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产业发展的建议

产业发展的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6 16:07:53

产业发展的建议

产业发展的建议篇(1)

关键词 第三产业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东省国民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发展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经济大省。回顾广东省经济的发展,由于服务业占的比重相对于工业占的比重一直相对较弱,工业一直都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广东经济实力的增长、人均GDP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前一阶段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以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来推动的,经济的增长方式是以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为主。而随着这一增长方式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伴随而来的能源和资源的紧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等问题,慢慢地制约着我省工业的发展,进而制约总体经济的增长。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得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广东省实现新一轮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广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划分标准,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060-2120美元,中期为2120-4230美元,后期为4230-7940美元,按2009年广东省地区人均GDP已达到41166元,以现在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6.6729算,广东省地区人均GDP达到6169.13美元,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期。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我省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必然发展趋势。

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经济体要走向发达,发展第三产业是必由之路。而广东省第三产业在过去三十一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扩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我省地区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广东省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地区总产值从1978年的185.8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9482.56亿元,增幅达212倍;第三产业的产值也由1978年的43.9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8052.59亿元,相应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由1978的23.63%增加到2009年的45.72%,2009年底我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2.8%,与2008年相比上升了0.6个百分点。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如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就在于如何发掘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

按当年价格算,2009年第三产业对我省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5.7%,与1978年的26.3%相比上升了19.4个百分点。2009年第一、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1%与49.2%,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2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稍微上升了2.4个百分点。第一、第二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在逐步的减弱,表明长期来我省经济依靠工农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在逐步地改变;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发展的趋势在逐渐形成。

(二)第三产业带动了总就业量的增长。

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大量新就业的劳动力,而且还吸收了大量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过来的劳动力。2009年我省总就业人数为5652.3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为1584.96万人,占28.0%,第二产业为2211.71万人,占39.1%,第三产业为1855.73,占32.8%,由此可看出第三产业已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为我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作出了极大贡献。

(三)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省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除了第三产业总产值在改变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在进一步得到优化,不但第三产业的一些传统产业在增长,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由1978年的10.0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595.34亿元,增幅达158.7倍;批发和零售业由1978年的19.39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907.43亿元,增幅达205.1倍;新兴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金融业由1978年的4.5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283.39亿元,增幅达504.1倍,房地产业由1978年的1.4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470.63亿元,增幅为1739.9倍;新兴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13.5%上升到2009年的26.3%。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第三产业的结构在慢慢地优化,在原有的传统产业保持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新兴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质量有待提高。

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多年,与我国其它省份相比,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体上是良好的,增长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到2009年底,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5.0%,在第三产业中仍占据着基础地位。其原因有:(1)一些如医疗、住房、教育制度改革等的社会保障措施还不完善,无法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极大地抑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2)中国老百姓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观念,“勤俭持家”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美德,认为只有多增产少消费才能富国强民,使得居民的消费需求未能有效地启动;(3)市场环境、商品和服务质量不高,使得居民消费的欲望被抑制,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市场环境差、商品少、服务质量、服务意识不强等极大地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与世界上其它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如果一个经济体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0%,可以判断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已经达到发达水平。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多在60%以上,而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广东省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390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780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约占GDP的45.6%。这一数据与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60%,相差甚远,所以发展第三产业尤为重要。

如图1所示,第三产业的比重能达到45.72%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服务业现代化的今天,这还是远远不够的,第三产业还需大力向前发展。

另外,从上述广东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趋势图,不难看出第三产业的比重总体上保持上升的趋势;但是从2005年开始,上升的幅度比较小,上升的速度趋于缓慢。如何才能保持第三产业的增长呢?

三、未来发展的建议

要使得我省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要做好以下的几点:

1、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1)在市场的准入方面,要放低服务业进入标准,开放第三产业的市场化,大力支持金融、房地产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新兴产业的进入创造条件。(2)健全、建立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对一些不再适用且阻碍第三产业的规章制度进行清扫,对一些还未建立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确实需要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建立,以切实保障第三产业的发展。一些国家还没建立而我省第三产业发展又需要的规章制度,可以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

2、有侧重点地发展第三产业,在保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新兴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越是发达的经济体,其金融业、发地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就也大。

3、推进服务业的专业化。加速制造企业服务与生产环节的脱离,鼓励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实现专业化经营,促进生产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重组,通过外包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实行深化分工,以达到服务业的规模经济。

(作者: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学研究所,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H.钱纳里,S.鲁宾逊.M.赛尔奎.吴奇、王松宝译.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版.

