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30 15:46:11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篇(1)

近年来,永修县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也是如火如荼,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福利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了道路硬化、村小建设和卫生院改建等工程,不断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基建工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现象越来越受到农民群众的关注。为贯彻落实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基建工程,维护农村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永修县审计局对新农村建设基建工程审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对多项新农村建设基建工程开展了专项审计,取得了明显成效。以下是笔者几年来对新农村建设基建工程审计的几点认识:

一、注重程序,依法开展审计。在基建工程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计。首先,审计局提前3天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实行送达审计。其次,通过审查凭证、账表、查阅与审计有关的合同、协议、预算书、决算书、核查实物,向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取得提供者签名或单位盖章的证明材料,编成审计底稿。审计终结后,根据审计底稿,写出审计报告。然后,根据“一把手定期听汇报,分管领导抓落实”的整改落实制度,专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由分管领导落实,对于审计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给予处理。最后,加大审计回访工作力度,跟踪检查整改措施和审计意见的执行落实情况,做好后续审计工作。

二、把好三关,突出审计重点。按照“全面审查,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在审计过程中把握住几个关键环节。一是严把基建工程建设程序审核关。对工程建设前的民主程序及入账审批程序进行了审计,特别是查阅了村级规范化制度出台后各村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会议记录、招投标和工程质量监督情况;认真审查施工单位资质是否符合招标要求,工程竣工后,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是否进行验收,相关资料是否保存完整并已归档。二是严把基建工程建设预结算审核关。审核材料价格和价差是否祥实。在工程预结算工作中,材料费用是工程造价最活跃的动态因素,它占工程造价的70%以上,因此,我们在认真调查材料市价的基础上进行审核。三是严把基建工程建设财务支出审核关。核实工程全部资金到位及入账情况,资金渠道是否合规,资金是否到位。核实工程财务支出情况,工程建筑安装费用是否按照合同、协议规定足额支付施工单位,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否合规,审查有无不合规定的列支项目。

三、审建结合,巩固审计成果。为了使新农村建设基建工程审计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实行了“四个结合”。一是审计与执行制度相结合。审计重点是对村级规范化制度出台后各村有关基建工程项目的审议决定记录、招投标和工程质量监督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出来的问题以书面报告形成直接递交党工委、办事处,督促各村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二是审计与规范财务相结合。从审计结果来看,部分工程的入账不规范,十分不利于工程的准确核算和引起群众不必要的猜疑。通过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对基建工程的财务处理进行统一,严禁“白条”、非正式发票入账。三是审计与考核干部相结合。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年终村干部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审查发现的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按照考核制度的规定进行扣分,促使村干部根据管理制度设定的权限及步骤处理村级事务。四是审计与制度完善相结合。根据审计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查漏补缺,健全和规范有关制度,逐步完善对村级工程建设的管理,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消除群众疑虑。

(作者单位:永修县审计局)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篇(2)

关键词:联合国审计 审计创新 项目管理 团队建设

在2014年10月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国务院对于审计机关创新审计方式、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的,完善审计制度,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工作部署,笔者认为,地方审计机关如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创新审计工作方式,适应审计工作新形势,建立审计工作新常态,是当前阶段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

联合国审计在管理机制、审计理念和审计方式,以及实务操作,都致力于科学、规范、高效,代表了目前国际上公共部门审计的先进水平,中国审计署借助联合国审计委员会这个平台,通过6年的工作表现,交流总结并吸收国际审计同行的先进理念、科学管理方法,值得地方审计机关学习借鉴,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参与联合国审计的实践经验,从项目管理模式、项目实施思路和团队作风建设等三个方面,试论联合国审计对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创新带来的启示。

(一)缩短管理链条,审计项目管理扁平化

联合国审计具有时间紧、任务重、审后无法当面沟通、绝大多数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在现场解决的项目特点,对项目管理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即在管理中减少管理层级,使决策层、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的管理尽可能减少,进而提高运作效率。在联合国审计项目的人员安排中,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审计署为联合国审计而设于联合国总部的主管机构),审计组长、主审和复核人员,每个角色都在审计实施现场的分工中有所体现。因此现场任何问题、任何疑点在管理链条内公开透明,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审计人员,以便及时补充取证或调整定性。

目前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管理链条偏长,每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往往要经过主审判断、组长复核、部门领导审核和法制部门复核、部门分管领导审核等多个环节,其中多个复核流程都是在现场审计结束以后,与审计报告同步进行甚至滞后于审计报告。如果复核环节对审计取证或者定性存在疑问,很多情况下是重新取证、报告返工,部分审计事项受时间限制,还面临着被舍弃的后果,审计成果不能充分利用,影响了审计效用的发挥。笔者认为,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的管理理念上,可结合审计项目特点和机构现状,有选择性的对审计项目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 比如全国性的一条鞭审计项目和专门的政府交办类项目,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时效性,还减少了多环节自由裁量权的风险。

(二)周密规划,加强沟通,提高审计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审前计划是联合国审计项目管理规范、高效、科学的基础。审计项目计划一经确定,严格执行,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丝毫不差。审计计划以审计实施方案(AP)和管理层问卷调查(AQ)为管理工具。审计方案公开透明,任务分解到人,计划明确到天。项目进点之前,审计组都通过项目进点一周前,将审计实施方案、管理层问卷调查和资料需求清单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给被审单位的指定联系人,让被审单位管理层了解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重要性水平、人员分工、涉及部门、实施时间以及审计人员对内控制度关注重点。

在国内,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计划阶段,或多或少还存在前期准备不足(主要为法规学习和行业知识储备)、审前调查流于形式,审计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而审计实施方案往往内容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后期变更较大;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方案的交流也往往只仅限于审计进点会上的一带而过,缺乏充分沟通

周密的审计计划建立在周密的审前调查的基础之上,联合国审计中的大型项目,如维和审计和儿童基金会审计项目,在年度审计开始之前,通过会派出专门计划审计组开展审前调查,回来后编制统一审计标准手册,即审计实施方案。笔者认为,提高审计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借鉴联合国审计的做法,一方面督促审计人员在审计准备阶段做足功课,收集信息,熟悉被审计事项,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单位,还可通过开展联网审计或电子数据预审等方法,提高对被审计单位或事项的了解,并且更大程度的发挥审前调查先遣队的作用,可以提高审计方案的针对性和现场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 创新管理工具,提高审计现场的管理效率

