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9 16:21:27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1)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作物种植水平尤其是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已经在原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水稻质量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改进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确保水稻产量的重要技术。由于水稻的品种各异,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不尽相同,因而,需要了解不同的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学会因地制宜地栽培无公害水稻。通过研究改进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加快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提高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1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的概述

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作为种植技术的一种,是近年引进的水稻新品种栽培技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无公害水稻的中期管理是保障中、后期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管理的关键,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阶段。因而在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要合理施加苗肥,促进秧苗的生长,该期间主要进行的是间苗、定苗活动。为了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需要连续进行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比如对无公害水稻栽培进行合理灌溉,以利于我国水稻获得更高的产量。穗期阶段是水稻营养器官的发育旺盛期,雌雄穗也逐渐分化,这是水稻生长的黄金阶段,对水稻的产量起决定性作用。因而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一种水稻栽培技术。为了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农民应当补施粒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无公害水稻栽培措施有利于充分利用水稻栽培活动的积温,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水稻产量,创新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2无公害水稻栽培的主要问题分析

2.1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落后

由于我国的农业历史悠久,许多农民往往凭借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然而随着全球变暖和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如今农民在进行无公害水稻栽培时,往往忽视适时播种,错过了水稻播种的最佳时期。为了盲目追求高产,农民为了盲目追求高产,农民栽培水稻秧苗的密度过高,使得水稻平均吸收的营养成分降低,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由于每种水田土壤的成分不同,农民在进行无公害水稻栽培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水田土壤的选择,过度不合理的施肥造成水田板结,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2.2水稻易受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

稻田的有害生物滋生主要是由于水稻在生长过程主要经历苗期阶段、穗期阶段和花粒期阶段等主要阶段。苗期阶段是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穗期阶段是水稻营养器官的发育旺盛期,花粒期阶段,是水稻形成籽粒的关键的生殖生长期,因而如果田间管理技术不善会导致水稻幼苗生长缓慢,虫害泛滥,进而导致水稻根部被腐蚀,水稻产量下降,使得水稻与其他植物的差距较为明显,遇到强风大雨会被吹倒或淹没,抗倒能力极差。

2.3水稻栽培过程中施肥技术不合理

不合理的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使得水稻株杆易折断,水稻生长的根部容易被腐蚀,易使稻田的有害生物放肆生长,极其不利于水稻的健康生长,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落后也会导致水稻施肥不均匀,水稻获得的养分不均匀足以导致水稻产量下降,过度不合理的施肥会造成稻田出现板结和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水稻的生长,不利于水稻的产量的提高。

3完善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策略

3.1改进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科学合理的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和优良的无公害水稻品种,对水稻进行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细心整地,对水稻种子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合理灌溉以保证充足的养分,对稻田进行科学管理,选择科学时间收获水稻等,这些都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前提条件。具体而言,根据国家的标准和具体的地理环境精选良种;水稻秧苗的密植度不可过高或过低,要依据水稻品种的地力和特性而定;细心整地,做好稻田土壤的防晒处理工作,合理控制稻苗插秧的深度;根据稻田的走势适当开挖排水沟渠,方便稻田的及时排水工作;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做好各阶段的养分保持工作。

3.2有效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滋生

为了有效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滋生,完善科学合理的稻田田间管理措施,选择抗病品种的水稻,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合理灌溉以保证充足的养分,采用轮作、深耕等措施来有效地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滋生。农民应当加强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做好各阶段的养分保持工作和稻田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保证水稻的透光通风条件,对水稻进行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细心整地,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对稻田进行科学管理,适时保证水稻秧苗的密植度,使水稻的透光通风等条件得到有效满足。

3.3改进无公害水稻栽培的施肥技术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2)

关键词水稻;旱育;宽行密植栽培;增产增效

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增产增效试验示范是一整套以水稻旱育秧、宽行密株栽培为主,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配套的水稻栽培模式[1,2]。浙江省桐庐县旧县街道2007年引入进行试验示范,采用“旱育秧、强化栽培、宽行密株、测土配方、植保统防”等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体系,为桐庐县水稻的增产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产品优质无公害的需求。该地水稻不论是原有品种还是栽培技术现状,都难以适应优质稻米加工的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桐庐县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水稻生产由产品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07年该县引进优质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在桐庐县旧县街道进行了面积72hm2的试验示范。其目的在于节本增效,逐步寻求适合本地水稻栽培的技术措施。

