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通信网络概念

通信网络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1 09:21:21

通信网络概念

通信网络概念篇(1)

通过对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的内涵、外延、属性等内容的研究,厘清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之间的关系,为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的研究提供借鉴。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生态学理论、逻辑学理论,采用一定的筛选标准,再利用相应的筛选方法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上位概念、下位概念、相关概念进行研究,以建立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

关键词:

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下位概念;相关概念

1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及其构建的意义

1.1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的含义

概念是反应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的思维形式,是思维中的最小单位【1】。体系是指同一类事物通过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概念体系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概念体系一般是以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为依据来构建,再辅助概念间的其他关系。概念间的其他关系可能是全同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等。因此,大部分的概念体系是一种混合关系的体系。核心概念是概念体系中确立概念间属种关系或其他关系的依据,是概念体系构建的基石。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了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的关系【1】。上位概念是指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大的那个概念。下位概念是指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小的那个概念。相关概念是与核心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概念。相关概念与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以非属种关系为主。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是指由网络信息生态链这个核心概念和与之有属种关系或其他关系的重要概念组成的有机整体。与网络信息生态链存在属种关系或其他关系的概念是非常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概念都适于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只有与核心概念关系紧密的重要概念才能被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是由网络信息生态链及其上位概念、下位概念、相关概念构成。

1.2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构建的含义及其意义

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构建是通过网络信息生态链这个核心概念来寻找与其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并辅助概念间的其他关系寻找与网络信息生态链有关联的概念(相关概念)。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的构建能更为深入地理解网络信息生态链这个概念,例如,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中,了解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一般属和特殊属性;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的构建能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例如,从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的理论研究中,寻找适应的理论,借鉴到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理论研究,进而扩充原有的网络信息生态链理论体系;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的构建能弄清网络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在信息生态学理论研究中的地位。例如,通过信息生态学中某一概念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关系,来确定某些理论是否适用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理论研究。

2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构建的过程

2.1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的界定

张向先认为网络信息生态链是在网络环境下为了实现信息共享,不同信息人之间通过信息流转而形成的链式依存关系【2】。杨瑶认为网络信息生态链是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网络信息主体之间通过信息流转所形成的链式依存关系【3】。李北伟从演化博弈角度,认为网络信息生态链是在一定的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主体之间通过不断重复的博弈形成的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4】。结合学者们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理解,笔者认为,网络信息生态链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由于信息流转而形成的链式依存关系。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概念需要明确以下几点:(1)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本质是网络信息流转,网络信息流动和网络信息转化都属于网络信息流转。(2)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主体是不同类型的网络信息主体,即网络信息生产者、网络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消费者。(3)网络信息生态链的链式依存关系是指不同类型的网络信息主体之间多元复合关系,即互利共生关系、协同竞争关系等。

2.2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的筛选

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的筛选过程是从与网络信息生态链有关联的概念中筛选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上位概念,再从这些上位概念中筛选出合适的上位概念,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的范畴。(1)上位概念的筛选标准。①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应该隶属于信息生态学的范畴。网络信息生态链与其上位概念之间是属种关系,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上位概念所属学科应该与网络信息生态链所属学科相同,即在信息生态学的范畴。属于同一学科的概念之间,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有相似之处,能相互借鉴。因此,弄清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的相关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对网络信息生态链这个概念地理解。②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层次关系不能超过两层。例如,概念A是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上位概念,概念B是概念A的上位概念,概念C是概念B的上位概念,概念A、B能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概念C不能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筛选标准①缩小了上位概念的寻找范围,即便如此,与网络信息生态链有关联的上位概念还是较多,只有通过筛选标准②来进一步缩小范围。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与网络信息生态链之间存在纵向层次关系。上位概念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层次数越大,上位概念与网络信息生态链之间的紧密程度越低。将筛选标准中层次关系定为两层,使得上位概念与网络信息生态链之间的紧密程度适中。③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的本质属性应包含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本质属性。筛选标准①、②仅缩小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的寻找范围,还需从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将其与其它概念区分开来的依据。(2)上位概念的筛选方法。首先,利用概念的概括这种方法,来确定网络信息生态链这个概念的上位概念;其次,通过筛选标准对上位概念进行再次筛选,以确定是否将其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的范畴。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来扩大概念的外延以确定某一概念的逻辑方法。在进行概念的概括时,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一是将网络信息生态链看成一条链,因为网络信息生态链是链式结构;二是将网络信息生态链看成一个系统,因为网络信息生态链是具有链式结构的信息生态系统。①从链的角度对网络信息生态链进行概念的概括。将“网络信息生态链”减少“网络”这一属性,就扩大成为“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链是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上位概念。信息生态链是指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信息人之间信息流转的链式依存关系【5】。信息生态链的本质属性是信息流转,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对比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构成要素,信息生态链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构成要素与其相似。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限定在网络环境下,后者则没有。因此,可以将信息生态链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减少“网络”、“信息”这两个属性,就扩大成为“生态链”,生态链是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上位概念。生态链是指在一个生态群落中,众多的生物和非生物成份通过能量与物质循环,通过不同层次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协同,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式依存关系【6】。在生态链中,能量与物质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网络信息生态链中,各种信息人之间是处于同一层次的,能量与物质的循环是为信息流转服务的,信息资源的流转既有双向的,也有单向的【7】。生态链的内涵与信息人、信息环境联系不大,更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本质属性无关,不适宜将生态链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减少“网络”、“生态”、“信息”这三个属性,就扩大成为“链”,链是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上位概念。链是指用金属环节连套而成的索子【8】。链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层次关系为三层,超过了两层,不符合筛选标准。因此,不将链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②从系统的角度对网络信息生态链进行概念的概括。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网络信息主体和网络信息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3】。网络信息生态链与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都是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这两者,并都是由于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网络信息生态链与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在概念的内涵上差异不大。只不过,网络信息生态链更强调其链式结构,有针对性,是一种拥有链式结构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而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则没有着重强调其结构上的特点,网络信息系统的结构形式更具多样性,除了链式结构,还存在网络结构等其他形式。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外延要大于网络信息生态链这个概念的外延。网络信息生态系统是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上位概念。因此,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信息生态系统是信息人之间、信息人与信息生态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5】。信息生态系统与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相比,在概念的内涵上,二者在其构成要素以及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上差异不大;在概念的外延上,信息生态系统的外延大于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外延,前者不仅包括了网络环境下的情况,还包括了非网络环境下的情况,而后者仅强调网络环境下的情况。信息生态系统是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上位概念。因此,将信息生态系统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信息系统是指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的系统【9】。信息系统的外延完全包含了信息生态系统的外延,信息系统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上位概念。但是,信息系统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层次关系为三层,层次关系超过了两层,不符合筛选标准,不将信息系统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上位概念的范畴。