联合国审计对现场审计效率极为重视,常规审计项目现场时间不超过四周,第一周必须完成大部分审计查证工作,掌握主要审计线索,第二周,落实审计疑点,形成审计了解备忘录(AOM,即审计工作底稿),并开始与被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第三周,围绕审计查证问题,与被审单位谈判、形成最终审计工作底稿,第四周,撰写审计报告,向审计委员会提交报告。在高强度的审计工作要求下,联合国审计建立项目现场周报制度,审计工作周报为管理抓手把握审计现场工作状况,审计组长每周需将该时间段的审计实施内容、审计查证情况、存在疑点、进一步工作打算和存在的困难等向联审办汇报,做审计工作的梳理总结。

审计工作周报制度,对于地方审计机关而言,尤其适用于外出审计组或大型审计组的现场管理,与我们目前习惯采用的审计业务会相比,效率高、成本低、透明度高、便于采用,审计工作周报在留下审计痕迹的同时,还可以与审计计划相印证,跟踪审计进度,对于设置多个审计现场的审计组而言,还可以通过审计工作周报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发现一些普遍性和系统性的问题。

(一)提高审计规范化水平,强化常规审计程序的执行力

联合国审计将项目质量控制的思路贯穿项目始终,对从内控制度穿行测试、报表分析性复核开始的每个常规审计程序极为重视。微观层面上,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以对项目往年资料的研读理解为基础,针对个人审计分工编制审计实施程序(AP,Audit Procedure),并交由组长和联审办进行审核。在这个经过审核的程序矩阵里,必须详细说明每个审计事项的具体审计步骤,并且在完成相应事项的审计之后,需

要一一对照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以及审计结果,若没有执行,需要阐明原因以及是否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宏观层面上,联合国审计以审计质量控制检查表(Quality Assurance Checklist)为管理工具,以是非判断的形式直观地衡量审计项目从审前准备到审计终结各个阶段、步骤、程序的实施是否遵循了国际审计准则或联合国通用审计准则的要求,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体现了联合国审计以常规审计程序的执行作为项目质量控制基础的思路。 近年来,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明显提升,审计成果全面开花。但是受到项目评比标准的引导,审计惩治腐败力度加大,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常规审计程序有所轻忽、盲目追求案源的现象。常规审计程序是经过多年审计实践检验的做法,严格执行常规审计程序也是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与惩治腐败挖掘案源并不冲突,西方有句谚语说道“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所谓“你若盛开,花香自来”,常规审计程序往往是挖掘案源的必经之路,地方审计机关可借鉴联合国审计的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审计程序矩阵和审计质量控制检查表两个管理工具,将强化常规审计程序的执行力落到实处。

(二)强化审计结果的落实,注重整改落实,体现审计成果最大化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将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作为重点提出,这与联合国审计的一贯做法不谋而合。联合国审计重视审计建议落实,一方面,将往年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作为当年独立的审计事项,以审计建议落实情况追踪表(Matrix of issues in previously issued MLs)作为管理工具,来反映审计建议的执行程度、原因分析和管理层反馈,并在报告中给予固定篇幅和位置予以反映;另一方面,审计报告格式对审计建议的提出格式也略有差别,采取了审计查证问题和审计建议一一对应的方式,使得审计建议更有针对性、更具体、更易于执行和操作,从客观上提高了审计建议的落实率。

目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建议落实率不高是一个普遍现象。审计建议执行率不高,除被审单位执行因素外,审计建议空泛笼统,针对性不强也是客观现实。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应从审计建议水平上下功夫,一方面在不改变审计报告格式的前提下,力求将审计建议与查证问题一一对应,让审计建议落实单位易于对照操作,力求从完善制度、提高管理规范化的角度,在战略 、政策、控制等更高层面上提出;另一方面在将以往年度相关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的审查作为规定动作纳入审计实施方案,以跟踪促整改,以整改促提高。

(三)拓宽审计工作思路,提升审计的建设性和格局观

联合国审计以财务事项和管理事项为主题,在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上突出绩效和制度审计。审计人员往往以联合国管理制度和相关决议为评价标准,以联合国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努力让世界人民生活的更幸福”的初衷为评判原则,敢于突破财务数据对人力资源、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和预算标准等常规管理事项发表审计意见,甚至对联合国施行多年的一贯做法提出质疑。在维和审计项目中,中方审计师对维和项目执行多年的人员编制设定提出质疑,并通过分析性复核和测算,最终做实审计发现;在儿基会审计项目中,中方审计师对执行多年的国家委员会的费用提取费率提出质疑,经过多轮次的谈判,最终以儿童基金会的创立初衷为依据,取得谈判优势。

目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思路以传统型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思维占主导,在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家审计从审计的内涵和外延,都作了许多新的常识和突破,但是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突破。对于传统的政府审计,尤其是预算执行审计,借鉴联合国审计全方位、多领域的审计思路,可提升审计的格局观,进一步拓宽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对预算单位涉及财政资金的人、财、物等各方面综合审计。目前地方审计机关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心较多地放在财政财务收支方面,对管理领域的审计涉及甚少。笔者认为,许多管理领域的问题恰恰反映了更深层次预算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且在更高层次反映了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地方审计机关不同,联合国审计团队无权力架构,属于管理松散的临时性组织,因此对审计组管理以 “团队对个人精神引领,心中塑造共同愿景”为原则。在管理实践中,首先研究出团队共同愿景,以联合国根本目标激发团队使命感、责任感;其次依托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的作业规则,保障团队的执行力,依托临时党支部搭建团队管理架构,临时党支部建在审计组上,让党旗飘扬在审计现场,审计组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是建立学习框架和整合思维模式,提升团队成员创造力,通过矩阵式多线程作业管理模式,让团队成员承担多种角色,快速提升综合能力。