通过2007~2009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调查,示范方72hm2单季稻平均产量8 782.5kg/hm2,产值17 565元/hm2,纯收入8 835元/hm2;比桐庐县平均对照栽培增产982.5kg/hm2,增收1 965元/hm2。由此说明,水稻旱育宽行密株栽培技术是一项投入少、效益好的先进实用技术,具有节种、节水、节工、节肥、节约秧田等特点,对于全面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收效果显著。

1增产措施

1.1秧田培肥

前1年冬季种油菜和青菜作秧田的秧苗素质最好,地上部百苗干重比不培肥的提高0.5g以上。前1年冬季种油菜和青菜的秧田带蘖率为66.8%,而冬季空闲田的秧田带蘖率反为36.9%。

1.2播种期与播种量

与常规育秧比较,降低播种量可以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使水稻抽穗提前,增加每穗粒数,降低空秕率,提高千粒重,提高水稻成熟度,改善大米品质。播种期与播种量是影响秧苗素质的重要因素。旱育稀播处理的秧苗壮,插后返青快,抗逆性强,产量高。根据试验,中浙优1号品种宜选择5月12~15日播种,播芽谷30g/m2左右为宜,播种量为225~240 kg/hm2,秧本比为1∶20左右[3]。

1.3旱育秧田基追肥

前1年种油菜和青菜的土壤,本身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一般不安排施有机肥。旱育秧做畦时,用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600kg/hm2,均匀撒施在已经杂草清理好的畦面上,拖拉机干打松土,准备做畦播种,秧苗出苗后分别在一叶一心期和二叶一心期追施46.4%尿素112.5kg/hm2,实践表明,规范化旱育秧,秧田期追肥能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促进群体发展,提高分蘖成穗率,实现优质高产。

1.4旱育秧栽培密度

秧苗宜在4.5叶左右移栽,单本插,保基本苗16.5万株/hm2左右,行株距30cm×20cm。宽行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土温,增加有效穗,达到增穗、增粒、增粒重的目的。

1.5旱育秧肥料施用

施纯n 150~225kg/hm2、p2o5 120kg/hm2、k2o 60kg/hm2。基肥占75%,分蘖肥占15%,穗肥占10%。穗肥施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75kg/hm2,在播种后60d时追施效果较好。根据调查,在旱育壮秧浅插的条件下,氮肥施用量210~225 kg/hm2,可保证水稻产量和经济用肥,防治水稻贪青晚熟不利等因素[4]。

1.6水稻大田基肥施用

全层施肥,肥料入渗较均,肥效不易散失,有利于诱导根系向下生长,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均衡供应整个生长期内对养分的需求,进而达到高产、稳产。

1.7培育壮秧和秧苗素质

第1叶鞘长度以少于3cm的秧苗分蘖成穗率高,因此应采取控水控温措施,严防第1叶鞘过度伸长。秧苗带蘖移栽,其成活率较高,在82.3%左右,未成活蘖多于7d内死亡,生产上要采取浅插、插后浅水层等措施管理,提高秧苗带蘖的成活率。旱育秧与常规育秧相比具有发根力强、根系生长旺盛的特点,在分蘖肥的使用上应宜早不宜迟,旱育秧分蘖节位在1~8节,其中以3~6节为优势节位,生产上应采取有利措施,促进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促使其健壮生长。

2增产分析

2.1旱育秧与常规秧比较

培肥秧田,降低了播种量,改善了秧苗生长环境,为秧苗根系和地上部分健壮生长、培育壮秧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秧苗素质明显提高。壮秧主要表现在秧苗的充实度,发根力、茎粗、干物质量、第1叶鞘等几个方面,其根系发达,养分充足,发根快,抗逆性强,返青早、生长速度快。旱育秧苗移栽到大田返青快,不败苗;而常规育秧苗移栽到大田返青慢,败苗严重。说明在同等肥水措施下旱育秧的秧苗素质较高,通过合理稀植及大田管理,旱育秧的每穗总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空秕率下降,有效穗数减少,产量要素达到了最佳产量水平组合。在大米品质上,提高了整精米率和透明度,提高了效益。

2.2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协调

宽行密株基本苗16.5万株/hm2,比常规减少10.5万株/hm2,落田苗54.0万株/hm2,比常规减少79.5万株/hm2。从宽行密株栽培技术角度来看,其结构有利于水稻整个生育期过程,个体能得到充分的发育,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的关系,为丰产打下基础。