2.3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的筛选

(1)下位概念的筛选标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下位概念除拥有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所有属性外,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还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上位概念的筛选标准①、②就不再适用于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下位概念的筛选,而筛选标准③稍作修改能够继续使用。①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层次关系不超过一层。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位概念的寻找是一个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内涵变得越来越抽象的过程,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上位概念的数量呈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的寻找是一个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具体的过程,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下位概念的数量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当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层次关系数增大时,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数会急剧增加。因此,在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层次关系数确定为1即可。②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的认知度要高。从不同层面切入,会得到不同的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当得到的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被大多数专家认同时,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就会多,对这些理论进行总结归纳,可能会对网络信息生态链有新的认识,进而扩充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原有理论。当针对同一个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提法时,认知度高的提法才能被采纳。因此,将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的认知度作为筛选标准。③某一层面中的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要全面而准确地反映网络信息生态链在该层面上的特点。在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不同层面中,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由哪些概念构成,决定着这些下位概念是否全面反映这个层面的特点,但是,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并不是越多越好,还重视其准确性。在上述三个筛选标准中,筛选标准①是在筛选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而筛选标准②、③,在筛选过程中,能两个标准都遵守更好,如果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满足其一即可。在筛选标准②中,要想反映某一层面的特点,需要从整体角度进行把握,并且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而筛选标准③则就单个概念而言,来进行概念的筛选。因此,会出现筛选标准②③不能同时满足的情况。(2)下位概念的筛选方法。研究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下位概念,能促进对网络信息生态链这个概念的理解。对于网络信息生态链这个概念而言,一般需要了解:网络信息生态链主体之间的关系、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目的、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发展过程、网络信息生态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而这些需要研究的内容,对应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结构、功效、发展、类型。因此,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下位概念分为结构层面、功效层面、发展层面、类型层面。在研究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结构时,有的学者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节点、节点关系和链接模式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那么,在结构层面,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可能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节点、节点关系和链接模式。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节点是指网络信息生态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节点关系是指节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例如在共同的利益追求时,节点间选择合作、互利的方式共生,在信息共享时,节点间存在竞争【10】。网络信息生态链的链接模式包括了节点间一对多、多对一、一对一的模式【10】。一对多模式是指一个上游节点对应多个下游节点的信息传递模式。多对一模式是指多个上游节点对应一个下游节点的信息传递模式。一对一模式是指上下游节点间一一对应的信息传递模式。笔者认为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可能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主体、连接方式、节点组合形式和链式依存关系。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主体也就是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节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连接方式包括单一连接方式、多重连接方式【11】。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节点组合形式是指节点的种类、数量和分布【11】。网络信息生态链的链式依存关系是指网络信息主体之间存在一种由多种关系相互交织、相互结合而成的多元复合关系,包括平等关系、互利关系、合作关系、竞争关系等,例如,网络信息主体之间可能会同时存在互利关系和合作关系【5】。对比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节点关系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链式依存关系这两个概念,前者主要包括了竞争关系、互利关系、合作关系,后者除了包括这三种节点间的关系外,还包括其他的节点间的关系,后者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节点间的复杂关系。因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链式依存关系这个概念更为适合地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的链接模式这个概念,仅从局部反映了节点间的连接情况。而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连接方式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反映节点间的连接情况,因此,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连接方式这个概念更适宜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节点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主体这两个概念含义相同,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节点组合形式这个概念从另一种角度反映了网络信息生态链上节点的状况,这个概念有必要存在。综上所述,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主体、连接方式、节点组合形式和链式依存关系是网络信息生态链这个概念在结构层面上的下位概念。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实质是信息流转,信息流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增值【12】。因此,在功效层面,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下位概念可能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价值增值、信息流转。网络信息生态链中除了价值增值活动,还存在其他与价值有关的活动。因此,网络信息生态链在功效层面的下位概念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价值活动。要想了解网络线信息生态链的发展过程,应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来对网络信息生态链进行分阶段研究。因此,在发展层面,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可能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进化、运行。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包括了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动力与条件、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过程与形成路径。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进化包括网络信息生态链进化的动力与条件、网络信息生态链进化过程与模式。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运行包括了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价值增值、互利共生、协同竞争、动态平衡。但是,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运行所包含的内容与其在结构层面和功效层面的下位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有重复。因此,网络信息生态链在发展层面的下位概念应更改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进化、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的准确性。依据不同的划分方法,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也不同。如果按照信息人所处的地理范围划分,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为跨境网络信息生态链和境内网络信息生态链;如果按照信息人的主导地位划分,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为信息生产者为主导的网络信息生态链、信息传递者为主导的网络信息生态链、信息消费者为主导的网络信息生态链;如果按照功能划分,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为电子商务生态链、电子政务生态链、网络教育生态链、网络信息服务生态链(包括数字图书馆生态链、数字档案馆生态链、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生态链、网络信息分析服务生态链)、网络文化娱乐生态链(包括网络游戏生态链、网络音乐生态链、网络动漫生态链、网络影视生态链、网络文学生态链)、社交网络生态链。选取最后一种划分法所得出的六个概念作为网络信息生态链在类型层面的下位概念,是因为这六个概念的认知度要高于其他划分方法所得出的下位概念。关于电子商务生态链这个概念,有的学者有不同的提法,即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但是,大多数学者对于电子商务生态链的认知度要高于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因此,未将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在类型层面的下位概念。

2.4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中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的筛选

(1)相关概念的筛选标准。①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应是链的下位概念。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与网络信息生态链隶属不同学科的可能性大,相关概念的理论基础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理论基础不同,利用概念的概括的方法来寻找相关概念是行不通的。因此,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结构形态出发,寻找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存在链式结构的概念较多,而且有些概念从字面上很难了解这些概念是否存在链式结构,必须进行深入地了解,增加了寻找网络信息生态链下位概念的难度。如果将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限定为链的下位概念,就能很快缩小范围。②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的本质属性,或形成机理,或构成要素要与网络信息生态链存在一定的联系。将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是为了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认识来促进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认识。如果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的本质属性,或形成机理,或构成要素与网络信息生态链没有一定的互通性,相关概念的借鉴作用就不存在。③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相关的理论,应是较为成熟的理论。当基于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的理论基础不成熟时,相关概念对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借鉴作用不仅不能促进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了解,还有可能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生成错误的理解。因此,成熟的基于网络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的理论非常重要。(2)相关概念的筛选方法。供应链是链的下位概念,符合筛选标准①。供应链是企业从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加工、分销,到最终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的一个链条,实现了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控制【13】。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本质属性是信息流转,供应链中存在信息流,符合筛选标准②。供应链的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成熟,符合筛选标准③。因此,供应链这个概念可以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概念体系。价值链是链的下位概念,符合筛选标准①。价值链由企业的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基本活动包括企业的生产、销售、售后等,支持性活动包括人事、财务、研发等。),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14】。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动因之一是不同类型网络信息人的价值追求,价值链中的价值创造与网络信息生态链中的价值增值有关联,符合筛选标准②。价值链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符合筛选标准③。因此,价值链这个概念可以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概念体系。产业链是链的下位概念,符合筛选标准①。产业链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产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各产业依据前向关联关系、后向关联关系形成了一条网络结构【15】。产业链既与信息流动有关,又与价值增值有关,符合筛选标准②。有关产业链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符合筛选标准③。因此,产业链这个概念可以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概念体系。生态链是链的下位概念,符合筛选标准①。生态链的形成机理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相似,符合筛选标准②。生态链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符合筛选标准③。因此,生态链这个概念可以纳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概念体系。

3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的构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的上位概念有两个层级共三个概念。信息生态系统是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一级上位概念,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生态链是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二级上位概念。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的下位概念分四个层面共15个,这15个概念都是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一级下位概念。在结构层面,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下位概念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主体、连接方式、节点组合形式和链式依存关系;在功效层面,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下位概念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价值活动;在发展层面,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下位概念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进化、平衡;在类型层面,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下位概念为电子商务生态链、电子政务生态链、网络教育生态链、网络信息服务生态链、网络文化娱乐生态链、社交网络生态链。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的相关概念共四个,即生态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如果用→表示属种关系,箭头始端是上位概念,箭头终端是下位概念;用↔表示相关关系,则可得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概念体系构架。

作者:叶磊 娄策群 娄冬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韵冀.普通逻辑学简明教程(第三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9,27-28.

2张向先,史卉,江俞蓉.网络信息生态链效能的分析与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13,(8):45-48.

3杨瑶.网络信息生态链演进机理与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20-22.

4李北伟,董微微,富金鑫.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网络信息生态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22):102-106.

5娄策群,周承聪.信息生态链的概念、本质和类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7,(9):29-32.

6伟辉,戴勇.网络游戏生态链研究[J].软科学,2005,(1):11-14.

7娄策群,等.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6,162-167.

8舒必才,苏联波.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377.

9李朝明,谭观音,杜宝苍,等.信息管理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80.

10许孝君,张海涛,瓮毓琦,刘阔.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3,(15):50-55.

11娄策群,余杰,聂瑛.网络信息生态链结构优化方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6-11.

12娄策群,杨小溪,曾丽.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研究:价值增值机制[J].情报科学,2013,(9):3-9.

13陈国权.供应链管理[J].中国软科学,1999,(10):101-104.

