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班级建设特色

班级建设特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7 15:46:45

班级建设特色

班级建设特色篇(1)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1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它贯穿于班级的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承、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合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李瑞芬

副组长:孟庆华、王荣晖、赵丽妍

成员:各班主任

三、班级文化内容: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题包括: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核心),如班级目标、班级舆论、班级道德、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文化(班级规章制度),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硬件),如张贴各种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班徽、黑板报、队角、图书角、综合活动版块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行为文化,参与班级体活动,学校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纪律意识、文明礼貌、勤奋学习、珍惜时间、整洁有序、团结互助等。

四、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1、班级整体面貌好:

重点检查学生在集会、两操以及大型活动中的精神风貌,学生的个人卫生、课间的文明礼仪和佩戴红领巾的情况。

2、班级日常管理好:

重点检查教室,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和室内桌椅、学习用品的摆放。

3、班级文化氛围:

重点检查班级黑板报、图书角、队角、综合活动板块和其他室内特色布置。

4、班级文化有特色:

重点检查各班的班徽、班风、班训和班级公约的制定和规范张贴等。

六、具体内容(123工程)

(一)“1”围绕一种精神(班训、班风、班徽)

根据本班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确定班级的特色,制定特色班级创建计划,在各班制定的特色班级创建计划的基础上,用简明扼要、哲意隽永的核心精神凝聚班级所有学生。制定出具有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让它无形的赋予班级一种无尽的自豪和长足的干劲,设计能体现班级风貌的班徽,让学生自己动手,集思广益。

(二)“2”开展两种活动

1、班级静态文化氛围布置

(1)班徽、班名的设计,全体队员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深受大家喜爱的名字,要有深刻内涵,并根据班名设计班徽。

(2)科普园地、生物角、卫生角、图书角、知识角、队角等争星的布置。

(3)张贴班级公约、课程表、作息时间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等内容。

(4)各班班级的综合特色版块,可依照本班队员的特色及兴趣增设

班级布置良好的文化环境,使班级在精神面貌具有和谐的气氛,例如张贴名言、警句可以激励学生不断求知、进取,利用黑板报这一外部环境的布置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教育学生以班级为家,积极主动的布置并维护清新整洁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班级动态文化教育:

(1)班委会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小干部例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2)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开展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主题班会(文化建设——塑造班级灵魂,主题教育——创建精神家园,活动体验——探索自我教育),每学期开学初,进行“班级规范我来定”班会制定本班的班级公约。

(4)根据班级的特色、开展活动

如经典诵读、传美小故事、名言警句等并积累成册,形成一份具有班级特色的作品集。

(5)办一份班级小报

通过积累“我的成长故事”,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

(6)组合式班级管理

(4——16——25——3)高年级与低年级手拉手,结成友谊班队,在班队文化建设活动中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3”建立三种制度

1、为了使学生具有秩序观念,能够自觉维护各类公共秩序,遵纪守法,制定切合实际的班级公约尤为重要,大家共同认可的班级公约,既可明确要求约束学生的言行,又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结合养成习惯工程以及学校的德育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一日常规》,作为评价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准则。

3、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示范班)评选标准》,作为学期末评选依据。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2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为队员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二、活动主题:

创建和谐校园展现班级风采

三、总体目标:

提炼班级文化精神,营造人文关怀、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四、主要依据:

让教室成为一个散发书香的天地;让教室成为回归生活的家园;让教室成为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让教室成为一个挑战自我的场所;让教室成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班级成为一个有精神的集体;让班级成为一个师生共同耕耘的园地;让班级成为一个凝聚力量的支柱。

五、具体内容:(简称“1121”)

(一)“1”围绕一种精神(班训):

用简明扼要、含义深远的核心精神凝聚班级所有学生,制定出具有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让它无形地赋予班级一种无尽的自豪和长足的干劲!如:“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二)“1”建立一种制度:

为了使学生具有秩序观念,能够自觉维护各类公共秩序,遵纪守法,制定切合实际的、大家共同认可的班级公约或守则。

(三)“2”开展两种活动:

班级静态文化氛围布置活动

1、设计好中队别名和班徽,组织学生学习班名、班徽的深刻内涵,理解班级精神;

2、布置如学习园地、班级风采、卫生角、图书角等学校统一的和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园地;

3、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4、结合活动主题出好墙报,教室后面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或兴趣小组作品。

班级动态文化教育活动

1、有班委会,实行民主管理,并能定期召开小干部例会,围绕班队主题开展活动;

2、有社区服务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外发挥作用;

3、有班级文化特色的主题班队会,设计一堂围绕班级精神而开展的中队主题会;

4、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等课外兴趣小组等集体活动,活跃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1”形成一个档案:

