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7 15:46:43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实践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涵与遵循的原则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涵。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的就是在校大学生们对于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性格以及能力等多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与分析,而且还需要全方位认识每种不同的职业、环境与需求趋势以及至关重要的成功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来给自进行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且对目标进行确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方式,最终使得所制定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当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一系列过程当中,必须要对终身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以及可行性原则进行时刻遵循。在这当中终身性原则指的就是每位大学生都应当树立一种终身进行学习的观念,然后使得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终身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彻底地落实,逐渐掌握一些新的技能,从而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主动性原则指的就是大学生必须具备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自己的这种意识,对自己地将来主动且合理地进行规划;发展性原则指的就是当大学生对自己地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对外界的环境情况与个人的需求等多种因素充分了解,一旦发现这些因素出现变化的时候,那么就需要及时地进行调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使得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之间能够相互适应;可行性原则指的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方向与目标以及实施的方式都需要具备可行性,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目标不仅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之后能够实现,而且还应当是社会许可的。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够。当前形势下,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作用,在指导教师当中,其中有一些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的相关人员,而另外一些则是每个院系当中的辅导员或者是书记,虽然这些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平时的管理工作和目前的就业情况了解的比较多,可是大多数指导教师都没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时候通常都不是非常的专业,从而使得指导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还有可能适得其反。除此之外,虽然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可是指导中心的教师却少之又少,再加上他们平时的工作量相对来说比较大,所负责的学生人数也非常多,所以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教育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展,通常情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关的教育指导工作往往被就业信息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等多个不同的方面所限制。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与不足。在高校当中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式之一那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育,其中指导教育工作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针对性与持续性,由于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往往都受到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小范围的课程学习与毕业生进行短时间就业指导培训等方面的限制,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体会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这项工程具有系统性与长期性等特点,假如高校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对于理论指导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却把大学生的工作实践的相关环节所忽略了,这样就会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淡薄。大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职业生涯发展也没有进行定位,在学校当中的生活方面与学习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多数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所考的学校与专业的过程当中一般只是注重学校的知名度与专业的热门程度是不是高,但是从来没有根据自身的爱好与情况来对学校与专业进行合理选择,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学校当中的专业学习不能够具备主观能动性与目的性。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措施

(一)应当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法进一步进行完善。当大学生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过程当中,需要按照自身特质来进行规划,对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综合能力等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且大学生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业情况,进而来确定自己的专业培养方向,除此之外,大学生需要主动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工作,对于职业的需求进行了解,不断地进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才可以为今后的职业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应当创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新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不应该只是由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来进行实施,我国可以创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然后高校与企业积极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新平台。第一点,可以建立一个政府和高校以及社会三者融为一体的合作系统,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地进行交流;第二点,高校可以设立一所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学院,让其专门负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工作;第三点,企业应当给大学生提供一些社会与工作实践岗位,而且还应当对大学生的岗位培训进行负责。

(三)应当全面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意识。一方面,大学生自身需要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进行加强,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且经过平时的学习与实践逐渐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高校必须深刻体会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作用,成立一支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队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开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当深刻了解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作用且对其进一步进行研究与探讨,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能够脱颖而出,给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批更加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篇(2)

关键词:高职;就业观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结合;渗透

就业观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个体对就业目的和就业意义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态度。正确的就业观对于个体做好充分的求职就业准备具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而就业观出现偏差或持有错误的就业观,对个体的求职就业乃至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就业观念的偏差阻碍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

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无疑是严峻的,在虚高的就业率之下,有大批的毕业生面临着难以就业和就业欠稳定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深入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第一线,近距离了解高职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实际情况,笔者发现,除了受整个社会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偏差也极大地阻碍了高职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和稳定就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定位欠准确,就业期望值偏高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价值观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是个体选择职业、确定职业目标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我国由于生涯教育起步较晚,目前“90后”的高职学生普遍面临着前期生涯教育缺失的问题。前期生涯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多数高职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能从自身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在专业选择方面明显带有盲目追风和被动接受的特点。WWw.133229.CoM不少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既非兴趣所在,也非能力所长,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正是由于专业知识学得不好,不少毕业生在求职应聘时往往难以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考核,即便侥幸选拔上了,也常因为难以胜任具体的专业工作,就业后很快又失业了。对自我的认识欠客观全面,还导致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过分看重薪酬待遇,片面追求专业对口,不愿从基层岗位做起等自我定位欠准确、就业期望值偏高的现象,直接阻碍了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和稳定就业。