在团队建设方面联合国审计对地方审计机关的启示,一是明确作业规则,确保审计工作有章可循,让制度约束审计人员的现场行为,二是运用现代化管理工具,如联审办对现场项目,采用“甘特图”等管理工具,编制“项目工作进度控制表”实现审计作业精细化。在撰写此文的同时,笔者欣喜的发现,地方审计机关在团队作风建设方面,面临即将发生的管理模式变迁,已经积极做出反应,针对外出人员相对集中固定的特点,外出审计的审计组成立临时党支部进行管理,

团队管理的理念逐步与联合国审计趋同。笔者认为,地方审计机关需要进一步要面对的,一方面以继续临时党支部发挥了党组织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以青年审计人员为关注重点,着力提升审计专业化水平,构建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帮助青年人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针对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培养;给青年人精神引领,让实务导师成为审计事业的引路人,让爱岗敬业的作风代代相传;为青年人提供空间和舞台,多给年轻人机会,对工作中的非原则性错误,多一些包容,保护青年人的工作积极性,做好引导;创新形式让青年修炼内功,通过竞争机制提升青年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中国审计师在六年的联合国审计中,以严谨、踏实、细致、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多篇质量上乘格式简化的审计报告,让国际审计同行认识了中国审计。地方的审计机关以联合国审计的管理模式、工作理念和审计思路为指导,必将进一步发挥审计的国家治理功能,推进审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胜利:八出国门,审计联合国审计.安徽日报【2015年3月2日/第001版】

【2】 韩旭:格式要简化 质量需上乘. 中国审计报【2011年3月30日/第007版】

【3】 刘悦:联合国审计项目的实施特点.审计与理财【2009.6】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篇(3)

关键词:事前审计;估算;概算;预算;施工合同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udit work is completed by the traditional the final accounts of the audit (afterwards audit) form gradually to a single audit, advance the audit direction development, build up the whole process audit mod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whole process of government project track audit before aud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audit in advance, and combining the working practice, and advance the introduction of audit audit form and audit strategies, to advance the engineering audit (pre-audit) for situation some thinking.

Keywords: advance audit; Estimate; Budget; Budget; Construction contract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全过程跟踪审计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三个阶段。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而言,事前审计是保证工程投资效益的前提,事中审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事后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关卡。

事前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事前审计主要目的是加强预算、计划、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项目实施前准备工作的执行情况。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审计的监督和控制,可以实现纠错和预防的效果,达到规范工程建设投资的行为,有效控制和防范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减少决策性失误,防止弊端,有助于实现决策的合理化、科学化,效益化,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的预期目标。

一、政府工程事前审计的作用

1.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增加决策的透明度,防止滋生腐败行为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未能形成工程投资、管理、监督等之间权相互制衡的体制,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腐败、渎职等现象不断出现。而一直以来,政府工程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结算审计,是一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所发现的问题大多已难以改正、经济损失难以挽回。

审计机关将审计“关口”前移,逐步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领域拓展,使审计工作向多元化发展。通过政府工程事前审计,可以促进工程项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规避项目投资决策风险;促进建设单位加强内控管理,强化责任意识,从项目开展前期就能够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建设工程实施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有利于预防产生错误和腐败行为。

2.有利于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提升项目投资绩效

一般而言,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为75%―95%。项目决策阶段的方案比选、项目投资规模和总体实施方案等之中每一项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项目投资的失败。

通过事前审计,及时提供决策咨询,严把估算(概算)关口,以审计建议的方式供领导决策参考,可以引导和规范项目建设各方的行为,防微杜渐,从整体上提高建设投资绩效。

3、有利于设计方案的比选,切实搞好限额设计

一般来讲,设计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为35%-75%,根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编制的工程造价的概略估算,是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经过批准的设计概算是控制工程建设投资的最高限额,设计单位作为评价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和控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工程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建设成本。

在此阶段,审计部门抓好设计概算的编制质量的审核,与建设单位一起严格要求设计单位切实搞好限额设计,确保设计概算不超投资估算,防止出现随意提高设计标准,设计方案不经济,钓鱼工程等投资失控现象。

4、有利于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审计部门通过对招标程序、招标文件、预算编制质量的审计,审查项目相关开工前手续是否完备、项目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招投标程序情况等是确保项目招标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

招标文件、预算标底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变更签证,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通过招投标,建设单位可以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基础。

5、有利相关单位加强项目管理

采取项目事前审计,将审计监督贯穿于项目决策、前期准备、招投标的全过程,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等建设环节中的问题,促进建设单位健全制度,规范项目运作,科学管理,遏止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主观性指挥、任意性签证、随意性变更等现象,用有效的内控制度来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二、政府工程事前审计的重点

事前审计实际上就是围绕项目从立项决策,到设计、招投标等建设项目开工前的过程审计。在目前基层审计力量不足,技术手段有限的情况下,事情审计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要采用“重要节点适时跟进”的审计策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的重要节点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合同订立阶段。

1、项目决策阶段――重点是投资估算(概算)审计

此阶段审计工作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决策、审批或核准、建设资金来源、土地征用及使用、环境影评等前期工作是否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操作等,对具体评价项目在建设上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财务的收益水平进行检查、计算和核实。

重点审计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概算)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多列、少列概算问题,并分析不可预见因素造成项目超概算的原因,确定其影响程度,避免投资估算(概算)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偏差的现象。

2、施工图设计阶段――重点对设计概算及限额设计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设计概算的编制取决于设计深度、资料完备程度和对概算精确程度的要求。当设计资料完善时,按概算定额和费用指标进行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是控制建设项目总造价的总括性文件,一个准确、合理的概算不仅仅可以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实施,保证工程质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

限额设计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项关键措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与经济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才能达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

此阶段,笔者认为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性技术指标,即为保证设计成果的经济性而制定的技术上不应突破的限制值,如建筑结构钢筋含量、砼含量(需要专门技术人员评估);二是造价指标,即为满足投资或造价的要求限定的成本限制值,如平米造价、单方造价,避免设计概算超项目概算的情况。