积累“班级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及班集体成长的足迹。内容可以包括:班级公约及学生签名;大型集体活动的记录及照片;主题队会的方案设计;个别学生在某一个班级活动后的体会;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典型的好人好事案例;优秀的祝岁册;班级轶事等等,最终加以整理美化,每学年形成一份《班级成长记录档案》。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3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合我校五年规划内容中构建“大德育校园文化氛围”的核心内容,以及校班级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围绕班级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班风、学风,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制定、环境的策划、管理和评价。大胆而有创意地建设好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

1、确定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名单:组长:班长、中队长,副组长:各班委,组员:全体同学,指导:班主任,任课老师

2、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积极进取的班风。创造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的空间和舞台。

3、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班级规章制度。

4、利用教室宣传栏、特色墙、红领巾角等阵地,抓好班级硬文化建设,创设班级浓厚的文化氛围。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三、班级文化具体实施方案

1、班级硬环境建设。

班级硬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利用好教室的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同时,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的才智与双手创设自己所欣赏的班级文化环境。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美感,表现自己的创造个性,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把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1)设卫生角,争章角,图书角等红领巾角。

卫生角: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保持教室整洁尤为重要。在教室后面开辟一个卫生角,每天由值日生将卫生工具正确摆放,做到整洁,有序;同时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健康小知识,贴于墙上,并定期根据季节更换,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及时了解到健康知识,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争章角:在宣传栏右侧设争章角,每月评选一次,由全班同学选出四名同学与老师共同组成评审团,对每位同学进行公正,合理的评选。

图书角:书籍人的是精神食粮,好书使人受益终身,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班级构建了图书角,由每位同学捐出2-3本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归类摆放,从而方便学生借阅图书,更好地扩充他们的知识量。

(2)布置班级宣传栏。每月根据学校主题,认真制作主题鲜明的手抄报,电脑报等,精心布置班级宣传栏。

(3)教室南墙开辟出一块班级特色文化园,在这个园地里,学生可以发挥创造,展现个性,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可以是美术作品、感悟日记,体验心得、读书笔记,书法,或者摄影作品等,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能让他们了解到班中其他同学的多才多艺,看到他人的优秀,以更谦虚的态度,更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同时,特色园的建设也激发了学生更好地创建班集体的热情。

(4)室外环境布置。结合本班特色文化的主题“拼搏向上,成就梦想”,要求每位同学写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奋斗目标,未来理想,用自己的才智,创意认真布置各人档案袋,将其张贴于教室外墙壁,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计划,拿出好的表现,同时定期进行学习情况小结,合理调整自己的档案袋,起到督促作用。

(5)创设“动脑筋”角,由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智力题张贴在上面,全班一起动脑解决,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余,也能接触一些难题,开发思维,培养学生钻研精神。

班级建设特色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积分卡;特色班级

一般来说,教师都不喜欢做班主任,因为班主任不仅要教好本学科知识,还要管理好班级。一个班级少说也有三四十个学生,多者有六七十个,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统一管理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我虽然有着多年的小学班级管理经验,却也有些头疼。一次偶然机会,我发现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一种比较新鲜的模式――积分模式,于是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中,笔者将与大家一同分享自己的班级管理经历。

一、缘起――奶茶店的“积分卡”营销模式

学校附近有两家奶茶店,其中一家奶茶卖的非常火。其实,两家奶茶店的奶茶味道并没有太大差别,价格也是不相上下,但是这家奶茶店却经常排起长长的队伍。有一次,我偶然间去店里买了一杯奶茶,发现了这家奶茶店火爆的原因。原来,店里每卖一杯奶茶,都会赠送一张积分卡,下次再来消费就可以积分,每1元钱可以积1分,满30分可以赠送一杯奶茶,满100分可以赠送文具或者玩具。由于奶茶店的“积分卡”模式,顾客都会倾向于去那消费,渐渐的,顾客越来越多,店面也越来越火爆。

二、灵感――制作“班级积分卡”

在奶茶店回来以后,我突发奇想,这种“积分卡”的模式是否也可以拿来用在班级管理上呢?于是,我尝试着在班内推行“班级积分卡”制度。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明示积分卡积分方法

刚开始告诉学生这个构想时,学生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充满了激情,这个“班级积分卡”的想法几乎得到了所有学生的支持,大家都叽叽喳喳讨论着,充满了期待与渴望。很快,一个问题出来了:积分卡怎样使用,怎样积分?面对学生的疑惑,我明确告诉学生,我会给每人分发一张可爱的卡通样式的班级积分卡,学生一旦有出色的表现,无论是学习上的进步,还是生活、卫生、纪律上的进步,都会酌情得到1-5分的积分,所得积分会及时落实到积分卡上,每到一定的分数,积分卡还可以升级,学生积分多了可以随时兑换。关于具体的积分规则,我结合《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以下规则:

(1)学习:(积分情况由各科科任教师及课代表统计)。作业按时完成且字迹清晰,出错率低于20%的,积1分,作业超量完成,字迹清晰,且正确率100%的,积2分;