职业目标不明确,导致盲目被动就业目标引领前进的方向。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明确的职业目标既是三年大学生活努力的方向,也是初次就业的指南。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高职学生基本处于无职业目标或职业目标不明确的状态。选择在哪个行业领域发展,希望在哪些地域就业,选择哪一类型的用人单位,哪些职业岗位比较适合自己,等等,这些与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不少高职学生临到大三求职前夕都未曾认真思考过。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依据个人的职业目标主动出击、把握就业机会的毕业生很少,更多的毕业生是随大流跟风,凭感觉碰运气。这种盲目、随意的求职行为,使得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难以把握就业机会。盲目的求职行为还使得有些毕业生对于已获得的就业岗位不珍惜,随意毁约或就业后很快又放弃就业机会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竞争力偏低与普通高校本科层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欠佳,加之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多数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领域的发展前景不了解,对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要求从业者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不清楚,缺乏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准备的意识,多在碌碌无为中虚度了宝贵的大学时光,直到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选拔时才发现自己专业知识未掌握,专业技能不具备,综合能力与素质低下,根本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就业机会从眼前溜走。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即便是在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对较困难的2008年,大批高职学生也并未因为社会用人需求的减少而失去就业机会,真正的主因仍是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欠缺。所以,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竞争力低下是阻碍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缺乏正确的就业观,极大地影响并阻碍了高职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和稳定就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多途径、多渠道地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切实提高教育实效,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依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就业观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结合

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观教育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就业观教育延伸和渗透到生涯规划教育中,笔者发现,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有目的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职业目标,减少求职过程中的压力和阻力,从而确保职业生涯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可谓一举两得。

以客观的自我评估为基础,引导学生正确自我定位自我评估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步骤之一,即通过各种分析和测评,了解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客观的自我评估是个体选择职业、确定职业目标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自我评估的方法,引导他们通过职业测评、自我分析、听取他人评价等方法和途径,获得关于自身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引导学生以自我评估为基础,从自身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职业定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了往届毕业生中因为自我定位准确而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而导致求职失败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重点加以分析,以他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准确自我定位的重要性,案例来自身边的校友,往往更容易触动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同。只要有了准确的自我定位,学生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在毕业求职时,才能排除盲目求职、片面追求专业对口、过分看重薪酬等错误就业观念的影响,做出理性的就业选择。由于没有刻意的说教,就业观教育会很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以正确的职业目标确立原则为指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以自我认知和环境分析为基础,确定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又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职业选择是以个体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和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进行的,尤其是高职学生,在确立职业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四条原则,即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世所需,在保证了前三条原则的基础上,可考虑第四条原则——择己所利。高职学生能否正确把握这四条原则,不仅将决定其职业目标是否客观可行,对其正确就业观的形成亦有直接的影响。多数高职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时并未认真遵循这四条原则,往往错误地将择己所利原则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其他三条原则。错误的职业目标选择原则直接导致了错误的就业观念,不少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总是“利”字当头,有些毕业生因为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未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而放弃已获得的就业机会,有些毕业生根本没有将基层农村或生产一线的基层岗位列入自己的初次就业范围,一心期望的是发达地区、规模企业、管理层岗位等起点较高的地区行业和岗位。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使很多高职毕业生要么有业不就,要么在挑三拣四中错过了一次次就业机会。要从根本上帮助高职学生转变错误的就业观念,在前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确立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遵循正确的原则,确立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一方面,要教给学生选择职业目标应遵循的正确原则;另一方面,要引用实例重点分析错误的职业目标选择原则所导致的错误就业观念的具体表现及其后果,帮助学生在正确原则的指引下选择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一旦确立,学生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就能依照职业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初次求职就业,这对正确就业观的培养与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为保障,督促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围绕职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最关键的步骤,无论多么美好的理想和目标,最终都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才有意义。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围绕职业目标制定计划和措施时,多存在计划笼统、措施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往往只看到表面——学生制定生涯规划的态度不认真,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原因——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由于缺乏正确的就业观,正处于职业准备阶段的高职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做好职业准备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利用宝贵的大学时光为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不懂得主动地为职业目标的实现付出积极的努力。因此,在指导学生围绕职业目标制定计划和措施的过程中,应先融入就业观教育,通过分析社会现实的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以及往届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做好就业准备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要获得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必须付出积极的努力,进而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由外在的强求转变为个人的内在要求。只有从观念上发生转变,学生在制定生涯规划时,才能真正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详尽、措施具体。一旦有了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作保障,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将变得充实且有效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将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于高职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总结,笔者认为,依托高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适时渗透就业观教育,可以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易飚,胡清.金融危机下高职毕业生如何应对就业困境系列调查[j].职业,2009,(20).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同行业和工种间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规划好职业道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较好较快地完成学生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现今全球经济不景气,高校持续扩招,学生就业难是学校和社会一大难题,针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

