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3 16:20:25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1)

一、数学软件为师生提供新的教与学的工具,丰富教与学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知识内容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无论用什么模式来教,学生无论用什么方法来学,他们都要作图和计算,这些操作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并且这些操作本身对达到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因此教师应选择一个好的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由计算机代替师生完成这些工作,把软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使师生从繁重的机械性的操作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效。“超级画板”正适应了这一需要,它的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承担了许多机械的繁重的任务,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次函数的作图,采用的是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二次函数的特征决定了这项工作的繁重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作图方法,作出一个标准的图像学生大约需要2分钟,而“几何画板”画图只要输入表达式就能得到图像。这样在研究函数图像时,利用它可以使学生赢得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图像或进行与图像有关的探究性活动。“几何画板”进入课堂,并初步将其技术上的优势与资源转化为教学的优势,使许多教学环节更方便快捷,真正实现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现实有效的探究性活动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应用数学软件真切展示丰富多采的教学情境,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

《数学课程标准》在描述目标时用了许多“经历”、“体验”、“感受”等字眼,但传统数学知识不像物理、化学那样能够形象地用实验来演示。“超级画板”的引入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学习手段,而且让学生“看到”数学中的变化过程、规律或本质,感受到数学知识存在于情境之中。应用“几何画板”,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能实现多种教学目标。在探索正方体的截面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都很好理解,而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况就很难想象,过去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来辅助理解,但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用“几何画板”模拟截割过程,通过演示可以让学生感受截割的过程。又如在做“转盘游戏”时,如果转盘制作得不好,就会影响游戏的公平性,而且需要转动很多次,才能估计出结果,这样会带来很多不便。而用“超级画板”教师可制作一个能随机停止的转盘,模拟转盘的转动,还可以在编辑框中显示转盘转动的次数,并将相关数据统计成表格,试验与统计一起完成。通过尝试发现,充分发挥“超级画板”的优势,进行丰富的数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应用数学软件丰富想象,启迪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靠灌输,而是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思考、亲身经历而获得。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而抽象思维的培养需要借助直观表象的支持,所以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充满运动变化而富有探究性的活动中体会数学思维过程,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如研究四边形四边中点连成的图形时,在“几何画板”上拖动,学生很容易观察出中点组成的四边形形状与原四边形对角线的关系,既能直观感知又能引发思考,在丰富的数学变化中思考其中不变的本质,提升思维能力。在截几何体时,借助“超级画板”可直观获得空间想象,使学生空间想象力得到提升。在研究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时,教师借助“超级画板”不仅可以做长方体变化的动画,而且可以由数据直接产生一个图像,帮助学生理解正方形边长x与体积V之间变化的规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感知数学变化中不变的关系,加深对函数的理解,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课堂上,学生就会在画板所架设的思维阶梯上攻坚克难,一步一步得到提高。

四、发挥数学软件优势,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2)

义务教育 学校 班额

一、班额的界定

1.班额及班级规模的界定

班额是指一个教学班中的学生数量,也是一名任课教师在某段教学实践内面对的学生数量,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工作环境和工作量。[1]班额是教育环境和条件保障的标志性数据之一。班额越小,表明教师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越多,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教育机会和指导越多,教师的相对工作量越小。[2]

班级规模是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就教学而言,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3]班级规模的选择受制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教育、经济、人口、政治、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综合。

可见,班级规模与班额的内涵基本等同。

班额或班级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某一地区的社会、人口、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班额或班级规模的大小也可以作为一项基本指标评价教师的工作负荷以及学生的学习环境。

2.班额的类型

对班额类别的划分,全国教育统计数据的基本划分类型为六种: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46~55人、56~65人、66人及以上。北京市教育统计数据的基本划分类型和全国教育统计数据一致。也有研究者将班额类型分为大班额、中等班额以及小班额三个种类。根据北京市班额的实际分布情况,将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0人以下的班级定义为小班额班级;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0~39人的班级定义为中等班额班级;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40人及以上的班级定义为大班额班级。[4]