考试成绩C进步到B,积1分,B进步到A,积2分,C直接进步到A,积5分;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积2分,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积3分;在市区组织的各项竞赛、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积3分,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积5分;

(2)纪律:(积分情况由现任班长、班长助理统计)。只要一天不出现上课说话、打瞌睡、开小差等违反纪律的情况,积1分。

(3)清洁:(积分情况由卫生委员统计)。按时认真打扫卫生,保持教室良好卫生,积1分;在职责之外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并保持教室清洁,积2分。在校卫生评比中获得良好成绩的小组,每位组员积3分。

(4)其他:(积分情况由小组长、班主任助理统计)。爱护公物,衣着大方谈吐文明,礼貌待人的同学积1分。为班级或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得到学生、教师认可,被老师表扬,积2分。

2.建立良好的积分卡升级制度

在奶茶店的启发下,我开始了利用班级积分卡来管理班级,而且还在原来奶茶店的积分基础上构想了新的制度――积分卡升级制度。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刺激,我制定了层层递进的积分卡升级制度,将积分卡分为银卡、金卡和VIP卡。

(1)银卡。我下发给所有学生的初始积分卡均为银卡,银卡是银白色的卡通卡片,正面写着班级、学号和学生姓名,主要是为了与其他同学的积分卡进行区分;背面是一个表格,学生所获得的积分要一一填写在表格中,并由我盖章生效。学生自己统计分数,满100分则找教师升级卡片,将其升级为金卡,原银卡作废。

(2)金卡。金卡是在银卡的基础上升级的卡片,在银卡达到100分以后,学生可以找教师为其升级为金卡。金卡是金黄色的卡通卡片,在外观上要比银卡更加精致,卡片也更厚实一些。而且金卡与银卡不同的是,在正面书写学生姓名的地方,学生也可以贴上一张自己比较满意的大头贴或一寸照片。金卡可双倍积分,比如说,原本考试进步十名之内可积一分,但是如果升级到金卡,则可以积2分。金卡的背面也是一个表格,学生所获得的积分也要一一填写在表格中,并由我盖章生效。同时,原银卡内的100分也累计到金卡中,学生自己统计分数,满300分则找教师升级卡片,将其升级为VIP卡,原金卡作废。

(3)VIP卡。VIP卡是在原来金卡的基础上升级的卡片,在金卡达到300分以后,学生可以找教师为其升级为VIP卡。VIP卡是棕色的卡片,它不仅在外观上要比金卡和银卡都漂亮、美观、精致,而且在积分上也是最多的,VIP卡可三倍积分,比如说学生某次拾金不昧,本来按照银卡可积2分,但如果是金卡则可以积4分,如果是VIP卡则可以积6分。这样一来,学生都会积极赚积分,着眼于积分卡的升级,都想拿到VIP卡,以证实自己的能力。

3.“班级积分卡”兑换方法

其实,学生对于积分卡式管理的关注,不仅仅是其新颖的形式,更是“积分”带来的好处,也即积分可以兑换什么。因此,班级积分卡的兑换方法一定要明确,要科学。我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以及我校实际,制定了两种兑换方案:兑换实物奖励和兑换虚拟奖励。

(1)兑换实物奖励。在我与校方沟通自己的想法之后,学校比较支持和赞同,拿出了一些经费,以购买我们班级积分卡所兑换的实物奖励。经过再三考虑,我购置了文具盒、漫画书、书包、玩具等实物奖励物品,并告知学生积分兑换实物奖励的兑换方法:20分兑换文具盒,50分兑换漫画书,100分兑换玩具,300分兑换书包。当然,实物奖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会随着学生的进步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增加。由于有了奖励,有了激励,学生学起来更带劲了。

(2)兑换虚拟奖励。有些学生并不在意得到的实物奖励,所以我又设置了积分兑换虚拟奖励。虚拟奖励包括:100分可以兑换小组长一职、200分可以兑换班长助理一职,400分可以兑换班长一职、500分可以做班主任助理。当然,兑换这些“官职”都是有期限的,一般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这样的虚拟奖励大大激发了那些喜欢当“官”,有“官瘾”的小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学习,努力上进。