人的职业生涯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会经历多种职业,转变多种角色,想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都需要做出事先的设想和规划。大多数在校学生并不能充分了解自己,没有好好想过自己想要做些什么,期望得到什么,该课程能帮助他们从自我认知做起,进而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在就业初期能够树立合适的职业目标是很重要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实现他们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

2.有利于缓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我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在有限的社会资源条件下,学生自身和学校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再加上近期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未雨绸缪,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后,求职能动性和成功率都会大大增加。做好相应职业前教育,帮助学生适应职业环境,避免对产生就业恐惧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仅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走得更加平顺,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保障社会安定,促进改革开放的发展。

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和问题

1.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青年人在自我意识上有其特殊性。由于毕竟年龄偏小,社会阅历不够,即使主观上表现得很独立,但客观上还不能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欠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尤其需要提高,使他们在制定人生规划时没有积极性,即便制定出了自己的规划也不会得到实施,那职业规划便毫无意义。另外高职大学生在自我评价能力方面有片面性,表现在对自己的过度评价,与自身能力不符,职业目标无法客观实现;或者心理自卑,在就业工作中面对困难时信心不足,产生消极心理,遇到挫折后不能快速克服,都是对职业发展极其负面的影响。

2.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课堂上得到的学生反馈信息是不少人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想过自己有什么理想,只想毕业后找到份工作就可以了,更有甚者以混日子的心态虚度自己宝贵的大学时光,实在是对人生极大的浪费。没有树立职业目标,不重视职业规划都会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没有方向性,迷茫困惑。

3.对职业发展存在理想化倾向

大学生缺少社会劳动经历,往往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带上过于理想化的色彩,譬如对今后职业中的薪资,地位充满美好的想象,往往会造成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眼高手低,对现状不满,却不注重脚踏实地,循序务实地积累能力和经验,结果常常是到头来也找不到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尤其强调职业道路是一个一步一步积累的,不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自己的职业的话很难能够获得发展空间。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1.树立职业理想

成功者的职业生涯,大多是由制定合适的职业生涯目标开始的,树立适当的职业理想对职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在制定职业目标时要遵循现实原则、层次原则、适度原则、明确原则和灵活原则,还要依目标完成时间,分短期,长期规划制定,并具体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职业理想一定不能好高骛远,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2.自我认知与环境分析

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先行条件,只有在充分的自我认知情况下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心理方便还处在上升期,自我认知在这个阶段会经历一个明显分化的过程,要通过自我反省,比较,分析来达到了解自己。不仅在事物中要学会积累经验,从失败中获得自我意识,还要在与人的交往中学会了解自己,他人是反应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

任何人的职业生涯都必须依附于社会资源和组织关系环境,懂得分析环境,找到发展的特点,变化的趋势,是提高职业竞争力的有利条件。宏观的说,环境分析包括有对国际经济形势,社会文化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分析,国内政策法规改革趋势,劳动力质量密度变化情况,产业结构调整冲击等因素对职业发展影响的分析。微观方面,工作环境,组织状况,还有家庭,社交的环境都影响着职业道路的发展。

3.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自我评价,环境分析后,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选择理想,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并制定具体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评价实施成果,做出相应的反馈和调整。对于高职的大学生,可以采用让他们自己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形式来培养他们自我规划的意识,制作内容要完整。编制职业生涯规划书时要注意逻辑严密,重点突出,信息搜集科学,职业目标切实可行。

随着社会和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将会越发突出,实施重点在大学阶段,在他们就业前做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也能为我国今后的经济文化事业输送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雷.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篇(4)

摘 要 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关键词 SWOT分析 职业规划 职业调整 大学生 应用

一、 SWOT分析简介

SWOT分析法由美国哈佛大学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提出,他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将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分为内外两部分,其中,内部环境主要指企业自身的相对优(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而外部环境主要指企业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企业的战略制定就是要从组织目标出发,依据自身与环境的匹配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图1)。

有效的SWOT分析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明确目标原则。组织目标是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发展战略就如无源之水、无的放矢。但实际应用中,部分企业混淆了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关系,脱离目标进行SWOT战略分析,大大降低了SWOT分析法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二,相对性原则。组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都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因组织发展目标的不同而异。以控制成本、降低风险为目标,则规模大、投资多元就是优势;而以快速创新、灵活应变为目标,则规模过大、投资过多就是劣势。

第三,动态性原则。组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性随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而变。处于创新阶段的组织,规模小、机构精简就是优势,而一旦进入成熟阶段,过小的规模、过于简单的机构就成为劣势;