通信网络概念篇(2)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 网络语言 心理空间 意义构建

一、引言

概念整合理论又叫概念融合理论,对网络语言有很强的解释力。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可以生动、形象地解释网络语言的许多表情。这种方法还有助于揭示网民的心理活动并反映网民个性。

Fauconnier在第二部专著《思维与语言的映射》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结合了神经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思维、行为和语言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对语言的隐喻机制有特殊的研究。

简单来说,概念整合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认知主体不同的心理空间,这些心理空间在认知过程中被不断激活。同时研究这些不同的心理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揭示人们如何在不同的心理空间中对各种语言和其他现象进行认知操作。本论文的目的是利用概念整合理论(CIT),探讨网络语言的操作过程。

二、心理空间及概念整合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Fauconnier所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空间是后台认知,是人们在进行交谈与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这些概念集可以组成一个虚拟的概念框架,帮助人们完成意义构建,实现相互理解、相互通信。在文化语法等背景环境下,人们可以为他们所想的、所说的内容建立一个心理空间,而各个子空间来自于同一个父空间,每个父空间又有很多子空间,所以其整体结构类似于二维晶格结构。处于这种心理空间结构中,人们的思维可以从父空间移动到子空间,反之亦然。

图 概念整合网络(Fauconnier,1997:151)

概念整合是把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包含四个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s)、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这四个心理空间之间存在着互相映射的关系,它们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这种整合能力主要体现在概念整合网络的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具体来说,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部分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连接起来,并投射到两者所共享的空间,即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之间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即合成空间,从而形成两个输入空间所不具备的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并且可以把这一结构映现回其他空间中。

概念整合包括一系列操作,是探索人类信息的理论框架,也是心理空间网络的动态认知。Fauconnier和Turner表明,在意义的类比、隐喻、反事实、概念结合及语法的理解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个小部分组成的过程。

三、网络词汇形成的认知分析

概念整合是存在于人脑输入空间系统的普遍认知操作。输入空间包含被网络语言刺激诱发的概念与相关的信息。那么刺激从何而来?据陈光明的研究表明,刺激就是一些“箱”,“箱”包括语言事件和环境背景,以及参与通信的一些背景信息,作用就是刺激输入空间。

笔者认为,一些交流的背景信息对于网络语言的概念整合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箱”在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假设性关系语言出发点的主要背景,提供了很多必要因素用以激活网络语言构建过程。例如,在网络上,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他们说话的方式,不同的说话方式将影响符号的用法;不同的语言事件会使参与者选择不同的符号类型。因此,“箱”影响网络语言意义构建的全过程。这些假设关系是概念整合网络心理空间的模型。“箱”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避免因为对背景知识存有经验主义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概念整合的四个空间假设,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表示空间和参考空间。因此,在网络语言的概念整合网络中,表示空间代表了一组符号,参考空间代表这些符号的潜在意义。潜在是指人们思维中某种隐含的语言形式,但与语言表面上的含义不同。语言的潜在含义主要是指一些词的用法和它的引申义。信息的语义部分包含丰富的知识量和庞大的词汇量,堪比百科全书。另外,这两个输入空间由“箱”激活,以人的意识为主导,组成了概念整合。这意味着迈出了研究概念整合视角下网络语言意义的第一步。

例如某一个互联网上的汉语对话。“A:你爱我吗?B:520一生一世。”,网络语言“520”的意义建构中,参与者的关系必须是夫妻或恋人,主题是爱,这将触发“5,2,0”进入输入空间I,而与之相似的汉语发音“我爱你”进入输出空间II。信息输入提供了作用于两个输入空间的结果。

在大多数联结模型中,网络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在任何时间,网络中的一个单元被激活都旨在用来表示单元某些方面的数值。激活与扩散一直是神经网络模型的特征,这在认知心理学联结模型中非常普遍。在网络语言的激活与扩散过程中,存储在人们记忆中的符号和相关知识(包括人的背景知识、文化和认知模式,以及某些情况下的知识等)所提供的信息相互关联并互动,激活和扩散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完成。

例如在网络语言“520一生一世”中,“520”的数字激活含义是“我爱你”,源于“520”发音类似的汉语“wo ai ni(我爱你)”。在人的知识帮助和认知模式理解下的爱情,也就是恋人坠入爱河时总会彼此承诺的这个事实,然后结合上下文,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520”就完成了。

跨空间映射连接不同输入空间的部件。它们可以是帧与帧和角色之间的连接,也可以是隐喻连接等。跨空间的映射建立在至少两个输入端之间,可以创建或反映给共同输入端,以便产生一个通用的空间。

在这个例子中,“老板这么刻薄,不如我们1775吧?”,数字“1775”为一组符号中的一员,是在输入空间I所表现出来的,而在输入空间II,则存在“造反”的潜在含义。“1775”年美国革命爆发,所以“1775”在输入空间I被代表为美国革命。美国革命帧有不同的角色,如英国,被压迫的美国,以及美国反抗英国的行为等。公司框架有不同的角色,如老板,被压迫的员工,员工反抗老板的行为等。

概念整合中压缩起了重要的作用。以网络语言“0001000”为例,这组数字存储在人类脑海中的符号引用两个不同的帧。每一帧有其自身的角色和价值,就像上述所言,我们已经和他们共享通用的空间,其中包含事件框架(包括某些、文书、条件、序列)。对此,在混合空间可能发生压缩,如下所示:

时间和空间压缩:在输入空间,号码“0”表示“没有”,“1”是指数学中的“一”。而在输入空间II,“一个人感到孤独”被保存在脑海中。两个输入空间的不同事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空间,因此我们压缩它们双双进入混合。

身份压缩:“000”之前和之后存在“1”,数字“1”在被改变的输入空间中的身份来代表“一个人”,其身份和变化被压缩在这个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中。

因果压缩:这是发生在混合通用中的压缩,为什么“一个人感到孤独”的结论可以从数字“0001000”中表现?因为在此之前和之后“1”(一个人)有一些“0”(没有)。

完成集成的处理,通过精神刺激的原则和内部逻辑的阐述将含义进行推断并混合。在混合空间,这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并且对每个输入空间的含义有不同的实际应用。因此,经过一系列认知操作,混合空间产生新型的结构。同时,就个人而言,新型的结构将反映沟通意向,被作为一个新的因素储存进“箱”,以丰富的形态进一步整合网络语言的框架。

举例来说,网络语言“:(”由两个标点符号“:”和“(”组成,其存储在输入空间I,而在输入空间II有“人类的哭脸”的含义。跨空间的映射和心理空间的选择性预测,通过自身形象的相似性结合一定的上下文、背景知识、文化和认知模式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得出“:(”。这完全是一种新的结构,与任何输入空间中的任何元素都不同,那么这个网络语言将被存入有关“悲伤的脸,有种心痛的感觉,或悲伤等感情”的“箱”中,有助于继续在不同的心理空间中进一步集成。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进行网络语言的意义建构分析,研究表明,网络语言的意义构建可以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这项研究进一步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语言现象的内在认知机制。

本研究仅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形成,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网络中的手机语言材料是有限的,这样的语料库不够庞大,不够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其次,尽管该研究补充了一项新的研究角度,但还是有很多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几个关键因素如精神方面、文化方面和个体认知能力,应当在网络语言的动态含义构建过程中进行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Crystal,David.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陈光明.从网络语言缩略语看网络语言的后现代特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2).

