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日常环保小知识

日常环保小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4 16:27:59

日常环保小知识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1)

论文关键词:意识培养,合作探究,环保习惯

 

一、农村地区小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及重要性

(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更有甚者几乎没有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他们只对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是对于环境为什么会污染,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生态为什么会破坏,环境污染、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后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来改变现状。

(2)农村大部分小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易受负面影响,大多小学生都喜欢效仿别人的不良行为,就会导致他们无法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或者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乱丢会导致环境污染的意识,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就会让他们形成不好的习惯,对于类似的不良环保习惯没有认识到,随意的乱扔垃圾,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3)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在内心里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意识环保习惯,当他们看见父母习惯于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做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燃烧产生的废气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农村地区生活用水随意排放、农药的任意使用、牲畜粪便的不合理处理等都会导致河水污染,进而引发一连串的水污染的不良反映,导致河中鱼、虾等一些水生生物和植物死亡,生态食物链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他们缺乏环保意识,所以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4)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生物资源都十分丰富。但是很多小动物、昆虫、鸟类都成了小学生的玩伴,如:去稻田里捉蝌蚪,掏鸟蛋,捕捉蝴蝶,用弹弓打鸟等成了很多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眼里那只是玩耍的一部分,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生态的一部分,没有意识到那样会破坏生态的平衡。所以,要纠正他们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在心里形成爱惜小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论文网站。

二、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与非农村学生的差距较大,加上很多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家庭教育产生的效果不明显。不能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收到切实的效果。另外,与城市生活资源相比较,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一般不会产生严重性的缺水和水污染等现象,但近年来和城市相比较,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浪费,电的浪费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此外,农药、灭鼠药的随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打猎、过度捕捞等一系列的行为成了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行为的发出者大都是多成人或长辈,所以对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左右了他们的行为,因此,导致农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

(2)学校教育原因

如今,大多农村学校的教学主要把重点落实在书本教书上,而对环境教育还不够重视,根本没有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要求中,更是很少开设相关的环境教育课程,大多情况只是向学生宣传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没有作深入了解,另外,农村小学的环境教育缺乏专职的教师,这主要归结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大部分也是生长在本地区,对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的环保教育的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还未能衔接起来,因此,学科渗透就相当缺乏,那么,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同样缺乏。

(3)社会原因

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与社会脱轨的现象,与社会的接触少之又少,接受的相关环保教育常识也较少,加之全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习惯,如:在学校考试要求学生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但在校外,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随处乱扔也不会受到处罚,这就会让小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环境保护对于他们的约束力就会降低。所以,由于全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就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保教育。

(4)自身原因

农村小学生还处于低龄阶段,因此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还不够,从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再到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他们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再到深奥一些的环境问题,他们更是谈不上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在他们的意识里就会形成环境与自己没有关联,自然就不会关心环保。也就造成了他们环保意识的淡薄。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学校教育应充分挖掘渗透在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把环保 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中,量体裁衣,有争对性的进行学科渗透教育。

保护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不同的栽种,教师可把这一先天优势开发成课程资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参观学习,让学生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一旦环境和生态遭到破换和破坏,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2)结合农村特色,从身边的事物中开展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环保知识。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饲养场,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喂养小物,在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对小动物保护的本能。了解动物粪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为肥料,但如不经过处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衍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课堂环保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论文网站。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如通过故事、寓言等具体形象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的结论,而是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阅读资料去了解环境问题,学生们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的老师就该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所得的结论,老师可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运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环保教育中不能单纯的只做宣传,而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环保习惯,巧妙地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逐渐领悟、体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习惯。