第四,系统性原则。SWOT分析中的四个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制约,优势如果未与对应的机遇匹配,所制定的战略可能无法实现组织目标;而所谓的劣势如果与恰当的机会结合,却可能出现起死回生的转机。只有系统思考,发挥优势、把握机遇,克服劣势、规避威胁,才能制定出最适合组织发展的战略。

二、 SWOT分析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应用中的可行性探讨

首先,无论是职业规划或是调整,都是围绕个体职业发展目标展开;其次,职业规划或调整最终都必须为个体提供明确的决策结果。就职业规划而言,就是要为个体提供实现职业目标的途径、方法、步骤,使个体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规划。就职业调整而言,就是要为处在职业原高或困境中的个体提供如何摆脱逆境,向更高职业目标推进的调整措施,尽快脱离职业逆境困扰;再次,职业规划或调整必须考虑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的能力、兴趣、个性、经历、目标、价值取向等,外部因素包括:行业前景、企业前途、内外部劳动力市场、职业道路发展情况、职位竞争情况等;最后,职业规划或调整必须在考虑内外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采取系统优化、综合配比的方法,最终制定出最适合个体职业发展的规划或策略。综上所述,SWOT分析可作为职业发展中职业规划或调整的有效工具。

三、SWOT分析在职业规划及调整中的实施

SWOT分析法在职业规划及调整中的实施流程如图2。

1.个体职业认知。明确的个体职业认知是运用SWOT分析制定职业规划及调整策略的前提。包括个体的自我及职业认知。其中自我认知包括能力、潜质、兴趣、个性、目标、价值取向等,可通过专门职业机构或所在组织的测评中心、橱窗分析、360度反馈等方法,充分了解个体职业特征与素质,尤其是充分挖掘“自己背后”的“我”。职业认知包括行业前景、企业前途、内外部劳动力市场、职业道路情况、职位竞争情况等,可通过专门职业机构或所在组织的职业发展中心的职业咨询与职业信息,充分了解面临的职业环境。

2.明确职业目标。明确的职业目标是实施职业策略SWOT分析的核心。职业目标作为职业策略SWOT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包括确定职业锚、职业范围、职业高度(成就),在此基础上根据职业认知的结果设定候选职业群,并收集候选职业群的行业特征、工作环境、能力条件、素质要求、职业个性,以确定SWOT分析的评判标准。若基于职业调整,则着重于产生职业高原的原因、候选职业群的组织文化、条件要求、发展前景与竞争情况等的分析。

3.SWOT分析。第一步,将候选职业群按职业、行业、岗位类型区分,并列出各细分候选职位的具体要求与特点;

第二步,针对各候选职位的要求与特点,列出对应的SWOT矩阵,包括内部因素(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机遇、威胁);

第三步,为各子因素赋值。赋值时,内部因素主要根据候选职位的要求为基准,外部因素主要根据候选职位竞争程度和个体对候选职位环境的价值偏好为基准,优势、机遇为正值,劣势、威胁为负值;

第四步,根据个体职业目标、价值取向和发展阶段,为各候选职位赋予权重,并计算各候选职位策略得分;

第五步,比较各候选职位策略得分,最终做出职业决策。决策模型如下:

Ci=ΣSij+ΣWij+ΣOij+ΣTij C=Max{r1*C1⋯ri*Ci}

其中:Ci为候选职位i的得分;Sij为候选职位i的第j项优势分值;Wij为候选职位i的第j项劣势分值;Oij为候选职位i的第j项机会分值;Tij为候选职位i的第j项威胁分值;ri为候选职位i的权重;C为取各候选职位分值与对应权重相乘后取极大值的最终决策。

4.实施与反馈。按照SWOT分析所得的职业决策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战略,包括短期策略与长期策略,并制定出实施计划。根据个体职业发展情况定期及时审视职业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并重新运用SWOT分析对发展战略做出适时调整。

四、提高SWOT分析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应用效益的建议

1.明确SWOT分析的应用重点。在职业规划与调整决策应用中,SWOT分析主要是帮助个体根据职业目标分析自身优、劣势以及环境中的机遇、挑战。

2.提高个体的参与度。SWOT分析要求个体明确地列出针对某个职业目标自身的优、劣势,而这其中有许多是关于个性、兴趣、价值取向等内隐信息,除非个体主动参与,否则难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最终分析结果。

3.提高分析的系统性。SWOT分析作为职业发展决策辅助方法之一,其有效性有赖于职业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益。如个体的优、劣势就必须通过测评中心、橱窗分析、360度反馈等方法综合获取,而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则须通过职业信息系统深入分析获得。另一方面,SWOT分析是基于某一时间点的静态分析方法,而职业生涯管理的动态性决定了不同职业阶段个体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环境都将有所变化,从而导致原有SWOT分析结果偏差。

4.加强基于组织角度的应用。职业策略SWOT分析的应用主要基于个体。组织也可充分发挥SWOT分析的效用,以提高招聘中的人职匹配与人组织匹配度、员工不同发展阶段职业发展辅助策略的针对性、职业通道设置与路径选择的有效性,从而使组织职业管理系统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63-66.