通信网络概念篇(3)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认知;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整合网络

    1、引言

    复合名词(compound noun)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词素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组合构成并表示名词概念的词汇结构[1]。复合名词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其表层形式不一定是概念结构的直接反映,其词义也不能简单地通过组成词素的语义来理解,所以词义的分析和提取问题较难掌握。Fauconniers[2](182)提出语言是概念整合的结果,概念整合理论为探究人们如何建构意义开辟了新视野。英语复合名词正是整合了组合词汇中原有的词素语义义项,以此实现复合词的语义建构。过去对英语复合名词的研究多从其结构和形式的角度出发,从认知角度对其语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不多见,并且忽略了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因素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将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子网络对英语复合名词的语义建构进行分析,从概念及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心智层面来阐释其意义生成机理。

    2、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对英语复合名词意义建构的认知阐释

    Fauconnier[3]在其着作《心理空间》中提出了 “心理空间(Mental Space)理论”,系统地考察了人类语言结构在认知系统中的体现。他指出,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维会话时,在大脑中临时、动态建构的一些相关信息的概念包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心理空间在语法、语境和文化等压力的综合作用下建构起来,这些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创造出一个动态的概念网络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在线整合加工形成自己的层创结构从而构建意义[4](113-129)。Fauconnier & Turner等人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发展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5](149-151)。

    概念整合理论结合了神经科学、认知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其核心思想认为: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特别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认知过程,被认为是贯穿于整个语言系统的世界范畴化的普遍原则。 Fauconnier把人们的思维和意识流动想象为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认为人们在认知操作时把概念从一个空间映射到另一个空间。在典型的概念整合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1 & input space 2(以下简称I1&I2)包含来自自身范围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包含文化、语境、观点和其它背景信息的附加结构, 人们从来自不同认知域的两个输入空间中有选择地提取部分意义并将之整合起来,进而产生一个新的层创结构。

    整合空间的层创结构通过以下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来产生: (1)组合(composition):溶合输入空间的相关对应元素并投射到整合空间的过程; (2)完善(completion):利用相关背景框架、认知和文化模式以及概念结构,从而在整合空间中提取所激活的型式结构(pattern)不断完善并形成一个更大的层创结构;(3)扩展(elaboration):根据它自身的层创逻辑(emergent logic)对整合空间进行运演(running the blend) [6](141)。根据Fauconnier[5](149-151)、Fauconnier & Turner(2002)的观点,概念整合的整个认知运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

    该图代表概念整合中四个空间交互映射的认知模型,其中四个圆圈代表心理空间,连接中间两个圆圈的两条实线表示输入空间1(I1)和输入空间2(I2)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连接各圆圈之间的虚线表示输入空间(input space)、类指空间(generic space)和整合空间(blend space)之间的连接,整合空间中的方框表示以上三个空间部分地投射而形成的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层创结构的产生过程,就是意义的运演和形成的过程。正因为有不断的认知思维和心理运演在此展开,整个认知模型昭示出一个充满动态的认知运作过程。

    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具有较为强大的认知阐释力,汪榕培[7](38)认为两个词一旦结合成复合词后,语义就不是原来两个词语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从中引出新语义,复合名词的意义建构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概念化的过程,是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描述新经验、形成和理解新概念的过程。熊学亮[8]提出词义是一种规约意义,人们在使用某一词语的概念域时,会激活一种固化的长期记忆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与一定的预存场景知识相匹配,形成相应的概念结构,表现为词的特定意义。王寅[9](181)认为意义是一种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是人类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与客观世界互动的结果。具有动态性、相对性、模糊性,不能用简单组合和形式主义的方法通过运算获得,意义要靠整合方式对其加以描写。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能够得出该理论对语言意义建构的强大阐释力:因为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概念整合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语言理解假说,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提出了语言理解的认知机制,它是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意义建构的理论,对语言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概念整合理论让读者把语言单位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信息与背景知识和相关的环境信息整合在一起,可以提供对语言理解的一个崭新的认知视角,并通过揭示语言结构中的相关信息,说明语言使用者如何分派和处理语言结构的指称关系。它可以丰富语言学研究的手段与方法,促进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语言意义建构过程的认识,从而提高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下面,我们以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为例加以说明。

    3、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

    Fauconnier & Turner把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分为四种:简单网络( simplex  networks)、镜像网络( mirror networks)、单域网络(single-scope networks)和双域网络( double-scope networks)[10](120-131)。其中简单网络和镜像网络比较简单,单域网络和双域网络略显复杂。概念整合网络充分体现在英语复合名词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英语复合名词语义可以由概念整合理论得到合理的解释。英语复合名词种类繁多,一般从词类角度可分为N+N 如silkworm;Adj+ N 如high street, red pencil;Gerund+N如sleeping-pill;V+N如pickpocket;N+Gerund 如sun-bathing ; V+Adv如get-togethe; Adv+V如outbreak 等等。而张子宪[11](I) 对《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中的复合名词统计约为5566个,而其中N+N复合名词就占2871个,本文将专门分析N+N复合名词的意义建构。从语法角度可分为偏正型、修饰型、并列型等,从语义角度分为离心型和向心型。关于英语复合名词的构型、句法和语义关系研究可参见Jackson & Amvela[12](85)、王文斌[13](140-145)及其他相关的专着和论文。尽管概念整合理论主要思想在认知领域正在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但人们对概念整合网络的四种子网络却知之甚少。下面将详细论证这四种概念整合网络如何为英语复合名词意义的建构提供合理的解释。

    3.1简单网络中英语复合名词的意义建构

    简单网络是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两个输入空间容纳了需整合的认知信息元素,其中一个包含了完全概念化了的抽象框架,而另一个则包含了还未被完全概念化的可用以构筑新概念的成分[10](120)。在由简单网络构建的英语复合名词中,中心词构建的输入空间包含了一个有力的框架(frame),由另一个成分构建的输入空间包含了一些成分(role),框架和成分分别由这两个输入空间投射出来。在整合空间中,它们以最简单的方式得到整合。如果凭直觉,由简单网络构建的英语复合名词不像经历了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因为一个输入空间中的框架和另一个输入空间中的成分具有相容性,两个空间不产生冲突,因此,这种复合词就成为最简单的一种。例如复合词“star fish”,其中I1中fish包含框架,I2中star 包含成分,天上的星星与地上的鱼根本是两回事,当想到每种鱼都有形状,读者头脑中产生star-shape的形状时,I1 &I2投射到整合空间,读者才能产生形状像五角星一样的“星鱼”的概念。又如“elephant fish”, 这里的“elephant”并非真指“大象”,可大象与鱼似乎是风牛马不相及,在整合空间中, 人们对“大象”最突出的概念结构是“体积庞大”和“长鼻子大耳朵”, 然后根据“鱼”在头脑中的概念结构,尝试把两个空间进行叠加和映现,而根据人们的常识, “elephant”与“fish”两者放在一块,整合空间中代表“体积庞大的鱼”的概念比“长鼻子大耳朵的鱼”的概念似乎更合理, 所以最终形成“big fish”这样的层创结构。此外plastic judge(丧失职业道德知法犯法的法官),cobweb page(很久没更新的网页)也可用简单网络分析其意义建构。这一概念整合过程主要在于说话人能利用认知模式的关系来建立映现由此建构了英语复合名词的意义。

通信网络概念篇(4)

关键词:联系;网络;数学概念;学习

数学教育研究者已逐渐认识到,数学概念之间具有联系性,任一数学概念都由若干数学概念联系而成;只有建立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数学概念的不同表示之间的联系,才能透彻理解数学概念。概念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建立概念之间内在的以及概念的不同表象之间的各种联系,使之形成概念网络。

一、概念联系

(一)概念联系的含义

“概念联系”可分为两种: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同一概念的各种联系。这两种联系又各有数学角度的联系与心理学角度的联系。这些理解互有重叠,有时互相冲突,因而给“联系”的理解与建立带来困难。

1.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因为学生大多接触的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以某概念为中心的一个概念群,所以,建立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就十分重要。这些联系包括数学中各种关系(运算、逻辑连接、变换等)以及各种抽象(强抽象、弱抽象、广义抽象等)。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表现为数学概念的意义是从多种情境中提取出来的,但是,要分析每一种情境又不能只用一种概念,而要用到好几种概念。这就是“概念域”的思想。因此,“学习概念不是学习一个个孤立的概念,而同时是建立众多概念之间的联系”,“每一概念都具有一定的复杂程度,特别是,只有在与其他概念所形成的网络中才能全面理解它”。[1](125)

2.同一概念的相关联系。在数学上表现为同一概念的内部逻辑结构、同一概念和各种等价表示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具体模型相联系的外部表示之间的抽象。在心理学上表现为三种联系,即所谓的外部联系、内部联系、内外联系。外部联系指同一概念的不同表示(图形的、符号的、语言的、实物的)之间的联系。内部联系指内部表征将表象进行相连的内容,包括不同心理表征之间的转换并进而整合出概念意象。这种联系也是对外部概念表象进行辨认、识别、加工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活跃的、没有结构的、不牢固的过程,具有场性、弥散性、歪曲性。如何建立外部的学习内容与内部的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内外联系),一直是数学教育的研究课题,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皮亚杰、奥苏贝尔、布鲁纳、建构主义学说已有很多理论与假设。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设“学生内在已有一个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内外联系实际上是思维的转换,包括监控、调节、组合、评价、决策等,指从内部网络中排出序状的联系提供给外部,同时把外部的内容转换给内部,激活内部相应的网络。这是对概念内外联系的一种理解。

