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学生的教育

高中学生的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9 16:16:45

高中学生的教育

高中学生的教育篇(1)

【关键词】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2-02在物欲横流人心失重的今天,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现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严重缺失的东西--以道德感为代表的软实力教育。许多同人感叹:现在的学生有成绩无素质。笔者认为对学生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树立健全的人格,与人或环境相处和谐,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比学习成绩好坏重要得多。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通过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振兴祖国而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高环保意识,锻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创新合作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生物学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仔细分析研究教学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实现知识与思想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高中生物教师,笔者体会并总结,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现在社会上来自各方面毒害青少年的行为:吸毒、血腥暴力事件等,而各种事件导致青少年心理畸形,自杀或他杀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我们生物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具有思想意义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比如在讲到神经调节时,介绍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化学递质,它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时,可以补充(兴奋剂或镇静剂)的原理,并用图片、资料展示吸毒对自身身体和精神的残害,对亲人的伤害,对家庭和社会危害性,使学生了解对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危害,自觉珍爱生命,远离,落实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不论古今中外,莫不把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学生的思想阵地必须让正确的意识形态占领,不能让自我、金钱、权势、暴力的意识形态占据,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里,贯穿于各门学科的各种活动中,生物教材有的内容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说服力强,所以我们生物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而是要切实从教材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生物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搜集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再者我们生物教师要充分把握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只有充分把握教育内容,才能达到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最后,教师也可结合教材的有关部分,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并将这些与祖国的历史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所在地域的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特殊感情,进一步激起对祖国的热爱。

三、利用生物科学史的发现历程,渗透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科学技术的成功后面都是辛勤、汗水和意志,学生对科学的过程和本质的理解,需要科学历史的支撑,而不是说教可以达到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展示科学史的曲折和艰辛、继承和创新,使学生爱学,用心去感受。有关一些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感受到现代生命科学不息的脉动,丰富了学生的感情,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去向,培养并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学习,对自己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思想、有道德,永不言弃,不断进步。

四、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高中学生的教育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关爱生命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37-01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崇有关于人类的生命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指的是追溯到生命的本源,让学生们透彻的了解生命的各个发展阶段,从而也加深对自然世界中所存在的生物生命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了解。第二指的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希望他们爱惜自己的生命,在生活中展现出自己的生命价值,使自己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高中生物学主要研究的是生物结构、生物自身所具有的性能和生物自然发展规律等,开展该课程的主要意义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生命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高中的生物教学成为校园关爱生命教育的阶梯。

一、生命教育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国是第一个提出生命教育理念的国家。有很多的社会

问题也渐渐地表现出来,激起了整个社会的深思:

第一,目前所有的国家都面临着环境、能源、人口、粮食和资源五种大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表现出在人口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众多自然资源都被过度的使用,破坏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等,这些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002年的非典事件和2007年发生的手足口病等事件的发生,都在告诫着人类必须与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种生物和谐发展,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不应该以牺牲其他生物为代价,人类应该把他们作为朋友,尊重他们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一些漠视生命的人们应该从内心深处进行反思。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事件能够表现出人们不重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不顾其他人和动物的生命,例如校园中存在学生自杀事件、社会上存在虐待小动物的事件和一些凶案件的发生等。还存在一些人由于错误的人生观和心理行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最严重的结果可能导致死亡,这是非常值得惋惜的事情。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实践当中,应该利用生态学的内容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到任何生物的生命都应该和谐发展。生物老师所传授的生态学知识是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生命对大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感悟生命的存在,更加深层次地思考生命。老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在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世界中,无论具有高等还是低等的生命形式,简单还是复杂,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他们都存在着生命的轨迹。因此,高中生物老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让学生们了解到在自然环境中,生物生存一定的适应性,并且能够透彻的领悟到生命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关爱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该课程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讲,只有一次生命,但在生活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上,我们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打击,这些困难可能使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变得非常的脆弱。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一个人对生命的构造和发展不了解,那么他就不会清楚生命的来之不易。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的学科,所以,通过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宝贵,因此更加热爱生命。