三、实施――“班级积分卡”案例研究

在实行“班级积分卡”模式以后,很多学生都在努力表现,争取积分,但是并非每个学生都对此有兴趣。以前,班上有一名后进生,每科学习成绩都十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走神,打瞌睡,自习课不遵守纪律,经常与其他同学说话,课下完不成作业,每次打扫卫生不是忘了就是迟到,所以全班学生谁都不愿意跟他一组。这位后进生不仅是我的一块心病,还让每位授课教师都感到无能为力。虽然班上实行了班级积分卡制度,但是他好像并不太感兴趣。我很想给他积上第一次分,但是却没有发现可以积分的地方。有一次,学校组织运动会,他报名参加了800米,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很高兴,破格一次给他积了5分。自从他得了这5分,就明显有了变化,上课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打扫卫生也抢着干,很多老师都向我反映他的进步。每发现他的进步,我就及时给他积分,他的积分渐渐赶上并超过了其他同学。有一次,我告诉他,“×××,你真棒,你的积分已经有100分了,你是想兑换玩具,还是当小组长呢?”而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老师,我不兑换,我想先升级成金卡,然后积分就越来越快,然后再升级成VIP卡,这样分数越来越多,我就可以当班长助理了!”听了这话,我非常欣慰。其实,像他这样的后进生班上还是有几个的,他们虽然一开始对班级积分卡表现的漠不关心,毫不在乎,但是渐渐受到其他同学的带动,尝到了积分的甜头,就会越来越积极地“争分”,这样,全班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班级管理工作也就越做越简单。

四、“班级积分卡”推行后的班级建设新风尚

在推行“班级积分卡”管理模式以后,明显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学习更认真了,作业完成情况更好了,班上纪律也不用刻意维持了,卫生情况也上去了,每位学生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获取积分,因为虽然积分卡不涉及扣分制度,但是别人都在得分,如果自己不得分,就势必会落在别人的后面。所以再“班级积分卡”的推动下,班级建设形成了一种和谐愉快、人人争先的新局面。

1.营造了和谐愉快的新环境

原来,班级内有个别学生学习不努力,上课喜欢说话,跟老师顶嘴,下课打闹,虽然只是个别现象,却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的同学,一来使周围学生反感,打破了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学习环境,二来也带动了一些不稳定的学生,使他们也潜移默化地有了这些行为,因此这些学生虽然人数不多,却具有一定的反面影响力,成为教师头疼的一个群体。但是实施办积极分卡以来,这部分学生一改以往的行为习惯,开始安静的听课了,虽然进步不明显,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慢慢提高了,学习劲头更大了,即使下课时间,他们也收敛了很多,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抢着帮助需要帮助的老师和同学……所谓“擒贼先擒王”,虽然用在这里不太恰当,但是却也表明了转变这部分学生对转变班级班风、学风的重要性,这部分学生的改变不仅仅是个人的改变,还带动了班级的班风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他们的转变使得班内其他同学对他们消除了以往的偏见,他们真正的融为了一个整体,互相影响,互相改变,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在班内形成一种十分和谐、融洽的氛围,营造了一个良好、有序、愉快的学习环境。

2.形成了人人争先的新局面

自从实施班级积分卡管理模式,在积分的激励下,班上的每个同学都体会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快乐,并逐渐增强了进取精神和自律意识。其实,小学生很喜欢模仿,喜欢竞争,自从实行“班级积分卡”制度,先是一个同学积上分,其他学生看到了以后更加努力去争取积分,一个同学率先升级成金卡,其他学生都十分羡慕,也立志要获得更多的积分同样升级,一个同学拿着积分兑换文具盒、玩具,或者消分换取小组长一职,其他同学也蠢蠢欲动,而且看到积分真的能兑换东西,他们的积极性被大大的激发了起来。尤其是后进生×××的积分经历,不仅激发了他自身的积极性与上进心,也带动了一批学生,尤其是带动了那几个让老师头疼的后进生。很多学生在想,“他都能积分,能变成金卡,我只要努力也可以做的更好。”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班上学生学习都更加认真了,人人都争当第一。许多科任教师都说我们班现在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班风,就算是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从不言弃。每个同学都会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大家的欣赏和肯定。现在我们班上所有的同学都很在乎自己的积分,整个班级处在一种积极、健康、奋进的状态中,大家都在努力着、收获着并快乐着。

当然,实施班级积分卡管理模式以来,班级的改变远远并非这些,很多家长跟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一样,爱学习,也懂事了,回家就做作业,对待作业的态度比以前认真多了,有时候还会抢着干活,帮爸妈分担家务……各科科任教师也都反映我们班比其他班要更容易管理,在我们班上课感觉到轻松而又愉快,整体成绩和平均成绩都远远高于其他班级……学生取得的这些成绩,获得的这些夸奖,又更加激起了他们的积极性,每个人的努力和进步使得班级形成了新的风尚,促进了班级良好、有序的发展。

五、反思――“班级积分卡”的改进

1.“班级积分卡”缺少扣分规则

由于一开始没有设定扣分规则,所以学生在努力进取,认真进步的前提下,觉得偶尔一次犯了错并不要紧,“无非就是不积分了,又不用扣分”成为了很多学生宽慰自己的话。其实,不设定扣分规则是为了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的错误,混淆了他们的认知。所以,以后在积分卡模式中,还应添加扣分一项,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是学习退步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扣分惩罚,这样有奖有罚,奖罚恰当,才能更加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让学生无时无刻不防松自己的警惕,不松懈自己的意志。