(4)多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师生一起组织“爱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并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对废弃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水的循环使用,这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身边常用资源的可贵性,不应随手丢弃,而应珍惜爱护,进而加深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激环境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每年有关保护环境的纪念日不少,那么教师可充分的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这些节日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环保知识,如,植树节可带领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即参加了活动,有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深化了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世界环境日也可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助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家庭是孩子除学校外的一个重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在农村地区,在学生的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大部分都是帮助家人在田间干农活,在这段时间里环保习惯,他们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而此时家长的简答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气候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学生自然不明白气候反常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很多家长也不明白这一点,鉴于这个原因,学校可向家长介绍一些相关的环保小知识,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可以让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利用教材,将直接知识和间接地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与、观察、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成为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者,监督者,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结合农村现状,及时的对农村小学进行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使我们的下一代能过健康的成长,共同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李友梅,刘海燕.环境教育学.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2]丁兆雄.环境教育师范先行[J]. 环境教育,2000 (5):24-26

[3]许江映.小学环境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J]. 环境教育,2003(6): 36

[4]田菁.中小学环境教育概论.华夏出版社,2001.

[5]任耐安.环境教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6]白月桥.环境教育目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2)

统一认识,加强管理

笔者所在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关于环保方面的文件精神,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技术评价与示范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等法律法规。从思想上加强认识,引起教师的重视。

学校成立“小学创建绿色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关于“创建绿色校园”的专题会议,布置各项工作任务,将绿色环保理念与学科教育、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校要重视环境管理工作,分别制定《小学环境管理制度》《小学卫生管理制度》《校园绿化规划制度》等规章制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将“创绿”工作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长抓不懈。

注重环保实践,开展绿色活动

重视宣传,创设氛围 学校要把规范学生文明行为,进行环境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如绿色环保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队会、宣传板报、读书征刊、绘制环保宣传画、征集环保宣传语、观看宣传片、宣传环保意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立足校园 将德育与环保教育相结合,开展“清洁校园,美丽自我”活动。激发学生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意识,积极为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做贡献。活动中涌现出的环保活动优秀班级要及时表扬与奖励。经常开展美化教室活动,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装饰环境,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展“绿色与生命”比赛活动,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应用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丰富环保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热情。

家庭、社区、学校三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组织学生们到街道和社区开展清扫活动、慰问孤寡老人等,让孩子们用他们的热心改变社区面貌。学校开展“我与绿色同行”的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行动,让环境教育辐射到家庭、社区,真正将绿色行动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之中。如“放飞梦想,展现风采”“你丢我捡,共保环境”“白色污染,谁见谁捡”等一系列活动。

积极开展“绿色教育”,让校园“绿”起来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要让他们“动”起来,学会如何维护和参与环保。各班成立种植小组、护绿小组、环卫小组等,坚持经常活动,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环保兴趣。如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每年的4月和9月,学校号召学生植树造林,每年春天,学生都参加“种蓖麻”、建设小花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中快速成长。

利用环保节日进行活动 结合3月22日“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 “世界荒漠化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16日“保护臭氧层日”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举办环境教育讲座、征文比赛、绘画竞赛、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把师生的环保热情进一步推向高潮,提升环保情趣。

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班队会 学校各个中队分别以“向白色污染说不”“我做节能小卫士”“珍惜水资源”“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等为主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优秀事例和非绿色生活的反面典型,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教育学生做绿色公民。

科研教研,渗透环保

学校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主线,紧跟课改步伐。笔者所在学校还进行了“绿色长城,我们在行动”的科研课题研究,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教师撰写绿色环保论文,学生写绿色环保体会,充分展示了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语文、科学、品德、地方、校本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环保教育。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天鹅的故事》一课时,教育学生保护鸟类,保护生态平衡;《小镇的早晨》抓住小镇早晨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讲授这一课时,要结合环境污染和雾霾天气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校编写了具有家乡特色的校本教材,充分挖掘家乡的环境特点进行环保教育,每学期要搞校本学科公开课,如《我爱家乡绿》《我为创建绿色校园出份力》《校园因我而美丽》等,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到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环保意识。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3)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教育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5.40.078

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但伴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环境保护不再是超前意识和“奢侈品”,已演变成关乎人类生存的“自我救赎”了。五年制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接受环境教育的程度,不仅对他们自身,而且对未来中小学环境教育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重视对师范生进行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职校师范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情况调查

