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6 13:42:36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篇(1)

可是,没有我的衬托,花朵会孤独,没有我的点缀,天空会单调。每一格人都站在一个舞台上,每一格人都会站在最中央,然后,有一个穿透一切的呐喊:“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空气里洋洋洒洒的是细碎的疲倦,不知道为什么每个人都挎着肩膀,低着头,嘴里呢喃着什么,冷漠的脸,冰冷的眼。匆匆的脚步不断地擦肩而过,整个人如融入刚劲水泥里一般冰冷。于是我翘起嘴角,给每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一个微笑,一顺间,我敢到血液沸腾,心在燃烧,一个个陌生人汇报给我一个个微笑。一瞬间,仿佛人与人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就被一格又善的微笑所代替,一瞬间,我感到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似水的流年,历史的书本翻了一页又一页,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闯入了我的世界。孔子,李白,李清照,成吉思汗,鲁迅,戴望舒,郑愁予……他们都是历史的主角,都当过生活的主角。逝者如斯精神永在,我没有那些名人那么伟大,我的精神道德,品质也远不及他们高尚,但我却有无法抵达的年少,我也还是生活的主角。

人生都如划过夜空的流星,辉煌与黯淡,都同样的精采,是星辰就不用羡慕皎洁的明月,因为自己有片璀璨的星空;是小鸟就不用竞艳于孔雀的华丽开屏,因为自己的歌喉同样婉转动听;是小花就不用嫉妒牡丹的艳丽外表,因为自己的芳香同样沁人心脾。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篇(2)

空气里洋洋洒洒的是细碎的疲倦,不知道为什么每个人都挎着肩膀,低着头,嘴里呢喃着什么,冷漠的脸,冰冷的眼。匆匆的脚步不断地擦肩而过,整个人如融入刚劲水泥里一般冰冷。于是我翘起嘴角,给每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一个微笑,一顺间,我敢到血液沸腾,心在燃烧,一个个陌生人汇报给我一个个微笑。一瞬间,仿佛人与人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就被一格又善的微笑所代替,一瞬间,我感到我也是生活的主角。

似水的流年,历史的书本翻了一页又一页,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闯入了我的世界。孔子,李白,李清照,成吉思汗,鲁迅,戴望舒,郑愁予……他们都是历史的主角,都当过生活的主角。逝者如斯精神永在,我没有那些名人那么伟大,我的精神道德,品质也远不及他们高尚,但我却有无法抵达的年少,我也还是生活的主角。

人生都如划过夜空的流星,辉煌与黯淡,都同样的精采,是星辰就不用羡慕皎洁的明月,因为自己有片璀璨的星空;是小鸟就不用竞艳于孔雀的华丽开屏,因为自己的歌喉同样婉转动听;是小花就不用嫉妒牡丹的艳丽外表,因为自己的芳香同样沁人心脾。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篇(3)

一、把目光投向学生的经验,使学习变得富有生机

教学片段回放:

师:我们曾经研究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记得挺好的,请问长方形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师:那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什么叫内角和啊?

师:有谁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四个直角,它们都在长方形内,它们的度数之和叫内角和。

师:老师想请大家把自己手中的长方形变成三角形,有办法吗?

生:沿对角线剪开就行了。

师:可以吗?那就动手做出来吧!

师:请猜一猜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我觉得是90度多点儿。

生2:不对.我们刚才剪成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必定有一个直角,另外的两个角不可能只有一点儿大。

生3:是啊!你看我手中的三角板,我们知道一个是90度.一个是60度,还有一个是30度。我猜想可能会是180度。

生4:有道理。我们还有一个三角板,一个是90度,两个是45度,合起来也是180度。

生5:我也是猜180度。你们看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被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会是180度。

生6:你们举的例子都是很特殊的三角形。我们凭感觉得到的可能是180度,如果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师:说得很有道理,我们不能只盯住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应该想想一般的三角形。那我们怎样去思考这个问题呢?