[2]廖泉文.职业生涯“三三三”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9):12-16.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设计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成为人才市场上较丰富的资源,以致就业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曾经有着耀眼光环的“天之骄子”在就业的大潮中举步维艰。因此,从“精英”到“普通劳动者”的定位改变是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有调查显示,77.5%的大学生存在就业心理压力。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无疑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从大学生的择业现状来看,很多学生没有“职业生涯”概念,临近毕业面对突如其来的就业竞争感到茫然无措;参加人才交流会犹如“赶集”,缺少求职目标,没有足够的准备,全凭碰运气;有的学生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这些现象导致许多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择业心理障碍,不仅影响着自身的职业选择,甚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正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对自身规划的盲点,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和受挫。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而且能够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作出准确的评估,对社会就业压力作出正确的分析,引导大学生知己知彼,确立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职业发展目标,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自我生涯设计,以减少求职过程中的盲目性,增强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针对性,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

生涯辅导是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开展的活动[1]。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前应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自我设计。

一、人生理想的设计

当下,理想一词似乎从学生的常用词汇中淡出了,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如果问学生“上大学以前,你的理想是什么?”,可能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考大学,但考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学生多半不知如何回答,只是为了工作吗?因此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人生目标不够远大,人生理想不够清晰的情况。更有人上大学后有一种“车到码头船到岸”的安逸心态,别无所求,安安稳稳地混文凭,开开心心地度日月,忙忙碌碌地谈恋爱,紧紧张张地忙考试,尽管这样的学生不是很多,但也不能不引起重视。只有人生目标即理想确定以后,才能促使个体意志服从于这一目标并成为内驱力,使人把自己的感情、信念、意志、精力都倾注其中。在大学期间,学生必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换句话说,为自己定位,做一名科学家、一名学者或是一名工程师、一名设计师,等等。

二、学习目标的设计

大学里,学生学习的任务有所分化,有的是为职业生涯做准备的学习,即技能性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有的是为将来研究做准备的学习,即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还有的是为学习而学习,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学习目标的漂流者。有压力无动力,有决心无恒心,有信心无耐心,有想法无行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学生不能为分数而学习,这是最没有意义的学习,而是应该为掌握知识而学习,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应让其明白,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社会,这个社会的特征就是知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大学文凭仅仅说明接受过大学教育,而不再是一种身份。

三、生活目标的设计

理想的生活就是生活的理想,我们所做的努力正是为了追求我们心中想要的生活。这种观点可能是目前大学生最为认可、最能接受的。相比较上述两方面,它显得更为实际,比较容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在这方面的心理优势,加以正确的引导,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指导学生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安于现状或是一切靠家长,而要以一种积极上进平稳的心态设定生活目标,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打拼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生涯辅导的重点定位于未来生涯,特别是职业生涯的探索与定向,所谓“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理想―目标―行动,就是实施生涯规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目前人们对自己职业的满意率较低,仅有3%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状况很满意,14%的人对自己的职业比较满意,40%的人觉得自己的职业一般,26%的人对职业不满意,而对自己的职业很不满意的则占了7%,总体的满意度仅为26.81%[2]。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如果想获得事业的成功,使自己成为某个行业中的佼佼者,就应该善于计划自己的生活,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所谓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明确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

(一)职业生涯设计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适宜性原则。制定一个简单的生涯规划不难,难的是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规划,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职业生涯目标是否适合自己的个性特质,是否适合自己的兴趣特长,这些对职业生涯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2.清晰性原则。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要开阔视野,理清思路;不仅仅自我认识要清晰,目标、措施也要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要直截了当,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也要具体可行。

3.变动性原则。即目标或措施要有弹性或缓冲性,能够依据环境的变化或需要做出调整。

4.挑战性原则。制定目标或措施时,一定要具有挑战性,要对自己产生内在的激励作用;不能仅保持其原来状况而已,设定的标高或目标要通过跳跃才能达到、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

5.一致性原则。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当然,任何规划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生涯规划要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而作出调整,并且这种调整要始终做到主要目标与分目标的一致,目标与措施的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的一致。

6.操作性原则。规划不是目的,实施规划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才是目的,因此,生涯规划的制定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在制定规划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选择切实可行的途径。