2.3分蘖成穗率及群体质量提高

宽行密株栽培插秧时做到壮、早、稀、浅(壮苗、早插、稀植、浅插),则分蘖发生早、多、快、育秧秧苗素质高,且在较低温条件下(日均气温达到15℃)插秧,主茎生长点分化每片叶片的时间延长,可使其下部叶片叶腑里的一个分蘖原基有较多的分化时间,使形成分蘖的机会增加,早插后昼夜温差大,可诱发分蘖早生快发;早插后低温条件下,秧苗生长缓慢,人为拉长了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使有效分蘖期延长,有效分蘖增多,分蘖成穗率提高。旱秧应适期早播,优势才能越明显,一般比常规育秧分蘖期提前7d,齐穗期提前10d。

2.4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

由于旱育秧秧苗素质高,插得早,行株距大,分蘖早,有效分蘖多,营养生长期拉长,干物质积累多,单株发育好,加之由于宽行密株分蘖多,新根部数量多,保持时间长,后期叶片、根系不早衰,抽穗早,灌浆时间长,成熟好,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大米品质。

3增产建议

从试验示范效果来看,水稻旱宽行密株栽培技术在桐庐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应用此项技术增产增效,提高社会和生态效益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强化主导品种的宣传推介,优化品种布局;二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规范栽培方式;要统一育苗,统一播种管理;三是实现水稻品种由高产型向优质型转变;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标准和技术到位率,在育秧技术上坚持固定秧田,培肥秧床,适时早育,适量播种量,科学灌水、控温,培育带蘖健壮秧苗。在大田生产上应坚持早插稀植(宽行密株),浅水层管理,坚持控氮、增磷、补钾,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采用节水控灌技术;五是转换推广机制,推行集中商品化供秧,提高技术到位率,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加快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步伐,促进水稻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4参考文献

[1] 姬立军,李鸿.盐碱地水稻旱育栽培技术[j].伊犁农业科技,1992(3):8-9.

[2] 黄建兵,万肾宗.水稻旱育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0,28(3):291-292.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3)

关键词:各种栽植方式;病虫害;影响;防治措施

通过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因为病虫草害导致的经济损失有30%,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对病害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水稻的栽培方式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水稻的研究,逐渐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来推动先进农产品的生产进程,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水平。

一、不同的水稻栽培方式

机插栽培方式。进行湿润育苗,挑选出质量优良的秧苗,运用插秧机统一栽植,这种方式插秧效率高,质量能得到保证,减少人工费用,育苗用地利用率高。

抛插栽培方式。先用容器钵体对秧种进行培育,根部带有营养土块,人工进行掰开分秧,在种植时,连带着土块采取均匀抛洒事物方式,使得秧苗落到稻田中。能够节省时间,减少人力,实施方便为后期的产量得到保证。

直播栽培方式。减少了育苗和移植步骤,把稻谷直接种植到稻田中。这对稻谷品种有要求,不能所有品种共用一种稻田。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干旱地区的稻谷播种,关键就是节省时间,减少人力。

二、不同的栽植方式对病虫害防治的不同影响

1.一般的稻苗病害

稻瘟病能在不同时期危害水稻的不同位置,比如苗、叶、节等位置,损害性较大。纹枯病这种是在叶鞘上产生小斑点,后期发展成大斑点。在直播栽种方式中出现的最多。稻曲病在谷穗就容易引发病害。各种不同的栽植方式使得稻种发育的情况各不相同,天气变化、气候因素、空气温湿度都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人工栽植情况较好,位置安排有所选择,空间布局合理;进行机插存在着缺陷但是发病情况也较少出现,所以稻曲病在直播栽植方式发生几率高。苗种之间太密集,空气不流通,水汽散发慢,附近环境的变化都会引发病情的加重。

2.通常的稻苗虫害

稻纵卷叶螟。在平原地区数量较少,一般存在于山地。机插方式和直播方式提高了水稻的免疫力,对于螟虫的侵害,稻苗能够有效避免。然而加上人工栽种,这几种方式一般是5、6月份,正是螟虫繁殖期,然而却使得稻苗数量急剧减少,会影响后期的稻种产量。

稻飞虱是另一种普遍的虫害。既会影响到水稻产量,还会使得水稻发生“虱烧”,导致稻种毫无产量可言。对于各种栽培方法对稻飞虱的影响进行了科研调查,对稻飞虱和它的天敌进行实时监控,得出结论,人工栽植对水稻发生病害的影响最重,机插位于次列,直播方式影响不太大。