以上教学片段把对新知的探索和研究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粗粗看来有些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因为经验的唤醒和支撑,学生更加投入地探索新知,进发出我们无法预计的热情,闪现出智慧和灵光。数学是抽象的,将新知从容地嫁接于学生的认知经验之上,并与丰富的活动整合起来,必然会使人耳目一新,也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染,使课堂绽放出诗意的激情。

案例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猜想,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思维激荡驰骋。当猜想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策略,成为其内在的一种意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便会被点燃。猜想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打破常规思维局限的创新。尽管学生的猜想较稚嫩,但其包含着的理性思考和直觉判断,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准备,也是学生勇于思考和研究的底气,更是有效学习的良好储备。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想,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这时,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所以我们能欣喜地看到学生利用经验所做出的合情猜想和推断,学生在研究和辩论中不知不觉地感知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必定与180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后续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必要的经验积累。

二、把目光投向学生的操作活动,使学习变得富有活力

教学片段回放:

师:经过小组合作研究.你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呢?

生:用量角器量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33度和58度,再加上90度是181度。

生2:我也量了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79度。

生3:我量的内角和是182度。

生4:我量出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我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结果呢?刚才的猜想好像只是一个哦!

生:我们测量角的度数是有差异的,以前我们量角时就经常发生这种现象。

师:看来测量是会有些误差。那我们用什么办法克服这种现象呢?

生1:我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360度的一半,肯定是180度。我认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刚才的测量一定是不够准确的。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但这是一种特殊的例子,我看还不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哦!

生1:我测量了一个锐角三角形,分别是47度、62度、71度,加起来正好是180度。

生2:我也选择了锐角三角形,但是我用的是折纸的方法,发现三个角刚好可以折成一个平角,说明内角和是180度。

生3:我的想法和你的一样,我是昨天预习时就练习了这种折法,也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4:我用他们的方法用钝角三角形折了折,也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5:我也是用书中的方法采用把三个角剪下来,再将角的顶点放在一点上依次拼一拼,刚好拼成一个平角,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研究了这么多.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我们的结论吗?

生1: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2: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生3:不论它是什么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师:你的总结很全面。……

当我们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时,有可能会使教学不顺畅,也可能会使课堂难以驾驭,但这种尝试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活力。上文的案例中教师不惟书本,不惟学生的预习,而是营造一种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探索,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书本中方法的再现,而是学生的思维创新。

当学生还没有完全走出直角三角形的影响时,教师没有刻意地将课堂的重点进行转移,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继续展示对直角三角形的研究,从而为学生储备经验。一旦有学生进入新的领域进行探索时,我们就看到了极为精彩的学习状态。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不经意地穿插于课堂,不仅有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促使学生大胆地假设和猜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也诱使学生为自己的结论寻找到最有力的证据,用最有说服力的理由让大家认可自己的研究。试想这种过程,学生怎么能不主动呢?怎么会不积极呢?开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技能、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送给学生一粒数学的种子,就要立足于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发展其数学素养。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篇(4)

过程描述

一、激发兴趣,调节情感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是调动学生主动、认真学习的根本动力。当我们的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他们就会富有成功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也增强了。因此,课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玩玩、转转活动角,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事实证明,学生都被活动角吸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也一下子消失了。

【教学片段】

(课前谈话)师:老师带来了一样学具,(出示活动角)你玩过吗?谁想上来玩玩?

