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6 16:07:53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篇(1)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音乐是人类的本能,科学证实音乐能够促进幼儿大脑的成长发育,培养幼儿的审美及艺术灵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在小学阶段,音乐配合其他学科更能突出教育的功效,然而当前许多小学音乐教师主观认定音乐课程是一门辅助学科,教学工作全部围绕教材展开,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从而忽略了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音乐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也称为教学资源,即一切有利于音乐教学及能够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具体而言,音乐课程资源共有三种类型,一是校内资源,二是校外资源,三是信息化资源。其中,校内资源是教学场所与教学环境两大资源的统称,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把握,以及如何使之为教育所用;相对而言,校外资源的种类更丰富,也更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如民族民间音乐、地方传统音乐、宗教音乐等;信息化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内音乐文献及校外网络资源等。

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育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育的方式也不是仅将教材知识授予学生,新课改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有教师能够利用多方资源,完善教育程序,并及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才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提升教学质量[1]。

1.校内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而对教学场所与教学环境的充分利用则体现了教师的睿智。

以《堆雪人》一课为例。

没有雪的场景:

师:风在动,枝叶在动,我们听听窗外的风声(沉默),是什么声音?

生:呼呼的声音是风在响,哗哗的声音是树枝在动。

师:我们再听听鸟儿的叫声(沉默)。

生:唧唧喳喳的叫声。

师:三者融合,多像一首大合唱啊,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进行一次大合唱?

全体合唱《小雪花》,并导入课题《堆雪人》。

有雪的场景:

师:下雪了。雪花纷落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是怎样的声音?

生:没有声音。

师:那么同学们听到了咯吱咯吱的脚步声了吗?听到了吱吱呀呀树枝断落的声音了吗?

生:听到了。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生:有想去看看的冲动。

师:好的。老师也很想去看看,我们先来学会一首歌:堆雪人,一会儿我们一边唱歌一边一块儿堆雪人。

如此,笔者充分利用了教学场景与校园环境因素的相互融合,并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性,教会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并使他们认识到即便是学习,其实也充满乐趣。最后,笔者向学生们阐明了一个道理:对音乐的反应是人类的本能,但受先天条件限制或许有些学生不适合学习声乐,但一切都不能阻挡爱好,即便不适合学习声乐,但器乐也能使我们享受音乐,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大器。

2.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

笔者认为,对于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结合课外练习及课外辅导,而这正是小学音乐教师所需关注的重要课题。

当前有许多小学音乐教师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教师希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认为教育的范围仅限于校园,至于生活中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则是家长的责任,学生将来的失败是受学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成材则功劳有教师的一半,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的责任即是负责教育学生,教育的范围包括校内教育及校外教育两项主要内容。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开发与利用校外资源的责任甚至大过于开发校内资源,这体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以及对学生生活环境的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通过校内学习音乐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到社会环境之中,让学生感受课堂之外的知识,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加强学生的音乐素质[2]。

3.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如今,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课堂上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以多重功效结合教学教材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对激发学生想象与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仅是小学音乐课程资源中的一个方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揭开教育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校内音乐文献,同时运用实用软件如Cool Edit、格式工厂等使其帮助我们更好地改造音乐,帮助学生练习音乐。而最新的音乐作品如年度音乐大事、音乐大赛等资料都能从网络中获取,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事实上,小学音乐的课程资源远远不仅于此,运用方法更能多种多样,如校内的读书声、校外的车水马龙声,等等。能够信手拈来体现了教师的素质,能够将其有效运用,以加强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才是真正的睿智。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宝贵财富,是小学音乐教师思想与教学素质完美结合的综合体现,开发和利用小学音乐课程资源是21世纪音乐文化和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才能不断充实、完善和调整现有小学音乐课程,使之符合我国先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程资源开发 音乐教师

初中学校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即回答怎样开发与利用音乐课程资源的问题。首先,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能够体现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性的原理,形成基本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思路。其次,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立足实际教学需要,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第三,由于音乐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地域性等特点,因此开发与利用要联系学生实际需要,体现复合性开发的特点。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研究思路是转变观念、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多方取源、综合利用、以校为本。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突出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音乐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学科地位