3、招投标阶段――重点是对招标文件及标底进行审核

此阶段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招标的方式是否符合规定,招标文件的编制是否有明显的技术漏洞,预算标底的编制质量等内容。重点是对招标文件和标底两者结合进行审核,通过审计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防止出现重大错漏项、定额套用、取费错位等技术漏洞,以推进招投标工作顺利进行。

招标文件中列出了合同主要条款,并且对预算标底的暂定价、甲供材、措施费费率取值等约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时要两者结合,相互验证,不能脱离招标文件而只对预算工程量、定额套用等进行审核。未雨绸缪,为今后项目变更、竣工结算等做好准备。

此外还要注意审查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和供货等方面招标投标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招投标的是否存在着将整个项目工程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情况,对勘察、设计、监理和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应公开招标而不执行等现象等。

4、施工合同签订阶段

此阶段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核合同签订日期、签订对象以及合同内容,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的合同主要条款一致, 有无违反招标原则。出现实质性变更性质的条款等情况。通过审计,有利于防止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出现责权不清、推诿扯皮现象。 三、对政府工程事前审计的一些想法

近几年,通过审计实践工作结合国内外事前审计的总结与经验,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1. 依法审计,正确定位。

审计人员严格恪守《审计法》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能,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不能以职能部门管理者的角度开展审计工作,干涉建设单位的工作,以降低审计风险。应通过审计报告建议的形式参与到堵塞建设漏洞、完善管理机制、建言献策为目的工作。

相关案例:政府某代建工程项目投资概算约1.2亿元,招投标管理处认为按该项目投资规模必须由一级及以上资质的施工企业承包。同时,代建工程招标文件相关条件较为苛刻,导致投标单位少于三家,使得项目流标。审计部门通过分析相关文件后认为,二级资质单位的施工单位可以承建不超过注册资本金5倍的项目。根据审计建议,最终通过二次招标,一家注册资本金在3000万元的二级资质施工企业顺利中标,目前项目已经顺利实施。

2.发挥事前审计功效,体现绩效审计成果

事前审计不仅仅是传统工程审计的延伸拓展,也是绩效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事前审计不仅能监督工程项目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还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最佳决策方案,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高招标投标和合同签订等工作的质量,便于后续工作顺利实施。

相关案例:某区5个安置区限价商品房代建工程概算项目审计,送审价格为约49.06亿元,经审计测算,审核价为35.26亿元,审计核减13.80亿元,在源头上将建设概算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其中一安置小区为例,送审成本单价为5036元/,审计成本价为3360元/。根据审计建议,领导决策后,最终项目实施时,土地挂牌价从暂定的80万/亩,提高至230万/亩,仅此一个工程项目土地拍卖就增收超过1亿元,有效地缓解了我区民生工程建设的资金压力,取得了显著的审计成果。

3.结合建设项目,采取不同的审计模式

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鉴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配备和技术力量匮乏的限制,可以借助社会审计中介力量,参与到审计组中来,对项目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的实施审计,通过审计建议的形式,参与到政府工程科学决策的过程中。

对一般规模的投资项目,在招投标阶段,对项目的招投标文件以及预算标底进行审核,查找其中的技术漏洞,对经验不足的建设单位,以审计建议的形式给予提醒,结合审计建议,在事中审计时重点关注。

针对旧城改造的拆迁项目,审计部门开展拆迁工程的预算审计,控制拆迁预算规模,努力做到预算成果可靠、可控、可操作。

相关案例:在某医院新建工程的标底审核过程中,审计部门根据招标单位工程的轻重缓急采取了不同的审计策略。

⑴由于土建工程预算审计为紧急交办,两天时间对一个建设规模是8.57万,参考预算(初步)为1.29亿元的项目的审计是无法完成的。审计组明确了审计目标以定额套用及取费情况为审计重点,并根据以往经验数据对含钢量等技术指标进行了验算,发现了定额套用和取费上的错误以及一部分错漏项的问题,审核结果为1.23亿元;针对该项目预算中含钢量偏低的情况,审计建议提醒预算编制单位“抓紧时间重点核对钢筋工程量”,防止出现重大偏差,“以经过修订的参考预算(正式)公布的结果为准”的审计建议。最终在参考预算(正式)公布前,建设单位反馈我单位,钢筋工程漏记300余吨,防止了招投标过程中出现重大错漏项。

⑵对后续的消防工程、空调工程,审计对其从工程量计算开始进行了详细审核,两个工程送审预算价4398万元,审计核减1086万元,审计核增456万元。仅漏算的地暖打井费用就达到330万元,同时发现专业工程划分错误等问题,避免了今后施工交叉作业的矛盾,相关审计建议在招标单位在参考预算(正式)中都得到了落实。取得了显著的审计成果。

4.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中介力量,积极有效参与政府工程事前审计

针对工程项目事前审计的专业性、针对性、高效性,鉴于基层审计单位的现状,迫切需要积极调动中介力量,审计机关采用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组,通过社会资源优化组合,有利于可以加大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力度,扩大审计成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述医院新建工程案例中,由于中介机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及时介入,对设计图纸深度剖析,与设计人员的充分沟通,对空调工程等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专门的审计建议。根据专业人员的审计建议,建设单位要求原设计单位对图纸进行了优化修改,设计单位下发关于风机盘管、螺杆式水冷机组等型号调整的设计变更单,并在参考预算中(正式)中进行修订,以上就审计核减约25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加强审计风险控制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适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审计方向而介入项目管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形成职能冲。审计人员需掌握介入尺度,要严格以第三方审计的立场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应以审计报告或者其它文书形式发表审计意见或建议,不超越审计职能,发表审计意见必须有足够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撑,切实降低审计风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得深入开展,其项目管理的意义和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的后期管理效益。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进入了新时期,审计部门需要顺应新形势的需要,紧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创造性的开展工程项目的事前审计工作,要做到独立、科学、严谨、及时,以绩效审计的思路开展工程项目事前,发挥审计事前监督职能,营造良好审计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艳平.探析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 

[2]丁梅.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关键控制点的选择[J].中国内部审计,2009,(3).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篇(4)