[2]肖萍.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2).

产业发展的建议篇(2)

摘 要:为从国家战略的视角讨论自主计算机辅助

>> 发展自主CAE软件产业的建议与对策 自主CAE软件产业建设的瓶颈和思考 自主CAE软件产业和服务平台建设 苏州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与对策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印度软件产业成功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吉林省软件产业自主创新现状与提高能力对策研究 坚持自主创新 实现航空CAE软件的产业化发展 从印度软件产业的缺陷看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国产数据库软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发展CAE软件产业的战略对策――第339次香山科学会议召开 袁野:软件产业发展与政策环境息息相关 中国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策略的比较研究 关于徐州发展软件产业的几点思考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SWOT分析的安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 湖北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ODEN J T,BELYTSCHKO T,FISH J,et al. Simulation-based engineering science[R]. Washington: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06.

[8] Computational science:ensuring America’s competitiveness[EB/OL].(2005-06-09)[2009-02-01]. .

[14] 程耿东,陈飙松. 国产CAE软件产业的战略对策[R]. 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第339次学术研讨会,2008.

[15] 周建平. 载人航天工程CAE软件的应用与发展思考[R]. 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第339次学术研讨会,2008.

[16] 钟万勰. 发展自主CAE软件产业的战略探讨[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8:17(4):I-VI.

产业发展的建议篇(3)

由于地域、经济条件限制,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起步较晚,但甘南藏族自治州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畜牧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牧民的思想,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农牧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快调整畜种结构,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收入增加。目前,共有甘肃华羚、玛曲雪原及昌翔肉食品公司等30多家企业在甘南州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的吸引下落户办厂,取得了初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甘南州畜产品加工规模逐步扩大,加工能力逐步提高,畜产品市场价格明显上涨,广大牧民主动交售牲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共注册登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80个,切实提高了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㈠农牧民观念落后,畜牧产业科技化水平低

农牧民整体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观念落后,在养畜种类上小而全、多而散,惜售思想严重,不愿加大牲畜出栏,致使整体效益不高,产出投入比低。这种传统的粗放养殖管理仍占主导地位,未能实现精细化的畜牧产业管理,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的升级。

㈡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由于龙头企业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也是畜牧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又是联系农户和国内外市场的纽带,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和技术创新的综合功能,因此,龙头企业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是在甘南缺乏规模较大、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供、销不能形成整体链条,畜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制约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㈢农牧专业合作社能力弱

尽管近年来甘南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一方面各地合作社发展不均衡,覆盖面不广;另一方面内部运作不够规范,组织章程流于形式;合作社与会员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会员参与合作社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服务层次低,竞争力有限。

㈣种畜群结构和投入产出不合理

大部分牧民在养畜种类上小而全、多而散,家家几乎都有马、牛、羊,但没有大型专业养殖户;加之传统饲养牦牛一般要六七年出栏,羊三四年出栏,生产周期长,整体效益不高,产出和投入比较低,导致农牧民收入徘徊不前。

㈤草畜矛盾凸显

全州草原退化、沙化、干旱现象日益严重,草地综合产能逐年下降,再加上鼠虫的危害,导致草畜矛盾尖锐,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畜牧业生产效益严重下滑。

三、促进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㈠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在扶持发展壮大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大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有信誉、技术成熟、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并大力发展本地原有企业,逐步延伸产业链,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的经营机制,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

㈡完善农牧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加入到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中,把传统的“企业+农牧户”形式变为“企业+合作组织+农牧户”的生产经营形式,使广大农牧民以组织的形式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链,从而能改变其弱势地位。要充分认识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制定扶持农牧民合作组织的有效政策,加强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使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中介服务组织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积极加以发展。

㈢加大畜牧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

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引导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适度集中,实现规模效应。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配套设施完善、经营管理先进、建设效益良好的典型示范乡、示范村,努力打造两三个拳头产品。