从2014年3月开始,课题组成员在学校五年制师范生班级教室发放“环保意识与行为”的调查问卷共200份,收回问卷195份,其中有效问卷 187 份,五个年级各占20%,定向生和非定向生各占50%。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结合数据和访谈,初步界定五年制师范生在环保意识和行为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有环保意识,但理解不深

调查显示,有75%以上的学生,知道环保概念。但对必要性理解不深,停留在口号支持层面,没能深化到自觉行为层面。比如95%的同学知道和支持应该节约用水,但在我们这个地区,因为水资源很丰富,对节约用水的原因不知道,或不太说得清楚为什么。

1.2 相对于环保意识,环保行为滞后

对很多的环保行为,知道哪些是正确的,但常常没有按照正确的去做。如“你会为了抄近路,从草坪穿过去吗?”,“会”的占 43%,“从不”的占 21%,“视情况而定”的占 36%;在回答“请问你处理废弃物有分类吗?”,回答“经常”的仅占 11%,回答“很少”的竟占 72%,回答“偶尔”的占 17%;在“看到有人随手丢垃圾,你会如何做?”中,“劝他捡起来”仅9%,10%表示会帮他捡起来,81%表示只能做好自己,不多干涉。

1.3 非定向生的环保行为比定学生差

数据显示,定向培养的师范生在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方面,表现明显优于非定向师范生。

2 问题分析

从学生访谈和调查研究的情况看,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环保意识重口号宣讲,轻深化理解

环境保护讲了很多年,各种媒体、课堂教育、标语等已经将口号灌输到了学生中去了,但也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对学生而言,对环保知识理解不深,“知其然,不知其所然”,意识深处也就以“同化”。日常行为中违背环保理念的行为,比比皆是,大多数同学认为,“踩踩草坪”、“洗个30分钟的澡”、“垃圾不分类”等这些行为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完全是“无伤大雅”和“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们这里水资源丰富、花草茂盛、垃圾分了类最后环卫工也是一并拉走。这说明,环保意识的深化,不能仅仅还停留在口头宣讲上,而是要深化,让学生理解这些环保行为的全面、系统、先行的意义,才可能让学生将些环保行为内化到自觉行为中去。

2.2 对环保行为缺乏激励措施,学生环保行为实践的动力不强

在校园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不环保的行为随处可见,但学校管控不太注重这方面,更没有充分采用奖罚机制来强化学生的环保行为,学生环保行为随心所欲,完全看个人素质。

2.3 环保意识教育和行为未细化、未做到因材施教

定向师范生普遍素质稍高,环保意识比较能自觉贯彻到日常行为规范中,从教室卫生、寝室卫生检查等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但非定向生在这方面表现就差一些。学校和教师在环境意识和行为教育方面,没有区分对待,只是把责任推到个体素质面,就难有更大作为。

3 途径思考与建议

3.1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深化学生环保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充分发掘教材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元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化学相关课堂实验的时候如果产生了气体,除了讲试验,还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产生的气体或者是物质对环境是否有影响;在物理课程中,在讲大气运行与雨水的形成时,可以结合南北地域差异、影响的相互性、南水北调来解释,为什么南方也要节约用水;在语文课堂上,讲解古诗美丽的景色和意境时,将这种景色和意境与景点现如今的状况结合,培养学生对破坏环境的抵触和抵制思想。通过深层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同,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破坏环境的后果和表现,将环境保护意识植入学生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同时,具备环境保护素养。

3.2 通过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环保实践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创建“绿色环保”协会,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人口日等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举办“环保知识”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环保小报制作比赛、环境保护网页或动画制作比赛、手工环保制品展览赛等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进行环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体验;可以每年度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环保专题调查,了解并记录本地的空气、水质、气候温度、绿化等情况,按期在校园网,使全体师生养成关注当地环境的习惯;学生会组织在校园定期举行倡导开展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一水多用、拒绝使用泡沫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等“绿色行动”等等。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使环保活动影响面扩大,提升师范生的环境保护实践能力。

