不同。人大监督是通过其他国家机关向其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政协监督的基本形式是提出建议和批评。人大监督既保证了人大作为“议行合一”的机关,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保证了国家机关之间能够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政协监督有利于协助国家机关进行工作,提高效率,克服。

六、宗教和

和宗教都是唯心的,但并不是宗教,它与宗教有着天壤之别。

1.含义、本质不同。宗教是人们对现实生活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而是冒用宗教旗号,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科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