㈣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产业

由于畜牧产业发展带来的草场超载过量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产业,保护生态安全已成为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面临的实际矛盾。要努力促进产业发展由经济型向生态经济功能型的转变,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畜牧业。

㈤优化畜群结构,加大畜种改良,提高单畜产值和畜群整体效益

畜群结构不合理是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甘南州畜群结构的现状是1岁~3岁的羊和2岁~5岁的牛同群放牧,甚至3岁以上的羯羊和6岁以上的牛仍在饲养。据研究表明,羊在1岁以前、牛在2岁以前生长速度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之后开始减慢,并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完全停止生长。因此,大龄牛、羊的饲养对牧区的经济又直接影响。就藏羊和牦牛来说,适宜的饲养周期羊不应超过1年半,牛不应超过2年半,在此期间,应通过良好的饲草和科学管理使其迅速达到理想体重,至少在即将停止生长前出售。为此要提高认识,加强仔畜和大龄畜的出栏,用科学的方式合理搭配畜群结构。我们要依托种公羊基地和种公牛基地,进行畜种改良,有针对性地开展品种选育和异地优良基因的引进,全面更新和改良现有畜群。

㈥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当地人才的培养,加速高新技术的普及力度

首先,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牧民进行培训,对其中有专长的人,要给予指导,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搞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为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培养人才。

㈦引导牧民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

产业发展的建议篇(4)

论文关键词:新兴产业,文献综述,政策建议

一、新兴产业的概念及起源

1新兴产业的概念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

2新兴产业的研究的起源

研究新产业的成长最早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间以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市场分工理论。他写道:“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这段话被后来的经济学家称之为斯密教条,斯密定理即由此而来。现代国外学者对于新兴产业成长和培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政府的作用以及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上。

3新兴产业的行业特征

新兴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我国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李悦教授在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讲话的第五讲《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结构》中提到了,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开始建立时产值比重不大,但生产增长率高;第二,多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科研经费高,职工的科技水平高;第三,产品的附加价值高;第四,对于国民经济现代化具有较强的推进和带动作用。

结合新兴产业的行业特征,发展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技术的创新与新兴产业联系在一起,技术创新可以产生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也可以促进技术的创新。伴随着最近二十年间发生的诸多技术革新,出现了信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其次,新兴产业作为社会新专业生产或专业服务的集合,是社会生产分工发展的最新成果。发展新兴产业可以加快社会分工发展变化的过程,由原有产业间分工结构逐步衰退、消亡,新的产业间分工结构逐步形成、发展;第三,新兴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供给力量,其产品适应了市场需求变动的新趋势。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推进和带动国民经济。

二、新兴产业的发展理论

1国外关于发展新兴产业的理论研究

20世纪中后期,学者开始研究新兴产业的发展,典型的两大理论是:

(1)“TFP全要素”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索洛建立其模型,即经济增长中减去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后,即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称之为全要素贡献率(TFP)。TFP通过假设将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处理,主要包括:市场条件为完全竞争市场;技术进步是中性的;生产要素投入主要是资本和劳动,且资本和劳动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等。由于此前提假设带来了TFP在使用上的局限性:首先,要求资本、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这与实际生产情况差别较大;其次,借助经济计量和数学推导,用总生产函数间接地测定“余值”作为技术进步的贡献。“余值”不仅包含了狭义的技术进步,还包括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的改善、自然灾害的减少、劳动质量的提高等。如果不能区分这些因素,将直接汁致技术进步贡献力的高估。虽然TFP理论存在弊端,在经济国际化的大趋势下,经济增长成为各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生存的重要条件。

(2)新经济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和卢卡斯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探讨用新的理论来解释经济的增长,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尤其是在内生的技术变化。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只有资本的不断投入和劳动力的持续增长,经济未必保持持续增长。因此,尽管某些特定的技术突破可能是随机出现的,但技术的整体增长同投入的资源成正比;技术进步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率,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率。

“TFP全要素”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都强调了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而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就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两大理论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国内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