概念的内外联系还表现为外部表示形式与内部的表示之间的转换上。这就是Gerard Vergnaud提到的被表示物(思维对象)和表示物(外部表示)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尤其表现在外部语言、书写记号所构成的外部表示系统与学生个人的内部表征形式之间的联系上。“书写的记号必须在内部表示为数学的对象而不是在纸上代表了别的东西的记号”。[2](147)

关于概念内外联系的第三种理解是社会建构主义的思想。鉴于过去研究只是对概念的“客观意义”(教材中的标准定义)的把握,这种理论提出对概念的理解要从“主观”的角度进行,“理解一件事物表示把这件事物同化入一个适当的schema之中”,[3](36)从而获得该事物的确切的意义。究竟如何才能使“外化”了的数学对象重新转化成思维的内在成分呢?“显然,这并非是在头脑中机械地重复有关对象的形式定义,而主要是一个意义赋予的过程,也即应当把新的概念纳入到主体已有的认知框架之中,从而成为可以理解的和有意义的”。[1](94)实际上,所谓的内外联系就是个体对外部的解释过程,使外部内容变成个体的内部网络的一部分。

(二)概念联系的方式

由于对概念的联系的理解有多层意义,因而有关概念联系的方式也是多样的:1.在不同概念之间,从数学角度看,联系的方式有抽象,包括强抽象、弱抽象、广义抽象等。从心理学角度看,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还包括描述、类比、比喻等。2.对于同一数学概念,从数学角度考察,外部不同表示之间的联系方式有变换,系统内为等价变换,系统之间为同构变换,非系统之间有拟同构变换(含比喻、类比等)。从心理学角度考察:“同一概念的不同表示形式之间的联系通常是基于相似关系和判别关系”,在建成概念内部网络时,其内部联系包括包含关系与归类关系等。[2](134-140)

(三)概念联系的特征

概念联系的特征与联系的含义紧密相连。反映数学概念形式化、结构化方面的联系实际上是数学的关系与抽象,这些联系是稳定的。而反映数学概念的各种表象之间的联系,又多与变换紧密相连,它反映数学概念心理表征的特征,这些联系是活跃的、变化的、不稳定的。这里只讨论后一种概念联系的特征。

1.概念联系的灵活性

数学概念的内部联系并不是呆板的、机械的、固定的,而是灵活的、变化的。这种灵活性表现为对“熟悉”概念能迅速建立联系,对“陌生”概念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学习运用中,常常自觉地与距离较远的熟悉概念建立联系,而不愿与较近的陌生概念建立联系。因此,在内部表征中,每个学生的概念网络也不相同,在理解概念与运用概念时,各个学生启用的“联系”也有很大的差别。

2.概念联系的稳定性

概念联系的稳定性指概念之间的联系程度有强弱之分。相对来说,每一概念都由一批与之有较强联系的概念支持着。对于不同学生来说,这些概念是不同的。然而,联系程度较强的概念愈丰富,所建立的概念就愈容易理解。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有一些概念容易发生理解困难,究其原因,可能与同这个概念联系密切的概念太少有关。研究表明,建立一个概念的稳定网络有利于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但也会造成理解的障碍。这是由于联系较强,网络相对稳定,定势不易打破,会带来发展变化上的阻碍,影响新的概念学习。

3.概念联系的变化性

概念联系几乎随概念与背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同样,一种联系在不同的两组概念中的作用差异很大。当概念本身的内容发生变化时,概念之间的联系也发生变化,包括联系的强弱程度、距离长短的选择等。当新的联系建立后,原有的联系会自动地改变或消失,但在建立新的联系时,旧有的联系在起促进作用的同时,也阻碍着新的联系的建立。

4.概念联系的整合性

概念之间联系的灵活性、变化性、稳定性,并非是自由散乱的,而是有目标的,它们时刻保持系统的整合性。调查表明,当学生接触一个数学概念时,即使他只建立极少的联系,也会由这些联系整合出概念的一个表象来,尽管这个表象是不完整的、扭曲的、错误的。在概念表征调查中,有大量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这种自觉的整合有利于整个概念的获得,随着新的联系的建立、不断整合,概念便不断获得新的理解,进而达到完善。然而,这种整合,也会造成过早的不恰当的表象建立,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滞停或错误。

5.概念联系的生长性

学生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而非被动接受已经形式化的内容。这种建构是通过和外部的表象的不断联系来完成的,“学生创造出自己的内部表示和建立自己的表示网络,学生在构造过程中关键的一面是他们的创造发明”。[2](152)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发明出许多方法,这些方法“聪明”地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并“巧妙”地建立自己的内部联系与网络。在概念表征的调查中,我们见到学生很少论述概念的形式定义,他们创造出各种巧妙的表征概念的方式,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这种发明对学生学习概念具有积极作用,发明使得概念联系具有生长力或繁殖性。然而,联系的生长性、理解的创造性发明,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盲目地进行发明创造,建立不恰当的联系。例如将实数概念推广到复数中去,在|x|的调查中,学生把实数中的性质推广到了复数中。在差生的概念表征中,许多错误就在于建立这种错误的发明,使联系错误地不恰当地生长着。

6.概念联系的相依性

概念只有在概念网络中才能获得意义,单独一个概念是无法理解的。概念联系也是这样,它们必须在与概念相连的网络中才能存在。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内部表象与外部表示之间的联系都依赖于整个网络的丰富与灵活程度。单独的或少量的联系是无法存在的,而且容易发生改变,这时与之相联的信息也容易变质。相反,当一个信息与一个较大的网络建立丰富的联系时,联系可得以存在,与之相联的信息才容易得到恢复。概念是靠概念间联系建立的,而联系又同样依存于它所联系的概念之间。

二、概念网络

(一)概念网络的含义

关于概念网络(concept network)的理解也是在多种意义下进行的。第一类是关于知识逻辑建构的系统,这是相对稳定的。第二类是心理内部表征的系统,是比较灵活的、变化的,是一种过程。本文只讨论后一类。这一类又含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思想,即概念是与各种概念或其他事物、背景相联系的整体。概念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一个复杂的联系的系统中。谈及概念时,不仅指一个词,一个对象,也指激活有关这个概念所在的一个网络系统。皮亚杰的认知图式、认知结构理论也含有这种思想。另一种是具体建立的各种内部表征的网络模型(network model),用以解释概念内部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广泛使用的是语义网络或符号网络模型。“符号—网络模型中的概念通常用节点(nodes)来表示,这里所显示的节点通过箭头与另一个节点联结。这个简单的规定表明概念之间所有可能的联系”。[4](155)如下页图就是符号—网络模型的一小部分,“为了表示记忆中的概念,图形给出两种东西:框面和箭头,框面表示概念”,箭头有两个重要的特性:“第一,它们是有方向的”,方向不同,理论意义不同;“第二,它们是有名称的,至今有三类名称──特性、例子和类别”。[5]

现代研究者反复提醒,概念内部的网络不同于外部知识的形式网络,尽管他们不得已用语词或符号来描述这种网络,“虽然我(们)所看到的所有模型好像都由词和箭头组成,但是节点被认为是表象概念而不是词……心理事件的表象(不是复制),一定比单词本身复杂得多”。[4](155)现代认知心理学通过大量研究证实:“在几乎每一个从永久记忆的提取活动中都包括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4](156)将概念的相关性信息用上面的图逐级相连,便形成记忆或内部表征中有意义(语义)的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结的网,这就构成概念网络。语义网络是通过指示符或关系把节点彼此相联结而成的。

转贴于 (二)概念网络的形式

概念网络的模型有多种,如TLC层次模型,激活—扩散模型等。TLC网络模型认为,“贮存在知识系统里的信息是由单位、特征和指向联结所组成的,并以分层形式构成网络”。[7]语义知识便可以表征为一种由相互联结的概念组成的网络。而这个网络又是具有层次性的。层次网络模型对语句的加工,主要通过搜寻,即将语句中所涉及的主项概念与宾项概念放入记忆网络,寻找这两个节点联结起来的通道,看与语句中的论断是否相符。