三、对于病虫害防治的解决措施

1.先进科W的防治策略

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耕作方式,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对于种植水稻的个体户,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没有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使得水稻种植效果不可观。政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2.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水稻的需求量很大,全球市场都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然而和水稻直接联系的人口在日益增长,田地在逐渐缩减,使得我国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场面混乱,缺乏系统性,对田间施肥、灭虫期间常出现问题。如施肥时间缺乏合理控制,施肥量缺乏明确规定,过多或过少;对杀虫剂的任意喷洒,会给苗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影响食用安全。政府在对水稻种植进行扶持和监管时,要规范栽培方式,科学指导,加强监管力度,保证民生食品安全和经济增长。

3.推广新型科研成果

袁隆平教授被授予了“杂交水稻之父”,在我国有很多具有成效的农业科研成果,他曾提出水稻产业一直受到农机和农艺的限制,使得水稻良种不能较好地发挥效益。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没有形成相关体系,缺乏彼此协调的农业操作技术系统,水稻的种植方法、品种栽培、操作行为等和当前农机操作的标准还有很大区别。要认识到农机农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通过稻苗进行科研分析,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苗种健康了,免疫力就强,受到病虫害影响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就能够防止引发后续状况,因此进行科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四、结语

政府要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指导,深入到基层,向种植人员宣传科学种植方法和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管理期间,规范管理,合理种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促进苗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秦玉金,刘学儒,杨进.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2(6):123-125.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4)

论文摘要阐述单季稻强化栽培的好处,并介绍其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秧、大田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内容,从而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通过采取选择分蘖力强的大穗型品种、小苗移栽、单本(或少本)稀植、浅湿灌溉、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注重平衡施肥和穗肥的施用等技术措施,以强化稻株个体生长环境,充分挖掘(或强化)稻株个体生产潜能。

1单季稻强化栽培的好处

1.1高产稳产高效益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能显著增产增效。如2006年我市示范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约33.3hm2,普遍获得了高产丰收。根据对寿昌镇刘家村、航头镇南八村、珏塘村5位农户的实割实收产量调查,16块强化栽培的单季稻田共2.06hm2,平均产量达到9928.5kg/hm2,比采用传统种植技术的同一单季稻品种产量增加1125kg/hm2左右,增产幅度达到13%左右,直接增收1800元/hm2左右。其中寿昌镇刘家村施国才和航头镇珏塘村孙根土、孙水林等农户的产量都超过10.5t/hm2,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2007年全市示范种植强化栽培单季稻346hm2,普遍获得高产丰收,根据14个镇乡119户15.47hm2强化栽培的单季稻实产调查,平均产量9168kg/hm2,比相邻农户常规栽培的单季稻增产1471.5kg/hm2,增产19.1%,平均增收2648.7元/hm2。

1.2省种子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10~15d)移栽,一般大田只需要种子6kg/hm2,比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移栽,大田要节约杂交种子3.75kg/hm2左右,可以节省种子款105~120元/hm2。采用半旱育秧短秧龄(12~18d)移栽,一般大田只需种子7.5kg/hm2,比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大田可节省种子2.25kg/hm2,可以节省种子款75元/hm2左右。

1.3省秧田,节省育秧和拔秧用工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10~15d)移栽,大田只需要秧田90m2/hm2,与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30d左右)移栽相比,要节省秧田900m2/hm2以上。因此,大大节省了秧田整理、播种、施肥、灌水和拔秧的用工,一般大田可以节省育秧和拔秧用工15d/hm2左右,节省费用600元/hm2以上。采用水育秧短秧龄(12~18d)移栽,大田只需要秧田300~450m2/hm2,与长秧龄(30d左右)半旱育秧相比,要节省秧田450~600m2/hm2。因此,大田可以节省秧田整理、播种、施肥、灌水和拔秧的用工7.5d/hm2左右,节省费用300元/hm2以上。

1.4节省插秧用工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采用旱育秧短秧龄移栽的,每个劳动日可以插秧933.8m2左右,采用半旱育短秧龄移栽的,每个劳动日也可以插秧733.7m2左右,与传统半旱育秧长秧龄移栽相比(每个劳动日插秧466.9m2左右),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工效,节省一半左右的插秧时间。大田至少可以节省插秧用工费用375元/hm2以上。同时,还可以减轻挑秧和插秧的劳动强度。