3.3 学校牵头制定环保行为规范,采取强化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

不再是将环保停留在观念和口号宣讲上,而是具体到行为细节上。如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保护水源――不到水源地游泳;一水多用――重复使用真省钱;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减少水污染――多用肥皂少用粉剂;节约用电――随时开关、用节能灯、空调26度; 做“节能族”――以乘坐公共为荣,争当“自行车英雄”。并将这些行为规范有区分地纳入定向与非定向班级的考核系统中去,并对每周、每日的学生日常行为结合,区分考核,奖优罚劣,在一定范围通报、评比,强化激励使学生行为规范符合环境保护原则。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保护环境,得从教育着手。尤其是对师范类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教育培养,意义深远。学校可以要通过课堂教学延伸、课外活动组织、行为规范检查等方式方法,来深化师范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使环境保护更快更好地落实到更多的群体、更广泛的地域中去,使环境保护事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校本课程 乡土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20-01

地理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知识,有效指导学生日常行动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渗透环境教育,让他们对气候变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并自觉指导行动,提高教学效果和环保意识。

一、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强环保意识,有效指导日常行动,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中通过对气候变化、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环保意识。

(二)推动教学顺利进行

为有效落实环境教育,教学中应采取有效对策,创设教学情境,开发校本资源,对乡土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并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推动教学顺利进行,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知识。

(三)提升地理教学价值

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并有效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同时还能让学生关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必要技能,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还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价值。

二、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方法

为有效落实环境教育,指导学生日常行动,切实提高环保意识,教学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发挥引导作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全球气候变化这节内容学习时,先为学生展示一幅漫画“啊,地球出汗了”,然后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后天》教学影片和相关图片,通过这些情境导入,让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有一定了解。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气候变暖的成因有哪些?会带来哪些利与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发表意见。最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伐木商、环保组织成员等不同角色,让他们就减缓温室气体效应提出建议和对策。通过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使他们树立环保观念,有效指导学生日常行动。

(二)开发校本课程,挖掘环保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具有本校特色,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独特的作用。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地理资源,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例如,常州市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开发《走进常州,保护绿水青山》的校本资源,以当地环境保护为突破口,挖掘当地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指导环保行动。

(三)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离不开当地实际,学生环境保护也应该是本地行动,环境教育要从爱护家园入手。为此,教学中应结合当地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家乡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亲自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地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有效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常州市河流保护现状,收集资料,分析当地河流保护的不足、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保护当地河流建言献策。这样不仅能增强环保意识,还能引导周围人关注环境问题,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一草一木,有效保护当地环境。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技能

重视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这些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例如,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节水节电活动,引导学生购买绿色产品,支援绿色环保工业发展,不用塑料袋,多骑自行车,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还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气象观测、水污染采样分析、大气质量检测等。结合国际湿地日、环境日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爱护自然,保护动物植物。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还能起到引导和推广作用,让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更好指导人们日常行动。

三、结束语

环境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有效对策,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有效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5)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告诉幼儿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果皮杂物等;爱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教师在给幼儿上语言课的时候,可以将环境保护的知识融入到故事中,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小故事,幼儿可以获取到各种环保的知识,并且幼儿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平时的手工课上,教师在教幼儿制作各种小动物,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告诉幼儿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幼儿知道,小动物们也有爸爸妈妈,也要吃饭,还有各种小动物如何生活,我们应该怎么给小动物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比如鱼类,鱼类在水里或者深海里生活,所以我们就要保护水资源,给鱼类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家。还可以在科学课认识水的过程中,穿插入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等常识教育,使幼儿了解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的社会现实。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实践活动,强化环保行为