2.“班级积分卡”缺乏对团队合作的关注

在设置积分环节时,我过多注重了学生的个人努力和进步,学生作业完成的好积分,学习进步了积分,卫生保持好了积分,纪律维持好了积分……都是学生个人努力的结果,却忽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越来越脱离团队,脱离小组,各自为政。所以,下一步工作计划打算添加对小组合作的积分规则,比如小组总体成绩进步,每个人都可以获得1~2分的积分,小组卫生情况令人满意,每个组员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在运动会上,哪个小组的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组内成员都可以获得积分……当然,小组积分也要注重奖罚适当,假如小组起了内讧,不团结,或者是卫生打扫的不彻底受到批评,则要扣去组内所有成员的相应分数。这样一来,小组与个人荣辱与共,学生就不会只想着自己进步而忽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就会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努力,其团队合作精神就会愈加强烈。

3.“班级积分卡”兑换措施较为单一

虽然设定了实物兑换和虚拟兑换,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些兑换措施还是比较单一的,假如学生对文具、玩具、书包等不感兴趣,对当班干部也没有太大的兴趣,那么我们的积分卡对于他而言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此,在今后的积分卡模式推行中,还需要将兑换奖励多元化,多设置一些兑换奖励的措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兴趣。

六、结论

“积分卡”本身就是一个激励学生的对策,在推行这项管理模式之后,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事无巨细,所以班主任可能没有太大的精力去落实,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勇于放手,下放权限,将积分、扣分的任务分配给更多的人,形成一种互动的局面,从而更全面、更彻底地推行班级积分制度,促进班级良好、有序的发展,建设特色班级。

参考文献:

[1]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2]赖敏敏.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得星”量化手段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曾建刚.小学班级制度建设中学生全员性自主管理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4]蒋华英.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6(07)

[5]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兼答吴康宁教授的商榷文章[J].教育研究,2000(06)

班级建设特色篇(3)

一、个性,在特色文化中滋养

班级文化能在班级成员之间形成独特的“心理场”,让学生于无声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其个性潜能。在创建特色班级过程中,各班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立足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特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美化教室,启迪个性。班主任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教室,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有特色教育内容,散发启迪个性的教育魅力。各班通过环境的布置,营造出浓郁的特色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熏染。

集思广益,打造个性。在设计班级标志以及班徽、班歌,制定班训、班级公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与个性,集思广益。例如,“妙手生花班”的班训是“动手做一做,创新会更多”,“花样跳绳班”的班训是“让我们跳得更高”,象棋班的班训是“博弈棋盘,挑战自我”,展现了鲜明的班级个性文化特征。

制定目标,实现“兼容”。班级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班级的整体情况,制定集体目标;又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个体目标,做到班级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个性,在特色活动中孕育

在特色班级建设中,各班依据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不同特点与特长,采取各具特色的活动方式。活动重在引导班集体建设向着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注重创新性与实践性、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与合作性的有机结合。

各班精心设计特色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过程中的人员分工、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活动成果的鉴定与展示等等。活动设计兼顾集体需求和个人需要,为学生预留展现爱好、特长的空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力。活动的组织形式尽可能多样化,或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发组合。

学校注意整合资源,让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特色班级建设,将活动场地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例如,邀请家长进课堂,展示一技之长,为孩子们传经送宝;开设家长学校,利用家委会组织亲子活动,架起家长与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建立假日小队,聘请校外辅导员,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三、个性,在特色评价中引导

建设特色班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班级生活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并加以引导,真正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要充分发挥特色班级的个性化教育功能,就要改变以往的一元评价观,全面审视学生,给予多元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的良性发展。

为此,学校指导各个班级建立了综合评价制度,重视和欣赏每位学生的进步。除了常规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还设立了许多展现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奖项,如“下棋进步标兵”“剪纸小能手”“苗圃园丁”“篮球之星”等,以尊重和鼓励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强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个性,在特色成果展示中激励

特色班级建设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由开放的育人氛围,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不断取得进步,收获成功的喜悦。每个班级又将课室打造成为学生创造成果、展现个性与才华的天地,将特色成果以各种方式展示出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大胆创新,彰显班级和自身的个性与成就。

各班教室的橱窗和展板上张贴着学生的作品、学习成果、活动图片或授奖照片等,课余时间,同学们都会驻足欣赏、评论。每当看到其他同学品评自己的作品或进步,孩子们都显得十分自豪。每学期每个人都有多次机会把自己的作品、成果或活动照片贴上去,大家可以经常看到新成果的产生、新人的成长。到了学期末,手工、剪纸、文摘、绘画、书法、诗歌等特色班级,只要把作品汇集起来,再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就成了一本很好的作品集。

五、个性,在特色大课间中丰盈

特色班级的创建,极大丰富了班级文化,培育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快乐地生活。但孩子们的爱好是广泛的,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不同事物的兴趣远远超出了班级这一有限的空间,他们希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遨游探索,去发现收获。