7.可评估原则。对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以及时进行评估、检查,使自己可以随时掌握执行状况,为规划的修正提供依据[3]。

(二)职业生涯的设计基本步骤

1.自我与环境的评估。自我评估包括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探索。这是第一步,也是基础。为了更清楚、准确地认识自我,必要时可以借助一些评估工具,采用专家咨询等方式来完成。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环境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这一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和不利因素,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趋利避害,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2.目标的确立。目标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一种持续进行的过程。制订的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要有时间计划,且是经过努力可达到的。确定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成功也就无从谈起;没有目标,就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不知该走向何方。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首先要确立志向,确定目标,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职业生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因此,在制订就业目标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在考虑国有企业单位的同时,也应该考虑非国有企业、欠发达地区和艰苦行业,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择业。服从社会需要是职业选择的前提条件,劳动者要从事生产劳动,先决条件是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只有社会上客观存在着劳动就业的可能性,才谈得上对职业的选择。大学生应以社会利益为重,从社会需要出发选择职业。

3.职业的了解与选择。了解职业,包括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学生应仔细地分析比较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并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案。

职业的内容就是综合探索自我与探索工作的信息,以机遇―能力―价值的互动关系为基础,进而思索我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然后再做出职业决定。

职业选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认真考虑,认真分析自身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人生价值和环境因素等问题,并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方法进行。职业的选择一般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之分。社会上的职业多种多样,不同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不同,而毕业生的自身条件也不一样,不同的个体所具有的素质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职业生涯策略。职业生涯策略是指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制定行动计划要列出较为详细的时间表、可能遇到的障碍、意外及应对策略等。在确定具体的职业选择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措施。例如,在职业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开发哪些潜能等。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等。

5.评估与反馈。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也很多,这些现实社会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使我们与原来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有所偏差,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反省并对规划的目标和行动方案作出修正或调整,从而保证实现人生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反馈调整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

总之,每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事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和错失良机。在改革大潮来临的今天,社会提供的机会很多,每一次机会都是找准自己最佳位置的磨炼与选择。希望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

参考文献:

[1]蒋建荣,磨启生.大学生生涯辅导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1.

[2]张娴.哪条道路通罗马-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J].职业,2006,(6):36-40.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案例教学法

[作者简介]曾雅丽(1963-),女,重庆人,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处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林楠(1969-),女,广东湛江人,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广东广州51064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59-02

新时期,高校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大学生毕业前开设就业指导课这一传统做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积极应对新挑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应运而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丰富了学风建设的内涵。然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医学、管理学中运用较多,目前虽尚未在职业规划教育领域中广泛运用,但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证实了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增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推广与借鉴。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状况及存在的教学问题

1.缺乏本土性。相对于国外,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晚,“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很多理论、内容与方法都是“舶来品”,本土化程度不够;而且由于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不够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更多是以选修课出现,与此相关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更少,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的新式教学法也较为缺乏。

2.缺乏创新性。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程灌输为主,教与学分开,讲与听分割,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旧模式在教育者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职业规划课程作为一门新生课程,本土化进度较慢,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法。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大部分高校在讲授“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时,沿用的是旧教学形式,缺乏创新性。

3.缺乏实践性。“大学生职业规划”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较多运用到匹配理论、发展理论、决策理论、MBTI性格测试、霍兰德性格代码测试等理论知识,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的课程。受课时较少、学生较多及教学量较大的影响,教师更注重理论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与社会形势发展联系不够多。

4.缺乏主体性。以人为本、教学相长本应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追求的教学风格。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教育环境变化大,部分教师因循守旧,忽视了教学主体性——大学生的身心新特征,特别是缺乏对“80末”“90后”大学生的了解与尊重,忽视新时期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风格,过分强调以“教”为主,未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启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案例教学法源远流长,苏格拉底、柏拉图在教学中采用“问答式”教学,被看成案例教学的起源。现代教育中最早启用案例教学是在20世纪初的哈佛大学。我国最早接触到案例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的一些领域有所应用,但由于起步较晚,仅囿于个别教师对某门学科教学方法的改进,未被看做一种普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案例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特征,成功促成了“四大转变”,提高了教学质量。事实证明,把案例教学应用到“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可行的,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的价值特征。“大学生职业规划”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组织、引导学生对职业规划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创新思维的一种启发性、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第一,鲜明的目的性。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职业规划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验证、操练、运用职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深刻领会、掌握知识与思维的目的。鲜明的教学目的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基本目标——重在能力培养与思维开发以及课程重点——引导学生“知此知彼”都是一致的。

第二,灵活的启发性。职业规划教育注重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动探索。与其相对应,案例教学也精心设计各式各类的案例和思考题,有的较为外露、显而易见,更多的是含蓄、显而不露,给学生去挖掘,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学习。因此,案例教学的灵活性是建立在以有虚有实的情景案例诱导学生深入,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的。