幼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会受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这三类大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三个要素紧密联合起来,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并且深化和巩固了幼儿的环境保护行为。健康发展,唯有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并使幼儿的环保行为得到强化和巩固。家长的环保教育在对幼儿环保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为幼儿做个好的榜样,让幼儿去模仿学习。比如,在公共场合不抽烟、不随地乱扔果皮、不大声喧哗;在家里或是公共场所看视频、听音乐的时候要把音量调小,以免影响他人的生活。幼儿环保教育要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让家长了解幼儿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出环保简报、开家长会等活动让幼儿家长参与进来,使家长了解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使家长能够积极地去配合和支持对幼儿的环保教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幼儿的环保行为和意识。如: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还可以邀请家长多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创设一些家园同乐亲子运动会、郊游活动或区角活动,我们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组织家长幼儿观看评比。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展示教师和幼儿的劳动成果,还可以使幼儿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家长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三、结合当地特色,从身边事物中开展主题活动

不同地区的幼儿对“白色污染”“大气污染”“节约用水”这些书面性、概念性较强的词汇会有不同的理解。城市幼儿可以看到的最直观的就是交通拥堵而造成的汽车尾气排放过多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倡导幼儿“绿色出行”;而农村有许多特色、贴近幼儿生活的选材。如:幼儿经常可以看见的小河,由于乱扔垃圾、不按规定排放污水,造成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漂在水面死掉了。教师以此为课题,与幼儿展开讨论,因其真实性、亲历性,幼儿了解到水污染对环境、生物造成的危害,可以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还有如农村烧荒时产生的黑烟,可对幼儿进行大气污染教育;旱季时干涸的鱼塘,抽不出水的井,让幼儿了解水对生命的意义,灌输节约用水的观念。这些选材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容易被幼儿接受,并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

四、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时,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教师不仅自身要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更要用切实的行动、科学的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指导、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时刻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最得体、最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还如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注意自己的着装、个人卫生,物品摆放有序;主动捡起看到的垃圾、并以自身行为去影响教育身边的人。这样,幼儿就能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养成好的环保习惯。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要随时密切注意幼儿的环保行为,以保证能做到教育。如果发现幼儿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如乱丢垃圾、随意践踏草地摘花等行为,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纠正,不断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幼儿的环境保护能力。

五、结语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6)

关键词: 幼儿教育环保意识家园共育

幼教工作者眼看着当前地球环境日益恶劣,环境资源日益减少,如何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组织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班是怎样开展这一环保主题教育活动的呢?下面我就谈谈在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自然资源,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自然现象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资源。如:农村有着丰富的农作物,随季节不同而变换,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多带领幼儿去田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到种子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种植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可以在幼儿园的植物园种上些果树、蔬菜、水生植物等,以打开幼儿通往大自然的窗口。还可以带领幼儿到小区公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草地上游戏、玩耍,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享受青青绿草带来的清新空气。带领幼儿参观小区的垃圾场,让幼儿谈谈哪里的环境美,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这些真实丰富的资料,会让幼儿在慨叹自然界神奇的同时,油然而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强烈情感。

二、巧用废旧材料,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废旧材料是指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或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卫生的废品。多数家庭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无用的垃圾处理掉,只有个别有环保意识的家庭,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其实,每种废旧材料对幼儿来说,都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

1.废旧报纸。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我们把这些报纸都收集过来,变成了一个个好玩的纸球,更可以让幼儿把废纸团成纸球,和家长一起踢球、抛接球、投篮等,训练孩子身体大小肌肉的力量和肢体的柔韧性,并于无形之中使幼儿体验制作的成功感,进而培养幼儿做事的自信心等。

2.废旧牛奶盒。在小朋友喝完牛奶后,我们把牛奶盒洗干净,变成一个个好玩的玩具,如一个个小小的跨栏,让幼儿练习跳,跨的动作,又如高高的山洞,让幼儿钻一钻,再如一个个小小的飞盘,让幼儿锻炼自己的手部力量。这看似没有用的东西,经过老师的巧手,马上就变成了好玩的玩具。