【关键字】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报告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序言

政府建设单位承担的是政府投资项目,因此工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审视。多年来,建设单位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均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送审,接受有关审计部门依法对承担建设工程的审计。这些审计报告数量大,涉及面广,从一个集中的窗口较突出的反馈了外界对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全方位评价。因此,对这些审计报告进行解读与分析,对于提高建设单位总体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工程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审计问题汇总

1、 审计报告汇总范围

近三年,该政府建设单位送审的工程项目较集中。因此,审计报告汇总范围选择为2009年 ~ 2011年。这期间,审计部门共审计该政府建设单位工程 91项,出具审计报告91份,提出审计问题148个。其中2009年审计工程40项,提出审计问题64个;2010年审计工程25项,提出审计问题47个;2011年审计工程26项,提出审计问题37个。

2、审计问题汇总结果

上述148个审计问题涵盖了建设工程管理主要方面,其中数量占前12位的审计问题有:

(1) 多计造价,共65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43.9%,占建设工程总数的71.4% ;

(2)未签合同先施工,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共11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7.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12.1%;

(3)超计划投资,共11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7.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12.1%;

(4)合同条款不严密,共8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5.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8.8%;

(5)多计建设单位管理费,共6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4.1%,占建设工程总数的6.6%;

(6)财政拨款高于审计价,共4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7%,占建设工程总数的4.4%;

(7)合同管理不规范,共4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7%,占建设工程总数的4.4%;

(8)送审决算资料有错,共3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0%,占建设工程总数的3.3%;

(9)超付工程款,共3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0%,占建设工程总数的3.3%;

(10)部分项目合同单价虚高,共2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1.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2.2%;

(11)工程造价结算有失误,共2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1.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2.2%;

(12)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不相符,共2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1.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2.2%。

其余审计问题未有重复。

二、审计报告解读

上述148个审计问题涉及建设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面,分析起来也比较复杂,但仍然可以总结出建设工程管理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倾向。分下面5个方面进行:(1)3年来审计问题绝对数量的变化;(2)3年来审计问题环比数量的变化;(3)3年来审计问题集中度的变化;(4)较集中的审计问题分析;(5)2011年主要审计问题分析。

设2009—2011年中,每年度提出的审计问题数量为Aj;被审计工程的数量为Bj;审计问题的类别数量为Dj(见附录)。那么,依据审计报告,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审计问题绝对数量 Aj 的变化

根据“统计结果”(见附录),A2009、A2010、A2011分别为64、47、37,见下图。

图1:3年来审计问题绝对数量的变化

由图中可以看出,审计问题数量绝对值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在逐步趋向规范化,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2、审计问题相对数量Cj的变化

Cj =Aj / Bj (2.1)

根据“统计结果”(见附录),经计算,C2009、C2010、C2011分别为1.6、1.88、1.42,见下图。

图2:3年来审计问题相对数量的变化

由上图可以看出,(1) 三年来,审计问题数量相对值始终保持大于1,每项建设工程平均至少存在一个审计问题;(2) 审计问题数量相对值变化呈波动趋势(2010年最高),表明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在规范化进程中发展并不稳定,2010年值得进一步总结。

3、审计问题集中度指数Ej的变化

审计问题集中度指数 Ej = Aj / Dj(2.2)

根据“统计结果”(见附录),经计算,E2009、E2010、E2011分别为2.78、2.47、3.70,见下图。

图3:3年来审计问题集中度的变化

由此图可以看出:(1)3年来审计问题分布越来越呈现“集中”的趋势,特别是2007年集中度最高,37个审计问题分布在10类别当中;(2)集中度越来越高,也说明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在规范化进程中某些方面一直是“薄弱环节”, 这些薄弱环节正成为制约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进步的“瓶颈”,不容忽视。

4、 2009至2011年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问题占前12位的主要问题中,与资金造价有关的占8项,数量最多;与合同有关的审计问题数量位居其次。

5、 2011年审计报告中,审计问题主要有多计造价(占8条);而未签合同先施工,合同条款不严密,财政拨款高于审计价(各占3条),见下图。

上图表明,2011年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问题呈现数量少但更加集中的趋势。

三、若干审计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

下面,在进一步归类的基础上,就若干比较突出的审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1、未能按政府下达投资概算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多计造价,超付工程款,工程结算有失误问题

原因:

图纸质量不高,造价咨询单位审定的概算,编制的预决算不完善、不准确(不排除某些工程在实施时提高建设标准中途改变较大)。

超付工程款问题,主要原因是设计单位提供签定设计合同的概算偏大,造成设计费超付,签定施工合同的工程预算过大,期间计量支付审核不够严格,结算不准确,当审计价低于此数时,便出现工程款超付问题,使政府建设单位承担极大风险。

建议:

(1)按批准的概算完成政府投资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设单位所有的业务部门。图纸质量是基础,概算编制是保障,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要严格。今后政府建设单位应加强建设工程的前期管理,作好前期必要的(如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特别是一些市政改造项目的管线改迁等零星工程要纳入概算申报当中。在建设单位目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以合同奖惩及履约评价加强对勘查设计单位及造价咨询单位的管理,努力提高图纸质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努力使投资计划客观、全面、完备、不漏项。

(2) 政府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投资计划权威性教育,借鉴其他省市建设单位经验,制定必要的主管工程师“问责”制度,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努力使工程不突破投资计划。

(3)加强对造价咨询单位及现场变更签证的管理,力争解决工程预算、结算存在的质量问题。对造价咨询单位工程预结算过大实行“问责”,并对建设单位因此造成超付工程款损失时,予以赔偿。

(4) 要强化主管工程师对工程竣工后进行及时结算审计,以避免资料丢失漏项。建议实施竣工工程总结制度,由计划部门牵头对工程进行全面总结,给工程及各部门的工作作出评价。

(5)要加强工程资料的管理,实行重要工程资料上网制度。

2、未签合同先施工,违反基本建设程序问题

原因:

多是应急任务,现场突发问题,如开挖后发现地下管线等,也有未及时办理合同造成的。

建议:

应建立“违反基本建设程序问题”预防与问责制度,对未及时办理合同的作出书面说明,同时,建立与审计部门及时沟通的机制。

3、无投资计划批文

原因:

前期规划立项、论证工作滞后,应急工程。

建议:

(1)建设单位应加强建设工程的前期管理工作,设置规划设计部门,加强与计划部门的及时沟通。

4、合同条款不严密,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项目合同单价虚高问题

原因:

合同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一定“随意性”,审查环节未能落到实处。

建议:

严格合同管理,加强合同权威性、风险性教育,对于审计出的合同问题,制定必要的“问责”制度。例如,可借鉴施工图审查方法,建立重大合同的“主审、”“复审”制,要加强对标底,商务标的审核。

四、结语

政府建设单位承担主要建设工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正确的解读与分析审计单位提出的审计报告,对于提高政府建设单位总体管理水平,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工程管理体制是一个契机。

本文结合政府建设单位工作实践,解读分析了这些审计报告。这些审计报告涉及问题148项,认真、仔细的对这些审计报告进行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从中发现更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线索。

事实上,政府建设单位还存在其他类似的“问题反馈窗口”,如项目立项的有关文件,这些文件对于建设单位提高总体管理水平同样有益。

附录:2009年 ~ 2011年审计问题汇总(略)

参考文献:

[1]蓝寿荣,无效建设工程合同认定及处理,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年,NO.3,总第60期,P16-19.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篇(5)

审计成果及其运用的意义,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审计工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本文结合实践,提出了国有企业基于“三需求”为导向的“五服务”审计成果运用模式,对其内涵、特征及主要做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国有企业;审计成果运用;模式

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环节,是审计人员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其运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审计监督和服务的价值所在,是衡量审计工作实施的质量高低的体现。因此,研究审计成果运用,某种程度上来说,关乎审计工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

1审计成果运用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从外部来看,国有企业系统面临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各界对国有企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也越来越严,已形成了对国有企业立体交叉的监督体系。就内部而言,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从严治企已作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些都要求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充分发挥自我约束体系的作用,构建完善的审计成果运用体系,积极落实内部审计整改,最大限度的从内部防范和化解风险,保障干部员工平安、经济平安。

2“三需求”为导向的“五服务”审计成果运用模式创建概述

2.1内涵以公司各层级的审计需求为工作导向,以多样化的审计报告作为载体,以务实的工作会议作为平台,以有效的机制建设作为保障,根据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审计服务,在优先满足公司领导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审计成果在管理部室和基层单位的及时共享,使审计成果能更广泛、有效地满足公司各层级管理需要,推动公司依法治企建设和平安建设。

2.2特征①以需求为导向。根据决策层、管理层及执行层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审计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变决策层、管理层及执行层对审计成果运用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和“自愿接受”,提高审计工作成效。②以服务为宗旨。树立审计服务理念,提供差异化审计服务。即服务于公司领导决策,服务于公司绩效考核,服务于业务部门改善管理,服务于人事董事部门及监察部门的干部管理与廉政监督管理,服务于基层单位经营管理提升。③以机制作保障。建立内审要情专报、审计成果综合分析、审计成果共享、整改督办、通报与考核等五种工作机制,优化审计服务流程,畅通审计成果运用路径,实现审计成果运用的闭环管理。

3主要思路与做法

3.1主要思路本模式主要思路是以三个层面(决策层、管理层及执行层)审计需求为审计工作的立足点,以五项重点工作(公司领导决策、公司绩效考核、业务部室改善管理、人事监察部门干部与廉政管理、基层单位经营管理)为审计服务的主要方向,通过搭建两个平台(本部审计委员会和公司审计工作会议),建立五项工作机制(内审要情专报、成果综合分析、审计成果共享、整改督办、通报与考核),实现审计成果运用的闭环管理,全力提高审计成果运用水平,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效果,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篇(6)

一、开展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一是传统审计介入时段滞后。当事后审计开始时工程已竣工验收,许多施工过程已无法看到,隐蔽工程更难再现,当后期结算中遇到争议时,很难在现场观察取证。

二是传统审计介入形式被动。审计前,审计人员基本上是局外人,对施工、验收和结算等过程基本不顾问,不能主动深入到现场,结算审计时,审计人员仅仅是按合同或协议等要求,被动地开展审计工作。

三是传统审计工程结算时,分歧争议频繁。当一些签证或变更内容表述含糊或理解角度不同时,但审计人员手里却没有详实确凿的记载和证据,而无法说服对方。因此,争议时常发生,甚至分歧越来越大,其结果是审核久拖不决,延长了审计周期。

四是传统审计是静态审计,操作存在局限性。建设工程全寿命过程包含了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竣工决算(结算)及后评估这些阶段。显然,传统审计是对工程竣工验收后的决算或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是一种事后监督,事前事中工作量几乎为零。若着眼于工程的整个周期,这种审计带有很大

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出对其它阶段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出现了监督视野的“盲区”。

二、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增加决策的透明度,防止滋生腐败行为。近些年来,工程建设领域一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防而不止,堵而不绝。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未能形成工程投资、管理、监督等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体制。其中,审计本来作为重要的监督部门,但却只是在工程竣工后才开始进行,这时“木已成舟”,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大多已难以改变和挽回。而实行跟踪审计,有利于审计人员从投资决策开始就参与到对工程项目的监督之中,随时就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及时揭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舞弊、违纪、违规行为,制止不正之风,促进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相互配合,正确运用权力,实施科学决策和管理,提高建设工程实施的透明度和公信度,遵循国家有关规定,防范产生错误和腐败行为。

二是有利于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对建设工程相关的审计、建筑、招投标等法律、法规。目前,建设项目主要由《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质量管理条例》、《监理管理条例》等法规来规制。在建设项目审计中,审计部门除按要求依据《审计法》的规定外,还需要依据其他法律的规定。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传统的审计方式往往造成对所发现问题在法律适用上的困难。如对工程造价审计争议是适用《审计法》还是《合同法》的问题;施工方利用建设单位某些失误套走建设资金的问题等。而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及时参加工程建设的每个主要阶段和环节,就能清晰当时的情况和应当适用的法律,并从整个法律法规体系出发做出恰当的判断,避免理解和执行的偏差。