国内学者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等问题,对新兴产业及扶持政策、主导产业及主导产业的培育与选择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张胜荣、金高峰在《新兴产业的竞争战略》中提出了新兴产业进行战略选择时的几条建议,首先要塑造产业结构,要从整个产业的角度出发,和其他新兴产业一起寻求和制定游戏规则。其次,正确对待产业的外在性,在新兴阶段,企业自身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产业中的其他企业的发展。还要选择正确的进入时间,进入过早或过晚都对企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一般认为,早期进入新兴产业是有利的。最后,掌握预测技巧,图景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黄南在《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中指出,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是新兴产业崛起的重要手段。他在分析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历程后认为,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可以促进各种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的集中和倾斜,这确实是发展新兴产业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关涛、张永岳在《新兴产业群的发展与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思考》中讨论了新兴产业群出现的必然性,发展新兴产业群不应该盲目地模仿日本或者欧美的做法,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同时应该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学关注的核心,并应该据此形成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特定学科范式。

他们还提出了,体制性障碍的存在是我国新兴产业群的一个重要特征,伴随着新兴产业群的发展,体制性障碍这一问题会进一步突出。

林文在《战略产业演变机理及产业培育可行性分析》一文中得出战略产业形成的重要结论:需求收入弹性大,关联效果强的产业易演化成新的战略产业。并且认为战略产业主要培育时期是产业发展的幼稚阶段和成长阶段。在幼稚阶段应该主要是确定研究与开发战略推动技术发展;在成长阶段应该主要培育产业和市场的规模。他将战略产业的转换机制分为两部分,第一步是由科学技术孕育战略产业,第二步是战略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总的来说,国内对于新兴产业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次上,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具体的发展措施,也没有提出像国外“TFP全要素”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那样的发展理论,虽然已经有学者把上述理论运用与我国的现实相结合,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国外的理论在我国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新兴产业发展理论的创新。

三、新兴产业发展与政府之间的的关系

现代国内外学者对于新兴产业成长和培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政府的作用的影响因素上。

在分析政府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角色时,国外与国内理论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一方面,国外的学者认为政府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作用轻微,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多的的是依靠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国内学者则认为政府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是直接干预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决定的,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在企业的发展中的作用还是重大的。我国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完全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去,只有这样,我国的新兴产业才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西兰学者TobyHarfield在《新兴产业的竞争与合作》一文中主要研究了新兴产业对于追求利益的竞争和行业间合作关系的处理,并说明在新兴产业出现的过程中,相对于政府的鼓励措施,市场竞争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更为必要。

美国学者NicolePohl于2005年4月发表《日本产业振兴一政府角色与市场的平衡》,探讨了日本产业振兴合作组织(IRCJ)作为政府调控市场的一个半公开组织的目标以及与市场的关系,分析了产业振兴合作组织由于功能不是很明确,在产业的扩大再生产方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该组织的目标只是提供一个区域性的安全网络。

郭辉勤在《新兴产业亟须政府干预》认为,目前以演绎西方理论为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同我国的现实脱节。要振兴我国的新兴产业仅仅依靠企业自发的能力修养无济于事,必须由政府直接干预。政府干预不是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减免税收和扶持资助。具体来说,就是要吸收计划经济的优点由国家直接创建、掌握和控制一批新兴行业的国有企业,还要借鉴市场经济的优点,把研发、制造、服务等繁杂的环节通过竞标外包的形式甩给社会企业,籍以迅速形成一批由这些国有虚拟企业为龙头的新兴产业群落,整体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陈洪涛、施放等在《基于政府作用的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中导出了政府对新兴产业作用的模型,接着详细阐述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衡量因素及政府行为的作用程度评价指标,指出当前我国政府在产业政策、产业激励政策、外部环境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方式的重要性。

四、写作思路

通过对新兴产业发展理论的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应该说国内在新兴产业方面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我打算选取具体的某一个具体的新兴行业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要界定这一行业,发展的必要性。

其次,运用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学知识,从市场容量、创新条件与环境、投入要素的供给状况和政府政策、其发展前景等方面分析这一行业的市场结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

第三,结合文献综述部分分析国内外关于扶植发展这一产业的政策措施及发展历程;

第四,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2

2 张胜荣、金高峰.新兴产业的竞争战略[J].特区经济,2008,(5).

3 黄南.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8,(10).

4 关涛、张永岳.新兴产业群的发展与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7,(2).