综观这样两种班额分类方式,其一为六种班额类型,是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的分类方式。以25人为班额低端线,以66人为高端线,其间间隔10人为一个分段标准,分类六种类型。其二为基于课题研究基础上的三种班额类型:大班额、中等班额以及小班额三个种类。这样的班额分类与北京市教委公布2006年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相呼应,《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做了具体规定,小学和初中班额不得超过40人。

二、基于政府部门公布的班额数据的分析

1.基于教育部公布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统计数据的分析

从全国班额资料分析:城市与县镇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36~45人、56~65人;农村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见图1)。城市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36~45人、56~65人;县镇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56~65人、66人及以上;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46~55人、56~65人、36-45人(见图2)[5]。

图1 2009年全国小学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图2 2009年全国初中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2.基于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统计数据的分析

从北京市班额资料分析:城市小学生的主体班额为26~35人、25人及以下、36~45人;县镇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6~35人、36~45人、25人及以下;农村小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见图3)。城市与县镇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36~45人、26~35人、25人及以下;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的主体班额为25人及以下、26~35人、36~45人(见图4)。[6]

图3 2009-2010年北京市小学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图4 2009-2010年北京市初中不同班额班级的分布情况图

3.全国层面与北京市层面的班额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小学层面,全国城市、县镇位居首位的班额是46~55人,北京城市、县镇位居首位的班额是26~35人;全国农村与北京农村位居首位的班额均为25人及以下。初中层面,全国城市、县镇、农村位居首位的班额是46~55人,北京城市与县镇位居首位的班额是36~45人,农村是25人及以下。

从总体层面可以看出,北京市中小学的班额较全国要小。这一方面说明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北京市在监督中小学办学条件(班额方面)有一定的成效。特别是2006年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的班额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北京市小学与初中数据的纵向比较发现,北京市小学的小班额、中等班额的数量相对要多于中学的小班额、中等班额的数量。

三、基于全国及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有关学校班额的现状描述视角

自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中小学入学人数的自然减少,加之择校风愈演愈烈,使得基础教育内部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分布,一方面,生源、师资急剧地向城市学校、县镇学校、重点学校聚集,呈现出“吃不了”的大班额局面;另一方面,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一般学校在生源、师资方面又呈现出“吃不饱”的现象,形成了择校基础上的“小班额”。

1.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的现状

(1)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的教育现状

我国各省市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不均衡,大班额成为困扰学校、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

来自江西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的情况:近年来江西省许多中小学班额过大已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江西省小学46人以上的大班有36628个,初中56人以上的大班有13187个。“大班额”导致师生俱疲,不仅加大了班级管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过大的班级规模不利于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容易引发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淡漠等。[7]

来自河南义务教育阶段班额的情况: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2008年河南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结果,2008年全省普通初中班数共有79155个,大班额(小学45人以上,中学50人以上)占61.01%,超大班(66人以上)有27489个,占总班数的34.73%。[8]

(2)一线教师对于大班额的描述与感慨

面对如此大的班额,一些来自一线的教师对大班额班级中的教学进行了形象描述:

“我今年教一年级,班里有76名学生,课堂纪律总是很乱,就像水缸里的皮球,按下了这一个,那一个又浮起来了,我的鼓励和表扬甚至物质奖励也只能管一会儿,我该怎么办?我真不想再教下去了……”当你走进很多中小学校园后,可能你会觉得上面的描述一点也不过分。“前贴讲台后靠墙”就是对“大班额”的形象描述。一间间教室几乎全被学生黑压压的课桌填满,五六十人以上的班级“臃肿”现象相当普遍。课堂上,教师在黑压压的教室中声嘶力竭,就像一个年轻力壮的车夫,拉着一辆严重超载的大车,奋力地向前。大班额教学的困难可见一斑。[9]