初中学校由于学制短,仅有3年(少数地方是四年制初中)。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音乐课作为“饭后甜点”而存在,成为可有可无、可上可停的自由学科,一有考试或学校其他活动,就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音乐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观上是由于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上的片面认识;客观上也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这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致使音乐课程资源形成严重浪费现象。因此,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上述的特殊性,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单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首要的关键。要促进音乐教师形成课程资源观念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要使音乐教师充分理解什么是音乐课程和音乐课程资源,以及音乐课程资源对音乐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因此,在音乐课程资源的研究中,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四、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许多学校中的很多音乐方面的人才,如在教师队伍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不乏有能吹拉弹唱的能人,学生中也有很多学有所长的艺术特长生,完全可以开发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搞活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音乐课程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

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知识技能学科无法替代的,是学校音乐课程的一种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电台、计算机、网络、宣传栏等媒体中的音乐资源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开展综合性的音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音乐教育氛围。如开展“点歌节目、晨歌、午唱、每周一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发挥利用学校的音乐教育的作用。

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音乐课外活动小组是学生音乐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活动方式,使所建立的活动小组能够真正的活动起来,不流于形式。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篇(3)

[关键词] 开发利用 课外资源 音乐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新理念,指出了课编教材的普遍性和局限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不光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还要把开发和利用音乐课外资源作为重点,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开阔、开放。

《音乐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而音乐课外资源的概念并没有明确指出。笔者认为可以笼统地讲,音乐课程资源以外的,而且能在音乐课堂上被合理有效利用的资源,均可称作音乐课外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对于丰富小学音乐课程资源,激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开发利用课外音乐资源呢?

一、采用课外歌曲,深化教学情感

音乐新课标要求:“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德育中的核心,在音乐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本身的需要。如在五年级聆听歌曲《红梅赞》时,我介绍了这是描写了解放前夕,江姐与反动派做殊死斗争、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它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歌曲以红梅报春的深刻寓意来赞颂江姐。

二、借用影视作品,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美育来进行。《茉莉花》是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民歌,曾在多个场合用多种表演形式演出过。在六年级教唱这首歌时,我问学生,你以前听到过这首歌吗?哪里听到的?学生们回忆,在很多电视节目中听到过这首歌。不同的演唱风格、不同的表现形式带给学生不同的音乐感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音乐视野,还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中国的民歌《茉莉花》已经真正地走向世界。

影视资源能激发学生的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只要能合理使用课外影视资源,一定会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妙用艺术节资源,增色音乐课堂

我区每年举行一次的艺术节,内容丰富,包括舞蹈、声乐、曲艺、器乐等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才能的舞台。但是也有一点局限性,参与的是少数同学,比赛的时候是集中一起,所以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就没有机会观看。每次比赛结束后,教研室会录制一些碟片发给我们,这些碟片除了给我们老师作参考,我想作为音乐老师还得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观看一下碟片,让他们感受一下氛围。由于在形式上淡化了考试的气氛,更突出了学生在兴趣、爱好、个性上的表现。课堂上,学生踊跃登台,参与表演的同学十分投入,气氛融洽而热烈,在表现方法与形式上也有很好的创意。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高,激发了其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音乐课堂也增色不少。此外,积极主动参与到艺术节活动中的同学也逐年增长。

四、使用乡土音乐资源,开拓音乐课堂

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宝库中一颗奇异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格和民族文化,学生所在区域的学校也不例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校园文化各蕴涵着特色性艺术文化。音乐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学生为本,立足于音乐教育的总目标,注意开发挖掘区域音乐课外资源,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和鲜明个性的音乐教学。如教学《赶圩归来阿哩哩》这首歌曲时,为了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我把彝族的服饰、风俗人情、凉山的彝族火把节等情景讲给学生听,还哼唱了彝族的《祝酒歌》,让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他们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扩大了知识面。

五、巧用其他学科资源,充实音乐课堂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理解本学科知识,除了把握本学科各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还应充分关注课外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进度及相关知识点,因为这些知识对于认识本学科知识以及形成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至关重要。

六、引用舞蹈素材,丰富音乐课堂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又讲究意境和形式性很强的艺术,它是通过直观可感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动态的人体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舞蹈成为音乐之形,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奥尔夫认为,语言、舞蹈和音乐是一个不能分离的行为,三者同出一源,密切相联。

总之,课外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舞台。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和利用好身边的一切资源,强壮音乐课程,进而使音乐教育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的孩子真正享受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我们的音乐课堂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叶 子 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出版社)