针对TLC的缺点,激活—扩散网络模型认为,“第一,联结两个概念的直线长度具有理论意义,直线越短,概念联系越紧密。第二,类似于TLC,激活扩散模型假设上级关系以‘是一种’联结来表示,……然而这个模型比TLC先进在于它也包括一些‘不是一种’的联结”。[4](161)这种理论表明,在回答某问题时,首先进入有关语义网络中,使一个节点得以激活,激活的节点又向外激活其他概念节点。首先被激活的是与这个概念关系密切的直接相连的节点,然后又激活与之相连的节点,形成扩散的网络。同时,这种理论也表明,在学习与搜寻概念时往往并不是按TLC网络那样进行逐级逐层搜寻的,有许多关系的知识是在网络中直接预存的,以避免扫描记忆。这实质上与传统的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意义有些相近。在新手与专家的概念学习上,往往就体现这种层次搜寻上的差异,专家往往是对“块”进行搜寻,而新手往往是对单个概念进行搜寻。

在数学教育研究的现代文献中,有关概念网络的思想多与这两种模型有关。对于内部的联系,研究者提出:“当建成了概念的内部表示之间……关系时,就会产生知识的网络”,“网络可以像垂直的谱系或是像蜘蛛网一样的结构,当网络的结构像谱系那样时,有些表示法包括其他的表示法作为更一般的内部的或下面的细节”,当网络的结构像蛛网时,“节点就可以认为是所表示的各条信息,而中间的线就是它们的联系或关系。……蛛网中的全部节点最终是联结着的,因而就可以按照已建立了的联结在它们之间漫游”。[2](134)这实质就是TLC模型和激活—扩散网络模型的渗透与运用。从纵向和横向对网络进行分析,纵向(谱系)反映层次,反映不同水平(集合)上的概念,横向(蛛网),反映同一水平上的结构,构成同一水平上整体网络结构。纵向反映着抽象、凝聚等特征,横向反映着等价、同构等变换。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有本质的不同。在前述文中,我们提到过概念概念群概念域概念系统的思想,也可以视做层次与结构的思想。

综上分析,关于数学概念网络的形式,我们可以给出下述五种模型。

(三)概念网络的特征

针对数学概念的特征,数学概念网络具有层次性、灵活性、兼融性、相依性、生长性。

1.层次性。数学概念内部网络尽管反映的是概念的内部表征,其中概念的节点可以是表象等非形式成分,联系也未必是数学关系,可以是比喻、模拟等关系。但这个内部网络在不断整合中仍是清晰地反映外在数学概念网络的,因而它具有层次性、结构性。概念网络是有层次的,每一个网络都由若干层次低的小网络组成,而这个网络又与其他网络相联系,构成高一层次的网络。皮亚杰也阐述过相关思想:“每个图式(schema)同所有其他图式相协调,而每个图式本身又是由已分化的部分组成的整体。”[7]

2.灵活性。数学概念内部网络并非形式化的逻辑网络,它随着联系与结论的不断变更而及时发生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境。这种网络随时都在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在优秀生那里,表现为整个网络有顺序、有目的地进行调整改变,变而不乱。在差生那里,由于许多联系的缺漏或脆弱,这种网络在变化时就容易破损而发生错误。

3.兼容性。对于节点所建立的新联系,或联系所产生的新结点,每个结点与联系的意义更新,网络将及时主动进行改变,使之与新的意义相适应,这就是网络的兼容性。这种兼容性,表明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可能出现“空白”或“全部联系”的网络。即在学习概念过程中,所谓全部或全无现象不可能存在。由于学生不能迅速兼容新的节点与联系,所以在概念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滞停或分离的现象。例如角的概念,学生往往不能将角的数值与图形合为一体,而是把二者分割开。

4.相依性。网络是依赖于更小网络而存在的,最终依赖于节点与联系。因而概念依赖于网络才能获得理解,而整个网络又依赖于概念的联系的建立才得以建立,二者是相互依赖的。前面已多次说明,建立概念网络的节点和联系并非是数学中形式化的名称、符号或关系,而是丰富的概念表象、意义与联系。要想获得概念网络,就必须建立概念的各种表示。只有建立概念内部表征等之间的联系,才能使“节点”内容丰富,才能使联系密切,才能使概念网络丰富而灵活。否则,仅建立形式上的所谓网络,或是用形式化的逻辑体系代替内部网络,使整个网络成为僵化的稳定结构,学生难以理解概念,从而为新的概念学习造成障碍。

5.生长性或繁殖性。概念网络具有生长性,表现为:一是上述已论及的概念学习中,随节点、联系的生长,网络随之改变而丰富。二是随着网络的增加、兼容,也使后来的网络产生了增长。学生学习因式分解,在实数范围内所成网络到复数范围所成网络,就发生了增加扩大。学生学习式、方程、函数后,把三种网络相并也形成了网络的增加。三是网络的重组也使网络获得生长。“经过全新组织后形成了新的联系,而旧的联系可以作改变或被抛弃。新的关系建立起来后可能强迫受影响的网络形成一个重新的构成。……最终,随着重新组织产生更丰富的,联系着的,有凝聚力的网络,理解就增长了”。[2](141)

三、概念联系与概念网络对数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由于对联系的含义的认识不同,对怎样建立概念联系形成概念网络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把联系看作是内部的或内外结合的。认为教学应着重从给定的数学概念或方法含义的问题导出的联系出发。另一种是把联系看作是外部的,认为讲授应基于数学结构的分析方面。以杜威及布鲁纳为代表的思想反映为前者,而以奥苏贝尔及加涅理论为代表的思想则反映后者。“奥苏贝尔的著作的中心前提是讲授开始时应先指定主要概念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并和学生们所已经知道的内容相关联,而布鲁纳则认为通过解题而发现关键的关系,由学生们自己构成联系,从而可获得解题用的相关知识”。[2](181)这实际上给出建立联系和网络的两种区别,一种从外部的联系,通过外部方式给出联系与网络。它的优点是可见的、稳定的、逻辑的、清晰的,缺点是单调的、被动的、机械的、形式化的。另一种是通过内部自我联系去建构外部结构之间的联系,形成丰富的内部表象系统,优点是丰富的、主动的、非机械的、非形式化的,缺点是不可见的、可变的、直觉的、模糊的。

由于出发点不同,所建立的理论就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导致数学概念的教与学理论也有很大差异。我们看到,奥苏贝尔点认知固着点、“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等观点在对数学学习有较大影响的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弊端。这种理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内部的联系,只从结构上进行转换。学生学到的只能是机械性的知识,更多的概念联系将无法用“同化”学到。这是因为,概念内部联系中的许多内容是无法通过“同化”得到的。

根据上述分析,关于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概念联系、概念网络的建立,我们有以下建议。

1.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内外联系是融于一体、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的逻辑体系,外部各种表示(实物、图形、语言、符号),内部的各种表征(表象、定义、言语)之间的联系应当充分建立,才能透彻地理解概念,获得概念的真正意义。过分强调一个侧面,忽视另一个侧面对概念学习都是不利的。

2.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由联系而建成概念网络是理解的基础,更是概念运用的基础。“每一概念都具有一定的复杂程度,特别是,只有在与其他概念所形成的网络中才能全部地理解它”。[1](125)没有建立联系或联系不当的概念不仅难以理解、运用,而且会对学生学习产生限制、干扰。学生解决问题失败或错误的分析表明,多数失败与错误都与概念之间联系建立不当或不能建立联系有关。

3.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通过联系建立网络,二是通过联系激活网络。在教学中应同时注意这两种功用的训练。否则,只重视前一侧面,就容易导致网络的机械、僵化。表面上看,学生掌握了概念网络,但他却不能激活网络,因而便不会运用。奥苏贝尔通过“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建立的认知结构(可视为网络),在功能激活侧面便未予以足够关注。而只重视后者,表面上看,网络内每一个节点都很活跃、丰富,但由于整个网络联系不清晰、过于疏散,实质上也未形成真正的概念网络。因此,建立概念网络与激活网络应同步进行。

4.数学概念联系与概念网络都是易变的、易动的、活跃的。概念网络依赖于活跃的概念联系,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必须有繁殖力、生长性。仅以逻辑关系作为联系建立的只能是逻辑形式网络,而不是学生内部联系的网络。因此,可以说,奥苏贝尔在批判机械学习观的同时,又走入另一种机械学习观。

5.概念的联系自身也有不同类型,概念网络也有层次差异。在同一水平上的网络中,各个概念(节点)的地位并不均等。在概念整个网络中,有一些概念具有中心地位。无论是建立网络,还是激活网络,这些概念周围构成的区域网络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关键概念也影响概念的运用与问题解决。同样,概念之间的联系中也存在一些重要的联系,对概念网络的建立与激活起关键作用。

6.概念联系与概念网络的建立,也反映着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除了表现在水平上,还表现在学科上,以及个人倾向性上。有的学生侧重于由内到外,有的学生侧重于从外到内,但对概念理解与运用未有差异。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的现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D A格劳斯.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M].陈昌平,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R Skemp.数学学习心理学[M].林义雄,陈泽民,译.台北:九章出版社,1985.