1.5节约稻田灌溉用水

单季稻实行强化栽培,大田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改变了长时间深水层灌溉的老习惯,可以大大节约稻田用水,能够节约提水用电和放水用工,达到节省灌水成本的目的。特别是在缺水地区,能大大缓解农田争水的矛盾和纠纷。

1.6方便防病治虫田间喷药

由于强化栽培要求做到挖沟起畦栽培,对防病治虫田间喷药等操作十分方便和有利。

2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择穗大粒多、分蘖能力强、后期转色好、增产潜力大、米质较优的品种,如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等,积极试验示范川香8号、内香优18等新品种。

2.2育秧

2.2.1旱育秧技术。①选好旱育秧田,施足基肥。选择菜园地、油菜田或临近单季稻大田的其他肥沃疏松的边角地,大田需要秧田90m2/hm2,苗床施三元复合肥(含量45%)750g/m2加过磷酸钙750g/m2作基肥,施肥后细耙苗床畦面。②药剂浸种,适时播种。大田用种子6kg/hm2,采用2000倍的“402”药剂浸种,浸后洗净,并催芽露白后,在5月20日前均匀地播种在苗床上,用木板压实,浇水后,覆盖焦泥灰或细土。天气下雨和阴天还可以覆盖一层小拱棚地膜,以起到防雀防鼠的作用。天晴时,小拱棚两头要及时通风,防止高温伤苗,晚上要盖好通风口,既保暖又防鼠。齐苗后,要及时揭膜通风炼苗,先日揭夜盖,拔秧前3d完全揭膜。③适时起苗,适龄移栽。强化栽培旱育秧适宜秧龄为10~12d,最长不超过15d。由于播种较密,秧龄太长(超过15d)将严重影响秧苗质量,最终影响单季稻产量的提高和增产潜力的发挥。

2.2.2半旱育秧技术。①施足基肥,适时播种。单季稻大田需要准备半旱秧田300~450m2/hm2,施碳铵50g/m2拌过磷酸钙25g/m2作耙面肥,并且挖沟起畦做成秧板,然后以满沟水为基准,整平畦面。第2天将经“402”2000倍液浸过种、浸后洗净催过芽的露白种子播下,大田用种子7.5kg/hm2,播后塌谷防止雀鼠危害。②适时拔秧,适龄移栽。强化栽培半旱育秧适宜秧龄为12~15d,秧龄最长不能超过18d。由于秧田面积较小,播种密度较高,应避免秧龄过长,防止秧苗徒长,影响产量。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5)

关键词 水稻;高产攻关;措施;成效;江苏南通;通州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074-01

为提高通州区水稻单产水平,挖掘水稻单产潜力,2012年南通市通州区作栽站在西亭镇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内突出建设了水稻高产攻关竞赛田,取得较好单产水平。

1 基本情况

高产攻关竞赛田落实在西亭镇八总桥村19组许松林责任田内,面积4 133.33 m2,土壤肥力较好,播栽方式为机插,前茬小麦。10月中旬自测产量12 097.5 kg/hm2,产量结构:有效穗数339.6万穗/hm2,每穗粒数135.06粒,结实率95.91%,千粒重27.5 g。10月23日南通市农委农业处、作栽站及兄弟县(市、区)作栽站组织考察实收,实收面积1 747.47 m2,总鲜重2 190 kg,包装袋总重5.7 kg,含水率22.16%,杂质率1.10%,实收产量11 254.8 kg/hm2。6月15日栽插,行距30 cm,株距14 cm。

2 采取的措施

2.1 政策措施

南通市通州区作栽站及时与实施镇主要负责人联系,明确实施过程中的各自职责,针对田间长势及气候变化因时因地提出培管及抗灾措施。制定了《水稻高产攻关技术规程》。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技术人员负责田块落实、农事苗情记载、技术辅导等。将工作任务明确到单位、人头,逐级目标化、责任化,确保水稻高产攻关竞赛落到实处。

2.2 技术措施

2.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粳稻品种种镇稻14,该品种由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武育粳3号/武99-8于2005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株型紧凑,穗型较大,抗倒性较强。播前进行种子处理,一是坚持播前晒种。播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 d,增加种皮透性,增强吸水性、酶的活性和种子活力,以提高发芽率、整齐度。二是坚持药剂浸种。于播种前用10%种舒净1.5~2.0包+10%吡虫啉10 g或16%咪鲜·杀螟丹10 g+10%吡虫啉10 g对水7~8 kg浸种,浸足48 h,浸种后捞出,不要清洗,以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危害。三是坚持秧病灵拌种。将药剂浸好后的种子沥干后,用秧病灵拌种剂均匀拌种,呈均匀红色即可播种。