为此,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特色班级建设的范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整合了各班特色,组成了球类、棋类、书画类、歌舞类、足球、篮球、围棋等近30个兴趣活动小组。如此,不仅满足了学生希望“品尝”其他班级特色的需求,更促进了同年级各班或不同年级学生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班级建设特色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45-0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则,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打造好班级文化这块阵地,在育人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那么,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1)营造良好地育人环境,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育人的阵地。我们常说,一个好的班集体和良好地育人环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打造和利用好班级文化建设这块主阵地,发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潜在功效。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学习凝聚力,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经过老师和同学们对教室的精心设计,使封闭冰冷的教室墙面赋予生命,让每个学生置身于具有个性的学习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以提升,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一个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

(2)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地品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美化教室环境,既树立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所以说,班级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我们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具良好的班风和良好地学习氛围就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走进教室,布局合理的黑板报、安全教育专栏、德育教育栏,有彰显个人才艺的书画苑……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都会被这强烈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从而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和催人奋进、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以及形成一种师生融洽相处、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关系。教室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教室打造成温馨的家园、美丽的花园、成长的乐园,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气息。

总之,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全班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而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班级文化。它反过来会对班主任的管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全班同学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作风的影响下,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共同奋斗。

班级建设特色篇(5)

一、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班主任不可小觑班级环境的建设,除了要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还要让学生参与到环境文化建设中来。学生在环境建设的同时,各方面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受到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卫生习惯。一个干净整洁的班集体不能只靠值日生打扫,更要靠全体同学去保持。因而,班主任更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课桌椅摆放整齐,粉笔、小黑板、扫帚等也要摆放的井井有条,并且要时不时去提醒,渐渐养成好习惯。

2.环境布置。教室布置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分为各个小组,每组的组长分配任务,搜集身边的材料。教师只要在旁协助,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学生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集体的意识也不知不觉的增强了。

3.温馨提示。教育以人为本,想要学生爱上学习,教师除了要改善学习环境,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幸福指数。在教室门口设温馨提示栏,随时告诉同学天气预报,卫生保健、预防季节传染病等的小知识。同学之间发现有不良行为时,温馨提醒对方,让对方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时刻被别人关注和爱护。

二、班级行为文化的建设

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集体活动,来建设班级行为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学生在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结合工作实际笔者从以下几点突破:

1.主题班会有声有色。班主任可联系本班学生的情况开展主题班会,尽可能地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到教育,行为得到改善。如:针对一年级学生乱丢纸屑的现象,笔者组织了一次题为“我该怎么办”的主题班会活动。围绕 “不是我丢的纸屑该不该捡?”“看见别人丢纸屑我该怎么办?”这两个问题展开辩论,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个人的行为对班级的危害,改正陋习。

2.文体活动精彩绝伦。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磨练意志。班主任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讲故事、歌咏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在这些活动中,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层次地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3.个人荣誉锦上添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在班上通过开展评选“学习能手”、 “爱卫之星”、“文明礼仪标兵”等树立典型。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设立各种“进步奖”,放大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利用“校讯通点评台”和校园广播宣传学生的进步,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

三、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集体观念淡薄,纪律散漫,自觉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笔者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完善是根本。完善的班级制度是保证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根本,笔者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制定和实施了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制定了《班级公约》。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有了制度作保障,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法可依”了。

2.实施是保证。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建设在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为前提的制度,实施是保证。笔者在实施的过程中突出欣赏,只有学会欣赏学生的每一滴进步,呵护他们的每一点自尊,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3.奖励促催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经常会出现反复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方式,以正面引导为主,以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多一份肯定,学生就多了一份向“善”的动力。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孩子的情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小学无法接触更高级别的精神陶冶,笔者就从小处入手抓:

1.开发活动载体。农村的学生相对缺少参加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的机会,但是也有着农村特有的优势。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开展适合农村小学的活动载体。如:开展“观察植物的生长”、“采访果(菜)农”、“小小品尝会”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2.培养自主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能力,每周安排一名学生担任学生班主任,管理一周中班级的日常工作,处理同学中发生的事件,组织同学开展班级活动。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班级建设特色篇(6)

区域特色 班级文化建设 研究

一、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涵义和目标

1.概念的界定

(1)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长期共同的生活中所创造出来的,彰显班级个性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体包括三个层面:表层为班级物质文化,中层为班级制度文化,深层为班级精神文化。

(2)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

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挖掘学校所在区域文化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吸纳其中一些典型的教育元素,并把它们融入班级生活,以更好地促进班级成员成长的过程。