2.义务教育阶段小班额的教育现状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随着小学入学人数的自然减员,城市中心地带的拆迁、变迁,部分学校,特别是基础一般或比较薄弱的学校迎来了班额的明显递减,形成了自然减员、甚至是择校基础上的小班额。据我们近年对北京市9个区县95所小学6203位学生、94所中学6100位学生的大范围抽样调查表明:小班额(30位学生以下的班级)已经占所调查班级的三成多。且小班额在郊县的比例高于城区的比例,在班额与学生成绩关系方面:呈现出班额越小学生成绩越低的现象。这一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小班额均是一种非常态的小班额,是在择校基础上的小班额。在这种非常态的小班额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更好地把握不同班额课堂教与学更显得迫不及待。[10]

四、基于政府部门颁布的班额政策的分析

近十年来,国家为了有效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对班额进行了限定。

1.关于学校体育卫生条件方面对教室设计的基本规定

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制订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15平方米,中学不低于1.12平方米。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米的横行走道。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2.关于大班额的限定

教育部针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班额过大的局面,已经对中小学班额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小学每班班额不得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50人。

许多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的省市纷纷响应。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新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做了具体规定,小学和初中班额不得超过40人,独立设置的高中班额不得超过45人。

上海市教委明确,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合理确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班额必须控制在40人以内。有条件的地区,小学班额可在30人以内,初中35人以内。

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努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的现象,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不超过50人。

3.关于小班额的推进

上海市自1996年秋季就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并开展了“步入高峰后,优化教育资源及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研究,对上海市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认为实施“小班化教育”,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是为了适应上海面向21世纪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急切需求。[11]

我国自1996年上海率先试行小班化教育以来,在北京、天津、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对小班化教育理念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五、基于研究者的班额研究视角

1.关于班额研究的总体评价

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多年来对大班额和生师比研究的缺位和无知觉,说明我们的教育研究没有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我国目前在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班额问题从来没有真正进入我国众多教育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视野之中。似乎在任何班级环境中,我们各级教师都可以从教如流,我们各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并应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似乎班级人数的多少,在中国从来都不是需要考虑的可以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12]

2.关于大班额的弊端

有研究者对中国大班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担忧:“只有从教学目标到考评方式都关注到学习者的差异性,都注意对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才会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当然,在大班额的教育条件下,这是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中国基础教育必须尝试解决的难题。”“中国中小学班额过大,教师精力不足分配,这种无序或失序有可能导致某种失控状态,因而需要用创造性的工作方法来解决。”[13]

有研究者指出:学校规模大、班级规模也大的超大规模学校,这类超大规模学校虽然班级数相对较少,但会造成班级学生人数人满为患。而研究表明:班级规模对教师的“教育关照度”(指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条件下,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与照顾程度)有影响,而且班级规模通过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相互作用会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班级人数过多会使教师“教育关注度”下降,从而使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学校规模过大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气氛、学生参与度、学生的归属感、人际关系和平等性都有负面影响。[14]

突破班级规模限制的大班教学存在许多明显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大班不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班内学生过多,个体差异大,教师难以了解学生情况;过大的班级尤其不利于课堂教学。班级课堂教学中长期建立起来的启发、提问、辅导答疑、反馈讲评等教学方式面对突破班级规模的学生,无法有效实施;大班教室只能秧田式座位排列;大班教室二氧化碳含量高,空气污浊,不利于学生健康。

大班额的班级更易产生学习困难学生。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30~40人的班级里有0~3个差生,40~50人的班级里有3~5个差生,50~60人的班级里有5~8个差生,60~70人的班级里有8~12个差生,70~80人的班级里有12人以上的差生。由此可见,差生人数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多呈递增趋势。

有研究表明,现实中义务教育阶段大小班额是非常态班额分布,是在择校基础上形成的,表现为大班额班级学校多为办学条件良好的学校,学校生源较好;小班额班级学校多为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学校生源一般。即现实中的学校呈现的是薄弱学校小班化,优秀学校大班化。大班额班级的学生学习负荷大于其他类型班额班级的学生。对不同班额班级的课堂教学观察发现,班额大的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明显少于班额小的班级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以教授式教学法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15]

任何一种事物在量上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质变”,学校也是如此,学校规模过大必然导致学校性质的变化。

可见,班额是影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班额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为此迫切需要加强班额与学生学习成就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逐步减少大班额班级数量。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

参考文献

[1] 梁国立.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班额与生师比之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3).