3.塑料瓶类。利用瓶子进行颜色、大小、高矮、粗细分类,训练幼儿的感知;瓶盖与瓶子的配对,训练幼儿用手拧的技能和各种感知训练;还可以把瓶子挖开一个缺口,贴上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让幼儿给小动物喂食,训练幼儿用手指捏、用手抓、用勺子舀、用筷子夹等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可以教幼儿认识农作物的名称、教幼儿认识小动物的名称,进行热爱、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教育;可以把瓶子里放入不同量的粮食,通过晃动发出声响,训练幼儿的听觉;可以把瓶子里放入水,做成扁担让幼儿用双肩挑,训练幼儿行走的平衡能力,或用双手提着走,训练幼儿手臂大肌肉群的力量、或放在背篓里,训练幼儿的负重能力。

三、在游戏活动中的环保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在游戏中渗透亲近自然内容幼儿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掌握环保知识。

游戏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如:玩环保棋、环保迷宫图。正是这些集亲自然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游戏使孩子们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环保知识: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标准等。他们真正成为关心环保知识、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

四、开展环保小制作,家园同步进行环境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环境里与幼儿园达到教育的一致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环保知识,发展和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园亲子活动。

首先,结合我园的教研专题“绿色生活与幼儿发展——幼儿绿色生活情感培养”,进一步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帮助幼儿做出合理利用废旧材料的环保行为,我们中班阶段特开展了“绿色环保家园亲子制作比赛”。这样的活动不仅进一步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而且密切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到简单的环保知识。接着,我们又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了“亲子传情·绿色相伴”庆“三八”家园活动。孩子们和妈妈、奶奶们一起来到操场上,参加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接受了园长的节日问候和祝愿,倾听了徐园长介绍我园创建省绿色幼儿园所开展的或即将开展的一些绿色环保方面的活动和对家长的倡议,最后一起在“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和“与绿色同行,当环保卫士”的横幅上签名,共表参与绿色环保的决心。

日常环保小知识篇(7)

一、明确教学目标

其教学目标就是:

1.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2.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及内容

其内容应渗透到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五大领域。如语言领域中,儿歌《别让水花洒满地》、《我爱幼儿园》以及小故事《大树和沙子的对话》等,就非常适合幼儿学习。艺术领域中,音乐可以用《柳树姑娘》,美术方面我们可以向家长收集一些废旧物品,让孩子学习“变废为宝”手工制作等等。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特色活动。如植树节,植树节我们可以开展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植树节的日期、植树节的由来、植树节的传统,还可以让幼儿了解一下植树对环境的重要性。在植树节当天,我们可组织幼儿参与植树活动。能够亲手种下一颗小树苗,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环境的布置。教室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地方,教室的布置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室的环境布置中,可以贴上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图片,还可以展示幼儿自己制作完成的绘画及手工作品。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会非常的具有成就感,能提高幼儿创作热情和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愿望。教室的植物角也应丰富起来,可以让小朋友采用值班制度轮流来照看这些植物。

周边环境的创设。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从爱护、亲近我们的校园做起。幼儿园可以开发出一小片田地,作为田园基地。在基地中种植一些农作物,并且可以组织幼儿自己观察,照顾和管理这些作物,孩子们能从中掌握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他们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锄草,松土等活动,在亲自种植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作物收获以后,可以组织幼儿品尝自己劳动的成果。一些材料还可以运用到美术、手工活动当中,如用玉米粒,瓜子壳可以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树叶可以剪拼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各种蔬菜和水果简单造型后,变成了可爱的卡通形象……幼儿园绿色环境对幼儿环境意识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可以提高幼儿的环境意识,并在认知上,了解许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比如在洗手时告诉幼儿,水龙头不冲的时候一定关掉,并告诉他们很多地方没有水,我们要节约用水。还可以采取幼儿互相督促的方法来进行此类意识的培养。在每天的午餐时,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教育。要求幼儿做到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让幼儿知道我们所吃的颗颗饭粒,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的。世界上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饭吃,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四、家园共育

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有着重要的功能,家长环保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环保行为。因此,我们要与家长一同进行对孩子环保意识的培养。我们要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希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在幼儿面前做出不文明或者浪费的行为。还可以鼓励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与植树活动,或者在周末带孩子出去郊游,多亲近自然,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