[4]J B Best.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美〕P H 林赛,D A 诺曼.人的信息加工心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78—279.

通信网络概念篇(5)

摘要:本文从企业管理的软化和人性化趋势出发,首次提出了企业概念管理的概念,并分别从企业组织形态、企业管理对象和企业管理方式等角度对企业管理的概念化趋势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概念管理;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概念化

伴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管理学科作为一门仅有百年历史的新学科其发展却尤为突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由于企业日益重视人性化管理,企业的管理重点、方式、手段等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管理正在以硬管理为主走向以软管理为主,企业管理出现软化的趋势,而这种人性化的、软化的趋势的出现实质上预示着以实物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正在向以价值、概念为主的现代管理方式过渡。

一、企业概念管理的内涵

1、概念管理的定义。概念管理是指在社会经济、企业组织日益虚拟化的条件下,将管理对象、管理形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组织形态本身等从客观实体上升到一种代表各自价值去向的观念,通过对观念的管理来实现组织的各自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概念管理不同于依靠投入强制性的制度和物质手段的传统管理,它主要依靠思想的灌输和在同一组织中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感情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来使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概念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化的管理,但它仍要以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为载体,以某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为依托,并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和信息网络技术,不过这种无形或有形的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事实上只是一种“概念”产品。

2、企业管理概念化趋势的内涵。

(1)企业组织形态的概念化。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网络组织作为一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不仅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而且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刚性思维,实施开放式的柔性战略,这使得企业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视野开拓更加开阔。所谓企业组织的概念化是指企业借助于INTERNET设立虚拟橱窗、虚拟展销会、虚拟经销商等,使企业组织由实体走向概念化,并不断完善其内在功能。企业组织形态的日益虚拟化、网络化,形成虚拟组织、网络组织。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是指为实现对某种市场机会的快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拥有相关资源的若干独立企业集结以及时的开发、生产、销售的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至于网络组织(NetworkOrganization),则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与组织创新要求的新型组织模式,它能使组织更好地适应复杂、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是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外界环境日趋复杂、变化日趋迅速的要求相适应的。网络化运营的跨国公司、虚拟国家、战略同盟都是网络的形式,小企业网络是中小企业赢得协作竞争、多营优势的模式选择,新兴的虚拟组织、WEB公司都具有网络组织的特征。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概念公司,将会随着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人们对企业组织的认识也将从实体化本身向概念化转变。

(2)企业管理对象的概念化。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实体要素,但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将管理对象只停留在人力、财力、信息等实体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对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做进一步的研究。事实上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发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实是对人的能力和潜力的管理与开发,对物的管理其实是对物的效能的管理和开发,对财力的管理其实是对投资行为和资金所蕴含的资本属性的管理,这些上升为概念化的能力、知识、功效、属性等所蕴含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这将不仅在理论界,而且在实业界越来越成为管理和研究的重点。在实践中,企业经营者日益重视声誉、价值、文化等无形资产的管理,这些概念化的管理对象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以企业管理对象的核心要素“人”为例,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已不满足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说了,出现了“观念人”、“概念人”等更为虚拟化的人性假说。事实上,以自由、开放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环境,使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是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新和注入活力的需要,企业经营者一味的把心思放到如何留住人才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而应当把重心放到优秀人才给企业所创造的人格化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上。信息资源作为信息社会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对象,其概念化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之,管理对象的概念化必将导致管理科学的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3)企业管理方式的概念化。由于受传统企业组织和管理对象的观点的束缚,一般企业在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方面总是站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认识管理方式的变革。笔者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环境下或许还有用武之地,但对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对以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主宰全球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组织的外部的管理控制靠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取得佳绩。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网络组织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日益对管理对象无形化、价值化、概念化认识的发展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转变。首先是其经济学基础从传统的信息经济学向注意力经济学、虚拟经济学发展,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它能通过INTERNET等各种物质的技术的手段获得,甚至会过剩,但人的注意力和虚拟产品却是真正的稀缺资源,这也正是现代企业和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重视顾客管理、服务管理的原因所在。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社会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而是注意力。注意力正在成为“虚拟经济的硬通货”,与此同时,虚拟产品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所谓虚拟产品是以传统的产品实体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形成的品味、潮流、时代感、服务等后续产品,虽然它是传统有形或无形产品的衍生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结构层次的变化,这种传统产品的衍生物在消费者和顾客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占据中心地位,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消费者市场的这一变化不能视而不见,这就要求管理、营销方式与之相适应。

二、企业概念管理展望

概念管理思想虽然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时期,但它的实践却有近十年之久,自九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就已兴起。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产品本身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比以往更加丰富,大多数产品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同时由于企业间接国际交流加深,技术信息管理方法的传播更加迅速,使得产品差别化越来越少,以传统的产品本身去拓展市场越来越困难,企业只有通过对传统产品的功效进行延续、衍生将产品上升到“概念”层次来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注意力,扩大企业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组织再造、组织创新。虚拟组织、网络组织作为适应各种环境的新型组织形态,将成为组织再造、组织创新的必然趋势。其次,需要管理对象和组织目标的再造和再认识,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信息的管理,还是对企业组织内部的产品、市场、顾客的管理都需要重新定位和组织。真正能给组织带来利润的市场的不是管理对象本身,而是这些对象所蕴含着的一些无形的“概念”,这些概念如知识、有效信息、技术、企业文化、价值观、声誉等,一旦借助于其载体,如企业员工、企业组织、企业营销网络等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是其他同类企业无法超越的,要比技术领先而占领的市场制高点更加巩固,这一点已被一些新兴的网络公司首先意识到并取得成功。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一点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另外,还需要营销管理方式的再造和创新。营销方式的概念化趋势将在一些传统组织向现代网络组织转变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突出,概念营销方式将成为在未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社会中的重要营销方式。当然,“概念”营销的关键在于获得消费者持续的注意力,若企业组织完全脱离其载体,如产品和其提供的服务等,只是搞些文字游戏,或一些虚假的热点新闻来追求其轰动效应,这只会是昙花一现,最终只会导致失败。这些所创造的概念事实上并不是虚拟、虚构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企业在探寻组织实体要素的原动力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加深了我们对企业组织实体要素的再认识,从这一点上讲,概念管理的提出将会对未来组织的发展带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将会对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经营理念和思路。

参考文献

[1]丁宁、张金成《企业概念创新的实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7.8-9)

[2]孙选中《重塑企业竞争新理念》(《经济管理》2001年第21期)

[3]李显君《论企业竞争力及其培育》(《光明日报》2001.5.22B②)

[4]陈佳贵、罗仲伟《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期)

[5]林润辉、李维安《网络组织—更具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3期)

[6]孟子飞《虚拟经营: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企业技术进步》2002年第2期)

通信网络概念篇(6)

在信息技术课中,与枯燥和乏味的概念相比,学生更喜欢实践性的操作。当教学内容涉及概念性知识时,学生的兴奋点开始下降,注意力逐渐分散。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少数学生开始我行我素。为了尽快让学生回到学习中来,一开始,只要涉及概念性的内容,我或是简要的讲解,或干脆一念了之。后来,我开始反思这种教学行为,感到这样草率处理,使教学过于注重动作思维的训练,虽然迎合了少数学生的要求,但忽视了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信息技术的概念课应该如何设计呢?通过反思我有了几点想法。