2.对于生命教育,最终应该落到教育上。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方式,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老师的主要职责是让学生创造出高尚的精神领域和人格,唤醒他们的生命潜力和品质的升华,老师还应该教育学生从内心去尊重和敬畏生命。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坚持学习知识和文化,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3.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一定要学会和社会环境和平共处,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幸福快乐。生物学里有很多的内容概括了生物生命与环境的联系,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的含义

1.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命。以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大自然中拥有千万种生物,生命形式多种多样。从微观层面来说,各种生物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形态特性。以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这本书为例,该书详细的讲述了进化过程中生物所进行的变化和不同的形态特性,它们展示出了神奇的大自然。老师首先应该教育学生透彻地认识生物,并且掌握生物在各生命阶段所表现出的差异性,然后在进行欣赏生命教育。欣赏不同生命阶段的自己,享受成长所带来的快乐。

2.正确对待生命。J识生命的前提就是要了解生命,了解生命也是关爱生命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生物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内容使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以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这本书为例,该书详细的讲述了细胞的结构和发展进化的全过程。细胞是组成每一个生物生命体的基本物质,它的进化过程反映出人类生命的发展历程,例如细胞的生殖、老化和死亡的过程与人类所经历的生命过程是相类似的。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

四、结语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具体的某个个体生命身上入手来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教育,从个体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达到对整体生命认识的目的。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领悟生命的美好,在生命的各个阶段去关心社会、关心其他生物和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存在逆反心理的高中生,高中生物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生命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热爱生命,为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努力,学会奉献,给他人快乐。

参考文献

[1]林平.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5):73-73.

高中学生的教育篇(3)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互利关系;有效措施

经调查研究可知,目前我国五分之三的学生锻炼时间不足,而且对体育锻炼与生命安全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学生的肺活量、耐力等素质逐年下降。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在体育教学中构建生命安全教育,使高职学生的生命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1.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互利关系

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全面发展。生命安全教育是所有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减少了学生出现意外伤害的概率,为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高职体育教学是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加强生命安全意识。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互惠互利,值得高职院校不断优化两者的教学成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1生命安全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前提

早操、体育课、课外训练等体育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生命安全是保证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高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感。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尊重生命的表现,更给予学生生命最大的关爱,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切实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提升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只有保证生命安全,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进而为自身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尽最大的能力。

1.2高职体育教学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手段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需要以体育教学活动为媒介,因此高职体育教学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手段。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极端情况下应有的应变知识与能力,这与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宗旨不谋而合,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对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将抽象的生命安全教育具象化,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安全的意义与重要性。高职体育教学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生命安全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文字,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高职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意识

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质量。然而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进行认真备课,导致课堂无意义而且秩序混乱。教师如果无法在课堂上尽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就无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教师缺少专业知识,不合理的运动安排极易使学生感到疲劳,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很多教师缺少意外事故的急救知识,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最合理的应对,使学生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甚至造成二次伤害。高职学校与教师对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重视度不够,没有为学生安排合适的体育活动与安全教育。以上问题都是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意识的表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2.2高职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度不够

杜绝高职院校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学校提高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学生尽力配合,为自身安全负责。然而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经常做出危险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年轻、好胜,无法深刻理解生命安全的意义,经常做出危险行为,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青春期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对各种体育器材感兴趣,同时也对竞争制度感兴趣,会尽力与同学分出一个高下来,在输赢的刺激下,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高职学生极易做出过激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安全伤害。另外,高职学生的耐心和组织纪律性有限,认为安全教育对自己的作用不大,在体育活动中不认真听教师讲解,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3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的基础体育设施

良好的教学环境与体育设施是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决定生命安全事故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都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根本无法为体育教学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体育器材设备不全或者质量严重退化,不仅无法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更是为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很多高职院校不具备舍内体育场,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天气里仍正常进行室外体育教学,极易造成中暑、冻伤等体育安全事故。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不断完善基础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高职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师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学校需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对教师展开培训等活动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可以采取竞争上岗、举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大赛等活动,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工作积极性,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提供最大保障。高职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安全的意义与重要性。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生命安全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另外,学校还应与家长一起监督学生完成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为自身的生命安全负责。