2.丁绍番《关于音乐教学观的哲学思考———学习国外教学法的几点体会》[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篇(4)

关键词: 远程教育 音乐教学 教学运用

远程教育是以Internet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并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一种新型教育技术。教育机构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校园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形式。

通过远程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打破传统教育在教育资源(师资、教材、实验和演示设备等)和教育方法(统一模式、集中管理和单向传授等)的限制,也可以使广大受教育者,尤其是那些无法集中时间进行较长时间学习的人们,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远程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的教育活动形式,为了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显著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可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广泛应用到音乐教学课堂上。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加速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变革音乐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事实上,学生非常喜欢远程教育这一学习模式,因为通过远程教育,他们可以课件或影像资料,直观地、立体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并快乐地接受音乐,甚至可以随音乐律动,这有助于学生大大提高音乐学习兴趣,让音乐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就例如:我利用远程教育播放《小燕子》一课时,孩子一开始上音乐课时,兴趣不浓厚,可当我开始播放课件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优美的音乐、精彩多姿的画面吸引了,我问道:“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燕子们一般是什么季节飞回来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春天。”我继续问道:“那谁能说说春天是怎么样的呢?”孩子们的兴趣完全被激发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春天”。从这堂课例中,我深深感受到远程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它不但让学生立体地感受和体验到了音乐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烘托音乐课堂气氛,强化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容易对枯燥、单一的学习形式产生逆反情绪,但对活动有兴趣,利用音乐活动进行学习,学生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所提供的音乐教学资源和活动由于是形象、直观、立体的交融式学习环境,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生成,为营造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我在教授一年级音乐课《彝家娃娃真幸福》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彝族,首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播放了一段有关彝族的画面,画面上,彝族的人们穿着彝族特有的民族服装,唱着彝族的歌曲,正在尽情地舞蹈、游戏。通过播放远程教育资源,学生不用走出教室就可以欣赏彝族的风土人情,并且,通过学习《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能感受到彝族音乐的特点与变化,随着《彝家娃娃真幸福》的音乐踏歌起舞,尽情领略音乐所带来的快乐。这就是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它让音乐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内涵,实现音乐活动多样化。

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时,比如进行节奏训练时,因为知识内容比较单一,学生感觉节奏训练很枯燥,往往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把抽象的节奏训练赋予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就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的表现更加准确。比如:进行一个枯燥的节奏训练时,一开始我没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而是自己单一地叙述了一个故事场面,故事叙述完,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而后我通过播放远程教育资源,学生直观、立体地看到这样一个生动的画面: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花儿也醒来了,小动物们都到户外进行晨练了,广场上热闹极了,可小狗还在睡懒觉,狗妈妈汪-│汪-│汪汪│汪-地催促小狗快起床,和大家一起锻炼身体。我们和狗妈妈一起来催催小狗,这样学生就掌握了X-│X-│XX│X-的节奏。不一会儿,远处传来:“叽叽叽”的叫声,原来鸡妈妈听说小动物们都出来锻炼了,也带着鸡宝宝们参与锻炼,它们边走边│鸡O│鸡│鸡O,我就问学生:“有谁想学学鸡妈妈和小鸡?”让学生模仿小鸡的动作和叫声,这样学生学会了XX│XO│XXX│XO的节奏。在故事情景中,通过画面的启发,学生不仅掌握了节奏,而且培养了观察力和表现力,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强化了音乐课堂学习效果。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音乐教学,要有的放矢,不盲目跟从。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自主学习,并非“全权”下放,教师“袖手旁观”。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时,不能完全依赖远程教育资源,必须有针对性地充分做好课前功课,针对学情和教情的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借鉴的资源,有机整合和借鉴,而不是滥用资源或者毫无目的地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应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并预先讲解基础问题,再通过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示和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跟从。远程教育资源中储存了大量的信息,在此情况下,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教授六年级歌曲《丢丢铜》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台湾的语言、音乐特点及风土人情都不熟悉,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歌曲呢?我课前设计了一节音乐活动课。在音乐课中首先向学生提问:大家去过美丽的台湾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台湾有多大?有什么风土人情?台湾的语言是怎样的?台湾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吗?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成4~6个学习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交流发言,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团体协作,从而获取大量信息,得到想知道的答案。还可以利用信息教室,让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在这里教师作为引导者,先进行问题设置,明确任务,提前向学生呈现评价学习活动的量规,并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种形式,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过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自我努力分步实现、总体完成。成功的反馈信息,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利。不仅调动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远程教育有很多优势,应正确理解及运用它,因为远程教育资源再好,它也只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的补充,不能取代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主要功能。目前远程教育还只限于浏览和下载,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在线传输,在线课堂也处于尝试阶段。中国的远程教育整体上都处于摸索和探路的阶段,曙光在前而前路漫漫。要利用远程教育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远程教育的组织者、开展者(有关教育部门)需要继续完善工作。远程教育的组织者、开展者(有关教育部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远程音乐教育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的骨干人员,为远程教育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良教育资源。