5 林文.战略产业演变机理及产业培育可行性分析[J].资源·产业,2005,(2).

6 郭辉勤.新兴产业亟须政府干预[J].经营与管理,2004,(7).

7 陈洪涛、施放.战略产业演变机理及产业培育可行性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7).

产业发展的建议篇(5)

【关键词】文化产业 发展 政策 建议

造成当前文化产业园区普遍不能向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近年在国内房地产过度发展的大环境下,受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的文化产业园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公开的房地产化的圈地运动。真正把园区定义成“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园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运营商都是打着开发文化产业的幌子利用政策来向国家拿地,随即以出售或出租的方式进行房地产商业开发,“文化产业园区”已然变成了一个空壳概念。

文化产业园区的房地产化,不仅极大的妨碍了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因其所售商品房多属无产权或小产权房,价格远低于市价,从而也会给房地产产业带来冲击,同时使购房的消费者面临极大的风险。关于文化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针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给出的相关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晰产业定位和标准划分是保证产业发展的前提

标准的制定直接决定着园区的生命力和园区的未来发展,可之前运营商在入园之前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对“文化产业”内容的进行严格的分类和划分,加之各地方标准各行其道,从而造成了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覆盖内容万马奔腾的局面。如:北京市将体育休闲、软件开发等都归入文化产业,实际上这些产业早就被划入了体育产业和科技产业;而云南省在申报文化产业项目时,把茶业、玉器等也一并上报。还有的地方为了出政绩,故意模糊产业标准,把服务业、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的产值都加到文化产业里,造成产值虚高的假象。标准的含混不清极大的障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明确的产业定位和清晰的内容划分对文化产业日后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

二、建立后续在园区运营时的严格监管机制

对于文化产业园实际实施的项目,监管部门要加强审核力度。特别是对于使用新批用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有关部门必须要通过严格的监管避免企业和运营商打着文化产业的之名,行地产开发之实。一经发现核实立刻严肃惩处,绝不姑息。否则文化创意产业只会沦为地方提升GDP以及企业牟利的牺牲品。

三、经济上需要不断根据市场实际需求

改进和完善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支持政策。我国财政已经通过专项基金等方式对文化产业发展给予支持,但还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还需要继续强化和创新财政支持政策。要加强国家在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经相继实施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继续强化对动漫产业、数字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税收优惠的范围,支持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减轻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的税收负担,促进公益性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建立文化产业投资风险基金,制定无形资产评估质押贷款等办法,为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便利。通过逐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而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持政策

作为主要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产业,因其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密不可分,因此文化产业对专项人才有着特殊的需求。能否拥有充足的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决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和速度。而缺乏了解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正是我国当前文化产业所面临的最大的发展瓶颈。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制定文化产业人才长期培养规划,构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使之达到产业发展的需求。比如鼓励文化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理论研究。同时完善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和引进力度,尤其是高层人才的引进,为文化产业长期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根据文化产业人才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专门的文化产业人才信用和评价政策与体系,为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和流动提供可参考的标准。

五、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

在各地方文化厅等相关部门指导下,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沟通,整合资源,协同推进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各地要建立相应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在产业链各环节加强对本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和引导,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作用、孵化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

六、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制支持政策

产业发展的建议篇(6)

一、鼓励扶持合法规模开发

(一)清理税费降低成本

对房地产开发过程规费进行一次清理。没有政策规定的坚决取消,能降低标准的尽量降低标准,能后置的尽量后置,能放开的坚决放开。

实行扶优扶强的税费政策。对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增值税按下限征收(普通住宅为,除别墅外的其他非普通住宅为,别墅、写字楼、营业用房等为,单纯转让土地使用权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配套费暂不开征;经批准调整规划容积率的,调增面积应补交土地出让金部分从优收取(按政办发[]号和政办发[]号办理);报建环节打捆收费标准暂不提高;房屋维修基金推迟至办理产权分户时收取。对出让土地按规划要求建成的住宅,办理分摊土地转让时,不再要求用户提供土地评估报告,一律按基准地价核缴土地使用权转让契税。