(学生跃跃欲试,都想上来玩玩老师手中的“东西”。在学生玩后,我立刻将活动角变身为“直角”固定在黑板上。)

师:老师把这件学具贴到黑板上,大家看,它变成了谁?(直角)

师:大家都说是直角,到底是不是直角呢?谁来验证?(生验证)告诉大家你是怎样验证的。

接着再通过玩活动角,让学生自己说出锐角是比直角小的角,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在课始部分我特意安排学生玩活动角,在玩一玩、移一移中不但复习了旧知,而且很清晰地使学生知道了锐角是比直角小的角,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创新体验,升华情感

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多年的课堂教学,使我深深感受到: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才会真正理解数学,理解知识,自身的各种能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教学片段一】

描角

出示作业纸,让学生观察,是钝角的用红笔描一描,是锐角的用绿色的笔描一描,其他的不用描。(怎样验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设计意图】

当“连一连”这样的题目已经遍布我们的数学课堂时,让大家描一描,可以说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看似简单的描一描,却验证了学生对角的进一步认识,对锐角、钝角和直角的区别,而且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又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学片段二】

用身体创造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锐角和钝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角,那你能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一个角吗?

【设计意图】

当学生一个个冲上讲台,用身体创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角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进入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与成功的幸福;看来,只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按其认知规律给予适当的点拨,相信他们会迸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片段三】

1.用三角板拼角

师:刚才我们用身体的部位创造了角,你能用两块三角板拼一个角吗?

2.用角创造图案

学生尝试用角创造图案。

【设计意图】

用学过的锐角、直角和钝角创造美丽的图案,可以说是对这一堂课的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我们不可预测的。

教学反思

反思这一节课,我觉得要挖掘课堂中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因素,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这也是我自己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几点体会。

一、师生互染是情感体验的有效催化

课堂中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师生互相感染,来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沉浸,对数学知识的倾情表达,来自教师的及时捕捉和巧妙引发。

在设计本课时,我让学生在找生活中的角后安排了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创造角这样一环节。但是在具体实践时,在学生找了几个生活中的角后,出现了这样一幕:

有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我们身上也有角,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创造角。

我马上说:真的吗?你能上来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一个角吗?

女孩子马上用手臂创造了一个角。孩子们立刻被她吸引了。

我问大家:你能找到她身上的角吗?是个什么角?并及时给予女孩表扬:你真厉害,用身体创造角这样的金点子都能想到。(大家可以想象孩子此时的心情是何等的心花怒放)

仿佛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学生纷纷要求上来用身体创造角,面对他们五花八门的“作品”,台上台下,笑声不断。

这些不经意的细节是闪亮在课堂中的火花,是学生生发愉悦体验的契机。在此,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适时点燃学生的热情,融于学生的快乐之中,并跳出学生的愉悦,推动学生乐于参与,越学越开心,越学越活跃,越学越感到有趣!同时,教师也在这浓浓的氛围中体验到一种教学成功的幸福,体验到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所走过的一段共同的生命历程。

二、自主体验是情感体验的基石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不但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出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643教育模式教师角色转变

1、引言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试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我校的643教育模式改革,提倡学生小组合作化学习,以问题为主线,学导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又合作地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具象实现。作为新课程改革执行者的教师,如何响应学校的643教育模式改革,改进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在这段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根据学校的教育模式改革的思想,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历,我认为应该从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入手,实现教师角色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的转变,让"我"在三尺讲台上寻找到一个更加合适的位置。

2、"小我"教师角色

所谓"小我"的教师角色,也即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角色,强调教师个人。中国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大多数的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总会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上几乎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教师总是如此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会竭尽全力地为学生讲解语法结构,会逐字逐句地解读英语课文,会教给学生很多的解题方法。但是,他在辛苦工作的同时完全没有意识到所教授的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只有交流才是掌握语言的唯一的方法和途径。所以,"一言堂"的教学对于语言教学是绝对不利的,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好像是在观看一场表演,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偌大的课堂这个舞台,只有教师一个小小的"我"的在卖力演出,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充当的仅仅是观众。演员表演结束,观众会给演员做出评价,但是由于没有参与演出,作为观众的学生永远也无法真正学会表演。

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必须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而不是老师成为课堂舞台的表演者。当然教师也不能只充当观众的角色,此时教师应该是这个课堂舞台的导演,是整个表演的策划者,组织者和评判者,让学生在教师导演的课堂上,尽情地表演和展示,学习与收获。