三是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采取跟踪审计,将审计监督贯穿于从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招投标、合同管理、承发包、现场管理、投资控制等建设环节中常见的或苗头性的问题,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内控管理,强化责任意识,有效遏止对建设工程实施中的一些瞎指挥、乱签证、随意变更等现象,促进建设单位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科学管理。

四是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损失浪费、挤占挪用、权钱交易等现象屡禁不止,严重降低了建设投资绩效。如果实施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就可以给建设项目的所有参加方套上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紧箍咒”,强化他们在其履行各自职能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及时梳理建设项目进行中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各方在建设项目实施中处理有关问题的依据和规范,从而最大程度的引导和规范各方的行为,防微杜渐,整体上提高建设投资绩效。

三、开展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

计,要突出抓住以下七个重要环节,争取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一是建设程序环节,主要检查建设工程项目是否按规定建设程序履行,报、批手续是否完备,以及批准权限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二是投资规模控制环节,主要分析建设工程项目是否按批准的概算执行,有无擅自改变项目的投资额、增大和更改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标准,有无计划外工程,是否存在批复概算的项目未开工的现象,测算投资是否超规模,从总体控制投资。

三是工程计量和变更环节,主要检查工程变更的现场会议纪要、经济技术论证、现场检查验收等重要环节的程序;对有怀疑和检举的工程量,运用抽芯或测量手段,加强现场核实;仔细复核工程计量和支付的资料、审批程序和签名手续,按工程进度计量的准确性;分析工程变更是否存在因设计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损失浪费。

四是建设资金使用环节,主要检查建设单位有无制订和实施严格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有无截留、挤占、挪用资金情况;建设单位是否按合同、按计划、按预算、按基建程序及按工程进度计划拨款给项目相关的实施单位,拨款程序是否合规。

五是征地拆迁环节,主要检查有否签订征地拆迁承包合同和协议书、征地拆迁的范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征地拆迁范围;补偿标准是否按市政府规定的标准执行;抽查征地拆迁费用是否按合同或协议规定拨付,有无如实、及时拨付被征拆单位,征地拆迁费用有无经过审核。

六是招投标和合同环节,主要检查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有无按规定程序实行招投标,有无收取投标保证金,有无将符合资质条件的投标单位拒之门外;是否以招标文件、中标文件为基础签订合同,严格执行招投标和合同约定条款。

七是材料、设备采购及管理环节,主要审查应由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否落实、材料和设备采购以及材料价差调整有无相应的管理办法、是否按概算批准的内容采购、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材料、设备等物资的验收、保管、使用是否有效。

四、开展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做法与评价

(一)做

1.准确定位,依法独立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审计机关和审计组一定要恪守《审计法》赋予我们监督的职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替代建设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独立开展审计监督,不混同于被审计单位的内审机构。在跟踪审计时,把握好审计机关是监督者的角色定位,把握好审计机关是依法独立开展监督。审计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或按政府规定解决,委托中介机构要坚持“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

2.对不同建设项目,采取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重大建设项目,由审计机关根据项目特点和自身力量,安排每年几次、每季度一次的定期跟踪审计;对一些投资规模较小、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重点控制环节,如招投标阶段、重大设计变更、重点隐蔽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进行不定期地跟踪审计;对政府要求高、时间紧、投资额较大的项目,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进驻项目现场,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驻场跟踪审计。通过跟踪,将审计延伸到项目决策、组织、管理、实施、评估、验收的各个环节,由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从而了解整个工程的管理情况、财务情况、质量情况,及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确保公共资金真实、合法、有效地使用。

3.增强审计的服务性。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要当好政府资金的“卫士”,又要当好决策者、管理者的“谋士”,确保在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征地拆迁情况、招标投标和合同履行情况、材料与设备采购及管理情况、工程计量和变更情况、投资规模控制情况、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投资绩效情况等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4.整合资源,不断完善跟踪审计工作机制。整合审计资源,采用整合内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机关力量,构筑跟踪审计“三道防线”的做法。在工作方式上,审计机关采用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组,或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审计,并加强对聘请人员和受托机构审计质量和廉政建设的监督管理。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5.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和程序,把握关键控制点,主动规避审计风险。

(二)评价

1.经济效益。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对工程预算、工程标底、合同洽谈、工程变更及签证、设备材料采购、索赔审核、工程竣工结算等送审资料通过跟踪审计直接审减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审计人员通过审计监督、造价控制建议而获得效益,主要表现在可行性研究

、设计方案经济比较选择、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评标办法选用和拦标价制订、合同进度款、设备材料询价、索赔化解等技术经济活动的控制措施、审计合理化管理建议取得的,而且要通过一定方法分析、比较和计算来体现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通过跟踪审计,促使有关单位自觉地执行国家政策、法规,使整个工程实施处于受控状态,改变了过去建设、监理、审计、施工相互脱节,管理比较混乱现象,同时对廉政建设、建筑市场规范、构建和谐社会都将生产积极作用。

3.环境效益。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实地观察、面谈、问卷调查、调查表,还包括统计抽样、案例研究、研讨会等其他方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审查。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体健康、工业、农业、林业、渔业、牧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教育与科研等多方面体现的环境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1997年;

审计署.《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办法》,2006年;

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篇(7)

【关键词】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效益”职能;现代化医院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扩大,医院经营管理环节中,基本建设投资、物资采购、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重点环节和部位,均需建立管理制度防线。这就要求医院必须有一个能自我约束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后盾。因此,作为医院的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管理加效益的工作职能,在进行合规性审计的同时,注重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

一、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

要确保医院的治理有效性,必须实施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内审工作不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上,还要体现服务性、预见性。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完善效益职能。

1.内部监督控制。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改善靠有效的内部监督。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施行更离不开内部审计监督。三甲中医院更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结合独特的自身内部控制要求。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保证其科学发挥职能,合理分配权利与职责,实行科、院两级管理责任制,依据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岗位流程及岗位职责,使医院整体行政及业务管理效能发挥到极致,并努力做到内控信息的完整。