实施购房财政补贴,降低交易成本。自发文之日起至年月底以前(凭交易合同和税票)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含二手商品住房),按所交契税的地方所得部分给予的补贴;出售二手商品房并在一年内购买新建商品房的,其二手商品房交易所交的营业税在购买新房时由财政给予全额补贴。二手房交易综合税由调整为执行(综合税不含营业税、契税,具体各税种所占比重由税务机关确定分解)。

(二)加大房地产信贷扶持力度。严格实行商品房预售许可和商品房销售合同备案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商品房销售网上备案。购置第一套商品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由由调减至,贷款额度由最高万元可放宽到万元,最长贷款期限由年可放宽到年。积极开展住房公积金期房抵押贷款。对信誉良好、业绩突出、在建开发规模较大的房产和建筑安装企业,银行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利率优惠。要继续为小区购房户提供按揭贷款,积极开办二手房交易按揭业务。银监部门要加强监管,降低房贷业务收费门槛。住房公积金开户行要积极推行银行组合贷款。对房贷业务开展较好的商业银行,市区两级政府将在政府性资金和基金开户上给予支持。

(三)逐步推行保障性住房分配货币化。对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要实现廉租住房保障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改变实物分配的单一模式,廉租住房坚持租赁补贴为主,实物承租为辅方式,探索实行经济适用住房的货币补贴方式。

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四)限制淘汰散、小开发。对没有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项目,报建环节严格执行省定收费标准,足额征收;开征义务教育基础设施配套费;若提高规划容积率,调增面积全额补交土地出让金。对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项目,禁止拆分零散开发,否则,按未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征收标准执行。

(五)规范用地市场。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从严控制协议出让土地。协议出让划拨土地使用权补交土地出让金标准,由原来按评估价的调整为收取。严禁任何单位违反政策搞变相集资建房。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与村组签订协议圈占土地,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

(六)清理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由规划建设部门牵头,国土、房产、城管、监察、公安等部门参与,对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清理,坚决依法打击违法违规开发行为。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非法建筑,坚决予以拆除;对非法转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党政干部职工擅自非法买卖土地建房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对、失职渎职、违规办理有关证件的国家公职人员,坚决严肃查处;严厉打击房地产证件造假行为。

三、改善服务环境

(七)简化审批程序。招拍挂取得的土地,同一宗地第一批次转让经会审同意办理的,以后批次转让不再上会会审,直接办理;合并审批开发项目,对规划和工程设计方案实行一次性受理,平行审批。缩短审批时间,一般项目审批要在法定时限内缩短一半以上。

(八)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制度。市房产主管部门分区域、分地段归集商品住房价格信息,每季度通过报纸、电视、政府网站中心城市房地产市场指导价格。及时公布房地产预售许可证办理情况,引导消费者购买有合法产权证件的商品房。

(九)积极搭建交易平台。今年月举办市第二届房地产投资交易洽谈会,促进房地产市场开发和消费,鼓励房地产开发商以多种方式让利营销。

(十)推动已出让地块尽快开工建设。开展已出让地矛盾协调专项活动,加大限期拆迁力度,促使开发商尽快开工。积极探索征地拆迁市场化运作,推行净地出让。

(十一)加快处置房屋产权办证遗留问题。针对中心城区部分房屋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没有办证,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交易的实际,成立处理房屋产权办证遗留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城建的市政府领导主抓,分类清理遗留问题,研究制定处理意见。

产业发展的建议篇(7)

[关键词] 志丹县 养殖产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41-01

一、志丹县出台新的扶持意见

志丹县政府为了进一步推动畜牧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切实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曾出台过新的畜牧产业发展扶持意见。

1.志丹县新扶持意见的内容

当时出台的扶持意见,改变了过去产前扶持的状况,变为产后重奖。只要在建场、规模及生产管理方面符合扶持条件,经过验收之后,都将成为养殖扶持补贴的受益者。养殖扶持的补贴仅限于全县当年新发展的规模化养殖场,扶持范围包括猪、鸡、羊,涉及到养羊户“23”模式、“453”模式、养羊场(育肥场)及养羊小区,年初存栏和年末出栏达到相关标准,都将能够获得一次性扶持补贴3000元到15万元不等;养猪场同样根据存栏和出栏数量,达到标准的,扶持资金最低5万元,最高10万元;年存笼蛋鸡3万只以上的规模养鸡场,一次性补助现金5万元;为了鼓励各类企业投入畜牧产业建设,县政府还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土地、税收、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一次性补助资金最高可达20万元。