[2] 和学新.班级规模影响教育效果.人民日报,2004-03-18(13).

[3] 胡进.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首都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班额班级中的学生学习现状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DHA100264[R].

[4] 源自教育部网站()教育统计资料[EB].

[5] 源自《2009-2010学年度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EB].

[6]江西着手解决班额过大义务教育推行小班教学,http://2011-01-23[OL].

[7] 张竞.初中大班额现象缓解.郑州晚报,2009-2-26.

[8] 李金刚.人满为患何时休――中小学班额过大现象的调查与思考.湖南教育,2004(22).

[9][13] 胡进.北京市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办公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11] 文.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人民教育,2009(5).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3)

【关键词】:“分层次” 课堂教学 应用

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启迪学生思维,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进行课堂创新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分层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一、实行课堂“分层次”教学目的

按照新课标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优等生能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要求得了,达到班级整体优化”要求来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在班级里出现了优秀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后进生。为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 “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一是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二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和对学生的了解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三是将数学知识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最终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共同进步,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二、实行“分层次” 教学的方法

.备课要有“层次性”。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层次: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后进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中等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优等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笔者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全体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的“层次性”。“分层次”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一是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中等生、后进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优等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对此类学生进行课外定向启发发展)。 二是在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相应层面的问题,又要激励低层面学生回答高层面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3、评估学生“分层级”。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评估: 一是在综合考察中对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优等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中等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后进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二是在单元考察中采用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优等生、中等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后进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在这两次考查中,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4)

一、从学习内容上看

中小学学生年龄特点不同,决定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升入初一后,学生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从小学单纯研究算术数,着重于数的运算,逐步发展到有理数、实数的运算,在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方程、函数、平面几何的引入,在思维上是一次重大突破。初中数学已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数形结合,学生认知结构需发生根本变化。对许多学生来说,各方面的发展跟不上学习的要求。

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高段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寻找规律,总结方法。比如:计算

1+2+3+…+100,首先将本题简化为1+2+3+…+10,并运用倒序相加的方法,再要求学生会解这一题,然后加以适当的变式,(1)1+2+3+…+50 (1)2+4+6+…+100 (3)5+10+15+…+100并通过练习巩固这一类练习的方法,最后再总结规律为:(首项+末项)×项数÷2,当然方法为主,规律为辅。通过这样的步骤,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用害怕了。等到中学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学生只要借助相同的方法很快就能得出这类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学教师,教学中应该适当兼顾学生的能力与知识现状,在讲解这一问题时,如果遇到这一问题,如果学生理解不到位,也应该采用“退”的手段,和前面的方法一样,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出等差数列的求和规律及方法,同时加强当堂巩固并落实,切不可一带而过。

二、从课堂结构上看

初中的课堂信息容量大,教学节奏快,比较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也在有意渗透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学因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没有多少复习时间,有些知识就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加以掌握与巩固。而小学阶段比较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信息量不多,课堂教学小学生活动以游戏为主,注重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探究。数学课时多,练习机会多,检查面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也没有很高的升学压力,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

作为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从小学低段到小学高段的教学中,要注意适应这一变化随学生的年龄及知识的增长,加大课时内容,提高部分课时教学节奏,并逐步提高对学生每节课应该达到的要求,以帮助其适应这一变化。而在课堂中,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活动,同时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将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三、从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上看

小学阶段孩子通过死背、死算、死记、死做可能有所收获。但进入初中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果仍像过去一样靠“四个死”来学数学,而不去主动分析、探究、归纳、总结,数学能力很难提高,不仅如此,学习兴趣也将受到严重打击。现在很多女生在小学可以学得很好,但中学就不行了。因为一般女生都喜欢背、记,在这方面也比男生有优势。但是只管记忆,不注重思考是她们难学好数学的原因。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5)