3.2完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需要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完善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知识。学校需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对学生生命的关怀,要求体育教师将该目标铭记于心,结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构建完善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还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还应在体育教学中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利用体育活动丰富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如果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仅仅出现在课本上,将会大大影响学生对生命安全的理解,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体育教学丰富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高职体育教学涉及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跳远、跑步等众多项目,体育教师应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这些体育活动中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优化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成果。总之,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生命安全意识的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3.4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优化教学环境,高职院校需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条例标准建设体育场,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还应加大资金投入,购进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体育器材,并对体育场地与器材进行定期维修与养护,杜绝体育安全隐患的出现。学校管理部门需对体育场的建设质量与体育器材的购进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防止劣质产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环境,也提高了生命安全教育水平,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4.总结

高职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直接手段,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安全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学校应明确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互利关系,仔细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师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完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利用体育活动丰富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世有.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J].亚太教育,2015,(20):47-47.

[2]王桂英.高职院校体育课应急避险项目的设计思路[J].科技视界,2015,(5):58.

高中学生的教育篇(4)

关键词:培养 积极情感 提高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14-01

1 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2 正确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培养其自信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2.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

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although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

(1) 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

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

(2) 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

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但是很显然,例句(2)比例句(1)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是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2.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高中学生的教育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渗透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退化的严峻挑战,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生物教学中融合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生态保护意识,还能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生物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1.1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满足了新课改的要求,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倡导符合现代生态文明的新型教育模式。生物作为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广泛,更与大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的生物教师要想满足目前教学的要求,就要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不断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探索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意识[1]。

1.2满足新课改要求

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与其生活相联系的“活”的知识;强调要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生物和环境特点对具体的生物知识进行讲解,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进行创新,然后融入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2]。同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识。学生是未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一定要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了解和掌握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教育的理解不仅是新课改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依据,更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

1.3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在高中时期,由于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所以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同时,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将新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3]。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有效地提高了高中生物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对具体的生物知识能进行灵活应用和理解,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的现状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手段虽然有一定的创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生态文明教育并没有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中得到充分渗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相对简单,主要采用课堂渗透和实践活动渗透的形式。课堂渗透主要是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生态文明知识的教授。实践活动渗透指在课堂之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生物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植物挂牌等活动,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但是仅靠这两种教学模式并不能使生态文明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完全渗透。因此,高中的生物教师在环境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利用多种教学模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态化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加全能型的人才[4]。

3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3.1优化教学设计,强化生态意识

教学设计是开展生物教学的基础,教师一般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的导入,加强学生对具体生物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生态知识的认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群落的演替》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设计让学生就“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这一问题搜集一些相关的实例,由学生在课堂上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加强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了解,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提供了条件。

3.2开展实践活动,加强生态行为

要想将生态教育的理念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更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生态文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加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在“3.12植树公益行”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通过自己动手劳动将课本上的生态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对生物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环境日等节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让学生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了解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真正意义[5]。

3.3利用生物知识,进行生态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利用生物知识去分析生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保护生态环境[6]。同时,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融合生态教育的理念,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态知识,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而人的呼吸作用要吸收O2释放CO2”这个知识点渗透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具体的生物知识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能利用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态环境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生态伦理观的形成,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7]。

高中学生的教育篇(6)

一、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理解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因心智发展阶段不同,学习能力各异,各年龄段的生命教育侧重点不同,兼顾实用性及身心发展特点,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生命教育,应是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超越生命中的困难,提高生存能力;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和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要言之,生命教育是回归教育本源的教育,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意义

1.生命教育是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生命教育既是德育话题,又是教学课题。《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生活”、“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些内容,无不包含着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体验、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的思考和教育,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超越,处处蕴涵着“生命教育”的信息。

2.当前历史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浅析

(1)历史学科教学的尴尬

历史学科在中学阶段长期以来是一门被忽视的学科,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现状:历史教师普遍不被重视;学生对历史课堂缺乏必要的尊重与重视;学生产生了如何学的困惑,老师出现了如何教的迷茫……在这种尴尬的生存状态下,谈历史学科的生命教育功能,显得比较空洞和无力。