2.志丹县新扶持意见的落实方式

为了使扶持补贴真正的落到实处,并且能够带动产业健康发展,县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严格的验收及兑现办法。畜禽年初存栏数以乡镇畜牧站免疫登记的备案数字为依据,出栏数以乡镇畜牧站出具的产地检疫票据数字为准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回收的产地检疫票据数字为准,然后县畜牧兽医局再组织核查年末存栏数,三方相互之间对应没有矛盾的,将会予以享受政策;所有养殖场户的畜禽进出场情况必须报告县畜牧兽医局来进行检疫,并要对进购数和出栏数进行备案,实行动态管理,年终综合审定后进行兑现;凡是被纳入养殖兑现政策的养羊场(户),必须实行舍饲养殖,如若出现放牧现象,将不予以验收考核。最终验收合格的养殖户,由县畜牧兽医局向县财政局统一报送名单,采取“一卡通”的方式直接兑现到场(户)。

3.志丹县新扶持建议的作用

此类畜牧产业发展扶持意见的出台,不但彰显了县政府对畜牧产业的关心重视,而且还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养殖户发展养殖业、推动志丹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二、志丹县养殖产业发展案例

志丹县养殖产业项目多样,有羊子养殖业、肉牛养殖业等一系列的项目。

1.志丹县羊子养殖业的发展

在志丹县,羊子养殖一直都是农业经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山羊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差、饲养落后、一家一户养殖,造成了成品羊外调困难、销售不畅、规模效益、抗风险能力弱、附加值低的现状,这些一直制约着羊子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尽快的适应羊子养殖业的新形势,充分的发挥羊子养殖业的传统优势,打出特色牌,政府特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发展山羊养殖示范户。近年来,志丹县加快了羊子养殖产业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县羊子存栏18万只,千只以上规模养羊场38个,其中新发展16个,出栏羊子9.6万只。

为了更好的发展本县的羊子养殖业,应在现代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技术条件下,进行养殖业的结构调整,这将有利于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之间的联结,进一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具体来说,山羊采用规模化养殖,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为贯彻落实,应该建立一个规模养殖示范场,使羊子养殖产业规模扩大以带动当地的群众致富,进一步扩大羊肉销售市场,逐步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切实的达到创业的目的和宗旨。山羊养殖场建成后能使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上小康生活,充分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农民的关怀,维护社会稳定。与此同时,为了降低饲养成本,还可以开发廉价饲料,例如:种植饲草。同时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强管理。圈舍也要定期打扫、清理,粪便可直接用于施肥,排出的污水要进行生物杀菌,经过科学设计和建设,无环境污染且有利于整个乡镇的生态环境整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2.志丹县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2.1牛肉市场的现状

近年来,各地牛饲养量连年下降,牛肉市场需求却与日俱增,市场的供求严重失衡,牛肉的价格也是久高不低。牛属节粮型草食动物,抗病力强、饲养所需成本低、养殖风险小、收益高,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当前肉牛养殖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2.2肉牛养殖的发展政策

为了更好的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可以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以此来鼓励和支持肉牛业的发展。具体可以奖励扶持,对养牛规模大小不等的个户给予不等的奖励;对于养牛规模较小的个户,可以给予贴息贷款,发放补贴。可以通过以上以及更多的政策鼓励个户养殖肉牛,提高群众的积极性,更好的带动本县的经济发展。

2.3肉牛养殖的优势和意义

2.3.1优势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副产物丰盛且被放弃,成为污染源,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些产物若加以利用,就会成为牛的优质饲料,这样也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养牛的成本。牛食百草,所需的精饲料也少,销路通畅,农民有着传统的养殖习惯,发展养牛符合农民投入实际。牛肉属于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老少皆宜,人们对牛肉的需求越发加大,长期看来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广阔。

2.3.2意义

牛粪可以综合利用,是制作有机肥的好肥源,牛粪在经过发酵处理之后,可以制作有机肥使用,对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改善土壤肥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总之,对于我县养殖产业的发展,应着眼于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发展多项养殖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达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