3、"大我"教师角色

跳出"小我"的教师角色,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赫尔巴特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成为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和评判者,从"小我"的教师角色转变为"大我"的教师角色。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活动才能切实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的语言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语言活动要进行调控,当学生进入创造性地活用语言阶段或互相问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改正运用语言中的错误,就好像一个导演,要时刻倾听学生们的谈话和表演,随时准备指导改正不正确的地方。课堂上语言活动的成败与否取决于组织的好坏。但教师充当这种角色时一定要把握好,千万不能喧宾夺主,要意识到引导不是代替,教师要做的是引导与修正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脱离"小我",达到课堂之中虽已无我,但亦处处有我的"大我"境界。

"大我"的教师角色是目前我给自身的定位。但这种"大我"境界中对课堂的掌控驾驭与随意放手之间的精确把握又是何其之难,当我们以掌控驾驭课堂的"大我"角色站在讲台之上时,如何在这样一个"大我"转身的同时,轻轻告诉学生:也许,在老师指出的那个方向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路呢。

4、"无我"教师角色

如果说"大我"的教师角色是将教师作为课堂这个舞台的导演,那么"无我"的教师角色就要求教师能将舞全还给学生,也许只在课堂的开始做一个小小的启示,也许只为课堂定下一个基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自导自演,使学生既是演员,也是导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首先要有高超的教学能力,以自己的人品和学识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更要秉承"教是为了不教"理念,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直至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境界。只有教师做到"无我",学生才能逐渐地"有我",逐渐意识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创造自己。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篇(6)

关键词:相爱的日子 叙事视角 爱情观

近几年来毕飞宇发表的短篇小说擅于探索当今社会中爱情、职场、农村等社会问题。而作品里的主人公往往是社会中的“小人物”,比如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妇女、下岗工人等。刘庆邦曾说,“每个作家在生命深处都是悲凉的、悲痛的、生命就是个悲剧,作品都是表达作家脆弱的情感。”[1]毕飞宇在其作品中或多或少表达出对社会、他人的关怀之情。而他把作品的主人公设定为社会中的普通人,故事就会显得格外感人。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主人公是留守儿童、《家事》主人公是中学生、《相爱的日子》主人公则是大学毕业生。

一.毕飞宇与《相爱的日子》

《相爱的日子》描写的是当今社会中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寓无形于形、寓无象于象,作者从中提出问题,诱使读者对当今生活进行思考。男主角与女主角在一个校友酒会上萍水相逢,在酒会后发生“”。事后,男主则像往常继续在蔬菜批发市场负责搬运的工作。撩起了男主角再次给女主角打电话的冲动,可是电话另一头的女主角则希望男主角过来陪她度过高烧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他们床上是男女朋友的关系,而生活中则是互相体贴照顾的兄妹关系。男主角渴望拥有一个温馨美好的生活,但两人捉襟见肘的生活,只能在他们停留在每周都发生的“性关系”上。在一次短暂的分别后,女主角从手机里翻出两个“成功人士”的照片,请男主角为其参谋一下对象。男主角帮她选了一位收入较高并有一女的男人。带着满意的笑容,女主角离开了男主角的住所。而男主角在上班的路上,点燃女主角留下的头发,怀念她弥留的香气。作品没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情节,而小说里面随处可见的人物形象塑造、叙述视角转换、叙述的空白等,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挖掘作品的内涵。

二.叙述视角的转换

叙事视角的转换是《相爱的日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文本一开始通过第三人称视角描写酒会上男女主角的相识。再接着叙事视角转换到女主角身上,描写女主角对酒会的期待,并希望可以通过酒会,遇到“伯乐”或者大款。酒会之后的“”以及在大排档晚饭的描绘,采用了第三人称视角。而作品后面则使用男主角的视角表达工作经历以及与女主角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也穿插了不少第二人称视角表达男主角的内心世界。