2.2.2 高标准培育壮秧。一是精做秧板。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大田和水源的地方作为苗床地。留苗床120~150 kg/hm2,备营养土1 500 kg/hm2。耕翻后精做秧板,板面宽1.5 m,畦沟宽20~30 cm,沟深15 cm以上,田四周围沟,确保排水畅通,播种时板面上虚下实[1]。二是标准育秧。5月28日播种,考虑到镇稻14粒重较高,用种量46.5 kg/hm2,以育秧绿机插秧育秧专用肥和秧病灵拌种剂为技术载体,培育适龄壮秧。秧苗期坚持旱管,不卷叶不补水,做好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灰飞虱的防治工作[2]。

2.2.3 高质量栽插。一是适龄移栽。机插秧对于秧龄要求很高,为确保栽后快速活棵发生分蘖,秧龄17 d,6月14日使用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栽插,栽插前秧田沉实24 h。二是合理株距。为确保取得合理有效成穗,行距统一为30 cm的基础上,株距调节为14 cm,基本苗控制在100.05万根/hm2 [3]。

2.2.4 调优肥料运筹。总施纯氮量412.5 kg/hm2,基蘖肥与穗肥的氮素比约为5∶5。结合耕翻基肥施复合肥(12-6-7)750 kg/hm2、商品有机肥2 250~3 000 kg/hm2,同时增施微生物调理剂3.0~4.5 L/hm2,解磷解钾提高肥料利用率。考虑到机插秧根系植伤大,分蘖肥分2次施用,栽后5 d施尿素112.5 kg/hm2,栽后11 d再施尿素112.5 kg/hm2。结合第1次分蘖肥,混施除草剂防除杂草。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7月29日促花肥施尿胺375 kg/hm2(40%),8月10日保花肥施尿素150 kg/hm2。破口期使用生化制剂30包/hm2。

2.2.5 科学水浆管理。移栽7 d内保持2~3 cm浅水层,分蘖期采取湿润灌溉,一般规律为3 d有水、1 d无水,7月10日断水搁田,搁田至土壤沉实;复水后勤灌浅水,满足根系发育对氧气、水分、养分的需求,每灌水1次,保持1~2 d浅水层,落干2~3 d后,再灌浅水层;抽穗至成熟采用间隙灌溉的方法,高温不雨的天气保持田间浅水层,收割前7~10 d断水。

2.2.6 综合防治病虫害。以防治条纹叶枯病、穗期病害、灰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虫害为重点,统筹兼顾,病虫兼治,秧田共防治3次,大田共防治8次[4]。

3 成效

水稻高产攻关田建设,通过培育壮苗、调优肥料运筹、科学水浆管理,有效优化了群体结构,使产量结构更趋于合理,实收产量达11 250 kg/hm2以上,进一步挖掘了机插水稻的高产潜力。如能进一步加强肥料运筹的调节及择优品种的选用,产量有望突破12 t/hm2。

4 参考文献

[1] 丑波.水稻高产攻关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2011(8):40-41.

[2] 侯孝民,祖志高.水稻高产攻关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1):8.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6)

1.1近几年来,随着气候逐渐变暖。无霜期为本地区推广生育期在135天以上的中晚熟水稻品种提供了基本保证。

1.2提早育苗、提早插秧,抢积温、抢生育期。通过以上两抢,可多抢积温200℃左右,抢生育期7~10d,使种植生育期在138~142天以上的中晚熟、晚熟水稻品种成为可能。两年来以周边市县为学习典范,凡用稻草盖育苗床,3月1~5日扣棚,4月5日之前育完苗,5月2~12日插秧,水稻品种均为吉粳88,公顷单产达到了10000~11500kg,而4月15日以后育苗,5月25~30日插秧的农户,水稻公顷单产只有7500~9500kg/hm2,每公顷少收水稻1500~2500kg,减产幅度15%~25%,而且出米率低,每市斤少卖0.1~0.15元。

1.3水稻早育苗的前提是化通置床。利用稻草覆盖置床技术,可使水稻能够提早育苗,培育壮秧,一般可争取积温150℃左右,同时稻苗很少得病。

1.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稻草盖置床,提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的基础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高茬收割,培肥地力等技术,为推广晚熟品种、实现水稻创高产提供了先决条件。

1.5典型示范带动推广。本地区在推广水稻科学“两早”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实施中,采取抓典型示范户的方式,以点带面,通过示范户的现实说法带动大面积推广。