由于远程音乐教育是建立在Internet的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要求远程教育技术的开发者还是教学的管理者,不但要精通音乐方面的知识,还必须精通电脑操作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教育部门首先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在现有的音乐教学及音乐管理人才中,培训一部分这样的人才,如此才有可能让远程教育这个教学模式继续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所用,并源源不断地提供与之相关的优良教育资源,为远程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远程教育音乐课堂的师资力量。在没有渗透远程教育资源的音乐课堂中,很多音乐老师可以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一旦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有的音乐教师则显得力不从心,问题就在于这些教师的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不高。应当提高音乐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组织、培训音乐教师学习使用多媒体设备,学习如何在远程教育网上进行教学操作。

总之,远程教育给音乐教学带来的好处确实不胜枚举,目前网上大学、各种远程培训课程如雨后春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很多音乐院校开设了在线远程音乐教育课程,相信,通过教育部门今后对远程教育工作各方面的完善及广大音乐教师的不懈实践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利用远程音乐教育一定会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周平.现代远程教育与音乐课的关系.

[2]张红梅.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3]侯秀娥.浅谈远程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4]唐小波.基于Internet的远程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篇(5)

一、生成性资源的特征

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性资源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生成性资源具有不确定性,在音乐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教师只有好好利用生成性资源,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生成性资源还具有多样性,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动态、多向的教学活动,在音乐教学进程中,会因教师以及学生因素造成课堂多样化,从而影响教学水平。再次,还具有独特性,对于音乐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还存在独特的风格,会因教师以及教学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最后,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生产性资源也具有短暂性,使发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动态言语、行为以及情绪等,不具有长期存在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好好利用生成性资源,提升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水平。

二、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

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也存在许多的生成性资源,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掌握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性资源遍布在音乐教学主题的确立阶段、课程的实施阶段以及活动的结束阶段,在该教学实施中,学生作为生成性资源的主体,学生动作、语言、思维等方面,都可以在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一些动态生成性资源,不管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在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随时出现,教师只有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才可以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避免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疏忽、纰漏的产生,提升音乐教学水准。

三、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合理应用生成性资源的措施

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合理应用生成性资源,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也关系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以下就来分析具体的实施措施:

1.找准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根本的出发点,针对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可以有选择地应用实施,秉承学生为起点的课程教学理念,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抓教学重点,提升自身教学中的自信心,能够针对综合实践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有积极乐观的应对心态,能够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水平。

2.改进教学理念,注重自我反思

在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对于其生成性资源,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应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合理利用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结合网络等媒体技术形式,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在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教师也应该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够智慧应对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实践中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使音乐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应用生成性资源,提高学生对生成性资源的应用水平。

3.提升教师能力,有效应对生成性资源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篇(6)

  音乐的开题报告1

  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资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项研究,不光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升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

  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具体时间为:20**年9月——20**年10月。

  第二阶段:

  1.抽查,了解围绕课题在所教班级实践操作。

  2.分工明确及时展开研究工作。

  3.同课头研讨、展示,兑现分析。

  4.结合第二课题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展演。

  具体时间为:20**年10月——20**年12月。

  第三阶段:

  1.围绕教材开展一系列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

  2.课题归纳总结。

  3.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报告。

  4.按期学习交流,互相听课,组织艺术实践活动。

  5.总结陈诉。

  具体时间为:20**年1月——20**年6月。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体现形式。

  传统教学形式与现行的教学模式的碰撞,学生及社会思想的改变,课题的研究会有一些困难,但是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各项配合再加上全体课题组人员,相信一定客服各种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也将此研究报告及课件,调查结果,课案,表格等形式把结果予以展示。