对于作品中叙事视角的转换,毕飞宇曾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第一人称多少有点神经质,撒娇,草率,边走边唱,见到风就是风;第二人称锋芒毕露,凌厉,有些得寸进尺;第三人称则隔岸观火,有点没心没肺的样子”[2]“人称决定叙事语气,叙事的距离,叙述介入的程度,叙述隐含的判断,叙述所伴随的情感”。[3]

1.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是作为观察者的全知叙述者处于故事之外,因此,可视为一种外视角。该叙述视角可以展现所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可以偶尔借用人物的内视角或佯装观察者。文本中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叙事占了主体地位,在文本开篇,“其实她是一个灰姑娘,蹭饭来的。朋友说得也没错,蹭饭是假的,蹭机会是真,蹭着蹭着,遇上一个伯乐,或逮着一个大款,都是说不定的。”这里作者使用了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述者无所不知,对人物的一切了如指掌。文本通过普普通通的聚会引入,让读者不单只了解到女主角“她”是一个生活经济窘迫的初入职场的女大学毕业生,而且也使读者对当下职场人士为求一步登天,不惜一切参加各种交友聚会的现象感同身受。接着,作者又以一个旁观者的的角度看待两人情感关系的发展,无形中给人亲切感,并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他对自己尽可能地控制,好让她更快乐一些。她好了,他也就好了。他就希望她能够早一点好起来。”无疑体现了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浓厚,从之前单纯关系发展成“兄妹”关系。

2.变换式的人物有限视角

变换式的人物有限视角是从一个人物的有限感知转换到另一人物的有限感知。与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不同的是观察者为故事内的不同人物,而全知叙述者则处于故事之外,以人物的感知取代了全知叙述者的感知。在描写开篇酒会的部分除了使用全知视角以外,也使用了女主角的视角。女主角希望可以通过这个酒会认识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解决生活拮据的窘迫生活。这里采用了人物的感知观察,并对女主角内心分析。读者得知“她”的麻烦与困扰,也看出“她”对人生的迷惘。紧接着,女主角去到男主角的出租屋与男主角发生“”,在此穿插了自由的直接引语,表达两人的对话。同时,也以女主角的视角观察了男主角的出租屋的摆设等,让读者从中了解到男主角“他”与女主角“她”的生活都是捉襟见肘。

在女主角的目光牵引出男主角之后,就开始逐渐以男主角为基本叙述点。从文中,女主角在饭后感叹,“真好。都像恋爱了。”之后,逐渐隐退女主角的主观感受。作者开始描写男主角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也呼应了前文所暗示的男主角生活状况。接下来也大量以男主角的视角描写两人的感情进展。对于上下文男女视角的转换,有学者认为,“作者开始的构思可能像开头显示的那样,是以女子为视角的,后来放弃了,选择他更有可能把握的男人作为中心,但是这个开头却保留了下来”[4]。在这里视角从女主角转换到男主角,读者可以从中发现到男主角“他”从对待感情吊儿郎当逐渐变得深沉的变化过程。但是,女主角的内心思想却逐渐淡出了文本,而结局也使得读者积极投入阐释,猜测女主角的想法与两人的感情发展。比如,第一、女主角的工作只字未提。一个青年未婚女子在大城市靠什么来谋生?为何从老家回来,就要“嫁人”了?“他”为“她”穿好衣服,把“她”送走,最后攥着一撮“她”的头发烧了起来,故事就结束了,这是否就是“相爱的日子”呢?第二、故事的结尾也留下很多让人沉思的问题。比如,“她”选择嫁给“成功人士”,也许会过上“幸福生活”。但是“他”的前途又该如何呢?而在这段日子里两人的相爱,仅仅就是这种互相慰藉的“良药”吗?而“他”为何可以淡然面对“她”将要“嫁人”的事情?“她”为何又可以如此理智、冷静对待“嫁人”这件事?这些都是作者留下给读者思考的问题。