第三,高度的仿真性。案例教学重在“案例启发”。通过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展现大学生职业规划纷繁复杂的“迷宫”“陷阱”,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训练学生通过对信息和案例的搜集、加工、整理与归纳,最终获得与理论教学相关的理性认识的能力。

第四,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把课程设计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真枪实弹”地进行学习、实践,身临其境。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保障了理论教学的实效性,使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形成互动融洽的关系。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第一,有利于从重理论教学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转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固然重视理论的讲授,但理论往往是“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仅仅依靠“照本宣科”式教学,难以得到实效。案例教学紧密围绕理论知识,精心挑选具体、典型的案例,通过各类案例适当还原理论的“真实面目”,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学习、加深理解。如职业生涯规划人物访谈,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鼓励和要求学生通过寻找相关企业人士进行访谈,然后回到课堂上分享体会,这就是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最好结合。

第二,有利于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案例教学法体现了这一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开发方面的作用,但更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侧重于以学为本、以教促学,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如在课程上,教师可通过学生在讲台上讲授案例教学思考题,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三,有利于从只传授知识到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并重的转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传统的学科有所区别的是,更看重学生自我探索,追求的是“认识你自己”,重视应变与创新。案例教学法一反以往“填鸭式”讲授,要求学生阅读、思考、讲解、辩论和表达,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到知识,学会创新,这也是案例教学独具特色之处,即在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并重,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激发学习潜力,实现了教学方法功能上的成功转化。

第四,有利于从单一的教学法到多样教学法的转化。案例教学是集多种教学法于一体的立体型开放性的教学法,从而将自学指导、作业练习、课堂讨论和知识讲授、学生讲说、辩论甚至现场模拟等多种方法糅合在一起,并运用投影仪、录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和采用情境变换等技术,发挥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统性的教学优势。在进行职业规划教学时,要尊重“80末”“90后”的个性,这一代学生接触网络、信息、各类视频较多,是典型的“网络与影视”一代,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还可以加入视频案例和多媒体案例,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心理。

三、构建体现“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特点的案例教学体系

1.遵循的两大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虽然鼓励有教无类,互动启发,活跃生动,但“无规则不成方圆”“有原则是为了更好的没有原则”。

第一,教师角色明确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法是新型教学法,学生是主体,但不代表教师就不重要,事实恰恰相反,案例教学对授课者提出的要求更高了,承担的角色更多了。一是充当主持人。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要像主持人一样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状态,并在案例教学中控制发言顺序和学习进度,通过适当穿插、点评、启发等,形成有序而又热烈的课堂气氛,讨论终结时,要进行主持总结,并提出新的讨论话题或课后思考,有始有终。二是成为催化剂。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催化剂一样,通过一个又一个提问或者过渡性小结,促进学生讨论分析不断走向深入;当学生对案例出现偏差认识时,要适当“催化”,给予穿针引线或者必要的纠正,让案例教学得以有序进行下去,最终通过催化剂的帮助产生预期的“化学反应”。

第二,教学适度原则。首先,案例教学运用要适度。案例教学法虽然发挥重要作用,但决不可以此取论教学。案例教学作为辅教学,应该在理论传授学习基础上和过程中运用,要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其次,教师角色扮演虽然重要,但也要适度。不能充当演讲者,长篇大论,夸夸其谈,喧宾夺主;不能充当评论家,不能操之过急,吹毛求疵、评头论足,甚至频繁中断。最后,发言要适度。在教学实践中较常出现的有发言过少、发言过差、发言过多、发言过当四类问题,其中又以学生出现更多。这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分寸。

2.操作流程。第一,精选案例,充分准备。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起点,案例决定成败。授课教师要集思广益,建立案例素材库,加强共享,要善于利用网络、书籍、报刊和各类职业规划比赛、简历制作大赛、历届毕业生就业的真实历程和企业单位反馈意见等多种渠道收集案例,职业规划教育涉及内容广泛,因此,需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精选、积累一批典型案例,为实施案例教学奠定基础。教师要熟悉案例,做好时间分配计划,发挥教师组织引导作用;也要及早向学生公布案例,对学生明确提出课程预习和相关准备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组建职业规划案例学习小组等。

第二,组织引导,加强讨论。这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承上启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扮演各种角色,把案例展示出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辩论,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案例的讨论应是师生合作的过程,有些讨论如加上教师的活动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讲授“工作世界”时,曾组织学生就“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卖猪肉”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对这章节内容掌握程度明显比非案例教学班更有成效。