(3)区域文化中可供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的资源

本研究是探讨基于区域特色来建设小学班级文化的问题,因此仅仅关注B市以下三方面的文化。一是红色文化。B市是我国北方革命的发祥地,也是抗日战争根据地,更是众多革命的纪念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冉庄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白洋淀雁翎队、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这些可歌可泣和光耀千秋的英雄事迹都发端或发生在B市,给这个地域的文化烙上了鲜明的红色印记,这是一种独特的革命传统文化。二是历史文化。B市悠久的历史使其积淀了众多引以为豪的古迹遗存。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白洋淀、清西陵、陵山汉墓等文物名胜闻名遐迩,给B市文化打上了深刻的文明的烙印,这是一种璀璨的历史文化。三是名人文化。B市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域,这片沃土曾为社会各行各业滋养出一批杰出的优秀人才,包括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生物学家、作家、诗人、体育冠军等。这些名人文化无疑提升着B市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使其具有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这三种文化是建设小学班级文化可利用的重要资源。

2.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1)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B市文化中有许多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元素:红色文化可以使儿童崇拜英雄、珍惜生活,历史文化可以使儿童感受文明、敬畏知识,名人文化可以使儿童体验奋斗、心生仰慕。如果把这些元素以班级文化的方式引入儿童的学习生活,就可以使班级文化的主题得以丰富,可以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2)推动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给班主任提出了一个鲜明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班级文化建设方向,这让班主任有了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在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信息的发现,到对有价值信息的筛选,再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区域特色的体现方式以及对小学生接受度的预估,班主任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作风修养,都会得到提升,尤其是其建设班级文化的专业技能会得到增强,这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一种体现。

(3)增强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最重要的价值体现。调查表明,B市班级文化的主题要么来自学校的任务,要么来自班主任的教育意愿,这样的班级文化很难触动小学生的心灵,这就影响了班级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而儿童生于B市,长于B市,对B市的区域文化本来就有一些感性认识,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把班级文化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了联系,小学生置身其间,会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进而派生出一种信任感、一股自豪感,使这种班级文化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量,这就增强了其教育功效。

(4)打造有灵魂的班级文化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灵魂。B市三种区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爱国、奉献、奋斗、勤勉、自律、自强、民主和文明。把区域文化的教育元素纳入班级文化建设,同时也就把这种基本精神注入了班级生活。班级以这种文化启迪学生,以这种精神感染学生,使小学班级文化充满了深刻的内涵与鲜活的生命力,这就是有灵魂的班级文化,可以对学生时刻产生震撼性的教育力量。

二、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1.开展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1)建设墙面与角落名人文化

墙面布置是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物质文化的重点。比较适合在墙面展现的是B市名人文化。如可以在教室两侧的墙面上张贴B市古今名人挂像,像“闻鸡起舞”的祖狄、郭晶晶等体育冠军以及文学家、作家等,挂像下边配以简单的文字介绍。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四个角落,开展班级角落文化的创设,可以设置一个图书角,其中包括介绍B市名人成长历程的书籍,供学生参阅,这就是角落名人文化。

(2)建设室内板报和班级刊物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

室内板报是小学生喜欢关注的室内环境中的又一个重点,每个班都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利用室内板报来展示B市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比如,可以在板报中用适合小学生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以连载的方式,讲述B市的革命战争故事和历史名胜,并配上简单的画面。创办班级报刊作为室内板报的拓展,班级报刊可以开辟不同的专栏,专栏的内容可以是英雄人物和文物古迹的介绍、由B市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改编成的电影、文学作品赏析,还可以是小学生书写的感受等。

2.开展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构建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是班级精神的重要体现。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要围绕B市历史名人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历史文化开展多元化的班级活动,形成优良班风,培育班级精神。比如,结合班级环境的布置开展区域特色文化系列主题班队会,针对一些不利于良好班级精神建立的行为倾向开展班级辩论赛,召开每天一次的通过树立榜样和正面宣传好人好事来引导班级舆论的十分钟班队晨会,以及开展关于区域特色文化的知识竞赛、读书分享活动,还有诸如红歌比赛、小拉练等文体活动等。

(2)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风

学风是班级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包括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特征。学风建设最突出的中心是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以及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班级目标,然后引导学生明确个人目标,从而让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的,树立目标与理想意识,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如结合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说明学习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利用名人文化说明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良好的习惯来源于个人的自律与自强,从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发挥榜样的力量,树立正确的班级价值观

班级价值观是指班级全体成员所推崇的基本理念,是班级精神的又一重要体现。正确的班级价值观能够使小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使班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价值观的树立,要求班主任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塑造榜样的方法,引导小学生树立既简单易懂又激动人心的价值观。比如,把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小学生称为“身边的小名人”、把学习中不畏困难的小学生称为“学习上的小英雄”、把讲礼仪和守规范的小学生称为“践行文明的好孩子”、等,通过这些做法,让小学生明确理想、奋斗、追求、文明、自律、自强、勤勉、奉献、民主这些是为人称赞的基本品格,要朝这个方向不断地努力。

3.开展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1)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建立,变“他律”为“自律”

班级制度的建立,可以采取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全班学生思考并提出制度议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全班学生再展开讨论、补充修改,最后表决通过后再实施。通过这个程序,可以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班级制度的约束者,班级制度也不再是一个压制性、强制化的东西,而是由自己的意见转化而来的,是使自己更有效地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从而让学生从内心理解、认同并自觉遵守班级制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班级成员从“他律”走向“自律”。