    一、利用地图的放大、缩小,使地理信息更为清晰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挂图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教学挂图的比例尺是固定的,所以,照顾了全局就照顾不到局部。例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我们通常会选择中国政区图,使学生对中国的海陆疆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但是,当分析中国的邻国,特别是我国的西部边疆与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的部分时,学生就无法观察清楚了,这时,如果应用《超级地图》的自由放大功能,就可以对地图的任何一个局部进行无级放大,使学生一目了然。再比如,讲到中国的地形分布,利用中国地形图可以了解中国地形的总体分布状况。但是,分析到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具体的地形区时,学生就无法从挂图中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了,这时,同样需要《超级地图》的放大功能,就使局部地区的地形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利用长度和面积压算,对地理事物进行定量描述

    在教学挂图上,利用比例尺计算长度和面积是非常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无法操作,就是在一些电子版的地理图像上也难以完成这一功能。然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长度和面积的量算。例如,在《国际海洋法公约》中规定一个国家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专属经济区为200海里,学生对这些距离没有实际的概念。由于《超级地图》中的地理图像都是矢量方式的,所以,能够计算任意两点的距离,并实时显示在输出窗口中,甚至可以以钓鱼岛为中心画一个200海里为半径的圆,并计算出面积,以此说明海洋国土的重要性。再如,世界地理中两条重要的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这两条运河的修通对于海洋航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超级地图》的长度量其功能就能够设计出具体的航线,并计算出所节省的距离。还有,在国土面积大小的对比、铁路线的长度等教学环节中,这一功能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三堆场景演示,说明等高线的基本原理

    等高线原理的教学是初中地理中一个重点、难点问题,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空间想象能力,难以理解等高线的含义。《超级地图》为了解决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这一难题,利用GIS中目前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等高线数据为学生创造了一组立体地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拖动鼠标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组立体地形,再利用“淹没”功能观察不同高度等高线的形状,从而理解等高线的含义。还可以根据山体不同高度的颜色讲解,分层设包地形图的含义,并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特点。这就使原来一节枯燥、难懂的地理课变得生动活泼了起来。在我的教学实验中,利用《超级地图》通过两节课的有关等高线的学习,学生的掌握率达到了95%以上,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为100%。

    四、利用图层的隐藏,创设课堂提问情景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地理图像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变化,并引领着学生思维逐步深入。纸质的教学挂图是将所有地理要素一次呈现在学生面前,经常会干扰学生的思维。而在《超级地图》中提供了图层的隐藏和显示功能,可以使地图中不同要素在教师的控制下逐步地呈现给学生。例如,在“长江”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把长江流域图中省界、水电站、支流名称、主要港口等都隐藏掉,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长江的干支流,这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长江干流的形状、流向等,在学习长江流经的省区时显示省区图层,在学习主要支流时显示支流名称图层,在学习丰富的水能资源时显示主要水电站的图层……。这样做,去掉了地理图像中的其他干扰因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这一功能的操作上,《超级地图》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只需要在图例窗口中相应的圈层前点一下鼠标,去掉或添上图层名称前的“√”就可以了。利用这一功能,再配合地理图像的输出,教师还可以自己编制各种填充图,并方便地输出到word文档中作为练习题的一部分,解决了地理试卷中图像质量差的问题。

    五、利用不同图层的叠加,表现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6)

近年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至今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茁壮成长,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省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15年教育和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情况下,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护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领导以及各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针对我省已经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和75%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升入全日制高等学校的现实,把教育的立足点真正转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上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有差异的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公平受教育与公平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二)不得以学科成绩为唯一标准来判定学生的好差,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学校的名次,不得给学校和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奖励学校和教师。

(三)公办小学、初中实行就近免试招生;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高中招生要将综合素质测评与学科成绩结合起来,全面衡量,适者录取。综合素质评价要看学生三年的发展,学科成绩可以是学生初中三年平时学科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的成绩,也可以是市或县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与高中招生相关的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成绩。各高中要扩大免试直升比例和特长生免试保送入学比例,也可以将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初三毕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参加中考,高中学校可以选择是否应用中考成绩。