首先,概念课一定要设计参与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形成需要一段发展历程,学生理解概念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对于文字表述比较抽象,甚至晦涩难懂的概念,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确切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比如,信息的概念是高中的第一课,沪教版从信息的本质、作用、内涵的角度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作为开门第一课,如果教师只是凭借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可能会削减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浓厚兴趣。于是我设计几个学生参与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

通过呈现“感觉剥夺实验”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讨论(猜想)实验结果,让学生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增强对信息本质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作用,我设计了两个猜谜游戏。第一个是猜猜我是谁?因为是第一次课,学生还不了解我,当在屏幕上呈现“姓名:______;QQ:______;星座:_____;邮箱:_____;爱好:_____”等内容时,很多学生拿出笔,急于记下我的QQ号。第二个是猜猜它是谁?通过屏幕逐条出示:①它通常在学校中大显身手;②它的形状是圆台形;③它可以有各种颜色;④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⑤它通常可以在其他物体上留下痕迹。很多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用途、形状、颜色、成分等信息猜到它是粉笔。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对香农关于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其次,要凭借已有经验,在感悟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学生在以往的技术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学习新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有经验的梳理、归纳,促进学生对新概念的认同。

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概念时,我首先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的软件有哪些。使用过哪些信息技术产品。然后让学生对这些软件和产品的功能进行分类,归纳出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与交流信息的功能。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给信息技术下定义,之后通过对比教材中的定义,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内涵的理解,教学效果明显好于教师的单纯的讲授。

最后,要注重操作实践,在体验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建构。

信息技术的很多概念都是从实践发展中概括出来。在学生缺乏相应操练经验和感性认识时,教师应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的氛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通信网络概念篇(7)

关键词概念管理;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概念化

伴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管理学科作为一门仅有百年历史的新学科其发展却尤为突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由于企业日益重视人性化管理,企业的管理重点、方式、手段等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管理正在以硬管理为主走向以软管理为主,企业管理出现软化的趋势,而这种人性化的、软化的趋势的出现实质上预示着以实物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正在向以价值、概念为主的现代管理方式过渡。

企业概念管理的内涵

1、概念管理的定义。概念管理是指在社会经济、企业组织日益虚拟化的条件下,将管理对象、管理形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组织形态本身等从客观实体上升到一种代表各自价值去向的观念,通过对观念的管理来实现组织的各自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概念管理不同于依靠投入强制性的制度和物质手段的传统管理,它主要依靠思想的灌输和在同一组织中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感情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来使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概念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化的管理,但它仍要以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为载体,以某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为依托,并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和信息网络技术,不过这种无形或有形的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事实上只是一种“概念”产品。

2、企业管理概念化趋势的内涵。

(1)企业组织形态的概念化。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网络组织作为一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不仅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而且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刚性思维,实施开放式的柔性战略,这使得企业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视野开拓更加开阔。所谓企业组织的概念化是指企业借助于INTERNET设立虚拟橱窗、虚拟展销会、虚拟经销商等,使企业组织由实体走向概念化,并不断完善其内在功能。企业组织形态的日益虚拟化、网络化,形成虚拟组织、网络组织。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是指为实现对某种市场机会的快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拥有相关资源的若干独立企业集结以及时的开发、生产、销售的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至于网络组织(NetworkOrganization),则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与组织创新要求的新型组织模式,它能使组织更好地适应复杂、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是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外界环境日趋复杂、变化日趋迅速的要求相适应的。网络化运营的跨国公司、虚拟国家、战略同盟都是网络的形式,小企业网络是中小企业赢得协作竞争、多营优势的模式选择,新兴的虚拟组织、WEB公司都具有网络组织的特征。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概念公司,将会随着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人们对企业组织的认识也将从实体化本身向概念化转变。

(2)企业管理对象的概念化。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实体要素,但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将管理对象只停留在人力、财力、信息等实体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对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做进一步的研究。事实上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发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实是对人的能力和潜力的管理与开发,对物的管理其实是对物的效能的管理和开发,对财力的管理其实是对投资行为和资金所蕴含的资本属性的管理,这些上升为概念化的能力、知识、功效、属性等所蕴含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这将不仅在理论界,而且在实业界越来越成为管理和研究的重点。在实践中,企业经营者日益重视声誉、价值、文化等无形资产的管理,这些概念化的管理对象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以企业管理对象的核心要素“人”为例,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已不满足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说了,出现了“观念人”、“概念人”等更为虚拟化的人性假说。事实上,以自由、开放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环境,使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是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新和注入活力的需要,企业经营者一味的把心思放到如何留住人才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而应当把重心放到优秀人才给企业所创造的人格化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上。信息资源作为信息社会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对象,其概念化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之,管理对象的概念化必将导致管理科学的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3)企业管理方式的概念化。由于受传统企业组织和管理对象的观点的束缚,一般企业在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方面总是站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认识管理方式的变革。笔者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环境下或许还有用武之地,但对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对以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主宰全球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组织的外部的管理控制靠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取得佳绩。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网络组织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日益对管理对象无形化、价值化、概念化认识的发展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转变。首先是其经济学基础从传统的信息经济学向注意力经济学、虚拟经济学发展,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它能通过INTERNET等各种物质的技术的手段获得,甚至会过剩,但人的注意力和虚拟产品却是真正的稀缺资源,这也正是现代企业和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重视顾客管理、服务管理的原因所在。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社会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而是注意力。注意力正在成为“虚拟经济的硬通货”,与此同时,虚拟产品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所谓虚拟产品是以传统的产品实体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形成的品味、潮流、时代感、服务等后续产品,虽然它是传统有形或无形产品的衍生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结构层次的变化,这种传统产品的衍生物在消费者和顾客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占据中心地位,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消费者市场的这一变化不能视而不见,这就要求管理、营销方式与之相适应。

企业概念管理展望

概念管理思想虽然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时期,但它的实践却有近十年之久,自九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就已兴起。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产品本身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比以往更加丰富,大多数产品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同时由于企业间接国际交流加深,技术信息管理方法的传播更加迅速,使得产品差别化越来越少,以传统的产品本身去拓展市场越来越困难,企业只有通过对传统产品的功效进行延续、衍生将产品上升到“概念”层次来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注意力,扩大企业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组织再造、组织创新。虚拟组织、网络组织作为适应各种环境的新型组织形态,将成为组织再造、组织创新的必然趋势。其次,需要管理对象和组织目标的再造和再认识,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信息的管理,还是对企业组织内部的产品、市场、顾客的管理都需要重新定位和组织。真正能给组织带来利润的市场的不是管理对象本身,而是这些对象所蕴含着的一些无形的“概念”,这些概念如知识、有效信息、技术、企业文化、价值观、声誉等,一旦借助于其载体,如企业员工、企业组织、企业营销网络等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是其他同类企业无法超越的,要比技术领先而占领的市场制高点更加巩固,这一点已被一些新兴的网络公司首先意识到并取得成功。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一点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另外,还需要营销管理方式的再造和创新。营销方式的概念化趋势将在一些传统组织向现代网络组织转变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突出,概念营销方式将成为在未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社会中的重要营销方式。当然,“概念”营销的关键在于获得消费者持续的注意力,若企业组织完全脱离其载体,如产品和其提供的服务等,只是搞些文字游戏,或一些虚假的热点新闻来追求其轰动效应,这只会是昙花一现,最终只会导致失败。这些所创造的概念事实上并不是虚拟、虚构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企业在探寻组织实体要素的原动力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加深了我们对企业组织实体要素的再认识,从这一点上讲,概念管理的提出将会对未来组织的发展带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将会对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经营理念和思路。

参考文献

[1]丁宁、张金成《企业概念创新的实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7.8-9)

[2]孙选中《重塑企业竞争新理念》(《经济管理》2001年第21期)

[3]李显君《论企业竞争力及其培育》(《光明日报》2001.5.22B②)

[4]陈佳贵、罗仲伟《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期)

[5]林润辉、李维安《网络组织—更具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3期)

[6]孟子飞《虚拟经营: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企业技术进步》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