  音乐的开题报告2

  (一)来源和论文类型

  1.选题来源:自行命题

  (二)课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已正式启动并使用,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音乐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但能够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对开发提升人们的智力、增加想象力、培养创造性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但是,从近二十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的状况来看,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长期停滞不前,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不能在同一步伐上。音乐课至今没有得到重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音乐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都严重缺乏,且管理与对音乐的研究也较落后。这些地区的教学质量普遍很低,教学模式很单一,大部分都是以传统的教唱模式为。由于地区条件的局限性,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性观念又较强,使得较偏僻的地区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严重欠缺,那么这些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也就很难接收到专业的音乐知识,感受不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因此也就难以发挥出音乐本身所要实现的美育功能。

  2.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中的湘西自治州全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湘西自治州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汉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三十个民族,其中以土家族、苗族居多。由于湘西地理位置偏僻,地处武陵山区,境内山峦叠起,丘陵起伏,多民族杂居,湘西自治州是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已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计划之中。由于该地的地域封闭性和交际范围的限制,经济落后,教育基础很单薄、教育改革起步较晚,因此也使得那里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多城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西自治州这个较为落后的地区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分散性、地方性和落后性等特点。本课题通过对湘西自治州中小学进行了初步的的考察与探索后,对当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促进该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生长在湘西,深知当地地区音乐教育的落后,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推进该地区的音乐教育教学能略尽微薄之力。

  (三) 研究现状综述

  湘西地区的音乐文化积淀很深厚,音乐舞蹈更是该民族地区中群众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内容,因此,大部分研究者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在对湘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之中,也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反观对湘西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研究则起步晚,成果极少,且都是以论文与期刊的形式出现,至于专门研究该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成书目前还没有,可见对其研究的薄弱与缺乏。现对湘西自治州的音乐教育研究分述如下:

  1.已有硕士论文研究现状

  陈育梅的硕士论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从教育环境产生的国内国外背景的简单介绍,然后从问卷的调查统计对湘西自治州中小学的教育环境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估,后对当地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的对策。该篇论文是对整个湘西州中小学教育环境的状况一个详细的调查概述,对后面中小学音乐的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价值。

  侯杰的硕士论文《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该篇论文是结合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对该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研究,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实施音乐课程提供了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扩展了其研究的视野。同时结合音乐人类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从跨文化这一角度来审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不但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实际的运用,为理论提供了的支撑点。改进传统教育的以音乐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促进作用。

  王跃辉的硕士论文《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该论文从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为着力点,以过发放回收问卷,统计调查结果与分析这一客观调查来研究当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而后对湘西州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从对湘西各级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几点建议;对如何提升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思考和关于建设湘西自治州乡土音乐教材的思考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2.各类期刊已有研究成果

  王蓉芳,唐寅玲发表的期刊《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为例》,本篇文章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文化的积淀、文化的传递、文化的选择以及文化创新这四个方面的文化功能进行探讨和研究。

  周慧《论湘西多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据湘西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式,结合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展开对音乐课程资源实践教学利用的研究,以乡土音乐资源整合为理论前提来提出乡土音乐资源整合的具体做法,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湘西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的需求。

  杨蓉《湘西地方音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在文中分析了湘西地区音乐课程资源的种类,并简要说明了课程内容资源的调查与筛选的方式方法。对该地区的音乐课程的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陈瑾《湘西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从对湘西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分析入手,提出教育机构在思考当地文化发展的通史,更应重视民族地区有特色的文化传播和继承,并着力于本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研究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以湘西传统音乐为突破口,改革农村音乐教育,并提出了新思路:让有特色、简单易学的民间乐器进课堂;结合科学的发生发声,学唱湘西民歌以及利用湘西民间舞蹈资源,开设室外音乐课堂。

  田爱萍《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湘西农村音乐教育观念陈旧、师资力量不足、设备落后等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陈文静《关于湘西农村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点思考》。作者主要阐述了如何将湘西丰富的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其研究成果对开发与利用湘西音乐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龙勤彪的《湘西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前景探析——以两河中心小学为例》。从客观上进行探索与分析,从主观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

  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研究》。该文章通过对湘西所管辖两区两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整体状况深入的调查研究,整理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与不足,细致梳理的问题的形成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途径来促进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刘廷新的《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文章对湘西农村部分中小学的音乐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校及家长对该门课程重视与认识等方面做了一些调查,指出应从提升认识、更新观念,巩固师资,引进专业人才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当地的音乐教育问题。