(2)历史学科教学的尴尬原因浅析

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尴尬现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教育仍明显存在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历史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分数、重知识传授仍是常见模式,历史教学难以焕发生命活力。

原因之二,由于现状和主流意识,各级教育部门、教育专家或历史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以至于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更多的是教师个人教学创造性的一种体现,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历史课堂尚未能百花齐放。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高中历史课程中并不直接向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而是把生命教育因素蕴含于历史知识中。这就需要历史教师有“透视”眼光,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潜台词”,发挥历史学科生命教育的优势。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挖掘高中历史课程的生命教育资源

从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挖掘高中历史课程的生命教育资源,是渗透高中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

1.历史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内容,众多名人伟人的丰功伟绩、言行举止,对促成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提升学生生命价值,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生命获得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历史教师的生命教育资源

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重视自身生命教育资源的挖掘,用丰富知识去开启学生智慧,用优秀的人格、无私的奉献精神去感染学生的心灵,以自己的生命感悟去引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其主要途径有二:一是提升师德水平;二是提升专业水平。教师有人文情怀,有情感力量,教学才能够感动人,才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一起拥有积极的生命状态,教师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够最大化。

(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印度哲人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的精彩源于教育的精彩,历史是有生命的学科,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实施高中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构建尊重生命、平等和谐的历史课堂

2.在历史课堂中传递生命的气息

3.直面历史教训,利用反面教材进行生命教育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几点说明

第一,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应有机、灵活、有度。

第二,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之外,也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第三,对学生的多种不同声音,应进行引导,以免适得其反,违背历史的真实和违反生命教育的目的。

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生命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缓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它的开展应该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它需要教师用从事农业的心理,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耐心、细心、精耕细作,学会等待,带着真情、热情和激情去渗透,真诚地希望生命教育之花能在高中历史课堂灿烂开放。以上笔者些许粗浅体会,尚有许多不成熟的见解和作法亟需改进,恳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叶澜著.《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02期.

[3]《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叶澜著.《福建教学与研究》增刊《面向二十一世纪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专辑.

[4]《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5年6月.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5]《也谈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不良现象》.刘建民著.《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10期(总第308期).

[6]《春到枝头已十分——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阶段成果展示交流会综述》.鲁力著.《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3期(总第313期).

高中学生的教育篇(7)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14-02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环境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教学的目标是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经成为生物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确定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

我国在《关于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中规定,以渗透方式在各有关学科内加强环境教育。本文根据人教版《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找准渗透环境教学的渗透点,具体渗透内容及教学目标如下表:

二、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1.充分运用教材渗透环境教育。在如今各个版本的高中生物教材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环境、生态这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好这一块,在课程的讲解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更多的环境知识。根据不同环境教育的目标层次的要求指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各章节中去。如:第一章中在学习化学元素时,通过学习微量元素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渗透微量元素在生物体的富积现象以及建水县环境中超标或有害元素进入生物体内造成危害的情况。

2.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渗透环境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参与环境实践。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或是开展一些生物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先搜集一些生动有趣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材料,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与环境相关的知识,将环境教育更好的渗透到教学中。可以利用纪录片、新闻节目和电影这些方式来渗透环境教育,或是举办一些和环境教育有关的主题活动。在选择影像材料时,不仅要强调环保的主题,还要注重材料的趣味性,避免枯燥乏味。使影像资料更具吸引力。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学到更多的环境知识,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3.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除了通过教材和实践来向生物教学渗透以外,还应该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探索和研究来获得情感体验。而生物中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的实践和研究提高了很好的平台。在生物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单纯地找出问题答案的过程,而是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当地环境的观察,发现不利于环境的行为因素,并针对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来提出解决方案。比如说分析城市中河道的水质,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更好地利用资源等。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求欲,通过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这个环境日益破坏严重的时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生物教师,要充分掌握高中生物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关联性,积极地寻找科学有效的途径来渗透环境教育,以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