3.毕飞宇式的第二人称视角

第二人称视角也是该文本的一大亮点。毕飞宇作品中的第二人称视角独特之处在于“不是一般意义的‘第二人称’,而是‘第二人称’的一种变体,即在表层的富有‘距离感’、‘客观性’的第三人称视角叙事中增加有‘亲切感’、‘生动性’的第一人称视角叙事”[5]。作者用第二人称视角描写男女主角感情摩擦,“这一推真的伤了她的心,你是做哥哥的,妹妹都这样让着你、哄着你了,你还想怎样吧你!她再也顾不得伤口了,拿起衣服就穿。她要走,再也不想见到你。都零分了,你还发脾气!”这段描写把“她”满腹委屈、气恼充分表达了出来,同时也把男主角对此事懊悔不已的内心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叙述视角的转换,表达了男女主人公感情的发展越来越浓烈,关系越来越亲密。同时,也为文本悲悯的结局做出了铺垫。

三.当代爱情观

“爱情是男女间基于一定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的内心形成的倾慕,渴求发展亲密关系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6]。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美满的婚姻与爱情是灵与肉的结合,稳定而不可分割。作品中的男女主角之间的亲密关系却是从的满足发展。对性的饥渴以及安稳家庭生活的遥不可及,使得他们忍受着现代生活的重重压力。而这种现代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解救,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现代的生活方式孤立了灵与肉的关系。必须从能给予满足的人那里获取,而感情必须是真的,甚至要从有经济实力的一方获取。传统的“忠贞不渝”以及“感情真挚”在这部作品反映的现代生活中又有了新的阐释。“忠贞不渝可以是情人间情感的描述而不一定是夫妻情感的专利,而情人间的感情可以不仅是一种情人关系,而且还可以是一种亲如兄妹的关系”[7]。

女主角“她”希望可以通过这个酒会遇到“伯乐”、逮着一个大款,过上所谓的幸福生活。“她”为了工作、婚姻等不惜一切途径寻找“机会”。而在南京这个大城市里,只能住在狭小阴暗的地下室,在生病的时候只能一个人熬过去,以致房间“满地都是擦鼻子的卫生纸、纸杯、板蓝根的包装袋、香蕉皮、袜子,还有两条邹巴巴的内裤”。在大城市里,没有亲人朋友,孤独无助、前途迷惘。一个漂泊他乡的女性形象就从此形成。

男主角“他”是女主角的老乡和校友,只能在南京的蔬菜批发市场负责搬运的工作。大学毕业的他,只能靠体力劳动挣钱。“他”也经常想,“要是考不上大学反而好,该成家成家,该打工打工。与其回去,再出来,还不如就待在城里了”。说到这里,“他”对当年努力从农村考进城里的大学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懊悔不已。考不上大学反而不如考上大学,这是当代大学生都在面临的艰巨问题。

作品中对男女主角的描写一直使用人称代词“他”和“她”,没有名字。这里的“他”和“她”在作品中就具有了深层的意义,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这里的“他”不仅仅是单独的个体,也是群体,是当今社会里面无数个“他”中的一个。“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我们自己。

“他就渴望能有这样的一天,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很家常的日子,他一觉醒来了,拉着‘她’的手,在户部街菜场的货架前走走停停,然后和‘她’一起挑挑拣拣。哪怕是一块豆腐,哪怕是一把菠菜――能过上那样的日子多好啊。”这段话的描写透露出“他”对温情的渴望和对琐碎却温暖的家庭生活美好想象。再和谐的性生活也是无法弥补感情的缺失,也表达了内心世界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以及心中的一丝丝无奈。

处于新时代的中国,传统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社会价值出现多元化的今天,这部作品很好的表达了现代青年人的生存状况与价值观。毕飞宇用其负责的心态、细心的观察点破社会问题。其作品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反思琢磨。

参考文献

[1][5]史言喜.充溢悲悯的生存关照――解读毕飞宇《相爱的日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毕飞宇.《玉米》后记[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268―269.