  从以上已有成果以及本人所搜集的资料显示,在对湘西自治州音乐教育的研究方面,其成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且大多数论文资料都是针对一些常见的教学现象进行论证,并谈一些较为主观上的体会及感想,没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及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其创新性成果也并不多,可实施性也不强。

  (四) 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研究。

  第一章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概况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策略

  本课题是通过发放问卷,对湘西自治州地区的中小学进行农村与城市的分层发放,并对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来进行该地中小学目前的音乐教育情况的了解。通过对部分县市的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学生以及走访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从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本质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情况来研究。努力分析出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和影响的因素,剖析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客观分析,为湘西自治州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五)难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难点

  湘西自治州辖吉首市和花垣、保靖、永顺、龙山、泸溪、凤凰、古丈这七个县。其各个县市的中小学都较分散,且都距离较远。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整个湘西的教育都较发达城市单薄。据本人所了解,湘西州里面发展较快较好,教育也相对比其他县发达一点的城市中小学,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这个只关注学习分数的教育大浪潮里,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主科教学,因为这影响着他们的升学率。而在落后偏僻一点的农村中小学里由于教学设备以及师资的缺乏,音乐教学活动则难以顺利开展。这给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增加了很多难题。

  2.创新之处

  首次系统的全面地从各个方面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发放回收问卷得到最新的数据来统计,掌握一手资料,并客观的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

  (六)拟采取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第一步,搜集整理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文献资料。

  第二步,实地调查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况。

  第三步,分析所得调查情况,研究其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2.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实际调查,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图书馆书刊查阅以及网络电子书刊、资源等方法搜集文献资料,努力占有第一手资料,力求系统、全面地搜集与研究论题相关的教育资料来进行客观、全面和细致的梳理。

  (2)访谈法:选择性的对本课题有关的领导、教师、学生、部分家长及各相关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访谈,包括面谈或者电话等。并对所得到的回答进行客观的分析来获取所需的资料。

  (3)问卷调查法与抽样法:采用发放问卷,对湘西自治州地区的中小学进行农村与城市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来分层发放,并对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来获取所需资料。

  (七)研究计划进度

  20XX.5—20XX.8 选题并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9.1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20XX.10—20XX.3 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20XX.3—20XX.5 修改毕业论文,定稿

  20XX.6 毕业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周纯禄.跨世纪的奠基礼:湘西州教育综合改革研究[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04

  [2]孟铸群,陈红涛:湘西民族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07

  [3]秦平著:民族教育探索与实践[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01

  2.论文类

  [1]侯杰.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7

  [2]王跃辉.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

  [3]陈育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3.期刊类

  [1]王跃辉.基础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湘西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J].音乐教育与创作,20**,9

  [2]王蓉芳,唐寅玲.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商情,2010,15

  [3]周慧.论湘西多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2

  [4]杨蓉.湘西地方音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J].民族论坛,2005,8

  [5]陈瑾.湘西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6,03

  [6]田爱萍.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观周刊,2011,14

  [7]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2,2

  [8]龙勤彪.湘西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以两河中心小学为例[J].20**,7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篇(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当代的音乐教育按其性质一般可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两个系统。在普通音乐教育系统中,又可以分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职业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等不同的类别。

就教育规律、对象和性质而言,各种类别的音乐教育都有着自身的体系和特点,不可相互代替。然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追随与沿用专业音乐教育模式,一直忽视对自身体系的研究和建设,音乐教学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上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传授为贯穿线。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只面向一些具有音乐天赋或音乐特长的学生,导致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一些省、市、地区和学校成了准职业教育、准专业教育的现象。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每名学生不论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应享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因此,面向一切学生、适应所有学生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获得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它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性的音乐教育。

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标,2001年7月,由教育部制定的适应素质教育目标、促进音乐教育健康发展而又切实可行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终于通过审查正式公布出版。“课标”的实施将对新形势下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起到积极的、指导的作用。从2001年全国38个实验区反馈的信息来看,广大教师已经认同、接受并正努力实践着“课标”的理念。2005年,根据“课标”编写的中小学音乐课本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始使用,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高等师范音乐院校本来应该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但在现实中,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对新课程的理解、接受、实施却远远落后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即将成为小学、中学音乐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在见、实习过程中,出人意料地表现出对新课程的麻木、迟钝,每被问及,听到的回答常常是“不太清楚”、“知道一点”。学与用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试问这样的毕业生如何在他的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如何在教学中改进教学工作,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意识?