第三,及时总结,巩固效果。首先,教师对讨论进行简要小结,要肯定学生的态度,也要客观指出各种观点的分歧;其次,要对讨论中的重点难点和争议点进行补充;然后是阐述教师对案例的看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把由该案例引出的相关理论知识展示出来,让学生再次感知,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教学内容的巩固。如把职业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的案例和理论同时置于一个环境,让学生感受异同性,加深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德航.案例教学的特征与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方勇.案例法在《市场营销》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0(6).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篇(7)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制定原则和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09-01

1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背景

1.1 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家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大学生自身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定位的调查,根据调查的数据得出仅有67%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是明确了的,而接近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所选的专业是不够了解的。近些年来,我国的制定职业规划的大学生的数量是呈上升趋势的,但是上升的速度却是较为缓慢的,另外很多制定了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并不准确,这就导致了其自身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是不够科学的并且是存在着盲目性的。[1]因此,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是不理想的。

1.2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1)多变的就业环境的需要。我国的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但是同时也导致了人才频繁的流动性。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客观条件以及自我认识出现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工作中的流动性很频繁,即使这能为大学生积累更多不同类型的工作经验,但是这不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而合理的职业规划就能为他们制定科学的职业目标定位,帮助他么认清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激烈的竞争的需要。现阶段,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我国学生就业的影响还并未完全消除,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应届生,现阶段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是十分庞大的,因此,岗位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工作经验本并不丰富,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也无法达到企业的实际需求。[2]因此,只有尽早的制定职业规划,完善知识储备,树立职业目标,以满足社会环境的需求。

2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原则

2.1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应具备科学性

首先,大学生应准确并且科学的评估自身实际条件,评估的内容应包括自身的兴趣爱好、技能学识、协调沟通能力以及价值取向等内容。不同的职业对于从事人员的要求当然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只有对自己足够的了解,制定的职业规划才是最为科学合理的;其次,还要准确的评估职业生涯的机会,主要是指大学生个人主动的去分析组织的内部环境以及社会的外部环境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是不是有利的,也包括了对自身的短期发展机会和长期发展机会的评估。这样大学生才能正确的选择其将来从事的职业并制定正确的职业规划;最后,还要准确的认识和分析周围的各种环境,这样他们才能明确自己是否适应社会环境以及组织环境的变化,如果发现自身是不适应环境的,大学生才能调整自身,从而适应环境的实际需要。

2.2 职业的选择应具备合理性

大学生职业的选择实际上就是自己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也是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的最佳的结合点。而怎样才能使职业的选择具备合理性呢?这就要求了大学生必须对客观的宏观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对自身的实际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剖析,同时将两者有机结合,这样对自身的职业的发展的定位才是准确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不但要将自身的兴趣爱好、人格气质、技术能力等内容与其价值观整合到一起,形成准确的职业期望,同时更要弄清楚社会的社会价值取向以及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对口行业的发展情况,将个人的职业理想和服务社会、回报国家紧密结合,找到影响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决策的关键因素和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的步骤和方法,这样所作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才是最合理的。

3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施方法

3.1 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what”法

这种方法也是一些心理学专业和一些职业咨询机构通常采用的方法,而五个“what”则分别为:What are you?What do you want?What can you do?What can support you?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就是要求人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深刻的反思,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详细的分析自身的优缺点;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就是指对大学生心理趋向的调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标和爱好是会改变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会趋向稳定的;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就是要使大学生充分的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潜力,职业定位最基本的要素还是要取决于他的能力,而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则要取决于他的潜力,通过其对事物的兴趣、知识结构是否全面并且及时更新以及做事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等方法充分了了解大学生的潜力。

3.2 SWOT分析法

大学生应详细的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评估各种机会和风险,从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1)优势分析就是指分析自己出色的地方以及与竞争对手相比,自己的优势在哪些方面。可以从学生以往的实习经历、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经验以及工作经验中分析,找到决定学生取得进步或成功的因素,找到性格优越的方面。(2)劣势分析就是指与竞争对手相比处于劣势的方面,可以从学生的性格弱点和过往的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分析,从而找到自身的差距,认真对待并找到完善自己的方法。(3)威胁分析是指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对自身有威胁的方面。如竞争对手实力的增强、用人单位体制的转变、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利用SWOT这种方法进行分析,权衡各种机会,从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在毕业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要想成功就业,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各大高校要想提升就业的成功率,学生要想在毕业后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并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大学生就必须在学校的帮助下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提前的制定好适合自我并且适应市场的职业规划,提前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安排和规划,在实施职业规划时坚守既定的职业目标,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适当的调整职业规划,为今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冰.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J].东方企业文化,2012(2):1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