(四)小学、初中每学期在期末进行一次学科考试,禁止举行期末学科考试以外的任何学科考试或变相的学科考试,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进行区域性学科会考。高中每学期实行期中、期末两次学科考试,除高三外不得举行区域性联考和模拟考试。进一步改革省会考制度。由学校认定高中学生的毕业资格;学校应将学生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科成绩结合起来,全面衡量,决定学生的毕业与否,并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五)控制考试科目。小学考语文、数学,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初中考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含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高中考试按省会考办确定的科目组织考试。中学成绩评定可以实行等级制,也可以实行百分制。

(六)降低文化课考试难度。期中、期末考试的难度值控制在0.7以上,中考的难度值控制在0.7-0.75。社会实行开卷考试。

省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各项考试命题和考试管理的评价与指导。

二、建立必要的教学常规

(七)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制。规模较大的学校以年级学科小组为单位,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由当地教研部门组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工负责,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备精每一堂课,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减轻教师负担。

(八)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内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一律不布置课外作业,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按学业程度中等学生完成的时间计算,下同)不超过30分钟,初中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不超过60分钟,高中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不超过90分钟。提倡不布置书面课外作业,把时间留给学生从事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校长要在课堂教学上为教师做好示范,并听课、评课。

(九)严格控制中小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学校和教师不得早于8:00组织学生上课。小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学生不超过7小时,高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保证小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的睡眠。学校要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在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电视、体育设施等。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网吧,向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项目和交流平台。学校应该多组织或让学生社团多组织学生从事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十)学校不得组织小学、初中学生(包括寄宿学生)参加在学校的早自修,不得组织通校的小学、初中学生参加在学校的晚自修。

(十一)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修时间和休息时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下班答疑,但不准在学生自修课和休息时间或自由活动时间上课。

(十二)学校要想方设法,结合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要尽可能多的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严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十三)学校必须开足开好体育、艺术、品德、社会、劳技等课程,严禁利用这些课时补习其他文化课。

(十四)除周六上午可组织部分高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文化课外,非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特许,学校不得在双休日、寒假、暑假及其他法定假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课补习。

(十五)小学、初中严禁举办各种类型的快慢班、尖子班、特长班、提高班、实验班、兴趣班等。20*年开始,停止高中的创新实验班招生。

(十六)严格控制练习资料。小学和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以及高一、高二年级学生除教材配套的练习外,一律不得使用其他练习资料。初三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历史与社会、科学可以由县一级教研部门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选择一套复习用书,自己编写的,须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出版,列入教材征订目录,新华书店统一发行,供当地学生使用。高三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可以由省级教研部门编写一套复习用书,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出版,列入教材征订目录,新华书店统一发行,供学生使用。除此之外,严禁其他各种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进入校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的监控,禁止学校和教师向学生推荐未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练习资料和复习用书。

(十七)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全面推行导师制,实施有效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创设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管理和帮教网络。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珍爱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校长、教师要关注、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他们交朋友,共同学习,共同减负,共同玩乐,共同发展。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习是其主要任务,适当的学业负担是其健康成长的基础,勤奋刻苦是其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

三、加强对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监控和保障

(十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的领导,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执行好省教育厅的规定,制定结合当地实际的有力措施,切实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明显减下来。

(十九)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结合当前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需要,制定和调整督导内容,高度重视督学工作。要每年组织督查和暗访,重点督查本规定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条,并结合督查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做出相应处理。

1、凡有举报学校违反上述任何一条规定,学生课业负担的确过重的,被查实一次,由检查部门给学校一次书面警告,累计达到三次书面警告的,由检查部门建议校长辞职;是省重点高中、省示范初中或省示范小学的,由有关部门取消其省重点、省示范称号和其他相关的省级荣誉称号。

2、凡违反上述任何一条规定,学生课业负担的确过重,导致学校发生危及学生生命等重大事故,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免去校长职务;是省重点高中、省示范初中或省示范小学的,由有关部门取消其省重点、省示范称号和其他相关的省级荣誉称号。

3、省级教育强县,凡被查发现有10%的学校没有认真执行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学生课业负担的确过重的,或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的,由检查部门给该县(市、区)以书面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满仍被发现有学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或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的,由检查部门建议省人民政府取消其省教育强县称号,并建议教育局长辞职。