2寒地水稻科学“三高”高产栽培模式基本要点

2.1寒地水稻科学“三高”高产栽培模式的时间要求。春冻秋防,推广稻草覆盖置床技术。具体措施是在填充冻前,用稻格荛30cm以上,稻草捆1m以上,覆盖育苗床,使置床冬天基本不上冻,或冻层很浅,第二春天在3月上旬提早扣上棚膜,加带置床隔化速度,待置床全部化通后开始育苗。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置床化通后,水稻3月下旬育苗没有问题。尽管在出苗前期及育苗期遇到了较长时间的低温,但稻苗仍安全无恙,并且健壮。到4月末在苗床上已经看见分蘖。最早插秧的示范户是5月1日,5月5日面积插秧,5月10日掀起插高潮,5月20日插秧基本结束。

2.2选择优质品种、培育壮秧,是三高栽培的前提。要选择能在当地正常抽穗、安全成熟、分蘖率高、抗逆性强、丰产性能突出的大、中穗型优质品种。方正目前大面积应用五优稻3号、垦稻10号、东农426、东农3489及龙稻3号等优质品种。培育秧龄35d左右。叶龄3.2~3.5叶,充实度高的敦实矮壮、基部粗壮偏平、整齐带蘖、叶片挺举、植株富有弹性的壮秧。采用大棚育苗,严格控制播量,精细配制营养土;手插的以钵体盘育苗为主,敏孔播芽种2~3粒,机插秧盘播量控制在110g以内。播种期控制在4月15日之前,推广三膜覆盖技术。

2.3培肥地力、科学施肥,是“三高”栽培的保证。以超稀植为重点的三高栽培,要依据寒地稻区水稻生育期短,前期营养生长要早生快发,后期生殖生长要防止脱肥早衰的特点。在施肥技术上,一要控氮、稳磷、增钾。二要遵循底肥要重、追肥要早、量要适中、穗肥要稳的原则,特别是氮肥的使用应向穗粒并重,提高穗的质量方向发展。同时要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挖掘潜力增施有机肥,实施全层施肥法。目前方正稻区NPK比为2:1:1、4,亩施N9,16kg、P4、5kg、K6、7。其中N肥按基、蘖、穗比为5:3:2三次施用,P肥全部作底肥,K肥基、穗比为6:4。蘖肥在水稻4叶期、6叶期两次施用,穗肥在水稻倒2叶长出一半时施用。

2.4壮秧稀植是“三高”栽培的关键。从生产实践看。目前方正稻区大力推广超稀植技术,依据现有的品种、施肥水平及管理和地力等因素,平方米20穴左右,400穗以上方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就栽培密度而言以行距9~10寸。寸,穴距5寸,每穴插2~4株为宜。大面积于5月25日前(在增产期内)结束插秧,目前由于机插面积酌逐步加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不育5月苗、不插六月秧,也充分发挥了中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

2.5本田管理叶龄指标计划化、精细化。本田管理全面实施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技照叶龄指标计划管理,做到实时准确诊断,提高各项栽培措施的到位率。对施肥、防病、防虫、灭草的时期和各生育阶段的灌水标准进行叶龄指标确定。根据叶龄进程和叶色,诊断水稻植株营养状况,随时调整管理措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调控生育进程,确保水稻安全抽穗成熟。大田管理要做到精细管理,提高各种栽培技术综合增产效果。施肥方面要使各种肥料混拌均匀,且田间施肥要施匀,到头到边。应用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进行2次灭草,药剂配万可用瑞飞特750ml、吡嘧磺隆225g。水稻生育后期阔叶杂草可以使用48%排草丹进行喷雾防治。施药要选择晴好无风天气,进行甩喷或喷雾,施药要均匀,防止药害发生。严格进行水层管理,达到以水凋湿的目的,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2.6节水灌溉是“三高”栽培的调控手段。首先,三高栽培采用科学节水灌溉技术,协调水、肥、气、热。改善田间小气候,培养健壮的水稻群体。插秧本田除泡田耙地、插秧扶苗、施肥用药外,全生育期实行湿润灌溉,即前水不见后水的过水灌溉,保证本田的湿润状态,以利提温促进水稻生育。在水稻孕穗期、扬花期如迂17℃以下低温时,水层加深至17cm,以利深水护胎,防御冷害。同时要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确保稻作安全。水漏影响水稻生育,尤其是寒地稻区更加突出。井灌面积占60%左右。二是渠道覆膜增温;三是设晒水池,早晨灌水,只灌不排,利用回水;四是本田加宽池口,定期交换位置,曲线灌水;五是山区沟塘地挖沟排水,降低水位,提温增氧;六是推广空气增温技术,可提高水温2~3℃。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篇(7)