[3]姜广平,毕飞宇.毕飞宇访谈录[A]. 跨世纪文丛[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394.

[4]施龙.“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论毕飞宇《相爱的日子》[J].当代文坛,2008,(2).

[6]田培.毕飞宇的《相爱的日子》折射爱情互救不同行[J].湘潮,2012,(12)下.

我也是生活的主角篇(7)

一、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作用

幼儿园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并提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然而,角色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让幼儿充分自由地游戏,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也正是这样不断地给予,幼儿才会更爱角色游戏。我们的幼儿参加角色游戏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

二、幼儿参加角色游戏的几种情况

1.幼儿参加游戏是为了满足一个操作动作

比如:我曾经观察一个小朋友做游戏。他是个非常好动的孩子,但那天在游戏中却判若两人,原来他很喜欢玩针筒,他在角落里一直玩着针筒,针筒被拉出推进,他乐坏了。根据这一情况,我并不予以阻止,而是提问他:“你在干什么?”“练本领。“我怎么能阻止一个医生练本领呢?我再问:“要是有人来打针,怎么办呢?”“我给他打针,”他用手比划着。我故作吃惊:“就用你手上这个针吗?”“不,这针我是学本领的,我用这针。”他边说边指指盘中的针筒。“这针筒都消过毒的。”游戏中幼儿满足于操作一个动作并没错,通过一番引导为他制定一个游戏规则也必不可少,游戏变得完善了。

2.幼儿参加游戏是玩具的吸引

比如:一次一个小朋友很偶然地用一根圆圆的、细细、长长的积木当作香烟抽起来,结果所有的小朋友都仿效。我没有因此而生气,更没有因此没收这积木,但我知道这抽烟这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必然,而纯粹是这积木对幼儿的一种吸引所致。于是我装扮咳嗽咳得利害的样子让幼儿讲讲抽烟的不好,最后我还告诉幼儿世界上为了提倡少抽烟,还专门把一天定为“无烟日”。听我这么一说,孩子恍然大悟。第二天就再没人抽烟呢了。

3.幼儿参加游戏是游戏内容对他的吸引

这种现象在游戏中很多。如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售票员,他顺利地报出了一个个站名,还热情招呼乘客,结果老师表扬了他。第二天他又来做售票员,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他研究出一个新的内容,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出些难题或丰富些有关知识,第二天第三天他又出现在这个主题之中。这里老师的引导、表杨辅助了幼儿情节不断地发展、稳定幼儿情绪、使游戏有了连续性。

然而,角色游戏仅仅作为幼儿的随意游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尊重幼儿五个“自由”的同时,老师应该把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时时刻刻装在脑子里,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意识、情感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特点来有目的的教育。

三、角色游戏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生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因此,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所以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幼儿的现代意识。

(一)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而教师应在游戏开展前做好指导幼儿确定主题的工作。为了确定游戏主题,教师要对幼儿具有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大小作一了解,尽量去满足每个幼儿的意愿。

(二)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着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十分投入,逼真的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征。

(三)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角色游戏中要进行角色的分配。为了培养幼儿的主导性,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角色游戏应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但这样会出现争抢角色的现象。

(四)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经济意识

在现今的社会中,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长辈特别宠爱。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有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就哭闹不止。为了让幼儿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我们在角色游戏中着重进行了对幼儿价值观念的培养:

1.让幼儿从小知道,只有劳动才能换来钱,只有劳动换来的钱才是光荣的。

2.培养幼儿从小节约用钱。我们开设了“小银行”的游戏,鼓励幼儿把节约的每一分钱和不用的钱存到银行里,使幼儿在玩中了解到钱的功能,知道存钱的好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