2.财务业务活动控制。内部财务审计是长期性与日常性相结合、重点与基础相结合的需持续广泛深入开展的一项工作。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可以保证单位的一切财务活动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并在分析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发现财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而管理审计作为财务审计的变相深入,则是对财务审计中所能发现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研究、着重与管理过程环节的内控审计,最终针对审计结果的比较,在报告中相应提出改进财务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的审计建议。

3.评价业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外部要求以及内部管理政策要求的遵守情况。内部审计对医院整体经济业务活动的组织领导方向和政策执行力度进行评价性的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从执行力层面入手,强调医院自觉规范业务行为的必要性,做到一切有章可循却不死板教条。

4.风险管理。对于在整个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之中,风险管理审计贯穿始终,而且,风险管理审计结果的运用,更是关键。医院应当结合自身不同情况,充分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科学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确定应有的风险应对策略。比如: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务人员服务技能培训来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强化职业道德、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加强医院制度建设、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医院采购控制、建立科室风险基金等方法把医院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在出具的风险审计报告中,出现的问题与相关处理意见,应提交院长办公会等管理层会议进行审核,尽量确保审计结果的落实和应用。

二、医院内审工作重点及目标

1.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对财务部门的收入、费用进行一次抽查,主要是会计凭证的合法性、规范性进行抽查。每年年度终了,要对财务部门进行一次年终审计,对财务工作的审计情况向院领导提交审计报告,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如果在审计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有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财务部门规范制度。应收应付款、工资薪酬应该与例行审计一起进行。如果发现问题或有必要审计时,你也可以进行专项审计,对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提出整改建议,使使审计监督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

(1)物价收费审计。分为外部收费标准审计和内部执行收费规范两部分内容。对外,医院应严格按相关医疗项目收费标准执行收费;对内,必须采取不定期与定期相结合方式对收费人员工作流程与结果进行内部监督审计。比如,对门诊挂号收款、住院处审计中,严格核实现金与票据的管理,重点审查患者退费的执行流程是否合规;对住院处的各种核算单据按审计时点进行全面的核对与检查,力争使审计过程的每个环节相互衔接,避免漏洞出现。

(2)药品审计工作。医院药品的管理问题始终是我国医改政策的首要任务。三甲医院规模较大,药品的流通及使用管理尤其重要。内审工作可以通过相关药库、门诊药房、病房药房的会计报表审查,对药品的采购、入库、药品零售、上下调价、退药、核销报损等各环节进行检查。根据“药品”总账及其“药库药品”、“住院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药品”等明细账进行核对,最终与药品管理科、制剂中心等各药库药房结算时点的库存数相核对,努力寻找药品流通各环节容易疏于管理的漏洞,做到防范于未然。

(3)总务处、资产设备处审计工作。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资产建设。医用卫生材料、固定资产等刚性支出的大幅度增长,更需要内部审计发挥其管理效益职能,从源头上杜绝浪费,确保医院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另外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的核对检查、会计报表相应数据的汇总分析,以及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使用、报废和一般卫生材料、高值卫材的采购、领用、使用各环节进行审计,让医院的家底透明,更加易于国有资产的保全与管理。

2.医院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可以分为前期、过程、竣工决算三个阶段。

(1)前期审计:审查建设项目的概算批复;审查资金筹集过程是否合法合规,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审查建设项目各方面招、投标工作程序和合同内容。合同审计重点审核合同签订日期、乙方资质以及合同内容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相一致。如有类似结算条款的实质性变更,应有补充协议。

(2)施工过程审计:基建项目过程中的审计重点包括材料价款、工程进度款拨付;现场变更签证单真实度确认;施工单位隐蔽工程量的监理报告等内容进行监督控制审计。

(3)工程竣工后审计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以基建项目为标的整体财务收支的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另一方面是以单位工程为标的单位工程造价的合理合规工程结算审计。对于注入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决算审计,必须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进行。

3.不断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克服重眼前利润,从组织上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从而扩大审计范围。建立规范的议事规则,尤其是“三重一大”,必须经集体决策决议,依据政策法规程序审核批准,绝对不能权利过于集中,甚至一人说了算。总之,一个完整良性的运营机制以及高效的管理执行力是医院下一步发展改革的重点。医院内部审计正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经济活动过程中潜在的亏损因素和不必要的损失;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则有助于促进医院领导层加强自身管理,更对领导层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单位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通过开展专项审计,提出适合医院发展的管理合理化建议。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开展上述工作,可以逐步健全建立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管理加效益”的职能作用,是三甲中医院的健康稳步发展的根基。

三、医院加强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1.三甲中医院不但要基于内部控制的特点要求,还要结合自身专长,创建有自身发展特色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科学组织设计,建立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采用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确保医院两个效益的提升。医院内部审计转型迫在眉睫: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并重;审计结果与审计过程并重;事后、事中、事前审计并重;财务业务审计与财务管理审计并重;所有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与效率性、效果性;审查与建议并重;静态与动态并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并重等。并逐步加强审计建议和意见的执行力度。

2.虽然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医院的内审还没有可完整依靠的审计电算化软件,基本上仍停依赖手工操作,效率较低。内审机构应充分利用医院内审相关的应用软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审信息化操作和管理。

3.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加强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医院应该适当聘请技术专家来充实拓展审计队伍资源。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内审工作的准确度。为适应需要,医院内审人员在不但需要在数量上扩充,在专业素质上更需要提高。原有内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来提高自身素质,以点带面的完善专业结构,多渠道、多方面研究充斥专业技能知识。另外,医院可以通过外部聘请其他专业的专家参与审计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因专业限制所造成的工作盲点,工作漏点。拓宽延伸审计工作空间范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总之,随着我国整体医疗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整体结构也必将面临全新改革。作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范畴和职能都应做出新的要求。内部审计作为医院运行管理中的重要监督环节,在医改的新形势下,有必要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充分发挥服务、评价和鉴证作用,促进医院经营效率的提高以及医院整体的良性运行。