关键词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福建邵武;拿口镇

2010年福建省农业厅在邵武市拿口镇组织实施万亩烟后稻高产栽培项目,其平均产量为10 281 kg/hm2,最高产量达到12 804 kg/hm2,产量较高,该项目使全镇粮食增长900 t。

1项目概况

该项目涉及14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1 186个农户,3 598人,烟后稻面积668.7 hm2。拿口镇年平均气温18.5 ℃,海拔189~325 m,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耕作层厚,排灌方便,农民接受新技术能力强。

2主要做法

2.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管理机构

邵武市农业局根据福建省农业厅的要求,周密部署。分管局长负责项目的领导工作,明确提出项目的各项组织管理措施。邵武市农技站负责项目方案设计,计划的制订、落实。拿口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农技站组织项目实施,镇、村2级农技员负责田间技术管理。各级农技干部明确职责,任务到人,全程跟踪管理。

2.2成立项目技术实施小组,强化技术服务

技术实施小组负责制订技术实施方案,项目宣传,技术指导,培训和督察等。在实施过程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镇农技站人员必须保证项目实施的物质调配和关键技术到位;村农技员必须保证水稻生长关键时期技术到户、到人、到田。同时市农技站不定期对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对关键技术进行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进行创建。

2.3大力做好项目宣传,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实行技术与物质供应配套服务,对种子、化肥和农药进行统一配送。同时对村级农技员和种水稻骨干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按小组对农户进行分阶段全面培训,在技术上以点带面,确保技术传到每个农户手中,结合发放技术说明纸,将阶段性农事活动技术都写在说明纸上。在水稻生长的各个关键时期,要求农技人员到田头指导农户,特别要提高示范户的带头作用,确保农民掌握和使用科学配套的生产技术。

2.4推广配套技术,为提高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在项目区种植超级稻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合理的肥水管理,推广旱育壮秧技术,合理密植;在病虫害防治中,实行统防统治及综合防治措施;推广新农药、推广机械化作业,为提高产量、提高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关键技术措施

3.1抓好示范片

每个村建一个百亩攻关示范片,所有技术措施都在示范片里使用,对农户起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

3.2选好品种,适时播种

从历年种植品种中选择高产、高抗、适应性强、安全的品种,如ⅱ优1698、特优009、ⅱ优315、ⅱ优航2号等8个品种。对于全生育期128 d左右的品种,在拿口镇要求9月25日齐穗。播种时间按排在6月15日左右,最迟在6月20日之前要播完,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对示范片统一集中播种育秧[1-2]。推广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密度为27万穴/hm2。

3.3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结合不同品种各阶段需肥特点、不同茬口类型和土壤肥力特点进行合理肥水管理,实现养分平衡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分地块对土地进行测土选用配方肥。依据烟后稻田土壤中钾含量比较高的土壤肥力状况,施用总养分含量30%的复合肥(n∶p2o5∶k2o为15∶7∶8)750~1 050 kg/hm2作基肥。第1次追肥在栽后5 d,施尿素75 kg/hm2加除草剂,第2次追肥在倒三至四叶期,施尿素150 kg/hm2;抽穗1/3时施尿素90 kg/hm2加氯化钾75 kg/hm2,齐穗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加爱苗,以促进灌浆结实,保持后期转色,延长叶片功能寿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4科学管水

掌握薄水浅栽间歇灌溉,除草时保持2~3 cm水层,分蘖数达到目标穗数80%~90%时,及时晒田控苗,剑叶露出后实行间歇灌水,干湿交替,保持土壤湿润,收割前7 d断水落干。

3.5防治病虫害

烟后稻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飞虱、叶蝉、卷叶螟、稻瘟病、细条病、纹枯病。组织8个临时专业防治队,40台机动喷雾器,每个专业队包村包片。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期和气候条件,实行连片统一喷药防治,镇村农技员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掌握准确防治时间,准确配好农药,确保防治最佳效果,把病虫害控制在防治指标限度内,确保水稻丰收[3-4]。

4参考文献

[1] 吴腾水,袁廷茂.d奇宝优1号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8,26(2):15-16.

[2] 徐健武.夷山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1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