(二十)各级教育纪检、监察、纠风、人事等部门要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纠风内容列入督查范围,作为师德内容列入考核,在评职、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二十一)学校要建立有各个层面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学生课业负担听证制度,每个学期开学两周后举行听证会,听取学生和学生家长意见,并建立备查录,保证学生课业负担符合学生实际。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个学期要不定期对学校进行学生课业负担的检查。

(二十二)其他部门非经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不得举行面向中小学生的任何活动。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非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或批准的任何竞赛、读书等活动。停止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

(二十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班、家访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家长减轻强加在学生头上过重的学业负担,端正儿女的成才观,配合学校共同抚育孩子走适合自己健康成长的路。

(二十四)加强和改善教育系统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确保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各地要选拔懂教育规律的人士担任教育局长和校长,并加强对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培训,提高广大干部、教师遵守教育发展规律和育人规律的自觉性,提高领导教育和培育人才的科学性。

(二十五)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制度建设。要逐渐规范班额,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4人。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把班额逐渐降下来,实施小班化教育,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长效的机制。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视觉资源;课堂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30-01

回顾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即教师通过大量的例题向学生讲解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听的是糊里糊涂,教师也是急的手舞足蹈。一节课下来,教师累的是汗流浃背,学生也是不知所以然。而如今数学课堂中,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大大改进了以往的教育现状,教师利用直观化的教育资源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同时也大大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一、数学知识的直观化

大部分年轻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会尽可能的运用多媒体来教授新的知识,第一、年轻教师较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他们很容易学习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和初中生比较一致,比较容易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他们不喜欢一味地讲解知识,他们更喜欢利用各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被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运用电脑,展示电影院的座位编排,通过学生寻找座位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另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横坐标,纵坐标来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如此一来,教师利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式将难理解的内容形象化,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七年级上册教学《数轴》时,教师在上课时就巧妙地运用了温度计这一实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观察很容易区分0度以上记作正数,0度以下记作负数。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视觉资源,不是为了是数学课堂花样繁多,一节课下来,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视觉资源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目的是帮助教师讲解较抽象的知识,使一些抽象的知识能够直观的呈现给学生。

二、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不论是多么困难,多么抽象的内容,教师只能凭着自己的一张嘴来讲解,学生听得是云里雾里,根本没有理解,更别提去做题或是拓展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不知道如何思考了,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内容,对于较难的内容也不会去思考了。

如今利用视频资源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大大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以前数学课上做计算题时,教师让学生到黑板板演,每次教师只能让4-6个学生板演,而如今,每一个教室内都配备了一个实物投影仪,以前教师需要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照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背诵或自己讲解,课堂板演由于黑板有限,板演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今教师只要将学生的课堂作业、课堂扮演的练习以及课外作业直接通过投影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一目了然。与以往相比,教师不需要一一将练习写在黑板上,只需要将学生要完成的内容通过实物投影 展示出来就可以了,大大减少了老师的劳动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视频资源主要是指我们常常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投影仪,实物投影,课件,音乐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应用主要可以用于课前的导入,通过音乐、动画、图片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或者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视频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用于课堂教学的起初,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有意义的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同时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课前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个超市营业的场景,教师指出超市一天的营业额是超市老板比较关心的问题,作为收银员如何把一天的收入用最快的方式算出来。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立马来了兴致,纷纷为超市的收银员出谋划策,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视觉资源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其次,视频资源的应用,可以从视觉上将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也可以帮助老师讲解一些生活现象。例如,在教学行程类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辆车同向而行的追赶问题、两辆车相向而行的问题,也可以展示一辆汽车过桥问题,教师通过视频向学生模拟汽车通过一座桥的过程,让学生亲眼见识,一辆车完全过桥需要后轮全部经过这座桥,那么,汽车行驶的距离就要包括车的长度。学生通过教师的多媒体演示,很容易理解这类行程类问题。减少了学习的难度,增强了自信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将视觉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尽可能的将困难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杨裕前、 董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8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