(2)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体现民主的班级管理作风

小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在班级管理中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可以采取班干部轮换制,也可以多增设一些岗位,让每一个学生在实际的角色体验中感受班级管理的酸甜苦辣,并且真切的感到班级是自己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经验,成长自我。

三、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的建议

1.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树立普遍性和差异性兼顾的理念

普遍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小学生会形成和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独特的心理特征,这也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特征。差异性是指低、中、高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其年龄阶段差异,在心理发展上也会表现出一些各自不同的特征。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从主题的确立,到形式的选择,都既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普遍性心理特点,也要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兼顾。

2.要充分体现小学生的自主性,树立班级成员全员参与的理念

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小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从具体内容的选取,到过程的设计与操作实施,都要给每一个小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过程成为每一个小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体验创造、享受成功的过程。

3.对班级文化的各个要素进行整合,树立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理念

一种整合是横向整合,指对基于区域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即: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呼应的有机整体;另一种整合是纵向整合,指在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对其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元素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不断发展、持续深入的有机整体。这两种整合使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表现出整体设计的理念,使各种形式的班级文化在形式上相互关联,内容上互相呼应。

4.要符合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树立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为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健全发展打基础。因此,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对小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促进。既要考虑到对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更要考虑到对其和谐个性的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育有促进作用。

5.要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素质,树立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念

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是指其在专业理念、专业能力上的不断成长。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首先要对每一个参与建设的班主任进行关于班级文化理论的专业培训,使之树立全面、科学的区域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其建设过程进行持续地监控与评估,最终通过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使其具有娴熟的建设班级文化的专业技能。

6.强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树立建设富有内涵的班级文化的理念

班级建设特色篇(7)

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24―01

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就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笔者也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构建以“特色”为核心的“4.4.1”特色班级管理建设模式(即“四个立足” 、“四种文化”、 “一种特色评价”)

1. “四个立足”:指小学特色班级管理建设要立足学生、立足班级、立足老师、立足学校。

2. “四种文化”:指班级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1)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在班风、学风、特色班级工作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具体要求:各班制订本班的班级总体奋斗目标(班规),班级精神格言(班训),语言凝练、催人奋进。然后围绕班级特色制订班级常规特色创建工作和班级学科特色创建工作。

(2)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班规、纪律等内容。具体要求:①班主任确定班级制度文化总体框架――班级自主管理制度。②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发动学生共同商讨、制订各项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3)物质文化。包括班级的布置和师生的仪表。班级布置包括特色班级名片、特色墙面文化和特色走廊文化;师生仪表包括发型、服饰、举止、语言等。具体要求:①根据本班班训,做好班级的布置内容:a.设计班级名片。包括本班特色的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班级目标、班级口号、教师寄语、学生感言等;b.装扮特色墙面文化。包括“创意乐园”、“学习园地”、 “风采展示 ”、“每周一星”、“成长足迹”等;c.打造特色走廊文化。包括生态角、图书角、英语角、储物角等②全校交流评估。检查师生的仪表,包括师生的发型、服饰、举止、语言等。

(4)行为文化。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具体要求:各班班主任以打造“红色文化”,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为载体,依照班级文化主题,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有班级特色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将规范评比活动贯穿于行为习惯培养的始终。

3. “一种评价”:指学校对班主任及班级的评价。学校对班主任实施上述四种文化的综合评价和特色班级的内容的评价。综合评价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特色班级评价包括卫生免检特色、常规管理特色、自主学习特色、文明礼貌特色、心理健康特色、创新德育特色、工艺制作特色、科学兴趣特色、文学特色、艺术特色、摄影特色、体育特色和英语特色等。

二、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班主任按照上述“4.4.1”模式,赋予班级特色化亮点

1. 立足于班级,积极打造一班一品的精神文化。

2. 立足于教师,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3. 立足于学生,营造多彩的物质文化。

4. 立足于学校,促进行为特色文化。

三、形成一种特色评价

即学校对班主任及班级的综合评价,促进班级师生共同发展。

四、提升师生核心素养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班级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的人文环境,让班级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使得学生、家长、教师、班级、学校都在不同层面有所提升,有所发展。

1. 学生层面。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培育学生自觉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绝大多数学生正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孩子们成绩喜人,在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国家、省、市、区一、二、三等奖。

2. 教师层面。首先,教师的现代教学理论素养得到提高。所有教师不断追踪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其次,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培养和造就师德高尚、带班有方、育人有法、富有德育创新精神的名班主任。最后,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两年多的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课题方面硕果累累,课题通过省市鉴定,并喜获一、二、三等奖。

3. 家长层面。家长配合学校的意识得到了增强,调动了家长对学生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家长对学校、班级及教师的满意度有了明显上升,对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家长素养得到了提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