要改变高师音乐教育这种被动、落后的局面,就必须从高师的课堂教学抓起,尤其应从研究音乐教学方法的“小学音乐教学法”、“中学音乐教学法”课堂抓起,因为教育专业课程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的,是解决未来教师“如何教”的课程。高师院校的教授们、高讲们应走出象牙塔,走进中小学校,走到教育改革的最前列。

二、问题的解决

(一)在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

音教法课程一般在最后一年开设。建议在第一节音教法课上就引入与新课标有关的内容。首先,创设教学内容。按照惯例,第一节课往往是介绍课程的重要性,大概的学习内容,大致的学习方法,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要求等。应改变这种惯例,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作为音教法课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其次,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师应抛弃用熟用惯的“讲授法”,而将“新课标”的内容转变成大纲式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如: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有什么意义?新课标的特点是什么样的?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突出的变化?实施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有哪些?对培养学生有什么好处?……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的学习和理解,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并给出答案。答案不唯书本、不唯教师,是生成性、开放式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由的,既可以看书自学,也可以自组小组讨论,还可以向教师请教、讨论,并可以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第三,改变评价方式。以往的评价总是由教师指向学生,常常形成“一言堂”。新课标要求转变评价方式,在总结课堂教学时就可以采用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气氛。

以上种种做法都是为了通过教师的行为告诉学生们:作为未来的教师,必须从现在起就树立科学的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即将开始的教师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二)在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歌唱部分规定:学习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发声的自然、音高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时感情的表达均与呼吸有很大关系。歌唱时的呼吸与自然的呼吸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想教会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准确的呼吸方法不容易,如果选错了教学方法,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我曾经布置学生书写教案“呼吸的教学”。学生们一看到题目就议论起来:这有什么好教的,太简单了吧?很快就写完了。可是在小组中试讲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他们大多采用了“讲授法”,而且表述太专业、太抽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根本就听不懂。受此挫折后,他们意识到问题远不是原来以为的那么简单,开始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下面是一个学生设计的得到大家认可的方法: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封闭的不透明的小塑料袋,要求全班一起放在鼻子前打开。这个设计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习兴趣。学生们打开,发现里面装的是芳香扑鼻的鲜花时,不禁发出了惊喜的欢呼,并深深地嗅了起来。这时,教师才带领学生边嗅边体会呼吸的动作,在呼气时同时发声,然后要求学生拿开袋子,用相同的感觉进行发声练习。

这个设计在实习中得到应用,果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小学生们表现出了高涨的学习热情。

通过这件事,学生们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备课”着眼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情感需求。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的音乐教学要求实现师生角色的根本改变和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使学生们对新课标的理念有了更多的了解,越来越多地接受了它。

(三)在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

《新课标》的第四部分特别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认为《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科书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它们和其它的具有地方、民族、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建设对于实现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目标,特别是对于提高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此深有感触。

为了培养高师学生利用与开发音乐教育资源的意识,在音教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根据学生专业特长的不同成立四到五人的学习合作小组,互相取长补短,学以致用,优化专业资源,增强专业自信。并且在教育见习、实习中仍然分配在一起,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加同学间的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2.充分利用校内音乐教学设施,如专用音乐教室和各种教学设备,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礼堂、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都是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还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活动。我校与周边的小学、中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个月都可以带学生去听课、观摩、见习,包括每年长达三四个月的毕业实习。在学习打击乐教学时,由于缺少儿童打击乐器以及开发儿童打击乐器资源的需要,学生们有的向家长求助,有的向民间艺人请教,还有的寻找其它渠道,最后呈现的作品品种之丰富、制作之精美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3.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系统交流课程资源,为音乐教学服务。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声像技术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音乐教学服务。为了让学生们尽早建立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掌握使用的方法,我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实施教学,由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学生们边学边模仿边用,学习效果非常好,到毕业前大实习时个个学生都学会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各种电教器材的使用。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理解新课标。

教育教学实践是音乐课程结构最重要的一个板块,是从学生“变成”教师必需的过渡环节,是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的蜕变。只有参与见、实习活动,学生才能将几年中学到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真正了解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运用新课标的的理念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